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0813B -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0813B
CN101330813B CN200710075193A CN200710075193A CN101330813B CN 101330813 B CN101330813 B CN 101330813B CN 200710075193 A CN200710075193 A CN 200710075193A CN 200710075193 A CN200710075193 A CN 200710075193A CN 101330813 B CN101330813 B CN 101330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flanging
wind
plate portion
w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7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0813A (zh
Inventor
洪锐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Ju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u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 Ju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u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Ju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u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 Ju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75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0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0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0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0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0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及一散热片组,该散热片组设于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该散热片组至少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每一第一散热片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一端向第一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一折边,其中每一第一散热片还包括一与该本体部位于所述折边同侧的翼板部,该翼板部的一端与该一折边相连接,每一第一散热片的翼板部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之间且与该两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相间隔。该散热片组还包括若干未设翼板部的第二散热片,这些第一散热片设置在出风口处气流流速较大的近风侧区域,而这些第二散热片设置在出风口处气流流速较小的远风侧区域。该散热装置具较佳的散热性能的同时具较低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对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产业的迅速发展,CPU的功率不断提高,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在笔记本电脑等内部空间狭小的电子装置中更为突出。如果无法将笔记本电脑内的CPU等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将极大地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同时还会缩减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在笔记本电脑内,常采用由导热板、热管、散热片组及离心风扇所组成的散热装置对电子元件散热。导热板贴设于电子元件上并吸收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热管将导热板与散热片组进行热连接并将导热板吸收的热量传给散热片组,散热片组设于离心风扇的出风口,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吹拂散热片组的各散热片并与散热片发生热交换以最终将热量散发出去。其中散热片组的整体散热面积的大小,对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所使用的散热装置中,散热片组通常是由一组外型相同且间距相等的散热片组成,为增加散热片组的整体散热面积,常用的方法是减小散热片的间距以增加散热片的数量。虽然散热片数量的增加可以使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但同时会使整个散热装置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同时具较低的制造成本的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一种散热片,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一端向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一折边,其中该散热片还包括一与该本体部位于所述折边同侧的翼板部,该翼板部的一端与该折边的末端相连接,当该散热片与另一散热片组合在一起时,该散热片的翼板部位于该两散热片的本体部之间且与该两散热片的本体部相间隔。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及一散热片组,该散热片组设于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该散热片组至少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每一第一散热片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一端向第一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一折边,其中每一第一散热片还包括一与该本体部位于所述折边的同侧的翼板部,该翼板部的一端与该一折边相连接,每一第一散热片的翼板部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之间且与该两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相间隔。
该散热片组还包括若干未设翼板部的第二散热片,这些第一散热片设置在出风口处气流流速较大的近风侧区域,而这些第二散热片设置在出风口处气流流速较小的远风侧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散热装置中,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的近风侧区域设置具有翼板部的第一散热片,该翼板部可增大第一散热片的散热面积,从而在不增加整体体积的情况下,使散热片组位于近风侧区域的第一散热片的整体散热面积增加。而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的远风侧区域却使用没有设置翼板部的第二散热片,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散热片组的制造成本。同时,流过近风侧区域气流的流速要大于远风侧区域气流的流速,在相等的面积上,近风侧区域的气流的流量要大于远风侧区域的气流的流量。因此,离心风扇所产生气流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散热装置其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散热装置部分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装置中散热片组的其中一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散热片的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散热装置其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10、一导热板20、一散热片组30及一热管40。
该离心风扇10包括一底座11、一转子12及一盖板13。该转子12可转动地设于该底座11内,该盖板13盖设于该底座11上,且盖板13上对应转子12设有一圆形的进风口131,以供外界空气进入到离心风扇10内。该底座11包括一底板111及一涡型的侧壁112,该侧壁112上设有一直线型的出风口113。如图2所示,该侧壁112与转子12之间形成有一流道114,该流道114的宽度沿逆时针方向即转子12的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该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具有一近风侧135与一远风侧136,当离心风扇10在运行时,所产生的气流先到达该出风口113的近风侧135,再到达该出风口113的远风侧136,且流过近风侧135区域气流的流速要大于远风侧136区域气流的流速,从而在相等的截面积上,近风侧135区域的气流的流量要大于远风侧136区域的气流的流量。
