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2774A -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2774A
CN101372774A CNA2008101342265A CN200810134226A CN101372774A CN 101372774 A CN101372774 A CN 101372774A CN A2008101342265 A CNA2008101342265 A CN A2008101342265A CN 200810134226 A CN200810134226 A CN 200810134226A CN 101372774 A CN101372774 A CN 101372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yarn
delivery device
fiber end
deli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42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达尔贝特·斯蒂芬
哈拉尔德·威德纳
维特茨拉夫·库贝斯
米洛斯拉夫·库贝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372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2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01H4/50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for rotor spi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接头时将纱线端头投送到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装置(2)中的装置(1),所述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1)包括投送装置(14)以及保持器(15),所述投送装置(14)支承在所述保持器上。待投送的纱线端头的长度是可调的。所述保持器(15)固定地设置在纺纱装置(2)上,并且所述投送装置(14)在垂直于自由端纺纱机的纵向的平面内可调节地设置在保持器(15)上。

Description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纱线)接头/生头(Anspinnen)时将纱线端头投送/断开(abwerfen)到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装置中的装置。该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包括投送装置(Abwurfvorrichtung)以及保持器,所述投送装置支承在所述保持器上。这里待投送的纱线端头的长度是可调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自动以及半自动的纺纱机中已知各种构型的用于在接头时将纱线端头回输到纺纱转子中的装置。这里首先形成备纱/留头纱圈结(Fadenreserveschlinge),所述备纱圈结通过投送装置保持,并且在投送装置动作之后冲击式地使所述备纱圈结解开。在投送之后,通过存在于纺纱装置中的低压吸入纱线端头并将其回输到纺纱转子的纤维收集槽中。
DE 1 960 562中示出了一种这样的用于在纺纱机中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纱线转向引导部的投送装置,备纱圈结绕所述纱线转向引导部铺放。这里所述投送装置设计成投送磁体。这里,具有所有纺纱位置的纱线转向引导部的所述投送磁体共同设置在沿纺纱机的纵向延伸的轨道上。这里平行于纺纱机的纵向将所述备纱圈结张紧。为了能够形成对于自动接线(Ansetzen)必需的备纱的长度,所述共同的轨道在纺纱机纵向上的长度是可调的。由此对于所有纺纱位置可以对投送的纱线圈环的长度进行中央(控制的)调整。按照另一个实施形式,设有另外的纱线转向元件,所述另外的纱线转向元件同样设置在所述沿纺纱机(纵向)延伸的轨道上,可以设置在备纱圈结的区域内,以调节备纱的长度。由此,所投送的存储圈环不是以其整个长度,而是以部分长度露出,并且通过所述另外的纱线转向元件保留剩余的转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纱线端头投送到纺纱装置中的装置,该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在具有结构上简单构造的同时,允许根据纺纱位置对投送的纱线端头的长度进行调整。
所述目的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
用于将纱线端头投送到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装置中的装置包括投送装置以及保持器,所述投送装置支承在所述保持器上。投送的纱线端头的长度是可调的。根据本发明,保持器固定地设置在纺纱装置上,而投送装置在垂直于自由端纺纱机的纵向的平面内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上。这里同样垂直于机器纵轴线张紧备纱圈结。保持器对于每个纺纱位置设计成单独的保持器或在多个纺纱位置上延伸。对于每个纺纱位置,有一个投送装置可调节设置在保持器上,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投送装置的位置简单地实现对纱线端头的长度的调整。因为根据本发明投送装置本身可调地设置在保持器上,因此可以对于每个纺纱位置单独地对纱线端头的长度进行有利的调节。
所述保持器也可以设计成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可调节的轨道,以调整备纱圈结的基本长度。附加地,可以相对于所述保持器调节所述投送装置,从而对于每个纺纱位置可以单独地调节所述长度。但优选在每个纺纱位置上设置自己的保持器,从而对于每个纺纱位置可以完全独立地调节投送装置的位置。
投送装置优选设计成投送磁体,在所述投送磁体中通过电磁体将备纱圈结绕其布置的纱线转向元件拉回,以释放备纱。但同样,投送装置也可以设计成气缸或电机。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投送装置可借助于卡锁装置卡锁地设置在保持器上。这里可以给不同的转子直径配设确定的卡锁位置,从而对于每个卡锁位置所设定的备纱圈结的长度总是相同的。由此,投送的纱线端头的长度在各种不同纺制过程中总是相同的,并不会受到偶然性调节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方案,所述投送装置可以无级调节地设置在保持器上,并由此同样可以无级地调节纱线端头的长度。由此可以简单地对一纺纱位置处的、对纱线端头长度以及由此对接线器(Ansetzer)产生影响的独有条件加以考虑。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投送装置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上。但也可以例如将所述投送装置可线性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上。
