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646B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8646B
CN101398646B CN2008101663463A CN200810166346A CN101398646B CN 101398646 B CN101398646 B CN 101398646B CN 2008101663463 A CN2008101663463 A CN 2008101663463A CN 200810166346 A CN200810166346 A CN 200810166346A CN 101398646 B CN101398646 B CN 101398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essing plate
manuscript pressing
original manuscript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63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8646A (zh
Inventor
片野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 Hong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494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4822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8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8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6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不发生中间弯折现象而使原稿压板开闭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所述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安装构件、支承构件、提升构件以及弹性单元,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构成为:使原稿压板旋转,并形成用原稿压板覆盖设备主体上表面的闭合状态以及使该设备主体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其中,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设有:卡合单元,其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发生中间弯折;以及卡合解除单元,其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解除卡合单元以允许原稿压板翻转。

Description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应用在复印机、印刷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中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印刷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设备主体上,原稿压板经由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可开闭地安装在该设备主体的上表面后部。原稿压板开闭装置是一种铰链机构,其轴支承原稿压板使原稿压板可绕铰链轴转动,从而能够使原稿压板紧贴在设备主体上表面的原稿台玻璃上,并且能够使该原稿台玻璃露出。为了将原稿设置在原稿台玻璃上,要使原稿压板向上方旋转,使原稿台玻璃露出(开放),在将原稿放置到该原稿台玻璃上之后,关闭原稿压板,用原稿压板使原稿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从而可以将原稿设置在原稿台玻璃上。
在这样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公知有这样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设置提升构件及压缩螺旋弹簧,无论原稿的厚度有多厚都能够将原稿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并且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可以感觉不到本来的重量而使原稿压板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安装构件,其安装在办公设备的设备主体上:支承构件,其经由第1铰链销可转动地轴支承在该安装构件上;提升构件,其与该支承构件重合并经由第二铰链销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支承构件的自由端部上,且安装于原稿压板;以及压缩螺旋弹簧,其设置于安装构件及提升构件之间并对提升构件向其与支承构件重合的方向施力。
由此,将较厚的原稿设置在原稿台玻璃上后,当使原稿压板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原稿压板与原稿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侧的端部接触,从而在原稿的该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原稿压板之间形成空间,手握一侧的端部的原稿压板呈浮起状态。向原稿台玻璃侧按压该浮起的原稿压板的端部附近,压缩螺旋弹簧克服原稿压板自重的作用力而收缩,使得提升构件以第二铰链销为轴相对于支承构件旋转。其结果是,原稿压板以第二铰链销为轴旋转,以覆盖原稿的上部,用原稿压板可使原稿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并且由于原稿压板可以覆盖原稿台玻璃上部,所以可使厚度较厚的原稿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并且可以极力防止外界光进入设备主体的内部而妨碍曝光。
另外,由于压缩螺旋弹簧的一端部与安装构件抵接的同时其另一端部与提升构件抵接,提升构件与支承构件重合,并且原稿压板被施力向打开方向旋转,因此在向打开方向旋转原稿压板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可以感觉不到本来的重量而使原稿压板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5339号公报
但是,在使原稿压板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在其旋转中途,提升构件克服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以第二铰链销为轴相对于支承构件旋转,即会发生所谓的中间弯折现象。其结果是,有时原稿压板的关闭操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很难使原稿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不发生中间弯折现象而使原稿压板开闭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安装在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的设备主体侧;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以第一铰链销为轴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该安装构件;提升构件,该提升构件与该支承构件重合,并轴支承于该支承构件的自由端侧,该提升构件被施力使得能够以第二铰链销为轴朝与上述支承构件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该提升构件安装于上述原稿压板;以及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对上述支承构件向上述原稿压板的打开方向施力,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构成为:使上述原稿压板旋转,并形成用上述原稿压板覆盖上述设备主体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和使该设备主体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设置有卡合单元及卡合解除单元,上述卡合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发生中间弯折,上述卡合解除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解除上述卡合单元以允许上述原稿压板翻转,上述卡合单元由被卡合部和卡合部构成,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及上述提升构件中的任一方,上述卡合部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及上述提升构件中的另一方,上述卡合部用于与该被卡合部相卡合,上述卡合解除单元由如下所述的卡合解除构件构成: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并且使上述原稿压板向闭合方向旋转,并在该原稿压板与放置于设备主体上表面的原稿接触之前使上述卡合部移动,以解除该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单元以及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将卡合单元解除并允许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解除单元,所以在使原稿压板旋转以使其从打开状态成为闭合状态时,由于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原稿压板的翻转被卡合单元所阻止,所以可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优选上述卡合单元具有:作为上述被卡合部的贯通孔,其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的上表面;转动部,其可转动地设于上述提升构件;作为上述卡合部的弯钩件,其具有从该转动部的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并插入上述贯通孔中进行卡合的钩部;以及扭簧,其对该弯钩件施力使该弯钩件向一个方向旋转,以使上述钩部插入上述被卡合部并进行卡合。