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7854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7854A
CN101387854A CNA2008102138701A CN200810213870A CN101387854A CN 101387854 A CN101387854 A CN 101387854A CN A2008102138701 A CNA2008102138701 A CN A2008102138701A CN 200810213870 A CN200810213870 A CN 200810213870A CN 101387854 A CN101387854 A CN 101387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onveying belt
imaging device
imag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38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7854B (zh
Inventor
片山弘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8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7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7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 B65H5/021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by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2Turning, overturning
    • B65H2301/3321Turning, overturning kinetic therefor
    • B65H2301/33212Turning, overturning kinetic therefor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20Belts
    • B65H2404/25Driving or guiding arrangements
    • B65H2404/256Arrangement of endless belt
    • B65H2404/2561Arrangement of endless belt twisted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he transport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3Refeeding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环形输送带(50),所述环形输送带输送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P),并被扭转720度;多个悬挂构件,所述多个悬挂构件悬挂输送带(50)。输送带(50)以8字形被悬挂在悬挂构件上,并通过输送带(50)的旋转驱动来输送片材(P)。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可以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装置包括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
背景技术
通常,包括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的一些成像装置,具有可以在片材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模式(下面称之为双面成像模式)。
当通过双面成像在片材的两面形成图像时,利用转回法,借助设置在成像装置上的片材翻转部将片材翻转。图10表示已知的片材翻转部的一个侧部的说明图。下面将参照图10说明用于片材的翻转过程的操作。
当从输送路径101向输送辊102输送片材时,将设置在输送辊102的分支部的开关构件108旋转,以便打开输送路径104并关闭输送导向件103的侧面。从而,通过输送辊102的旋转,将片材输送到输送路径104。
当片材被输送到输送路径104时,随着设置在翻转辊105的分支部的开关构件109关闭输送导向件110,片材通过输送路径104,并被翻转辊105送往片材翻转路径107。当片材的后端通过开关构件109时,翻转辊105停止。
当翻转辊105停止时,开关构件109关闭输送路径104,以便打开输送路径110。通过反转旋转方向,翻转辊105将片材送往输送导向件110,利用输送辊106通过双面输送路径,按照原样将片材输送到成像部。
在如上所述利用转回法的传统的片材翻转装置中,当将片材翻转时,用于将片材转回的辊必须停止并且反转,浪费时间。
进而,当将片材转回时,将片材暂时收容到片材翻转路径107内,装置被片材占用,一直到整个片材通过导向件110为止。从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接受较长的纸。因此,在双面成像模式中,很难提高生产率。
如图11所示,提出过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将片材扭转并翻转。如图11所示,翻转单元30具有如下结构,即,吸附带33张紧在作为输送开始位置的带驱动辊35与作为输送完毕位置的带驱动辊36之间,并且,所述吸附带被扭转180度。通过利用AC电源41向吸附带33上施加静电力,将片材吸附到吸附带33上,并输送片材。从而,缩短翻转片材所需要的时间,以便提高在双面成像模式时的生产率(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03855号公报)。
但是,用于扭转翻转的方法要求一定的空间,以便片材在该空间内旋转180度并进行翻转。从而,成像装置的尺寸变更大。
进而,近年来,在成像装置中的片材的输送速度已经增大。其结果是,因为在传统的装置中辊输送和带输送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存在,所以,在传统的辊输送中,在从一个辊输送部向随后的辊输送部传递时,以及从辊输送部向带输送部传递时,片材的端部的行为变得不稳定。从而会发生片材阻塞(堵塞),导致不稳定的片材输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片材翻转法的小型的并且紧凑的成像装置,并且借助该成像装置,能够以稳定的方式高速输送片材。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如技术方案1至10所述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构造成通过该输送带的旋转输送将要在其上成像的片材;多个悬挂构件,所述多个悬挂构件构造成悬挂所述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适合于具有720度的扭转,并且该输送带构造成以8字形的配置从所述悬挂构件进行悬挂。
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将片材在环形输送带上输送,所述环形输送带扭转720度,并以8字形的方式进行悬挂。通过采用输送带的转印输送,并通过将片材翻转的翻转输送等,可以缩小装置的尺寸。
