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5727B -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5727B
CN101275727B CN2008100813181A CN200810081318A CN101275727B CN 101275727 B CN101275727 B CN 101275727B CN 2008100813181 A CN2008100813181 A CN 2008100813181A CN 200810081318 A CN200810081318 A CN 200810081318A CN 101275727 B CN101275727 B CN 101275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axis
speculum
reflecting surface
project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13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5727A (zh
Inventor
仲田裕介
塚本三千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5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57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 F21S41/365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successively reflecting the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21S41/148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2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1/25Projection lenses
    • F21S41/255Lenses with a front view of circular or truncated circular out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21Optical layout thereof the reflector being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or a planar surface, e.g. trunc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3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 F21S41/337Multi-surface reflectors, e.g. reflectors with facets or reflectors with portions of different curvature the reflector having a structured surface, e.g. with facets or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4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 F21S41/43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screens, non-reflecting members, light-shielding members or fixed sha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在采用以发光元件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组件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时,在该发光元件成为具有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在将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的自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向后方侧离开的位置形成扩散反射部(30)。由此,发光元件(14)尽管成为具有按照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的构成,也可以利用由来自接近反射镜的反射面(16a)的光轴Ax的正上方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光防止两发光芯片彼此间的间隙(G)作为纵条状的暗部投影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特别是涉及以发光元件为光源的投射式的灯具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车辆用前照灯中,正在采用以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为光源的灯具组件。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所谓的投射式的灯具组件,该灯具组件具备: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配置的投影透镜;在该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的后方侧且在光轴附近向上配置的发光元件;按照自上方侧覆盖该发光元件的方式配置,将来自该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靠近光轴反射的反射镜。
此时,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灯具组件中,在反射镜和投影透镜之间设有镜部件,该镜部件具有将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向上反射面,另外,作为该发光元件,使用具有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的发光元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5328号公报
通过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具备镜部件的投射式灯具组件,可提高发光元件的光源光束,并且可提高相对于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光束利用率,由此,可充分确保配光图形的明亮度。
但是,在投射式灯具组件中,由于将该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面上形成的光源图像作为翻转图像投影到灯具前方的虚拟垂直幕上,因此,在使用具有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的发光元件作为该光源时,由来自位于接近反射镜的光轴的正上方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具有发光芯片彼此间的间隙。因此,该间隙作为纵条状的暗部被投影,由此,有在配光图形上发生配光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就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在采用以发光元件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组件时,在将该发光元件作成具有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地方式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本申请发明在具备将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镜部件的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该镜部件的构成进一步进行研究,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其具备:
