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7017A - 一种棘轮螺丝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棘轮螺丝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7017A
CN108297017A CN201710024670.0A CN201710024670A CN108297017A CN 108297017 A CN108297017 A CN 108297017A CN 201710024670 A CN201710024670 A CN 201710024670A CN 108297017 A CN108297017 A CN 108297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het
ratchet
screw driver
driver according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46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7017B (zh
Inventor
王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246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7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7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7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5/00Screwdrivers
    • B25B15/02Screwdrivers operated by rotating the handle
    • B25B15/04Screwdrivers operated by rotating the handle with ratchet 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6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轮螺丝批,将离合组件设置在握柄内部且套在握柄的主轴上,再将控制组件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握柄,使得控制组件相对于握柄位移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当控制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离合组件使得主轴位于第一档位;当控制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离合组件使得主轴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以形成第二档位;当控制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时,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离合组件使得主轴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转动,以形成第三档位,从而达到便于操作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棘轮螺丝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可换变换多个档位的棘轮螺丝批。
背景技术
棘轮结构是一种用来调制卡掣方向的结构,由于其可让使用者依需求决定卡掣及空转的方向,而能很方便的转动螺帽、螺丝这类的锁固工具上,因此其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类的螺丝批等手工具,而这样的棘轮结构目前可被运用到一般的螺丝批上,而由于空间及作动方式的不同,一般用在螺丝批上的棘轮结构通常藉由直接操控螺丝批杆来决定其卡掣或空转的方向,因此通常仅能有两个定位点,无法提供中段的停滞点,以使正、反转均呈空转状,同时由于棘块的定位是靠批杆体来操作的,所以在转动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其棘块与批杆体一同转动的现象,造成其误动作等状况发生,严重影响到使用螺丝批的便利性。
经由上述的说明,我们可以理解到,由于常规使用的螺丝批的棘轮结构在设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整体而言,其普遍存在有操作不便等问题,影响到产品的经济价值,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控制组件来控制离合组件对主轴的三个档位切换的棘轮螺丝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棘轮螺丝批:
握柄,设置有主轴;
离合组件,设置在所述握柄内部且套在所述主轴上;以及
控制组件,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所述握柄,所述控制组件相对于所述握柄位移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离合组件相互组接;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离合组件使得所述主轴位于第一档位;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离合组件使得所述主轴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以形成第二档位;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离合组件使得所述主轴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转动,以形成第三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握柄的内部形成有一组装槽,用于供所述离合组件组设于其中,所述握柄具有端盖,用于封闭住所述组装槽的开口,所述端盖具有通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第一棘齿件;第二棘齿件;轴套件,用于组装在所述握柄的内部;以及内棘齿套件,用于供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内棘齿套件内部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及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形成在所述内棘齿套件的其中一侧边,所述第一容置槽可供所述第一棘齿件组装于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槽及所述第三容置槽形成在所述内棘齿套件的另一侧边,所述第二容置槽可供所述第二棘齿件组装于其中,所述第三容置槽可供所述轴套件的一端组装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棘齿端面,所述第一棘齿端面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所述第一棘齿件,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面形成第二棘齿端面,所述第二棘齿端面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所述第二棘齿件。