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0385A -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0385A
CN101380385A CNA2008102304858A CN200810230485A CN101380385A CN 101380385 A CN101380385 A CN 101380385A CN A2008102304858 A CNA2008102304858 A CN A2008102304858A CN 200810230485 A CN200810230485 A CN 200810230485A CN 101380385 A CN101380385 A CN 101380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al liquid
preparation
water
sample
yinq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304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长城
王祖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2304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80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8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0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首先称取金银花625g、黄芩450g、三七叶350g和鱼腥草500g,分别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第一、二、三次分别加10、8、6倍量水,合并煎液,预处理,离心分离或超滤膜分离,滤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水至950ml,加甜蜜素,苯甲酸钠,过滤,加水至1000ml,混匀,灌装压盖,灭菌,即得。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工艺重现性好,工艺可控、可靠,有效成份提取率高,保持中药的生物活性和理化稳定性,口服液服用方便,口感好,服用后起效迅速,更易于吸收,更易于患者接受,适用于产业化的需要。

Description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芩胶囊原标准收载于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肺第(一)分册,由金银花、黄芩、三七叶、鱼腥草等组成。其功效为傣医:雅英别菲、噢习特摆,唉少,泵接开摆。哇黄害埋,唉列乎火接,兵打呃。中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咽炎见以上症状者。该产品为胶囊制剂,服用不方便,在体内由一个崩解溶出的过程,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低,且目前该产品生产厂家较少,市场开发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致使该品种虽然疗效确切,但不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目前国内市场该方只有胶囊剂一种剂型,产品剂型单一,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现有的银芩胶囊工艺“以上四味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研成粉末,加辅料填充空心胶囊即得”。这种水提工艺以干膏收率和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两量为评价指标,其在原制剂中的生产工艺不够细致、明确,有效成分转移率低,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不够科学和完善,质量差异大,产品的疗效受到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科学合理,有效成份提取率高,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吸收快,该方法制备的口服液服用方便,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称取金银花625g、黄芩450g、三七叶350g和鱼腥草500g,分别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第一、二、三次分别加原料药质量的10、8、6倍量水,合并煎液,预处理,离心分离或超滤膜分离,滤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水至950ml,加甜蜜素5g,苯甲酸钠3g,过滤,加水至1000ml,调整PH值7.2,混匀,灌装压盖,灭菌,即得。
所述预处理是采用板框过滤机或钛棒过滤器,滤去水提取液中大部分固体物质和微粒,起到很好的保护滤膜作用。
所述离心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机,离心机转速6000-15000转/分;所述超滤膜分离采用超滤膜组件设备,膜孔径0.01-0.03μm,预处理后的中间体作为超滤液,压力≤1.7MPa,温度45±5℃,膜两侧压差≤0.6MPa。
由上述方法制备的银芩口服液,系由金银花、黄芩、鱼腥草、三七叶四味药相扶助组方而成,解风热毒邪、止咳、抗菌抗病毒、补益,能激活人体免疫力,对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咽炎等有确切疗效。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方中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方中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之功效。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喉哦,热痢,疟疾,水肿,痈肿疮毒,热淋,湿疹,脱肛等病症。方中三七叶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叶,味微苦,性平。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处方中各味药协同作用,对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咽炎见以上症状者有很好的疗效。服用方法为:口服,成人:一次10ml,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儿童:一次2ml/10公斤,一日3次,5日为一疗程。银芩口服液服用口感好,服用方便,服用后更易于吸收,更易于被接受。
下面结合试验方法来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合理性。
1、加水量试验
按1/5处方量称取金银花125g、黄芩90g、三七叶70g和鱼腥草100g,共385g,按下表设计加水倍量,分别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合并煎液,滤过,采用离心分离,转速10000转/分,离心液减压浓缩,冷却至室温,分别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5%,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180ml左右,转移至200ml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移取10ml,置于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于干燥器中,放置30min,称定重量,计算干膏收率;同时测定浓缩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见附注)。结果见下表:
表1 加水量考察试验结果表
 
加水倍量 干膏量(g) 干浸膏收率(%) 含量(mg/ml)
12、10、8 2.328 12.097 11.65
10、8、6 2.425 12.597 11.92
8、6、6 2.341 12.163 9.40
试验结果表明:12、10、8倍量水与8、6、6倍量水提取评分接近,10、8、6倍量水提取效果最佳,故认为10、8、6倍量水为最佳提取条件。
浓缩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50%乙醇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浓缩液定容后的溶解3ml,置100ml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含量以每1ml浓缩液定容后的溶液中的黄芩苷毫克数计。)
2、矫味剂的选择
由于中药提取液口味较苦,本品相对密度较大,蔗糖不适合作为本品的矫味剂,通过试验选择甜蜜素来调节口味。按照本发明方法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加水后,分别加入甜蜜素3g、5g、7g,过滤,加水至1000ml,搅匀,试尝口感,结果如下表:
 
