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2463A - 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2463A
CN101262463A CNA2008100077633A CN200810007763A CN101262463A CN 101262463 A CN101262463 A CN 101262463A CN A2008100077633 A CNA2008100077633 A CN A2008100077633A CN 200810007763 A CN200810007763 A CN 200810007763A CN 101262463 A CN101262463 A CN 101262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dm
unit
sampled point
signal
sam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77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2463B (zh
Inventor
高田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62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2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2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24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24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发送装置用于通过识别从外部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的采样频率,根据所识别出的采样频率来确定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以及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并使用所确定的采样点的数量对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来生成OFDM符号。然后,该发送装置发送所生成的OFDM符号。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送并接收诸如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的流数据(streaming data)的传统系统中,发送装置将同步码附加到流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基于同步码来回放该流数据(日本特开2001-275194)。
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01-275194,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中分别需要用作将同步码附加到流数据的同步码附加部件以及检测该同步码的同步码检测部件的硬件或软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流数据能够进行回放,而不包括用作同步码附加部件和同步码检测部件的硬件或软件的发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发送装置,用于对从外部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并发送所生成的数据,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输入数据的采样频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所述采样频率,来确定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
生成单元,用于通过使用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采样点的数量,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来生成OFDM符号;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由所述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所述OFDM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发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发送装置用于对从外部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并发送所生成的数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所述输入数据的采样频率;
确定步骤,用于根据在所述识别步骤识别出的所述采样频率,来确定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
生成步骤,用于通过使用在所述确定步骤所确定的采样点的数量,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来生成OFDM符号;以及
发送步骤,用于发送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所述OFDM符号。
通过以下典型实施例的说明(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5.1通道环绕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器100的框图;
图3是示出传输帧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和OFDM参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OFDM调制单元的框图;
图6A~图6C是在时间轴上示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和OFDM符号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器110~115的框图;
图8是在时间轴上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和到达各个适配器110~115的传输帧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器100的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器110~115的框图;
图11是在时间轴上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和到达各个适配器110~115的传输帧之间的关系的图;以及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由不同方法所生成的OFDM符号和在对OFDM符号进行解调时的有效符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A~图1C是应用本发明的5.1通道环绕系统的框图。
附图标记100表示用作发送装置的控制器。控制器100将作为从音频输入端输入的流数据的音频数据发送到适配器110~115。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00将音频数据连同所讨论的音频数据的控制信息一起布置在同步传输帧内的时隙中,并发送该同步传输帧(参见图3中示出传输帧的结构的图;稍后详细说明)。控制器100具有两个连接到音频线缆的外向连接端,该音频线缆将控制器100连接到适配器110~115。控制器100还具有用于与适配器110~115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参考图2所示的控制器的框图;稍后详细说明)。
附图标记110~115表示用作接收装置的适配器。将基于分别连接的扬声器120~125的布置的环绕通道分配给适配器110~115。
在图1A~图1C中,将中置(C)通道、右前(FR)通道、左前(FL)通道、右后(RR)通道、左后(RL)通道以及超低音(subwoofer)(SW)通道分别分配给适配器110、111、112、113、114以及115。
适配器110~115接收由控制器100发送的音频数据和控制信息。
