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2850A - 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2850A
CN101352850A CNA2008101083241A CN200810108324A CN101352850A CN 101352850 A CN101352850 A CN 101352850A CN A2008101083241 A CNA2008101083241 A CN A2008101083241A CN 200810108324 A CN200810108324 A CN 200810108324A CN 101352850 A CN101352850 A CN 101352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mentioned
card
holding part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83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2850B (zh
Inventor
柴田美德
鹈饲智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2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2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2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28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能够以简单构成同时实现不使用时的挂钩容置和在两侧的使用。在壳体(2)上形成有左右开口的挂钩容置部(9),使具有卡止端部(11,11)的大致U字状的挂钩(10)在该挂钩容置部(9)内,能够在使卡止端部(11)从挂钩容置部(9)向左侧突出的左突出位置、使卡止端部(11)从挂钩容置部(9)向右侧突出的右突出位置、使两卡止端部(11,11)容置于容置部(9)内的容置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设置有分别与各位置的挂钩(10)卡止而保持各位置的锁定按钮(13)。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动工具上为了吊挂用而设置的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背景技术
有时在电动工具上设置挂钩用以在墙壁上所设置的卡止部或作业人员的皮带等上钩挂而吊挂着。该挂钩如果总是呈突出状态则会对作业造成妨碍,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电动工具的壳体上设置挂钩的容置部,在不使用时能够将挂钩容置于容置部中。
另一方面,在作业人员吊挂在腰带上时,为了便于使用而希望在左右都能吊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挂钩装置:以设置于把手上的方形截面轴为中心,左右具有挂钩的挂钩臂设置为能够滑动并且能够在该滑动范围的两端固定。
专利文献1:JP特许3676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10-94975号公报。
如此,为了使用方便,不使用时挂钩的容置和在两侧的使用都是必要的,但是在专利文献1这样的容置结构中,仅构思了从一个使用位置(拉出位置)向容置部容置的一个方向的出入,在结构上难以实现从两侧的两个使用位置进行容置的情况。另外,专利文献2的挂钩臂同样,是能够通过方形截面轴可滑动地轴连接的简单结构,因此虽然在把手上设置挂钩容置部而能够从一侧进行容置,但是也无法从两侧进行容置。假设如果能够使挂钩臂在中间位置固定,则为了确保左右共用而需要使挂钩臂的滑动方向的长度较大,则挂钩臂的两端向左右突出,结果仍会妨碍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结构同时实现不使用时挂钩的容置和在两侧的使用的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在电动工具的壳体上形成有左右开口的挂钩容置部;在该挂钩容置部内,左右具有卡止端部的大致U字状的挂钩被设置为,能够在使上述卡止端部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向左侧突出的左突出位置、使上述卡止端部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向右侧突出的右突出位置、使上述两卡止端部收容于上述挂钩容置部内的容置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设置有分别与上述各位置的上述挂钩卡止而保持上述各位置的保持单元。