实验号 提取液(ml) 加甜蜜素量(%) 口感
1 1000 0.3 味苦,不能接受
2 1000 0.5 味甜、微苦,可以接受
3 1000 0.7 太甜,不能接受
从试验的结果计算可得出,加入甜蜜素0.5%时,即每个处方甜蜜素用量为5g时,口感较好。
3、防腐剂的确定
测定本发明制备出的口服液的pH值为6.95,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J合剂项下规定如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醇和苯甲酸钠的用量不得超过0.3%,(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故选择苯甲酸钠为防腐剂。
4、样品质量检验
按照1倍量处方制备试验样品1、2、3号样,进行样品的质量检验。
4.1、性状:
银芩口服液:本品为棕褐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4.2、鉴别
(1)、参照原银芩胶囊中金银花的鉴别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具体方法如下:
取本品5ml,加甲醇10ml,振摇,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银花对照药材0.2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另按[处方]比例及工艺[制法]同法制备缺金银花的阴性对照样品,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5~20μl、对照药材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样品在此相应位置上无斑点,表明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且阴性无干扰。
             表1 检验结果
 
样品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阴性样品
结果 检出金银花 检出金银花 检出金银花 未检出金银花
结论:中试三批样品均检出金银花,阴性对照样品无干扰。
(2)、原标准中三七叶的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3次,每次20ml,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另按[处方]比例及工艺[制法]同法制备缺三七叶的阴性对照样品,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冰醋酸(13:7:2: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样品在此相应位置上无斑点,即阴性无干扰。
       表2 三七叶的薄层鉴别结果
 
样品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阴性样品
结果 检出三七叶 检出三七叶 检出三七叶 未检出三七叶
结果:中试三批样品均检出三七叶,阴性对照样品无干扰。
(3)、原材料中黄芩的高效液相鉴别:
本品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表3 黄芩的高效液相鉴别结果
 
样品 对照品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保留时间 24.323 24.333 24.317 24.365
4.3检查: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J项)
(1)、装量差异检查: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J合剂项下的装量差异检查法检查:取供试品5支,将内容物分别倒入经校正的干燥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每支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少于标示装量的不得多于1支并不得少于标示装量的95%,结果见下表。
表4 三批中试样品装量差异检验结果表
Figure A200810230485D00071
结果表明,银芩口服液中试三批样品的装量差异均符合规定。
(2)、PH值
根据生产工艺研究本品PH值在6.0—8.0之间质量稳定,故确定PH值为6.0—8.0。对三批中试样品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IG PH值测定法检查,结果见下表。
表5 银芩口服液三批样品PH检查表
 
批号 PH值
样品1 7.21
样品2 7.19
样品3 7.28
结论:银芩口服液三批样品PH值均符合要求。
(3)、相对密度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IA相对密度测定法比重测定法试验,对自制三批样品的相对密度进行测定
按下式计算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Figure A200810230485D00081
表6 相对密度考察结果
 
样品号 相对密度
样品1 1.09
样品2 1.10
样品3 1.11
根据以上3批样品的相对密度测定结果,规定银芩口服液的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0,并收入标准正文。
(4)、重金属的检查:
①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XE重金属检查法第二法检查:取本品1ml,置坩埚中,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0ml,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汽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醋酸盐酸缓冲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管。
另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精密加标准铅溶液1ml,再加水稀释成25ml,作为标准对照溶液管。
再在分管中分别加硫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样品管所显颜色比标准管浅。
②试验结果:三批中试产品的重金属检查结果见下表。
表7 重金属限量测定结果
 
批号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重金属(以pb计) 小于10ppm 小于10ppm 小于10ppm
测定结果表明,本品重金属含量小于10ppm。
(5)、砷盐的检查
①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XF砷盐检查法第一法(古蔡氏法)检查:
取本品1ml,置坩埚中,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0ml,使洽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炭化,放冷,加盐酸5ml和水21ml,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加盐酸5ml和水21ml,作为对照品溶液。
在上述两瓶中,再分别加入碘化钾试液5ml和酸性氯化亚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无砷锌粒2g,立即装妥砷盐检查装置,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供试品液生成砷斑色泽浅于标准对照液砷斑。
②试验结果:三批中试产品的砷盐限量检查结果见下表。
表8 砷盐限量测定结果
 
批号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小于2ppm 小于2ppm 小于2ppm
测定结果表明,本品中砷含量小于2ppm。
(6)、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批中试样品,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III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结果如下:
表9 银芩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表
 
