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6765A -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6765A
CN101326765A CNA2006800458812A CN200680045881A CN101326765A CN 101326765 A CN101326765 A CN 101326765A CN A2006800458812 A CNA2006800458812 A CN A2006800458812A CN 200680045881 A CN200680045881 A CN 200680045881A CN 101326765 A CN101326765 A CN 101326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point
mesh
channel
equipm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58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吉夫·南达
赛尚卡尔·南达高普兰
桑托什·亚伯拉罕
王晓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26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or contention-free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or contention-free access usin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管理经由网状网络中的网状点的业务流。将到达所述网状点的数据聚集于包队列中。所述包队列根据所述数据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分离到达的数据。选择适当通信信道。经由争用接入方案来接入所述通信信道。将M请求发送(M-Request-To-Send,MRTS)消息发送到潜在接收网状点,且接收网状点以M清除发送(M-Clear-to-Send,MCTS)消息来回应。将来自所述包队列的数据传输到下一网状点。网状点省电模式允许电池操作式网状点进行休眠以保存电力。

Description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在35U.S.C.§119下主张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基于2005年10月17日申请的第60/727,642号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案转让给本受让人并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案涉及网状网络。更明确地说,本专利申请案涉及一种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高速数据服务的普遍访问的需求增加。电信行业通过提供各种无线产品和服务回应了需求的增加。为了尽量使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交互操作,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发布了一组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例如IEEE 802.11。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以一无线点对多点配置来进行网络连接。在此配置中,个别无线装置(例如,站)可直接与因特网接入点进行通信,且所述无线装置的每一者共享可用带宽。
通过使用网状网络可实现较有效且有弹性的网络。网状网络是具有多个无线网状点的分布式网络。网状网络中的每一网状点可充当接收业务、传输或传送流(TS)并将TS中继到下一网状点的转发器。TS通过从网状点“跳跃”到网状点而从始发网状点行进到目的地网状点。TS路由算法确保将TS从始发网状点有效地路由到目的地网状点。TS路由算法可动态地适应网状网络的改变且使网状网络较有效且有弹性。举例来说,在网状点过度忙碌于操纵TS或网状点已退出网状网络的情况下,TS路由算法可经由其它网状点将TS路由到目的地网状点。
目的地网状点通常是网状入口。到达入口的TS可经解码且经重新格式化以经由其它网络(例如,因特网)重发。始发于网状点处且向网状入口行进的TS称作上游TS。来自网状入口且向目的地网状点行进的TS称作下游TS。与网状入口相距单次跳跃的网状点称为1级网状点。需要至少两次跳跃来到达网状入口的网状点称为2级网状点。一般来说,需要n次跳跃来到达网状入口的网状点称为n级网状点。
大百分比的网状网络的业务流为上游和下游TS。上游TS通常在经由网入口离开之前从较高级网状点跳跃到较低级网状点。下游TS通常从较低级网状点跳跃到较高级网状点。因此,较低级网状点支持较高级网状点的业务流,从而导致较低级网状点周围的较多TS拥挤。一般来说,1级网状点很可能比2级网状点支持更多上游和下游TS。类似地,2级网状点很可能比较高级(例如,3、4等)网状点支持更多TS。
较低级网状点支持来自较高级网状点的上游和下游业务流的网状网络拓朴往往可导致接近网入口的网状点处的TS流拥挤。许多因素造成流拥挤,包括(但不限于):相邻网状点过度频繁地试图访问通信信道媒体、相邻网状点在物理接入层处以比最佳数据速率低的数据速率传输、相邻网状点传输偶尔超过经协商的接入处理量的突发,以及导致比所期望的处理量低的处理量的处于下游网状点与上游网状点之间的不良无线电条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认识到,用于减少网状拥挤且改进个别网状点处的数据操纵的设备和方法可改进网状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可由每一网状点个别地管理TS。在接收TS之前,网状点接收具有业务规范(TSPEC)的允许进入请求。网状点可确定是否存在适当容量以允许TS进入并接受或拒绝允许进入请求。如果接受允许进入请求,那么网状点可将来自所述TS的数据与来自其它TS的数据聚集在一起。网状点可广播发送含有有序回应序列的消息的请求。接收网状点可以清除发送来依序回应。网状点可将数据包发送到接收网状点。接收网状点可取决于TS设置期间所指定的确认策略而使用数据区块确认消息来确认数据包区块的接收。网状点可具有用以保存能量的省电模式。网状点还可选择传输信道以平衡网状负载或增加网状处理量。
一种用于在网状网络中的网状点处管理业务流(TS)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含:接收数据包;将来自数据包的数据置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将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和在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所述传输数据包。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考虑,从下文陈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更加了解本揭示案的特征、目的和优势,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方面的网状网络。
图2展示说明根据一方面图1的例示性网状点处的争用接入的时序图。
图3展示根据一方面图1的网状网络的一部分,其说明例示性网状点处的接入控制。
图4是展示根据一方面图1的网状网络中的例示性网状点处的数据聚集的框图。
图5是展示根据一方面图1的网状网络的MRTS和MCTS消息结构的框图。
图6是展示根据一方面从图1中的网状点传输的例示性信标消息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方面图1的网状网络的一部分的图,其包括具有两个单独信道的两个网状。
图8是根据一方面例示性网状点处的TS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方面例示性网状点处的能量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方面例示性网状点处的信道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根据一方面用于管理业务流的设备的例示性组件的框图。
图12是说明根据一方面用于例示性网状点处的TS管理的设备的例示性组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看附图描述实施本揭示案的多种特征的各方面的方法和系统。提供附图和相关联的描述以说明本揭示案的各方面而并非限制本揭示案的范围。说明书中对“一个方面”或“一方面”的引用希望指示结合所述方面而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于本揭示案的至少一方面中。说明书中的多个地方出现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一方面”未必全部指代同一方面。贯穿于附图中,重复使用参考标号来指示所指的元件之间的对应性。另外,每一参考标号的第一位数指示首先出现所述元件的图式。
图1展示根据一方面的例示性网状网络100。网状网络100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状入口,例如网状点102和104。网状入口是连接到有线网络(例如,因特网106)的网状点。网状入口可用作位于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状网络之间的网关。由于网状入口形成进出网状网络100的网关,所以其被称为0级网状点。
网状网络100还可具有并非是网状入口但能够直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状入口进行通信的网状点(例如,网状点106、108、110、112、114、116和118)。这些网状点为1级,因为这些网状点处的TS进行一次跳跃到达网状入口(例如网状点102和104)。某些网状点(例如,网状点120、122、124、126、128和130)不能够直接与网状入口102和104进行通信而是经由另一网状点与网状入口102和104进行通信。这些网状点为2级,因为这些网状点处的TS进行至少两次跳跃到达网状入口(例如网状点102和104)。始发于网状点120处的TS在跳跃到网状点102(网状入口)之前可进行到网状点108或网状点118的第一跳跃。其它网状点不能够以少于两次的跳跃与网状入口102或104进行通信(例如,网状点132)。始发于网状点132处的TS在跳跃到网状入口102之前在跳跃到网状点108或网状点118之前可进行到网状点122的第一跳跃。网状点132为3级,因为其进行至少三次跳跃到达网状入口(例如网状点102和104)。一般来说,可通过计算始发于网状点处的TS到达网状入口的跳跃的最少次数来确定任何网状点的级。
