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811B -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5811B
CN101395811B CN2007800074215A CN200780007421A CN101395811B CN 101395811 B CN101395811 B CN 101395811B CN 2007800074215 A CN2007800074215 A CN 2007800074215A CN 200780007421 A CN200780007421 A CN 200780007421A CN 101395811 B CN101395811 B CN 101395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ransmission route
obtain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7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5811A (zh
Inventor
田村谦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 ltd 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5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8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可发送时间设定方法,即使在涉及一键通方式的信息的发送中,也能够延长可发送信息的时间。在按下PTT按键(52)后,CPU(10)参考工作存储器(30)来确认发言权的状态。在便携电话机未取得发言权时,CPU(10)进行取得发言权的处理,并将发言权取得时间设定为10秒。在便携电话机已取得发言权时,CPU(10)取得工作存储器(30)存储的发言权取得时间,给所取得的发言权取得时间加上10秒。CPU(10)将计算的值作为发言权取得时间设定于工作存储器30。

Description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按下一键通按键时发送信息的一键通方式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电话机的功能,其中具有一种Push to talk(一键通;以下,称为“PTT”)方式的通话功能。由于PTT为半双工通信,因此持有发言权的终端必然是一个。半双工通信是使用一个通信信道对发送与接收进行切换来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在进行PTT通话时,发言人按下PTT按键来取得发言权。发言人在持续按下PTT按键的期间可进行发言,在释放PTT按键后则不能发言。此外,Push to talk也被称为按键通话。
以往提出了具有基站装置和多个移动站装置且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通过单工通信方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对移动站装置的用户而言能够简化按键的按下动作等发送权取得操作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了以下内容:当连续两次按下(双击)按键时持续地获得发言权,或者包括具有机械卡止单元的按键,当按键被固定在被卡止部按下的状态时,持续地获得发言权。通过上述构成,能够简化与按键的按下动作相关的操作。
另外,人们提出了能够按照按键通话开关的操作从两种通话方法中选择一种的按键通话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记载了以下内容:在按键通话开关的接通时间t1比规定时间t短时作为持续通话,比规定时间长时作为暂时通话。通过上述构成,能够以简单的操作来选择持续通话与暂时通话。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236611号公报(第0031段~第0034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5—175878号公报(第0015段~第0023段)。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中引用了上述各专利文献的公开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式,在发送权获得失败时,双击按键或通过卡止部固定住按键,从而在无法获得发送权时再次发出发送权获得请求。因此,具有在获得发送权后不能延长实际上能够发言的时间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式在按下按键通话开关比规定时间短时选择持续通话,在此基础上再次按下按键通话开关时解除通话状态。因此,产生使用者必须在通话开始时确定是否进行持续通话并操作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根据该装置及其发送权设定方法,即使在一键通方式的信息的发送中,也能够延长可发送信息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按键的按下为契机,以半双工通信对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在所述按键被按下时,设定比该按键的按下时间长的发送权取得时间来允许信息的发送;以及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当在经过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之前再次按下按键时,延长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
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可以给发送权取得时间加上规定时间。根据上述结构,每次按下一键通按键都能够将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一定时间。
可以具有发送权释放单元,其在经过发送权取得时间后释放发送权。根据上述结构,在经过发送权取得时间后自动地释放发送权。
还可以具有上次发送权取得时间检测单元,其检测从发送权被取得到被释放的上次发送权取得时间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而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可以将所存储的上次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为发送权取得时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为了延长发言权取得时间而按下一键通按键的操作。
还具有操作信号输入单元,其输入来自连接在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上的外部装置的操作信号,在输入操作信号时,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和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能够将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视为按键的按下并分别进行动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代替一键通按键而使用受话器等外部装置的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以按键的按下为契机,以半双工通信对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按下所述按键时,所述便携通信终端装置设定比该按键的按下时间长的发送权取得时间来允许信息的发送;以及当在经过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之前再次按下按键时,所述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延长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言人即使在发言中也能够增加发言权取得时间。另外,不必持续按下PTT按键就能够发言,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会自动地释放发言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的一例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便携电话机取得以及释放发言权的动作的一列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PTT按键被按下后的便携电话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下从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到释放发言权的便携电话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PTT按键被按下后的便携电话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下从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到释放发言权的便携电话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CPU
