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9794A - 图像读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9794A
CN101299794A CN 200810094940 CN200810094940A CN101299794A CN 101299794 A CN101299794 A CN 101299794A CN 200810094940 CN200810094940 CN 200810094940 CN 200810094940 A CN200810094940 A CN 200810094940A CN 101299794 A CN101299794 A CN 101299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eading
file
p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0949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9794B (zh
Inventor
铃木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204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27827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204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27827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20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984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99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9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9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光源;将所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基于校正数据校正图像数据的校正单元;存储所述校正数据的存储单元;在读取位置和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反射光线的反射器;对在所述读取位置处的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作出判断的判断单元;响应于所述光源的照亮目标被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的事实,确定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确定单元;和在所述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更新单元。如果所述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则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被用于校正图像数据的校正数据更新功能的图像读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被配置成读取在文件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设备已被广泛使用。通常,这种图像读取设备被配置成照亮文件,通过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电压值的图像拾取设备(例如,CCD;电荷耦合设备)来读取从文件反射的光线,并且将电压值转换为数字数据。
[0003]为了校正由于例如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中央部分和每一边缘部分之间的光源光量的差别、光源光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CCD性能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不均匀性而引起的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图像数据强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图像读取设备将读取单元返回到原始位置以通过CCD读取基准白板,从而获得光量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分布,从而可以执行阴影校正,该阴影校正用于校正图像数据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不均匀性。
[0004]为了校正光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每次读取一页文件时,要求将读取单元返回到原始位置从而再次获得光量的分布数据。每次读取一页文件时,通过如此更新光量分布数据,能够适当地校正文件每一纸页的图像数据从而图像数据的不均匀性可被抑制。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开号2002-330269和HEI 11-46289中披露了这种图像读取设备的一个实例。然而,这种配置要求相对长的时间以对具有很多纸页的文件执行读取操作,因为在该情形中,读取单元在读取位置和原始位置之间往复多次。
[0005]日本专利临时公开号HEI 11-196266(在下面,JPHEI11-196266A)披露了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它被配置成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图像扫描范围之外的位置处具有基准白板。根据在JPHEI11-196266A中披露的配置,图像读取设备通过CCD的位于图像扫描范围之外的部分读取基准白板以评估光量的变化。这种配置使得能够评估光量的变化而无需将读取单元返回到原始位置。即,仅当有必要更新光量分布时,图像读取设备才将读取单元返回到原始位置。
发明内容
[0006]然而,在JPHEI 11-196266A中披露的上述配置具有以下缺陷,因为通过使用位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图像扫描范围之外的基准白板评估光量变化,在图像扫描范围内的光量的实际分布未被评估。荧光灯具有如此性质,光量变化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中央部分内相当大,而光量变化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边缘部分处较小。因此,如果荧光灯在图像读取设备中被用作光源,图像读取设备认为光量变化较小并且光量分布更新是不必要的,而不考虑光量已经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中央部分内显著变化的事实。在该情形中,光量分布的必要更新未被执行。
[0007]本发明方面是有利的,这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适当时刻更新校正数据的图像读取设备。
[0008]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校正数据校正由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存储将由校正单元使用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在文件所通过的读取位置和不同于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朝向读取单元反射由光源发射到读取位置的光线的反射器;被配置成对当光源的照亮目标处于读取位置时,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作出判断的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光源的照亮目标被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切换到基准位置的事实,基于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确定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确定单元;和被配置成在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由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更新单元。在该配置中,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
[0009]因为当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校正数据被确定和更新,所以可在适当时刻执行校正数据的更新。还能够减少在读取位置和基准位置之间切换读取单元的执行次数。
[0010]在至少一个方面,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将光源移动到读取位置来将照亮目标切换到读取位置并且通过将光源移动到基准位置来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
[0011]这种配置使得能够减少光源在读取位置和基准位置之间往复的次数。因此,读取操作所需时间可被减少。
[0012]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透明部件,该部件允许来自光源的光线通过它并且被定位成使得文件可以位于其上。在该情形中,该反射器包括具有在读取位置处朝向透明部件挤压文件的功能的部件。
[0013]利用这种配置,能够使用同时用作反射器和挤压部件的构件。因此,可减少图像读取设备中的构件数目。
[0014]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输送将由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并且驱出文件的输送单元;和被配置成在当文件纸页被输送单元驱出时的时刻和当将被读取的文件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中获得由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在该情形中,判断单元判断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0015]因为在有效地利用当文件纸页被输送单元驱出时的时刻和当将被读取的文件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时,对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执行,读取操作所需时间可被减少。
[0016]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响应于校正数据被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在照亮目标处于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获得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和被配置成比较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比较单元。在该情形中,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校正数据被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将照亮目标切换到读取位置。如果从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判断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和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别位于第一预定范围之外,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
[0017]这种配置使得当判断光量变化相对较大时,能够在适当时刻更新校正数据。
[0018]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存储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的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和被配置成存储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的纸页间隔最大强度存储单元。在该情形中,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校正数据被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在照亮目标处于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获得读取位置处的预定范围中的图像数据。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在当文件纸页被输送单元驱出时的时刻和当将被读取的文件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中,获得读取位置处的预定范围中的图像数据。进一步,比较单元比较在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大强度和在纸页间隔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大强度。
[0019]这种配置使得能够有效地判断对校正数据执行更新的时刻。因为最大强度趋于随着时间变化,能够通过使用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适当地评估光量的变化。这种配置还使得能够容易地确定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准则,因为这种准则是根据最大强度而被确定。
[0020]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存储被用于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值的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校正值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当判断单元判断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和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别位于第一预定范围中但是位于比第一预定范围更窄的第二预定范围之外时,基于在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图像信号校正值和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别来确定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和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被校正值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当读取预定页数的文件时,将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定义为图像信号校正值。
[0021]在该配置中,该读取单元包括:被配置成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且输出图像信号的图像拾取单元;被配置成根据图像信号校正值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单元;和被配置成对图像信号校正单元校正的图像信号执行A-D转换的转换单元。
[0022]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适当地确定用于校正图像信号以防止图像信号受到光量变化影响的试验性校正值。
[0023]在至少一个方面,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当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或者当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将预定判断校正值设为图像信号校正值。
[0024]这种配置使得能够根据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准则(预定判断校正值)适当地评估光量变化,即使在在前确定图像信号校正值之后光量显著改变。
[0025]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响应于校正数据被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在照亮目标处于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获得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的事实,存储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从接收到的从多个位置反射的光线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校正时间最小强度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的事实,存储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小强度;和变化准则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在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大强度、在校正时间最小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小强度、和由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来确定变化准则。在该配置中,如果代表强度变化的变化准则不位于预定第三范围中,则该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
[0026]这种配置使得当通过即刻在前校正的光线的改变量变大时,能够在适当的时刻更新校正数据。最小强度趋于随着时间变化,尽管最小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小于最大强度。因此,通过使用最大强度和最小强度作为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准则,能够适当地评估光量的变化。
[0027]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最大强度位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相应于选自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从接收到的从多个位置反射的光线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的位置;最小强度位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相应于选自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从接收到的从多个位置反射的光线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小强度的位置;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从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在存储于最大强度位置存储单元中的位置处获得的图像数据提取的强度和存储于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的最大强度来获得最大强度改变量;和最小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从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在存储于最小强度位置存储单元中的位置处获得的图像数据提取的强度和存储于校正时间最小强度存储单元中的最小强度来获得最小强度改变量。
[0028]在该配置中,变化准则确定单元基于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的最大强度改变量和最小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的最小强度改变量确定变化准则。
[0029]这种配置使得当通过即刻在前校正的光量变化变大时,能够在适当的时刻更新校正数据。因为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代表从纸页间隔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提取的在最大强度位置处的改变量的最大强度改变量,可容易地获得最大强度改变量。如果通过在纸页间隔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搜索最大强度而确定最大强度改变量,则读取操作处理时间增加。相反,根据上述方面,用于读取操作的处理时间可被减少。注意到使用最小强度位置也有助于减少读取操作的处理时间。
[0030]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被用于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值;改变量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判断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的最大强度改变量是否位于预定第四范围中;校正值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如果改变量判断单元判断最大强度改变量不位于预定第四范围中并且如果判断单元判断代表强度变化的变化准则位于预定第三范围中,则基于最大强度改变量和存储于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图像信号校正值来确定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和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被校正值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当读取预定页数的文件时,将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定义为图像信号校正值。在该情形中,该读取单元包括:被配置成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且输出图像信号的图像拾取单元;被配置成根据图像信号校正值来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单元;和被配置成对图像信号校正单元校正的图像信号执行A-D转换的转换单元。
[0031]利用这种配置,能够确定适当的试验性图像信号校正值而不切换光源的照亮目标,并且根据该适当的试验性图像信号校正值校正图像信号从而防止图像数据受到光量的变化的不利影响。
[0032]在至少一个方面,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当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或者当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将预定判断校正值设为图像信号校正值。
[0033]这种配置使得能够确定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准则,即使从的校正值的即刻在前确定起光量显著改变。
[0034]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被配置成对图像读取设备状态作出判断的状态判断单元。在该情形中,该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如果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并且状态判断单元判断图像读取设备准备好读取文件,则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
[0035]因为停止由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读取反射光线直至图像读取设备的状态变成准备好读取文件,所以能够在适当时刻确定校正数据。因为在确定校正数据之后,文件被快速读取,所以还能够根据确定的校正数据来适当执行校正操作。
[0036]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通过读取位置将纸张设定部分连接到纸张驱出部分的文件进给路径;和被配置成通过文件进给路径将文件纸页一个一个地输送到读取位置的输送单元。在该情形中,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在被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通过基于读取单元通过接收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0037]因为在文件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确定校正数据,所以在输送文件期间能够抑制由于光量变化引起的不利效果,即使在输送文件期间发生这种光量的变化。