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提升构件的上表面设置贯通孔,上述弯钩件贯通于该贯通孔中,在上述提升构件的位于该贯通孔两侧部的上表面设置一对安装片,所述一对安装片轴支承支承销,该支承销可转动地支承上述弯钩件的转动部,在所述一对安装片中的任一方的安装片上设置上述扭簧,该扭簧的一端部与上述一方的安装片卡合,并且该扭簧的另一端部与上述弯钩件的钩部卡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优选还具有动作构件、受压构件以及滑块,上述动作构件设置于上述提升构件,并位于上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部侧,上述受压构件设置于上述安装构件,并位于上述弹性单元的另一端部侧,上述滑块包覆在上述弹性单元的两端部,并分别与上述动作构件及上述受压构件抵接,且可滑动地内设于上述支承构件内,上述滑块起到上述卡合解除单元的作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优选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安装在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的设备主体侧;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以第一铰链销为轴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该安装构件;提升构件,该提升构件与该支承构件重合,并轴支承于该支承构件的自由端侧,该提升构件被施力使得能够以第二铰链销为轴朝与上述支承构件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该提升构件安装于上述原稿压板;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对上述支承构件向上述原稿压板的打开方向施力;动作构件,该动作构件设置于上述提升构件,并位于上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部侧,并与该弹性单元的一端部抵接,用于对上述提升构件施力从而使其以上述第二铰链销为轴朝与上述支承构件重合的方向转动;以及弹簧支架,该弹簧支架包覆在上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部,并与上述动作构件抵接且可滑动地内设于上述支承构件内,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构成为:使上述原稿压板旋转,并形成用上述原稿压板覆盖上述设备主体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和使该设备主体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设置有卡合单元及卡合解除单元,上述卡合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发生中间弯折,上述卡合解除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解除上述卡合单元以允许上述原稿压板翻转,上述卡合单元具有卡合构件及施力构件,上述卡合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并与上述弹簧支架卡合来防止上述弹簧支架向上述弹性单元侧移动,从而阻止上述原稿压板翻转,上述施力构件对该卡合构件向与上述弹簧支架卡合的方向施力,上述卡合解除单元作为如下所述的卡合解除构件发挥作用: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并使上述原稿压板向闭合方向旋转,并在该原稿压板与放置于设备主体的上表面的原稿接触之前使上述卡合构件移动,从而解除该卡合构件与上述弹簧支架的卡合。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优选具有滑块,该滑块包覆在上述弹性单元的另一端部,并与上述安装构件抵接,且可滑动地内设于上述支承构件内,该滑块起到上述卡合解除构件的作用。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的特征在于,该办公设备具有上述本发明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如上所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单元和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将卡合单元解除并允许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解除单元,所以可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开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办公设备,由于具有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单元和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将卡合单元解除并允许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解除单元,所以可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开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的一个示例并表示关闭原稿压板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的一个示例并表示隔着较厚的原稿来关闭原稿压板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的俯视图,(b)是表示闭合状态的侧视图,(c)是表示打开大致45°的状态的侧视图,(d)是表示打开大致90°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卡合单元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的图,(b)是表示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打开大致45°的状态的侧视图,(d)是表示打开大致90°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支承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c)是仰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提升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安装片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安装片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弯钩件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卡合单元的其他示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提升构件的其他示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弯钩件的其他示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主视图,(d)是右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的一个示例并表示关闭原稿压板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即卡合构件与弹簧支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即滑块与卡合构件接触的状态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即打开状态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即隔着较厚的原稿来关闭原稿压板的状态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支承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提升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合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安装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图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将原稿压板12可开闭地安装在办公设备10的设备主体11的后端部。作为办公设备10,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复印机、印刷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特别列举复印机作为优选示例,但不特别限定地进行说明。另外,有的在原稿压板12的上部设有原稿自动传送装置(未图示),而本发明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办公设备对于设置或未设置原稿自动传送装置这两者都适用。