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341A - 放电管点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管点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0341A
CN101370341A CNA2008101297679A CN200810129767A CN101370341A CN 101370341 A CN101370341 A CN 101370341A CN A2008101297679 A CNA2008101297679 A CN A2008101297679A CN 200810129767 A CN200810129767 A CN 200810129767A CN 101370341 A CN101370341 A CN 101370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discharge tube
resistance
terminal
referen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97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研吾
平田和重
赵在熙
中野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0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4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high frequency ac, or with separate oscillator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41/285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85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lamp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41/282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eans of a bridge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 H05B41/28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eans of a bridge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using control circuits for the switch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Discharge-Lamp Control Circuits And Pulse- Fe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公开一种放电管点亮装置。具有:基准电压部,其生成第1基准电压和第2基准电压,该第1基准电压和第2基准电压分别为,把放电管一端及另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检测电压部,其生成第1检测电压和第2检测电压,该第1检测电压和第2检测电压分别为,把放电管一端及另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第1判定部,其在第2检测电压相对于第1基准电压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负载为异常状态;以及第2判定部,其在第1检测电压相对于第2基准电压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负载为异常状态。

Description

放电管点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一种使使用了冷阴极管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放电管点亮的放电管点亮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放电管的一端输出交流电压的放电管点亮装置中,作为检测负荷的异常状态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公开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放电管点亮装置。
该放电管点亮装置具有:根据放电管电流输出斩波电压的斩波电路;产生根据斩波电压由变压器升压后的交流电压,在放电管的一端施加交流电压使放电管点亮的DC/AC转换部;以及与放电管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检测放电管中流过的电流的放电管电流检测部。
并且,在负载异常时,在没有从放电管电流检测部向斩波电路反馈放电管电流时,晶体管停止,在通过时间常数设定电路延迟了规定时间后,通过对休止期间调整器施加电压,停止向反馈控制IC的斩波电路的输出。因此,不会对DC/AC转换部内的变压器施加高电压,变压器不会发热。
【专利文献1】特开平7-65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放电管点亮装置,说到底是只可以在放电管的一端输出交流电压的情况下适用的电路。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中没有记载突发(burst)调光时的动作。
假设当通过专利文献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进行突发调光时,保护电路(时间常数设定电路以及休止期间调整器)的计时期间需要设定得比突发调光的周期足够长。
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实际上在负载为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在计时期间保护电路的一部分有可能损坏掉。
