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2843A - 低底板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低底板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2843A
CN101332843A CNA2008101285667A CN200810128566A CN101332843A CN 101332843 A CN101332843 A CN 101332843A CN A2008101285667 A CNA2008101285667 A CN A2008101285667A CN 200810128566 A CN200810128566 A CN 200810128566A CN 101332843 A CN101332843 A CN 101332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car body
vehicle
body framework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85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2843B (zh
Inventor
龟水二己范
富安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2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2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2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28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底板车辆,以在低底板车辆中提高脚踏板的外观性为课题。所述低底板车辆具备:车体构架(11)、由该车体构架(11)支承的转向手柄(29)及驾驶员落座的车座(46)、设置在转向手柄(29)和车座(46)之间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49),其中,该脚踏板(49)通过连接构件(68)安装在车体构架(11)上,在脚踏板(49)的前部具备有安装基准孔(75L、75R),在脚踏板(49)的后部具备有在和安装基准孔(75L、75R)正交的面上开口的安装孔(76L、76R)。

Description

低底板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的低底板车辆。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底部具备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的低底板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5-5712号公报(图3)。
在专利文献1的图3中,在低底板车辆上具备:车架6(符号通用该公报的符号,以下相同。)、安装在该车架6上用于驾驶员放置脚的载脚板5。
载脚板5为合成树脂制的构件,在其上表面的前部形成有圆孔,在上表面的后部形成有长孔。连接构件插通在这些孔中,且通过托架7以及连接构件固定在车架6侧。
在将载脚板5安装在车架6的情况下,将连接构件插入圆孔中而将前部固定在车架6上,将连接构件插入长孔中而将后部固定在车架6上。此时,通过采用形成于后部的长孔来吸收安装时载脚板5的成形误差等。
载脚板5(以下称“脚踏板5”)为树脂成形品,有时在成形品上产生一些误差。尤其是在形成为前后较长的脚踏板5的情况下,有在前部的基准孔和后部的长孔之间的间距误差变大的倾向,为了吸收该间距误差并能安装在车架6上,需要足够长的长孔。
假如是圆孔,则可以用螺栓的头堵塞,但在孔径长的长孔中,用螺栓的头不能全部堵塞。其结果为,存在长孔的孔部露出,从而脚踏板的外观性差之类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底板车辆,使脚踏板的外观性提高。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低底板车辆,其具备:车体构架、由该车体构架支承的转向手柄及驾驶员落座的车座、设置在转向手柄和车座之间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该脚踏板通过连接构件安装在车体构架上,所述低底板车辆的特征在于,在脚踏板的前部具备安装基准孔,该安装基准孔呈圆孔形状,并作为向车体构架安装时的安装位置基准,在脚踏板的后部具备安装孔,该安装孔呈圆孔形状,并在和安装基准孔正交的面上开口,通过调整连接构件紧固于该安装孔的紧固量来吸收脚踏板和车体构架之间的误差,从而能够将脚踏板安装在车体构架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安装基准孔及安装孔设置在自脚踏板的下方突出的突片上,并且自脚踏板的车辆行驶方向的侧方及后方连接固定。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用罩构件覆盖脚踏板的下方,该罩构件和所述突片一起用所述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车体构架上。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脚踏板的后部一体形成有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用踏板,这样的脚踏板用连接构件从车辆的后方连接固定在车体构架上。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脚踏板的前部由设置于车体构架上的脚踏板支承架支承,并且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脚蹬部由横跨支承车座的车座构架和脚踏板支承架而设置的同乘者脚蹬部支承架支承。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利用安装基准孔将作为基准的脚踏板的前部安装在车体构架上,利用配置在和安装基准孔正交的面上的安装孔将脚踏板的后部紧固在车体构架上。