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1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具有安装构件2、支承构件3、提升构件4以及弹性单元5,上述安装构件2安装于具有原稿压板12的办公设备10的设备主体11侧,上述支承构件3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该安装构件2,上述提升构件4与该支承构件3重合,并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该支承构件3的自由端部,且上述提升构件4安装于原稿压板12,上述弹性单元5设置于该提升构件4与安装构件2之间,对提升构件4向使其与支承构件3重合的方向施力,同时对原稿压板12施力使其向打开方向旋转,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构成为:使原稿压板12旋转并形成用原稿压板12覆盖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闭合状态以及使设备主体11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本发明所述的第1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的特征在于,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在原稿压板12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12翻转的卡合单元6以及在原稿压板12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将卡合单元6解除并允许原稿压板12翻转的卡合解除单元9。
安装构件2由安装于例如设备主体11的底板21、从底板21的两侧端部分别沿与底板21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两侧板22、以及从底板21的一端部(后端部)沿与底板21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后板23构成。
底板21形成为大致矩形,通过螺钉、螺丝等安装于设备主体11。在侧板22设置有轴孔25,第1铰链销15经由例如带止转结构的轴承(未图示)贯通于该轴孔25。在侧板22的轴孔25前方且偏下侧(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供受压销17贯穿的受压销孔26。受压销17为与凸轮滑块52的底部的外表面抵接的受压构件,该受压构件不限于受压销17等的销,可以是辊子例如受压辊子。
如图5所示,支承构件3优选由例如作为顶板的上板31、从上板31的两侧端部分别沿与上板31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两侧板32以及使侧板32的末端部向彼此相对的一侧弯曲成大致90°而形成的保持板33构成。通过这些上板31、两侧板32及对合支承板33形成收纳部34。
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后端部)分别设有轴贯通孔35。这些轴贯通孔35与安装构件2的两侧板22的轴孔25重合且在这些孔35、25之间即支承构件3的侧板32与安装构件2的侧板22之间设置例如垫圈(未图示),第1铰链销15贯通这些孔35、25及垫圈,从而支承构件3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可转动地连结于安装构件2。
另外,在两侧板32的另一端部(前端部)设置有供第二铰链销16贯通的第二铰链销孔36,并且设置有供后述的动作销18移入的切口部37。另外,在两侧板32上分别突出设置有用于提升构件4相对于支承构件3进行转动的滑动接触部39。滑动接触部39例如在两侧板32的第二铰链销孔36与切口部37之间以大致圆形形成有两个。这些滑动接触部39通过与提升构件4的侧板42的内表面相接并且在支承构件3的侧板32的外表面与提升构件4的侧板42的内表面之间设置间隙,使得提升构件4相对于支承构件3可良好地进行转动。另外,滑动接触部39形成为大致圆形,但不限于此,可以形成为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圆弧形等。再有,可以在支承构件3及提升构件4之间设置垫圈等用以替代滑动接触部39。
提升构件4是用于使厚度较厚的原稿也可稳定地紧贴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构件。如图6所示,提升构件4由矩形平板状的上板41以及两侧板42形成大致コ字形,并且覆盖支承构件3,该上板41通过螺钉或螺丝等安装于原稿压板12的后端侧,并具有第1安装孔48,该两侧板42从该上板41的两端部分别沿与上板41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两侧板42的一端部(前端部(与安装构件2相反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第二铰链销贯通孔46,且在第二铰链销贯通孔46的下方且后方(后端部侧)设置有供作为动作构件的动作销18贯通的动作销孔47,由于第二铰链销贯通孔46与支承构件3的两侧板32的第二铰链销孔36重合且第二铰链销16贯通在这些孔46、36中,由此提升构件4与支承构件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可转动地彼此连结。另外,动作销18贯通并安装于两侧板42的动作销孔47中。
如图1及图2所示,弹性单元5对原稿压板12施力使其向打开方向旋转,并对提升构件4向与支承构件3重合的方向施力,且原稿压板12在任意转动角度以下时,施加给原稿压板12的弹力比原稿压板12的力矩小。另外,在本发明中,打开方向是指在使原稿压板12转动时原稿压板12离开设备主体11上部的原稿台玻璃(未图示)的方向。在本发明中,闭合方向是指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是在使原稿压板12转动时原稿压板12靠近原稿台玻璃的方向。本发明中的转动角度是原稿压板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的上表面即原稿台玻璃面的角度。本发明中的任意转动角度是指根据弹性单元5的作用力而任意设定的角度,例如为弹性单元5施加给原稿压板12的作用力小于原稿压板12的力矩的角度,例如是大致20°以下的角度。
弹性单元5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压缩螺旋弹簧51。压缩螺旋弹簧51插入于支承构件3内,并弹性设置于动作销18及受压销17之间。在压缩螺旋弹簧51与动作销18之间设置有弹簧支架53,同时在压缩螺旋弹簧51与受压销17之间设置有作为滑块的凸轮滑块52。在实施例中,压缩螺旋弹簧51弹性设置于动作销18及受压销17之间,但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如下结构,即将压缩螺旋弹簧弹性设置于安装构件2与支承构件3的自由端之间,使用扭簧对提升构件向使其独自与支承构件重合的方向施力。
关于压缩螺旋弹簧51,其个数没有特别限定,1个或2个以上均可,对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分别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压缩螺旋弹簧51在对原稿压板12施力使其向打开方向旋转的同时,原稿压板12在任意的转动角度(例如大致20°)以下时,施加给原稿压板12的弹力小于原稿压板12的力矩。
如图1~图3所示,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形成为矩形截面的有底筒体状。这些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彼此的开口部相对,并且在压缩螺旋弹簧51的两端部收纳于(被包覆在)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之间的状态下,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分别可单独滑动地内设于支承构件3的收纳部34中。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形成为具有这样的长度:在安装构件2的底板21与支承构件3(上板31)大致平行时(在使原稿压板12紧贴在例如设备主体11的上表面的原稿台玻璃上时(原稿压板12位于闭合位置时)),弹簧支架53及凸轮滑块52嵌到支承构件3的收纳部34内。
弹簧支架53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按压动作销18并对动作销18施力,以使支承构件3及提升构件4重合。即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提升构件4的上板41与支承构件3的上板31的一部分(即抵接部31a)抵接或接近。此时,优选上板41相对于例如原稿台玻璃是大致平行的。另外,可以使提升构件4的上板41抵接或接近于支承构件3的上板31。
在凸轮滑块52的底部(有时称为封闭部。)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突部52a。该突部52a与支承构件3的上板31大致平行地延伸而形成。凸轮滑块52的比突部52a更靠近上板31侧的底部外表面形成销抵接部52c,在止挡销(未图示)贯通后述的止挡销孔38的情况下,该销抵接部52c与该止挡销抵接。突部52a的下方形成为逐渐倾斜的倾斜部52b。该凸轮滑块52底部的外表面的突部52a及倾斜部52b形成一种凸轮。
即,当使位于闭合位置的原稿压板12(参照图1)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向打开方向旋转时,支承构件3与原稿压板12一同以第1铰链销15为轴旋转,且与位于第1铰链销15的下方的受压销17抵接的凸轮滑块52的部位从突部52a向倾斜部52b徐徐滑动,同时受压销17与动作销18的间隔增大,且凸轮滑块52借助压缩螺旋弹簧51而向支承构件3的后端部侧滑动,从而压缩螺旋弹簧51徐徐伸展。并且,当原稿压板12达到最大使用打开角度(例如大致60°~大致70°)时(参照图2),则其开闭被原稿压板开闭限制机构(未图示)限制。另外,在图1及图2中,符号55表示延伸片。该延伸片55优选形成为其宽度稍短于例如凸轮滑块52的宽度尺寸。由此,即使在受压销17的外表面涂敷有用于使其与凸轮滑块52的滑动接触顺滑的润滑脂,由于延伸片55覆盖了受压销17外周的大部分,因此即使因被原稿压板12按压而变形的原稿的端部超出受压销17,其端部也不会接触到涂敷有润滑脂的受压销17而被污染。
