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6097A - 脚踏车座柱 - Google Patents

脚踏车座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6097A
CN101326097A CNA2005800522956A CN200580052295A CN101326097A CN 101326097 A CN101326097 A CN 101326097A CN A2005800522956 A CNA2005800522956 A CN A2005800522956A CN 200580052295 A CN200580052295 A CN 200580052295A CN 101326097 A CN101326097 A CN 101326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jaw
seat pillar
seat
tub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22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塞佩·达尔普拉'
马里奥·梅焦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pagnolo SRL
Original Assignee
Campagnolo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pagnolo SRL filed Critical Campagnolo SRL
Publication of CN101326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6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脚踏车座柱(10)包括:管状元件(11),其适于支撑脚踏车(1)的座部(2);以及该座部(2)的支架(15)的一部分(14)的抓握装置(130,230),其适于结合于该管状元件(11),并适于选择性地活动/停用以防止/允许该座部(2)相对于该管状元件(11)沿着预设方向进行平移运动。抓握装置(130,2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137″),并且能够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结合于该管状元件(11),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相对于管状元件(11)沿着该预设方向(x)的第一路径限定座部(2)的第一位移限制位置。根据本发明,抓握装置(130,230)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7′),第二邻接元件(137′)相对于管状元件(11)沿着该预设方向的该第一路径限定座部(2)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该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相对于该第一位移限制位置沿着该预设方向的该第一路径而移动。优选地,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7′)相对于管状元件(11)沿着该预设方向的第二路径也限定座部(2)的位移限制位置,第二路径是与第一路径相反,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7′)相对于该第一邻接元件(137″)被限定在钳口(130)上的非对称位置处。

Description

脚踏车座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座柱。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竞速脚踏车的可调整座柱。
背景技术
在本文及随附权利要求中,所提及的“脚踏车座柱”用来指脚踏车的支撑脚踏车支架上的座部的部件。具体地说,“可调整座柱”是指允许相对于脚踏车踏板来调整座部位置的座柱。
在脚踏车的领域里,尤其是竞速脚踏车,可调整座柱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理想的座部位置是:当踏板水平排列时,允许骑乘者的大部分前腿弯曲90度。
当然,座部的理想位置根据骑乘者的体型而不同,特别是腿的长度。可以通过相对于穿过脚踏车的底部托架轴的垂直参考平面垂直地移动座部而获得这种理想位置。
大部分公知的座柱包括管状元件和一对钳口,所述管状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纵向延伸部适于伸缩地插入设置在脚踏车支架中的适当的管状座部中,所述钳口适于抓握座部支架杆的直线部,以使座部与管状元件结合。
座部的高度调整通过在支架的适当管状座部中上下滑动管状元件来获得;特别是,在预期高度座部的平稳位置以夹住适当夹紧构件来获得,其中这些夹紧构件位于管状元件上脚踏车支架的管状座部上。
另一方面,座部相对于穿过脚踏车的底部托架轴的垂直参考平面的调整通过相对于钳口滑动座部支架杆的直线部而获得;特别是,座部与垂直参考平面相距预期距离的平稳位置通过将上前述钳口夹紧在杆上而获得,其中该垂直参考平面穿过脚踏车底部托架的轴。
举例来说,在美国专利第5,190,346号及美国专利第5,549,738号中描述了上述型式的座柱。
在上述型式的公知座柱中,座部相对于穿过脚踏车底部托架的轴的垂直参考平面的定位限制沿着两个移动方向由钳口的边缘限定,杆的限定钳口所抓握的直线部的弯曲点与所述钳口的边缘邻接。一旦选择好座部及座柱,在向前及远离上述穿过脚踏车底部托架轴的参考平面的移动方向上的座部行程的最大长度便明确地确定了。
一般来说,为了可以符合所有骑乘者的体型而获得座部的最适当位置,需销售不同尺寸的座部及座柱。的确,一旦选择好座部及座柱,除了将座部和/或座柱更换成各自不同尺寸的相关部件外,调整座部的位置至超过由此特定座部与特定座柱所限定的定位限制将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柱,其允许沿水平方向将座部调整到比公知座柱更大的程度,而不必替换任何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叙述,“水平方向”一词用来表示当调整座部位置时相对于穿过脚踏车底部托架轴的垂直参考平面对座部位置所进行的调整,在完全水平的预设方向上(即,完全垂直于上述参考平面)实现这样的调整,或优选的是,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特定角度,以致于座部永远可维持向下倾斜的角位置。
本发明关于一种脚踏车座柱,其包括:
管状元件,其适于支撑脚踏车的座部;以及
该座部的支架部分的抓握装置,其适于结合至该管状元件,并适于选择性地被启动/制动以避免/允许该座部相对于该管状元件沿着预设方向进行平移运动,该抓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并且适于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结合于该管状元件,在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相对于该管状元件沿着该预设方向的第一路径限定该座部的第一位移限制位置;
其特征在于,该抓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该第二邻接元件相对于该管状元件沿着该预设方向的第一路径限定该座部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该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相对于该第一位移限制位置沿着该预设方向的第一路径而移动。
有利地,本发明的座柱可在水平方向上获得比公知座柱更宽的座部定位限制,而无须更换任何部件,同时可保持座部的大抓握区域从而确保抓握的高可靠度。的确,利用公知座柱,一旦选择好座部,沿水平方向将调整行程扩大到超过座柱所限定的位移限制只可通过将座柱更换为座部在水平位移方向具有更短抓握构件的另一座柱来达到,而这样减少了座部的抓握区域。不同地并且有利地,本发明的座柱通过简单的改变抓握装置的操作结合结构,允许在水平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路径扩大调整行程。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座柱使得可以从第一操作结合结构转变至不同的操作结合结构,其中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确保沿着水平方向的至少一个第一路径的第一调整行程,该不同的操作结合结构确保沿上述路径的额外调整行程。
在本发明的座柱的第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可移除地结合于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举例来说,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可以通过接头与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结合。
