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7872A -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7872A
CN101307872A CNA2008100992463A CN200810099246A CN101307872A CN 101307872 A CN101307872 A CN 101307872A CN A2008100992463 A CNA2008100992463 A CN A2008100992463A CN 200810099246 A CN200810099246 A CN 200810099246A CN 101307872 A CN101307872 A CN 101307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wiring pattern
light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92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7872B (zh
Inventor
阿部诚
绀野哲丰
片山薰
三井津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7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7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7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发出鲜明色彩、提高了光源的照度、成本低廉且高品质的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使将装配在电路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K1),发光二极管(124)为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124r、124b、124g),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124r、124b、124g)作为一个单位,以直线状、多个地、重复地形成在同一电路基板(123)上,对红、蓝、绿色的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124r、124b、124g)分别电连接并使之发光。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视、个人电脑等的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平板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电视、个人电脑等的液晶显示与现有的发射电子射线的布劳恩管式显示装置相比,其较大的特征为,进深尺寸变短因而是薄型的。
为了进一步利用该薄型特征,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与现有的将用于使光线从电压控制的液晶部分的后方透过的光源设置于画面后方的背光方式相对,最近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将光源配置在显示画面的两侧,利用使该两侧的光源的光漫反射,并利用导光板,将光从液晶部的后方导入作为面光源的侧光方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具有形成了导电电路的印刷布线板、在导电电路的指定部位上以直线状配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其两侧平行地形成的一对白色系树脂体、和用于将以直线状配置在该白色系树脂体中间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密封的透明树脂体,利用白色系树脂体将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反射并将光聚集在光源的光轴上,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8633号公报(参照第0018~0020、0024、0025段,图1、图2)。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只能通过重叠地设置在液晶部上的滤色器来得到显示画面的颜色,存在无法提高色纯度的问题。
此外,由于将光源配置在侧方,难以使由光源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在以较少的损失透过覆盖发光二极管的透明树脂体后,成为透过与透过光的方向垂直的液晶部的方向的光,因此期望以较少损失将由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导向液晶部。此外,在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倒装片连接在印刷布线板的导电电路上的情况下,由于要使用溅射和照相刻蚀,必须使用昂贵的生产线以提高精度。
此外,在连接装配了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导电图案长的情况下,在印刷布线板上所占的面积变大,由于导电图案的反射率低,会发生由于导电图案的光反射率低而使得光源的光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发出鲜明的色彩、提高光源的光照度、同时又低成本、高品质的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是以装配在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其中,发光二极管为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以红、蓝、绿色发光二极管为一个单位,以直线状、多个地且重复地被形成在同一电路基板上,分别电连接红、蓝、绿色的各色的发光二极管并使之发光。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和以装配在电路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其中,照明装置的发光二极管为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以红、蓝、绿色发光二极管为一个单位,以直线状、多个地且重复地被形成在同一个电路基板上,分别电连接红、蓝、绿色的各色的发光二极管并使之发光。
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或者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可发出鲜明的色彩、在提高光源的照度的同时又低成本且高品质的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的主视图,以及沿(a)图的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2的(a)和(b)为从斜上方看将图1(b)中所示的图像显示部1 h分解后的状态的透视图,以及在(a)图所示图像显示部的分解状态下装配了发光二极管的光源搭载基板以及导光板的透视图。
图3的(a)和(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包含发光二极管以及装配了发光二极管的光源搭载基板的光源模块的详细的透视图,以及沿(a)图的B-B线的截面图。
图4为实施方式1的在光源搭载基板上装配的发光二极管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表示印刷布线板、氧化铝基板、作为布线图案使用的金、银对蓝、绿、红光的反射率的图。
