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0339A -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0339A
CN101320339A CNA2008100959319A CN200810095931A CN101320339A CN 101320339 A CN101320339 A CN 101320339A CN A2008100959319 A CNA2008100959319 A CN A2008100959319A CN 200810095931 A CN200810095931 A CN 200810095931A CN 101320339 A CN101320339 A CN 101320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rating system
application program
system server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59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0339B (zh
Inventor
新村幸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20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0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3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28Failover techniques eliminating a faulty processor or activating a sp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3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with a single idle spare processing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切换备份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解决由于服务内容和维护使用的多样性等原因,IP网络中服务的提供由多个OS的系统进行,这样的系统中构建备份需分别在每个OS中构建的问题。在提供服务的系统由多个OS构成的情况下,使多个OS同时在设置了虚拟控制单元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上运行,当应用系统服务器(30)发生故障等需要进行从应用系统服务器(30)切换到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系统切换时,在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虚拟控制单元(410)中进行发生故障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的判断,将处理移交给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上的适当的OS中的切换控制单元(33)。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尤其涉及能够切换备份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IP网络中广泛使用通用服务器提供服务。尤其是在不允许停止服务的服务中,为了确保可靠性,使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具有冗余地进行运行。在具有备份的运行中,当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产生故障,处于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状态时,切换到另外准备的备用服务器继续提供服务。
作为使多个操作系统(以下称为“OS”)在一个通用服务器上运行的技术有虚拟技术。实现硬件虚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叙述了通过实现硬件资源的分配控制和适当的分配处理在1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OS的方法作为多OS构成方法。
并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用设置在通过网络连接的多个据点上的计算机系统的虚拟机系统技术,通过定期地进行主系统与备用系统的切换处理来实现稳定的系统运行管理的发明。
由于服务内容和维护使用的多样性等种种原因,现有技术的IP网络中服务的提供由多个OS混杂的系统进行,这样的系统中构建备份需分别在每个OS中构建。即,当使用了某种OS(A)的通用服务器和使用了某种OS(B)的通用服务器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时,OS(A)、OS(B)通用服务器需要分别备份服务器(以下称为“待机系统服务器”)。此时,虽然待机系统服务器不提供服务,但由于当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发生故障等时,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从应用系统服务器切换到待机系统服务器,因此必须使其一直进行工作。在IP网络进行声音通讯的过程中也必须尽可能地缩短系统切换的时间。
但是,在像以上那样使用多个OS混杂的系统进行服务时,存在大量的待机系统服务器,造成资源浪费。并且花费了多余的使待机系统服务器工作的燃料与照明费用和工资费用等成本。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对于这些问题没有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49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73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系统解决,该信息处理装置系统包括:第1信息处理装置、第2信息处理装置和第3信息处理装置,所述第1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1操作系统和在第1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1应用程序,所述第2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2操作系统和在第2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2应用程序,所述第3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1操作系统、第1应用程序、第2操作系统和第2应用程序,具有切换控制单元;第1信息处理装置在接收到对自身装置的第1应用程序的操作时反映到第3信息处理装置的第1应用程序中,第2信息处理装置在接收到对自身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的操作时反映到第3信息处理装置的第2应用程序中,切换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时根据发送源IP地址确定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服务IP地址,将该服务IP地址设定到自身装置中,开始确定了的应用程序的服务。
并且能够通过下述信息处理装置解决:该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1操作系统、在该第1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1应用程序、第2操作系统、以及在该第2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2应用程序,具有切换控制单元;切换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时根据发送源IP地址确定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服务IP地址,将该服务IP地址设定到自身装置中,开始确定了的应用程序的服务。
通过使用应用了虚拟技术的待机系统服务器(信息处理装置),即使在多个OS构成的系统中也能够用1台待机系统服务器来构建备份结构的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服务器客户系统的方框图
图2共同待机系统的硬件的方框图
