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6782A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6782A
CN101306782A CNA2007100406068A CN200710040606A CN101306782A CN 101306782 A CN101306782 A CN 101306782A CN A2007100406068 A CNA2007100406068 A CN A2007100406068A CN 200710040606 A CN200710040606 A CN 200710040606A CN 101306782 A CN101306782 A CN 101306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der
cart
container
case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406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宓为建
梁承姬
俞文激
辛宝良
潘洋
王重华
朱祖德
陆建洛
毛义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7100406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6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6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6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它包括如下的步骤:1)操作前,详细了解当天的操作任务和工作环境;2)进行大车操作,操作时向前看看前臂梁,向下看看集装箱卡车;3)进行吊箱和放箱,在吊箱、放箱时缓慢进行、谨慎操作,而在中间运行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快速度;吊具与下面物体间的距离起码要保持半米高度,在操作过程中吊具的速度控制也在半米处;4)完成操作,从第2步开始,循环操作;便于在集装箱码头使用,方便操作,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码头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物流业的发展催促着港口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港口装卸的关键设备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安全和效率是港口通过能力的体现,是整条作业线过程控制管理水准的体现。因此,研究提高安全和装卸效率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装卸操作关键技术,总结一项经理论优化和技术规范的司机先进操作法,推广应用于起重机司机操作和培训技能,成了提升港口集装箱装卸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港口安全技术发展研究开发的重要课题。
随着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港口集装箱装卸吞吐量的日益递增,对集装箱装卸操作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效率方面的要求,也需要驾驶集装箱装卸桥的操作人员掌握一定高度的专业技能及安全素质。而目前的实际操作大都是处于经验操作,只有操作规程,没有具体的操作要领及规范。
其次,人操纵机器是属于复杂的人-机系统范畴,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活动空间大,暴露活动零部件多,使得事故隐患面积大,而作业场所也常常需要多人配合,所以人操纵起重机是一项高空危险的作业。国外在20世纪初对作业操作分析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但至今很少有全面的人操纵大型高空危险机器的作业分析及效率分析,对于起重机的操作作业分析以及提高安全、效率的关键技术研究更是空白。
然而,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操作是一个有序又强调操作技巧的操作,在实际情况下,港口的操作环境复杂、多变,这对专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现有的常见操作票专家系统有程序存储式、数据库结构式、基于开关逻辑式以及其他的一些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探矿系统等等。这一类专家系统大多属于静态系统,操作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让专家系统去思考与推理,对实时性要求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便于在集装箱码头使用,方便操作,提高效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的步骤:
1)操作前,详细了解当天的操作任务和工作环境;
2)进行大车操作,操作时向前看看前臂梁,向下看看集装箱卡车;