批号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细菌总数≤100(个/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个/ml)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活螨及螨卵(不得检出)        <10<10未检出未检出 <10<10未检出未检出 <10<10未检出未检出
结果表明:三批中试样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4.4含量测定
银芩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三七叶、鱼腥草等四味纯中药组成。功能:傣医:雅英别菲,噢习特摆,唉少,泵接开摆。哇黄害埋,唉列乎火接,兵打呃;中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感染、咽炎见以上症状者。方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与本方功能基本一致,我们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准确控制药品质量。
(1)、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 LabAlliance美国
黄芩苷对照品   批号:110715-200413(供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甲醇为色谱醇   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银芩口服液(自制;样品1、样品2、样品3)
(2)、方法与结果
①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②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50%乙醇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本品3ml,置100ml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缺黄芩的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依据处方比例,按制法制备缺黄芩的阴性对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且经检验阴性无干扰。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3)线性关系的考察
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0.136mg/ml),分别精密吸取2.5μl、5μl、10μl、15μl、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黄芩苷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进样量(μ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为:Y=381432X+21685,R2=0.9991,表明黄芩苷在0.34μg~2.72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如下:
表10 黄芩苷的线性考察
 
进样量(μl) 2.5 5 10 15 20
峰面积 982980.813 1953677.50 3853679.00 5606313.50 7736954.50
(4)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0μl,重复进样6次,测定黄芩苷峰面积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
表11.精密度试验(n=5)
 
序号 1 2 3 4 5 6 RSD(%)
峰面积 3794310.75 3829660 3830095.5 3829330 3834224.75 3822681.5 0.43
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5)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样品1),分别在0、2、4、5、8小时进样测定黄芩苷峰面积,并计算黄芩苷峰面积积分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
表12.精密度试验(n=5)
 
时间(h) 0 2 4 6 8 RSD(%)
峰面积 5185139 5189074.5 5182422.5 5177722 5181445 0.08
结果显示,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在8小时内稳定。
(6)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1)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10μl,测定黄芩苷峰面积,并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
表13.重现性试验(n=5)
 
序号 1 2 3 4 5 RSD(%)
黄芩苷含量(mg/ml) 12.11 12.13 12.11 12.12 12.09 0.11
4.5我们按照10倍量处方制备10批样品进行中试放大实验,制备10批样品,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分别是:
 
样品号 黄芩苷含量(mg/ml)
样品1 12.14
样品2 12.11
样品3 12.08
样品4 12.09
样品5 12.10
样品6 12.07
样品7 12.08
样品8 12.11
样品9 12.11
样品10 12.07
测定根据中试样品测定结果,考虑到药材因产地、加工、运输、贮藏等因素的影响,药材中黄芩苷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暂拟定:本品每1ml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10mg。
5、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
5.1、试验方法
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对银芩口服液三批样品(样品1、样品2、样品3)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药用溴化丁基橡胶塞、管制口服液瓶)进行考察,于0、1、3、6、9、12、18、24月取样考查。
5.2、检测项目及结果
依据《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确定重点检测项目:性状、鉴别、检查,按自拟《银芩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按《中药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IIIC检验。
试验结果均符合标准规定,说明本品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可行,本品包装材料符合规定。
6、为了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按常规的技术方案试制样品,其方法是:称取金银花625g、黄芩450g、三七叶350g和鱼腥草500g,分别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第一、二、三次分别加8、6、6倍量水,合并煎液,预处理,减压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水至1000ml,混匀,灌装压盖,灭菌,即得。按照自拟《银芩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检查,溶液不澄清,有浑浊沉淀,有较浓的苦味,不易被人接受,黄芩苷含量测定为9.6mg/ml,转移率明显降低。
从上述试验检测数据说明,本发明银芩口服液配方合理、安全,其制备方法科学先进。水煎煮的三次加水倍量按10、8、6倍量,干膏收率和黄芩苷含量较高,有效成份提取率高;对煎液进行预处理、离心或超滤膜分离工艺,去除了鞣质等杂质,明显提高了滤液的澄清度和稳定性,由于分离时无相变,因而有利于保持中药的生物活性和理化稳定性,易于保留原配方中的有效成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工艺流程及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易行,有效成分损失少,成品色泽较深,且澄清度好,产品质量稳定性增加,使超滤制剂有效成分含量较常法高10%~50%,因而节约原料,同时节省大量溶剂。口服液服用方便,口感好,服用后更易于吸收,更易于被接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工艺,分别称取了1倍、10倍、100倍处方量,制备银芩口服液。
1倍处方量提取物的制备:称取金银花625g、黄芩450g、三七叶350g和鱼腥草500g,分别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第一、二、三次分别加10、8、6倍量水,合并煎液,采用了板框过滤机进行预处理,由滤纸滤去水提取液中大部分固体物质和微粒,起到很好的保护滤膜作用,离心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机,离心机转速6000-15000转/分,滤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
取上述稠膏,加水至950ml,加甜蜜素5g,苯甲酸钠3g,过滤,加水至1000ml,调整PH值7.2,混匀,灌装压盖,灭菌,即得。
10倍处方量制备银芩口服液方法:参照上述1倍处方制备方法,其中预处理采用板框过滤机,采用超滤膜组件设备由超滤膜分离,膜孔径0.01-0.03μm,压力≤1.7MPa,温度45±5℃,膜两侧压差≤0.6MPa,预处理后液体液作为超滤液。其中加水后调整PH值为6.0。
100倍处方量制备银芩口服液方法:参照上述1倍处方制备方法,其中预处理采用钛棒过滤器,采用超滤膜组件设备由超滤膜分离,膜孔径0.01-0.03μm,压力≤1.7MPa,温度45±5℃,膜两侧压差≤0.6MPa,预处理后液体液作为超滤液。其中加水后调整PH值为8.0。
制备结果见下表:
 