适配器110~115基于从控制器发送的音频数据,生成用于输出到各自的扬声器120~125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20~125。
适配器110~115具有一个连接音频线缆的内向连接端,该音频线缆连接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或连接适配器110~115。
此外,适配器110~115具有两个连接音频线缆的外向连接端,该音频线缆连接适配器110~115。
适配器110~115还具有用于与控制器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参考图7所示的适配器的框图;稍后详细说明)。
附图标记120~125表示扬声器。扬声器120~125将从适配器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为机械信号,并输出该机械信号作为声音。
通过各自的线缆连接适配器110~115和扬声器120~125。在该连接中,可以将适配器110~115配置在各自的扬声器120~125中。
附图标记130~133表示音频线缆。音频线缆130~133是有线传输介质。根据本实施例,音频线缆130~133是平衡双芯线缆(balanced two-core cable),并且被描述为多路复用并发送数据和交流(AC)电力信号的线缆。
现在,说明图1A~图1C中的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的连接配置。
通过音频线缆130、131、132和133分别连接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2、适配器112和适配器115以及适配器113和适配器114。
对于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之间的连接,连接了控制器100的外向连接端和适配器110的内向连接端。
对于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2之间的连接,连接了控制器100的外向连接端和适配器112的内向连接端。
对于适配器112和适配器115之间的连接,连接了适配器112的外向连接端和适配器115的内向连接端。
对于适配器113和适配器114之间的连接,连接了适配器113的外向连接端和适配器114的内向连接端。
通过无线连接来连接控制器100与适配器111和113。
通过各个音频线缆130和131将音频数据从控制器100发送到适配器110和112,并且通过音频线缆132将音频数据从适配器112发送到适配器115。此外,通过无线连接将音频数据从控制器100发送到适配器111和113,并且通过音频线缆133将音频数据从适配器113发送到适配器114。
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图1A~图1C中所示的连接配置。例如,在图1A~图1C中所示的连接配置中,通过无线连接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配置是这样的配置:在该配置中,控制器100作为发送器。然而,对于使用诸如2.4GHz带或5GHz带的、电磁波的方向性低的频带的情况,可以采用包括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的组中的任一装置作为发送器。此外,对于使用诸如毫米波带的、电磁波的方向性高的频带的情况,在对于电磁波未引起干扰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多个装置作为发送器。
现在将说明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的电力接收方法。
控制器100接收来自连接到商用电源的电源插头的电力。控制器100消除从电源插头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该电力信号输出到外向连接端。更具体地,将数据和AC电力信号多路复用并输出到外向连接端。
当音频线缆连接到适配器110~115的内向连接端时,适配器110~115从音频线缆接收电力。与此相比,当音频线缆未连接到内向连接端时,适配器110~115从连接到商用电源的电源插头接收电力。
此外,当音频线缆连接到外向连接端时,适配器110~115消除从电源插头或连接到内向连接端的音频线缆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该电力信号输出到外向连接端。更具体地,将数据和AC电力信号多路复用并输出到外向连接端。
即,在图1A~图1C所示的连接配置中,适配器110、112、114和115分别从音频线缆130、131、133和132接收电力。适配器111和113从连接到商用电源的电源插头接收电力。适配器113消除从电源插头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该电力信号输出到外向连接端。
根据本实施例,所有装置都被描述为在总线配置中有效连接的装置,而不管这些装置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
图8是在时间轴上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和到达各个适配器110~115的传输帧之间的关系的图。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总线配置中有效连接了所有装置,所以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在大致相同的时刻到达适配器110~115。因此,适配器110~115可以容易地将所有通道的音频信号同步,并将音频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20~125。
下面,说明各块的细节。
图2是控制器100的框图。
附图标记200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单元200执行各块的控制(信号线未示出)。例如,控制单元200基于控制器100的连接配置,来选择要使用的通信接口(有线发送单元208、无线发送单元212)。
对于图1A~图1C所示的连接配置,控制单元2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这两个通信接口。控制单元200还将用于适配器110~115的控制信息输出到帧生成单元204。
附图标记201表示音频输入端。将连接到光盘音频播放器等的线缆连接到音频输入端201,并且通过该线缆将数字编码多通道音频数据输入到音频输入端201。将输入到音频输入端201的音频数据输入到音频解码器202和采样频率识别单元205。
音频解码器202对输入到音频输入端201的数字编码音频数据进行解码,以生成各通道的音频数据,并将解码后的音频数据输出到音频信号处理单元203。
音频信号处理单元203对从音频解码器202输入的各通道的音频数据进行频率特性校正、回放延迟时间校正以及幅度校正等,并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到帧生成单元204。
帧生成单元204将从音频信号处理单元203输入的各通道的音频数据和从控制单元200输入的用于适配器110~115的控制信息布置在传输帧中,并将传输帧输出到OFDM调制单元207。
图3是示出传输帧的结构的图。附图标记310~315表示各通道的音频数据。
附图标记320表示相关音频数据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320和各通道的音频数据310~315被布置在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之间预先确定的特定时隙中。一个传输帧具有正好音频信号的一个采样点的数量的音频数据。在图3中,音频数据310、311、312、313、314和315分别是C、FR、FL、RR、RL和SW通道的音频数据。
采样频率识别单元205对输入到音频输入端201的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进行识别,并将表示音频数据采样频率的信息输出到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快速傅里叶变换)采样点指示单元206。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假定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是48kHz、96kHz或192kHz的说明。
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基于从采样频率识别单元205输入的、表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的信息,将要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调制的指示输出到OFDM调制单元207。
