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6718B - 留置针组合体 - Google Patents

留置针组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6718B
CN101296718B CN200680040102XA CN200680040102A CN101296718B CN 101296718 B CN101296718 B CN 101296718B CN 200680040102X A CN200680040102X A CN 200680040102XA CN 200680040102 A CN200680040102 A CN 200680040102A CN 101296718 B CN101296718 B CN 1012967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n
needle assembly
interior
indwell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0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6718A (zh
Inventor
村下尊人
小川淳一
小林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96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6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67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12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 A61M25/0618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protecting only the distal tip of the needle, e.g. a needle guard
    • A61M25/0625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protecting only the distal tip of the needle, e.g. a needle guard with a permanent connection to the needle hub, e.g. a guiding rail, a locking mechanism or a guard advancement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12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 A61M25/0637Butterfly or winged devices, e.g. for facilitating handling or for attachment to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205Apparatus for removing or disposing of used needles or syringes, e.g. containers;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from used needles
    • A61M5/321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 A61M5/3243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injuries by used needles being axially-extensible, e.g. protective sleeves coaxially slidable on the syringe barrel
    • A61M5/324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e.g. to improve manipulation or functioning
    • A61M2005/3247Means to impede repositioning of protection sleeve from needle covering to needle uncovering position
    • A61M2005/325Means obstructing the needle passage at distal end of a needle protection sleeve

Abstract

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具有:在其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的内针;固定在该内针的基端部的内针接口;供上述内针穿通的空心的外针;固定在该外针的基端部的外针接口;开口,其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密封部件,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穿通上述内针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穿通的内针时闭塞上述孔或狭缝;操作部,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插入上述外针的插入状态下对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移动抑制机构,其阻止或抑制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

Description

留置针组合体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输液时穿刺血管并留置的留置针组合体。 
背景技术
对患者进行输液等时,将与输液管连接的留置针穿刺到患者的血管中并留置,来进行输液。 
这样的留置针包括:空心的外针;固定于外针基端的外针接口;插入外针内、且其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的内针;固定于内针基端的内针接口。(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179734号公报)。 
在将这种留置针穿刺到患者的血管中时,将内针插入外针内,在使内针的针尖从外针的顶端突出的组合状态下进行穿刺操作。在该组合状态下,通常,在外针接口上连接有输液管线的连接器。 
而且,当内针的针尖到达血管内,从针尖的开口流入的血液通过内针的内腔、流入透明的内针接口的内部(回血)。由此,可以确认(视觉确认)内针已插入了血管。 
确认了上述回血后,以内针为导向部推进外针,将该外针插入(穿刺)到血管内。 
然后,用手把持着外针、将内针从外针上拔出。然后,经由连接着的输液管和外针进行输液剂的给药。 
而且,在外针接口上设有作为操作部的翼。将内针和外针对生物体穿刺时,使留置针组合体呈组合状态、用手指捏住翼对皮肤进行穿刺操作。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存在着进行上述穿刺操作时、内针在穿刺皮肤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的情况,即,存在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的留置针组合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特征在于,具有: 
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 
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 
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 
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 
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让上述内针穿通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被插入的内针时,上述孔或狭缝闭塞; 
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 
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在上述开口上连接有管。 
由此,能够经由管向外针供给液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管最好穿通上述内针接口。 
由此,能够防止管构成留置针组合体的操作的阻碍。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最好是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该内针的外径急剧变化的外径变化部构成,通过该外径变化部,使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 
由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的外表面与狭缝(或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外径变化部最好是从上述内针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微小的突起部。 
由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的外表面与狭缝(或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在上述内针向顶端方向的移动和向基端方向的移动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对这些移动的阻止或抑制的程度不同。 
由此,例如,在制造留置针组合体时,能够将内针容易地插入密封部件。另外,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最好是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与上述孔或狭缝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构成。 