有利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邻接元件可以从抓握装置中移除,以用于与第二邻接元件邻接,其中该第二邻接元件离管状元件的距离短于第一邻接元件离管状元件的距离,藉此获得额外的调整行程。更优选的是,第二邻接元件也可从抓握装置中移除,用于与第三邻接元件邻接,其中该第三邻接元件离管状元件的距离短于第二邻接元件离管状元件的距离,藉此获得进一步额外的调整行程。显然地,可预见进一步移除邻接元件而获得更进一步额外的调整行程。
在本发明的座柱的优选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一体制造,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限定了在抓握装置与管状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操作结合结构中座部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有利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移动第一邻接元件至不同位置以便使不同邻接元件到达邻接位置,而使从第一操作结合结构转变至不同的操作结合结构得以实现,不同的邻接元件确保了相对于可经由第一邻接元件获得的额外调整行程。显然地,可预见进一步移动邻接元件而获得进一步额外的调整行程。
在上述的本发明座柱的优选实施例中,当抓握装置在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时,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相对于管状元件在预定方向的第二路径上限定了座部的位移限制位置,其中该第二路径与第一路径相反。有利的,在这种情形下,在水平方向的两相反路径中的位移限制通过相同邻接元件所限定。因此,通过简单地移动第二邻接元件180度,可以在水平方向的第一路径及相反路径中获得额外的调整行程。更有利地,在水平方向的两相反路径使用相同邻接元件而获得额外的调整行程可使得抓握区域在邻接元件所在侧的相对侧延伸,举例来说,通过关于具有管状元件的抓握装置的结合部设置非对称形状,下文将进行更清楚地描述。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减少部件重量(在竞速脚踏车的领域中是永恒的追求)及座部抓握的可靠度之间实现优良的折衷。
优选的是,所述抓握装置包括:
结合部,其与所述管状元件结合;以及
至少一个抓握部,其与该座部部分结合,并且从该结合部悬臂式地非对称地延伸且大致垂直于该结合部,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由该至少一个抓握部的第一端表面限定。
在实施例的第一例子里,该至少一个抓握部仅由所述结合部的一侧悬臂式地延伸,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在与该至少一个抓握部所延伸的侧相对的一侧被限定在结合部上。
在实施例中的优选例子里,该至少一个抓握部从该结合部的相对侧悬臂式地非对称地延伸,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由该至少一个抓握部的至少一个第二端表面所限定,该至少一个第二端表面相对于该结合部被设置于该第一端表面的相对侧。
优选的是,该至少一个第二端表面相对于该结合部被设置成与该结合部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端表面与该结合部间的距离。
有利地,在上述实施例的两个例子中,对称的抓握部可获得在水平方向的两个路径上的上述额外的调整行程(在期望获得额外的调整行程的一侧提供第二邻接表面的合适定位)。更有利地,在抓握部从结合部的相反侧悬臂式地非对称延伸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邻接元件所在位置的相反侧加宽抓握部,并且因为骑乘者在结合部的两相反侧上重量产生均匀压力分布是可能的,藉此避免相对于管状元件产生的弯曲应力。这使得座柱的部件可由更轻的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座柱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抓握装置具有一对钳口,该对钳口可通过固定装置结合在一起,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被限定在该对钳口的上钳口中。有利地,夹紧装置可以活动将钳口固定在座部支架杆上,并且同时沿着水平调整方向将钳口锁定在预期位置。
优选的是,该对钳口的钳口相对于与该脚踏车的支架的对称纵向平面垂直的轴线与该管状元件可旋转地相连。有利地,夹紧装置也可以活动以相对于管状元件将钳口锁定在支架杆上的多个预设角位置。
优选的是,抓握装置可以在至少两个预设角位置上(更优选地是在所有的前述预设角位置上)被设置于限定座部位移限制的两结构中。采用这种方式,座部的角度调整并不会影响其在水平方向上的调整。
优选的是,抓握装置的结合部被限定在该对钳口的两钳口的中央本体部中。
更优选的是,所述中央本体部包括圆柱表面部分,该圆柱表面部分沿着相应的纵轴延伸。
更优选的是,该至少一个抓握部包括:
该座部部分的第一对抓握表面,该第一对抓握表面的抓握表面在该对钳口的第一钳口的该中央本体部的相对自由端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
该座部部分的第二对抓握表面,该第二对抓握表面的抓握表面在该对钳口的第二钳口的该中央本体部的相对自由端彼此平行地延伸。
有利地,在本发明的座柱的两钳口中,与管状元件结合的结合区域及抓握座部支架杆的抓握区域彼此间在功能上不同,因此可以在形状上及大小上彼此相互独立,以致于每一组件可以实现其最佳功能。
优选的是,第一及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在抓握表面的相对前端表面处被限定在该对钳口的上钳口中(特别是,在使用时作为上钳口的钳口中)。
在本发明的座柱的实施例中,该对钳口为镜射的。这使得两钳口可自由地交换或相对于结合部的对称平面镜射似地旋转。
然而,申请人已发现上钳口及下钳口实际上执行至少一部分不同的功能。事实上,与下钳口协同作用的上钳口确保座部支架的杆被紧抓并且在水平方向上限定位移限制位置。另一方面,下钳口也用来抓握座部支架的杆,直接承受骑乘者的重量并将其转移至管状元件上。申请人也发现座柱的两钳口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并且彼此独立地被设置,所以每个钳口可以实现其最佳的功能。
因此,在本发明的座柱中,第一及至少第二邻接表面优选地被限定在该对钳口的第一钳口中,并且该对第一抓握表面的抓握表面相对于纵轴非对称地延伸第一部分的预设长度。有利地,这种钳口的非对称不仅获得上述额外的调整行程,还确保座部支架杆的抓握表面的良好的延伸及分布。
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座柱中,钳口(在操作时适于作为上钳口)具有抓握区域,其与相对结合部的对称平面不对称,以及另一钳口(在操作时适于作为下钳口)具有用于抓握座部支架的杆的抓握区域,其大于上钳口的抓握区域。事实上,使得下钳口比上钳口更坚固及使得下钳口比上钳口与座部支架杆的接触区域更大是相当有利的,实际上,下钳口必须承受骑乘者的重量,并将骑乘者重量转移至脚踏车支架上。
在本发明座柱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对抓握表面相对于纵轴在第二钳口上对称地延伸第二部分的长度,其中第二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预设长度。
在本发明座柱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对抓握表面相对于纵轴在第二钳口上非对称地延伸第二部分的长度,其中第二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一部分的预设长度。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钳口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第一及至少第二邻接元件可以被具有面朝外的凹面所限定。这种设置使得除了通过上钳口的非对称获得额外调整行程外,也可获得进一步额外的调整行程。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管状元件优选地包括第一直线本体部及相对于该第一直线本体部倾斜的第二本体部,该第一直线本体部适于至少一部分可伸缩地插入形成于脚踏车支架的管状容置座部中,该第二本体部包括结合至该抓握装置的结合自由端。
优选的是,管状元件的第二本体部在结合自由端包括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第二本体部一体制成且包括抓握装置的结合部的容置座部。
更优选的是,第一凸缘在容置座部的相对侧包括一对突出部,该对突出部由容置座部悬臂式地延伸且限定了抓握装置的多个角度限制位置。
更优选的是,该对凸缘可设置为不同的高度。
特别是,在操作时,管状元件的倾斜部有利地面对脚踏车的后部,以使座部远离手把。在这样的位置中,最前面的突出部有利地设置在比另一突出部更低的高度。依此方式,确保了座部可以永远维持在向前倾斜的角位置,这样的一个位置特别为骑乘者所喜爱。
优选的是,夹紧装置包括一对螺丝及相对应的螺帽,这些螺丝适于各自地穿过形成于第一凸缘的第一凸出部上的通孔,并且穿过形成于结合部相对侧的抓握装置上的槽,以相对于管状元件将抓握装置固定在适当位置。有利地,在调整步骤中,这些通孔维持这些螺丝沿着水平方向固定在相对于管状元件的位置上,而这些槽允许抓握装置存在旋转位移。因此,当调整座部的角位置时,不存在操作者无意地改变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的风险。
