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3535A -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3535A
CN101283535A CNA2006800376028A CN200680037602A CN101283535A CN 101283535 A CN101283535 A CN 101283535A CN A2006800376028 A CNA2006800376028 A CN A2006800376028A CN 200680037602 A CN200680037602 A CN 200680037602A CN 101283535 A CN101283535 A CN 101283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ing sequencing
antenna communication
multiple antenna
many pilot
targ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76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3535B (zh
Inventor
赵铮
李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weite Spe LLC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to CN2006800376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83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83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3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3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35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和检测方法。根据该方法,在发送端将第一前导序列与第三前导序列重叠而生成第二前导序列,进行串并行转换后,将第一前导序列和第二前导序列从多个天线通过空分依次发送。然后,在接收端,由多个天线接收第一前导序列和第二前导序列,并通过空分处理从第二前导序列分离第三前导序列,利用第一前导序列和分离出的第三前导序列进行导频的相关处理。

Description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系统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是未来无线通信中的核心技术。通过结合OFDM系统和MIMO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频谱效率并简化系统。在MIMO系统中,同时通过多个无线物理信道传输数据,在频域、空域和时域同时进行前导序列(preamble sequence)的生成,所以比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更为复杂。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导频和训练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用于信道估计的、用于定时同步的、以及用于频偏估计的(非专利文献1)等多种导频,各个前导序列的生成方法都不同,各自使用不同的信道资源。为了保证同步、频偏和信道估计的精度,对于相同长度的前导序列和数据序列,导频使用更多的资源。例如,因为导频能量高于数据能量,所以在OFDM通信系统中,短训练序列的载波间隔为正常码元的副载波间隔的四倍。
对于MIMO系统,大多数的研究关注于进行信道估计时的前导序列的生成。这些研究以MIMO信道环境为对象,确定信道估计用前导序列的生成方式,由此获得前导序列的最优解(optimal solution)。而关于频偏消除,一般使用SISO系统的频偏消除方法(非专利文献2)。图1表示IEEE802.11协议中的导频的结构。在IEEE802.11协议中,用于消除频偏的导频和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各自使用不同的码元资源,因此为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准备8ms的长前导序列,而在十个短前导序列中包括了四个用于频偏估计的训练序列。
(非专利文献1)Richard van Nee、Ramjee Prased“OFDM wireless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Boston,London:Artech House,2000”
(非专利文献2)IEEE C802.16e-04/192,“Preamble design to improveMIMO support”,2004.6.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MIMO系统中有以下问题:因为分别生成两种前导序列,需要对两个导频分别分配资源,所以相应地需要较多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节约系统资源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和检测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包括:生成第一前导序列的步骤;将所述第一前导序列与第三前导序列重叠,生成第二前导序列的步骤;以及,对所述第一前导序列和所述第二前导序列进行串并行转换,从多个天线通过空分依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和第二前导序列的步骤。
本发明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包括:用多个天线接收从多个天线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前导序列与第三前导序列重叠而成的第二前导序列的步骤;以及,通过空分处理,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分离第三前导序列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节约系统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IEEE802.11协议中的导频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映射模式的图。
图3是表示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映射模式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OFDM-MIMO发送装置的系统模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OFDM-MIMO接收装置的系统模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V-BLAST的系统模型的方框图。
