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2644A -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2644A
CN101282644A CNA2006800373388A CN200680037338A CN101282644A CN 101282644 A CN101282644 A CN 101282644A CN A2006800373388 A CNA2006800373388 A CN A2006800373388A CN 200680037338 A CN200680037338 A CN 200680037338A CN 101282644 A CN101282644 A CN 101282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mixture
compound
formula
reactiv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73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塞玛尔
D·施特勒贝尔
J·布伦斯
R·施蒂尔
F·维尔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F S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1282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2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within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carbon atom having only two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keto-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以协同有效量包含如下组分的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1)式I的氧唑菌(epoxiconazole)或其盐或加合物和(2)式II的抗倒酯(trinexapac-ethyl)。本发明还涉及使用化合物I和至少一种活性化合物II防治有害真菌和调节植物生长的方法和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在制备这种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

Description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本发明涉及以协同有效量包含如下组分的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1)式I的氧唑菌(epoxiconazole)或其盐或加合物:
Figure A20068003733800041
(2)式II的抗倒酯(trinexapac-ethyl):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化合物I与化合物II的混合物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和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在制备这种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化合物I与化合物II的混合物调节植物生长的方法和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在制备这种混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
式I的氧唑菌和它作为作物保护剂的用途描述于EP-B 0 196 038中。
除杀真菌性能外,唑类常常还具有生长调节性能。
式II的抗倒酯和它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描述于EP-A 0 126 713中。
抗倒酯还具有在大量植物品种中对植物病害的抗诱导性能。
就降低施用率和加宽已知化合物活性谱而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降低的活性化合物施用总量下,对有害真菌,尤其是具体指出的具有改善活性的混合物。
我们已发现此目的通过开头定义的混合物实现。此外,我们已发现,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或依次施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能够比用单独的化合物更好地防治有害真菌(协同增效混合物)。化合物I可用作大量不同活性化合物的增效剂。通过同时联合或分开施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杀真菌活性以超加性方式提高。
式I的氧唑菌由EP-B 0 196 038中已知:
式II的抗倒酯描述于EP-A 0 126 713中:
Figure A20068003733800052
由于它的氮原子的碱性性能,化合物I能与无机或有机酸或与金属离子形成盐或加合物。
无机酸的实例为氢卤酸,例如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和碘化氢、硫酸、磷酸和硝酸。
适合的有机酸例如为甲酸、碳酸和链烷酸如乙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和丙酸,以及羟基乙酸、硫氰酸、乳酸、琥珀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草酸、烷基磺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的磺酸)、芳基磺酸或芳基二磺酸(带有1个或2个磺酸基团的芳族基如苯基和萘基)、烷基膦酸(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的膦酸)、芳基膦酸或芳基二膦酸(带有1个或2个磷酸基团的芳族基如苯基和萘基),其中烷基或芳基可带有其他取代基,例如对甲苯磺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2-苯氧基苯甲酸、2-乙酰氧基苯甲酸等。
适合的金属离子尤其是第二主族元素的离子,尤其是钙和镁,第三和第四主族元素的离子,尤其是铝、锡和铅,以及1-8过渡族元素的离子,尤其是铬、锰、铁、钴、镍、铜、锌等。特别优选第四周期的过渡族元素的金属离子。金属可以以它们可呈现的各种化合价存在。
