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505A - 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5505A
CN101395505A CNA2007800078220A CN200780007822A CN101395505A CN 101395505 A CN101395505 A CN 101395505A CN A2007800078220 A CNA2007800078220 A CN A2007800078220A CN 200780007822 A CN200780007822 A CN 200780007822A CN 101395505 A CN101395505 A CN 101395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ation plate
undercoat
composite
pressure sensitive
sensitiv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78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鉴应
九内雄一朗
古川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复合延迟片(10),所述复合延迟片(10)通过将第一延迟片(11)、底涂层(12)、第二延迟片(14)和粘合剂层(19)以这种顺序层压而得到,其中第二延迟片(14)是通过从涂布液中除去溶剂得到的,所述涂布液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因为在所述复合延迟片(10)中,第一延迟片(11)和第二延迟片(14)经由所述底涂层(12)粘合,因此当将所述复合延迟片(10)粘合到液晶单元上时,可以有效抑制由易受物理外力的第二延迟片(14)的破裂导致的光泄漏,并且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状态。

Description

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层压在液晶单元上的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各自包含这种复合延迟片的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复合延迟片的涂布延迟片破裂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由于LCD的许多优点,例如,低电力消耗、低电压操作、重量轻而薄,液晶显示器作为信息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用监视器和电视,已经迅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LCD技术的进步,已经提出了各种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在这样的情形下,正在克服液晶显示器在响应速度、对比度、窄视角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应指出的是,LCD的视角仍比阴极射线管(CRTs)的视角更窄。在这样的情形下,已经对加宽LCD的视角进行了各种试验。
这样的LCD之一是垂直取向(或VA)模式LCD,其中具有正或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棒状液晶分子垂直于基板取向。在这样的垂直取向模式中,液晶分子在它们不受驱动时垂直于基板取向,因此,光在没有任何偏振变化的情况下穿过液晶层。当将线偏振片设置在这种液晶面板的上侧和下侧,使得它们的偏振轴可以相互正交时,在正面被观察时,该液晶面板被观察到基本上是完全黑的,因而,可以得到高的对比率。
然而,其中仅将偏振片设置在液晶单元上的此类VA模式液晶显示器遭受导致对比率显著降低的光泄漏之苦。这是因为,当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器时,被设置的偏振片的轴角度偏离90°,并且单元中的棒状液晶分子显现出双折射。
为了消除这种光泄漏,必须在液晶单元和每一个线偏振片之间设置光学补偿膜。因此,常规上,在液晶单元与上和下偏振片的每一个之间分别设置1个双轴延迟片;或将1个正单轴延迟片和1个完全双轴延迟片分别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上侧和下侧,或将该两个延迟片都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一侧上。
例如,JP-A-2001-109009公开了一种VA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在上偏振片和液晶单元之间以及在下偏振片和液晶单元之间分别设置a-片(即,正单轴延迟片)和c-片(即,完全双轴延迟片)。
正单轴延迟片是这样的膜,其中它的面内相位差值R0与它的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th的比例(即,R0/Rth)基本上为2。完全双轴延迟片是其中面内相位差值R0基本上为零(0)的膜。在这点上,面内相位差值R0和在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th分别由下列等式(I)和(II)定义:
R0=(nx-ny)×d                 (I),和
Rth=[(nx+ny)/2-nz]×d         (II),
其中,nx表示膜在面内延迟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表示膜在面内超前轴(advancing axis)方向(即,与面内延迟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折射率;nz表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以及d表示膜的厚度。
正单轴膜具有
Figure A200780007822D00051
的关系,使得比例R0/Rth基本上为即使是正单轴膜,但是根据取向条件的变化,比例R0/Rth可以在约1.8至约2.2的范围内变化。由于完全双轴膜具有
Figure A200780007822D00053
的关系,因此它的面内相位差值基本上为零
Figure A200780007822D00054
完全双轴膜仅在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上不同(或更小),因而是负单轴的。因此,此膜是在法线方向上具有光学轴的膜,因而,它有时称为如上所述的c-片。
作为用于上述目的的光学补偿膜,JP-A-2005-338215公开了一种通过下列方法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经由压敏粘合剂层,将由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层压在由面内取向的透明树脂膜组成的第一延迟片上。JP-A-2006-10912公开了由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基于脂族二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树脂的涂布液形成延迟片,并且公开了一种经由压敏粘合剂层将偏振片层压在上述延迟片上所得到的复合偏振片。然而,JP-A-2005-338215和JP-A-2006-10912中公开的结构具有下列缺点:由于涂布延迟片被夹在两个压敏粘合剂层之间,因此当将物理外力施加在复合延迟片或复合偏振片上时,应力集中在该涂布延迟片上,从而导致可能引起光泄漏的涂布延迟片的破裂。
发明内容
在制备通过将面内取向的第一延迟片和由显示出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涂层制成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而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试验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了下列事实:即,通过使用底涂层代替迄今为止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压敏粘合剂层,可以抑制因物理外力而易于发生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所引起的光泄漏。本发明基于此发现而得以完成。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被层压到液晶单元上时,比常规复合延迟片中的任何一种更能抑制光泄漏的复合延迟片,并且提供用于制备该复合延迟片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光学构件,所述复合光学构件通过在此复合延迟片上层压具有其它光学功能的光学层例如偏振片而得到,并且在被层压在液晶单元上时,可以抑制光泄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此复合光学构件,能够显著抑制光泄漏的液晶显示器。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延迟片,所述复合延迟片包含以下列顺序层压的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和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二延迟片是通过从涂布液中蒸发有机溶剂得到的,所述涂布液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
此复合延迟片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制备。
(1)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
底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涂层形成步骤,其中通过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上以形成涂层,并且使所述溶剂从所述涂层中蒸发,形成第二延迟片;
层压步骤,其中将在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中得到的所述底涂层和在所述涂层形成步骤中得到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
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其中从第二延迟片上剥离所述转印基底;以及
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其中至少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所述涂层形成步骤是在其它步骤以前进行的,并且
其中进行各个步骤,以得到由第一延迟片/所述底涂层/第二延迟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以此顺序组成的层结构。
(2)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
底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延迟片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在所述底涂层的表面上以形成涂层,然后从所述涂层除去所述溶剂,以形成第二延迟片;和
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其中以此顺序进行上述步骤,以得到由第一延迟片/所述底涂层/第二延迟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以此顺序组成的层结构。
在方法(1)中,可以在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涂层形成步骤以后,以下列顺序进行层压步骤、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和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或备选地,可以在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涂层形成步骤以后,以下列顺序进行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和层压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光学构件,所述复合光学构件通过在上述复合延迟片上层压具有其它光学功能的光学层例如偏振片等而得到。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通过将上述复合光学构件设置在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而得到。
附图简述
图1显示说明其结构的复合延迟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显示用于说明制备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实施方案(第一转印方法),以描述各个步骤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显示用于说明在第一转印方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一步骤)的示意图:在第一延迟片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图4显示用于说明在第一转印方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二步骤)的示意图:在转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延迟片,并且层压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
