CN101399133B - 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 - Google Patents
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9133B CN101399133B CN2008101756186A CN200810175618A CN101399133B CN 101399133 B CN101399133 B CN 101399133B CN 2008101756186 A CN2008101756186 A CN 2008101756186A CN 200810175618 A CN200810175618 A CN 200810175618A CN 101399133 B CN101399133 B CN 1013991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unit
- pivotable parts
- base assembly
- standing part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33/6661—Combination with other type of switch, e.g. for load break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06—Terminal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2033/6668—Operating arrangements with a plurality of interruptible circuit paths in single vacuum chamber
Landscapes
- High-Tension Arc-Extinguishing Switches Without Spray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所述真空断路器具有电极单元结构(30)和构造成使真空断路器(10)的触头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机构(14),在第一闭合位置可动触头(140)联接到固定触头(114)并与固定触头(114)电气地连通,在第二打开位置可动触头(140)与固定触头(114)分开且不与固定触头(114)电气地连通,操作机构(14)还构造成使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4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线路端子(16)并与线路端子(16)电气地连通,在第二位置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接地端子(20)并与接地端子(20)电气地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更具体地涉及真空断路器,例如具有接地装置的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及其它这类装置为电气系统提供保护,以免出现诸如电流过载、短路等电气故障状况以及低电压状况。通常,断路器包括弹簧激励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响应于异常状况而打开电触头以中断通过电气系统中的导体的电流。特别地,真空断路器包括设置在位于壳体内的绝缘且气密的真空室中的可分离的主触头。通常,一个触头相对于壳体和外部电导体两者被固定,该外部电导体与要由断路器保护的电路互连。另一个触头可动。对于真空断路器,可动触头组件通常包括圆形截面的铜柄轴,该铜柄轴在封闭于真空室中的一端具有触头,在真空室外部的另一端具有驱动机构。
通常,真空断路器用于中断中压交流(AC)电流,以及数千安培或更大的高压AC电流。通常,为多相电路的每相设有一个真空断路器,并且用于各相的真空断路器由共同的操作机构同时致动,或者由各个单独的操作机构单独地或独立地致动。已知提供了一种三个位置的开关及隔离设备,包括气体绝缘的负荷开关和隔离开关,适于在中压开关装置中使用。用于闭合、断开、隔离和接地、或接地的触头设置在处于绝对压力通常约为202kPa的六氟化硫(SF6)气体中的圆筒里。触头可具有三个位置:闭合、打开和接地。还已知使这种三个位置的开关及隔离设备与断路器或熔断器串联连接,这也可以中断电流。
希望将真空断路器的电流中断和接地功能集成到单个装置或机构中。即,希望具有执行分开真空室中的触头的功能以及执行使负载侧触头与接地端子电气地联接(接合)从而使电路的负载侧接地的功能的操作机构。用于执行这些操作的典型步骤是分开触头、使线路侧触头与线路端子分离、使线路侧触头与接地端子联接以及闭合触头。但是,用于使线路侧触头与线路端子分离、使线路侧触头与接地端子联接的装置通常很复杂。
因此,需要构造成使线路侧触头与线路端子分离并使线路侧触头与接地端子联接的简单装置。
还需要构造成使线路侧触头与线路端子分离并使线路侧触头与接地端子联接的部件数量有所减少的装置。
发明内容
通过所公开的真空断路器可满足这些及其它需要,该真空断路器具有轴向可转动的电极单元结构(pole unit structure)。该真空断路器具有线路端子、负载端子、接地端子和操作机构。电极单元结构包括壳体组件以及真空室。真空室容纳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如本领域所公知,操作机构构造成使触头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闭合位置可动触头联接到固定触头并与固定触头电气地连通,在第二打开位置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分开且不与固定触头电气地连通。但是,可动触头是较大的可动触头组件的一部分。可动触头组件还包括基座组件,该基座组件与可动触头电气地连通。基座组件包括固定部分和可转动部分。类似地,电极单元的壳体组件具有固定部分和可转动部分。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中并联接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中并联接到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负载端子联接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并与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电气地连通。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包括构造成选择性地接合线路端子或接地端子的可转动端子。可转动端子与固定触头电气地连通。操作机构还构造成使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转动。因此,在该构型中,操作机构构造成打开和闭合触头以及使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可转动端子联接到线路端子并与线路端子电气地连通,在第二位置可转动端子联接到接地端子并与接地端子电气地连通。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可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获得对本发明的充分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触头闭合且可转动端子联接到线路端子的真空断路器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图2是触头打开且可转动端子联接到线路端子的真空断路器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图3是触头打开且可转动端子联接到接地端子的真空断路器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图4是触头闭合且可转动端子联接到接地端子的真空断路器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方向术语,例如“在......上方”、“在......下方”、“上”、“下”等,出于方便而相对于附图使用,并非意图限制权利要求。
如本文所用,“联接”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之间的连结,不管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只要产生连结即可。
如本文所用,当两个或多个部件在相对于另一个部件移动的同时保持处于相同的总体方位(取向)且彼此分开时,所述部件成“固定关系”。成固定关系的部件可相对于彼此稍微移动,例如,由于部件弯曲或者由于连接处或其它界面处的间隙而稍微移动。