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或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的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对尤其选自子囊菌纲(Ascomycetes)、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Peronosporomycetes(又名卵菌纲(Oomycetes))和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的宽范围植物病原性真菌具有极好活性。它们中一些内吸有效并可以在作物保护中作为杀真菌剂用于拌种,用作叶面和土壤杀真菌剂。
它们对在各种栽培植物如香蕉、棉花、蔬菜品种(例如黄瓜、豆类、西红柿和葫芦科植物)、大麦、禾草、燕麦、咖啡、土豆、玉米、水果植物、稻、黑麦、大豆、葡萄藤、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大量种子中防治大量真菌尤其重要。
它们尤其适于防治如下植物病害:
●蔬菜、油籽油菜、糖用甜菜、水果和稻上的链格孢(Alternaria)属,例如土豆和西红柿上的早疫链格孢(A.solani)或链格孢(A.alternata);
●糖用甜菜和蔬菜上的丝囊霉(Aphanomyces)属;
●禾谷类和蔬菜上的壳二孢属(Ascochyta)属;
●玉米、禾谷类、稻和草坪中的平脐蠕孢(Bipolaris)属和内脐蠕孢(Drechslera)属,例如玉米上的玉蜀黍平脐蠕孢(D.maydis);
●禾谷类上的禾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白粉病);
●草莓、蔬菜、花卉和葡萄藤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灰霉病),
●莴苣上的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
●玉米、大豆、稻和糖用甜菜上的尾孢(Cercospora)属;
●玉米、禾谷类、稻上的旋孢腔菌(Cochliobolus)属,例如禾谷类上的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稻上的宫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miyabeanus);
●大豆和棉花上的剌盘孢(Colletotricum)属;
●玉米、禾谷类、稻和草坪上的内脐蠕孢(Drechslera)属、核腔菌(Pyrenophora)属,例如大麦上的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teres)或小麦上的D.tritci-repentis;
●由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ium、Ph.Aleophilum和Formitiporapunctata(同义词斑孔木层孔菌(Phellinus punctatus))引起的葡萄藤上的埃斯卡(Esca);
●葡萄藤上的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
●玉米上的突脐蠕孢(Exserohilum)属,
●黄瓜上的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各种植物上的镰孢霉(Fusarium)属和轮枝孢(Verticillium)属,例如禾谷类上的禾本科镰孢(F.graminearum)或大刀镰孢(F.culmorum)或多种植物如西红柿上的尖镰孢(F.oxysporum);
●禾谷类上的禾顶囊壳(Gaeumanomyces graminis)属;
●禾谷类和稻上的赤霉(Gibberella)属(例如稻上的藤仓赤霉(Gibberellafujikuroi));
●葡萄藤和其他植物上的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稻上的革兰氏染色配合物(Grainstaining complex);
●葡萄藤上的Guignardia budwelli,
●玉米和稻上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属;
●葡萄藤上的褐斑拟棒束孢(Isariopsis clavispora),
●禾谷类上的Michrodochium nivale;
●禾谷类、香蕉和花生上的球腔菌(Mycosphaerella)属,例如小麦上的禾生球腔菌(M.graminicola)或香蕉上的斐济球腔菌(M.fijiensis);
●卷心菜和球茎植物上的霜霉(Peronospora)属,例如卷心菜上的芸苔霜霉(P.brassicae)或洋葱上的大葱霜霉(P.destructor);
●大豆上的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马蟥层锈菌(Phakopsara meibomiae);
●大豆和向日葵上的拟茎点霉(Phomopsis)属和葡萄藤上的葡萄生单轴霉(P.Viticola);
●土豆和西红柿上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各种植物上的疫霉(Phytophthora)属,例如柿子椒上的辣椒疫霉(P.capsici);
●葡萄藤上的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
●苹果上的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
●禾谷类上的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
●各种植物上的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属,例如黄瓜上的古巴假霜霉(P.Cubensis)或啤酒花上的葎草假霜(P.Humili);
●葡萄藤上的Pseudopezicula tracheiphilai,
●各种植物上的柄锈菌(Puccinia)属,例如禾谷类上的小麦柄锈菌(P.triticina)、条形柄锈病(P.striformis)、大麦柄锈病(P.hordei)或禾柄锈菌(P.graminis),或芦笋上的天门冬属柄锈病(P.asparagi));
●稻上的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笹木伏革菌(Corticium sasakii)、帚梗柱孢属(Sarocladium oryzae)、稻叶鞘腐败病(S.attenuatum)、稻叶黑粉菌(Entyloma oryzae),
