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999A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999A
CN101354999A CNA2008101337267A CN200810133726A CN101354999A CN 101354999 A CN101354999 A CN 101354999A CN A2008101337267 A CNA2008101337267 A CN A2008101337267A CN 200810133726 A CN200810133726 A CN 200810133726A CN 101354999 A CN101354999 A CN 101354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charge
addressing
indicating panel
plasmia ind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37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装尚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4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01J2211/26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寻址效率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其上支撑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线;第二基板,其设置成面对第一基板并且其上支撑以与电极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寻址电极;多个放电单元,其插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由阻挡肋分隔;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其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向每个放电单元成对地延伸并且彼此之间产生放电;荧光粉,其涂敷在放电单元的内壁上;以及放电气体,其填充所述放电单元,其中,寻址电极和第二电极部分以相同方向延伸,并且弯曲部分形成在寻址电极上且朝向第二电极部分并与第二电极部分重叠。根据此等离子显示面板,可能进行低压下的高速寻址。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带有该改良结构便可能进行低压下的高速寻址。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多个寻址电极以及彼此之间产生放电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布置在下基板和上基板上。然后,上基板和下基板彼此接合,其具有多个插设在二者之间的放电单元。随后,多个放电单元插设并贴附在彼此面对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并且将预定的放电气体注入放电单元中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随后,预定放电脉冲施加于放电电极之间,也就是,扫描和维持电极之间。涂敷在放电单元中的荧光粉被放电脉冲激发并且从而发射可见光使得实现预定图像。
为了实现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图像灰度,一帧被划分为具有不同数量的发光单元的几个不同的子场。每个子场被划分为以均匀地产生放电的重置部分、选择放电单元的寻址部分以及实现图像灰度的维持部分。在寻址部分中,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产生一种辅助放电,并且壁电压(wall voltage)形成在放电单元中使得形成有利于维持放电的环境。
通常,与维持放电期间相比较,在寻址部分中施加较高的电压。寻址电压的降低对提高整个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效率、增加放电稳定性以及提供较宽的寻址电压容限是必需的。特别是,随着显示设备向全高清类分辨率(full_HD class resolution)发展,当为每个放电单元分配的寻址电极的量与放电单元的量成比例的增加时,电路板所需的能量消耗增加。从而,更需要提高低能量消耗驱动的驱动效率。
此外,当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增加时,寻址电极的线宽和间距(pitch)减小,从而降低寻址效率。如果分配的用于每个子场中寻址的时间增加以便补偿寻址效率的降低,那么维持部分减少并且包括亮度的总图像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具有改良结构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带有该改良结构可以实施低压下的高速寻址,使得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其上支撑(supported)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线;第二基板,设置成面对第一基板并且其上支撑多个以与第一和第二电极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多个放电单元,插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由阻挡肋分隔;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其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向每个放电单元成对地延伸并且彼此之间产生放电;荧光粉,涂敷在放电单元的内壁上;以及放电气体,填充放电单元;其中,寻址电极和第二电极部分以相同方向延伸,并且弯曲部分形成在寻址电极上且朝向第二电极部分并与第二电极部分重叠。
寻址电极的弯曲部分可以是弧形。
等离子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从寻址电极的弯曲部分延伸并且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的放电间隔之上的分支部分。该分支部分可以从寻址电极的弯曲部分的顶点延伸。该分支部分可以沿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的最短路径形成。
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可以沿彼此平行的分离的虚拟线(virtual lines)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线以相反方向成对延伸。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可以延伸超过放电单元的一半。
放电单元可以布置为三角形,其中构成像素单元的放电单元布置为三角形。阻挡肋可以将每个放电单元分隔为蜂窝结构。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可以弯曲为与阻挡肋的形状相对应的Z字形。
从相同电极线向不同的相邻的放电单元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可以形成为单体。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通过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易懂,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2图解图1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放电单元的布置结构;
图3图解图1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结构;
图4图解根据与本发明相比较的比较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