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配置的投影透镜;在该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的后方侧且在所述光轴附近向上配置的发光元件;按照自上方侧覆盖该发光元件的方式配置且将来自该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靠近所述光轴反射的反射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而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
在所述反射镜和所述投影透镜之间设有镜部件,该镜部件具有将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向上反射面,
在所述向上反射面,按照在车宽方向跨所述光轴的方式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部。
由来自本申请发明的灯具组件的照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近光用配光图形,也可以是远光用配光图形。
所述“发光元件”是指具有大致点状地面发光的发光芯片的元件状的光源,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等。此时,该“发光元件”具有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但这些各发光芯片的形状或大小及各发光芯片彼此间的间隔等具体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发光元件”在光轴附近向上配置,但未必要垂直向上地配置。
所述“扩散反射部”只要按照使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方式构成,则其具体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述构成所示,本申请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作为以发光元件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组件构成,但由于在该反射镜和投影透镜之间设有镜部件,该镜部件具有将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向上反射面,因此,可提高相对于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光束利用率,另外,由于该发光元件具备多个发光芯片,故可提高发光元件的光源光束,由此,可充分确保配光图形的明亮度。
此时,由于多个发光芯片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而配置,故由来自接近反射镜的光轴的正上方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反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具有发光芯片彼此间的间隙,但由于在镜部件的向上反射面上按照在车宽方向跨光轴的方式形成使来自反射境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部,因此,利用由该扩散反射部反射的来自反射镜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将发光芯片彼此间的间隙堵塞,由此可防止将该间隙作为纵条状的暗部投影。由此,能够抑制在配光图形上发生配光不均。
这样,根据本申请发明,在采用以发光元件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组件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时,在该发光元件成为具有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在上述构成中,将扩散反射部按照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在车宽方向彼此相邻的方式形成,根据该构成,可将来自这些各槽部的反射光作成水平扩散光。因此,可将通过由该扩散反射部反射的来自反射境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作成横长的配光图形。由此,可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此时,若将多个槽部中位于离开光轴的位置的各槽部作成具有高度朝向离开光轴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向上的斜面的构成,则可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由于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成为朝向靠近光轴的方向的光,因此,来自反射镜的左侧反射区域的反射光主要入射到位于光轴左侧的槽部,来自反射镜的右侧反射区域的反射光主要入射到位于光轴右侧的槽部。于是,通过将多个槽部中位于离开光轴的位置的各槽部作成具有高度朝向离开光轴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向上的斜面的构成,从而尽管来自各槽部的反射光成为水平扩散光,也能够将该反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由此,可实现光源光束的有效利用。
上述构成中,如上所述,“扩散反射部”的形成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只要将其前端缘的位置设定为距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1~4mm的位置,就可以使朝向车辆前方路面的较近距离区域(即,配光不均显著的区域)的光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另外,若将所述镜部件按照其向上反射面的前端缘通过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的方式形成,则可形成在上端部具有作为该前端缘的翻转投影图像的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形,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将扩散反射部的前端缘的位置设定为距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1~4mm的位置,则向上反射面的比扩散反射部靠前方侧的部分确保作为向上反射面的功能,因此,不仅可鲜明地形成由向上反射面的前端缘形成的明暗截止线,而且还可以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详细剖面图;
图5是将上述灯具组件的扩散反射部自其前方左斜上方观察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主要部分详细图;
图7是透视地表示利用自上述灯具组件向前方照射的光在配置于车辆前方25m的位置的虚拟垂直幕上形成的近光用图形的图。
标记说明
10      灯具组件
12      投影透镜
14      发光元件