由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狭缝(或孔)的顶端侧的缘部和卡合部卡合,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最好是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阻塞。 
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具有压缩部件,该压 缩部件用于压缩上述密封部件而使上述孔或上述狭缝闭塞。 
由此,内针的外表面与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增大,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具有保护器,该保护器在从上述外针拔出上述内针时至少覆盖上述内针的针尖。 
由此,在使用后的内针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防止因该作业者等的误操作被针尖刺到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是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状态下,将上述外针的中心轴与上述管的顶端部中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构成。 
由此,外针以及内针的穿刺时,管不构成阻碍,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管最好主要由聚丁二烯构成。 
由此,管具有适当的挠性,耐药性及防药品吸附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外径变化部最好是上述内针的外径扩径而成的扩径部。 
由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的外表面与狭缝(或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外径变化部最好是上述内针的外径缩径而成的缩径部。 
由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的外表面与狭缝(或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狭缝的形状最好为一字形。 
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关闭状态的狭缝成为打开状态,因此,内针能够顺畅地穿通狭缝。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上述内针的至少一部分是实心的。 
由此,操作完成后,废弃内针时,不存在血液残留在内针的内部、以及该残留的血液流出的危险,安全性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上述内针的至少顶端部上沿该内针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槽。 
由此,在将内针插入外针的状态下,槽具有在例如穿刺血管时作为血液流路的功能。由此,能够可靠地确认血液的回血。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内针最好由金属材料构成。 
由此,相对于密封部件的、内针的滑动性提高,即密封部件和内针之间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小。由此,外针能够更加顺畅地移动,即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更加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具有防脱落机构,该防脱落机构防止覆盖上述针尖的上述保护器从该针尖脱落。 
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保护器覆盖针尖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内针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该作业者等的误操作被针尖刺到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上述防脱落机构由连接上述保护器和上述内针接口的连结部件构成。 
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保护器覆盖针尖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内针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该作业者等的误操作被针尖刺到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上述连结部件能够自由伸缩,在上述内针插入上述外针的状态下收缩,在上述内针从上述外针拔出的状态下伸长。 
由此,在穿刺操作时连结部件不会构成阻碍,留置针组合体的 操作性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内针最好贯通上述连结部件。 
由此,内针具有在连结部件伸缩时、作为该连结部件的导向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与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图6相对应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从内针接口拆下了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2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休(第3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4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5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5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所具有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6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密封部件以及压缩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图4~图6分别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所示留置针组合体的与图6对应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从内针接口拆下管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所具有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另外,以下称图1、图7及图8中的右侧为“基端”、称左侧为“顶端”,且称图2至图6中的上侧为“基端”、称下侧为“顶端”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图4~图6中,省略了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所具有的防脱落机构。 
各图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1包括:空心的外针2;固定在外针2的基端部的外针接口3;穿通于外针2内的内针4;固定在内针4的基端部的内针接口5;以内腔71与外针2的内腔21连通的方式连接在外针接口3基端部(或侧方部)的管7。下面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外针2最好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挠性的材料。外针2的构成材料适合采用树脂材料、特别是软质树脂材料,其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例如PTFE、ETFE、PFA等氟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烃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聚氨酯、聚酯、聚酰胺、聚醚尼龙树脂、上述烃系树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等。 
这样的外针2其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具有内部视认性。另外,也可以在外针2的构成材料中配合例如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铋、钨酸等X射线造影剂,使其具有造影功能。 
外针接口3通过例如敛缝、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等)、胶 粘剂胶粘等方法被液密地固定连接(固定)在外针2的基端部。 
外针接口3由大致筒状的部件构成,其内部31与外针2的内腔21连通。 
在该外针接口3的图2中(图3~图6也一样)的右侧壁部上,形成有一端向外针接口3的内部31开放的流路32。该流路32呈大致L字形,其另一端在凹陷形成于外针接口3基端的凹部33开放,形成开口321。另外,在凹部33的顶端面(底面)上,向基端方向突出形成有包围开口321的环状的凸部(连接部)34。由此,能够经由管7将药液等液体供给至外针2(外针接口3)。 
该凸部34被插入管7顶端部的内腔71,管7的一端部(顶端部)连接至外针接口3。 
而且,在外针接口3的图2中(图3~图6也一样)的左、右侧,作为操作部的一对翼6a、6b与外针接口3一体形成。翼6a、6b分别具有挠性,构成为通过在翼6a、6b与外针接口3的接合部附近折曲或弯曲能够打开、闭合。 
在将外针2及内针4向血管等中穿刺时,可以用手指捏住翼6a、6b使其成为闭合状态,沿内针4和外针2的长度方向移动操作该内针4和外针2,即,能够进行穿刺操作(参照图1)。在将外针2留置时,使翼6a、6b呈打开状态,用胶布等将翼6a、6b固定在皮肤上。 
外针2中穿通有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41的内针4。留置针组合体1是在将内针4穿通于外针2、使后述的内针接口5与外针接口3抵接的状态、即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使用的。以下,将这种状态称为“组合状态”。 