●草坪和禾谷类上的稻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
●草坪、稻、玉米、棉花、油籽油菜、向日葵、糖用甜菜、蔬菜和其他植物上的腐霉(Pythium)属,例如各种植物上的终极腐霉菌(P.ultiumum),草坪上的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
●棉花、稻、土豆、草坪、玉米、油籽油菜、糖用甜菜、蔬菜和各种植物上的丝核菌(Rhizoctonia)属,例如甜菜和各种植物上的立枯丝核病菌(R.solani);
●大麦、黑麦和黑小麦上的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 secalis);
●油籽油菜和向日葵上的核盘菌(Sclerotinia)属;
●小麦上的小麦壳针孢(Septoria tritici)和颖枯壳多孢(Stagonosporanodorum),
●葡萄藤上的葡萄钩丝壳(Erysiphe(同义词Uncinula)necator),
●玉米和草坪上的Setospaeria属,
●玉米上的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nia),
●大豆和棉花上的根串珠霉(Thievaliopsis)属,
●禾谷类上的腥黑粉菌(Tilletia)属,
●禾谷类、玉米和甘蔗上的黑粉菌(Ustilago)属,例如玉米上的玉蜀黍黑粉菌(U.maydis);
●苹果和梨上的黑星菌(Venturia)属(黑星病),例如苹果上的苹果黑星病(V.inaequalis)。
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特别适于防治来自Peronosporomycetes(又名卵菌纲(Oomycetes))的有害真菌,例如霜霉(Peronospora)属、疫霉(Phytophthora)属、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和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属,尤其是上述相应属。
此外,化合物I与II的混合物适用于在材料(例如木材、纸、油漆分散体、纤维或织物)保护中和储存产品保护中防治有害真菌。在木材保护中,特别注意如下有害真菌:子囊菌纲(Ascomycetes),例如线嘴壳属(Ophiostoma spp.)、长喙壳菌属(Ceratocystis spp.)、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Sclerophoma spp.、毛壳属(Chaetomium spp.)、腐质霉属(Humicola spp.)、彼得壳属(Petriella spp.)、毛束霉属(Trichurusspp.);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例如粉孢革菌属(Coniophora spp.)、革盖菌属(Coriolus spp.)、粘褶菌属(Gloeophyllum spp.)、香菇属(Lentinusspp.)、侧耳属(Pleurotus spp.)、卧孔菌属(Poria spp.)、干朽菌属(Serpula spp.)和干酪菌属(Tyromyces spp.),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例如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拟青霉菌属(Paecilomyces spp.)和接合菌纲(zygomycetes)如毛霉属(Mucor spp.),另外在材料保护中注意如下酵母: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p.)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化合物I通过用杀真菌有效量的活性化合物处理真菌或待保护以防真菌侵袭的植物、种子、材料或土壤而施用。施用可在材料、植物或种子受真菌侵染之前和之后进行。
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可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或依次地施用,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顺序通常对防治措施的结果不具有任何影响。
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或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的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对各种栽培植物如香蕉、棉花、蔬菜品种(例如黄瓜、豆类、西红柿和葫芦科植物)、大麦、禾草、燕麦、咖啡、土豆、玉米、水果植物、稻、黑麦、大豆、葡萄藤、小麦、观赏植物、甘蔗以及大量种子具有极好的生物调节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混合物在大量不同的可能应用中,例如在植物栽培中,例如在农业和园艺中作为生物调节剂的用途。
生物调节活性化合物例如能调节植物生长(生长调节剂)。
生物调节应用的实例为影响植物气生部分的伸长(生长调节)。这延伸至植物的基本上所有发展阶段。
因此,例如可极大抑制植物枝条的营养生长,其尤其在降低的伸长中显示自己。因此,阻碍处理的植物的生长;叶子颜色也更深。实践条件的优点是边缘、栅栏、渠岸堤和草坪区域如公园、运动场和果园、装饰草坪和飞机场上草的生长强度降低,使得可减少费力且昂贵的割草。还有,在大量观赏植物品种中需要更紧密的生长。
提高有倒伏倾向的作物如禾谷类、玉米、油籽油菜和向日葵的直立能力也具有经济意义。产生的缩短且增强的茎轴降低或消除了在收割以前植物在不利气候下“倒伏”(断裂)的危险。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棉花中抑制伸长和改进随时间成熟的过程的生长调节应用。这使得可完全自动化地收割此作物植株。在果树和其他树中,剪枝费用可通过生长调节节省。同时,营养生长与水果发展之间实现的比更有利。此外,可通过生长调节避免果树隔年结果。生长调节应用也可增加或抑制植物的侧分枝。例如在烟草植物中如果抑制副枝(侧条)的发展以促成叶生长,则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冬季油籽油菜的情况下,霜冻硬度也可基本上通过生长调节而提高。这里,在播种以后且冬季霜冻开始以前,尽管有利的生长条件,幼小的油籽油菜植物的营养发展减缓。抑制太茂盛的叶或植物生物量(其因此对霜冻特别敏感)的伸长和发展。因此,也降低霜冻损害植物的风险,其倾向于花抑制的过早破坏和倾向于转变到生殖期。在其他作物中,例如在冬季禾谷类中,还有利的是由于生长调节处理,在秋季很好进入分蘖期,但进入寒冷季节而无过度茂盛的生长。这防止提高的对零下温度的敏感度-由于相对低量的叶生物量或植物生物量-受各种病害(例如真菌病害)侵袭。此外,抑制营养生长使得在大量作物植株中土壤更密的种植使得可实现基于土地面积更高的产率。