前往较低级网状点的TS被称为上游业务流。前往较高级网状点的TS被称为下游业务流。因此,前往网状入口(例如,网状点102和104)的TS为上游业务流且在网状入口(例如,网状点102和104)处进入网状网络100的TS为下游业务流。由于网状网络100中的许多业务很可能在网状点102和104处到达且离开网状网络100,所以在网状入口102和104以及其它低级网状点周围存在TS拥挤的增加的可能性。
图2展示说明根据一方面图1的例示性网状点处的争用接入的时序图。可通过向网状点信道指派可包括传输机会(TxOP)持续时间、争用窗口最小值(CWmin)、争用窗口最大值(CWmax)和仲裁帧间间隔(AIFS)时间的至少一个接入参数来控制对通信信道的接入。经由通信信道传输的网状点可竞争对通信信道的接入。
所述网状点中的每一者可监视通信信道,且当通信信道变为可用时传输网状点可闲置持续等于其各自指派的AIFS时间的等待时间。在AIFS时间期间,闲置的网状点可继续监视通信信道,且如果通信信道变为忙碌,那么网状点可继续闲置并等待直到通信信道变为可用为止,且接着等待等于其各自指派的AIFS时间的另一时间周期。当通信信道已可用持续等于其AIFS时间的时间周期时,网状点可设定补偿计时器。补偿计时器上所设定的时间长度是随机的。可通过取自所指派的CWmin与CWmax之间的均匀分布的数目来确定补偿计时器上所设定的时间长度。
在图2的三个时间线上展示个别网状点的争用接入的三种可能结果。第一时间线展示当通信信道变为可用时成功竞争接入的网状点。时间线以网状点监视忙碌202通信信道开始。当通信信道忙碌202时,网状点的传输器闲置。当信道变为可用时,网状点的传输器继续闲置持续等于其AIFS时间204的时间周期。在闲置时,网状点继续监视通信信道。在AIFS时间204结束时,网状点可通过从具有最小值CWmin207和最大值CWmax.209的均匀分布205选择一数目来随机地选择补偿时隙。将此选定数目乘以标准界定的时隙(例如,时隙可为约9微秒)且将结果称为补偿时间。补偿时间界定补偿窗口206的长度。网状点的传输器继续闲置并监视通信信道直到补偿计时器确定等于补偿窗口206的时间长度已期满为止。在补偿窗口206结束时,网状点的传输器具有TxOP 208,其间网状点可将信息传输到接收网状点。在TxOP 208结束时,网状点的传输器再次闲置并开始等待AIFS时间,从而再次开始争用接入过程。
第二时间线展示争用接入的另一可能结果。当另一站在AIFS时间期间开始传输时可出现所述结果。时间线可以网状点监视忙碌212通信信道开始。当通信信道变为可用时,网状点的传输器可闲置,且网状点可开始等待等于AIFS时间214的时间。在AIFS时间214期间,具有较短AIFS时间的另一网状点可开始传输且通信信道可再次变为忙碌216。网状点的传输器可继续闲置且网状点等待通信信道再次变为可用。当通信信道变为可用时,网状点可在选择由补偿窗口220界定的补偿时间并开始补偿窗口计数器之前等待另一AIFS时间218。
第三时间线展示争用接入的另一可能结果。当另一站在网状点的补偿窗口期间中断时可出现所述结果。时间线以网状点监视通信信道而通信信道为忙碌222开始。在此时间期间,网状点的传输器可闲置。当通信信道变为可用时,网状点的传输器可继续闲置持续等于AIFS时间224的时间周期。在闲置时,网状点可继续监视通信信道。在AIFS时间224结束时,网状点可通过从具有最小值时间CWmin207和最大值时间CWmax.209的均匀分布205选择一时间来随机选择补偿时间。网状点的传输器可继续闲置直到补偿计时器计数到等于补偿窗口226的时间长度为止。当闲置时,网状点可继续监视通信信道。当补偿计数器计数时,另一网状点可开始传输且通信信道可变为忙碌228。可停止补偿计数器。当通信信道变为可用时,网状点的传输器可继续闲置且等待等于AIFS时间230的时间周期。在AIFS时间230结束时,补偿计数器可从其停止的时间处再次开始计数。
可通过调节TxOP持续时间、CWmin、CWmax和AIFS时间来控制网状点的传输频率和传输数据速率。大TxOP持续时间允许每当网状点接入接收网状点时所述网状点传输大量数据,从而导致大数据速率。相对于竞争对通信信道的接入的相邻网状点的小AIFS时间会增加接入的机率,从而导致大量媒体接入(且因此在假定TxOP对于每一接入来说为恒定的情况下的较多TxOP)和大数据速率。类似地,相对于相邻网状点的小CWmin和CWmax增加选择小补偿时间的机率并增加对接收网状点的接入的机率,从而导致大量TxOP和大数据速率。类似地,小TxOP、大AIFS时间或大CWmin和CWmax可导致低数据速率。
通过经由接入参数TxOP、CWmin、CWmax和AIFS时间来控制传输频率还可调节服务质量(QoS)。为了减少TS延迟,可减少CWmin、CWmax或AIFS时间,从而增加成功接入接收网状点的机率。为了补偿较频繁接入,可减少TxOP持续时间来释放信道容量以用于其它网状点。通过增加成功的媒体接入而减少TS延迟可以某一代价来实现。每一媒体接入可具有媒体接入控制(MAC)额外开销。MAC额外开销消耗原本可用于TS的通信信道带宽。
在网状网络100中,可基于级、所载送的业务量和可用速率来指派至少一个接入参数。较低级网状点可载送较多业务且可被指派较低AIFS、CWmin、CWmax值以及较大TxOP持续时间。描述符可具备TS,所述描述符识别TS的平均位速率和TS的峰值位速率。接入参数可经调节以适应TS的平均位速率和峰值位速率。物理层处的两个网状点之间的可用位速率还可用以调谐接入参数。还可在将新的流和网状点添加到网状网络100时调节接入参数。
在另一方面,可基于网状点的级来调节至少一个接入参数。网状入口接着可将这些接入参数广播到相邻网状点,所述相邻网状点又将这些接入参数广播到其相邻网状点直到所有网状点均具有其各自的接入参数为止。或者,可由供应商来预设定所述接入参数。
图3展示根据一方面的图1的网状网络100的一部分,其说明例示性网状点处的接入控制。可由网状网络100中的网状点中的每一者来执行TS到网状点的允许进入控制。网状网络100中的每一网状点可在其信标中广播负载信息。举例来说,网状点118可广播其负载信息L118302,网状点120可广播其负载信息L120304,网状点130可广播其负载信息L130306,网状点122可广播其负载信息L122308,和网状点102广播其负载信息L102310。
网状点中的每一者可将负载信息用于新的TS的允许进入控制。举例来说,网状点120可使用L118302来确定网状点118是否能够适应新的TS。如果网状点120确定网状点102能够操纵新的TS,那么其可将允许进入请求发送到网状点118。网状点118可确定其邻域中是否存在充足闲置周期以适应用于新的TS的TxOP,且如果是这样,那么允许所述新的TS进入。否则,网状点118可拒绝允许进入请求。
可由网状网络100中的每一网状点来控制允许进入控制。下游网状点可与上游网状点协商用于上游TS的TxOP。上游网状点可与下游网状点协商用于下游TS的TxOP。或者,下游网状点可协商用于上游TS与下游TS的TxOP,从而保存足够大的TxOP以适应上游TS和下游TS。
图4是展示根据一方面的图1的网状网络100中的例示性网状点118处的数据聚集的框图。网状点118可将从网状点120、130和122到来的数据包402剖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QoS数据类型。数据可被剖析成高QoS和最佳可用QoS且存储于各自包队列或位置404和406中。可将来自到来的数据包402的数据聚集于QoS包队列404和406中。数据包产生器408可使用包队列404和406中的数据来产生数据包,且将优先权给予存储于包队列404中的高QoS数据。数据包传输器408可将包转发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状点。在此实例中,数据包传输器408可将数据包转发到网状点102。
数据包的聚集允许较有效地使用通信媒体。聚集尺寸应足够大使得对于每一媒体接入来说可传输许多位从而减少所需要的媒体接入频率及其相关联额外开销。聚集尺寸还可足够小使得聚集延迟不会因引起不可接受的TS等待时间而不利地影响所协商的QoS。
因此,经由接入控制、争用接入参数的指派和QoS识别符的使用,在网状网络中的任何网状点处可执行TS流控制。背压应用可从低级网状点延伸到高级网状点。可如本文所解释的应用背压且网状点可使用导向特定网状点处的显式背压消息或广播背压消息。网状点可命令另一网状点调节其处理量或其媒体接入频率。可将背压消息与其它数据包背负(piggyback)或聚集在一起。
可使用区块确认来执行数据包402的接收的确认。当接收到特定QoS的预定长度的数据区块时,网状点可将区块确认发送到传输网状点。举例来说,网状点118可将区块确信消息发送到网状点120、122和130。还可在网状点处执行包定序。举例来说,当数据包聚集于数据包产生器408中时,网状点118可指派新的序列数目。网状点118可在转发之前保存数据包区块直到接收到完整数据包区块且恢复来自数据包区块的任一遗失的包为止。以此方式,可在每一网状点跳跃处保存在网状网络100中转发的数据包直到接收到完整数据包区块为止。
图5展示从网状点122到网状点118和108的M请求发送(MRTS)消息502之后为回应MRTS的分别来自网状点118和108的M清除发送(MCTS)消息504和506的例示性时间线。通过传输网状点传输RTS消息且每一潜在接收网状点以CTS消息来回应可使网状网络100中的TS碰撞最小化。通过使用对RTS和CTS消息的M延伸可使CTS回应的业务碰撞最小化。举例来说,网状点122可广播具有M延伸的RTS消息,所述M延伸识别网状点118和10及其回应MCTS消息应遵循的次序。网状点118和108可以MRTS消息中所指定的次序以MCTS来回应。所述回应可为广播(全向)消息或所述回应可为定向消息。可使用射束引导或多入多出(MIMO)传输来引导定向消息。
连同数据区块确认的RTS和CTS传输握手可用以保护经由媒体的数据传输。一旦出现RTS和CTS握手,邻域中的其它网状点便可延缓可干扰传输网状点(例如,网状点122)与接收网状点(例如,网状点108和118)之间所建立的链路的传输。这减少由可能在传输的隐藏网状点引起的碰撞的机率,但由于遮蔽或环境条件的缘故而可能不会被网状点122得知。具有区块确认的RTS和CTS传输握手还可实施于MRTS和MCTS消息结构中。
在将数据区块传输到接收网状点之后,传输网状点(例如,网状点122)可作出反向批准从而允许接收网状点(例如,网状点108和118)传输下游TS。反向批准未必是新的TxOP,但可以是已被保存以用于原始传输网状点的TxOP的一部分。
在经由RTS/CTS或MRTS/MCTS握手协商成功媒体接入之后,传输网状点可在TxOP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数据。如果所有数据均被传输,那么传输网状点可重设定其接入参数。可经由例如高QoS包队列404和最佳可用QoS包队列406等缓冲器来采用TS流控制。控制流速率的一种方法可以是将调度服务间隔设定为TS的总的可允许跳跃延迟间隔的四分之一。
图6是展示根据一方面从网状点传输的例示性信标消息602的框图。信标消息可包括网状入口识别符604、到网状入口的跳跃的次数606和网状网络中的网状点的数目608。如果某些所述网状点具有多于单信道的操作能力,那么网状网络100可具有一个以上网状。在此情况下,所述网状点中的每一者可使用信标消息602来选择用于其TS的信道。
