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6448A -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6448A
CN101336448A CNA2006800520372A CN200680052037A CN101336448A CN 101336448 A CN101336448 A CN 101336448A CN A2006800520372 A CNA2006800520372 A CN A2006800520372A CN 200680052037 A CN200680052037 A CN 200680052037A CN 101336448 A CN101336448 A CN 101336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ect ratio
image
downscaled images
display
pictur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20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6448B (zh
Inventor
伊藤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1336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6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6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64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0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separate from the image data, e.g. in a different computer file
    • H04N1/321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separate from the image data, e.g. in a different computer file in a separate computer file, document page or paper sheet, e.g. a fax cover she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H04N1/00442Simultaneous viewing of a plurality of images, e.g. using a mosaic display arrangement of thumbnails
    • H04N1/00453Simultaneous viewing of a plurality of images, e.g. using a mosaic display arrangement of thumbnails arranged in a two dimensional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04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 H04N1/2112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one or a few pictures using 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28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attached to the image data, e.g. file header, transmitted message header, information on the same page or in the same computer file as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environmental sensors, e.g. for detecting temperature, luminosity, pressure, earthquak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4Recor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2End-user interface for progr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5End-user interface for client configuration
    • H04N21/4858End-user interface for client configuration for modifying screen layout parameters, e.g. fonts, size of the wind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4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graphical data, e.g. 3D object, 2D graphics
    • H04N21/8153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graphical data, e.g. 3D object, 2D graphics comprising still images, e.g. texture, background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21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5Modified version of the image, e.g. part of the image, image reduced in size or resolution, thumbnail or screenna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52Image capture parameters, e.g. resolution,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rientation of the image captur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54Orientation, e.g. landscape or portrait; Location or order of the image data, e.g. in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logy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提供的是能够记录具有各种纵横比的图像并能够实现容易可视和方便的缩略图显示的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和成像系统。该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光学系统;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接收到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并输出电图像信号;纵横比转换部,用于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图像记录部,用于使图像信号和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相互关联并记录;显示部,用于显示缩小图像;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所作出的指定;以及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确定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由成像装置拍摄的图像的显示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根据成像装置的姿势信息和拍摄图像的纵横比来控制拍摄图像的显示方法的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例如CCD(电荷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d Device)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的成像传感器,以及信号处理在集成密度方面被日益改进并且变为可廉价地获得。因此,能够将物体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并输出该电图像信号的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以下简单地称为“数码拍摄设备”)正迅速普及。
[0003]
图41A至41C是各自显示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和显示在其显示部上的获得图像的姿势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41A到41C所示,摄影者按照拍摄意图通过改变数码拍摄设备500的姿势来进行拍摄。例如,在拍摄例如风景的水平取向的对象的情况下,摄影者转变数码拍摄设备500的姿势以便处于水平取向状态,然后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在拍摄例如人和建筑的垂直取向的对象的情况下,摄影者转变数码拍摄设备500的姿势以便处于垂直取向状态,然后进行拍摄。以下,如图41A所示,数码拍摄设备500在其快门按钮的行程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时的姿势称为水平拍摄姿势。另一方面,如图41B所示,数码拍摄设备500在快门按钮的行程方向垂直于重力方向时的姿势称为垂直拍摄姿势。此外,在各姿势中拍摄的图像分别称为水平拍摄图像和垂直拍摄图像。在传统的数码拍摄设备500中,拍摄时,在与数码拍摄设备500的姿势相同的方向上,显示拍摄图像。也就是说,如图41C所示,数码拍摄设备500位于水平姿势的同时,在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如图41B所示被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情况下,在其上显示的拍摄图像的取向不同于拍摄时的图像的取向。因此,在显示其中垂直拍摄图像和水平拍摄图像被混合在一起的一系列拍摄图像的情况下,因为垂直拍摄图像的取向不同于拍摄时的取向,所以就产生了观看时困难的问题。
[0004]
对于该问题,已提出有一种数码拍摄设备,该数码拍摄设备具有用于检测光电转换装置的旋转状态的旋转状态检测装置,和用于向基于光电转换装置的输出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添加拍摄时的旋转状态信息的添加装置(专利文献1)。
[0005]
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数码拍摄设备,通过向获得的图像信号添加旋转状态信息,检测拍摄时的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借此,不管图像是以水平拍摄姿势拍摄还是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都可以按照拍摄时的姿势来进行显示。
[0006]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数码拍摄设备中,将要记录的拍摄图像的纵横比被固定在预定比例(例如,横纵比是4∶3)。因此,为了以不同的纵横比拍摄,摄影者需要将数码拍摄设备改变为能够以另一纵横比拍摄的另一数码拍摄设备。
[0007]
近年来,其显示屏幕具有16∶9的纵横比的高清晰度显示装置正在普及。为了在这种显示装置上显示具有4∶3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摄影者需要使用修整处理等来处理拍摄图像,并且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
[0008]
对此,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单个视频记录介质中记录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和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的视频记录装置(专利文献2)。图42是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视频记录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因为视频记录装置600包括转换装置612、垂直偏转电路611和垂直偏转线圈606,所以可以以各种纵横比来记录视频。因此,摄影者可以按照拍摄场景以任何纵横比来进行拍摄。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第2001-45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第2000-369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为了检查记录在数码拍摄设备中的多个图像,已知一种在设置于数码拍摄设备的显示部上显示拍摄图像的-览表的方法。图43显示由专利文献1中说明的数码拍摄设备显示拍摄图像的一览表的实例。如图43所示,在显示部550上,各个拍摄图像以缩小形式被显示,以便作为一览表显示。以下,在显示部上作为一览表显示多个缩小图像被称为缩略图显示,并且为了一览表显示的缩小图像被称为缩略图像。此外,与以水平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相对应的缩略图像被称为水平缩略图像,而与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相对应的缩略图像被称为垂直缩略图像。
[0010]
如图43所示,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明,当拍摄图像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时,可以在拍摄时的姿势被恢复之后进行显示,而不考虑水平拍摄图像或垂直拍摄图像。然而,显示在显示部550上的垂直缩略图像与水平缩略图像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是窄的,并且不能以放大方式显示。所以,显示在显示部550上的垂直缩略图像的尺寸小于水平缩略图像的尺寸,这就造成了摄影者在观看上困难的问题,以及可视性差的问题。
[0011]
此外,根据在专利文献2中说明的发明,视频记录装置能够记录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图像。然而,专利文献2没有提出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图像的显示方法。
[0012]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记录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图像并且还能够实现容易可视且方便的缩略图显示的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所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3]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以下构造的成像装置来实现。
一种用于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电图像信号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所述对象的光学图像;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所述输出的图像信号和指示所述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相互关联并记录;
显示部,用于基于记录的图像信号显示缩小图像;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来确定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并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
