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809B - 三档手动旋具 - Google Patents

三档手动旋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809B
CN101396809B CN2008101212242A CN200810121224A CN101396809B CN 101396809 B CN101396809 B CN 101396809B CN 2008101212242 A CN2008101212242 A CN 2008101212242A CN 200810121224 A CN200810121224 A CN 200810121224A CN 101396809 B CN101396809 B CN 101396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handle
working face
torque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12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6809A (zh
Inventor
仇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212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96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96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6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8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Abstract

三档手动旋具,属于手动工具,现有技术存在实现“定向”功用时却丧失了原本功用的缺陷,本发明通过档位变换件实现磙子相对于手柄、工作杆件在三个档位之间转换:处于正向档位时,转动手柄则通过正向转矩传递磙子仅向工作杆件传递正向转矩,处于逆向档位时,转动手柄则通过逆向转矩传递磙子仅向工作杆件传递逆向转矩,处于双向档位时,转动手柄则既可以通过正向转矩传递磙子向工作杆件传递正向转矩,又可以通过逆向转矩传递磙子向工作杆件传递逆向转矩,因此兼具“定向”传递转矩以及传统的双向传递转矩的功用。

Description

三档手动旋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动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三档手动旋具。
背景技术
手动旋具是一种用手握持着手柄做旋转动作带动工作杆件对相应的零件施加转矩的手动工具,螺丝刀(也有叫螺丝批的)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传统的手动旋具是将工作杆件与手柄固定在一起,使用时,如用一个螺丝刀旋紧或者旋松一个螺丝钉,由于握持手柄的手只能够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因此当需要对一个零件连续多次旋动时,其间需要停顿下来让手反方向回转一个角度,有时是手持旋具从零件上暂时撤离实现反方向回转,这种方式需要再次将旋具对准零件,有时是用另一只手辅助让握持手柄的手松开手柄实现反方向回转,显然的,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不便,影响作业效率。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定向手动旋具应需而生,这种手动旋具的“定向”功用是向一个方向旋转手柄时令手柄携带着工作杆件一起转动以便向零件施加转矩,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手柄时令手柄相对工作杆件转动,将工作杆件定位在零件上,因此可以用手握持着手柄连续的来回旋转,其间不需停顿,达到快速旋紧或者旋松零件的目的,进一步的,这种动作是可以换向的。美国4485699号专利即公开了这样的一种定向手动旋具,其是在手柄上设置一个内腔,将工作杆件轴向定位在内腔中限制工作杆件从内腔中脱出,同时在工作杆件上设置两个由较小直径的空挡段间隔开的较大直径的圆柱离合段,另在该内腔中置有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且套在空挡段和一个离合段上的离合器,并由一个推钮推动该离合器在内腔中滑动,令一个离合器与一个离合段配合时,另一个离合器处于对应空挡段的位置,通过这种离合器的位置转换实现“定向”功用;经分析及实践验证,上述定向手动旋具存在以下缺陷:
1、实现“定向”功用至少需要两个可以换位的离合器并在工作杆件上设置两个离合段以及一个空挡段,结构复杂。
2、为了保证离合器能够在内腔中滑动,因此丧失了离合器与手柄结合的可靠性,因此所承受的转矩难以满足要求。
3、两个离合器在内腔中滑动换位时,其运动在直径不等的离合段与空挡段之间,可靠性差,严重时可能导致辊子丧失与离合段之间的配合。
4、该专利方案的手柄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当装配完成工作杆件、离合器以及推钮后,构成手柄的两部分焊接在一起,因此该工具出现故障时的可修复性差。
此外,中国ZL01243225.3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492345Y)公开了一种“螺丝刀”的技术方案,“其管状手柄内腔通过一对轴承固定主轴,主轴中段有一对正反向棘轮,手柄壁位于棘轮齿顶处有开口,开口处沿手柄轴向铰接带有正反向棘爪的换向板,刀身与主轴同轴联接。本螺丝刀使用时,利用任意一个外接棘轮机构即可在刀身刀口仍插在钉帽槽纹内的情况下,使工作手反向转动复位,与普通螺丝刀相比,一举省略了刀身刀口与钉帽上槽纹要经多次脱开和对准插入的步骤,故使用本螺丝刀相当省时,以至工作效率较高。”同样经分析及实践验证,上述定向手动旋具存在以下缺陷:
1、虽然用一对轴承固定主轴,但是刀身在使用时需要插装在主轴的固定孔内,因此即使主轴不会摇摆晃动,也难以确保刀身相对主轴摇摆晃动,影响使用;
2、手柄壁位于棘轮齿顶处有开口,开口处沿手柄轴向铰接带有正反向棘爪的换向板,这样的结构导致手柄的整体性欠佳,不利于用手握持,而且,手柄壁位于棘轮齿顶处的开口是敞开的,一些杂物和灰尘易于进入手柄内腔,影响正反向棘爪与正反向棘轮的配合,同时影响主轴的灵活转动;
3、该专利通过设置正反向棘爪和正反向棘爪实现定向,结构复杂,配合不精确。