14aL、14aR    发光芯片
14b     基板
16      反射镜
16a     反射面
18      镜部件
18A     透镜支架
18B     后方延长部
18a     向上反射面
18a1    第一水平面
18a2    第二水平面
18a3    中间斜面
18b     前端缘
30      扩散反射部
30a、30b、30c     槽部
30a1、30b1、30c1  向上的斜面
Ax     光轴
CL1    对向车线侧明暗截止线
CL2    自身车线侧明暗截止线
CL3    斜明暗截止线
E      弯点
F      后侧焦点
G      间隙
HZ     热区
IcL、IcR    光源图像
Ig     间隙的图像
P1、P2、P3    配光图形
PL     近光用配光图形
R      位于中央反射区域的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具组件10的正面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灯具组件10具备:配置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Ax上的投影透镜12、比该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靠后方侧配置的发光元件14、按照自上方侧覆盖该发光元件14的方式配置且将来自该发光元件14的光向前方靠近光轴Ax反射的反射镜16、配置于该反射镜16和投影透镜12之间且将来自该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镜部件18。
该灯具组件10在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一部分组入的状态下使用,在装入车辆用前照灯的状态下,以其光轴Ax沿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向下0.5~0.6°左右的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而且,该灯具组件10进行用于形成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形的光照射。
投影透镜12由前方侧表面为凸面、后方侧表面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镜构成,将其后侧的焦点面(即包含后侧焦点F的焦点面)上形成的光源图像作为翻转图像投影到灯具前方的虚拟垂直幕上。该投影透镜12按照位于镜部件18的前方侧的方式固定在与该镜部件18一体形成的环状的透镜支架18A上。
发光元件14是白色发光二极管,其由具有1×2mm见方左右的大小的长方形的发光面的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和支持该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的基板14b构成。而且,该发光元件14定位固定在自镜部件18向后方延长形成的后方延长部18B的上面形成的凹部。
此时,该发光元件14的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按照将其短边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各发光芯片14aL、14aR由覆盖其发光面而形成的薄膜分别密封。而且,该发光元件14在将其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在车宽方向彼此相邻的状态下,且使两发光芯片14aL、14aR的发光中心(即两发光芯片14aL、14aR之间的间隙G的中心)位于光轴Ax上的状态下,将两发光芯片14aL、14aR配置为垂直向上。
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具有与光轴Ax同轴的长轴,并且由以发光元件14的发光中心为第一焦点的大致椭圆面状的曲面构成,其离心率设定为自垂直截面朝向水平截面而逐渐增大。而且,该反射面16a的构成为,将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聚束于在垂直截面内位于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的大致前方的点,并且在水平截面内该聚束位置位于离开后侧焦点F的前方很远处。该反射镜16在其反射面16a的周缘下端部,固定在镜部件18的后方延长部18B的上面。
镜部件18作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件构成,其上面作为自后侧焦点F的位置沿光轴Ax向后方延伸的向上反射面18a构成。而且,该镜部件18在其向上反射面18a将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该向上反射面18a通过在镜部件18的上面实施铝蒸镀等的镜面处理而形成。
该向上反射面18a的前端缘18b沿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面延伸而形成。即,该前端缘18b按照平面看自后侧焦点F向光轴Ax的两侧逐渐向前方侧位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另外,该向上反射面18a中,比光轴Ax靠近自身车线侧即左侧(灯具正面看为右侧)的左侧区域由含有光轴Ax的第一水平面18a1构成,比光轴Ax靠近对向车线侧即右侧的右侧区域由经自光轴向斜下方延伸的中间斜面18a3比左侧区域低一段的第二水平面18a2构成。但是,自右侧区域的后侧焦点F大幅度离开的右端部分及后方延长部18B在构成左侧区域的第一水平面18a1的同一面形成。此时,中间斜面18a3的向下的倾斜角度设定为15°,第二水平面18a2形成为位于相对于第一水平面18a 1低0.4mm左右下方。
如图2及图3所示,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朝向前方靠近光轴Ax反射,入射到投影透镜12的下部区域,但其一部分入射到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由该向上反射面18a反射后入射到投影透镜12的上部区域。而且,入射到投影透镜12的下部区域及上部区域的光都作为向下的光自投影透镜12向前方射出。
在该向上反射面18a,在自其前端缘18b向后方侧离开的位置形成有使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部30。
图4是图3的IV-IV线的详细剖面图。另外,图5是将扩散反射部30自其前方左斜上方观察表示的立体图。
也如这些图所示,扩散反射部30以光轴Ax为中心在车宽方向横跨向上反射面18a的中间斜面18a3,延伸到其第一及第二水平面18a1、18a2而形成。具体而言,该扩散反射部30在左右宽度15~25mm(例如20mm)、前后宽度5~10mm(例如7mm)的横长矩形区域形成,其前端缘的位置被设定在距后侧焦点F 1~4mm(例如2mm)的位置。
该扩散反射部30如下构成,即,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30a、30b、30c在车宽方向彼此相邻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这些多个槽部30a、30b、30c,在光轴Ax的两侧各形成有10条合计20条槽部。
此时,光轴Ax的左侧形成的10条槽部30a位于第一水平面18a1,光轴Ax的正右侧形成的一条槽部30b位于中间斜面18a3,其右侧形成的9条槽部30c位于第二水平面18a2。
10条槽部30a都以同一截面形状形成,配置成大致锯齿状。此时,各槽部30a具有向左上方倾斜(即向中间斜面18a3的倾斜方向的相反侧倾斜)的向上的斜面30a1,其截面形状被设定为向上的圆弧状。而且,这些各槽部30a按照其向上的斜面30a1的上端缘比第一水平面18a1稍靠下方的方式形成。