图5显示用于说明在第一转印方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三步骤)的示意图:在层压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以后,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图6显示用于说明制备复合延迟片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二转印方法),以描述各个步骤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显示用于说明在第二转印方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一步骤)的示意图:在转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延迟片,并且在第二延迟片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图8显示用于说明在第二转印方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二步骤)的示意图:在第一延迟片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底涂层,并且将第二延迟片层压在底涂层上,同时剥离转印基底。
图9显示用于说明在第二转印方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三步骤)的示意图:在将第二延迟片层压在底涂层上以后,干燥层压体。
图10显示用于说明制备复合延迟片的第三实施方案(涂布法),以描述各个步骤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显示用于说明在涂布法中不断地进行从在第一延迟片上形成底涂层,直至形成压敏粘合剂层的过程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2显示用于说明在涂布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一步骤)的示意图: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图13显示用于说明在涂布法中的下列步骤(第二步骤)的示意图:在形成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的底涂层上形成第二延迟片,并且在其上进一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图14显示说明其结构的复合光学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复合延迟片
11...第一延迟片
12...底涂层
13...具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
14...第二延迟片
15...转印基底
16...具有附着于其上的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
17...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转印基底的层压体的半成品
18...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的层压体的半成品
19...压敏粘合剂层
20...具有压敏粘合剂的膜
21...包含转印基底/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的半成品
22...包含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的半成品
23...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的层压体的半成品
30...第一延迟片供给辊
31...底涂层涂布机
32...底涂层干燥区
35...第一半成品辊
40...转印基底供给辊
41...涂层涂布机
42...涂层干燥区
45...第二半成品辊
46...第二半成品干燥区
47...转印基底剥离辊
48...转印基底卷绕辊
49...用于供给具有压敏粘合剂的膜的辊
50...第三半成品辊
55...第四半成品辊
56...成品干燥区
60...成品辊
70...复合光学构件
71...显示出其它光学功能的光学层
72...压敏粘合剂层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如图1中所示,通过以下列顺序层压第一延迟片11、底涂层12、第二延迟片14和压敏粘合剂层19制备复合延迟片10。
考虑到容易形成具有取向性质的膜,用作第一延迟片11的膜是在它的平面中取向,并且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均匀性的膜,优选为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取向透明膜。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聚芳酯、聚砜、聚醚砜、纤维素树脂、含有烯烃例如丙烯和乙烯作为主要单体的聚烯烃树脂,以及含有环烯烃例如降冰片烯作为主要单体的环状聚烯烃树脂。作为第一延迟片11,还可以使用在其上形成液晶材料的涂层以在树脂片中产生相位差的纤维素树脂的透明树脂片。
根据复合延迟片的最终用途,可以在约30至约300nm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第一延迟片的面内相位差值。当将复合延迟片用于例如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的较小而紧凑的液晶显示器时,有利的是使用1/4波长片作为第一延迟片。
有利的是,底涂层12由透明树脂通过涂布形成。尽管术语“底涂”通常是指下涂,但是本发明中所指的底涂层12起着通过涂布形成的第二延迟片的下涂层的作用。即使当直接对底涂层涂覆用于第二延迟片14的涂布液时,底涂层12的形成也有效防止涂布液中的有机溶剂对第一延迟片的影响。底涂层12是由不显示出像压敏粘合剂这样高的弹性的树脂形成的。尽管对树脂的类型没有限制,但是优选使用涂布性优异的树脂,特别是能够赋予优异的透明性以及与形成的层的粘合性的树脂。
构成底涂层12的树脂在使用前,可以溶解在溶剂中,或可以用溶剂稀释,以调节底涂层的厚度。根据树脂的溶解性,可以使用常规有机溶剂。常规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芳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酯(例如,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等)、氯代烃(例如,二氯甲烷(chlorinated methylene)、三氯乙烷、氯仿等),以及醇(例如,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等)。然而,由含有有机溶剂的溶液形成的底涂层12可能影响第一延迟片11的光学特性。因此,优选形成含有水作为溶剂的涂布液的底涂层12。
环氧树脂是作为构成底涂层12的树脂的优选实例给出的,并且可以使用单组分固化型环氧树脂或双组分固化型环氧树脂。特别优选的是水溶性环氧树脂。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实例是通过表氯醇和聚酰胺-多胺之间的反应得到的聚酰胺环氧树脂,所述聚酰胺-多胺通过将聚亚烷基-多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亚乙基四胺与二羧酸例如己二酸反应而得到。作为可商购的聚酰胺环氧树脂,示例的有由Sumika Chemtex Co.,Ltd.生产的“SUMIREZ RESIN 650(30)”和“SUMIREZ RESIN 675”(商品名)。
当将水溶性环氧树脂用作构成底涂层12的树脂时,优选将这种树脂与其它的水溶性树脂例如聚乙烯醇树脂混合,以改善其涂布性能。聚乙烯醇树脂可以是:部分皂化的聚乙烯醇或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或改性的聚乙烯醇树脂,例如羧基-改性的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的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的聚乙烯醇、氨基-改性的聚乙烯醇等。合适的可商购的聚乙烯醇树脂是作为由株式会社可乐丽(KURARAY CO.,LTD.)生产的羧基-改性的聚乙烯醇的“KL-318”和“KL-506”(商品名)。由株式会社可乐丽生产的这些聚乙烯醇的细节是以在波瓦尔树脂-专业视野(poval resin-specializedsight)中的“KURARAY POVAL,special brand”<URL:http://www.poval.jp/japan/poval/s_grades/sg_k.html>(访问日:2006年3月3日)的形式描述的。
当由含有水溶性环氧树脂的涂布液形成底涂层12时,按100重量份的水计,环氧树脂的浓度优选为约0.2至约5.5重量份。按100重量份的水计的环氧树脂的浓度可以选自以上规定的范围内的相对低的范围例如约0.2至约1.5重量份,或选自以上规定的范围内的相对高的范围例如约0.5至约5.5重量份。此浓度的选择对进一步改善底涂层的功能是有效的。当将此涂布液与聚乙醇树脂混合时,按100重量份的水计,树脂的量优选为约1至约25重量份。按100重量份的水计的聚乙烯醇树脂的量可以选自以上规定的范围内的相对低的范围例如约1至约6重量份,或可以选自以上规定的范围内的相对高的范围例如约5至约25重量份。此量的选择也是有效的。底涂层12的厚度优选为约0.1至约10μm,更优选为约0.5至约10μm。
对用于形成底涂层的涂布法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已知涂布法,例如直接凹印刷法、反转凹印法、口模式涂布法、间歇涂布法(comma coating method)、棒涂法等。
第二延迟片14是通过从涂布液蒸发有机溶剂而得到的层,所述涂布液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
这里使用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是有机物质和粘土矿物的复合物。例如,这种复合物是通过将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与有机化合物复合得到的,并且在有机溶剂中是可分散的。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的实例包括属于蒙脱石类和溶胀性云母的粘土矿物,其由于它们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可以与有机化合物复合。
首先,蒙脱石类的粘土矿物是优选的,因为它们还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蒙脱石类的粘土矿物的实例包括锂蒙脱石、蒙脱土、膨润土等。在这些中,化学合成的粘土矿物是优选的,因为它们含有较少的杂质并且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尤其优选的是粒子尺寸被控制得更小的合成锂蒙脱石,因为它们的使用对抑制可见光线的散射是有效的。
作为与粘土矿物复合的有机化合物,使用与粘土矿物的氧原子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或可与可交换的阳离子交换的离子化合物。对该有机化合物的选择没有限制,只要此化合物的使用允许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溶胀或分散即可。这种有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含氮化合物等。该含氮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一级、二级或三级胺、季铵化合物等。在这些中,季铵化合物是优选的,因为它们易于与阳离子交换。
在这点上,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合适的可商购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是在由CO-OP CHEMICAL CO.,LTD.生产的“LUCENTITE STN”和“LUCENTITE SPN”的商品名下的季铵化合物和合成锂蒙脱石的复合物。
考虑到容易涂布到底涂层12或稍后所述的转印基底、光学特性的显现以及力学特性,将在有机溶剂中可分散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与粘合剂树脂组合使用。作为与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组合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使用在有机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丙酮和乙酸乙酯中可溶的粘合剂树脂,尤其是具有比室温更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20℃以下)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使用疏水性粘合剂树脂,以得到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复合延迟片所需的足够的耐湿热性和易操作性。这种优选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素类树脂,例如乙酸丁酸纤维素;丙烯酸类树脂,例如丙烯酸丁酯,聚氨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等。
合适的可商购粘合剂树脂是在由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DENKI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生产的“Denka Butyral#3000-K”的商品名下的聚乙烯醇的醛改性树脂、在由东亚合成株式会社(TOAGOSEI CO.,LTD.)生产的“ALON S1601”的商品名下的丙烯酸类树脂、在由苏米加拜耳聚氨酯有限公司(Sumika Bayer Urethane Co.,Ltd.)生产的“SBU Lacquer 0866”的商品名下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树脂,等。
