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2185A - 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2185A
CN101322185A CN200680045156.5A CN200680045156A CN101322185A CN 101322185 A CN101322185 A CN 101322185A CN 200680045156 A CN200680045156 A CN 200680045156A CN 101322185 A CN101322185 A CN 101322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ight source
information
optical tak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51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岛政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2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6Collimator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备:输出第一激光的第一光源、输出第二激光的第二光源、和将第一及第二激光向信息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信息介质具备: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信息层、和用于记录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层,在向信息层记录用户数据时输出第一激光,在向记录层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输出第二激光。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数据的光学记录及/或再生的光拾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记录用户可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的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在光盘介质中记录数字数据的技术的普及而言,以CD-R的普及为代表,之后还普及了记录容量比CD-R大的DVD-R、DVD-RW、DVD-RAM等。CD-R具备厚度1.2mm的透明基板和被该透明基板支承的记录层。DVD具备厚度0.6mm的一对透明基板、和被这些透明基板夹持的记录层。这些记录层是用于对图像数据、声音数据、文本数据及程序等的数字数据进行记录的层,包括色素或相变化材料。
伴随着上述光盘介质的普及,要求将用于对光盘介质中记录的数据的种类进行简单识别的索引信息等,作为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光盘介质中。对应这样的期望,市场上正在贩卖一种通过对光盘介质的标记面(label face)印刷文字或图画,来记录视觉辨认信息的打印机。但是,由于这样的打印机需要与光盘装置独立地准备,所以,使得用户承担着成本上的负担。而且,一般来说,由于打印机作为个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被贩卖,所以,为了对例如DVD记录器所记录的DVD实施标记印刷,需要启动个人计算机,对打印机设定DVD,因此,需要花费劳力及时间。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用于标记记录的感热层的光盘介质、和将视觉辨认信息直接记录到该感热层的光盘装置。该光盘介质按顺序具备保护基板、色素记录层、反射层、保护层、感热层、保护层。根据该光盘装置,在将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感热层时,按照感热层与光拾取装置对置的方式将光盘介质插入到光盘装置中。然后,光盘装置通过对感热层照射激光,从而将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感热层。其中,所搭载的光盘介质的色素记录层与感热层中哪一个与光拾取装置对置的判断,可以在访问光盘介质时通过判定是否检测出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信息来进行。在没有检测到ATIP信息的情况下,光盘装置判定为光拾取装置与感热层对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03348号公报
图9(a)表示光拾取装置所具备的聚光透镜720和色素记录层712被设定成对置状态下的光盘介质710,图9(b)表示了聚光透镜720与感热层713被设定成对置状态下的信息介质710。
参照图9(a),被物镜720汇聚的激光730透过保护基板711,在色素记录层712上形成焦点。激光730在通过保护基板711时折射。为了使激光730的焦点处于色素记录层712,光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考虑了这样的折射等,被设计成球面像差最小。
参照图9(a)及图9(b),从保护基板711的表面711a到色素记录层712的距离、与从保护层714的表面714a到感热层713的距离相互不同。因此,在被设计成激光730的焦点对焦到色素记录层712的光拾取装置中,激光的焦点会因为球面像差的影响而无法对焦到感热层713,导致光点模糊。如果在感热层713上形成了模糊的光点,则单位面积的能量密度降低,存在着感热层713的温度难以上升的问题。如果为了使温度上升而提高激光730的功率,则不仅激光730变得不稳定,而且,存在着激光发光元件的寿命缩短的问题。在不提高激光730的功率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感热层713的发色浓度,需要增长单位发色点的照射时间。为了增长单位发色点的照射时间,只要降低光盘介质710的线速度、或反复对发色点照射激光730即可,但这样一来存在着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需要长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记录视觉辨认信息的光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备:输出第一激光的第一光源、输出第二激光的第二光源、和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向信息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所述信息介质具备:信息层,其具有用于记录或再生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记录层,其用于记录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在对所述信息层进行所述用户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激光,在对所述记录层进行所述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二激光。