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008B - 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5008B
CN101395008B CN200680050412.XA CN200680050412A CN101395008B CN 101395008 B CN101395008 B CN 101395008B CN 200680050412 A CN200680050412 A CN 200680050412A CN 101395008 B CN101395008 B CN 101395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roller
inking units
cavity
feed 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504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5008A (zh
Inventor
马丁·伯恩哈德·巴斯勒
安德烈亚斯·埃瓦尔德·海因利希·贝尔纳德
米夏埃尔·海因茨·菲舍尔
贝尔恩德·乌尔里希·赫伯特·克勒尔
海因茨·科茨
维尔讷·费利克斯·舍尔普夫
帕特里克·施奈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1395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5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50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26Construction of ink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2207/0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 B41N2207/02Top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2207/0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 B41N2207/14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7/00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 B41N7/06Shells for rollers of printing machines for inking roll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其分别具有改善的输送性能。所述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可以在辊列中具有膜式连续传墨辊(01)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辊(17;22),其中所述后置的辊(17;22)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其中所述弹性体材料具有随机分布的大量在所述壳面(02)上敞开的朝向所述辊的内部的空腔(07)。就具有弹性的壳面(02)的辊而言,位于其壳面(02)上的所有空腔(07)的相应的空缺部分容积的总和大于由这些辊的壳面传递的流体体积。也可以规定,位于所述壳面(02)上的空腔具有带有与所述流体薄膜接触的面的侧壁,其中层厚小于500μm的流体薄膜按照由所述壳面(02)和相应的空腔(07)的侧壁的面构成的轮廓贴靠在所述壳面(02)和所述侧壁的面上。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一种在该印刷机中的辊。
背景技术
由US 4,537,127已知一种由钢构成的墨辊,其壳面通过优选带有交叉线的模腔被结构化成小室图案,通过渗氮方法被表层硬化,接下来进行氧化过程,其中氧化过程在辊的壳面上形成主要由Fe3O4构成的外层。
DE 30 04 295 A1公开了具有坚硬表面的流体辊(Fluidwalze),其中,在圆筒状的芯的外表面上以、例如0.5毫米的厚度涂有、例如由铬为原料的重金属涂层,其中,在该涂层中,通过腐蚀形成了由彼此相连的裂缝组成的随机图案和位于裂缝之间的分离的岛状体,其中,彼此相连的裂缝可占到流体辊表面的30%,其中,裂缝具有例如至多为0.075毫米的深度,其中,该流体辊与另一个辊配合旨在对流体的输送,所述另一个辊具有较软的外壳表面,并且将两个辊相互合压。
由DE 27 23 582 B公开了一种墨辊,其带有一个套筒形式的、由微孔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部分,其中,在例如由泡沫橡胶组成的外壳部分中形成了大量的空腔,其中,空腔基本上具有位于预置尺寸范围之内的不同大小,其中这些空腔通过通道相互连接,其中这些空腔和这些通道例如通过塑料溶胶分别覆有热敏感的、根据温度调节空腔的和通道的贯穿横截面的包层,从而印刷油墨并不直接接触空腔的和通道的相应的壁。墨辊被浸有相对稀薄的粘稠度为2.5Pa*s的印刷油墨,其中印刷油墨被储存在空腔中和外壳部分的通道中,并在印刷过程中通过这些通道被引导至辊表面,由此可以实现对储存在外壳部分中的印刷油墨的定量的输出,特别是在圆周速度为至少305米/分钟的情况下避免油墨喷雾的甩出。
由DE 24 33 749 A1已知一种具有硬度为15至45肖氏A的弹性体覆层的传墨辊,其中该传墨辊为了改善对例如将要传递的油墨的分布而具有细孔的经粗糙化的表面,其中该表面可以通过磨削处理来产生。传墨辊可以具有带有纤维状结构的表面。
由DE 11 35 930 B已知一种具有围绕金属的轴设置的、带有敞开的细孔的表层的水辊,该水辊至少在其外侧面由高度弹性的材料、例如硅树脂或聚四氟氯化物构成,其中在表层下面可以设有由泡沫化的橡胶或聚氯乙烯构成的层和围绕金属的轴设有由实心橡胶或塑料构成的内层。水辊的开孔的外侧面覆有薄的坚硬的关联地抗粘附的薄膜,从而为所需输送的润湿剂产生分隔层。
由DE 199 34 395 A1已知一种在轮转胶印印刷机中的输墨装置的着墨辊,该着墨辊具有外层和由坚硬的刚性的材料、例如钢构成的内部的核心,其中例如由弹性体、特别是橡胶构成的外层的硬度在50肖氏A和100肖氏A之间的范围内,其中着墨辊的特别是中空的核心例如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液通道,以便防止在正式印刷工作期间着墨辊过热。
由DE 101 19 074 A1和EP 1 251 404 A2分别已知一种具有1mm厚的弹性体涂层的图像载体、例如辊,其中用于避免减小套准精度的变形打滑的弹性体层具有容积比在5%和95%之间的范围内的空腔。
由GB-PS 729 561公开了一种具有例如由橡胶构成的表面的着墨辊,该表面上随机分布地设有凹穴,其中这些凹穴用于输送印刷油墨,其中这些凹穴通过喷砂处理或喷丸处理来制得。
由EP 0 367 193 B1已知一种例如采用胶印方法工作的多色印刷机,这种印刷机为了油墨传递而分别具有带有在其弹性体表面上构造的中空体的辊,这些中空体的直径在5μm至300μm的范围内,其中在将要传递的印刷油墨的流动性较低的情况下要么增加中空体的数量,要么增大中空体的大小。
由DE 200 03 767 U1已知一种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Filmfarbwerk),其具有与单独的驱动机构或者与印刷滚筒驱动机构处于功能连接的膜式传墨辊(Filmwalze),其中该传墨辊的圆周面由弹性的材料构成。
由DE 101 12 756 A1已知一种具有膜式传墨辊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该传墨辊通过滑动齿轮受印版滚筒驱动机构驱动,其中传墨辊的圆周表面速度在印刷工作中近似等于印版滚筒的圆周表面速度。膜式连续输墨装置的墨斗辊独立于印版滚筒驱动机构被驱动。沿着油墨流动方向后置于传墨辊的输墨辊由传墨辊通过摩擦进行驱动。在墨斗辊和传墨辊之间的间隙在0.05mm和0.1mm之间的范围内调节。该传墨辊具有硬的金属的或者由硬塑料构成的圆周表面,该圆周表面成型有由凹穴(沟槽)和凸部(桥接件)构成的螺钉状盘旋的多道的表面结构。
EP 0 462 490 A1公开了设置在薄膜润湿装置中的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 成的壳面的辊。
DE10039279A1公开了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辊,其圆周表面例如具有随机分布的表面结构,并且例如由一种橡胶或塑料组成的涂层构成。设置在圆周表面的结构件可以例如通过穿过涂层的孔或洞构成。该辊可以应用于印刷机的具有一个墨斗辊的输墨装置的辊组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其分别具有经改善的输送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现该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印刷机的具有辊列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所述辊列至少由墨斗辊、膜式连续传墨辊和至少一个在所述辊列中在印刷油墨的输送路径上设置在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之后的辊构成,所述后置的辊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其中所述弹性体材料在所述壳面上具有大量随机分布的、敞开的、朝向所述辊的内部的空腔,其中,在所述壳面上开设的所述空腔构成侧壁,其中,所述辊的空腔的侧壁相对于被限定为圆柱形的表面的基准面具有不规则分布的不同的在0°和90°之间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其中所述基准面设置在具有外直径的所述辊的圆周上。