可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与粘合剂树脂的重量比为0.5:1至10:1,尤其是1:1至2:1。此重量比范围优选改善力学性能,例如防止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的层的破裂。
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包含于有机溶剂中,以形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然后被涂覆到底涂层12或转印基底上。通常,将粘合剂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将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对这种液体分散体的固体浓度没有限制,只要液体分散体不形成凝胶或变白,在其制备后不伴随实用问题即可。然而,通常使用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使得它们的总固体浓度可以为约3至约15重量%。最佳固体浓度根据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种类以及它们的组成比而变化,因此,根据它们的组成中的每一种来选择最佳固体浓度。可以向液体分散体中加入添加剂,例如用于改善用于形成膜的涂布能力的粘度调节剂、用于改善疏水性和/或耐久性的交联剂,等。
对用于形成第二延迟片14的涂布法没有限制:即,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已知涂布法,例如直接凹印法、反转凹印法、口模式涂布法、间歇涂布法、棒涂法等。
第二延迟片在它的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由上述等式(II)中定义的在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th表示。此值是由当作为倾斜轴的面内延迟轴倾斜成40°的角度时所测量的相位差值R40以及由面内相位差值R0计算的。即,由等式(II)确定的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th可以如下计算:使用面内相位差值R0、当作为倾斜轴的延迟轴倾斜成40°的角度时所得到的相位差值R40、膜的厚度d以及膜的平均折射率n0,以通过下列数字等式(III)至(V)得到nx、ny和nz的值,并且将这些所得到的值代入上述等式(II)中:
R0=(nx-ny)×d                (III),
R40=(nx-ny′)×d/cos(φ)      (IV),和
(nx+ny+nz)/3=n0              (V),
其中φ和ny′由下列等式计算:
φ=sin-1[sin(40°)/n0],和
ny′=ny×nz/[ny2×sin2(φ)+nz2×cos2(φ)]1/2
优选地,根据第二延迟片14的最终用途,并且特别是,根据液晶单元的特性,在约40至约300nm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第二延迟片14在它的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th。在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th有利地为50nm以上,并且有利地为200nm以下。
压敏粘合剂层19包含作为基本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硅氧烷-基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醚等。首先,优选选择地使用诸如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的产品,所述产品在光学透明性方面是优良的,并且能够保持适当的润湿性和内聚力,并且在与基底的粘合性方面优良,具有耐候性和耐热性,以及没有与剥离有关的任何问题,例如在加热或加湿条件下的浮动和剥离。关于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通过下列方法制备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可用作基体聚合物:将丙烯酸烷基酯与含官能团的丙烯酸类单体聚合,从而具有100,000以上的重均分子量以及优选25℃以下,更优选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碳原子为20个以下的烷基,例如甲基或乙基或丁基,所述含官能团的丙烯酸类单体包含(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延迟片的制备。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延迟片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制备:
(1)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
底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涂层形成步骤,其中通过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上,随后将所述溶剂从所得到的涂层中除去,从而形成第二延迟片;
层压步骤,其中将在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中得到的所述底涂层和在所述涂层形成步骤中得到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
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其中从第二延迟片上剥离所述转印基底;以及
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其中至少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所述涂层形成步骤是在其它步骤以前进行的,并且
其中进行上述各个步骤,以得到第一延迟片/所述底涂层/第二延迟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和
(2)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
底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在所述底涂层的表面上,然后从所得到的涂层除去溶剂,从而形成第二延迟片;和
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其中以此顺序进行上述步骤,以得到第一延迟片/所述底涂层/第二延迟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
作为方法(1)的实例,在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涂层形成步骤以后,以下列顺序进行层压步骤、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和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或者相反,在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涂层形成步骤以后,以下列顺序进行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和层压步骤。
在前一方法(1)中,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复合延迟片: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底涂层形成步骤);单独地,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上,随后从得到的涂层除去溶剂,以形成第二延迟片(涂层形成步骤);将具有附着于其上的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侧层压在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上(层压步骤);然后,将转印基底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剥离步骤);以及在第二延迟片的没有转印基底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以下,将此方法任选称为“第一实施方案”或“第一转印法”。
在后一方法(1)中,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复合延迟片: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上,随后从得到的涂层除去有机溶剂和水,以形成第二延迟片(涂层形成步骤);在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单独地,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底涂层形成步骤);然后,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转印基底剥离步骤);以及将第二延迟片的没有转印基底的表面层压在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侧上(层压步骤)。以下,将此方法任选称为“第二实施方案”或“第二转印法”。
在方法(2)中,通过下列步骤制备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复合延迟片: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底涂层形成步骤);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底涂层上,随后从得到的涂层去除溶剂,以形成第二延迟片(涂层形成步骤);以及在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以下,将此方法任选称为“第三实施方案”或“涂布法”。
在作为顺序示意性截面图的图2中,说明了第一实施方案(或第一转印法)。首先,如图2(A)中所示,在第一延迟片11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12,以制备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在此步骤中,优选将第一延迟片11在它的两个表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如图2(B)中所示,单独地,在转印基底15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延迟片14,以制备其上附着有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16。如图2(C)中所示,使用底涂层12和第二延迟片14作为接合面,将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与其上附着有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16相互层压。因而,得到了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转印基底的层结构的半成品17。然后,将转印基底15从半成品17剥离并除去,以得到如图2(D)中所示的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的层结构的半成品18。最后,在第二延迟片14的没有转印基底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19,以完成具有图2(E)中所示结构的复合延迟片10。
以图3至5中所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形式,说明了此实施方案的复合延迟片的卷材的制备步骤。在此实施方案的第一步骤中,在第一延迟片11的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12,并且将得到的片卷起。这通过参考图3得到更详细的描述:通过底涂层涂布机31,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从第一延迟片供给辊30倒卷的第一延迟片11的片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得到的片穿过底涂层干燥区32以进行干燥。从而,制备了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的片,并且将其卷绕在第一半成品辊35上。
当将具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的片卷绕到第一半成品辊35上时,底涂层12的表面在其上没有任何覆盖层的情况下暴露于空气。因此,优选在作为其上形成有底涂层的表面的相反侧的第一延迟片的另一表面上,层压不是底涂层的粘合剂的保护膜。再次,优选地,在底涂层的干燥过程中,将底涂层的水分含量保持在约30至约60重量%。
在随后的第二步骤中,在转印基底15上以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的涂层形式形成第二延迟片14,并且将在第一步骤中获得的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的底涂层侧层压在第二延迟片14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这通过参考图4得到更详细的描述:通过涂层涂布机41,将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从转印基底供给辊40倒卷的转印基底15的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具有涂层的转印基底穿过底涂层干燥区42以进行干燥。从而,制备了其上附着有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16,然后将其层压在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上。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之前被卷绕在第一半成品辊35上,并且将其从所述辊35倒卷;并且将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的暴露的底涂层12层压在形成于转印基底15上的第二延迟片14的表面上。从而,制备了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转印基底的层结构的半成品17,并且将其卷绕到第二半成品辊45上。