接下来,说明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输出的要应用于OFDM调制的指示。
图4是示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和OFDM参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基于图4中所示的表格,将关于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采样点和保护间隔(GI)采样点的指示发送到OFDM调制单元207。在这种情况下,GI采样点是相对于IFFT采样点的特定比例。例如,当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是48kHz时,IFFT采样点数量是512,而GI采样点数量是作为IFFT采样点数量的25%的128。
OFDM调制单元207对从帧生成单元204输入的传输帧进行OFDM调制,以生成OFDM信号,并将OFDM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208和无线发送单元212。OFDM调制单元207针对一个传输帧生成一个OFDM符号。
此时,OFDM调制单元207基于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输入的要应用于OFDM调制的指示,对传输帧进行OFDM调制(参考图5中所示的OFDM调制单元的框图;稍后说明细节)。
有线发送单元208将从OFDM调制单元207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有线载波频率,将所生成的信号与从电源单元215输入的AC电力信号多路复用,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到总线信号线209。
总线信号线209是以总线形式连接有线发送单元208和外向连接端210和211的信号线。
附图标记210和211表示外向连接端。连接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的音频线缆与外向连接端210和211连接。
无线发送单元212将从OFDM调制单元207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到发送天线213。
在发送天线213处,将从无线发送单元212输入的、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的OFDM信号作为电磁波释放到大气中。
附图标记214表示电源插头。电源插头214连接到商用电源,并将商用电力信号输出到电源单元215。
电源单元215将从电源插头214接收到的电力信号变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提供给各块(信号线未示出)。电源单元215还消除从电源插头214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AC电力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208。
图5是OFDM调制单元207的框图。
附图标记500表示符号映射器。符号映射器500将从帧生成单元204输入的传输帧的数据位串转换为复合符号串,并将复合符号串输出到IFFT单元501。
IFFT单元501对在从符号映射器500输入的复合符号串中的各符号分配IFFT采样点,以对该串进行IFFT,从而生成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时间轴),并将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输出到GI添加单元502。
此时,IFFT单元501根据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输入的关于IFFT采样点的指示,将复合符号分配到IFFT采样点。
例如,当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输入的IFFT采样点指示是512个采样点时,IFFT单元501将从符号映射器输入的复合符号分配到512个采样点。
GI添加单元502根据从IFFT单元501输入的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来生成GI数据,将该GI数据添加到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以生成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并将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输出到D/A(数字-模拟)转换单元503。
此时,GI添加单元502根据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206输入的关于GI采样点的指示,生成GI数据。例如,当GI采样点的数量是128个采样点时,GI添加单元502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采样值的512个采样点的后端的128个采样点,并将所复制的128个采样点添加到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方(参考图6A~图6C中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在时间轴上示出的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和OFDM符号之间的关系)。
此外,可以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采样值的512个采样点的前端的128个采样点,并将其添加到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后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解调时,进行均衡处理,以通过使用导频符号(pilot symbol)或导频子载波(pilot sub-carrier)来调整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该均衡处理作为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方法而公知。可以将如下采样值串看作有效符号:该采样值串是通过去除位于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的640个采样点的前端的、作为与GI相对应的部分的128个采样点,并将后端的128个采样点移动到该部分而生成的。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该方法的图。
图12A是示出由该方法生成的OFDM符号的图。GI添加单元502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512个采样点的前端的128个采样点(A部分),并将所复制的128个采样点添加在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包括A和B的部分)的后方(A′部分)。图12B是示出在解调时有效符号的图。在解调时,将如下采样值串(图12B)看作有效符号:该采样值串是通过去除位于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的640个采样点的前端的128个采样点(图12A中的A部分),并将后端(图12A中的A′部分)的128个采样点移动到该部分而生成的。
可以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前端的n个采样点(1<n<127),并将其添加到有效符号的后方。并且,可以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后端的128-n个采样点,并将其添加到有效符号的前方。在这种情况下,在解调时,进行作为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方法而公知的均衡处理,以通过使用导频符号或导频子载波来调整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
附图标记503表示D/A转换单元。D/A转换单元503以基于传输带宽的特定频率对从GI添加单元502输入的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进行D/A转换,生成复合基带OFDM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正交调制单元504。在假定D/A转换频率为30.72MHz的情况下进行本实施例的说明。
