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5361A -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5361A
CN101145361A CNA2007101547542A CN200710154754A CN101145361A CN 101145361 A CN101145361 A CN 101145361A CN A2007101547542 A CNA2007101547542 A CN A2007101547542A CN 200710154754 A CN200710154754 A CN 200710154754A CN 101145361 A CN101145361 A CN 101145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lens
type
amplitude
spherical
ligh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4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3815C (zh
Inventor
林隼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5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5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8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8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该光盘设备包括:振幅获取部,从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接收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信息,以获得S型波形的振幅;和辨别部,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类型。该辨别部将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改变为多个指定的控制值,并从振幅获取部获得对于每一控制值的S型波形振幅。然后,辨别部基于如下情形对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的类型进行辨别,即S型波形振幅的改变量与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的改变量的比率根据物镜的类型而变得不同。

Description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设备,其包括光学拾取装置中的多个物镜,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变换物镜以进行使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设备,其具有可防止物镜的不正确设置的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光学拾取装置中的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其中该光学拾取装置变换多个物镜以进行使用。
背景技术
包括压缩光盘(以下称为CD)和数字多功能光盘(以下称为DVD)的光学记录介质已经变得普遍,并被广泛使用。此外,为了增加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信息量,近来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光记录介质的更高记录密度。结果,例如蓝光盘(注册商标;以下称为BD)的高密度记录介质已经进入商业化。
在这种光学记录介质上进行信息记录或从这种光学记录介质进行信息再现的光盘设备中,包括这样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向该光学记录介质照射光束,以实现记录信息或再现信息。这里,根据光记录介质的类型,用于光拾取设备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光源波长不同。例如,对于CD来说,物镜的NA是0.50,光源波长是780nm;对于DVD来说,物镜的NA是0.65,光源波长是650nm;对于BD来说,物镜的NA是0.85,光源波长是405nm。
如上所述,根据光记录介质的类型,因为所使用的物镜的数值孔径和光源波长不同,所以可以想到对于每一种光学记录介质使用不同的光学拾取装置。然而,这样的结构会产生光盘设备的尺寸变大的问题,所以通常采用在一种光学拾取装置中可对多种类型光学记录介质执行信息再现等处理的结构。
在可用于多种类型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存在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光学拾取装置,即一个物镜可适用于三种类型的光学记录介质,例如CD、DVD和BD。然而,这种物镜很难设计,并且产生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例如存在这样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中将用于BD的需要较高NA的物镜与用于CD和DVD的物镜分别组合,并且可根据使用而变换多种类型的物镜。
对于可根据使用而变换多种类型的物镜的光盘设备,通常使用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方法来变换物镜,从而使得电磁铁产生反冲脉冲(kick pulse)以排斥永久磁铁,这种排斥力被用来变换物镜。然而,当采用这种方法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于排斥力太强而使得物镜弹起,因此物镜没有被进行变换。此外,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当从外界对支撑物镜的元件施加较大重力加速度(acceleration of gravity)使得该元件偶然发生移动时,会使主物镜变换为光路下中的不同物镜。
当在物镜不是光路下的主物镜的状态下执行从光学记录介质再现信息或向光学记录介质记录信息时,不能正确执行信息再现或信息记录,并且在光盘设备中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为此,提出这样一种传统技术,即对于具有多个物镜并可根据使用而变换物镜的光盘设备,能够辨别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类型。在JP-A-H09-305980中,例如,配置由固定元件支撑的永久磁铁和由可移动元件支撑的用以保持物镜的霍尔(Hall)元件使它们相对,使得穿过霍尔元件的磁通量响应于所选择的物镜的类型而改变。这种配置实现了可检测出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类型的结构。
此外,在JP-A-H10-198969中,已经提出一种用于辨别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类型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反射装置,配置在用以支撑物镜的镜头支撑部的指定位置;和检测装置,配置在用以支撑元件的镜头支撑部的指定位置,以在第一物镜配置在光路中时与反射装置相对,并用以发射光,以及接收从反射装置发出的光所产生的反射光。
此外,在JP-A-2003-099958中,已经提出一种用于辨别光路中的物镜类型的技术。该技术响应于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类型采用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不同量的反射光。
