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3121B - 纸张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3121B
CN101353121B CN2008101301388A CN200810130138A CN101353121B CN 101353121 B CN101353121 B CN 101353121B CN 2008101301388 A CN2008101301388 A CN 2008101301388A CN 200810130138 A CN200810130138 A CN 200810130138A CN 101353121 B CN101353121 B CN 101353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aper
paper
top margin
margin portion
botto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01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3121A (zh
Inventor
春日井淳
小林慎治
佐郷朗
濑尾惠二
稻葉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3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3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3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3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1),在形成长尺寸卷纸(3A)时,该纸张处理装置能够防止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卷纸(3A)翻倒至纸张处理装置(1),并且能够改进卷纸(3A)的输送能力。长尺寸卷纸(3A)固定在三个点上,其中,三个点是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构造成总是位于从圆心(O)开始的具有卷纸(3A)的最大半径(R)的圆弧内侧,其中,圆弧通过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发明要求分别于2007年7月26日和2008年6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JP2007-194896号和第JP2008-152774号的优先权,在此以参见的方式引入这些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具有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将从卷状纸张切割成长尺寸的纸张排出到外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各种纸张处理装置,这些纸张处理装置具有用于贯穿其整个宽度切割长尺寸卷纸的切割装置。
例如,已有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具有滑动型切割装置,用于通过沿着卷纸的宽度方向滑动可移动刃来沿其宽度方向切割卷纸(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第2005-212139的说明书)。
然而,在上述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第2005-212139的说明书中描述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当由切割装置切割的长尺寸纸的前侧端部卡在纸张处理装置的安装面上时,纸张不再向前输送,而纸张的后侧端部会返回到切割装置并引起长尺寸纸被切割两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用来解决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能够防止已切割的卷纸落到纸张处理装置上,并且防止形成长尺寸卷纸时卷纸被切割两次。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该纸张处理装置包括:主体,主体装有卷纸;切割装置,用于切割设置在主体中的卷纸;以及排出机构,用于将由切割装置切割的卷纸排出到外部,排出机构包括:输送路径构件,支承构件,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二顶边部,以及支承构件的底边部,其中排出机构设置在切割装置的下游侧,输送路径构件构成用于排出由切割装置切割的卷纸的输送路径,并且输送由切割装置切割的卷纸,面向输送路径构件的支承构件与输送路径构件协配地构成输送路径,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设置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切割装置的下游侧附近,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二顶边部设置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的下游侧,支承构件的底边部位于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和第二顶边部之间,由切割装置切割的卷纸通过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和支承构件的底边部之间,并且通过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二顶边部和支承构件的底边部之间,支承构件的底边部存在于向上突出的、具有预定半径的圆弧内侧,其中,圆弧通过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和第二顶边部,支承构件的底边部设置在第一顶边部的下游侧附近。
在根据上述纸张处理装置中,排出机构包括用于输送已切割纸张的输送路径构件和面向该输送路径构件的支承构件,其中,输送路径构件包括第一顶边部和第二顶边部,而支承构件包括底边部,输送路径构件和支承构件一起构成卷纸的输送路径。由切割装置切割的卷纸通过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和支承构件的底边部之间,并且通过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二顶边部和支承构件的底边部之间。因此,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在卷纸的后边部上,已被切割的长尺寸卷纸的一个表面支承在输送路径构件的第一顶边部和第二顶边部处,而卷纸的另一表面由支承构件的底边部来压住。结果,防止其末端卡在纸张处理装置的设定表面的长尺寸卷纸由于其自身重力翻倒至可移动刃,从而可以防止卷纸被切割两次。
此外,预定半径是所述卷纸据此卷绕的最大半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从其前面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从其后面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以下情况的从右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其中,通过打开顶盖将卷纸装入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