3)进行吊箱和放箱,在吊箱、放箱时缓慢进行、谨慎操作,而在中间运行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快速度;吊具与下面物体间的距离起码要保持半米高度,在操作过程中吊具的速度控制也在半米处;
4)完成操作,从第2步开始,循环操作。
本发明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从实际生产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的操作方法,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而且提出保证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操作要领,它将会指导生产更加安全、高效进行。
2、从安全和效率的两方面对生产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3、将人机系统理论应用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驾驶操作上,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提炼基本事件、分析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形成、分析技能培训、讨论认知过程等等,从而科学地分析生产活动,提出科学的生产方法。
4、改变以往司机只靠经验带徒弟的方法,提供遵循科学规律的培训方法。
5、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操作流程专家系统的开发为仿真驾驶训练器和无人驾驶起重机提供专家培训系统。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装箱中间位置的放箱对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集装箱里档位置的放箱对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集装箱外档位置的放箱对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集装箱第一个箱子放置对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集装箱陆侧倾斜里档作业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集装箱陆侧倾斜外档作业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集装箱船头向下前端作业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集装箱船头向下后端作业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它包括如下的步骤:
1)操作前,详细了解当天的操作任务和工作环境;
2)进行大车操作,操作时向前看看前臂梁,向下看看集装箱卡车;
3)进行吊箱和放箱,在吊箱、放箱时缓慢进行、谨慎操作,而在中间运行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快速度;吊具与下面物体间的距离起码要保持半米高度,在操作过程中吊具的速度控制也在半米处;
4)完成操作,从第2步开始,循环操作。
为了使桥吊司机能够在时时牢记其安全和操作标准,我们根据以上的事故树分析和基本事件的提出,结合操作经验和桥吊操作流程的特点,抓住关键事件,制定了一套便于记忆的顺口溜式的、简单易懂的桥吊安全法操作要领。
1、睡眠充足是责任,前半小时调整期
因为桥吊事故一旦发生,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桥吊驾驶员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度的责任心来工作非常重要。工作前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工作顺利的关键,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在交班伊始,不能一下子进入工作状态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据经验总结,开始工作的前半小时主要用于调整心态稳定情绪。所以在这半个小时内,养成仔细观察和熟悉工作环境的习惯,比如:上桥前,围着桥吊转一圈,检查一下高压电缆外部有无损伤,在大车运行范围内有无障碍物,周围环境在操作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检查防风装置是否解除等等地面上的情况。上桥后与控制室、单船、舱口指挥手加强沟通,了解作业船舶的箱量积载特点,有无超重箱、特种箱、危险品箱、重大件情况,对装卸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遇到舱内或作业环境复杂时,需要“探路”,即在吊首只集装箱时,除与指挥手加强联系外,需进行缓速吊运,以摸清整个吊运线路可能出现的情况,为以后的吊运探明操作环境。
所以不要盲目追求效率,在这半小时内的安全投入,将会提高整个作业的效率。
2、工前会上认真听,交接班时详细问。