[0014]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以下构造的成像装置来实现。
一种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电图像信号并且可被连接到显示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所述对象的光学图像;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相互关联并记录;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所述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与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相对应,并输出用于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显示控制信号。
[0015]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以下构造的显示控制装置来实现。
一种可连接到具有显示部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装置,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读取部,用于读取记录在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以及对应于所述图像信号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的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便与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相对应,并输出用于使还原的缩小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信号。
[0016]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以下构造的图像显示系统来实现。
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包括用于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电图像信号的成像装置以及用于显示拍摄的图像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所述对象的光学图像;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的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所述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便与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相对应,并输出用于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接收部,用于接收记录的图像信号和输出的显示控制信号;以及
显示部,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显示所述缩小图像。
[0017]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以下构造的成像系统来实现。
一种包括透镜筒和可交换该透镜筒的成像装置的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透镜筒包括: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对象的光学图像,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与其连接的成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显示部,用于基于记录的图像信号显示缩小图像;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根据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便与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相对应,并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
[0018]
本发明的目的由具有以下构造的成像系统来实现。
一种包括透镜筒和可交换该透镜筒的成像装置的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透镜筒包括: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对象的光学图像;以及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与其连接的成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显示部,用于基于记录的图像信号显示缩小图像;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显示张数,根据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便与拍摄时的成像装置的姿势相对应,并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
发明效果
[0019]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记录具有各种纵横比的图像,并且还能够实现容易可视且方便的缩略图显示的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附图说明
[0020]
[图1]图1为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数码拍摄设备的总的构造的框图。
[图2A]图2A是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数码拍摄设备的俯视图。
[图2B]图2B是显示根据实施例1的数码拍摄设备的后视图。
[图3]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纵横比切换菜单的实例。
[图4]图4是显示在实施例1中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和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5]图5是显示实施例1中图像的纵横比和纵横比确定信号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6]图6是显示实施例1中在图像记录部中生成的图像文件夹的实例的视图。
[图7]图7是实施例1中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流程图。
[图8]图8是实施例1中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另一流程图。
[图9]图9是实施例1中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拍摄图像的显示部的示例性的显示。
[图10]图10是实施例1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纵横比选择菜单的示例性的显示。
[图11A]图11A是实施例1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
[图11B]图11B是实施例1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另一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
[图12]图12是显示实施例1中具有4∶3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和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13]图13是显示根据实施例2的数码拍摄设备的总的构造的框图。
[图14]图14是显示实施例2中拍摄设备姿势和姿势确定信号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15]图15是显示实施例2中在图像记录部中生成的示例性的图像文件夹的视图。
[图16]图16是实施例2中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流程图。
[图17]图17是实施例2中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另一流程图。
[图18]图18是实施例2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的实例。
[图19]图19是实施例2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的实例。
[图20A]图20A是实施例2中在选择标准选择按钮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
图20B]图20B是实施例2中在选择尺寸优先按钮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
[图20C]图20C是在选择显示图像数目优先按钮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
[图21]图21是显示根据实施例3的数码拍摄设备的总的构造的框图。
[图22A]图22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2B]图22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2C]图22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3A]图23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3B]图23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3C]图23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4A]图24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4B]图24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4C]图24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5A]图25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而与其纵横比无关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5B]图25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而与其纵横比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5C]图25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而与其纵横比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6A]图26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6B]图26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6C]图26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6D]图26D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7A]图27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7B]图27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7C]图27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7D]图27D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7E]图27E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8A]图28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8B]图28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8C]图28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8D]图28D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8E]图28E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与其拍摄姿势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9A]图29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记录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所有的图像,与其取向和纵横比无关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29B]图29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记录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所有的图像,与其取向和纵横比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9C]图29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记录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所有的图像,与其取向和纵横比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9D]图29D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记录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所有的图像,与其取向和纵横比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29E]图29E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记录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所有的图像,与其取向和纵横比无关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0A]图30A是在实施例3中通过使用图29A到29E所示的示例性的布局说明图像的显示顺序的视图。
[图30B]图30B是在实施例3中通过使用图29A到29E所示的示例性的布局说明图像的显示顺序的另一视图。
[图30C]图30C是在实施例3中通过使用图29A到29E所示的示例性的布局说明图像的显示顺序的另一视图。
[图30D]图30D是在实施例3中通过使用图29A到29E所示的示例性的布局说明图像的显示顺序的另一视图。
[图30E]图30E是在实施例3中通过使用图29A到29E所示的示例性的布局说明图像的显示顺序的另一视图。
