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1852B -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1852B
CN101261852B CN2007101366655A CN200710136665A CN101261852B CN 101261852 B CN101261852 B CN 101261852B CN 2007101366655 A CN2007101366655 A CN 2007101366655A CN 200710136665 A CN200710136665 A CN 200710136665A CN 101261852 B CN101261852 B CN 101261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aser beam
layer
servo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66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1852A (zh
Inventor
前田武志
岛野健
广常朱美
宮本治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1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1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8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5Erasing
    • G11B7/00552Erasing involving colour change med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多层光盘的记录再生方式。用使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地设置的多层光盘,时间分割地点亮伺服层用光点和记录层用光点,在伺服层上离散地设置伺服信号检测区域,从光点入射侧看,以不与数据区域重叠的方式设置伺服信号检测区域,即便用1个光检测器也能够没有干涉地分离来自各层的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中光学地记录、再生信息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光盘来说,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能够从记录再生装置取出记录介质(光盘)以及记录介质的每一比特的价格低廉成为很大的特长。从而对于光盘装置来说,希望不失去该特征地进行高密度化、高速化。为了使记录大容量化,已经发表了使已有1层的记录层增加到2层、3层,直到现在的8层的多层只读型光盘。另外,关于其他的多层记录已经揭示了数据记录型光盘。使多个数据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分别地都各持有一个数据记录用和伺服用的光源,从伺服用的光源发射出的光在伺服层上形成微小的光点,总是跟踪位于伺服层面内的磁道。将从数据记录用的光源发射出的光维持与在伺服层上形成的光点具有一定的几何学的配置关系,将信息记录在多个记录层中。再生来自各层的信息是使数据再生用的光点沿光盘的垂直方向移动,通过针孔一面除去从其它层的串扰一面检测数据面的信号(美国专利第6,540,39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540,39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多层光盘交互地叠层着记录层和中间层,但是当记录层和中间层的折射率不一致时在边界面发生多重反射,来自其它数据层的多重反射光也会聚在来自数据层的反射光会聚在光检测器面上的相同点上,要与数据层的信号分离开来是困难的。进一步,为了检测磁道偏离信号、散焦信号,需要将多个光检测器配置在从反射光的会聚点离开的位置上,并检测它们接受的光量的平衡。在该光检测器的构成中,还混入了来自其它层的光,需要其它的分离方法。
如果扩大层间隔,即便有某程度光检测器的大小,也能够分离来自各层的反射光,能够减少层间串扰,但是今后,为了提高多层光盘的存储容量不得不使层间隔狭窄,这时要分离来自各层的反射光是困难的。从而,接受来自各层的反射光,从中只取出来自所要层的信息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本发明提供与多层光盘中的那种要求相应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在本发明中,用使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地设置的多层光盘,时分地将光点照射在伺服层和选出的1个记录层上,一面从伺服层取得伺服信息跟随希望的磁道一面对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