图4是示出了以下情况的从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其中,通过打开顶盖将卷纸从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卸出;
图5是示出了以下情况的侧剖视图,其中,卷纸装入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
图6是示出了以下情况的从左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其中,卷纸已卸出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顶盖已打开;
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的切割单元的前视图;
图8是一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排纸路径部60及其周围结构的总览;
图9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粘合剂粘合在可移动刃上的情况下、短卷纸的排出路径;
图10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粘合剂粘合在固定刃上的情况下、短卷纸的排出路径;
图11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长尺寸卷纸的排出路径;
图12是一放大的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长尺寸卷纸的排出路径;
图13是一说明图,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有关位置;以及
图14是一说明图,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有关位置的比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给出具体实施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将根据图1-6来描述此实施例的装有卷纸固定器的打印装置的示意结构。
如图1-6所示,在打印装置1中,主体壳2和卷纸固定器3容纳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中。带有预定宽度、没有规定长度的卷纸3A(下文中称为“卷纸3A”)缠绕在卷纸固定器3上。打印装置1的顶部覆盖有由树脂制成的顶盖5,该顶盖附连至后侧的顶边部,从而它可自由的打开或关闭。
前盖6形成在顶盖5的前侧。电源按钮7A、馈送按钮7B和切割按钮7C设置在前盖6的顶端部(图1的中部)上。该馈送按钮7B在其被按压时沿输送方向排出卷纸3A预定长度,而该切割按钮7C在其被按压时驱动被前盖6覆盖的切割单元8(参见图7)并切割卷纸3A。前盖6在前端部上包括排纸槽6A,用于将打印后后的卷纸3A排出至外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前盖6的前侧被盘构件46覆盖。盘构件46附连在前盖6的底端部上,从而可自由地打开或关闭。凹入部46A形成在盘构件46的顶端上。通过将手指放在凹入部46A上并将盘构件46转动地移动到打印装置1的前侧,可以打开盘构件26。如图5所示,盘容纳部47形成在盘构件46的内侧。通过将排出盘48转动地移动到盘构件46的内侧,盘容纳部47在锁定状态容纳盘构件46。当盘构件46打开时,卷纸3A从排纸槽6A排出,从前盖6的表面向下滑动的卷纸3A被接纳在盘构件46上。
如图2所示,要连接电源线(未示出)的入口9设置在主体壳2的后面部分的右侧端部上。要连接至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件10设置在主体壳2的后面部分的左侧端部上。
如图5所示,该卷纸3A由长尺寸热敏纸(所谓的热敏纸)3C和剥离纸3E通过粘合剂层3D结合在一起来构成。热敏纸3C具有自着色性质,而粘合剂层3D设置在热敏纸3C的后面上。卷纸3A围绕卷纸固定器3卷绕,从而热敏纸3C的打印面位于内侧。
如图3所示,卷纸固定器3具有定位构件12。具有基本矩形截面的附连构件13从该定位构件12向外突出。打印装置1具有固定器支承构件15,该固定器支承构件15可以沿着基本上垂直于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的输送方向的方向在侧端部(图3中的右侧端部)上支承卷纸固定器3。该固定器支承构件15包括第一定位凹槽部16,该第一定位凹槽部16在正视图中形成为基本纵向的长U形。第一定位凹槽部16在宽度方向向上开口且同时开口至宽度方向的两侧。
卷纸固定器3具有引导构件20(参见图3)。如图6所示,引导构件20的末端部要设置在装载部21上,装载部21设置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中。装载部21从插入口18(参见图5)的后端部基本水平地朝向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的前侧的顶端部延伸。插入口18是卷纸3A要插入的部分。五个第二定位凹槽部22A-22E沿该装载部21的输送方向形成在后侧边缘角部上。五个第二定位凹槽部22A-22E具有基本L形截面,对应于卷纸3A的多个宽度尺寸。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凹槽22A-22E形成为:与构成装纸固定器3的引导构件20的装载部21相接触的前端上的底端部可从上配装至其。
如图4所示,定位凹入部4A以预定的深度(在此实施例中为约1.5-3mm)形成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的底部。定位凹入部4A在其平面图中具有横向矩形形状。定位凹入部4A基本垂直于输送方向从固定器支承构件15的近端部内侧一直形成到相对侧面的近端部。此外,确定凹入部4B形成在定位凹入部4A的固定器支承构件15的近端内侧。当在其平面图中观察时,确定凹入部4B沿着输送方向具有长边的矩形形状。与纸张确定部(未示出)相对的部分从定位部12的底端部基本以直角向内延伸。该确定凹入部4B的延伸部分形成为比定位凹入部4A要深预定深度(在此实施例中为约1.5-3mm的深度)。
该确定凹入部4B包括六个设置成L形的纸张确定传感器P1、P2、P3、P4、P5、P6。每个纸张确定传感器都由按压型的微动开关或类似物来构成,从而确定卷纸3A的类型、热敏纸3C的材料、卷纸3A的宽度等。同时,图4示出了六个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
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是由已知的柱塞构成的机械开关、微动开关等来形成的。每个柱塞的顶端部设置成从确定凹入部4B的底面部分向上突出到定位凹入部4A的底面部分附近。对于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中的每一个,确定是否形成有传感器孔(未示出)。每个传感器孔形成在从定位构件12的底端部基本以直角向内延伸的纸张确定部中。根据传感器孔的开/关信号,来检测多个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装在卷纸固定器3中的卷纸3A的类型、热敏纸3C的材料、卷纸3A的宽度等。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每个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中,其柱塞从确定凹入部4B的底面向上突起到定位凹入部4A的底面附近,且微动开关通常保持“关”。然后,当纸张确定部中的每个传感器孔位于与每个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相对的位置时,不按压柱塞从而微动开关保持“关”,因此输出“关”的信号。另一方面,假如纸张确定部中的每个传感器孔不位于与每个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相对的位置,则向下按压柱塞以开启微动开关至“开”的状态,然后输出“开”的信号。因此,每个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输出6位的“0”、“1”信号。当纸张确定传感器P1-P6都在“关”的状态时,也就是说,没有安装卷纸固定器3时,输出“000000”的6位信号。