20ROM
30工作存储器
40收发部
50输入部
51输入键
52PTT按键
60显示控制部
61显示部
70麦克风
80扬声器
90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图1所示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包括了CPU1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0、工作存储器30、收发部40、输入部50、输入键51、PTT按键52、显示控制部60、显示部61、麦克风70、扬声器80、总线90。CPU10经由总线90与各部连接。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举例示出便携电话机。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1的一例的正视图。图2所示的便携电话机1包括了PTT按键52、输入键51、扬声器80、显示部61。
CPU10是对便携电话机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CPU10进行通话、收发邮件、网络连接等各种控制。另外,CPU10执行经由收发部40向基站请求取得PTT方式通话中的发言权(发送权)的处理。
ROM20中预先存储有用于进行便携电话机1的各种设定的设定应用程序或执行邮件的收发的邮件应用程序等由CPU10执行的各种控制用程序。
工作存储器30例如通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实现。工作存储器30对CPU执行程序的基础上暂时使用的数据进行存储。另外,工作存储器30对表示便携电话机1是否取得发言权的信息或者表示到释放发言权为止的剩余时间的发言权取得时间(可发送时间)进行存储。
收发部40经由天线与无线通信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输入部50包括用于输入信息的数字键、翻滚键、以及确定键等多个输入键51,所述输入部检测来自输入键51的输入,并输出到CPU10。另外,输入部50包括PTT按键52。通过按下或者持续按下PTT键52,能够取得发言权。
显示控制部60是对在显示部61中显示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显示部61例如通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实现并显示信息。
麦克风70是用于进行通话的声音输入装置,扬声器80是用于进行通话的受话声音输出装置。另外,扬声器80输出用于通知挂来电话或接收到邮件等的接收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时间经过判定单元、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发送权释放单元、以及操作信号输入单元通过CPU10及其控制用程序来实现。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图3是示出便携电话机1取得以及释放发言权(发送权)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举的是便携电话机1发送声音信息(发言)的情况,但并不仅限于声音信息,还可以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
在进行PTT方式的通信时,即按下PTT键52时,便携电话机1指定通话目的地的便携电话机2并对基站请求发言权(步骤S101)。此外,便携电话机2为可进行PTT方式通信的便携电话机。
基站在便携电话机2未取得发言权时,对便携电话机1赋予发言权(步骤S102)。便携电话机1在取得发言权后,能够以作为发言权取得时间而设定的规定时间对便携电话机2发送声音(步骤S103)。
发言权取得时间是便携电话机1能够对便携电话机2发送声音的时间,该时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减得到的值。即,发言权取得时间是表示便携电话机1可发送声音的剩余时间的值。
便携电话机1在发言权取得时间成为0时,对基站请求释放发言权(步骤S104),从而基站开放发言权(步骤S105)。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PTT按键52被按下后的便携电话机1的动作的流程图。在PTT按键52被按下后,根据是否已经取得发言权来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从而可进行声音的发送。
当PTT按键52被按下时(步骤S201),CPU10参考工作存储器30来确认发言权的状态(步骤S202)。在步骤S202中便携电话机1未取得发言权时,CPU10对取得发言权的处理(步骤S101~S102)进行执行(步骤S203),将发言权取得时间设定为10秒(步骤S204)。另外,当步骤S202中便携电话机1取得发言权时,CPU10取得工作存储器30存储的发言权取得时间(步骤S205),给所取得的发言权取得时间加上10秒(步骤S206)。CPU10将在步骤S206中计算的值作为发言权取得时间并设定于工作存储器30中(步骤S207)。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下从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到释放发言权为止便携电话机的动作的流程图。即,对在步骤S204和步骤S207中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时的便携电话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4和步骤S207中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时,CPU10通过以一秒为周期的计时功能来检测一秒的经过(步骤S301),并取得工作存储器30存储的发言权取得时间(步骤S302)。CPU10将在步骤S302中取得的发言权取得时间减去1秒(步骤S303)。
CPU10将在步骤S303中计算的值在工作存储器30中设定为发言权取得时间(步骤S304),并判定在步骤S303中计算的值是否为0秒(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在判定的结果为0时进行用于释放发言权的处理(步骤S306)。另外,在步骤S305中判定的结果不为0秒时,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移至步骤S301来继续处理。
即,在预测发言时间处在10秒以内时,按下一次PTT键即可取得发言权并可进行发言,并在10秒后自动释放发言权。另外,在按下一次PTT键来进行发言的期间内,在发言时间即将超过10秒时,通过在发言权取得时间变成0秒以前再次按下PTT键就能够延长发言权取得时间,发言后放置不管则发言权取得时间将变成0秒,发言权自动释放。
此外,本实施中举出了按下便携电话机所具有的PTT键的情况,但还可以是与便携电话机连接的受话器等外部装置具有的开关。此时,CPU10输入来自外部装置的信号并执行与按下PTT键时相同的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CPU10将发言权取得时间设定为10秒并相加10秒的情况,但也可以不设为10秒。另外,在无发言权时发言权取得时间的设定值与在具有发言权时发言权取得时间的设定值可以是不同的。
通过以上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按下PTT键时取得发言权,能够将发言权取得时间设定为规定时间,并且,在取得发言权的期间内再次按下PTT键时,能够给发言权取得时间加上规定时间而进行再次设定,因此,发言人即便在发言中也能够增加发言权取得时间。另外,不必持续按下PTT按键就能够发言,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自动地释放发言权。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在无发言权时作为发言权取得时间将设定的值固定为10秒的例子,而第二实施方式中是设为从取得之前的发言的发言权到释放发言权的时间。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相同的动作,在图4和图5中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PTT按键52被按下时便携电话机1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按下PTT按键52且在步骤S202中便携电话机未取得发言权的情况下,CPU10进行取得发言权的处理(步骤S203),开始本次发言时间T2的检测(步骤S401)。本次发言时间T2是在本次发言中从取得发言权到释放发言权的时间。在步骤S401中,T2=0。
CPU10将上次发言时间T1设定为发言权取得时间(步骤S402)。上次发言时间T1是已检测的值,也是包含之前的发言的延长时间在内的发言时间,即,在上次发言中从取得发言权到释放发言权的时间。此外,在初次发言等未设定上次发言时间T1的情况下,可以预先设定所决定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次发送权取得时间检测单元通过CPU10来实现。