正交调制单元504以任意中频对从D/A转换单元503输入的复合基带OFDM信号进行正交调制,以生成OFDM信号,并将该OFDM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208或无线发送单元212。
接下来,说明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与D/A转换频率和IFFT采样点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6A~图6C是在时间轴上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和OFDM符号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A、6B和6C示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分别为48kHz、96kHz和192kHz,即采样周期分别为约20.83μ秒、约10.42μ秒和约5.208μ秒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下面的公式给出音频数据采样频率fs与D/A转换频率W、IFFT采样点的数量N和GI采样点的数量Ng之间的关系:
1/fs=(1/W)*(N+Ng)          (1)
更具体地,OFDM符号长度和音频数据采样周期是相等的。
此外,通过下面的公式给出IFFT采样点的数量N和GI采样点的数量Ng之间的关系:
Ng=a*N(a:常数)            (2)
因此,
1/fs=(1/W)*(1+a)*N         (3)
即,如果D/A转换频率W设为常数,则可以通过确定IFF T采样点的数量N来使OFDM符号长度与音频数据的采样周期1/fs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W=30.72MHz(D/A转换单元503的D/A转换频率)和a=0.25(GI采样点的数量与IFFT采样点的数量的比率),因而
1/fs=40.69纳秒*N           (4)
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使IFFT采样点的数量N=512、256和128,可以将各自的OFDM符号长度设为相对于音频数据采样周期的约20.83μ秒、约10.42μ秒和约5.208μ秒。
图7是适配器110~115的框图。
附图标记700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单元700执行各块的控制(信号线未示出)。例如,控制单元700基于相关适配器的连接配置,来选择要使用的通信接口(有线接收单元703、无线接收单元705、有线发送单元714、无线发送单元717)。
对于图1A~图1C所示的连接配置,适配器110、114和115的控制单元7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有线接收单元703。适配器111的控制单元7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无线接收单元705,而适配器112的控制单元7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有线接收单元703和有线发送单元714。适配器113的控制单元7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无线接收单元705和有线发送单元714。
将用于适配器110~115的控制信息从数据提取单元707输入到控制单元700。
附图标记701表示内向连接端。连接到控制器100或适配器110~115其中的一个的音频线缆与内向连接端701连接。
附图标记702表示总线信号线。总线信号线702是以总线形式连接内向连接端701、有线接收单元703、有线发送单元714、外向连接端715和716以及无线发送单元717的信号线。
有线接收单元703将总线信号线702上的信号分离为OFDM信号和AC电力信号,并将OFDM信号和AC电力信号输出到OFDM解调单元706和电源单元720。
附图标记704表示接收天线。接收天线704接收作为电磁波释放到大气中的OFDM信号,并将OFDM信号输出到无线接收单元705。
无线接收单元705将从接收天线704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到中频,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到OFDM解调单元706和有线发送单元714。
OFDM解调单元706对从有线接收单元703或无线接收单元705输入的OFDM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得传输帧,并将传输帧输出到数据提取单元707。
OFDM解调单元706还生成与从OFDM信号所检测到的OFDM符号定界符(delimiter)同步的OFDM符号同步信号,并将该OFDM符号同步信号输出到回放同步信号生成单元70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方法和用于生成OFDM符号同步信号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1-36495),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可以进行作为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方法而公知的均衡处理,以通过使用导频符号或导频子载波来调整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
然而,在如下情况下:在GI添加单元502处,通过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端的特定数量的采样点,并将所复制的采样点添加在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后方的方法来生成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解调处理如在GI添加单元502的处理的说明中作为例子所说明的那样。更具体地,可以将如下采样值串作为有效符号进行处理和解调:该采样值串是通过删除位于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端的、作为与GI相对应的部分的特定数量的采样点,并将后端的特定数量的采样点移动到该部分而生成的(参考图12A和图12B中示出通过不同方法所生成的OFDM符号和在对其进行解调时的有效符号的图)。
数据提取单元707从自OFDM解调单元706输入的传输帧提取分配给相关适配器的通道的音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输出到音频信号处理单元708。数据提取单元707还从自OFDM解调单元706输入的传输帧提取控制信息,并将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700。
基于连接到相关适配器的扬声器120~125的特性,音频信号处理单元708对从数据提取单元707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的数据输出到输出同步单元710。
回放同步信号生成单元709将从OFDM解调单元706输入的OFDM符号同步信号整形成方波,并将方波作为回放同步信号输出到输出同步单元710。
输出同步单元710在从回放同步信号生成单元709输入的回放同步信号的上升时刻,将从音频信号处理单元708输入的音频数据输出到数字放大器711。
数字放大器711对从输出同步单元710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放大,以生成音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扬声器输出端712。
连接到扬声器120~125的线缆与扬声器输出端712连接。
有线发送单元714将从无线接收单元705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有线载波频率,将该信号与从电源单元720输入的AC电力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多路复用信号输出到总线信号线702。
附图标记715和716表示外向连接端。连接适配器110~115的音频线缆连接到外向连接端715和716。
无线发送单元717将在总线信号线702上的信号分离为OFDM信号和AC电力信号,将OFDM信号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并将该信号输出到发送天线718。
在发送天线718处,将从无线发送单元717输入的、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的OFDM信号作为电磁波释放到大气中。