每一网状点可监视其邻域中的网状点的信标以确定使用哪一信道。网状点可将所测量的信标信号强度用作度量来基于信道上可实现的数据速率选择信道。网状点还可通过选择最不拥挤的信道来试图均衡化网状网络100上的负载。
图7展示网状点102(网状入口)可在一个以上信道上进行操作的图1的网状网络100。因此,可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状。网状入口102可在信道1和2上广播其信标602。相邻网状点106、108和118可监视信标1和2。相邻网状点106、108和118可基于在每一信道上接收的信标的强度来选择信道或平衡负载。网状点106和108可选择信道1,而网状点118可选择信道2。这些1级网状点中的每一者可广播其自身的信标。
网状点122又可监视其相邻网状点108和118的信标。如果网状点118仅具有单信道能力,那么网状点122可经由信道2网状而与网状点118进行通信。如果网状点108具有双信道能力,那么网状点122可选择经由信道2网状与网状点108进行通信。可在信道2网状上接收由网状点108所接收的TS且可经由信道1网状将所述TS转发到网状点102。
网状点可周期性地监视其不在使用的信道,且切换信道以改进处理量。这种动态负载平衡的进行频率可能较低,以使通信的中断最小化。
偶尔,网状点可使用对于TS业务流来说可能不适当的信道。网状点可扫描其它信标且确定其负载。如果找到适当替代信道,那么网状点可将改变信道消息广播到其子网状点(提供TS的网状点)。所述子网状点又可将改变信道请求广播到其子网状点中的任一者。举例来说,网状点108可仅具有单信道能力且可选择将信道从信道1改变到信道2。其可将改变请求广播到网状点122(其唯一子网状点)。网状点122又可将改变信道消息广播到网状点130(未图示)(其唯一子网状点)。在作出信道改变之前,网状点108可等待直到信道改变受其子网状点影响为止。同样,在作出信道改变之前,网状点122可等待直到信道改变受影响为止。
仅具有单信道能力的网状点在接收到改变信道请求并由于所述网状点正经由其它信道与其它网状点进行通信而不能够改变信道且没有增加信道的能力的情况下,还可与另一网状点分离。举例来说,如果网状点118广播改变信道请求(以改变到信道1),那么网状点122可在其仅具有单信道能力的情况下与网状点118分离。
网状点可为电池操作式的或具有有限电力。这些网状点可具有省电模式。省电模式可包括其中网状点“休眠”且并不传输或接收信息的周期。网状点可在其信标中广播休眠时间和持续时间。监视所述信标的网状点可使用此信息计算用于路由的无线电度量。
休眠网状点可在其休眠时间结束时发送触发。网状点可将经缓冲的数据包传输到觉醒网状点。路由算法可解决归因于休眠网状点的增加的延迟时间。如果替代路径可用,那么路由算法可围绕着具有省电模式的网状点路由TS。
图8是根据一方面例示性网状点处的TS管理方法800的流程图。网状点可接收从一个或一个以上网状点传输的数据包(802)。网状点可根据QoS剖析数据包且对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网状点可将数据置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804)。包队列中的每一者可存储对应于特定QoS的数据。QoS包队列(例如)可为高优先权的或最佳可用的。包队列可充当存储和缓冲数据以控制网状点流出数据速率的漏桶警察(leaky bucketpolice)。网状点可将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806)。
网状点可竞争对通信信道的接入(808)。网状点可回应于来自另一网状点的命令而调节其争用接入参数,例如AIFS时间、CWmin、CWmax和TxOP持续时间。在成功地接入通信信道之后,网状点可发送MRTS消息(810)。消息的M部分可具有相邻网状点所期望的回应次序的有序列表。网状点可从相邻网状点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接收MCTS(812)。网状点可在其TxOP持续时间期间传输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814)。网状点可作为回应而接收区块确认。
图9是根据一方面例示性网状点处的能量保存方法的流程图。网状点可在信标消息中传输其省电模式频率和持续时间(902)。网状点接着可在预定时间进入省电模式(904)。省电模式可预防传输和使用大量能量的其它功能。当等于省电持续时间的时间期满时,网状点可恢复(906)。觉醒网状点可将触发消息传输到相邻网状点以警告相邻网状点其现在可向网状点传输(908)。网状点可接收来自相邻网状点的经缓冲的数据包(910)。
图10是根据一方面在多信道网状网络中选择信道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每一网状点可经由其正在上面操作的每一信道广播信标(1010)。举例来说,操作于两个信道上的网状点可经由第一信道传输第一信标并经由第二信道传输第二信标。网状点还可监视用于信标(其可包括负载信息或其它信号)的通信信道(1020)。网状点可确定所接收的信标中的每一者的信号强度(1030)。信标消息可含有关于所述信道上的网状负载的信息。网状点可使用网状负载信息、信号强度信息或其它可应用信息来选择通信信道(1040)。网状点接着可经由选定的通信信道进行传输。
图11是说明用于管理业务流的设备1100的装置的例示性组件的框图。图11中所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可用作用于管理业务流的设备的装置的组件。可使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施所述模块。视设备1100的配置而定可添加或删除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举例来说,可使用通用处理装置、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软件模块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任一组合来实施或执行所述装置。
设备1100可包括:用于接收的可选模块1102,其经配置以接收数据包;用于存储的模块1104,其经配置以将来自数据包的数据存储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用于聚集的模块1106,其经配置以将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和用于传输的模块1108,其经配置以在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所述传输数据包。
图12是说明根据一方面的用于例示性网状点处的TS管理的设备1200的例示性组件的框图。图12中所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可用作用于管理业务流的设备的装置的组件。可使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施所述模块。视设备1200的配置而定可添加或删除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举例来说,可使用通用处理装置、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软件模块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任一组合来实施或执行所述装置。
设备1200可包括:用于经由多个信道广播传输信标的模块1202、用于监视多个信道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所接收的信号(例如,信标或负载)的模块1204、用于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模块1206和用于基于一个或一个以上所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信号强度而从多个信道中选择一信道的模块1208。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结合本文所揭示的各方面所描述的多种说明性逻辑区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可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说明硬件和软件的此互换性,上文已大体上根据其功能性描述了多种说明性组件、区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将此互换性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对于每一特定应用来说,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同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些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引起与本揭示案的范围脱离。
结合本文所揭示的各方面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区块、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装置、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经设计以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或执行。通用处理装置可以是微处理装置,但在替代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微处理装置或状态机。处理装置也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装置的组合、多个微处理装置、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处理装置,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设备、方法或算法可直接实施在硬件中、软件中或所述两者的组合中。实施在软件中时,方法或算法可实施在可由处理装置读取和/或执行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中,所述指令存储于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部分的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所述指令可驻存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体中。例示性存储媒体耦合到处理装置,使得处理装置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并向存储媒体写入信息。在代替实施例中,存储媒体可与处理装置成一体式。处理装置和存储媒体可驻存在ASIC中。ASIC可驻存在用户终端中。在代替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和存储媒体可作为离散组件而驻存在用户终端中。