图6的(a)和(b)为从上方看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以及(b)图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方式1的光源模块的形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1的光源模块的形成工艺沿图6(b)的D-D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9的(a)和(b)为从上方看实施方式2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以及(a)图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10的(a)和(b)为从上方看实施方式3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以及(a)图的F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4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源搭载基板上形成的布线图案的连接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5的在光源搭载基板上形成的布线图案与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13的(a)、  (b)、  (c)为沿表示实施方式6的光源模块的图3的F-F线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液晶电视(液晶显示装置)
19、29、39、49、59、69...透镜(透镜体)
123...光源搭载基板(电路基板)
124...发光二极管
124b...蓝色发光二极管
124g...绿色发光二极管
124r...红色发光二极管
K、K1、K2...、K6...光源模块(照明装置)
13pb...布线图案(权利要求2、3的布线图案)
13pg...布线图案(权利要求3的布线图案)
13pr...布线图案(权利要求2、3的布线图案)
33pb...布线图案(权利要求9的布线图案)
43p1...连接部(权利要求4的连接部)
43p2...布线图案(权利要求4的布线图案)
53p1...布线图案(权利要求10的布线图案)
53p3...保护层(权利要求10的保护层)
69a、69b...权利要求12的透镜体
69ae、69be、69ce...边缘部(权利要求11的边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电视(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1(a)的主视图所示,具有图像显示部1h,在该图像显示部1h中,通过将从后方透过施加了电压的液晶的光照射在滤色器的各个像素上来显示各像素的色彩,来显示图像。此外,图1(b)为沿图1(a)的线A-A的截面示意图。图2(a)表示了将图1(b)中所示的图像显示部1h分解后的状态,是从斜上方看的透视图。
如图1(b)、图2(a)所示,该图像显示部1h具有:从后面透过被施加了与像素对应的电压的液晶和滤色器的光以使各像素发出颜色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20;安装有作为透过液晶面板120的光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124并将该发光二极管124设置在两侧的光源搭载基板(电路板)123;用于将来自两侧的发光二极管124的光取出并将光如箭头α1所示引导为向前方的光的导光板121;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一侧(图1(b)的下侧)、用于将向导光板121的背面一侧逃逸的光漫反射为向前方向(箭头α1)的光的反射薄片136;和使由反射薄片136反射的光等透过了导光板121的光成为向前方向(箭头α1)的均匀光的光学薄片134。此外,在图1(b)中,省略了设置在液晶面板120外侧的透明的前面板P(参照图2(a))的表示。
图2(b)表示了装配有规定数量的图2(a)中所示分解图中的发光二极管124(124r、124g、124b)的光源搭载基板123和导光板121的透视图。如图2(b)所示,装配有规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124的光源搭载基板123关于导光板121左右对称地被分别分割为四份。
此外,将分别设置在导光板121的左右两侧的发光二极管124、124......以及作为其装配基板的光源搭载基板123、......称为光源模块(照明装置)K(K1、K2、......K6)。
此外,发光二极管124和光源搭载基板123,在下述实施方式1~6中以同一符号表示;而除此以外的符号将在以下实施方式1~6中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接下来,利用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1的光源模块K1进行说明。此外,图3(a)为详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1中的光源模块K1的透视图,图3(b)为沿图3(a)的B-B线的截面图。
如图3(a)所示,在实施方式1中,光源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三个发光二极管作为一个单位被重复地、多个地、以直线状安装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此处,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通过引线13w1被引线键合在印制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布线图案13pr上,如表示发光二极管间的连接的示意图的图4所示,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之间被串联连接。
同样,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利用布线13w2被引线键合在印制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布线图案13pg上,如图4所示,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之间被串联连接。
同样,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利用布线13w3被引线键合在印制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布线图案13pb上,如图4所示,蓝色发光二极管1 24b之间被串联连接。
在图4中,给出了各色发光二极管124按照不同颜色每12个串联连接作为一个组并施加电压Vr、Vg、Vb的结构示例,各色发光二极管124r、124g、124b各自四个一组并联连接。
在此,优选的是,以向电路板供给的5、12、24V等电源电压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压相等的方式来确定发光二极管124的串联级数。由此,无需用于向发光二极管124的各组供恒定电压的DC/DC转换器,可以削减电路板的部件数量。但是,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各自的驱动电压不同,难以将所有的发光二极管124的电压与5、12、24V对齐。因此,希望某一颜色或者二个颜色的发光二极管124的驱动电压为5、12、24V等的电源电压。
如图3所示,为了将装配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r、124g、124b发出的光会聚,利用具有在其装配方向延伸的半圆柱形状的透明树脂、例如硅酮系树脂的透镜(透镜体)19进行树脂密封。此外,在图3(a)中,将透镜19的一部分切下示出。利用这种结构,在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124并发光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到达透镜的外围表面的光利用透镜19与透镜19外部的折射率的差异,一部分向透镜19的外部出射,剩余的部分在反射透镜19内传播。此外根据光的折射定律(Snell定律),以超过由透镜19与透镜19外部的折射率差所规定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的光在透镜19的外围表面1 9i处全反射成为反射光,并在透镜19内传播。