进而,当也利用输送带实现定影输送时,通过在成像装置中形成环状输送路径,可以实现片材的稳定输送。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范性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说明图1中的输送带的悬挂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带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8字形的形状的输送带的透视图。
图5是说明图4中的输送带的悬挂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纵向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纵向视图。
图8是说明图7中所示的输送带的悬挂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纵向视图。
图10是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的片材翻转部的侧视图。
图11是在另外一种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的片材翻转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彩色成像装置的纵向示意图,表示多个成像部排成一行的状态。图2是表示图1中的输送带的悬挂状态的说明性的透视图。
[第一个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成像部10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驱动包括感光鼓11a、11b、11c和11d的图像承载构件,使之沿图中箭头方向旋转。一次充电器12a、12b、12c和12d,光学系统13a、13b、13c和13d,以及显影装置14a、14b、14c和14d在旋转方向上,面对感光鼓11a至11d的每一个的外表面排列。
利用一次充电器12a至12d给予感光鼓11a至11d的表面均匀的电荷的充电量。光学系统13a至13d根据记录的图像信号进行调制。诸如激光束等光束在感光鼓11a至11d上曝光,以便在感光鼓11a至11d的每一个上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利用包括分别为黄色、青色、品红和黑色四种颜色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4a至14d,将静电潜像制成可视的调色剂像。将所述调色剂像一个接一个地转印到已经被感光鼓11a至11d与转印辊16a至16d之间的压合部输送的片材P上。
在图像转印之后,利用清洁器件15a、15b、15c和15d,将未被转印到片材P上的残留在感光鼓11a至11d上的调色剂除去,清洗感光鼓11a至11d的表面。
片材P堆积在进给部20内,并借助一个接一个地送出片材P的拾取辊21输送到一对对准辊22上。该对对准辊22根据成像定时将片材P送往输送带50。被该对对准辊22送出的片材P被吸附辊51吸附到输送带50上。
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被吸附到输送带50上的片材P,如上面所述,被输送到感光鼓11a至11d与转印辊16a至16d之间的压合部,通过向转印辊16a至16d上施加高电压,一个接一个地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P上。当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时,该片材P被输送带50输送,并到达定影部60。
定影部60将图像定影到片材上,所述定影部60具有设有诸如内部卤素加热器的热源的定影辊61,以及被上述定影辊61按压的加压辊62(在有些情况下,加压辊62也设有加热源)。调色剂像被来自于定影部60内的一对辊61和62的热量以及压合压力定影到片材P的表面上。调色剂像已经被定影于其上的片材P,被作为分离装置的分离爪63从输送带50上分离出来,并被排出辊64输送,以便被排出到外部。
当片材的两面被打印时,如上所述,分离爪63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在调色剂像在定影部60被定影之后远离输送带50。然后片材P被输送到装置的下部。
在装置的下部的输送路径是双面输送路径(送还路径),该路径将片材P再次引导到成像部10,并由输送带50连续地形成。
当片材P到达翻转之前的辊(before-turning over roller)52时,以这样的状态输送片材P,在所述状态下,片材P位于输送带的相互面对的两个不同的部分之间。然后,通过被输送带50扭转,将片材P翻转。在片材P被翻转之后,通过将片材P吸附到面对迄今为止输送片材P的输送带50的部分的输送带50的部分上,再次利用吸附辊53将片材P输送到成像部10处。
然后,下次,在片材的相反(第二个)主面上形成图像。进而,在定影部60内将调色剂像定影到第二表面上之后,利用分离爪63将片材从输送带50上分离,并且用排出辊64输送该片材,并排出到外部,结束一个双面的图像记录循环。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带50,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如图3所示的扭转720度的环形输送带,以如4和图5所示的8字形悬挂,并形成用于片材P的输送路径。输送带优选地包括诸如PI(聚酰亚胺)等材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利用上面所述的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在其表面上可以具有诸如聚氨酯的橡胶层。在图2中,辊55、56、57和58是悬挂输送带50的悬挂辊。
作为用于输送带50的清洁装置的清洁器70,靠近输送带50配置。由于清洁器70位于片材P不被输送带50输送的区域内,所以,无需将清洁器70从输送带50上卸下,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清洁输送带50。
将定影部60的驱动源用作输送带50的驱动源。由于输送带50被夹持在定影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所以,通过定影辊61的旋转,输送带50也旋转。定影部60中的加压辊62也起着悬挂输送带50的悬挂构件的作用。
顺便提及,在上面实施例中,将辊描述为用于输送带50的悬挂构件,悬挂装置可以包括除了辊之外的部件。例如,悬挂装置可以由具有良好的滑动性(低摩擦系数)的导向件形状的构件构成。进而,悬挂构件的数目没有限制,但是,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当通过利用附加的悬挂构件输送片材时,可以进一步稳定输送带50的形状和输送操作。
作为悬挂构件之一的吸附辊51,被弹簧(图中未示出)向辊51与加压辊62远离的方向偏置。从而,从吸附辊51到加压辊62的输送带50以足够的张力悬挂。
将片材P吸附到输送带50上的力是静电力。为了将输送带50充电,以便提供上述静电力,可以通过向吸附辊51和53提供电流而给予输送带50电荷。这里,吸附辊51和53也起着悬挂输送带50的悬挂构件的作用。
通过向吸附辊51提供电流,可以将从进给部20输送的片材P吸附到输送带50上。当从进给部20经由吸附辊51到转印部之后的输送路径几乎是直线时,并不要求一定吸附到输送带50上,并非必须要求吸附辊51的静电力。
虽然在将片材P翻转之后,要求已经被吸附到输送带50的第一部分上的片材P在吸附辊53的位置上被吸附到输送带的相对的部分上,但通过向吸附辊53提供电流,可以获得从输送带50在第一部分上到相对部分上的吸附。
为了缩小带的第一部分的吸附力,通过给翻转之前的辊52提供放电电源(discharging power),在吸附辊53上从输送带50的第一部分向相对部分的传递,变得更容易。
进而,如果给予悬挂辊58放电电源,因为在定影之前进行放电,可以获得稳定的定影。进而,这样会很容易将片材P从输送带50上分离,以便将片材P排出到装置的外部。