插入口18的固定器支承构件15侧的侧端部(图3中的右端部)形成在与定位构件12的内侧端面相对的位置,以配装至固定器支承构件15。因此,其上装入卷纸3A的卷纸固定器3可拆卸地安装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中。如图6所示,通过将定位构件12的附连构件13配装入固定器支承构件15的第一定位凹槽部16中,来安装卷纸固定器3。引导构件20前端的底端部配装入第二定位凹槽部22A-22E中的任一个,从而引导构件20的底端部配装入定位凹入部4A以与其接触。
如图4所示,滑动构件29设置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中的固定器支承构件15的另一侧端部。滑动构件29附连至主体壳2的侧端部(图4中的左侧端部),并支承顶盖5。滑动构件29可以在其滑动时执行后述热敏打印头31的上下移动操作,同时支承顶盖5。
如图5所示,压纸辊26可转动地支承在前盖6的前端部的底侧。热敏打印头31设置在压纸辊26的底侧。通过滑动构件29来执行热敏打印头31的上下移动操作。在压纸辊26和热敏打印头31之间打印卷纸3A。换句话说,当通过滑动滑动构件29将顶盖5关闭时,热敏打印头31就向上移动,将卷纸3A压靠在压纸辊26上,从而能够实施打印。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前侧的左右侧壁上,设置了弹性锁定部件14。每个弹性锁定部件14能够弹性变形至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的内侧。锁定突出部14A分别形成在每个弹性锁定部件14上。具有三角形侧剖面的锁定突出部14A朝向锁定部件14的外侧方向突出。每个弹性锁定部件14适于与形成在顶盖5的打开部分的侧边部上的每个锁定凹入部17相配合。一个锁定凹入部17示于图3中,另一锁定凹入部17示于图4中。
因此,通过将顶盖5转动地移动到前侧方向,每个弹性锁定部件14分别与每个锁定凹入部17相配合。因此,顶盖5被保持在关闭状态。凹入部5A形成在顶盖5的前端的中心部分处。当使用者将手指放在凹入部5A上以将顶盖5转动地移动到后侧方向时,每个弹性锁定部件14和每个锁定凹入部17之间的配合就得以释放。因此,能够打开顶盖5。
推爪部25设置在顶盖5的凹入部5A前面的左侧。推爪部25向前侧方向突出预定长度。顶盖检测开关28设置在以下位置:当顶盖5关闭时,该顶盖检测开关28与主体壳2上的推爪部25相接触。顶盖检测开关28由微动开关或类似开关构成。顶盖检测开关28可以检测它是否被推爪部25按压。换句话说,顶盖检测开关28可以检测顶盖5是否关闭。
另一方面,当顶盖5打开时,推爪部25与顶盖检测开关28脱开。与通过附连着顶盖5的滑动构件29打开顶盖5相关联地,热敏打印头31向下移动,且与压纸辊26脱开。
如图5所示,控制板36设置在卷纸固定器容纳部4的底侧。在控制板36上,形成控制电路部分以根据来自于外界个人计算机或类似物的指令来驱动控制每个机械部件。其上形成电源电路的电源板37设置在热敏打印头31的底侧。然后,控制板36和电源板37覆盖有螺纹地拧到其底面部分的底面盖38。该底面盖38由薄钢板(在此实施例中诸如约0.5mm厚的SPCC钢板)制成。
当顶盖5如图5所示关闭时,热敏打印头31向上移动,从而将卷纸3A压靠在压纸辊26上以能够实施打印。换句话说,热敏打印头31与卷纸3A上的热敏纸3C的打印面相接触。因此,通过加热热敏纸3C可执行打印字符等。然后,将打印后的卷纸3A输送到切割单元8,该切割单元8设置在热敏打印头31的下游侧,并且由切割单元来切割卷纸3A。
接着,将参见图7来描述切割单元8的示意结构。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切割单元的前视图。如图7所示,切割单元8包括后框架51和前框架等。后框架51在其平面图中形成U形,该后框架51设置在输送方向的后侧且其上固定着固定刃41或类似物。前框架52上固定着切割电动机43或类似物且该前框架52覆盖后框架51在输送方向的前侧。
切割单元8由固定刃41和可移动刃42构成,该可移动刃42在其前视图中成形为字母V形。当按压切割按钮7C时,由切割电动机43控制,使可移动刃42沿着垂直方向往复移动(参见图8)。切割电动机43由直流电动机或类似电动机构成。通过固定刃41和可移动刃42的协配运动来切割卷纸3A,并将卷纸3A排出到排出间隙63(参见图8)。
如图7所示,细长开口部68设置在后框架51上,卷纸3A插入通过该细长开口部68。可移动刃42的左右端部以基本相等的宽度向上延伸入开口部68的左右侧端部和侧壁部分51A、51B之间的间隙中。当可移动刃42位于最低位置时,顶端部跨骑在固定刃4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上,从而形成相应的引导部42B、42C。
比开口部68的侧向宽度要长的固定刃41用螺钉69、69螺纹地拧到开口部6的顶边部上。固定刃41固定在输送方向的前侧的每个侧壁部分51A和51B之间。固定刃41的末端位于开口部68的顶边部的稍稍下方,从而它可与卷纸3A的整个宽度相接触。
当将打印头31处打印的卷纸3A排出到切割单元8的开口部68时,通过驱动切割电动机43,可移动刃42沿着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从最低位置向上移动。可移动刃42的V形末端的最底端部移动到位于固定刃41的底端部上方的位置。由此,通过可移动刃42和固定刃41的协配,在沿着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切割输送到开口部68的卷纸3A。
另一方面,当停止切割电动机43时,可移动刃42沿着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从切割位置移动到最底位置。此时,开口部68的底边部位于可移动刃42的V形末端的最底端部的稍稍下方。
因此,当切割电动机43打开时,可移动刃42与打印后卷纸3A的粘合剂层3D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固定刃41的协配来切割卷纸3A。
接着,将参见图8至12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排纸路径部60及其周围结构的总览。
图8是一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排纸路径部60及其周围结构的总览。图9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粘合剂粘合在可移动刃上的情况下、短卷纸的排出路径。图10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粘合剂粘合在固定刃上的情况下、短卷纸的排出路径。图11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长尺寸卷纸的排出路径。图12是一放大的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长尺寸卷纸的排出路径。