另外,也可在支承构件3的两侧板32设置止挡孔38。该止挡孔38用于阻止凸轮滑块52受到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堵塞轴贯通孔35,特别是在组装时被有效利用。止挡孔38的位置只要在支承构件3的自由端部与轴贯通孔35之间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只要是在使构件2的轴孔25与支承构件3的轴贯通孔35重合时不妨碍到凸轮滑块52的端部与受压销17抵接的位置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其结果是,支承构件3的轴贯通孔35与安装构件2的轴孔25的重合以及第1铰链销15向这些孔35、25中的贯通都变得容易,从而组装性提高。
优选压缩螺旋弹簧51内设置有阻尼装置(未图示)。该阻尼装置在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时,仅在原稿压板12的任意的转动角度以下的特定的转动角度以下(例如,大致10°以下)动作,以减慢该原稿压板12的旋转速度。阻尼装置是例如油阻尼装置等。另外,虽设置了阻尼装置,但不限于此,既可不设置阻尼装置,也可通过其他的装置等仅在特定的转动角度以下(例如,大致10°以下)减慢该原稿压板12的旋转速度。
如图1~图4所示,卡合单元6在原稿压板12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原稿压板12翻转。该卡合单元6不特别限定,优选具有被卡合部7和卡合部8,该被卡合部7设置于例如支承构件3和提升构件4的任一方(例如支承构件3),该卡合部8与被卡合部7卡合并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承构件3和提升构件4中的另一方(例如提升构件4)。另外,在本发明中预定打开角度范围是在将厚度较厚的原稿放置到设备主体上并关闭原稿压板时,使原稿压板以第二铰链销为轴旋转,以覆盖原稿的上部,并用原稿压板使原稿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的角度范围,即所谓不包含可进行提升动作的打开角度的角度范围,例如是大致30°~大致60°的角度范围。被卡合部7不特别限定,例如形成为在支承构件3的上板31设置的矩形贯通孔。
卡合部8可移动地设置于例如提升构件4。在提升构件4的上板41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向安装构件2侧突出的凸字状贯通孔45。在该贯通孔45附近的4个部位的上板41设置有具有螺纹槽的第二安装孔49。在该上板41的贯通孔45的两侧部利用螺丝等经由第二安装孔49安装有一对安装片61、62。一对安装片61、62经由贯通孔45形成为大致对称。如图7及图8所示,一对安装片61、62由基部61a、62a及轴支承部61b、62b形成,该基部61a、62a与上板41面接触且两端部设置有供螺丝等插入的贯通孔61c、62c,该轴支承部61b、62b以使与该基部61a、62a对置的安装片62、61侧的侧端部彼此对置而弯曲成大致90°,并且该轴支承部61b、62b具有轴贯通孔61d、62d。在一对安装片中的任一方的安装片(有时称为第1安装片61)所对置的面上设置有弹簧安装部61e,并且设置有弹簧抵接部61f。另外,轴63贯通并安装在一对安装片61、62的轴支承部61b、62b的轴贯通孔61d、62d中。作为卡合部8的弯钩件80可转动地支承在该轴63上。
如图1~图4及图9所示,弯钩件80由如下部分构成:绕轴63可转动地被支承的大致圆筒状的转动部81;以及从该转动部81的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并贯通提升构件4的上板41的贯通孔45,同时前端部向安装构件2侧弯曲的钩状的钩部82。当钩部82贯通上板41的贯通孔45并位于与该上板41大致正交的方向时,钩部82与贯通孔45的安装构件2侧的端部抵接,从而钩部82向弯钩件80的安装构件2侧的旋转被限制。钩部82的前端部形成为向安装构件2侧弯曲,并与支承构件3的上板31的被卡合部7(被卡合部7的安装构件侧的端部)卡合,提升构件4在相对于支承构件3不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旋转而与支承构件3重合的状态下与支承构件3一同以第1铰链销15为轴旋转。另外,卡合部8不限定于弯钩件80,可以为其他构件等。
在第1安装片61上安装有作为施力构件的扭簧65。扭簧65安装于第1安装片61的弹簧安装部61e。该扭簧65的一端部与弹簧抵接部61f抵接,同时扭簧65的另一端部与弯钩件80的钩部82抵接,扭簧65对弯钩件80施力使钩部82与贯通孔45的安装构件2侧的端部抵接,即对弯钩件80施力使其与被卡合部7卡合。并且,施力构件只要是可以对弯钩件80施力使其与被卡合部7卡合,则施力构件不限于扭簧65,可以是其他施力构件。另外,使扭簧65的一端部与弹簧抵接部61f抵接并使另一端部与钩部82抵接,从而对弯钩件80施力,但只要是能对弯钩件进行施力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在钩部设置供弹簧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在该插入孔中插入扭簧65的另一端部,从而对弯钩件80施力。
卡合解除单元9在原稿压板12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可进行提升动作的角度范围)将卡合单元6解除并允许原稿压板12翻转。即卡合解除单元9例如使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并在该原稿压板12与放置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原稿接触之前,使卡合部8即弯钩件80移动,从而将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的卡合解除。卡合解除单元9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例如弹簧支架53、凸轮滑块52兼用作卡合解除构件,在图示中是将凸轮滑块52作为卡合解除构件。
即,凸轮滑块52沿支承构件3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承构件3,例如在转动角度是大致45°以上时,凸轮滑块52位于比弯钩件80的钩部82更靠近安装构件2侧的支承构件3,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卡合。另外,在转动角度是大致45°时,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与卡合在被卡合部7的弯钩件80的钩部82的前端部抵接,原稿压板12从转动角度大致是45°向闭合方向旋转,于是,凸轮滑块52相对于支承构件3从后部侧向前部侧进行滑动并使钩部82克服扭簧65的作用力以轴63为轴向解除与被卡合部7的卡合的方向旋转,在原稿压板12与放置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原稿接触时或接触前,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提升构件4相对于支承构件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可转动。通过改变弯钩件80的安装位置、被卡合部7的位置以及凸轮滑块52的形状等,可以将提升构件4可转动的转动角度设定为任意角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及办公设备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未使用设备主体11的状态下,原稿压板12紧贴在设备主体11的原稿台玻璃上。为了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玻璃上,首先,握住设置于与安装有提升构件4的部位相反侧的原稿压板12的端部或设于其附近等的握持部,将原稿压板12向上方提升。即,使原稿压板12仅以第1铰链销15为轴旋转并使原稿台玻璃面露出于外部。像这样在使原稿压板12旋转时,原稿压板12因受到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向打开方向旋转,因此可感觉不到重量而向打开方向旋转。
另外,在闭合状态下,弯钩件80的钩部82的前端部与凸轮滑块52的外周抵接,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不卡合(参照图1、图3(b)以及图4(a)),而当原稿压板12向打开方向旋转时,由于受压销17位于第1铰链销15的下方,所以动作销18与受压销17之间的间隔随着原稿压板12的旋转而增大,凸轮滑块52相对于支承构件3向后方侧滑动。像这样当凸轮滑块52在支承构件3内移动时,弯钩件80的钩部82的前端部从与凸轮滑块52的外周抵接的状态转变为与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抵接并与被卡合部7卡合(例如,参照图3(c)及图4(b)、(c))。因此,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在闭合状态下不卡合,而在原稿压板12向打开方向旋转的中途,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卡合。
在将原稿放置到露出的原稿台玻璃面上后,降下被提升的原稿压板12。即,使原稿压板12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向闭合方向旋转而成为闭合状态。像这样在使原稿压板12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卡合,所以提升构件4不会相对于支承构件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旋转。因此,由于提升构件4(原稿压板12)与支承构件3一同仅以第1铰链销15为轴旋转,所以不会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12旋转。特别是即使缩短提升轴齿距(第二铰链销16与动作销18的间隔),也可以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12开闭。