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及,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弹性抵持在所述端盖及所述第一棘齿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一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在啮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弹性抵持在所述第二棘齿件及轴套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在啮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齿件的棘齿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棘齿件的棘齿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件的一端具有头部,用于组设在所述第三容置槽内,所述轴套件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勾部,所述勾部形成在所述轴套件的外侧壁面,通过所述勾部与所述握柄内部的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齿件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棘齿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棘齿件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棘齿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拨钮,设置于所述握柄表面且相对于所述握柄位移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拨钮具有第一锁固孔;以及锁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固孔且与所述内棘齿套件的第二锁固孔相互锁合,所述拨钮通过所述锁固件来带动所述内棘齿套件同步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一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所述第二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使得所述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使得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一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钮带动所述内棘齿套件朝向所述第一棘齿件位移,让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一棘齿端面紧密啮合,所述第二棘齿端面则脱离于所述第二棘齿件,所述第一棘齿件及所述内棘齿套件带动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二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钮带动所述内棘齿套件朝向所述第二棘齿件位移,让所述第二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端面紧密啮合,所述第一棘齿端面则脱离于所述第一棘齿件,所述第二棘齿件及所述内棘齿套件带动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三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内棘齿套件,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环绕设置有多个棘齿;轴套件,用于组装在所述握柄的内部,所述轴套件具有头部,所述头部组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头部具有第一开槽及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及所述第二开槽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容置槽的所述多个棘齿;第一棘齿件,枢接于所述第一开槽内;第二棘齿件,枢接于所述第二开槽内,所述第一棘齿件及所述第二棘齿件分别可旋转的位移到与所述多个棘齿相互啮合的啮合位置及远离所述多个棘齿的释放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棘齿套件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内棘齿套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件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勾部,所述勾部形成在所述轴套件的外侧壁面,通过所述勾部与所述握柄内部的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一棘齿件上,另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二棘齿件上,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件及第二棘齿件分别常态保持在啮合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扣环,组设在所述头部的扣槽内,并于所述扣环的二端分别延伸出有推抵部,所述扣环二端的所述推抵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开槽及所述第二开槽;套环,套接在所述头部上且与所述扣环相互组接,所述套环具有通孔;拨钮,具有杆件,所述杆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扣环相互连接,通过推动所述拨钮及所述杆件来带动所述扣环在所述扣槽内扇形位移,使得所述扣环二端的所述推抵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棘齿件及第二棘齿件转动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扣环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卡齿,所述套环具有多个第二卡齿,所述多个第二卡齿与所述多个第一卡齿相互嵌接。
进一步地,所述扣槽内具有凸缘,通过所述扣环二端的所述推抵部推动所述凸缘,可带动所述轴套件同步与所述扣环扇形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具有多个限位球槽,所述头部对应所述限位球槽处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收纳有滚珠及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面,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滚珠,所述第二弹性件常态的弹性推抵所述滚珠保持在对应的所述限位球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啮合位置,使得所述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使得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一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扣环在所述扣槽中扇形位移,所述扣环其中一端的所述推抵会推动所述第一棘齿件由所述啮合位置旋转位移到所述释放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件主动的与所述第二棘齿件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二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扣环在所述扣槽中扇形位移,所述扣环其中一端的所述推抵会推动所述第二棘齿件由所述啮合位置旋转位移到所述释放位置,使得所述第二棘齿件主动的与所述第一棘齿件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三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内传动套件,具有第一穿孔及多个弧形壁,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内传动套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所述多个弧形壁自所述内传动套件的一侧边延伸而出并且围绕在所述第一穿孔周围,所述多个弧形壁之间分别具有滚动槽;至少一个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所述滚动槽的相对二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一滚轮,另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二滚轮;以及一轴套件,内部形成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