通过本发明可实现的优点特别是在于,所述膜式连续输墨装置的输送性能同现有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相比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明显改善,即膜式连续输墨装置的辊中的一个辊在其旋转时所输送的印刷油墨的量相对较大,因为很少有印刷油墨会从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中的油墨流被去除并通过喷射而丢失。所提供的辊通过在其壳面上构造的空腔在其旋转时很少会喷射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从而对所需通过辊列输送的印刷油墨的输送与通常所采用的辊相比很少会造成损失。这种有益的作用特别是在将该辊设置在以10m/s、特别是15m/s或者更快的生产速度生产的印刷机中的情况下更加明显。通过在所提供的辊的壳面上构造的空腔,对于印刷油墨的输送有效的输送面得到增大,由此也使得用于印刷油墨在辊的壳面上的涉及粘附的附着性能的有效面得到增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对其予以详细说明。
图中示出:
图1为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的辊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辊的壳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具有根据图1的辊的输墨装置的第一变型设计;
图4示出旋转弹性的连接机构;
图5示出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辊上的根据图4的连接机构;
图6示出被冷却的辊;
图7至12示出由CFK材料构成的根据图1的辊的变型设计;
图13示出具有根据图1的辊的输墨装置的第二变型设计;
图14为安装在图13的输墨装置中的带有菱形图案的传墨辊的壳面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辊01的立体图,其中弹性体材料为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的橡胶,也可以为合成材料,例如聚合物或加成聚合物,特别是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可以以涂层03的形式涂敷在辊01的基体04上。弹性体材料还可以具有粘弹性。
将此处所提出的辊01被用于设置在印刷机中,特别是用于例如采用胶印方法印刷的轮转印刷机中,例如用在报纸印刷或零星印件印刷中所使用的轮转印刷机中,其中,印刷机特别是具有输墨装置11,优选具有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并且对于采用传统的湿式胶印方法利用在印刷过程中所使用的润湿剂的印刷而言还具有润湿装置21(图3)。输墨装置11和/或润湿装置21分别由优选具有多个辊的辊列构成,其中相应的辊列的至少一个辊是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前述辊01。但也可以将相应的辊列的多个辊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前述辊01构成。输墨装置11的辊从油墨容器16,例如从墨斗16或油墨池16,将印刷油墨14例如输送至设置在印刷机中的印刷装置辊12、例如印版滚筒12。润湿装置21的辊从润湿剂源将润湿剂输送至设置在印刷机中的印版滚筒12。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前述辊01可以视其在印刷机中的应用而定例如被设计成汲取辊或传墨(水)辊或输墨(水)辊或着墨(水)辊,其中该辊01通过围绕其纵向的旋转轴06的旋转以其壳面02视其在输墨装置 11或润湿装置21中的应用而定汲取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并优选以薄的特别是在壳面02上闭合的层厚例如小于500μm的液膜的形式继续输送。液膜的层厚特别是小于150μm,优选在50μm和100μm之间。由辊列中的辊01传递的印刷油墨或润湿剂的体积由此特别是小于该辊01的壳面02的150,000mm3/m2,优选该体积在50,000mm3和100,000mm3之间的范围内。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辊01例如也可以相邻于通常的传墨辊设置。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辊01特别是在其用作传墨辊时,通过驱动机构18、例如马达18、特别是电机18,单独地或者与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的另一旋转体一起,或者通过印刷机的印刷装置辊12的驱动机构19来驱动。但它也可以通过由相邻的旋转体所施加的摩擦,即仅通过力配合而不使用形状配合的驱动件来驱动。
辊01的轴向长度L例如在1,000mm至2,600mm的范围内,特别是在1,400mm至2,400mm的范围内,其外直径D例如在50mm至300mm的范围内,优选在80mm至250mm之间。具有涂敷在辊01的基体04上的弹性体材料的涂层03的层厚S例如可以在1mm至15mm的范围内,优选在5mm至10mm之间。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在25和60肖氏A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在30和50肖氏A之间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硬度说明及其检测方法按照DIN53505来规定。
图2为辊01的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涂层03放大的立体的局部剖视图,其基本上为例如至少近似为正方形。因为辊01的壳面02的涂层03为均匀的,所以只要满足辊01的壳面02上的局部剖切部分在各侧都被弹性体材料包围,该局部剖切的部位可以在辊01的壳面02上任意地进行选择。辊01的壳面02上的紧邻辊01的端面的区域因此很少适合于局部剖切部位。局部剖切部分特别地为代表壳面02的测量试样或测量面,借助该测量试样或测量面,辊01的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涂层03可通过对测量试样的拓扑结构进行三维检测的、例如光学的测量方法来精确地检查。该测量方法据此在测量试样上优选进行3D表面分析,并能够将测量结果例如在计算机单元的显示装置上也图形化地示出。适合于3D表面分析的测量方法例如通过在埃尔兰根-纽伦堡(Erlangen-Nürnberg)大学(德国)的制造技术教席研发出的拓扑结构分析软件WinSAM来给定,该软件为 特别是用于在计算机单元内运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的界面分析模块形式的程序。由该程序进行的计算例如基于在表面物理学中公知的如下文献:DIN4762、DIN4768、DIN4771、DIN4776、DIN EN ISO4287。
图2中放大地示出的局部剖切部分形成了将要进行3D表面分析的测量试样,因此仅仅看起来从辊01的圆柱形壳面02上取下。它特别是规定了具有矩形的、优选边长为正方形的基准面的测量试样,其中边长例如在1mm和10m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在4mm和6mm之间。至少局部剖切部分的沿着辊01的圆周方向相互平行的边以与辊01的外直径D相关的弧度略微弯拱地伸展,但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基于辊01的外直径D的大小的弯拱的量相比于局部剖切部分的沿着辊01的圆周方向的边长可忽略不计,因为辊01的外直径D例如远大于局部剖切部分的沿着辊01的圆周方向的边长的10倍,例如为其25倍至30倍。例如以至少10、优选100或更大的系数进行放大。涂层03的通过测量方法被检查的、优选正方形的局部剖切部分,具有径向地朝向辊01的旋转轴06的深度t0,其例如为1mm或者更小,优选在100μm和500μm之间。局部剖切部分的深度t0因此小于弹性体材料的层厚S,因为局部剖切部分的深度t0,例如明显小于弹性体材料的层厚S的十分之一,例如小于其二十五分之一。
对于对涂层03的局部剖切部分进行检查的测量方法来说,属于辊01的壳面02的、均匀的、理想情况下闭合的且假想为平整的圆柱形的表面被规定为基准面,其中该规定为基准面的圆柱形的表面设置在如下之处,即在该处设置有实际上邻接具有外直径D的辊01的圆周的圆柱形的表面。实际上邻接作为旋转体的辊01的圆柱形的表面所具有的粗糙度表示为绝对粗糙度Rt例如在100μm至120μm的范围内,其平均粗糙度Rz例如在20μm至100μm、优选60μm至80μm的范围内,其中这些值例如也可利用配托计(Perthometer)、即一种触针式轮廓仪,优选按照通用的标准、例如DIN EN ISO 4287来求得。辊01的壳面02的按照DIN 4776由表面粗糙度曲线求得的最少的材料成分Mr1(相应于尖端的承重比率)例如在7%和13%之间、优选在9%和11%之间的范围内。辊01的壳面02的按照DIN 4776由同一表面粗糙度曲线求得的最多的材料成分Mr2(相应于沟槽的承重比率)例如在80%和95%之间、优选在85%和90%之间的 范围内。
为了改善辊01的输送性能,即为了提高由辊01在其旋转时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的量,壳面02在每个任意选择的局部剖切部分中都具有大量朝向辊01的内部的、至少在壳面02上敞开的空腔07,其中这些空腔07至少在其相应的结构方面、但也优选在其于壳面02上的分布方面不规则,也就是说,至少不应存在对该空腔07的一致的造型设计,优选还不使得该空腔07具有均匀的分布。更确切地说,这些空腔07以随机的方式分割壳面02。该空腔07的深度t1在局部剖切部分的深度t0的范围内变动,且最大应可以达到局部剖切部分的深度t0。通过局部剖切部分确定的测量试样的深度t0因此在实际选择时始终大于位于所选的局部剖切部分中的空腔07之一的最大出现的深度t1。空腔07的深度t1例如至多为400μm,优选在50μm和300μm之间。