另外,当原稿压板12的转动角度为例如大致20°以下时,由原稿压板12的重量所产生的使原稿压板12向下方旋转的力比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大,所以原稿压板12向下方移动。当原稿压板12的转动角度成为特定的转动角度例如大致10°时,阻尼器装置的活塞杆的前端与凸轮滑块52的内表面抵接,活塞杆向气缸内移动,从而活塞杆的露出长度变短,并且原稿压板12的旋转速度减慢。其结果是,由于原稿压板12的旋转速度被阻尼器装置控制,所以原稿压板12不会猛烈地碰撞到原稿台玻璃上。
当原稿压板12处于闭合状态时,在原稿是薄纸的情况下,通过原稿压板12可以使原稿不从原稿台玻璃上浮起而牢牢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因此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即,原稿压板12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以使光不进入到原稿压板12与原稿台玻璃之间,从而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
另外,当原稿是像书本那样厚度较厚的情况下,当使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在原稿压板12与原稿14接触之前,弯钩件80旋转移动,从而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的卡合被解除(参照图4(b))。即,在打开状态下,弯钩件80的钩部82与被卡合部7卡合(例如,参照图3(d)及图4(d)),但由于受压销17在第1铰链销15的下方且位于其前方,所以当原稿压板12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动作销18与受压销17之间的间隔随着原稿压板12的旋转而变小,凸轮滑块52相对于支承构件3向前方侧滑动。通过该凸轮滑块52的移动,首先,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与卡合于被卡合部7的弯钩件80的钩部82的前端部抵接(例如,参照图3(c)及图4(c)),之后,弯钩件80以轴63为轴向该钩部82克服扭簧65的作用力而解除与被卡合部7的卡合的方向旋转。进而,在原稿压板12与放置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原稿14接触时或接触前,弯钩件80与被卡合部7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提升构件4可以相对于支承构件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转动(例如,参照图4(b))。
因此,在使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原稿压板12的支承构件3附近的一部分接触到原稿14的支承构件3侧的端部或其附近,在原稿14的与支承构件3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和原稿压板12之间形成空间。即,握持部侧端部的原稿压板12成为浮起状态。向原稿台玻璃侧按压该浮起的原稿压板12的例如握持部侧的端部附近,由于原稿压板12的自重,动作销18向凸轮滑块52侧按压弹簧支架53,使得弹簧支架53克服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而向凸轮滑块52侧移动,同时原稿压板12(提升构件4)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旋转。即,原稿压板12移动,以覆盖原稿14的上部。例如,在该原稿14的上部为平坦面的情况下,原稿压板12与该原稿14的上部面接触。其结果是,厚度较厚的原稿14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因此,无论原稿的厚度有多厚,原稿压板12都可以将原稿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从而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
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第1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及办公设备10可以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12旋转,并且无论原稿的厚度有多厚都能够使原稿稳定地紧贴在设备主体11的上表面,从而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一对安装片61、62通过螺丝等安装到上板41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上板的一部分切开并使该部分适宜地弯曲等从而与上板地一体形成一对安装片。具体例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提升构件4的上板41的大致中央部设置大致矩形的贯通孔145。该贯通孔145的两侧部彼此向上方弯曲成大致90°,从而形成一对安装片161、162。一对安装片161、162的上端部的后端部侧向内侧(彼此相对侧)弯曲成大致90°,形成为抵接部161a、162a。另外,在一对安装片161、162分别设置有轴贯通孔161b、162b,轴163贯通于这些轴贯通孔161b、162b中。作为卡合部8的弯钩件180可转动地支承在该轴163上。
弯钩件180形成为与上述弯钩件80大体相同。如图10及图12所示,该弯钩件180具有:大致圆筒形的转动部181,其绕着例如轴163可转动地被支承;该转动部181的一端部侧的外周直径缩小而形成的弹簧安装固定部183;钩状的钩部182,其从转动部181的周面延伸至径向外侧,并贯通提升构件4的上板41的贯通孔145,并且其前端部向安装构件2侧弯曲;以及旋转限制部184,其从转动部181的周面的钩部182偏移大致90°的位置沿转动部181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在钩部182位于与上板4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时,该旋转限制部184与弹簧安装固定部183相反侧的安装片162的抵接部162a抵接并限制弯钩件180向安装构件2侧旋转。
另外,钩部182前方的位于弹簧安装固定部183侧的侧部沿弹簧安装固定部183突出而形成弹簧抵接部185。在该弹簧安装固定部183上安装有作为施力构件的扭簧165。扭簧165的一端部与弹簧安装固定部183侧的安装片161的抵接部161a抵接,同时扭簧165的另一端与钩部182的弹簧抵接部185抵接,从而扭簧165对弯钩件180施力而使钩部182与支承构件3的被卡合部7的安装构件2侧的端部抵接,即,弯钩件180被施力而与被卡合部7卡合。采用这样的结构也与上述同样可以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12旋转。
图13~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图。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利用弹簧支架防止中间弯折的现象。如图13~图18所示,在该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中,卡合单元6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承构件203,并具有卡合构件261以及施力构件262,该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卡合并防止弹簧支架53向弹性单元5(压缩螺旋弹簧51)侧移动以阻止原稿压板12翻转,该施力构件262对该卡合构件261向其与弹簧支架53卡合的方向施力。卡合解除单元9的特征在于,其是如下这样的卡合解除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承构件203,并使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在该原稿压板12与放置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原稿接触之前使卡合构件261移动,从而解除该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之间的卡合。另外,以下对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200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名称,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图19所示,在支承构件203的上板,设置有矩形的贯通孔230,其中插入卡合构件261。在该贯通孔230的两侧的上板231分别设置有螺钉插入孔236,碟形螺钉269(参照图13及图14)以例如头部埋入的状态插入该螺钉插入孔236中。另外,如图14及图20所示,在提升构件204的上板设置有矩形的贯通孔240。该贯通孔240在提升构件204与支承构件203重合时处于与支承构件203的贯通孔230相对的位置,如从提升构件204的上板241可用肉眼观察到的那样,贯通孔240及卡合构件261形成为比支承构件203的贯通孔230大的矩形(参照图14)。
如图13~图18及图21所示,卡合构件261形成为将例如矩形的平板弯折后的大致コ字形。即,卡合构件261的矩形的平板的一端部向上方弯折成大致90°,且其另一端部向上方弯折成例如大致45°,该两端部分别再向外侧弯折大致90°,从而形成卡定片261b。该卡合构件261的一个端部向上方弯折成大致90°的部分形成第1卡合部265,并且该卡合构件261的另一端向上方弯折成大致45°的部分形成第二卡合部266。