请继续参照图1,该导热板20设于离心风扇10的底座11的一侧,其由具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料制成。该导热板20的下表面与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相贴合以吸收其所产生热量。该导热板20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散热柱21,通过这些散热柱21可以将导热板20吸收的部分热量直接散发。该导热板20的上表面的中部还设有一弧形的收容槽22用以收容热管40的一段。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板20是与离心风扇10的底座11一体成型,其中该导热板20与离心风扇10的底座11也可以分开制造。
该散热片组30设于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处,其包括若干设置于出风口113的近风侧135区域的第一散热片31及若干设置于出风口113的远风侧136区域的第二散热片32。该第二散热片32包括一片状的主体部321及一导流部322,其可由金属板材经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该导流部322偏向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的近风侧135且与主体部321形成一夹角。该主体部321的上、下两端以及该导流部322的上端分别向第二散热片32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第二折边323、324及一折边325。该第二散热片32的第二折边324包括一靠近离心风扇10的转子12的近风段326、一远离离心风扇10的转子12的远风段327及连接于该近风段326与远风段327之间的一连接段328,其中该第二折边324的远风段327与第一折边323之间的距离大于近风段326与第一折边323之间的距离。
请参照图3与图4,该第一散热片31包括一片状的本体部311及一片状的翼板部312,其可以由金属板材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该第一散热片31的本体部311的上、下两端分别向第一散热片31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第二折边313、314。该第二折边314包括一靠近离心风扇10的转子12的近风段315、一远离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的远风段316及连接于近风段315与远风段316之间的一连接段317,其中第二折边314的远风段316与第一折边313之间的距离大于近风段315与第一折边313之间的距离。该翼板部312是自第一折边313末端的中部朝向第二折边314的方向延伸所形成,也就是说该翼板部312与本体部311是位于第一折边313的同侧。该翼板部312包括一上段318与一下段319,该上段318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本体部311,该下段319与本体部311平行(图4所示),该翼板部312的下段319的末端抵靠在第二折边314的近风段315的上表面的中部。该翼板部31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该翼板部312的下段319的末端的还可以抵靠在第二折边314的远风段316的上表面,该翼板部312的上段318由其侧面看还可以为弧形。另外,该翼板部312的末端也可以不抵靠在第二折边314上。
这些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可以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在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上设置各种扣合结构,通过扣合的方式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将这些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组装成散热片组30后,在相邻的两第一散热片31之间、相邻的第一散热片31与第二散热片32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第二散热片32之间分别形成有一气流通道。相邻的两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气流通道被其中一第一散热片31的翼板部312分隔成两部分,因此气流可以同时与翼板部312的两个侧面进行热交换,散热面积得到较大提升。
热管40大致弯曲呈“C”形且为扁平状,其包括与导热板20进行热连接的一蒸发段41及与散热片组30进行热连接的一冷凝段42。
请参照图5,将该散热装置组装在一起时,散热片组30设于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处,热管40的蒸发段41收容于导热板20的收容槽22内,其冷凝段42贴设于散热片组30的上表面,即贴设于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的第一折边313、323上。该散热装置在使用时,导热板20贴设于一发热电子元件的表面并吸收其所产生的热量,热管40将导热板20所吸收的热量传至散热片组30的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再由离心风扇10所产生的气流吹向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并与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发生热交换以最终将热量散发,其中导热板20上所设的散热柱21也可以将导热板20吸收的部分热量直接散发。
上述散热装置中,在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的近风侧135区域设置具有翼板部312的第一散热片31,相邻两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翼板部312与该两第一散热片31的本体部311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将该两相邻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气流通道分隔成两部分,气流流经该两相邻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气流通道时,可以同时与翼板部312的两个侧面进行热交换,从而在不增加散热片组30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使散热片组30位于近风侧135区域的第一散热片31的整体散热面积增加。而在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的远风侧136区域却使用没有设置翼板部的第二散热片32,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散热片组30的制造成本。同时,流过近风侧135区域气流的流速要大于远风侧136区域气流的流速,即在相等的面积上,近风侧135区域的气流的流量要大于远风侧136区域的气流的流量。因此,离心风扇10所产生气流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各第一散热片31的翼板部312仅位于气流通道的中部,从而将气流通道的中部分隔成两部分,这样由于各气流通道的进气段未设置翼板部312,从而使近风侧135区域的气流可以沿进行段较顺畅地进入到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气流通道,气流在气流通道的中间段被经压缩被加速后,从而能够很快地从气流通道的出气段流出。
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的第二折边314、324的远风段316、327与各自第一折边313、323间的距离分别大于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的第二折边314、324的近风段315、326与各自第一折边313、323间的距离,这样就使得第一、第二散热片31、32之间的气流通道在出气段的高度要大于进气段的高度,从而使气流能够很快地从气流通道的出气段流出。
上述散热装置中,第一散热片31设有与第一折边313相连接的翼板部312,热管40的冷凝段42贴设于第一散热片31的第一折边313上,在不增加散热片组30的外部尺寸及散热片数量的条件下,传输到热管40的冷凝段42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散热片31的本体部311与翼板部312同时向下传输,热管40与散热片组30之间的传热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另外,与传统的通过增加散热片组的散热片数量来增大散热面积的散热装置相比,热管40与散热片组30的接触面之间的空隙不会增加,热管40与散热片组30之间焊接的可靠度提高。
另外,各第二散热片32均设有一导流部322,该导流部322偏向离心风扇10的出风口113的近风侧135,从而使气流能较顺畅的进入到相邻两第二散热片32之间的气流通道内,以减小气流与第二散热片32之间的撞击,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上述散热装置中,散热片组30的第一散热片31的第一折边313与第二折边314位于其本体部311的同侧。可以理解地,该第一散热片31的第一折边313与第二折边314也以设于其本体部311的异侧,当两第一散热片31组合在一起时,其中一第一散热片31的翼板部312的下段319抵靠在该两第一散热片31之间的第二折边314上。

Claims (12)