内针4的长度被设定为,在组合状态下,至少针尖41从外针2的顶端开口22突出的程度。 
内针4虽然也可以是空心针,但最好是实心针。通过使内针4为实心针,在能够使其外径减小的同时仍能确保足够的强度。而且,通过使内针4为实心针,操作结束后,在废弃内针4时,不存在血 液残留于内针4的内部、或该残留的血液流出的危险,安全性高。 
另外,在内针4为空心针的情况下,该内针4穿刺血管后,虽然可根据血液流入内针4的空心部来确认血液的回血,但通过使内针4为实心针,血液会流入内针4与外针2之间的间隙,因而能够更早地确认血液的回血。 
另外,虽然也可以将内针4制成具有空心部和实心部这二者的结构(例如,通过充填空心针的内腔的一部分,将顶端侧形成为空心、将基端侧形成为实心的结构等),但由一个部件构成该内针4整体,可以谋求内针4的成本的削减。 
此外,内针4具有外径不同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部分。即,内针4具有:位于顶端侧(顶端部)的外径最大的最大外径部4a;位于基端侧的外径最小的最小外径部4c;位于最大外径部4a与最小外径部4c之间、具有介于最大外径部4a与最小外径部4c之间的外径的中间外径部4b。 
而且,内针4上形成有:第1外径变化部42,其外径在最大外径部4a与中间外径部4b之间的边界部分连续变化;第2外径变化部43,其外径在中间外径部4b与最小外径部4c之间连续变化。 
各外径变化部42、43中,虽然内针4的外径也可以阶梯性地变化,但通过使其连续变化(呈锥状地变化),在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时,可以防止各外径变化部42、43挂住后述密封部件8的狭缝81的顶端边缘部、保护器主体91的内针通路911的顶端边缘部等,可以使从外针2上拔出内针4的操作更顺畅且可靠地进行。 
另外,各外径变化部42、43既可以在制造内针4时形成,也可以利用形成后述槽44时所必然形成的层差。 
而且,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被设定为与外针2的内径大致相等,在将内针4穿通于外针2的状态下,最大外径部4a与外针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在该最大外径部4a(顶端部)的外周部上,沿内针4的长度方向凹陷形成有槽(流路)44。通过该槽44,在将内针4穿通于外针2的状态下,外针2的顶端开口22与外针接口3的内部31 连通。槽44具有例如在穿刺于血管时作为血液(体液)的流路的功能。由此,能够可靠地确认血液的回血。 
作为这种内针4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 
在内针4的基端部固定连接(固定)有内针接口5。该内针接口5包括固定内针4的固定部51、和设于固定部51的外周侧的罩部52。该固定部51和罩部52最好一体形成。 
并且,在组合状态下,在固定部51与罩部52之间配设有管7。即,在组合状态下,内针接口5中穿通有管7。由此,能够防止管7对留置针组合体1的操作构成阻碍。 
另外,在罩部52上设有用于引导管7的一对导向部523、523(参照图1)。该导向部523构成罩部52的侧壁(侧部),并对管7进行引导,使管7顶端部的中心轴O2与内针接口5的长度方向(外针2的中心轴O1)大致平行。 
另外,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可以经由两导向部523之间(间隙521)将管7从内针接口5拆下。 
内针4相对内针接口5(固定部51)的固定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嵌合、敛缝、熔接、胶粘剂粘接等方法、或是并用上述方法的方法。另外,内针4是空心时,为了例如在穿刺血管时不让逆流的血液从内针4的基端飞溅出去,必须进行密封。 
另外,如图1(图2、图7以及图8也一样)所示,在内针接口5的顶端外周形成有凸缘522。通过设置凸缘522,例如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通过将手指卡靠在凸缘522上而进行该操作,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 
这种内针接口5和上述的外针接口3分别最好由透明(无色透明)、着色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构成,以确保内部的视认性。由此,在确保了外针2已插入血管后,可以通过目视确认经由上述内针4的槽44流入的血液的回血。而且,如果内针4是实心的,由于例如因血管内部的压力导致回血的血液全部经由槽44逆流,因而视认性 更好。 
作为外针接口3、内针接口5、以及翼6a、6b的构成材料,没有特殊限定,分别可以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丁二烯、聚氯乙烯等各种树脂材料。 
管7具有挠性,如上所述,其一端与外针接口3的基端部连接。在管7的另一端部(基端部)上安装有连接器72。该连接器72上,连接有例如安装在供给给药输液(药液)的输液管端部的连接器、容纳药液的注射器的口部(顶端部)等。 
另外,管7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的聚烯烃、聚氯乙烯、聚丁二烯、聚酰胺、聚酯等,这些材料中,尤其优选使用聚丁二烯。将聚丁二烯用作管7的构成材料的情况下,具有适当的挠性、良好的耐药性和防药品吸附性。 
另外,留置针组合体1在外针接口3的内部31中具有圆柱状(块状)的密封部件8(参照图14)。在该密封部件8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狭缝81。这里,所谓“狭缝”指的是自然状态下闭口的结构。所谓“自然状态”指的是无外力施加于密封部件8的状态。 
如图14所示,狭缝81的形状呈一字形。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组合状态下,内针4的最小外径部4c位于狭缝81内。通过这一结构,可以防止密封部件8(狭缝81)上留下印记而导致密封性降低。 
作为这种密封部件8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异丁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腈基丁二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氟素橡胶、硅胶等各种橡胶材料(特别是经过硫化处理的材料)、以及聚氨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聚烯烃系、苯乙烯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的各种弹性材料。 
而且,密封部件8上,在与狭缝81不同处形成有流路82。该流路82分别在密封部件8的顶端面及侧面开放,呈大致L字形。 
并且,密封部件8被插入外针接口3内,通过使流路82的在密封部件8的侧面开放的开口与上述流路32的向外针接口3的内部31开放的开口一致,从而形成(完成)呈曲柄状的中转流路。经由该中转流路,外针2的内腔21与管7的内腔71连通。根据上述结构,可以使中转流路的长度较短,并可以防止外针接口3的大型化。 
而且,留置针组合体1中设有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在组合状态下(将内针4插入于外针2的插通状态)操作翼6a、6b时(参照图1)、内针4相对于密封部件8的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抑制机构由使内针4的最小外径部4c的外径扩径后而成的扩径部(外径变化部)46构成(参照图2以及图3)。该扩径部46设置在内针4的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45上,是该最小外径部4c(内针4)的外径急剧变化(增加)的部位,即呈圆盘状的部位。另外,扩径部46的缘部带有弧度。 
另外,在留置针组合体1上沿内针4的长度方向间断地设有4个扩径部46。 
通过设置这样的扩径部46,与未设置扩径部46的情况相比,内针4(外表面45(包含扩径部46))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在组合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以指尖捏住翼6a、6b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4的外表面45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从而内针4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1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各扩径部46既可以一体地形成于内针4,也可以与内针4分体构成、通过固定(例如焊接)该分别构成体(扩径部46)而设置在内针4上。另外,在内针4由前述那样的金属材料构成时,通过前述那样的形成方法(设置方法),能够容易地将各扩径部46设置在内针4上。 
另外,扩径部46的形成个数(设置个数)不限于4个,也可以是例如1个、2个、3个、5个或5个以上。 
而且,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保护器9,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该保护器9至少覆盖内针4的针尖41。下面详细说明该保护器9。 
如图2(第图4~第图6也一样)所示,保护器9具有外形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保护器主体91、和设置在该保护器主体91内的开闭机构92。 
在保护器主体91的大致中央处,沿保护器主体91的长度方向贯穿形成有供内针4穿通的内针通路911。 
内针通路91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形,其内径被设定为与内针4的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相等、或比它稍大。 
而且,在保护器主体91的顶端侧的内壁(面对内针通路911的面)上形成有凹部912。 
该凹部912中容纳着开闭机构92。开闭机构92包括块状的开闭部件921、和对开闭部件921向内针通路911侧弹压的卷簧(弹压机构)922。 
该开闭机构92的大部分退避在凹部912内,该开闭机构92能够在第1姿态(图2所示姿态)和第2姿态(图4所示姿态)间位移,在第1姿态下,能够将内针4穿通于内针通路911;在第2姿态下,开闭部件921的一部分进入内针通路911,阻止内针4的针尖41通过。 