电源插头719连接到商用电源,并将商用电力信号输出到电源单元720。
当音频线缆连接到内向连接端701时,电源单元720将从音频线缆接收到的AC电力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提供给各块(信号线未示出)。
与此相比,当音频线缆未连接到内向连接端701时,电源单元720将从电源插头719接收到的电力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提供给各块(信号线未示出)。电源单元720还消除从电源插头719所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AC电力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714。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基于流数据的采样频率来回放流数据,而无需提供硬件或软件以用作同步码附加部件或同步码检测部件。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说明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给出假定图1A~图1C中所示的所有装置不管是有线连接还是无线连接,都以“菊花链方式(daisy chain format)”有效连接的说明。这里,术语“菊花链方式”是指如下方式:在该方式中,各装置临时解调所接收到的数据,再次调制该数据,然后将该数据发送到该数据应该发送到的装置。
图11是在时间轴上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和到达各个适配器110~115的传输帧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以菊花链方式连接装置,所以在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到达各个适配器110~115的时刻中产生根据中继级数(relay step)数量的、以传输帧为单位的延迟。
即,在图1A~图1C所示的连接配置中,由控制器100发送的传输帧在基本相同的时刻到达与控制器100直接相连的适配器110~113。
与此相比,传输帧以一个传输帧的延迟时间到达分别通过适配器112和113的中继连接到控制器100的适配器114和115。
因此,为了使适配器110~115同步用于输出到扬声器120~125的所有通道的音频信号,适配器110~113必须以与适配器114和115的输出定时一致的方式输出音频信号。
以下,集中在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来说明各块的细节。
图9是控制器100的框图。
附图标记900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单元900执行各块的控制(信号线未示出)。例如,控制单元900基于控制器100的连接配置,来选择要使用的通信接口(有线发送单元908、无线发送单元912)。对于图1A~图1C中所示的连接配置,控制单元900进行控制,从而使用这两个通信接口。此外,控制单元900将用于适配器110~115的控制信息输出到帧生成单元904。
控制信息包括用于各个适配器110~115的输出延迟信息。输出延迟信息以传输帧为单位表示所接收到的音频数据到扬声器的输出应该延迟的时间。对于图1A~图1C中所示的连接配置,例如,将输出应该延迟的时间设置为用于适配器110~113的一个传输帧时间以及用于适配器114和115的0就足够了。
附图标记901表示音频输入端。将连接到光盘音频播放器等的线缆连接到音频输入端901,并且通过线缆将数字编码多通道音频数据输入到音频输入端901。将输入到音频输入端901的音频数据输入到音频解码器902和采样频率识别单元905。
音频解码器902对输入到音频输入端901的数字编码音频数据进行解码,以生成各通道的音频数据,并将解码后的音频数据输出到音频信号处理单元903。
音频信号处理单元903对从音频解码器902输入的各通道的音频数据进行频率特性校正、回放延迟时间校正以及幅度校正等,并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到帧生成单元904。
帧生成单元904将从音频信号处理单元903输入的各通道的音频数据和从控制单元900输入的用于适配器110~115的控制信息布置在传输帧中,并将传输帧输出到OFDM调制单元907(参考图3中示出传输帧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905表示采样频率识别单元。采样频率识别单元905识别输入到音频输入端的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并将表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的信息输出到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906。在假定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为48kHz、96kHz或192kHz的情况下说明本实施例。
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906基于从采样频率识别单元905输入的表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的信息,将要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指示输出到OFDM调制单元907(参考图4中示出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和OFDM参数之间关系的图)。
OFDM调制单元907对从帧生成单元904输入的传输帧进行OFDM调制,以生成OFDM信号,并将OFDM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908和无线发送单元912。OFDM调制单元907针对一个传输帧生成一个OFDM符号。此时,OFDM调制单元907基于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906输入的要应用于OFDM调制的指示,对传输帧进行OFDM调制(参见图5中所示的OFDM调制单元的框图)。
有线发送单元908将从OFDM调制单元907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有线载波频率,将所生成的信号与从电源单元915输入的AC电力信号多路复用,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到外向连接端910和911。有线发送单元908分别通过独立的信号线连接到外向连接端910和911。
附图标记910和911表示外向连接端。连接控制器100和适配器110~115的音频线缆与外向连接端910和911连接。
无线发送单元912将从OFDM调制单元907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到发送天线913。
在发送天线913处,将从无线发送单元912输入的、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的OFDM信号作为电磁波释放到大气中。
附图标记914表示电源插头。电源插头914连接到商用电源,并将商用电力信号输出到电源单元915。
电源单元915将从电源插头914接收到的电力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提供给各块(信号线未示出)。电源单元915还消除从电源插头914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AC电力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908。
图10是适配器110~115的框图。
附图标记1000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单元1000执行各块的控制(信号线未示出)。例如,控制单元1000基于相关适配器的连接配置,来选择要使用的通信接口(有线接收单元1003、无线接收单元1005、有线发送单元1014、无线发送单元1017)。
对于图1A~图1C所示的连接配置,适配器110、114和115的控制单元10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有线接收单元1003。适配器111的控制单元10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无线接收单元1005,而适配器112的控制单元10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有线接收单元1003和有线发送单元1014。适配器113的控制单元1000执行控制,从而使用无线接收单元1005和有线发送单元1014。