此外,上述两个专利方案,仅具有单向工作的功用,即其在一个档位向正向施加转矩而在逆向空转,在另一个档位向逆向施加转矩而在正向空转,而不能象传统的手动旋具一样同时能够在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施加转矩,而且这样的功用在实际使用时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该两个专利方案在实现其“定向”功用时却丧失了原本具有的同时能够在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施加转矩的功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实现其“定向”功用时却丧失了原本功用的缺陷,提供一种三档手动旋具,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使用时工作杆件的准确性、使用寿命、可修复性等,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三档手动旋具,包括一个手柄和一个工作杆件,其特征是:
所述工作杆件的一端沿轴向与所述的手柄重合,并在二者的轴向重合部分上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该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之间形成有正向楔形工作腔和逆向楔形工作腔;
在所述的正向楔形工作腔和逆向楔形工作腔内分别置有正向转矩传递磙子和逆向转矩传递磙子;
另配置一可操控的通过定位结构可相对手柄在正向档位、双向档位、逆向档位三个位置变换的档位变换件,且:该档位变换件相对手柄处于正向档位时,所述逆向转矩传递磙子被档位变换件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的位置,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以向正向传递转矩;该档位变换件相对手柄处于双向档位时,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逆向转矩传递磙子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以向正向、逆向传递转矩;该档位变换件相对手柄处于逆向档位时,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被档位变换件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的位置,所述逆向转矩传递磙子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以向逆向传递转矩。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以便在实施时根据需要选用:
首先,所述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分别为圆柱面和凸状棱柱面,所述的正向转矩传递磙子和逆向转矩传递磙子为圆柱状。从而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挤压力而传递较大的转矩,同时便于装配,而且转动规则,避免脱离工作位置而造成卡死。
在上述附加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还可以依据手柄与工作杆件的装配关系将作为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圆柱面和凸状棱柱面分别设置成不同的配合关系:
其一,所述的工作杆件通过轴承装配在所述的手柄上,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工作杆件的圆周面上;所述的手柄包括外部的握持件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套件,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加强套件的内孔壁上。
其二,所述的工作杆件通过轴承装配在所述的手柄上,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工作杆件的圆周面上;所述的手柄包括外部的握持件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套件,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加强套件的内孔壁上。
针对这两种结构形式,将所述的档位变换件设计为一个位于所述手柄前端且与手柄的外形轮廓相连续的套状盖件,为其设计一个供工作杆件穿过的轴向中心孔和突出部;将所述的定位结构设计成包括对应正向档位、双向档位、逆向档位的正向定位槽、双向定位槽、逆向定位槽以及与该三个定位槽配合的由支撑弹簧支撑的定位弹子,且所述的定位弹子与三个定位槽分设于所述突出部和手柄的加强套件上。
其三,所述的手柄包括外部的握持件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柱件,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加强柱件的侧面上;所述的工作杆件的端部具有一个套在所述加强柱件上的工作套部,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工作套部的内孔壁上。
其四,所述的手柄包括外部的握持件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柱件,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加强柱件的侧面上;所述的工作杆件的端部具有一个套在所述加强柱件上的工作套部,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工作套部的内孔壁上。
针对这两种结构形式,将所述的档位变换件设计成包括一个位于所述手柄前端且与手柄的外形轮廓相连续的套状盖件和一个套圈的组装式结构,所述套状盖件具有一个供工作杆件穿过的轴向中心孔,所述的套圈位于所述工作杆件的工作套部的端部且与所述套状盖件的端部连接;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对应正向档位、双向档位、逆向档位的正向定位槽、双向定位槽、逆向定位槽以及由支撑弹簧支撑可陷入对应的定位槽内的定位弹子,且所述的定位弹子与三个定位槽分设于所述套圈和手柄的加强柱件上。
其次,是所述的正向转矩传递磙子和逆向转矩传递磙子上作用有将磙子支撑向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的弹性元件。从而保证磙子能够可靠的传递转矩。
第三,是所述的档位变换件具有将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逆向转矩传递磙子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位置的拨柱。该拨柱的存在,除了能够在转换档位时将相应的磙子顺利地拨离工作位置外,还能够将磙子约束在合理的工作位置,避免彼此干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操作档位变换件,可以令该三档手动旋具分别工作于正向、双向和逆向三个档位,即在正向档位时握持手柄能够传递正向转矩而进行反向空转,在反向档位时握持手柄能够传递反向转矩而进行正向空转,在双向档位时握持手柄既能够传递正向转矩也能够传递逆向转矩而不空转,因此兼具“定向”以及传统的双向功用。