本发明的多层光盘,使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地进行设置,在上述伺服层中,沿磁道离散地设置用于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的伺服区域;在上述记录层中离散地设置不记录数据的区域;从光入射侧看,上述记录层的数据的区域和上述伺服层的伺服区域相重叠地被配置。当从光入射侧看,上述伺服层位于多个记录层的里侧时,上述记录层的不记录数据的区域是透明区域。另外,当从光入射侧看上述伺服层位于多个记录层的前面侧时,上述伺服层除去伺服区域以外都是透明的。
采用上述多层光盘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具有沿1个物镜的光轴将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入射到多层光盘,分别会聚在光轴上的不同位置上的步骤;检测与伺服层相互作用后的第1激光束的步骤;从第1激光束检测信号产生取样逻辑信号的步骤;按照取样逻辑信号交替地点亮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的步骤;在点亮第1激光束的期间,导出对伺服层的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的步骤;用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控制物镜相对多层光盘的位置,使第1激光束的光点追随伺服层的所期望的磁道的步骤;在点亮第2激光束的期间,检测与多个记录层中的1个相互作用后的第2激光束,导出第2激光束相对上述记录层的散焦信号的步骤;和用第2激光束的散焦信号使第2激光束的光点与记录层对焦的步骤。
另外,采用上述多层光盘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第1激光束的发生单元;第2激光束的发生单元;使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在1个轴上耦合起来的光学系统;将耦合后的第1激光束会聚在伺服层上,将第2激光束会聚在多个记录层中的1个上的物镜;驱动物镜的作动器;具有散焦检测器和跟踪误差检测器的光检测器;根据跟踪误差检测器的输出产生交替地照射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的定时信号的定时发生电路;根据在点亮第1激光束的期间散焦检测器的输出,沿光轴方向驱动作动器的第1对焦单元;根据在点亮第1激光束的期间跟踪误差检测器的输出,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驱动作动器的跟踪控制单元;和根据在点亮第2激光束的期间焦点检测器的输出,沿光轴方向驱动第2激光束的光点的第2对焦单元。
当根据本发明时,在多层光盘中,能够使用2个光点,通过1个光检测器检测来自多个记录层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3维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例图。
图2(a)和2(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光盘的结构例图。
图3(a)和3(b)是多层光盘的检测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多层光盘的多重反射的图。
图5是说明多层光盘的多重反射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多层光盘的伺服层和记录层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多层光盘的伺服层和记录层的说明图。
图8是记录层选择型多层光盘的说明图。
图9(a)、9(b)、9(c)和9(d)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光盘的记录再生方法的原理的图。
图10是表示设置在伺服层上的伺服磁道的结构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多层光盘的记录再生电路系统的其它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图。
图12是记录再生电路系统的全体结构图。
图13是记录层选择型多层光盘的记录再生原理的说明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层选择型多层光盘的说明图。
图15(a)是说明本发明的液晶驱动方法的原理的图,图15(b)是表示从光入射侧看的电极图案的图,图15(c)是表示可变焦点光学元件的剖面的图。
图16(a)和16(b)是说明本发明的制作伺服层的原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3维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例图。将反射光检测系统作为例子表示了感光光学系统,但是也可以是透射光检测系统。多层光盘4具有在透明基片3上交互地多层地叠层记录层1和中间层2(请参照图2(a))的构造。在记录层1中,通过局域的光照射而局域地使光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行信息记录。以防止反射,防止多重反射,光吸收,记录层的光学局域变化的转移,绝热,吸热,发热或增强为目的而设置中间层2作为记录层的辅助。当记录信息时,使光点缩小在多层光盘4的希望的记录层上,2维地并且与其它记录层独立地改变该记录层的局域的光学性质,从而进行与调制后的数据“1”、“0”对应的记录。当再生时,通过使光点照射在希望的记录层上,检测该记录层的局域的光学性质的变化作为反射光量的变化,再生数据。