该反射光被光源搭载基板123表面、布线图案13p(13pr、13pg、13pb)表面等反射而形成再反射光。在该反射光中,到达透镜的外围表面的光利用透镜19与透镜19外部的折射率差,一部分出射至透镜19的外部,剩余部分在透镜19内传播。此外根据光的折射定律(Snell定律),以超过由透镜19和透镜19外部的折射率差所规定的全反射角的角度入射的光在透镜19的外围表面19i处全反射成为反射光,并在透镜19内传播。这样,从发光二极管124发出的光由透镜19、光源搭载基板123表面、以及布线图案13p等反复反射,出射至透镜19外。另外,发光二极管124的光受到透镜19和空气的折射率的影响而前进。
因此,光源搭载基板123、布线图案13p的反射率的高低,直接与光源模块K1的照射性能的高低相关联,因此期望反射率高的光源搭载基板123,期望布线图案13p等的占有面积少的布线布图。
图5是印刷布线板、氧化铝板以及作为布线图案使用的金、银对发光二极管124的蓝、绿、红光的反射率示意图,横轴为光的波长(mm),纵轴为反射率(%)。在此,蓝色光的波长约为400~500nm,绿色光的波长约为500~600nm,红色光的波长约为600~700nm。
根据图5,印刷布线板对绿色光的反射率高,而对蓝色以及红色光的反射率低。与此相对,氧化铝基板对蓝、绿、红光的任何光都具有高的反射率。
此外,用于布线图案的金对红光以及波长长的绿光的反射率高,而对于波长短的绿光以及蓝光的反射率低。与此相对,用于布线图案的银对蓝、绿、红光的任何光都具有高的反射率。此外,根据图5,氧化铝基板具有比用于布线图案的银、金以及印刷布线板都要高的反射率。
因此,实施方式1的光源搭载基板123使用对于红、蓝、绿的任何光的反射率均高的氧化铝基板,布线图案13p则采用反射率高的银。此外,从图5可看出,通过增加比银的布线图案13p的反射率高的氧化铝基板的占有面积,可以得到反射率更高的光源模块K1,从而提高光源的照度。
图6(a)为从上方看图3(a)所示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C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连接各个发光二极管124的布线图案。
如图6所示,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2的布线图案)13pr,在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的透镜19内的一侧,沿该长边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此外,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利用布线13w1与布线图案13pr引线键合,规定数量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被串联连接。此外,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2的布线图案)13pb,在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的透镜19内的另一侧,沿该长边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此外,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利用布线13w3与布线图案13pb引线键合,规定数量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被串联连接。
另一方面,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2的布线图案)13pg,经过被装配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和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之间而被形成。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利用布线13w2与布线图案13pg引线键合,规定数量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被串联连接。
这样,通过将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的布线图案13pr和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的布线图案13pb分别形成为直线状,可以谋求在减小透镜19内形成的布线图案13p的占有面积的同时,增加反射率高的氧化铝基板的光源搭载基板123的占有面积。
接下来,利用图7和图8,对光源模块K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该光源模块K1中,装配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由透镜19而被树脂密封。另外,图7为光源模块K1的形成工艺,图8为将光源模块K1的形成工艺用沿图6(b)的D-D线的截面表示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8(a)所示,在以规定形状成型了的氧化铝基板的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印制银的布线图案13p(图7的S1)。接着,如图8(b)所示,在搭载发光二极管124的规定位置上涂敷LED搭载用的银膏、树脂等粘合剂13s(图7的S2)。接下来,如图8(c)所示,在涂敷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粘合剂13s上放置发光二极管124后,将粘合剂13s固化,从而将发光二极管124搭载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图7的S3)。
接着,如图8(d)所示,利用布线13w(13w1、13w2、13w3)将发光二极管124引线键合至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印制的布线图案13p上(图7的S4)。然后,使用形成有半圆柱状透镜1 9的形状的凹状沟槽的模具(未示出),向该凹状沟内注入液状的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硅酮系树脂,将在凹状沟内置入了该树脂材料的模具覆盖在装配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上,如图8(e)所示,用树脂材料密封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以形成透镜(图7的S5),在透镜固化的过程中将树脂材料烧结,用透镜19对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b进行树脂密封(图7的S6),从而完成光源模块K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由于光源模块K1使用了3原色的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124,可以对背光施加任意的颜色,可以提高由图像显示部1h(参照图1(a))显示的图像的色纯度。
此外,如果将发光二极管124按照红、蓝、绿色等的不同颜分别串联连接,并以连接在该串联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方式来确定串联的发光二极管124的数量的话,就无需向发光二极管124提供定电压的DC/DC转换器,电路板的部件数量得到削减。