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光学系统被配置成能够修正向所述信息层照射所述第一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光学系统被配置成能够修正向所述记录层照射所述第二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用于向所述信息介质汇聚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聚光透镜,所述第一激光以近似平行光的状态向所述聚光透镜入射,所述第二激光以收敛光的状态向所述聚光透镜入射。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系统具备反射P波及S波的一方、使另一方透过的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一方是P波,另一方是S波,所述第一及第二光源、所述光学元件被配置成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一方透过光学元件、另一方被所述光学元件反射。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用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向所述信息介质汇聚的聚光透镜;配置在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聚光透镜之间,对向所述信息层照射所述第一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进行修正的第一准直透镜;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聚光透镜之间,对向所述记录层照射所述第二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进行修正的第二准直透镜。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系统还具备准直透镜,所述光拾取装置具备支承所述准直透镜的支承部、和使所述准直透镜与所述支承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二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相同。
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激光的功率比所述第一激光的功率大。
根据一实施方式,还具备输出第三激光的第三光源、和输出第四激光的第四光源中至少一方,所述第三及第四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不同。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备:所述光拾取装置;使所述信息介质旋转的电动机;在利用所述光拾取装置向所述信息层记录所述用户数据时,生成用于记录所述用户数据的信号,并且,在利用所述光拾取装置对所述信息层中记录的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再生时,根据从所述光拾取装置得到的再生信号生成所述用户数据的记录再生部;生成用于利用所述光拾取装置将所述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所述记录层的信号的记录信号生成部;判别从所述光拾取装置输出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激光的光点形成在所述信息层与所述记录层中的哪一个的判别部;和根据所述判别部的判别结果,选择使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的哪一个动作的切换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信息介质具备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信息层、和用于记录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层,在向信息层记录用户数据时从第一光源输出第一激光,在向记录层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从第二光源输出第二激光。通过在向信息层记录用户数据时和向记录层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区分使用激光,能够以适合各自的记录动作的记录条件进行记录。例如,通过将向信息层记录用户数据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及向记录层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分别修正为最佳,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并且,在采用输出功率比第一光源强的第二光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速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DVD型信息介质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CD型信息介质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图。
图9(a)是表示光拾取装置所具备的聚光透镜与色素记录层被设置成对置状态下的光盘介质的图,(b)是表示聚光透镜与感热层被设置成对置状态下的信息介质的图。
图中:1-信息介质,2-信息层,3、4-透明基板,5-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层,6-第一光源,7-第二光源,8-第一光束分裂器,9-第二光束分裂器,10-准直透镜,11-反射镜,12-聚光透镜,13、14-功率监控用光检测器,15-功率控制电路,16、33、34、36、37-光检测器,17-处理电路,18-光学元件,18a、28a-光学膜,35、38-光源单元,39、79-衍射元件,39a、79a-开口膜,40-第三光源,41-第四光源,42-第一准直透镜,43-第二准直透镜,100、200、300、400、500、600-光拾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A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0的图。光拾取装置100被搭载于进行数据的光学记录及/或再生的光盘装置中。针对光盘装置将参照图1B在后面叙述。
参照图1A,设置于光盘装置的信息介质1具备:透明基板4、具有用于对所希望的用户数据进行记录的用户数据区域(未图示)的信息层2、和用于记录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层5。记录层5被设置在信息层2的背面侧。图1A所示的信息介质1的左侧一半,表示光拾取装置100所具备的聚光透镜12和信息层2被设置成对置状态下的信息介质1,右侧一半表示聚光透镜12和记录层5被设置成对置状态下的信息介质1。
在信息介质1是DVD型介质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例如信息层2位于厚0.6mm的透明基板3及4的贴合面之间,记录层5被设置于一方的透明基板3。在信息介质1是CD型介质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例如信息层2被设置于厚1.2mm的透明基板4,记录层5被设置成在与信息层2之间隔着中间层3a。另外,也可以省略中间层3a,将记录层5直接层叠到信息层2上。例如,在信息介质1是再生专用CD型介质时,可以在信息层2上直接层叠记录层5。而且,信息介质1可以具备用于保护记录层5的保护层。