提供对所揭示的各方面的先前描述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或使用本揭示案。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了解对这些方面的多种修改,且可在不脱离本揭示案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将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本揭示案不希望限于本文所示的各方面,而是应符合与本文所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泛范围。
在不脱离本专利申请案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专利申请案可以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所描述的方面应仅被视为说明性的而并非限制性的,且因此本专利申请案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而非由以上描述内容来界定。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效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57)

1.一种用于在网状网络中的网状点处管理业务流(TS)的方法,其包含:经由无线传输从接入点接收数据包;
将来自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存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
将来自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以及在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所述传输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放置包含将所述数据放置到一个存储高服务质量数据的第一包队列和存储最佳可用服务质量数据的第二包队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竞争对通信信道的接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调节仲裁帧间间隔(AIFS)周期以控制数据流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调节仲裁帧间间隔(AIFS)周期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调节争用接入窗口以控制数据流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调节争用接入窗口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调节传输机会持续时间以控制数据流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调节传输机会持续时间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
10.一种管理网状网络中的第一网状点与第二网状点之间的业务流(TS)的方法,其包含:
产生至少一个接入参数;
在第一网状点处产生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的消息;以及
将所述消息从所述第一网状点传输到第二网状点,所述消息包括供所述第二网状点使用的至少一个接入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包括传输机会持续时间、争用窗口最小值、争用窗口最大值和仲裁帧间间隔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包括平均位速率和峰值位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传输M请求发送(MRTS)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接收M清除发送(MCTS)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CTS消息经引导或未经引导。
16.一种在网状点处选择信道的方法,其包含:
经由多个信道广播传输信标;
监视所述多个信道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号;
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号的所述信号强度而从所述多个信道中选择一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信标具有网状点识别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信标具有指示到所述网状点的跳跃的次数的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信标具有指示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一者上操作的网状点的数目的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状点选择对应于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所述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信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状点选择具有最少业务量的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包含信标或负载。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
用于接收数据包的指令;
用于将来自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存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的指令;
用于将来自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的指令;以及
用于在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所述传输数据包的指令。
24.一种用于在网状网络中的网状点处管理业务流(TS)的设备,其包含:
存储模块,其经配置以将来自数据包的数据存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
聚集模块,其经配置以将来自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以及
传输模块,其经配置以在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所述传输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包含存储高服务质量数据的第一包队列和存储最佳可用服务质量数据的第二包队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竞争对通信信道的接入的争用模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调节仲裁帧间间隔(AIFS)周期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调节模块。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调节仲裁帧间间隔(AIFS)周期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的调节模块。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调节争用接入窗口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调节模块。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调节争用接入窗口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的调节模块。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调节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调节模块。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调节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的调节模块。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接收所述数据包的接收模块。
34.一种用于在网状网络中的网状点处管理业务流(TS)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接收数据包的装置;
用于将来自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存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中的装置;