如图1所示,真空断路器10包括壳体12,壳体12容纳控制装置(未示出)、操作机构14(示意性地示出)、线路端子16、负载端子18、接地端子20和电极单元结构30。优选地,将线路端子16和接地端子20设置在相同的大体水平面上。如本领域已知,可以包括例如为但不限于手动致动器、自动致动器和/或跳闸(脱扣)装置之类的部件的控制装置构造成响应于使用者的指令或过电流状况而致动操作机构14。下面讨论致动操作机构14的作用。线路端子16联接到线路导体17并与线路导体17电气地连通,线路导体17又联接到电源(未示出)并与电源电气地连通。负载端子18联接到负载导体19并与负载导体19电气地连通,负载导体19又联接到负载(未示出)并与负载电气地连通。接地端子20联接到地(示意性示出)并与地电气地连通。上部端子的每个即线路端子16、接地端子20与可转动端子118(下面描述)具有例如为但不限于指销组(finger cluster)的联接装置22(示意性示出),其构造成允许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线路端子16或接地端子20并与它们电气地连通,或者与线路端子16或接地端子20分离。当可转动端子118与线路端子16或接地端子20分离时,可转动端子118不再与它们电气地连通。
电极单元结构30包括壳体组件40和真空包封组件110。通常,壳体组件40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壳体组件40大体上是长形的(伸长的,elongated)并且具有纵向轴线41。在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负载端子18构造成支承电极单元结构30的重量,但是,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组件40包括固定支座42、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包括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固定部分46、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以及连接杆50。固定支座42大体相对于线路端子16、负载端子18和接地端子20保持静止不动。固定支座42还构造成大体支承真空包封组件110、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以及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的重量。固定支座42还可构造成部分地容纳操作机构14的致动臂15。如本领域已知,致动臂15在大体竖直的平面内移动并构造成如下所述地使可动触头组件柄轴142(下面描述)移动。优选地,固定支座42具有大体水平的上表面51并且包括可转动轴承52。可转动轴承52具有大体为圆形的外表面54。可转动轴承52具有大体与壳体组件的纵向轴线41对齐(对准)的转动轴线。可转动轴承52构造成相对于固定支座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通常转动约180度。所述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联接到可转动轴承52并且同样可相对于固定支座42转动。
优选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是中空的、大体圆筒形的体部60。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具有下端61和上端62。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61构造成以固定关系联接到可转动轴承52。例如,如图所示,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61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64,紧固件66可穿过该开口并联接到可转动轴承52。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62具有面向轴的(axial facing)、大体周向的(generally circumferential)通道68。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62可包括由例如为但不限于尼龙的耐用和/或低摩擦的材料制成的内环79。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周向通道68可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的内环79上。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包括从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61延伸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62的轴向空腔70。也就是说,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大体是带有开口端的中空体。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还包括从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的外表面径向延伸的连接杆安装部72。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连接杆安装部72构造成联接到连接杆50。
优选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也是中空的、大体圆筒形的体部80。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包括中心空腔82、上端84、下端86和负载端子通道88。负载端子通道88是大体上径向延伸穿过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体部80的开口。负载端子18延伸穿过负载端子通道88并且联接到可动触头组件116及与可动触头组件116电气地连通,如下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还联接到可动触头组件的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如下所述。
优选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也是中空的、大体圆筒形的体部90。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包括中心空腔92、下端94和上端96。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94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94可包括由例如为但不限于尼龙的耐用和/或低摩擦的材料制成的内环98。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周向通道97可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内环98上。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还包括从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的外表面径向延伸的连接杆安装部100。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连接杆安装部100构造成联接到连接杆50。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96包括可转动端子通道102。可转动端子通道102允许可转动端子118从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体部90外侧的位置延伸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空腔92内的位置。
真空包封组件110包括真空室112、长形的固定触头114、可动触头组件116以及可转动端子118。真空室112包括限定了密闭空间122的侧壁120。如本领域已知,真空室侧壁120密封地联接到固定触头114和可动触头组件116。真空室侧壁120可具有邻近与可动触头组件116间的接口的波纹管124或类似结构。优选地,固定触头114包括柄轴130和触头盘132。可动触头组件116包括长形的可动触头140、基座组件146以及驱动绝缘体148,可动触头140具有柄轴142和触头盘144。