本发明在于提供可以比突发调光的周期短地设定保护电路的计时期间,可以进行安全并且最佳的保护动作的放电管点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具有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并在放电管的两端输出电压的放电管点亮装置,所述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具有:生成第1基准电压和第2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部,该第1基准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第2基准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另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生成第1检测电压和第2检测电压的检测电压部,该第1检测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第2检测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另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在所述第2检测电压相对于所述第1基准电压是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所述负载为异常状态的第1判定部;以及在所述第1检测电压相对于所述第2基准电压是所述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所述负载为异常状态的第2判定部。
第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1方面所述的放电管点亮装置中,对所述放电管的两端输出反相位的电压。
第3方面的发明是具有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在N个(N≥2)的放电管的各个放电管的一端输出电压的放电管点亮装置,所述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具备:在将所述N个放电管从1号到N号按顺序进行了编号时,生成把第1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至第N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第1基准电压至第N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部;生成把第1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至第N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第1检测电压至第N检测电压的检测电压部;以及仅在所述检测电压前附加的数值与所述基准电压前附加的数值不同时,比较所述检测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在所述检测电压相对于所述基准电压是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所述负载为异常状态的N个判定部。
第4方面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1方面至第3方面任意方面所记载的放电管点亮装置中,所述放电管为EEFL。
根据第1方面的发明,通过将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与另一端的端电压进行比较,在突发调光的关闭期间中,第1基准电压、第2基准电压、第1检测电压以及第2检测电压的全部电压以同一比率降低,所以不会误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由此,可以将保护电路的计时期间设定得比突发调光的周期短,可以进行安全并且最佳的保护动作
根据第3方面的发明,在突发调光的关闭期间中,第1基准电压至第N基准电压、第1检测电压至第N检测电压的全部电压以同一比率降低,所以不会误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由此,可以将保护电路的计时期间设定得比突发调光的周期短,可以进行安全并且最佳的保护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表示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各个开关元件的驱动信号的动作波形。
图3是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突发调光的动作波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5-A表示实施例3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一部分。
图5-B表示实施例3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剩余部分。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的主要结构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
T1、T2、T3 变压器;1b 控制电路部;3、3a~3c 放电管;5a、5b、5c 连接器;7、7a 异常状态检测电路;23 计时电路;25 三角波振荡器;26 突发调光三角波振荡器;Qp1、Qp2 为P型FET;Qn1、Qn2 为N型FET;R1、R2恒流决定电阻;C1、C2 电容器;CP1、CP2 比较器;Ra1、Ra、Rb1、Rb2、Rc1、Rc2、Rd1、Rd2 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特别用于大型的液晶面板,在放电管3的两侧连接连接器5a和连接器5b,并且分别设置共振电路和变压器T1、T2以及向共振电路流动电流的开关元件Qp1、Qn1、Qp2、Qn2,在放电管3的两端产生反相位的电压,从直流转换为正负对称的交流。放电管3为冷阴极管(CCFL)。
在图1中,在直流电源Vin和大地之间连接了高侧的P型MOSFETQp1(称为P型FETQp1)和低侧的N型MOSFETQn1(称为N型FETQn1)的串联电路。在P型FETQp1和N型FETQn1的连接点和大地GND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3a和变压器T1的一次线圈P1的串联电路。对P型FETQp1的源极提供直流电源Vin,P型FETQp1的栅极与控制电路部1b的DRV1端子连接。N型FETQn1的栅极与控制电路部1b的DRV2端子连接。
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S1的一端经由连接器5a与放电管3的一方的电极连接。此外,Lr1表示变压器T1的漏感成分。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S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a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a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a、D2a以及电阻R4a构成管电流检测电路,检测二次线圈S1中流过的电流I1,经由电阻R3a和控制电路部1b的FB1端子对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子输出与检测到的电流成比例的电压。