所述卡锁装置有利地包括多个、特别是三个卡锁部位。抽出的纱线端头或备纱圈结的长度由此可以充分地与所采用的各种不同的转子直径相匹配。但也可以设置多于三个卡锁部位。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投送装置具有卡锁凸起,所述卡锁凸起与保持器的卡锁凹口共同作用。但同样也可以将所述卡锁凸起设置在保持器上,并将卡锁凹口设置在投送装置上。
所述投送装置的壳体优选由塑料材料形成,这种塑料材料使得可以简单地将卡锁凸起设置在壳体上。
为实现多个卡锁部位,所述保持器具有多个、优选是三个卡锁凹口。所述保持器可以由(金属)板材制成,其中在制造保持器时就已经可以简单地加工出卡锁凹口。
所述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优选在纱线流程(Fadenlauf)中设置在自由端纺纱机的牵引装置之前。但也可以将该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设置在纱线牵引装置的上方,即在纱线流程中设置在牵引装置之后。
特别有利的是,用于投送装置的保持器同时是用于牵引装置的压靠辊的保持器。由此,所述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可以特别简单地设置,因为不需要附加的构件。
有利的还有,所述投送装置连同压靠辊一起支承在一共同的轴上。由此可以简单地通过相对于保持器的摆动调整所述投送装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用正视图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对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装置上的纱线端头进行投送的装置,以及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卡锁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纱线端头投送到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装置2中的装置1。这里示出自由端纺纱机的一个工位的示意性正视图。在自由端纺纱机上沿自由端纺纱机的纵向前后顺序地设置有多个这样的工位。每个工位包括具有散开装置4的纺纱装置,在所述散开装置中将输送给工位的纤维带5散开成单根纤维。将单根纤维输送给设置在纺纱装置2的覆盖部6后面的纺纱元件7,在这里将单根纤维纺制成纱线。在当前情况下,纺纱元件7是纺纱转子,所述纺纱转子在这里只是用虚线示出。在纺纱元件7中将散开成单根的纤维捻接到已纺制的纱线8(见图2)的端部上,其中通过牵引装置9将纱线8从纺纱装置2中拉出并通过设置在牵引装置9上方的卷筒装置(Spuleinrichtung)(这里未示出)将其卷绕成卷。牵引装置9通常包括中央驱动的、机器长度的轴10,以及不受驱动的压靠辊11,所述压靠辊将待抽出的纱线8压靠在轴10上。
在纱线断裂之后或在空筒管上进行纱线接头时,必须将在断裂后通常卷绕在卷筒上的纱线端头重新回输到纺纱装置2中。在手工的或半自动的机器中,此时由操作者将纱线端头从这里未示出的卷筒上退绕,相应地切断(
Figure A200810134226D0007095543QIETU
)并为重新接头做好准备。为了正确地切断纱线端头,在纺纱装置2上设有标记12,其中还可以设置切割装置。为了确保尽可能快和可靠地将纱线端头回输到纺纱装置2中,在半自动的机器中纱线端头不是由操作者手动回输到纺纱装置2中,而是通过投送装置14将其投送到纺纱装置2中。为此通过销13将切断的纱线端头输送给投送装置14,从而形成备纱圈结3(图2)。在当前情况下,投送装置14设计成投送磁体,其中通过操作投送装置14,由电磁体22将使纱线8弯转成备纱圈结15的销13拉回。由此纱线端头由存在于纺纱装置2中的低压抽吸到纺纱装置2中。电磁体22通过相应的导线24连接到电源上。但对销13的操作也可以通过电机或气缸等来实现。
图2用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侧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纱线端头投送到纺纱装置2中的装置1设置在纺纱装置2上。所述装置1包括具有销13的投送装置14,所述销用作纱线8的转向部并由此形成备纱圈结3。装置1此外还包括保持器15,投送装置14支承在该保持器上。为了能够调整待投送的纱线端头或备纱圈结3的长度,根据本发明,所述投送装置14可调地设置在保持器15上并可借助于卡锁装置卡锁在所述保持器上。
根据当前附图,卡锁装置16由卡锁凸起17以及卡锁凹口18形成。在当前情况下,卡锁凸起17设置在投送磁体14上,而卡锁凹口18设置在保持器15上。根据当前视图,在保持器15上设置有三个卡锁凹口18,从而卡锁装置16包括三个卡锁位置。这里图2的视图示出形成最长的备纱圈结3的卡锁位置。投送装置14可摆动地设置在保持器15上。通过投送装置14沿箭头方向的摆动,卡锁凸起17可以接合到另一个卡锁凹口18中,由此,备纱圈结3可以变短。由此,待投送的纱线端头或备纱圈结3的长度可以简单地与所采用的纺纱转子的直径相匹配,因为当采用较大的转子时也必须形成较长的备纱圈结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器15具有三个卡锁凹口18,但同样也可以设置多个卡锁凹口18。此外还可以将卡锁凸起17设置在保持器15上,而将卡锁凹口18设置在投送磁体14上。但优选的是将卡锁凸起17设置在投送磁体15上的布置形式,因为这种布置形式可以简单地制造。
投送装置14的壳体19优选由柔韧性较高的塑料材料制成,其中卡锁凸起17可以简单地直接在壳体19上一体地形成。与此不同,保持器15优选由(金属)板材制成。卡锁凹口18可以在制造保持器15时通过冲裁或激光切割在保持器上形成。由于壳体19的塑料材料,投送装置14可以简单地在保持器15上调整。
特别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投送装置14支承在其上的保持器15同时是用于牵引装置9的压靠辊11的保持器。由此可以简单地将投送装置14设置在纺纱装置2上,而不需要另外的构件。投送装置14通过其壳体19与压靠辊11一起支承在一共同的轴20上,从而所述投送装置可以特别简单地相对于保持器15摆动。为了将投送磁体14固定在最后的卡锁位置中,壳体19可以具有止挡23,所述止挡能够防止投送装置14沿纺纱装置2的方向被推压而越过最后的卡锁位置并由此而受到损坏。