由于将安装基准孔和安装孔配置在彼此正交的方向上,通过调节向安装孔的紧固量,能够吸收由脚踏板的成形误差产生的前部的安装基准孔和后部的安装孔的向前后方向的位移,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采用配置在脚踏板上且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安装孔,就能够吸收脚踏板的成形误差等,从而将脚踏板安装在车体构架上。
通过以圆孔制成安装孔,在脚踏板中,能够节约安装孔需要的面积。由于能够使安装孔的面积较小,因此,减少了设计上的制约。
从而,能够提高脚踏板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通过将安装孔制成圆孔,孔的槽就不会露出,因此,能够改善脚踏板的外观。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脚踏板通过连接构件从脚踏板的侧方及后方被连接固定在车体构架上。由于连接构件的头部不会露出于脚踏板的上面和前面,因此,能够抑制脚踏板的外观性的降低。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脚踏板和罩构件一起利用连接构件固定在车体构架上。由于利用固定脚踏板的连接构件将罩构件连接并固定在车体构架上,因此,能够减少连接构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由于脚踏板通过连接构件从车辆的后方被连接固定在车体构架上,因此,能够减少配置在车辆的侧面的连接构件的数量。另外,能够使连接构件不易引人注目,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脚踏板的外观性。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脚踏板的前部用设置于车体构架上的脚踏板支承架支承,同乘者脚蹬部由横跨车座构架和脚踏板支承架的同乘者脚蹬部支承架支承。
脚踏板的前部和同乘者脚蹬部用不同的专用的架构件进行支承,由此,能够提高脚踏板和同乘者脚蹬部的支承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向车体构架安装脚踏板及罩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脚踏板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所具备的罩构件的侧视图。
图6是图2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面图。
图8是图2的8-8线剖面图。
图9是图2的9-9线剖面图及其作用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    车体构架
29    转向手柄
46    车座
48L、48R  脚踏板支承架
49    脚踏板
51L、51R    同乘者脚蹬部支承架
63    罩构件
67L、67R    同乘者用踏板
68    连接构件
70L、70R    同乘者脚蹬部
75L、75R    安装基准孔
76L、76R    安装孔
71L、71R、72L、72R、73L、73R    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方式按照附图进行说明。图中“前”、“后”、“左”、“右”、“上”、“下”表示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另外,附图为向符号的方向看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的左侧视图。作为低底板车辆的摩托车10为如下结构的车辆,即:在车体构架11的后部,通过含有枢轴12的联杆机构14将动力机构15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车体构架11上。
动力机构15由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6和设置于该发动机16的后方的变速器箱17构成。在变速器箱17中内置有将发动机16的驱动力传递给后轮19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8。而且,将该变速器箱17摆动自如地设置在车体构架11的后端部,以将发动机16的动力传递到后轮19。
车体构架11的主要构成要素如下:头管21、安装在该头管21上向斜后方延伸后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下构架22、安装在该下构架22的后端部的横梁23、自该横梁23向斜后方上升的左右车座构架24L、24R。
这里,主车架25由下构架22、横梁23、左右车座构架24L、24R构成。
另外,摩托车10的结构如下:将前叉26操舵自如地安装在头管21上;将前轮28安装在该前叉26的下端;将转向手柄29安装在前叉26的上部。
在兼作后部摇杆的动力机构15的后端安装有后轮19,在动力机构15的后部及左车座构架24L之间架设有后部缓冲机构31。
介于动力机构15和横梁23之间的联杆机构14具备:设置在横梁23附近的支承轴32、从该支承轴32延设到后方的联杆构件33、设置于该联杆构件33的后端部的枢轴12。
在构成动力机构15的前部的发动机16的汽缸体37上连接有吸气装置38及排气装置39。
吸气装置38由空气滤清器41和通过连接构件40与该空气滤清器41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42构成。
排气装置39由与发动机16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43和与该排气管43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消音器44构成。
在车座构架24L、24R上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收纳箱45,在该收纳箱45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员跨座的车座46,在该收纳箱45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罐47,可从该收纳箱45和燃料罐47的上方开闭地安装有车座46。
48为支承后述的脚踏板49的脚踏板支承架;51为同乘者脚蹬部支承架;53为扶手杆;54为前制动组件;55为前挡泥板;56为机罩构件;57为后挡泥板;58为侧支架。
即,在作为低底板车辆的摩托车10中具备:车体构架11、由该车体构架11支承的转向手柄29及驾驶员落座的车座46、设置在转向手柄29和车座46之间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49。