图3客户、应用系统服务器和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正常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4应用系统服务器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切换的时序图(主OS一致时)
图5应用系统服务器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切换的时序图(主OS不一致时)
图6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7另外的服务器客户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用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另外,实质上相同的部位分配相同的参照号,不重复说明。其中,图1为服务器客户系统的方框图。图2为共同待机系的硬件方框图。图3为客户、应用系统服务器和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正常情况下的时序图。图4为应用系统服务器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切换的时序图(主OS一致时)。图5为应用系统服务器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切换的时序图(主OS不一致时)。图6为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图7为另外的服务器客户系统的方框图。
图1中,服务器客户系统100由连接在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 hub)20上的2台应用系统服务器(应用系信息处理装置)30、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共同待机系信息处理装置)400和客户计算机(以下称为“客户”)10构成。
使用了某种OS(A)31-1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A和使用了另外的OS(B)32-1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B分别由OS31、32,系统切换时进行切换控制的切换控制单元33,以及在OS31、32上运行的应用程序35、36构成。
并且,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由作为应用系统服务器30的待机系统服务器工作、进行在一个通用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种OS的控制的虚拟控制单元410,分别与应用系统服务器30相对应的OS31、32,切换控制单元33、以及应用程序(application)35、36构成。
而且,虚拟控制单元410由接收应用系统服务器30发出的系统切换通知的系统切换通知监视单元412,控制在虚拟控制单元410上同时运行的多个OS31、32的OS切换控制单元411,以及管理分配给各OS31、32的资源的资源管理单元413构成。
上述应用系统服务器30-A、应用系统服务器30-B和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用交换式集线器20连接,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IP网络为客户10提供服务。
系统运行时,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使OS(A)31-2、OS(B)32-2同时工作。此时,资源管理单元413根据系统启动时指定的工作OS的优先度信息分配存储器和CPU使用率等硬件资源。该优先度高的OS称为主OS,通过将与需要更加确保可靠性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相对应的OS作为主OS,在系统切换之前的数据交接等预处理和实际的系统切换处理过程中,能够使用足够的硬件资源来进行处理。
下面参照图2说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硬件结构。图2中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由CPU420,高速缓冲存储器430,主存储装置(主存储器)440,将CPU420和主存储装置440连接到外围设备上的芯片组450,图形控制器460,硬盘470,通讯接口480,通过高速缓冲存储器430连接CPU420和芯片组450的CPU数据总线491,连接主存储装置440和芯片组450的存储器数据总线493,以及连接芯片组450、图形控制器460、硬盘470和通讯接口480的内部数据总线492构成。图1中说明过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功能通过CPU420执行存储在主存储装置440中的程序来实现。
下面参照表1说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OS切换控制单元411所保持的应用系统服务器管理表。表1中应用系统服务器管理表由应用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服务器编号、OS、应用程序和服务IP地址构成。其中,IP地址为应用系统服务器30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进行通讯用的IP地址。服务器编号为识别应用系统服务器30的编号。OS记载正在应用系统服务器30中工作的OS。应用程序记载正在应用系统服务器30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服务IP地址为应用系统服务器30和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给客户看10的IP地址。
接收到切换通知的OS切换控制单元411通过参照应用系统服务器管理表,能够根据发送源的IP地址判断发送源的服务器、发送源服务器所执行的OS和应用程序、以及服务IP地址。
表1应用系统服务器管理表
IP地址   服务器编号 OS 应用程序 服务IP地址
  192.168.x.x   1   A   WEB   210.235.x.x
  192.168.x.y   2   B   SIP   210.235.x.y
下面参照图3说明应用系统服务器30没有故障时客户、应用系统服务器和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之间的时序。另外,其中应用系统服务器为WEB服务器。
图3中客户10将写入Web数据的要求发送给应用系统服务器30(S507)。接收到Web数据写入要求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追加数据(S509),将写入完Web数据的通知发送给客户10(S511)。应用系统服务器30再将追加数据发送给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S513)。接收到追加数据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根据IP地址判断发送源(S514),将数据追加到该服务器保持的数据中(S515)。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将追加完数据的通知发送给应用系统服务器30(S517)。
下面参照图4说明当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的主OS为OS(A)时与OS(A)的应用系统服务器之间的系统切换处理的时序。图4中假设OS(A)作为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主OS登录到OS切换控制单元411中。
应用系统服务器30-A的切换控制单元33-1根据故障、维护者输出的系统切换指令等检测系统切换的契机(S35)。切换控制单元33-1实施应用服务停止处理(S37),删除服务IP地址(S39)。另外,服务IP地址为给客户看的IP地址(浮动IP地址),与与共同待机系进行通讯用的IP地址不同。在这种状态下,切换控制单元33-1处于待机状态。切换控制单元33-1将系统切换通知发送给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S43)。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虚拟控制单元410根据发送源IP地址判断发送了系统切换通知的服务器(S45)。由于虚拟控制单元410的主OS为OS(A),因此按原样将系统切换通知发送给搭载在与发送了系统切换通知的服务器相同的OS中的切换控制单元33-3(S47)。
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的切换控制单元33-3将服务IP地址分配给应用程序35-2(S49),执行开始应用服务的处理(S51)。在这种状态下,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处于应用状态。切换控制单元33-3将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发送给虚拟控制单元410(S55)。接收到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的虚拟控制单元410将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发送给处于待机状态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A的切换控制单元33-1(S57)。