由于这些10条槽部30a比光轴Ax靠左侧,故在这些各槽部30a,主要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光轴Ax的更左侧的区域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作为斜右方的光入射,但是,由于这些各槽部30a的向上的斜面30a1向左上方倾斜,故由该向上的斜面30a1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光虽然成为在水平方向扩散的光,但依然可靠地入射到投影透镜12。
另一方面,9条槽部30c都以同一截面形状形成,配置成大致锯齿状。此时,各槽部30c具有向右上方倾斜(即向中间斜面18a3的倾斜方向一侧倾斜)的向上的斜面30c1,其截面形状被设定为向上的圆弧状。而且,这些各槽部30c按照其向上的斜面30c 1的上端缘比第二水平面18a2稍靠下方的方式形成。
由于这些9条槽部30c比光轴Ax靠右侧,故在这些各槽部30c,主要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光轴Ax的更右侧的区域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作为斜左方的光入射,但是,由于这些各槽部30c的向上的斜面30a1向右上方倾斜,故由该向上的斜面30a1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光虽然成为在水平方向扩散的光,但依然可靠地入射到投影透镜12。
剩下的一条槽部30b具有向左上方倾斜(即向中间斜面18a3的倾斜方向的相反侧倾斜)的向上的斜面30b1,其截面形状被设定为向上的圆弧状。而且,该槽部30b按照其向上的斜面30b1的上端缘比第二水平面18a2稍靠下方的方式形成。
由于该槽部30b位于与光轴Ax的右侧相邻的位置,故在该槽部30b,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光轴Ax右侧附近的区域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作为平面看与光轴Ax大致平行的光入射,但是,由于该槽部30b的向上的斜面30b1向左上方倾斜,故由该向上的斜面30b1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光成为稍靠左地在水平方向扩散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12,作为稍靠右地在水平方向扩散的光自该投影透镜12向前方射出。
图6是图3中主要部分详细图,是将由位于接近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光轴Ax正上方的中央反射区域的点R反射并向扩散反射部30入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取出表示的图。
如同图所示,点R自光轴Ax正上方稍向左侧位移,但由该点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作为整体向平面看与光轴Ax大致平行的方向反射。
但是,由于该发光元件14的1对发光芯片14aL、14aR相对于光轴Ax沿车宽方向位移,故来自位于光轴Ax的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由点R反射,向右方向行进,入射到比光轴Ax更靠右侧的槽部30c,另一方面,自来位于光轴Ax的右侧的发光芯片14aR的光由点R反射,向左方向行进,入射到比光轴Ax更靠左侧的槽部30a。而且,来自位于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光轴Ax上的点的虚拟光由点R反射,大致沿光轴Ax行进,入射到与光轴Ax的左侧相邻的槽部30a。
此时,若假设没有在向上反射面18a形成扩散反射部30,则如双点划线所示,来自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虚拟光由向上反射面18a的第一水平面18a1正反射,并直接大致沿光轴Ax行进,且来自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由向上反射面18a的第二水平面18a2正反射,向右方向行进,且来自右侧的发光芯片14aR的光由向上反射面18a的第一水平面18a1正反射,向左方向行进。
实际上由于形成有扩散反射部30,故来自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虚拟光由槽部30a靠左扩散反射,来自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由槽部30c靠右扩散反射,且来自右侧的发光芯片14aR的光由槽部30a靠左扩散反射。
图7是透视地表示利用自本实施方式的灯具组件10向前方照射的光在配置于车辆前方25m的位置的虚拟垂直幕上形成的近光用图形PL的图。
如同图所示,该近光用配光图形PL为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形,在其上端缘具有左右高度不同的明暗截止线CL1、CL2、CL3。
该明暗截止线CL1、CL2、CL3以通过作为灯具正面方向的消点(消点)的H-V的垂直线即V-V线为界,左右高度不同地沿水平方向延伸,V-V线的更右侧作为对向车线侧明暗截止线CL1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V-V线的更左侧作为自身车线侧明暗截止线CL2比对向车线侧明喑截止线CL1高一段地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而且,该自身车线侧明暗截止线CL2的靠近V-V线的段部作为斜明暗截止线CL3形成。该斜明暗截止线CL3以从对向车线侧明暗截止线CL1和V-V线的交点向左斜上方倾斜15°的倾斜角延伸。
在该近光用配光图形PL中,下段明暗截止线CL1和V-V线的交点即弯点E位于H-V的0.5~0.6°左右下方。这是光轴Ax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向下0.5~0.6°左右的方向延伸的点。而且,在该近光用配光图形PL中,包围弯点E而形成有作为高光度区域的热区HZ。
该近光用配光图形PL如下形成,即,利用投影透镜12将通过由反射镜16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在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面上形成的发光元件14的图像通过投影透镜12作为翻转投影图像投影到上述虚拟垂直幕上,其明暗截止线CL1、CL2、CL3作为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的前端缘18b的翻转投影图像形成。
此时,该近光用配光图形PL作为利用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中由直接入射到投影透镜12的下部区域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和由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反射后入射到投影透镜12的上部区域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的合成配光图形形成。
同图中,虚线所示的一对光源图像IcL、IcR是利用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中的中央反射区域的点R反射并入射到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的来自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但是,这一对光源图像IcL、IcR是在向上反射面18a上未形成扩散反射部30时形成的光源图像。
此时,由于点R自光源Ax的正上方稍向左侧位移,故一对光源图像IcL、IcR相对于V-V线不左右对称配置,而稍向右侧位移。在这一对光源图像IcL、IcR间形成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图像Ig。由于该间隙G的图像Ig作为暗部形成,故车辆前方路面在其车辆正面方向的近距离区域产生配光不均。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灯具组件10中,由于该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上形成有扩散反射部30,故上述配光不均的产生被抑制。