此外,在植物部分和植物组成方面更高产率可通过生长调节实现。因此,可例如诱发大量芽、花、叶、果实、种仁、根和块茎的生长,提高糖用甜菜、甘蔗和柑橘类水果中的糖含量,提高禾谷类或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或刺激橡胶树中增加的胶乳量。在本上下文中,活性化合物可通过干预植物新陈代谢或通过促进或抑制营养和/或生殖生长而产生增加的产率。最后,植物生长调节也可产生缩短或延长的发展阶段或收割前或收割后收获植物部分成熟的促进或延缓。
经济上有利的是例如收割的便利,其在柑橘类水果、橄榄或其他品种和仁果、核果和壳果的栽培品种的情况下通过经时间集中开裂或对树的附着力降低而可行。相同机理,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水果或叶部分与另一方面植物的枝条部分之间脱离组织的发展的促进对于完全防治有用植物如棉花落叶也是必要的。
此外,生长调节可产生植物耗水量的降低。这在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如干旱或半干旱地带的需要人工灌溉的耕作面积的情况下特别重要。由于植物调节应用,可降低灌溉强度并改善农业经济。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可产生更好的有效水开采,这是由于例如气孔开口度降低,形成更厚的表皮和角皮,改善土壤中的根渗入,降低散发叶表面积,或作物群中微植物气候有利地受更密的生长影响。
本发明用途对于观赏植物,尤其是果树,特别是油籽油菜特别重要。
在农业和园艺中植物栽培中大量不同的可能应用中,本发明混合物作为生物调节剂的使用与各个活性化合物相比具有优点。在本发明组合应用的上下文中,尤其可降低生物调节所需的各个活性化合物的施用率。另外,有利的和尤其选择加入的助剂常常提供比桶混合方法中各个组分的活性之和更好的生物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别主题是本发明混合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在改善根生长中的用途。此用途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数的根条的发展、更长的根和/或增加的根表面积。这改善植物摄取水和养分的能力。这尤其在轻例如沙质土壤的情况下和/或当存在降雨不足时有利。在秋季,在冬季油籽油菜中尤其形成更大的贮藏根以便春季中更强的新生长。在春季,改善的根体系提供更好的地上枝的锚固使得植物直立能力显著改善。在其他植物中,贮藏根构成待收割植物组织(例如其他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如萝卜,以及糖用甜菜、胡萝卜或菊苣)的所有或主要部分。
当这伴随营养生长的降低,也就是说尤其具有抑制的枝伸长(缩短)和/或降低的叶生物量或植物生物量时,改善的根生长特别有利。因此,本发明用途有利地指向枝条生物量与根生物量的商的降低。
指向根发展的这种用途尤其在禾谷类生产,例如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以及玉米和稻中,非常特别在发展贮藏根的植物如十字花科,例如萝卜,主要是油籽油菜,尤其是冬季油籽油菜,和糖用甜菜、胡萝卜或菊苣的情况下发生。就这一点而言必须特别提到油籽油菜生产;改善根生长特别有效。在实践中,指向根发展的这种应用在具体条件下,例如在相对干的土壤的情况下和/或在植物发展根体系的阶段期间特别重要。随着同时降低枝条伸长,改善的根生长特别有利。
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可同时,即一起或分开,或依次施用,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顺序通常对杀真菌和生物调节作用不具有任何影响。
当制备混合物时,优选使用纯活性化合物I和II,可向其中加入对有害真菌或其他害虫如昆虫、蜘蛛或线虫有活性的其他化合物,或除草或其他生长调节活性化合物或肥料。
通常使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然而,在某种情况下也可有利地使用化合物I与两种或如果合适的话多种活性组分的混合物。
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通常以100∶1-1∶100,优选20∶1-1∶20,尤其是10∶1-1∶10的重量比使用。
如果需要的话,加入的其他活性组分与化合物I之比为20∶1-1∶20。
取决于化合物类型和所需效力,本发明混合物的施用率,尤其基于农作物面积为5-1750g/ha,优选10-1250g/ha,尤其是20-800g/ha。
相应地,化合物I的施用率通常为1-1000g/ha,优选10-750g/ha,尤其是20-500g/ha。
相应地,活性化合物II的施用率通常为1-750g/ha,优选1-500g/ha,尤其是1-300g/ha。
在种子处理中,混合物的施用率通常为1-1000g/100kg种子,优选1-750g/100kg种子,尤其是5-500g/100kg种子。
防治有害真菌和调节植物生长的方法通过在植物播种之前或之后或在植物出苗之前或之后对种子、植物或土壤喷雾或撒粉分开或联合施用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或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的混合物而进行。
可将本发明混合物或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转化成常规配制剂,例如溶液、乳液、悬浮液、粉剂、粉末、糊和颗粒。使用形式取决于特定的意欲目的;在每种情况下,应确保本发明化合物精细且均匀地分布。
配制剂以已知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化合物与溶剂和/或载体混合而制备,若需要的话使用乳化剂和分散剂。适于该目的的溶剂/助剂主要为:-水、芳族溶剂(如Solvesso产品、二甲苯)、石蜡(如矿物油馏分)、醇类(如甲醇、丁醇、戊醇、苄醇)、酮类(如环己酮、γ-丁内酯)、吡咯烷酮(NMP、NOP)、乙酸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二元醇、脂肪酸二甲基酰胺、脂肪酸和脂肪酸酯。原则上还可以使用溶剂混合物。