无论如何,可预见本发明的座柱的实施例,其中可使用形成于第一凸缘上的槽取代上述通孔。
优选的是,抓握装置包括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适于经由夹紧装置与第一凸缘结合,其中所述槽形成于第二凸缘中。
在本发明的座柱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凸缘由与该对钳口的钳口不同的块体制成。
优选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该对钳口的至少一个钳口具有用于拉引第二凸缘转动的装置。这样的装置通过在上钳口的结合部的外表面及第二凸缘的内表面有凸纹面来限定,或优选的是可通过小齿及相应结合孔所限定,其中小齿形成于第二凸缘的内表面上,相应结合孔形成于上钳口(或两钳口)的结合部上。
在经过改变的实施例中,第二凸缘和该对钳口的钳口以单一块体制成。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座柱的管状元件在其纵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非对称截面,该截面的一部分具有增大的厚度。特别是,管状元件的具有非对称截面的部分上,较大的厚度设置在用于面向脚踏车后部的侧上。
更优选的是,非对称截面全部涉及第二本体部,且部分地涉及第一本体部的第一部,其中该第一部邻近于第二本体部。的确,存在管状元件的最大压力区域;因此要加强这些区域的强度,而使管状元件的其它无承载的区域减轻,以维持部件的总重尽可能低。
替代性地,管状元件沿着其整个纵长延伸具有对称截面。优选的是,管状元件的第一本体部的邻近第二本体部的第一部具有增加的厚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管状元件在第一本体部的第一部具有增加厚度的区域,其中该第一部邻近于该第二本体部。在这个情况下,管状元件的最大压力部被加强,而脚踏车支架内部及外部的其它未承载重量的部分维持在低重量。
优选的是,管状元件由轻金属合金制成。替代性地,管状元件可以由复合材料制成。在任一情况下,获得结构强度及轻重量之间的最佳折衷。
优选的是,这些钳口由与管状元件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这些钳口由与第二凸缘不同块体来制成的实施例中,这些钳口可以例如以复合材料制成,而第二凸缘可以由金属合金制成。优选的是,管状元件可以由碳纤维制成,而第二凸缘及该对钳口可由轻金属合金制成。然而,可预见用于管状元件、钳口及可能第二凸缘的不同材料的其它组合。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结合下面对本发明一些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及优点。其中:
图1是脚踏车的示意性侧视图,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座柱。
图2是与座部结合的本发明座柱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座柱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座柱被组装后而不包含座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2所示座柱的部件的仰视图。
图6a是在第一操作角度定位结构上图2所示座柱在图4中平面II处的截面图。
图6b是在第二操作角度定位结构上图2所示座柱在图4中平面II处的截面图。
图7a是关于座部在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水平方向的第一路径上第一端行程位置中图2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7b是关于座部在第二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一路径上第二端行程位置中图2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8a是在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上第一端行程位置中图2所示座柱的示意图,其中该第二路径与前述第一路径相反。
图8b是在第二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前述第二路径上第二端行程位置中图2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9a是在图8a的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图6a的操作角度定位结构中图2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9b是在图8b的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图6a的操作角度定位结构中图2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10a是关于座部在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的第一端行程位置中本发明座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b是关于座部在第二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的第二端行程位置中图10a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11a是关于座部在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的第一端行程位置中本发明座柱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b是关于座部在第二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的第二端行程位置中图11a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12a是关于座部在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的第一端行程位置中本发明座柱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b是关于座部在第二操作结合结构中及在上述水平方向的第二路径的第二端行程位置中图12a所示座柱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座柱的第五实施例的纵切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座柱的第六实施例的纵切面图。
图15是图2所示座柱的第一部件的实施例的纵切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座柱的第二部件的替代性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脚踏车,特别为竞速脚踏车,被标示为1。脚踏车1包括座部2,座部2经由根据本发明的座柱10与脚踏车1的支架3相连接。脚踏车1还包括底部托架4以及把手5,两者皆为公知的形式。
例如图2中更清楚的显示,座柱10包括管状元件11及一对钳口13,管状元件11的至少一部分纵向延伸部适于伸缩地插入合适的管状座部12,管状座部12设置在脚踏车1的支架3(图1)中,钳口13与管状元件11一体制成并且适于抓握座部2以使座部2与管状元件11相连接。特别是,钳口13抓握座部2的支架杆15的直线部14。一般来说,座部2的支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杆15,并且每个杆15的直线部14由前弯点CF及后弯点CB所界定。
座柱10是可调整座柱。因此,其允许在高度上(在图1中二维方向的z向上)以及在水平方向上(在图1中二维方向的x向上)调整座部2的位置,其中该水平方向基本上与穿过脚踏车1的底部托架4的轴的竖直参考平面π垂直。
以完全公知的方式调整座部2的高度位置。特别地,通过在支架3的合适的管状座部12中上下滑动管状元件11来获得所述调整。一旦座部2已位于所需高度时,通过利用适当地设置在支架3的管状座部12上的钳口110(图1)将支架3固定到管状元件11上,可以使管状元件11相对于支架3被锁定。
另一方面,通过相对于钳口13滑动座部2的杆15的直线部14而获得座部2相对于平面π的水平方向调整。一旦座部2被设置在所需的距离x处,可以通过将钳口13夹持在杆15上而将座部2锁定。
如同前述,在本文中,当提及相对于平面π调整座部的位置时,皆指沿着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x的调整,“水平方向”不仅指完全水平的方向,而且指相对于x方向倾斜预设角度使得座部2永远维持在向下倾斜的倾斜位置的方向。
如图1所示,设置座部2使得其前端与平面π相距x0距离。沿着x方向上,座部2平移行程的定位限制是指x1及x2:x1是座部2位于极限水平前位置而距离平面π之距离,而x2是座部2位于极限水平后位置而距离平面π之距离。因此,可以以介于x1及x2之间的任何距离x相对于平面π来定位座部2。
参照图2至图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及图9b所示的本发明座柱10的实施例,该对钳口13具体包括上钳口130及下钳口230。上钳口130适于与下钳口协同作用,以将座部2夹持在管状元件11上。通过一对螺丝20、21及相对应的螺帽22、23来完成这种夹持。