在放电管3的一端和大地之间连接电容器C9a和电容器C4a的串联电路,在电容器C9a和电容器C4a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6a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7a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a、D7a以及电阻R11a、C11a构成整流平滑电路,检测与输出电压VL1成比例的电压,将检测到的电压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OVP1端子。
此外,在直流电源Vin和大地之间连接有P型FETQp2和N型MOSFETQn2的串联电路。在P型FETQp2和N型FETQn2的连接点与大地GND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3b和变压器T2的一次线圈P2的串联电路。对P型FETQp2的源极提供直流电源Vin,P型FETQp2的栅极与控制电路部1b的DRV3端子相连接。N型FETQn2的栅极与控制电路部1b的DRV4端子相连接。
变压器T2的二次线圈S2的一端与放电管3的另一端的电极连接。此外,Lr2表示变压器T2的漏感成分。变压器T2的二次线圈S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b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b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b、D2b以及电阻R4b构成管电流检测电路,检测二次线圈S2中流过的电流I2,经由电阻R3b和控制电路1b的FB2端子对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子输出与检测到的电流成比例的电压。
在放电管3的另一端和大地之间连接电容器C9b和电容器C4b的串联电路,在电容器C9b和电容器C4b的连接点上与二极管D6b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7b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b、D7b以及电阻R11b、C11b构成整流平滑电路,检测与输出电压VL2成比例的电压,将检测到的电压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OVP2端子。
控制电路部1b具有:第1控制部(未图示),其以180°相位差并且通过与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S1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脉冲宽度,根据第1PWM控制信号对开关元件Qp1、Qn1进行控制;以及第2控制部(未图示),其与第1PWM控制信号同步,通过与变压器T2的二次线圈S2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脉冲宽度,以180°相位差对开关元件Qp2、Qn2进行控制。
按照图2说明动作。第1控制部对从FB1端子输入的整流平滑电压,即与二次线圈S1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和第1阈值电压间的第1误差电压FBOUT1进行放大,比较第1误差电压FBOUT1和来自三角波振荡器25的三角波信号CF(C1),生成与二次线圈S1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PWM控制信号,反转PWM控制信号来生成驱动信号DRV1,然后输出给开关元件Qp1的栅极。
此外,第1控制部将第1误差电压FBOUT1和在上下限值的中点将三角波振荡器25的三角波信号CF(C1)进行反转后的反转信号CF(C1’)进行比较,生成与二次线圈S1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PWM控制信号,将PWM控制信号作为驱动信号DRV2输出给开关元件Qn1的栅极。
第2控制部对从FB2端子输入的整流平滑电压,即与二次线圈S2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电压和第2阈值电压间的第2误差电压FBOUT2进行放大,比较第2误差电压FBOUT2和来自三角波振荡器25的三角波信号CF(C1),生成与二次线圈S2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PWM控制信号,反转PWM控制信号来生成驱动信号DRV3,然后输出给开关元件Qp2的栅极。
此外,第2控制部将第2误差电压FBOUT2和在上下限值的中点将三角波振荡器25的三角波信号CF(C1)进行反转后的反转信号CF(C1’)进行比较,生成与二次线圈S2中流过的电流相对应的脉冲宽度的PWM控制信号,将PWM控制信号作为驱动信号DRV4输出给开关元件Qn2的栅极。
而后,根据驱动信号DRV1、DRV2交互地对P型FETQp1、N型FETQn1进行开/关,此外,根据驱动信号DRV3、DRV4交互地对P型FETQp2、N型FETQn2进行开/关,该开关动作,根据三角波信号CF(C1)的波形,以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并且以基于第1以及第2误差电压的反馈控制的脉冲宽度来进行,由此对放电管3提供反相的电力,并且将流过放电管3的电流控制成预定值。
图3表示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突发调光的动作波形图。根据通过与RI端子连接的恒流值决定电阻R1,由控制电路部1b内的电流反射镜电路(未图示)任意设定的电流I1,进行与CB端子连接的低频振荡器用电容器C2的充放电,来生成低频的三角波信号CB(C2)。该低频的三角波信号CB(C2)的上升倾斜和下降倾斜相同。
控制电路部1b比较CB端子的电容器C2的电压和在BURST端子输入的电压,在BURST端子电压低于电容器C2的电压时,即,在突发调光关闭期间(例如时刻t1~t2),使电流从FB1端子和FB2端子流出,第1以及第2误差电压FBOUT1、FBOUT2使向放电管3的供给电力在减少的方向上动作。由此,使输出突发来减小供给电力,来进行突发调光。控制电路部1b内的突发调光三角波振荡器26向第1控制部以及第2控制部同时输出突发调光动作时用于间歇地进行电力供给的突发调光信号。
(异常状态检测电路)
然后,对作为实施例1的特征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进行说明。在图1中,异常状态检测电路7通过比较放电管3的一端的端电压和另一端的端电压,来检测放电管3的异常状态。