[0038]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输送单元,被配置成将文件纸页输送到读取位置从而文件纸页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按照该顺序在读取位置处被读取单元顺次地读取;和纸面判断单元,被配置成每次读取单元读取文件纸页的一个侧面时,判断被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纸页的表面是第一侧面或者第二侧面。在该配置中,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如果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并且如果纸面判断单元判断被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纸页的表面是第二侧面,则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进一步,在完成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第二侧面的读取之后,在在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长于在完成文件纸页第一侧面的读取之后,在文件纸页的第二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
[0039]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通过有效地使用在当读取第二侧面时的时刻和当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能够根据光量变化有效地更新校正数据,同时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040]在至少一个方面,该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范围确定单元,被配置成限定作为读取单元的读取目标的读取范围;和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被配置成计算代表与在文件纸页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后端已经经过读取位置之后,在文件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相对应的输送距离或者输送时间的判断值。在该情形中,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如果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并且如果由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计算的判断值大于或者等于预定阀值,则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
[0041]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通过有效地使用在文件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之间的时段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能够根据光量变化适当更新校正数据,同时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04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允许来自光源的光线通过其中并且定位成使得文件可位于其上的透明部件;朝向透明部件挤压文件的文件挤压器;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对读取单元通过在读取位置处读取从文件挤压器反射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作出判断;位于不同于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处的基准部件;和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被用于校正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数据,该读取单元读取从被光源透过透明部件照亮的文件反射的光线。在该配置中,校正数据确定被配置成响应于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的事实,基于读取单元通过读取从基准部件反射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0043]利用这种配置,能够减少在读取位置和基准位置之间切换光源的次数。因为当响应于通过读取反射器获得的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的事实时,校正数据被确定和更新,所以能够在适当时刻更新校正数据。
[0044]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获得读取单元通过读取致密基准部件而输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基于获得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校正数据来校正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状态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对读取设备的状态作出判断;和备用单元,被配置成停止读取和通过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进行的校正数据的确定直至状态判断单元判断图像读取设备准备好读取文件。
[0045]因为停止通过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读取反射光线直至图像读取设备的状态变成准备好读取文件,因此能够在适当时刻确定校正数据。因为在确定校正数据之后文件被快速读取,因此还能够根据确定的校正数据适当执行校正操作。
[0046]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通过读取位置将纸张设定部分连接到纸张驱出部分的文件进给路径;被配置成通过文件进给路径将文件纸页一个一个地输送到读取位置的输送单元;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校正单元,被配置成校正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和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将由校正单元用于校正图像数据的校正数据。在该配置中,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在被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通过基于读取单元读取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0047]因为在文件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确定校正数据,所以能够在输送文件期间抑制由于光量变化引起的不利效果,即使这种光量变化发生在输送文件期间。
[0048]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被配置成在文件通过的读取位置和不同于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输送单元,被配置成将文件纸页输送到读取位置从而文件纸页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按照该顺序在读取位置处被读取单元顺次地读取;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在光源的照亮目标处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校正数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校正数据;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校正数据来对在照亮目标处于读取位置的情况下校正读取单元通过读取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纸面判断单元,被配置成每次读取单元读取文件纸页的一个侧面时,判断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纸页表面是否为第一侧面或者第二侧面;校正数据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纸面判断单元判断文件纸页表面是第二侧面的事实,使得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使得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校正数据,并且利用新确定的校正数据更新在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校正数据。
[0049]在该配置中,在完成读取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第二侧面之后,在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长于在完成读取文件纸页第一侧面之后,在文件纸页第二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
[0050]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通过有效地使用在当读取第二侧面时的时刻和当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能够根据光量变化有效地更新校正数据,同时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051]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被配置成将文件纸页一个一个地输送到读取位置的输送单元;被配置成在文件通过的读取位置和不同于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在光源的照亮目标处于基准位置的情况下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校正数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校正数据;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校正数据来对校正读取单元通过在照亮目标处于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读取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读取范围确定单元,被配置成限定作为读取单元读取文件纸页的目标的读取范围;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被配置成计算代表与在文件纸页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后端已经经过读取位置之后,在文件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相对应的输送距离或者输送时间的判断值;和校正数据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计算的判断值大于或者等于预定阀值的事实,在读取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读取范围之后,响应于纸面判断单元判断文件纸页的表面是第二侧面的事实,使得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将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使得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校正数据,并且利用新确定的校正数据更新在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校正数据。
[0052]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通过有效地使用在文件下一纸页读取范围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之间的时段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能够根据光量变化适当更新校正数据,同时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053]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发射光线的光源;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被配置成每次读取预定页数的文件纸张时评估光源光量的评估单元;和校正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评估单元对光源光量的评估结果,选择性地执行用以基于在读取位置处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的初步图像数据校正和用以基于在基准位置处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的图像校正中的一个。
[0054]因为初步图像数据校正和图像校正(例如,充分校正)可基于光量变化的评估结果被选择性地执行,所以能够减少执行图像校正的次数,同时有效地抑制在读取操作期间由于光量变化引起的不利效果。
[0055]注意到在下面的说明中提出了元件之间的各种连接。注意到这些连接通常并且除非另外规定,可以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并且本说明无意限制这个方面。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在计算机软件中实施为可被存储于包括但是不限于RAM、ROM、闪存、EEPROM、CD-介质、DVD-介质、临时存储器、硬盘驱动器、软驱、永久存储器等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
附图说明
[0056]图1是示意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外观的透视图。
[0057]图2示意了图像读取设备的主要内部结构。
[0058]图3示意了在图像读取设备中读取单元位于基准位置之下的状态。
[0059]图4A是处理来自读取单元的输出信号的ASIC的总体框图。
[0060]图4B示意了AFE(模拟前端)IC的总体框图。
[0061]图5是示意在白色基准读取期间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水平和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62]图6是图像读取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0063]图7是示意在读取位置处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强度相对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图表。
[0064]图8是示意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用于读取置于ADF上的文件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0065]图9是示意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的流程图。
[0066]图10是示意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0067]图11是示意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0068]图12是示意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0069]图13是示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0070]图14是示意由图像处理设备执行的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的流程图。
[0071]图15是示意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0072]图16是示意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等待过程的流程图。
[0073]图17是示意由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等待过程的另一个实例的流程图。
[0074]图18是示意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0075]图19是示意在开始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和图18的步骤S14中的扫描过程之间的过程流程的时刻图表。
[0076]图20是示意由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双侧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0077]图21是用于解释纸页间隔输送距离的解释性示意图。
[0078]图22是示意由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单侧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0079]图23是用于解释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和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的解释性示意图。
[0080]图24和25示意由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双侧读取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1]在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0082]第一实施例
[0083]图1是示意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示意了图像读取设备1的主要内部结构。图像读取设备1可被形成为例如具有包括复印功能、传真功能和扫描器功能的多个功能的MFD(多功能设备)中的用于从文件读取图像的构件(图像读取部分)。
[0084]如图1和2所示,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使得文件盖4可经由相对于用作FBS(平台式扫描器)的文件基部2设于图像读取设备1后部处的铰链被打开和关闭。文件盖4设有ADF(自动文件进给器: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0085]在图像读取设备1的前侧上,设置有操作面板5。操作面板5包括各种操作按键11和LCD单元12。图像读取设备1具有通过操作面板5接受使用者输入并且根据使用者输入进行操作的功能。图像读取设备1还具有从图像读取设备1与之连接的外部计算机(例如,在外部计算机上运行的打印机驱动或者扫描器驱动)接收指令并且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操作的功能。
[0086]如图2所示,在文件基部2的顶部上,压板玻璃21被安装成面对文件盖4。在文件基部2中,容纳读取单元22,使其面对压板玻璃21。
[0087]压板玻璃21例如由透明玻璃板形成。沿着压板玻璃21,限定当使用ADF 3时,文件位于此处的读取位置21a和文件不位于此处的基准位置21b。如图2所示,读取位置21a和基准位置21b被限定在不同的位置处。在文件基部2上的读取位置21a处,设置暴露出压板玻璃21的开口。该开口被形成为使得从开口暴露的压板玻璃21相应于读取单元22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长度延伸到图像读取设备1的后侧。
[0088]在读取位置21a处的压板玻璃21上方,设置文件压脚19。文件压脚19在它的自身重量下或者利用从诸如弹簧的弹性部件施加的挤压作用力连续向下挤压(沿着图2中的向下方向)。文件压脚19相应于读取单元22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长度延伸到图像读取设备1的后侧。在该结构中,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被送至读取位置21a的文件被文件压脚19压向压板玻璃21从而在文件和压板玻璃21之间可实现更加紧密的接触。
[0089]白条21c被粘附到基准位置21b处的压板玻璃21的顶表面。白条21c用作产生用于增益调节和阴影校正的校正数据的基准白板,这将在以后解释。
[0090]读取单元22被配置成通过压板玻璃21从光源向上发射光线,通过透镜收集从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输出相应于接收到的光线的图像信号。读取单元22被安装成能够利用扫描机构的皮带驱动机构在压板玻璃21下面往复从而读取单元22通过运送马达的驱动作用力平行于压板玻璃21进行往复。
[0091]应该指出,在压板玻璃21下面,当需要读取ADF 3进给的文件时,读取单元22移动到读取位置21a之下的位置。如图2所示,当读取单元22位于读取位置21a之下时,从读取单元22发射的光线经由压板玻璃21照亮位于读取位置21a处的文件。
[0092]文件压脚19面向压板玻璃21的表面具有白色颜色。如果没有任何文件位于读取位置21a处,则文件压脚19朝向读取单元22反射来自位于压板玻璃21下面的读取单元22的光线。在该实施例中,读取单元22读取从文件压脚19反射的光线,并且基于通过读取反射光线而获得的数字数据来评估光量变化。即,文件压脚19同时用作用于挤压文件的压脚和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部件。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中的构件数目可被减少。
[0093]图3示意了其中读取单元22位于基准位置21b之下的状态。已经移动到基准位置21b的读取单元22照亮基准位置21b并且读取从基准位置21b反射的光线。因为粘附到基准位置21b的白条21c用作基准白板,所以可根据通过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而获得的数字数据来确定用于阴影校正的校正数据。在与读取位置21a相间隔的位置处粘附白条21c。这种结构使得能够防止灰尘粘附到白条21c并且由此实现适当的阴影校正。
[0094]再次参考图1和2,文件盖4设有将文件从纸张进给托盘30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连续输送到纸张输出托盘31的ADF 3。在由ADF3执行进给过程期间,当文件在压板玻璃21上经过读取位置21a时,在读取位置21a处位于压板玻璃21下面的读取单元22读取在文件上形成的图像。
[0095]如图2所示,文件进给路径32被设于ADF 3中以形成当在竖直截面中观察时,为水平定向的字母U形式的路径。文件进给路径32设有各种部件,例如引导板和引导肋条,从而文件进给路径32被形成为具有允许文件通过的预定宽度的连续路径。文件进给路径32被形成为具有水平定向的字母U的形式从而形成为两层结构的纸张进给托盘30和纸张输出托盘31被连接。
[0096]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设置摄取辊子33、分离辊子34,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以及相应的夹送辊子37。
[0097]在文件进给路径32的结合位置38处,设置转回路径39。当需要读取文件的两个表面时,使用转回路径39,以在反转文件定向时从文件进给路径32的下游侧到上游侧再次发送该文件,对于该文件,已经在读取位置21a处完成了对文件第一纸面的读取。转回路径39被形成为从结合位置38朝向上侧倾斜地延伸以与文件进给路径32的上部相交。从转回路径39和文件进给路径32上部的交叉点40,通过转回路径39送回的文件被再次发送到文件进给路径32。在ADF 3的顶表面处,转回路径39的端点41被打开。
[0098]在位于交叉点40上侧上的转回路径39的下游端部处,设置转回辊子43。转回辊子43被马达(未示出)的驱动作用力沿着正常或者相反方向驱动。夹送辊子44被设为面对转回辊子43。因为夹送辊子44的轴被弹簧挤压,夹送辊子44被弹簧的挤压作用力压向转回辊子43的辊子表面。因此,夹送辊子44随着转回辊子43的旋转而旋转。文件被夹送辊子44压向转回辊子43,从而转回辊子43的旋转作用力被施加到该文件。
[0099]如图2所示,在文件进给路径32中,设置用于探测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输送的文件的多个传感器。更特别地,在文件进给路径32中,第一前部传感器52和第二前部传感器53分别地位于相对于分离辊子3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后部传感器54被设于读取位置21a的紧邻上游侧处。这些传感器52-54的每一个为具有旋转部件和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而被打开或者关闭的光电断路器的光电探测器。
[0100]当文件被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时,第一前部传感器52被切换为打开。通过第一前部传感器52的打开/关闭状态,可探测到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存在/不存在文件。通过位于分离辊子34的紧邻下游侧处的第二前部传感器53的打开/关闭状态,探测到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输送的文件的前端或者后端。例如,在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文件后端之后,通过利用编码器的输出来监视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的旋转圈数或者通过监视马达阶跃脉冲数目,能够确定文件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的前端或者后端的位置。
[0101]通过位于读取位置21a的紧邻上游侧处的后部传感器54的打开/关闭状态,探测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输送的文件的前端或者后端。例如,在利用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原文件后端之后,通过利用编码器的输出来监视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的旋转圈数或者通过监视马达阶跃脉冲的数目,能够确定文件前端或者后端是否已经到达读取位置21a。根据来自后部传感器54的信号来控制读取单元22的读取操作以使得当文件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启动读取操作,并且当文件后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终止读取操作。