用于将来自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的数据聚集到传输数据包中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传输机会持续时间期间传输所述传输数据包的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包队列包含存储高服务质量数据的第一包队列和存储最佳可用服务质量数据的第二包队列。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竞争对通信信道的接入的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调节仲裁帧间间隔(AIFS)周期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调节仲裁帧间间隔(AIFS)周期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的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调节争用接入窗口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装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调节争用接入窗口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的装置。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调节传输机会持续时间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装置。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调节传输机会持续时间以控制信道接入频率的装置。
43.一种用于在网状点处选择信道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经由多个信道广播传输信标的装置;
用于监视所述多个信道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信号强度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所述信号强度而从所述多个信道中选择一信道的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传输信标具有网状点识别符。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传输信标具有指示到所述网状点的跳跃的次数的值。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传输信标具有指示在所述多个信道中的每一者上操作的网状点的数目的值。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网状点选择对应于具有最强信号强度的所述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信道。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网状点选择具有最少业务量的信道。
49.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号包含信标或负载。
5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
用于经由多个信道广播传输信标的指令;
用于监视所述多个信道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指令;
用于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信号强度的指令;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的信标或负载的所述信号强度而从所述多个信道中选择一信道的指令。
51.一种用于管理网状网络中的第一网状点与第二网状点之间的业务流(TS)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产生至少一个接入参数的装置;
用于在第一网状点处产生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的消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所述消息从所述第一网状点传输到第二网状点的装置,所述消息包括供所述第二网状点使用的至少一个接入参数。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包括传输机会持续时间、争用窗口最小值、争用窗口最大值和仲裁帧间间隔时间。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包括平均位速率和峰值位速率。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传输M请求发送(MRTS)消息。
55.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接收M清除发送(MCTS)消息。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MCTS消息经引导或未经引导。
5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
计算机可读取媒体,其包括:
用于产生至少一个接入参数的指令;
用于在第一网状点处产生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接入参数的消息的指令;以及
用于将所述消息从所述第一网状点传输到第二网状点的指令,所述消息包括供所述第二网状点使用的至少一个接入参数。
CNA2006800458812A 2005-10-17 2006-10-17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13267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2764205P 2005-10-17 2005-10-17
US60/727,642 2005-10-1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0359.0A Division CN104284371A (zh) 2005-10-17 2006-10-17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6765A true CN101326765A (zh) 2008-12-17

Family

ID=3768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458812A Pending CN101326765A (zh) 2005-10-17 2006-10-17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CN201410440359.0A Pending CN104284371A (zh) 2005-10-17 2006-10-17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0359.0A Pending CN104284371A (zh) 2005-10-17 2006-10-17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21584B2 (zh)
EP (1) EP1938514A1 (zh)
JP (3) JP4843045B2 (zh)
KR (7) KR101372486B1 (zh)
CN (2) CN101326765A (zh)
TW (1) TWI378686B (zh)
WO (1) WO20070477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0217A (zh) * 2014-01-16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留信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US9930602B2 (en) 2011-08-24 2018-03-27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0957B2 (en) * 2005-01-14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al weights for MMSE space-time equalizer of multicode CDMA system
AR052601A1 (es) * 2005-03-10 2007-03-21 Qualcomm Inc Clasificacion de contenido para procesamiento de multimedia
US8879857B2 (en) 2005-09-27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ndant data encoding methods and device
US20070206117A1 (en) * 2005-10-17 2007-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tion and apparatus for spatio-temporal deinterlacing aided by motion compensation for field-based video
US8654848B2 (en) 2005-10-17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ot detection in video streaming
US8948260B2 (en) * 2005-10-17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GOP structure in video streaming
US20070171280A1 (en) * 2005-10-24 2007-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verse telecine algorithm based on state machine
US20070101019A1 (en) * 2005-11-03 2007-05-03 Cromer Daryl 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sponse latency
US10277519B2 (en) 2006-01-31 2019-04-30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Response time for a gateway connecting a lower bandwidth network with a higher speed network