Cs1和Cs2是与面板的框体接地之间的浮地电容。在放电管3的一端侧设置的电容器C9a和电容器C4a的中点连接二极管Da1的阳极,在二极管Da1的阴极连接电容器Ca1的一端和电阻Ra1的一端以及电阻Rc1的一端,电容器Ca1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a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1的一端,电阻Rb1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1的一端,电阻Rd1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阻Ra1和电阻Rb1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a1和电阻Rb1对电容器Ca1的两端电压Va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1基准电压Vb1输出给比较器CP1的+输入端子。在电阻Rc1和电阻Rd1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c1和电阻Rd1对电容器Ca1的两端电压Va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1检测电压Vc1输出给比较器CP2的-输入端子。
在放电管3的另一端一侧设置的电容器C9b和电容器C4b的中点连接二极管Da2的阳极,在二极管Da2的阴极连接电容器Ca2的一端和电阻Ra2的一端以及电阻Rc2的一端,电容器Ca2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a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2的一端,电阻Rb2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2的一端,电阻Rd2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阻Ra2和电阻Rb2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a2和电阻Rb2对电容器Ca2的两端电压Va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2基准电压Vb2输出给比较器CP2的+输入端子。在电阻Rc2和电阻Rd2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c2和电阻Rd2对电容器Ca2的两端电压Va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2检测电压Vc2输出给比较器CP1的-输入端子。
电阻Ra1、电阻Rb1、电阻Ra2、电阻Rb2、第1基准电压Vb1、以及第2基准电压Vb2,与基准电压部对应。电阻Rc1、电阻Rd1、电阻Rc2、电阻Rd2、第1检测电压Vc1、以及第2检测电压Vc2,与检测电压部对应。
比较器CP1(第1判定部)是集电极开路型的比较器,将电阻Ra1和电阻Rb1的连接点的第1基准电压Vb1与电阻Rc2和电阻Rd2的连接点的第2检测电压Vc2进行比较,在第2检测电压Vc2相对于第1基准电压Vb1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放电管3为异常状态,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PRO端子。
比较器CP2(第2判定部)是集电极开路型的比较器,将电阻Ra2和电阻Rb2的连接点的第2基准电压Vb2与电阻Rc1和电阻Rd1的连接点的第1检测电压Vc1进行比较,在第1检测电压Vc1相对于第2基准电压Vb2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放电管3为异常状态,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PRO端子。
在电源电压REG和大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e和电阻Rf的串联电路,电阻Re和电阻Rf的连接点与比较器CP1的输出端子和比较器CP2的输出端子相连接。
然后,对如此构成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7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各电阻的常数被设定为Ra1=Ra2,Rb1=Rb2,Rc1=Rc2,Rd1=Rd2。此外,各电容器的常数被设定为C9a=C9b,C4a=C4b。
首先,在二极管Da1的阳极施加通过电容器C9a和电容器C4a对电压VL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通过二极管Da1和电容器Ca1进行整流平滑,在电容器Ca1的两端得到电压Va1。第1基准电压Vb1是通过电阻Ra1和电阻Rb1对电压Va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第1检测电压Vc1是通过电阻Rc1和电阻Rd1对电压Va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
此外,在二极管Da2的阳极施加通过电容器C9b和电容器C4b对电压VL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通过二极管Da2和电容器Ca2进行整流平滑,在电容器Ca2的两端得到电压Va2。第2基准电压Vb2是通过电阻Ra2和电阻Rb2对电压Va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第2检测电压Vc2是通过电阻Rc2和电阻Rd2对电压Va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
因此,在负载不是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电压VL1和电压VL2相互相位相差180°,但电压有效值大体相同。因此,对电压VL1和电压VL2进行分压·整流·平滑后第1基准电压Vb1、第2基准电压Vb2、第1检测电压Vc1、第2检测电压Vc2的关系为Vb1≈Vb2、Vc1≈Vc2。此外,在负载不是异常状态时,可以将Vc1≈Vc2设定为与Vb1≈Vb2相比,例如低10%左右的值。
在负载不是异常状态时,Vb1>Vc2,Vb2>Vc1。因此,比较器CP1和比较器CP2一同输出H电平。因此,RPO(保护)端子电压成为通过电阻Re和电阻Rf对电源电压REG进行分压后的电压,即与RPO端子连接的控制电路部1b内部的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电压成为既不是H电平也不是L电平的电压。因此,保护电路不动作,继续向放电管3进行输出。
另一方面,在负载为异常状态时,即电压VL1和电压VL2的电压产生电位差。例如,在电压VL1高于电压VL2时,比较器CP1输出H电平,但比较器CP2输出L电平,RPO端子电压成为L电平。
此外,在电压VL2高于电压VL1时,比较器CP1的输出是输出L电平,但比较器CP2输出H电平,RPO端子电压成为L电平。
因此,控制电路部1b在由CT端子的电容器C8决定的计时电路23的计时期间之后,输出切断电路动作,停止向放电管3输出电压(电力)。
此外,通过比较放电管3一端的端电压和另一端的端电压,在突发调光的关闭期间,第1基准电压Vb1、第2基准电压Vb2、第1检测电压Vc1以及第2检测电压Vc2的全部电压,以同一比例下降,因此不会误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由此,可以比突发调光周期短地设定保护电路的计时期间,可以进行安全并且最佳的保护动作。