这样,信息介质1具备层叠的信息层2及记录层5。其中,层叠是指:信息层2及记录层5直接重合的情况、和在它们之间存在其他层或基板等的情况。
信息层2中例如记录着图像数据、声音数据、文本数据及程序等的数字数据。记录层5含有感热性材料。作为视觉辨认信息,可以在记录层5中记录例如:信息层2中记录的用户数据的种类、用户数据的标题、用户数据的图像、处理用户数据的用户名等能够简单地识别信息层2中记录的数据的文字、符号及图画等。
光拾取装置100具备:输出激光6a的第一光源6、输出激光7a的第二光源7、和将激光6a及7a向信息介质1照射的光学系统20。光学系统20具备:第一光束分裂器8、第二光束分裂器9、准直透镜10、反射镜11、聚光透镜12。激光6a及7a通过公共的聚光透镜12被汇聚到信息介质1。光拾取装置100还具备功率监控用光检测器13及14、和光检测器16。
光拾取装置100的动作由光盘装置所具备的功率控制电路(PC电路)15及处理电路17控制。第一光源6及第二光源7是激光发光元件,根据来自功率控制电路15的输出信号来输出激光。在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及从信息层2再生用户数据时,第一光源6输出激光6a。第二光源7在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输出激光7a。激光6a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激光7a的振荡中心波长相同。对于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而言,如果是DVD用,则振荡中心波长约为660nm(此时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63),如果是CD用,则振荡中心波长约为790nm(此时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50)。
接着,参照图1B,对搭载有光拾取装置100的光盘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1的图。
光盘装置101具备:光拾取装置100、功率控制电路15、处理电路17。并且,光盘装置101还具备:旋转驱动信息介质1的电动机51、对电动机51的转速等进行控制的电动机控制电路52、对光盘装置10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电路53、供给用于使第一光源6及第二光源7发光的激光驱动电流的激光驱动电源54、和激光控制电路19。在图1A所示的实例中,激光控制电路19(图1A中未图示)包含于功率控制电路15,但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激光控制电路19搭载于光拾取装置100中。而且,也可以与功率控制电路15独立地设置在光拾取装置100的外部。对于激光控制电路19的动作将在后面叙述。
如果将信息介质1装入到光盘装置101中,则从系统控制电路53接收了指令的电动机控制电路52,向电动机51供给驱动电流,将其控制为规定的转速,使得信息介质1被旋转驱动。
与电动机51的旋转同步,拾取移动机构(未图示)使光拾取装置100在信息介质1的内周侧移动。信息介质1在内周侧区域具备TOC(Table OfContents)区域。当拾取移动机构的位置检测部检测到光拾取装置100到达了TOC区域时,从系统控制电路53接收了指令的处理电路17、功率控制电路15及激光控制电路19使光源6发光。
从光源6射出的激光6a被聚光透镜12(图1A)聚光后,向信息介质1照射。被信息介质1反射的反射光经由聚光透镜12、反射镜11、准直透镜10、第一及第二光束分裂器8及9,入射到光检测器16中。反射光被光检测器16变换为电信号,向处理电路17输入与反射光的强度对应的再生信号。
处理电路17具备记录再生电路63、记录信号生成电路64及判别电路65。
记录再生电路63在光盘装置领域是公知的电路,在利用光拾取装置100对信息层2中记录的用户数据进行再生时,解码从光拾取装置100得到的再生信号,生成用户数据。另外,记录再生电路63在利用光拾取装置100将所希望的用户数据作为记录标记(还被称作凹坑(pit))记录到信息层2的情况下,生成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记录信号。
记录信号生成电路64生成利用光拾取装置100将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记录层5的记录信号。记录信号生成电路64生成与从光盘装置101或个人计算机等具备的键盘、扫描仪等输入装置输入的视觉辨认信息对应的记录信号。
判别电路65对激光6a的光点形成于信息层2和记录层5中的哪一个进行判别。在光点形成于信息层2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从记录再生电路63获得TOC信息,所以,判别电路65根据该TOC信息的有无来判别信息层2与记录层5中的哪一个和聚光透镜12对置。如果可以识别TOC信息,则判别电路65判别为聚光透镜12与信息层2对置,如果无法识别TOC信息,则判别为与记录层5对置。
另外,由于本实例中信息介质1具有TOC区域,所以,通过检测TOC信息的有无,来判别信息介质1的朝向,但作为其他的例子,在信息介质1是DVD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测引导区域中记录的地址信息等的有无、用户数据区域等轨道的有无、跟踪错误信号的有无等,来判别信息介质1的朝向。
如果判别电路65判别为信息层2与聚光透镜12对置,则功率控制电路15将从激光驱动电源54供给的激光驱动电流控制为与信息层2对应的功率,向激光控制电路19输出激光驱动电流。
激光控制电路19具有:激光切换电路61和激光驱动器62。激光驱动器62在光盘的技术领域是公知的电路,利用接收到的激光驱动电流使第一光源6或第二光源7发光。激光切换电路61是根据判别电路65的判别结果,来选择使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的哪一个动作的开关控制电路。
如果判别电路65判别为信息层2与聚光透镜12对置,则激光切换电路61选择第一光源6。由此,激光驱动电流被提供给第一光源6,执行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或从信息层2再生用户数据。如果判别电路65判别为记录层5与聚光透镜12对置,则激光切换电路61选择第二光源7。由此,激光驱动电流被提供给第二光源7,执行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
接着,说明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及从信息层2再生用户数据时的光拾取装置100的动作。信息介质1按照聚光透镜12与信息层2对置的方式被设置于光盘装置。
第一光源6输出的激光6a被第一光束分裂器8的反射膜反射之后,由准直透镜10形成为近似平行光。透过了准直透镜10的激光6a被反射镜11反射,沿着聚光透镜12的光轴方向入射到聚光透镜12中。以近似平行光的状态入射的激光6a被聚光透镜12汇聚,向信息层2照射。被照射的激光6a将焦点对焦于信息层2,在信息层2上形成光点。第一光源6及光学系统20被定位配置成向信息层2照射激光6a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
功率监控用光检测器13对透过了第一光束分裂器8的一部分激光6a进行检测,向功率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功率控制电路15根据检测信号监控激光6a的功率,向第一光源6供给适当的驱动电流。