然而,通过采用在JP-A-H09-305980或JP-A-H10-198969中所公开的结构来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类型的情况下,必须重新配置用以辨别物镜类型的检测装置。因此,会产生成本增加的问题,以及产生使得用以移动物镜等的移动部件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此外,通过采用在JP-A-2003-099958中所公开的结构来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类型的情况下,与JP-A-H09-305980或JP-A-H10-198969的情况不同,不必重新配置用以辨别物镜类型的检测装置,然而,却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在制造光学记录介质时造成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不均匀性而导致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度大大改变,所以会错误地辨别物镜的类型。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其能够防止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的不正确设置,而无需在光盘设备中重新配置检测装置,其中该光盘设备包括多种类型的物镜并且响应于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可改变所使用的物镜。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其能够正确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而无需在包括多种类型的物镜的光盘设备中重新配置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包括:多个光源,分别发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多个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的记录表面上;球面像差补偿元件,配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以执行球面像差补偿;存储部,用于存储信息。光盘设备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从多个物镜中选择一个待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并使用该物镜。光盘设备的另一特征在于包括:振幅获取部,通过从光源发出光束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并从该S型波形获得振幅;和辨别部,将该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改变为多个指定控制值,从振幅获取部获得对于各控制值的S型波形振幅,并基于如下情形对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的类型进行辨别,即S型波形振幅的改变量与受控变量的改变量的比率根据物镜的类型而变得不同。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不需要单独配置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辨别物镜类型。此外,由于辨别部具有通过使用取决于物镜设计的球面像差来辨别物镜类型的结构,所以能够在不受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度变化的影响的情况下辨别物镜类型。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包括多种类型物镜的光盘设备,响应于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改变所使用的物镜,并能够进一步防止不正确设置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而无需重新配置检测设备。
此外,本发明优选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盘设备中,该辨别部可操作为:对在各控制值是指定控制值时所获得的S型波形的振幅进行标准化,以使得S型波形的振幅变为恒定值;计算近似直线的斜度,该近似直线的斜度表示在该受控变量与S型波形的标准化振幅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近似直线的斜度和该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阈值来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类型。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其能够防止传统结构的光盘设备的光路中配置的物镜的不正确设置。
为了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用以辨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的光路中的物镜类型,该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多个光源,分别发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多个物镜,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球面像差补偿元件,配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以执行球面像差补偿。该光学拾取装置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从多个物镜中选择一个待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该辨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将该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改变为多个指定控制值,以及通过从光源发出光束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并从S型波形获得对于各控制值的振幅;第二步骤,对在各控制值是指定控制值时所获得的S型波形的振幅进行标准化,以使得S型波形的振幅变为恒定值;第三步骤,计算近似直线的斜度,该近似直线的斜度表示在该受控变量与S型波形的标准化振幅之间的关系;第四步骤,通过比较近似直线的斜度和预先获得的阈值来确定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的类型。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该结构通过使用在光学拾取装置中包括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来辨别物镜类型,所以能够在不需要单独配置检测设备以及在不受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度变化的影响的情况下辨别物镜类型。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其能够在包括多种类型的物镜的光学拾取装置中正确地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而无需另配置检测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包括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包括的上面安装有物镜的致动器(actuator)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所示的线A-A所切割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包括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结构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5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在光盘设备中包括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中配置的透明电极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以辨别光盘设备中的物镜类型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与经过标准化的S型波形的振幅之间的概念关系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内容。然而,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
(光盘设备的结构)