US9166812B2 (en) * 2006-01-31 2015-10-20 Sigma Designs, Inc. Home electrical device control with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10326537B2 (en) 2006-01-31 2019-06-18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Environmental change condition detection through antenna-based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US20150187209A1 (en) 2006-01-31 2015-07-02 Sigma Desig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of controlling units
US7804800B2 (en) * 2006-03-31 2010-09-28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training schemes for MIMO based wireless networks
US9131164B2 (en) * 2006-04-04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processor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9034503A1 (en) 2007-09-14 2009-03-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anagement of access to a medium
EP2063584A1 (en) 2007-11-22 2009-05-27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routing and load balancing in mesh networks
KR101471559B1 (ko) * 2007-12-11 2014-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진입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36495B1 (ko) * 2007-12-18 2010-01-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메쉬 네트워크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559306B2 (en) 2008-02-13 2013-10-15 Cisco Technology, Inc. End-to-end packet aggregation in mesh networks
US8040791B2 (en) * 2008-02-13 2011-10-18 Cisco Technology, Inc. Coordinated channel change in mesh networks
US8082459B2 (en) * 2008-02-26 2011-12-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policy
US8477674B2 (en) * 2008-03-12 2013-07-02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network including post groupcast time
US8134988B2 (en) 2008-03-27 2012-03-1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WiMAX and IEEE 802.11
US8274894B2 (en) * 2008-05-07 2012-09-25 Nokia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and power aware forwarding rules for mesh point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KR101452504B1 (ko) 2008-06-18 2014-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ht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지원하는 스테이션
KR100970093B1 (ko) * 2008-08-29 2010-07-16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데이터 경로 설정 및 복구를 위한 센서 네트워크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센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US9088610B2 (en) * 2008-09-30 2015-07-21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accelerator on CIP motion networks
KR101019386B1 (ko) * 2009-02-13 2011-03-0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US8649324B2 (en) * 2009-09-18 2014-02-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28374A1 (en) * 2009-11-30 2011-06-01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esh network, corresponding link group coordinator and network node
US8259745B2 (en) * 2010-03-29 2012-09-04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carrier sensing for multi-channel operation
US8345547B2 (en) * 2010-08-23 2013-01-01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for wide channels used in overlapping networks
EP2512169B1 (en) 2011-04-11 2015-11-25 Fluidmesh Networks S.r.l. Management of radio frequencies in a wireless or hybrid mesh network
KR20170013417A (ko) 2012-03-02 2017-02-06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비콘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6304993B2 (ja) * 2013-09-30 2018-04-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637681B2 (en) 2014-03-13 2020-04-28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of controlling units
KR101667248B1 (ko) * 2016-06-08 2016-10-18 노드링크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Vhf 주파수 대역에서의 메쉬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US10368288B2 (en) * 2016-08-18 2019-07-30 Bridgef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devices through intermediate nodes
US10484382B2 (en) 2016-08-31 2019-11-1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ata management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0511589B2 (en) 2016-09-14 2019-12-1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ingle logout functionality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and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
US10594684B2 (en) 2016-09-14 2020-03-1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Generating derived credentials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0846390B2 (en) 2016-09-14 2020-11-2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ingle sign-on functionality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and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
US10445395B2 (en) 2016-09-16 2019-10-15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okie based state propagation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0484243B2 (en) 2016-09-16 2019-11-1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management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EP3513542B1 (en) 2016-09-16 2021-05-1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enant and service management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and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