[0102]在下面,将参考图4A和4B解释读取单元22的配置和对于来自读取单元22的输出信号的处理流程。图4A是处理来自读取单元22的输出信号的ASIC 66的总体框图。
[0103]例如,读取单元22包括具有冷阴极管的光源22a、图像传感器22b和AFE(模拟前端IC)22c。图像传感器22b可被配置成使得CCD图像传感器延伸以覆盖相应于压板玻璃21纵向侧面的主要扫描范围。在读取单元22中,从利用来自光源22a的光线照亮的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被图像传感器22b读取。然后,图像传感器22b执行光电转换以产生相应于接收到的光线的图像信号并且向AFE 22c输出图像信号。AFE 22c执行A-D转换以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并且向ASIC66输出数字数据。因此,图像数据被输入到ASIC 66。可使用各种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作为图像传感器22b,例如CIS(接触图像传感器)。A-D转换器可被用于替代AFE。
[0104]从读取单元22发送到ASIC 66的数字数据被输入到ASIC66中的黑色校正单元66a。已经经历黑色校正的数字数据被输入到ASIC 66中的阴影校正单元66b。阴影校正单元66b对输入的数字数据执行阴影校正。阴影校正指得是用于在白色基准读取期间利用阴影校正数据,对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布置的每一个像素,放大像素水平从而校正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布置的像素之间的变化的过程。
[0105]图5是示意在白色基准读取期间图像传感器22输出的图像信号水平相对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图表。可从图表看出,图像信号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呈现较高水平,而图像信号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中呈现较低水平。即,因为光源22a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光量的不均匀性和/或图像传感器22b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敏感度的不均匀性,即使在白色基准读取中,图像信号也发生波动。因此,如果图像信号被转换成数字数据而不执行阴影校正,则每一个像素的水平并不会达到预定最大基准值(例如,255)。因此,对于图像信号执行阴影校正以使得在白色基准读取期间图像信号的分布是均匀的。
[0106]再次参考图4A,已经为其执行阴影校正的数据被输出到ASIC 66的图像处理单元66c。在图像处理单元66c中,对于数字数据执行颜色转换以将RGB数据转换成YCbCr数据,并且执行用于将数字数据压缩成JPEG格式的编码过程。然后,压缩数据被存储在RAM 63的图像存储器63k中。
[0107]在图4B中,示意了AFE 22c的总体框图。如图4B所示,AFE 22c包括增益校正单元22c1和A-D转换单元22c2。增益校正单元22c1根据增益值来放大图像传感器22b输出的图像信号并且向A-D转换单元22c输出放大信号。在增益校正单元22c1中,根据增益值来放大图像信号,所述增益值已被调节以使得在读取白色基准时放大的图像信号变得等于A-D转换单元22c2的最大基准值。
[0108]A-D转换单元22c2被配置成比较已经为其执行增益校正的模拟图像信号与预定基准值以将图像信号转换成具有00h到FFh的十六进制数值范围的数字数据。
[0109]如将在以后描述地,图像读取设备1操作如下。首先,读取单元22被移动到基准位置21之下的位置以读取从白条21反射的光线,根据读取来自白条21的光线的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信号来调节增益以确定增益。当增益被确定时,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以使得来自图像传感器22b的图像信号经历增益校正。然后,已经为其执行增益校正的图像信号被输入A-D转换单元22c2以被转换为数字数据。
[0110]基于读取单元22输出的数字数据,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被确定,并且被分别地设于黑色校正单元66a和阴影校正单元66b。在如此设定校正值之后,读取单元22被移动到读取位置21a下面的位置,并且然后对文件进行读取。通过读取文件而获得的图像信号然后经历增益校正、A-D转换、黑色校正、阴影校正以及另一图像处理。然后,图像数据被存储于图像存储器63k中。
[0111]图6是图像读取设备1的控制单元60的框图。控制单元60控制包括ADF 3的操作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全部操作。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60包括CPU 61、ROM 62、RAM 63和EEPROM 64,它们经由总线65被连接到ASIC 66。控制单元60例如为其中嵌入CPU 61、ROM 62、RAM 63和EEPROM 64的微型计算机芯片。
[0112]在ROM 62中,存储有程序,例如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设备1和ADF 3的操作的程序。在ROM 62中,存储未被传输的数据数量阀值62a、自由空间阀值62b、评估基准增益62c、第一范围62d、第二范围62e。在以后参考图8详细解释这些值。
[0113]RAM 63用作CPU 61的工作存储器以暂时地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在RAM 63中,设置有校正时间增益区63a、白度数据区63b、阴影校正数据区63c、黑度数据区63d、黑色校正数据区63e、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区63g、A-D最大强度变化率区63h、临时增益区63i,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和图像存储器63k。
[0114]校正时间增益区63a存储由用于确定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执行的增益调节确定的增益(在下面被称为校正时间增益)。在校正时间增益区63a中存储的校正时间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见图4B)。因此,图像传感器22b输出的图像信号根据校正时间增益而经历增益校正。
[0115]白度数据区63b存储当读取单元22位于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处时,读取单元22通过在全部主要扫描范围内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而输出的数字数据。如此获得的数字数据被存储为白度数据,因为较白的条21c用作基准白板。确定像素数据与之相乘的阴影校正数据,从而在白色基准读取期间使得在白度数据区63b中存储的白度数据符合最大基准水平(例如,255)。
[0116]阴影校正数据区63c存储基于白度数据确定的阴影校正数据。在阴影校正数据区63c中存储的阴影校正数据被设于阴影校正单元66b。因此,根据如此存储于阴影校正数据区63c中的阴影校正数据执行阴影校正。
[0117]黑度数据区63d存储图像传感器22b的位于光线屏蔽区域中的部分输出的数字数据,当读取单元22位于基准位置21b下面时,在该屏蔽区域处,反射光线不进入图像传感器22b中。如此获得的数字数据作为黑度数据被存储在黑度数据区63d中。基于黑度数据确定将从读取单元22输出的数字数据减去的黑色校正数据。
[0118]黑色校正数据区63e存储基于黑度数据确定的黑色校正数据。黑色校正单元66a根据存储于黑色校正数据区63e中的黑色校正数据来校正读取单元22输出的数字数据的黑度。应该指出,在黑色校正期间从读取单元22的输出减去黑色校正数据,因为即使在没有任何光线进入图像传感器22b的情形中,图像传感器22b也具有黑度输出。在确定阴影校正数据的同时确定黑色校正数据。
[0119]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存储作为与在阴影校正之后所获得的一行相对应的数字数据的最大值的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
[0120]更特别地,在读取单元22已经移动到读取位置21a之下的位置之后,针对一行读取从文件压脚19反射的光线。然后,获得读取单元22输出的数字数据。然后,从如此获得的数字数据提取与按照强度降低排列的前16个像素相对应的数字数据,并且该16个像素的强度平均值作为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而被获得,并且被存储在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中。每次新确定阴影校正数据时,获得和更新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
[0121]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区63g存储读取单元22通过在当没有任何文件位于读取位置21a处时的纸页间隔(即,在当对其完成读取操作的文件纸页后端经过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和当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间隔)期间读取从读取位置21a处的文件压脚19反射的光线而获得的数字数据的最大强度。如此获得的最大强度作为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而被存储在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区63g中。更特别地,从在读取位置21a处的读取单元22获得的数字数据提取与按照强度降低排列的前16个像素相对应的数字数据,该16个像素的强度平均值作为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而被获得,并且该16个像素的强度平均值被存储在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区63g中。在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区63g中存储的值被计算和更新,例如,每对五页文件纸张执行读取操作时。
[0122]A-D最大强度变化率区63h存储代表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相对于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的改变量的A-D最大强度变化率。更特别地,通过下面的等式(1)获得A-D最大强度变化率。
(A-D最大强度变化率)={(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100(1)
[0123]然后,参考图7详细解释光源22a的光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图7是示意在读取位置21a处图像传感器22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强度相对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图表。曲线G1代表在即刻在前确定阴影校正数据的时刻获得的图像信号,并且曲线G2代表当从即刻在前确定阴影校正数据起已经逝去预定时间时,获得的图像信号。如可从图7可见,当从即刻在前确定阴影校正数据起已经逝去预定时间时,获得的图像信号(G2)呈现出比在即刻在前确定阴影校正数据时获得的图像信号(G1)完全更高的强度水平。这是因为光源22a的光量已经随着时间增加。
[0124]进一步,从图7,可以理解,相对于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每一边缘部分处的改变量,图像信号的强度水平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变化更大。换言之,如果从当前读取的图像信号获得的最大强度已经相对于在即刻在前确定阴影校正数据时读取的图像信号的最大强度发生较大变化,则光源22a的总光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另一方面,如果最大强度的改变量较小,则光源22a的总光量不发生较大变化。
[0125]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基于A-D最大强度变化率来评估从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起的光量的变化,该A-D最大强度变化率代表当前获得的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相对于在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时刻所获得的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的改变量。
[0126]更特别地,图像读取设备1比较A-D最大强度变化率和第一范围62d。如果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62d之外,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从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之后光线的改变量较大。在该情形中,图像读取设备1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以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并且重新确定和更新阴影校正数据。例如,第一范围被设为-5%到+5%的范围。
[0127]如果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62d中,则读取单元22被保持在读取位置21a处。即,在该情形中,读取单元22不被返回到基准位置21b,并且因此不执行增益调节和阴影校正。因此,当光量变化较小时,图像读取设备1不必在读取位置21a和基准位置21b之间往复移动读取单元22。因此,执行读取操作所需时间可被减少。
[0128]如果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二范围62e之外,则能够判断从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起,光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即使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62d中。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基于在校正时间增益区63a中存储的校正时间增益和A-D最大强度变化率来计算临时增益。第二范围62e比第一范围62d更窄。例如,第二范围62e被设为-2%到+2%的范围。
[0129]再次参考图6,临时增益区63i存储校正时间增益和从A-D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出的临时增益。如上所述,在校正时间增益区63a中存储的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然而,在确定临时增益之后,对于5页文件纸张的读取操作,临时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以使得来自图像传感器22b的图像信号根据临时增益而经历增益校正。
[0130]因此,即使光源22a的光量发生变化,也可通过使用相应于光量变化而确定的适当的临时增益来对图像信号执行增益校正。
[0131]扫描纸页计数器63j是用于对图像读取设备1已经读取的文件纸张页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
[0132]图像存储器63k存储已经对其执行黑色校正、阴影校正,和其它图像处理的数字数据。在图像存储器63k中存储的数字数据可响应于使用者指令而被传输到预定的外部设备。
[0133]EEPROM 64存储将在断电状态中被保持的包括设置和标志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除了黑色校正和阴影校正,ASIC 66控制摄取辊子33、分离辊子34,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驱出辊子36和转回辊子43。
[0134]读取被ADF 3输送到读取位置21a的文件的读取单元22连接到ASIC 66。基于在ROM 62中存储的程序,读取单元22执行文件读取操作。ASIC 66还输出控制用于往复移动读取单元22的驱动机构的控制信号。
[0135]网络接口55被连接到ASIC 66。网络接口55利用网络与图像读取设备1交互以控制与外部设备的数据通信。在读取数据传输过程期间(这可被添加到在S14和S16之间的示于图8中的读取过程),读取单元22获得的并且存储于图像存储器63k中的数字数据可经由网络接口55被传输到外部设备。
[0136]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单元56被连接到ASIC 66。图像形成单元56,例如,是喷墨打印机,它包括用于进给记录纸页的进给机构和具有多个喷嘴和致动器的喷墨头。在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5指定复印功能并且执行读取操作之后,存储于图像存储器63k中的数字数据被传输到图像形成单元56。然后,图像形成单元56在记录纸页上打印相应于接收到的数字数据的图像。
[0137]现在参考图2和3解释在图像读取设备1中对文件双侧进行的进给。图像读取设备1具有读取文件双侧的功能。为了执行文件双侧读取,图像读取设备1首先读取文件的第一表面,并且然后读取文件的第二表面。
[0138]当读取单元22读取文件的第一表面时,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而被输送到读取位置21a。在该情形中,在读取位置21处承载该文件,其中文件的第一表面面向压板玻璃21。在下面,该进给过程被称为第一次进给通行。
[0139]然后,通过转回路径39,已经经过读取位置21a的其第一表面已被读取的文件的定向被翻转从而文件从文件进给路径32的下游部分被返回到文件进给路径32的上游部分。因此,文件被输送到读取位置21a以使得文件的第二表面可被读取单元22读取。即,文件在其第二表面面向压板玻璃21时被输送。在下面,该进给过程被称为第二次进给通行。
[0140]然后,已经经过读取位置21a并且其第二表面已被读取的文件(即,其两侧已被读取文件的)被引导至转回路径39。通过转回路径39,文件定向被翻转以使得文件从文件进给路径32的下游部分被返回到文件进给路径32的上游部分。然后,沿着通过读取位置的文件进给路径32输送的文件被驱出到纸张输出托盘31。在下面,该进给过程被称为第三次进给通行。
[0141]总之,对于文件纸页,执行对于第一次进给通行的进给以读取文件第一表面。然后,其第一表面已被读取的文件纸页通过转回路径39被翻转以启动用于读取第二表面的第二次进给通行。进一步,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文件通过转回路径39被再次翻转用于第三次进给通行。当文件在第三次进给通行期间经过读取位置21a时,读取单元22不执行读取操作。通过第三次进给通行,文件按照读取顺序被层叠在纸张输出托盘31上,同时被放置成使得第二表面面向下。因此,也可在纸张输出托盘31上保持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纸张排列顺序。因此,无需再次排列驱出到纸张输出托盘31上的文件纸页的顺序。
[0142]因为提供第三次进给通行,所以在当完成第二表面的读取时的时刻和当文件纸张下一纸页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大于在当文件纸页的第一表面完成时的时刻和当文件纸张的相同纸页通过转回路径39被翻转之后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原因如下。
[0143]即,在完成文件纸页的第二表面读取之后,执行用于通过转回路径39翻转相同文件纸页并且用于通过纸张进给路径32馈送相同文件纸页以驱出到纸张输出托盘33的第三次进给通行,并且在这之后,执行用于通过纸张进给路径32将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馈送到读取位置21a的第一次进给通行。相反,在文件纸页的第一表面完成之后,仅仅执行用于通过转回路径39翻转文件纸张相同纸页并且用于通过纸张进给路径32将文件纸张相同纸页馈送到读取位置的第二次进给通行。
[0144]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在读取文件纸页的第二表面之后更新校正数据,而不在读取文件纸张的第一表面之后更新校正数据。利用这种配置,能够有效地使用在当完成文件纸页的第二表面读取时的时刻和当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因此,可防止降低读取速度。因为每次当完成文件纸页的第二表面读取时更新校正数据,能够根据光量变化适当地更新校正数据。
[0145]下面,参考图8到11解释在图像读取设备1上执行的读取操作。
[0146]图8是示意在图像读取设备1的CPU 61的控制下用于读取置于ADF 3上的文件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文件被置于ADF 3上之后,当通过操作单元11按压“启动按钮”时,开始读取过程。注意到示于图8中的读取过程是用于读取文件纸张每一纸页的单侧的单侧读取过程。
[0147]首先,读取单元22被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下面的位置(步骤S2)。然后,CPU 61等待直至读取单元22的光源22a移动到稳定状态(步骤S4)。更特别地,图像读取设备1响应于每单位时间光量变化变得小于或者等于预定数量的事实,判断光源22a已经移动到稳定状态。可替代地,当从启用光源22a(或者从打开图像读取设备1),足够时段已经逝去时,图像读取设备1可判断光源22a已经移动到稳定状态。在该情形中,步骤S4可被跳过。
[0148]然后,扫描纸页计数器63j被复位为“0”(步骤S5),并且图像读取设备1开始进给置于ADF 3的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步骤S6)。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步骤S10)。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是用于确定增益校正数据、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的过程。参考图10在以后详细解释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149]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的前端是否已经到达读取位置21a(步骤S12)。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S12:否)。当文件纸页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S12:是),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文件纸页(步骤S14)。
[0150]在如此完成读取一页之后,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增加1(步骤S16)。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扫描纸页计数器63j是否已经达到“5”(步骤S18)。因为最初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小于“5”(S18:否),控制前进到步骤S26,其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的前端是否已经到达读取位置21a。如果下一纸页的前端未到达读取位置21a(S26: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是否已经执行纸页进给一段长于或者等于预定距离的距离(步骤S38)。如果尚未执行纸页进给所述预定距离(S38:否),则控制返回到步骤S26。
[0151]当在重复步骤S26和S38时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下一纸页的前端已经到达读取位置21a时,控制返回到步骤S14以开始读取下一页。
[0152]在重复循环过程(S14,S16,S18,S26)时当五页文件已被读取时,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变得大于或者等于5(S18:是)。在该情形中,执行将在以后(图9)解释的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S20)。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是用于,在当纸页后端经过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和当下一纸页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期间计算,A-D数据最大变化率的过程,该A-D数据最大变化率代表在当前时刻和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的时刻之间所引起的光源22a的光线的改变量。
[0153]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计算出的A-D数据最大变化率是否位于第二范围62b之外(步骤S22)。例如,第二范围62b被设为-2%到+2%的范围。在该情形中,如果A-D数据最大变化率小于-2%或者大于+2%,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A-D数据最大变化率位于第二范围62b之外(S22:是)。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A-D数据最大变化率是否位于第一范围62a之外(步骤S28)。
[0154]例如,第一范围62a被设为-5%到+5%的范围。在该情形中,如果A-D数据最大变化率小于-5%或者大于+5%,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A-D数据最大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62a之外(S28:是)。即,在该情形中,在当前时刻和阴影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的时刻之间光源22a的光线的改变量较大。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以更新阴影校正数据(步骤S32)。