图7A是表示第一前导序列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7B是表示第二前导序列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MIMO系统中的导频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MIMO系统中的导频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IEEE802.11协议中的SISO系统的导频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在OFDM系统中,各个载波能够同时发送导频。也可以一部分载波发送导频信号,其它载波发送数据信号。图2和图3表示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映射模式。在图2和图3中,实心圆圈代表导频信号,空心圆圈代表数据信号。横轴表示时间轴,纵轴表示载波。图2中,表示所有的载波都发送导频信号或者所有的载波都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图3中,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分散在各个时间和载波上,这种结构称为时频导频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基于IEEE802.11协议和3GPP,以多天线通信系统为对象,同时生成多个导频的情况。此时,假设第一前导序列为估计用导频,即长前导序列。与以往的方法不同的是,第二前导序列不是重复第一前导序列,而是使第二前导序列包含S/P(串并行)转换后的频偏消除用导频,即短前导序列。在接收端通过空时处理从第一和第二前导序列中分离信道估计用导频(长前导序列)和频偏消除用导频(短前导序列,即第三前导序列),并分别利用该信道估计用导频(长前导序列)和频偏消除用导频(短前导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和频偏检测。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OFDM-MIMO发送装置100的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OFDM-MIMO发送装置100按每个天线具备发送处理单元101-1~101-K,各个发送处理单元101具备IFFT单元102、CP插入单元103、P/S转换单元104。
IFFT单元102对输入的发送数据进行IFFT(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处理,将进行了IFFT处理的发送数据输出到CP插入单元103。
CP插入单元103将长度为L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插入到从IFFT单元102输出的发送数据中,将插入了CP的发送数据输出到P/S转换单元104。P/S转换单元104对从CP插入单元103输出的发送数据进行P/S(并串行)转换处理,将进行P/S转换后的发送数据从天线发送出去。另外,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OFDM-MIMO接收装置200的系统模型。如图5所示,OFDM-MIMO接收装置200接收从OFDM-MIMO发送装置100的各个天线发送的、带有噪声的信号。这里,接收到的信号带有的噪声假设为高斯白噪声。
S/P转换单元201输入接收到的信号后,对接收信号进行S/P转换,将S/P转换后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去除单元202。
CP去除单元202在从S/P转换单元201输出的接收信号中将CP去除,将去除过CP的接收信号输出到FFT单元203。
FFT单元203通过对从CP去除单元202输出的接收信号进行FFT(快速傅立叶变换)处理,在一个码元块中获得接收矢量。
下面,详细地说明IEEE802.11协议中的MIMO系统的导频的生成。
如图6所示,在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 Time:垂直分层空时)系统中,对前导序列进行S/P转换,在可扩展调制/编码器中生成MIMO系统的前导序列,分别从多个天线发送。
在IEEE802.11协议中,备有用于信道估计的两个前导序列。这两个前导序列被重复发送。图7A表示第一前导序列(长前导序列)的发送方法。对长前导序列进行S/P转换后,从各个天线发送出去,用于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由下面的式(1)表示从天线i发送的序列。
s ‾ Ti …式(1)
系统具有N个发送天线,所以接收到的信号可由下面的式(2)表示。
R = s ‾ Ti s ‾ Ti · · · s ‾ Ti H + N 1 = SH + N 1 …式(2)
H是从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它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从发送天线i到接收天线j的衰落。N1是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噪声,基于零平均值的高斯分布,各个天线接收到的噪声信号互为独立。
第二前导序列是,将频偏消除用导频(短前导序列,即第三前导序列)重叠到第一前导序列(长前导序列)上而形成。对频偏消除用导频的生成适用以往的技术,并使其长度与天线的数量相对应。
图7B表示第二前导序列的发送方法。首先,对长度为N的频偏消除用前导序列(短前导序列)(s11,s12,…,stN)进行S/P转换,将S/P转换后的频偏消除用导频与S/P转换后的长前导序列相乘。也就是说,将第三前导序列与第一前导序列重叠(参照图8)。在第二前导序列中,从天线i发送的码元序列可由下面的式(3)表示,接收信号可由下面的式(4)表示。
s ‾ ′ Ti = s ti s ‾ Ti …式(3)
R ~ = s ‾ ′ T 1 s ‾ ′ T 2 · · · s ‾ ′ TN H + N 2 …式(4)
利用第一前导序列和第三前导序列的发送码元,第二前导序列可以表示为如下面的式(5)。
R ~ = SΦH + N 2 …式(5)
其中,Φ为如式(6)所示。
Figure A20068003760200084
…式(6)
如所周知,为了求式(6)的对角阵Φ,矩阵S的行数应多于列数。也就是说,发送天线的数量必须多于接收天线的数量。下面,说明基于IEEE802.11协议中的MIMO系统的第二前导序列检测方法。
从式(2)和式(5)可知,两者之间差一个对角元素。对R~右乘R的逆矩阵R-1,则得到下面的式(7)。
Y = R ~ R - 1 = S ΦS - 1 + N …式(7)
因为已知信道估计用前导序列S(长前导序列),所以通过从Y求对角矩阵Φ,能够分离频偏消除用前导序列st(短前导序列)。然后,利用该频偏消除用前导序列进行频偏估计。在利用第二前导序列进行信道估计时,将前导序列修正为SΦ。
这里,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将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导频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以往的MIMO系统中的前导序列的结构相比较。其中,两者都是基于图10所示的SISO系统中的导频结构获得的。
在OFDM系统中,使用短前导序列粗略地估计频偏。不使用长前导序列的理由是,为了扩大频偏的估计范围。从图8与图9的比较可知,因为不增加图8的短前导序列的长度,所以频偏的估计范围不会缩小。
下面,说明基于3GPP的MIMO系统中的导频的生成。