被信息介质1反射的反射光经由聚光透镜12、反射镜11、准直透镜10,透过第一及第二光束分裂器8及9的反射膜。反射光入射到光检测器16中。光检测器16根据入射光生成聚焦错误信号、跟踪错误信号、表示信息层2中记录的用户数据的数据信号等。处理电路17接收光检测器16生成的上述信号,根据这些信号来控制光拾取装置100的动作。
接着,说明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光拾取装置100的动作。信息介质1按照聚光透镜12与记录层5对置的方式被设置于光盘装置。
第二光源7输出的激光7a在被第二光束分裂器9的反射膜反射之后,以发散光的状态入射到准直透镜10中。激光7a通过准直透镜10形成为收敛光,被反射镜11反射,沿着聚光透镜12的光轴方向入射到聚光透镜12中。以收敛光的状态入射的激光7a被聚光透镜12汇聚,照向记录层5,在记录层5上形成光点。第二光源7及光学系统20被定位配置成向记录层5照射激光7a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
功率监控用光检测器14对透过了第二光束分裂器9的一部分激光7a进行检测,将检测信号输出给功率控制电路15。功率控制电路15根据检测信号对激光7a的功率进行监控,向第二光源7供给恰当的驱动电流。
当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在聚光透镜12与信息层2之间存在着透明基板4。因此,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从与聚光透镜12对置的光盘介质1的表面到信息层2的距离、与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从与聚光透镜12对置的光盘介质1的表面到记录层5的距离相互不同。由此,为了利用相同的聚光透镜12对信息层2及记录层5双方都获得良好的聚光状态,需要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光学系统20采用有限光学系统,并利用适合有限光学系统的球面像差修正法,将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的方式,配置第一光源6、第二光源7及光学系统20。例如,通过调整第一光源6与准直透镜10之间的光路距离,可以将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另外,通过调整第二光源7与准直透镜10之间的光路距离,可以将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
另外,为了检测记录层5上的光点的位置,例如预先在记录层5上形成有沿着光盘介质1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基准线。基准线的位置可以通过由光检测器16接收反射光来检测。根据基准线的位置、光盘介质1的旋转速度、沿着光盘介质1的半径方向的聚光透镜12的位置,可以检测出记录层5上的光点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和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区分使用激光,将各自的记录动作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并且,通过在一个光拾取装置100中搭载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双方,由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共用光学系统20,可以实现搭载有光拾取装置100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和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区分使用激光,所以,激光6a的功率和激光7a的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根据激光6a和聚光透镜12的关系得到的数值孔径NA、根据激光7a和聚光透镜12的关系得到的数值孔径NA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记录层5含有对应激光7a的照射所引起的发热而发色的感热发色物质。为了易于视觉辨认记录层5中记录的文字与图像等视觉辨认信息,优选所记录的文字与图像等的对比度高。在感热发色物质因为热而变化为黑色的情况下,优选变化前的记录层5的颜色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淡色。由于信息层2可以不考虑视觉辨认性,所以,使用了易于吸收激光的有色物质作为其材料,因此使得光热交换效率提高。与之相对,在如上所述记录层5的颜色为白色或淡色的情况下,会导致光热变换效率降低。因此,为了提高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速度,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是重要的。
另外,优选第二光源7的额定输出功率大于第一光源6的额定输出功率。通过激光7a的功率比激光6a的功率大,可以进一步提高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速度。
(实施方式2)
参照图3,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200的图。
光拾取装置200取代了光拾取装置100(图1A)的光学系统20而具备光学系统21。光拾取装置200具备光源单元35及38。
光源单元35具备第一光源6、和靠近第一光源6设置的光检测器33及34。光源单元38具备第二光源7、和靠近第二光源7设置的光检测器36及37。本实施方式中,激光6a是P波(横波),激光7a是S波(纵波)。
光学系统21替代了光学系统20的第一及第二光束分裂器8及9而具备光束分裂器28。光束分裂器28具有反射P波、透过S波的光学膜28a。光学系统21还具备在光路上的反射镜11与聚光透镜12之间设置的衍射元件39。
第一光源6被配置成向光学膜28a放射P波。第一光源6输出的激光6a被光学膜28a反射而偏向,由准直透镜10将其形成为近似平行光。透过准直透镜10之后的激光6a被反射镜11反射,沿着聚光透镜12的光轴方向入射到聚光透镜12中。以近似平行光的状态入射的激光6a被聚光透镜12汇聚,向信息层2照射。被照射的激光6a聚焦于信息层2,在信息层2上形成光点。第一光源6及光学系统21被定位配置成向信息层2照射激光6a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
功率监控用光检测器13对通过准直透镜10的激光6a的一部分进行检测,向功率控制电路15输出检测信号。功率控制电路15根据检测信号对激光6a的功率进行监控,向第一光源6供给适当的驱动电流。
被信息介质1反射的反射光通过聚光透镜12之后,基于衍射元件39被衍射。衍射光(未图示)在穿过反射镜11、准直透镜10之后,被光束分裂器28反射。被反射的衍射光入射到光检测器33及34中。光检测器33及34根据接收到的衍射光,生成聚焦错误信号、跟踪错误信号、表示信息层2中记录的用户数据的数据信号等。处理电路17接收由光检测器33及34生成的上述信号,根据这些信号来控制光拾取装置200的动作。
第二光源7被配置成向光学膜28a放射S波。第二光源7输出的激光7a透过光学膜28a,由准直透镜10形成为收敛光。透过准直透镜10的激光7a被反射镜11反射,沿着聚光透镜12的光轴方向入射到聚光透镜12中。以收敛光的状态入射的激光7a被聚光透镜12汇聚,照向记录层5,在记录层5上形成光点。第二光源7及光学系统21被定位配置成向记录层5照射激光7a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