由于其朝向辊01的内部的侧壁,这些空腔07增大了圆柱形的表面,其中对面积增大的说明例如相对于假想为平整的圆柱形的表面而言。为了改善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的附着能力,将空腔07的侧壁设计为既不平整、又不均匀或一致地构成。因此空腔07的侧壁特别是相对于基准面具有不同的仰角,其中这些仰角在0°和9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不规则地分布。通过空腔07的侧壁的面被增大的壳面02形成辊01的有效的表面,其中辊01的有效的表面是对于输送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来说有效的面,即与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处于接触的面,其中在优选的设计中,辊01的有效的表面特别是通过空腔07的侧壁比假想为平整的圆柱形的表面至少大20%。优选辊01的有效的表面至少为与辊01的相关地假想的圆柱形的表面的两倍大。辊01的有效的表面为通过辊01的壳面02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的量提供了比假想为平整的圆柱形的表面大的输送面,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所需输送的润湿剂可以通过粘附附着在所述输送面上。增大的输送面因此形成用于使得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附着在辊01的壳面02上的增大的作用面。
此外,由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所充满的空腔07减小在输墨装置11的或润湿装置21的辊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在对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的输送方面配合作用的辊的出口间隙中的压力形成,其中这些辊优 选在施加贴合压力的情况下相互合压。通过减小在辊的出口间隙中的压力形成,使得在这些辊旋转时,很少有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所需输送的润湿剂会通过喷雾的形成而被雾化,从而在从一个辊到下一个辊的过渡中对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所需输送的润湿剂的输送相比于具有平整的表面的辊,即相比于具有壳面02的、其中未设有空腔07的辊01,会造成更少的损失。
每个在壳面02上敞开的空腔07以圆柱形的基准面为基准,即以假想为闭合、平整的圆柱形的表面为基准形成一空面,其中该空面与在基准面的平面上的各个空腔07的开口横截面相当。在测量试样中有在各侧都被弹性体材料包围的空面和基于其位置在选作测量试样的局部剖切部分的至少一边上敞开的空面。位于壳面02上的所有空腔07的空面的总和相对于闭合的假想的圆柱形的表面形成空面比,其中空面比最大为该圆柱形表面的35%,优选在其20%和30%之间。根据其相应的空面及其相应的深度t1的大小,每平方米假想的圆柱形表面上所存在的所有空腔07的空缺部分容积为至少50,000mm3,优选为至少100,000mm3,特别为至少150,000mm3
设置在壳面02上的空腔07以其相应的空面比以及以其相应的空缺部分容积将壳面02结构化,并在那里形成一轮廓,其中该轮廓例如与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的或所需输送的润湿剂的流变特性相一致,特别是与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的粘稠度和/或粘度相一致,从而给空腔07填充以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所需输送的润湿剂和将空腔07排空的过程以及所需输送的印刷油墨14或所需输送的润湿剂在其相应的从一个辊到下一个辊的输送期间的特性根据辊01的壳面02上的所设定的旋转速度来优化,其中在其输墨装置11中或在其润湿装置21中具有该辊01的印刷机的、特别是在报纸印刷中或者在零星印件印刷中所使用的轮转印刷机的、决定辊01的旋转速度的生产速度例如可以位于至多20m/s的范围内。在辊01的涂层03上开设的空腔07特别是在印刷机的高的生产速度的情况下起到有益的作用,例如该生产速度起于10m/s,特别是在15m/s和20m/s之间的范围内。有益的是,空腔07的空面比和/或空缺部分容积与基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针对具有该空腔07的辊所设定的旋转速度相适配。
对壳面02进行开孔设计的空腔07优选采用形成空间结构的方法在辊01的涂层03上开设。这种方法特别地可以是切削加工,例如带有或不带有材料去除的切割法,或者车削方法或铣削方法或磨削方法,但也可以是喷射方法或冲压方法。此外,在辊01的涂层03上的空腔07也可以通过成形来制得,其方式为,例如在辊01的涂层03中,至少在其壳面02上,首先引入填充料,然后例如通过热或化学法将其去除,从而在将填充料去除之后在壳面02上留下空腔07。由所使用的制造方法决定,可以在辊01的壳面02上,特别是沿着例如螺旋形的加工轨迹,产生用于设置空腔07的优先方向。例如以沟槽或槽的形式可看到的用于设置空腔07的优先方向可以起于朝向辊01的旋转轴06的垂线具有在+45°至+90°或者-45°至-90°范围内的倾斜角。在辊01的两个对置的边缘上,即靠近其端面,用于设置空腔07的优先方向的倾斜角分别反向地设计。尽管由所使用的制造方法决定的用于设置空腔07的可能沿着加工轨迹产生的优先方向,辊01的壳面02上的空腔07还是随机分布地设置,即非系统地、不规则地、不一致分布地、带有偶然特征地设置。
图3示意性地示出靠着印刷装置滚筒12、特别是印版滚筒12设置的输墨装置11的第一变型设计,其中输墨装置11特别是设计为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在图3中所示的实例中,还设有润湿装置21。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上部区域中设有墨斗辊13和例如前述的带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用作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辊01。在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位于墨斗辊13之后的辊适合作为膜式连续传墨辊01。起始于墨斗辊13经由输墨装置11所需输送至印版滚筒12的印刷油墨14例如储存在墨斗16或油墨池16中。墨斗辊13的任务是,从该储存机构中为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连续地、均匀地且无波动地供应以与印刷作业适配的油墨量。例如利用操作件(未示出)通过远程操纵可与墨斗辊13合压的墨刀(未示出)从旋转的墨斗辊13上将多余地汲取的印刷油墨14刮除。
如果通过对操作件的操纵使得墨刀和墨斗辊13之间的间隔改变,则在墨斗辊13的壳面上根据分别调节的在墨刀和墨斗辊13之间的间隔产生明显度或大或小的油墨外形特征,视所希望的油墨量而定,或多或少的印刷油墨14在墨斗辊13和墨刀-薄片之间穿过或者被刮除。膜式连续传墨 辊01与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在辊列中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墨辊17处于持久的直接的接触中。在墨斗辊13和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间的已有的缝隙状的沿着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轴向延伸的间隔a通过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径向移动,即通过膜式连续传墨辊01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中的可改变的设置,可在例如0mm至2mm的范围内调节,优选约调节为0.05mm,其中间隔a在其调节之后在印刷机的印刷工作中固定不变。在墨斗辊13上携带的超过与预先调节的0.05mm的间隔a对应的径向高度的一层印刷油墨14被旋转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持久地汲取,并被传递至在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随后的辊、特别是墨辊17。由墨斗辊13从油墨容器16中汲取的油墨量因此连续地以油墨层分离并持续地继续传递。在本实例中,在输墨装置11的辊列的末端,两个着墨辊22将印刷油墨14涂敷在印版滚筒12上或者涂敷在至少一个设置在印版滚筒12上的印版上。在印版滚筒12上优选设有多个印版,例如沿着其轴向并排地设有至多六个印版,和/或沿着其圆周方向例如相继地设置两个印版,其中每个印版都以其相应的主题印刷图像进行印刷,例如恰好一个报纸页面的印刷图像。
为了印刷大开本的承印材料,例如宽度大于1,000mm、优选大于1,400mm、例如宽度在1,400mm和2,400mm之间的材料带、特别是纸带,特别是为了生产印次多或者张数多的印刷产品,例如具有48张或更多张的报纸,需要如下的印刷机,即该印刷机的辊和滚筒具有至少等于承印材料的宽度的轴向长度L。但分别具有例如大于1,400mm的长的轴向长度L的辊和滚筒特别是在高的生产速度的情况下,即在承印材料经过印刷机的输送速度例如为15m/s和以上的情况下并非毫无问题。一方面,具有长的轴向长度L的辊和滚筒易于振动,另一方面,这种辊和滚筒通常还具有相对大的质量,其在印刷工作中在加速或制动过程中会导致形成不希望的与相邻的辊或者与相邻的滚筒的打滑。但为了生产高质量的印刷品,需要避免形成这种打滑,因此这种辊和滚筒需要受控制地和受限定地、即无打滑地旋转。