根据这样的保护器9,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迅速且安全地覆盖使用后的内针4的针尖41,而且,由于开闭机构92的作用,一旦被覆盖针尖41便不会从保护器9(保护器主体91)的顶端突出。因此,进行内针4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防止其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较高。 
而且,在组合状态下,保护器9其大致整体被外针接口3及内针接口5这二者覆盖。因此,由于在进行外针2及内针4的穿刺时保护器9不构成阻碍,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该操作。另外,保护 器9的大致整体也可以被外针接口3及内针接口5中的任一个覆盖。 
而且,保护器9构成为,在组合状态下位于密封部件8的基端侧。因此,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由于不必使保护器9通过密封部件8的狭缝81,因而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操作。而且,根据上述结构,能将内针4的全长设定得更短,因而还具有能够谋求留置针组合体1的除管7以外的部分的小型化的优点。 
如图7及图8所示,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连结部件20,保护器9覆盖针尖41时,连结部件20作为防止该保护器9从针尖41脱落的防脱落机构。 
该连结部件20以连接保护器9和内针接口5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保护器9从内针接口5(针尖41)脱落,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保护器9覆盖针尖41的状态。由此,在进行内针4等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作业者等误操作而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 
另外,连结部件20呈波纹状,因而伸缩自由。这样的连结部件20在组合状态下收缩、即折叠,在已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的状态(图7及图8所示的状态)下伸长、即展开。 
这样的连结部件20在组合状态下收缩,在该收缩状态下被收纳在内针接口5内。由此,在穿刺操作时连结部件20不会构成阻碍,留置针组合体1的操作性得到提高。另外,还具有能够谋求留置针组合体1的小型化的优点。 
另外,在连结部件20收缩的状态以及伸长的状态下,内针4贯穿该连结部件20。由此,内针4具有在连结部件20伸缩时作为该连结部件20的导向部的功能。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例如使留置针组合体1成为组合状态(制造状态)时,连结部件20在非本意的状态下收缩、即不被收容于内针接口5而收缩的情况。 
另外,这种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固定机构,用于在组合状态下将保护器9固定在外针接口3上;卡合机构(移动限制机构),在保护器9覆盖内针4的至少针尖41的状态下,通过内针4与保护 器9卡合,限制内针4相对于保护器9向与针尖41相反方向移动。下面,分别详细说明该固定机构及卡合机构。 
(固定机构) 
首先对固定机构进行说明。 
保护器主体91的内壁上,在凹部912的基端侧形成有贯穿孔913,在该贯穿孔913的图2中左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凸部914。 
贯穿孔913内,在收纳卷簧12的状态下,在图2中右端穿通有具有凸缘部11的固定用销10。该状态下,卷簧12的图2中的左端与凸部914抵接,卷簧12的图2中的右端与凸缘部11抵接。 
而且,在外针接口3的图2中左侧壁部的基端部上形成有可插入固定用销10的贯穿孔35。 
在内针4穿通(贯穿)内针通路911的状态下,固定用销10的右面与内针4的外周面(外表面45)抵接,固定用销10的左端部从贯穿孔913突出而被插入贯穿孔35内。由此,保护器9被固定在外针接口3上(参照图2及图4)。 
另一方面,当内针4从内针通路911被拔出时,固定用销10被卷簧12推压、移动到图5中右侧,固定用销10的左端部从贯穿孔35脱出。由此,保护器9相对外针接口3的固定被解除(参照图5)。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主要由贯穿孔913、固定用销10、卷簧12及内针4构成用于将保护器9固定在外针接口3上的固定机构。 
而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在开闭机构92动作之后动作。即,在开闭机构92动作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维持保护器9相对外针接口3的固定。根据上述结构,在保护器9相对外针接口3的固定被解除的状态下,由于开闭机构92可靠地动作,因此进行内针4等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其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 
(卡合机构) 
下面对卡合机构进行说明。 
在保护器主体91的基端部,形成有使内针通路911缩径后而成 的缩径部915。该缩径部915的内径被设定为:比内针4的中间外径部4b及最小外径部4c的外径大、且比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小。 
由此,当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时,最小外径部4c、第2外径变化部43及中间外径部4b能够通过缩径部915,而第1外径变化部42则不能通过缩径部915,而是卡合于缩径部915(参照图5)。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外径变化部42和缩径部915构成使内针4与保护器9卡合的卡合机构。 
通过设置这样的卡合机构,在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的一系列操作中,可以使内针4卡合于保护器9、使保护器9从外针接口3脱离(参照图5及图6),因而这一操作极其简单。另外,可以防止内针4从覆盖针尖41的状态下的保护器9中脱出。 
而且,第1外径变化部42及缩径部915分别形成在内针4及保护器9上,因而结构简单,部件个数不会增加,有助于小型化、细直径化。 
以上说明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如图1及图2所示,管7连接在外针接口3的基端部,在组合状态中,外针2的中心轴O1与管7的顶端部的中心轴O2大致平行。即,管7从外针接口3的基端向基端方向突出。 
这里,假如管7向外针接口3的侧方突出,当穿刺外针2及内针4时,外针接口3被管7向着横方向牵拉,失去平衡,其操作变得困难。 
而且,假如管7向外针接口3的上方突出,当将外针2留置于患者的血管等时,若将外针接口3固定于患者,可能会造成管7折弯(扭折)。 
而且,当管7向外针接口3的侧方或上方突出,外针2进入血管后,仅将外针2向血管内推进时,为了不夹住管7,有必要避开管7来把持内针接口5,其操作变得繁杂。 
与此相反,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管7向外针接口3的基端方向突出,并且由于被内针接口5覆盖,因而不会产生上述不 良情况,操作性良好。 
接下来,详细说明留置针组合体1的使用方法的一个例子(穿刺于血管的情况)。 
(1)将留置针组合体1置于组合状态,将安装在输液管的端部上的连接器预先连接到连接器72上,使其能够供给来自输液管的输液。 
其中,此时,由夹紧装置(流路开关机构的一个例子)夹住管7或输液管上的规定部位,将其内腔闭塞。 
(2)然后,由上述夹紧装置等解除管7或输液管的闭塞,将来自输液管的输液经由管7导入外针接口3内。 
被导入外针接口3内的输液充满流路32、流路82、以及与外针接口3的内部31的密封部件8相比顶端侧的空间,并被导入外针2的内腔21,由此,外针2的内腔21被输液充填。此时,输液的一部分从外针2的顶端开口22流出。 
(3)如上述那样完成了充填后,以夹紧装置等再次闭塞管7或输液管,用手指捏住翼6a、6b将其闭合,将该翼6a、6b作为把持部(操作部)将一体化的外针2及内针4穿刺到患者的血管(静脉或动脉)中。此时,如前所述,由于在内针4的外表面45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之间产生大的摩擦阻力,因而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被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因此,内针4及外针2尤其是内针4能够可靠地穿刺血管(皮肤)。 
通过外针2确保血管后,由于血管的内压(血压)作用,血液经由内针4的槽44在外针2的内腔21内向基端方向逆流,因而能够在具有视认性的外针2、外针接口3、内针接口5或管7中的至少1个部位确认血液的逆流。 
而且,确认了血液的逆流后,使外针2及内针4向顶端方向前进微小距离。 
另外,进行这样向血管的穿刺时,因为外针2的内腔21被输液充填,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误使气泡进入血管内,安全性极高。 
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管7连接于外针接口3的基端部,在组合状态下,能使外针2的中心轴O1与管7的顶端部的中心轴O2大致平行。因此,在进行外针2及内针4的穿刺时,管7部不构成阻碍,操作性优良。 
(4)通过外针2确保血管后,用一只手固定外针2或外针接口3,用另一只手把持内针接口5并向基端方向拉拽,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 
(5)并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针尖41通过狭缝81时,密封部件8的狭缝81闭塞。由此,不会发生经由狭缝81的液漏,而且能够确保外针接口3内及输液管的无菌性。 
(6)并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针尖41通过内针通路911的凹部912附近时,由卷簧922的推压使开闭部件921向内针通路911侧移动,开闭部件921的右面与内针通路911的凹部912的正对面抵接。即,开闭机构92从第1姿态(参照图2)变为第2姿态(参照图4)。 
这样,当开闭机构92变为第2姿态,由于开闭部件921将内针通路911封闭,即使针尖41欲以再次向顶端方向返回的方式移动,由于针尖41与开闭部件921抵接,因而返回动作无法实现。 
(7)并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针尖41通过内针通路911的贯穿孔913附近时,由卷簧922的推压使固定用销10向内针通路911侧移动,固定用销10的右面与内针通路911的贯穿孔913的正对面抵接。此时,固定用销10的左端部从外针接口3的贯穿孔35脱离。由此,保护器9的相对外针接口3的固定被解除(参照图5)。 