功率监控用光检测器13对通过准直透镜10的激光7a的一部分进行检测,将检测信号输出给功率控制电路15。功率控制电路15根据检测信号对激光7a的功率进行监控,向第二光源7供给恰当的驱动电流。
如上所述,从光盘介质1的靠近信息层2一侧的表面到信息层2的距离、与从光盘介质1的靠近记录层5一侧的表面到记录层5的距离相互不同。因此,为了利用相同的聚光透镜12对信息层2及记录层5双方都获得良好的聚光状态,需要进行球面像差的修正。本实施方式中,也按照将光学系统21设为有限光学系统,并利用适合有限光学系统的球面像差修正法,将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的方式,配置第一光源6、第二光源7及光学系统21。
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和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区分使用激光,将各自的记录动作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并且,通过在一个光拾取装置200中搭载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双方,由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共用光学系统21,可以实现搭载有光拾取装置200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激光6a为S波,激光7a为P波,该情况下,第一光源6、第二光源7及光学系统21也被配置成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
此外,也可如图4所示,取代光束分裂器28而使用具有反射P波、透过S波的光学膜18a的玻璃或白板平板光学元件18。通过取代第一及第二光束分裂器8及9,使用光束分裂器28或平板光学元件18,可以实现光拾取装置的简化及低成本化。
(实施方式3)
参照图5(a)及图5(b),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300的图。光拾取装置300能够向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及C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双方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图5(a)所示的信息介质1的左侧一半表示CD型介质,右侧一半表示DVD型介质。
CD型介质的信息层2的材料与DVD型介质的信息层2的材料可以是同一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系统。例如,可以形成为两方的层都是含有有机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层,也可以形成为一方是含有有机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层、另一方是含有硫族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层。
光拾取装置300的光源单元35具有与第一光源6邻接设置的输出激光40a的第三光源40。图5(b)是表示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光源单元38的图。光源单元38具有与第二光源7邻接设置的输出激光41a的第四光源41。激光40a及41a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不同。光学系统21的衍射元件39配备具有波长选择性的开口膜39a。另外,该开口膜39a也可以设置于聚光透镜12。
在第一光源6的发光点与第三光源40的发光点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例如110μm)。在第二光源7的发光点与第四光源41的发光点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例如110μm)。
本实施方式中,激光6a及7a在向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时使用。激光40a及41a在向C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时使用。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约为660nm,激光40a及41a的振荡中心波长约为790nm。按照输出激光6a及7a时的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63,且输出激光40a及41a时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50的方式,将开口膜39a设置于衍射元件39。
第三光源40及光学系统21被配置成向信息层2照射激光40a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第四光源41及光学系统21被配置成向记录层5照射激光41a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被修正为最佳。由此,能够对DVD型介质及CD型介质各自的信息层2及记录层5形成最佳的光点。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并且,通过在一个光拾取装置300中搭载四个光源6、7、40及41,由这些光源共用光学系统21,可以实现搭载有光拾取装置300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为了在信息介质1是BD型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的方式,可以将输出振荡中心波长约为405nm的激光的第五及第六光源(未图示)与第一光源6及第二光源7邻接设置。
(实施方式4)
参照图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400的图。
光拾取装置400替代光拾取装置200(图3)的光学系统21而具备光学系统22。光学系统22取代准直透镜10,具备第一准直透镜42及第二准直透镜43。
第一准直透镜42被配置在光路上的第一光源6与聚光透镜12之间,以便将向信息层2照射激光6a时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准直透镜42配置在第一光源6与光束分裂器28之间。第二准直透镜43被配置在光路上的第二光源7与聚光透镜12之间,以便将向记录层5照射激光7a时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准直透镜43配置在第二光源7与光束分裂器28之间。通过独立设置激光6a用的第一准直透镜42、和激光7a用的第二准直透镜43,可提高相对激光6a及7a分别产生的球面像差的修正用准直透镜的定位自由度,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球面像差修正。
而且,上述的固定准直透镜的构成与使准直透镜移动的构成相比,具有抗外部干扰的优点。并且,由于不需要使准直透镜移动的机构,所以,可以使光拾取装置的构成更简单。