在3GPP协议中,导频结构的多半为如图3所示的时频结构。V-BLAST系统通过使用空分复用,提高了导频的传输速率。并且,能够将前导序列在时域上重复发送。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发送第二前导序列之前,与IEEE802.11协议下的MIMO系统中的导频生成相同,将S/P转换后的频偏消除用前导序列(短前导序列,即第三前导序列)与S/P转换后的长前导序列(第一前导序列)相乘。也就是说,将第三前导序列重叠到第一前导序列上。在第一前导序列中,第j个载波上从天线i发送的码元序列,可由下面的式(8)表示。
s ‾ Ti , j …式(8)
由此,利用第二前导序列从天线i发送的码元序列,可由下面的式(9)表示。这里,假设它是第j个载波上的码元序列。
s ‾ ′ Ti , j = s ti s ‾ Ti , j …式(9)
对第一前导序列在接收端进行傅立叶变换,在第j个载波上接收到的信号可由下面的式(10)表示。
Figure A20068003760200093
…式(10)
Hj表示从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的副载波j上的衰落,第i行第k列的元素表示从发送天线i到接收天线k之间的衰落,Nj,i是傅立叶变换后,接收天线接收的第j个载波上的噪声信号,基于零均值高斯分布,各个天线上的噪声信号互为独立。Sj是副载波j上从各个天线发送的码元序列。
根据上述的发送方法,利用第二前导序列接收到的信号可由下面的式(11)表示。
R ~ j = s ‾ ′ T 1 , j s ‾ ′ T 2 , j · · · s ‾ ′ TN , j H j + N 2 , j …式(11)
利用第一前导序列和第三前导序列,可以表示第二前导序列如下面的式(12)所示。其中,Φ为如式(13)所示。
R ~ j = S j ΦH j + N 2 , j …式(12)
Figure A20068003760200102
…式(13)
为了求式(13)的对角阵Φ,矩阵Sj的行数应多于列数。也就是说,发送天线的数量必须多于接收天线的数量。下面,说明基于3GPP的MIMO系统的第二前导序列检测方法。
如从式(10)和式(12)可知,两者之间差一个对角元素,对R~j右乘Rj的逆矩阵Rj -1,则求得下面的式(14)。
Y = R ~ j R j - 1 = S j Φ S j - 1 + N …式(14)
利用信道估计用前导序列Si,可由Y获得对角阵Φ,因此能够分离频偏估计用前导序列St(第三前导序列)。然后,利用分离出的序列估计频偏。这里,在使用第二前导序列估计信道时,将前导序列修正为SiΦ。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目前的OFDM系统IEEE802.11协议下的SISO系统中的导频生成的结构,以及当前正在制定的3GPP,在V-BLAST系统下,同时发送短前导序列和长前导序列,并利用V-BLAST系统的多天线具有的空间分辨功能,区分短前导序列和长前导序列,从而能够节约无线资源。
另外,用于信道估计的第二前导序列不像以往的方法一样重复第一前导序列,本发明利用多天线的空间特性,除了第一前导序列以外,还使第二前导序列包含频偏消除用信息(第三前导序列),并通过空分处理,从两个前导序列提取信道估计用导频和频偏消除用导频,因此能够减少导频的数量,提高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前导序列为长前导序列,且第三前导序列为短前导序列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第一前导序列为短前导序列,且第三前导序列为长前导序列。
本说明书基于2005年11月24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第200510128636.5号,它所包括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所公开的内容,全部被引用于本申请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和检测方法可适用于各种小区方式中的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高吞吐量的无线局域网系统,特别是,可适用于采用多天线的IEEE802.11协议下的导频生成,例如OFDM-MIMO系统中的导频生成。

Claims (13)

1.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前导序列的步骤;
将所述第一前导序列与第三前导序列重叠,生成第二前导序列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第一前导序列和所述第二前导序列进行串并行转换,从多个天线通过空分依次发送第一前导序列和第二前导序列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前导序列为长前导序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前导序列为短前导序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长前导序列包含用于信道估计的前导序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短前导序列包含用于消除频偏的前导序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前导序列为,串并行转换后的第一前导序列和串并行转换后的第三前导序列在时域中的相乘结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前导序列为,串并行转换后的第一前导序列和串并行转换后的第三前导序列在时域和频域中的相乘结果。
8.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包括:
由多个天线接收从多个天线发送的第一前导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前导序列与第三前导序列重叠而成的第二前导序列的步骤;以及
通过空分处理,从所述第二前导序列中分离第三前导序列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前导序列为长前导序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前导序列为短前导序列。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其中,
所述长前导序列包含用于信道估计的前导序列。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其中,
所述短前导序列包含用于消除频偏的前导序列。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检测方法,其中,
还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前导序列和所述第三前导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处理和频偏消除处理的步骤。
CN2006800376028A 2005-11-24 2006-11-22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3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800376028A CN101283535B (zh) 2005-11-24 2006-11-22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1286365A CN1972269A (zh) 2005-11-24 2005-11-24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种导频的联合生成和检测方法
CN200510128636.5 2005-11-24