[图31A]图31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1B]图31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1C]图31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2A]图32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2B]图32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2C]图32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3A]图33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3B]图33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3C]图33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4A]图34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4B]图34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4C]图34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5A]图35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5B]图35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5C]图35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6A]图36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6B]图36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6C]图36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7A]图37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7B]图37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7C]图37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8A]图38A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
[图38B]图38B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8C]图38C是在实施例3中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的另一示例性的布局。
[图39]图39是显示根据实施例4的数码拍摄设备和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40]图40是显示根据实施例5的显示控制装置的视图。
[图41A]图41A是显示传统的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和显示在其显示部上的拍摄图像的姿势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41B]图41B是显示传统的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和显示在其显示部上的拍摄图像的姿势之间关系的另一视图。
[图41C]图41C是显示传统的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和显示在其显示部上的拍摄图像的姿势之间关系的另一视图。
[图42]图42是传统的视频记录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43]图43是由传统的数码拍摄设备拍摄的图像的一览表的示例性的显示。
参考标号的说明
[0021]
1数码拍摄设备
1a壳体
2透镜
3微型计算机
4成像传感器
5CCD驱动控制部
6模拟信号控制部
7A/D转换部
8数字信号处理部
9缓冲存储器
10图像压缩部
11图像记录控制部
12图像记录部
13图像显示控制部
35电源开关
36快门操作部
37拍摄/再现切换操作部
38十字操作键
39菜单(MENU)设置操作部
40设置(SET)操作部
41快门操作部
42快门驱动马达
43姿势检测部
51可移动存储器
55显示部
57变焦操作部
60姿势确定信号
61纵横比确定信号
62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
62a标准选择按钮
62b尺寸优先按钮
62c显示图像数目优先按钮
64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
64a 4∶3的纵横比水平图像选择按钮
64b 4∶3的纵横比垂直图像选择按钮
64c 16∶9的纵横比水平图像选择按钮
64d 16∶9的纵横比垂直图像选择按钮
64e水平图像选择按钮
64f垂直图像选择按钮
64g 4∶3的纵横比图像选择按钮
64h 4∶3的纵横比图像选择按钮
65纵横比选择菜单
65a 4∶3的纵横比选择按钮
65b 16∶9∶3的纵横比选择按钮
69纵横比切换菜单
69a 4∶3的纵横比切换按钮
69b 16∶9的纵横比切换按钮
70显示装置
75电缆
80显示装置
81可移动存储器插入部
82显示控制装置
90拍摄图像文件夹
91静止图像文件夹
92动态图像文件夹
93a,93b水平图像文件夹
94a,94b垂直图像文件夹
95静止图像
96动态图像
97a,97b,97c 4∶3的纵横比文件夹
98a,98b,98c 16∶9的纵横比文件夹
100数码拍摄设备
150布局存储部
200数码拍摄设备
L成像光学系统
L1第一透镜单元
L2第二透镜单元
L3第三透镜单元
Sh 4∶3的纵横比水平图像
Sv 4∶3的纵横比垂直图像
Wh 16∶9的纵横比水平图像
Wv 16∶9的纵横比垂直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码拍摄设备1的总的构造的框图。如图1所示,数码拍摄设备1包括成像光学系统L、微型计算机3、成像传感器4、CCD驱动控制部5、模拟信号处理部6、A/D转换部7、数字信号处理部8、缓冲存储器9、图像压缩部10、图像记录控制部11、图像记录部12、图像显示控制部13、显示部55、快门控制部41和快门驱动马达42。
[0023]
成像光学系统L是包括三个透镜单元L1、L2和L3的光学系统。第一透镜单元L1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此进行变焦。第三透镜单元L3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此进行聚焦。第二透镜单元L2是补偿透镜单元,并且通过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动以及通过使光轴偏心来起补偿图像的移动的作用。
[0024]
微型计算机3控制整个数码拍摄设备1。微型计算机3能够接收来自电源开关35、快门操作部36、拍摄/再现切换操作部37、十字操作键38、MENU设置操作部39和SET操作部40的各个信号。
[0025]
快门操作部36例如由释放按钮代表,并且在拍摄时由摄影者操作。当快门操作部36被操作时,定时信号被输出到微型计算机3。按照接收定时信号时从微型计算机3输出的控制信号,快门控制部41驱动快门驱动马达42,然后启动快门。
[0026]
成像传感器4例如是CCD,并且将成像光学系统L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成像传感器4由CCD驱动控制部5驱动控制。成像传感器4可以是CMOS。
[0027]
从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图像信号通过模拟信号处理部6、A/D转换部7、数字信号处理部8、缓冲存储器9以及图像压缩部10被依次传输并处理。在模拟信号处理部6中,从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图像信号须经模拟信号处理,例如伽玛处理。A/D转换部7将模拟信号处理部6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数字信号处理部8中,作为由A/D转换部7转换的数字信号的图像信号,须经数字信号处理,例如降噪、边缘增强以及随后说明的纵横比切换处理。缓冲存储器9是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暂时存储由数字信号处理部8处理的图像信号。
[0028]
存储在缓冲存储器9中的图像信号通过图像压缩部10到图像记录部12被依次传输和处理。存储在缓冲存储器9中的图像信号按照图像记录控制部11发出的命令被读取,并被传输到图像压缩部10。被传输到图像压缩部10的图像信号数据以预定比率被压缩,从而减小其数据量。作为压缩方法,例如,可以采用JPEG(联合照相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Experts Group)方法。同时,图像压缩部10也生成对应于拍摄图像并用于缩略图显示等的缩小图像信号。其后,压缩图像信号和缩小图像信号被传输至图像记录部12。
[0029]
图像记录部12按照图像记录控制部11发出的命令,使图像信号、对应的缩小图像信号以及要被记录的预定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它们。例如,图像记录部12由内部存储器和/或可移动存储器代表。将要与图像信号一起记录的预定信息包括图像被拍摄时的日期、焦距信息、快门速度信息、光圈值信息、拍摄模式信息以及随后说明的关于数码拍摄设备1的姿势的信息。
[0030]
图像显示控制部13由来自微型计算机3的控制信号控制。按照来自图像显示控制部13的命令,显示部55使记录在图像记录部12中或记录在缓冲存储器9中的图像信号或缩小图像信号显示为可视图像。例如,显示部55由LCD监示器代表。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显示部55具有4∶3的纵横比的情况。
[0031]
作为显示模式,显示部55具有仅将图像信号显示为可视图像的模式,以及将图像信号和拍摄时的信息显示为可视图像的模式。图像信号拍摄时的信息包括焦距信息、快门速度信息、光圈值信息、拍摄模式信息、聚焦状态信息和姿势信息。当摄影者操作MENU设置操作部39时显示这些信息。
[0032]
接下来,参考图2说明根据实施例1的数码拍摄设备1的配置。图2A是数码拍摄设备1的俯视图,并且图2B是数码拍摄设备1的后视图。
[0033]
壳体1a已经在其前表面上设置了包括透镜2的成像光学系统,并且还已经在其后表面上设置了电源开关35、拍摄/再现切换操作部37、十字操作键38、MENU设置操作部39、SET操作部40以及由LCD监示器组成的显示部55。此外,壳体1a已经在其上表面上设置了快门操作部36和变焦操作部57。
[0034]
变焦操作部57位于快门操作部36附近,以便与快门操作部36同轴旋转。电源开关35是用于接通/断开数码拍摄设备1的电源的操作构件。拍摄/再现切换操作部37是用于在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之间切换的操作构件,并且当旋转其手柄时,进行切换。当变焦操作部57被旋转到右侧而拍摄模式被选择时,成像光学系统L被切换成摄远。另一方面,变焦操作部57被旋转到左侧,成像光学系统L被切换成广角。
[0035]
MENU设置操作部39是用于使不同菜单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操作构件。十字操作键38是用于通过按压十字操作键38的上、下、左和右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选择按照MENU设置操作部39的操作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不同操作菜单中的任何一个的操作构件。当不同操作菜单中的任何一个按照十字操作键38的操作而被选择时,微型计算机3发出执行所选菜单的操作的命令。SET操作部40是用于将不同操作菜单的显示返回到这种显示之前的状态的操作构件。
[0036]
接下来,将参考图3到5说明用于切换拍摄图像的纵横比的处理。图3显示了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示例性的纵横比切换菜单69。图4显示了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Sh与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Wh之间的关系。图5显示了图像的纵横比和纵横比确定信号之间的关系。拍摄图像的纵横比基本上取决于成像传感器4的纵横比。因此,在成像传感器4具有4∶3的纵横比的情况下,例如,将输出具有4∶3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中,从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图像信号须经纵横比切换处理,以此可以记录具有任意纵横比的图像,而不管成像传感器4的纵横比。在下文将说明示例性的情况,其中使用具有4∶3的纵横比的成像传感器4,并且记录具有4∶3和16∶9的纵横比的图像。
[0037]
如图3所示,纵横比切换菜单69具有4∶3的纵横比切换按钮69a和16∶9的纵横比切换按钮69b,并且允许摄影者选择一个按钮。当从纵横比转换菜单69中选择16∶9的纵横比切换按钮69b时,数字信号处理部8采用图像处理来处理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图像信号以改变其纵横比。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数字信号处理部8进行用于修整具有4∶3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Sh的图像信号的上下部分(图中的阴影区域)的处理,然后生成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Wh的图像信号。图像记录控制部11向生成的图像信号添加指示16∶9的纵横比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4),并且在图像记录部12中记录图像信号。纵横比确定信号61例如被记录在图像信号的头部或脚部中。
[0038]
另一方面,当从纵横比转换菜单69中选择4∶3的纵横比切换按钮69a时,基于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拍摄图像具有4∶3的纵横比,从而数字信号处理部8不用上述图像处理来处理图像信号。图像记录控制部11向图像信号添加指示4∶3的纵横比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3),并且在图像记录部12中记录图像信号。
[0039]
用这样的方式,数字信号处理部8采用纵横比切换处理来处理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图像信号,从而摄影者可以记录具有要求的纵横比的图像,而不管成像传感器4的纵横比。此外,摄影者不必为了改变拍摄图像的纵横比而进行复杂的操作,这为摄影者提供了方便。
[0040]
参考图6到8,将说明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图像文件的管理方法。图6是显示在图像记录部12中生成的图像文件夹的实例的视图。图7和8是显示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拍摄图像的记录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图像记录部12中,生成拍摄图像文件夹90,并且在其下的层级中,生成静止图像文件夹91和动态图像文件夹92。此外,在静止图像文件夹91和动态图像文件夹92下面的层级中,分别生成作为由纵横比分类的文件夹的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和97b,以及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a和98b。
[0041]
拍摄图像分别被分类到用于静止图像的文件夹和用于动态图像的文件夹中。其后,按照被加到各图像信号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分别将拍摄图像存储在由纵横比分类的文件夹中。例如,在以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拍摄并具有4∶3的纵横比的静止图像情况下,静止图像被存储在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中作为静止图像文件95a。在以动态图像拍摄模式拍摄并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动态图像情况下,动态图像被存储在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b中作为动态图像文件96b。
[0042]
接下来,将说明拍摄图像的记录处理。如图7所示,摄影者操作MENU设置操作部39以记录拍摄图像,并使包含各种菜单的屏幕显示在显示部55上。摄影者从包含各种菜单的显示屏幕中选择图像记录模式。于是,数码拍摄设备1开始图7所示的记录处理。在步骤S1中,微型计算机3进行拍摄模式的确定处理。也就是说,微型计算机3确定在数码拍摄设备1中选择静止图像拍摄模式还是动态图像拍摄模式。当检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时,数码拍摄设备1的处理进入步骤S2,而当检出动态图像拍摄模式时,处理进入图8所示的处理A。
[0043]