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向信息层2记录用户数据时和向记录层5记录视觉辨认信息时区分使用激光,将各自的记录动作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最佳。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并且,通过在一个光拾取装置400中搭载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双方,由第一光源6和第二光源7共用光学系统22,可以实现搭载有光拾取装置400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3的光拾取装置300(图5)能够向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及C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双方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该CD型介质例如可以是BD(Blu-ray Disc)型介质、HD-DVD(High DefinitionDVD)型介质。利用振荡中心波长约为405nm的激光,向BD型介质及HD-DVD型介质记录数据。
参照图7(a)及图7(b),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拾取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500的图。光拾取装置500能够向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及HD-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双方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图7(a)所示的信息介质1的左侧一半表示HD-DVD型介质,右侧一半表示DVD型介质。
光拾取装置500的光源单元35具备与第一光源6邻接设置的输出激光40a的第三光源40。图7(b)是表示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光源单元38的图。光源单元38具有与第二光源7邻接设置的输出激光41a的第四光源41。激光40a及41a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不同。光学系统21的衍射元件39配备具有波长选择性的开口膜39a。另外,该开口膜39a也可以设置于聚光透镜12。
在第一光源6的发光点与第三光源40的发光点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例如110μm)。在第二光源7的发光点与第四光源41的发光点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例如110μm)。
本实施方式中,激光6a及7a在向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时使用,而激光40a及41a在向HD-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时使用。本实施方式中,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约为660nm,激光40a及41a的振荡中心波长约为405nm。按照输出激光6a及7a时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63,且输出激光40a及41a时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85的方式,将开口膜39a设置于衍射元件39。
光拾取装置500具备:对准直透镜10进行支承的CL支承部件61、和沿着激光轴向21a使准直透镜10及CL支承部件61移动的驱动部62。驱动部62是步进电动机等输送装置,可以调整准直透镜10的位置。
这里,HD-DVD型介质的信息层的记录密度约为15GB,为了进行高密度的记录再生,需要使光点的大小小于用于对DVD型介质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点的大小。因此,为了进行准确的记录再生,需要更高精度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此,通过驱动部62使光学系统21中的准直透镜10的位置与CL支承部件61一同移动,来进行成为最佳球面像差的准直透镜10的定位。最佳球面像差的位置例如是指:来自信息层2的信号电平为最大的位置或抖动为最小的位置。在对信息层2的学习区域进行记录或再生时,利用驱动部62使准直透镜10的位置移动,将来自信息层2的信号电平为最大的位置或抖动为最小的位置,决定为最佳球面像差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预先决定准直透镜10应该移动的位置,将其存储到存储器等中。在对所选择的层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使准直透镜10移动到对该层预先决定的准直透镜10的位置。
通过调整准直透镜10的位置,可以对DVD型介质及HD-DVD型介质各自的信息层2及记录层5形成最佳的光点。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并且,通过在一个光拾取装置500中搭载四个光源6、7、40及41,以这些光源共用光学系统21,可以实现搭载有光拾取装置500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
(实施方式6)
接着,参照图8(a)及图8(b),对在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及B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双方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的光拾取装置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600的图。光拾取装置600能够在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及B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双方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图8(a)所示的左侧信息介质1表示DVD型介质,右侧的信息介质1表示BD型介质。
光拾取装置600的光源单元35具备与第一光源6邻接设置的输出激光40a的第三光源40。图8(b)是表示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的光源单元38的图。光源单元38具有与第二光源7邻接设置的输出激光41a的第四光源41。激光40a及41a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不同。光学系统21的衍射元件39配备具有波长选择性的开口膜39a。另外,该开口膜39a也可以设置于聚光透镜12。
在第一光源6的发光点与第三光源40的发光点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例如110μm)。在第二光源7的发光点与第四光源41的发光点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例如110μm)。