在第三步骤中,将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转印基底的层结构的半成品17干燥,然后,从半成品剥离转印基底15,同时在从其上已经剥离转印片的第二延迟片14的暴露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19:即,对半成品进行赋予的压敏粘合性的处理。这通过参考图5得到更详细的描述:将半成品17从半成品辊45倒卷,并且使其穿过第二半成品干燥区46以进行干燥,所述半成品17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转印基底的层结构,之前在图4中所示的第二步骤中被卷绕到半成品辊45上。在此之后,通过转印基底剥离辊47剥离转印基底15,并且将从供给辊49倒卷的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膜20供给到通过剥离暴露的第二延迟片14的表面上,使得可以将膜20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在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得到的复合延迟片被卷绕到成品辊60上。已经被剥离的转印基底15被卷绕到转印基底卷绕辊48上。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复合延迟片10,该复合延迟片10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图3至5中看到的具有箭头的曲线表示辊的旋转方向,而下列图7至9以及图11至13中看到的具有箭头的曲线意思相同。
以图6中所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形式,说明了第二实施方案(或第二转印法)。在此实施方案中,首先,如图6(A)中所示,在转印基底15上以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的涂层形式形成第二延迟片14,以制备其上附着有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16。然后,如图6(B)中所示,在其上附着有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16的第二延迟片14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19,以制备具有转印基底/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半成品21。如图6(C)中所示,单独地,在第一延迟片11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12,以制备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在此步骤中,优选地,将第一延迟片11在它的两个表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将转印基底15从图6(B)中所示的半成品21剥离并除去,以得到如图6(D)中所示的具有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半成品22。然后,将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的底涂层12层压在半成品22的第二延迟片14一侧上,从而完成图6(E)中所示的复合延迟片10。
以图7至9中所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形式,说明了此实施方案的复合延迟片的卷材的制备步骤。在此实施方案的第一步骤中,在转印基底15上以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的涂层形式形成第二延迟片14;并且在第二延迟片14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19。换言之,对第二延迟片14进行赋予压敏粘合性的处理。这通过参考图7得到更详细的描述:通过涂层涂布机41,将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从转印基底供给辊40倒卷的转印基底15的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其穿过涂层干燥区42以进行干燥,并且将干燥的涂层层压在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膜20上。将从膜供给辊49倒卷的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膜20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在其上附着有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16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从而制备具有转印基底/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半成品21,所述半成品21然后被卷绕到第三半成品辊50上。
在随后的第二步骤中,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并且将半成品22层压在底涂层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所述半成品22是通过从第一步骤中得到的半成品21剥离转印基底15所得到的。这通过参考图8得到更详细的描述:通过底涂层涂布机31,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从第一延迟片供给辊30倒卷的第一延迟片11的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其穿过底涂层干燥区32以进行干燥。然后,将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层压在半成品22上。将之前在第一步骤中卷绕到第三半成品辊50上的半成品21从所述辊50倒卷,并且通过转印基底剥离辊47剥离转印基底15,以制备具有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半成品22。将通过剥离暴露的第二延迟片14的表面层压在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的底涂层12的表面上,从而制备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结构的层压延迟片10,所述层压延迟片10然后被卷绕到第四半成品辊55上。剥离的转印基底15被卷绕到转印基底卷绕辊48上。
优选地,在第二步骤中对底涂层12这样干燥,使得可以将它的水分含量保持在约30至约60重量%。
在第三步骤中,将层压延迟片10干燥。这通过参考图9得到更详细的描述:将之前在图8中所示的第二步骤中卷绕到第四半成品辊55上的层压延迟片10从所述辊55倒卷,并且使其通过成品干燥区56以进行干燥,并且将得到的成品卷绕到成品辊60上。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复合延迟片10,所述复合延迟片10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图10中所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形式,说明了第三实施方案(或涂布法)。在此实施方案中,首先,如图10(A)中所示,在第一延迟片11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12,以制备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在此步骤中,优选将第一延迟片11的两个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在此之后,在底涂层12的表面上形成第二延迟片14,以制备如图10(B)中所示的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的层结构的半成品23。在第二延迟片14的表面上进一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19,以完成如图10(C)中所示的复合延迟片10。
以图11中所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形式,说明了通过此实施方案(或涂布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的卷材的实例。在此实施方案中,通过底涂层涂布机31,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从第一延迟片供给辊30倒卷的第一延迟片11的表面上。相继地使具有涂层的第一延迟片穿过底涂层干燥区32以进行干燥。在此之后,使用具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而以涂层形式形成第二延迟片。而且,在其情形下,优选对第一延迟片11的两个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然后,通过涂层涂布机41,将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底涂层12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其穿过涂层干燥区42以进行干燥。在此之后,将得到的层压体层压在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膜20上。将从膜供给辊49倒卷的此具有粘合剂的膜20供给到第二延迟片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使得可以将该膜的压敏粘合剂侧层压到第二延迟片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然后将得到的层压体卷绕到成品辊60上。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复合延迟片10,所述复合延迟片10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还可以将图11中所示的涂布法分为两个步骤。以图12和13中所示的示意性截面图形式,说明了此情形的实例。在第一步骤中,如图12中所示,通过底涂层涂布机31,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从第一延迟片供给辊30倒卷的第一延迟片11的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其穿过底涂层干燥区32以进行干燥。在此之后,制备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并且将其卷绕到第一半成品辊35上。
在图13中所示的第二步骤中,将其上附着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13从第一半成品辊35倒卷,所述第一延迟片13之前在图12中所示的第一步骤中被卷绕在第一半成品辊35上。通过涂层涂布机41,将涂层用涂布液涂覆到第一延迟片13的表面上,并且相继地使其穿过涂层干燥区42以进行干燥。因而,制备了具有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的层结构的半成品23,然后将其层压在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膜20上。将从膜供给辊49倒卷的具有粘合剂的膜20供给到第二延迟片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使得可以将膜20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在第二延迟片的暴露于空气的表面上。然后将得到的层压体卷绕到成品辊60上。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复合延迟片10,该复合延迟片10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在图5、7、11和13的每一个中,压敏粘合剂层是以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膜20的形式说明的,所述膜20是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被层压的。另外,可以涂覆压敏粘合剂涂布液,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在图3至5、图7至9和图11至13中,相同的部分分别由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应理解的是,图3和12具体说明了相同的情况。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或第一转印法)和第二实施方案(或第二转印法)的每一个中,用于在其上以涂层形式形成第二延迟片14的转印基底15可以是如此处理以促进其上形成的层的剥离的膜。由于在其表面上通过涂覆剥离剂例如硅树脂或氟树脂而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树脂膜是可商购的,因此可以照原样直接使用这种膜。由于通过涂布在转印基底15上以涂层形式形成第二延迟片14,因此水与在其上形成涂层的转印基底的表面的接触角优选为90至130°,更优选为100°或更大,或120°或更小。当水与这样的表面的接触角小于90°时,在形成涂层以后的转印基底的剥离不充分,这可能引起缺陷,例如在剥离转印基底以后的第二延迟片14中的相位差值的变化。当水与这样的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30°时,涂覆到这样的表面上的涂布液趋于在其干燥前引起收缩,其结果是可能在相位差中发生面内点状(spot-like)变化。这里提到的水的接触角是指使用水作为液体时得到的接触角,并且接触角的值越大(上限为180°)表示材料越难以被水浸润。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任何一个中,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层用涂布液的氯含量优选为2,000ppm以下。由于用于其生产的原料,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更可能含有作为杂质的含氯化合物。当照原样使用含有大量的这种含氯化合物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时,该含氯化合物可能从作为通过涂布所形成的第二延迟片的膜渗出。在此情况下,当通过压敏粘合剂层将得到的复合延迟片层压在液晶单元玻璃上时,压敏粘合性随时间显著降低。为了克服此问题,优选通过洗涤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来除去含氯化合物,以将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中的氯含量调节到2,000ppm以下。通过如此进行,可以防止压敏粘合性降低。通过用水洗涤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能够除去含氯化合物。