如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检测放电管3的一端与面板的框体的地GND短路的状态、与面板连接的配线的连接器5a、5b中的一方配线的连接器脱落的状态、放电管3的一端开路(断开)的状态等多种方式的负载异常状态。
即,通过使用本发明,如果是放电管3的一方的端电压和另一方的端电压产生电位差的状态,则可以检测负载所有的异常状态,可以在放电管3寿命的末期,进行玻璃管变脆,或者由于溅射的堆积而产生的异常辉光放电(缓慢泄露),或者向周围部件·图形的电弧放电等的检测·保护。
此外,作为负载的放电管不一定为冷阴极管,也可以为EEFL(External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外部电极荧光灯管)。此外,还可以使用在冷阴极管的两端串联连接了电容器的等价EEFL负载等。
(实施例2)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图4所示的实施例2的放电管点亮装置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在连接器5a和连接器5b之间设置有并联连接的多个放电管3a、3b、3c......。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2的放电管点亮装置,在为负载表示正阻抗特性的放电管时,可以将并联连接了多个放电管3a、3b、3c......归总起来视作为一个放电管负载,可得到与实施例1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动作以及效果相同的动作以及效果。
(实施例3)
图5-A表示实施例3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一部分。图5-B表示实施例3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剩余部分。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放电管点亮装置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的主要结构的电路图。
在图5-A中,在直流电源Vin和大地之间连接有P型FETQp1和N型FETQn1的串联电路。P型FETQp1和N型FETQn1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3与共振电路的变压器T1的一次线圈P1相连接。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S1经由连接器5a与放电管3a的一端连接。
P型FETQp1和N型FETQn1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3b与共振电路的变压器T2的一次线圈P2相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线圈S2经由连接器5b与放电管3b的一端连接。
P型FETQp1和N型FETQn1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3c与共振电路的变压器T3的一次线圈P3相连接。变压器T3的二次线圈S3经由连接器5c与放电管3c的一端连接。放电管3a~3c的另一端接地。
对P型FETQp1的源极提供直流电源Vin,P型FETQp1的栅极与控制电路部1b的DRV1端子相连接。N型FETQn1的栅极与控制电路部1b的DRV2端子连接。
此外,Lr1~Lr3表示变压器T1~T3的漏感成分。
变压器T1的二次线圈S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a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a、D2a以及电阻R4a构成管电流检测电路,检测二次线圈S1中流过的电流I1,经由电阻R3a、电阻r1和控制电路部1b的FB1端子对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输出与检测到的电流成比例的电压。
在放电管3的一端和大地之间连接电容器C9a、电容器C4a的串联电路,在电容器C9a和电容器C4a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6a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7a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a、D7a以及电阻R11、C11构成整流平滑电路,检测与输出电压VL1成比例的电压,将检测到的电压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OVP1端子。
变压器T2的二次线圈S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b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b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b、D2b以及电阻R4b构成管电流检测电路,检测二次线圈S2中流过的电流I2,经由电阻R3b和电阻r1和控制电路部1b的FB1端子向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输出与检测到的电流成比例的电压。
在放电管3的一端和大地之间连接电容器C9b、电容器C4b的串联电路,在电容器C9b和电容器C4b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6b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7b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b、D7b以及电阻R11、C11构成整流平滑电路,检测与输出电压VL2成比例的电压,将检测到的电压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OVP1端子。
变压器T2的二次线圈S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c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2c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c、D2c以及电阻R4c构成管电流检测电路,检测二次线圈S3中流过的电流I3,经由电阻R3c和电阻r1和控制电路部1b的FB1端子向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输出与检测到的电流成比例的电压。