即,来自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由扩散反射部30的槽部30c靠右扩散反射,来自右侧的发光芯片14aR的光由扩散反射部30的槽部30a靠左扩散反射,因此,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源图像向左方向增大扩散,同时向右方向减小扩散,右侧的发光芯片14aR的光源图像向右方向增大扩散,同时向左方向减小扩散。因此,两发光芯片14aL、14aR的光源图像堵塞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图像Ig,从而暗部消失。
而且,来自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的一部分在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点R反射后,入射到位于与光轴Ax的右侧相邻的位置的槽部30b,由该槽部30b靠左扩散反射,因此,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源图像的一部分向右方向增大扩散,同时向左方向减小扩散,由此,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图像Ig可靠地被堵塞。
由此,由于可防止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作为纵条状的喑部进行投影,故车辆前方路面的车辆正面方向上的近距离区域的配光不均被缓解。
如以上所详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10作为以发光元件14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组件10构成,由于在其反射镜16和投影透镜12之间设有镜部件18,该镜部件18具有将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向上反射面18a,并且使该向上反射面18a的前端缘18b通过投影透镜12的后侧交点F而形成,因此,不仅提高了相对于来自发光元件14的光的光束利用率,而且可形成上端部具有鲜明的明暗截止线CL1、CL2、CL3的近光用配光图形PL。
另外,由于该发光元件14具备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故可提高发光元件14的光源光束,由此可充分确保近光用配光图形PL的明亮度。
此时,由于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而配置,故由来自位于接近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光轴Ax正上方的中央反射区域的点R的反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IcL、IcR在其间具有作为发光芯片14aL、14aR彼此间的间隙G的图像Ig的暗部,在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上,按照在车宽方向跨光轴Ax的方式形成使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部30,因此,利用由该扩散反射部30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将两发光芯片14aL、14aR彼此间的间隙G堵塞,由此,可防止将该间隙G作为纵条状的暗部投影。因此,能够抑制在近光用配光图形PL上发生配光不均。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采用以发光元件14为光源的投射式灯具组件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10的情况下,尽管该发光元件14为具有按照彼此沿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的构成,也能够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扩散反射部30通过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30a、30b、30c按照在车宽方向彼此相邻的方式形成而构成,因此,可将来自这些各槽部30a、30b、30c的反射光作成水平扩散光。因此,可将利用由该扩散反射部30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光形成的配光图形作成横长的配光图形。由此,可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此时,多个槽部30a、30b、30c中位于自光轴Ax离开的位置的各槽部30a、30c具有高度朝向离开光轴Ax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向上的斜面30a1、30c1,故可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由于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为朝向靠近光轴Ax的方向的光,故来自反射镜16的左侧反射区域的反射光主要入射到位于光轴Ax的左侧的槽部30a,来自反射镜的右侧反射区域的反射光主要入射到位于光轴Ax的右侧的槽部30b、30c。于是,通过将多个槽部30a、30b、30c中位于离开光轴Ax的位置的各槽部30a、30b作成具有高度朝向离开光轴Ax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向上的斜面30a1、30c1的构成,从而尽管来自各槽部30a、30c的反射光成为水平扩散光,也能够将该反射光入射到投影透镜12。由此,可实现光源光束的有效利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与光轴Ax的右侧相邻的位置的槽部30b具有高度朝向离开光轴Ax的方向逐渐升高的向上的斜面30b1,故可得到如下作用效果。
即,由于来自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的一部分在由反射镜16的反射面16a的点R反射后,入射到位于与光轴Ax的右侧相邻的位置的槽部30b,且由该槽部30b靠左扩散反射,故左侧的发光芯片14aL的光源图像的一部分向右方向增大扩散,并且向左方向减小扩散。因此,能够可靠地堵塞两发光芯片14aL、14aR间的间隙G的图像Ig,由此,可更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扩散反射部30的前端缘的位置设定在距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F1~4mm的位置,故可使朝向车辆前方路面的较近距离区域(即配光不均明显的区域)的光扩散,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配光不均的发生。