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目的基础上,为了简化结构以及提高伴随挂钩位置变更的操作性,其特征在于,保持单元为锁定构件,该锁定构件具有能够分别与各位置的挂钩对应而嵌合的嵌合部,该锁定构件能够在突出于挂钩容置部内而与上述挂钩嵌合的突出位置、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内退避而解除与上述挂钩之间的嵌合的沉入位置之间突出或沉入,并被推压单元向上述突出位置推压,而且能够从上述挂钩容置部的外部向上述沉入位置进行按压操作。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目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挂钩使用的灵活性而更加便于使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二保持单元,该第二保持单元能够使挂钩通过在挂钩容置部上形成的退出部而旋转至卡止端部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向上方突出的上突出位置,该第二保持单元与上述上突出位置的上述挂钩卡止而保持该位置。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目的基础上,为了简单而合理地构成第二保持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持单元包括:第二推压单元,其使上突出位置的挂钩向前后任意的方向滑动;卡止凹部,其与退出部连接设置,并且与通过上述第二推压单元而滑动的上述挂钩卡止。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目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伴随挂钩的位置变更的操作性,其特征在于,保持单元包括:滑动构件,其能够在向着挂钩卡止的卡止位置和从挂钩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被推压单元向上述卡止位置推压,并且能够从上述挂钩容置部的外部操作向上述离开位置滑动;多个被卡止部,其设置在上述挂钩上,能够在上述挂钩的各位置与上述卡止位置的滑动构件卡止。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能够以简单结构一并实现不使用时的挂钩容置和在两侧的使用,使用性优良。特别是,在容置位置上挂钩的卡止端部不会向左右突出,因此能够在不使用挂钩时避免卡止端部造成妨碍而便于操作。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基础上,通过一个锁定构件的按压及其解除操作而能够进行挂钩在各位置上的保持。从而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获得伴随挂钩的位置变更的良好操作性。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基础上,挂钩还可以作为上侧的挂钩使用,因此能够提高挂钩使用的灵活性而更加便于使用。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三技术方案的效果基础上,可以获得能够简单合理地进行挂钩在上突出位置的保持的第二保持单元。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基础上,能够通过滑动构件的滑动操作进行挂钩在各位置的保持,从而能够提高伴随挂钩的位置变更的操作性。并且与进行按压操作的锁定构件相比,能够减小从电动工具的突出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改锥的整体图,上面是俯视图,下面是侧视图。
图2A~图2C为方式1的挂钩结构的说明图,其中图2A表示左突出位置,图2B表示滑动中途,图2C表示容置位置。
图3A为A-A剖视图,图3B是B-B剖视图。
图4为方式2的挂钩结构的说明图,上面为俯视图,下面为纵剖视图,右面为横截面图。
图5A~图5C为方式3的挂钩结构的说明图,图5A表示右突出位置,图5B表示上突出位置,图5C表示纵剖视图。
图6为方式3的挂钩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
图7A~图7C为表示挂钩从上突出位置向左突出位置变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A、图8B为表示挂钩从左突出位置向容置位置变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为方式4的挂钩结构的说明图,上面为俯视图,下面为纵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在图9中取下上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A、图11B为表示挂钩从容置位置向左突出位置变更的状态的说明图,上面的俯视图中以取下了上板的状态进行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1]
图1是作为电动工具一例的电动改锥的说明图,上面为俯视图而下面为侧视图。该电动改锥1在壳体2内设置有未图示的电动机和旋转传递机构、转矩限制器等,能够向夹持于前端(图1的左侧为前方)的改锥头传递转矩,这是公知结构,并且在壳体2的后方延伸设置有具备触发开关5的握柄4。