作为一种运行多年的良好的企业制度,工前会对合理安排和布置装卸任务、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等有很大的作用。而两班驾驶员的交接班,更是进一步了解现场环境和设备状况的重要环节。因此,有经验的驾驶员会充分利用工前会和交接班的机会详尽了解当天的工作任务和操作环境,哪些地方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避免了事故也提高了效率。但是有一些驾驶员不认真对待工前会,这样会应该知道的没听到,应该了解的没注意,盲目操作,将会引发事故。
工前会上,驾驶员应该认真听取班长的介绍,并要牢记以下几项内容:
①所要作业的集装箱的有关信息。包括箱子在船上的分布,是否有特种箱、是否有危险品、集装箱中所装载的货物种类等信息。
②船的类型,即标准型还是散货改装船等。
③天气情况、涨落潮及风速情况。
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于驾驶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全面了解设备状况、保证安全操作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驾驶员在交接班时一定要多问多观察:船上有哪些特殊情况、哪些舱格槽有破损、在上一班中有哪些设备发生故障、曾经维修过等等。
3、大车移动两头顾,前顾大梁下顾车
在进行大车操作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观察要秉承两个要点:向前看看前臂梁、向下看看集装箱卡车,这就是“前顾大梁下顾车”。桥吊前大梁很容易与船舶驾驶台或雷达设备等相碰撞,特别是涨潮或卸载引起船体上升以及船体游动时。另外,桥下轨道上常有集卡在行走,或地面上有舱盖板、集装箱等物被放置,因此,移动大车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一方面要加强了望前方观察,同时接受地面指挥人员的动车指令,并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措施。
当遇到大风天气(风速大于六级)时千万不能随便移动大车,因为此时移动大车,等于解除了制动,大车没有了约束(滑动摩擦约束变为滚动摩擦约束,而滚动摩擦约束力很小,也就相当于没有约束),在风的主动力下大车会无控制地被吹动,就会造成大车出轨的恶性事故。所以,当碰到恶劣天气时要沉着与底下指挥手保持联系,以确保人身安全。
4、吊箱放箱需缓速,开锁闭锁看信号
吊箱和放箱在整个装卸操作过程中所占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是这两头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繁杂,均是操作的关键环节,也是事故多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常发生的事故有:因提前开闭锁引起的旋锁扭断、坠箱事故;因20’和40’箱型转换造成的旋锁扭断、坠箱事故;误用旁路开关引起的旋锁扭断事故;超载、偏载引起的事故;误带下箱事故;砸坏集箱顶板事故等等。要避免这些事故,必须在吊箱放箱这两个关键环节上缓慢进行、谨慎操作。而在中间运行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快速度,这即为“两头慢,中间快”。
桥吊驾驶员通常为了追求效率,觉得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抓紧时间,才能多吊箱子,其实这里需要引进一个“长效速度”的概念,即为应该在整体上提高速度,而不是每一个细节都要提高速度,有一些环节是需要投入安全成本。安全,就其生产活动中的性质、特点而言,它是无形的经济效益,但其在正常的生产中并不被显示出来,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一旦生产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和灾害,它就会由无形转化为有形被显示出来。所以,在作业中要有整体效率概念,在常出现事故的环节上需要投入安全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不出事故,也就保证提高效率。
5、舱内起吊易卡槽,夹槽船体细观察
在做舱内吊运的时候最常出现的事故就是卡槽,发生卡槽的原因大概有舱格槽变形,拖曳起吊,速度过快等等。
有些集装箱船是由散货船改装的或者有些船由于碰撞等原因舱格槽发生变形,此时如果起吊速度过快就很容易发生卡槽现象。另外,当船体倾斜却并没有发现倾斜,或者即使发现了倾斜也没有使用吊具倾侧功能,则会出现拖曳起吊,这也是出现卡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舱内作业时,首先要通过“探路”方法摸清夹槽和船体的状况,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也要随时观察整个舱内情况及船体的情况。舱内起吊类似于暗箱操作,舱内的箱型变化、格槽变化、位置角度变化等方面很容易出现认识错误,因此舱内起吊时千万要放慢速度,而且在出舱口或进舱口时离舱口半米前要有个减速,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6、安全限位保安全,人命关天要重视
安全限位装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确保安全而设置的预警装置,大致有小车运行限位、起升限位、超重限位等。这些装置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制约条件,它不仅保障工作安全,国家财产安全,更是保障了桥吊驾驶员本身的人身安全。一旦解除这些装置,安全就没有了起码的保障,虽然在特殊情况下经允许与指挥手配合可以解除这些安全装置,但只要是脱离了特殊情况、脱离了有关技术人员的保障下,一定要恢复原来的安全装置,要作到自己保护好自己。