首先,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结构。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结构框图。光盘设备1被配置为能够再现光盘(光学记录介质)15的信息以及向光盘15记录信息。这里,光盘设备1的从其再现信息以及向其记录信息的光盘15的类型是CD、DVD和BD。
标号2表示主轴马达,光盘15可拆卸地保持在夹持部(未示出)上,该夹持部配置在主轴马达2的上部上。当光盘15的信息被记录或再现时,主轴马达2持续旋转光盘15。通过主轴马达控制部3来执行主轴马达2的旋转控制。
标号4表示光学拾取装置,其将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照射至光盘15,以能够向光盘15记录信息以及再现光盘15上记录的信息。图2是示出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学拾取装置4包括: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光色合成棱镜(color synthesis prism)23、准直透镜24、分束器25、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物镜27、聚光镜29和光检测器30。这里,形成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2都是激光二极管(LD)。例如,第一光源21是对应于BD的光源,并且第一光源21发射具有405nm波长的激光束。另一方面,例如,第二光源22是双波长组合型LD,是对应于CD和DVD的光源,并且第二光源22发射具有780nm波长的激光束(用于CD的激光束)和具有650nm波长的激光束(用于DVD的激光束)。
在光学拾取装置4中,从光源21或22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光色合成棱镜23(其中,该光色合成棱镜23使得从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2发射的激光束的光轴相同),被准直透镜24转换成平行光线,并经过分束器25。然后,通过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随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对光束执行球面像差补偿,并通过物镜27将光束会聚在上面记录有信息的光盘15的记录表面15a上。这里,光学拾取装置4的结构被设计为变换使用两种类型的物镜,一种类型是用于CD/DVD的,用以对CD和DVD执行记录或再现;另一种类型是用于BD的,用以对BD执行记录或再现,随后将进行详细描述。
由记录表面15a反射的反射光按顺序经过物镜27和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然后该反射光被分束器25反射,并被聚光镜29会聚在光检测器30的接收部上。光检测器30将接收光束中包含的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
现在再参照图1,滑动马达控制部5控制滑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该滑动马达被配置为使得光学拾取装置4能够移动,并通过这种配置,可控制光学拾取装置4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
RF信号处理部6处理由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检测器30(见图2)所获得的RF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提供至解调部7。
解调部7执行数据的解调处理,以及执行数据中的错误检测。当检测到错误时,如果该错误是可校正的,则解调部7执行数据的校正处理,并将再现的数据提供至接口部8。这里,当产生不能进行校正处理的再现错误时,通过已知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重读(重试)。
接口部8将由解调部7提供的再现数据输出至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
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9通过使用光学拾取装置4中的光检测器30检测的信号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光检测器30具有如图2所示被分为4个部分A、B、C和D的检测表面,并且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9被配置为根据来自每一检测表面A至D的检测信号的轨迹的差值(A+C)-(B+D)产生聚焦误差信号。使得由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9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可被提供至致动器控制部11和振幅获取部13,随后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寻轨误差信号处理部10通过使用光学拾取装置4中的光检测器30检测的信号产生寻轨误差信号。寻轨误差信号被构建为根据来自光检测器30的每一检测表面A至D(见图2)的检测信号的右侧和左侧总和的差值(A+B)-(C+D)而产生。使得由寻轨误差信号处理部10产生的寻轨误差信号能被提供至致动器控制部11。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将光检测器30的检测表面分为4个部分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和寻轨误差信号的结构,用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和寻轨误差信号的结构不限于这种结构,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也就是说,例如,可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使用所谓的“光斑尺寸(spot size)方法”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以及使用所谓的“远场校正(correct far-field)方法”来获得寻轨误差信号。
基于从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9和寻轨误差信号处理部10发送的信号,致动器控制部11向其上配置有物镜27的致动器28(致动器28和物镜27见图2)提供驱动信号。被提供驱动信号的致动器28通过使物镜27沿着与其光轴方向平行的聚焦方向移动来执行用于聚焦的聚集控制,以及通过基于所提供的信号驱动各部分来使得物镜27在与光盘15的径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执行寻轨控制,以使在光盘15上形成的轨迹位置上的激光束的光斑位置匹配。
当通过在聚焦方向(变得更接近于光盘15的方向或变得远离光盘15的方向)上移动物镜27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时,或者当变换物镜(随后将详细描述)时,致动器控制部11还执行致动器28的控制。
以下,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其上配置有物镜27的致动器28的结构。图3是示出致动器28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所示的线A-A切割的横截面图。
致动器28包括:致动器基底40;滑动轴41,其被配置为位于与致动器基底40垂直的方向上;镜头支持部42,其由滑动轴41可滑动地支撑,以支持用于CD/DVD的物镜27a和用于BD的物镜27b;两个磁轭43,被配置为位于致动器基底40上;和两个永久磁铁44,被配置为位于致动器基底40上的磁轭43的内侧。这里,例如致动器基底40、滑动轴41和磁轭43由磁性材料(例如钢)构成,以形成磁路径。
在镜头支持部42的下部,连接并保持有聚焦线圈46和类似平板的磁片47。由于磁片47的存在,即使在经过聚焦线圈46的控制电流被切断时的断开时间内,也能够使得镜头支架42在浮置状态下保持在中间位置,因此可提高物镜27a、27b的镜头位移敏感性。
聚焦线圈46连接并保持在磁片47下部的镜头支架42上,从而使得聚焦线圈46围绕滑动轴41缠绕。当电流经过聚焦线圈46时,通过由一对永久磁铁44产生的磁通量与经过聚焦线圈46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镜头支架42在聚焦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的一对永久磁铁44配置为使得镜头支架42夹在中间,即使得聚焦线圈46夹在中间。通过这种配置,能够实现物镜27a、27b的聚焦控制。