该光学系统具有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5和半导体激光器115构成的2个光源。缩小光学系统通过准直仪透镜6将来自半导体激光器5的射出光变换成平行光,经过偏振光束分裂器7,入射到物镜8。来自光盘4的反射光通过物镜8,由偏振光束分裂器7导入到感光用的图像透镜9。通过位于图像透镜9的焦点附近的光检测器10,将反射光量的变化变换成电信号。
多层光盘4能够形成如图2(a)所示,对各M层的记录层R1~RM的每一层共设置1层的伺服层106,将它们作为1组,如图2(b)所示,将多层光盘分割成由多个组500,501,502,……构成的N组的结构。由物镜8将来自半导体激光器5的光束47会聚在伺服层上,在伺服层上形成微小的光点108。另外,由物镜(缩小透镜)8将来自半导体激光器115的光束147会聚在记录层1上,在记录层上形成微小的光点107。当记录再生时,以使来自半导体激光器5的光束47的光点108总是聚焦在伺服层106上的方式,沿z轴方向驱动物镜8,进行定位。另外,如后述那样地,在伺服层上存在着引导光点108的磁道,为了跟踪磁道用2维作动器110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物镜8。从而,也驱动同时入射到物镜8的来自半导体激光器115的光束147,也使光点107与光点108同步地跟随光盘偏心地移动。
从半导体激光器5发射出的光成为光束47,被用于读取来自伺服层106的信息。从另1个半导体激光器115发射出的光通过楔形玻璃板117,利用准直仪透镜116变成平行光,利用合成棱镜118使光程弯转到偏振棱镜7的方向,与从半导体激光器5发射出的光合成起来,向着物镜8,通过调整楔形玻璃板117的插入量,被聚焦在与该伺服层构成1组的M层的记录层中的1个记录层109上。
来自记录层的反射光束147经由物镜8,如图3(a)所示地,入射到接受来自伺服层的反射光束47的光检测器10。在图3(b)中表示光检测器10的更详细的结构例子。由半透镜132将来自多层光盘的反射光束分割成2个光束。其中一个光束透过半透镜132,聚光在最佳焦点位置134上。将刀口133的边缘放置在焦点位置134上。在刀口134的端部被遮住的光到达2分割光检测器130。当光盘面上的光点从最佳焦点位置偏离时,光束的会聚点从最佳焦点位置134,沿光轴上下移动,利用刀口遮住光束的一半,根据焦点位置134的前后,或者使光束的右半部分透射,或者使光束的左半部分透射,从而透射光的分布不同。由2分割光检测器130检测出它作为散焦。将用这种检测光学系统进行的焦点检测方法称为刀口检测法,是众所熟知的方法。另外,另一个光束被半透镜132反射,会聚在最佳焦点位置135上,但是由放置在途中的2分割光检测器131检测出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在光点会聚的光盘面上设置引导磁道,与光点的从磁道中心的偏离相应地,由2分割光检测器131检测出反射衍射光的分布变化。基于这种检测系统的磁道偏离检测方法作为衍射光磁道偏离检测方式是众所熟知的方法(例如,请参照樱井健二郎监修“实用激光器技术”电子通信学会,92-97页)。关于散焦、磁道偏离检测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了各种方法,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任何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说明使来自半导体激光器115的光束147的光点107聚焦在希望的记录层上,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的方法的详细情况。
[实施例1]
现在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说明用于在多层光盘中记录、再生信息的工作原理图。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强度的行为说明记录层中的记录再生工作。
当信息再生时,用读出功率电平Pr1照射多层光盘的特定记录层。当记录时,照射光功率电平为了记录成为比读出时大的Pw1。在改写型介质中,为了进行消去,需要Pe1的功率电平,如图9(a)所示,在每个工作模式中功率都有大的变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错开照射伺服层的定时和照射记录层的定时,用同一光检测器分离来自各个层的信号。
具体地说,如图9(a)所示,令数据记录的单位为以每个特定信息量为块单位,在块之间设置休止期间Tp。令在该期间,照射记录层的功率为微小电平Pb1,照射伺服层的功率为Pr2。相反地,在记录层的记录再生工作中,使照射伺服层的功率降低到微小电平Pb2。这样,通过改变照射记录层和照射伺服层的照射定时,能够用1个检测器不受各个影响地分离并检测信号。