所述多个弧形壁及所述至少一个滚轮组组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本体组装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面具有多个限位球槽,所述内传动套件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收纳有滚珠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面,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滚珠,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推抵所述滚珠常态保持在对应的所述限位球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件的一端具有至少嵌块,所述嵌块形成在所述轴套件的外侧壁面,通过所述嵌块与所述握柄内部的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贯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端套件,具有至少一个插接部,所述内传动套件具有至少一个插槽,所述插接部组设在对应的所述插槽内;以及拨钮,具有杆件,所述杆件穿过所述握柄后与所述端套件相互连接,通过推动所述拨钮及所述杆件来带动所述端套件旋转位移,所述端套件的所述插接部在所述插槽内同向推动所述多个弧形壁,使得所述内传动套件被端套件带动而同步旋转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端套件具有第二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分别常态的保持在所述滚动槽的相对二侧边,使得所述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使得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一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端套件旋转位移,使得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所述多个弧形壁分别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滚轮朝向所述第二滚轮的方向滚动位移,使得所述第一滚轮主动的与所述第二滚轮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二档位。
进一步地,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端套件旋转位移,使得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所述多个弧形壁分别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滚轮朝向所述第一滚轮的方向滚动位移,使得所述第二滚轮主动的与所述第一滚轮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三档位。
本发明提出的棘轮螺丝批,通过拨动控制组件在握柄的三个位置切换,以控制离合组件对主轴的三个档位切换,藉此达到便于操作之目的,不易产生误动作或松脱的现象,进而增进其动作之确实性,并提升操控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分解剖面图;
图5A至图5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分解剖面图;
图9A至图9C是本发明的图7于A-A向的动作剖面图;
图10A至图10C是本发明的图7于B-B向的动作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组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组合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棘轮螺丝批的分解剖面图;
图14A至图14C是本发明的图12于A-A向的动作剖面图;
图15A至图15C是本发明的图12于B-B向的动作剖面图;
图16A至图16C是本发明的图12于C-C向的动作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图中所标示之X、Y、Z分别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图1至图4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棘轮螺丝批的第一实施例构造包括:握柄10、离合组件20及控制组件30。其中,握柄10前端设置有主轴11,主轴11可以和握柄10连接组成螺丝批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主轴11通常是一种杆状的构件,主要用于拧紧或旋松螺丝之用。握柄10的内部形成有组装槽12,用于供离合组件20组设于其中。另外,握柄10具有端盖13,用于封闭住组装槽12的开口,端盖13具有通孔131,用于供主轴11穿设于其中。握柄10的表面开设有滑移槽14,以供控制组件30通过滑移槽14与离合组件20相互组接。
离合组件20包括内棘齿套件21、轴套件22、第一棘齿件23及第二棘齿件24。其中,内棘齿套件21内部具有第一容置槽211、第二容置槽212及第三容置槽213,第一容置槽211形成在内棘齿套件21的其中一侧边,且第一容置槽211可供第一棘齿件23组装于其中。第二容置槽212及第三容置槽213则形成在内棘齿套件21的另一侧边,第二容置槽212与第三容置槽213相互通连,且第二容置槽212的体积较小于第三容置槽213的体积,第二容置槽212可供第二棘齿件24组装于其中,而第三容置槽213则供轴套件22的一端组装于其中。另外,离合组件20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25及第二弹性件26,第一弹性件25用于弹性抵持在端盖13及第一棘齿件23之间,第二弹性件26用于弹性抵持在第二棘齿件24及轴套件22之间。
内棘齿套件21的第一容置槽211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棘齿端面214,并使第一棘齿端面214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第一棘齿件23。而第二容置槽212的内壁面同样形成第二棘齿端面215,第二棘齿端面215的数目及方向也匹配于第二棘齿件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齿件23的棘齿方向相反于第二棘齿件24的棘齿方向。
轴套件22的一端具有头部221,用于组设在内棘齿套件21的第三容置槽213内。轴套件22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勾部222,勾部222形成在轴套件22的外侧壁面,于轴套件22组设于握柄10的组装槽12时,通过轴套件22的勾部222与组装槽12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使得轴套件22可以稳固的装设于握柄10的组装槽12内部。另外,轴套件22的内部具有贯穿孔223,用于供主轴11穿设于其中。
第一棘齿件23具有第一穿孔231,第一穿孔231开设在第一棘齿件23的中央位置,以供主轴11贯穿于其中。同样的,第二棘齿件24具有第二穿孔241,第二穿孔241开设在第二棘齿件24的中央位置,以供主轴11贯穿于其中。
控制组件30包括有拨钮31及锁固件32。其中,拨钮31具有第一锁固孔311,用于供锁固件32穿过于其中,而内棘齿套件21对应锁固件32的位置则具有第二锁固孔216。当控制组件30的拨钮31装在握柄10表面时,可通过锁固件32穿设于拨钮31的第一锁固孔311后再锁至内棘齿套件21的第二锁固孔216内。如此,当使用者操作拨钮31相对于握柄10表面位移时,可透过锁固件32来带动内棘齿套件21同步移动。
如图5A所示,当离合组件20组装于握柄10内部时,可以看出主轴11贯穿端盖13的通孔131、第一棘齿件23的第一穿孔231、第二棘齿件24的第二穿孔241及轴套件22的贯穿孔223,以使离合组件20被装设在握柄10的组装槽12之中。并且第一棘齿件23位于第一容置槽211之中,使得第一弹性件25的一端抵持在第一棘齿件23,另一端则抵持在端盖13处。而第二棘齿件24则位于第二容置槽212之中,第二弹性件26的一端抵持在第二棘齿件24,另一端则抵持在轴套件22的头部221。控制组件30的拨钮31位于握柄10的表面,并且藉由锁固件32穿过第一锁固孔311后再锁入到内棘齿套件21的第二锁固孔216内,使得控制组件30与离合组件20相互组接。