另外,向上反射面的比扩散反射部靠前方侧的部分确保作为向上反射面的功能,因此,可鲜明地形成由向上反射面18a的前端缘18b形成的明暗截止线CL1、CL2、CL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1×2mm见方左右的大小的长方形的发光面的一对发光芯片14aL、14aR按照使其短边部分相对的方式在车宽方向相邻配置,故可将该一对光源图像IcL、IcR作成适于近光用配光图形PL形成的横长的光源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发光元件14的各发光芯片14aL、14aR具有1×2mm见方左右的大小的长方形的发光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作成具有其以外的形状或大小的发光面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作成将三个以上的发光芯片按照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按照形成具有左右高度不同的明暗截止线CL1、CL2、CL3的左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形PL的方式构成的灯具组件10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按照形成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和倾斜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形的方式构成的灯具组件、或者按照形成只具有水平明暗截止线的近光用配光图形的方式构成的灯具组件、进而按照形成右配光的近光用配光图形的方式构成的灯具组件,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由此可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进而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灯具组件10而言,为形成近光用配光图形PL,而将其镜部件18的向上反射面18a的前端缘18b按照沿投影透镜12的后侧焦点面延伸的方式形成,但在形成近光用配光图形等时,也可以将向上反射面18a的前端缘的位置设定在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前端缘18b的位置更靠后方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向上反射面18a按照从后侧交点F的位置沿光轴Ax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作成使该向上反射面18a在车辆前后方向稍微(例如1.5°左右)向前下形成的构成。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可在成型镜部件18时容易地拔出模型,另外,可使由向上反射面18a反射的来自反射镜16的反射光更大量地入射到投影透镜1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各种因素表示的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当然也可以将它们适宜设为不同的值。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其具备: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上配置的投影透镜;在该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的后方侧且在所述光轴附近向上配置的发光元件;按照自上方侧覆盖该发光元件的方式配置且将来自该发光元件的光向前方靠近所述光轴反射的反射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彼此在车宽方向相邻而配置的多个发光芯片,
在所述反射镜和所述投影透镜之间设有镜部件,该镜部件具有将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的一部分向上方侧反射的向上反射面,
在所述向上反射面,按照在车宽方向跨所述光轴的方式形成有使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光扩散反射的扩散反射部,
所述扩散反射部反射的来自反射镜的中央反射区域的光形成的光源图像将发光芯片彼此间的间隙堵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部通过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槽部在车宽方向彼此相邻地方式形成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部中位于自所述光轴离开的位置的各槽部具有高度朝向离开所述光轴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向上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反射部的前端缘的位置被设定在距所述投影透镜的后侧焦点1~4mm的位置。
CN2008100813181A 2007-03-26 2008-02-25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57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9029/07 2007-03-26
JP2007079029A JP2008243434A (ja) 2007-03-26 2007-03-26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5727A CN101275727A (zh) 2008-10-01
CN101275727B true CN101275727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71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13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5727B (zh) 2007-03-26 2008-02-25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26855B2 (zh)
JP (1) JP2008243434A (zh)
KR (1) KR100934425B1 (zh)
CN (1) CN101275727B (zh)
DE (1) DE10200801550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2750A (ja) * 2009-04-30 2010-11-1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5316322B2 (ja) * 2009-09-02 2013-10-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TWI396638B (zh) * 2010-03-18 2013-05-21 私立中原大學 Lamp structure
DE102011003814A1 (de) 2011-02-08 2012-08-09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Lichtmodul eines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s
DE102011013211B4 (de) * 2011-03-05 2012-12-06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mit einem Mehrfunktions-Projektionsmodul
JP5758724B2 (ja) * 2011-07-07 2015-08-0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JP5937310B2 (ja) * 2011-07-19 2016-06-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JP6158549B2 (ja) * 2012-06-26 2017-07-0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CN104456214A (zh) * 2014-12-09 2015-03-25 苏州科利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光照明装置