图10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置在伺服层中的伺服磁道的结构例子。从光盘内周410到外周在伺服层中存在着多条同心圆状的磁道403。在磁道中在圆周上等间隔地存在着控制信号检测区域(伺服区域)401、402。在该区域中存在着表示控制区域的前头的标志405、此后用于生成时钟的时钟标志407、此后为了检测散焦没有标志的散焦检测区域406,接着存在着挟着磁道中心404沿磁道半径方向左右偏移的一对磁道偏离检测标志408和409。将特定的磁道数构成1个组400,区域401配置在磁道半径线上。在其后面连接着表示地址信息的地址标志群415。已知作为采样伺服使用一对磁道偏离检测标志408和409及时钟标志407进行跟踪(请参照日本专利第3166329号、日本特公平7-21879号专利公报等)。记录层的记录区域是处于在2维平面方向中与除去伺服层的控制信号检测区域401、402之外的区域相同的圆周位置上,并且沿垂直方向与伺服层上下对应的区域。
图1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层光盘的记录再生电路系统一部分的详细结构图,图12是记录再生电路系统的全体结构图。使用图11和图12,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多层光盘的记录再生电路的工作。
用光电变换器302和308将由磁道偏离信号检测用的2分割光检测器229和230感光到的光电流变换成电压,通过加法电路301,成为表示总感光光量的信号714,并将该信号输入到时钟发生电路304和定时发生电路310。最初的工作,由于光盘上下运动,光点通过记录层、伺服层。在该过程中,首先,通过利用标志405比位于其它控制信号区域中的标志、表示记录在信息层中的信息的标志长这一情况,由时钟发生电路304检测标志405。接着,在从标志405经过特定时间后在散焦检测区域406中对散焦信号进行采样,进行焦点控制,决定光点在伺服层中的位置。其次,使用位于标志405后的磁道偏离检测标志408、409取样并检测磁道偏离信号,进行伺服层中的跟踪。用电路如下地进行以上的工作。
在定时发生电路310中,产生图9(c)、(d)所示的取样逻辑信号316和313。在时钟发生电路304中,从图10所示的控制信号检测区域401识别显现控制区域的前头的标志405,检测从那里离开特定距离的时钟标志407的发生定时,将该时钟输入到锁相环(PLL),产生时钟。关于该产生方法作为取样伺服的信号检测,可以用众所熟知的方法。从该时钟和标志405的定时制成上述取样逻辑信号316和313。
将表示总感光光量的信号714分别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303和309,使用采样逻辑信号313,分别通过取样保持电路303和309检测来自图10的标志408的信号和来自标志409的信号,将这些输出输入到差动电路324,通过取得差分,能够检测光点108距磁道中心404的偏离。将该磁道偏离信号输入到控制补偿电路206,并使其输入到2维作动器110的、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物镜8的端子中进行跟踪。
进一步,将来自光检测器231、232的光电流输入到光电变换器311和314,将变换后的电压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312、315、323、325。在采样保持电路312、315中根据取样逻辑信号313,只检测从半导体激光器5发射出的光从伺服层反射的反射光。由差动电路326对取样保持电路312和315的输出进行差分,检测伺服层和光点108的散焦。将该散焦信号输入到控制补偿电路218,使其输入到2维作动器110的、沿光轴z方向驱动物镜8的端子,进行向伺服层的聚焦。
在采样保持电路323、325中,根据采样逻辑信号316采样保持光电变换器311和314的输出,只检测从半导体激光器115发射出的光从记录层反射出的反射光。由差动电路350对采样保持电路323和325的输出进行差分,检测记录层和光点107的散焦。将该散焦信号输入到控制补偿电路221,使其输入到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驱动楔形玻璃板117的端子,在M个记录层中的任意记录层进行聚焦。
使用图12,更详细地说明记录再生电路的工作。将表示总光量的信号714与时钟信号716一起输入到数据鉴别电路610。在数据鉴别电路610中,从图10所示的地址标志415检测地址信号,再生磁道地址。将再生了的磁道地址信号输入到地址比较电路627,与来自存储来自上位控制器637的地址指令的寄存器628的输出进行比较,由产生控制光点的信号的电路629,将2维作动器110的控制信号发送给驱动电路118,并且发送驱动楔形玻璃的信号643。使2维作动器110沿焦点方向移动,决定光点108在N个块中的任意块的伺服层上的位置,为了决定光点107在从该块层内的M个记录层中的任意记录层上的位置,驱动楔形玻璃,访问所希望的记录层。层内的访问根据在伺服层内的图10所示的地址标志群415的地址信息,使2维作动器110沿磁道方向移动,决定光点108在磁道上的位置。因此,与光点108联动地决定光点107的磁道方向的位置,通过楔形玻璃的移动以伺服层为标准相对地决定焦点方向的位置。