若解除小车运行限位,则小车以过快的速度冲向终端时,会造成大车脱轨。
7、半米高度要停顿,起升下降过障碍
在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吊具与下面物体间的距离起码要保持半米高度。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吊具的速度控制也在半米处,具体如下:
①起吊时吊箱半米高度需停顿一下,此时可以判断是否误带下面的箱子或者起吊箱型是否正确等。然后才能吊具起升加速。若起吊离地时,未在半米处作停顿,而且上下两层集装箱之间的连接锁没有完全打开,则很容易造成坠箱事故。若起吊离地时未到半米处就开始加速,则可能会造成撞坏舱内其他集装箱或者卡槽等事故的发生;
②吊具负载吊运过程中,必须对障碍物有很好的目测能力,过集装箱或其他障碍物时,应保持安全高度的距离,否则会容易撞落地面集装箱或者使所吊集装箱坠落,而且应避免悬吊等待;注意避免在人上方或集卡驾驶室上方经过;注意吊运线路下方的“关路”;
③海测、陆测吊具空载或负载下降就位时,调整下降速度,尽量在承载面上方半米处正好能停下来,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就位。若未在半米处停顿,可能会出现砸坏下面集装箱或集卡等的事故;
④陆测吊具回升时,需在集卡上方半米处停顿,若未在集卡上方半米处停顿,可能会出现连接锁没有完全打开情况下使吊具带集装箱和集卡连带起吊,后果会很严重。
8、俯仰操作需谨慎,大梁变幅需在岗
在桥吊操作中,俯仰操作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此操作是变换整个桥吊的形状,即为变幅操作,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是机毁人亡的惨重事故。所以每次俯仰操作时要随时观察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钢丝绳的情况、电机的声音、安全钩的到位等。尤其是大风天气大梁变幅80度时一定要有人在场观察,整个动作结束、确认安全钩挂住后才能离开。
9、作业环境时刻变,留心观察效率高
下面针对几种情况,讲述需要观察的作业环境情况。
①在作业前,应对整个作业环境进行了解。
其中包括:船舶的类型、船舶设施的高度、船舶与桥吊海测电缆盘之间的距离、船内集装箱积载的列数、舱格槽等情况;作业过程中周围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集装箱;大车运行范围有无障碍等。
②作业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驾驶员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留心以下几种情况:
1)潮水的涨落可能会使船舶驾驶台升高,存在与桥吊前大梁发生碰撞事故的隐患。
2)船体的移动可能会造成其与桥吊在海测的电缆盘发生碰撞。
港口上交通比较繁忙,各种穿梭的集卡比较多,为避免吊具从集卡驾驶室上方经过或其他碰撞事故,必须密切注意好周围环境
3)当江面上有快速使过的大船经过时,会使船体移动,容易造成吊具与船体发生倾斜。若此时不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冒然起吊,容易发生吊具由于惯性撞坏船尾的船舶设备;若此时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等船体恢复后,再进行操作;二是如果船体移动的范围不是很大,可以考虑移动大车来保持吊具与货物的垂直。
③留心观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
1)遇舱内或作业环境复杂时,“探路”是一个好办法,既能确保安全,又能提高效率。“探路”即在吊首只集装箱时,与指挥手加强联系,并进行缓速吊运,以摸清整条吊运线路可能出现的情况,为以后吊运探明操作环境。
2)交接班后,首先根据上班驾驶员介绍的情况,进行空载试车,“听声音,看机器”,确认各种安全装置、限位开关动作正常,各机构运转时无异声。
以上是几个安全操作时要牢记的要领,在这里归纳如下:
睡眠充足是责任,前半小时调整期
工前会上认真听,交接班时详细问
大车移动两头顾,前顾大梁下顾车
吊箱放箱需缓速,开锁闭锁看信号
舱内起吊易卡槽,夹槽船体细观察
各类限位保安全,人命关天要重视
半米高度要停顿,起升下降过障碍
俯仰操作需谨慎,大梁变幅需在岗
作业环境时刻变,留心观察效率高
每次操作时把上面的要领牢记在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不贪求一时的效率,拒绝侥幸心理,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操作的提高效率,还有以下的步骤:
1、作业情况多了解,稳步提高总效率
虽然在安全操作部分已强调了上桥吊作业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作业情况,但在提高效率的操作部分依然还是要强调这一点:开始作业前尽可能详细了解作业情况:如起重机状态、天气情况、船体状态、甚至指挥员的口音和习惯,这些依然是提高效率的首要因素。而且要积极地、有意识地把握作业进度,不要一开始就想着高效率。在了解熟悉作业环境后的稳定状态下逐步增加作业速度,这样才能避免异常事件的发生,可以大幅度提高作业速度,也就整体上提高了作业效率。这与在不熟悉环境的条件下一刚开始就高效操作相比,所创造的安全与效果显然是无法比较的。