1.一种散热片,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一端向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一折边,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还包括一与该本体部位于所述折边同侧的翼板部,该翼板部的一端与该折边的末端相连接,当该散热片与另一散热片组合在一起时,该散热片的翼板部位于该两散热片的本体部之间且与该两散热片的本体部相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由金属板材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的另一端向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另一折边,该翼板部的末端抵靠在该另一折边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的另一端向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另一折边,该另一折边包括一近风段、一远风段及连接于该近风段与远风段之间的一连接段,该另一折边的远风段与该一折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另一折边的近风段与该一折边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该翼板部是自该一折边末端的中部朝向本体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其包括一上段与一下段,该上段与该一折边相连接且在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该本体部,该下段与本体部平行。
6.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离心风扇及一散热片组,该散热片组设于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该散热片组至少包括若干第一散热片,每一第一散热片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一端向第一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一折边,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散热片还包括一与该本体部位于所述折边同侧的翼板部,该翼板部的一端与该一折边相连接,每一第一散热片的翼板部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之间且与该两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相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的另一端向第一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另一折边,该翼板部的末端抵靠在两相邻的第一散热片之间的另一折边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片的翼板部是自该一折边末端的中部朝向本体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其包括一上段与一下段,该上段与该一折边相连接且在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该本体部,该下段与本体部平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离心风扇具有一转子,该第一散热片的本体部的另一端向第一散热片的一侧弯折形成另一折边,该另一折边包括靠近离心风扇的转子的一近风段、远离离心风扇的转子的一远风段及连接于该近风段与远风段之间的一连接段,该第一散热片的另一折边的远风段与该一折边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另一折边的近风段与该一折边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片组还包括若干未设翼板部的第二散热片,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具有一近风侧与一远风侧,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出风口时先到达该近风侧再到达该远风侧,这些第一散热片与这些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的近风侧区域与远风侧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散热片包括一主体部及与主体部呈一定夹角的一导流部,该导流部相对于主体部偏向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的近风侧。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热板及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蒸发段与一冷凝段,该热管的蒸发段贴设于该导热板上,该热管的冷凝段贴设于这些第一散热片的一折边的表面。
CN200710075193A 2007-06-22 2007-06-22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0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5193A CN101330813B (zh) 2007-06-22 2007-06-22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5193A CN101330813B (zh) 2007-06-22 2007-06-22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0813A CN101330813A (zh) 2008-12-24
CN101330813B true CN101330813B (zh) 2010-05-26

Family

ID=40206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5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0813B (zh) 2007-06-22 2007-06-22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08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007B1 (en) * 2001-03-30 2002-07-16 Sanyo Denki Co., Ltd. Heat sink-equipped cooling apparatus
CN2549591Y (zh) * 2002-06-07 2003-05-07 华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鳍片装置
JP2006147618A (ja) * 2004-11-16 2006-06-08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冷却装置および放熱体
CN1909772A (zh) * 2005-08-05 2007-02-0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007B1 (en) * 2001-03-30 2002-07-16 Sanyo Denki Co., Ltd. Heat sink-equipped cooling apparatus
CN2549591Y (zh) * 2002-06-07 2003-05-07 华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鳍片装置
JP2006147618A (ja) * 2004-11-16 2006-06-08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冷却装置および放熱体
CN1909772A (zh) * 2005-08-05 2007-02-0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0813A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0370B (zh) 散热模组
CN100531535C (zh) 散热模组
CN101212885B (zh) 散热模组
CN100499983C (zh) 散热装置
CN101155501B (zh) 散热器
CN100584171C (zh) 散热装置
US6668910B2 (en) Heat sink with multiple surface enhancements
CN101351109A (zh) 散热装置
CN101166408A (zh) 散热模组
CN101370371A (zh) 散热模组及用于该散热模组的散热器
US20070251675A1 (en) Thermal module
CN102387693A (zh)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1155493B (zh) 散热装置
TW201144990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centrifugal fan thereof
US20110005728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101641001B (zh) 散热装置
CN101330813B (zh) 散热装置及其所使用的散热片
CN100464621C (zh) 散热装置
CN101754657B (zh) 散热装置
CN100592850C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100592862C (zh) 散热装置
CN101031193B (zh) 散热模组
US20100079950A1 (en) Radiating Fin and Thermal Module Formed Therefrom
CN101616568B (zh) 散热装置
CN101098608B (zh) 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