图5图解图3的电极结构的修改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地描述,附图中展示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等离子显示面板由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21形成,其具有插设在二者之间的放电空间且彼此贴附。分隔带有多个放电单元S的放电空间的阻挡肋124插设在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21之间。阻挡肋124以特定图案限定放电单元。图1中,放电单元S形成为蜂窝结构。然而,通常,阻挡肋124的结构可以根据分隔的放电单元S的形状粗略地分类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以下解释的技术规则以相同或者相似的方式应用于以条纹图案作为例子的开放型阻挡肋和限定具有多边形结构(如,蜂窝结构或者圆形结构或者椭圆结构)的放电单元的封闭型阻挡肋。
图2图解图1中图解的放电单元S的布置结构。参考图2,由阻挡肋124限定的一个放电单元S构成与其他相邻的放电单元S是光分离和电分离的一个独立的发光区域。每个放电单元S实现指定的预定发光颜色,并且,可以根据与其他相邻放电单元S的颜色结合提供全色图像。同样,具有各种指定颜色的多个放电单元S构成一个像素,图像的最小单位,并且构成彩色显示上的点。图2中图解的放电单元S的布置形成三角形(△),其中构成一个像素的多个放电单元S的中心布置成三角形的形状。然而,本发明的放电单元S的布置结构不限于上面描述的三角形(△);例如,放电单元S也可以布置成一排来形成一个像素。
荧光粉125涂敷在放电单元S的内壁上以实现为每个放电单元S选择的颜色。荧光粉125接收显示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以转变为可见光从而形成图像。可以提供红(R)、绿(G)和蓝(B)三种基本颜色的荧光粉125,或者其他发光颜色以提高色彩重现性。
图3图解图1的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结构。参考图1和3,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交替布置在第一基板111上。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可以由金属形成,如,由具有良好传导性的铝形成,使得最小化由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阻抗引起的驱动损失。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以第一方向延伸,也就是,以主要延伸方向Z1延伸,且具有与阻挡肋124的形状相对应的Z形形状。从而,通常由不透明金属形成的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不与放电单元S相交,从而增加光输出效率。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连接到在彼此相对侧上的偏离布置放电单元的显示区域的终端区域中的外部电源(未示出)以接收驱动信号。
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以沿邻近的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相反方向(±Z2)成对地彼此平行地延伸。一对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S中;例如,第一电极部分113X可以起维持电极的作用,并且第二电极部分113Y可以起扫描电极的作用。预定放电脉冲经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输入在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之间,从而通过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之间的放电间隔g释放显示放电。每个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从相应电极线的接触点以与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主方向Z1交叉的方向Z2延伸。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以与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主方向Z1交叉的方向Z2布置的原因如下:当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在彼此之间执行显示放电时,第二电极部分113Y与布置在第二基板121上的寻址电极122执行辅助放电(寻址放电)。从而,如以下所描述,第二电极部分113Y和寻址电极122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平行布置使得形成尽可能大的第二电极部分113Y和寻址电极122的重叠区域。
例如,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可以具有较长侧与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交叉的矩形形状。然而,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的形状可以改变,只要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以与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交叉的方向布置。并且,布置在不同的相邻的放电单元S中的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可以形成为单体,并且这些单体状的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可以作为属于不同排的放电单元S的公用电极。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在两个不同的相邻的放电单元S和S’中的第二电极部分113Y和113Y’可以形成为单体。由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提供的放电表面区域与放电的释放和扩散有关,从而放电表面区域优选地应该足够大。放电表面区域可以优选地由透光导电性材料形成,从而不干扰光输出;例如,放电表面区域可以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形成。
一组寻址电极122布置在第二基板121上。寻址电极122用于与第二电极部分113Y产生寻址放电。寻址放电是一种先于显示放电并且通过为一些选择的放电单元S形成壁电荷帮助释放显示放电的辅助放电。彼此之间执行放电的寻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彼此平行地延伸。也就是,寻址电极122同第二电极部分113Y一样以第二方向Z2延伸。使寻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两个电极的方向相互关联是为了增加寻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之间的重叠放电区域。
寻址电极122以方向Z2延伸,然而,在弯曲部分122c处部分弯曲以形成与第二电极部分113Y重叠的部分。如图3所图解,寻址电极122的弯曲部分122c为圆弧或者有角的曲线,或者可以是朝向第二电极部分113Y弯曲以与第二电极部分113Y重叠或者至少接近于第二电极部分113Y的任何其他结构。
寻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彼此平行布置,并且寻址电极122的弯曲部分122c与第二电极部分113Y重叠,从而形成一个重叠放电区域。该重叠放电区域在允许的范围内被最大化。从而,寻址放电的放电路径减小,并且使放电容易,从而获得低驱动电压下的高速寻址。寻址放电主要在布置为彼此重叠的弯曲部分122c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之间产生,并且与弯曲部分122c相连的寻址电极122的其他部分122b主要起信号传输的媒介作用。寻址电极122可以由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形成,从而使由寻址电极122的阻抗引起的驱动损失最小化。
