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4983A - 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4983A
CN101394983A CNA2007800077209A CN200780007720A CN101394983A CN 101394983 A CN101394983 A CN 101394983A CN A2007800077209 A CNA2007800077209 A CN A2007800077209A CN 200780007720 A CN200780007720 A CN 200780007720A CN 101394983 A CN101394983 A CN 101394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induction
injection nozzle
heating apparatus
induction heating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77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祇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D INN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D INN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D INN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D INN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4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4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2045/734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heating or cooling different mould par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时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仅对腔的局部区域和注入喷头的流道区域进行快速地加热,从而可最小化腔、流道和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差,从而稳定地为腔和注入喷头提供熔融树脂,由此防止模制产品的各种外部瑕疵,并且提高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效率。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将熔融树脂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注入到塑模中的注入喷头;沿注入喷头的周围缠绕的高频感应线圈;以及用于为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的高频电源部分,从而通过高频感应线圈的磁场对注入喷头的流道进行快速地加热。

Description

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的过程中,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方式,仅对腔的部分区域和注入喷头的流道区域进行快速地加热,从而可使腔、流道和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度差异最小化,以向腔和注入喷头稳定地提供熔融树脂,从而防止模制产品的各种外部瑕疵,并提高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效率。
背景技术
通常,在模制例如塑料夹子等的塑料产品时,高温熔融树脂(塑料材料)通过注塑模具的流道注入芯的腔内,并且通过冷却过程冷却,从而与芯分离,从而完成塑料产品。
在常规注塑模具中,由于在模制塑料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上述冷却过程,所以在模具周围形成温度比模制温度低的冷却装置。此处,冷却装置的设定温度总是低于注入的树脂的温度。
然而,在高温熔融树脂注入到芯的腔内的情况下,由于高温熔融树脂注入到相对低温的腔内,所以高温熔融树脂接触较冷的腔的表面而被快速地冷却。因此,将在模制产品上产生各种瑕疵,例如产品的收缩、表面瑕疵(由于流动劣化造成的斑点(焊接线))、尺寸不稳定以及外部形式的瑕疵等。
相应地,已有各种不同方式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基本上,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力和硬度,模具(腔和芯)需要始终保持相对低的温度。因此,一旦高温的液态塑料材料注入并接触模具,就会由于同时产生了产生流动劣化和其收缩,使其依然受到限制。
同时,注塑模具包括固定模制部分和活动模具部分,从而在模具出坯时将产品与模具分离。在固定模制部分和活动模具部分为相互连接状态时,用于模制产品的高温熔融树脂材料通过流道在固定模制部分和活动模具部分之间提供,然后所提供的熔融树脂在芯中模制,从而与模具分离,从而完成塑料材料。此处,流道的结构作为用于通过注塑模具模制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路径。
在为用于打开和关闭流道门的注入喷头提供熔融树脂的常规导管结构中,在柱体内建立有活塞的多个注入喷头和流道附接于模具板,并且在注入喷头处形成具有用于提供熔融树脂的流道的导管,从而使熔融树脂通过导管提供到注入喷头。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导管中,为了稳定地提供穿过导管的流道的熔融树脂,以用于为注入喷头提供熔融树脂,在导管的预定区域形成直接接触型加热装置,例如,柱型加热器或嵌入筒式加热器等,并且,在注入喷头处形成另一种加热器,例如带式加热器。
然而,在上述直接加热方式的情形中,由于热量损耗很大并且加热情况也根据其黏合状态而变化,所以加热所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并且不可能进行局部加热,因此并不适于注入喷头的局部区域的加热,而其中的温度波动在模制产品过程中是反复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的过程中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的加热方式仅对腔的局部区域进行快速地加热,从而最小化腔和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使模具的温度与熔融树脂的温度近似(局部或整个模具),直到模制之前,从而解决了模制产品的各种瑕疵,例如,在填充模具的腔时产品的收缩、焊接线、短颗粒、斑点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的过程中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仅对注入喷头的流道门进行快速地加热,从而可以最小化腔和流道以及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稳定地为腔和注入喷头供应熔融树脂,并且在短时间内使注入喷头的温度波动最小化,从而提升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效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熔融树脂注入装置通过导管连接到注入喷头的情况下,将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应用于注入喷头,并且在导管中使用直接加热的方式,从而同时满足经济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所述塑模具有芯和腔,所述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高频感应线圈,在所述腔的外部形成;以及高频电源部分,用于为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从而通过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磁场仅对所述腔进行快速的加热。