接着,对设定上次发言时间T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下从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到释放发言权为止便携电话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402中,当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时,CPU10通过以一秒为周期的计时功能来检测一秒的经过(步骤S301),取得发言权取得时间(步骤S302),并将所取得的发言权取得时间减去一秒(步骤S303)设定为发言权取得时间(步骤S304)。CPU10给本次发言时间T2加上一秒(步骤S501)。
CPU10判定在步骤S303中计算的值是否为0秒(步骤S305),在判定的结果为0秒时,在执行用于释放发言权的处理(步骤S306)后移至步骤S502。另外,在步骤S305中判定的结果不为0秒时,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移至步骤S301来继续处理。
在步骤S502中,CPU10结束本次发言时间T2的测定,将本次发言时间T2的值设定为上次发言时间T1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例如,在本次发言时间T2为15秒的情况下,将上次发言时间设定为T1=15秒。
通过以上说明,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产生以下效果,即:根据之前的发言时间来设定发言权取得时间,因而能够减少为了延长发言权取得时间而按下PTT按键的操作。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组合,所述要点为:当按键被按下时,在允许设定比该按键的按下时间长的发送权取得时间并且在经过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以前按键被再次按下的情况下,延长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可通过一键通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
在本发明的全部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进一步根据其基本的技术思想对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进行变更、调整。另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对各公开要件进行各种组合以及选择。

Claims (6)

1.一种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按键的按下为契机,以半双工通信向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当所述按键被按下时,设定比该按键的按下时间长的发送权取得时间来允许信息的发送;以及
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当在经过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之前再次按下按键时,延长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经过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之前,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根据按键被按下的次数来延长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权释放单元,在经过了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后释放发送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次发送权取得时间检测单元,检测发送权取得时间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将上次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为发送权取得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操作信号输入单元,输入来自外部装置的操作信号,
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设定单元和发送权取得时间延长单元将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视为按键的按下并分别进行动作。
6.一种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以按键的按下为契机,以半双工通信向其他的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按键被按下时,所述便携通信终端装置设定比该按键的按下时间长的发送权取得时间来允许信息的发送;以及
当在经过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之前再次按下按键时,所述便携通信终端装置延长所述发送权取得时间。
CN2007800074215A 2006-03-01 2007-02-26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8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4626 2006-03-01
JP054626/2006 2006-03-01
PCT/JP2007/053496 WO2007099899A1 (ja) 2006-03-01 2007-02-26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装置における送信権設定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50666A Division CN102638769A (zh) 2006-03-01 2007-02-26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5811A CN101395811A (zh) 2009-03-25
CN101395811B true CN101395811B (zh) 2012-05-30

Family

ID=3845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4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811B (zh) 2006-03-01 2007-02-26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CN2012100850666A Pending CN102638769A (zh) 2006-03-01 2007-02-26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50666A Pending CN102638769A (zh) 2006-03-01 2007-02-26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36154A1 (zh)
EP (1) EP2007018A4 (zh)
JP (1) JP4748218B2 (zh)
CN (2) CN101395811B (zh)
WO (1) WO20070998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3934B2 (en) 2010-07-22 2013-08-06 Harris Corporation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857879B (zh) * 2011-06-30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呼叫话权延续的方法
US11770872B2 (en) * 2019-07-19 2023-09-26 Jvckenwood Corporation Radio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423A (zh) * 1999-11-09 2001-05-16 京瓷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话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0588B2 (ja) 1991-12-24 1996-12-04 岩崎通信機株式会社 プレストーク通話制御装置
JP3193447B2 (ja) * 1992-05-15 2001-07-3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子局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9162768A (ja) * 1995-12-06 1997-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機