在放电管3的一端和大地之间,连接电容器C9c、电容器C4c的串联电路,在电容器C9c和电容器C4c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6c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7c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c、D7c以及电阻R11、C11构成整流平滑电路,检测与输出电压VL3成比例的电压,将检测到的电压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OVP1端子。
此外,对控制电路部1b内部的误差放大器的一端输出从I1到I3的合成电流。此外,在与VL1~VL3成比例的检测电压中,对控制电路部1b的VP1端子输出最高的电压信号。
(异常状态检测电路)
然后,对作为实施例3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进行说明。在图5-B中,异常状态检测电路7a比较放电管3一端的端电压和另一端的端电压,由此来检测放电管3的异常状态。
Cs1、Cs2、Cs3是与面板的框体接地之间的浮地电容。在放电管3a的一端侧设置的电容器C9a和电容器C4a的中点连接二极管Da1的阳极,在二极管Da1的阴极连接电容器Ca1的一端和电阻Ra1的一端以及电阻Rc1的一端,电容器Ca1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a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1的一端,电阻Rb1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1的一端,电阻Rd1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阻Ra1和电阻Rb1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a1和电阻Rb1对电容器Ca1的两端电压Va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1基准电压Vb1输出给比较器CP1的+输入端子。在电阻Rc1和电阻Rd1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c1和电阻Rd1对电容器Ca1的两端电压Va1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1检测电压Vc1输出给比较器CP2的-输入端子。
在放电管3b的另一端一侧设置的电容器C9b和电容器C4b的中点连接二极管Da2的阳极,在二极管Da2的阴极连接电容器Ca2的一端和电阻Ra2的一端以及电阻Rc2的一端,电容器Ca2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a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2的一端,电阻Rb2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2的一端,电阻Rd2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阻Ra2和电阻Rb2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a2和电阻Rb2对电容器Ca2的两端电压Va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2基准电压Vb2输出给比较器CP2的+输入端子。在电阻Rc2和电阻Rd2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c2和电阻Rd2对电容器Ca2的两端电压Va2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2基准电压Vc2输出给比较器CP3的-输入端子。
在放电管3c的一端一侧设置的电容器C9c和电容器C4c的中点连接二极管Da3的阳极,在二极管Da3的阴极连接电容器Ca3的一端和电阻Ra3的一端以及电阻Rc3的一端,电容器Ca3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a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b3的一端,电阻Rb3的另一端接地。在电阻R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d3的一端,电阻Rd3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阻Ra3和电阻Rb3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a3和电阻Rb3对电容器Ca3的两端电压Va3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3基准电压Vb3输出给比较器CP3的+输入端子。在电阻Rc3和电阻Rd3的连接点的分压电压是通过电阻Rc3和电阻Rd3对电容器Ca3的两端电压Va3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分压电压作为第3基准电压Vc3输出给比较器CP1的-输入端子。
电阻Ra1、电阻Rb1、电阻Ra2、电阻Rb2、电阻Ra3、电阻Rb3、第1基准电压Vb1、第2基准电压Vb2以及第3基准电压Vb3,与基准电压部对应。电阻Rc1、电阻Rd1、电阻Rc2、电阻Rd2、电阻Rc3、电阻Rd3、第1检测电压Vc1、第2检测电压Vc2以及第3检测电压Vc3,与检测电压部对应。
比较器CP1(第1判定部)是集电极开路型的比较器,将电阻Ra1和电阻Rb1的连接点的第1基准电压Vb1与电阻Rc3和电阻Rd3的连接点的第3检测电压Vc3进行比较,在第3检测电压Vc3相对于第1基准电压Vb1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放电管3a或3c为异常状态,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PRO端子。
比较器CP2(第2判定部)是集电极开路型的比较器,将电阻Ra2和电阻Rb2的连接点的第2基准电压Vb2与电阻Rc1和电阻Rd1的连接点的第1检测电压Vc1进行比较,在第1检测电压Vc1相对于第2基准电压Vb2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放电管3a或3b为异常状态,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PRO端子。
比较器CP3(第3判定部)是集电极开路型的比较器,将电阻Ra3和电阻Rb3的连接点的第3基准电压Vb3与电阻Rc2和电阻Rd2的连接点的第2检测电压Vc2进行比较,在第2检测电压Vc2相对于第3基准电压Vb3在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放电管3b或3c为异常状态,将该判定结果输出给控制电路部1b的PRO端子。
在电源电压REG和大地之间连接有电阻Re和电阻Rf的串联电路,电阻Re和电阻Rf的连接点与比较器CP1的输出端子和比较器CP2的输出端子以及比较器CP3的输出端子相连接。
此外,设Ra1/Rb1=Ra2/Rb2=Ra3/Rb3>Rc1/Rd1=Rc2/Rd2=Rc3/Rd3,并且设C9a/C4a=C9b/C4b=C9c/C4c。