2、由轴承将工作杆件安装支撑在手柄中实现对工作杆件的定心,防止工作杆件在转动时的摇摆晃动,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减少误操作。
3、由于工作杆件在转动时的摇摆晃动减小,可以使工作杆件的长度和普通旋具一样长,扩大了定向旋具的使用范围。
4、选用圆柱状磙子(有时称之为滚针),工作时动作灵活,传递转矩能力强;圆柱状磙子的长径比(即长度与直径的比值)较大,且在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工作杆件圆柱段的周围,因此其动作稳定,传递转矩均匀;
5、换位时将档位变换件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而且在工具的外观上不产生变化,工具的整体性好;
6、操作性强,装配简便,不易发生故障,利于修复;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图1的E-E向截面图。
图3A为图2的A-A向截面的一种状态示意图(逆向传递转矩)。
图3B为图2的A-A向截面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正向传递转矩)。
图3C为图2的A-A向截面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双向传递转矩)。
图4A为图2的B-B向截面对应图3A所示状态的示意图(逆向传递转矩)。
图4B为图2的B-B向截面对应图3B所示状态的示意图(正向传递转矩)。
图4C为图2的B-B向截面对应图3C所示状态的示意图(双向传递转矩)。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6图5的K-K向截面图。
图7A为图6的C-C向截面的一种状态示意图(逆向传递转矩)。
图7B为图6的C-C向截面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正向传递转矩)。
图7C为图6的C-C向截面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双向传递转矩)。
图8A为图6的D-D向截面对应图7A所示状态的示意图(逆向传递转矩)。
图8B为图6的D-D向截面对应图7B所示状态的示意图(正向传递转矩)。
图8C为图6的D-D向截面对应图7C所示状态的示意图(双向传递转矩)。
图中:
1-手柄,11-塑料握持件,12-加强套件,13-第一工作面,14-正向定位槽,15-双向定位槽,16-逆向定位槽,17-限位槽,18-尾盖,19-加强柱件,110-定位弹子,111-支撑弹簧,112-限位突起,113-卡接部;
2-工作杆件,21-第二工作面,22-工作套部,23-卡接部,24-工作头;
3-档位变换件,30-套状盖件,31-轴向中心孔,32-突出部,33-拨柱,34-定位弹子,35-支撑弹簧,36-限位突起,37-定位套,38-套圈,39-紧定螺钉,310-保持环套,311-正向定位槽,312-双向定位槽,313-逆向定位槽,314-限位槽;
41-正向楔形工作腔,42-逆向楔形工作腔;
51-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2-逆向转矩传递磙子;
6-弹性元件;7-轴承;8-螺母;9-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3A、3B、3C、4A、4B、4C所示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由手柄1、工作杆件2、档位变换件3、磙子等零部件装配而成,作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以下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动作配合进行说明以阐述本发明的构思:
手柄1主要部分为一个塑料握持件,为了具有较强的抵抗挤压变形的能力以便传递转矩,在其上嵌装了一个加强套件12,从图3A、3B、3C所示,该加强套件12的内壁形成有作为第一工作面13的凸状棱柱面,所谓凸状棱柱面即为其横断面的外轮廓线没有内凹部分;为了实现三档工作,在该加强套件12的圆柱状内壁上开设了三个定位槽分别作为正向定位槽14、双向定位槽15、逆向定位槽16以便与下文述及的定位弹子34和支撑弹簧35配合;为了将定位弹子34限制在对应三个定位槽的范围内活动,在加强套件上设置有限位槽17;为了便于装配工作杆件2,使结合在一起的塑料握持件11、加强套件12的中心呈孔状,为了保持整个手柄在外形上的美观,在塑料握持件11的尾部装配了一个尾盖18。
工作杆件2主要为一个通杆,其后端制成台阶圆轴状而便于通过轴承7装配在手柄1上,因此,作为第二工作面21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工作杆件2的圆周面上,其前端有工作头24。
档位变换件3主要为一个与手柄1的外形轮廓相连续的套状盖件30,从而在装配状态下其与手柄在形状上具有一致性,其具有一个供工作杆件2穿过的轴向中心孔31和突出部32,如图所示的例子,该突出部32为位于整个套状盖件30内部中心部位,而且该突出部32与套状盖件30可以是装配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进一步的,从该突出部32向下延伸出拨柱33,在该突出部32上安装有向侧向突出的定位弹子34,在定位弹子34的后侧置有支撑弹簧35,该定位弹子34、支撑弹簧35与上文述及的三个定位槽一起构成了定位结构,而且通过转动档位变换件3可以令定位弹子34在三个定位槽之间换位实现档位的变换;为了将定位弹子34限制在对应三个定位槽的范围内活动,在该突出部32上设置有限位突起36,从而在装配状态下限位突起36只能在限位槽17限定的范围内转动。
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均为圆柱状,也可以称之为滚针。
将上述的手柄1、工作杆件2、档位变换件3、磙子等零部件装配在一起后,工作杆件2的后端在轴向与手柄重合,如图所示,尤其是工作杆件2的后端与手柄的加强套件12重合,从而由二者的轴向重合部分上的第一工作面13与第二工作面21之间形成有正向楔形工作腔41和逆向楔形工作腔42;所述的圆柱状磙子分别置入正向楔形工作腔41和逆向楔形工作腔42内,按照图示装配关系,为了进一步保证各个磙子能够位于适当的位置以便动作时可靠的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第二工作面21接触传递转矩,在加强套件12上安置有弹簧6以便向磙子施加同时靠向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的弹力;而且通过轴承7、螺母8与工作杆件2的配合将工作杆件2支撑在手柄1上,通过工作杆件2上的台阶与档位变换件3拨柱33下端的定位套37的配合实现工作杆件2的轴向定位以及档位变换件3在手柄1上的安装,由此即确定了手柄1、工作杆件2、档位变换件3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限定了各个磙子的安置位置。