为了在纱线断裂之后或在空筒管上接线时重新对纱线端头进行接头,首先在牵引装置9中撤销对纱线8的夹紧,为此将压靠辊11从轴10上抬起。为了能够与卷绕方向相反地使纱线端头从卷筒上退绕,同时使卷筒(这里未示出)从驱动该卷筒的卷筒辊上抬起。操作者抓住这里未示出的卷筒上的纱线端头并将其从卷筒上退绕一段距离。此时如图2所示,引导纱线端头穿过检测纱线8是否存在的传感器21,并将纱线放入牵引装置9中。操作者现在将纱线端头拉到标记12处,以正确地切断纱线用于接头过程(图1)。接下来,通过使纤维散开而将纱线端头准备好进行再次接头。此后,用已知的方式对纺纱元件7进行清洁,通过投送装置14的销13引导位于投送装置14中的纱线端头,由此,形成备纱圈结3。在纺纱装置2上引导纱线8的端部,在这里,所述端部由于所存在的纺纱低压已经被吸入一段距离并由此保持所述备纱圈结3。最后,通过按下操作按钮(未示出),可以开始进行接头过程。由此操作投送装置14的电磁体22,这样就收回销13并冲击式地解开备纱圈结3。纱线8的纱线端头通过低压以预定的长度进入纺纱元件7的纤维收集槽中,在这里,所述纱线端头与位于纤维收集槽中的纤维相连接。在进行必要的接头过程之后,最后可以将压靠辊11重新置于轴10上,从而此时纱线8可以具有其正常的纱线流程(虚线示出),并通过牵引装置11将其从纺纱装置2中拉出。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1可调节地设置在一个垂直于自由端纺纱机纵轴线的平面内,从而备纱圈结3同样在垂直于自由端纺纱机纵轴线的平面内张紧。由此降低了待起始纺制的纱线钩挂在机器的构件上的风险。此外,投送装置14还可以不是可摆动地设置在保持器15上,而是可线性移动地与所述保持器15相连接。但投送装置14可摆动地布置在保持器15上是有利的,因为此时保持器可在用作投送装置14的保持器15的同时也可以用作压靠辊11的保持器。由此可明显简化装置1结构上的设计。
根据这里所示的实施例,装置1在纱线流程中设置在自由端纺纱机的牵引装置9的前面。但同样也可以将装置1设置在牵引装置9的上方,即在纱线流程中在牵引装置的后面设置在纺纱装置2上。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示以及所述的实施例。其它的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型方案和组合方案同样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接头时将纱线端头投送到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装置(2)中的装置(1),所述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1)包括投送装置(14)以及保持器(15),所述投送装置(14)支承在所述保持器上,其中待投送的纱线端头的长度是可调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15)固定地设置在纺纱装置(2)上,并且所述投送装置(14)在垂直于自由端纺纱机的纵向的平面内可调节地设置在保持器(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投送装置(14)通过卡锁装置(16)可卡锁地设置在保持器(15)上。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投送装置(14)能够无级调整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15)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投送装置(14)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15)上。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卡锁装置(16)包括多个、优选是三个卡锁部位。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投送装置(14)具有卡锁凸起(17),所述卡锁凸起与保持器(15)的卡锁凹口(18)共同作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保持器(15)具有卡锁凸起(17),所述卡锁凸起与投送装置(14)的卡锁凹口(18)共同作用。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保持器(15)具有多个、优选是三个卡锁凹口(18)。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1)在纱线流程中设置在自由端纺纱机的牵引装置(9)的前面。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保持器(15)同时是用于牵引装置(9)的压靠辊(11)的保持器。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投送装置(14)与所述压靠辊(11)支承在共同的轴(20)上。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投送装置(14)的壳体(19)具有用于投送装置(14)的止挡(23)。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壳体(19)由塑料材料制成。
CNA2008101342265A 2007-08-22 2008-07-21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 Pending CN1013727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39767A DE102007039767A1 (de) 2007-08-22 2007-08-22 Vorrichtung zum Abwerfen eines Fadenendes
DE102007039767.6 2007-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2774A true CN101372774A (zh) 2009-02-25

Family

ID=4028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342265A Pending CN101372774A (zh) 2007-08-22 2008-07-21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2774A (zh)
CZ (1) CZ2008484A3 (zh)
DE (1) DE1020070397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9720A (zh) * 2013-12-20 2016-08-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泵装置