PCT/JP2006/323363 WO2007061015A1 (ja) 2005-11-24 2006-11-22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パイロット生成方法及び検出方法
CN2006800376028A CN101283535B (zh) 2005-11-24 2006-11-22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3535A true CN101283535A (zh) 2008-10-08
CN101283535B CN101283535B (zh) 2012-04-04

Family

ID=3806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86365A Pending CN1972269A (zh) 2005-11-24 2005-11-24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种导频的联合生成和检测方法
CN2006800376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3535B (zh) 2005-11-24 2006-11-22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86365A Pending CN1972269A (zh) 2005-11-24 2005-11-24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种导频的联合生成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73070B2 (zh)
EP (1) EP1940067A4 (zh)
JP (1) JP4981682B2 (zh)
CN (2) CN1972269A (zh)
WO (1) WO20070610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1136A (zh) * 2010-08-23 2013-06-26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利用前导码共享特征信息的通信方法、生成该前导码的方法及适用上述方法的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6928B1 (ko) * 2006-12-12 201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신호 송수신 및 채널 추정장치 및 방법
JP5610233B2 (ja) * 2008-05-15 2014-10-22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データユニットのプリアンブルを、生成または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
JP5325526B2 (ja) * 2008-10-17 2013-10-2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可視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可視光通信方法
JP5347792B2 (ja) * 2009-07-16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及び、受信システム
CN101778066B (zh) * 2009-12-31 2013-01-23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物理层前导优化的同步方法及系统
KR101810950B1 (ko) 2013-11-12 2018-01-25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고효율 무선 근거리 네트워크 통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026721B (zh) * 2016-01-29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前导序列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18633B (zh) * 2018-12-19 2021-03-02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基于scpc阵列和符号空间合成的信号发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45152C1 (ru) * 1998-10-08 2000-01-27 Гар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ортогональной разнесе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а в сотовой системе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JP2000196689A (ja) * 1998-12-25 2000-07-14 Fujitsu General Ltd 無線送信装置
US7233625B2 (en) * 2000-09-01 2007-06-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eamble design for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DE60143978D1 (de) * 2000-11-17 2011-03-10 Panasonic Corp OFDM-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KR100498919B1 (ko) * 2000-11-21 2005-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프리엠블 시퀀스 생성장치 및 방법
JP3735080B2 (ja) * 2002-04-09 2006-01-11 パナソニック 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Ofdm通信装置およびofdm通信方法
WO2003085869A1 (fr) * 2002-04-09 2003-10-16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par multiplexage par re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equence (ofdm)
JP4112397B2 (ja) * 2003-02-14 2008-07-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回路
WO2005006700A1 (en) * 2003-06-30 2005-01-20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ckwards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ime orthogonal symbols