更优选的是,将涂层用涂布液的水含量调节到当用卡尔·费歇尔湿度计测量时的0.15至0.35重量%。当水含量超过0.35重量%时,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中发生相分离,并且涂布液趋于分离成两相。另一方面,当水含量小于1.5重量%时,得到的由这种涂布液形成的延迟片趋向于显示出更高的雾度值。尽管存在各种水分含量的测量方法,例如干燥法、卡尔·费歇尔法和介电常数滴定法等,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简单并且能够测量痕量的卡尔·费歇尔法。
尽管对用于调节涂层用涂布液的水含量的方法的选择没有限制,但是向涂布液中加入水是简单而优选的方法。仅通过常规方法混合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以及粘合剂树脂几乎不导致0.15重量%以上的水含量。为了克服此问题,优选通过向含有有机溶剂、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混合物的涂布液中加入少量的水,将水含量调节到以上规定的范围内的值。水可以在涂布液制备步骤过程中的任意时间加入,并且对加入水的时间选择没有限制。然而,优选地,应当在涂布液的制备过程中经过给定的时间后,对涂布液取样以测量其水含量以后,加入预定量的水,因为此方法可以以更高的重复性和更高的精确度控制水含量。在这点上,由于一部分水和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之间的可能的相互作用(例如吸附),加入的水的量有时不等于用卡尔·费歇尔湿度计测量的结果。然而,通过将用卡尔·费歇尔湿度计测量的水含量维持到0.15至0.35重量%,就保证将得到的涂布延迟片的雾度值保持更低。
将这样得到的复合延迟片层压在表现出其它种类的光学功能的光学层例如偏振片等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图14以示意性截面图形式显示了复合光学构件的层结构的实例。在此实例中,将表现出其它种类的光学功能的光学层71层压在图1中所示的复合延迟片10的第一延迟片11一侧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70。例如,将压敏粘合剂用于它们两者的层压,并且这种压敏粘合剂在图14中是以压敏粘合剂层72的形式显示的。优选地,表现出其它种类的光学功能的光学层71至少包括偏振片,并且另外可以包括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常规构件,例如亮度增强膜等。
作为其它光学层71的偏振片透射在一个面内方向上具有振动面的线性偏振光线,并且吸收在与上述一个面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振动面的线性偏振光线。
具体地,可以使用包含具有在其上被吸附并取向的二色性颜料的聚乙烯醇膜,并且在其至少一侧(即,一侧或两侧)上层压有保护膜的偏振片。偏振片的实例包括使用碘作为二色性颜料的碘型偏振片和使用二色性有机染料的染料型偏振片,这两者都可以用于本发明中。作为保护膜,使用纤维素树脂例如三乙酰基纤维素、包含环状烯烃例如降冰片烯作为主要单体的环状聚烯烃树脂等。当其它的光学层71包括偏振片时,如图14中所示,优选将包括此偏振片的其它光学层71层压在复合延迟片10的第一延迟片11一侧上。
当将压敏粘合剂用于其它光学层71的层压时,该压敏粘合剂可以是与用于之前通过参考图1所述的压敏粘合剂层19中的压敏粘合剂相同的压敏粘合剂。
将图14中所示的复合光学构件70设置在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侧上,以制造液晶显示器。另外,可以将这种复合光学构件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两侧。当将该复合光学构件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时,将另一偏振片任选经由延迟片设置在液晶单元的另一侧上。作为液晶单元,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垂直取向(或VA)模式液晶单元是优选的。此外,相对于其它模式的液晶单元例如弯曲取向(ECB)模式液晶单元,本发明的复合延迟片或复合光学构件可以有效地起作用。
以下,本发明将通过其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所述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实施例中,除非另外规定,表示含量或用量的单位,即份和%是基于重量的。以下描述在实施例1至6中使用的底涂层用涂布液的组成以及在全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的组成。
[在实施例1至6中使用的底涂层用涂布液]
(称为底涂层用涂布液A)
通过将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的“SUMIREZ RESIN 650(30)”(商品名,固含量为30%的水溶液),即由Sumika Chemtex Co.,Ltd.生产的聚酰胺环氧树脂,与作为聚乙烯醇树脂的“KL-318”(商品名),即由株式会社可乐丽生产的羧基改性的聚乙烯醇以下列组成共混,制备此涂布液。
底涂层用涂布液A的组成:
水                                 100份
聚酰胺环氧树脂
“SUMIREZ RESIN 650(30)”          1.5份
聚乙烯醇“KL-318”                 3份
此涂布液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的:将聚乙烯醇“KL-318”与加热到100℃的水混合,搅拌混合物并且将其冷却到室温,将混合物进一步与聚酰胺环氧树脂“SUMIREZ RESIN 650(30)”混合,并且搅拌混合物,以得到涂布液。
[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
作为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使用由CO-OP CHEMICAL CO.,LTD.生产的“LUCENTITE STN”(商品名),其是合成锂蒙脱石和三辛基铵离子的复合物。作为粘合剂树脂,使用由苏米加拜耳聚氨酯有限公司生产的“SBULacquer 0866”(商品名),其是固含量为30%的树脂清漆并且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树脂。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是通过以下列组成混合所述组分制备的:
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的组成:
聚氨酯树脂清漆“SBU Lacquer 0866”          16.0份
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
“LUCENTITE STN”                           7.2份
甲苯                                        76.8份
水                                          0.3份
这里使用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是以在生产商一方通过下列方法制备的这种形式得到的:在对合成锂蒙脱石进行有机改性之前,用酸洗涤合成锂蒙脱石;对洗涤的锂蒙脱石进行有机改性;并且进一步用水洗涤改性的锂蒙脱石。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的氯含量为1,111ppm。通过下列方法制备此涂布液:以上述组成混合组分;搅拌混合物;并且用孔径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所述混合物。用卡尔·费歇尔湿度计测量的涂布液的水含量为0.25%。作为此涂布液中的固含量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与粘合剂树脂的重量比为6/4。
[实施例1]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第一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A涂覆到作为降冰片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的延迟片[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生产的“CSES430120Z-F-KY”;面内相位差:120nm;即,第一延迟片]上,并且在80℃干燥1分钟,以形成水分含量为约35%的底涂层。单独地,将经脱模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水与处理表面的接触角:110°)用作转印基底;并且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的处理表面上,并且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使用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作为接合面,将其上形成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和形成在转印基底上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在此之后,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LINTEC CO.,LTD.)生产的“P-3132”)涂覆到从其上已经剥离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在此实施例中,底涂层的厚度为约0.2至约0.3μm。
(a1)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的评价1:剥离试验
将此复合延迟片切割成宽度25mm×长度约250mm的小片;并且将该小片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贴合到钠玻璃片上,然后在5kgf/cm2的压力下的50℃高压釜中进行压力处理20分钟。然后,在以180°的角度剥离以及300mm/min的牵拉速率的条件下,用由岛津公司(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的仪器“Autograph AG-1”测量所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小片的粘合力,以评价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结果,在试验过程中,压敏粘合剂层在9.4N下破裂。因此,将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判断为至少9.4N。在此之后,继续剥离,并且发现,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57%。
(a2)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的评价2:划格试验
将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到钠玻璃片上,并且根据JIS D0202-1988,从第一延迟片一侧划格,以进行划格试验(在JIS中被描述为“划格粘合试验”)。基于按100个划格小片计的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评价粘合力。结果,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
将其上涂覆有压敏粘合剂的聚乙烯醇/碘-基偏振片[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SRW062AP6-HC2”]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b1)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的评价
将此复合光学构件在它的最外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到钠玻璃片上。在此之后,使用铅笔硬度试验装置,将硬度为H的铅笔向下压到复合光学构件的偏振片侧上。增加铅笔上的负荷,以发现并记录发生光泄漏的负荷,以评价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在此试验中,在具有层压在其一个表面上的复合光学构件的钠玻璃片的相反表面上设置另一个新的偏振片,使得此偏振片可以与复合光学构件的偏振片处于正交尼科耳状态。然后,在灯箱上检查来自此层压体的光泄漏。结果,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