首先,将说明对于步骤S2中检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的处理(步骤S3到S7)。在步骤S3中,微型计算机3设置静止图像文件夹91作为用于拍摄图像的记录目录。在步骤S3中,确定拍摄图像的纵横比。也就是说,在步骤S3,在纵横比确定信号61(3)被加到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其纵横比被确定为4∶3,而在纵横比确定信号61(4)被加到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其纵横比被确定为16∶9。当纵横比在步骤S3中被确定为4∶3时,数码拍摄设备1的处理进入步骤S4,而当纵横比被确定为16∶9时,处理进入步骤S5。
[0044]
在步骤S4,微型计算机3设置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作为用于拍摄图像的记录文件夹。另一方面,在步骤S5,微型计算机3设置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a作为用于拍摄图像的记录文件夹。当在步骤S4和S5中的处理中确定用于静止图像的记录文件夹时,随后进行步骤S6中的处理。
[0045]
在步骤S6中,接收由摄影者进行的快门操作部36的操作。当检测到按下快门操作部36时,数码拍摄设备1的处理进入步骤S7,并且进行静止图像拍摄处理。然后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图像信号。当完成静止图像拍摄处理时,图像信号被存储在预定文件夹中,并且记录处理结束。
[0046]
接下来,参考图8,将说明步骤S2中检测到动态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执行的处理A。在步骤S8中,微型计算机3设置动态图像文件夹92作为用于拍摄图像的记录目录。在步骤S9中,确定拍摄图像的纵横比。也就是说,在步骤S9中,用和图7所示的步骤S3一样的方法,按照被加到图像信号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进行纵横比确定处理。在数码拍摄设备1中,当纵横比被确定为4∶3时,处理进入步骤S10,而当纵横比被确定为16∶9时,处理进入步骤S11。
[0047]
在步骤S10,微型计算机3设置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b作为用于拍摄图像的记录文件夹。另一方面,在步骤S11,微型计算机3设置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b作为用于拍摄图像的记录文件夹。当在步骤S10和S11中的处理中确定用于动态图像的记录文件夹时,随后进行步骤S12中的处理。
[0048]
在步骤S12中,接收由摄影者进行的快门操作部36的操作。当检测到按下快门操作部36时,数码拍摄设备1的处理进入步骤S13,并且进行动态图像拍摄处理。当完成动态图像拍摄处理时,拍摄图像被存储在预定文件夹中,并且记录处理结束。按照上述处理,拍摄图像被记录在数码拍摄设备1的图像记录部12中。
[0049]
接下来,将说明由数码拍摄设备1拍摄的图像的显示处理。为了在显示部55上显示拍摄图像,摄影者打开数码拍摄设备1的电源开关35。其后,当摄影者将拍摄/再现切换操作部37转动到再现模式时,拍摄图像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5上。图9是其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多个拍摄图像的显示部55的示例性的显示。如图9A所示,可以按照拍摄日期与时间的顺序,用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Sh和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Wh被混合的方式显示拍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55上,总共9个缩略图像,即,垂直方向上的3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3个图像,被显示。作为另一示例性的显示,如图9B和9C所示,可以以集中方式来分别配置和显示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例如,当改变各缩略图像的配置时,如图9C所示,总共10个缩略图像可以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由此可以有效地使用显示部55上的显示区域。
[0050]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中,可以以缩略图形式显示仅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图10显示了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纵横比选择菜单65的示例性的显示。图11是显示部55上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
[0051]
当摄影者操作MENU设置操作部39时,图10所示的纵横比选择菜单65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如图10所示,纵横比选择菜单65包括4∶3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5a和16∶9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5b,并且摄影者可以选择这些按钮中的任何一个。
[0052]
当选择4∶3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5a时,微型计算机3从记录在图像记录部12中的拍摄图像之中提取存储在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中的静止图像。如图11A所示,图像显示控制部13按照提取的顺序在显示部55上以缩略图形式仅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静止图像Sh。也就是说,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总共9个缩略图像,即,垂直方向上的3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3个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
[0053]
另一方面,当选择16∶9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5b时,微型计算机3从记录在图像记录部12中的拍摄图像之中提取存储在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7b中的静止图像。如图11B所示,图像显示控制部13按照提取的顺序在显示部55上以缩略图形式仅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静止图像Wh。也就是说,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总共9个缩略图像,即,垂直方向上的3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3个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用这种方式,在纵横比的基础上管理拍摄图像,从而可以容易地仅提取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并且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这些图像。
[0054]
在图11A和11B中,摄影者可以通过使用十字操作键38从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缩略图像中选择要求的图像。当图像被选择时,选择的图像被放大并显示在显示部55上。
[0055]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中,纵横比确定信号与各拍摄图像一起被记录,由此可以在纵横比的基础上管理拍摄图像。因此,可以容易地仅提取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并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这些图像。因此,具有不同的纵横比的图像不以混合方式显示,从而可以实现容易可视且方便的缩略图显示。
[0056]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中,当将显示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图像时,改变各缩略图像的显示位置、显示的缩略图像的数目等,然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缩略图像。因此,有效地使用显示部上的显示区域,并且可以提供改善的可视性。
[0057]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中,可以改变拍摄图像的纵横比,而不管成像传感器的纵横比。因此,摄影者不用进行例如修整处理的复杂操作就可以记录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图像。
[0058]
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具有4∶3的纵横比的成像传感器,但是纵横比并不限制于此。可以应用具有另一纵横比的成像传感器。例如,可以应用具有16∶9或3∶2的纵横比的成像传感器。当应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成像传感器时,成像传感器4输出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因此,当从图4所示的纵横比切换菜单69中选择4∶3切换按钮69a时,数字信号处理部8采用纵横比切换处理来处理图像信号。图12显示具有4∶3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Sh,与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拍摄图像Wh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数字信号处理部8进行用于从具有16∶9的纵横比并从成像传感器4输出的拍摄图像Wh的图像信号中除去左右部分(图12所示的阴影部分)的处理,然后输出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信号。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成像传感器输出图像信号之后,对图像信号进行纵横比切换处理,或者可以在图像信号正被记录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时候,对图像信号进行纵横比切换处理。当拍摄图像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或者被存储在图像记录部中的时刻,纵横比确定信号可以被加到拍摄图像。
[0060]
如图7和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在拍摄以前确定存储图像信号的文件夹,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存储拍摄图像的文件夹可以在拍摄之后按照纵横比确定信号被确定,或者可以在拍摄之后由用户来确定。
[0061](实施例2)
图13是显示根据实施例2的数码拍摄设备100的总的构造的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00具有几乎与根据实施例1的数码拍摄设备1相同的构造,而不同在于数码拍摄设备100包括用于检测数码拍摄设备姿势的姿势检测部43。以下,将主要地说明不同于实施例1的地方。
[0062]
姿势检测部43检测数码拍摄设备100的姿势,并确定拍摄图像的取向。当前,提出了各种姿势检测方法以检测数码拍摄设备100的姿势。作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实例,提出了具有旋转检测部的数码拍摄设备。作为另一实例,提出了具有图像模糊补偿部的数码拍摄设备,该图像模糊补偿部检测施加到数码拍摄设备的振动,并在垂直于光轴的两个方向上驱动成像光学系统的补偿透镜。具有图像模糊补偿部的数码拍摄设备检测从图像模糊部输出到补偿透镜的驱动信号,并确定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可以包括通过使用上述方法检测姿势的姿势检测部。不限于此,角速度传感器等可以被固定到数码拍摄设备。上述姿势检测方法仅仅是实例,并且可以应用任何用于检测姿势的构造来代替这些方法。
[0063]
接下来,将说明由具有姿势检测部43的数码拍摄设备100进行的拍摄处理。为了启动拍摄,摄影者将电源开关35转为ON,并将拍摄/再现切换操作部37转到拍摄模式。于是,数码拍摄设备100变成拍摄状态。当摄影者将数码拍摄设备100保持在水平拍摄姿势时,为了以水平拍摄姿势拍摄例如风景的水平取向的对象,微型计算机3按照姿势检测部43的输出值识别数码拍摄设备100处于水平拍摄姿势。当摄影者操作快门操作部36时,形成在成像传感器4上的对象的光学图像被转换成图像信号。在转换之后,输出图像信号在数字信号处理部8中须经例如降噪和纵横比切换的预定处理,然后经由缓冲存储器9记录在图像记录部12中。图像记录控制部11向图像信号添加与拍摄设备姿势相对应的姿势确定信号60。图14是显示拍摄设备姿势和姿势确定信号之间关系的视图。如图14所示,图像记录控制部11向以水平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信号添加姿势确定信号60(0),并在图像记录部12中记录图像信号。例如,姿势确定信号60被加到图像信号的头部或脚部。
[0064]
另一方面,当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例如人的垂直取向的对象时,图像记录控制部11向图像信号添加指示垂直拍摄姿势的姿势确定信号60(1),并在图像记录部12中记录图像信号。用这种方式,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00中,当要记录图像信号时,除纵横比确定信号61之外,指示拍摄姿势的姿势确定信号60被加到图像信号。
[0065]
图像显示控制部13按照姿势确定信号60控制将要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显示控制部13还原拍摄图像的取向,以便对应于拍摄时的姿势,并使拍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55上。于是,带有对其添加姿势确定信号60(1)的拍摄图像的取向被旋转90度,也就是说,拍摄图像被还原以对应于拍摄时的姿势,然后被显示。
[0066]
接下来,参考图15到17,将说明用于记录拍摄图像的图像文件的管理方法。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文件的管理方法几乎与实施例1中的管理方法相同,而不同的是如图15所示,在静止图像文件夹91和动态图像文件夹92下面的层级中生成由拍摄姿势分类的文件夹93a、93b、94a和94b。此外,在由拍摄姿势分类的文件夹93a、93b、94a和94b下面的层级中,生成由纵横比分类的文件夹。
[0067]
拍摄图像被分类到静止图像文件夹中或者动态图像文件夹中。其后,拍摄图像按照姿势确定信号60被分类到由拍摄姿势分类的文件夹93a、93b、94a和94b中,然后按照纵横比确定信号61被存储在由纵横比分类的文件夹97a、97b、97c、97d、98a、98b、98c和98d中。
[0068]
图16和17是显示从记录开始到记录结束的拍摄图像的记录处理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记录处理几乎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除其一部分之外将在这里从略。首先,在步骤20中,进行拍摄模式确定处理。也就是说,微型计算机3确定摄影者选择静止图像拍摄模式还是动态图像拍摄模式。当检测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时,数码拍摄设备1的处理进入步骤S21,而当检测出动态图像拍摄模式时,处理进入图17所示的处理B。
[0069]
当检测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时,图像记录控制部11在步骤S22中设置静止图像文件夹91作为拍摄图像的记录目录。接下来,在步骤S23中,确定拍摄姿势。当姿势确定信号60(0)被加到拍摄图像时,拍摄图像被确定为处于水平拍摄姿势,从而将水平图像文件夹93a设置为记录目录(步骤24)。另一方面,在姿势确定信号60(1)的情况下,拍摄图像被确定为处于垂直拍摄姿势,从而将垂直图像文件夹94a设置为记录目录(步骤25)。
[0070]