图2是对本发明的脚踏板及罩构件安装在车体构车架上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的俯视图,一并参照图1进行说明。
在车体构架11上具备:下构架22、沿左右方向水平地安装在该下构架22的后端部的横梁23、自该横梁23两端部的侧面23s、23s向斜后上方上升的左右车座构架24L、24R、自下构架22的中间部向左右斜下方且向外方延伸然后向斜后方延伸而支承脚踏板49的左右脚踏板支承架48L、48R、横跨这些脚踏板支承架48L、48R的后部和车座构架24L、24R之间的同乘者脚蹬部支承架51L、51R。
另外,支承构件59L、59R自横梁23向左右外方延伸设置,这两个支承构件59L、59R分别连结在左右脚踏板支承架48L、48R的中间部。即,利用这两个支承构件59L、59R支承左右脚踏板支承架48L、48R。
图中,61为横跨左右车座构架24L、24R之间支承收纳箱(图1的符号45)的横架;62为支承车座46的车座横架。
下面,对将脚踏板49及罩构件63安装在车体构架11上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罩构件63为自下方覆盖脚踏板49的构件。
在左右脚踏板支承架48L、48R的前部设置有将脚踏板49及罩构件63安装在车体构架11侧的前安装托架64L、64R,同样,在左右脚踏板支承架48L、48R的中间部设置有中间安装托架65L、65R。前安装托架64L、64R、中间安装托架65L、65R俯视看形成为コ字状,且コ字状的开放侧朝向车辆的内方。
另外,在脚踏板49的后部设置有向车辆的后方形成为大致
Figure A20081012856600081
字状、将脚踏板49及罩构件63安装在车体构架11侧的后安装托架66L、66R。后安装托架66L、66R俯视看形成为コ字状,且コ字状的开放侧朝向车辆的前方。
另外,在脚踏板49的后部一体地形成有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用踏板67L、67R。
脚踏板49及罩构件63通过连接构件68…(…表示多个,以下相同。)安装在设置于车体构架11上的所述安装托架64L~66L、64R~66R上。
69L、69R为设置于脚踏板49的上面、供驾驶员放置脚的驾驶员载脚面;70L、70R为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脚蹬部。
图3是本发明的脚踏板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4向视图。下面,参照图3及图4进行说明。
在脚踏板49上具备:自其下方前部向下方突出的前突片71L、71R(图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1L。)、自下方中间部向下方突出的中间突片72L、72R(图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2L。)、自下方后部向下方突出的后突片73L、73R(图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3L。)。
前突片71L、71R的面及中间突片72L、72R的面配置在车辆外方,后突片73L、73R的面配置在车辆后方。
在设置于脚踏板49的前部的前突片71L、71R上具备:呈圆孔形状且成为向车体构架11的安装位置基准的安装基准孔75L、75R(图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5L);在设置于脚踏板49的后部的后突片73L、73R上具备:呈圆孔形状、且在和安装基准孔75L、75R正交的面88上开口的安装孔76L、76R(图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6L。);同样,在设置于中间部的中间突片72L、72R上具备:呈圆孔形状且和安装基准孔75L、75R形成为同方向的另外的安装孔77L、77R(图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7L。)。
即,安装基准孔75L、75R、安装孔76L、76R及另外的安装孔77L、77R在自踏板49的下方突出的突片71L~73L、71L~71R上开口。
在脚踏板49的后部一体地形成有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用踏板67L、67R。
通过在后突片73L、73R上设置安装孔76L、76R,利用连接构件(参照图2的符号68)自车辆的后方连接固定在车体构架11上。
图5是本发明的低底板车辆所具备的罩构件的侧视图,在罩构件63的前部设置有:连接时连接构件(图2的符号68)的头部抵接的座部79…(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79…。)在这些座部79…上设置有前安装孔81L、81R(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81L)。同样,在罩构件63的中间部设置有座部79…及中间安装孔82L、82R(只表示眼前侧的符号82L)。84为侧支架(图1的符号58)穿过的踏板开口。
图6是图2的6-6线剖面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面图。下面,参照图6和图7进行说明。
脚踏板前部的安装结构如下:使前突片71L与前安装托架64L的内面抵接,使罩构件63的抵接面86与前安装托架64L的外面抵接,利用连接构件68将前安装托架64L、前突片71L及罩构件63固定在一起。
详细地说,将前突片71L的安装基准孔75L与设置在车体构架11上且开口于前安装托架64L的固定孔87对准,同时对准罩构件63的前安装孔81L,将连接构件68自车辆的外方向嵌合于前突片71L上的夹子85进行紧固,由此在连接构件68的头和设置于夹子85的夹子孔85h之间,使前突片71L、前安装托架64L及罩构件63一体化。
脚踏板49的下方用罩构件63覆盖,该罩构件63通过连接构件68固定在设置于车体构架11的前安装托架64L上。
利用固定脚踏板49的连接构件68将罩构件63固定在车体构架11上,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通过将踏板49和罩构件63与自脚踏板支承架48L延设的前安装托架64L连接在一起,可提高脚踏板支承架48L和脚踏板49的安装部之间的定位精度,同时,也能够使罩构件63的对准性提高。
进而,在踏板49的前突片71L上,从侧方看,前安装托架64L的上方比下方更向宽度方向突出,该突出的部分的下表面91、91放置在前安装托架64L的上端,由此,能够支承踏板49承受的荷载,并且能够限制向下方的移动。