如图8至12所示,排纸路径部60设置在切割单元8的下游侧。排纸路径部60包括突出部61、调节构件62、卷纸接纳部64和肋65。突出部61设置在固定刃41的下游侧,朝向卷纸3A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突出。调节构件62设置在可移动刃42的下游侧。调节构件62是具有阶梯式结构的构件,延伸至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卷纸接纳部64设置在可移动刃42和调节构件62之间,与调节构件62一起构成排纸路径部60的下部。还有,卷纸接纳部64是沿着斜向上方向引导卷纸3A的构件。肋65设置在突出部61和固定刃41之间,与突出部61一起构成排纸路径部60的上部。
调节构件62平行于突出部61的底面。调节构件62通过与突出部61的底面保持预定间隔(在该实施例中是约1.2mm)来延伸至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此外,如图8-12所示,调节构件62包括水平部件62A、倾斜部件62B和第二水平部件62C。倾斜部件62B沿着输送方向从水平部件62A的下游侧边部朝向斜向下方向延伸。第二水平部件62C从倾斜部件62B的底边部水平地朝向调节构件62的下游侧延伸。
顶边部62D(角部)形成在第二水平部件62C的下游侧。顶边部62D位于前盖6上且与第二水平部件62C的下游侧相连接。顶边部62D是前盖6的边部,与第二水平部件62C一起构成同一表面。由此,调节构件62具有阶梯式结构,包括水平部件62A、倾斜部件62B和第二水平部件62C。通过将能由打印装置1形成的卷纸3A的最小长度保持为离开切割位置的水平距离,确定水平部件62A的下游侧边部的位置。突出部61的末端朝向下游侧突出到与水平部件62A的下游侧边部几乎相同的位置。
在切割单元8处被切割的卷纸3A与卷纸接纳部64的倾斜表面相接触,并且被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斜向上引导。然后,将卷纸3A引导至排出间隙63,该排出间隙63位于卷纸接纳部64的下游侧。在通过排出间隙63之后,将卷纸3A引导至突出部61与调节构件62之间的位置。
首先,将参见图8-10来描述形成短卷纸的情况下、排纸路径部60及其周围结构的总览。
在切割单元8处切割短卷纸3A,并将短卷纸3A排出至排纸路径部60。当卷纸3A经过排出间隙63时,卷纸3A的底侧与排纸路径部60上的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相接触,同时卷纸3A的顶侧与突出部61的底面相接触。因此,调节卷纸3A的移动。结果,防止卷纸3A粘合至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还防止卷纸3A移动至可移动刃42的最底端部。
此外,当短卷纸3A的长度超过从切割器8的切割位置到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距离时,短卷纸3A的顶侧与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相接触,而不是与突出部61的底面相接触。另一方面,卷纸3A的底侧与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在可移动刃42相对于固定刃41的开/闭方向(上下方向)上,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与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基于处于同一位置。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稍稍下方。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保持其间相同的排出间隙,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同一位置或稍稍上方。
详细地说,可移动刃42向上移动以立即切割卷纸3A。此时,卷纸3A在沿着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边部由于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粘合至可移动刃42。当完成卷纸3A的切割时,可移动刃42向下移动。此时,卷纸3A的底侧与排纸路径部60上的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相接触,而卷纸3A的顶侧与突出部61的底面相接触。卷纸3A与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相接触的部分被定义为卷纸3A的第一部分,卷纸3A与与突出部61的底面相接触的部分被定义为卷纸3A的第二部分。
对于短卷纸3A,从上游侧边部到第一部分的长度几乎等于从切割位置到排纸路径部60上的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水平距离。对于短卷纸3A,从上游侧边部到第二部分的长度比从卷纸3A的上游侧边部到第一部分的长度要长。换句话说,在短卷纸3A的情况下,卷纸3A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下游侧。
其上通过粘合剂层3D粘结有剥离纸3E的卷纸3A具有预定的弹性。由此,当向下的力通过可移动刃42的移动作用在卷纸3A上游侧的边部上时,向下的力通过突出部61作用在卷纸3A顶侧的第二部分上,同时向上的力通过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作用在卷纸3A的底侧。接着,将卷纸3A与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剥开的反作用力会提供给卷纸3A。结果,防止卷纸3A粘合至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并且防止卷纸3A被拉到可移动刃42的最底端部。还可防止卷纸3A卡在排纸路径部60,从而可以毫无疑问地排出卷纸,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打印装置的排纸能力。
还有,当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卷纸3A越短时,通过被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粘合而拉入打印装置的可能性越大。然而,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的粘合能力不是非常强。因此,假如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卷纸3A具有一定的长度,则即使卷纸3A粘合至可移动刃42时,卷纸也可由于其自身重量与可移动刃42剥开,而不会拉入打印装置1。另一方面,当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卷纸3A太短时,因为卷纸3A的自身重量太小,卷纸3A仍然会被拉入打印装置1。
在长尺寸卷纸3A的情况下,即使在卷纸3A被拉入打印装置1时,在被拉入打印装置1那侧的相反侧的边缘处,具有一定长度的部分也会处于外侧,而不会被拉入。由此,可以通过拿住处于外侧的部分来拉动长尺寸卷纸3A。然而,在短卷纸3A的情况下,一旦卷纸3A被拉入打印装置1中,卷纸3A会被完全拉入打印装置1,或者处于外侧的部分太短而无法拉出。结果,实际上重要的是,防止短卷纸3A被拉入打印装置1。
接着,如图9所示,调节构件62具有阶梯式结构,包括水平部件62A、倾斜部件62B和第二水平部件62C。通过将能由打印装置1形成的卷纸3A的最小长度保持为离开切割位置的水平距离,来确定水平部件62A的下游侧边部的位置。结果,当连续打印短卷纸3A时,先前打印的卷纸3A可能会被之后打印的卷纸3A推出。从排纸路径部60排出的卷纸3A经过倾斜部件62B,并且顺畅地排出至打印装置1外部,而不会堆积在排纸路径部60的水平部件62A处。因此,由于调节构件62具有阶梯式结构,所以可以防止卷纸3A卡在排纸路径部60上,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打印装置的排纸能力。
