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2301A - 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2301A
CN101372301A CNA2008102126066A CN200810212606A CN101372301A CN 101372301 A CN101372301 A CN 101372301A CN A2008102126066 A CNA2008102126066 A CN A2008102126066A CN 200810212606 A CN200810212606 A CN 200810212606A CN 101372301 A CN101372301 A CN 101372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control operation
mentioned
lift applianc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26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面手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23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各个电梯装置(2),在用自身的地震感测器(10)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大于等于规定值时,实施地震控制运行(14)。此外,无条件地通过网络(1)向监视中心(3)发送该振动数据。监视中心利用来自各电梯装置的振动数据进行地震预测,对各个电梯装置(2)发出应付地震的地震控制运行(14)的指示。然后,接收到地震控制运行的指示的电梯装置,在自身尚未开始地震控制运行的情况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

Description

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得在地震发生时对于各个电梯装置迅速地实施地震对策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即便在设置于近些年新建成的大规模的大厦内的电梯装置、设置于中规模的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的不特定的较多的人所要利用的电梯装置中,在设置于电梯的轿厢上下移动的升降路径的上侧的机械室内,也都设置有检测地震的主震(S波)的S波地震感测器。此外,都采取了当该S波地震感测器例如检测到了大于等于200Gal的振动等级时就使电梯停止等的对策。
但是,在地震中,由于在主震(S波)之前初始微动(P波)先到来,故已实施下述对策:在电梯的升降路径的底坑内设置检测地震的初始微动(P波)的P波地震感测器,并在该P波地震感测器检测到了例如大于等于100Gal等这一预定等级的振动等级时,把电梯的运行从通常运行变换为地震控制运行。
在该地震控制运行中,在电梯的轿厢正在升降路径内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使轿厢在最近楼层停止,使轿厢内的利用者疏散到最近楼层的电梯厅内。例如,有日本国的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2-46953号公报(以下,叫做专利文献1)。
如上所述,采用在地震的初始微动(P波)的检测定时(timing)实施地震对策的办法,就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梯的利用者的安全性。
但是,若采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技术,则仅仅按设置于各个电梯装置内的P波地震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振动等级、进行对电梯的地震控制运行,但是,在地震发生时,在电梯运行中重要的是:如何快速安全地使电梯的轿厢停在最近的楼层,使电梯的利用者安全地进入到电梯厅内。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几km/s),由于与电信号的传播速度相比较,非常慢,故在发生了较宽范围的大地震的情况下,只要可以把组装到设置在距地震震源地近的区域内的电梯装置内的地震感测器的信息传送给设置在距地震震源地远的地方的电梯装置,应该就可以比组装在各个电梯装置内的地震感测器的检测时刻早地执行地震对策。
此外,由于在现行的日本国的建筑基本法中没有将地震感测器的设置规定为义务,故在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不能进行地震控制运行,故在地震发生时,就有可能因设备的破损等而引起轿厢内的利用者被关在里边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中,可通过用网络把分散配设于较广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连接起来,预测所发生的地震在较广区域范围内的晃动的发生区域和地震规模,在各个电梯装置中,就可以在直到实际的地震波到来为止,开始地震发生时的地震控制运行,就可以迅速地使轿厢内的利用者疏散到最近楼层的电梯厅内,就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对利用者而言的安全性,并且,还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电梯设备的损伤。
本发明适用于下述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中,把组装有检测地震的地震感测器、分散配设于较广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和监视该多个电梯装置的监视中心连接到网络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各个电梯装置,具备:通过网络向监视中心发送用自身的地震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数据发送机构;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为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情况下,对于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以及在从监视中心通过网络接收到了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在自身尚未开始进行地震控制运行时,开始该地震控制运行的先行执行机构。
此外,对于监视中心,具备:当接收到来自多个电梯装置的振动数据时,基于这些振动数据预测该地震在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的地震预测机构;对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发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的各个电梯装置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以及通过网络向该所判定的各个电梯装置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的执行指令发送机构。
在像这样地构成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例如,在分散设置于以都道府县为单位的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内例如都安装有检测P波的地震感测器。因此,当发生了地震时,就可以从地震感测器输出振动数据、通过网络向监视中心发送。此外,在从地震感测器输出的振动数据大于等于预定等级时,电梯装置就立即开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此外,监视中心基于来自多个电梯装置的振动数据进行地震预测,向各个电梯装置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接收到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指令的电梯装置,如果由于在近处发生地震而已经在执行地震控制运行,则不会执行从监视中心接收到的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