作业前的30分钟是桥吊操作前的准备时间。由于是刚从休息状态回到生产过程,自身的精力集中程度、节奏都尚未调整过来,如果冒然进入工作状态,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人为的加长适应时间,使吊箱效率久久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这部分内容属于驾驶技能的心智技能,目的在于帮助新司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准备工作上的“投资”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1)作业前准备
首先应了解桥吊所处环境,包括桥吊大车、小车和大梁所处的位置及状态,以及装卸船实际停泊位置,船舶上每个舱口导轨、船关设备的状况等。同时对作业所处的环境与气候包括潮水、风向、风速等也要有整体的了解。
交接班时通常还要把吊具中心位置归零位,而且在卸箱过程中,通常使吊具的左右倾斜角度与船体的水平角度尽量保持一致;在装箱过程中,尽量使吊具与集卡上的箱子水平角度保持一致,这样可大大减少吊具对位时间。
司机在作业开始前,要有一套有效的作业计划思路。比如卸箱尽量由里向外、装箱尽量由外向里。因为这样可以使司机能自己看清底部旋锁是否已经被打开或放进底座。而且要避免完全依赖于指挥手的工作做法,因为指挥手只能看清船上的一侧,而司机能看出船上整体的情况。如船向外侧倾斜时,则先由中间一路向外作业,尽量不要卸外档1、2的箱子,因为一旦底部旋锁勾住,很难将箱子的纠偏回到原位。
2、利用间隙动大车,小车跟关可防摇
大车起步较花时间,而移动大车和小车时都会存在吊具摆动问题(在前面理论分析中已提到),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作业时间。因此可在如下操作节点中使用相应的技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大车行走
大车行BAY位前,提前点一下大车手柄档,让夹轨器提前打开。通常大车夹轨器的制动延时大约在30秒左右,通过对整个操作进程的合理把握,可以有效的提前考虑到大车移动,可利用空隙时间先进行大车操作。
在大车行进过程中,吊具会随之摆动,为了使大车平稳移动,初动大车时,将手柄档放在低速档,待大车起步后,再转入高速档。为保持吊具的相对平稳,可以根据闸刀和吊具电缆之间的夹角进行位置判断,具体表现为利用大车行走速度的变化进行跟关:在大车行进过程中吊具往反方向运动时,大车减速;吊具往行走方向运动时,大车加速。在离目标泊位2~3米时,大车转入低速档。由于惯性,此时的吊具会向行走方向摆动,这时转赴高速档跟关,当吊具与大车保持相对静止时再减速,最后停止大车行走,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吊具的摆动,从而有效防止吊具在箱顶上的拖拽。
船头或船尾偏离码头时,行大车对位应尽量取当中一路箱子的位置来作业,这样可使甲板上的箱子可以利用导板定位,舱下可依靠格槽口张开度对位,避免里外档作业时经常动大车。设每个舱位横向6箱、纵向4箱,需要动大车的至少2次,每动一次大车需时30秒,则做这样一个舱位需要动大车的箱数为4*6*2=48箱,额外的花费时间为:48*30/60=24分钟,这对装箱速度有很大影响。
在船头与船尾吃水不一样的情况下,做半格槽行大车对位应高紧低松。在正常进格槽有困难情况下,可以通过大车微动,使箱子或吊具晃起来,再对准舱口强关进格槽。在双箱作业时,尽量使吊具与船体平行,避免卡槽。
(3)小车运行
小车前进、后退时,提前慢档起步(减少小车延时)。起步时手柄档放在1~3档,这时吊具与小车之间有一个晃动的过程,当吊具的晃动方向与小车的行进方向一致时,转为高速档4~6档。在小车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一直进行这样一个跟关过程,以达到减摆效果,并尽可能的保持小车和吊具的垂直。当小车运行到接近目标2米左右时,必须再次进行减摆,将摇摆控制在1个箱子的范围之内。集卡侧的运行过程与船侧基本一致,但需注意桥吊与集卡司机的沟通、行动的一致性。
具体的来说,小车往海侧横行的过程中,吊具在距离目标箱2米处主动减速,此时吊具会出现前冲,小车在主动加速跟关,当吊具往前冲时与小车位置保持相对静止时,小车减速停止,使吊具摆幅最小。小车往陆侧横行的过程中,在保证净空高的前提下,中速至全速行驶,至鞍梁处小车减速,转入低速档,此时吊具将出现明显的往后冲,小车向陆侧跟关,按照高速到低速,再转至中高速最后减速停止的原则,保持吊具的平稳,小车停在停车位置(23.1米左右),然后向海侧缓慢对箱,这样既避免了撞击鞍梁,又不会阻碍海侧集卡主通道。
通过听轨道的声音判断小车的速度和轨道的润滑程度。
3、吊具对位练功夫,集中精力练视听
吊具对位是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力最集中的环节,而且目测能力是较难培养的一种能力,技术成熟的周期也最长,经验丰富的司机不但会用眼睛注意观察,寻找合适的参照物,还会用听觉来了解设备的一些状况。
(4)吊具的进一步对位
要求有较好的空间意识和对视觉偏差的无意识调整,并结合仪表的正确使用以及与集卡司机的配合,达到最安全和高效的境界。
对于该过程,具体的要求是尽量实现“一钩准”和“无声操作”。要利用经验和感觉,并结合仪表对高度的显示,实现对吊具的有效控制。不管是空吊具对箱,或是吊箱对集卡,吊具宜在距目标80~100公分,再通过观察吊具与箱顶之间的夹角,或吊具摆动的规律,从容进行对箱。下面提出一些供参考的有效控制的操作数据:
吊具着箱高度在3.7米左右
空吊过鞍梁在7.1米以上
实吊具过鞍梁在10.5米以上
吊具起升速度由静止到全速大约在3秒左右
吊具起升至全速时手柄回零,因为延时仍会造成2~3秒的起升滑行