另外,在前安装托架64L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配设有:设置在脚踏板49上、对前突片71L进行加强的突片加强筋兼板支承部90,该突片加强筋兼板支承部90放置在脚踏板支承架48L的上面,由此来支承脚踏板49承受的荷载,并且限制其位置。
另外,对于脚踏板49要向上方浮动的移动,利用连接构件68来进行限制。这样,通过将脚踏板49固定在脚踏板支承架48L上,可抑制行驶时的上下移动,从而可抑制脚踏板49的振动,并能够减小发自脚踏板49的振动音。
图8是图2的8-8线剖面图,脚踏板的中间部安装结构和所述脚踏板49的前部安装结构基本相同。即,使设置在中间突片72L上的另一安装孔77L与设置在中间安装托架65L上的固定孔87对准,并同时对准罩构件63的中间安装孔82L,通过连接构件68进行紧固。
图9是图2的9-9线剖面图及其作用说明图。
在图(a)中,脚踏板后部的安装结构如下:在车体构架11所具备的后安装托架66L上,后突片73L自脚踏板49的下表面49k向下方延伸设置,将截面为
Figure A20081012856600101
字状的夹子85从下方与该后突片73L嵌合,从车辆的前方对准嵌合该夹子85的后突片73L,从车辆的后方对准罩构件63,从后方插入连接构件68并紧固在其和设置于夹子85的夹子孔85h之间。
也就是说,用罩构件63覆盖脚踏板49的下方,该罩构件63和后突片73L一起通过连接构件68固定在车体构架11侧。
利用固定脚踏板49的连接构件68将罩构件63固定在车体构架11侧,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在图6~图9中,对脚踏板左侧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脚踏板右侧的安装结构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及作用,因此说明省略。
下面,对如上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作用进行阐述。
在图(b)中,脚踏板49为树脂成形部件,对由于成形时在设置于前部的安装基准孔(图6的符号75L)和设置于后部的安装孔76L之间的间隙中产生的误差等,造成后突片73L的位置相对于规定位置向车辆的前方错位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减小向安装孔76L的连接构件68的紧固量,来吸收脚踏板49和车体构架11侧之间的误差,从而可以将脚踏板49安装在车体构架11侧的规定位置。
另外,当考虑到后突片73L的位置相对于规定位置向车辆的后方错位时,理想的是在规定位置,在后突片73L的面88和后安装托架66L的内面89之间设置适量的间隔。
一并参照图6,在将成为基准的脚踏板49的前部用安装基准孔75L固定在车体构架11上之后,用连接构件68将脚踏板49的后部与配置在和安装基准孔75L正交的面88上的安装孔76L紧固在一起。
通过使安装基准孔75L和安装孔76L彼此正交而配置,并调节向安装孔76L的紧固量,不采用像现有技术的那样配置在脚踏板49上且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安装孔,就可以吸收含有脚踏板49的成形误差的脚踏板49和车体构架11之间的误差等,从而能够将脚踏板49安装在车体构架11上。
通过以圆孔制成安装孔76L,就脚踏板49而言,能够节约安装孔76L需要的面积。由于安装孔76的面积可以较小,因此,设计上的制约减少。因而,可以提高脚踏板49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通过将安装孔76L制成圆孔,孔槽不会露出,因此,可以提高脚踏板49的外观性。
另外,右侧的安装结构为和左侧的安装结构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一并参照图2,安装基准孔75L、75R及安装孔76L、76R设置在从脚踏板49的下方突出的突片71L~73L、71R~73R上,并且从脚踏板49的侧方及后方连接固定。
由于在脚踏板49的上面不会露出连接构件68…的头部,因此,能够抑制脚踏板49的外观性的降低。
在脚踏板49的后部一体地成形有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用踏板67L、67R,这样的脚踏板49被从车辆的后方利用连接构件68、68连接固定在车体构架11上。
由于在脚踏板49的后部一体地形成有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用踏板67L、67R,因此,可以省略同乘者用踏板67L、67R及将该同乘者用踏板67L、67R固定在车体构架11上的专用的连接构件。
通过将同乘者用踏板67L、67R及其连接构件68、68与脚踏板49一体化,能够抑制零部件数量的增加。
还有,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配置在脚踏板的下方的罩构件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车体构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构件固定在脚踏板等其它构件上。
有时设置于脚踏板的后部的同乘者踏板也可以设计为和脚踏板独立的构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低底板车辆所具备的脚踏板。

Claims (5)

1、一种低底板车辆,其具备:车体构架、由该车体构架支承的转向手柄及驾驶员落座的车座、设置在所述转向手柄和所述车座之间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脚踏板,该脚踏板通过连接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构架上,所述低底板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踏板的前部具备安装基准孔,该安装基准孔呈圆孔形状,并作为向所述车体构架安装时的安装位置基准,
在所述脚踏板的后部具备安装孔,该安装孔呈圆孔形状,并在和所述安装基准孔正交的面上开口,