如图5A至图5C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控制组件30的拨钮31时,可使得拨钮31相对于握柄10表面位移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如图5A所示,当拨钮31位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组件30可带动离合组件20让主轴11位于第一档位。详细来说,在未操作控制组件30的情况下,拨钮31未带动内棘齿套件21移动,使得第一弹性件25以弹性力推抵第一棘齿件23与第一棘齿端面214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同样的,第二弹性件26也以弹性力推抵第二棘齿件24与第二棘齿端面215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如此,使得离合组件20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主轴11转动,使得主轴11保持在第一档位。
如图5B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31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拨钮31带动内棘齿套件21朝向第一棘齿件23位移,使得第一弹性件25被第一棘齿件23挤压变形,并通过第一弹性件25的弹性力让第一棘齿件23可以更紧密的与第一棘齿端面214啮合。同时,在内棘齿套件21朝第一棘齿件23移动过程中,内棘齿套件21的第二棘齿端面215则脱离于第二棘齿件24,使第二棘齿件24可解除啮合状态。如此,当握柄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可带动内棘齿套件21同向转动,进而带动与内棘齿套件21啮合的第一棘齿件23及主轴11朝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以形成第二档位。
如图5C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31移动到第三位置时,拨钮31带动内棘齿套件21朝向第二棘齿件24位移,使得第二弹性件26被第二棘齿件24挤压变形,并通过第二弹性件26的弹性力让第二棘齿件24可以更紧密的与第二棘齿端面215啮合。在内棘齿套件21朝第二棘齿件24移动过程中,内棘齿套件21的第一棘齿端214面则脱离于第一棘齿件23,使得第一棘齿件23可解除啮合状态。如此,当握柄1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可带动内棘齿套件21同向转动,进而带动与内棘齿套件21啮合的第二棘齿件24及主轴11朝第二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以形成第三档位。。
图6至图10C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棘轮螺丝批的第二实施例构造,其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再赘述。
离合组件包括内棘齿套件41、轴套件42、第一棘齿件43及第二棘齿件44。其中,内棘齿套件41具有容置槽411,容置槽411的内壁面环绕设置有多个棘齿412,并于内棘齿套件4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第一穿孔413,以供主轴11贯穿于其中。轴套件42的一端具有头部421,用于组设在内棘齿套件41的容置槽411内。轴套件42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勾部422,勾部422形成在轴套件42的外侧壁面,于轴套件42组设于握柄10的组装槽12时,通过轴套件42的勾部422与组装槽12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使得轴套件42可以稳固的装设于握柄101的组装槽12内。
如图9A所示,再者,轴套件42的头部421具有第一开槽423及第二开槽424,第一开槽423与第二开槽424分别开设在头部421的相对二侧边。且第一开槽423及第二开槽424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内棘齿套件41的多个棘齿412处。第一开槽423可供第一棘齿件43枢接于其中,使得第一棘齿件43可在第一开槽423中旋转位移。同样的,第二棘齿件44枢接于第二开槽424中,使得第二棘齿件44也可在第二开槽424中旋转位移。另外,轴套件42的内部具有贯穿孔425,贯穿孔425连通第一开槽423及第二开槽424,贯穿孔425用于供主轴11穿设于其中。
第一棘齿件43及第二棘齿件44分别以转轴45枢接在对应的第一开槽423及第二开槽424之中。第一棘齿件43及第二棘齿件44分别可旋转的位移到啮合位置及释放位置,当第一棘齿件43旋转位移到啮合位置时,可使得第一棘齿件43与内棘齿套件41的对应棘齿412相互啮合,当第一棘齿件43旋转位移到释放位置时,可使得第一棘齿件43远离内棘齿套件41的对应棘齿412。同样的,当第二棘齿件44旋转位移到啮合位置时,可使得第二棘齿件44与内棘齿套件41的对应棘齿412相互啮合,当第二棘齿件44旋转位移到释放位置时,可使得第二棘齿件44远离内棘齿套件41的对应棘齿412。另外,在第一棘齿件43与第二棘齿件4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6,第一弹性件46的一端抵持在第一棘齿件43上,另一端抵持在第二棘齿件44上,通过第一弹性件46的弹性力,使得第一棘齿件43及第二棘齿件44分别常态保持在啮合位置。
如图10A所示,控制组件包括有扣环51、套环52及拨钮53,其中,扣环51组设在轴套件42上,轴套件42的头部421设置有扣槽426,扣槽426可供扣环51组接于其上。扣环51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卡齿511,并于扣环51的二端分别延伸出有推抵部512,于扣环51组设于扣槽426后,扣环51二端的推抵部512分别位于第一开槽423及第二开槽424的开口处。套环52具有多个第二卡齿521,且套环52用于套接在轴套件42的头部421且与扣环51相互组接,使得套环52的多个第二卡齿521与扣环51的多个第一卡齿511相互嵌接。拨钮53具有杆件531,套环52对应杆件531处开设有通孔522,拨钮53的杆件531穿过通孔522与扣环51相互连接,通过推动拨钮53及杆件531来带动扣环51在扣槽426内扇形位移。另外,扣槽426内具有凸缘427,通过扣环51的推抵部512推动凸缘427,可带动轴套件42同步与扣环51扇形位移。
如图10A所示,套环52远离第二卡齿521的另一内侧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球槽523,而轴套件42的头部421对应限位球槽523处开设有收纳槽428,收纳槽428内部收纳有滚珠524及第二弹性件525,第二弹性件525的一端抵持在收纳槽428内壁面,另一端抵持在滚珠524上。第二弹性件525常态的弹性推抵滚珠524保持在对应的限位球槽523内。
如图7所示,当离合组件组装于握柄10后,可以看出主轴11贯穿端盖13的通孔131、内棘齿套件41的第一穿孔413及轴套件42的贯穿孔425,以使离合组件被装设在握柄10的组装槽12之中。如图9A所示,第一棘齿件43枢接在第一开槽423之中,第二棘齿件44枢接在第二开槽424之中,并使第一弹性件46的二端分别抵持第一棘齿件43及第二棘齿件44。如图10A所示,控制组件的拨钮53位于握柄10的表面,并且藉由拨钮53的杆件531穿过套环52的通孔522后再连接到扣环51,并以扣环51组接内棘齿套件41的头部421,使得控制组件连接于内棘齿套件41。
使用者可拨动控制组件的拨钮53,使得拨钮53可相对于握柄10表面位移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如图9A及图10A所示,当控制组件的拨钮53位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组件的扣环51可带动离合组件30让主轴11位于第一档位。详细来说,在未操作控制组件的情况下,控制组件的扣环51未带动内棘齿套件41轴向旋转,使得第一弹性件46以弹性力推抵第一棘齿件43与内棘齿套件41的对应棘齿412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同样的,第一弹性件46也以弹性力推抵第二棘齿件44与内棘齿套件41的对应棘齿412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如此,使得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主轴转动,使得主轴11保持在第一档位。另外,通过第二弹性件525的弹性推抵滚珠524常态的保持在第一档位的限位球槽523中。