为了使得这种膜式连续传墨辊01受控制地、无打滑地工作,建议采用具有大于1,000mm、优选大于1,400mm的轴向长度L的膜式连续传墨 辊01,与单独的驱动机构18或者与印刷滚筒驱动机构19处于功能连接;该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轴向长度L优选在1,400mm和2,400mm之间的范围内。该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外直径D优选在50mm和300mm之间的、特别是80mm和250mm之间的范围内。膜式连续传墨辊01视用于其生产的材料而定、具有例如大于150kg的、甚至大于200kg的质量。这种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也可用在印刷48张或更多张的轮转印刷机中,例如用在48、64、72或80张的轮转印刷机中。
为了实现受控制的和受限定的旋转工作,膜式连续传墨辊01具有例如构造为电机18的单独的驱动机构18,膜式连续传墨辊01或者例如通过皮带或链条被例如同样构造为电机19的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驱动,其中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可以驱动一个或多个配合作用的印刷装置滚筒12,其中印刷装置滚筒12例如是印版滚筒12。印刷装置滚筒12例如是周长在1,100mm和1,300mm之间的双倍周长印刷装置滚筒,这相应于直径在350mm和413mm之间,且受表面速度至少为15m/s、例如为17m/s和以上、特别是至多20m/s的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的驱动而旋转,其中印刷装置滚筒12的表面速度优选等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印刷装置滚筒12以每小时45,000转和以上的速度旋转。驱动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单独的驱动机构18或者与其处于连接的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优选是控制的、特别是位置控制的或者是转矩控制的电机18;19。
膜式连续传墨辊01与其单独的驱动机构18或者与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优选通过旋转弹性的连接机构23功能连接,其中该连接机构23特别是还为了补偿大的轴位移而例如为多组件结构、特别是三组件结构和/或双万向节结构,其中该连接机构23振动抑制地且噪声减小地作用,因此有助于高度平静运转。例如,在图4的立体图中示出了这种连接机构23。图5示出了这种连接机构23的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上的安装状态,其中膜式连续传墨辊01设置在印刷机中。如在图3中所示,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设置在墨斗辊13之后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离开墨斗辊13以可改变的可调节的缝隙状的间隔a被调节。无论单独的驱动机构18还是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膜式连续传墨辊01可以分别与印 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功能连接),都位置固定地设置在印刷机中。在调节其至墨斗辊13的间隔a之后,膜式连续传墨辊01同样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中。分别设置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和单独的驱动机构18或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之间的连接机构23,对于膜式连续传墨辊01至单独的驱动机构18或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19的因对其至墨斗辊13的间隔a的调节所引起的位置改变进行补偿。
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辊01的、特别是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基体04例如由金属、特别是钢构成,其中该辊01特别是在用在以15m/s至20m/s范围内的高的生产速度生产的轮转印刷机中的情况下被冷却。对于轴向长度L在1,000mm和2,600mm之间的范围内的辊01来说,出于避免质量过大和/或出于刚性的原因,对于作为辊01的基体04的材料,建议使用塑料,例如纤维复合材料,优选CFK材料、即一种用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其中在由塑料构成的基本材质、即基质中植入至少一个由碳纤维构成的垫,其中该基质例如由热固性塑料、特别是环氧树脂构成。多数情况下,将多层用于增强基本材质的碳纤维植入到该基本材质中。纤维复合物例如通过卷绕来制得。CFK材料的密度多数情况下小于钢的密度的20%,从而由CFK材料构成的辊01具有比较小的质量。但具有由CFK材料构成的基体04的辊01由于CFK材料的差的热传导性而不能以与具有由热传导的钢构成的基体04的辊01相同的方式、至少不能以相同的效率被冷却。为了以合适的导热系数保持相对靠近表面的冷却,建议为由CFK材料构成的辊01的基体04至少在靠近其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区域中设有至少一个在基体04中加工出的热桥,从而在辊01的壳面02上在印刷机的生产工作中所产生的过程热可以传递到辊01的内部中,并在那里通过例如由流动的流体所引起的冷却从辊01上排出。
图6示例性地示出被流动的流体例如水冷却的辊01、特别是膜式连续传墨辊01。设置在辊01的两侧的圆柱形的辊颈26至少旋转运动地例如支撑在印刷机的机架壁中。辊颈26分别与辊01的在端侧包围圆柱形的支撑管28的盘状的盖件27连接。辊颈26和盖件27多数情况下由金属、例如由钢制成。盖件27与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套筒状的支撑管28和设置在 支撑管28上的层一起形成辊01的基体04。至少一个设置在支撑管28上的层由CFK材料构成。支撑管28可以由金属、例如钢构成,或者也可以由CFK材料构成。辊01的基体04在外侧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涂层03,其中具有层厚S的该涂层03(图1)形成辊01的参与对印刷油墨14或润湿剂的输送的壳面02,其中设置在支撑管28上的层结构以及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涂层03可以沿着辊01的整个轴向长度L或者只沿着该长度L的一部分延伸。
在辊01的至少一个辊颈26上,优选在其中央,例如通过钻孔设有通向辊01的冷却介质的、例如流动的流体的、特别是水的输入机构29,其中冷却介质沿着管路31例如首先轴向地穿流辊01,然后例如主要通过至少一个优选在盖件27之一中设计的径向孔32导入到设置在支撑管28上的层结构中,以便然后通过另一个优选在另一盖件27中设计的径向孔33和在该盖件27上构造的辊颈26在出口34从辊01中导出。用于冷却介质的输入机构29和出口34要么设置在辊01的同一端面上,例如设置在印刷机的操作侧,要么设置在辊01的对置的端面上,其中输入机构29和出口34例如与对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或流速和/或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度调节系统(未示出)连接。在设置在支撑管28上的层结构中优选有至少一个被冷却介质穿流的通道36,其中该至少一个通道36例如螺旋形地环绕圆柱形的支撑管28,或者在层结构中与辊01的轴向长度L平行地设置。
设置在支撑管28上的层结构的以及优选多个设置在层结构中的通道36的变型设计在图7至12中分别以纵剖视图和相关的横剖视图示出。
图7局部剖切地例如示出膜式连续传墨辊01,该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层结构由多个层37;38构成,其中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和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另一层38分别相互交替地设置。由导热材料构成的每一层38例如由金属的、例如铜的或铁材料的编织层38构成,其中该编织层38在由CFK材料构成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制造过程中被连续地加入。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从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被冷却介质穿流的支撑管28起,首先设置的是由导热的材料构成的层38,然后是同轴的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之后又是同轴的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另一层38。因此,例如四个由导热的材料构成的层38和四个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同轴地相互叠 置地分别交替地排列,直至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基体04的外部的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涂层03。由导热的材料构成的层38通过这种方式分别形成在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之间的热桥。