此外,在与永久磁铁44相对的镜头支架42的侧表面上,配置形成为矩形的寻轨线圈45,以使其关于滑动轴41基本对称。这里,寻轨线圈45被配置为使得寻轨线圈45的一部分偏离被相对的两个永久磁铁44夹在中间的位置,从而避免受到永久磁铁44的磁力的影响。通过这种配置可增加作用于镜头支架42的转矩。
当电流经过寻轨线圈45中时,通过由永久磁铁44产生的磁通量与流经寻轨线圈45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镜头支架42移动为绕着滑动轴41转动。通过这种配置,能够实现物镜27a、27b的寻轨控制。此外,通过使得镜头支架42旋转180度,能够实现在物镜27a和27b之间的变换,其中所述物镜27a和27b中的一个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路中。
即,致动器28可用作对物镜27a、27b执行聚焦调节的聚焦调节装置,可用作执行寻轨调节的寻轨调节装置,以及也可用作在物镜27a和27b之间进行变换的物镜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物镜27a和27b中的一个配置在光路中。
现在再参照图1,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控制部12控制由液晶元件构成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见图2)。以下,将描述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结构。图5A、5B是说明本实施例中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结构的示图,图5A是示出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结构的示意横截面图,图5B是示出构成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透明电极32a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包括:液晶31;两个透明电极32a、32b,其将液晶31夹在中间;两个透明基底33,其将由液晶31和透明电极32a、32b所形成的部分夹在中间。用于构成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透明电极32a以同心图案的方式分成多个区域。另一方面,与透明电极32a相对的透明电极32b作为整体形成为一个共用电极而没有被分成多个区域。
当对上述结构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中的透明电极32a、32b施加驱动电压时,由于液晶31改变液晶31的取向方向并产生折射率变化,所以经过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光束响应于施加到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电压产生相位差。由于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透明电极32a被构建为上述多个分区,所以通过调节各分区的施加电压来对经过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光束产生预期的相位差,能够执行正确的球面像差补偿。这里,透明电极32a、32b通过电线(未示出)电连接至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控制部12,以控制所施加的驱动电压。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将液晶元件用作该结构中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采用将扩束器用作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等的结构。
现在再参照图1,振幅获取部13从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9接收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信息,以获得这种S型波形的振幅。将在振幅获取部中获得的S型波形的振幅提供至辨别部14,随后将对辨别部14进行详细描述。
辨别部14能够辨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路中的物镜27是用于CD/DVD的物镜27a还是用于BD的物镜27b。辨别部14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向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控制部12输出命令来控制被施加至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驱动电压,以及被配置为接收在振幅获取部13中所获得的S型波形的振幅。随后将详细描述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辨别部14来辨别物镜27的类型的方法。
此外,总控制部17控制主轴马达控制部3、滑动马达控制部5、RF信号处理部6、解调部7、接口部8、聚焦误差信号处理部9、寻轨误差信号处理部10、致动器控制部11、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控制部12、振幅获取部13、辨别部14、存储部16(存储用于控制的必要信息)等,以控制整个设备。
(辨别物镜类型的方法)
接下来,在上述结构的光盘设备1中,将描述用以辨别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路中的物镜27是用于CD/DVD的物镜27a还是用于BD的物镜27b的辨别方法。图6是示出在光盘设备1中辨别物镜27的类型的过程流程图。以下,将根据该流程图进行说明。
当光盘设备1的电源打开时、当物镜27的类型从用于CD/DVD的物镜27a变换为用于BD的物镜27b时、当从用于BD的物镜27b变换为用于CD/DVD的物镜27a时或类似情况等时,开始辨别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路中的物镜27的类型。
当开始辨别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4的光路中的物镜27的类型时,首先,设置N=0,并将其存储在存储部16中(见图1),如步骤S1。接下来,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控制部12(见图1)根据来自辨别部14(见图1)的命令为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见图2)设置指定控制值,如步骤S2。当为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设置指定控制值时,从第二光源22(见图2)发出用于DVD的光束,如步骤S3。这里,不特别限定所发出的激光束的类型,也可以使用用于CD的激光束或用于BD的激光束。
接下来,通过致动器28使得物镜27在更接近光盘15的方向(或者,在远离光盘15的方向,这里,这两个方向都是聚焦方向)上移动,并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如步骤S4。因此,由于S型波形的检测电平响应于光盘15的反射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为了检测更好的S型波形进行增益设置,如步骤S5。
当进行增益设置时,通过振幅获取部13获得S型波形的振幅(以下,也称为“S型振幅”),并将所获得的振幅存储在存储部16中,如步骤S6。
接下来,根据公式N=N+1将N值加1,如步骤S7,并且球面像差补偿元件控制部12根据来自辨别部14的命令改变驱动电压(受控变量),以按指定量驱动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如步骤S8。然后,在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控制值不同于先前所获得的值的状态下,由振幅获取部13获得S型振幅。并将所获得的振幅存储在存储部16中,如步骤S9。
接下来,通过辨别部14来确定N是否小于2,如步骤S10。当N小于2时,再重复步骤S7至S10。即,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用以控制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控制值不同的三种情况,获得S型振幅。