[0155]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6)。在步骤S36中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与在步骤S10中执行的相同。通过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增益校正数据、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被确定,并且被分别地存储于校正时间增益区63a、阴影校正数据区63c和黑色校正数据区63e中。然后,扫描纸页计数器63j被设为“0”(步骤S25)。然后,开始读取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
[0156]再次参考S22,如果A-D数据最大变化率位于第二范围62b之外(S22:是)且A-D数据最大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62a中(S28:否),则光量变化并不要求更新阴影校正数据。因此,在该情形中,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其中图像读取设备1确定临时增益,并且将临时增益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在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确定临时增益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将扫描纸页计数器63j设为“0”(步骤S25)。然后,开始读取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
[0157]利用这种配置,对于在确定临时增益之后读取五页文件纸张,图像传感器22b的图像信号可根据如此确定的临时增益而经历增益校正。因此,即使光量已经从最后一次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起发生变化,仍可通过使用相应于光量变化的临时增益来适当地执行增益校正。
[0158]如果A-D数据最大变化率位于第二范围62b中(S22:否),在校正时间增益区63a中存储的校正时间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24)。然后,扫描纸页计数器63j被设为“0”。然后,读取下一纸页。即,如果在当前时刻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之间的光量变化较小,在即刻在前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确定的增益、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被用于下面五页的读取。
[0159]如果图像读取设备判断在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前,已经执行了预定距离的进给(S38:是),则不存在任何文件。因此,在该情形中,图像读取设备1停止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步骤S40),并且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步骤S42)。然后,读取过程结束。
[0160]下面,参考图9解释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S20)。在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中,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被确定,并且基于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和在即刻在前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确定的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A-D最大强度变化率被确定。
[0161]在解释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之前,解释评估基准增益62c。如上所述,为了确定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读取单元22对于一行读取文件压脚19,并且相应于该一行的图像信号被增益校正放大。进一步,利用A-D转换单元22c2,通过A-D转换,被放大的图像信号被转换成数字数据。
[0162]在其中图像信号通过在即刻在前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确定的增益而被放大(S10或者S36)并且所确定的增益被设于A-D转换单元22c2的情形中,如果光量在完全校正数据确定的即刻在前执行和当前时刻之间快速地增加,则图像信号可能超过A-D转换单元22c2能够进行转换的最大转换水平(即,A-D转换单元22c2的饱和水平)。在该情形中,不能获得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有效值。
[0163]为了防止通过读取文件压脚19获得的图像信号达到A-D转换单元22c2的饱和水平,图像读取设备1将预定评估基准增益62c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并且在这之后,读取文件压脚19。
[0164]评估基准增益62c被设为充分低于在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确定的增益(S10,S36)或者在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确定的增益(S30)的值。例如,评估基准增益62c被设为“1”。通过为增益校正使用这种低的增益,能够防止图像信号达到A-D转换单元22c2的饱和水平。因此,能够确定即使光量快速增加也可用于适当地评估光量变化的有用的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
[0165]如图9所示,图像读取设备1将评估基准增益62c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202)。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对于一行读取文件压脚19(步骤S204)。相应于该一行的图像信号根据在步骤S202中限定的评估基准增益62c而经历增益校正。
[0166]关于一行的图像信号在AEF 22c中经历增益校正和A-D转换以产生相应于该一行的数字数据。然后,与按照强度降低的次序的前16个像素相对应的数字数据被提取(步骤S205)。在这种状态下提取的数字数据是不经历黑色校正和阴影校正的数据。然后,该16个像素的强度平均值(即,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被计算出,并且被存储在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区63g中(步骤S206)。
[0167]然后,基于在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中存储的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来计算A-D最大强度变化率(步骤S208)。
[0168]在读取过程中,如上所述计算的A-D最大强度变化率被用于评估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线的改变量(S10,S36)。
[0169]根据上述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A-D最大强度变化率可被计算出,同时读取单元22被保持在读取位置21a之下的位置处,而不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因此,读取单元22无需在基准位置21b和读取位置21a之间往复移动。因此,能够快速开始读取下一纸页。因为利用通过读取文件压脚19获得的数字数据来确定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所以能够根据用作用于读取文件的构件的图像传感器22b的输出来适当地评估光线的改变量。
[0170]因为在当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前执行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从当即刻在前的纸页已经经过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到当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的时段可被有效地使用。因此,读取操作所需时间可被减少。
[0171]下面,参考图10解释在图像读取设备1的CPU 61的控制下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如上所述,在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开始之前,读取单元22已经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
[0172]首先,位于基准位置21b之下的读取单元22的图像传感器22b被控制以读取白条21c,并且增益被调节以使得来自图像传感器22b的图像信号的最大强度匹配输入到A-D转换单元22c2的预定基准水平。如此确定的增益作为校正时间增益而被存储在校正时间增益区63a中(步骤S102)。
[0173]然后,校正时间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104)。然后,在基准位置21b下面,在移动读取单元22一段相应于16行的距离时,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相应于16行的区域以获得数字数据(步骤S106)。相应于16行的数字数据包括由图像传感器22b的相应于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进入的位置的部分获得的白度数据和由图像传感器22b位于反射光线在此处不进入图像传感器22b中的光线屏蔽区域中的部分获得的黑度数据。白度数据被存储在白度数据区63b中,而黑度数据被存储在黑度数据区63d中(步骤S108)。
[0174]然后,基于黑度数据确定黑色校正数据,并且黑色校正数据被存储在ASIC 66的黑色校正单元66a中(步骤S110)。然后,基于白度数据确定阴影校正数据,并且阴影校正数据被存储在ASIC 66的阴影校正单元66b中(步骤S112)。
[0175]然后,读取单元22从基准位置21b移动到读取位置21a(步骤S114)。因此,光源22a照亮的目标从基准位置21b改变为读取位置21a。
[0176]然后,评估基准增益62c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116)以在从S116开始的步骤中获得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如上所述,基于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来确定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A-D最大强度变化率。因此,根据等于被用于计算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的增益的评估基准增益62c来确定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从而光量变化可被适当地评估。
[0177]然后,位于读取位置21a之下的读取单元22关于一行读取文件压脚19以获得相应于一行的数字数据(步骤S118)。相应于一行的图像信号根据在S116设定的评估基准增益62c而经历增益校正。
[0178]然后,相应于一行的图像信号在AFE 22c中经历增益校正并且经历A-D转换以获得关于一行的数字数据。然后,与按照强度降低的次序的前16个像素相对应的数字数据被提取(步骤S119)。然后,该16个像素的强度平均值被计算并且存储在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中(步骤S120)。即,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被存储。
[0179]校正时间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122)。然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结束。根据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根据来自光源22a的光线的当前数量来确定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为了读取下面的5页,根据新确定的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来执行校正。因此,能够根据来自光源22a的光线的当前数量来适当地执行校正。
[0180]下面,参考图11解释在图像读取设备1的CPU 61的控制下执行的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181]首先,基于A-D最大强度变化率和校正时间增益来确定临时增益,并且临时增益被存储在临时增益区63i中(步骤S302)。例如,通过下面的等式(2)计算临时增益。
(临时增益)=(校正时间增益)×100/(100+(A-D最大强度变化率))    (2)
[0182]即,作为基于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确定增益的替代,通过向在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中确定的增益应用代表光量变化的A-D最大强度变化率(代表从完全校正数据的即刻在前确定起的光量变化)来确定相应于光量变化的适当的增益。
[0183]然后,临时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304)。然后,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结束。根据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可获得匹配光量变化的增益而不将读取单元21b返回到基准位置21b。为了在确定临时增益之后读取5张纸页,可通过临时增益来适当地校正图像信号的强度。
[0184]因为无需将读取单元22返回到基准位置21b,能够快速地开始读取下一页。
[0185]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响应于通过读取文件压脚19获得的数字数据满足预定条件的事实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如果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量变化较小,则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无需将读取单元22返回到基准位置21b。因此,能够快速开始读取下一纸页并且由此减少用于读取操作的时间。
[0186]在另一方面,如果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量变化较大,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能够在适当时刻更新校正数据并且因此适当地执行增益校正和阴影校正。
[0187]作为示于图8中的读取过程的一个变型,可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6)而不执行步骤S28。即,在该情形中,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0)被省去。
[0188]可执行用于判断A-D最大强度变化率是否位于第一范围之外的判断步骤(S28)而不执行用于判断A-D最大强度变化率是否位于第二范围之外的判断步骤(S22),并且如果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之外,则可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189]因为如果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则校正数据被确定和更新,所以可在适当时刻执行校正数据的更新。还能够减少在读取位置和基准位置之间切换读取单元的执行次数。
[0190]第二实施例
[0191]下面,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因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将不重复对其解释。在下面,示意图像读取设备1的硬件配置的图(例如,图1-3、4和6)也被引用以用于解释第二实施例。
[0192]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来计算A-D最大强度变化率,并且基于A-D最大强度变化率对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作出判断。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不仅反应最大强度而且还反应最小强度时计算A-D数据变化率,并且基于A-D数据变化率来对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作出判断。
[0193]在第一实施例中,从读取单元22获得的数字数据提取与按照强度降低的次序的前16个像素相对应的数字数据,并且根据该16个像素的强度计算的平均值作为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而被存储在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中。
[0194]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从在确定阴影校正数据和黑色校正数据之后通过移动到读取位置21a的读取单元22所获得的数字数据,提取相应于具有最大强度的一个像素的数字数据作为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并且将其存储在RAM 63中。
[0195]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呈现最大强度的像素的位置作为最大强度位置而被存储在RAM 63中。
[0196]在第一实施例中,从读取单元22通过关于一行读取从文件压脚19反射的光线而获得的数字数据中提取与按照强度降低的次序的前16个像素相对应的数字数据,并且该16个像素的强度平均值被定义为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
[0197]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相应于在RAM 63中存储的最大强度位置的像素的数字数据被定义为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即,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是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具有相同位置的相同像素获得的数据。
[0198]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从在确定阴影校正数据和黑色校正数据之后通过移动到读取位置21a的读取单元22所获得的数字数据,提取相应于具有最小强度的一个像素的数字数据作为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呈现最小强度的像素的位置作为最小强度位置被存储在RAM 63中。
[0199]在在当完成对其进行读取操作的一个纸页的后端已经经过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和当下一纸页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期间(即,在其中没有文件位于读取位置21a处的纸页间隔期间),通过位于读取位置21a之下的读取单元22获得的数字数据的最小强度作为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被存储在RAM 63中。更特别地,提取相应于最小强度位置的像素的数字数据作为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换言之,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是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具有相同位置的相同像素获得的数据。
[0200]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计算作为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相对于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的改变量的A-D最小强度变化率,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更特别地,通过下面的等式(3)获得A-D最小强度变化率。
(A-D最小强度变化率)={(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1}×100    (3)
[0201]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作为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相对于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的改变量的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被计算,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更特别地,通过下面的等式(4)获得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
(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1}×100    (4)
[0202]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中,代表光源22a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的光量变化的A-D数据变化率被计算并且存储在RAM 63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基于A-D数据变化率来判断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203]更特别地,通过下面的等式(5)获得A-D数据变化率。
(A-D数据变化率)=(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A-D最小强度变化率)    (5)
[0204]再次参考图7,解释用于评估光量变化的A-D数据变化率。
[0205]如图7所示,在图像信号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边缘部分处,强度随着时间的改变量较小。在另一方面,在图像信号的中央部分中,强度随着时间的改变量较大。这意味着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呈现出较大值,因为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受到强度随着时间的较大数量的变化的强烈影响,而A-D最小强度变化率呈现出比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更小的值,因为A-D最小强度变化率不受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影响。在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和A-D最小强度变化率之间的这种差别随着光源22a的光线的改变量的增加而变大。因此,A-D数据变化率随着光源22a的光线的改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0206]因此,通过比较A-D数据变化阀值与A-D数据变化率并且评估光量变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207]下面,参考图12到14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
[0208]图12是示意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2中,对于那些与示于图8中的读取过程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对其重复进行解释。
[0209]应该指出,虽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包括增益、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的确定,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特征稍微地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将参考图13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210]如图12所示,如果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变得大于或者等于5(S18:是),如在第一实施例的读取过程(图8)的情形中那样评估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的光线的改变量。随后参考图14解释用于确定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A-D最小强度变化率和A-D数据变化率的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S200)。
[0211]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计算出的A-D数据变化率是否位于第三范围之外(步骤S220)。如果A-D数据变化率位于第三范围之外(S220:是),则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源22a的光量变化较大。因此,在该情形中,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以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步骤S320)。第三范围可被存储在ROM 62中。
[0212]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60)。通过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增益校正值、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被确定,并且校正时间增益区63a,阴影校正数据区63c和黑色校正数据区63e被更新。然后,扫描纸页计数器被设为“0”以开始读取下一文件纸页。