另外,在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挂钩单元6。该挂钩单元6在凹设于壳体2的凹部7上隔开规定间隔使用螺丝固定着上板8,在该上板8和凹部7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左右侧面开口的挂钩容置部9,在该挂钩容置部9内,以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容置着左右宽度大致收容于容置部9内且两卡止端部11、11朝向前方的大致U字状的挂钩10。另外,在上板8的后端延伸设置有前端朝向前方的倒L字形的上钩12。
13是在嵌合凹部7a中设置的锁定按钮,是本发明的保持单元(锁定构件),该嵌合凹部7a是在凹部7的中央更深地凹设而成。该锁定按钮13如图2A所示具有:贯通上板8的中央而突出于上方的矩形的操作部14;以及矩形的锁定部15、15,该锁定部15、15作为嵌合部以在该操作部14的左右形成能够与挂钩10的卡止端部11嵌合的槽16的方式隔开间隔配置,以比操作部14低的高度突出于挂钩容置部9内,并且,该锁定按钮13通过在其与嵌合凹部7a的底面之间设置的作为推压单元的前后一对的螺旋弹簧17、17,如图3A所示在通常状态下,被向锁定部15、15的上表面与上板8抵接的上限位置(突出位置)推压。由此使用操作部14克服螺旋弹簧17、17的推压来向下按压锁定按钮13,则能够使该锁定按钮13下降到锁定部15、15的上表面与凹部7的底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的下限位置(沉入位置)。
挂钩10,通过使操作部14和在操作部14的前后突出设置于凹部7上的用于螺旋固定上板8的凸台18、18在左右的卡止端部11、11之间位置适当而容置于挂钩容置部9内,因此即使在将锁定按钮13按压到下限位置的状态下,挂钩10也能够通过操作部14和凸台18在左右方向上固定。并且,设定左右的锁定部15、15的尺寸,使得左右的锁定部15、15各自的左右外侧的端缘间距离收容于挂钩10的两卡止部11、11的内尺寸,即,锁定部15、15能够嵌合于挂钩10的卡止端部11、11之间。
在上述构成的电动改锥1的挂钩结构中,如图2B所示,如果将锁定按钮13按压到下限位置,则在左右的卡止端部11、11与操作部14和凸台18、18干涉的范围内,挂钩10能够在挂钩容置部9内向左右方向滑动。因此,例如使挂钩10右侧的卡止端部11位于右侧的锁定部15与操作部14之间的槽16中并解除对锁定按钮13的按压,则锁定按钮13回到上限位置而使挂钩10的卡止端部11嵌合于槽16中。由此,挂钩10如图2A所示,在左侧的卡止端部11从挂钩容置部9向左侧突出的左突出位置被保持,可以在作业人员的右侧的腰带等上吊挂。同样地,如果使挂钩10左侧的卡止端部11嵌合于左侧的槽16中,则挂钩10在右侧的卡止端部11向右侧突出的右突出位置被保持,可以在作业人员的左侧的腰带等上吊挂。
另外,在将锁定按钮13按压到下限位置的状态下,如果此次使挂钩10向中央滑动而使左右的卡止端部11、11位于各自对应的锁定部15、15的外侧并解除对锁定按钮的按压,则如图2C和图3所示,挂钩10收容于容置部9内而在左右的卡止端部11、11不突出的容置位置被保持。另外,在由此使挂钩10向左右的突出位置滑动时也同样地可以将锁定按钮13按压到下限位置。在凹部7和上板8的左右的侧缘上,形成有用于使这种挂钩10的左右滑动变得容易的切口19、19…。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1的挂钩结构,在壳体2上形成左右开口的挂钩容置部9,在该挂钩容置部9内,具有卡止端部11、11的大致U字形的挂钩10,能够在使卡止端部11从挂钩容置部9向左侧突出的左突出位置、使卡止端部11从挂钩容置部9向右侧突出的右突出位置、使两卡止端部11、11收容于挂钩容置部9内的容置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设有分别与在各位置的挂钩10卡止而保持各位置的保持单元(锁定按钮13),从而以简单结构同时实现不使用时的挂钩10的容置和在左右的突出位置的使用,从而获得优良的使用性。特别是,在容置位置,挂钩10的卡止端部11、11不会向左右突出,因此能够在不使用挂钩10时避免卡止端部11、11成为妨碍而便于操作。
另外,由于保持单元为锁定按钮13,该锁定按钮13具有能够分别与各位置的挂钩10对应而嵌合的锁定部15,能够在向挂钩容置部9内突出而嵌合于挂钩10的突出位置、和从挂钩容置部9内退避而解除与挂钩10之间的嵌合的沉入位置之间突出或者沉入,该锁定按钮13被螺旋弹簧17向突出位置推压,能够从挂钩容置部9的外部进行向沉入位置进行按压操作,因此能够通过对一个锁定按钮13进行按压及解除操作而在各位置保持挂钩10。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并获得伴随挂钩的位置变更的良好的操作性。
[方式2]
在上述方式1中,挂钩仅可在左右两侧使用,而本方式中也能在上侧使用。图4为方式2的一例,对与方式1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挂钩单元6a中,在上板8上没有上钩,在壳体2上,在处于上限位置的锁定按钮13右侧的槽16的前方延长线上,形成有在右侧的卡止端部11嵌合于槽16中的状态下容许右侧的卡止端部11向前方移动的有底孔20,在该有底孔20内容置有通过设置于底侧的作为第二推压单元的螺旋弹簧21被向后方侧(有底孔20的封闭侧)推压的盖体22。