(b2)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的评价
使用由OGINO SEIKI制造的“SUPER CUTTER NS-1200”,将以上步骤(b)中得到的复合光学构件切割成为垂直方向上的41.42至56.40mm×横向上的31.34至43.00mm的长方形小片,以检查是否在小片的端部发生光泄漏。在此试验中,在具有层压在其一个表面上的复合光学构件的钠玻璃片的相反表面上设置另一个新的偏振片,使得此偏振片可以与复合光学构件的偏振片处于正交尼科耳状态。然后,在灯箱上检查来自此层压体的光泄漏。结果,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2]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及其评价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首先,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与实施例1中所用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转印基底上,然后在与实施例1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制备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单独地,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A涂覆到延迟片“CSES430120Z-F-KY”(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1中所用相同的降冰片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底涂层。从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层压在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上。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因而,得到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的复合延迟片。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1)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剥离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压敏粘合剂层在9.9N下破裂。因此,将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判断为至少9.9N。在此之后,继续剥离,发现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25%。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划格试验。结果,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1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所述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3]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及其评价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涂布法制备复合延迟片。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A涂覆到延迟片“CSES4301Z-F-KY”(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1中所用相同的降冰片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80℃干燥约10分钟,以形成水分含量为约0.5%的底涂层。接着,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底涂层上,然后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划格试验。结果,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1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比较例1]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
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与实施例1中所用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转印基底上,然后在与实施例1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延迟片[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CSES430120Z6-F8-KY”]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到上述层压体的第二延迟片侧,所述延迟片“CSES430120Z6-F8-KY”由构成实施例1至3中使用的每一个第一延迟片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具有相同的面内相位差值,并且具有在它的一侧形成的压敏粘合剂层。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1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600g的负荷下,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发现按100个划格小片计,28个划格小片各自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具有长度为500μm以上的裂纹。
[实施例4]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及其评价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第一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A涂覆到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的延迟片(由帝人化成株式会社(TEIJIN CHEMICALS LTD.)生产的“WRF-S-141”;面内相位差值:141nm;即,第一延迟片)上,并且在80℃干燥1分钟,以形成水分含量为约30%的底涂层。单独地,将经脱模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水与处理表面的接触角:110°)用作转印基底;并且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的处理表面上,并且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使用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作为接合面,将其上形成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和形成在转印基底上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在此之后,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从其上已经剥离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1)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剥离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压敏粘合剂层在6.4N下破裂。因此,将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判断为至少6.4N。在此之后,继续剥离,发现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25%。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划格试验。结果,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1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5]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及其评价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首先,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与实施例4中所用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转印基底上,然后在与实施例4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制备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单独地,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A涂覆到延迟片“WRF-S-141”(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4中所用相同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底涂层。从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层压在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上。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因而,得到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的复合延迟片。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1)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剥离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压敏粘合剂层在6.3N下破裂。因此,将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判断为至少6.3N。在此之后,继续剥离,发现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6%。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划格试验。结果,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4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6]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及其评价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涂布法制备复合延迟片。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A涂覆到延迟片“WRF-S-141”(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4中所用相同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80℃干燥约10分钟,以形成水分含量为约0.5%的底涂层。接着,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底涂层上,然后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相同的方式,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划格试验。结果,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0/100。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4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比较例2]
(a)复合延迟片的制备
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与实施例4中所用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转印基底上,然后在与实施例4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延迟片[由帝人化成株式会社生产的“WRF-S-141-P8”]在它的压敏粘合剂层侧层压到上述层压体的第二延迟片侧上,所述延迟片“WRF-S-141-P8”由构成实施例4至6中使用的每一个第一延迟片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具有相同的面内相位差值,并且具有在它的一侧形成的压敏粘合剂层。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b)复合光学构件的制备及其评价
将与实施例4的步骤(b)中所用相同的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偏振片“SRW062AP6-HC2”层压在步骤(a)中得到的复合延迟片的第一延迟片侧的表面上,以制备复合光学构件,该复合光学构件以下列顺序包含偏振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一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外力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在700g的负荷下,发生光泄漏。