优选地,所述高频感应线圈为至少一个缠绕的线圈。
优选地,在将高温熔融树脂注入所述腔之前,对所述腔进行快速地加热。
优选地,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器,以用于控制通过所述高频电源部分为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并用于控制提供给冷却装置的冷却水。
优选地,在所述芯的外部形成利用供应冷却水的方式的多个冷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注入喷头,用于将熔融树脂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注入到所述塑模中;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注入喷头的周围缠绕;以及高频电源部分,用于为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从而通过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磁场对所述注入喷头的流道进行快速地加热。
优选地,所述注入喷头包括在其周围形成的螺旋槽,并且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螺旋槽缠绕。
优选地,所述注入喷头包括在其周围形成的螺旋凸部,并且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螺旋凸部缠绕。
优选地,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在所述注入喷头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集中形成。
优选地,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在所述注入喷头的前部、中部、后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较宽地形成,并且沿加宽的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集中缠绕所述高频感应线圈。
优选地,两个所述螺旋槽分别在所述注入喷头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两个金属的C环分别插入并固定于所述螺旋槽,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两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金属的C环,然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注入喷头的所述螺旋槽之间的空间缠绕。
有选地,沿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将用于探测所述流道的温度的温度探测传感器线连同所述高频感应线圈一起缠绕。
有选地,沿所述注入喷头的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缠绕的所述高频感应线圈包括多个环。
优选地,所述熔融树脂注入装置通过导管与所述注入喷头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导管的外部形成用于加热所述导管的流道的加热装置。
优选地,在将高温熔融树脂注入所述注入喷头的流道之前,对所述注入喷头的所述流道进行快速地加热。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在高温熔融树脂的注入过程中,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仅对腔的局部区域进行快速地加热,从而可最小化腔和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差,从而使得模具的温度与熔融树脂的温度近似(局部或整个模具),直到就要模制前,由此解决了模制产品在向模具的腔填充时的各种瑕疵(产品的收缩、焊接线、短颗粒、斑点等)。
另外,根据用于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时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仅对注入喷头的流道门进行快速地加热,从而可最小化腔、流道以及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差,从而稳定地向腔和注入喷头提供熔融树脂,并在短时间内使注入喷头的温度波动最小化,从而提高了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效率。
另外,在熔融树脂注入装置通过导管与注入喷头连接的情况下,将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应用于注入喷头,并且在导管中使用直接加热的方式,从而同时满足经济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其他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为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平面图;
图2为示出了在腔中高温熔融树脂流动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对腔的局部区域进行快速加热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形成磁场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注入喷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注入喷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示出了在图6中的注入喷头上缠绕高频感应线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在注入喷头上缠绕高频感应线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在注入喷头上缠绕高频感应线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和11为示出了分别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利用图6和图7中的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以及