如图6所示,在将比较器CP1~CP3的输出端子设为p、q、r时,各比较器CP1~CP3的各输出成为H电平(H)或L电平(L)。在图6中,将放电管3a~3c设为CCFL1~3。
在CCFL1~3全部正常时,各个比较器CP1~CP3输出全部成为H电平。此外,在CCFL1的电压已下降时,仅CP1的输出成为L电平。在CCFL2的电压已下降时,仅CP2的输出成为L电平。在CCFL3的电压已下降时,仅CP3的输出成为L电平。
此外,在两个CCFL的电压同时下降时,可以考虑对该两个CCFL的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器的输入,会由于各个的CCFL的电压的下降电平而不同。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比较器会成为L电平。例如,在CCFL1和CCFL2的电压降低时,CP1的输出成为L电平。此外,在两个CCFL的电压同时降低时,例如在CCFL1和CCFL2的电压降低时,当按超过分压电阻的比例的程度CCFL2的电压下降大于CCFL1的电压下降时,COMP2的输出成为L电平。
因此,三个放电管全部成为异常状态的概率极低,但例如即使在该情况下,如果为在CCFL1~CCFL3的电压中产生电位差的状态,因为CP1~CP3中的某一个比较器成为L电平,所以实质上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安全并且最佳的保护动作。
此外,在实施例3中,对应于三个放电管3a~3c,在异常状态检测电路7a中设置了三个基准电压部Ra1、Rb1,Ra2、Rb2,Ra3、Rb3,三个检测电压部Rc1、Rd1,Rc2、Rd2,Rc3、Rd3,以及三个比较器CP1~CP3,但放电管不限于三个,放电管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此时,通过设置与放电管相同数量的基准电压部、相同数量的检测电压部、以及相同数量的比较器,就可以得到与实施例3的动作以及效果相同的动作和效果。

Claims (4)

1.一种放电管点亮装置,其具有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并在放电管的两端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具有:
基准电压部,其生成第1基准电压和第2基准电压,该第1基准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第2基准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另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
检测电压部,其生成第1检测电压和第2检测电压,该第1检测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该第2检测电压是把所述放电管另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电压;
第1判定部,其在所述第2检测电压相对于所述第1基准电压是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所述负载为异常状态;以及
第2判定部,其在所述第1检测电压相对于所述第2基准电压是所述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所述负载为异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管的两端输出反相位的电压。
3.一种放电管点亮装置,其具有检测负载的异常状态的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并在N个(N≥2)放电管中的各个放电管的一端输出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状态检测电路具备:在将所述N个放电管按顺序编号为从第1号到第N号时,生成把第1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至第N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1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第1基准电压至第N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部;生成把第1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至第N号放电管一端的端电压整流平滑后的电压通过一定的第2比率进行分压后的第1检测电压至第N检测电压的检测电压部;以及仅在所述检测电压前附加的数值与所述基准电压前附加的数值不同时,比较所述检测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在所述检测电压相对于所述基准电压是预定范围外时,判断为所述负载为异常状态的N个判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电管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管为EEFL。
CNA2008101297679A 2007-08-17 2008-08-18 放电管点亮装置 Pending CN101370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2831 2007-08-17
JP2007212831A JP2009048836A (ja) 2007-08-17 2007-08-17 放電管点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341A true CN101370341A (zh) 2009-02-18

Family

ID=40362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297679A Pending CN101370341A (zh) 2007-08-17 2008-08-18 放电管点亮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45757A1 (zh)
JP (1) JP2009048836A (zh)
KR (1) KR100959974B1 (zh)
CN (1) CN101370341A (zh)
TW (1) TW2009201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511A (zh) * 2013-06-24 2014-12-24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Led驱动装置、led点亮装置以及误差放大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28887B1 (ko) 2009-03-04 2011-04-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미드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전해질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화학소자