另一方面,在远处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在地震波到达该电梯装置之前,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已从监视中心送达,故直到实际的地震波到来为止,可以开始地震发生时的地震控制运行,能使轿厢内的利用者抢先向最近的楼层的电梯厅疏散。
此外,另外的发明,在上述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把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连接到网络上的情况下,该电梯装置,具备:从监视中心通过网络接收到了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对于自身的电梯开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如上所述,即使把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加入到该系统内,也可以充分确保地震发生时的利用者的安全性。
此外,另外的发明,在把已组装有检测地震的地震感测器的、分散设置于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连接到网络上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
各个电梯装置,具备:通过网络向别的电梯装置发送用自身的地震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数据发送机构;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预定的等级的情况下,对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基于从别的电梯装置所接收到的振动数据,预测该地震在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的地震预测机构;以及当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在自身的电梯装置内发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时,在自身尚未开始进行地震控制运行时,开始进行该地震控制运行的先行执行机构。
在这样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各个电梯装置,通过采用通过网络彼此互相取得用地震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办法,各个电梯装置就可以使用用别的电梯装置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来预测可能会对自身的电梯装置产生影响的地震,故可以直到实际的地震波到来为止,开始进行地震发生时的地震控制运行。
此外,另外的发明,在上述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在已把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连接到网络上的情况下,设置有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具备:对基于地震预测机构的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发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的、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以及通过网络向该所判定的各个电梯装置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的执行指令发送机构。此外,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具备:在通过网络接收到了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对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
因此,即便是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把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加入到该地震控制系统内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确保地震发生时的利用者的安全性。
此外,另外的发明,在已把发送地震发生信息的地震信息发送装置和分散设置于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连接到网络上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各个电梯装置,具备:基于通过网络从地震信息发送装置所接收到的地震发生信息的振动数据,预测该地震在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的地震预测机构;以及在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在自身的电梯装置内产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时,开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
在这样的构成中,各个电梯装置,由于基于从连接到网络上的地震信息发送装置而不是自身的地震感测器所接收到的地震发生信息的振动数据进行地震预测,故可以达到上述的作用效果。
此外,另外的发明,把用上述各个发明的地震预测机构所预测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公开于上述网络上。
在本发明中,由于对所发生的地震的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进行预测,故在各个电梯装置中就可以直到实际的地震波到来为止,开始进行地震发生时的地震控制运行,就可以抢先使轿厢内的利用者疏散到最近楼层的电梯厅内,既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对于利用者的安全性,还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电梯设备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示出了已加入到同上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内的电梯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已加入到同上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内的监视中心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6是示出了已加入到同上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内的电梯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图8是示出了已加入到同上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内的电梯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5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标号说明