[0213]如果A-D数据变化率位于第三范围中(S220: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在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S200)中计算的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是否位于第四范围之外(步骤S230)。如果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位于第四范围之外(S230:是),则图像传感器22b读取的图像信号的最大强度呈现较大的改变量。在该情形中,通过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00)来确定临时增益,并且所确定的临时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
[0214]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0)中,基于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和校正时间增益来计算临时增益。相反,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简单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S300),例如,通过下面的等式(6)确定临时增益。
(临时增益)=((校正时间增益)×100)/(100+(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    (6)
[0215]通过如此确定临时增益,通过使用用于读取5页文件纸张的临时增益,来自图像传感器22b的图像信号可经历增益校正。因此,即使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变化光量发生,能够通过使用相应于光量变化的临时增益而适当地执行增益校正。
[0216]再次参考S220,如果计算出的A-D数据变化率位于第三范围中(S220:否),则在校正时间增益区63a中存储的校正时间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24)。然后,扫描纸页计数器63j被设为“0”(步骤S25)以读取下一纸页。即,如果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S100,S360)起光线的改变量较小,通过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S36)的即刻在前执行而确定的增益、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被用于下次读取5页文件纸张。例如,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的值可被分别地用作第三范围和第四范围。
[0217]下面,参考图13解释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0,S360)。在图13中,对于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S36)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步骤编号并且不再重复对其进行解释。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0,S360)中,执行步骤S1180,S1182,S1184,S1186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S36)的步骤S119和S120。
[0218]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0,S360)中,如在第一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S36)的情形中那样确定增益、黑色校正数据、阴影校正数据。然后,读取单元22移动到读取位置21a(S114),并且评估基准增益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步骤S116)。然后,读取单元22关于一行读取文件压脚19(步骤S118)。
[0219]然后,相应于一行的图像信号的数字数据通过AFE 22c而经历增益校正和A-D转换,呈现最大强度的一个像素的数字数据被定义为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步骤S1180)。然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具有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的像素的位置被定义为最大强度位置(步骤S1182)。
[0220]然后,从在步骤S118中获得的相应于一行的数字数据,呈现最小强度的一个像素的数字数据被定义为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步骤S1184)。然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具有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的像素的位置被定义为最小强度位置(步骤S1186)。
[0221]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0,S360),最大强度、最小强度及其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位置被存储在RAM 63中。
[0222]下面,参考图14解释由图像处理设备1执行的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S200)。在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S200)中,确定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并且基于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确定A-D数据变化率。
[0223]首先,评估基准增益62c被设于增益校正单元22c1以关于一行读取从文件压脚19反射的光线(步骤S2002,S2004)。然后,从已经经历增益校正和A-D转换的关于一行的图像信号,提取位于最大强度位置处的像素的数字数据并且被存储在RAM 63(步骤S2006)中。
[0224]然后,从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和存储于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区63f中的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来确定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并且被存储在RAM 63(步骤S2008)中。
[0225]然后,从在步骤S2004中获得的关于一行的数字数据,位于最小强度位置处的像素的数字数据被定义为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步骤S2010)。
[0226]然后,从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和存储于RAM 63中的校正时间A-D最小强度来确定A-D最小强度变化率,并且被存储在RAM63中(步骤S2012)。
[0227]然后,基于最大强度A-D数据变化率和A-D最小强度变化率来确定A-D数据变化率,并且被存储在RAM 63中(步骤S2014)。然后,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结束。
[0228]根据A-D数据变化率计算过程,基于在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的位置处的像素的强度来确定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的每一个。因此,能够快速获得目标像素的强度的数字数据。相反,如果通过搜索相应于一行的数字数据来获得最大强度像素的值和最小强度像素的值并且搜索到的值被用于确定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小强度,则由于对最大强度和最小强度的值进行的搜索处理,处理时间增加。
[0229]应该指出,除了上述优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1能够实现由第一实施例获得的优点。
[0230]第三实施例
[0231]下面,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因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将不重复对其解释。在下面,示意图像读取设备1的硬件配置的图(例如,图1-3、4和6)也被引用以用于解释第三实施例。
[0232]当读取具有多页的文件时,图像读取设备1可移动到等待状态,其中因为对从即刻在前纸页读取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在即刻在前的纸页读取完成之后,停止读取下一纸页。例如,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具有向外部设备传输即刻在前纸页的图像数据的功能,或者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对即刻在前纸页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数据处理,则要求较长的等待时间以用于等待数据传输或者图像数据处理完成。在该情形中,要求图像读取设备等待较长时间直至图像读取设备1准备好读取下一纸页。
[0233]在该情形中,如果在纸页读取完成之后即刻确定阴影校正数据,并且如此确定的阴影校正数据被用于校正下一纸页的图像信号,则从当即刻在前纸页读取结束时的时刻起,光量可能发生较大数量的变化。在该情形中,对下一纸页图像信号的校正可能变得不适当。
[0234]如果在一旦存储器空间不足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需要等待直至获得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则也将产生这种缺陷。考虑到这种缺陷提供第三实施例。
[0235]下面,参考图15到17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
[0236]图15是示意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5中,对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读取过程(图8)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再重复对其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读取过程的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步骤S12和S14之间的等待过程(步骤S13),并且在步骤S14和S16之间清楚地示意出数据传输过程(步骤S15)。
[0237]在步骤S12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的前端是否到达读取位置21a(步骤S12)。如果纸页到达读取位置21a(S12:是),则执行等待过程(步骤S13)。
[0238]在等待过程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纸页读取是否可能并且等待直至对下一纸页进行读取成为可能。该等待过程将在随后参考图17进行解释。如果通过等待过程判断能够进行纸页读取(步骤S13),则图像读取设备1在输送纸页的同时读取纸页(步骤S14)。因为等待过程(步骤S13),停止纸页读取直至其中由于对即刻在前纸页进行处理而不能读取纸页的状态被释放。
[0239]在如此完成纸页读取之后,通过读取操作获得的数字数据在ASIC 66中经历校正过程和图像处理(例如,编码过程)并且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63k中(步骤S14)。然后,开始用于传输存储于图像存储器63k中的数字数据的数据传输过程(步骤S15)。在步骤S15中,数字数据经由网络接口55被传输到外部设备。
[0240]下面,参考图16解释等待过程。首先,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未被传输到外部设备的未传输数字数据(即,通过读取即刻在前纸页获得的数字数据的未被传输部分或者即刻在前执行的读取过程的未被传输的数字数据)是否低于或者等于未传输数据数量阀值62a(步骤S132)。
[0241]如果数字数据的未传输数据数量大于未传输数据数量阀值62a(即,如果网络接口55处于传输数字数据的状态中并且队列数据的数量大于未传输数据数量阀值62a)(S132: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不能开始读取下一纸页。因此,在该情形中,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未传输数据数量变得低于或者等于未传输数据数量阀值62a。
[0242]如果数字数据的未传输数据数量变得低于或者等于未传输数据数量阀值62a(S132: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134。在步骤S134中,图像读取设备1检查图像存储器63k的空闲空间的大小以判断图像存储器63k的空闲空间的大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空闲空间阀值(步骤S134)。原因在于如果在其中图像存储器63k的空闲空间较低的状态中开始读取下一纸页,则图像读取设备1不能存储读取操作获得的数字数据。因此,当图像存储器63k的空闲空间低于空闲空间阀值时图像读取设备1进行等待。空闲空间阀值可被存储在ROM 62中。
[0243]如果判断图像存储器64k的空闲空间大小大于或者等于空闲空间阀值(S134: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136。在步骤S136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对于在前读出的数字数据的图像处理是否结束。例如,图像处理设备1判断在图像处理单元66c中对于在前读出的数字数据的编码过程是否结束。如果在图像处理单元66c中的图像处理未结束,则不能对于下一纸页的数字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因此,图像处理设备1等待直至在图像处理单元66c中的图像处理结束(S136:否)。
[0244]如果在等待状态期间判断在图像处理单元66c中的图像处理结束(S136:是),则等待过程终止(S13)。在等待过程终止之后,开始读取下一纸页并且开始读取反射光线以用于在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的增益调节和阴影校正数据的确定。
[0245]在图像读取设备1中,如果通过读取从压脚19反射的光线而获得的数字数据满足预定条件,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6)。如果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量变化相对不大,则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在该情形中,无需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因此,能够快速地开始执行下一纸页读取并且由此减少用于读取操作的时间。
[0246]在另一方面,如果光线的改变量较大,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能够在适当时刻更新校正数据。即,能够适当地执行增益校正和阴影校正。
[0247]作为对使用者在步骤S15(图15)中指定的将读取单元22获得的数字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的替代,数字数据可被传输到图像形成单元56。
[0248]作为对等待过程S13(图16)的替代,可执行示于图17中的等待过程(S130)。
[0249]下面,参考图17解释替代等待过程(S13)的由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等待过程。在图17中,对于与示于图16中的等待过程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重复对其进行解释。
[0250]首先,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未被打印的页数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定数目(步骤S1320)。例如,如果执行高质量打印或者如果每一纸页将要打印的图像数量较大,用于打印一页的所需的时间大于用于读取一页所需的时间。因此,如果未被打印的页数大于或者等于预定数目(例如,“3”)(S1320: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不能对下一纸页执行读取。在该情形中,图像读取设备1移动到等待状态。
[0251]如果判断未被打印的页数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定数目(S1320: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134,其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图像存储器64k的空闲空间大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空闲空间阀值。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在图像处理单元66c中对于在前读取数字数据的编码过程是否结束(S136)。
[0252]在图16的等待过程(S13)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图像处理单元66c中的编码码过程是否结束。相反,等待过程S130(图17)可被配置成判断除了编码过程之外的图像处理(例如,二进制化过程)是否结束,因为对于所获得的数字数据的打印过程执行等待过程(S130)。
[0253]根据示于图17图中的等待过程(S130),也可实现步骤S13(图16)获得的优点。另外,停止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直至未被打印的页数变为小于或者等于预定数目并且因此读取操作成为可能。可即刻在在执行下一纸页读取之前,确定增益调节和阴影校正数据,即使打印操作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通过使用如此确定的阴影校正数据和增益能够适当地执行图像信号校正。
[0254]在该实施例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S10,S36),在执行步骤S102之前,执行等待过程。在该情形中,停止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直至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能够进行读取操作。换言之,在读取操作成为可能之后,读取反射光线以确定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
[0255]因为在增益调节和确定阴影校正数据之后,快速读取下一纸页,能够通过使用适当的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来执行图像信号校正。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光量变化而对读取操作造成的不利效果,即使在增益调节和确定阴影校正数据之后光量发生变化。
[0256]在上述等待过程(S13,S130)中,图像处理设备1响应于被满足的所有的三个条件而退出等待过程。然而,等待过程可被配置成使得图像读取设备1响应于该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两个)被满足的事实而退出等待过程。
[0257]为了判断是否能够进行读取,另外的准则可被添加到等待过程(S13,S130)。例如,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设有可移除存储器连接槽并且被配置成将存储于图像存储器63k中的数字数据传输到连接到可移除存储器连接槽的存储卡,则等待过程可被配置成另外地进行等待直至预定数量的数据被传输到存储卡。在等待过程(S13,S130)中,可以改变步骤处理顺序。
[0258]在读取过程(图15)中,执行等待过程,无论被读取的纸页是第一纸页或者随在第一纸页之后的纸页。然而,在读取第一纸页时可跳过等待过程。
[0259]因为停止通过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读取反射光线直至图像读取设备的状态变为准备好读取文件,所以能够在适当时刻确定校正数据。因为在确定校正数据之后快速读取文件,所以还能够根据确定的校正数据来适当地执行校正操作。
【0000】作为对在图15中所示的读取过程中的步骤S12和S14之间设置等待过程(S13)的替代,等待过程(S13)可以被设置在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S36)中。在此情形中,等待过程(S13)在步骤S102之前被执行。
[0260]第四实施例
[0261]下面,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因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将不重复对其解释。在下面,示意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硬件配置的图(例如,图1-3、4和6)也被引用以用于解释第四实施例。
[0262]在由传统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传统的读取过程中,在完成增益调节和阴影校正数据的确定之后,要求较长时段直至文件到达读取位置。因此,如果光量在该较长时段期间发生变化,则在实际开始读取文件时光量可能变得太大。在该情形中,在即刻在前确定过程中确定的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可能变得不合适。
[0263]在传统的读取过程中,当每次读取文件纸张的一侧时,读取单元被返回到原始位置(即,基准位置)。这种传统的读取过程要求读取单元在读取位置和基准位置之间频繁地往复,并且由此降低文件读取速度。对于读取具有多页的文件而言,这种缺陷变得明显。
[0264]图18是示意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图像读取设备1的CPU 61的控制下执行读取过程。在图18中,对于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读取过程(图8)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再重复对其进行解释。
[0265]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的特征在于用于判断文件纸页的前端是否被探测到的判断步骤(S7)和用于判断文件纸页是否被输送了预定距离的判断步骤(S8)被插入步骤S6和S10之间,用于判断文件纸页的前端是否被探测到的判断步骤(S33)和用于判断文件纸页是否被输送了预定距离的判断步骤(S34,S35)被插入步骤S32和S36之间。
[0266]在下面,仅仅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读取过程的特征。
[0267]如图8中所示的读取过程的情况那样执行步骤S2至S5。在步骤S6中,开始进给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纸页。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的前端是否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步骤S7)。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文件纸页前端被探测到(S7:否)。
[0268]当在进给文件纸页期间文件的读取端部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时(S7:是),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是否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步骤S8)。可利用编码器或者马达的阶跃脉冲的数目通过监视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的旋转圈数来确定文件纸页是否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
[0269]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文件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8:否)。如果判断文件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8:是),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步骤S10)。即,在文件纸页的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到达预定点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000】然后,如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解释那样执行步骤S12至S22。总之,在文件纸页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文件纸页(S12,S14)。然后,图象读取设备1将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增加1(S16),并且判断扫描纸页计数器63j是否达到“5”(S18)。如果所述扫描纸页计数器63j已经达到了“5”(S18:是),则执行A-D数据最大强度变化率计算过程(S20)。如果所计算的A-D数据最大变化率没有位于第二范围62b之外(S20:否),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24。如果所计算的A-D数据最大变化率位于第二范围62b之外(S22: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28。