图8如同图7同样局部剖切地示出膜式连续传墨辊01,该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层结构由多个层37;38构成,其中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和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另一层38分别相互交替地设置。与图7不同的是,在根据图8的变型设计中,设有由CFK材料构成的明显厚的层37,然后是按照前述方式的同轴叠置的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和由CFK材料构成的一些层37;38,直至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基体04的外部的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涂层03。
图9示出根据图8的变型设计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其中至少在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之一中设有至少一个螺旋状地围绕支撑管28的用于冷却介质的穿流的通道36。因为至少一个通道36设置在由导热的材料构成的两个层38之间,在该变型设计中产生针对将要从辊01的壳面02上排出的过程热的良好的冷却作用。
图10同样示出根据图8的变型设计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其中至少在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之一中以直线的穿流机构的形式设有至少一个轴向贯穿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层结构的用于冷却介质的穿流的通道36。这里同样将至少一个通道36设置在由导热的材料构成的两个层38之间。
图11示出类似于根据图8的变型设计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但同轴地围绕支撑管28优选仅设有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其中至少在这些层37之一中设有至少一个螺旋状地围绕支撑管28的用于冷却介质的穿流的通道36。至少一个螺旋状地环绕的通道36靠近辊01的壳面02设置,并优选具有较小的直径D36以及较小的坡度s36,以便尽可能小地影响大部分由CFK材料构成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刚性和保持在靠近辊01的壳面02的区域中的尽可能均匀的冷却。
图12示出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类似于图11的变型设计,其中至少在由CFK材料构成的层37之一中,优选在靠近辊01的壳面02的层37之一中,设有至少一个轴向穿流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层结构的用于冷却介质的穿流的通道36。但就根据图11或12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变型 设计而言,也可以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层结构中设有至少一个由导热的材料构成的层38。
图13再一次地、即以第二变型设计示例性地示出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但在本实例中,在辊列中的墨斗辊13之后的是具有由陶瓷、铜或硬塑料构成的壳面08的膜式连续传墨辊01。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的塑料例如由聚酰胺或聚丙烯酸酯构成,优选由高分子量聚酰胺构成。至少由塑料构成的壳面08的硬度例如在70和80肖氏D的范围内,其中该硬度说明及其检测方法按照DIN53505来规定。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可以是涂敷在辊核心上的涂层,其中该涂层的层厚例如在1mm和2mm之间的范围内。膜式连续传墨辊01与在辊列中设置在其后的辊17接触。优选膜式连续传墨辊01和在辊列中设置在其后的辊17以贴合压力相互合压,其中贴合压力可以以沿着相互合压的辊01;17的轴向伸展的直线力的形式至多为2,000N/m,优选在200N/m和750N/m之间。通过相向的贴合,在这两个相互合压的辊01;17之间形成相对于圆周圆平整的、沿着相互合压的辊01;17的轴向伸展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也称为辊带,其中特别是在辊17的壳面02上用弹性体材料构造的辊带沿着该辊17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可以在2mm和11mm之间,优选在5mm至8mm之间。
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具有由沟槽09构成的规则的结构,其中这些沟槽09的深度可以在300μm和500μm之间的范围内。这些沟槽09从垂直于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轴的平面起优选以在+25°至+40°或者-25°至-40°之间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倾斜设置。这些沟槽09优选平行伸展,其中相邻的沟槽09以在1mm和2.5mm之间的范围内的间隔设置。但也可以设置交叉的沟槽09,其中这些交叉的沟槽09以菱形图案对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进行结构化。这种由沟槽09构成的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上的菱形图案例如在图14中以局部剖切的形式示出。
墨斗辊13具有例如由陶瓷、钢或铬构成的壳面,其中在由铬构成的壳面的情况下,壳面的硬度例如为60洛氏或更大。墨斗辊13具有比膜式连续传墨辊01小的表面速度。墨斗辊13的和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表面速度的比例例如为1:3至1:10。优选规定,墨斗辊13自主地且独立于设 置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的余下的辊受马达18驱动。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也可以具有单独的马达18,或者根据驱动要么与墨斗辊13的驱动机构18要么与设置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的余下的辊的驱动机构19藕联。可以规定,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设置串墨辊24,该串墨辊例如具有自己的驱动机构18,或者受设置在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辊列中的余下的辊的驱动机构19驱动。在图13中,起始于马达18的虚线表示前述设计的驱动机构,即墨斗辊13、膜式连续传墨辊01或串墨辊24可以分别具有单独的驱动机构18。在辊列中设置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辊17例如也与串墨辊24接触。该辊17旋转地通过摩擦要么受膜式连续传墨辊01或串墨辊24驱动要么受这两者驱动。
墨斗辊13和/或串墨辊24例如被恒温剂穿流。墨斗辊13和/或在辊列中设置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辊17可以具有由CFK材料构成的辊核心,这特别是在相应的辊01;13的轴向长度为1,000mm和更长的情况下会导致显著的重量减小。
根据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的一种特别有益的设计,将与膜式连续传墨辊01相邻的辊17采用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其中弹性体材料在壳面02上具有大量随机分布的、敞开的、朝向该辊17的内部的空腔07,其中在印刷油墨14传递时,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上的沟槽09和与膜式连续传墨辊01相邻的辊17的空腔07相互嵌入,或者至少部分地叠合。因此,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和辊17于由它们形成的辊带中相互合压时,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被结构化的壳面08和与膜式连续传墨辊01相邻的辊17的设有空腔07的弹性的壳面02相互啮合。