这样,在保护器9的相对外针接口3的固定被解除的状态下,由于开闭机构92可靠地动作,因而进行内针4等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其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 
(8)并且,当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时,第1外径变化部42不能通过缩径部915,而是与该缩径部915卡合(内针4卡合于保护器9)。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内针接口5进一步向基端方向拉拽,卡合于内针4的保护器9与内针4一起向基端方向移动,并从外针接口3分离(参照图6及图7)。此时,通过连结部件20,防止保护器9从内针接口5脱离。 
另外,在进行上述工序(5)~(9)的一系列操作时,因内针接口5的导向部523而使外针2的中心轴O1与管7的顶端侧的中心轴大致平行,从而能够顺畅且可靠地进行这些操作。 
(9)接下来,将贯穿于内针接口5的管7经由间隙521拆下(参照图8)。 
这样从外针2上拔出内针4后,由于内针4及内针接口5不再使用了,所以被废弃处理。 
内针4的针尖41由保护器9覆盖,特别是,针尖41超过开闭机构92并比开闭机构92更向顶端侧移动,由于不从保护器9的顶端突出,因此能够防止废弃处理的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 
(10)接下来,打开翼6a、6b,并用胶布等将其固定在皮肤上,并解除上述夹紧装置对管7或输液管的闭塞,开始供给输液。 
从输液管被供给的输液,经过连接器72、管7、外针接口3及外针2的各内腔,被注入患者的血管内。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2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内针形状(移动抑制机构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9所示,在内针4A的最小外径部4c上,设有使该最小外径部4c的外径缩径后而成的3个缩径部(外径变化部)47。各缩径 部47设在内针4A的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45上,是该最小外径部4c(内针4)的外径急剧变化(减小)的部位,即,是呈环状的凹部。 
另外,3个缩径部47沿内针4A的长度方向间断地设置。通过设置这样的缩径部47,与未设置缩径部47的情况相比,内针4A(外表面45(含有缩径部47))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由此,在组合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用指尖捏住翼6a、6b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4A的外表面45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A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因而内针4A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1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这样的缩径部47具有作为移动抑制机构的功能,阻止或抑制在组合状态下操作翼6a、6b时的、内针4A相对于密封部件8的移动。 
并且,各缩径部47也可以例如在最小外径部4c形成后,通过加工(切削)而形成。 
另外,缩径部47的形成个数(设置个数)不限于3个,也可以是例如1个、2个、4个或4个以上。 
(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3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内针的形状(移动抑制机构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0所示,在内针4B的最小外径部4c上,设有从该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45突出的多个微小的突起部(外径变化部)48。各突起部48设置在内针4A的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45上,是该最小外径部4c(内针4)的外径部分急剧变化(增加)的部位,即, 是呈圆顶状(球状)的部位。 
另外,这些突起部48随机地配置在内针4A的外表面45上。 
通过设置这样突起部48,与未设置突起部48的情况相比,内针4B(外表面45(包含突起部48))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由此,在组合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用指尖捏住翼6a、6b进行穿刺操作时,内针4B的外表面45与狭缝81的内表面811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B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从而内针4B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1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这样的突起部48具有作为移动抑制机构的功能,阻止或抑制在组合状态下操作翼6a、6b时的、内针4A相对于密封部件8的移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抑制机构还包括使内针4B的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45为粗糙面的情况。 
另外,各突起部48既可以与内针4B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内针4B分体地构成,还可以通过固定(例如焊接)该分别构成体(突起部48)而设置在内针4B上。 
(第4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4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其中,以图11中的右侧为“基端”、左侧为“顶端”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扩径部的形状(移动抑制机构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1所示,内针4C的各扩径部46A,其顶端面461相对于内针4C的中心轴倾斜,即,呈锥形。由此,内针4C容易向顶端方向移动,而在基端方向上则难以移动。换言之,内针4C在其顶端方向的移动和基端方向的移动中,对这些移动的阻止或抑制程度不同。 
通过设置这样扩径部46A,例如,在使留置针组合体1成为组合状态(制造)时,能够容易地将内针4C插入密封部件8。另外,在组合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用指尖捏住翼6a、6b进行穿刺操作时,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C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因而内针4C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并且,在图示的结构中,设有3个扩径部46A,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例如1个、2个、4个或4个以上。 
(第5实施方式) 
图12及图13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5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的俯视图。其中,以图12及图13中的右侧为“基端”、左侧为“顶端”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内针的形状(移动抑制机构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2所示,在内针4D的最小外径部4c(外表面45)上,设置有外径不同(变化)的层差部(卡合部)49。该层差部49在组合状态下卡合于狭缝81的缘部812。 
通过设置这样的层差部49,在组合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用指尖捏住翼6a、6b进行穿刺操作时,顶端侧(图12中左侧)的缘部812与顶端侧的层差部49卡合(抵接),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D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因而内针4D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这样,层差部49具有作为移动抑制机构的功能,阻止或抑制在组合状态下操作翼6a、6b时的、内针4D相对于密封部件8的移动。 
并且,层差部49不限于图12所示的结构、即、使与密封部件8(狭缝81)对应的部分缩径后而成的结构,还可以是例如图13所示的结构、即,使与密封部件8的缘部812附近对应的部分扩径后而 成的结构。 
(第6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6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密封部件以及压缩部件的立体图。 
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密封部件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15(a)所示的密封部件8B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开口的孔81B。这里,所谓“自然状态”指的是无外力施加于密封部件8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密封部件8B被压入由管状体构成的压缩部件30,在该状态(参照图15(b))下被设置在外针接口3上。 
密封部件8B被压入压缩部件30,由此该密封部件8在孔81B闭塞的方向、即径向上被压缩。由此,孔81B得以可靠地闭塞。 