在图4的时序结束的状态下,当客户10访问时,由于服务IP地址移交给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因此客户10并无察觉地连接到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中。由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保持有应用系统服务器30的备用服务器,因此能够对客户10继续进行服务。
下面参照图5说明当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的主OS为OS(B)时与OS(A)的应用系统服务器之间的系统切换处理的时序。这里假设OS(B)作为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主OS登录到OS切换控制单元411中。
应用系统服务器30-A的切换控制单元33-1根据故障、维护者输出的系统切换指令等检测系统切换的契机(S85)。切换控制单元33-1实施应用服务停止处理(S87),删除服务IP地址(S89)。在这种状态下,切换控制单元33-1处于待机状态。切换控制单元33-1将系统切换通知发送给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S93)。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虚拟控制单元410根据发送源IP地址判断发送了系统切换通知的服务器(S95)。由于虚拟控制单元410的主OS为OS(B),因此虚拟控制单元410将主OS切换到OS(A)(S97)。虚拟控制单元410将系统切换通知发送给搭载在与发送系统切换通知的服务器相同的OS中的切换控制单元33-3(S99)。
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的切换控制单元33-3将服务IP地址分配给应用程序35-2(S101),执行开始应用服务的处理(S103)。在这种状态下,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处于应用状态。切换控制单元33-3将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发送给虚拟控制单元410(S107)。接收到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的虚拟控制单元410将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发送给处于待机状态的应用系统服务器30-A的切换控制单元33-1(S109)。
下面参照图6说明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虚拟控制单元410的处理流程。图6中,当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时,虚拟控制单元410判断发送了系统切换通知的服务器(S203)。当判定了服务器的OS时,虚拟控制单元410判断是否在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中作为主OS运行(S205)。当为YES时,虚拟控制单元410将系统切换通知转发给切换控制单元33-3(S209)。虚拟控制单元410判断是否接收到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S211)。如果是YES,结束;如果是NO,等待接收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当步骤205中为NO时,将主OS切换到OS(A)(S207),前进到步骤209。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能够起到以下效果。首先,即使在混装有多个OS的系统中构筑备份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具备虚拟控制单元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不需要对每个OS设置待机系统服务器,能够节约物理资源。
由于能够减少成为维护对象的服务器的数量,因此能够节约维护应用而花费的人工费用和光热等成本。而且,通过在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的虚拟控制单元内设置进行分配给各OS的资源的管理的资源管理单元,能够对使用混装在系统内的多个OS的应用系统服务器设定优先度,能够缩短优先度高的应用系统服务器的系统切换时间等,能够确保更高的可靠性。
由于进行各OS的切换控制的虚拟控制单元吸收了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收容有多个OS这种情况,因此进行应用系统服务器与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内的备份的切换控制的切换控制单元,不需要识别待机系统服务器是使用了虚拟控制单元的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因此能够容易地从当前系统转换到上述系统。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例说明了1+1的应用系/待机系系统,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1+n备份结构的系统。下面参照图7说明这种情况。
图7中服务器客户系统100A由连接在交换式集线器20上的(n+m)台应用系统服务器30、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和客户计算机(以下称为“客户”)10构成。
应用系统服务器30-A1~30-An为使用OS(A)31提供服务的通用服务器。并且,应用系统服务器30-B1~30-Bm为使用OS(B)32提供服务的通用服务器。并且,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作为应用系统服务器30的待机系统服务器工作。应用系统服务器30和共同待机系统服务器400的动作如上所述。

Claims (6)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系统,包括:
第1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1操作系统和在该第1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1应用程序;
第2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2操作系统和在该第2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2应用程序;
第3信息处理装置,执行上述第1操作系统、上述第1应用程序、上述第2操作系统和上述第2应用程序,具有切换控制单元,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信息处理装置在接收到对自身装置的上述第1应用程序的操作时,反映到上述第3信息装置的上述第1应用程序中;
上述第2信息处理装置在接收到对自身装置的上述第2应用程序的操作时,反映到上述第3信息处理装置的上述第2应用程序中;
上述切换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时,根据发送源IP地址确定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服务IP地址,将该服务IP地址设定到自身装置中,开始确定了的应用程序的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控制单元在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与自身装置的主操作系统不同时,将上述主操作系统切换为上述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第1信息处理装置和上述第2信息处理装置。