此外,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预定的间隔形成在两个突出部61之间。当形成具有最小宽度、没有规定长度的卷纸时,卷纸输送方向的左侧突出部61(图3中的右侧突出部61)设置在没有规定长度的卷纸的最小宽度的中间处。因此,当形成具有最小宽度、没有规定长度的卷纸时,通过左侧突出部61来压住卷纸3A。因此,通过突出部61和调节构件62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来调节卷纸3A。结果,卷纸3A可以从排纸路径部60顺畅地排出。
另一方面,当形成具有较宽宽度、没有规定长度的卷纸时,通过左侧和右侧突出部61来压住卷纸3A。结果,卷纸3A可以从排纸路径部60顺畅地排出,并且可显著提高打印装置的排纸能力。
由此,因为预定间隔(例如,手指可以插入的间隔)形成在多个突出部61之间。即使当已切割的短卷纸3A卡在排纸路径部60中时,使用者简单地用手也可拉出卷纸3A,因此,打印装置可以从卷纸3A卡在排纸路径部60的情况容易地恢复。首先,易于从打印装置1拉出短卷纸3A。
图10是一模式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粘合剂粘合在固定刃上的情况下、短卷纸的排出路径。如图10所示,肋65设置在突出部61的上游侧,与突出部61一起构成排纸路径部60的上部。肋65的底边部65A设置在固定刃41的最底边部41A的下方(在该实施例中距离约为0.5mm至1mm)。
由于固定刃42和可移动刃41之间的滑动,积聚在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会转移到固定刃41上。此时,由于粘合剂,卷纸3A趋于粘合至固定刃41(参见图10中的点划线)。与突出部61相邻的肋65的底边部65A设置在固定刃41的最底边部41A的下方,由此,通过肋65的底边部65A压住卷纸3A。结果,防止卷纸3A粘合至固定刃41上的粘合剂。
详细地说,仅有一小部分粘合剂粘合至固定刃41与可移动刃42的滑动部分,大部分的粘合剂积聚在位于滑动部分上方的、与滑动部分相邻的部分上。此外,因为可移动刃42的末端是V形的,所以粘合剂也会积聚在V形末端上。
当切割卷纸3A时,卷纸3A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上游侧边部可能会由于固定刃41上的粘合剂粘合至固定刃41。因为仅有一些粘合剂粘合至固定刃41的滑动部分,所以粘合力太弱而不会粘合卷纸3A。固定刃上积聚大部分粘合剂的部分在滑动部分上方。想像上,卷纸3A趋于在积聚大部分粘合剂的部分处粘合至固定刃41(参见图10中点划线),卷纸3A的顶面与肋65的底边部65A相接触,而卷纸3A的底面与调节构件62上的水平部件62A的顶面相接触。卷纸3A与肋65的底边部65A相接触的部分被定义为卷纸3A的第三部分,卷纸3A与调节构件62上的水平部件62A的顶面相接触的部分被定义为卷纸3A的第四部分。
卷纸3A从上游侧边部到第三部分的长度几乎等于从切割位置到肋65的水平距离。从卷纸3A的上游侧边部到卷纸3A的第四部分的长度比从卷纸3A的上游侧边部到第三部分的长度要长。换句话说,卷纸3A的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下游侧。其上通过粘合剂层3D粘结有剥离纸3E的卷纸3A具有预定的弹性。
肋65的底边部65A设置在固定刃41的最底边部41A的下方。固定刃41上积聚大部分粘合剂的部分是带有最底边部41A的滑动部分。换句话说,粘合剂积聚部分是在固定刃41的最底边部41A上方。因此,粘合剂积聚部分还在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与肋65的底边部65A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当卷纸3A的上游侧边部被提高到固定刃41上积聚大部分粘合剂的部分的高度时,向下的力通过肋65的底边部65A作用在卷纸3A的第三部分上,向上的力通过调节构件62上的水平部件62A的顶面作用在卷纸3A的第四部分上。结果,卷纸3A的上游侧边部不会被提高到固定刃41上积聚大部分粘合剂的部分的高度,卷纸3A也不会粘合至固定刃41。
此外,当卷纸3A卷绕成小半径时,因为卷纸3A从顶侧拉出,所以卷纸3A自身会向下弯曲。由此,卷纸3A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上游侧边部不会被提高。然而,当自从打印装置1的上次使用以来已经过去了较长时间时,因为卷纸3A被保持在夹在压纸辊26和热敏打印头31之间的状态,所以在卷纸3A的一部分上发生向上翘曲。只有在卷纸3A发生向上翘曲的部分上,才有可能提高卷纸3A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上游侧边部。也就是说,卷纸3A粘合至固定刃41的可能性较小。这是因为肋65的底边部65A设置在固定刃41的最底边部41A的下方。因此,毫无疑问地防止卷纸3A粘合至固定刃41。
结果,卷纸3A可以毫无疑问地从排纸路径部排出,可以防止卷纸3A卡在切割单元8处,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打印装置的排纸能力。
接着,将参见图11和12来描述在形成长尺寸卷纸3A时、排纸路径部60及其周围结构的总览。
如图12所示,当画出圆心为O、预定半径为R的圆时,其中,圆经过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圆弧向顶侧突出,参见图12中的点划线),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总是在圆内。此外,预定半径R在围绕卷纸固定器3卷绕的卷纸3A的实际半径的范围之内。圆心O在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的下方。
被切割单元8切割的卷纸3A与卷纸接纳部64的倾斜面相接触,并且沿着斜向上方向被引导至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如图11所示,在长尺寸卷纸3A的后端部分上,一个表面由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来支承,而另一表面由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来压住。换句话说,长尺寸卷纸3A经过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之间,还经过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之间。
在切割卷纸3A之前,对应于其长度,卷纸3A的下游侧末端可以悬在空中,或者可以到达安装打印装置的安装表面,或者可以到达处于打开状态的盘构件46的顶侧。当卷纸3A被进一步向前输送且悬在空中时,卷纸3A的下游侧末端面会最终与安装表面或盘构件26相接触。此时,假如卷纸3A以一角度撞击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表面,则当卷纸3A被进一步向前输送时,卷纸3A会在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表面上滑动,而卷纸3A的末端部分位于侧向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当切割卷纸3A时,所有失去其支承的卷纸3A会从打印装置1滑动和下落到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表面上。或者假如从排纸槽6A排出的卷纸3A的重心与下游侧末端的位置相比处于水平方向的后部上,则当切割卷纸3A时,卷纸3A可能会由于其自身重力朝向后方翻倒。