当N等于或大于2时,对所获得的3种S型振幅,执行标准化,从而使得首先获得的(对应于在步骤S6中获得的)S型振幅为恒定值,如步骤S11。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所获得的三个S型振幅的每个值用首先获得的S型振幅的值来除。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执行标准化从而使得首先获得的S型振幅为恒定值的结构。然而,替代通过执行标准化从而使得首先获得的S型振幅为恒定值的结构,可以采用通过执行标准化从而使得第二次或第三次获得的S型振幅为恒定值的结构。
接下来,根据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控制值和三个标准化的S型振幅计算近似直线的斜度,如步骤S12,其中所述近似直线的斜度表示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与S型振幅之间的关系。这里,由于使用在步骤S11中被标准化的S型振幅,所以在该步骤中计算的近似直线的斜度不会受到光盘15的反射度的变化的影响。
图7是示出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与经过标准化的S型振幅(实线和虚线)之间的概念关系的示图。在该图中示出的黑点和黑点的近似直线表示:在用于CD/DVD的物镜27a被配置在光路中时以及用于BD的物镜27b被配置在光路中时,在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三个控制值改变的情况下,S型振幅是如何改变的。
如图7所示,如果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受控变量改变,可理解在用于BD的物镜27b被配置在光路中的情况与用于CD/DVD的物镜27a被配置在光路中的情况相比,S型振幅变化更大(很容易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并且近似直线的斜度变得更大。
因此,如果根据实验预先获得图7中所示的阈值线以区别用于CD/DVD的物镜27a和用于BD的物镜27b,则通过将该阈值线的斜度用作阈值能够辨别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27的类型。
因此,当确定在步骤S12中获得的近似直线的斜度是否大于存储部16中预先存储的阈值时,如步骤S13,如果近似直线的斜度大于阈值,则辨别物镜27是用于BD的物镜27b,如步骤S14,如果近似直线的斜度等于或小于阈值,则辨别物镜27是用于CD/DVD的物镜27a,如步骤S15。
如上所述,能够正确辨别配置在光盘设备1的光路中的物镜27的类型。因此,由于光盘设备1可基于辨别部14的辨别结果正确地配置光路中的物镜27,所以能够防止物镜的不正确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对3个点执行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控制值的改变,并基于这3个点的S型振幅的改变执行物镜类型的辨别。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其还可以对至少2个或更多个点执行控制值的改变。这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当改变点的数量太少时,可能存在辨别不正确的情况,以及当改变点的数量太多时,可能会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辨别,所以优选地考虑到这一问题来确定控制值的改变点的个数。
这里,对于在辨别物镜类型时所改变的球面像差补偿元件26的控制值,例如,如果在选择控制值以将图7中实线所示的抛物线的顶点夹在中间的情况下,由于可能没有获得正确的近似直线,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选择控制值。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辨别两种类型的物镜(即用于CD/DVD的物镜和用于BD的物镜)的结构,然而,当然本发明可用于辨别除了这两种类型之外的物镜类型。此外,本发明也可用于辨别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物镜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执行类似本实施例中与一个阈值比较大小的处理,预先已经获得多个阈值,并且通过与多个阈值比较大小来确定物镜的类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利用执行聚焦控制或寻轨控制的致动器来执行物镜的改变的结构。然而,当然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可应用于这样的结构,即仅用于改变物镜的专用致动器被单独配置,以执行物镜的改变。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包括多个物镜的光盘设备中可正确执行物镜类型的辨别,所以能够防止物镜的不正确设置。因此,本发明对包括多个物镜的光盘设备十分有用。

Claims (3)

1.一种光盘设备,包括:
多个光源,分别发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
多个物镜,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物镜其中之一配置在光路中,以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
球面像差补偿元件,配置在所述光源和所述物镜之间,以执行球面像差补偿;
存储部,用于存储信息;
振幅获取部,通过从所述光源发出光束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并从该S型波形获得振幅;和
辨别部,将该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改变为多个指定控制值,从该振幅获取部获得对于各控制值的S型波形振幅,并基于如下情形对配置在光路中的物镜的类型进行辨别,即该S型波形振幅的改变量与该受控变量的改变量的比率根据所述物镜的类型而变得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中
该辨别部进行以下操作:对在各控制值是指定控制值时所获得的S型波形振幅进行标准化,以使得该S型波形振幅变为恒定值;计算近似直线的斜度,该近似直线的斜度表示该受控变量与该S型波形的标准化振幅之间的关系;通过将该近似直线的斜度与该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阈值进行比较来辨别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的类型。
3.一种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用以辨别配置在光学拾取装置的光路中的物镜的类型,该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分别发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
多个物镜,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物镜其中之一配置在光路中,以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会聚在该光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
球面像差补偿元件,配置在所述光源和所述物镜之间,以执行球面像差补偿;
该辨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将该球面像差补偿元件的受控变量改变为多个指定控制值,以及通过从光源发出光束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的S型波形,并从该S型波形获得对于各控制值的振幅;
第二步骤,对在各控制值是指定控制值时所获得的S型波形振幅进行标准化,以使得该S型波形振幅变为恒定值;
第三步骤,计算近似直线的斜度,该近似直线的斜度表示该受控变量与该S型波形的标准化振幅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骤,通过比较该近似直线的斜度和预先获得的阈值来确定在光路中配置的物镜的类型。
CN200710154754A 2006-09-13 2007-09-13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8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7572 2006-09-13