在随后的步骤26中,进行纵横比确定处理。该纵横比确定处理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也就是说,微型计算机3按照被加到拍摄图像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设置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和97b中的一个或者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a和98b中的一个作为记录目录(步骤28和步骤29)。
[0071]
在随后的步骤S30,接收由摄影者进行的快门操作部36的操作。当检测到按下快门操作部36时,数码拍摄设备100的处理进入步骤S31,并且进行静止图像拍摄处理。当完成静止图像拍摄处理时,拍摄图像被存储在设置的记录目录中,并且记录处理结束。
[0072]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当检测出动态图像拍摄模式时,进行图17所示的处理B。处理B几乎与图16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动态图像被存储在设置的记录目录中,然后记录处理结束。
[0073]
接下来,将说明由数码拍摄设备100拍摄的图像的显示处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00中,包含共同纵横比确定信号61或者共同姿势确定信号60的图像可以被提取并且显示在显示部55上。图18是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的实例。基于被加到图像信号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和/或姿势确定信号60来限定图像类型。例如,按照拍摄时的纵横比和拍摄姿势来分类该类型。在图18中,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包括4∶3的纵横比水平图像选择按钮64a、4∶3的纵横比垂直图像选择按钮64b、16∶9的纵横比水平图像选择按钮64c、16∶9纵横比垂直图像选择按钮64d、水平图像选择按钮64e、垂直图像选择按钮64f、4∶3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4g和16∶9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4h。
[0074]
当摄影者从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中选择4∶3的纵横比水平图像选择按钮64a时,微型计算机3提取水平图像文件夹93a下面的层级中生成的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中的图像。提取的图像按照提取的顺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在显示部55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
[0075]
当摄影者从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中选择4∶3的纵横比垂直图像选择按钮64b时,微型计算机3提取在垂直图像文件夹94a下面的层级中生成的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b中的图像。此外,图像显示控制部13将各提取图像的取向旋转90度,以便使取向对应于拍摄时的姿势,然后显示各提取图像。于是,在显示部55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垂直拍摄图像。
[0076]
按类似方式,当摄影者从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中选择16∶9的纵横比水平图像选择按钮64c或者16∶9的纵横比垂直图像选择按钮64d时,微型计算机3提取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a或者98b中的图像,并且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垂直图像或者水平图像将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在显示部55上。
[0077]
此外,为了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而不管纵横比,摄影者可以选择水平图像选择按钮64e。微型计算机3提取在水平图像文件夹93a下面的层级中生成的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和16∶9的纵横比文件夹98a中的图像,并且只有水平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按类似方式,为了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而不管纵横比,摄影者可以选择垂直图像选择按钮64f。
[0078]
为了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而不管拍摄姿势,摄影者可以选择4∶3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4g。微型计算机3提取存储在4∶3的纵横比文件夹97a和98a中的拍摄图像,并且只有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在这种情况下,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通过图像显示控制部13被分别旋转90度,然后被显示。按类似方式,为了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的纵横比的图像而不管拍摄姿势,摄影者可以选择16∶9的纵横比选择按钮64h。
[0079]
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显示部上,仅提取并显示具有共同拍摄姿势以及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此外,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被恢复以对应于拍摄时的姿势。因此,可以实现容易可视的缩略图显示。
[008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100能够通过对各拍摄图像的显示尺寸或者显示的拍摄图像的数目给予优先度,来显示拍摄图像。换句话说,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图像的数目时,数码拍摄设备能够在显示部55上显示更多的缩略图像。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尺寸时,以更大的显示尺寸显示每一个缩略图像。
[0081]
图19显示了显示在显示部55上的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的实例。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包括标准选择按钮62a、尺寸优先按钮62b以及显示图像数目优先按钮62c。摄影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按钮。
[0082]
首先,摄影者从图18所示的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中选择将要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的类型。摄影者操作MENU设置操作部39以在显示部55上显示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并且选择按钮。作为实例,在图像的类型是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情况下,将说明其中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尺寸的示例性的显示,以及其中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图像数目的示例性的显示。
[0083]
在图19中,当摄影者从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中选择标准选择按钮62a时,图像显示控制部13使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预定数目的水平图像Sh以预定显示尺寸显示在显示部55上。图20A是在选择标准选择按钮62a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如图20A所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总共9个水平图像Sh,即,垂直方向上的3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3个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以下,用于在预定显示位置以预定显示尺寸显示预定数目的缩略图像的布局称为标准布局。
[0084]
当摄影者从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中选择尺寸优先按钮62b时,各缩略图像在优先度被给予各缩略图像的显示尺寸的时候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也就是说,图像显示控制部13以与标准布局相比更大的显示尺寸显示各缩略图像Sh。图20B显示在选择尺寸优先按钮62b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如图20B所示,以与基于标准布局显示的情况相比更大的显示尺寸显示各缩略图像Sh。因此,摄影者可以容易地检查图像。
[0085]
当摄影者从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中选择显示图像数目优先按钮62c时,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图像数目的时候进行缩略图显示。也就是说,图像显示控制部13使与标准布局相比更多的缩略图像显示在显示部55上。图20C显示在选择显示图像数目优先按钮62c的情况下的示例性的缩略图显示。如图20C所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总共16个水平图像Sh,即,垂直方向上的4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4个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55上。用这种方式,因为与标准布局相比可以显示更多的缩略图像,所以摄影者可以一次检查更多的图像。图20举例说明了显示各具有4∶3的纵横比的水平图像Sh的情况,然而,相对于不同的类型的图像可以进行类似的显示处理。
[0086]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记录与图像信号一起的姿势确定信号以及纵横比确定信号。因此,拍摄图像可以被恢复和显示以对应于拍摄时的姿势。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能够基于纵横比和拍摄姿势容易地提取拍摄图像,并能够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具有共同纵横比以及具有共同拍摄姿势的图像。因此,具有不同纵横比和不同拍摄姿势的图像不以混合方式显示,由此可以实现容易可视的缩略图显示。
[0087]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中,当优先度被给予各缩略图像的显示尺寸或者显示的缩略图像的数目的时候可以显示缩略图像。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尺寸时,缩略图像以比常规显示尺寸大的显示尺寸显示在显示部上,因此可以实现更进一步的改进的可视性。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图像的数目时,可以显示比平常更多的缩略图像。因此,摄影者可以一次检查更多的图像,由此可以提供高度方便的数码拍摄设备。
[0088]
通过用于选择图像类型的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包括根据实施例1的纵横比选择菜单65的情况,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但不限制于此。例如,用于选择图像类型的菜单屏幕可以被分成基于拍摄姿势的选择屏幕以及基于纵横比的选择屏幕,并且作为示例性的配置,可以在选择要求的拍摄姿势之后选择纵横比。
[0089]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记录部包括用纵横比分类并且在以拍摄姿势分类的文件夹下面的层级中生成的文件夹,但不限制于此。用拍摄姿势分类的文件夹可以在用纵横比分类的文件夹下面的层级中生成。替代地,用拍摄姿势分类的文件夹可以在与用纵横比分类的文件夹相同的层级中生成。
[0090]
用摄影者在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中选择图像类型,然后在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中选择优先度的情况,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但不限制于此。可以采用在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中选择优先度,然后在显示图像类型选择菜单64中选择图像类型的配置。
[0091]
如图16和1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在拍摄以前确定存储图像信号的文件夹,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可以在拍摄之后按照纵横比确定信号和姿势确定信号来确定存储图像信号的文件夹,或者可以由用户在拍摄之后设置文件夹。
[0092](实施例3)
图21是显示根据实施例3的数码拍摄设备200的总的配置的框图。数码拍摄设备200具有几乎与根据实施例1和2的数码拍摄设备相同的配置,但不同在于数码拍摄设备200具有布局存储部150。以下,将主要地说明不同于实施例1和2的地方。
[0093]
布局存储部150在其中存储指示显示部55上的各缩略图像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的缩略图像的数目的布局。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布局被存储在布局存储部150中。按照图像和/或优先度的类型,改变显示部55上的显示位置、显示图像的数目以及显示尺寸,并且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图像。如上所述,按照被加到各图像信号的纵横比确定信号61以及姿势确定信号60来确定图像类型,并且通过纵横比和拍摄时的拍摄姿势来分类图像。基于例如缩略图像的显示尺寸和显示的缩略图像的数目来确定优先度,并且由摄影者通过图19所示的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62来设置优先度。
[0094]
图像显示控制部13按照摄影者选择的图像的类型和优先度从布局存储部150中提取预定布局,并且使各缩略图像按照提取的布局显示。摄影者可以通过操作MENU设置操作部39、十字操作键38和SET操作部40选择要求的布局。
[0095]
接下来,将说明存储在布局存储部150中的布局。图22到27分别显示在例如拍摄姿势、纵横比等的图像类型互相一致的情况中所使用的示例性的布局。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具有4∶3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与图20所示的相同,因此其说明将从略。
[0096]
图22A到22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具有4∶3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22A显示了标准布局,图22B显示了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并且图22C显示了显示图像数目优先布局。当摄影者从图18所示的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中选择标准选择按钮62a时,图像显示控制部13从布局存储部150中提取图22A所示的标准布局,并且使各具有4∶3纵横比的垂直图像Sv按照提取的布局显示。因此,在显示部55上,显示总共9个各具有4∶3纵横比的垂直图像Sv,即,垂直方向上的3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3个图像。另一方面,当摄影者从显示优先度选择菜单中选择尺寸优先按钮62b时,图像显示控制部13使垂直图像Sv按照图22B所示的显示尺寸优先布局显示。因此,每一个垂直图像Sv以与标准布局(图22A)相比更大的显示尺寸显示在显示部55上。当摄影者选择显示图像数目优先按钮62c时,图像显示控制部13使垂直图像Sv按照图22C所示的显示图像数目的布局显示。因此,在显示部55上,与标准布局(图22A)中相比显示更多数目的缩略图像。