在另一情况下,当卷纸3A从悬空状态到与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下游侧端面相接触时,卷纸3A会沿垂直方向撞击在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卷纸3A具有预定的弹性,所以当卷纸3A被进一步向前输送时,卷纸3A的末端会沿垂直方向撞击在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表面上,而不会位于侧向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当切割卷纸3A时,卷纸3A的下游侧末端会保持垂直撞击状态。还有,在下游侧末端沿垂直方向撞击安装表面或盘构件46的表面之后,卷纸3A自身会在切割之前弯曲。因此,当切割卷纸3A时,卷纸3A自身可能会展开。或者从排纸槽6A排出的卷纸3A的重心与下游侧末端的位置相比处于水平方向的后部上,则当切割卷纸3A时,卷纸3A可能会由于其自身重力朝向后方翻倒。
在弯曲的卷纸3A展开或卷纸由于其自身重力朝向后方翻倒的两种情况下,这意味着,卷纸3A在切割单元8附近上游侧的末端可能会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在长尺寸卷纸3A的后端附近,假如卷纸3A固定在三点下方,则可以防止长尺寸卷纸3A下落到可移动刃42上。这三个点是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结果,防止长尺寸卷纸3A被切割两次。
详细地说,当在打印装置1中打印长尺寸卷纸3A时,长尺寸卷纸3A的底面(打印面那侧)由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来支承,而顶面(压纸辊26那侧)由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来压住。由此,在沿着输送方向的两个分开的点上,向上的力从底侧作用在卷纸3A上,而在两个分开点之间的那点上,向下的力从顶侧作用在卷纸3A上。因为卷纸3A围绕卷纸固定器3卷绕,所以它具有带有预定曲率的弯曲特性。此外,卷纸3A的曲率在靠近卷纸3A的卷绕芯部的部分较大。
另一方面,当从圆心O开始的、具有卷纸3A的最大半径R的、经过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的圆弧被拉出时(参见图12中的点划线),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总是位于圆弧之内。换句话说,当具有预定弹性的、处于弯曲状态的卷纸3A沿着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被上下压住时,反作用力作用在其上以将卷纸3A返回到原始状态。由此,卷纸3A可固定在三个点上,其中,这三个点是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
下文中,将详细说明将卷纸3A固定在三个点上的原理。将参见图13和图14来说明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位置布置。
图13是一说明图,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有关位置。图13是一模式图,示出了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下游侧附近的情况。
图14是一说明图,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的有关位置的比较情况。图14是一模式图,示出了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的上游侧附近的情况。
在图11和图13中,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下游侧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的距离比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之间的距离要短得多。
在以上情况下,因为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的距离较短,卷纸3A具有相对较强的弹性,由此卷纸3A可以容易地越过突出部61。还有,因为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的距离较短,卷纸3A不太可能会在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弯曲。
此外,即使当卷纸3A在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弯曲时,因为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的距离较短,弯曲部分的长度也较短,因此,卷纸3A的上游侧端部不太可能会被切割两次。
结果,长尺寸卷纸3A的上游侧端部不会由于其自身重力返回至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还可防止长尺寸卷纸3A被切割单元8切割两次。
另一方面,在图14中,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的上游侧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的距离比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之间的距离要长得多。
在图14所示的情况下,因为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的距离较长,卷纸会在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之间弯曲(参见图14中的粗线)。在这种状态下,当切割卷纸3A时,弯曲部分趋于展开,从而卷纸3A可返回至其原始状态。由此,长卷纸3A的上游侧端部(图14中的右端部)可返回至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卷纸3A被切割单元8切割两次。此外,图14中的细线示出了卷纸3A不弯曲的理想输送路径。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长尺寸卷纸3A的上游侧端部由于其自身重力返回至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必须将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下游侧附近。
因此,当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下游侧附近时,长卷纸3A可以在垂直于卷纸3A的输送方向的上下方向支承在三个点上。这三个点是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结果,防止已切割的长尺寸卷纸3A翻倒至可移动刃42,并且防止长尺寸卷纸3A被切割两次。
当关闭盘构件46时,盘构件46顶部的边部46B(角部)位于打印装置1的最近位置上。边部46B也在从圆心O开始的具有预定半径R的圆周上,其中,该圆周经过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因此,即使当边部46B代替顶边部62D与卷纸3A相接触时,也可实现固定卷纸3A的效果。