如图9B及图10B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53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拨钮53的杆件531带动扣环51在扣槽426中扇形位移,扣环51其中一端的推抵部512会推动第一棘齿件43由啮合位置旋转位移到释放位置,使得第一棘齿件43解除啮合状态,并使第一弹性件46被第一棘齿件43挤压变形,让第一棘齿件43主动的与第二棘齿件44夹持住主轴11。如此,当握柄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可通过第一棘齿件43带动主轴11朝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以形成第二档位。
同时间,扣环51以同样的推抵部512同步推动凸缘427,使得轴套件42被推抵部512带动而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因轴套件42的轴向旋转,使得轴套件42的内壁面会推抵滚珠524脱离对应的限位球槽523,以使滚珠524解除限位状态并进入到收纳槽428内并挤压第二弹性件525。如图10B所示,当轴套件42被控制组件30带动而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滚珠524会被第二弹性件525弹性推抵而进入到第二档位的限位球槽523内。
如图9C及图10C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53移动到第三位置时,拨钮53的杆件531带动扣环51在扣槽426中扇形位移,扣环51另一端的推抵部512则会推动第二棘齿件44由啮合位置旋转位移到释放位置,使得第二棘齿件44解除啮合状态,并使第一弹性件46被第二棘齿件44挤压变形,让第二棘齿件44主动的与第一棘齿件43夹持住主轴11。如此,当握柄1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可通过第二棘齿件44带动主轴11朝第二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以形成第三档位。
同时间,扣环51以同样的另一推抵部512同步推动凸缘427,使得轴套件42被推抵部512带动而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因轴套件42的轴向旋转,使得轴套件42的内壁面会推抵滚珠524脱离对应的限位球槽523,以使滚珠524解除限位状态并进入到收纳槽428内并挤压第二弹性件525。如图10C所示,当轴套件42被控制组件30带动而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滚珠524会被第二弹性件525弹性推抵而进入到第三档位的限位球槽523内。
图11至图12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棘轮螺丝批的第三实施例构造,其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再赘述。
离合组件包括内传动套件61、轴套件62及至少滚轮组63。其中,内传动套件61具有第一穿孔611、多个弧形壁612及至少一个插槽613。第一穿孔611开设在内传动套件61的中央位置,以供主轴11贯穿于其中。多个弧形壁612自内传动套件61的一侧边延伸而出并且围绕在第一穿孔611周围,这些弧形壁612之间分别具有滚动槽614,以供对应的滚轮组63置入于对应的滚动槽614之中。另外,插槽613开设在内传动套件60的另一侧边,插槽613用于供控制组件组接于其中。
轴套件62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置槽621及第二容置槽622,第一容置槽621的体积较小于第二容置槽622的体积,并且第一容置槽621与第二容置槽622的组成形状匹配于内传动套件61的形状,用于供内传动套件61组装于其中。如图16A所示,第一容置槽621的内壁面可供对应的滚轮组63滚动接触其面。如图15A所示,轴套件62的第二容置槽622进一步包括多个限位球槽623,而内传动套件61对应限位球槽623处开设有收纳槽615,收纳槽615内部收纳有滚珠624及第二弹性件625,第二弹性件625的一端抵持在收纳槽615内壁面,另一端抵持在滚珠624上。第二弹性件625常态的弹性推抵滚珠624保持在对应的限位球槽623内。
另外,轴套件62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嵌块626,嵌块626形成在轴套件62的外侧壁面,于轴套件62组设于握柄10的组装槽12时,通过轴套件62的嵌块626与组装槽12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使得轴套件62可以稳固的装设于握柄10的组装槽12内。轴套件62的内部具有贯穿孔627,贯穿孔627连通第一容置槽621,贯穿孔627用于供主轴11穿设于其中。
滚轮组63包括第一滚轮631、第二滚轮632及第一弹性件633。在本实施例中,以三个滚轮组63举例说明,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具体地,将滚轮组63装配在对应的滚动槽614内,并使第一滚轮631及第二滚轮632分别位于滚动槽614的相对二端,第一弹性件633的一端抵持在第一滚轮631上,另一端抵持在第二滚轮632上。
如图14A所示,控制组件包括有一端套件71及拨钮72。其中,端套件71与内传动套件61相互组接。具体地,端套件71具有至少一个插接部711,插接部711的形状及数量匹配于插槽613的形状及数量,使得端套件71的插接部711可以稳固的组设在内传动套件61的插槽613之中。另外,端套件71具有第二穿孔712,用于供主轴11穿设于其中。
拨钮72具有杆件721,杆件721穿过握柄10的滑移槽14后与端套件71相互连接,通过推动拨钮72及杆件721来带端套件71旋转位移。
如图12所示,当离合组件组装于握柄10后,可以看出主轴11贯穿端盖13的通孔131、端套件71的第二穿孔712、内传动套件61的第一穿孔611及轴套件62的贯穿孔627,以使离合组件被装设在握柄10的组装槽12之中。如图14A所示,控制组件的拨钮72位于握柄10的表面,并且藉由拨钮72的杆件721穿过滑移槽14后再连接到端套件71,并以端套件71组接内传动套件61,使得控制组件连接于内传动套件61。如图15A所示,端套件71的插接部711保持在内传动套件61的插槽613之中,并通过第二弹性件625的弹性推抵滚珠624常态的保持在对应的限位球槽623中。如图16A所示,三个滚轮组63分别位在对应的滚动槽614内,每个滚轮组63的第一弹性件633的二端分别抵持第一滚轮631及第二滚轮632,让各第一滚轮631及各第二滚轮632分别保持在滚动槽614的相对二侧。具体地,各第一滚轮及各第二滚轮在对应的滚动槽中分别接触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面及主轴,使得第一容置槽的内壁面与主轴之间分别形成滚动空间,以供对应的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在对应的滚动空间中往复滚动位移。
使用者可拨动控制组件的拨钮72,使得拨钮72可相对于握柄10表面位移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如图14A、图15A及图16A所示,当控制组件的拨钮72位于第一位置时,控制组件的端套件71可带动离合组件让主轴11位于第一档位。详细来说,在未操作拨钮72的情况下,控制组件的端套件71未带动内传动套件61轴向旋转,使得各滚轮组63的第一弹性件633以弹性力推抵第一滚轮631与第二滚轮632常态的保持在滚动槽614的相对二侧边。如此,使得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主轴11转动,使得主轴11保持在第一档位。另外,通过第二弹性件625的弹性推抵滚珠624常态的保持在第一档位的限位球槽623中。
如图14B、图15B及图16B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7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拨钮72的杆件721带动端套件72旋转位移,并使端套件72的插接部711在插槽613内同向推动弧形壁612,使得内传动套件61被端套件72带动而同步旋转位移。由于弧形壁612被插接部711推动,进而使得各弧形壁612推动对应的第滚轮631滚动位移,使得各第一滚轮631朝向第二滚轮632的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一弹性件633,让各滚轮组63的第一滚轮631主动的与第二滚轮632夹持住主轴11。如此,当握柄1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时,可通过内传动套件61带动主轴11朝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以形成第二档位。