[0097]
图23A到23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23A显示了标准布局,图23B显示了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并且图23C显示了显示图像数目优先布局。从图23A所示的标准布局中清楚,具有16∶9纵横比的水平图像Wh的短边长度比具有4∶3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短边长度短。因此,在显示部55上,显示总共12个水平图像Wh,即,垂直方向上的4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3个图像。因此,可以实现其中有效使用显示部55上的显示区域的缩略图显示。如图23B和23C所示,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尺寸或者显示数目时所使用的布局也可以实现其中有效使用显示部55上的显示区域的缩略图显示。
[0098]
图24A到24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24A显示了标准布局,图24B显示了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并且图24C显示了显示图像数目优先布局。如由图24A所示的标准布局所指示的,图像显示控制部13按照姿势确定信号60(1)使各图像的取向旋转90度并且使缩略图像显示。从图24A所示的标准布局中清楚,具有16∶9纵横比的垂直图像Wv的短边长度比具有4∶3纵横比的垂直图像Sv的短边长度短。因此,在显示部55上显示总共21个垂直图像Wv,即,垂直方向上的3个图像乘以水平方向上的7个图像。从而,可以实现其中有效使用显示部55上的显示区域的缩略图显示。如图24B和24C所示,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尺寸或者显示数目时所使用的布局也可以实现其中有效使用显示部55上的显示区域的缩略图显示。
[0099]
图25A到25C分别显示了用于与纵横比无关地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如每一个图所示,在显示部55上,各具有4∶3纵横比的水平图像Sh以及各具有16∶9纵横比的水平图像Wh以混合方式显示。图25A和25B分别显示了标准布局,并且图25C显示了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如图25A到25C所示,在具有各种纵横比的图像以混合方式显示的情况下,以集中方式来配置并显示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
[0100]
按类似方式,在与纵横比无关地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情况下,以集中方式来配置并显示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如上所述,在各图像的取向被图像显示控制部13旋转90度之后,显示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作为垂直图像。图26显示了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26A到26C分别显示了示例性的标准布局,并且图26D显示了示例性的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如图25和26所示,即使在具有各种纵横比的图像以混合方式显示的情况下,也以集中方式来配置并显示具有共同纵横比的图像。因此,可以除去图像之间的不必要的空间,因而,可以实现容易视的缩略图显示。
[0101]
图27A到27E分别显示了用于与拍摄姿势无关地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纵横比的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如每一个图所示,各具有4∶3纵横比的水平图像Sh和垂直图像Sv以混合方式显示在显示部55上。图27A到27C分别显示了示例性的标准布局,而图27D和27E分别显示了示例性的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如图27所示,在以混合方式显示水平图像和垂直图像的情况下,以集中方式来配置和显示以共同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在各图像的取向被图像显示控制部13旋转90度之后,显示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图像作为垂直图像。按类似方式,图28A到28E分别显示了用于与拍摄姿势无关地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具有16∶9纵横比的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28A到28C分别显示了示例性的标准布局,而图28D和28E分别显示了示例性的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如图27和28所示,即使在以混合方式显示水平图像和垂直图像的情况下,也分别以集中方式来配置水平图像和垂直图像,由此可以除去图像之间的不必要的空间,因而,可以实现容易可视的缩略图显示。
[0102]
此外,图29A到29E分别显示了与拍摄姿势和纵横比无关地以缩略图形式显示记录在图像记录部12中的所有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如图29A到29E所示,显示各缩略图像,以便以集中方式来配置具有共同纵横比和共同拍摄姿势的图像。因此,图像当中不必要的空间可以被去除,从而可以实现容易可视的缩略图显示。
[0103]
关于各缩略图像的显示顺序,例如,可以用拍摄每一图像类型的日期与时间的年代次序来显示图像。图30A到30E是用于解释基于图29A到29E中的每一个所示的示例性布局的图像的显示顺序的视图。如每一个图所示,沿显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用拍摄每一图像类型的日期与时间的年代次序,从显示部55的左侧到右侧,显示缩略图像。
[010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具有用于在其中存储多个布局的布局存储部。因此,按照图像的纵横比和拍摄时的拍摄姿势,改变各缩略图像的显示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的缩略图像的数目。从而,可以实现容易可视的缩略图显示。
[0105]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能够在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图像的显示尺寸或者数目的时候显示各缩略图像。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尺寸时,以更大的显示尺寸显示各缩略图像。因此,摄影者可以容易地检查图像。当优先度被给予显示数目时,许多缩略图像被显示在显示部上。因此,摄影者可以一次察看许多缩略图像,因此可以提供高度方便的数码拍摄设备。
[0106]
用显示部的纵横比是4∶3的情况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但不限制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显示部的纵横比是16∶9的情况。以下,将列举示例性的布局。图31A到31C分别显示用于在具有16∶9的纵横比的显示部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2A到32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4∶3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3A到33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纵横比的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4A到34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各具有16∶9纵横比的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5A到35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水平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6A到36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垂直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7A到37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具有4∶3纵横比的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38A到38C分别显示用于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具有16∶9纵横比的图像的示例性的布局。图A和B显示了标准布局而图C显示了显示尺寸优先布局。
[0107]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按照布局显示缩略图像,但不限制于此。指示显示图像的显示尺寸、配置、以及数目的信息被加到用于存储图像信号的图像文件,并且可以按照添加的信息显示各缩略图像。
[0108](实施例4)
图39显示了根据实施例4的数码拍摄设备和显示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码拍摄设备几乎具有与实施例1到3相同的配置,但其不同在于拍摄图像和缩略图像被显示在连接到成像装置的外部显示装置上。如图39所示,与姿势信息一起记录在数码拍摄设备1的图像记录部中的拍摄图像经由电缆75被显示在例如电视监示器的显示装置70上。例如,电缆75是USB(通用串行总线)电缆。显示在显示装置70上的图像由数码拍摄设备1的图像显示控制部13控制。因此,可以以与实施例1到3相同的方式,在将要被显示的各图像的取向被恢复以对应于拍摄时的姿势之后,将各缩略图像显示在外部显示装置上,并且此外,按照纵横比、拍摄姿势和图像的优先度来改变图像的显示位置、显示图像的数目、显示尺寸等。
[0109]
按照上述配置,通过操作数码拍摄设备,以高度可视的方式在外部电视监示器等上以缩略图形式显示图像。因此,在数码拍摄设备不具有显示部的情况下,或者在希望拍摄图像以进一步地更大的显示尺寸被显示的情况下,该配置是有效的。
[0110]
用电视监示器被用作外部显示装置的情况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其中数码拍摄设备经由电缆被连接到连接到监视器的个人计算机的配置,可以适用。
[0111]
用USB电缆被用作电缆75的情况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可以通过使用IEEE1394串行总线电缆或者通过使用无线LAN无线地作出连接。
[0112](实施例5)
图40显示了根据实施例5的显示控制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数码拍摄设备具有几乎与实施例1到4中相同的配置,但其不同在于由显示控制装置82进行显示控制,而在实施例1到4中的每一个中由数码拍摄设备进行显示控制。例如,显示控制装置82对应于包括图像处理软件的个人计算机、监视器等。由数码拍摄设备1拍摄的图像与缩略图像,姿势确定信号和纵横比确定信号一起被记录在例如可分离存储卡的可移动存储器51中。可移动存储器51不局限于存储卡,而可以是硬盘或者光盘。拍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装置80上,显示装置80包括能够读取可移动存储器51的可移动存储器插入部81和显示控制装置。按照记录在可移动存储器51中的姿势确定信号60和纵横比确定信号61,以类似于在实施例1到3的每一个中进行的方式,由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
[0113]
按照上述配置,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控制装置82,从可移动存储器51中读取获取自数码拍摄设备1并记录在可移动存储器51中的拍摄图像、缩略图像、姿势确定信号和纵横比确定信号,并且与实施例1到3相同,按照姿势信息和纵横比信息,使缩略图像以容易可视的方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0114]
用个人计算机来举例说明包括显示控制装置的显示装置,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如图40所示,图像可以经由能够读取可移动存储器51的硬盘记录器、DVD记录器等而被显示在电视监示器上。
[0115]
用包括可移动存储器插入部81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控制装置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其中例如能够读取可移动存储器51的存储卡读取器的读取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互相连接的配置可以适用。
[0116]
在实施例4和5中,在其中存储多个布局的布局存储部可以包括在数码拍摄设备中,或者可以包括在显示装置中或者在显示控制装置中。
[0117]
在实施例4或者5中,拍摄图像被显示在外部显示装置上,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可以从连接到例如打印机的打印单元的配置中获得类似的效果。
[0118]
用数码拍摄设备包括一个快门操作部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可以分开设置用于以水平拍摄姿势拍摄的快门操作部以及用于以垂直拍摄姿势拍摄的快门操作部,并且可以按照所述快门操作部中的任何一个的使用来确定拍摄姿势。
[0119]
用拍摄图像是静止图像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然而,即使在动态图像或者简易动态图像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0120]
用水平拍摄姿势被设置为0度,并且数码拍摄设备的姿势在数码拍摄设备绕光轴旋转90度时从水平拍摄姿势被设置为垂直拍摄姿势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然而,当数码拍摄设备被旋转-90度时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此外,姿势确定信号(2)可以设置为通过旋转数码拍摄设备-90度而获得的姿势的姿势确定信号,以便可以检测出三个类型的姿势,即,一个类型的水平拍摄姿势以及两个类型的垂直拍摄姿势。
[0121]
用添加姿势确定信号(0)或者(1)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但不限制于此。例如,可以仅在垂直拍摄姿势的情况下添加信号。此外,姿势确定信号不必记录在拍摄图像上。姿势确定信号可以被记录在与其中记录有图像信号的文件不同的文件中,并且其中记录有图像信号的图像文件和其中记录有姿势确定信号的姿势确定文件可以被相互关联。按类似方式,纵横比确定信号可以被记录在与其中记录有拍摄图像的文件不同的文件中。
[0122]
用通过纵横比切换处理在4∶3和16∶9之间切换拍摄图像的纵横比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但不限制于此。例如,拍摄图像可以被切换成3∶2的另一纵横比。当纵横比可以在三个或更多类型的纵横比之间切换时,将要另外加到图像信号的纵横比确定信号可以依次从纵横比确定信号61(3)开始。
[0123]
用成像传感器和拍摄图像的纵横比是4∶3或者16∶9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然而,纵横比可以任意设置,而不必局限于这两个类型。例如,成像传感器和拍摄图像的纵横比可以是3∶2等等。
[0124]
用显示部的纵横比是例如4∶3或者16∶9,也就是说,水平宽度被设置为长边的情况来分别举例说明实施例1到5,但不限制于此。在其垂直长度被设置为其长边的显示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0125]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对于拍摄图像的显示方法来说,要求具有方便的显示的数字静态拍摄设备、数字视频拍摄设备、装备拍摄设备的便携式电话、PDA、DVD记录器、硬盘记录器等等。