4.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1操作系统、在该第1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1应用程序、第2操作系统、以及在该第2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第2应用程序,具有切换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时,根据发送源IP地址确定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服务IP地址,将该服务IP地址设定到自身装置中,开始确定了的应用程序的服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控制单元在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与自身装置的主操作系统不同时,将上述主操作系统切换成上述切换目标的操作系统。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控制单元在开始上述确定了的应用程序的服务时,将已完成应用化的通知发送给上述系统切换通知的发送源。
CN2008100959319A 2007-06-06 2008-04-25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0384/2007 2007-06-06
JP2007150384A JP2008305070A (ja) 2007-06-06 2007-06-06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339A true CN101320339A (zh) 2008-12-10
CN101320339B CN101320339B (zh) 2012-11-28

Family

ID=4009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593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339B (zh) 2007-06-06 2008-04-25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32786B2 (zh)
JP (1) JP2008305070A (zh)
CN (1) CN10132033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76A (zh) * 2010-01-19 2011-07-20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049988A (zh) * 2013-03-15 2014-09-17 宇宙互联有限公司 图标界面更新系统及方法
CN105262918A (zh) * 2014-07-08 2016-01-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与图像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
CN106909211A (zh) * 2015-12-22 2017-06-3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5070A (ja) * 2007-06-06 2008-12-18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JP2010198060A (ja) * 2009-02-23 2010-09-09 Nec Corp サーバ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8990397B2 (en) * 2009-07-31 2015-03-24 Ntt Docomo,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protocol for a virtualized infrastructure with reliability guarantees
JP2013004058A (ja) * 2011-06-22 2013-01-07 Hitachi Systems Ltd クラウド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キャッシュ方法およびクラウド提供側システム
US9032413B2 (en) 2011-09-01 2015-05-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coupling background work and foreground work
US9063775B2 (en) * 2011-09-01 2015-06-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vent aggregation for background work execution
US8812689B2 (en) * 2012-02-17 2014-08-19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tating a gateway address
CN103927227A (zh) * 2014-04-16 2014-07-16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多操作系统的切换方法和装置、及智能电视
JP6623996B2 (ja) * 2016-09-26 2019-12-2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制御方法、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0838A (ja) * 1991-06-20 1992-12-24 Hitachi Ltd 仮想計算機の起動方式
JPH07114481A (ja) * 1993-10-15 1995-05-02 Nippon Avionics Co Ltd 複数システムの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EP0728333A1 (en) * 1993-11-09 1996-08-28 Arcada Software Data backup and restore system for a computer network
JPH0895932A (ja) * 1994-09-21 1996-04-12 Hitachi Ltd 分散処理システムの系切り替え制御方法
JP3546678B2 (ja) 1997-09-12 2004-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os構成方法
US6718383B1 (en) * 2000-06-02 2004-04-06 Sun Microsystems, Inc. High availability networking with virtual IP address failover
JP2002024048A (ja) * 2000-07-10 2002-01-2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可用性システム
WO2002035312A2 (en) * 2000-10-16 2002-05-02 Goahead Software Inc. Techniques for maintaining high availability of networked systems
JP2002344450A (ja) * 2001-05-15 2002-11-29 Hitachi Ltd 高可用性処理方法及びその実施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3143162A (ja) * 2001-11-01 2003-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
US7111084B2 (en) * 2001-12-28 2006-09-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ata storage network with host transparent failover controlled by host bus adapter
US20030158933A1 (en) * 2002-01-10 2003-08-21 Hubbert Smith Failover clustering based on input/output processors
DE60323811D1 (de) * 2003-04-09 2008-11-13 Jaluna S A Betriebssysteme
CN1942859A (zh) * 2003-10-01 2007-04-04 扎鲁纳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系统
JP2005173751A (ja) 2003-12-09 2005-06-30 Hitachi Ltd 仮想マシン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マスタシステム稼動管理方法
JP4061549B2 (ja) * 2004-03-02 2008-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2005250839A (ja) * 2004-03-04 2005-09-15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Ltd 耐障害性システム