[0270]如果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之外(S28: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32,其中读取单元22被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以确定和更新阴影校正数据。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是否通过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了文件纸页前端(步骤S33)。如果文件纸页前端未被探测到(S33: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是否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步骤S35)。如果纸页文件未被输送预定距离(S35:否),则控制返回到步骤S33。
[0271]当文件前端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时(S33:是),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是否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步骤S34)。可利用编码器或者马达的阶跃脉冲的数目通过监视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的旋转圈数来确定文件纸页是否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
[0272]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文件纸页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34:否)。当纸页文件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时,(S34:是),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6)。即,在文件纸页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到达预定点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36)。
[0273]在步骤S25中,扫描纸页计数器被设为“0”以开始读取文件下一纸页。
[0274]如果在文件前端未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的状态中文件纸页已被输送预定距离(S33:否并且S35:是),则没有任何需被读取的文件纸页被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因此,在该情形中,控制前进到步骤S40,其中停止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C。然后,读取单元22被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步骤S42)。然后,读取过程结束。
[0275]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如果A-D最大强度变化率位于第一范围之外,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量变化较大,并且因此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276]如果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起光量变化较小,则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在该情形中,不必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读取位置21b之下的位置。因此,能够快速地开始读取下一纸页并且减少读取过程要求的时间。还能够在适当时刻更新校正数据,并且适当地执行增益校正和阴影校正。
[0277]图19是示意在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开始和步骤S14中的读取之间的过程流程的时刻图表。如图19所示,首先,前部传感器52探测到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存在文件(T1)。当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5输入扫描启动命令时(T2),图像读取设备1控制马达旋转摄取辊子33和分离辊子34从而开始进给文件(T3)。然后,在进给文件期间,文件纸页前端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T4)。
[0278]当用于旋转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的马达旋转预定步时(T5),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更特别地,开始由增益校正单元22c1进行增益调节(T5)并且确定增益。然后,当在基准位置21b下面移动读取单元22时获得黑度数据和白度数据(T6)。
[0279]在获得黑度数据和白度数据完成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开始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读取位置21a(T7)。当读取单元22到达读取位置21a时,停止读取单元22(T9)。CPU 61基于获得的黑度数据确定黑色校正数据并且基于白度数据确定阴影校正数据。
[0280]因为在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同时输送文件,所以当文件接近读取位置21a时,文件前端被后部传感器54探测到(T8)。在其中用于旋转进给辊子35A、35B、35C和35D的马达的旋转圈数已经达到预定步数的状态中(T10),文件纸页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此时,开始读取文件。
[0281]利用上述配置,能够使得时刻T5(当开始为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时)接近时刻T10(当开始读取文件时)。因此,即使在开始进给文件纸页和开始读取文件纸页之间光量发生变化,也能够将光量的变化引起的不利效果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因此,能够确定适当的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
[0282]时段TH(在当开始增益调节时的时刻和当在获得黑度数据和白度数据并且在此之后,将读取单元22从基准位置21b移动到读取位置21a之后,读取单元22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逝去时间)比作为在当文件纸页前端到达预定点时的时刻和当文件纸页前端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逝去时间的时段更短。
[0283]关于在在读取纸页和读取下一纸页之间的间隔中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在下一纸页的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到达预定点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即使在当读取即刻在前纸页完成时的时刻和当下一纸页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例如,如果在读取即刻在前纸页的状态期间或者在完成读取即刻在前纸页时下一纸页被插入纸张进给托盘30中),停止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直至下一纸页到达靠近读取位置的位置。因此,能够即刻地在开始读取下一纸页之前,确定增益、黑色校正数据和阴影校正数据。因此,能够避免可在开始读取下一纸页之前发生的光量变化所引起的不利效果,并且由此确定适当的校正值。
[0284]图20是示意由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双侧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当文件被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并且由使用者通过操作按键11指定双侧读取时,开始双侧读取过程。对于与示于图8和18中的读取过程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再重复对其解释。在下面,重点对双侧读取过程的特征进行解释。
[0285]如在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的情形中那样执行步骤S2和S4。然后,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的第一纸页被进给以开始第一次进给通行(步骤S60)。如上所述,通过第一次进给通行,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纸页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被输送到读取位置21a,其中文件纸页的前侧被定向成由读取单元22进行读取。
[0286]类似于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的前端是否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步骤S7)。当文件纸页的前端被探测到时(S7:是),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是否已经被输送了预定距离(步骤S8)。
[0287]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文件纸页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8:否)。如果文件纸页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8:是),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步骤S10)。即,类似于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在文件纸页前端已经沿着文件进给路径32到达预定点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288]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页前端是否已经到达读取位置21a(步骤S120)。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文件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S120:否)。当文件纸页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S210:是),读取面向读取单元22的文件纸页的侧面(步骤S140)。
[0289]在已经如此完成对文件纸页一侧的读取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读取单元22读取的文件纸页的侧面是前侧还是后侧(步骤S180)。如果读取单元22读取的文件纸页的侧面是前侧(S180:是),则对于文件纸页开始第二次进给通行(步骤S200)。然后,控制返回到步骤S120。在该阶段,图像读取设备1处于能够对文件纸页后侧执行读取操作的状态中。
[0290]如果判断被读取单元22读取的文件纸页侧面是后侧(S180: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步骤S220),从而执行在随后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中的对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的读取以及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的确定(S10)。
[0291]然后,开始第三次进给通行(步骤S240)。在第三次进给通行中文件通过读取位置21a被驱出到纸张输出托盘31。
[0292]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是否被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步骤S280)。如果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被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S280:是),则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在第三次进给通行的过程中文件纸页的后端是否已经经过后部传感器54(步骤S300)。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在第三次进给通行的过程中文件纸页的后端已经经过后部传感器54(S300:否)。
[0293]如果判断在第三次进给通行的过程中文件纸页的后端已经经过后部传感器54(S300:是),则控制返回到步骤S60以通过进给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的下一纸页而开始第一次进给通行(步骤S60)。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前端是否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步骤S7)。当文件前端被第二前部传感器53探测到时,(S7:是),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是否被输送了预定距离(步骤S8)。
[0294]图像读取设备1等待直至文件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8:否)。如果文件已被输送了预定距离(S8:是),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
[0295]对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需要通过读取单元22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在这方面,根据双侧读取过程,读取单元22已经在读取文件后侧之后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因此,能够快速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并且由此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296]如上所述,在读取文件前侧之后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而在读取文件后侧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297]当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没有发现任何文件时(S280:否),图像读取设备1停止通过进给辊子35进给文件(步骤S40),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步骤S42)并且然后结束双侧读取过程。
[0298]如在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的情形中,双侧读取过程能够使得当开始读取从白条21c反射的光线时的时刻T5接近当开始读取文件时的时刻T10。因此,即使在开始进给文件和开始读取文件之间的时段期间光量发生变化,也能够防止光量的变化影响读取操作。因此,能够确定适当的增益和阴影校正数据。
[0299]因为在有效地使用在完成文件后侧读取和当文件下一纸页的前侧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时更新阴影校正数据,所以能够根据光量的变化适当地更新阴影校正数据,同时抑制文件读取速度的降低。在读取文件前侧之后,阴影校正数据不被更新。因此抑制文件读取速度的降低。
[0300]如果在在示于图20中的双侧读取过程中完成前侧读取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则可以在通过转回路径39翻转文件纸页并且在此之后将文件纸页输送预定距离之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301]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被形成为设于具有包括传真功能(传真模式)、复印功能(复印模式)和扫描器功能(扫描器模式)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中的图像读取设备,则该多功能外围设备可被被配置成允许使用者指定传真模式、复印模式和扫描器模式中的一个。在该情形中,在示于图18中的读取过程或者示于图20中的双侧读取过程的步骤S4中,在光源移动到稳定状态之前所逝去的准备时间依赖于操作模式类型而改变。例如,较短准备时间被用于复印模式和传真模式,而较长准备时间被用于扫描器模式。在该情形中,当在扫描器模式中执行读取过程时,光源22a处于足够稳定的状态中。因此,可获得适当的校正数据,即使在较早的时刻处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302]因此,用于根据操作模式类型限定预定距离的值的步骤被插入读取过程(图18)或者双侧读取过程(图20)的步骤S8之前,从而预定距离根据操作模式类型而被适当地改变。在该情形中,确定校正数据的时刻可根据操作模式而被改变。
[0303]因为在文件前端沿着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确定校正数据,所以能够抑制在输送文件期间由于光量变化引起的不利效果,即使这种光量变化在输送文件期间发生。
[0304]第五实施例
[0305]下面,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因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将不重复对其解释。在下面,示意图像读取设备1的硬件配置的图(例如,图1-3、4和6)也被引用以用于解释第五实施例。
[0306]在第四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文件前侧的基本全部纸页和文件后侧的全部纸页。相反,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可以指定作为读取目标范围的读取范围。在下面,主要对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特征进行解释。
[0307]在ROM 62中,存储与纸页间隔和纸页间隔判断阀值有关的数据。图21是用于解释纸页间隔输送距离的解释性示意图。在图21中,示意出连续的两个纸页101和102。在下面,假定按照该顺序读取纸页101和102。
[0308]为了防止在连续输送文件纸张的多个纸页时发生纸张拥堵,当确保在下一纸页和在前纸页之间的预定间隔时输送下一纸页。在示于图21中的实例中,在较早输送的纸页101和较晚输送的纸页102之间保证80mm的间隔106。间隔106的长度作为纸页间隔被存储在ROM62中。在以后描述的范围指定读取过程中,在保证在连续纸页之间的纸页间隔时输送文件纸张的纸页。
[0309]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RAM 63中,提供用于存储顶侧读取限制高度110和底侧读取限制高度112的区(见图21)。在图21中,读取范围108被示意为灰色。虽然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使得对于每一纸页可将不同的值设为读取范围108,但在图21中,对于纸页101和102设置了相同的值作为读取范围108。
[0310]如图21所示,在RAM 63中存储的顶侧读取限制高度110代表在纸页(101或者102)的前端和读取范围108的前端之间的长度。在RAM 63中存储的底侧限制高度112代表在读取范围108的后端和纸页(101或者102)的后端之间的长度。
[0311]因为在首先输送的纸页101和随后输送的纸页102之间的纸页间隔106为固定值,通过限定允许使用者输入到图像读取设备1的读取范围108,通过将底侧读取限制高度112、间隔106和顶侧读取限制高度110加到一起,在完全读取即刻在前纸页(101)和开始读取纸页(102)之间的纸页输送距离可被确定。
[0312]假定底侧读取限制高度112为148mm,在纸页101和102之间的纸页间隔106为80mm,并且顶侧读取限制高度110为10mm,在完成读取纸页101(即,对纸页101的读取范围进行读取)和开始读取纸页102(即,对纸页102的读取范围108进行读取)之间的输送距离被确定为238mm(=148mm+80mm+10mm)。
[0313]如果输送速度为198mm/分钟,通过将输送距离(例如,238mm)除以输送速度(198mm/分钟),可获得在完成读取纸页101和开始读取纸页102之间的时间。如此获得的时间作为纸页时间间隔而被存储在RAM 63中。
[0314]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比较纸页时间间隔与存储于ROM 62中的纸页间隔判断阀值。如果纸页时间间隔大于或者等于纸页间隔判断阀值,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例如,纸页间隔判断阀值是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所需时间和用于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a之下的位置所需时间的和。换言之,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在在完成读取即刻在前纸页之后且在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前所逝去的时段期间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a之下的位置并且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315]图22是示意由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单侧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图22中,对于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双侧读取过程(图20)的那些基本相同的元件,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再对其重复进行解释。
[0316]在文件被置于ADF 3的纸张进给托盘30上并且由使用者通过操作按键11指定读取范围108之后,当使用者输入“开始”命令时,开始单侧读取过程。对于所有文件纸页,读取范围108可为相同值。可替代地,读取范围108可根据文件纸页而改变。
[0317]在步骤S1中,图像读取设备1基于由使用者指定的读取范围108计算顶侧读取限制高度110和底侧读取限制高度112,并且将它们存储在RAM 63中。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对于每一纸页分别地指定读取范围108,则对于每一纸页计算顶侧读取限制高度110和底侧读取限制高度112并且将它们与纸页编号相关联地存储在RAM 63中。
[0318]然后,执行上述步骤S2和S4。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开始进给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中的文件。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双侧读取过程中,文件纸页通过纸张进给路径32被输送三次(即,对于第一到第三次进给通行)以读取文件纸页的两侧。相反,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单侧读取过程中,读取文件纸页的单侧。更特别地,文件的纸页被一个一个地输送同时保证在即刻在前纸页的后端和下一纸页前端之间的预定纸页间隔106。因此,在经过文件进给路径32一次之后,文件的每一纸页通过读取位置21a被驱出到纸张输出托盘31。
[0319]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因为在图22中执行的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不再重复对其解释。
[0320]在文件纸页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后(S120a:是),开始从纸页读取范围108的前端读取纸页(步骤S140a)。当纸页读取范围108的后端经过读取位置21a时(S160a:是),对于读取范围108的读取结束(步骤S180a)。
[0321]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是否存在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步骤S200a)。如果下一纸页存在(S200a:是),计算代表在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108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前所逝去的时间的纸页时间间隔(步骤S220a)。
[0322]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如此计算的纸页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纸页间隔判断阀值(步骤S240a)。如果纸页时间间隔小于纸页间隔判断阀值(S240a:否),则控制返回到步骤S120以等待直至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108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
[0323]如果纸页时间间隔大于或者等于纸页间隔判断阀值(S240a:是),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步骤S260a)。然后,控制返回到步骤S10。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
[0324]根据上述单侧读取过程,在对即刻在前纸页的读取范围108的读取结束之后,读取单元22即刻地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因此,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快速的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可防止降低读取速度。