本实施方式中,激光6a及7a在向DV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时使用,而激光40a及41a在向BD型介质的信息介质1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时使用。激光6a及7a的振荡中心波长约为660nm,激光40a及41a的振荡中心波长约为405nm。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21具备:对振荡中心波长约为405nm的激光进行反射的第二反射镜71、对该激光进行聚光的第二聚光透镜72、和设置在光路上的反射镜71与第二聚光透镜72之间的衍射元件79。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射镜11上形成有蒸镀膜11a,反射镜11对振荡中心波长约为660nm的激光进行反射,透过振荡中心波长约为405nm的激光。按照输出激光6a及7a时聚光透镜12的NA约为0.63的方式,在衍射元件39上设置有开口膜39a。并且,按照输出激光40a及41a时第二聚光透镜72的NA约为0.85的方式,在衍射元件79上设置有开口膜79a。
光拾取装置600具备CL支承部件61和驱动部62。
这里,BD型介质的信息层的记录密度约为25GB,为了进行高密度的记录再生,需要使光点的大小小于用于对DVD型介质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点的大小。因此,为了进行准确的记录再生,需要更高精度的球面像差修正。为此,通过驱动部62使光学系统21中的准直透镜10的位置与CL支承部件61一同移动,来进行成为最佳球面像差的准直透镜10的定位。最佳球面像差的位置例如是指:来自信息层2的信号电平为最大的位置或抖动为最小的位置。在对信息层2的学习区域进行记录或再生时,利用驱动部62使准直透镜10的位置移动,将来自信息层2的信号电平为最大的位置或抖动为最小的位置,决定为最佳球面像差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预先决定准直透镜10应该移动的位置,将其事先存储到存储器等中。在对所选择的层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使准直透镜10移动到对该层预先决定的准直透镜10的位置。
通过调整准直透镜10的位置,可以对DVD型介质及BD型介质各自的信息层2及记录层5形成最佳的光点。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动作及记录品质的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进行最佳的球面像差修正会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所以,能够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由于通过提高光点的能量密度,能够在不提高激光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视觉辨认信息的高速记录,所以,还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并且,通过在一个光拾取装置600中搭载四个光源6、7、40及41,以这些光源共用光学系统21,可以实现搭载有光拾取装置600的光盘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光拾取装置500及600的光源单元35及38还具有CD型介质用的光源,可以向CD型介质记录用户数据及视觉辨认信息。上述的光拾取装置100~600的各构成要素可以根据光拾取装置的使用目的而进行各种组合。
以上,通过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不应该解释为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应该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解释其范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尤其适用于将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信息介质的技术领域。

Claims (10)

1、一种光拾取装置,具备:
输出第一激光的第一光源、输出第二激光的第二光源、和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向信息介质照射的光学系统,
所述信息介质具备:信息层,其具有用于记录或再生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
记录层,其用于记录用户能够直接视觉辨认的视觉辨认信息;
在对所述信息层进行所述用户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激光,在对所述记录层进行所述视觉辨认信息的记录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二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光学系统被配置成能够修正向所述信息层照射所述第一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
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光学系统被配置成能够修正向所述记录层照射所述第二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系统具备用于向所述信息介质汇聚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聚光透镜,
所述第一激光以近似平行光的状态向所述聚光透镜入射,
所述第二激光以收敛光的状态向所述聚光透镜入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系统具备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反射P波及S波的一方,使另一方透过,
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一方是P波,另一方是S波,
所述第一及第二光源和所述光学元件被配置成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一方透过光学元件,另一方被所述光学元件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系统具备:
用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向所述信息介质汇聚的聚光透镜;
配置在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聚光透镜之间,对向所述信息层照射所述第一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进行修正的第一准直透镜;和
配置在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聚光透镜之间,对向所述记录层照射所述第二激光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进行修正的第二准直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系统还具备准直透镜,
所述光拾取装置还具备支承所述准直透镜的支承部、和使所述准直透镜与所述支承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二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激光的功率比所述第一激光的功率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输出第三激光的第三光源、和输出第四激光的第四光源中至少一方,