此外,如图6(b)所示,发光二极管124和布线图像13p由引线键合相连接,因此布线可以立体交叉,布线图案13p的形成可以用1层布线的方式进行。此外,通过将发光二极管124的布线图案13p形成为直线状,可以使图5所示的反射率不高的布线图案13p的长度最短,在使其占有面积减少的同时,增加反射率高的氧化铝基板的光源搭载基板123的占有面积,能够提高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反射率。据此,可以有效地使用发光二极管124的光,提高光源模块K1的照度。因此,,除了提高性能以及可靠性外,还可以谋求低成本化。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举例说明了发光二极管124按照红、蓝、绿色的不同颜色分别串联连接的情形,可以将每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电连接,而不一定限定为串联连接。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利用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源模块K2进行说明。另外,图9(a)为从上方看图3(a)所示的光源模块K的俯视示意图,图9(b)为图9(a)的E部分的放大图,表示连接实施方式2的发光二极管124的布线图案。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将实施方式1的符号的十几变更为二十几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光源模块K2中,将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光源模块K1的各个布线图案13p全部形成为直线状。
如图9所示,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为一个单位反复地多个地装配成直线状。为了使这些发光二极管124所发出的光会聚,利用呈半圆柱状形状延伸的透镜(透镜体)29对这些发光二极管124进行树脂密封。
在这些透镜29内,沿其长边方向的一侧,以直线状形成了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的布线图案23pr。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利用布线23w1与布线图案23pr引线键合,规定数量的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被串联连接。同样地,沿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透镜29内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以直线状形成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的布线图案23pg。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利用布线23w2与布线图案23pg引线键合,规定数量的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被串联连接。
与之相对,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的布线图案23pb沿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透镜29内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以直线状被形成。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利用布线23w3与布线图案23pb引线键合,规定数量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被串联连接。
根据实施方式2,如图9(b)所示,由于利用引线键合进行发光二极管124与布线图案23p的连接,因此布线可以立体交叉,防止布线图案的重叠,布线图案23p的形成可以1层布线的方式进行。此外,沿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透镜29内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将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的布线图案23pr和连接绿色发光二极管124g的布线图案23pg形成为直线状,同时沿透镜29内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将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的布线图案23pb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可以使布线图案23p的长度最短,使其占有面积最小。因此,可谋求透镜29内的反射率高的氧化铝基板的占有面积的最大化来提高反射率,可以更有效地将透镜39内反射的发光二极管124的光取出。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照度。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利用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源模块K3进行说明。另外,图10(a)为从上方看图3(a)所示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10(b)为图10(a)的F部分的放大图,表示了连接实施方式3的发光二极管124的布线图案。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将实施方式1的符号的十几变更为三十几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0所示实施方式3的光源模块K3在透镜19外形成图6所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模块K的透镜19内的布线图案13pr、13pg。
即,在实施方式3的光源模块K3中,如图10(b)所示,在透镜39的外侧沿其长边方向的一侧,以直线状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形成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的布线图案33pr。同样地,在透镜39(透镜体)的外侧沿其长边方向的一侧,以直线状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形成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9的布线图案)33pb。
根据实施方式3,由于连接红色发光二极管124r的布线图案33pr和连接蓝色发光二极管124b的布线图案33pb形成于透镜39外侧的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布线图案33pr、33pb在透镜39内不占有面积,如图5所示,扩大了比布线图案的反射率高的氧化铝基板在透镜39内的占有面积。因此,可以极其高效率地取出在透镜39内反射的发光二极管124的光,提高照度的效果大。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利用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光源模块K4进行说明。另外,图11(a)、11(b)为表示发光二极管124和形成于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布线图案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将实施方式1的符号的十几变更为四十几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11(a)所示的实施方式4中,形成于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4的布线图案)43p2由反射率高的银形成(参照图5),在与发光二极管124引线键合的部位的布线图案43p2上形成规定面积的连接性良好的金的连接部(权利要求4的连接部)43p1,并在该连接部43p1上引线键合。