特别如图3所示,上钳口130包括大致半圆柱的中央本体部131、座部2的杆15的第一对抓握部132′、132″、以及座部2的另一杆15的第二对抓握部133′、133″。中央本体部131沿着纵轴S-S延伸(如图4所示)。在中央本体部131的纵轴S-S的相对侧并且在大致垂直于该轴线的方向上,抓握部132′、132″在中央本体部131的第一自由端悬臂式地延伸。相似地,在中央本体部131的纵轴S-S的相对侧并且在大致垂直于该轴线的方向上,抓握部133′、133″在中央本体部131的与所述第一自由端相对的第二自由端悬臂式地延伸。用于容置座部2支架的杆15的直线部14的沟槽134′、134″、135′、135″形成于抓握部132′、132″、133′、133″上(图3中仅可见沟槽134″、135″,而在图4及图5中可见这些沟槽之纵轴)。
相似地,下钳口230具有大致圆柱形的中央本体部231、座部2的杆15的第一对抓握部232′、232″、以及座部2的另一杆15的第二对抓握部233′、233″。中央本体部231沿着纵轴S′-S′延伸(如图5所示)。在中央本体部231的纵轴S′-S′的相对侧并且在大致垂直于该轴线的方向上,抓握部232′、232″在中央本体部231的第一自由端悬臂式地延伸。相似地,在中央本体部231的纵轴S′-S′的相对侧并且在大致垂直于该轴线的方向上,抓握部233′、233″在中央本体部231的与所述第一自由端相对的第二自由端悬臂式地延伸。用于容置座部2支架的杆15的直线部14的沟槽234′、234″、235′、235″形成于抓握部232′、232″、233′、233″上。
上钳口130的抓握部132′、132″、133′、133″的沟槽134′、134″、135′、135″的尺寸以及下钳口230的抓握部232′、232″、233′、233″的沟槽234′、234″、235′、235″的尺寸使得这些沟槽的每一个可部分地容置座部2支架的杆15的一部分。当钳口130、230面向彼此并且靠在彼此上被夹紧时,座部2支架的杆15被设置于上钳口130的沟槽134′、134″、135′、135″以及下钳口230的沟槽234′、234″、235′、235″之间。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管状元件11包括第一直线本体部11a以及第二本体部11b,第一直线本体部11a的至少一部分适于插入形成于脚踏车1的支架3上的管状容置座部12,第二本体部11b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倾斜,并且,所述第二本体部保持在管状座部12的外面。
在操作时,管状元件11的第二本体部11b面向脚踏车1的后部,以便使座部2远离把手5(如图1所示)。
再次参考如图3,管状元件11的第二本体部11b包括结合至座部2的结合自由端,该结合自由端上一体形成有凸缘16。如图15所示,该凸缘16依次具有容置座部17和一对位于容置座部17相对侧的突出部18,容置座部17用于容置下钳口230的中央本体部231,突出部18从容置座部17悬臂式地延伸并适于作为钳口130、230绕着平行于各自中央本体部131、231的纵轴S-S及S′-S′的轴线进行角旋转的停止表面,在本发明的其余部分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下钳口230的容置座部17由形状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相配的圆柱表面部分所限定。特别是,容置座部17和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具有相同的直径。容置座部17和下钳口230的中央本体部231适于邻接地结合在一起。
突出部18也由圆柱表面部分所限定,并相对于管状元件11的形成有凸缘16的端部以不同的高度设置。特别是,当管状元件11安装于脚踏车的支架3上时,最接近把手5的突出部18比另一突出部18位于更低的高度;这样确保了座部2处于向前倾斜的位置,这样的一个位置特别为骑乘者所喜爱。
每一突出部18上形成有圆柱形通孔19(或槽),对应的紧固螺丝20、21插入其中。在固定步骤中,经由插入合适的垫圈20a、20b,紧固螺丝20、21的头部通过毗邻于突出部18的下表面而停止。
本发明之座柱10还包括第二凸缘30,其适于与管状元件11的凸缘16协同作用来夹紧钳口130及230。为了此目的,凸缘30在其顶部与上钳口130结合,并且包括位于其下表面的中央容置座部31和位于其上表面的一对侧座部32、33,中央容置座部31用于容置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侧座部32、33从相对侧延伸至座部31且适于在夹紧步骤中容置螺帽22、23。
上钳口130的容置座部31由形状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相配的圆柱表面部分所限定。螺帽的容置座部32、33也由圆柱表面部分所限定。用以容置螺帽22、23的座部32、33的表面被定向成其凹部与上钳口130的容置座部31的表面相对。在本发明的座柱10的组装结构中,凸缘30的座部31与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毗邻地连接,座部32设置于上钳口130的结合部132′及133′之间,并且座部33设置于同一钳口的结合部132″及133″间。
槽34形成于用于容置螺帽22、23的每一座部32、33上,各个紧固螺丝20、21穿过槽34旋入各个螺帽22、23中。
在夹紧步骤中,通过螺丝20、21的作用,凸缘30被拉向管状元件11,并且钳口130及230相互夹紧,从而相对于管状元件11将座部2锁定在适当位置处。
特别参照图3及图6a、图6b、图9a、图9b,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具有中央孔138,可将形成于凸缘30的座部31中央的小齿35插入此中央孔138。小齿35与中央孔138的结合使得凸缘30可以被上钳口130拉引旋转,之后将对此进行更清楚的说明。
如图2-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中所示的座柱10的实施例中,钳口130、230与座部17、31之间的连接面都具有同样的直径,以致于上钳口130及下钳口230可以互换和/或以镜射似地绕着与中央本体部131的纵轴S-S和中央本体部231的纵轴S′-S′垂直的轴线转动。为了实现这种互换和/或转动,将钳口130、230制成彼此相同。
下钳口230的中央本体部231适于绕着轴S′-S′在管状元件11的凸缘16的座部17中转动。当杆15被插入于沟槽134′、134″、235′、235″中时,转动的下钳口230拉引上钳口130随其转动,上钳口继而通过小齿35拉引凸缘30转动。因此凸缘30及钳口130、230整体转动,并且可以利用螺丝20、21锁定在预定的角位置处。
具体地说,通过旋紧一个螺丝并旋松另一个螺丝,可以相对于管状元件11将钳口130、230转动至期望的角位置。图6a及图6b中显示了钳口130、230的两个极限角位置,其中,凸缘30的座部32、33在第一种情形下抵靠在管状元件11的凸缘16的其中一个突出部18上(图6a中的左侧的突出部),而在另一种情形下抵靠在另一突出部18上(图6b的右侧的突出部)。
在未以图解说明的一个替代性实施例中,由上钳口130将凸缘30拉引至转动并非通过齿35和中央孔138间的结合而实现,而是通过在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外表面及在凸缘30的座部31的内表面上设置适当的压纹而实现。
在前述一个实施例的替代性实施例中(示于图13中),凸缘30不是制成为与上凸缘130分开的单一部件,而是与上凸缘130一起制成为单一部件。因此,上钳口130具有包括侧部的形状,该侧部限定用于容置螺母22、23的座部32、33。在这样的侧部上,形成有用于穿过螺丝20、21的槽34。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上钳口130的抓握部132′、132″的相对的前端面限定了邻接表面136′、136″,在沿水平方向调整座部2的位置时,座部2支架的其中一个杆15的前弯点CF和后弯点CB抵靠在邻接表面136′、136″上。上钳口130的抓握部133′、133″具有相似的邻接表面137′及137″(图2)。
如图4及图5所示,邻接表面136′、137′与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经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相距相同的距离d。相似地,邻接表面136″及137″与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经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相距相同的距离D,距离D大于邻接表面136′、137′的距离d。
因此,上钳口130关于中央本体部131的穿过轴S-S的对称平面不对称,结合部132′、133′相对于结合部132″、133″从中央本体部131非对称地延伸。
如图2-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所示的座柱10的实施例,钳口130、230彼此镜射。因此与上钳口130相似,下钳口230在抓握部232′、232″也具有相对的邻接表面236′、236″,及在抓握部233′、233″具有相对的邻接表面237′、237″。与上钳口130相似,下钳口230也具有在中央本体部231的中央形成的孔238,当下钳口130与上钳口230交换时,孔238适于接收凸缘30的小齿35。
参考7a、图7b及图8a、图8b描述本发明座柱10的有关沿着水平方向调整座部2的位置的应用。