图1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通过利用图6和7的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形成磁场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此处,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由于能量效率好,并且与使用例如煤、油等矿物燃料的常规装备相比其操作可以精密地控制,所以优点在于可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并且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借助于高频感应加热装置,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将高频电流传输至环状线圈,以生成高频率磁场,从而向处于高频率磁场中的加热目标施加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目标内形成漩涡,从而使焦耳热由滞后损耗和涡流损耗生成,因此热量在最短时间内生成。利用此方式生成的热量的加热被称之为感应加热。此处,在使用高频率电流的情况下,其被称为高频感应加热。另外,由于使用高频率电流,所以通过电流的表面效应和邻近效应使得磁通量和涡流都集中在加热目标的表面层,从而产生热量损耗(涡流损耗和滞后损耗),以对目标的表面进行加热。根据上述原理,能量集中在目标的必要部分,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快速加热,从而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图1为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注塑模具1包括基本为平板类型的基座10、位于基座10中央的芯20、以及用于制造位于芯20上的注塑模制产品的腔30。此处,尽管并未在图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注塑模具1包括固定模制部分和活动模具部分,用于将产品在其出坯期间与模具分离。另外,虽然对本发明所的描述是基于注塑模制产品(例如,塑料夹子),然而,其可用于所有类型的注塑模制产品。
如图所示,两个腔30在芯20上形成,从而使高温熔融树脂可以通过流道门和流道60(参见图2)注入腔30内。
另外,在芯20的四个角部形成的、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50用于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前(在之前约1-5秒,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型或供电功率的大小而变化)局部地、快速地对腔30区域进行加热,从而可使腔30与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差最小化,进而防止由腔30的表面与高温塑料树脂之间的较大温差而造成的模制产品的各种外部瑕疵。实际上,在熔融树脂注入腔30之后(大约1秒之后),温度下降到相对较低的温度约150度(高温:大约260度),然后温度再降低到基座的温度。
此处,对本发明的描述是基于腔的局部区域作为快速加热区域,然而也可以加热模具的整个区域。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其快速加热区域。并且,由于模具或腔的温度必须提升到大约模制的温度,直至注入,所以加热时间点可以根据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50的环境而适当地调整。
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50与用于提供高频功率(大约1KHz-300KHz)的高频电源部分70(参见图4)电连接。实际上,在对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50对模具1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可通过具有300KHz-10Kw电力能力的加热装置50进行充分加热。另外,该加热装置可以在约1-2秒内将模具或腔加热到250度。
位于基座10的外侧的模具的四个冷却装置40包括位于固定模制部分的腔的周围具有预定间隔的多个冷却洞(未示出),以及用于提供沿冷却洞循环的冷却水的冷却水源(未示出)。另外,冷却水的供应可以通过单独的控制器控制。此处,在树脂注入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预定硬化时间提供冷却水。并且,在用于使模制产品出坯的活动模具部分的间隔时期停止提供冷却水。
图2为示出了在腔中高温熔融树脂流动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对腔的局部区域进行快速加热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形成磁场的平面示意图。为了描述方便,下述描述将同时参考图2至4。
首先,如图2所示,当高温熔融树脂通过流道60注入腔30,分为箭头所指的三个方向。此时,现有技术中,在将三个部分结合到一起的腔30的下部,模制产品的瑕疵(例如结合痕迹,即,焊接线、短颗粒、斑点等)是由于通过模制产品的移动的热量损耗而产生的。然而,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因为快速加热区域“A”(高温:达到约260度)是由于磁场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50向塑模提供的热量而在腔30处形成的,所以,根本不会产生模制产品的瑕疵(例如焊接线、短颗粒、斑点等)。
如图4所示,多个缠绕的高频感应线圈51与高频电源部分70电连接,从而产生磁场,因此,使腔30的局部区域快速地加热。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注入喷头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5所示,附接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注入喷头120用于将熔融树脂注入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注塑模具1(参考图1)。注入喷头120包括沿其周围缠绕的高频感应线圈121。
也就是说,高频感应线圈121沿注入喷头120的流道122的外圆周缠绕,从而局部地、快速地通过高频感应磁场对注入喷头120的流道122的区域进行加热。此处,在注入用于模制塑料产品的熔融树脂后,流道122的区域被直接冷却,从而硬化,从而将其入口与注塑模具1分离。
此外,高频感应线圈121与高频电源部分70电连接(参考图4;为模具和注入喷头加热装置一起提供高频功率),从而使用于将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参考图10)连接到注塑模具1(参考图10)的注入喷头120的流道122区域可以通过高频感应线圈121的高频感应磁场快速地加热。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注入喷头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示出了在图6中的注入喷头上缠绕高频感应线圈的状态的剖视图。为了描述方便,下述描述同时参考图6至7。
如图所示,附接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注入喷头210用于将熔融树脂注入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注塑模具1中(参见图10)。注入喷头210包括在其周围形成的螺旋槽213以及用于穿过其长度方向的中央注入熔融树脂的流道212。
如图7所示,沿注入喷头210的螺旋槽213缠绕高频感应线圈211。更准确地说,螺旋槽213和高频感应线圈211进一步包括涂覆在螺旋槽213上的、由陶瓷等制成的绝缘层214以及覆盖在高频感应线圈211上的、由例如特氟纶的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覆盖材料215。相应地,具有覆盖材料215的高频感应线圈211沿螺旋槽213的绝缘层214缠绕。此外,用于探测流道212温度的温度探测传感器线216可以连同高频感应线圈211一起沿螺旋槽213缠绕。
在图6和7中,螺旋槽213一体形成于注入喷头210。然而,螺旋凸部也可代替螺旋槽213在注入喷头210上一体形成,从而使高频感应线圈211可以沿螺旋凸部缠绕。
此处,总体地来说螺旋槽213可以均匀地在注入喷头210的周围形成。然而,优选的,考虑到槽的加工成本,螺旋槽213集中地形成在注入喷头210的局部区域。就是说,优选的,螺旋槽213集中地形成于前部、中部和后部的至少任意一个。换句话说,螺旋槽213可以在注入喷头210的前部或中部集中地形成,或者,螺旋槽213可以在注入喷头210的前部和后部集中地形成。