越障时高度的感觉(即目测能力)的形成。这是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一种思路和意识,而不是单一的过程步骤中的一个具体技巧,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在进入桥吊驾驶舱以前,我们就要感觉一下船未装卸前已有集装箱的大体高度。电梯台的高度和前大梁的高度是差不多的。
我们通常说有30分钟的摸索阶段,就是说掌握船上箱体的高度、作业环境、运行路线以及车子的性能等问题。每次操作的时候要感觉高度的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其中潮涨潮落可以导致2到3米的落差。
第一次吊箱感觉高度,判断与实际障碍物的距离,二次三次做出调整,逐步达到最佳高度,提高操作效率。
寻找参照物感觉高度。我们通常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前大梁,侧大梁和船上最高箱子的高度。对于前大梁,当集卡上存在两个箱子的高度时,就已经超过前大梁的高度;通过侧大梁,我们可以感觉船上箱子的高度。对于标准的外贸船,其箱子可0以堆到高出侧大梁3到4个箱子的高度。
每一个箱体的高度是已知的,我们大体可以认为是2米多一点,通过比较吊具下箱子的视角差和箱底到最高箱的箱顶的视角差,来感觉后者的距离。由图可知,必须过箱后才能感觉到高度差,因此是为后续服务的。
通过听觉可以判断的情况:
通过听卷扬筒的声音判断吊具上下的速度;
通过听电动机的声音判断箱子是重还是轻;
通过听吊具的旋锁的声音判断是否入锁眼(如果入锁眼,是很清脆的声音)。
(5)集装箱抓取
结合导向板的使用,集装箱抓取的过程得以简化,在上述步骤有效完成的前提下,基本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此处需要注意桥吊速度与载重量成反比,因为桥吊的牵引机构为恒定输出功率工作,用式子表达即为P=F*V,而F与起升重量成正比,P恒定,则当起升重量上升时,起升速度V变小。因此当载重量增加时,起升速度会减慢。
准确判断底锁是否钩牢。司机有效判断底锁是否勾牢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吊箱左右高低是否严重不平衡;吊箱与固定箱子位子左右是否偏离;吊箱与固定箱旋转是否平衡;船体有无晃动,是否有明显起升的样子。
桥吊操作中钢丝绳由于其自身重力的原因,在前梁较长的距离下,产生下坠。影响下坠的因素有:钢丝绳本身在桥吊上的张紧程度;起升对象本身的重量。
钢丝绳对于小车的操作安全与效率有很大影响:
A、钢丝绳在小车、吊具处的实际运行与卷筒处不同,故其在启动时,存在一定的滞后、与不一致性,这也是造成吊具、小车启动时的滞后的主要原因。
B、前大梁处钢丝绳的下坠易造成钢丝绳整体的波动(尤其是台风季节),其结果是出现吊具不能完全锁住,导致事故的发生。资深司机在此处通常会多放一定长度的钢丝绳,使其恰好锁住,又不会过多的放下钢丝绳而人为的增加工作行程。而新手司机则很难把握这一尺度,或放得不够使其没有锁住、锁紧;或放得太多,影响工作效率。
若底锁钩牢,则还要地辅人员配合把底锁打开,延长了操作时间,影响了操作效率。
4、放箱亦须讲技巧,位置顺序要考究
(6)集装箱放下
在路侧集卡上放下集装箱,如果发生前后对位不准,由集卡移动调整;如果发生左右对位不准,由桥吊小车调整。在海测船舶上放下集装箱,则完全由桥吊司机控制。
在海测船舶上放下集装箱,则完全由桥吊司机控制。
区分不同的情况选择舱盖板上的着箱方法。
在此步中对司机要求较高的部分是:区分不同的情况选择舱盖上的着箱方法,具体为:
由外向里装时,箱子靠箱子,一般是逐层装,在还有半个箱子的距离时,开始调整速度,靠上前边的箱子。当由于配载问题,不得不从外向里装某些箱子时,就需要过一点,然后靠回来。
有的船要求箱子与箱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因船而异,有时可以达到2个拳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用上述方法靠紧后,将吊具略微回带,然后再放箱。
而对于第一个箱子倒没什么要求。具体的四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增加俯视图)
a.中间位置:如图1所示。
b.里档位置:靠外箱后,往里拉一点,如图2所示。
c.外档位置:到外面后,再往里靠,如图3所示。
d.第一个箱操作无特殊要求,如图4所示。
对于舱体倾斜的特殊情况,在舱内有导轨,且是40英尺箱装40英尺箱的情况下,操作较为简单,只要注意对准格槽,避免卡槽即可。但若是40英尺箱位处装两个20的箱,则操作较为复杂(因两箱的中间通常没有导轨)。通常船体的倾斜导致的海侧装箱困难,其最为安全的方法通过动大车来解决,但频繁的动大车会导致极大的时间浪费。
设每个舱位横向6箱,纵向4箱,需要动大车的至少2层,每动一次大车需时30秒,则做这样一个舱位需要动大车的箱数为4*6*2=48箱,额外的花费时间为:48*30/60=24分钟,这对装箱速度有很大影响。
前面所述提前点动大车夹轨器的技巧,通常大车夹轨器的制动延时大约在30秒左右,通过对整个操作进程的合理把握,可以有效的提前考虑到大车移动,进行先一步的大车操作。
相对于通过动大车来配合船体倾斜,在司机具备很高的操作水平及经验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吊具的微操配合船体的倾斜方向来避免动大车。