KR101025974B1 (ko) * 2009-10-30 2011-03-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멀티 스텝을 갖는 전원 공급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6271B2 (ja) * 1988-08-26 1998-01-2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
US5798616A (en) * 1995-04-06 1998-08-25 Minebea Co., Ltd. Fluorescent lamp circuit employing both a step-up chopper and an inverter
US6680583B2 (en) * 2001-03-09 2004-01-20 Lecip Corporation Sign lamp lighting transformer with protective functions
JP2005285517A (ja) 2004-03-29 2005-10-13 Sharp Corp 蛍光管システム
KR101012800B1 (ko) * 2004-05-13 2011-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광원의 구동 장치
KR100627704B1 (ko) * 2004-09-22 2006-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램프전류 검출 기능과 트랜스포머 2 차측 전압 검출기능을 가지는 방전램프 구동회로 및 방전램프 구동방법
JP4421997B2 (ja) * 2004-11-05 2010-02-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ランプ点灯装置
JP4823650B2 (ja) * 2005-11-16 2011-11-24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テレビ
JP2007335267A (ja) * 2006-06-15 2007-12-27 Minebea Co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4365847B2 (ja) * 2006-10-24 2009-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電気負荷の給電制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511A (zh) * 2013-06-24 2014-12-24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Led驱动装置、led点亮装置以及误差放大电路
CN104244511B (zh) * 2013-06-24 2017-05-17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Led驱动装置、led点亮装置以及误差放大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18584A (ko) 2009-02-20
US20090045757A1 (en) 2009-02-19
KR100959974B1 (ko) 2010-05-27
TW200920185A (en) 2009-05-01
JP2009048836A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8880B (zh) 用于一个或多个灯的具有寿命终止保护的镇流器
US10536998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having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7218063B2 (en) Two light level ballast
US20060244395A1 (en) Electronic ballast having missing lamp detection
RU2609130C2 (ru) Драйвер для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го диода к электронному балласту
CN101370341A (zh) 放电管点亮装置
WO2006001220A1 (ja) 放電灯点灯回路
US20110133656A1 (en) Intensity balance for multiple lamps
CN1714607A (zh) 用于操作放电灯的电路布置
US7095185B2 (en) Fluorescent lamp electronic ballast
WO2018024035A1 (zh) 一种开关电源用指示电路及其使用方法
JP2013026208A (ja) 放電ラ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TWI432750B (zh) 氣體放電燈壽終檢測電路及其所適用之安定器
WO2006001219A1 (ja) 放電灯点灯回路
CN103582995A (zh) 开关功率变换器和基于交流三极管的调光器的输入电压感应
US11581802B2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CN108594100B (zh) 电灯灯管寿命的检测电路及电灯
JP2005538504A (ja) ガス放電ランプを流れる電流を測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Ng et al. High frequency AC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for fluorescent lighting
JP4321254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US20090039795A1 (en)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4079331A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298197C (zh) 具有电子镇流器功能的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KR100282179B1 (ko) 형광등용 전자식 안정기의 역률 개선 회로
CN103025035A (zh) 谐振电容调整元件及其所适用的电流预热型电子安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