同时间,因内传动套件61的轴向旋转,使得内传动套件61的内壁面会推抵滚珠624脱离对应的限位球槽623,以使滚珠624解除限位状态并进入到收纳槽615内并挤压第二弹性件625。如图15B所示,当内传动套件61被控制组件30带动而沿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滚珠624会被第二弹性件625弹性推抵而进入到第二档位的限位球槽623内。
如图14C、图15C及图16C所示,当使用者拨动拨钮72移动到第三位置时,拨钮72的杆件721带动端套件72旋转位移,并使端套件72的插接部711在插槽613内同向推动弧形壁612,使得内传动套件61被端套件72带动而同步旋转位移。由于弧形壁612被插接部711推动,进而使得各弧形壁612推动对应的第二滚轮632滚动位移,使得各第二滚轮632朝向第一滚轮631的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一弹性件633,让各滚轮组63的第二滚轮632主动的与第一滚轮631夹持住主轴11。如此,当握柄10沿着第二旋转方向转动时,可通过内传动套件61带动主轴11朝第二旋转方向进行转动,以形成第三档位。
同时间,因内传动套件61的轴向旋转,使得内传动套件61的内壁面会推抵滚珠624脱离对应的限位球槽623,以使滚珠624解除限位状态并进入到收纳槽615内并挤压第二弹性件625。如图15C所示,当内传动套件61被控制组件30带动而沿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滚珠624会被第二弹性件625弹性推抵而进入到第三档位的限位球槽623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5)

1.一种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包括:
握柄,所述握柄设置有主轴;
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设置在所述握柄内部且套在所述主轴上;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以可移动的关系设置于所述握柄,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离合组件相互组接;
所述控制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握柄位移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当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所述离合组件使得所述主轴位于第一档位;当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所述离合组件使得所述主轴沿着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以形成第二档位;当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所述离合组件使得所述主轴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转动,以形成第三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
第一棘齿件;
第二棘齿件;
轴套件,用于组装在所述握柄的内部;以及
内棘齿套件,用于供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内棘齿套件内部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及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形成在所述内棘齿套件的其中一侧边,所述第一容置槽可供所述第一棘齿件组装于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槽及所述第三容置槽形成在所述内棘齿套件的另一侧边,所述第二容置槽可供所述第二棘齿件组装于其中,所述第三容置槽可供所述轴套件的一端组装于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棘齿端面,所述第一棘齿端面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所述第一棘齿件,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面形成第二棘齿端面,所述第二棘齿端面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所述第二棘齿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弹性抵持在所述端盖及所述第一棘齿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一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在啮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弹性抵持在所述第二棘齿件及轴套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在啮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件的棘齿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棘齿件的棘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的一端具有头部,用于组设在所述第三容置槽内,所述轴套件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勾部,所述勾部形成在所述轴套件的外侧壁面,通过所述勾部与所述握柄内部的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件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棘齿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棘齿件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棘齿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拨钮,设置于所述握柄表面且相对于所述握柄位移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拨钮具有第一锁固孔;以及
锁固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锁固孔且与所述内棘齿套件的第二锁固孔相互锁合,所述拨钮通过所述锁固件来带动所述内棘齿套件同步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一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所述第二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端面常态的保持相互啮合状态,使得所述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使得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一档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钮带动所述内棘齿套件朝向所述第一棘齿件位移,让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一棘齿端面紧密啮合,所述第二棘齿端面则脱离于所述第二棘齿件,所述第一棘齿件及所述内棘齿套件带动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二档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钮带动所述内棘齿套件朝向所述第二棘齿件位移,让所述第二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端面紧密啮合,所述第一棘齿端面则脱离于所述第一棘齿件,所述第二棘齿件及所述内棘齿套件带动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三档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
内棘齿套件,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环绕设置有多个棘齿;