根据图11(a)的结构,在布线图案43p中,由于必须可靠连接的引线键合的连接部43p1为连接性良好的金,且必需反射率的、在发光二极管124间占有面积大的布线部的布线图案43p2为反射率高的银,因此可以同时实现连接可靠性和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
在图11(b)所示实施方式4中,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形成了连接性良好的金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5的布线图案)43p3。但从图5可以看出,由于金对蓝光难以反射,在布线图案43p3的占有面积大的布线部上形成了比金的布线图案43p3的反射率高的例如白色树脂等的有机膜(权利要求5的反射层)43p4。
根据图11(b)的构成,由于引线键合部的布线图案43p3为连接可靠性良好的金,一方面可以得到对于引线键合部必要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必需反射率的、占有面积大的布线图案43p的布线部形成了高反射率的有机膜43p4,可以同时实现连接可靠性和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利用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光源模块K5进行说明。另外,图12为表示形成于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布线图案53p的形成以及该布线图案53p与发光二极管124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此外,在实施方式5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将实施方式1的符号的十几变更为五十几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实施方式5中,如图12所示,形成反射率高的银作为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形成的第一层的布线图案53p1(参照图5),并且在必须可靠连接的引线键合部的布线图案53p1上形成连接性良好的金的连接部53p2。
此外,透镜(透镜体)59外的布线图案由于与空气接触而腐蚀的进行快,因此在吸湿性高的银的布线图案(权利要求10的布线图案)53p1上形成吸湿性低的金的保护层(权利要求10的保护层)53p3。
根据实施方式5的结构,由于在引线键合部形成连接可靠性高的金的连接部53p2,因此可以获得对引线键合部必要的连接可靠性。此外,必需反射率的、占有面积大的布线图案53p1的布线部形成高反射率的银。因此,可以同时实现连接可靠性和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此外,由于在与透镜59外的空气接触的布线图案53p1上形成吸湿性低的金的保护层53p3,对于布线的腐蚀可防患于未然,并可提高可靠性。
此外,可以在同一工序中形成透镜59内的布线图案53p1上的金的连接部53p2和透镜59外的布线图案53p1上的金的保护层53p3。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利用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光源模块K6进行说明。另外,图13为沿表示实施方式6的光源模块K6的图3(a)F-F线的截面图。此外,在实施方式6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将实施方式1的符号的十几变更为六十几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为了有效利用光源模块K6的光,如图2(b)所示,需要得到朝向导光板12的L方向的分量的光。
在图13(a)所示的光源模块K6中,将透镜(权利要求11的透镜体)69的两端部的边缘部69e、69e形成为与光前进的L方向上的导光板121相对置并具有曲率的圆形。因此,向装配在光源搭载基板123上的发光二极管124r、124g、124b的边缘部69e、69e照射的光l、l,可在各个边缘部69e、69e得到L方向的分量的光l1、l2。
根据该图13(a)所示的结构,由于将透镜69的边缘部(权利要求11的边缘部)69e、69e形成为与光前进的L方向上的导光板121相对置并具有曲率的圆形,因此可以利用边缘部69e、69e增加进入导光板4的光量,可以谋求光的取出的高效率化,提高照度。
图13(b)所示的光源模块K6示例给出了由密封了红、蓝、绿的发光二极管124各两个合计六个发光二极管124的透镜(权利要求12的透镜体)69a、69b......分割的、同时将该透镜69a、69b、......的边缘部69ae、69ae、......形成为具有曲率的圆形的例子。
此外,图13(c)所示的光源模块K6示例给出了由密封了红、蓝、绿的发光二极管124各1个合计3个发光二极管124的透镜(权利要求12的透镜体)69a、69b......分割的、同时将透镜69a、69b、69c的边缘部(权利要求11的边缘部)69ae、69ae、69be、69be、69ce、69ce、......形成为与光前进的L方向上的导光板121相对置的圆形。
根据图13(b)、13(c)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结构,在镜头的分割数增多的情况下,如果以圆形形成各透镜的边缘部,则也可以得到更多的L方向的分量的光、即进入导光板4的光,可谋求光的取出的高效率化。此外,在实施方式6中,给出了圆形形成透镜边缘部的示例,但只要是与光前进的L方向上的导光板121相对置并具有曲率即可,而并不限于圆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6中,示例说明了利用透镜对光源搭载基板上装配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树脂密封的光源模块K,但也可以是不使用透镜的光源模块。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因红、绿、蓝色的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被分别连接并驱动而提高了显示图像的色纯度、可以显示鲜艳图像的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14)

1、一种将装配在电路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二极管为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
上述红、蓝、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作为一个单位,以直线状、多个地、重复地形成在同一个上述电路基板上;
对上述红、蓝、绿色的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电连接并使之发光。
2、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不同颜色的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布线图案中的至少某一个形成为沿上述发光二极管的装配方向在上述电路基板上成直线状。
3、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二极管与在上述电路基板上形成的布线图案由引线键合相连接。
4、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布线图案上,形成有比该布线图案的反射率高的反射层。
5、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基板为氧化铝基板。