US10904074B2 (en) * 2016-09-17 2021-01-2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osite event handler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0637673B2 (en) 2016-12-12 2020-04-28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Energy harvesting nodes in a mesh network
TWI661700B (zh) * 2017-08-11 2019-06-01 國立成功大學 網路拓樸系統及其拓樸建立方法
US11308132B2 (en) 2017-09-27 2022-04-1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ference attributes for related stored objects in a multi-tenant cloud service
US10705823B2 (en) 2017-09-29 2020-07-0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templates and upgrade framework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0715564B2 (en) 2018-01-29 2020-07-1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ynamic client registration for an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1321187B2 (en) 2018-10-19 2022-05-0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ssured lazy rollback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US11423111B2 (en) 2019-02-25 2022-08-23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lient API for rest based endpoints for a multi-tenant identify cloud service
US11792226B2 (en) 2019-02-25 2023-10-1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utomatic api document generation from scim metadata
US11026285B2 (en) * 2019-04-03 2021-06-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network connections
US11687378B2 (en) 2019-09-13 2023-06-2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with on-premise authentication integration and bridge high availability
US11870770B2 (en) 2019-09-13 2024-01-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ulti-tenant identity cloud service with on-premise authentication integration
US11258849B2 (en) * 2019-10-17 2022-02-22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to a node not yet joined to a network, resulting in a dynamic join time
WO2022024171A1 (ja) * 2020-07-27 2022-02-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13858164B (zh) * 2021-09-18 2023-03-28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智能巡检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301A (en) * 1998-05-29 2000-05-23 Cabletr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packets from a plurality of contending queues to an output
US6788697B1 (en) * 1999-12-06 2004-09-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Buffer management scheme employing dynamic thresholds
CA2301973A1 (en) * 2000-03-21 2001-09-21 Spacebridge Network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slot-mapping input/output queuing for tdm/tdma systems
JP4879382B2 (ja) * 2000-03-22 2012-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スイッチ、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廃棄制御回路、マルチキャスト制御回路、およびQoS制御装置
EP1154663B1 (en) 2000-05-09 2008-09-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mprove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046639B2 (en) * 2000-09-29 2006-05-1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 hoc network access employing the distributed election of a shared transmission schedule
US6665495B1 (en) * 2000-10-27 2003-12-16 Yotta Networks, Inc. Non-blocking, scalable optical router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routing optical traffic
US7164669B2 (en) * 2001-01-19 2007-01-16 Adaptix, In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with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carrier-selective loading
US6981064B1 (en) * 2001-02-15 2005-12-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upporting multiple point-to-point sessions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on an ATM backbone
JP4187940B2 (ja) * 2001-03-06 2008-11-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パケット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装置
AU2002313823B2 (en) * 2001-08-25 2008-01-1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ision-free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using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and advertised transmission times
US7136392B2 (en) * 2001-08-31 2006-11-14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dering data messages having differing levels of priority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shar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DE10215190A1 (de) 2002-04-05 2003-10-3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Medienzugriffs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netz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EP1520387A1 (en) * 2002-06-27 2005-04-06 Nokia Corporation Self-adaptive scheduling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JP2004343509A (ja) 2003-05-16 2004-12-02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54377B2 (ja) * 2003-06-06 2012-10-24 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フェアネスおよびサービスの差別化を実現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7512070B2 (en) 2003-06-23 2009-03-31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use of a transmit opportunity