基本的操作就是在吊具调整至与船体基本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吊具的突然起升,使箱体产生晃动,然后跟进抢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船体向陆侧倾斜,里档作业时,小车以舱面位置为基准,沿着陆侧导轨下滑;外档作业时,小车以舱内位置为基准,然后挤着海侧导轨下滑,如图5、图6所示。
船体向海侧倾斜,里外档的作业情况正好相反。
船头向上倾斜时,前端位置作业时,小车以舱内位置为基准,然后挤着前段导轨下滑;后端位置作业时,小车以舱面位置为基准带,然后沿后段导轨下滑。
船头向下倾斜时,前后端的作业情况正好相反,如图7、图8所示。
前两种与后两种情况大体上相似,只存在观察角度上的差异,故仅以第一种和第四种两种情况如图5、6所示。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之一,其管理和使用与一般的机械设备有很大的区别。所谓特种设备,就是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由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设备活动空间大、暴露的活动零部件多,使得事故的隐患面积大,作业场所常常需要多人配合,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不仅要对起重机设备进行安全管理,而且要对司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对人员的安全培训有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培训、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安全生产意识培训、事故案例培训等。安全技术知识是解决作业中的“应知”问题,而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培训是解决作业中的“应会”问题,这个“应会问题”是要通过人体全部的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为了使安全作业的程序形成条件反射地固定下来,必须通过重复相同的操作,才能掌握要领。
安全即为预防事故。本项目从事故的案例分析入手,对起重机常发生的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确定出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和最小割集,并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本项目将这些理论结果与辛宝良等优秀起重机司机的丰富的操作经验结合起来,提出一套安全驾驶集装箱起重机的操作要领-“辛宝良安全操作法”,并对其安全操作进行规范化,以便达到培训操作人员或实际操作时能起到培养安全技能的目的。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驾驶操作流程可总结为如下:
(1)由海侧到陆侧的卸箱操作:作业前准备——大车行走——小车运行至船舱处——小车初步对位——吊具的进一步对位——集装箱抓取——吊具起升——小车运行至集卡处——吊具与集卡微调对位——放下集装箱
(2)由陆侧到海侧的装箱操作:作业前准备——大车行走——小车运行至集卡处——吊具与集卡微调对位——集装箱抓取——吊具起升——小车运行至船舱处——小车初步对位——吊具的进一步对位——放下集装箱
为了便于分析提高效率的操作技巧,在以上的操作流程上设置操作节点如图9所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

1、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的步骤:
1)操作前,详细了解当天的操作任务和工作环境;
2)进行大车操作,操作时向前看看前臂梁,向下看看集装箱卡车;
3)进行吊箱和放箱,在吊箱、放箱时缓慢进行、谨慎操作,而在中间运行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快速度;吊具与下面物体间的距离起码要保持半米高度,在操作过程中吊具的速度控制也在半米处;
4)完成操作,从第2步开始,循环操作。
CNA2007100406068A 2007-05-14 2007-05-1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Pending CN101306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406068A CN101306782A (zh) 2007-05-14 2007-05-1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406068A CN101306782A (zh) 2007-05-14 2007-05-1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6782A true CN101306782A (zh) 2008-11-19

Family

ID=4012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406068A Pending CN101306782A (zh) 2007-05-14 2007-05-1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67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4827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大连华锐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CN110525420A (zh) * 2019-09-02 2019-12-03 厦门朴思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Sts大车防阵风控制系统