设置在印刷机中的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的辊01;17;22对涂敷在它们的壳面02上的流体薄膜进行传递,其中弹性体材料具有随机分布的大量在壳面02上敞开的、朝向这些辊01;17;22的内部的空腔07。在一种有益的设计中,位于壳面02上的所有空腔07的相应的空缺部分容积的总和大于由这些辊01;17;22的壳面02传递的流体体积。也可以规定,位于壳面02上的所有空腔07具有带有与流体薄膜接触的面的侧壁,其中层厚小于500μm的流体薄膜按照由壳面02和相应的空腔07的侧壁的面构成的轮廓贴靠在壳面02和侧壁的面上。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辊 01;17;22的壳面02仅被印刷油墨14涂敷或润湿。朝向辊01;17;22的内部的空腔07在印刷油墨14的传递中并不完全地被该印刷油墨14所填充。尽管在这些辊01;17;22的壳面02上优选含有所需要由辊01;17;22传递的流体薄膜、特别是油墨薄膜,但其通过这些辊01;17;22的壳面02的轮廓被模型化,由此在这些辊01;17;22的圆周上不会形成一致的径向的水平,这种情况如同这些辊01;17;22的例如被进行刮墨的壳面02。具有在此针对印刷油墨14的输送所述的特征的一个辊01;17;22,特别是结合其壳面08被沟槽09结构化的辊01,其中这两个辊01;17;22相互合压,用于特别是在较高的至少为10m/s的表面速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喷出印刷油墨14的倾斜度。
附图标记列表
01     辊,膜式连续传墨辊(Filmwalze)
02     壳面
03     涂层
04     基体
05     —
06     旋转轴
07     空腔
08     壳面
09     沟槽
10     —
11     输墨装置,膜式连续输墨装置(Filmfarbwerk)
12     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
13     墨斗辊
14     印刷油墨
15     —
16     油墨容器、墨斗、油墨池
17     墨辊
18     驱动机构、马达、电机
19     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电机
20     —
21     润湿装置
22     着墨辊
23     连接机构
24     串墨辊
25     —
26     辊颈
27     盖件
28     支撑管
29    输入机构
30    —
31    管路
32    径向孔
33    径向孔
34    出口
35    —
36    通道
37    由CFK材料构成的层
38    层,编织层
D     外直径(01)
L     长度(01)
S     层厚(01)
a     间隔
      边长
D36   直径
s36   坡度
t0    深度
t1    深度(07)

Claims (51)

1.一种印刷机的具有辊列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所述辊列至少由墨斗辊(13)、膜式连续传墨辊(01)和至少一个在所述辊列中在印刷油墨(14)的输送路径上设置在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辊(17;22)构成,所述后置的辊(17;22)具有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壳面(02),其中所述弹性体材料在所述壳面(02)上具有大量随机分布的、敞开的、朝向所述辊(17;22)的内部的空腔(07),其中,在所述壳面(02)上开设的所述空腔(07)构成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7;22)的空腔(07)的侧壁相对于被限定为圆柱形的表面的基准面具有不规则分布的不同的在0°和90°之间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其中所述基准面设置在具有外直径(D)的所述辊(17;22)的圆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随机分布的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轴向长度(L)在1,000mm至2,600mm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随机分布的空腔(07)的辊(17;22)的外直径(D)在50mm和300mm之间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随机分布的空腔(07)的辊(17;22)的壳面(02)将所述印刷油墨(14)以均匀地涂敷在其上的流体薄膜的形式来进行输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敷在所述壳面(02)上的流体薄膜的层厚小于50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切割方法、或车削方法、或铣削方法、或磨削方法、或喷射方法、或冲压方法,在设置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辊(17;22)的壳面(02)上开设空腔(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将在设置在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辊(17;22)的壳面(02)上开设的空腔(07)的侧壁设计成输送印刷油墨(14)的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07)的侧壁的面使得具有相应的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与所述印刷油墨(14)接触的所述壳面(02)至少增大了2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07)的侧壁的面使得具有相应的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与所述印刷油墨(14)接触的所述壳面(02)至少加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的所述空腔(07)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形成最大为35%的空面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的所述空腔(07)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形成在20%和30%之间的空面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开设的所述空腔(07)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径向深度(t1)至多为400μ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开设的所述空腔(07)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径向深度(t1)在50μm和300μm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的所述空腔(07)在每m2的基准面上的空缺部分容积为至少50,000mm3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的所述空腔(07)在每m2的基准面上的空缺部分容积为至少100,000mm3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的所述空腔(07)在每m2的基准面上的空缺部分容积为至少150,000mm3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07)沿着加工轨迹的优先方向设置在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上,其中这些加工轨迹起于朝向所述辊(17;22)的旋转轴(06)的垂线具有在+45°至+90°或者-45°至-90°范围内的倾斜角。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所述空腔(07)的优先方向的倾斜角在所述辊(01)的两个对置的边缘上反向地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07)在所述辊(17;22)的壳面(02)为非一致的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弹性体材料由橡胶构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弹性体材料由塑料构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是聚合物或加成聚合物。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弹性体材料具有粘弹性。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弹性体材料以涂层(03)的形式涂敷在所述辊(17;22)的基体(04)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所述涂层(03)的层厚(S)在1mm和15mm之间的范围内。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在其弹性体材料的表面上的平均粗糙度(Rz)在2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在25和60肖氏A之间的范围内。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的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在30和50肖氏A之间的范围内。