将用于适配器110~115的控制信息从数据提取单元1007输入到控制单元1000。控制单元1000将包括在控制信息内的相关适配器的输出延迟信息输出到输出同步单元1010。
附图标记1001表示内向连接端。连接到控制器100或适配器110~115其中的一个的音频线缆与内向连接端1001连接。
有线接收单元1003将输入到内向连接端的信号分离为OFDM信号和AC电力信号,并将OFDM信号和AC电力信号分别输出到OFDM解调单元1006和电源单元1020。
附图标记1004表示接收天线。接收天线1004接收作为电磁波释放到大气中的OFDM信号,并将OFDM信号输出到无线接收单元1005。
无线接收单元1005将从接收天线1004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到中频,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到OFDM解调单元1006。
OFDM解调单元1006对从有线接收单元1003或无线接收单元1005输入的OFDM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得传输帧,并将传输帧输出到数据提取单元1007和OFDM调制单元1022。
OFDM解调单元1006还生成与从OFDM信号所检测到的OFDM符号定界符同步的OFDM符号同步信号,并将该OFDM符号同步信号输出到回放同步信号生成单元1009。
此外,OFDM解调单元1006将从OFDM信号所检测到的OFDM符号频率值(OFDM符号长度的倒数)输出到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102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方法、用于生成OFDM符号同步信号的方法以及用于检测OFDM符号频率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1-36495),所以省略对其的说明。可以进行作为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方法而公知的均衡处理,以通过使用导频符号或导频子载波来调整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
然而,在如下情况下:通过复制位于有效符号的采样值的512个采样点的前端的128个采样点,并将所复制的128个采样点添加在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后方,来生成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处理可以如在GI添加单元502的处理的说明中作为例子所说明的那样。更具体地,可以将如下采样值串作为有效符号进行处理和解调:该采样值串是通过删除位于OFDM符号的采样值串的640个采样点的前端的、作为与GI相对应的部分的128个采样点,并将后端的128个采样点移动到该部分而生成的。
数据提取单元1007从自OFDM解调单元1006输入的传输帧提取分配给相关适配器的通道的音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输出到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008。数据提取单元1007还从自OFDM解调单元输入的传输帧提取控制信息,并将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1000。
基于连接到相关适配器的扬声器120~125的特性,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008对从数据提取单元1007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的数据输出到输出同步单元1010。
回放同步信号生成单元1009将从OFDM解调单元1006输入的OFDM符号同步信号整形成方波,并将方波作为回放同步信号输出到输出同步单元1010。
输出同步单元1010在从回放同步信号生成单元1009输入的回放同步信号的上升时刻,将从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008输入的音频数据输出到数字放大器1011。
然而,此时,输出同步单元1010基于从控制单元1000输入的输出延迟信息,来控制音频数据的输出定时。对于图1A~图1C中所示的连接配置,各个适配器110~113的输出同步单元1010将包括在相同传输帧(相对于适配器110~113以一个帧的延迟时间到达适配器114和115的帧)中的音频数据的输出延迟一个传输帧的时间,即,延迟一个OFDM符号长度。
数字放大器1011对从输出同步单元1010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放大,以生成音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扬声器输出端1012。
连接到扬声器120~125的线缆与相应的扬声器输出端1012连接。
有线发送单元1014将从OFDM调制单元1022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有线载波频率,将该信号与从电源单元1020输入的AC电力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多路复用信号输出到外向连接端1015和1016。有线发送单元1014分别通过独立的信号线连接到外向连接端1015和1016。
连接适配器110~115的音频线缆连接到外向连接端1015和1016。
无线发送单元1017将从OFDM调制单元1022输入的OFDM信号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并将该信号输出到发送天线1018。
在发送天线1018处,将从无线发送单元1017输入的、转换为无线载波频率的OFDM信号作为电磁波释放到大气中。
附图标记1019表示电源插头。电源插头1019连接到商用电源,并将商用电力信号输出到电源单元1020。
当音频线缆连接到内向连接端1001时,电源单元1020将从音频线缆接收到的AC电力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提供给各块(信号线未示出)。与此相比,当音频线缆未连接到内向连接端1001时,电源单元1020将从电源插头1019接收到的电力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将该直流信号提供给各块(信号线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电源单元1020还消除从电源插头1019所接收到的电力信号的噪声,并将所生成的信号作为AC电力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1014。
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1021基于从OFDM解调单元1006输入的、表示OFDM符号频率的信息,将要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指示输出到OFDM调制单元1022(参考图4中示出音频数据的OFDM参数和采样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然而,代替“采样频率”,读取OFDM符号频率(OFDM符号长度的倒数)。
OFDM调制单元1022对从OFDM解调单元1006输入的传输帧进行OFDM调制,以生成OFDM信号,并将OFDM信号输出到有线发送单元1014和无线发送单元1017。OFDM调制单元1022针对一个传输帧生成一个OFDM符号。此时,OFDM调制单元1022基于从IFFT采样点指示单元1021输入的要应用于OFDM调制的指示,对传输帧进行OFDM调制(参见图5所示的OFDM调制单元207的框图)。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基于流数据的采样频率来回放流数据,而无需提供硬件或软件以用作同步码附加部件或同步码检测部件。
注意,尽管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IFFT的情况,然而,当然,还可以全部应用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逆离散傅里叶变换)。
尽管已经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发送装置,用于对从外部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并发送所生成的数据,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输入数据的采样频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所述采样频率,来确定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