卡合构件261的第1卡合部265与第二卡合部266的间隔(大致コ字部分的长度)形成为比支承构件203的贯通孔2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例如稍短)。卡合构件261的卡定片261b的前端部间的长度形成为比贯通孔2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卡合构件261的高度优选形成为如下尺寸,即,在将该卡合构件261从支承构件203的上板231的上表面插入贯通孔230中并使卡合构件261的卡定片261b接触到上板231时,卡合构件261突出于支承构件203内的收纳部34且第1卡合部265与弹簧支架53卡合,并且在将固定构件263安装于支承构件203的上表面并使提升构件204与该支承构件203重合的状态下,在第1卡合部265与第二卡合部266之间的平板状的基部261a的外表面与支承构件203的上板231的内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时,卡定片261b的背面与提升构件204的上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该卡合构件261通过固定构件263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承构件203。
如图13~图18及图22所示,固定构件263形成为将例如细长的矩形平板的大致中央部弯折成コ字形的形状,该固定构件263沿其宽度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支承构件203的上表面。该固定构件263的弯折成コ字形的部位形成收纳弹簧的凹部267。固定构件263的高度(凹部267的高度)优选形成为如下尺寸,即,在将固定构件263安装于支承构件203上表面并使提升构件204与该支承构件203重合时,凹部267的上表面与提升构件204的上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固定构件26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支承构件203的贯通孔2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在固定构件263的两端部附近,在与支承构件203的螺钉插入孔236对置的部位设置有具有螺纹槽的螺钉安装孔268。
将固定构件263安装于支承构件203上,以使在将卡合构件261插入贯通孔230中使得第1卡合部265从支承构件203的上板231的上表面到达弹簧支架53侧的状态下卡合构件261不从支承构件203上脱落。在使螺钉安装孔268与螺钉插入孔236重合后进行该安装,通过从上板231的背面将例如碟形螺钉269分别插入螺钉插入孔236中而使其与螺钉安装孔268螺合并紧固,从而固定构件263被安装于支承构件203上。由此,卡合构件261可在其从贯通孔230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并与弹簧支架53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其不与弹簧支架53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另外,将固定构件263安装于支承构件203并支承卡合构件261以使卡合构件261可移动,而只要可以支承卡合构件261并使其可移动,则采用怎样的结构均可。另外,固定构件263也可与支承构件203一体形成。
施力构件262对卡合构件261向使其与弹簧支架53卡合的方向、即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的卡合位置施力。施力构件262例如是压缩弹簧262a,在固定构件263的凹部267内收纳有两个。另外,压缩弹簧262a的个数不限于两个,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另外,可以在凹部267内收纳一组或两组以上在压缩弹簧内设有其他小压缩弹簧的两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262a的一端部与凹部267的底部抵接的同时,压缩弹簧262a的另一端部与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的内表面抵接,压缩弹簧262a对卡合构件261向卡合位置施力。
卡合解除单元9使打开状态的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并在该原稿压板12与放置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原稿接触前使卡合构件261从卡合位置向非卡合位置移动,从而解除该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的卡合,该卡合解除单元9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是凸轮滑块52。即,凸轮滑块52也是在原稿压板12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可进行提升动作的角度范围)解除卡合单元6并允许原稿压板12翻转。例如,当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且其转动角度成为大致45°时,凸轮滑块52相对于支承构件203从后部侧向前部侧(弹簧支架53侧)滑动,同时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与从支承构件203的贯通孔230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的卡合构件261的第二卡合部266接触。并且当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时,该凸轮滑块52跃上第二卡合部266而移动,并使卡合构件261克服压缩弹簧262a的作用力向提升构件204侧移动,并缩短从贯通孔230突出的卡合构件261的长度,在原稿压板12与放置在设备主体11上表面的原稿接触时或接触前,凸轮滑块52跃上卡合构件261,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的外表面与支承构件203的上板231的背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卡合构件261位于非卡合位置,从而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的卡合被解除,且提升构件204相对于支承构件20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可转动。通过改变卡合构件261的形状、长度及凸轮滑块52的长度等可以将提升构件204可转动的转动角度设定为任意角度。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200与上述第1原稿压板开闭装置1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如图13所示,在未使用设备主体11的状态下,原稿压板12紧贴在设备主体11的原稿台玻璃上。为了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玻璃上,首先,握住设置于与安装有提升构件204的部位相反侧的原稿压板12的端部或设于其附近等的握持部,将原稿压板12向上方提升。即,使原稿压板12仅以第1铰链销15为轴旋转,并使原稿台玻璃面露出于外部。这样在使原稿压板12旋转时,原稿压板12因受到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而向打开方向旋转,所以可以感觉不到重量而向打开方向旋转。
另外,在闭合状态下,如图14所示,由于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与凸轮滑块52的外周抵接,且卡合构件261不从贯通孔230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所以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不会卡合。当原稿压板12从该闭合状态向打开方向旋转,则动作销18与受压销17的间隔随着原稿压板12的转动而增大,并且受压销17位于第1铰链销15下方,因此凸轮滑块52相对于支承构件203向后方侧滑动。像这样当凸轮滑块52移动时,从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与凸轮滑块52的外周抵接的状态,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与卡合构件261的第二卡合部266开始抵接(参照图15),随着凸轮滑块52向后方侧移动,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所接触的第二卡合部266的位置徐徐向卡定片261b侧移动。随着该移动,卡合构件261因压缩弹簧262a的作用力而徐徐地从贯通孔230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然后当凸轮滑块52徐徐离开卡合构件261时,在两卡定片261b与支承构件203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卡合构件261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并成为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可卡合的状态即位于卡合位置(参照图17)。因此,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在闭合状态下不卡合,而在原稿压板12向打开方向旋转的途中,卡合构件261向其与弹簧支架53卡合的位置移动。
在将原稿放置到露出的原稿台玻璃面上后,降下被提升的原稿压板12。即,使原稿压板12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向与原稿台玻璃接触的闭合方向旋转并成为闭合状态。像这样在使原稿压板12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卡合且弹簧支架53不会向压缩螺旋弹簧51侧移动,所以提升构件204成为不会相对于支承构件20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转动的锁定状态,从而与支承构件203一同动作。因此,提升构件204(原稿压板12)与支承构件203一同只以第1铰链销15为轴旋转,从而可不会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12旋转。