当寻址放电的重叠放电区域增加时,不仅放电稳定性增加,而且整个图像质量也被改良。因为荧光粉125暴露在放电环境中,所以不可避免地被与带电粒子的碰撞所损坏。然而,在寻址放电期间增加重叠放电区域时,荧光粉125被设置在放电路径上,与离子的碰撞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荧光粉125的表面并且可以防止荧光粉125的局部损环。
参考图3,形成为单体并且由放电单元S和S’共享的第二电极部分113Y和113Y’与不同的寻址电极122重叠,从而使每个放电单元S和S’能够独立寻址。这样,与形成为单体的第二电极部分113Y和113Y’形成重叠区域的两个不同的寻址电极122具有以相反方向弯曲从而彼此面对的弯曲部分122c。
埋藏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上电介质层115形成在第一基板111上。上电介质层115为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挡住放电环境并且引起电子发射以使放电容易。可以另外形成覆盖和保护上电介质层115的保护层116;通常,保护层116由MgO层形成。埋藏寻址电极122的下电介质层123形成在第二基板121上。下电介质层123保护寻址电极122不被参与放电的带电粒子的碰撞损坏。
虽然在图中没有图解,但是预定的放电气体被装入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21之间的放电空间。放电气体可以是,例如,具有氙(Xe)-氖(Ne)-氪(Kr)作为主要成分的三元素气体。
对比例
图4图解根据与本发明相比较的比较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如图4所图解,第一电极线212X和第二电极线212Y交替布置,并且向每个放电单元S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部分213X和第二电极部分213Y沿每个第一电极线212X和第二电极线212Y连接,同样,沿直线延伸的一组寻址电极222以与第一电极线212X和第二电极线212Y交叉的方向布置。
第一电极部分213X和第二电极部分213Y以相反方向沿相同的延长L’从相应的第一电极线212X和第二电极线212Y延伸。这样在寻址电极22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部分213X和第二电极部分213Y的长度受限制。例如,考虑第一电极部分213X和第二电极部分213Y之间的放电间隔g,第一电极部分213X和第二电极部分213Y不能延伸到放电单元S的中心。然而,在图3中,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沿由预定间隔e分隔开且彼此平行的不同的延长线L1和L2布置为Z字形,并且从而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的长度可以延伸到放电单元S的中心。此外,弯曲部分122c沿寻址电极122朝向第二电极部分113Y形成,且与第二电极部分113Y重叠,从而增加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与寻址电极122的重叠区域。
修改例
图5图解图3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修改例。图5中图解的结构与图3的结构相同,其中连接到交替布置的第一电极线112X和第二电极线112Y的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在放电单元S中成对地布置;一组寻址电极122平行于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布置;并且弯曲部分122c沿寻址电极122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二电极部分113Y形成且与第二电极部分113Y重叠。
图5的修改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分支部分130另外形成在寻址电极122的弯曲部分122c上。也就是,分支部分130导致沿彼此之间执行显示放电的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之间的放电间隔g的高电场,从而增加显示放电的稳定性。例如,分支部分130从寻址电极122的弯曲部分122c的弯曲点沿第一电极部分113X和第二电极部分113Y之间的最短路径方向延伸,并且可以与寻址电极122形成为单体。
根据本发明,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彼此之间产生寻址放电的扫描电极部分(第二电极部分)和寻址电极相互平行布置,并且弯曲部分形成在寻址电极的长度方向使得弯曲部分朝向扫描电极部分且与其重叠。这样,形成重叠放电区域并且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使重叠放电区域最大化。从而,最小化寻址放电的放电路径并且使放电容易,因此能够进行低压下的高速寻址。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在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电极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能量消耗的负担可以被降低。同样,也可以防止当寻址电极的间距减少时发生的寻址效率的降低。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部分地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7月2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7-0075096的优先权并在此全部引用作为参考。

Claims (11)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
第一基板,其上支撑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线;
第二基板,其设置成面对所述第一基板并且其上支撑以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寻址电极;
多个放电单元,其插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且由阻挡肋分隔;
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向每个所述放电单元成对地延伸并且彼此之间产生放电;
荧光粉,其涂敷在所述放电单元的内壁上;以及
放电气体,其填充所述放电单元,
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以相同方向延伸,并且弯曲部分形成在所述寻址电极上且朝向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并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的弯曲部分是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还包括从所述寻址电极的弯曲部分延伸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的放电间隔之上的分支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分支部分从所述寻址电极的弯曲部分的顶点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分支部分沿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之间的最短路径形成。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沿彼此平行的分离的虚拟线从第一和第二电极线以相反方向成对延伸。
7.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延伸超过所述放电单元的一半。