US8122280B2 (en) * 2004-08-26 2012-02-21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high availability to computer applications
US7840963B2 (en) * 2004-10-15 2010-11-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rking and utilizing portions of memory state information during a switch between virtual machines to minimize software service interruption
US7844691B2 (en) * 2004-12-30 2010-11-30 Xstor Systems, Inc. Scalable distributed storage and delivery
US20060155912A1 (en) * 2005-01-12 2006-07-13 Dell Products L.P. Server cluster having a virtual server
JP2006253900A (ja) * 2005-03-09 2006-09-21 Hitachi Ltd Ipアドレス引き継ぎ方法、ipアドレスアドレス引き継ぎプログラム、サーバ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20060271812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David Hort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redundant application servers
US7865765B2 (en) * 2005-06-09 2011-01-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rid licensing server and fault tolerant grid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7496783B1 (en) * 2006-02-09 2009-02-24 Symantec Operating Corporation Merging cluster nodes during a restore
JP2007226400A (ja) * 2006-02-22 2007-09-06 Hitachi Ltd 計算機管理方法、計算機管理プログラム、実行サーバの構成を管理する待機サーバ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
US7613749B2 (en) * 2006-04-12 2009-1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fault tolerance and recovery using topologically remotely located computing devices
JP2008305070A (ja) * 2007-06-06 2008-12-18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776A (zh) * 2010-01-19 2011-07-20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2130776B (zh) * 2010-01-19 2013-05-01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049988A (zh) * 2013-03-15 2014-09-17 宇宙互联有限公司 图标界面更新系统及方法
CN105262918A (zh) * 2014-07-08 2016-01-2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与图像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
CN105262918B (zh) * 2014-07-08 2018-04-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与图像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
CN106909211A (zh) * 2015-12-22 2017-06-3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07254A1 (en) 2008-12-11
JP2008305070A (ja) 2008-12-18
CN101320339B (zh) 2012-11-28
US8032786B2 (en) 2011-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0339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系统
US11755435B2 (en) Cluster availability management
US8190717B2 (en) Method of booting an operating system
AU2006297144B2 (en)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ervers to high availability and disaster recovery solutions
US20110239216A1 (e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 virtual machine server, a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and a program thereof
CN101110776B (zh) 数据业务的备份方法、备份装置与备份系统
US7065623B2 (en) Bandwidth utilization in a PPRC system
US8484416B2 (en) High availability raid using low-cost direct attached raid controllers
JP7116802B2 (ja) マスター・スタンドバイコンテナシステム切替
CN101150439A (zh) 一种实现主备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874261B (zh) 可用性系统、方法和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US7085831B2 (en) Intelligent system control agent for managing jobs on a network by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queues on a client
KR20220001630A (ko) 엣지 컴퓨팅 장치를 위한 애플리케이션 배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3546315A (zh) 一种dhcp服务器的备份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4683486B (zh) 分布式系统中处理同步消息的方法、装置、分布式系统
CN101594258A (zh) 一种双机热备技术中实时处理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0550894C (zh) 对n路共享存储系统中快闪副本的高效锁管理
KR101912393B1 (ko)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의 인터럽트 관리 방법
WO1997049034A1 (fr) Systeme de prise en charge de taches
CN110674539B (zh) 一种硬盘保护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3259829A (zh) 一种提高云计算调度系统备份效率的方法
KR101848356B1 (ko) 인메모리 기반 가상화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CN114553900B (zh) 一种分布式块存储管理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90235256A1 (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implementing virtual disk service equipment
CN112953735B (zh) 网络服务设备和网络服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