还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2)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此复合光学构件归因于由切割引起的第二延迟片的端部的破裂的光泄漏。结果,发现按100个划格小片计,17个小片各自在小片的四个侧边的端部的任何一个具有长度为500μm以上的裂纹。
接着,以下描述使用由具有较高的固含量的底涂层用涂布液形成的底涂层的实施例。如下制备下列实施例7至12中使用的底涂层用涂布液。
[实施例7至12中使用的底涂层用涂布液]
(以下称为底涂层用涂布液B)
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使用“SUMIREZ RESIN650(30)”(商品名,固含量为30%的水溶液),其是由Sumika Chemtex Co.,Ltd.生产的聚酰胺环氧树脂。作为聚乙烯醇树脂,使用“KL-506”(商品名),其是由株式会社可乐丽生产的羧基改性的聚乙烯醇。将两种树脂以下列组成共混。
底涂层用涂布液B的组成
水                                100份
聚酰胺环氧树脂
“SUMIRES RESIN 650(30)”         7.5份
聚乙烯醇“KL-506”                15份
此涂布液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的:当将水加热到100℃时,将水与聚乙烯醇“KL-506”混合,搅拌得到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将该混合物与聚酰胺环氧树脂“SUMIRES RESIN 650(30)”进一步混合,并且搅拌混合物。
[实施例7]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实施例1中使用的第一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然而,使用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形成底涂层,并且底涂层的厚度略高。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涂覆到作为降冰片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的延迟片(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CSES430120Z-S-KY”;面内相位差值:120nm;即,第一延迟片)上,并且在80℃干燥1分钟,以形成厚度为约2μm、水分含量为约35%的底涂层。单独地,将经脱模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水与处理表面的接触角:110°)用作转印基底;并且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的处理表面上,并且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使用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作为接合面,将其上形成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和形成在转印基底上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在此之后,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从其上已经剥离转印基底的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a1)和(a2)中所进行的试验相同的试验。在剥离试验和划格试验中,结果与实施例1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被判断为至少9.4N。在整个剥离试验以后,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57%。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使用此复合延迟片,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并且以与实施例1的步骤(b1)和(b2)中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归因于外力和切割两者的光泄漏方面,结果与实施例1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并且在切割以后的小片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8]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实施例2中使用的第二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然而,使用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形成底涂层,并且底涂层的厚度略高。首先,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与实施例7中所用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转印基底上,然后在与实施例7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制备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单独地,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涂覆到延迟片“CSES430120Z-S-KY”(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7中所用相同的降冰片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与实施例7中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厚度为约2μm的底涂层。从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层压在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上。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因而,得到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的复合延迟片。
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a1)和(a2)中所进行的试验相同的试验。在剥离试验和划格试验中,结果与实施例2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被判断为至少9.9N。在整个剥离试验以后,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25%。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使用此复合延迟片,以与实施例2的步骤(b)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归因于外力和切割两者的光泄漏方面,结果与实施例2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并且在切割以后的小片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9]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实施例3中使用的涂布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然而,使用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形成底涂层,并且底涂层的厚度略高。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涂覆到延迟片“CSES4301Z-S-KY”(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7中所用相同的降冰片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80℃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可以具有干燥后约为2μm的厚度,具有约0.5%的水分含量。接着,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底涂层上,然后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该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所进行的划格试验相同的划格试验。结果与实施例3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0/100。
使用此复合延迟片,以与实施例3的步骤(b)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归因于外力和切割两者的光泄漏方面,结果与实施例3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并且在切割以后的小片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10]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实施例4中使用的第一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然而,使用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形成底涂层,并且底涂层的厚度略高。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涂覆到延迟片″WRF-S-141″(即,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4中所用相同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80℃干燥1分钟,使得底涂层可以具有干燥后约为2μm的厚度,具有约30%的水分含量。单独地,将经脱模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水与处理表面的接触角:110°)用作转印基底;并且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的处理表面上,并且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使用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作为接合面,将其上形成有底涂层的第一延迟片和形成在转印基底上的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在此之后,从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从其上已经剥离转印基底的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所述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与实施例1的步骤(a1)和(a2)中所进行的试验相同的试验。在剥离试验和划格试验中,结果与实施例4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被判断为至少6.4N。在整个剥离试验以后,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25%。划格试验中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使用此复合延迟片,以与实施例4的步骤(b)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归因于外力和切割两者的光泄漏方面,结果与实施例4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并且在切割以后的小片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11]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实施例5中使用的第二转印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然而,使用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形成底涂层,并且底涂层的厚度略高。首先,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与实施例10中所用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转印基底上,然后在与实施例10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制备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单独地,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涂覆到延迟片“WRF-S-141”(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10中所用相同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的上,并且在与实施例10中相同的条件下干燥,以形成干燥后的厚度为约2μm的底涂层。从其上形成有压敏粘合剂层的第二延迟片剥离转印基底,并且将第二延迟片的暴露表面层压在第一延迟片的底涂层上。将得到的层压体在烘箱中干燥约10分钟,使得底涂层的水分含量可以小于0.5%。因而,得到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的复合延迟片。