放电装置并不局限于悬挂构件,例如,也可以独立地设置与片材P的表面接触的放电针。特别是,通过紧靠在定影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的压合部之后设置放电针,可以更容易将片材P从输送带50上分离出来。
通常,诸如输送带50之类的环形带的旋转驱动产生带的滑动,在这种带的滑动中,带向垂直于旋转方向的方向上前进。作为通常的用于带的滑动的调整,存在着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在带上设置肋,用于调节带的滑动;通过在悬挂构件上设置凸缘,调节带的滑动;或者通过设置带的滑动检测装置,并通过调整悬挂构件的带的滑动,从而调整带的滑动。可以利用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调整带的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具有一系列用于片材输送的阶梯,借助所述阶梯,在没有扭转的、在输送带上吸附辊51和加压辊62之间的图像转印区域内,在片材P的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随后在翻转之前的辊52与吸附辊53之间的扭转区域内翻转片材P,然后在片材P的背面形成进一步的图像。从而,可以缩小片材P的翻转机构的尺寸,有助于缩小成像装置的尺寸。进而,因为从辊输送到带输送的片材P的传递较少,所以可以减少阻塞等。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利用定影辊61作为用于输送带50的驱动源。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利用不同于定影辊61的悬挂辊58作为驱动源。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分离装置59在定影部60之前将片材P从输送带50上分离出来,并且被定影前输送部(before-fixing conveying portion)80输送。进而,可以有另外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在片材P通过用于双面打印的定影部60之后,借助开关构件65使片材P通过弯曲路径90,再次将片材P吸附到输送带50上。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更小装置的优点,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之后,并且在片材P通过定影部60之前,可以利用清洁器71清洁输送带50。
[第二个实施例]
图7中所示的成像装置,是包括多个成像部的彩色成像装置。
在成像部10中,驱动感光鼓11a、11b、11c和11d,使之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多个充电器12a、12b、12c和12d,光学系统13a、13b、13c和13d,显影装置14a、14b、14c和14d沿着旋转方向面对感光鼓11a至11d的每一个的外表面排列。
利用一次充电器12a至12d在感光鼓11a至11d的表面上给予均匀的充电量的电荷。随后,例如,将根据记录的图像信号被光学系统13a至13d调制的诸如激光光束之类的光束指向感光鼓11a至11d,以便在感光鼓11a至11d的每一个上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包含有分别为黄色、青色、品红和黑色四种颜色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4a至14d,使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像显现出来。在感光鼓11a至11d与转印辊16a至16d之间的压合部,将调色剂像一个接一个地转印到输送带50上。
没有被转印到输送带50上而残留在感光鼓11a至11d上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15a、15b、15c和15d刮掉,清洁感光鼓11a至11d的表面。即,输送带50也起着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的作用,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进行图像的一次转印。
片材P被堆积在进给部20内,并被一个接一个地送出片材P的拾取辊21输送到一对对准辊22。该对对准辊22根据成像定时将片材P送往输送带50。被该对对准辊22送出的片材P被吸附辊151吸附到输送带50上。
当在成像部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输送带50上时,利用吸附辊151按压片材P使之与调色剂像接触。接着,将调色剂像和片材P作为一个整体扭转,并且将片材P翻转。在调色剂像的表面位于输送带的下部的状态下,按照原样将片材P输送到输送带50,并将其送往定影部60。
定影部60包括:设置有诸如内部卤素加热器的热源的定影辊61,以及按压到定影辊61上的加压辊62(在有些情况下,在加压辊62中设有热源)。然后,与此同时,利用定影部60内的一对辊61和62的热量,并借助压合压力将调色剂像转印并定影到片材P的表面上。利用作为分离装置的分离爪63,将其上转印并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片材P从输送带50上分离,利用排出辊64输送所述片材P,并将其排出到外部。
当在片材P两个面上执行打印时,如上所述,分离爪63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出现的图像在定影部60处被定影之后离开输送带50。这样,将片材P输送到装置的下部。
在装置的下部的输送路径是用于将片材P再次引导到成像部10的双面输送路径,并由输送带50连续地形成。这样,再次将片材P输送到成像部10。
这时,象对于第一个表面的图像形成过程一样,在第二个表面上形成图像。进而,在第二个出现的图像在定影部60被定影之后,由分离爪63将片材从输送带50上分离,并利用排出辊64输送所述片材,将其排出到外部,完成一个双面图像记录循环。
下面,描述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带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带50的形状和材料,和第一个实施例的情况类似。
如图8所示,利用弹簧(图中未示出)将作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悬挂构件之一的悬挂辊152沿与悬挂辊153分离的方向上偏置。从而,以足够的张力悬挂从悬挂辊152到悬挂辊153的输送带50。
将片材P吸附到输送带50上的力是静电力。为了对提供上述静电力的输送带50充电,可以通过向吸附辊151提供电流,给予输送带50电荷。
可以通过向吸附辊151提供电流,将已经被从进给部20输送的片材P吸附到输送带50上。但是,当利用转印辊16a至16d给予输送带足够的静电时,并不必须要求吸附辊151的静电力。
进而,当将放电电源给予悬挂辊154时,因为在定影之前已经进行放电,所以,可以获得稳定的定影。进而,随着片材P被排出到装置的外部,将片材P从输送带50分离变得更加容易。放电装置并不一定是悬挂构件,也可以设置与片材P的表面接触的放电针。特别是,通过紧靠在定影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的压合部之后设置所述针,可以很容易将片材P从输送带50上分离出来。