并且,密封部件8的外径d1被设定得比压缩部件30的内径d2稍大。由此,密封部件8在其径向上被可靠地压缩,因此,孔81B可靠地闭塞。另外,内针4的外表面45与孔81B的内表面811之间的摩擦增大,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从而内针4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孔81B制成狭缝,其效果更加可靠。 
以上,按照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留置针组合体的各部分只要能够发挥同样的功能便可以置换成任意结构的部件。另外,还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也可以是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2种以上的结构(特征)进行组合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进一 步设置像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在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的缩径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像上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在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的突起部。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进一步设置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在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的扩径部、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在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的缩径部、上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在内针的最小外径部上的突起部。 
并且,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不限于插入血管内使用,也可以适用于插入例如腹腔内、胸腔内、淋巴管内、脊椎管内等。 
密封部件的狭缝的形状不限于一字形,还可以是例如十字形、Y字形、T字形(卜字形)、H字形。 
另外,作为移动抑制机构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利用内针的外表面和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阻塞的结构。另外,该阻塞还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移动抑制机构组合。通过该阻塞,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穿刺皮肤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这里,所谓“阻塞”指的是通过内针的外表面与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粘结性而相互粘结,或者内针的外表面和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通过压力而相互粘结。 
此外,还可以设置在将内针从外针上拔出后、安装在外针接口的基端部的盖。由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从外针接口的基端产生的液漏。该盖既可以是与外针接口一体形成的部件,也可以是与外针接口分体的。而且,盖相对外针接口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例如利用摩擦的方法、利用挂扣的方法等任何方法。 
而且,保护器不限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其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可以在覆盖内针的至少针尖的位置、和离开内针的位置之间旋转(可转换)。 
另外,作为设置在管的端部的连接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 举出日本特开2005-261931号公报所记载的无针连接器、三向活栓等。 
另外,作为设置在管的端部的部件,不限于上述连接器,还可以设置例如夹子、空气过滤器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可以将这些连接器、夹子、空气过滤器适当地替换安装于管的端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具有: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穿通上述内针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被插入的内针时,上述孔或狭缝闭塞;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由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能够可靠地阻止或抑制内针的移动,因此,该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即,操作性良好,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保输液等的管线。因此,本发明的穿刺用具具备工业实用性。 

Claims (35)

1.一种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
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
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
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
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让上述内针穿通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被插入的内针时,闭塞上述孔或狭缝;
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
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在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
在上述开口处连接有管,
上述管穿通于上述内针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该内针的外径急剧变化的外径变化部构成,通过该外径变化部,使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变化部是从上述内针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微小的突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针向顶端方向的移动和向基端方向的移动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对这些移动的阻止或抑制的程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与上述孔或狭缝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是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阻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部件,该压缩部件用于压缩上述密封部件、使上述孔或上述狭缝闭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护器,该保护器在从上述外针上拔出上述内针时,至少覆盖上述内针的针尖。
9.一种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
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
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
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
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让上述内针穿通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被插入的内针时,闭塞上述孔或狭缝;
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
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在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
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该内针的外径急剧变化的外径变化部构成,通过该外径变化部,使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口处连接有管。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穿通于上述内针接口。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变化部是从上述内针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微小的突起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针向顶端方向的移动和向基端方向的移动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对这些移动的阻止或抑制的程度不同。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与上述孔或狭缝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构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是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阻塞。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部件,该压缩部件用于压缩上述密封部件、使上述孔或上述狭缝闭塞。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护器,该保护器在从上述外针上拔出上述内针时,至少覆盖上述内针的针尖。