另一方面,在上板8上,作为退出部的槽口23形成为垂直于左端缘,该槽口23在使挂钩10从左突出位置向前方滑动而使右侧的卡止端部11插入有底孔20的状态下,位于挂钩10的基端部10a正上方而容许左侧的卡止端部11向上方旋转。该槽口23的终端,在后方侧连接设置有向上方旋转而立起的挂钩10的基端部10a能够嵌合的卡止凹部24,在前方侧连接设置有能够避免与挂钩10的角部内面侧干涉的切口部25,从而整体形成为T字形。在该卡止凹部24中加上先前的螺旋弹簧21而形成第二保持单元。
在如上构成的挂钩结构中,与方式1同样,能够通过锁定按钮13的突出或沉入操作和挂钩10的左右滑动,在左突出位置、右突出位置、容置位置之间进行选择。另外,如果在左突出位置,通过右侧的卡止端部11将盖体22向有底孔20内按压而向前方移动,并且保持该状态而使左侧的卡止端部11向上方旋转,则会使基端部10a通过槽口23内而立起。如果在立起状态下解除向前方的滑动,则能够通过螺旋弹簧21的推压使挂钩10向后方滑动,使基端部10a嵌合于卡止凹部24,从而维持立起状态。因此能够这样作为上侧的挂钩来使用。
在从该上突出位置进行容置时,先使挂钩10向前方滑动而使基端部10a从卡止凹部24脱离并保持该状态而向左侧倒伏,则使左侧的卡止端部11与通过槽口23的基端部10a一起旋转,挂钩10回到左突出位置。由此在返回到容置位置即可。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2的挂钩结构,能够以简单构成一并实现挂钩10的容置和在两侧的使用,并且获得与便于使用的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在挂钩容置部9上形成的槽口23而能够使挂钩10从挂钩容置部9向卡止端部11突出于上方的上突出位置旋转,并且通过设置与上突出位置的挂钩10卡止而保持该位置的第二保持单元,从而能够将挂钩10还用作上侧的挂钩。由此能够提高挂钩使用的灵活性而更加便于使用。
特别是,由于第二保持单元包括:使上突出位置的挂钩10向后方滑动的螺旋弹簧21;与槽口23连接设置并卡止通过螺旋弹簧21而滑动的挂钩10的卡止凹部24,从而能够简单而合理地进行挂钩在上突出位置的保持。
[方式3]
在该方式3中,可以选择用作上侧挂钩时的角度。在图5A所示的挂钩单元6b中,锁定按钮13具有操作部14及其右侧的锁定部15,并且两者之间的槽16设置成位于挂钩容置部9的中央,在锁定按钮13的上限位置时的槽16的前方延长线上,设置了有底孔20和螺旋弹簧21、盖体22。另外,在挂钩容置部9内,在凹部7的上表面左侧突出设置有限制部26,该限制部26可用于上板8的螺旋固定,留有能够在左端嵌合卡止端部11的空间,并封闭操作部14的左侧。在该方式3中将锁定按钮13的锁定部15和限制部26作为保持单元。
另外,在上板8的后方侧,在壳体2上经由作为退出部的槽口27,在中央形成有半圆状突出部29的卡止板28,与上板8相平行并螺旋固定。该槽口27如图6所示,是在使一个卡止端部11嵌合于槽16中而向前方滑动的状态下容许另一个卡止端部11在180度范围内旋转的位置。因此,如果在使挂钩10向左或右倒伏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21的推压而使挂钩10向后方滑动,则基端部10a越过槽口27而进入卡止板28的下方,向左或右的旋转受到限制。另外,在卡止板28的突出部29的前端缘,在中央以及与其左右大致45度倾斜的两侧这三个位置上,设有能够分别卡止挂钩10的基端部10a的卡止凹部30、30…。
在上述构成的挂钩结构中,在使挂钩10的一个卡止端部11与槽16嵌合的状态下使挂钩10向前方滑动,并且维持该状态而使基端向右侧旋转,则会使挂钩10经由槽口27向右侧倒伏。这里如果解除向前方的滑动,则如图5A所示通过螺旋弹簧21的推压而使挂钩10向后方滑动,使基端部10a在卡止板28和凹部7之间卡止。因此能够作为右突出位置的挂钩使用。
在从该右突出位置立起时,与上述顺序相反,先使挂钩10向前方滑动,并使基端部10a位于槽口27的正下方,然后向左旋转。如果在90度旋转后的状态下解除挂钩10的滑动,则如图5B、图5C所示,基端部10a卡止于突出部29的中央的卡止凹部30中而维持在处于中央的上突出位置。但是,如果选择左右的卡止凹部中的某个,则如图6所示处于左右45度倾斜的上突出位置。
接着,从上突出位置起,如图7A所示,先使挂钩10向前方滑动而解除与卡止凹部30之间的卡止,并使基端部10a向左侧旋转,则如图7B所示,挂钩10向左侧倒伏。这里如果解除向前方的滑动,则如图7C所示,使挂钩10向后方滑动而在卡止板28和凹部7之间卡止基端部10a。因此能够作为左突出位置的挂钩使用。
另外,在容置挂钩10的情况下,从左突出位置起,如图8A所示,将锁定按钮13按压到下限位置,解除挂钩10的卡止端部11与槽16之间的嵌合,使挂钩10向中央滑动,并解对除锁定按钮13的按压,则如图8B所示,使锁定部15与右侧的卡止端部11的内侧嵌合,并且使限制部26与左侧的卡止端部11的内侧嵌合,从而将挂钩10保持于容置位置。
这样,在上述方式3的挂钩结构中,也能够以简单构成分别实现挂钩容置和两侧使用,并能够实现在上突出位置的使用,获得与方式1、2相同的效果。特别是,这里能够在上突出位置上选择三个角度,从而提高了挂钩使用的灵活性而更加便于使用。
[方式4]
在上述方式1~3中,在保持单元中使用能够在挂钩容置部内向上下方向突出或沉入的锁定按钮,但是也可以采用滑动的方式。图9、10示出了方式4的一例,而图10以取下了上板8的状态进行表示。