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是传输辊(17)或涂敷辊(22)。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设置在采用胶印方法印刷的轮转印刷机内。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设置在用在报纸印刷或零星印件印刷中的轮转印刷机内。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设置在以大于10m/s的生产速度生产的轮转印刷机内。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07)的空面比和/或空缺部分容积与基于所述印刷机的生产速度针对具有所述空腔(07)的所述辊(17;22)所设定的旋转速度相适配。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之后的所述辊(17)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接触。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具有由硬塑料构成的壳面(08)。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的塑料是聚酰胺或聚丙烯酸酯。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是涂敷在辊核心上的涂层。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的涂层的层厚在1mm和2mm之间。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具有由沟槽(09)构成的规则的结构。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09)的深度在300μm至500μm之间的范围内。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09)从垂直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轴的平面起以在+25°至+40°或者-25°至-40°之间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倾斜设置。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09)平行伸展,其中相邻的沟槽(09)以在1mm和2.5mm之间的范围内的间隔设置。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设有交叉的沟槽(09),其中这些交叉的沟槽(09)以菱形图案对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的壳面(08)进行结构化。
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单独地或者与所述印刷机的另一旋转体一起受驱动机构(18)驱动。
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受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滚筒(12)的驱动机构(19)驱动。
4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通过由所述印刷机的相邻的旋转体所施加的摩擦被驱动。
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辊(13)或所述膜式连续传墨辊(01)具有独立于所述印刷装置滚筒(12)的驱动机构(19)的驱动机构。
4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随机分布的空腔(07)的所述辊(17;22)具有由塑料构成的支撑管(28)。
4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随机分布的空腔(07)的所述辊(17;22)具有由CFK材料构成的支撑管(28)且在端侧分别具有由金属构成的辊颈(26)。
5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随机分布的空腔(07)的所述辊(17;22)具有至少一个被冷却介质穿流的通道(36)。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道(36)螺旋状地环绕所述支撑管(28),或者平行于所述辊(17;22)的轴向长度(L)设置。
CN200680050412.XA 2006-01-04 2006-11-22 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00884 2006-01-04
DE102006000884.7 2006-01-04
DE102006015481A DE102006015481B4 (de) 2006-01-04 2006-04-03 Walze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6015481.9 2006-04-03
PCT/EP2006/068736 WO2007077053A1 (de) 2006-01-04 2006-11-22 Filmfarbwerke einer druckmaschine sowie eine walze in dieser dru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5008A CN101395008A (zh) 2009-03-25
CN101395008B true CN101395008B (zh) 2011-08-10

Family

ID=3772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041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5008B (zh) 2006-01-04 2006-11-22 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68804B1 (zh)
CN (1) CN101395008B (zh)
AT (1) ATE439987T1 (zh)
DE (2) DE102006015481B4 (zh)
WO (1) WO20070770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9752B1 (de) * 2006-05-23 2009-07-29 König & Bauer AG Farbwerk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mit einer filmwalze
DE102011078283B4 (de) 2011-06-29 2015-01-2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Rotationsdruckmaschine mit einem Formzylinder und einem an diesen Formzylinder angestellten Farbwerk
GB2512769B (en) * 2011-12-23 2018-08-01 Security Printing Inst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transfer and supply and printing equipment having the apparatus
CN102632740A (zh) * 2012-04-25 2012-08-15 深圳市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凹版印刷装置中用于涂布电池材料的凹版辊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98923A (zh) * 2012-06-29 2012-10-03 东莞市施乐威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丝膜涂布机
DE102015104519A1 (de) 2015-03-25 2016-09-29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Co. KG Walze mit zwei elastischen Schichten zum Übertragen eines Druckbildes
CN105563291B (zh) * 2015-12-16 2017-12-12 广东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陶瓷网纹辊合格率的加工方法
DE102017114180A1 (de) * 2017-06-27 2018-12-27 Manroland Web Systems Gmbh Schleuderwalze aus Faserverbundwerkstoff
DE102017222094A1 (de) * 2017-12-06 2019-06-06 Koenig & Bauer Ag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ruckwerkes einer Druckmaschine
CN111775549B (zh) * 2020-06-30 2022-09-23 沈阳东阳聚氨酯有限公司 一种防滑性好的浇筑型聚氨酯弹性体胶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29561A (en) * 1952-05-19 1955-05-11 Strachan & Henshaw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king rolls of rotary printing presses