[0325]在图像读取设备1重复地执行上述步骤时,当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没有文件存在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时(S200a:否),执行已经在第四实施例中解释的步骤S32和S34。然后,单侧读取过程结束。
[0326]根据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通过利用在下一纸页读取范围108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前所逝去的时间,阴影校正数据可被有效地更新。因此,能够根据光量的变化更新阴影校正数据,同时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327]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通过有效地使用在在文件下一纸页读取范围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之间的时段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能够根据光量的变化适当更新校正数据,同时防止读取速度降低。
[0328]第六实施例
[0329]下面,描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因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将不重复对其解释。在下面,示意图像读取设备1的硬件配置的图(例如,图1-3、4和6)也被引用以用于解释第六实施例。
[0330]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对文件纸张单侧的读取范围进行读取。相反,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被配置成使得允许使用者对于文件纸张两侧的每一侧设定读取范围并且读取单元22对文件纸张两侧的读取范围进行读取。
[0331]在ROM 62中,存储前侧读取后输送距离和前侧读取后阀值。在RAM 63中,提供用于存储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和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的存储器区。
[0332]图23是用于解释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和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的解释性示意图。更特别地,在图23中,示意出文件纸页的前侧201和后侧202。如在,如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情形,在读取操作中按照该顺序读取前侧201和后侧202。
[0333]在图23中,由使用者指定的读取范围208被示意为灰色。虽然不同的值可被设作用于前侧201和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但在图23中,为简单起见,相同值被设为用于前侧201和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
[0334]如图23所示,存储于RAM 63中的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212代表在前侧201的读取范围208的后端和前侧201的后端211之间的距离。
[0335]注意到,在示于图23中的实例中,文件被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以使得前侧201的顶部相应于前端209并且前侧201的底部相应于后端211。如上所述,在开始读取后侧202之前,并且在完成读取前侧201之后,文件纸页通过转回路径39被翻转并且被输送到读取位置21a。因此,后侧202通过转回过程而被翻转并且被输送到读取位置21a。
[0336]因此,存储于RAM 63中的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214代表在后侧202的前端213和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的前端之间的长度。
[0337]存储于ROM 62中的前侧读取后输送距离是固定值并且代表在当前侧201的后端211已经经过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和当后侧202的前端213到达读取位置21a时的时刻之间纸页文件纸张的输送距离。
[0338]因此,如果允许使用者设置的读取范围208被限定,通过将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212、前侧读取后输送距离和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214加到一起,可获得在完成对前侧201的读取范围208的读取和开始对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进行读取之间文件纸页的输送距离。
[0339]通过将输送距离除以输送速度,可以计算在完成对前侧201的读取范围208进行读取和开始对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的读取之间的时段。如此获得的时段作为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被存储在RAM 63中。
[0340]图像读取设备1比较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与前侧读取后阀值。如果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前侧读取后阀值,则执行完全校正数据判断过程(S10)。
[0341]下面,描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图24和25示意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的双侧读取过程的流程图。在图24和25中,对于与示于图20和22中的那些基本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且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解释。
[0342]在文件被置于ADF 3的纸张进给托盘30上并且由使用者通过操作按键11指定读取范围208之后,当输入“开始”命令时,开始示于图24和25中的双侧读取过程。可以对于每一纸页的所有的前侧201和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设置相同的值。可替代地,可以对前侧201和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设置不同的值。
[0343]首先,基于由使用者指定的读取范围208计算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212和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214,并且被存储在RAM 63(步骤S100)中。在该情形中,如果不同的读取范围208被分别地指定,则为前侧201和后侧202的每一个计算前侧后端区域限制高度212和后侧前端区域限制高度214,并且它们与相应纸页编号和表示纸页为前侧或者后侧的信息相关联地被存储在RAM 63中。
[0344]然后,执行已经在第四实施例中解释的步骤S2,S4和S6。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因为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不再重复对其进行解释。
[0345]当文件纸页的读取范围208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S120a:是),图像读取设备1从读取范围208的前端开始读取操作(步骤S140a)。当纸页的读取范围208的后端经过读取位置21a时,(S160a:是),对读取范围208的读取操作结束(步骤S180a)。
[0346]现在参考图25,在执行步骤S180a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已经对其执行读取操作的纸页是前侧还是后侧(步骤S300)。如果读取纸页是前侧(S300: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302,其中图像读取设备1计算在完成读取前侧201的读取范围208之后且在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之前所逝去的输送时间,并且将其存储在RAM 63中。
[0347]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是否大于或者等于前侧读取后阀值(步骤S304)。如果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小于前侧读取后阀值(S304: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第二次进给通行(步骤S306)。然后,控制返回到步骤S120。在该情形中,当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21a时(步骤S120),开始对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进行读取(步骤S140)。
[0348]如果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大于或者等于前侧读取后阀值(S304:是),则图像读取设备1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步骤S308)。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开始第二次进给通行(步骤S310)。然后,控制返回到步骤S10以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349]当在对后侧202的读取范围208的读取操作结束之后执行步骤S300时,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读取纸页是后侧(S300:否)。在该情形中,控制前进到步骤S312,其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在即刻在前执行前侧201的读取之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是否已被执行(即,在对相应于后侧202的前侧201执行读取之后,在最近地对其执行读取操作)(步骤S312)。
[0350]如果在即刻在前执行的前侧201读取之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未被执行(S312:否),则图像读取设备1将读取单元22移动到位于基准位置21b之下的位置(步骤S314)。然后,图像读取设备1开始第三次进给通行(步骤S316)。因此,文件纸张的纸页通过文件进给路径32而被输送并且通过读取位置21a被驱出到纸张输出托盘31。
[0351]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张下一纸页存在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S318:是)并且即刻在前的文件纸页的后端经过后部传感器54(S320:是),则图像读取设备1开始进给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以启动第一次进给通行(步骤S322)。然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
[0352]在另一方面,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在即刻在前执行的前侧201读取之后,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S10)已被执行(S312:是),则开始第三次进给通行(步骤S324)。然后,如果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存在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S326:是)并且即刻在前纸页的后端经过后部传感器54(S328:是),则控制前进到步骤S330。在步骤S330中,图像读取设备1进给置于纸张进给托盘30上的文件纸张的下一纸页以开始第一次进给通行。然后,控制返回到步骤S120。在该情形中,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
[0353]当在步骤S318或者S326中图像读取设备1判断没有文件纸页存在在纸张进给托盘30上时(S318:否或者S326:否),则执行已经在第四实施例中解释的步骤S32和S34。然后,示于图24和25中的双侧读取过程结束。
[0354]如果可在对前侧201的读取范围208的读取结束之后且在对前侧201的读取范围208的读取结束之前所逝去的时段期间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则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即,图像读取设备1有效地使用在开始对后侧202进行读取之前所逝去的时间以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能够更新阴影校正数据而不延迟开始对后侧202进行读取。
[0355]如果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小于前侧读取后阀值,则图像读取设备1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即,如果前侧读取后输送时间小于作为读取单元移动时间和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所需时间之和的时间,则图像读取设备1不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这种配置使得能够防止由于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而延迟启动对后侧202进行的读取。
[0356]如果在前侧读取之后,不即刻地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则在读取后侧之后,图像读取设备1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因此,能够根据光量的变化适当更新阴影校正数据。
[0357]在第五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设备1基于在纸页时间间隔和纸页间隔判断阀值之间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然而,除了输送时间,可基于输送距离来执行对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判断。
[0358]在第六实施例中,可计算在完成前侧读取和开始后侧读取之间的输送距离从而基于可替代输送时间的输送距离来对是否执行完全校正数据确定过程作出判断。
[0359]利用这种配置,能够通过有效地使用在当读取第二侧面时的时刻和当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来更新校正数据。因此能够根据光量变化有效地更新校正数据并且防止降低读取速度。
[0360]虽然已经参考其某些优选实施例相当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0361]在第一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设备1基于以相应于一行的数量通过读取文件压脚19获得的数据来确定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然而,图像读取设备1可基于以相应于多行数量通过读取文件压脚19获得的数据来确定这些最大强度。可替代地,可仅仅基于沿着主要扫描方向相应于一行的数据的中央部分来确定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
[0362]关于根据第二到第六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可基于相应于多行的数据来确定校正时间A-D最大强度和纸页间隔A-D最大强度。
[0363]在上述实施例中,文件压脚19的面向压板玻璃21的表面被形成为具有白色颜色。然而,文件压脚19的面向压板玻璃21的表面可被形成为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灰色),如果这种不同的颜色不会不利地影响对光量的探测。
[0364]在上述实施例中,每次当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5页文件纸张时,图像读取设备1对于光量相对于在阴影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时的光量发生的变化作出判断。然而,注意到这种配置是一个实例。在另一个实例中,可对于每一纸页执行光量变化探测。可通过比较当前获得的光量与在阴影校正数据确定过程的即刻在前执行中所获得的光量来执行对光量变化的判断。
[0365]示于图8或者12中的读取过程被配置成读取文件纸张每一纸页的单侧。然而,注意到示于图8或者12中的读取过程的特征可被应用于对文件纸张每一纸页的两侧进行读取的读取过程。即,在该情形中,每次对文件纸张的每一纸页的单侧进行读取时,计算A-D最大强度变化率或者A-D数据变化率,从而可基于A-D最大强度变化率或者A-D数据变化率来执行对光量变化的判断。
[0366]读取位置21a和基准位置21b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示于图2中的情形。例如,在读取位置21a和基准位置21b之间的距离可大于图2所示。图像读取设备1可被配置成使得基准位置位于比读取位置的位置更加靠近纸张输出托盘31的位置处。
[0367]用于反射光源发射的光线的反射部件不限于文件压脚19。具有反射来自光源的光线的功能的另一种部件可被用作替代文件压脚19的反射部件。

Claims (22)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被配置成基于校正数据来校正由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单元;
被配置成存储将由所述校正单元使用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存储单元;
被配置成在文件所通过的读取位置和不同于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
朝向所述读取单元反射由所述光源发射到所述读取位置的光线的反射器;
被配置成对当所述光源的照亮目标处于所述读取位置时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作出判断的判断单元;
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光源的照亮目标被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的事实,基于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确定单元;和
被配置成在所述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由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更新单元,
其中,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来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设备,
其中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通过将所述光源移动到读取位置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读取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光源移动到基准位置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基准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透明部件,该透明部件允许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通过该透明部件并且被定位成使得文件能位于该透明部件上,
其中所述反射器包括具有在读取位置处朝向所述透明部件挤压文件的功能的部件。
4.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被配置成输送将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并且驱出文件的输送单元;和
被配置成在当文件纸页被所述输送单元驱出时的时刻和当将被读取的文件下一纸页到达所述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期间获得由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校正数据被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在所述照亮目标处于所述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获得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和
被配置成比较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比较单元,
其中:
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校正数据被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读取位置;并且
如果从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判断出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别位于第一预定范围之外,则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被配置成存储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的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和
被配置成存储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的纸页间隔最大强度存储单元,
其中:
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校正数据被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在所述照亮目标处于所述读取位置的情况下,在读取位置处在预定范围中获得图像数据;
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在当文件纸页被所述输送单元驱出时的时刻和当将被读取的文件下一纸页到达所述读取位置时的时刻之间的时段期间,在所述读取位置处在预定范围中获得图像数据;并且
所述比较单元比较在所述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大强度和在所述纸页间隔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大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被配置成存储被用于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值的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
校正值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和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别位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中但是位于比该第一预定范围更窄的第二预定范围之外,则基于在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图像信号校正值和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差别来确定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和
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被所述校正值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当读取预定页数的文件时,将所述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定义为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值,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包括:
被配置成将所接收到的光线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且输出该图像信号的图像拾取单元;
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值来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单元;和
被配置成对由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单元校正的图像信号执行A-D转换的转换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读取设备,
其中所述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或者当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将预定判断校正值设为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校正数据被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在所述照亮目标处于所述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获得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
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的事实,存储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从所接收到的从多个位置反射的光线而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