在该挂钩单元6c中,首先在挂钩10的基端部10a的中央,横截面コ字形的导向构件31,通过与在基端部10a上形成的对切双面(二面幅)之间的嵌合而从后方组成一体。在该导向构件31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导向片32,导向片32在设置于凹部7的底面的左右方向的导向槽33内以游隙插入。因此,挂钩10能够被导向构件31和导向槽33引导而像左右方向滑动。
另外,在导向槽33的前方,在凹部7的底面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比凹部7的底面略深的嵌合凹部34,在该嵌合凹部34的周围除去后方立起设置限制壁35,在限制壁35所包围的空间中可前后移动地容置有作为滑动构件的滑动按钮36。该滑动按钮36被在限制壁35内的前方设置的作为推压单元的螺旋弹簧37向后端的卡止部38从限制壁35向后方突出的后退位置(卡止位置)推压,在挂钩10的基端部10a和导向构件31的前端中央,形成有在滑动按钮36的后退位置与卡止部38卡止的作为被卡止部的切口39。40为在滑动按钮36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突出设置的椭圆形的操作部。
另一方面,在上板8的上表面中央凹设有凹面部41,该凹面部41在中央贯穿设置有比操作部40长的前后方向的长孔42,滑动按钮36的操作部40与该长孔42嵌合而露出于外部。在滑动按钮36的后退位置,操作部40位于长孔42的后端,由此状态进行手指紧抵操作部40等操作,从而能克服螺旋弹簧37的推压而使滑动按钮36向前方滑动。
在如上构成的挂钩结构中,如果经由操作部40使滑动按钮36向前方滑动,则卡止部38从挂钩10的基端部10a的切口39脱离(这成为离开位置),因此如图11A所示,挂钩10能够在挂钩容置部9内左右滑动。另外,例如在挂钩10的右侧的卡止端部11与限制壁35抵接的位置使滑动按钮36的滑动解除,则如图11B所示,滑动按钮36后退而使卡止部38与挂钩10的基端部10a抵接,并且在成为被卡止部的导向构件31的右侧面上卡止。因此,挂钩10的左右滑动被滑动按钮36限制,在左侧的卡止端部11从挂钩容置部9向左侧突出的左突出位置被保持。在相反侧的情况下,如双点划线所示,卡止部38在成为被卡止部的导向构件31的左侧面上卡止而使挂钩10的滑动受到限制。
另外,在容置挂钩10的情况下,在使滑动按钮36向前方的离开位置滑动的状态下使挂钩10向中央滑动而使手指从操作部40离开,则如图9、10所示,滑动按钮36再次回到卡止位置,而使卡止部38卡止于切口39。由此使挂钩10容置于容置部9内而在左右的卡止端部11、11不会突出的容置位置被保持。
这样,在上述方式4的挂钩结构中,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挂钩10的容置和在两侧的使用,并且能够获得与便于使用的方式1同样的效果。
特别是,由于保持单元包含:滑动按钮36,其能够在与挂钩10卡止的卡止位置和从挂钩10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被螺旋弹簧37向卡止位置推压,能够从挂钩容置部9的外部向离开位置进行滑动操作;多个被卡止部(切口39和导向构件31的左右侧面),其设置于挂钩10,在挂钩10的各位置与卡止位置的滑动按钮36卡止,因此能够通过滑动按钮36的滑动操作而使挂钩10在各位置保持,从而使伴随挂钩10的位置变更的操作性良好。另外,与进行按压操作的锁定按钮相比可以减小操作部40从上板8突出的突出量。
另外,各方式均不限于以圆棒形成挂钩,也可以将带板折弯而形成为大致U字形,锁定按钮也可以根据挂钩的形状而适当地改变锁定部的位置或尺寸,当然也不限于矩形的块状,而可以是壁体呈矩形状竖立设置或者由多个肋板构成等形式,只要能够使挂钩在左右突出位置等上保持即可。另外也可以取消中央的操作部而在锁定部的上表面突出设置作为操作部的突起。
并且,锁定按钮或滑动按钮的推压单元也不限于螺旋弹簧,而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板簧等其他弹性体。
另外,虽然在上述方式中将挂钩单元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但是当然也可以设置于握柄的端部等其他位置,并且电动工具也不限于改锥,而可以是电钻、改锥钻、圆盘锯等使用挂钩的各种机型。
另一方面,虽然对应于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方式1中也可以省略上板的上钩,在方式2中可以使锁定部的位置左右交换,或者在第二推压单元中省略盖体,而通过螺旋弹簧、板簧等弹性体直接使挂钩滑动。并且可以考虑将第二推压单元设置于挂钩的后方侧对挂钩向前方推压,在上板侧设置使挂钩在上突出位置卡止的卡止凹部。另外,也可以像方式3那样取代方式2的卡止凹部而采用具有多个卡止凹部的突出部,从而能够变更上突出位置的角度。
同样地,在方式3中也可以使锁定按钮和限制部的配置左右交换,或者对第二推压单元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或者对卡止凹部的数量进行增减。另外,在方式4中可以取消设置于挂钩的滑动构件,而在基端部上直接形成与滑动按钮卡止的凹部等,或者变更为在挂钩侧设置与各位置对应的凸部,并且在滑动按钮上设置与凸部嵌合的凹部来实现两者的卡止,或者进行省略限制壁、导向片和导向槽等的设计变更。

Claims (5)