18.一种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
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
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
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
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让上述内针穿通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被插入的内针时,闭塞上述孔或狭缝;
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
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在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
在上述内针向顶端方向的移动和向基端方向的移动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对这些移动的阻止或抑制的程度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口处连接有管。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穿通于上述内针接口。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该内针的外径急剧变化的外径变化部构成,通过该外径变化部,使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变化部是从上述内针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微小的突起部。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与上述孔或狭缝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构成。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是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阻塞。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部件,该压缩部件用于压缩上述密封部件、使上述孔或上述狭缝闭塞。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护器,该保护器在从上述外针上拔出上述内针时,至少覆盖上述内针的针尖。
27.一种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
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
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
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
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形成有能够让上述内针穿通的孔或狭缝,且在拔出被插入的内针时,闭塞上述孔或狭缝;
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
移动抑制机构,该移动抑制机构阻止或抑制在操作上述操作部时、上述内针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的移动,
具有压缩部件,该压缩部件用于压缩上述密封部件、使上述孔或上述狭缝闭塞。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口处连接有管。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穿通于上述内针接口。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该内针的外径急剧变化的外径变化部构成,通过该外径变化部,使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变化部是从上述内针的外表面突出的多个微小的突起部。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针向顶端方向的移动和向基端方向的移动中,上述移动抑制机构对这些移动的阻止或抑制的程度不同。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设在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上,由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与上述孔或狭缝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构成。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抑制机构是上述内针的外表面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孔或狭缝的内表面之间的阻塞。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护器,该保护器在从上述外针上拔出上述内针时,至少覆盖上述内针的针尖。
CN200680040102XA 2005-10-25 2006-10-23 留置针组合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10491 2005-10-25
JP310491/2005 2005-10-25
PCT/JP2006/321075 WO2007049564A1 (ja) 2005-10-25 2006-10-23 留置針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718A CN101296718A (zh) 2008-10-29
CN101296718B true CN101296718B (zh) 2012-02-08

Family

ID=3796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010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6718B (zh) 2005-10-25 2006-10-23 留置针组合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92404B2 (zh)
EP (1) EP1941924A4 (zh)
JP (1) JP5033635B2 (zh)
CN (1) CN101296718B (zh)
AU (1) AU2006307253B2 (zh)
WO (1) WO20070495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4775B2 (ja) 2006-10-12 2012-08-08 日本コヴィディエン株式会社 針先保護具
EP2258421B1 (en) * 2008-03-31 2019-09-0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instrument
JP5594520B2 (ja) * 2010-06-04 2014-09-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留置針装置
US8486024B2 (en) 2011-04-27 2013-07-16 Covidien Lp Safety IV catheter assemblies
EP2760520A1 (en) 2011-09-26 2014-08-06 Covidien LP Safety catheter
WO2013048768A1 (en) 2011-09-26 2013-04-04 Covidien Lp Safety iv catheter and needle assembly
WO2013056223A1 (en) 2011-10-14 2013-04-18 Covidien Lp Safety iv catheter assembly
CN104334225B (zh) * 2012-05-31 2017-03-22 株式会社Jms 留置针装置
JP5999415B2 (ja) * 2012-06-01 2016-09-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留置針装置
SE1350137A1 (sv) * 2013-02-05 2014-08-06 Vigmed Ab Nålanordning
CN103463691B (zh) * 2013-09-26 2015-06-10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血液透析用静脉留置针
CN107530525B (zh) * 2015-05-15 2021-02-26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组装体
CN108663170B (zh) * 2017-03-30 2024-03-05 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留置针的封堵装置
CN110711288B (zh) * 2019-11-25 2022-02-01 周静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静脉输液防渗透留置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6694A1 (en) * 1986-07-25 1988-02-24 H.G. Wallace Limited Device suitable for the admdinistration of a therapeutic substance