所述第三及第四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激光的振荡中心波长不同。
10一种光盘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
使所述信息介质旋转的电动机;
在利用所述光拾取装置向所述信息层记录所述用户数据时,生成用于记录所述用户数据的信号,并且,在利用所述光拾取装置对所述信息层中记录的所述用户数据进行再生时,根据从所述光拾取装置得到的再生信号生成所述用户数据的记录再生部;
生成用于利用所述光拾取装置将所述视觉辨认信息记录到所述记录层的信号的记录信号生成部;
判别从所述光拾取装置输出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激光的光点形成在所述信息层与所述记录层中的哪一个的判别部;和
根据所述判别部的判别结果,选择使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的哪一个动作的切换部。
CN200680045156.5A 2005-12-12 2006-11-16 光拾取装置 Pending CN101322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8017 2005-12-12
JP358017/2005 2005-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2185A true CN101322185A (zh) 2008-12-10

Family

ID=3816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5156.5A Pending CN101322185A (zh) 2005-12-12 2006-11-16 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1576B2 (zh)
JP (1) JPWO2007069426A1 (zh)
CN (1) CN101322185A (zh)
WO (1) WO2007069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7707A (ja) * 2007-08-03 2009-02-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108564A (ja) * 2008-10-31 2010-05-13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6756B2 (ja) 2001-10-31 2007-08-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4152426A (ja) * 2002-10-31 2004-05-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収差補正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収差補正方法
JP2005149536A (ja) 2003-11-11 2005-06-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
JP2005196917A (ja) 2004-01-09 2005-07-21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6099817A (ja) * 2004-09-28 2006-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こ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における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2006155812A (ja) * 2004-11-30 2006-06-15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069426A1 (ja) 2009-05-21
US20090116364A1 (en) 2009-05-07
WO2007069426A1 (ja) 2007-06-21
US8031576B2 (en) 2011-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1134B (zh) 光盘装置
CN1310221C (zh) 记录和再现方法
EP2204801B1 (en) Method for record regeneration, device for record regener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1085786A (ja) レーザパワー制御装置、光学ヘッド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CN102054494A (zh) 光拾取装置
JP422450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1058859B1 (ko) 광 픽업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기록 및/또는 재생 장치
CN101477818B (zh) 光盘装置
CN101322185A (zh) 光拾取装置
CN101093685A (zh) 光拾取器以及使用该光拾取器的光记录/重放设备
KR100590206B1 (ko) 광픽업장치 및 광디스크의 정보기록 재생장치
CN1860538B (zh) 光学式记录介质、其记录再生方法、及其记录再生装置
US20090010137A1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N101546574B (zh) 光拾取装置
JPH10334575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
CN102347037A (zh)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01086862A (zh) 光盘装置
US20070076546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tracking error signal selecting method
US7782727B2 (en) Optical disk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0510138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1145361A (zh)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CN101288123A (zh) 光控制装置、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光信息记录介质、光头控制方法
CN101681642A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WO2010007655A1 (ja)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ドライブ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JP2006092657A (ja)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