US6917311B2 (en) * 2003-08-11 2005-07-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preamble encoder, method of encoding orthogonal preambles 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US7269430B2 (en) * 2003-11-24 2007-09-11 Broadcom Corporation Frame format for high data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ransmissions
JP4212548B2 (ja) * 2003-12-26 2009-0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JP4043442B2 (ja) * 2004-01-09 2008-02-0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256301B2 (ja) 2004-05-28 2009-04-2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JP4185023B2 (ja) 2004-06-29 2008-11-1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865469B1 (ko) * 2005-03-08 2008-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지원하는 직교주파수 다중 분할 방식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1136A (zh) * 2010-08-23 2013-06-26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利用前导码共享特征信息的通信方法、生成该前导码的方法及适用上述方法的通信系统
CN103181136B (zh) * 2010-08-23 2016-08-03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利用前导码共享特征信息的通信方法、生成该前导码的方法及适用上述方法的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061015A1 (ja) 2009-05-07
CN1972269A (zh) 2007-05-30
WO2007061015A1 (ja) 2007-05-31
CN101283535B (zh) 2012-04-04
EP1940067A4 (en) 2012-12-05
US8073070B2 (en) 2011-12-06
JP4981682B2 (ja) 2012-07-25
US20090268836A1 (en) 2009-10-29
EP1940067A1 (en)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3535B (zh)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导频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CN100556017C (zh) 在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为同步而发射前导的方法
CN101981847B (zh) 移动通信系统、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CN101494528B (zh) 发射分集块传输系统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
CN101958853B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01083647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实现同步的方法
CN100553186C (zh) Ofdm信道估计以及多发射天线跟踪
EP2255450B1 (en) A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 (plcp) packet structure fo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958865B (zh) 解调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KR100606040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프리앰블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219389A1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实现完美全向预编码的同步信号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CN101188597A (zh) 用于mimo-ofdm系统的分散导频图案和信道估计方法
CN101083515A (zh) 一种发射分集的正交频分复用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1291311B (zh)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实现方法及装置
JP2012005142A (ja) 無線装置
KR20090105598A (ko) 단일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최대 우도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25438B (zh) 基于gmc系统的4天线分集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装置、接收方法
CN102204139A (zh) 多用户mimo系统、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CN105071842A (zh) Sc-mimo系统中一流三天线或三流四天线空间分集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4410479A (zh) 一种支持mimo通信系统单载波两种带宽的数据通信方法
CN101783722B (zh) 一种虚拟mimo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636946A (zh) 多载波发送装置和多载波接收装置
CN102685060A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多用户mimo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729158B (zh) 同频多小区联合信道估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74130A (zh)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V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INVENT CORP.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Yingweite SP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INVENT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