-载体如磨碎的天然矿物(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白垩)和磨碎的合成矿物(如高度分散的硅石、硅酸盐);乳化剂如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磺酸盐和芳基磺酸盐)以及分散剂如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适用作表面活性剂的有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二丁基萘磺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铵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醇和脂肪醇/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醇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适于制备可直接喷雾溶液、乳液、糊或油分散体的物质为中至高沸点的矿物油馏分如煤油或柴油,还有煤焦油和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油,脂族、环状和芳族烃如甲苯、二甲苯、石蜡、四氢化萘、烷基化萘或它们的衍生物,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环己醇,环己酮,异佛尔酮,高度极性溶剂如二甲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和水。
粉末、撒播用材料和可撒粉产品可以通过将活性物质与固体载体混合或一起研磨来制备。
颗粒如涂敷颗粒、浸渍颗粒和均质颗粒可以通过使活性化合物与固体载体粘附而制备。固体载体实例为矿土如硅胶、硅酸盐、滑石、高岭土、活性粘土(attaclay)、石灰石、石灰、白垩、红玄武土、黄土、粘土、白云石、硅藻土、硫酸钙、硫酸镁、氧化镁,磨碎的合成材料,肥料如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尿素以及植物来源的产品如谷粉、树皮粉、木粉和坚果壳粉,纤维素粉和其它固体载体。
配制剂通常包含0.01-95重量%,优选0.1-9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以90-100%,优选95-100%的纯度(根据NMR谱)使用。
下列为配制剂实例:
1.用水稀释的产品
A)水溶性浓缩物(SL)
将1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90重量份水或水溶性溶剂中。作为选择,加入湿润剂或其它助剂。活性化合物经水稀释溶解。这样得到具有10重量%活性化合物含量的配制剂。
B)分散性浓缩物(DC)
将2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随着加入10重量份分散剂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而溶于70重量份环己酮中。用水稀释得到分散体。活性化合物含量为20重量%。
C)可乳化浓缩物(EC)
将1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随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蓖麻油乙氧基化物(每种情况下5重量份)而溶于75重量份二甲苯中。用水稀释得到乳液。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15重量%。
D)乳液(EW、EO)
将2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随着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蓖麻油乙氧基化物(每种情况下5重量份)而溶于35重量份二甲苯中。通过乳化机(例如Ultraturrax)将该混合物引入30重量份水中并制成均匀乳液。用水稀释得到乳液。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25重量%。
E)悬浮液(SC、OD)
在搅拌球磨机中,将2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随着加入10重量份分散剂和润湿剂和70重量份水或有机溶剂而粉碎以得到细活性化合物悬浮液。用水稀释得到活性化合物的稳定悬浮液。配制剂中活性化合物含量为20重量%。
F)水分散性颗粒和水溶性颗粒(WG、SG)
将5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随着加入50重量份分散剂和润湿剂而精细磨碎并通过技术应用(例如挤出机、喷雾塔、流化床)而制得水分散性或水溶性颗粒。用水稀释得到活性化合物的稳定分散体或溶液。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50重量%。
G)水分散性或水溶性粉末(WP、SP)
将7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在转子-定子研磨机中随着加入25重量份分散剂、润湿剂和硅胶而磨碎。用水稀释得到活性化合物的稳定分散体或溶液。配制剂的活性化合物含量为75重量%。
2.不经稀释而施用的产品
H)可撒粉粉末(DP)
将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细碎研磨并与95%的细碎高岭土充分混合。这得到活性化合物含量为5重量%的可撒粉产品。
J)颗粒(GR、FG、GG、MG)
将0.5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细碎研磨并结合99.5%载体。现行方法是挤出、喷雾干燥或流化床方法。这得到活性化合物含量为0.5重量%的不经稀释而施用的颗粒。
K)ULV溶液(UL)
将10重量份本发明化合物溶于90重量份有机溶剂如二甲苯中。这得到活性化合物含量为10重量%的不经稀释而施用的产品。
活性化合物可以直接、以其配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例如可直接喷雾溶液、粉末、悬浮液或分散体、乳液、油分散体、糊、可撒粉产品、撒播用材料或颗粒形式,借助喷雾、雾化、撒粉、撒播或浇灌而使用。使用形式完全取决于意欲的目的;它们意欲在每种情况下确保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最佳可能分布。
含水使用形式可通过加入水由乳液浓缩物、糊或可湿性粉末(可喷雾粉末、油分散体)制备。为制备乳液、糊或油分散体,可借助湿润剂、增粘剂、分散剂或乳化剂将该物质直接或溶于油或溶剂中后在水中均化。然而,也可制备由活性物质、湿润剂、增粘剂、分散剂或乳化剂和如果合适的话溶剂或油组成的浓缩物且该浓缩物适于用水稀释。
即用制剂中的活性化合物浓度可在相对宽范围内变化。通常为0.0001-10%,优选0.01-1%。