如图7a所示,若假设从钳口130、230结合到座部2上的操作结合结构开始,并且希望相对于穿过脚踏车底部托架的轴线的垂直平面π开始调整座部2的位置,以使座部2更接近该平面。
如图7a所示,钳口130、230起初被定位成邻接表面136″、137″、236″、237″朝向脚踏车后部的方向(在图7a的右侧,其中只可见邻接表面136″及236″)。这些邻接表面与钳口130、230的各自中央本体部131、231的穿过纵轴S-S及S′-S′的对称平面相距距离D。
特别是,在图7a中,座部2位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上钳口130的邻接表面136″、137″抵靠在座部2的杆15的后弯点CB上。座部2距平面π的距离以X1′表示,在公知座柱上,此为座部2的最大前位置。
假设希望座部2的位置进一步朝平面π移动。根据本发明,通过卸除凸缘30以及绕着垂直于对称轴S-S及S′-S′并位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对称平面上的轴线使镜像的钳口130、230转动180度,可以实现上述希望。然后,操作者能从图7a的操作结合结构转变至图7b的操作结合结构。在此操作结合结构中,邻接表面136′、137′、236′、237′被定向到脚踏车后端的方向(在图6b中仅可见邻接表面137′及237″)。作为钳口130、230镜像转动的替代性方式,也可以通过绕着平行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纵轴的轴线使钳口130、230的组件转动180度,即交换两钳口的位置,从图7a的第一操作结合结构转变至图7b的第二操作结合结构。
由于邻接表面136′、137′、236′、237′与钳口130、230各自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穿过纵轴S-S及S′-S′的对称平面相距距离d,距离d小于位于邻接表面136″、137″、236″、237″所在处的距离D,因此座部2可以更靠近平面π并且被定位于比距离X1′更接近平面π的距离X1上。因此,与公知的座柱比较,本发明的座柱允许朝向平面π额外地调整行程D-d的距离。距离X1可以这样表示:
X1=X1′-(D-d)
图8a与图8b示出在如下情形下通过本发明的座柱调整座部2的位置的过程,即,座部2位于距离垂直平面π的最大收回位置,其中该垂直平面π穿过脚踏车底部托架的轴线。
假设从图8a所示结合在座部2上的钳口130、230的操作结合结构开始,并且希望相对于平面π开始调整座部2的位置,以使座部2更离开该平面而不会改变其角位置(换言之,维持钳口130、230在图示角位置处)。
如图8a所示,钳口130、230起初被定位成邻接表面136″、137″、236″、237″朝向脚踏车把手的位置(朝向图8a的左侧,其中仅可见表面136″及236″)。
特别是,在图8a中,座部2位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上钳口130的邻接表面136″、137″抵靠在座部2的杆15的前弯点CF上。座部2距平面π的距离以X2′表示,在公知座柱上,此为座部2的最大收回位置。
假设希望将座部2的位置进一步向后定位,也就是说甚至更远离平面π。与参考图7a、图7b的描述类似,根据本发明,通过卸除凸缘30以及绕着垂直于对称轴S-S及S′-S′并位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对称平面上的轴线使镜像的钳口130、230转动180度,可以实现上述希望。因此,操作者可以从图8a的操作结合结构转变至图8b的操作结合结构。在此操作结合结构中,邻接表面136′、137′、236′、237′被定向成朝向脚踏车的把手(在图8b中仅可见邻接表面137′及237″)。同样在这种情形下,作为钳口130、230镜像转动的替代性方式,可以通过绕着平行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纵轴的轴线使钳口130、230的组件转动180度,即交换两钳口的位置,从图8a的第一操作结合结构转变至图8b的第二操作结合结构。
因此座部2可移离平面π,并且被定位于比距离X2′更远离平面π的距离X2上。因此,与公知的座柱比较,本发明的座柱允许远离平面π额外地调整行程D-d的距离。距离X2可以这样表示:
X2=X2′+(D-d)
图9a、图9b说明了参考图8a、图8b描述的座部2位置调整的相同过程;然而,在图9a、图9b中,座部2位于不同的角位置(也可见钳口130、230的不同角位置)。并且,作为上面参考图8a、图8b描述的镜像转动的替代性方式,在图9a、图9b所示的调整过程中,在上钳口130位于下钳口230的位置上且反之亦然的情况下,钳口130、230被交换了。如图9b中的箭头R所示,可以通过绕着与钳口130、230相应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纵轴S-S、S′-S′平行的轴线使两钳口形成的组件转动180度而实现钳口的交换。
在图2-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所示的座柱10的实施例中,上钳口230及下钳口230是非对称及镜射的。换句话说,上钳口130相对于中央本体部131的穿过轴S-S的对称平面不对称,从中央本体部131延伸的抓握部132′、133′相对于抓握部132″、133″非对称。相似地,下钳口230相对于中央本体部131的穿过轴S′-S′的对称平面不对称,从中央本体部231延伸的抓握部232′、233′相对于抓握部232″、233″非对称。
不过,抓握部仅从钳口的中央本体部的一侧悬臂式地延伸的实施例(未绘示出)是可以预见的。特别是,在这些实施例中,钳口130、230中的抓握部132′、133′、232′、233′并不存在,并且在与抓握部132″、133″、232″、233″延伸的那侧相对的侧,邻接表面136′、137′、236′、237′直接形成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上。
图10a及图10b说明了参考图8a、图8b描述的座部2的位置调整的相同过程,其中座柱10的实施例与先前显示及说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点仅在于其具有对称的下钳口230。所以,上钳口130和下钳口230是不同的;具体地说,上钳口230是非对称的,并且与先前描述的上钳口相同,而下钳口230是对称的并且比上钳口130长。
更详细地说,邻接表面236′、237′与下钳口230的中央本体部231的穿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间的距离D等于上钳口130的邻接表面136″、137″与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穿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间的距离。下钳口230的邻接表面236″、237″与穿过轴S′-S′的平面间的距离等于邻接表面236′、237′与相同平面间的距离。
图10a及图10b说明了一种可能的使用顺序,其中两钳口130、230皆绕着垂直于对称轴S-S及S′-S′且位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对称平面上的轴线转动180度。上钳口130为座部2提供在水平方向上的参考邻接,而下钳口230提供了用于支撑座部2的如下区域的支撑部,即,其中与参考图2至图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中所描述的情形相比,所承受的骑乘者的重量更大。
图11a及图11b说明了参考图8a、图8b描述的座部2位置调整的相同过程,其座柱10与先前显示及说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点仅在于其具有非对称的且长度大于上钳口130的下钳口230。因此,上钳口130与下钳口230不同;具体地说,上钳口230是非对称的并且与先前描述的上钳口相同,而下钳口230是非对称的并且比上钳口130长。
更详细地说,邻接表面236′、237′与下钳口230的中央本体部231的穿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间的距离d等于上钳口130的邻接表面136′、137′与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穿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下钳口230的邻接表面236″、237″与穿过轴S′-S′的平面间具有距离D′,其中距离D′大于邻接表面236′、237′与相同平面间的距离d,并且大于上钳口130的邻接表面136″、137″与穿过轴S-S的平面间的距离D。
图11a及图11b说明了一种可能的使用顺序,其中两钳口130、230皆绕着垂直于对称轴S-S及S′-S′且位于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131、231的对称平面上的轴线转动180度。上钳口130为座部2提供在水平方向上的参考邻接,而下钳口230提供了用于支撑座部2的如下区域的支撑部,即,其中与参考图2至图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图9b、图10a、图10b中所描述的情形相比,所承受的骑乘者的重量更大。