通常,在环形带50的旋转驱动时,产生带的滑动,在这种带的滑动中,带向垂直于旋转方向的方向上前进。作为通常的用于带的滑动的调整措施,例如存在着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通过在带上设置肋,调节带的滑动;通过设置凸缘作为悬挂构件,调节带的滑动;或者通过设置带的滑动检测装置,并调整悬挂构件的排列,从而调整带的滑动。可以利用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调整带的滑动。
上面所述的给予输送带50张力的张紧装置,将片材P吸附到输送带50上的静电给予装置,以及具有上述功能的悬挂构件的数目和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在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类型。进而,将输送带50或者片材P上的电荷除去的放电装置,输送带50的带的滑动调节装置,以及具有上述功能的悬挂构件的数目和配置位置并不受本实施例限制。进而,尽管已经列举了悬挂构件配置在输送带50的内周的例子,所述构件也可以配置在输送带50的外周上。
进而,作为输送带50的清洁构件的清洁器70,如图7所示,优选地配置在不输送片材P的位置上。当图7中的位置位于片材P不被输送带50输送的区域内时,可以不必拆卸清洁器70,并且在清洁器70不与输送带50接触的状态下,可以随时进行输送带50的清洁。
将定影部60的驱动源作为输送带50的驱动源。当输送带50被夹持在定影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时,也可以通过旋转定影辊61使输送带50旋转。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已经示出了将定影辊61用作输送带50的驱动源的例子。但是,如图9所示,除定影辊61之外,也可以配置驱动辊158作为驱动源。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悬挂辊155片材P从下部带被吸附到上部带,并且,与此同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P上。
然后,利用分离装置159将片材从输送带50上分离出来,并被定影前输送部80输送。定影前输送部80具有风扇81和输送带82。片材P的非调色剂转印的一侧,被风扇81吸附到输送带82上,片材P被输送到定影部60。在双面打印的过程中,片材P被构造成在通过定影部60之后,开关构件65使片材P通过弯曲路径90,并将片材P再次吸附到输送带50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更小型装置的优点。
虽然已经参照示范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揭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出了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的改型和等价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7年9月1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34867的优先权,该专利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在这里加以引用。

Claims (10)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环形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被构造成通过该输送带的旋转输送将要在其上成像的片材;以及
多个悬挂构件,所述多个悬挂构件被构造成悬挂所述输送带,其中
所述输送带适合于具有720度的扭转,并且该输送带被构造成以8字形的配置从所述悬挂构件进行悬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包括
扭转区域,在所述扭转区域内将输送带扭转,并且该输送带被构造成以片材的第一主面与输送带的第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输送片材,所述装置被构造成将片材移动到面对所述第一部分的输送带的另外一个部分,使得片材的相对的主面与输送带的所述另外一个部分接触;以及
输送带在其中不扭转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适合于在未被扭转的区域内将图像转印到片材的一个主面上,以及
所述装置被构造成在扭转区域内翻转图像已被转印到其第一表面上的片材之后,在未扭转的区域内,将图像转印到片材的另外一个主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输送带被构造成,至少从片材的第一主面上的图像转印起始点到片材的第二主面上的图像转印终点输送片材通过扭转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带被构造成至少从片材的第一个表面上的转印起始点向片材的第二个表面上的转印终点输送片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输送带适合于形成:用于进行转印输送的环状输送路径,借助所述转印输送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定影输送,借助所述定影输送将转印到片材上的图像定影;翻转输送,借助所述翻转输送将片材翻转;以及送还输送,借助所述送还输送,再次输送翻转过的片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成像机构,适合于在感光构件上形成图像,其中
将由成像部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输送带上,以及,
在由输送带输送图像时,将转印到输送带上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悬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悬挂构件设有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被构造成用于调整在垂直于输送带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产生的带的滑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以操作所述多个悬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悬挂构件,以便向输送带上提供电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可以操作所述多个悬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悬挂构件,以便将输送带上的电荷放电。
CN2008102138701A 2007-09-11 2008-09-11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1387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4867 2007-09-11
JP2007-234867 2007-09-11
JP2007234867A JP5171171B2 (ja) 2007-09-11 2007-09-1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7854A true CN101387854A (zh) 2009-03-18
CN101387854B CN101387854B (zh) 2010-11-03

Family