通过调整所述连接构件紧固于该安装孔的紧固量来吸收所述脚踏板和所述车体构架之间的误差,从而能够将所述脚踏板安装在所述车体构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准孔及所述安装孔设置在自所述脚踏板的下方突出的突片上,并且自所述脚踏板的车辆行驶方向的侧方及后方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用罩构件覆盖所述脚踏板的下方,该罩构件和所述突片一起用所述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车体构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脚踏板的后部一体形成有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用踏板,这样的脚踏板用所述连接构件从车辆的后方连接固定在所述车体构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底板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的前部由设置于所述车体构架上的脚踏板支承架支承,并且同乘者放置脚的同乘者脚蹬部由横跨支承所述车座的车座构架和所述脚踏板支承架而设置的同乘者脚蹬部支承架支承。
CN2008101285667A 2007-06-29 2008-06-27 低底板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2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2407 2007-06-29
JP2007172407A JP4890364B2 (ja) 2007-06-29 2007-06-29 低床型車両
JP2007172407 2007-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2843A true CN101332843A (zh) 2008-12-31
CN101332843B CN101332843B (zh) 2011-02-02

Family

ID=4019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85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2843B (zh) 2007-06-29 2008-06-27 低底板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90364B2 (zh)
CN (1) CN101332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6452B2 (ja) * 2009-07-31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6559356B2 (ja) * 2016-08-08 2019-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2178A (ja) * 1983-10-26 1985-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のカバ−類の取付構造
JPH01138884A (ja) * 1987-11-10 1989-05-31 Ee D S:Kk カラー静止画像伝送方式
JP3371449B2 (ja) * 1992-11-30 2003-01-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カバー構造
JP2002068064A (ja) * 2000-08-31 2002-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2843B (zh) 2011-02-02
JP2009006964A (ja) 2009-01-15
JP4890364B2 (ja) 201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8596B1 (ko) 자동이륜차
WO2011111651A1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219691B (zh)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JP5864878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88763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23895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支持構造
JP5460511B2 (ja) 車両用のリヤフェンダ
JP5723751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332843B (zh) 低底板车辆
JP539621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バッグ支持ステー
CN101990378B (zh) 电子产品安装装置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JP667078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07226157B (zh) 鞍乘型车辆
WO2012057159A1 (ja) 自動二輪車
US20200298923A1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02530136B (zh) 跨骑式车辆的车座
JP692340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04655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21062724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09101924A (ja) 自動二輪車
JP635117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22143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クッション構造
JP4144219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後輪懸架装置
JP200534990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