图12a及图12b说明了一种座柱10,其与图11a及图11b所示座柱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下钳口230上,邻接表面236′、237′与下钳口230的中央本体部231的穿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间的距离D等于下钳口130的邻接表面136″、137″与上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穿过纵轴S-S的对称平面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下钳口230的邻接表面236″、237″与穿过轴S′-S′的平面间具有一距离D′,其中距离D′大于邻接表面236′、237′与相同平面间的距离D。
图12a及图12b说明了一种可能的使用顺序,其中仅有上钳口130绕着垂直于对称轴S-S且位于钳口130的中央本体部131的对称平面上的轴线转动180度。上钳口130为座部2提供在水平方向上的参考邻接,而已经位于如下位置的下钳口230并未移动,即,在此位置处下钳口为座部2的承受骑乘者重量的区域提供最大支撑。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钳口的形状可以使得上述的邻接表面136′、136″、137′、137″、236′、236″、237′、237″为曲面,并具有面向座柱10的外部的凹部。除了利用上钳口130(并且可能为下钳口230)的不对称而获得调整行程之外,这些设置可获得进一步额外的调整行程。
图6a说明了本发明的座柱的实施例,其中座柱10的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沿着其整个纵向延伸部具有非对称截面,其在面向脚踏车后部的侧具有增加的厚度S′。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的面向脚踏车把手的侧具有厚度S,其中该厚度S小于厚度S′。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a的邻近部分11b的第一部分具有非对称截面,其与部分10a一样具有增加的厚度S′。该第一部分适于保持在脚踏车的支架3的管状座部12的外面。另一方面,部分11a的下部具有对称截面,其具有厚度S,其中该厚度S等于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的面向脚踏车把手的一侧的厚度。该下部用于伸缩地插入脚踏车支架3的管状座部12。
图6b说明了本发明的座柱的替代性实施例,其中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沿着其整个纵向延伸部具有厚度为S的对称横截面。
图14说明了本发明的座柱的实施例,其中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具有与图6b相同的厚度为S的对称横截面,并且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a的邻近部分11b的第一部分具有厚度为增加的厚度S′的对称截面,而部分11a的下部具有厚度为S的对称截面。并且在该情形下,增加的厚度设置在管状元件11的如下部分中,即其保持在脚踏车支架3的管状座部12的外面。
图15说明了本发明的座柱10的管状元件11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以及部分11a的第一部分在朝向脚踏车后部的一侧具有厚度为增加的厚度S′的非对称截面。部分11a的第一部分的下部用于伸缩地插入脚踏车支架3的管状座部12。比部分11a更低的部分具有厚度为恒定厚度S的对称截面,其中该厚度S与管状元件11的部分11b的朝向脚踏车把手的一侧的厚度相同。
图16说明了本发明的座柱10的上钳口130(也可以为下钳口230)的替代性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仅在于上钳口130包括可移除的邻接元件330,该邻接元件330例如通过接头(譬如楔形接头)在邻接表面136′、137′处与上钳口130相连。邻接元件330具有结合至钳口130的结合表面336′、337′及相对的邻接表面331。当与钳口130结合时,邻接表面331与轴S-S相距距离D′,其中距离D′大于邻接表面136′、137′与轴S-S的距离d。
在该实施例中,邻接元件330可以从钳口130移除,使得钳口130提供用于邻接的邻接表面136′、137′,从而获得额外的调整行程,如上述所述。当然,可预见的是,多个邻接元件330可移除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单独地被移除以获得不同的额外调整行程。
本发明的座柱10可以由轻金属合金制成,或由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可包括被结合在聚合材料中的结构纤维。
一般来说,结构纤维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人造纤维、陶瓷纤维、硼纤维及其组合。碳纤维是更为优选的。
在聚合材料中的结构纤维的排列可为以多个片段或多个小薄片的结构纤维的随机排列、纤维的有次序的大致单向排列、纤维的有次序的大致二维排列、或上述的组合。
优选的是,聚合材料是热固性的。然而,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材料。
更优选的是,聚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
管状元件11、钳口130、230及凸缘30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
在凸缘30以不同于上钳口130的块体来制成的实施例中,钳口130、230可以例如由复合材料制成,而凸缘30则可以由轻合金所制成。
本发明的座柱10的优选实施例中,管状元件11由碳纤维制成,而凸缘30及钳口130、230由轻合金制成。
上述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所有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含在随附权利要求中。

Claims (37)

1.一种脚踏车座柱(10),其包括:
管状元件(11),其适于支撑脚踏车(1)的座部(2);以及
该座部(2)的支架(15)的一部分(14)的抓握装置(13,130,230,30),其适于结合至该管状元件(11),并适于选择性地活动/停用以防止/允许该座部(2)相对于该管状元件(11)沿着预设方向(x)进行平移运动,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132″,133″,232″,233″,330),并且适于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结合于该管状元件(11),在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132″,133″,232″,233″,330)相对于该管状元件(11)沿着该预设方向(x)的第一路径限定该座部(2)的第一位移限制位置;
其特征在于,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该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相对于该管状元件(11)沿着该预设方向(x)的该第一路径限定该座部(2)的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该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相对于该第一位移限制位置沿着该预设方向(x)的该第一路径而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330)适于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可拆卸地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330)可以通过接头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132″,133″,232″,233″)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一体制成,并且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同该管状元件(11)一起以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的至少一个第二操作结合结构限定座部(2)的该至少一个第二位移限制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在该第一操作结合结构中,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2′,133′,232′,233′)相对于该管状元件(11)沿着该预设方向(x)的第二路径限定该座部(2)的位移限制位置,该第二路径与该第一路径相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包括:
结合部(131,231),其与该管状元件(11)结合;以及