8.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布置为三角形,其中构成一个像素单元的放电单元布置为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将每个所述放电单元分隔为蜂窝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线弯曲为与所述阻挡肋的形状相对应的Z字形。
11.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从相同电极线向不同的相邻的所述放电单元延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部分形成为单体。
CNA2008101337267A 2007-07-26 2008-07-25 等离子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13549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5096/07 2007-07-26
KR1020070075096A KR100875117B1 (ko) 2007-07-26 2007-07-26 어드레싱 효율이 개선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999A true CN101354999A (zh) 2009-01-28

Family

ID=39870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337267A Pending CN101354999A (zh) 2007-07-26 2008-07-25 等离子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6954A1 (zh)
EP (1) EP2019409A3 (zh)
KR (1) KR100875117B1 (zh)
CN (1) CN1013549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7966A (zh) * 2018-12-27 2019-05-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微腔放电紫外辐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其的微腔阵列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6051B2 (ja) * 1999-10-28 2004-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688213B2 (ja) * 2001-03-21 2005-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電極構造
US6806645B2 (en) * 2001-10-24 2004-10-19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3288844A (ja) * 2002-03-27 2003-10-10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7425797B2 (en) * 2003-07-04 2008-09-16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protrusion electrode with indentation and aperture
US7019460B2 (en) * 2004-02-05 2006-03-2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reof
KR100589338B1 (ko) * 2004-04-07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어드레스 전극간 캐패시턴스를 낮춘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패널
KR100658746B1 (ko) * 2004-12-07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99627B1 (ko) * 2005-01-20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7966A (zh) * 2018-12-27 2019-05-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微腔放电紫外辐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其的微腔阵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19409A2 (en) 2009-01-28
US20090026954A1 (en) 2009-01-29
EP2019409A3 (en) 2010-06-09
KR100875117B1 (ko) 2008-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556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441967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H1196919A (ja) ガス放電表示パネル
WO2003075302A1 (fr) Ecran a plasma
CN101667517B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46969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999000351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354999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KR10086391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7034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714184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80116797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4900383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68022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15176B1 (ko) 화소 배열 구조가 개선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82348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2008543A (ja)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64764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4830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1017075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620262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05004007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1696461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10170764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030072970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