特别地,由于注入喷头210的整体形状向其后部逐渐地变窄,所以加热温度在位于喷头的后部的喷头尖端相对的较高,这是因为喷头的压力差造成的。另外,通过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参考图10)或导管140直接注入熔融树脂的注入喷头210的前部的加热温度相对较高。然而,注入喷头210的中部的加热温度与其前部或后部相比均相对较低。因此,在螺旋槽213在注入喷头210的中部集中形成的情况下,其优点是注入喷头210的整体加热温度可被均匀地保持且较高。
如图7所示,沿注入喷头210的螺旋槽213缠绕的高频感应线圈211包括多个环211-1。在该方式中,由于多个环211-1在高频感应线圈211处形成,所以即便由于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的快速加热所导致的温度提升使得高频感应线圈211变热而延长,多个环211-1还是可以承担膨胀的高频感应线圈211。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在注入喷头上缠绕高频感应线圈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不同之处是,注入喷头310的螺旋槽317比图7所示的大。
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减少螺旋槽的加工成本,在注入喷头310的前、中和后部中至少任意一个上较宽地形成一个螺旋槽317,并且高频感应线圈311集中地沿注入喷头310的螺旋宽槽317缠绕。
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在注入喷头上缠绕高频感应线圈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与图7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螺旋槽413在注入喷头410的上部和下部一个接一个地形成。
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减少螺旋槽的加工成本,仅分别在注入喷头410的前部和后部形成一个螺旋槽413。另外,两个金属C环420分别插入并固定至两个螺旋槽413,并且,高频感应线圈411的两端都插入并固定至两个金属C环420,然后高频感应线圈411沿注入喷头410缠绕。
图10为示出了利用图6和图7中的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此处,在图10中,用于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100在图6和7的注入喷头210中使用。然而,用于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100同样可应用于图5和图8的注入喷头110和310。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用于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100包括附接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注入喷头210,该注入喷头210具有在其周围形成的螺旋槽213、用于将熔融树脂注入到注塑模具1中的流道212、以及沿注入喷头210的螺旋槽213缠绕的高频感应线圈211,以作为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另外,高频感应线圈211电连接至高频电源部分70(参考图4),从而使得用于将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连接至注塑模具1的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的区域可以通过高频感应线圈211的高频感应磁场快速地加热。
另外,作为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线圈211是沿在注入喷头210的外圆周形成的螺旋槽213缠绕的,从而通过高频感应磁场对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的整个区域进行局部地、快速地加热。此处,在注入熔融树脂以用于模制塑料产品后,流道122的区域被直接冷却,从而硬化,从而将其入口与注塑模具1分离。
此处,根据本发明用于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100用于在将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的高温熔融树脂通过流道212注入到注塑模具1之前(在之前约1-5秒,可根据产品类型或供电功率的大小而变化)对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的区域进行局部地、快速地加热,从而可最小化流道212和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差,以使得熔融树脂可很好地流入流道212。因此,可以避免熔融树脂在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中硬化。
作为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线圈211与用于提供高频功率(大约1KHz-300KHz)的高频电源部分70(参考图4)电连接。实际上,根据本发明在通过作为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线圈211对注入喷头的流道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可通过具有几百KHz?几十kw的供电能力的加热装置就足够对其进行加热。并且,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模具或腔加热到250度。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装置100中,由于熔融树脂通过注入喷头210直接注入注塑模具1,而不形成独立的导管,所以熔融树脂注入装置变得非常简单,从而减少开销。
图1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案利用图6和图7中的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此处,用于图11的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除了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通过导管140与注入喷头210连接之外基本与图10中的相同。因此,相同的标号将用来标明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以下将围绕存在的区别进行描述。
如图11所示,用于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导管140,该导管作为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与注入喷头210之间的树脂连接器。此处,优选地,导管与至少两个注入喷头连接。
在导管140中,在生产塑料产品的过程中,在注塑模具1中通过将高温熔融树脂通过导管140的流道141传输至注入喷头210而对产品进行模制之前,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130流出的高温熔融树脂可以持续地在导管140的流道141中保持为熔融状态,在制造塑料产品时熔融树脂通过从注入喷头121输出。也就是说,利用直接加热方式的、在导管外部形成的加热装置142用于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以用于连续制造塑料产品的过程中仅保持位于流道141的熔融树脂是热的。
直接加热方式的加热装置142可以是柱类加热器或筒式加热器。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加热方式。