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2″,133′,133″,232′,232″,233′,233″),其与该座部(2)的该部分(14)结合,并且从该结合部(131,231)悬臂式地非对称地延伸且大致垂直于该结合部(131,231),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由该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2″,133′,133″,232′,232″,233′,233″)的第一端表面(136″,137″,236″,237″)限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3″,232″,233″)仅从该结合部(131,231)的一侧悬臂式地延伸,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136,136′,236,236′)在与该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3″,232″,233″)所延伸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被限定在该结合部(131,231)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2″,133′,133″,232′,232″,233′,233″)从该结合部(131,132)的相对侧悬臂式地非对称地延伸,并且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由该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3′,232′,233′)的至少一个第二端表面(136′,137′,236′,237′)所限定,该至少一个第二端表面(136′,137′,236′,237′)相对于该结合部(131,231)被设置于该第一端表面(136″,137″,236″,237″)的相对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136′,137′,236′,237′)相对于该结合部(131,231)被设置在比该第一邻接表面(136″,137″,236″,237″)与该结合部(131,231)间的距离短的距离处。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包括一对钳口(130,230),该对钳口(130,230)可通过夹紧装置(20,21,20a,21a,22,23)结合在一起,该至少一个第一邻接元件及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被限定在该对钳口(130,230)的上钳口(130)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对钳口的钳口(130,230)能够相对于与该脚踏车(1)的支架(3)的对称纵向平面垂直的轴线与该管状元件(11)可旋转地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的该结合部(131,231)被限定在该对钳口中的两个钳口(130,230)的中央本体部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中央本体部包括圆柱表面部,该圆柱表面部沿着相应的纵轴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当从属于权利要求8时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至少一个抓握部(132′,132″,133′,133″,232′,232″,233′,233″)包括:
该座部(2)的该部分(14)的第一对抓握表面(132′,133′,132″,133″),该第一对抓握表面(132′,133′,132″,133″)的抓握表面在该对钳口的第一钳口(130)的该中央本体部(131)的相对自由端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
该座部(2)的该部分(14)的第二对抓握表面(232′,233′,232″,233″),该第二对抓握表面(232′,233′,232″,233″)的抓握表面在该对钳口的第二钳口(230)的该中央本体部(231)的相对自由端彼此平行地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一及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136″,137″,136′,137′)在这些抓握表面(132″,133″,132′,133′)的相对前端表面被限定在该对钳口的上钳口(130)中。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对钳口的钳口(130,230)是镜射的。
17.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一及至少一个第二邻接表面(136″,137″,136′,137′)被限定在该对钳口的该第一钳口(130)中,且该第一对抓握表面的抓握表面(132′,133′,132″,133″)相对于该纵轴非对称地延伸第一部分的预设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二对抓握表面的抓握表面(232′,233′,232″,233″)相对于该纵轴在该第二钳口(230)上对称地延伸第二部分的长度,该第二部分的长度大于该第一部分的预设长度。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二对抓握表面的抓握表面(232′,233′,232″,233″)相对于该纵轴在该第二钳口(230)上非对称地延伸第二部分的长度,该第二部分的长度大于该第一部分的预设长度。
20.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一及至少一个第二邻接元件由多个弯曲表面所限定,这些弯曲表面具有面朝外的凹面。
21.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包括第一直线本体部(11a)及相对于该第一直线本体部(11a)倾斜的第二本体部(11b),该第一直线本体部(11a)适于至少一部分可伸缩地插入管状容置座部(12),该管状容置座部(12)形成在脚踏车(1)的支架(3)中,该第二本体部(11b)包括结合至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的结合自由端。
22.如权利要求21当从属于权利要求6时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的该第二本体部(11b)在该结合自由端包括第一凸缘(16),该第一凸缘(16)与该第二本体部(11b)一体制成且包括该抓握装置(13,130,230)的该结合部(131,231)的容置座部(17)。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一凸缘(16)在该容置座部(17)的相对侧包括一对突出部(18),该对突出部(18)从该容置座部(17)悬臂式地延伸且限定了该抓握装置(13,130,230)的多个角度限制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对突出部的突出部(18)被设置于不同的高度。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夹紧装置包括一对螺丝(20,21)及相应的螺帽(22,23),所述螺丝(20,21)适于各自穿过形成于该第一凸缘(16)上该第一凸出部(18)处的通孔(19),并且穿过形成于该结合部(131,231)相对侧的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上的槽(34),以相对于该管状元件(11)将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固定就位。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抓握装置(13,130,230,30)包括第二凸缘(30),该第二凸缘(30)适于经由该夹紧装置(20,21,20a,21a,22,23)与该第一凸缘(16)结合,其中所述槽(34)形成于该第二凸缘(30)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二凸缘(30)由与该对钳口的钳口(130,230)不同的块体制成。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对钳口的至少一个钳口(130,230)包括拉引该第二凸缘(30)转动的装置(35,138,238)。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拉引装置包括小齿(35)与相应的结合孔(138,238),该小齿(35)形成于该第二凸缘(30)上,该结合孔(138,238)形成于该至少一个钳口(130,230)上。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第二凸缘(30)与该对钳口的钳口(130)以单一块体制成。
31.如权利要求21至第30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在其纵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非对称截面。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非对称截面完全包含该第二本体部(11b),且部分地包含该第一本体部(11a)的与该第二本体部(11b)相邻的第一部。
33.如权利要求2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沿着其整个纵向延伸部分具有对称截面。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在该第一本体部(11a)的与该第二本体部(11b)相邻的第一部具有厚度增大的区域。