固定触头114和可动触头140均基本上封闭在真空室的密闭空间122中。也就是说,固定触头柄轴130的一部分和可动触头柄轴142的一部分均穿过真空室侧壁120。固定触头柄轴130的外部联接到可转动端子118并与其电气地连通。可动触头柄轴142的外部联接到基座组件146并与其电气地连通。固定触头114通常相对于真空室侧壁120静止不动。可动触头140的组件116构造成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闭合位置可动触头组件116联接到固定触头114并与其电气地连通,在第二打开位置可动触头组件116与固定触头114分开且不与其电气地连通。应注意,致动臂15在相应的第一上部位置和第二下部位置之间移动。驱动绝缘体148是不导电的体部,其具有第一端150和第二端152。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包括球状物,并且致动臂15包括球形凹座。球状物和凹座形成将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联接到致动臂15的球窝接头154。
基座组件146包括固定部分160、可转动部分162,并且可包括导电结构164。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具有带内表面168的体部166、下表面172、上表面176和负载端子联接部178,内表面168限定了大体为圆柱形的空腔170。负载端子联接部178联接到负载端子18并与其电气地连通。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具有至少一个周向凹槽180。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下表面172具有第一下方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182。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第一下方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182的尺寸设定为对应于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68。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上表面176具有第二上方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184。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第二上方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184的尺寸设定为对应于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
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具有大体为圆筒形的体部190,体部190具有尺寸设定为与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可转动地接合的直径。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的圆筒形体部190可限定具有设置在其中的诸如弹簧196的偏压装置194的空腔192。如上所述,可动触头柄轴142的外部联接到基座组件146并与其电气地连通。更具体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以固定关系联接到可动触头柄轴142。
操作机构14构造成使可动触头组件116在可动触头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线性移动。操作机构14构造成使可动触头组件116绕可动触头组件116的纵向轴线转动。优选地,操作机构14构造成使可转动轴承52转动,通过这里所述的连接,这使得可动触头组件116绕可动触头组件116的纵向轴线转动。如下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相对于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及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保持成固定关系。
电极单元结构30组装如下。将操作机构14联接到固定支座的可转动轴承52并且构造成使固定支座的可转动轴承52相对于固定支座42转动。将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61联接到固定支座的可转动轴承52。
将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以固定关系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中。如上所述,负载端子18延伸穿过负载端子通道88并且联接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并与其电气地连通。将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圆柱形空腔170中。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和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彼此电气地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结构164(其可以是至少一个导电弹簧165)设置在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的周向凹槽180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弹簧165与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和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均电气地连通。
将真空室112以固定关系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中。更具体地,将真空室112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中心空腔92中。如上所述,将固定触头柄轴130的外部联接到可转动端子118并与其电气地连通。优选地,固定触头114大体竖直地延伸,并且可转动端子118大体垂直于固定触头114的轴线延伸。如上面进一步所述,将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联接到可动触头柄轴142并与其电气地连通。此外,将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以固定关系联接到可动触头柄轴142。
将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进一步可转动地联接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优选地,将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的上方,使得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周向通道68与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第一下方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182形成第一轴承通道200。将至少一个例如为但不限于球轴承204的轴承202设置在第一轴承通道200中。在该构型中,将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构造成相对于固定支座42和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转动。
将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的上方。优选地,将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如此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上,使得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周向通道97与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第二上方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184形成第二轴承通道206。与第一轴承通道200的情况一样,将至少一个例如为但不限于球轴承204的轴承202设置在第二轴承通道206中。在该构型中,将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构造成相对于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转动。此外,将壳体组件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也就是说将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构造成绕壳体组件的纵向轴线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线路端子16,在第二位置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接地端子20。