1:网络;2、2a、2b、2c、2d:电梯装置;3:监视中心;4:升降路径;5:轿厢;10:P波地震感测器;11、11a、11b、11c、11d:主控制部;12:S波地震感测器;13:通常运行部;14:地震控制运行部;15:振动数据发送部;16、23:通信部;17:数据服务器;18:控制运行指令接收部;19:地震解析装置;20、25、25a:地震预测部;21、26、26a:判定部;22、27:控制运行指示部;28:地震信息发送装置;29:一般用户终端;30:地震预测输出部;31:Web观测(sight)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
例如,已把例如分散配设在以都道府县为单位的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2和监视该多个电梯装置2的1台监视中心3连接到了因特网等的网络1上。
在设置于大厦等的建筑物内的各个电梯装置2内,在贯通从建筑物的最下楼层到最上楼层的升降路径4内,把电梯的轿厢5连接到了主绳索6的一端,把平衡锤7连接到了主绳索6的另一端。因此,就可以采用通过设置在该升降路径4的上侧的机械室内的曳引机8曳引主绳索6的办法,使轿厢5向任意的楼层移动。在升降路径4的底坑9内,设置有检测本身为地震的初始微动的P波的P波地震感测器10,用该P波地震感测器10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被向控制电梯的整体工作的主控制部11输入。此外,在机械室内,还设置有检测表示地震的主震的S波的S波地震感测器12,用该S波地震感测器12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也被向主控制部11输入。
在设置在机械室内的未图示的、用计算机形成的控制盘内,除去上述主控制部11之外,还设置有在正常运行时,使轿厢5向从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电梯厅内的乘梯厅呼叫登记装置、设置在轿厢5内的轿厢呼叫登记装置输入的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所指定的楼层移动的通常运行部13。此外,还设置有地震控制运行部14。地震控制运行部14,当从主控制部11输入了执行指令时,在电梯的轿厢5正在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就使轿厢5停到最近楼层,使轿厢5内的利用者疏散到最近楼层的电梯厅内。然后,关闭轿厢门,变成为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主控制部11,在未发生包括地震在内的异常状态时,就使通常运行部13工作。然后,当从P波地震感测器10输入了振动数据时,就把该振动数据向振动数据发送部15送出。振动数据发送部15,在把自身的位置和振动数据的检测时刻附加到所输入的振动数据的状态下将其加入到传送帧内,通过通信部16、网络1,向监视中心3的数据服务器17写入。
主控制部11,与向监视中心3发送振动数据同时,还判定该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然后,在振动等级对于该P波例如大于等于150Gal这一规定值的情况下,就停止通常运行部13,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
此外,主控制部11,当控制运行指示接收部18,通过网络1、通信部16,从监视中心3内的由PC(个人计算机)构成的地震解析装置19接收到地震控制运行的指示时,就判定在当前的时刻、地震控制运行部14是否正在运行中,如果不是正在运行中的状态,则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在正在运行中的情况下,由于用自身的电梯装置2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到发生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振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已经处在运行中,或者结束运行而电梯处于停止中,故不进行任何工作。
另外,当S波地震感测器12例如检测到了大于等于200Gal的振动等级时,就要在该场所使电梯的轿厢5停止,用设置在轿厢5内的内部电话机与监视中心3联络。
接着,说明监视中心3的结构和工作。在该监视中心3内,如上所述,组装有独立地连接到网络1上的数据服务器17和地震解析装置19。数据服务器17,把从分散配设在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各个电梯装置2所接收到的P波的振动数据存储保持在自身内,并立即向地震解析装置19内的地震预测部20送出。
地震解析装置19内的地震预测部20,基于所输入的多个振动数据,计算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具体地说,由于振动数据要从距震源地近的电梯装置2的P波感测器10依次被检测,故要对第2个以后的各个电梯装置2的设置地点与起始地点之间的各个检测时间差进行解析,来求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该发生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的计算,由于必须在该发生地震的地震波在较宽区域范围的一部分区域传播的期间内进行,故用最初的几个振动数据进行计算。接着,基于所计算的发生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预测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
接着,判定部21,判定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将产生大于等于上述的150Gal这一规定等级的振动的位置的各个电梯装置2。控制运行指示部22,通过通信部23、网络1,向该所判定的各个电梯装置2,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
图2是示出了各个电梯装置2的主控制部11的整体工作的流程图。当自身的电梯装置2内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地震的P波,向主控制部11发送P波的振动数据时(步骤S1),就通过网络1向监视中心3发送该振动数据(S2)。然后,在该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上述规定等级的情况下(S3),就停止通常运行部13,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S4)。在地震控制运行部14中,当轿厢5停止于最近的楼层、轿厢5内的利用者疏散到该楼层的电梯厅时,就关闭轿厢门,停止电梯(S5),转变到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此外,在S6中,当从监视中心3输入了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就要判定在当前时刻地震控制运行部14是否正在运行中,若不是正在运行中的状态(S7),则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S8)。然后,当地震控制运行结束时,关闭轿厢门,停止电梯(S9),转变到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接着,在正在运行中的情况下(S7),由于用自身的电梯装置2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到发生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振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已经处在运行中,或者结束运行、电梯处于停止中,故不进行任何工作。