Claims (20)

  1. [1]一种用于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电图像信号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含: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所述对象的光学图像;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所述输出的图像信号和指示所述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相互关联并记录;
    显示部,用于基于记录的图像信号显示缩小图像;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来确定所述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并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
  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含: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部使所述图像信号、所述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到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所述指定部对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上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指定,并且
    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根据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所述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对应于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并使还原的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缩小图像以混合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时,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使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共同的缩小图像,以集中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预定区域中。
  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从记录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中,提取与所述指定部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图像信号,并且基于提取的图像信号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含:
    布局存储部,用于存储指示所述显示部上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的布局;以及
    优先度接收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所述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显示尺寸还是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被给予优先度所作出的指定,其中
    所述布局包括其中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被给予所述优先度的显示图像数目优先布局,以及其中各缩小图像的显示尺寸被给予所述优先度的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并且
    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用户作出并由所述优先度接收部接收到的指定选择布局,并且使各缩小图像根据选择的布局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6.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含图像记录控制部,用于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的共同文件夹中,记录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共同的图像信号。
  7. [7]一种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电图像信号并且可被连接到显示装置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含: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所述对象的光学图像;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的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所述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对应于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并输出用于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显示控制信号。
  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缩小图像以混合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包括显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使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共同的缩小图像以集中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预定区域中。
  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从记录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中,提取与所述指定部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图像信号,并且基于提取的图像信号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0. [10]一种可连接到具有显示部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包含:
    读取部,用于读取记录在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以及对应于所述图像信号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的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用于根据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对应于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并输出用于使还原的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信号。
  1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缩小图像以混合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包括显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使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共同的缩小图像以集中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预定区域中。
  12.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从记录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中,提取与所述指定部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图像信号,并且基于提取的图像信号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3.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含:
    布局存储部,用于存储指示所述显示部上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的布局;以及
    优先度接收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所述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显示尺寸还是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被给予优先度所作出的指定,其中
    所述布局包括其中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被给予所述优先度的显示图像数目优先布局,以及其中各缩小图像的显示尺寸被给予所述优先度的显示尺寸优先布局,并且
    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按照由所述用户作出并由所述优先度接收部接收到的指定选择布局,并且使各缩小图像按照选择的布局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4. [14]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包括用于输出对象的光学图像作为电图像信号的成像装置以及用于显示拍摄的图像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装置包含: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所述对象的光学图像;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的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用于根据所述指定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按照所述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对应于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并输出用于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控制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接收部,用于接收记录的图像信号和输出的显示控制信号;以及
    显示部,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显示所述缩小图像。
  15.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缩小图像以混合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时,所述显示控制信号输出部包括显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控制信号使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共同的缩小图像以集中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预定区域中。
  16.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从记录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中,提取与所述指定部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图像信号,并且基于提取的图像信号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7. [17]一种包括透镜筒和可交换所述透镜筒的成像装置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筒包含: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对象的光学图像,
    所述成像装置包含: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与其连接的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的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显示部,用于基于记录的图像信号显示缩小图像;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根据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对应于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并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8. [18]一种包括透镜筒和可交换所述透镜筒的成像装置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筒包含:
    成像光学系统,用于形成对象的光学图像;以及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
    所述成像装置包含:
    成像传感器,用于接收由与其连接的所述成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对象的光学图像,将所述光学图像转换为所述电图像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图像信号;
    纵横比切换部,用于基于输出的图像信号切换拍摄的图像的纵横比;
    姿势检测部,用于检测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
    图像记录部,用于使输出的图像信号、指示纵横比的纵横比信息、以及指示检测的姿势的姿势信息互相关联并记录;
    显示部,用于基于记录的图像信号显示缩小图像;
    指定部,用于接收用户关于要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纵横比信息和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作出的指定;以及
    图像显示控制部,用于根据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显示部上的各缩小图像的位置和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缩小图像的数目,根据姿势信息还原各缩小图像的取向以对应于拍摄时的所述成像装置的姿势,并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9. [19]如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缩小图像以混合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时,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使其中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是共同的缩小图像以集中方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预定区域中。