6、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颜色的不同而电连接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以上述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等于向上述电路基板供给的电压的方式而被设定。
7、权利要求1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上述发光二极管、且将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光会聚并导向照射方向的透明的透镜体。
8、权利要求7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布线图案设置在上述透镜体外。
9、权利要求8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镜体外的布线图案上,形成有使用了耐蚀性比该布线图案高的材料的保护层。
10、权利要求7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体的边缘部形成为具有曲率的形状。
11、权利要求10记载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体在沿上述发光二极管的装配方向上分割并形成为多个。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和以装配在电路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
上述照明装置的上述发光二极管为红、蓝、绿色的发光二极管,上述红、蓝、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作为一个单位,以直线状、多个地、重复地形成在同一个上述电路基板上,对上述红、蓝、绿色的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分别电连接并使之发光。
13、权利要求1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不同颜色的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布线图案中的至少某一个形成为沿上述发光二极管的装配方向在上述电路基板上成直线状。
14、权利要求12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二极管与在上述电路基板上形成的布线图案由引线键合相连接。
CN2008100992463A 2007-05-15 2008-05-15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7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8759A JP4521013B2 (ja) 2007-05-15 2007-05-15 照明装置および該照明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28759 2007-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7872A true CN101307872A (zh) 2008-11-19
CN101307872B CN101307872B (zh) 2011-04-13

Family

ID=40027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92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7872B (zh) 2007-05-15 2008-05-15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4350B2 (zh)
JP (1) JP4521013B2 (zh)
CN (1) CN10130787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24A (zh) * 2010-04-01 2011-11-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光单元及具有该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522476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泉州万明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发光二极体光源的封装结构
WO2016106924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led模组
CN11230581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2271B2 (en) * 2007-10-11 2012-07-03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Substrate for mounting an optical semiconductor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op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00057710A (ko) * 2008-11-10 2010-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니트
DE102009022682A1 (de) * 2009-05-26 2010-12-0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euchtdiode
KR101689363B1 (ko) 2010-05-12 2017-01-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2004248A (ja) * 2010-06-15 2012-01-0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照明装置
TWI557875B (zh) * 2010-07-19 2016-11-1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多維度發光裝置
JP2012204370A (ja) * 2011-03-23 2012-10-22 Sony Corp 光源回路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並びに表示装置
JP5754196B2 (ja) * 2011-03-23 2015-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040555B1 (ko) * 2012-09-05 2019-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4156440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9853197B2 (en) 2014-09-29 2017-12-26 Bridgelux,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having series connected LEDs
CN104406094A (zh) * 2014-10-31 2015-03-11 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具有滤波电路的用于背景墙的照明装置
JP6486099B2 (ja) * 2014-12-19 2019-03-20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Led発光モジュール