ID=4003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38701A Active CN101387854B (zh) 2007-09-11 2008-09-11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83607B2 (zh)
EP (1) EP2037332A3 (zh)
JP (1) JP5171171B2 (zh)
CN (1) CN101387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9993B2 (en) * 2010-04-28 2012-03-20 Xerox Corporation Web cleaning systems including an electrostatic cleaning brush and methods of cleaning printed webs
SG10201610010TA (en) * 2012-06-11 2016-12-29 Dsm Ip Assets Bv Endless Shaped Article
US20150266315A1 (en) * 2012-07-05 2015-09-24 Memjet Technology Ltd. Printer with media trajectory converging towards print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0995A (en) * 1964-10-30 1966-10-25 William C Barkley Apparatus for inverting articles
US3726386A (en) * 1971-04-09 1973-04-10 Dow Chemical Co Doubled loop inverting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GB1561851A (en) * 1976-12-31 1980-03-05 Xerox Corp Photocopying
JPS59102749A (ja) * 1982-11-30 1984-06-13 Toshiba Corp 紙葉類の表裏反転装置
JPS59102753A (ja) * 1982-11-30 1984-06-13 Toshiba Corp 紙葉類の搬送装置
JPS63267640A (ja) * 1988-04-06 1988-11-04 Hitachi Ltd 紙葉類反転装置
JPH11272139A (ja) * 1998-03-23 1999-10-08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6932B2 (ja) * 1998-11-24 2005-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56733B1 (en) * 1999-03-25 2002-03-12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aper transferring apparatus
DE50107884D1 (de) * 2000-05-18 2005-12-08 Eastman Kodak Co Wendeeinrichtung
JP4150905B2 (ja) * 2002-12-26 2008-09-17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7557A (ja) * 2004-03-08 2005-09-15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3855A (ja) * 2004-10-04 2006-04-20 Canon Inc シート材反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2440A (ja) * 2005-02-23 2006-09-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67487A (ja) 2009-04-02
US7983607B2 (en) 2011-07-19
JP5171171B2 (ja) 2013-03-27
EP2037332A2 (en) 2009-03-18
EP2037332A3 (en) 2014-07-30
CN101387854B (zh) 2010-11-03
US20090067896A1 (en)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53300B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of contacting time of pressure member and a heat member
US68231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speed transferring and fixing devices
CN101097422A (zh) 转印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082A (ja) 記録体支持部材、記録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記録体搬送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215880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08574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288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387854B (zh) 成像装置
JPH1184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680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45760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79575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73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18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777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14B2 (en) Duplex printer
JP2005195648A (ja) 転写装置
JP3393280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30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76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955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ドラムの清浄方法
JP3921088B2 (ja) ベルト走行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28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9437A (ja) 記録体送出方法、記録体送出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68612A (ja)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