  20. [20]如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部从记录在所述图像记录部中的图像信号中,提取与所述指定部指定的所述纵横比信息和所述姿势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图像信号,并且基于提取的图像信号使缩小图像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CN2006800520372A 2006-01-30 2006-12-06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6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0796/2006 2006-01-30
JP2006020796 2006-01-30
PCT/JP2006/324382 WO2007086197A1 (ja) 2006-01-30 2006-12-06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6448A true CN101336448A (zh) 2008-12-31
CN101336448B CN101336448B (zh) 2011-05-11

Family

ID=3830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20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6448B (zh) 2006-01-30 2006-12-06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05478B2 (zh)
JP (1) JP4950074B2 (zh)
CN (1) CN101336448B (zh)
WO (1) WO200708619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433A (zh) * 2009-09-02 2011-04-06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屏显示功能的电视及分屏显示方法
CN103888670A (zh) * 2014-02-21 2014-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0814A4 (en) * 2005-08-31 2013-11-06 Sharp Kk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ATA AND SYSTEM
JP2007292971A (ja) * 2006-04-25 2007-11-08 Hitachi Ltd 画像取扱装置
EP2124142A4 (en) * 2007-02-16 2010-08-04 Sharp Kk USER INTERFACE GENERATOR, INFORMATION ENTITY DEVICE, USER INTERFACE MANAGEMENT PROGRAM, RECORDING MEDIA, AND USER SURFA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059545B2 (ja) * 2007-10-23 2012-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100018335A (ko) * 2008-08-06 2010-02-17 삼성디지털이미징 주식회사 썸네일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촬영 장치
JP5349879B2 (ja) * 2008-09-18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8255825B2 (en) * 2008-10-07 2012-08-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ent aware adaptive display
JP4715913B2 (ja) * 2008-12-17 2011-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ズー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ズーム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00070146A (ko) * 2008-12-17 2010-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촬영 장치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460165B2 (ja) * 2009-07-24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311940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Salvadore V. Ragusa System of Organizing Digital Images
DE102013224590B4 (de) * 2012-12-03 2019-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nzeigevorrichtung und deren steuerverfahren
KR102045957B1 (ko) * 2013-01-18 2019-11-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의 촬영 방법 및 장치
US9741150B2 (en) * 2013-07-25 2017-08-22 Dueligh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representative images
JP6231804B2 (ja) * 2013-07-30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064425A (zh) * 2014-06-20 2014-09-24 王远志 一种基于电子显微镜的图像显示装置
KR102373170B1 (ko) * 2015-01-07 2022-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나 이상의 아이템들을 동시에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EP3265902A4 (en) * 2015-03-03 2018-11-14 Ragusa, Salvadore A system of organizing digital images
TWI610292B (zh) * 2015-11-19 2018-01-0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電路及其運作方法
US10936163B2 (en) 2018-07-17 2021-03-02 Methodical Mind, Ll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ystem
JP6928886B1 (ja) 2020-10-29 2021-09-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3734A (en) * 1997-07-09 1999-10-26 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aspect ratio in a camer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6262769B1 (en) * 1997-07-31 2001-07-17 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 rotating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portrait and landscape images in an image capture unit
JPH11212755A (ja) 1998-01-26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JPH11250224A (ja) * 1998-02-27 1999-09-17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0036934A (ja) * 1999-06-17 2000-02-02 Sony Corp 映像信号記録装置
JP4186091B2 (ja) 1999-07-30 2008-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2002330322A (ja) * 2001-04-27 2002-1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GB0116113D0 (en) * 2001-06-30 2001-08-22 Hewlett Packard Co Tilt correction of electronic images
GB2378340A (en) * 2001-07-31 2003-02-05 Hewlett Packard Co Generation of an image bounded by a frame or of overlapping images
US7375755B2 (en) * 2001-08-30 2008-05-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and posture information
JP3768135B2 (ja) * 2001-09-28 2006-04-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GB0209219D0 (en) * 2002-04-23 2002-06-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US7561793B2 (en) * 2002-11-12 2009-07-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User interface for controlling cropping in electronic camera
JP4346925B2 (ja) * 2003-02-25 2009-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599100B2 (en) * 2003-10-01 2009-10-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127205B2 (ja) * 2003-12-25 2008-07-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記録装置
JP4227066B2 (ja) * 2004-04-28 2009-02-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装置の画像再生方法
JP2006033724A (ja) * 2004-07-21 2006-0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06135782A (ja) * 2004-11-08 2006-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533184B2 (ja) 2005-02-23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画像再生装置によるインデックス表示方法
US20070098238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Pere Obrador Imaging methods, imaging system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JP2007258989A (ja) * 2006-03-22 2007-10-04 Eastman Kodak Co デジタルカメラ、構図補正装置、および、構図補正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433A (zh) * 2009-09-02 2011-04-06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屏显示功能的电视及分屏显示方法
CN103888670A (zh) * 2014-02-21 2014-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02408A1 (en) 2010-12-02
CN101336448B (zh) 2011-05-11
JPWO2007086197A1 (ja) 2009-06-18
US8305478B2 (en) 2012-11-06
WO2007086197A1 (ja) 2007-08-02
JP4950074B2 (ja)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6448B (zh)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成像系统
CN101317449B (zh) 成像装置,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US7417668B2 (en) Digital camera
CN101496395B (zh) 摄像设备和图像显示控制方法
US7821523B2 (en) Image display and storage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CN100553296C (zh) 拍摄装置和曝光控制方法
US20070115368A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210132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画像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CN101931746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EP1091572A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of adjusting incident light quality
EP1484916A2 (en) Camera Apparatus
CN101990060B (zh) 摄像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US20090244320A1 (en) Imaging devic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631221B (zh) 视频记录设备和视频记录方法
JP2004248171A (ja) 動画記録装置、動画再生装置、及び動画記録再生装置
WO2007129754A1 (ja) 表示制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20100195989A1 (en)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producing method
JP6602425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6351213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6594485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0041170A (ja) 画像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JP4227066B2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装置の画像再生方法
JP520081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73361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KR20000003088A (ko) 멀티모드 캠코더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7

Address after: Japan's Tokyo Chiyoda Ku, jimbocho Kanda 1-11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