JP4285138B2 (ja) 2003-07-24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315528B2 (en) * 2003-08-11 2008-01-01 Agere Systems Inc. Management of frame bursting
JP2005079985A (ja) 2003-09-01 2005-03-24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489688B2 (en) 2003-12-23 2009-02-10 Agere Systems Inc. Frame aggregation
US7565436B2 (en) * 2003-12-24 2009-07-2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thernet to frame relay interworking with multiple quality of service levels
JP2005184727A (ja) 2003-12-24 2005-07-07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ノー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構築方法及びノードの位置測定方法
JP4718242B2 (ja) * 2004-09-01 2011-07-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474676B2 (en) 2004-09-10 2009-01-06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rame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899027B2 (en) 2005-03-23 2011-03-01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 route configuration in hierarchica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7814322B2 (en) * 2005-05-03 2010-10-12 Sri International Discovery and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060268716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Wijting Carl S Traffic prioritization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0602B2 (en) 2011-08-24 2018-03-27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850217A (zh) * 2014-01-16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留信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0154434B2 (en) 2014-01-16 2018-1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reserv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5850217B (zh) * 2014-01-16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留信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57347B1 (ko) 2013-04-23
KR20140034293A (ko) 2014-03-19
JP2011182436A (ja) 2011-09-15
TWI378686B (en) 2012-12-01
KR20100049120A (ko) 2010-05-11
KR101065882B1 (ko) 2011-09-19
WO2007047757A1 (en) 2007-04-26
US20070124443A1 (en) 2007-05-31
JP2009512399A (ja) 2009-03-19
JP5096599B2 (ja) 2012-12-12
KR20110104983A (ko) 2011-09-23
EP1938514A1 (en) 2008-07-02
CN104284371A (zh) 2015-01-14
US9521584B2 (en) 2016-12-13
KR20120030165A (ko) 2012-03-27
KR101372486B1 (ko) 2014-03-11
KR20130031385A (ko) 2013-03-28
JP5113278B2 (ja) 2013-01-09
KR20100049121A (ko) 2010-05-11
JP4843045B2 (ja) 2011-12-21
KR20080068863A (ko) 2008-07-24
TW200746721A (en) 2007-12-16
JP2011182435A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6765A (zh) 通过网状网络管理数据流的方法和设备
KR100886202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 있어서의 반송파 감지 다중 접속프로토콜을 최적화하기 위한 알고리듬 및 프로토콜을이용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Lindgren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schemes for IEEE 802.11 wireless LANs–an evaluation
US79205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medium access technique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over a network
KR20080063749A (ko) 매체 액세스 제어 아키텍처
US20040264475A1 (en) Class of high throughput MAC architectures for multi-channel CSMA systems
CN110809324B (zh) 基于分布式tdma的mac传输方法以及无线自组织网络系统
CN101350754B (zh) 无线网络中实时业务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88278A (zh) 网状网络中对数据进行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062878A1 (en) Network Array, Forwarde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Forwarder Device
CN100518108C (zh) 在ieee802.11系统中提供服务质量的方法
Sheu et al. DBASE: A distributed bandwidth allocation/sharing/extension protocol for multimedia over IEEE 802.11 ad hoc wireless LAN
Gupta et al. Random-access scheduling with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879031B (zh) 一种基于双收单发的多通道无线Mesh网络资源协商方法
JP2006174263A (ja)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KR101040290B1 (ko) 우선순위 기반의 매체접속방식의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무선 네트워크 통신 방법
Kim et al. Distributed semi-synchronous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Al-Karaki et al. EPCF: a lightweight multi-priority PCF for QoS support in IEEE 802.11 wireless LANs
KR101753681B1 (ko) 모바일 에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 시분할다중접속방식의 분산 호 수락 제어 방법
Boudour et al. End-to-end bandwidth allocation scheme for voice traffic support over MANETs
Boudour et al. Scheduling-based reservation MAC protocol for bandwidth and delay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Gkelias et al. Wireless multi-hop CSMA/CA with cross-optimised PHY/MAC
Carlson Qo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802.11-based multi-hop networks
Wang et al. Literature Review and Background
Boudour et al. Bandwidth Reservation for Heterogeneous Traffics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65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65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