TWI583019B (zh) * 2015-02-17 2017-05-11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823800B2 (ja) * 2016-09-30 2021-02-03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照明装置
JP7374660B2 (ja) 2019-08-23 2023-11-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304A (en) * 1980-07-03 1982-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lector structure
JP2593703B2 (ja) * 1987-12-24 1997-03-26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具
JPH0243059A (ja) * 1988-08-04 1990-02-13 Nhk Sp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ヘッドの電子部品保護構造
JPH09148633A (ja) 1995-11-28 1997-06-06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発光ダイオード整列光源
JPH09266354A (ja) * 1996-03-29 1997-10-07 Toshiba Corp 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4200537A (ja) * 2002-12-20 2004-07-15 Hiroshi Ninomiya 面発光板体
JP2005243267A (ja) * 2004-02-24 2005-09-08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757477B2 (ja) 2004-11-04 2011-08-2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光源ユニット、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269375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25326B1 (ko) * 2005-08-08 2013-01-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646450B2 (en) * 2005-12-29 2010-01-12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LCD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24A (zh) * 2010-04-01 2011-11-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光单元及具有该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252224B (zh) * 2010-04-01 2014-1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光单元及具有该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US9645299B2 (en) 2010-04-01 2017-05-09 Lg Innotek Co., Ltd. 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522476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泉州万明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发光二极体光源的封装结构
CN102522476B (zh) * 2011-12-23 2014-03-12 泉州万明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发光二极体光源的封装结构
WO2016106924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led模组
CN112305815A (zh) * 2019-07-31 2021-02-0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7872B (zh) 2011-04-13
JP2008287892A (ja) 2008-11-27
US8284350B2 (en) 2012-10-09
US20080284946A1 (en) 2008-11-20
JP4521013B2 (ja) 201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7872B (zh)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126921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CN103499054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1789206B (zh) 光源装置和包括该光源装置的平视显示装置
US9217822B2 (en) Encapsulated LED array and edge light guide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LED array
CN101431051B (zh) 发光模块以及其形成方法
CN212460249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524438B1 (ko) 발광장치 및 면발광 광원
CN101834258A (zh) 发光元件的安装用封装、发光装置、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783485A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US20100254119A1 (en) Light source connection memb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00321954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1723541B1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0797452B (zh) 发光装置
KR20120061292A (ko) 광원 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7032645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54121B (zh) 背光模组
KR20230028301A (ko) Led 조명 모듈
TW201102583A (en) Light emitting assemblies having optical conductors with a tapered cross sectional shape
CN215183947U (zh) 一种led集成模组
US20230178700A1 (en) Pixel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7068594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CN213814203U (zh) 一种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14504855U (zh) 一种smd-led显示模块和led显示屏
CN215182843U (zh) 显示装置及其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