生成单元,用于通过使用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采样点的数量,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来生成OFDM符号;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由所述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所述OFDM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使得所述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等于所述输入数据的采样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使得通过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而获得的有效符号的符号长度相对于所述OFDM符号的符号长度成预定比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确定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并且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被确定为相对于所述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成固定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确定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所述生成单元通过从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而获得的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后端开始,复制包括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的采样值串,并将所复制的采样值串添加到所述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方,来生成所述OFDM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确定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所述生成单元通过从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而获得的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端开始,复制包括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的采样值串,并将所复制的采样值串添加到所述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后方,来生成所述OFDM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确定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所述生成单元通过从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而获得的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端和后端开始,复制包括由所述确定单元所确定的所述冗余数据部分的采样点的数量的采样值串,并将所复制的采样值串添加到所述有效符号的采样值串的前方,来生成所述OFDM符号。
8.一种用于发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发送装置用于对从外部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并发送所生成的数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所述输入数据的采样频率;
确定步骤,用于根据在所述识别步骤识别出的所述采样频率,来确定逆傅里叶变换采样点的数量;
生成步骤,用于通过使用在所述确定步骤所确定的采样点的数量,对所述输入数据进行OFDM调制,来生成OFDM符号;以及
发送步骤,用于发送在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所述OFDM符号。
CN2008100077633A 2007-03-07 2008-03-07 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2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7243 2007-03-07
JP2007057243 2007-03-07
JP2007057243A JP4933311B2 (ja) 2007-03-07 2007-03-07 外部機器から入力されたストリーミングデータをofdm変調して送信する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2463A true CN101262463A (zh) 2008-09-10
CN101262463B CN101262463B (zh) 2011-04-06

Family

ID=3946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7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2463B (zh) 2007-03-07 2008-03-07 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91061B2 (zh)
EP (1) EP1968269B1 (zh)
JP (1) JP4933311B2 (zh)
KR (1) KR100932332B1 (zh)
CN (1) CN1012624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36105A1 (zh) * 2011-04-07 2012-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124242A (zh) * 2011-11-18 2013-05-29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0252B2 (ja) * 2011-08-31 2015-06-24 日本放送協会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用ofdm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2019004401A (ja) * 2017-06-19 2019-0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2255B2 (ja) * 1995-09-06 1998-09-24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伝送方式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送信装置と受信装置
JPH1064199A (ja) * 1996-04-27 1998-03-0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オーディオ用光ディスク及びエンコード装置/デコード装置
JPH11328863A (ja) * 1998-05-19 1999-11-30 Toshiba Corp デジタル音声データ処理装置
JP3807878B2 (ja) 1999-07-23 2006-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Ofdmデジタル受信機
US6763072B1 (en) * 1999-08-25 2004-07-1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related t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JP3437513B2 (ja) * 1999-11-30 2003-08-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