与此同时,在用于将熔融树脂注入到注塑模具1的流道门(未示出)的注入喷头210中,由于其加热的时间最短,并且喷头210的流道被直接冷却,从而硬化,从而将其与注塑模具1分离,作为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线圈211沿注入喷头210的螺旋槽213缠绕,这与利用直接加热方式的导管14的加热装置142不同。
借助高频感应线圈211的形式,对注入喷头120的流道212进行局部地、快速地加热。另外,在注入用于模制塑料产品的熔融树脂后,流道212的区域可以直接冷却,从而硬化,从而将流道212的入口与注塑模具1分离。
另外,注入喷头210和导管140可以通过螺旋连接等方式相互连接和分离,从而使注入喷头210可以施加于各种导管140。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用于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中,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施加于注入喷头,而常规的直接加热方式在导管中使用,从而提供一种新概念的热流道结构,从而同时满足经济效率和质量。
图1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通过利用图6和7的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形成磁场的平面示意图。此处,在图10中,用于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100被用于图6和7的注入喷头210中。然而,用于注入喷头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同样可以应用于图5和8中的注入喷头110和310。
如图12所示,来自于高频电源部分(未示出)的高频电流供应至沿一体地形成在注入喷头210周围的螺旋槽或螺旋凸部缠绕的高频感应线圈211,该线圈211作为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从而形成磁场。然后,通过高频感应磁场的感应电流对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进行局部地、快速地加热。而且,在注入熔融树脂以用于模制塑料产品之后,注入喷头210的流道212直接被冷却,从而使流道212的入口与注塑模具分离,从而在连续模制产品的过程中,温度的波动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另外,与现有技术比较,取消了注入喷头与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隔,从而使感应功率的损耗最小化。
尽管本发明的描述参考具体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方案,而是附加的权利要求。可以理解,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变化或改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塑模和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只有腔的局部区域和注入喷头的流道区域在注入高温熔融树脂的过程中通过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被快速加热,从而可使腔和流道以及高温熔融树脂之间的温差最小化,从而向腔和注入喷头稳定地提供熔融树脂,由此防止模制产品的各种外部瑕疵并且改进熔融树脂注入装置的效率。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所述塑模具有芯和腔,所述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高频感应线圈,在所述腔的外部形成;以及
高频电源部分,用于为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从而通过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磁场仅对所述腔进行快速的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高频感应线圈为至少一个缠绕的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将高温熔融树脂注入所述腔之前,对所述腔进行快速地加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芯的外部形成利用供应冷却水的方式的多个冷却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模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器,以用于控制通过所述高频电源部分为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并用于控制提供给冷却装置的冷却水。
6.一种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包括:
注入喷头,用于将熔融树脂从熔融树脂注入装置注入到所述塑模中;
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注入喷头的周围缠绕;以及
高频电源部分,用于为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提供高频功率,从而通过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磁场对所述注入喷头的流道进行快速地加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注入喷头包括在其周围形成的螺旋槽,并且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螺旋槽缠绕。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注入喷头包括在其周围形成的螺旋凸部,并且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螺旋凸部缠绕。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在所述注入喷头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集中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在所述注入喷头的前部、中部、后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较宽地形成,并且沿加宽的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集中缠绕所述高频感应线圈。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螺旋槽分别在所述注入喷头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两个金属的C环分别插入并固定于所述螺旋槽,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两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金属的C环,然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沿所述注入喷头的所述螺旋槽之间的空间缠绕。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沿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将用于探测所述流道的温度的温度探测传感器线连同所述高频感应线圈一起缠绕。
13.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沿所述注入喷头的所述螺旋槽或所述螺旋凸部缠绕的所述高频感应线圈包括多个环。