轴套件,用于组装在所述握柄的内部,所述轴套件具有头部,所述头部组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头部具有第一开槽及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及所述第二开槽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容置槽的所述多个棘齿;
第一棘齿件,枢接于所述第一开槽内;
第二棘齿件,枢接于所述第二开槽内,所述第一棘齿件及所述第二棘齿件分别可旋转的位移到与所述多个棘齿相互啮合的啮合位置及远离所述多个棘齿的释放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棘齿套件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内棘齿套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的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勾部,所述勾部形成在所述轴套件的外侧壁面,通过所述勾部与所述握柄内部的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还具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一棘齿件上,另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二棘齿件上,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件及第二棘齿件分别常态保持在啮合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扣环,组设在所述头部的扣槽内,并于所述扣环的二端分别延伸出有推抵部,所述扣环二端的所述推抵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开槽及所述第二开槽;
套环,套接在所述头部上且与所述扣环相互组接,所述套环具有通孔;
拨钮,具有杆件,所述杆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扣环相互连接,通过推动所述拨钮及所述杆件来带动所述扣环在所述扣槽内扇形位移,使得所述扣环二端的所述推抵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棘齿件及第二棘齿件转动位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卡齿,所述套环具有多个第二卡齿,所述多个第二卡齿与所述多个第一卡齿相互嵌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槽内具有凸缘,通过所述扣环二端的所述推抵部推动所述凸缘,可带动所述轴套件同步与所述扣环扇形位移。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具有多个限位球槽,所述头部对应所述限位球槽处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收纳有滚珠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面,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滚珠,所述第二弹性件常态的弹性推抵所述滚珠保持在对应的所述限位球槽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齿件与所述第二棘齿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啮合位置,使得所述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使得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一档位。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扣环在所述扣槽中扇形位移,所述扣环其中一端的所述推抵会推动所述第一棘齿件由所述啮合位置旋转位移到所述释放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棘齿件主动的与所述第二棘齿件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二档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扣环在所述扣槽中扇形位移,所述扣环其中一端的所述推抵会推动所述第二棘齿件由所述啮合位置旋转位移到所述释放位置,使得所述第二棘齿件主动的与所述第一棘齿件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三档位。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
内传动套件,具有第一穿孔及多个弧形壁,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内传动套件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主轴贯穿于其中,所述多个弧形壁自所述内传动套件的一侧边延伸而出并且围绕在所述第一穿孔周围,所述多个弧形壁之间分别具有滚动槽;
至少一个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所述滚动槽的相对二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一滚轮,另一端抵持在所述第二滚轮;以及
一轴套件,内部形成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所述多个弧形壁及所述至少一个滚轮组组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本体组装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面具有多个限位球槽,所述内传动套件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收纳有滚珠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在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面,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滚珠,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推抵所述滚珠常态保持在对应的所述限位球槽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的一端具有至少嵌块,所述嵌块形成在所述轴套件的外侧壁面,通过所述嵌块与所述握柄内部的的内侧壁面形成紧迫配合的状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件的内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贯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端套件,具有至少一个插接部,所述内传动套件具有至少一个插槽,所述插接部组设在对应的所述插槽内;以及
拨钮,具有杆件,所述杆件穿过所述握柄后与所述端套件相互连接,通过推动所述拨钮及所述杆件来带动所述端套件旋转位移,所述端套件的所述插接部在所述插槽内同向推动所述多个弧形壁,使得所述内传动套件被端套件带动而同步旋转位移。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套件具有第二穿孔,用于供所述主轴穿设于其中。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分别常态的保持在所述滚动槽的相对二侧边,使得所述离合组件保持住锁定状态而无法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使得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一档位。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端套件旋转位移,使得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所述多个弧形壁分别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滚轮朝向所述第二滚轮的方向滚动位移,使得所述第一滚轮主动的与所述第二滚轮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二档位。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棘轮螺丝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钮的所述杆件带动所述端套件旋转位移,使得所述内传动套件的所述多个弧形壁分别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滚轮朝向所述第一滚轮的方向滚动位移,使得所述第二滚轮主动的与所述第一滚轮夹持住所述主轴保持在所述第三档位。