EP0344332A1 (en) * 1987-10-05 1989-12-06 Kinyosha Co. Ltd. Ink roller for printing press and production thereof
EP0594016A1 (de) * 1992-10-22 1994-04-27 Felix Böttcher GmbH & Co.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flüssiger Medien von einem Festkörper auf einen ander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9934395A1 (de) * 1998-08-10 2000-02-1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Farbwerk in einer Rotations-Offsetdruckmaschine mit einer Farbauftragswalze zur Verringerung des Perleffekts der Druckfarbe
DE10039279A1 (de) * 1999-09-09 2001-03-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Walze für Druckmaschin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35930B (de) * 1960-04-28 1962-09-06 Luise Beutel Feuchtwalze
US4195570A (en) * 1976-05-26 1980-04-01 Dayco Corporation Non-misting inking roll,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ink for use therewith
CA1129247A (en) * 1979-02-26 1982-08-10 Edward P. Macconnell Fluid roller
US4537127A (en) * 1984-09-12 1985-08-27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Black oxide lithographic ink metering roller
JP2616901B2 (ja) * 1988-11-01 1997-06-04 株式会社 東京機械製作所 多色刷用輪転印刷機
FR2663588B1 (fr) * 1990-06-21 1992-10-09 Marinoni Harris Sa Systeme de mouillage a film pour presse offset rotative.
DE20003767U1 (de) * 2000-03-01 2000-04-27 Roland Man Druckmasch Farbwerk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DE10112756B4 (de) * 2000-04-26 2012-01-1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ilmfarbwerk in einer Dru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Reinigung
DE10119074A1 (de) * 2001-04-19 2002-11-14 Boettcher Gmbh & Co Felix Elastomerer Bildträger mit Hohlräum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29561A (en) * 1952-05-19 1955-05-11 Strachan & Henshaw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king rolls of rotary printing presses
EP0344332A1 (en) * 1987-10-05 1989-12-06 Kinyosha Co. Ltd. Ink roller for printing press and production thereof
EP0594016A1 (de) * 1992-10-22 1994-04-27 Felix Böttcher GmbH & Co.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flüssiger Medien von einem Festkörper auf einen ander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9934395A1 (de) * 1998-08-10 2000-02-1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Farbwerk in einer Rotations-Offsetdruckmaschine mit einer Farbauftragswalze zur Verringerung des Perleffekts der Druckfarbe
DE10039279A1 (de) * 1999-09-09 2001-03-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Walze für Druckmaschin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6015481B4 (de) 2009-07-09
DE502006004621D1 (de) 2009-10-01
CN101395008A (zh) 2009-03-25
ATE439987T1 (de) 2009-09-15
WO2007077053A1 (de) 2007-07-12
EP1968804A1 (de) 2008-09-17
EP1968804B1 (de) 2009-08-19
DE102006015481A1 (de) 200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5008B (zh) 印刷机的膜式连续输墨装置以及该印刷机中的辊
EP0347456B1 (en) Ink roller for printing press and production thereof
US20130087058A1 (en) Porous roll with axial zone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printing liquid to a cylinder in a printing press
EP185588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transfer of a fluid to a moving web material
PL2284007T5 (pl)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formowania cylindra rastrowego
AU2003297267B2 (en) Papermaking roll cover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US9266375B2 (en) Rubber rollers with rough surface
US20030131743A1 (en) Roller with detachable roller cover
CN203592764U (zh) 一种用于高光膜印刷的版辊
CN101973156B (zh)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EP2149399A1 (en) Slit coating head
CN1131780C (zh) 用于减少印刷机中斑点沾染的设备
US8001890B2 (en) Color-gradient printing system
US7127990B2 (en) Roll for a printing press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roll
CN101448644B (zh) 轮转印刷机印刷机组中的组合装置
DE102008011241B4 (de) Verarbeitungsmaschine mit einem Kurzfarbwerk
CN204138987U (zh) 辊子
EP3867067A1 (en) Printing systems including a rigid printing pattern and an inking roll having an elastically deformable surface
JP2010528903A (ja) 低い線荷重を備えた滑らかなローラ及び方法
US20140261032A1 (en) Coating Head for Printers and Coaters
US11203197B2 (en) Pneumatically clamping adapter sleeve
FI112511B (fi) Menetelmä paperi- tai kartonkirainan poikkisuuntaiseksi profiloimiseksi nipissä
CN1978193A (zh) 结构简单的印刷压印滚筒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