活性化合物也可成功用于超低容量法(ULV),其中可以施用包含超过95重量%活性化合物的配制剂,或甚至施用不含添加剂的活性化合物。
可将各种类型的油、湿润剂或辅助剂加入活性化合物中,甚至如果合适的话,恰在紧邻使用前加入(桶混合)。这些试剂通常与本发明组合物以1∶100-100∶1,优选1∶10-10∶1的重量比混合。
化合物I和II或混合物或对应的配制剂通过用杀真菌有效量的混合物,或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化合物I和II处理有害真菌或保护以防它们的植物、种子、土壤、区域、材料或空间而施用。施用可以在有害真菌侵染之前或之后进行。
本发明各个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杀真菌作用可以通过下列试验证实。
将活性化合物分开或联合制备成含有25mg活性化合物的储液,将其以99∶1的溶剂/乳化剂体积比使用丙酮和/或DMSO和乳化剂Uniperol
Figure A20068003733800171
EL(基于乙氧基化烷基酚具有乳化和分散作用的润湿剂)补充至10ml。然后将混合物用水补充至100ml。将此储液用所述溶剂/乳化剂/水混合物稀释至以下指定的活性化合物浓度。
将目测的侵染叶面积百分数或测定的伸长转化成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的效力:
使用Abbot公式按如下计算效力(E):
                E=(1-α/β)·100
α对应于%表示的处理植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和
β对应于%表示的未处理(对照)植物的真菌侵染百分数。
效力为0意指处理植物的侵染水平或测定的伸长相当于未处理对照植物的;效力为100意指处理植物未受侵染或处理的植物显示没有伸长。
活性化合物混合物的预期效力使用Colby公式(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combinations”,Weeds(杂草),15,第20-22页,1967)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Colby公式:
                  E=x+y-x·y/100
E使用浓度为a和b的活性化合物A和B的混合物时的预期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x使用浓度为a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y使用浓度为b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效力,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
应用实施例1-对由柄锈菌属(Puccinia recondita)(Puccrt K1)导致的小麦褐锈病的治疗活性
将栽培品种“Kanzler”的盆栽小麦秧苗的叶子注射褐锈病(柄锈菌属)的孢子悬浮液。然后将盆放在20-22℃下的具有高大气湿度(90-95%)的室中24小时。在此时间期间,孢子发芽并且芽管渗入叶组织中。第二天,将侵染的植物用具有以下指定的活性化合物浓度的上述化合物溶液喷雾至滴流点。在喷雾涂层干燥以后,将测试植物在20-22℃和65-70%相对大气湿度下的温室中培育7天。然后测定叶子上锈菌发展的程度。
首先将目测的侵染叶面积百分数值转化成平均值,然后转化成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的效力。效力为0意指与未处理对照相同的侵染水平;效力为100意指0%侵染。活性化合物组合的预期效力使用Colby公式(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combinations”,Weeds(杂草),15,第20-22页,1967)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活性化合物氧唑菌作为商业配制剂使用。
PUCCRT K1
  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组合   浓度(mg/ml)   比   观察的活性(%)   根据Colby计算的活性(%)   协同增效   协同增效程度(%)
  氧唑菌   0.25   11
  抗倒酯   1   0
  0.06   0
氧唑菌+抗倒酯 0.250.06 4∶1 56 11 45
  氧唑菌+抗倒酯   0.251 1∶4   67   11   是   56
应用实施例2-对由专化型禾白粉菌(Erysiphe[又名Blumeria]graminisforma specialis.Tritici)(Erysgt P1)导致的小麦霉菌的活性
将盆栽小麦秧苗的叶子用具有以下指定的活性化合物浓度的含水悬浮液喷雾至滴流点。悬浮液或乳液已如上所述制备。在喷雾涂层干燥后24小时,将植物用小麦霉菌(专化型禾白粉菌)的孢子撒粉。然后将测试植物放在在20-24℃和60-90%相对大气湿度下的温室中。7天以后,视觉测定以整个叶面积的侵染%表示的霉菌发展的程度。
首先将目测的侵染叶面积百分数值转化成平均值,然后转化成以未处理对照的%表示的效力。效力为0意指与未处理对照相同的侵染水平;效力为100意指0%侵染。活性化合物组合的预期效力使用Colby公式(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combinations”,Weeds(杂草),15,第20-22页,1967)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ERYSGT P1
  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组合   浓度(mg/ml)   比   观察的活性(%)   根据Colby计算的活性(%)   协同增效   协同增效程度(%)
  氧唑菌   1   33
  抗倒酯   4   0
  1   0
  氧唑菌+抗倒酯   11 1∶1 67   33   是   34
  氧唑菌+抗倒酯   14 1∶4 72   33   是   39

Claims (12)

1.一种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其以协同有效量包含:
(1)式I的氧唑菌或其盐或加合物:
Figure A20068003733800021
(2)式II的抗倒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其中式I的氧唑菌与式II的抗倒酯的重量比为100∶1-1∶100。
3.一种防治植物病原性有害真菌的方法,其包括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真菌混合物处理有害真菌、它们的栖息地或待保护以防它们的植物、土壤或种子。