图3是示出了监视中心3的整体工作的流程图。当用数据服务器17从电梯装置2接收到了振动数据时(步骤Q1),就将其存储到存储器内(Q2),例如如果振动数据多于等于3个,则计算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预测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Q4)。判定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将发生大于等于150Gal这一规定等级的振动的位置的各电梯装置2(Q5)。接着,向该所判定的各个电梯装置2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Q6)。
在像这样地构成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在分散配设于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各个电梯装置2,都安装有P波地震感测器10。因此,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可从P波地震感测器10输出振动数据,故在振动数据大于等于规定等级时,电梯装置2就会立即开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同时,通过网络1向监视中心3发送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然后,向被预测为会发生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振动的位置的各个电梯装置2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
因此,在各个电梯装置2中,当在近处发生了地震时,就可以基于从自身的P波地震感测器10输出的振动数据实施地震控制运行。另一方面,对于在远处所发生的地震来说,就要在该地震的地震波到来之前,用来自监视中心3的指令,实施地震控制运行。由于该地震控制运行的开始时刻即使只比实际推测地震发生的时刻快一秒也是重要的,故可以使轿厢5内的利用者抢先疏散到最近楼层的电梯厅内,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利用者而言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电梯设备2的损伤。
实施形态2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对于那些与示于图1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标号而省略重复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2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相对于图1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而言,把未设置P波地震感测器10和S波地震感测器12的电梯装置2a与设置有上述P波地震感测器10和S波地震感测器12的电梯装置2混在一起,将它们连接到网络1上。
除此之外的电梯装置2和监视中心3的构成和工作,与图1的电梯装置2和监视中心3大体上是相同的。另外,监视中心3对于未设置各地震感测器10、12的电梯装置2a,也与别的电梯装置2同样,当满足振动的条件时,就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示。
由于在地震发生时,不向该实施形态2的电梯装置2a的主控制部11a输入振动数据,故该电梯装置2a不会向监视中心3发送振动数据。但是,当用控制运行指示接收部18接收到了来自监视中心3的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主控制部11a就要起动自身的地震控制运行部14。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形态2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即使在把没有设置地震感测器10、12的电梯装置2a加入到了该系统内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确保地震发生时的利用者的安全性。
实施形态3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对于那些与示于图1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标号而省略重复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3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在网络上未连接监视中心3,而是连接有具有地震预测功能的多个电梯装置2b。
在该电梯装置2b内,除去上边所说的通常运行部13、地震控制运行部14、P波地震感测器10、S波地震感测器12、主控制部11b、振动数据发送部15a、通信部16之外,还组装有振动数据接收部24、地震预测部25和判定部26。
接着,依次说明各个部分的构成和工作。主控制部11b,当从P波地震感测器10输入了振动数据时,就向振动数据发送部15a发送该振动数据。振动数据发送部15a,在把自身的位置和振动数据的检测时刻附加到所输入的振动数据的状态下将它们加入传送帧内,通过通信部16、网络1向已连接到该网络1上的自身以外的所有的电梯装置2b发送。
振动数据接收部24,通过网络1和通信部16接收从别的电梯装置2b送出的振动数据,送往地震预测部25。地震预测部25,与图1的实施形态1的监视中心3的地震预测部20同样,在从对于同一地震而言例如距震源近的位置的3台电梯装置2b输入了振动数据的状态下,计算(预测)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然后,当判定部26判断为该地震的地震波到达该电梯装置2b的设置位置的时刻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150Gal这一规定等级时,就把地震控制运行的指示送往主控制部11b。主控制部11b,在尚未开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情况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
图6是示出了各个电梯装置2b的整体工作的流程图。当自身的电梯装置2b内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地震的P波、向主控制部11b输入了P波的振动数据时(步骤R1),就通过网络1向别的电梯装置2b发送该振动数据(R2)。然后,在该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情况下(R3),就停止通常运行部13,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R4)。在地震控制运行部14中,当轿厢5停止于最近的楼层、轿厢5内的利用者疏散到该楼层的电梯厅时,就关闭轿厢门,停止电梯(R5),转变到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此外,当在R6中从别的电梯装置2b输入了振动数据时,就计算(预测)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R7)。然后,当判断为该地震的该电梯装置2b的设置位置处的振动等级(R8)会产生大于等于150Gal这一规定等级的振动时(R9),就把地震控制运行的指示送往主控制部11b。主控制部11b,在尚未开始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情况下,就执行地震控制运行。判定在当前时刻、地震控制运行部14是否正在运行中,若不是正在运行中的状态(R10),则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R11)。然后,关闭轿厢门,停止电梯(R12),转变到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接着,在正在运行中的情况下(S7),由于用自身的电梯装置2b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到发生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振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已经处在运行中,或者结束运行、电梯处于停止中,故不进行任何工作。