项目 1倍处方量 10倍处方量 100倍处方量
金银花等四味投料量 1.925 19.25 192.5
第一次加水量(L) 19.25 192.5 1925
第一次煎煮时间(分钟) 60 60 60
第二次加水量(L) 15.4 154 1540
第二次煎煮时间(分钟) 45 45 45
第三次加水量(L) 11.55 115.5 1155
第三次煎煮时间(分钟) 45 45 45
醇沉至含醇量(%) 65 65 65
浓缩成的稠膏量(kg) 0.105 1.05 10.5
甜蜜素用量(g) 5 50 500
苯甲酸钠(g) 3 30 300
规格(ml/支) 10 10 10
理论得量(支) 100 1000 10000
实际得量(支) 97 978 9873
成品率(%) 97 97.8 98.7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数据可以看出,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产品数据与工艺细化结果一致,说明本发明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重现性好,工艺可控、可靠,适用于产业化的需要。

Claims (3)

1、一种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首先称取金银花625g、黄芩450g、三七叶350g和鱼腥草500g,分别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45分钟,第一、二、三次分别加原料药质量的10、8、6倍量水,合并煎液,预处理,离心分离或超滤膜分离,滤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水至950ml,加甜蜜素3-8g,苯甲酸钠1-5g,过滤,加水至1000ml,调整PH值6.0-8.0,混匀,灌装压盖,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是采用板框过滤机或钛棒过滤器,滤去水提取液中大部分固体物质和微粒,起到很好的保护滤膜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机,离心机转速6000-15000转/分;所述超滤膜分离采用超滤膜组件设备,膜孔径0.01-0.03μm,预处理后的中间体作为超滤液,压力≤1.7MPa,温度45±5℃,膜两侧压差≤0.6MPa。
CNA2008102304858A 2008-10-20 2008-10-20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380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304858A CN101380385A (zh) 2008-10-20 2008-10-20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304858A CN101380385A (zh) 2008-10-20 2008-10-20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0385A true CN101380385A (zh) 2009-03-11

Family

ID=4046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304858A Pending CN101380385A (zh) 2008-10-20 2008-10-20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803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7047A (zh) * 2010-06-01 2010-09-22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型银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4666791A (zh) * 2014-12-06 2015-06-03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防治猫上呼吸道感染的复方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7047A (zh) * 2010-06-01 2010-09-22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浓缩型银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4666791A (zh) * 2014-12-06 2015-06-03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防治猫上呼吸道感染的复方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5965A (zh) 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hplc指纹图谱建立方法
CN100457139C (zh) 一种双黄连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分检测方法
CN101856473B (zh) 小儿七星茶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4554C (zh) 灵芝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1843667B (zh) 一种双黄连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6887A (zh) 治疗妇科炎症和子宫肌瘤的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3344737A (zh)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0579545A (zh) 清热宣肺的中药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895438B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95552A (zh) 复明合剂制备方法及其检验方法
CN100388940C (zh) 一种小儿高热不退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CN101380385A (zh) 银芩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1428130A (zh) 一种治疗胰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
CN112516219A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0540037C (zh) 一种小儿清肺化痰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1181563B (zh) 橘红痰咳制剂及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3463201B (zh) 一种双黄连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CN102342986B (zh) 固公果根中治疗腹泻的有效部位及制备方法
CN111991507B (zh) 一种清肺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0029A (zh) 一种复方鱼腥草合剂的含量检测方法
CN101732406A (zh) 板蓝清热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1766664A (zh) 一种岗梅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及其质量检测方法
CN100388933C (zh) 小儿咳喘灵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6570653B (zh) 一种降脂中药组合物的醇提发酵工艺及其应用
CN103405664A (zh) 导赤散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