如图4A所示,当转动档位转换件3至定位弹子34陷入逆向定位槽16时整个手动旋具即处于逆向档位,此时对应图3A: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拨柱33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因此,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时,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逆向转矩,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时,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因脱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不向工作杆件2传递正向转矩,手柄1空转。
如图4B所示,当转动档位转换件3至定位弹子34陷入正向定位槽14时整个手动旋具即处于正向档位,此时对应图3B: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被拨柱33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因此,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时,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正向转矩,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时,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因脱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不向工作杆件2传递逆向转矩,手柄1空转。
如图4C所示,当转动档位转换件3至定位弹子34陷入双向定位槽15时整个手动旋具即处于双向档位,此时对应图3C: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在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因此,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时,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正向转矩,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时,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逆向转矩,手柄1不空转。
实施例二
参照实施例一,将作为第一工作面13的凸状棱柱面和作为第二工作面21的圆柱面互换位置,即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工作杆件的圆周面上,圆柱面形成在加强套件的内孔壁上,同样可以达到实施例一的功用,在此不再予以赘述及以图纸示之。
实施例三
如图5、6、7A、7B、7C、8A、8B、8C所示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由手柄1、工作杆件2、档位变换件3、磙子等零部件装配而成,作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以下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动作配合进行说明以阐述本发明的构思:
手柄1主要部分为一个塑料握持件11,为了具有较强的抵抗挤压变形的能力以便传递转矩,在其上嵌装了一个加强柱件19,从图7A、7B、7C所示,该加强柱件19的外侧面形成作为第一工作面13的凸状棱柱面,所谓凸状棱柱面即为其横断面的外轮廓线没有内凹部分;如图7A、7B、7C所示,为了实现三档工作,在该加强柱件19上安置了定位弹子110和支撑弹簧111以与下文述及正向定位槽311、双向定位槽312、逆向定位槽313配合;为了将定位弹子110限制在对应三个定位槽的范围内活动,在加强柱件19上设置有限位突起112;为了便于装配工作杆件2,在加强柱件19的端部设置了卡接部113。
工作杆件2主要为一个通杆,其后端制成工作套部22以便与所述的加强柱件19套装,并设置对应的卡接部23以便通过卡接件9实现与加强柱件19端部卡接部113的连接,由此装配在手柄1上;作为第二工作面21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工作套部22的内周面上;工作杆件2前端有工作头24。
档位变换件3为一个与手柄的外形轮廓相连续的套状盖件30和一个套圈38的组装式结构,从而在装配状态下套状盖件30与手柄1在形状上具有一致性,套状盖件30具有一个供工作杆件2穿过的轴向中心孔31,套圈38通过紧定螺钉39连接在套状盖件30的内侧,自套圈38向上延伸出拨柱33并在拨柱的上端形成保持环套310;在套圈38上设置有正向定位槽311、双向定位槽312、逆向定位槽313以便与定位弹子110、支撑弹簧111一起构成定位结构,而且通过转动档位变换件3可以令定位弹子110在三个定位槽之间换位实现档位的变换;为了将定位弹子110限制在对应三个定位槽的范围内活动,在该套圈上设置有限位槽314,从而在装配状态下限位槽314限定限位突起112的转动范围。
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均为圆柱状,也可以称之为滚针。
将上述的手柄1、工作杆件2、档位变换件3、磙子等零部件装配在一起后,工作杆件2的工作套部22套装在手柄的加强柱件19上形成重合,如图所示,由分别位于二者上的第一工作面13与第二工作面21形成正向楔形工作腔41和逆向楔形工作腔42;所述的圆柱状磙子分别置入正向楔形工作腔41和逆向楔形工作腔42内,按照图示装配关系,为了进一步保证各个磙子能够位于适当的位置以便动作时可靠的同时与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接触传递转矩,在加强柱件19上安置有弹簧6以便向磙子施加同时靠向第一工作面13、第二工作面21的弹力。
如图8A所示,当转动档位转换件3至定位弹子110陷入逆向定位槽313时整个手动旋具即处于逆向档位,此时对应图7A: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拨柱33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因此,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时,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逆向转矩,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时,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因脱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不向工作杆件2传递正向转矩,手柄1空转。