另外,当原稿压板12的转动角度为例如大致20°以下时,由原稿压板12的重量所产生的使原稿压板12向下方旋转的力比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大,所以原稿压板12向下方移动。当原稿压板12的转动角度成为特定的转动角度例如大致10°时,阻尼器装置的活塞杆的前端与凸轮滑块52的内表面抵接,活塞杆向气缸内移动,从而活塞杆的露出长度变短,并且原稿压板12的旋转速度减慢。其结果是,由于原稿压板12的旋转速度被阻尼器装置控制,所以原稿压板12不会猛烈地碰撞原稿台玻璃。
当原稿压板12处于闭合状态时,在原稿是薄纸的情况下,通过原稿压板12可以使原稿不从原稿台玻璃上浮起而牢牢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所以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即,原稿压板12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以使光不进入原稿压板12与原稿台玻璃之间,从而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
另外,在原稿是像书本那样厚度较厚的情况下,当使原稿压板12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在该旋转途中,由于凸轮滑块52使卡合构件261克服压缩弹簧262a的作用力而向提升构件204侧移动,所以在原稿压板12与原稿接触时或接触前,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的卡合被解除,提升构件204成为相对于支承构件203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可转动的状态。
即,在打开状态下,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是卡合或可卡合的状态(参照图17),但由于受压销17在第1铰链销15的下方且位于前方,所以当原稿压板12以第1铰链销15为轴向闭合方向旋转时,动作销18与受压销17的间隔随着原稿压板12的旋转而变小,凸轮滑块52相对于支承构件203向前方侧(弹簧支架53)滑动。通过该凸轮滑块52的移动,首先,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与从支承构件203的贯通孔230向支承构件203内突出的卡合构件261的第二卡合部266的卡定片261b附近接触(参照图16),之后,该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在第二卡合部266上向基部261a侧移动,并且卡合构件261克服压缩弹簧262a的作用力而向提升构件204侧移动,从而从贯通孔230突出的卡合构件261的长度变短。进而,当凸轮滑块52的前端部到达第二卡合部266与基部261a的交界时(参照图15),卡合构件261埋入贯通孔230中。即,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的外表面与支承构件203的上板231的背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卡合构件261位于非卡合位置。由此,弹簧支架53成为可向凸轮滑块52侧移动的状态,成为卡合构件261与弹簧支架53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当凸轮滑块52进一步移动时,凸轮滑块52跃上卡合构件261并在卡合构件261上移动。即,在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与凸轮滑块52的外周抵接的状态下凸轮滑块52移动。
因此,在卡合构件261处于非卡合位置后,原稿压板12的支承构件203附近的一部分与原稿的支承构件203侧的端部或其附近接触,在原稿14的与支承构件203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原稿压板12之间形成空间。即,握持部侧的端部的原稿压板12成为浮起状态。向原稿台玻璃侧按压该浮起的原稿压板12的例如握持部侧的端部附近,由于原稿压板12的自重,动作销18向凸轮滑块52侧按压弹簧支架53,使得弹簧支架53克服压缩螺旋弹簧51的作用力在支承构件203内向凸轮滑块52侧移动,且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的外表面位于弹簧支架53的外周,并且原稿压板12(提升构件204)以第二铰链销16为轴旋转。即,原稿压板12移动,以覆盖原稿的上部。例如在该原稿的上部是平坦面的情况下,原稿压板12与该原稿的上部面接触。此时本发明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200成为图18所示的状态。其结果是,厚度较厚的原稿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因此,无论原稿的厚度有多厚,原稿压板12都可以使原稿稳定地紧贴在原稿台玻璃上,从而可以将原稿良好地进行复印等。
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原稿压板开闭装置200及办公设备10可以不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使原稿压板12旋转,并且无论原稿的厚度有多厚都能够使原稿稳定地紧贴在设备主体11的上表面,从而可以良好地进行复印等。
另外,如例图14(a)所示,在卡合构件261位于非卡合位置时,卡合构件261的基部261a的外表面与凸轮滑块52的外周抵接,卡合构件261的卡定片261b的背面与提升构件204的上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并且将固定构件263安装到支承构件203的上表面时的固定构件263的凹部267的上表面与提升构件204的上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所以在将提升构件204与支承构件203重合时,卡合构件261的卡定片261b及固定构件263的凹部267不会突出于提升构件204的上板241的上表面。其结果是,卡定片261b和凹部267对将提升构件204安装于原稿压板12上造成妨碍。另外,在卡合构件261从卡合位置向非卡合位置移动时,由于卡合构件261的卡定片261b不会从提升构件204的上表面突出而接触原稿压板12等,所以卡合构件261的移动可良好地进行。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由于具有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单元以及在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将卡合单元解除并允许原稿压板翻转的卡合解除单元,所以不会发生中间弯折的现象而可使原稿压板开闭,故此特别适用于复印机、印刷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

Claims (7)

1.一种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安装于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的设备主体侧;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以第一铰链销为轴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该安装构件;提升构件,该提升构件与该支承构件重合且轴支承于该支承构件的自由端侧,该提升构件被施力使得能够以第二铰链销为轴朝与上述支承构件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该提升构件安装于上述原稿压板;以及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对上述支承构件向上述原稿压板的打开方向施力,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构成为:使上述原稿压板旋转,并形成用上述原稿压板覆盖上述设备主体上表面的闭合状态以及使该设备主体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设有卡合单元及卡合解除单元,上述卡合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发生中间弯折,上述卡合解除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解除上述卡合单元以允许上述原稿压板翻转,
上述卡合单元由被卡合部和卡合部构成,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及上述提升构件中的任一方,上述卡合部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及上述提升构件中的另一方,上述卡合部用于与该被卡合部相卡合,
上述卡合解除单元由如下所述的卡合解除构件构成: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并且使上述原稿压板向闭合方向旋转,并在该原稿压板与放置于设备主体上表面的原稿接触之前使上述卡合部移动,以解除该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的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单元具有:作为上述被卡合部的贯通孔,其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的上表面;转动部,其可转动地设于上述提升构件;作为上述卡合部的弯钩件,其具有从该转动部的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并插入上述贯通孔中进行卡合的钩部;以及扭簧,其对该弯钩件施力使该弯钩件向个方向旋转,以使上述钩部插入上述被卡合部并进行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提升构件的上表面设置贯通孔,上述弯钩件贯通于该贯通孔中,在上述提升构件的位于该贯通孔两侧部的上表面设置一对安装片,所述一对安装片轴支承支承销,该支承销可转动地支承上述弯钩件的转动部,在所述一对安装片中的任一方的安装片上设置上述扭簧,该扭簧的一端部与上述一方的安装片卡合,并且该扭簧的另一端部与上述弯钩件的钩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还具有:动作构件,其设置于上述提升构件,并位于上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部侧;受压构件,其设置于上述安装构件,并位于上述弹性单元的另一端部侧;以及滑块,其包覆在上述弹性单元的两端部,并分别与上述动作构件及上述受压构件抵接,且可滑动地内设于上述支承构件内,上述滑块起到上述卡合解除单元的作用。