在像这样地构成的实施形态3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各个电梯装置2b的一部分,对于在远处所发生的地震,在该地震的地震波到来之前用来自监视中心3的指令,实施地震控制运行。该地震控制运行的开始时刻,实际上可以假想为发生地震。
此外,关于所发生的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由于在各个电梯装置2b自身内组装有地震预测功能,故不需要另外设置监视中心。
实施形态4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对于那些与示于图5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标号而省略重复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4的地震控制系统中,把图4所示的实施形态2的系统中的未设置各个地震感测器10、12的电梯装置2a和电梯装置2c连接到网络1上,该电梯装置2c相对于图5的实施形态3的系统中的组装有地震预测功能的电梯装置2b而言,设置有向别的电梯装置指示进行控制运行的控制运行指示部27。
对该各电梯装置2c与图5所示的电梯装置2b之间的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地震预测部25a,在从距震源近的位置的3台电梯装置2c输入了振动数据的状态下,计算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接着,基于所计算的发生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预测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
然后,判定部26a,判定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发生上述的大于等于150Gal这一规定等级的振动的位置的各个电梯装置2a、2c。然后,控制运行指示部27,通过通信部16、网络1,向该所判定的各个电梯装置2a、2c,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另外,在为预测为自身的电梯装置2c发生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振动的位置的电梯装置2c的情况下,控制运行指示部27,要向自身的电梯装置2c的主控制部11c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
在未组装各个地震感测器10、12的电梯装置2a中,当用控制运行指示接收部18接收到了来自各个电梯装置2c的控制运行指示时,主控制部11a,就相应于针对1个地震而言最先所接收到的控制运行指示,执行地震控制运行14。
图8是示出了各个电梯装置2c的整体工作的流程图。当自身的电梯装置2c内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地震的P波,向主控制部11c输入了P波的振动数据时(步骤P1),就通过网络1向别的电梯装置2c发送该振动数据(P2)。然后,在该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情况下(P3),就停止通常运行部13,起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P4)。在地震控制运行部14中,当轿厢5停止于最近的楼层,轿厢5内的利用者疏散到该楼层的电梯厅时,就关闭轿厢门,停止电梯(P5),转变到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此外,在P6中,当从别的电梯装置2c输入了振动数据时,就计算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然后,接着,基于所计算的发生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预测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P7)。判定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被预测为发生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振动的位置的各个电梯装置2a、2c(P8),并向该所判定的各个电梯装置2a、2c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P9)。在预测为自身的电梯装置2c将发生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振动的情况下(P10、P11),如果当前并非正在实施控制运行(P12),则执行控制运行(P13),然后,在控制运行结束后,关闭轿厢门,停止电梯(P14),转变到等待由维修人员进行的检修的等待状态。
接着,在正在运行中的情况下(P12),由于用自身的电梯装置2c的P波地震感测器10检测到将发生大于等于规定值的振动,地震控制运行部14已经处在运行中,或者结束运行、电梯处于停止中,故不进行任何工作。
在像这样地构成的实施形态4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已连接到网络1上的各个电梯装置2c,都设置有地震预测功能和用该地震预测功能向别的电梯装置2c、2a指示控制运行的执行的控制运行指示功能。
因此,在即使把未设置地震感测器10、12的电梯装置2a加入到该系统内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确保地震发生时的利用者的安全性。
实施形态5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5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模式图。对于那些与示于图5的实施形态3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标号而省略重复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形态5的系统中,相对于由因特网构成的网络1,连接未设置地震感测器10、12的多个电梯装置2d、地震信息发送装置28和一般用户终端29。
地震信息发送装置28,一直向因特网上输出地震信息,各个电梯装置2d的通信部16,相对于地震信息发送装置28,是在线连接状态。然后,当振动数据接收部24从地震信息发送装置28接收到地震的振动数据时,地震预测部25b,就要基于所接收到的振动数据计算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然后,基于所计算的发生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预测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
然后,判定部26b,在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自身的电梯装置2d将发生大于等于规定等级的振动的情况下,就向自身的电梯装置2d的主控制部11d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
此外,地震预测输出部30,向自身的Web观测部31上输出由地震预测部25b制作成的该地震的震源地和地震规模、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因此,包括一般用户在内的不特定的较多的人,就可以用电梯装置2d的Web观测部31,在地震波到来之前,了解到该地震的摇晃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