JP2001275194A (ja) * 2000-03-27 2001-10-05 Aiwa Co Ltd 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情報送信装置及びスピーカー装置
CN1123862C (zh) * 2000-03-31 2003-10-08 清华大学 基于语音识别专用芯片的特定人语音识别、语音回放方法
JP2002232792A (ja) * 2001-01-31 2002-08-16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JP4644978B2 (ja) * 2001-06-15 2011-03-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Ofdm通信システム、ofdm通信方法およびofdm通信装置
KR20030094776A (ko) * 2002-06-07 2003-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성능을 향상시킬 수 있는 오에프디엠송신기 및 그의신호처리방법
KR20040067324A (ko) * 2003-01-22 2004-07-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데이터 계산량 가변 장치
JP4291019B2 (ja) * 2003-03-13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Ofdm方式の伝送装置
KR20050026193A (ko) * 2003-09-09 2005-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적응적 고속 푸리에 변환 및 역변환 장치 및 방법
JP2005252637A (ja) * 2004-03-04 2005-09-15 Takeo Fujii 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JP2006060468A (ja) * 2004-08-19 2006-03-02 Sony Corp Ofdm受信装置
KR100628303B1 (ko) * 2004-09-03 2006-09-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변 포인트 ifft/fft 방법 및 장치
RU2338325C1 (ru) * 2004-09-18 2008-11-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частоты в системе ofdm
US9042461B2 (en) * 2005-03-10 2015-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employment of digital upsampling using IFFT in OFDM systems for simpler analog filtering
US20060209892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Radiospire Networks,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providing a display data channel between a generalized content source and a generalized content sink
US7881398B2 (en) * 2006-08-21 2011-02-01 Agere Systems Inc. FFT numerology for an OFDM transmission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36105A1 (zh) * 2011-04-07 2012-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790736A (zh) * 2011-04-07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790736B (zh) * 2011-04-07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124242A (zh) * 2011-11-18 2013-05-29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
CN103124242B (zh) * 2011-11-18 2015-08-19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68269A3 (en) 2012-02-29
EP1968269B1 (en) 2014-07-16
US7991061B2 (en) 2011-08-02
EP1968269A2 (en) 2008-09-10
KR100932332B1 (ko) 2009-12-16
US20080219367A1 (en) 2008-09-11
JP4933311B2 (ja) 2012-05-16
CN101262463B (zh) 2011-04-06
JP2008219752A (ja) 2008-09-18
KR20080082494A (ko) 200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2327B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2442587A1 (en) Microphone link system
JP5762950B2 (ja) 複数のデータ・シンクのための信号の同期
EP1665877B1 (en) Wireless digital transmission of low frequency effects and surround channels for surround sound system
CN101641891B (zh) 调制装置、解调装置及声信号传输方法
US932008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60271967A1 (en) In-flight entertainment wireless audio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N101262463B (zh) 发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10072650A (ko) 오디오 장치 및 이의 오디오 신호 전송 방법, 그리고 오디오 시스템
JP4344807B2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送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装置
US1608566A (en) System for binaural transmission of sound
CN106792350A (zh) 一种兼容多种音频信号处理的装置
US8165315B2 (en) Multichannel wireless system
CN1322958A (zh) 带有动态范围控制的用于数字音频的双条音频电平计
JP7434792B2 (ja)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並びに音響システム
CN1305272A (zh) 无线音响系统
CN106937208A (zh) 一种蓝牙音响系统
KR20040069941A (ko) 오디오 및 데이터 다중화된 무선 오디오 시스템
US20150334478A1 (en) Method for a Multi-Channel Wireless Speaker System
JP2014082553A (ja) 無線lan通信装置、無線lan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lan通信装置制御方法
KR101163748B1 (ko) Binary-CDMA 기반의 무선 음향 시스템
KR101173264B1 (ko) 무선 랜 기반의 무선 음향 시스템
KR20200025829A (ko) 디지털 오디오 신호 전송 시스템
EP4226505A2 (en) Hybrid clocking scheme for transmitting packetized audio and power over a common conductor
KR100199012B1 (ko) 무선 헤드폰을 위한 디지털 송신장치 및 디지털수신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