1.一种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在电动工具的壳体上形成有左右开口的挂钩容置部;在该挂钩容置部内,左右具有卡止端部的大致U字状的挂钩被设置为,能够在使上述卡止端部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向左侧突出的左突出位置、使上述卡止端部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向右侧突出的右突出位置、使上述两卡止端部收容于上述挂钩容置部内的容置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设置有分别与上述各位置的上述挂钩卡止而保持上述各位置的保持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保持单元为锁定构件,该锁定构件具有能够分别与各位置的挂钩对应而嵌合的嵌合部,该锁定构件能够在突出于挂钩容置部内而与上述挂钩嵌合的突出位置、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内退避而解除与上述挂钩之间的嵌合的沉入位置之间突出或沉入,并被推压单元向上述突出位置推压,而且能够从上述挂钩容置部的外部向上述沉入位置进行按压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第二保持单元,该第二保持单元能够使挂钩通过在挂钩容置部上形成的退出部而旋转至卡止端部从上述挂钩容置部向上方突出的上突出位置,该第二保持单元与上述上突出位置的上述挂钩卡止而保持该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二保持单元包括:第二推压单元,其使上突出位置的挂钩向前后任意的方向滑动;卡止凹部,其与退出部连接设置,并且与通过上述第二推压单元而滑动的上述挂钩卡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
保持单元包括:滑动构件,其能够在向着挂钩卡止的卡止位置和从挂钩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滑动并且被推压单元向上述卡止位置推压,并且能够从上述挂钩容置部的外部操作向上述离开位置滑动;多个被卡止部,其设置在上述挂钩上,能够在上述挂钩的各位置与上述卡止位置的滑动构件卡止。
CN2008101083241A 2007-07-26 2008-06-06 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2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4956 2007-07-26
JP2007194956 2007-07-26
JP2007-194956 2007-07-26
JP2008027947A JP5015815B2 (ja) 2007-07-26 2008-02-07 電動工具のフック構造
JP2008027947 2008-02-07
JP2008-027947 2008-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2850A true CN101352850A (zh) 2009-01-28
CN101352850B CN101352850B (zh) 2010-09-15

Family

ID=4030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83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2850B (zh) 2007-07-26 2008-06-06 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015815B2 (zh)
CN (1) CN101352850B (zh)
AT (1) ATE500927T1 (zh)
DE (1) DE602008005370D1 (zh)
RU (1) RU2477214C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0015A (zh) * 2017-01-22 2018-07-3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8506323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株式会社牧田 手持工具的挂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5101B2 (ja) * 2014-03-19 2017-10-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型切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852A (ja) * 1996-07-09 1998-01-20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JP3348605B2 (ja) * 1996-09-25 2002-11-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ち機の吊下げフック装置