在像这样地构成的实施形态5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中,也可以达到与上边所说的各实施形态几乎同样的作用效果。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中,把组装有检测地震的地震感测器的、分散配设于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和监视该多个电梯装置的监视中心连接到网络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电梯装置,具备:
通过上述网络向上述监视中心发送利用自身的地震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数据发送机构;
在上述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预定等级时,对于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以及
在从上述监视中心通过上述网络接收到了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在自身尚未开始地震控制运行时,开始该地震控制运行的先行执行机构,
上述监视中心,具备:
当接收到来自多个电梯装置的振动数据时,基于这些振动数据来预测该地震在上述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的地震预测机构;
对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发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的各个电梯装置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以及
通过上述网络向该所判定出的各个电梯装置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的执行指令发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把未设置上述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连接到了上述网络时,该电梯装置具备:在通过上述网络从上述监视中心接收到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对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
3.一种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中,把组装有检测地震的地震感测器的、分散配设于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连接到网络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电梯装置,具备:
通过上述网络向别的电梯装置发送利用自身的地震感测器所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数据发送机构;
在上述检测到的振动数据的振动等级大于等于预定等级时,对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
基于从别的电梯装置所接收到的振动数据,预测该地震在上述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的地震预测机构;以及
当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在自身的电梯装置产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时,在自身尚未开始地震控制运行时,开始该地震控制运行的先行执行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把未设置上述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连接到了上述网络时,上述设置有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具备:对基于上述地震预测机构的地震预测结果而预测为发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的、上述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和通过上述网络向该所判定出的各个电梯装置发送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的执行指令发送机构,
上述未设置地震感测器的电梯装置,具备:在通过上述网络接收到了地震控制运行的执行指令时,对自身的电梯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
5.一种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中,把发送地震发生信息的地震信息发送装置和分散设置于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多个电梯装置连接到网络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电梯装置,具备:
基于通过上述网络从上述地震信息发送装置接收到的地震发生信息的振动数据,预测该地震在上述较宽区域范围内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的地震预测机构;和
当基于该地震预测结果预测为在自身的电梯装置产生大于等于预定等级的振动时,执行地震控制运行的地震控制运行执行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把利用上述地震预测机构所预测的地震的发生地域和地震规模公开到上述网络上。
CNA2008102126066A 2007-08-21 2008-08-21 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13723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5008/2007 2007-08-21
JP2007215008A JP5246636B2 (ja) 2007-08-21 2007-08-21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2301A true CN101372301A (zh) 2009-02-25

Family

ID=4044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126066A Pending CN101372301A (zh) 2007-08-21 2008-08-21 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46636B2 (zh)
CN (1) CN10137230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9555A (zh) * 2012-09-21 2013-01-0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高精度地震管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55462A (zh) * 2011-08-19 2013-03-06 林沛旸 现地型地震减灾应变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7835780A (zh) * 2015-07-22 2018-03-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9592520A (zh) * 2017-10-02 2019-04-0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紧急操作的电梯网络