14.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熔融树脂注入装置通过导管与所述注入喷头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导管的外部形成用于加热所述导管的流道的加热装置。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塑模的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在将高温熔融树脂注入所述注入喷头的流道之前,对所述注入喷头的所述流道进行快速地加热。
CNA2007800077209A 2006-03-03 2007-03-02 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Pending CN1013949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20284A KR100734948B1 (ko) 2006-03-03 2006-03-03 비접촉 고주파 유도 플라스틱 금형 가열 장치 및 이를이용한 플라스틱 사출성형 방법
KR1020060020285 2006-03-03
KR1020060020284 2006-03-03
KR1020060049663 2006-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4983A true CN101394983A (zh) 2009-03-25

Family

ID=3850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77209A Pending CN101394983A (zh) 2006-03-03 2007-03-02 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34948B1 (zh)
CN (1) CN1013949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5237A (zh) * 2010-07-15 2011-03-16 王维东 一种注塑机喷头改良结构
CN102320103A (zh) * 2011-10-11 2012-01-18 厦门弘泰工贸有限公司 无痕灯罩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93015B1 (en) 2007-08-28 2015-07-01 LG Electronics Inc. Injection-molding apparatus
KR100950030B1 (ko) * 2008-06-09 2010-03-29 주식회사 우전앤한단 비접촉 고주파 유도 금형 가열 장치
KR100988569B1 (ko) * 2008-07-18 2010-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형
KR101279549B1 (ko) 2010-05-26 2013-06-28 신성대학 산학협력단 유도가열수단이 구비된 성형장치
CZ307460B6 (cs) * 2016-02-11 2018-09-12 Marek Zloch Tisková hlava pro trojrozměrnou tvorbu modelů z plastové taveniny s indukčním vyhříváním
CN108422632A (zh) * 2018-02-05 2018-08-21 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消除产品结合线的装置
KR101981304B1 (ko) 2018-11-16 2019-08-28 한덕주 플라스틱 사출성형설비
KR101981305B1 (ko) 2018-11-16 2019-08-28 한덕주 플라스틱 사출성형설비 제작방법
KR20210083959A (ko) 2019-12-27 2021-07-07 한기영 플라스틱 사출성형설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3216U (zh) 1984-11-26 1986-06-16
JPH02128819A (ja) * 1988-11-09 1990-05-1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射出成形法
KR20010001514U (ko) * 1999-06-29 2001-01-15 윤종용 웰드 라인 방지부를 가지는 사출 성형용 금형
JP2001113580A (ja) 1999-10-21 2001-04-24 Canon Inc 射出成形装置
KR20060011764A (ko) * 2004-07-31 2006-02-03 (주)성원산업 금형표면 순간가열장치가 구비된 사출성형용 금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5237A (zh) * 2010-07-15 2011-03-16 王维东 一种注塑机喷头改良结构
CN102320103A (zh) * 2011-10-11 2012-01-18 厦门弘泰工贸有限公司 无痕灯罩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34948B1 (ko) 2007-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4983A (zh) 用于塑模及其注入喷头的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装置
JP4784948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射出ノズル用非接触高周波誘導加熱装置
CN1836467B (zh) 加热系统和方法
KR100850308B1 (ko) 합성 수지 성형용 금형
CN101909839B (zh) 聚合物成形系统和方法
TWI389600B (zh) Coaxial cooling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coil construction and molds with coaxial cooling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coil construction
TWI415729B (zh) Mold with the uniform heating and cooling structure
CN100372666C (zh) 合成树脂成型模具及调节模具温度的设备和方法
JPH0433253B1 (zh)
TWI421161B (zh) 高週波電磁感應加熱裝置及使用其加熱模具表面的方法
KR101264893B1 (ko) 사출 금형의 공기냉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870154A (zh) 用于加热模具或工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52901A (zh) 模具
KR100844069B1 (ko) 고주파 유도 용융 수지 사출장치
KR100950030B1 (ko) 비접촉 고주파 유도 금형 가열 장치
CN201677460U (zh) 一种可快速加热的注塑机热嘴装置
JP3400344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品の射出成形法
CN202006571U (zh) 高光无熔痕蒸汽注塑模具
CN201313363Y (zh) 一种采用在模具孔中放置电加热器的加热模具
CN113547698A (zh) 一种电加热和液氮冷却的高光无痕注塑模
KR20090029318A (ko) 급속가열 및 급속냉각 금형장치
CN111886120B (zh) 射出成型用树脂材料
KR100734949B1 (ko) 비접촉 고주파 유도 용융 수지 사출장치
JPH0242652B2 (zh)
KR20080099756A (ko) 웰드레스 방식의 사출금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