JP2006247572A JP4258542B2 (ja) 2006-09-13 2006-09-13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対物レンズの種類判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5361A true CN101145361A (zh) 2008-03-19
CN100593815C CN100593815C (zh) 2010-03-10

Family

ID=3878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47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815C (zh) 2006-09-13 2007-09-13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39743B2 (zh)
EP (1) EP1901289B1 (zh)
JP (1) JP4258542B2 (zh)
CN (1) CN100593815C (zh)
DE (1) DE602007004785D1 (zh)
PL (1) PL190128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3322A (ja) * 2007-10-24 2009-06-04 Panas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1289071B1 (ko) * 2011-05-06 2013-07-22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픽업 및 이를 적용한 광정보저장매체 시스템
JP2012256384A (ja) 2011-06-07 2012-12-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634616T2 (de) 1995-02-20 2006-03-02 Mitsubishi Denki K.K. Objektivlinsenantriebsvorrichtung und optische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wiedergabevorrichtung
US5966354A (en) 1995-11-10 1999-10-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rive apparatus for objective lens
JPH09305980A (ja) 1996-05-17 1997-11-28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記録媒体再生及び/又は記録装置
JPH10198969A (ja) 1997-01-13 1998-07-31 Toshiba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の駆動装置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
JP2003099958A (ja) 2001-09-27 2003-04-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位置検出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3063149A1 (fr) * 2002-01-21 2003-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eil a disque optique et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u disque optique
JP2005122861A (ja) 2003-10-20 2005-05-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学式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39743B2 (en) 2010-11-23
DE602007004785D1 (de) 2010-04-01
EP1901289A2 (en) 2008-03-19
EP1901289B1 (en) 2010-02-17
US20080062851A1 (en) 2008-03-13
EP1901289A3 (en) 2009-01-14
JP4258542B2 (ja) 2009-04-30
PL1901289T3 (pl) 2010-07-30
CN100593815C (zh) 2010-03-10
JP2008071394A (ja)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1759B2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
US7778129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cal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focal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CN101236758B (zh) 光盘设备
CN100593815C (zh)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US8064320B2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70206459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CN101159144B (zh) 光拾取装置
US20080089194A1 (en) Optical pickup, optical disk driv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laying device, and tilt adjusting method
CN101218640A (zh) 多层光学记录载体的扫描
JP200811255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チルト調整方法
US7310295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tilt of optical pickup
WO2012153476A1 (ja) 光情報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又は再生方法
CN100394482C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00399443C (zh) 光学拾取装置
JP2008192310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
EP1866917B1 (en) A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rom a plural 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carrier
US8040775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discriminating method
CN100382167C (zh) 用于测量光盘倾斜的方法和装置
JP2000090463A (ja)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US8634281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JP200901594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338809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の球面収差補正方法
JP200930167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20110082215A (ko) 디스크 판별 방법 및 광 디스크 장치
JP200810305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の判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