CN111356646A (zh) * 2017-11-28 2020-06-3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5210165A (zh) * 2020-03-06 2022-10-18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管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7199B2 (ja) * 2009-07-21 2014-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6055958A (ja) * 2014-09-08 2016-04-21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運行制御システム
JP7159374B2 (ja) * 2021-03-04 2022-10-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地震感知時の運転方法
CN115469353A (zh) * 2022-08-18 2022-12-13 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用于电梯的地震波探测、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6953A (ja) * 2000-08-03 2002-02-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監視装置
JP3755131B2 (ja) * 2001-08-28 2006-03-15 独立行政法人防災科学技術研究所 地震予測即時報知システム
JP4601280B2 (ja) * 2003-10-27 2010-12-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災害情報ネットワーク
JP5013689B2 (ja) * 2005-08-02 2012-08-29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JP5014623B2 (ja) * 2005-12-12 2012-08-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462A (zh) * 2011-08-19 2013-03-06 林沛旸 现地型地震减灾应变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2849555A (zh) * 2012-09-21 2013-01-0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高精度地震管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49555B (zh) * 2012-09-21 2015-07-1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高精度地震管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35780A (zh) * 2015-07-22 2018-03-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7835780B (zh) * 2015-07-22 2019-05-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9592520A (zh) * 2017-10-02 2019-04-0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紧急操作的电梯网络
US10882717B2 (en) 2017-10-02 2021-01-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network for emergency operation
CN109592520B (zh) * 2017-10-02 2021-07-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紧急操作的电梯网络
CN111356646A (zh) * 2017-11-28 2020-06-3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1356646B (zh) * 2017-11-28 2021-07-2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5210165A (zh) * 2020-03-06 2022-10-18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管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6263A (ja) 2009-03-05
JP5246636B2 (ja)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2301A (zh) 电梯的地震控制系统
CN111099462B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乘坐电梯控制方法及系统
EP3450371B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a mobile robot
CN104811500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JPWO2007083383A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WO2013103050A1 (en) Method, 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a sway of an elevator rope
CN101966947B (zh) 具有减震结构部的建筑物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4671038A (zh) 电梯设备
CN101391718A (zh) 电梯设备
JP497301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CN104724555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08529371B (zh) 电梯维护作业支援系统
JP422325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休止作業認証システム
JP2009149432A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システム
CN106494953A (zh) 一种智能电梯控制方法及系统
JP499238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CN104418187A (zh) 电梯用保养检修装置
JP645026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11051739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199653B2 (ja)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プログラム
JPS62111881A (ja) エレベ−タの操作装置
JP486781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JP504196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試験装置
CN101423159B (zh) 电梯控制系统
CN108706417A (zh) 一种电梯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