与处于关闭状态的盘构件46的凹入部46A相邻的是,边部62E(角部,参见图11)在顶边部62D的下游侧形成在前盖6上。当盘构件46打开时,边部62E位于除了盘构件46之外的打印装置的最近位置上。边部62E也在从圆心O开始的具有预定半径R的圆周上,其中,该圆周经过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因此,即使当边部62E代替顶边部62D与卷纸3A相接触时,也可实现固定卷纸3A的效果。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排纸路径部60包括突出部61、调节构件62、卷纸接纳部64和肋65。当短卷纸3A从切割单元8排出至排纸路径部60时,卷纸3A的一个表面与排纸路径部60上的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相接触,而卷纸3A的另一表面与突出部61的底边部相接触。因此,可调节卷纸3A的排出路径。结果,防止卷纸3A移动到可移动刃42带有粘合剂的最底端部。
此外,与突出部61一起构成排纸路径部60的上部的肋65的底边部65A设置在固定刃41的最底边部41A的下方。因此,可将卷纸3A调节在突出部61和肋65之间,结果,防止卷纸3A粘合至固定刃41上的粘合剂。因此,可以防止卷纸3A卡在切割单元8处,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打印装置的排纸能力。
当长尺寸卷纸3A从切割单元8排出至排纸路径部60时,长尺寸卷纸3A的一个表面由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和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来支承,而另一表面被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压住。由此,可将卷纸3A从排纸路径部60顺畅地排出,可防止在排纸路径部60处积聚卷纸3A。结果,可以防止由于卷纸3A积聚引起的卡纸,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打印装置的排纸能力。
无需多言,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作出改进或修改。
例如,突出部61、61也可使用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其间具有预定间隔的较厚构件,或者使用具有较薄宽度的多个肋构件。假如在形成短的、没有规定长度的卷纸时,突出部61能够压住与最小卷纸宽度相对应的卷纸,突出部61可以各种方式作出改进或修改。
切割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闸刀式切割器,也可应用到滑动式切割器或其它切割方法中。
除了打印装置之外,本发明也可应用到切割式绘图机和其它纸张处理装置。
对于剥开卷纸3A的结构,其中该卷纸3A被可移动刃42上的粘合剂粘合至可移动刃42,也不总是局限于可移动刃42在底侧而固定刃41在顶侧的结构。换句话说,可移动刃42可以在顶侧,而固定刃41可以在底侧。在这种情况下,肋65的底边部65A可以代替排纸路径部60上的调节构件62的后边部62F或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与短卷纸3A的第一部分相接触,而调节构件62上的水平部件62A可以代替突出部61的底面与短卷纸3A的第二部分相接触。
还有,同样如此,对于防止由切割单元8切割的卷纸3A被固定刃41上的粘合剂粘合至固定刃41的结构,也不局限于可移动刃42在底侧而固定刃41在顶侧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2或卷纸接纳部64是单独构造的,但是调节构件62和卷纸接纳部64也可形成一体。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61或肋65是单独构造的,但是突出部61和肋65也可形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2上游侧的后边部62F的最顶端位置与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最顶端位置几乎相同。由此,通过将卷纸3A固定在三个点上,可防止长尺寸卷纸3A被切割两次,其中,三个点是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
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的最顶端位置可以构造成稍稍低于调节构件62上游侧的后边部62F的最顶端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长尺寸卷纸3A可以位于三个点上,其中,三个点是调节构件62上游侧的后边部62F、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和突出部61的底边部61A。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输送路径构件100(参见图12)表示调节构件62或卷纸接纳部64。输送路径构件100包括第一顶边部和第二顶边部。第一顶边部设置在切割单元8沿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附近,而第二顶边部设置在第一顶边部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附近。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路径构件100的第一顶边部表示卷纸接纳部64的顶边部64A,也可表示调节构件62上游侧的后边部62F。输送路径构件100的第二顶边部表示调节构件62下游侧的顶边部62D。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目前较佳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2)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1),包括:
主体(2),所述主体装有卷纸(3A);
切割装置(8),用于切割设置在所述主体(2)中的所述卷纸(3A);以及
排出机构(60),用于将由所述切割装置(8)切割的所述卷纸(3A)排出到外部,所述排出机构(60)包括:
输送路径构件(100),
支承构件(61),
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第一顶边部(64A、62F),
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第二顶边部(62D),以及
所述支承构件(61)的底边部,
其中
所述排出机构(60)设置在所述切割装置(8)的下游侧,
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构成用于排出由所述切割装置(8)切割的所述卷纸(3A)的输送路径,并且输送由所述切割装置(8)切割的所述卷纸(3A),
面向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支承构件(61)与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协配地构成所述输送路径,
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一顶边部(64A、62F)设置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所述切割装置(8)的下游侧附近,
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二顶边部(62D)设置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一顶边部(64A、62F)的下游侧,