CN201710024670.0A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棘轮螺丝批 Active CN108297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4670.0A CN108297017B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棘轮螺丝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4670.0A CN108297017B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棘轮螺丝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7017A true CN108297017A (zh) 2018-07-20
CN108297017B CN108297017B (zh) 2024-08-23

Family

ID=6287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4670.0A Active CN108297017B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棘轮螺丝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701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2143A1 (en) * 2001-01-26 2002-08-01 Chin-Tan Huang Ratchet mechanism of rotating tool
CN101269483A (zh) * 2008-05-08 2008-09-24 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多功能螺丝批
CN101396809A (zh) * 2008-09-25 2009-04-0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档手动旋具
US20090217789A1 (en) * 2008-03-03 2009-09-03 Pi-Hsia Chang Ratchet control structure
CN104175266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螺丝批
CN204019432U (zh) * 2014-06-13 2014-12-17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棘轮工具
CN105328622A (zh) * 2014-06-13 2016-02-17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棘轮工具
CN206795697U (zh) * 2017-01-13 2017-12-26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螺丝批
CN207358949U (zh) * 2017-08-31 2018-05-1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棘轮螺丝批
WO2018129709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螺丝批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2143A1 (en) * 2001-01-26 2002-08-01 Chin-Tan Huang Ratchet mechanism of rotating tool
US20090217789A1 (en) * 2008-03-03 2009-09-03 Pi-Hsia Chang Ratchet control structure
CN101269483A (zh) * 2008-05-08 2008-09-24 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多功能螺丝批
CN101396809A (zh) * 2008-09-25 2009-04-0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档手动旋具
CN104175266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螺丝批
CN204019432U (zh) * 2014-06-13 2014-12-17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棘轮工具
CN105328622A (zh) * 2014-06-13 2016-02-17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棘轮工具
CN206795697U (zh) * 2017-01-13 2017-12-26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螺丝批
WO2018129709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螺丝批
CN207358949U (zh) * 2017-08-31 2018-05-15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棘轮螺丝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7017B (zh) 2024-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4655E1 (en) Bias assembly for ratchet tools
US10710219B2 (en) Mechanism that is non-engaging in forward direction and prevents direction change
CN106217295B (zh) 手持式驱动装置
US6305248B1 (en) Ratcheting driver
US20160167205A1 (en) Bi-directional screwdriver
US4671142A (en) Fluid operated wrench
WO2007012017A3 (en) Ratchet driv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30283983A1 (en) Ratchet Wrench
US20120096991A1 (en) Dual-drive, self-ratcheting mechanism
CN108673397A (zh) 枪形快转棘轮螺丝刀
CN206795697U (zh) 一种棘轮螺丝批
CN108297017A (zh) 一种棘轮螺丝批
US5289743A (en) Two-speed reduction geared screwdriver
US8904906B2 (en) Wrench
CN107042482B (zh) 高扭力快速驱动棘轮扳手
US20060137492A1 (en) Reversible Ratcheting Open-End Wrench
CA2358730A1 (en) Hand-held can opener
CN105328622B (zh) 棘轮工具
US20130139653A1 (en) Double Action Internally Geared Rotary Tool
US20150047472A1 (en) Dual-drive, self-ratcheting,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input ports
CN208880593U (zh) 转动工具
CN100446932C (zh) 开口扳手
TWM456258U (zh) 可卡掣半齒的棘輪扳手
CN218285312U (zh) 一种扳手用双向棘轮棘爪连接组件
WO2017192060A1 (ru) Узел ротора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ключ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