JP3676609B2 (ja) * 1998-09-29 2005-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吊り下げ具の装着構造
JP3054414B1 (ja) * 1999-06-16 2000-06-19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吊下げフック装置
JP3664970B2 (ja) * 2000-11-02 2005-06-29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RU2226463C2 (ru) * 2002-06-28 2004-04-10 Брат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подвес бензиномоторной пилы
DE102004032788A1 (de) * 2004-07-06 2006-02-16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Akku-Schlagschraub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0015A (zh) * 2017-01-22 2018-07-3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8340015B (zh) * 2017-01-22 2020-09-0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8506323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株式会社牧田 手持工具的挂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77214C2 (ru) 2013-03-10
DE602008005370D1 (de) 2011-04-21
ATE500927T1 (de) 2011-03-15
JP5015815B2 (ja) 2012-08-29
CN101352850B (zh) 2010-09-15
RU2008130854A (ru) 2010-01-27
JP2009045731A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8586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securing communication port on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022607B1 (en) Hook structure of power tool
CN101606283B (zh) 具有可使连接器延伸和缩回的双滑致动器的电子装置
US4669189A (en) Hair cutting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electric hair cutting apparatus
CN101352850B (zh) 电动工具的挂钩结构
US20050015996A1 (en) Automatically loadable and blade-stabilizing utility knife
CN210660942U (zh) 一种解锁锁定装置及具有该解锁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RU2005105695A (ru) Безопасный катетер
CN207516643U (zh) 头戴调节机构及头戴设备
JP2897013B2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のアダプタ用ラッチ
US3619754A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N108011268A (zh) 操作舒适的旅行转换插头
JP2006228569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601868B2 (en) Module latch actuator
CN107542326B (zh) 滑动钥匙
CN105983953A (zh) 电动工具
US5622510A (en) PC c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141614A (ja) 電子回路素子接続具
EP1702851A1 (en) Nock-type slide case
CN215068316U (zh) 一种可数据恢复的移动u盘
JP3240433U (ja) ストラップ取り付け機構付きスマートウォッチケース
CN219387524U (zh) 分离式执手结构、窗扇装置
CN106574475A (zh) 用于配件布置系统的控制元件
CN214225845U (zh) 一种数据服务器安全保护装置
CN209843577U (zh) 开关推杆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