US5743882A (en) * 1996-03-08 1998-04-28 Luther Medical Products, Inc. Needle blunting assembly for use with intravascular introducers
US6221050B1 (en) * 1998-10-13 2001-04-2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Self-retaining needle assembly and valve element for use there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3152A (en) * 1966-06-08 1969-08-26 Sorenson Research Corp Catheter placement unit
US4676783A (en) * 1985-09-03 1987-06-30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lumni Patents Foundation Retractable safety needle
US4781692A (en) * 1985-09-03 1988-11-01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lumni Patents Foundation Retractable safety needles
US4828547A (en) * 1987-09-28 1989-05-09 Bio-Plexus, Inc. Self-blunting needle assembly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5088982A (en) * 1988-03-01 1992-02-18 Ryan Medical, Inc. Safety winged needle medical devices
US4960412A (en) * 1988-04-15 1990-10-02 Universal Medical Instrument Corp. Catheter introducing system
USRE34416E (en) * 1988-07-11 1993-10-19 Critikon, Inc. I.V. catheter with self-locating needle guard
WO1990003195A1 (de) * 1988-09-24 1990-04-05 Süddeutsche Feinmechanik GmbH Kanüle insbesondere für die gefässpunktion
JPH02147137U (zh) 1989-05-12 1990-12-13
US5603706A (en) * 1992-09-29 1997-02-18 Wyatt; Philip Infusion apparatus
US5697914A (en) * 1995-03-16 1997-12-16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ontrol forward/flashback forward one hand introducer needle and catheter assembly
US5549571A (en) * 1995-04-18 1996-08-27 Sak; Robert F. Butterfly assembly with retractable needle cannula
US5954691A (en) * 1995-06-07 1999-09-21 Biolink Corporation Hemodialysis access apparatus
JPH10179734A (ja) 1996-10-25 1998-07-07 Terumo Corp 留置針組立体
US5967490A (en) * 1997-01-08 1999-10-19 Vadus, Inc. Catheter hubs having a valve
JP3835882B2 (ja) 1997-03-31 2006-10-18 テルモ株式会社 留置針組立体
US6749588B1 (en) * 1998-04-09 2004-06-1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theter and introducer needle assembly with needle shield
US6921391B1 (en) * 1998-08-28 2005-07-26 Mdc Investment Holdings, Inc. Fluid infusion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needle
JP3892169B2 (ja) * 1999-03-31 2007-03-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留置針組立体
US7329238B2 (en) * 1999-12-07 2008-02-12 Specialized Health Products Inc. Safety needle medical bearing devices
US7083626B2 (en) * 2002-10-04 2006-08-01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pendent valve
US6878134B2 (en) * 2002-11-04 2005-04-12 Aragon Medical Safety needle assembly with locking retraction
JP3864925B2 (ja) * 2003-04-08 2007-01-10 ニプロ株式会社 留置用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US7470254B2 (en) * 2003-08-18 2008-12-30 Medical Components, Inc. Needle with sealing valve
JP2005065993A (ja) 2003-08-25 2005-03-17 Kawasumi Lab Inc 医療用針
JP4725123B2 (ja) 2004-02-17 2011-07-13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留置針構造
JP4621029B2 (ja) 2004-02-19 2011-01-26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303175B (en) 2004-02-26 2008-11-21 Nipro Corp Safe indwelling needle
JP2005279106A (ja) * 2004-03-30 2005-10-13 Jms Co Ltd 留置針構造
US8147455B2 (en) * 2005-04-27 2012-04-03 C. R. Bard, Inc. Infus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6694A1 (en) * 1986-07-25 1988-02-24 H.G. Wallace Limited Device suitable for the admdinistration of a therapeutic substance
US5743882A (en) * 1996-03-08 1998-04-28 Luther Medical Products, Inc. Needle blunting assembly for use with intravascular introducers
US6221050B1 (en) * 1998-10-13 2001-04-2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Self-retaining needle assembly and valve element for use therein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61938A 2005.09.29
JP特开2005-65993A 2005.03.17
JP特开平10-179734A 1998.08.07
JP特开平10-272182A 1998.10.13
JP特开平8-257129A 1996.10.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6718A (zh) 2008-10-29
WO2007049564A1 (ja) 2007-05-03
AU2006307253A1 (en) 2007-05-03
JP5033635B2 (ja) 2012-09-26
US8192404B2 (en) 2012-06-05
AU2006307253A2 (en) 2008-05-22
JPWO2007049564A1 (ja) 2009-04-30
AU2006307253B2 (en) 2011-09-22
EP1941924A4 (en) 2017-08-16
EP1941924A1 (en) 2008-07-09
US20080312596A1 (en) 200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6718B (zh) 留置针组合体
CN101321549B (zh) 留置针组合体
CN100475285C (zh) 留置针组合体
CN108785829B (zh) 静脉内导管系统
CN101980733B (zh) 留置针组合体
EP0038355B2 (en) Breakaway valve
CN1031863C (zh) 带控制阀装置的导管
CN101980734B (zh) 医疗器具
CN201959337U (zh) 留置针组装体
CN102143774B (zh) 医疗器具
EP2133109B1 (en)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CN101980745A (zh) 留置针组合体
JP5033637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JPWO2007132732A1 (ja) 留置針組立体
KR20210099055A (ko) 혈관 접근 기구용 주사기-기반 전달 장치
CN103842021A (zh) 导管组装体
JP2003038658A (ja) 血管用注入ポート器具
JP4723419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CN219646427U (zh) 一种防针刺伤的输液器
KR20090041298A (ko) 수액 공급용 공기유입 방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