所述支承构件(61)的所述底边部(61A)位于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一顶边部(64A、62F)和所述第二顶边部(62D)之间,
由所述切割装置(8)切割的所述卷纸(3A)通过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一顶边部(64A、62F)和所述支承构件(61)的所述底边部(61A)之间,并且通过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二顶边部(62D)和所述支承构件(61)的所述底边部(61A)之间,
支承构件(61)的底边部(61A)设置在第一顶边部(64A、62F)的下游侧附近,
所述支承构件(61)的所述底边部(61A)存在于向上突出的、具有预定半径的圆弧内侧,其中,所述圆弧通过所述输送路径构件(100)的所述第一顶边部(64A、62F)和所述第二顶边部(62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半径是所述卷纸(3A)据此卷绕的最大半径。
CN2008101301388A 2007-07-26 2008-07-25 纸张处理装置 Active CN101353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4896 2007-07-26
JP2007-194896 2007-07-26
JP2007194896 2007-07-26
JP2008152774 2008-06-11
JP2008-152774 2008-06-11
JP2008152774A JP4946980B2 (ja) 2007-07-26 2008-06-11 用紙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3121A CN101353121A (zh) 2009-01-28
CN101353121B true CN101353121B (zh) 2011-03-30

Family

ID=4030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01388A Active CN101353121B (zh) 2007-07-26 2008-07-25 纸张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46980B2 (zh)
CN (1) CN10135312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357A (zh) * 2003-12-12 2005-06-15 星精密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2005329704A (ja) * 2004-01-27 2005-12-02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1616708A1 (en) * 2004-07-12 2006-01-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0848A (ja) * 2000-04-28 2001-11-06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JP200225474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Sato Corp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4496792B2 (ja) * 2004-01-27 2010-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357A (zh) * 2003-12-12 2005-06-15 星精密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2005329704A (ja) * 2004-01-27 2005-12-02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1616708A1 (en) * 2004-07-12 2006-01-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5922A (ja) 2009-03-05
CN101353121A (zh) 2009-01-28
JP4946980B2 (ja)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2978B (zh) 纸张处理装置
US5188351A (en) Multi-size paper cassette having a sheet size indicator
CN101143526A (zh) 带式打印装置
US8973914B2 (en) Sheet-supply device with a sheet-separation unit having an opening
US201100636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286365A (ja) シ―ト保持トレイおよびシ―トの保持方法
JP2005247575A (ja) 原稿搬送装置
CN101127817B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成像设备
US20090032637A1 (en) Printer
CN101353121B (zh) 纸张处理装置
KR19980029961A (ko) 사무자동화기기에 있어서 용지급지대의 절환장치
JP4640280B2 (ja) ロール紙排紙スタッカ及び該ロール紙排紙スタッカ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3856102B2 (ja) 排紙スタッカ及び該排紙スタッカ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EP3266620A1 (en) Printer
US8627754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816271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EP2025522B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A2096862C (en) Copy output stacker for engineering size copies
US6808329B2 (en) Paper ejection apparatus in a print apparatus
JP2000326588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5713569A (en) Printer including an opening receiving a stack of printable media
EP0722839A2 (en) Inkjet printer system with auxiliary high volume input tray
EP2025523B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93072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992322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