US5960362A (en) * 1996-06-24 1999-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regulation and system protection of a dispatch system
JP2000270371A (ja) * 1999-03-12 2000-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装置
US7366757B1 (en) * 1999-06-11 2008-04-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1177465A (ja) * 1999-12-15 2001-06-29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ディジタル無線通話システム
US6735430B1 (en) * 2000-04-10 2004-05-11 Motorola, Inc. Musical telephon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US7343163B1 (en) * 2000-06-19 2008-03-11 Motorola, Inc. Adaptive channel access scheme
US6714795B1 (en) * 2000-06-26 2004-03-30 Motorola, Inc. Radio telephone system with one-to-many dispatch system
US7366533B2 (en) * 2001-05-16 2008-04-29 Motorola, Inc. Method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trunk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52592B2 (en) * 2002-10-15 2005-10-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a transmission in a dispatch system
US7231223B2 (en) * 2002-12-18 2007-06-12 Motorola, Inc. Push-to-talk call setup for a mobile packet data dispatch network
JP2005005969A (ja) * 2003-06-11 2005-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3913721B2 (ja) * 2003-07-31 2007-05-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局、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126928B2 (en) * 2003-08-05 2006-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nt, acknowledgement, and rate control active sets
US7069032B1 (en) * 2003-08-29 2006-06-27 Core Mobility, Inc. Floor control management in network based instant connect communication
JP3894922B2 (ja) 2004-02-19 2007-03-2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354160A (ja) * 2004-06-08 200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ターフォン装置
US7292872B2 (en) * 2004-07-22 2007-11-0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phone push-to-talk voice activ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423A (zh) * 1999-11-09 2001-05-16 京瓷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话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70371A 2000.09.29
JP特开平9-162768A 1997.06.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7018A2 (en) 2008-12-24
JPWO2007099899A1 (ja) 2009-07-16
WO2007099899A1 (ja) 2007-09-07
EP2007018A9 (en) 2009-07-15
JP4748218B2 (ja) 2011-08-17
CN102638769A (zh) 2012-08-15
US20090036154A1 (en) 2009-02-05
EP2007018A4 (en) 2015-03-18
CN101395811A (zh)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0673B (zh) 具有话音到文本转换的无线通信设备
US10782745B2 (en) Call receiving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system
CN101569214A (zh) 用于无线一键通的数据捕获的方法和设备
KR20220098189A (ko) 주파수 대역 상태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주파수 대역 상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frequency band stat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requency band st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395811B (zh) 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以及便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发送权设定方法
CN101416535A (zh) 用于触发基于移动站位置的服务应用的即按即说事件
CN101273658B (zh)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终端
CN101278591B (zh) 一键通终端、服务器装置以及发言权取得终端的通知方法
CN104602199A (zh) 一种公网集群调度中ptt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702803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话方法以及程序软件
KR100651431B1 (ko) Ptt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ptt통신서비스 실행방법
CN101103650B (zh) 蜂窝一键通系统、移动终端、服务器装置、指针显示方法以及程序
CN101310505A (zh)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使用的参与者列表显示方法、以及其程序
US2006008918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0641148B1 (ko) 무전 통신 단말기의 음성 입력 버퍼링 장치 및 방법
US20130196705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66881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001418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通知用户一键通通信呼叫的设备及方法
KR100705589B1 (ko) 단말 사용자 상태에 따른 ptt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346885B (zh) 便携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JP2004220468A (ja) 携帯情報端末、印刷装置、及び情報印刷システム
US8059566B1 (en) Voice recognition push to message (PTM)
KR100890262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푸쉬 투 톡 통신 방법.
KR100651956B1 (ko) 그룹통신 단말기의 셋업 방법
KR100661562B1 (ko) 통화이력 자동 저장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2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3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