CN112919324A (zh) * 2021-01-15 2021-06-08 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起重机运送货物的堆放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4827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大连华锐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CN104444827B (zh) * 2014-11-25 2016-06-15 大连华锐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CN110525420A (zh) * 2019-09-02 2019-12-03 厦门朴思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Sts大车防阵风控制系统
CN112919324A (zh) * 2021-01-15 2021-06-08 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起重机运送货物的堆放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19324B (zh) * 2021-01-15 2023-07-25 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起重机运送货物的堆放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9418A (zh) 一种铁路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DE102009019628B4 (de) Luftrettungs-Simulator
KR100638081B1 (ko) 풍력 발전 단지
DE69727562T2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en für ein amphibisches fahrzeug und steuerungssystem für das fahrzeug
CN102198864B (zh) 动力回转跑道
MXPA01002630A (es) Metodo de optimizacion para la operacion y capacitacion de trenes.
HUE031093T2 (en) CTCS-3 level on-board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equipment and railway wagon
CN107909876A (zh) 铁路起重机驾驶模拟实训系统
CN107914727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
CN101306782A (zh)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高效率操作方法
CN107735314A (zh) 配有连接装置的无人艇及其回收方法
CN204057583U (zh) 便于逃生的电梯轿厢
CN101306784A (zh)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安全操作方法
CN110697579B (zh) 一种规范岸桥、场桥司机作业操作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设备
Fiedler et al. Autonomous vehicles’ impact on port infrastructure requirements
CN101306783A (zh)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操作方法
CA2020443A1 (en) Personnel transfer system
CN102602431A (zh) 交通运输(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
JP2006306118A (ja) 強風時鉄道列車運転規制の定量的評価方法
CN202029847U (zh) 带有乘客上下车装置和逃生装置的轻型轨道交通系统
CN209126987U (zh) 平台式喷气跑道
CN207089597U (zh) 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
CN107215356A (zh) 双轨道有轨交通防追尾的全新方法及其机车
Giesbrecht et al. Exit strategies and safety concerns for machinery occupants following ice failure and submersion
CN110189566A (zh) 一种水上救生训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