JP2016181351A (ja) * 2015-03-23 2016-10-1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6712204B2 (ja) * 2016-09-02 2020-06-1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AT519125B1 (de) * 2017-01-20 2018-04-15 Zkw Group Gmbh Leuchtvor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sowie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FR3064340B1 (fr) * 2017-03-27 2021-06-25 Valeo Vision Module opt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incluant un element reflecteur dont une zone specifique permet de reduire localement l'intensite lumineuse
JP6955418B2 (ja) * 2017-10-13 2021-10-2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EP3527875A1 (de) * 2018-02-15 2019-08-21 ZKW Group GmbH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mit einem brennglasblech
JP6590997B1 (ja) * 2018-06-01 2019-10-1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1968A (en) * 1987-09-29 1989-07-25 Koito Seisakusho Co., Ltd. Automotive projector type headlight
CN1654880A (zh) * 2004-02-10 2005-08-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6878B1 (fr) * 1984-06-27 1986-07-18 Cibie Projecteurs Perfectionnements aux projecteurs automobiles emettant un faisceau coupe, notamment un faisceau de croisement
JP2842260B2 (ja) * 1994-01-11 1998-12-24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型前照灯の色むら防止構造
DE19704467B4 (de) * 1997-02-06 2006-07-20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Fahrzeug-Scheinwerfer
EP1219887B1 (en) * 2000-12-25 2006-09-27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Vehicle light capable of changing light distribution pattern between low-beam mode and high-beam mode by a movable shade and a reflecting surface
JP4083593B2 (ja) * 2003-02-13 2008-04-3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KR20050103391A (ko) * 2004-04-26 2005-10-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led 헤드램프의 배광구조
JP4424148B2 (ja) * 2004-10-13 2010-03-0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型車両用前照灯ユニット
JP2006286452A (ja) 2005-04-01 2006-10-19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4397856B2 (ja) 2005-06-06 2010-01-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1968A (en) * 1987-09-29 1989-07-25 Koito Seisakusho Co., Ltd. Automotive projector type headlight
CN1654880A (zh) * 2004-02-10 2005-08-17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单元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47150A 2004.09.02
JP特开2005-108554A 2005.04.21
JP特开2005-166590A 2005.06.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39740A1 (en) 2008-10-02
DE102008015509A1 (de) 2008-10-02
DE102008015509B4 (de) 2010-10-14
KR100934425B1 (ko) 2009-12-29
US7726855B2 (en) 2010-06-01
JP2008243434A (ja) 2008-10-09
KR20080087657A (ko) 2008-10-01
CN101275727A (zh)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5727B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CN101275725B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CN101275729B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组件
KR101371565B1 (ko) 차량용 조명 등기구
EP2085687B1 (en) Vehicle lamp
CN1676987B (zh) 车辆用照明灯具
JP4413762B2 (ja) 車両用照明灯具
US7156544B2 (en) Vehicle headlamp
US8038334B2 (en) Vehicular headlamp unit
JP4080780B2 (ja) 光源ユニット
CN100570207C (zh) 车辆用灯具
EP2037167A2 (en) Lamp unit for vehicle headlamp and vehicle headlamp
KR100970993B1 (ko) 차량용 전조등의 등기구 유닛
JP2007109493A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US20140313760A1 (en) Vehicular lamp
CN102022685A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
JP2007234562A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US20100309681A1 (en) Vehicle light
JP2013026119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3030429A (ja)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
JP2019096487A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