如上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的球窝接头154将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联接到致动臂15。驱动绝缘体148延伸穿过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的轴向空腔70,并且驱动绝缘体的第一端150以固定关系联接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优选地,驱动绝缘体148的纵向轴线、可动触头140的纵向轴线、基座组件146的纵向轴线以及可转动轴承52的转动轴线都大体上与壳体组件40的纵向轴线对齐。连接杆50在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连接杆安装部72与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的连接杆安装部100之间延伸并且与它们联接。连接杆50使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保持大体上固定的关系。如上所述,可将负载端子18构造成支承电极单元结构30的重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不需要固定支座42、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以及连接杆50。
在该构型中,操作机构14可用于使可动触头组件116在可动触头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线性移动,以及使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线路端子16,在第二位置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接地端子20。应注意,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具体是指所述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以及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具有与可转动端子118相应的转动。
在操作中,使用者可如下所述地使电路的负载侧接地。在可动触头组件116处于第一位置且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致动操作机构14以使可动触头组件116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中断电路并使负载端子18和负载导体19断电。然后,使用者致动操作机构14以使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移动到使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接地端子20的第二位置。然后,使用者再次致动操作机构14以使可动触头组件116移回到第一位置。在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接地端子20且可动触头组件116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电路的负载侧接地。
优选地,电极单元结构30包括互锁组件300。互锁组件300构造成防止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在可动触头组件1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互锁组件300包括锁定杆302和可转动轴承52中的一对开口304。锁定杆302联接到致动臂15并且朝可转动轴承52延伸。互锁组件300可包括导向装置306以定位锁定杆302。优选地,互锁组件300的开口304定位成以大约180度隔开并且如此定位在可转动轴承52上,使得当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处于第一位置时一个互锁组件开口304与锁定杆302对齐,而当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处于第二位置时另一个互锁组件开口304与锁定杆302对齐。
在该构型中,锁定杆302可在第一位置间移动,其中当致动臂15处于第一上部位置时锁定杆302设置在互锁组件开口304中或穿过互锁组件开口304。当致动臂15设置在互锁组件开口304中时,防止了可转动轴承52转动。由于当可动触头组件116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致动臂15处于第一上部位置,所以当触头盘132、144电气地连通时可转动轴承52及由此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43不会转动。
尽管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根据本公开的全部教导,可作出所述那些细节的各种变形及替换方式。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是大体圆筒形的体部。但是,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可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面向轴的、上端通道68大致为圆形即可。对于壳体组件40的任何部分都是这样。因此,所公开的特定布置只是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意的或所有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给出。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10)的电极单元结构(30),所述真空断路器(10)具有线路端子(16)、负载端子(18)、接地端子(20)以及操作机构(14),所述操作机构(14)构造成使可动触头(140)线性地移动并且使所述可动触头(140)绕纵向轴线转动,所述电极单元结构(30)包括:
具有纵向轴线(41)、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以及固定部分(46)的长形的壳体组件(40);
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具有可转动端子(118);
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构造成绕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轴线(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所述线路端子(16),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所述接地端子(20);
具有真空室(112)的真空包封组件(110),所述真空室(11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中并与该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成固定关系,所述真空包封组件(110)具有固定触头(114)和可动触头组件(116),所述固定触头(114)设置在所述真空室(112)中;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构造成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联接到所述固定触头(114)并与所述固定触头(114)电气地连通,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与所述固定触头(114)分开且不与所述固定触头(114)电气地连通;
所述固定触头(114)与所述可转动端子(118)电气地连通;
所述负载端子(18)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并且联接到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且与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电气地连通;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14);