35.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由轻金属合金制成。
36.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该管状元件(11)由复合材料制成。
37.如权利要求1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车座柱(10),其中所述钳口(130,230)由与该管状元件(11)相同的材料制成。
CNA2005800522956A 2005-12-14 2005-12-14 脚踏车座柱 Pending CN1013260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T2005/000736 WO2007069283A1 (en) 2005-12-14 2005-12-14 Seat post for a bicy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6097A true CN101326097A (zh) 2008-12-17

Family

ID=3676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522956A Pending CN101326097A (zh) 2005-12-14 2005-12-14 脚踏车座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45794A1 (zh)
EP (1) EP1960255A1 (zh)
JP (1) JP2009519176A (zh)
CN (1) CN101326097A (zh)
TW (1) TW200732195A (zh)
WO (1) WO20070692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4523A (zh) * 2013-10-18 2015-04-29 堤苏·凯文 坐垫夹持器集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1947B2 (en) * 2005-12-19 2010-03-23 Ritchey Design, Inc. Seat attachment device
US20080143153A1 (en) * 2006-10-24 2008-06-19 Sheng-Chen Lin Seat rod of a bicycle
TW201010899A (en) * 2008-09-04 2010-03-16 Giant Mfg Co Ltd Adjusting mechanism of bicycle seat
US20100171357A1 (en) * 2009-01-02 2010-07-08 Russell Bonjour Foot rest holder for wheelchairs
US9950760B2 (en) * 2013-05-03 2018-04-24 Redshift Sports Llc Multiple position bicycle seat post
TWM530771U (zh) * 2016-05-17 2016-10-21 Lee Chi Entpr Co Ltd 具連接座的自行車座桿及其連接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87135A (en) * 1937-01-07 1938-06-15 Continentale Di Sellerie Cicli Saddle connection for bicycles, motor cycles and the like
JPS5830585U (ja) * 1981-08-24 1983-02-28 株式会社楠木製作所 シ−トポストへのサドル取付部の構造
US5007674A (en) * 1987-06-15 1991-04-16 John Franc Infant shade apparatus
US5007675A (en) * 1989-07-14 1991-04-16 Musto Mario S Fore-and-aft adjuster for bicycle seat
JPH0790942B2 (ja) * 1989-09-11 1995-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IL98550A (en) * 1990-06-29 1996-07-23 Electroplating Eng Baths for the investment of platinum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tinum products by electricity, methods for investing platinum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tinum products that use them and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m
US5190346A (en) * 1992-07-13 1993-03-02 Ringle Geoffrey F Adjustable wraparound bicycle seat post clamping apparatus with a single fastener
DE10036379C1 (de) * 2000-06-19 2001-10-25 Thorsten Schima Verstellbare Halterung für einen Fahrradsattel
JP4499322B2 (ja) * 2001-09-25 2010-07-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ドル型シート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4523A (zh) * 2013-10-18 2015-04-29 堤苏·凯文 坐垫夹持器集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60255A1 (en) 2008-08-27
US20070145794A1 (en) 2007-06-28
TW200732195A (en) 2007-09-01
WO2007069283A8 (en) 2007-09-20
JP2009519176A (ja) 2009-05-14
WO2007069283A1 (en)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6097A (zh) 脚踏车座柱
CN208085899U (zh) 车辆和用于车辆的枢转接头
US8720927B2 (en) Collapsible recumbent tricycle
US8894141B2 (en) Bicycle seat clamp
US20160075389A1 (en) Multiple Position Bicycle Seat Post
TW200523160A (en) Bicycle seat assembly
ITMI20061110A1 (it) Reggisella per bicicletta
EP3003842B1 (en) Height adjustable bike
US7407225B2 (en) Saddle including a device for coupling said saddle to a bicycle and the like
US8807585B2 (en) Seat tub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or the like
TWM499358U (zh) 內滑槽式座墊結合緊束結構
KR100971651B1 (ko) 접이식 자전거
TW202003307A (zh) 高度可調整之座管
US9446807B2 (en) Seat post assembly with tilt mechanism
US5695241A (en) Adjustable seat post clamp assembly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s
US6471229B2 (en) Bicycle steering dampening apparatus and an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US9452342B2 (en) Skiing apparatus
US20180346053A1 (en) Collapsible Cycle
JP2009143339A (ja) 折り畳み自転車
GB2475793A (en) Folding bicycle
US613970A (en) Adjustable handle-bar
IT201900015482A1 (it) Veicolo, in particolare di tipo ciclistico, in special modo sottoforma di una bicicletta
CN2616453Y (zh) 自行车座杆构造
CN209581336U (zh) 用于汽车导航设备的固定装置
US392557A (en) Handle-bar for velocipe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