4.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方法,其包括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调节混合物处理植物、土壤或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的式I的氧唑菌和根据权利要求1的式II的抗倒酯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或依次施用。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的方法,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或式I的氧唑菌与式II的抗倒酯以5-1750g/ha的量施用。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的方法,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I和II或根据权利要求1的混合物以每100kg种子1-1000g的量施用。
8.以1-1000g每100kg的量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混合物的种子。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I和II在制备适于防治有害真菌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I和II在制备适于调节植物生长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11.一种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真菌混合物和固体或液体载体的杀真菌组合物。
12.一种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混合物和固体或液体载体的生物调节组合物。
CNA2006800373388A 2005-10-07 2006-09-29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Pending CN1012826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48432.8 2005-10-07
DE102005048432 2005-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2644A true CN101282644A (zh) 2008-10-08

Family

ID=37875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373388A Pending CN101282644A (zh) 2005-10-07 2006-09-29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Country Status (2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11691A1 (zh)
EP (1) EP1933623B1 (zh)
JP (1) JP2009511445A (zh)
KR (1) KR20080061392A (zh)
CN (1) CN101282644A (zh)
AR (1) AR056569A1 (zh)
AT (1) ATE442042T1 (zh)
AU (1) AU2006301362A1 (zh)
BR (1) BRPI0616660A2 (zh)
CA (1) CA2624021A1 (zh)
CR (1) CR9900A (zh)
DE (1) DE502006004818D1 (zh)
DK (1) DK1933623T3 (zh)
EA (1) EA013750B1 (zh)
EC (1) ECSP088426A (zh)
ES (1) ES2330376T3 (zh)
IL (1) IL190254A0 (zh)
NZ (1) NZ566983A (zh)
PL (1) PL1933623T3 (zh)
PT (1) PT1933623E (zh)
SI (1) SI1933623T1 (zh)
UA (1) UA91078C2 (zh)
WO (1) WO2007042406A2 (zh)
ZA (1) ZA2008038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8285442B2 (en) * 2007-08-06 2014-05-01 Syngenta Limited Herbicid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EP2168434A1 (de) * 2008-08-02 2010-03-31 Bayer CropScience AG Verwendung von Azolen zur Steigerung der Resistenz von Pflanzen oder Pflanzenteilen gegenüber abiotischem Stress
WO2010081646A2 (de) 2009-01-15 2010-07-22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Fung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EP2292092A1 (en) * 2009-09-02 2011-03-09 Cognis IP Management GmbH Biocid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esters of ketocarboxylic acids
DK3424323T4 (da) 2017-06-12 2022-04-19 Fine Agrochemicals Ltd Vækstregulator prohexadioncalcium og prothioconaz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4013A (en) * 1983-05-18 1986-04-22 Ciba-Geigy Corporation Cyclohexanedione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with herbicidal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ing properties