其中,所述操作机构(14)构造成使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线性地移动,并且使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转动,从而使所述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43)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及
所述壳体组件(40)包括互锁组件(300),所述互锁组件(300)构造成防止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在所述可动触头(140)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包括长形的可动触头(140)和基座组件(146),所述可动触头(140)和所述基座组件(146)被联接在一起且电气地连通;
所述可动触头(140)设置在所述真空室(112)中;
所述基座组件(146)具有固定部分(160)和可转动部分(162);
所述负载端子(18)联接到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并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电气地连通;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中;以及
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具有带内表面(168)的体部(166),所述内表面(168)限定了大体为圆柱形的空腔(170);以及
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具有大体为圆筒形的体部(190),该体部(190)的尺寸设定为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可转动地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组件(146)包括导电结构(164);
所述导电结构(164)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之间,所述导电结构(164)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和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两者均电气地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凹槽(180);以及
所述导电结构(164)是至少一个导电弹簧(196),所述导电弹簧(196)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的周向凹槽(180)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接合和电气地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包括长形的驱动绝缘体(148);
所述驱动绝缘体(148)具有第一端(150)和第二端(152);
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一端(150)以固定关系联接到所述基座组件的所述可转动部分(162);
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具有球窝接头(154);以及
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绝缘体(148)具有纵向轴线;
所述可动触头(140)具有纵向轴线;
所述基座组件(146)具有纵向轴线;以及
其中,所述驱动绝缘体(148)的纵向轴线、所述可动触头(140)的纵向轴线及所述基座组件(146)的纵向轴线都与所述壳体组件(40)的纵向轴线(41)大体上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40)包括固定支座(42)和连接杆(50);
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包括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与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之间;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可转动地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支座(42);以及
所述连接杆(50)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所述连接杆(50)构造成使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单元结构(3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座(42)包括具有转动轴线的可转动轴承(52),所述可转动轴承(52)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固定支座(42)转动;
所述可转动轴承(52)的转动轴线大体上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轴线(41)对齐;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具有下端(61)和上端(62);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61)联接到所述可转动轴承(52);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62)具有面向轴的、周向的通道(68);
所述基座组件(146)具有固定部分(160),所述固定部分(160)具有下表面(172)和上表面(176);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下表面(172)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一下方通道(182);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上表面(176)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二上方通道(184);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一下方通道(182)的尺寸设定为对应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68);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一下方通道(182)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68)形成第一轴承通道(200);
至少一个轴承(202)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通道(200)中;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具有下端,该下端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二上方通道(184)的尺寸设定为对应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二上方通道(184)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形成第二轴承通道(206);
至少一个轴承(202)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通道(206)中;以及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的可转动轴承(52)、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及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构造成绕所述壳体组件(40)的纵向轴线转动,而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保持静止不动。
10.一种真空断路器(10),包括:
线路端子(16)、负载端子(18)、接地端子(20)、操作机构(14)以及电极单元结构(30);
所述电极单元结构(30)具有长形的壳体组件(40)和真空包封组件(110);
所述长形的壳体组件(40)具有纵向轴线(41)、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以及固定部分(46);