如图8B所示,当转动档位转换件3至定位弹子110陷入正向定位槽311时整个手动旋具即处于正向档位,此时对应图7B: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被拨柱33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因此,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时,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正向转矩,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时,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因脱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不向工作杆件2传递逆向转矩,手柄1空转。
如图8C所示,当转动档位转换件3至定位弹子110陷入双向定位槽312时整个手动旋具即处于双向档位,此时对应图7C: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在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因此,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时,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正向转矩,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时,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被挤压在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之间向工作杆件2传递逆向转矩,手柄1不空转。
实施例四
参照实施例三,将作为第一工作面13的凸状棱柱面和作为第二工作面21的圆柱面互换位置,即圆柱面形成在该加强柱件的侧面上,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工作套部的内孔壁上,同样可以达到实施例三的功用,在此不再予以赘述及以图纸示之。

Claims (10)

1.三档手动旋具,包括一个手柄(1)和一个工作杆件(2),其特征是:
所述工作杆件(2)的一端沿轴向与所述的手柄(1)重合,并在二者的轴向重合部分上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在该第一工作面(13)与第二工作面(21)之间形成有正向楔形工作腔(41)和逆向楔形工作腔(42);
在所述的正向楔形工作腔(41)和逆向楔形工作腔(42)内分别置有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和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
另配置一可操控的通过定位结构可相对手柄(1)在正向档位、双向档位、逆向档位三个位置变换的档位变换件(3),且:
该档位变换件(3)相对手柄处于正向档位时,所述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被档位变换件(3)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以向正向传递转矩;该档位变换件(3)相对手柄处于双向档位时,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以向正向、逆向传递转矩;该档位变换件(3)相对手柄处于逆向档位时,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被档位变换件(3)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位置,所述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同时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以向逆向传递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分别为圆柱面和凸状棱柱面,所述的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和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为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杆件(2)通过轴承(7)装配在所述的手柄(1)上,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工作杆件(1)的圆周面上;所述的手柄(1)包括外部的握持件(11)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11)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套件(12),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加强套件的内孔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工作杆件(2)通过轴承(7)装配在所述的手柄(1)上,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工作杆件(2)的圆周面上;所述的手柄(1)包括外部的握持件(11)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11)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套件(12),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加强套件的内孔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档位变换件 (3)为一个位于所述手柄(1)前端且与手柄的外形轮廓相连续的套状盖件(30),其具有一个供工作杆(2)件穿过的轴向中心孔(31)和突出部(32);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对应正向档位、双向档位、逆向档位的正向定位槽(14)、双向定位槽(15)、逆向定位槽(16)以及与该三个定位槽配合的由支撑弹簧(35)支撑的定位弹子(35),且所述的定位弹子(34)与三个定位槽分设于所述突出部(32)和手柄(1)的加强套件(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包括外部的握持件(11)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11)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柱件(19),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加强柱件的侧面上;所述的工作杆件(2)的端部具有一个套在所述加强柱件(19)上的工作套部(22),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工作套部的内孔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柄(1)包括外部的握持件(11)以及内部的与所述握持件(11)形成一个整体的加强柱件(19),所述的圆柱面形成在该加强柱件的侧面上;所述的工作杆件(2)的端部具有一个套在所述加强柱件(19)上的工作套部(22),所述的凸状棱柱面形成在该工作套部(22)的内孔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档位变换件(3)包括一个位于所述手柄前端且与手柄的外形轮廓相连续的套状盖件(30)和一个套圈(38),所述套状盖件(30)具有一个供工作杆件(2)穿过的轴向中心孔(31)和套圈(38),所述的套圈(38)位于所述工作杆件(2)的工作套部(22)的端部且与所述套状盖件(30)的端部连接;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对应正向档位、双向档位、逆向档位的正向定位槽(311)、双向定位槽(312)、逆向定位槽(313)以及由支撑弹簧(111)支撑可陷入对应的定位槽内的定位弹子(110),且所述的定位弹子(110)与三个定位槽分设于所述套圈(38)和手柄(1)的加强柱件(19)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和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上作用有将二者支撑向与第一工作面(13)和第二工作面(21)接触的弹性元件(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档手动旋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档位变换件(3)具有将所述正向转矩传递磙子(51)、逆向转矩传递磙子(52)拨离同时与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接触位置的拨柱(33)。 
CN2008101212242A 2008-09-25 2008-09-25 三档手动旋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12242A CN101396809B (zh) 2008-09-25 2008-09-25 三档手动旋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12242A CN101396809B (zh) 2008-09-25 2008-09-25 三档手动旋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809A CN101396809A (zh) 2009-04-01
CN101396809B true CN101396809B (zh) 2010-12-08

Family

ID=4051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122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809B (zh) 2008-09-25 2008-09-25 三档手动旋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6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269A (zh) * 2015-05-20 2015-08-05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曲柄螺丝刀
WO2018129709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螺丝批
CN108297017A (zh) * 2017-01-13 2018-07-20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螺丝批
CN106984382A (zh) * 2017-05-02 2017-07-28 兰州工业学院 一种番茄渣籽皮分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809A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0688B (zh) 棘轮螺丝批
CN101396809B (zh) 三档手动旋具
CN1281382C (zh) 电动工具的电连接件
CN106737341B (zh) 一种正空反转向机构
US7536934B1 (en) Ratchet tool
US6173792B1 (en) Power-driven screwdriver with torque-dependent release clutch
CN201161375Y (zh) 钻、拧两用手持工具
CN101279442A (zh) 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
CN211466177U (zh) 一种开口扳手
CN102059674B (zh) 螺丝刀
WO2013020485A1 (zh) 动力工具及用于该动力工具的操作方法
CN201645389U (zh) 一种棘轮螺丝刀
CN101219486B (zh) 钻夹具的双钻头转换机构
CN201677279U (zh) 棘轮螺丝批
CN211992700U (zh) 一种快速螺丝刀
JP2011201010A (ja) レンチ
CN2291264Y (zh) 蜗杆扳手
CN201198123Y (zh) 防摇摆定向手动旋具
CN104369145A (zh) 螺钉夹持装置
CN113522679B (zh) 一种胶枪
CN2866006Y (zh) 棘轮扳手
CN212399398U (zh) 一种四爪转轴棘轮装置及螺丝刀
CN102248520B (zh) 一种功能切换装置
CN106625446B (zh) 一种往复锯机头
CN217372140U (zh) 一种汽车修理用多功能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