CN106149110A (zh) * 2015-05-14 2016-11-23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大量纺纱进入的方法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06995952A (zh) * 2015-10-08 2017-08-01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用于在转杯纺纱机的转杯纺纱装置处准备用来接头的纱线端部的方法以及转杯纺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8922A1 (de) * 2012-05-03 2013-11-07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anspinnfähigen Garnendes a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59650A (fr) 1969-12-03 1971-04-30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 filature de rubans de fibres
DE2437002A1 (de) * 1974-08-01 1976-02-19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an offenend-spinnmaschinen
DE3918946A1 (de) * 1989-06-09 1990-12-13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a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Z290319B6 (cs) * 1999-06-01 2002-07-17 Rieter Cz A.S. Poloautomatické zapřádací zařízení pracovního místa bezvřetenového dopřádacího stroj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9720A (zh) * 2013-12-20 2016-08-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泵装置
CN106149110A (zh) * 2015-05-14 2016-11-23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大量纺纱进入的方法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06149110B (zh) * 2015-05-14 2020-03-03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气流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大量纺纱进入的方法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CN106995952A (zh) * 2015-10-08 2017-08-01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用于在转杯纺纱机的转杯纺纱装置处准备用来接头的纱线端部的方法以及转杯纺纱机
CN106995952B (zh) * 2015-10-08 2021-09-07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用于在转杯纺纱机的转杯纺纱装置处准备用来接头的纱线端部的方法以及转杯纺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Z2008484A3 (cs) 2009-04-15
DE102007039767A1 (de) 200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6080153B2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EP2463221A2 (en) Yarn cutting apparatus
CN101372774A (zh) 用于投送纱线端头的装置
CN107055212B (zh) 用于运行工位的方法和工位
CN107934682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接纱装置
CN1080331C (zh) 在气流纺纱机上纱线生头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2995191B (zh) 上蜡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4229559A (zh)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CN10422955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10526035B (zh) 卷绕单元和用于在卷绕单元中拾取纱线端的方法
CN109881317B (zh) 纺织机械工位中的自动接线方法以及纺织机械
CZ304874B6 (cs) Způsob a zařízení k vytváření zálohy příze při výměně navinuté cívky za prázdnou dutinku na pracovním místě dopřádacího stroje
CN106904492A (zh) 导纱板件、接纱装置和工位运行方法
EP2011385B1 (en) Improvements in square balers
CN101481056B (zh) 防扭结装置及具有该防扭结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Z2007637A3 (cs) Obslužné zarízení tryskového doprádacího stroje a zpusoby manipulace s prízí na pracovním míste tryskového doprádacího stroje
CN104229560B (zh)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CN103030032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位的吸嘴
JP2002363834A (ja) コアヤーン製造装置
CN106672707B (zh) 在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位处修正纱线移动的方法
CN101955085A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84754B (zh) 解捻管部件及具备其的接头装置
CN105648591B (zh)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EP2669229B1 (en) Package discharg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