5.一种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安装于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的设备主体侧;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以第一铰链销为轴可转动地轴支承于该安装构件;提升构件,该提升构件与该支承构件重合且轴支承于该支承构件的自由端侧,该提升构件被施力使得能够以第二铰链销为轴朝与上述支承构件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且该提升构件安装于上述原稿压板;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对上述支承构件向上述原稿压板的打开方向施力;动作构件,其设置于上述提升构件,并位于上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部侧,并与该弹性单元的一端部抵接,用于对上述提升构件施力使其以上述第二铰链销为轴朝与上述支承构件重合的方向转动;以及弹簧支架,其包覆在上述弹性单元的一端部,并与上述动作构件抵接且可滑动地内设于上述支承构件内,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构成为:使上述原稿压板旋转,并形成用上述原稿压板覆盖上述设备主体上表面的闭合状态以及使该设备主体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
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设有卡合单元及卡合解除单元,上述卡合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内阻止该原稿压板发生中间弯折,上述卡合解除单元在上述原稿压板的预定打开角度范围外解除上述卡合单元以允许上述原稿压板翻转,
上述卡合单元具有卡合构件及施力构件,上述卡合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并与上述弹簧支架卡合来防止上述弹簧支架向上述弹性单元侧移动,从而阻止上述原稿压板翻转,上述施力构件对该卡合构件向与上述弹簧支架卡合的方向施力,
上述卡合解除单元是如下所述的卡合解除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述支承构件,并使上述原稿压板向闭合方向旋转,并在该原稿压板与放置于设备主体上表面的原稿接触之前使上述卡合构件移动,从而解除该卡合构件与上述弹簧支架的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具有滑块,该滑块包覆在上述弹性单元的另一端部,并与上述安装构件抵接,且可滑动地内设于上述支承构件内,该滑块起到上述卡合解除构件的作用。
7.一种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办公设备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板开闭装置。
CN2008101663463A 2007-09-26 2008-09-26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9466A JP5148228B2 (ja) 2007-03-15 2007-09-26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2007249466 2007-09-26
JP2007-249466 2007-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646A CN101398646A (zh) 2009-04-01
CN101398646B true CN101398646B (zh) 2011-08-31

Family

ID=4054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63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646B (zh) 2007-09-26 2008-09-26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8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0878B2 (ja) * 2011-08-30 2016-04-0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5995046B2 (ja) * 2012-02-10 2016-09-2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oa機器
JP6975439B2 (ja) * 2017-01-10 2021-12-0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JP7133186B2 (ja) * 2017-12-13 2022-09-08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0968A (zh) * 2004-11-11 2006-07-1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991607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0968A (zh) * 2004-11-11 2006-07-1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991607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95339A 1999.04.09
JP特开平8-179440A 1996.07.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646A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8646B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0559268C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01377633A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JP5382760B2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CN101261460B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0476603C (zh) 原稿压接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CN101290487B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01324765B (zh) 打印设备中的供纸装置
CN1257008A (zh) 原稿压接板开闭装置
CN101907845A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CN1716112A (zh) 原稿压紧板开闭装置
MX2008000719A (es) Puerta de registro para bandeja insertadora multihojas.
CN1991607A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JP5807943B2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並びに事務機器
CN102621844B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办公机器
CN1991608A (zh)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US7147219B2 (en) Printer paper tray
KR101378244B1 (ko) 원고압착판 개폐장치 및 사무기기
CN2809795Y (zh) 便携式光盘播放器
EP0732291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heet material assemblages
JP37326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047060B1 (en) Disk unit
JP51461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09735B (zh) 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CN107428184B (zh) 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TOH ELECIRICAL MACHINERY (HONG KO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3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14

Address after: Chinese Hongkong Kowloon, Ashley Road No. 33 Kowloon Center 9 Building Room 908

Patentee after: Kem Hongkong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