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具有可转动端子(118);
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构造成绕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轴线(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所述线路端子(16),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可转动端子(118)联接到所述接地端子(20);
所述真空包封组件(110)具有真空室(112),所述真空室(11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中并与该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成固定关系,所述真空包封组件(110)具有固定触头(114)和可动触头组件(116),所述固定触头(114)设置在所述真空室(112)中;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构造成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联接到所述固定触头(114)并与所述固定触头(114)电气地连通,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与所述固定触头(114)分开且不与所述固定触头(114)电气地连通;
所述固定触头(114)与所述可转动端子(118)电气地连通;
所述负载端子(18)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并且联接到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且与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电气地连通;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14);
所述操作机构(14)构造成使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和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之间线性地移动,并且使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转动,从而使所述壳体组件的可转动部分(43)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及
所述壳体组件(40)包括互锁组件(300),所述互锁组件(300)构造成防止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在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处于所述第一闭合位置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包括长形的可动触头(140)和基座组件(146),所述可动触头(140)和所述基座组件(146)被联接在一起且电气地连通;
所述可动触头(140)设置在所述真空室(112)中;
所述基座组件(146)具有固定部分(160)和可转动部分(162);
所述负载端子(18)联接到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并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电气地连通;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中;以及
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160)具有带内表面(168)的体部(166),所述内表面(168)限定了大体为圆柱形的空腔(170);以及
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具有大体为圆筒形的体部(190),该体部(190)的尺寸设定为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可转动地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组件(146)包括导电结构(164);
所述导电结构(164)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之间,所述导电结构(164)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和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两者均电气地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凹槽(180);以及
所述导电结构(164)是至少一个导电弹簧(165),所述导电弹簧(165)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内表面(168)的周向凹槽(180)中,并且构造成与所述基座组件的可转动部分(162)接合和电气地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头组件(116)包括长形的驱动绝缘体(148);
所述驱动绝缘体(148)具有第一端(150)和第二端(152);
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一端(150)以固定关系联接到所述基座组件的所述可转动部分(162);
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具有球窝接头(154);以及
所述驱动绝缘体的第二端(152)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1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绝缘体(148)具有纵向轴线;
所述可动触头(140)具有纵向轴线;
所述基座组件(146)具有纵向轴线;以及
其中,所述驱动绝缘体(148)的纵向轴线、所述可动触头(140)的纵向轴线及所述基座组件(146)的纵向轴线都与所述壳体组件(40)的纵向轴线(41)大体上对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40)包括固定支座(42)和连接杆(50);
所述壳体组件(40)的至少一个可转动部分(43)包括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与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之间;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可转动地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支座(42);以及
所述连接杆(50)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所述连接杆(50)构造成使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和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断路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座(42)包括具有转动轴线的可转动轴承(52),所述可转动轴承(52)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固定支座(42)转动;
所述可转动轴承(52)的转动轴线大体上与所述壳体组件(40)的纵向轴线(41)对齐;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具有下端(61)和上端(62);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下端(61)联接到所述可转动轴承(52);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的上端(62)具有面向轴的、周向的通道(68);