校正时间最小强度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的事实,存储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小强度;和
变化准则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在所述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大强度、在所述校正时间最小强度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最小强度、和由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来确定变化准则,
其中,如果代表强度变化的变化准则不位于预定第三范围中,则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预定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最大强度位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与选自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从所接收到的从多个位置反射的光线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大强度相对应的位置;
最小强度位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与选自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从所接收到的从多个位置反射的光线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最小强度相对应的位置;
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从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在存储于所述最大强度位置存储单元中的位置处获得的图像数据提取的强度和存储于所述校正时间最大强度存储单元中的最大强度来获得最大强度改变量;和
最小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从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在存储于所述最小强度位置存储单元中的位置处获得的图像数据提取的强度和存储于所述校正时间最小强度存储单元中的最小强度来获得最小强度改变量,
其中所述变化准则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的最大强度改变量和所述最小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的最小强度改变量来确定变化准则。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被用于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值;
改变量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判断所述最大强度改变量获取单元获得的最大强度改变量是否位于预定第四范围中;
校正值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如果所述改变量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最大强度改变量不位于所述预定第四范围中并且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代表强度变化的变化准则位于所述预定第三范围中,则基于所述最大强度改变量和存储于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值存储单元中的图像信号校正值来确定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和
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被所述校正值确定单元确定的事实,当读取预定页数的文件时,将所述临时图像信号校正值定义为图像信号校正值,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包括:
被配置成将所接收到的光线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且输出该图像信号的图像拾取单元;
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值来校正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校正单元;和
被配置成对由所述图像信号校正单元校正的图像信号执行A-D转换的转换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图像读取设备,
其中校正值设定单元被配置成当所述纸页间隔读取控制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或者当所述校正时间数据获取单元获得图像数据时,将预定判断校正值设为图像信号校正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被配置成对图像读取设备的状态作出判断的状态判断单元,
其中:
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并且所述状态判断单元判断图像读取设备准备好读取文件,则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通过所述读取位置将纸张设定部分连接到纸张驱出部分的文件进给路径;和
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文件进给路径将文件纸页一个一个地输送到所述读取位置的输送单元,
其中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在被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前端沿着所述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基于所述读取单元通过接收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输送单元,被配置成将文件纸页输送到所述读取位置以使得该文件纸页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按照该顺序在所述读取位置处被所述读取单元顺次地读取;和
纸面判断单元,被配置成每次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文件纸页的一个侧面时,判断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纸页的表面是第一侧面或者第二侧面,
其中,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并且如果所述纸面判断单元判断被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纸页的表面是第二侧面,则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并且
在完成读取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第二侧面之后且在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所述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长于在完成读取文件纸页第一侧面之后且在文件纸页的第二侧面的前端到达所述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读取设备,
还包括:
读取范围确定单元,被配置成限定作为所述读取单元的读取目标的读取范围;和
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被配置成计算代表输送距离或者输送时间的判断值,所述输送距离或者输送时间相应于在文件纸页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后端已经经过所述读取位置之后且在文件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前端到达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
其中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被配置成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并且如果由所述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计算的判断值大于或者等于预定阀值,则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
17.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允许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通过其中并且被定位成使得文件可位于其上的透明部件;
朝向所述透明部件挤压文件的文件挤压器;
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读取单元通过在所述读取位置处读取从所述文件挤压器反射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作出判断;
位于不同于所述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处的基准部件;和
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被用于校正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数据,该读取单元通过所述透明部件读取从所述光源照亮的文件反射的光线,
其中,校正数据确定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图像数据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事实,基于所述读取单元通过读取从所述基准部件反射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18.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获得所述读取单元通过读取致密基准部件而输出的图像数据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校正数据来校正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
状态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图像读取设备的状态作出判断;和
备用单元,被配置成停止读取和通过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校正数据直至所述状态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准备好读取文件。
19.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通过读取位置将纸张设定部分连接到纸张驱出部分的文件进给路径;
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文件进给路径将文件纸页一个一个地输送到所述读取位置的输送单元;
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校正单元,被配置成校正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和
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将由所述校正单元用于校正图像数据的校正数据,
其中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在被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前端沿着所述文件进给路径到达预定点之后,所述读取单元通过读取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所述校正数据。
20.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被配置成在文件通过的读取位置和不同于该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
输送单元,被配置成将文件纸页输送到读取位置以使得该文件纸页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按照该顺序在所述读取位置处被所述读取单元顺次地读取;
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光源的照亮目标处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校正数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校正数据;
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校正数据在所述照亮目标处于所述读取位置的情况下校正所述读取单元通过读取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
纸面判断单元,被配置成每次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文件纸页的一个侧面时,判断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文件纸页表面是否为第一侧面或者第二侧面;
校正数据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纸面判断单元判断文件纸页表面是第二侧面的事实,使得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使得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校正数据,并且利用新确定的校正数据更新在所述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校正数据,
其中在完成读取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第二侧面之后且在文件下一纸页的第一侧面的前端到达所述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长于在完成读取文件纸页第一侧面之后且在文件纸页的第二侧面的前端到达所述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
2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被配置成将文件纸页一个一个地输送到读取位置的输送单元;
被配置成在文件通过的读取位置和不同于该读取位置的基准位置之间切换照亮目标的照亮目标切换单元;
被配置成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校正数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光源的照亮目标处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校正数据;
校正数据存储单元,被配置成存储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校正数据;
校正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校正数据,在所述照亮目标处于所述读取位置的情况下,校正所述读取单元通过读取反射光线而输出的图像数据;
读取范围确定单元,被配置成限定作为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文件纸页的目标的读取范围;
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被配置成计算代表输送距离或者输送时间的判断值,所述输送距离或者输送时间相应于在文件纸页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后端已经经过所述读取位置之后且在文件下一纸页的读取范围沿着输送方向的前端到达所述读取位置之前所逝去的时间;和
校正数据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纸页间隔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判断值大于或者等于预定阀值的事实,在读取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的文件纸页的读取范围之后,响应于纸面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文件纸页的表面是第二侧面的事实,使得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单元将所述照亮目标切换到所述基准位置,使得所述校正数据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校正数据,并且利用新确定的校正数据来更新在所述校正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校正数据。
22.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发射光线的光源;
被配置成读取从物体反射的光线并且将所读取的光线转换成图像数据的读取单元;
被配置成每次读取预定页数的文件纸张时评估所述光源的光量的评估单元;和
校正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评估单元对所述光源的光量的评估结果,选择性地执行用以基于在读取位置处的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而确定校正数据的初步图像数据校正和用以基于在基准位置处的所述读取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而确定校正数据的图像校正中的一个。
CN 200810094940 2007-04-30 2008-04-30 图像读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9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0420 2007-04-30
JP2007120414A JP4894605B2 (ja) 2007-04-30 2007-04-30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20426A JP2008278278A (ja) 2007-04-30 2007-04-30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20414 2007-04-30
JP2007120420A JP2008278276A (ja) 2007-04-30 2007-04-30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20425 2007-04-30
JP2007120425A JP5098423B2 (ja) 2007-04-30 2007-04-30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20426 2007-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9794A true CN101299794A (zh) 2008-11-05
CN101299794B CN101299794B (zh) 2013-06-12

Family

ID=40055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949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9794B (zh) 2007-04-30 2008-04-30 图像读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94605B2 (zh)
CN (1) CN1012997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522A (zh) * 2009-07-27 2011-02-0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37212A (zh) * 2010-01-13 2011-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2744B2 (ja) * 2009-01-20 2013-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黒補正実行判定プログラム
JP5905715B2 (ja) * 2011-12-19 2016-04-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CN110022420B (zh) * 2019-03-13 2020-09-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cis的图像扫描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2962A (ja) * 1989-07-10 1991-02-25 Pfu Ltd 画像読取り装置における白基準読取り方式
JP3466855B2 (ja) * 1997-02-07 2003-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0270171A (ja) * 1999-03-15 2000-09-29 Minolta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3706807B2 (ja) * 2001-01-24 2005-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入力システム
JP2002300394A (ja) * 2001-03-30 2002-10-11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3037717A (ja) * 2001-07-23 2003-02-07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522A (zh) * 2009-07-27 2011-02-0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69522B (zh) * 2009-07-27 2013-04-2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37212A (zh) * 2010-01-13 2011-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02137212B (zh) * 2010-01-13 2013-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94605B2 (ja) 2012-03-14
JP2008278275A (ja) 2008-11-13
CN101299794B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8702B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00353740C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8253992B2 (en) Image copier and image copying method
US20060208157A1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pying machine
US20060028696A1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pying machine
CN103685820B (zh) 文件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文件读取方法
CN101299794B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0559823C (zh) 图像读取组件
US20100309530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8068260B2 (en) Original document size detection using a line sensor for reading the original document
EP2323364B1 (en)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86302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4838641A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289156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US20160119501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6804033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7911664B2 (en) Image reader
JP509842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6188468B1 (en) Image reading-out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JP2003250054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1153232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14371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原稿端部検出方法
CN105323413A (zh) 图像读取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方法
US948538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463048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