DE3511411A1 (de) * 1985-03-29 1986-10-02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erwendung von azolylmethyloxiranen zur bekaempfung von viralen erkrankungen
IL78175A (en) * 1985-03-29 1989-10-31 Basf Ag Azolylmethyloxiranes,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 crop protection agents
DE3737888A1 (de) * 1987-11-07 1989-05-18 Basf Ag Verfahren zur beeinflussung des pflanzenwachstums durch azolylmethyloxirane
DE59009012D1 (de) * 1989-12-13 1995-06-08 Ciba Geigy Ag Synergistisch wirkendes 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Regulierung des Pflanzenwuchses.
AU5971200A (en) * 1999-06-17 2001-01-09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of cultivated plants to phytopathogen fungi
US6746988B2 (en) * 2001-09-07 2004-06-08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Inc. Surfactant systems for agriculturally active compounds
BRPI0620337A2 (pt) * 2005-12-22 2011-11-0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étodos e composição para engenharia de crescimento e controle de doença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42406A3 (de) 2007-12-13
PT1933623E (pt) 2009-10-19
ES2330376T3 (es) 2009-12-09
ATE442042T1 (de) 2009-09-15
ECSP088426A (es) 2008-06-30
PL1933623T3 (pl) 2010-02-26
JP2009511445A (ja) 2009-03-19
UA91078C2 (ru) 2010-06-25
IL190254A0 (en) 2008-11-03
WO2007042406A2 (de) 2007-04-19
CR9900A (es) 2008-07-29
EA013750B1 (ru) 2010-06-30
US20090111691A1 (en) 2009-04-30
KR20080061392A (ko) 2008-07-02
AR056569A1 (es) 2007-10-10
EP1933623B1 (de) 2009-09-09
SI1933623T1 (sl) 2010-01-29
AU2006301362A1 (en) 2007-04-19
EP1933623A2 (de) 2008-06-25
BRPI0616660A2 (pt) 2016-09-06
EA200800926A1 (ru) 2008-10-30
DE502006004818D1 (de) 2009-10-22
CA2624021A1 (en) 2007-04-19
ZA200803840B (en) 2009-09-30
DK1933623T3 (da) 2009-12-14
NZ566983A (en) 201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4658B (zh) 包含啶酰菌胺和二甲嘧菌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CN101282643A (zh)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CN101384173A (zh) 使用微量养料作为三唑的安全剂以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
CN101360423B (zh) 唑菌胺酯在防治有害真菌中作为戊叉唑菌的安全剂的用途
CN101668427A (zh) 杀真菌剂混合物
CN107257625A (zh)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01262768A (zh) 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
CN101304655B (zh) 杀真菌混合物
CN101282644A (zh) 杀真菌和生物调节混合物
CN101946802A (zh) 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
JP2021523903A (ja) 真菌性植物病原体を抑制するための殺真菌剤とグリシンベタインとの組み合わせの使用
CN101262765B (zh) 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
CN101262767A (zh) 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
CN103719125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348991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代森锰锌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01262766B (zh) 三唑基杀真菌混合物
CN105076142B (zh) 一种作物保护剂
CN1105514A (zh) 杀真菌混合剂
KR20030066819A (ko) 살진균제 혼합물
MX2008004053A (en) Fungicides and bioregulatory mixtures
CA2784898A1 (en) Plant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00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