所述基座组件(146)具有固定部分(160),所述固定部分(160)具有下表面(172)和上表面(176);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下表面(172)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一下方通道(182);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上表面(176)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二上方通道(184);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一下方通道(182)的尺寸设定为对应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68);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一下方通道(182)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的上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68)形成第一轴承通道(200);
至少一个轴承(202)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通道(200)中;
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具有下端(94),该下端具有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二上方通道(184)的尺寸设定为对应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
所述基座组件的固定部分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第二上方通道(184)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的下端的面向轴的、大体周向的通道(97)形成第二轴承通道(206);
至少一个轴承(202)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通道(206)中;以及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的可转动轴承(52)、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下方可转动部分(44)及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上方可转动部分(48)构造成绕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轴线(41)转动,而所述壳体组件的固定部分(46)保持静止不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861,775 US7829814B2 (en) | 2007-09-26 | 2007-09-26 |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grounding assembly |
US11/861,775 | 2007-09-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9133A CN101399133A (zh) | 2009-04-01 |
CN101399133B true CN101399133B (zh) | 2013-06-19 |
Family
ID=401202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56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9133B (zh) | 2007-09-26 | 2008-09-26 | 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 |
CNU20082017545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2529Y (zh) | 2007-09-26 | 2008-09-26 | 真空断路器及其电极单元结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7545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2529Y (zh) | 2007-09-26 | 2008-09-26 | 真空断路器及其电极单元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29814B2 (zh) |
EP (1) | EP2043126A3 (zh) |
CN (2) | CN1013991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34092A1 (de) * | 2007-09-11 | 2009-03-1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Isolierende schaltstange |
KR101037027B1 (ko) * | 2009-12-31 | 2011-05-25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진공차단기 |
KR101100707B1 (ko) * | 2009-12-31 | 2012-01-02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진공차단기 |
EP2541704A1 (en) * | 2011-06-29 | 2013-01-02 | ABB Technology AG | Medium or high voltage switchgear assembly |
US9035211B2 (en) | 2011-07-20 | 2015-05-19 | Pennsylvania Breaker, Llc | Gas blast interrupter |
JP5791486B2 (ja) * | 2011-12-16 | 2015-10-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真空開閉装置 |
KR101309040B1 (ko) * | 2012-07-26 | 2013-09-17 |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 회로차단기 |
CN203134677U (zh) * | 2012-12-25 | 2013-08-14 | 北京华东森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绝缘筒及采用所述绝缘筒的主回路结构 |
DE102013222319A1 (de) * | 2013-11-04 | 2015-05-0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Anschlussstück für einen Schalterpol eines Schaltgerätes |
US9679708B2 (en) * | 2014-04-11 | 2017-06-13 | S&C Electric Company | Circuit interrupters with masses in contact spring assemblies |
CN104319166B (zh) * | 2014-11-12 | 2016-05-18 | 沈阳华德海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连接母排实现负载侧外接地的三工位真空开关 |
EP3026689B1 (en) * | 2014-11-27 | 2018-06-27 | Tyco Electronics UK Limited | High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system, vacuum interrupter module, and associated drive module |
EP3104390B1 (en) * | 2015-06-11 | 2017-08-09 | ABB Schweiz AG | A switching device and a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witchgear |
US9842713B2 (en) * | 2016-03-30 | 2017-12-12 | Eaton Corporation |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
DE102017212066A1 (de) * | 2017-07-14 | 2019-01-1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Kontaktanpressanordnung |
EP3671986A1 (en) * | 2018-12-19 | 2020-06-24 | ABB Schweiz AG | Switchgear |