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与实施例1的步骤(a1)和(a2)中所进行的试验相同的试验。在剥离试验和划格试验中,结果与实施例5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底涂层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粘合力被判断为至少6.3N。在整个剥离试验以后,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延迟片残留在钠玻璃片的表面上,占玻璃片的层压面积的6%。划格试验中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100/100。
使用此复合延迟片,以与实施例5的步骤(b)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归因于外力和切割两者的光泄漏方面,结果与实施例5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并且在切割以后的小片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实施例12]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实施例6中使用的涂布法制备复合延迟片。然而,使用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形成底涂层,并且底涂层的厚度略高。首先,将上述底涂层用涂布液B涂覆到延迟片“WRF-S-141”(作为第一延迟片),即与实施例10中所用相同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单轴取向膜上,并且在80℃干燥约10分钟,以形成干燥后的厚度为约2μm、水分含量为约0.5%的底涂层。接着,将上述第二延迟片用涂布液涂覆到底涂层上,然后在90℃干燥3分钟,以形成由涂层组成的第二延迟片。将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由琳得科株式会社生产的“P-3132”]涂覆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以得到复合延迟片,所述复合延迟片以下列顺序包含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压敏粘合剂层的层压体。
对此复合延迟片进行与实施例1的步骤(a2)中所进行的划格试验相同的划格试验。结果与实施例6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划格试验中剥离的划格小片的数量为0/100。
使用此复合延迟片,以与实施例6的步骤(b)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复合光学构件,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在归因于外力和切割两者的光泄漏方面,结果与实施例6中得到的结果类似:即,甚至在作为负荷极限的2.0kg的负荷下,也没有发生光泄漏;并且在切割以后的小片的端部的任何一个中,没有发生光泄漏。
因为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经由底涂层相互层压,因此当被层压在液晶单元上时,本发明的复合延迟片的任何一个可以有效地抑制归因于第二延迟片的破裂的光泄漏,所述破裂由于物理外力而易于发生。因而,所得液晶显示器可以得到足够的显示状态。因此,可以抑制来自包含复合光学构件的液晶显示器的光泄漏,使得这种液晶显示器得到优异的显示状态,所述复合光学构件是通过将此复合延迟片与具有其它光学功能的光学层,如偏振片组合而制备的。

Claims (16)

1.一种复合延迟片,所述复合延迟片包含以下列顺序层压的第一延迟片、底涂层、第二延迟片和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二延迟片是通过从涂布液中蒸发有机溶剂得到的,所述涂布液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延迟片,其中所述第一延迟片包含面内取向的透明树脂膜。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延迟片,其中所述底涂层包含透明树脂。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延迟片,其中所述底涂层包含环氧树脂。
5.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延迟片,其中所述底涂层由包含水溶性环氧树脂和聚乙烯醇树脂的组合物形成。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延迟片,其中所述水溶性环氧树脂是聚酰胺环氧树脂。
7.一种用于制备复合延迟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底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转印基底上,以在其上形成涂层,并且从所述涂层中除去所述溶剂以得到第二延迟片;
层压步骤,其中将在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中得到的所述底涂层和在所述涂层形成步骤中得到的所述第二延迟片相互层压;
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其中从所述第二延迟片上剥离所述转印基底;以及
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所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其中至少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所述涂层形成步骤是在其它步骤以前进行的,并且
其中进行各个步骤,以得到由所述第一延迟片/所述底涂层/所述第二延迟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组成的层结构。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所述涂层形成步骤,随后以下列顺序进行所述层压步骤、所述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和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
9.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所述底涂层形成步骤和所述涂层形成步骤,随后以下列顺序进行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所述转印基底剥离步骤和所述层压步骤。
10.一种用于制备复合延迟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底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底涂层;
涂层形成步骤,其中将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涂覆到所述底涂层的表面上,以在其上形成涂层,并且从所述涂层中除去所述溶剂以得到第二延迟片;和
压敏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所述第二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压敏粘合剂层,
其中以此顺序进行这些步骤,以得到由所述第一延迟片/所述底涂层/所述第二延迟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组成的层结构。
11.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具有2,000ppm以下的氯含量。
12.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涂布液具有0.15至0.35重量%的水含量,所述水含量是使用卡尔·费歇尔湿度计测量的。
13.一种复合光学构件,所述复合光学构件通过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延迟片上层压具有其它光学功能的光学层而制备。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光学构件,其中所述光学层至少包括偏振片。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光学构件,其中所述偏振片是层压在所述复合延迟片的所述第一延迟片一侧上的。
16.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是通过将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光学构件设置在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侧上而组装的。
CNA2007800078220A 2006-03-07 2007-03-02 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 Pending CN1013955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0733 2006-03-07
JP060733/2006 2006-03-07
JP225058/2006 2006-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5505A true CN101395505A (zh) 2009-03-25

Family

ID=4049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78220A Pending CN101395505A (zh) 2006-03-07 2007-03-02 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955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3181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2778704B (zh) 光学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以及3d图像显示系统
CN100403131C (zh) 液晶面板、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858005B2 (ja) 複合位相差板、その製造方法、複合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5026902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aminate polarizing plate and an optical member using thereof
JP4543776B2 (ja) 位相差板と複合偏光板、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677722B2 (ja) 水平配向型液晶表示装置
JP5051696B2 (ja) 偏光板
JP2009300768A (ja) 偏光板ロ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圧式接着剤層付き偏光板ロール、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CN1954251A (zh) 液晶面板、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272147A (zh) 相位差膜、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3315551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070096A (ja) 位相差板一体型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324741A (zh) 偏光板、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4640025B2 (ja) コーティング位相差板用塗工液、それを用いた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WO201516694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806968B (zh) 積層膜
JP2018049087A (ja) 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子のセット
US20090290104A1 (en)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mposite optical memb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20209354A1 (ja) 積層型波長板、偏光板、円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8039804A (ja) 複合位相差板、その製造方法、複合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80961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93290B2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395505A (zh) 复合延迟片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和液晶显示器
TW200301375A (en)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