US11152174B2 (en) | 2019-06-19 | 2021-10-19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Dual thomson coil-actuated, double-bellows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
US11107653B2 (en) | 2019-06-26 | 2021-08-31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Dual-a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pole unit for circuit breaker |
US11328884B2 (en) | 2019-06-26 | 2022-05-10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Variable-speed circuit breaker and switching method for same |
US11183348B1 (en) | 2020-07-21 | 2021-11-23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decelerator with integrated latch assembly |
US11749477B2 (en) | 2021-04-21 | 2023-09-05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dual plate actuation |
CA3159684A1 (en) * | 2021-05-21 | 2022-11-21 | G & W Electric Company | Status indicator for switchgear |
US11742161B2 (en) * | 2021-07-09 | 2023-08-29 | S&C Electric Company | Rotary diaphragm in vacuum interrupter switch |
US12094670B2 (en) * | 2022-02-22 | 2024-09-17 | S&C Electric Company | Snap together assembly for vacuum interrupter drive r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721258A1 (de) * | 1977-05-11 | 1978-11-23 | Siemens Ag | Elektrisches schaltfeld |
JPS54113838A (en) * | 1978-02-24 | 1979-09-05 | Toshiba Corp | Enclosed type switching device |
DE3343099C2 (de) * | 1983-11-29 | 1986-01-30 | Wickmann-Werke Böblingen GmbH, 7030 Böblingen | Elektrische Mittelspannungs-Schaltzelle |
DE4342796A1 (de) * | 1993-12-15 | 1995-06-22 | Abb Patent Gmbh | Schaltanlage |
DE4445172C2 (de) * | 1994-12-17 | 1998-07-16 | Abb Patent Gmbh | Schaltfeld |
DE19613750A1 (de) * | 1996-03-28 | 1997-10-02 | Siemens Ag | Mittelspannungsschaltfeld mit Vakuumröhren |
US6255615B1 (en) | 2000-01-03 | 2001-07-03 | Clive William Kimblin | Multiple contact switch |
DE10030670C2 (de) | 2000-06-23 | 2002-06-13 | Siemens Ag | Vakuumschaltröhre mit zwei Kontaktsystemen |
JP4277198B2 (ja) * | 2003-12-26 | 2009-06-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真空スイッチギヤ |
EP1589625B1 (en) * | 2004-04-19 | 2019-10-23 | ABB Schweiz AG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device |
US7250583B2 (en) * | 2004-04-19 | 2007-07-31 | Abb Technology Ag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device |
-
2007
- 2007-09-26 US US11/861,775 patent/US78298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9-26 CN CN2008101756186A patent/CN1013991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26 EP EP08016987A patent/EP204312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26 CN CNU2008201754561U patent/CN20135252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52529Y (zh) | 2009-11-25 |
EP2043126A2 (en) | 2009-04-01 |
US20090078681A1 (en) | 2009-03-26 |
US7829814B2 (en) | 2010-11-09 |
EP2043126A3 (en) | 2010-09-01 |
CN101399133A (zh) | 2009-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9133B (zh) | 真空断路器接地组件 | |
CN101106034B (zh) | 提供电流中断、隔离和接地的三位置真空断续器隔离开关 | |
EP2565897B1 (en) | Switchgear and switchgear operating method | |
KR100846223B1 (ko) | 중전압 스위치기어 | |
US20050236371A1 (en)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 device | |
CN101243530A (zh) | 用于中压开关设备的绝缘体 | |
CN103077846A (zh) | 高压开关装置 | |
US20090032500A1 (en) | Vacuum insulated switch and vacuum insulated switchgear | |
US20200203936A1 (en) | Three phase switchgear or control gear | |
US20120181156A1 (en) | Gas-insulated high-voltage switching system | |
US20220208491A1 (en) | Modular recloser | |
CN110233082B (zh) | 永磁真空断路器和充气柜 | |
WO2011080546A1 (en) | Electrical ring main unit | |
KR20020048965A (ko) | 단로기를 수용하기 위한 격실화된 금속 케이스를 갖춘전기 스위치 | |
US7960666B2 (en) | Low-voltage circuit breaker with interchangeable poles | |
CN110326079B (zh) | 具有两个隔离开关和功率开关的开关装置 | |
CN101770892B (zh) | 环形旋转极柱式真空开关 | |
CN217690934U (zh) | 隔离开关基座、双断口隔离开关及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 | |
CN112053888B (zh) | 一种基于隔离结构的真空断路器 | |
CN118352205B (zh) | 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组合结构及开关柜 | |
CN211238082U (zh) | 一种户外隔离开关 | |
CN218602332U (zh) | 紧凑式固封极柱式断路器 | |
CN215869121U (zh) | 一种处理相间故障的通断机构 | |
CN219350963U (zh) | 一种纵旋常压密封空气绝缘开关设备 | |
EP4030455A1 (en) | A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