另外,用寄存器630接受从上位控制器637发送的用户数据,作为记录信息保存起来。由时钟716对输入到调制电路624中的记录信息进行调制,通过定时信号316,以在图9(a)中所示的定时下进行记录工作的方式,进行调制。当记录时将调制信号输入到激光器驱动电路227,对光源115进行强度调制,将信息记录在记录层的数据区域421中。当再生时,在数据记录区域中将直流输出输入到激光器驱动电路,如图9(a)所示地根据记录数据,反射光接受调制。
当再生所记录的数据时,使光点108位于在伺服层上的磁道上,决定光点107在记录的记录层上的位置,并被配置在记录了信息的区域中,将反射光分别聚光在检测器10上的感光器130、131上感光。由前置放大器302、308、311、314将各光电流变换成电压,检测伺服信息。进一步,为了再生记录层上的数据,将采样电路325、323的输出信号675、674输入到加法电路765,制作表示总感光光量的信号。将该信号输入到数据鉴别电路723中。将时钟716输入到数据鉴别电路723中的另一个输入上,检测数据信息并进行解调,然后存储在寄存器731中,发送到上位控制器637。按照时钟信号716,将从数据鉴别电路723输出的数据存储在寄存器731中。当将它发送给上位控制器时变换成用户数据的形式。
到现在为止关于数据记录再生的工作,我们说明了为了解决因为来自伺服层的反射光和来自数据层的反射光在光检测器面上接近,所以难以分离来自各个层的信号的课题,使照射伺服层的激光和照射数据层的激光的发光定时相互错开的情形。但是,当数据层109和伺服层106如图4那样地接近,则当只发出照射伺服层的激光47时,也产生在数据层109上反射,再次在伺服层上反射并向着物镜8的反射光45,当2个层的间隔d小时不能够在光检测器上分离开来。另外,如图5那样,即便使从数据层和伺服层的入射侧看到的位置相反,在该构造中也必须提高伺服层的透射率,透射伺服层的光在数据层上反射,经过物镜8将反射光45聚光在光检测器上。这种问题不仅在接近伺服层的数据层之间发生,而且也在与其它的伺服层和成组的数据层之间发生,但是在与接近数据层之间问题的影响变大。因此提出了通过光盘构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现在我们述说当只发射1个激光时在多层构造中发生的问题。这里,在图4的构造中,当令伺服面的反射率为rs,数据面的反射率为rd,透射率为td时,当令入射光为I0时,从伺服面反射的反射光47的强度Is由下列公式给出。
Is=I0·td 2·rs
来自数据层和伺服层的多重反射光45的强度Im,由下列公式给出。
Im=I0·td 2·rd·rs
另一方面,反射光45和反射光47在光检测器面上发生干涉。该干涉量由反射光45和反射光47在光检测器面上重叠的区域、与该区域重叠的光检测器区域、进一步反射光45和反射光47的可干涉度决定。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传感器形状根据调整情况变得比图像侧透镜9的衍射界限大。来自2层光盘构造中的邻接层的干涉作为层间串扰是已经知道的,在Jap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42(2003)pp.5624-5633Part 1,No.94,“Analyses of Signal from Dual-LayerPhase Change Optical Disks”中进行了解析。
如果根据该文献,则使2层的反射率相等,求得进入传感器的来自数据层的反射光量与进入传感器的来自邻接层的反射光量之比,令该比为α。α由层间隔d、传感器形状和物镜的数值孔径等决定。另一方面,当将半导体激光器用于光源时,可干涉距离l短,特别是当为了抑制由回到激光器的光引起的振荡光强度的起伏,在驱动电流上重叠高频时变得极端地短,约为数十微米,达到与多层的间隔d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所以,表示干涉程度的可干涉度γ成为层间隔d的函数。
令由2个光的光程差引起的相位差为δ,反射光45和反射光47干涉结果的光强度I,由下列公式给出。
Figure G071D6665520070731D000111
Figure G071D6665520070731D000112
这里,在I中,为了减少Is以外的影响,存在下列方法。
(1)降低rd。希望为零。
(2)降低α。为此,以下的方法是有效的。
(a)使传感器形状小。
(b)增大层间隔。特别是这也使γ接近零。
(3)当在(1)中rd不能够达到零时,与(2)的(b)合用。
下面,将上述结果应用于相互改变并检测2个激光的发光定时的系统。因为能够用一个激光检测伺服信号,用另一个激光读写记录数据,所以从光入射侧看,即便伺服区域和数据区域重叠也没有问题。但是,当只使检测伺服信号的激光47发光时,当为了不受数据层109的影响,应用上述结果的(1)时,需要从光入射侧看,在数据层上的数据区域421以外的区域424中使反射率为rd为零,并且能够看见全部伺服区域401。
用图4和图6求该条件。在图4中,当令入射角为θ时通过数据层的激光47的直径w1成为
w1=2·d·tan(θ)
经过多层反射,再次通过数据层的反射光45的直径w2成为
w2=3·w1=6·d·tan(θ)
这样一来,在图6中,当令伺服区域401的长度为w3时,数据区域以外的区域424的长度w4成为
w4=w3+w2+2·ε
这里ε是为了消除由2个激光147和47的偏离引起的影响而追加的区域。
另外,在图5中,通过伺服层109,在数据层反射的光45在数据层中的直径w5成为
w5=2·d·tan(θ)
这样一来,在图7中,当令伺服区域401的长度为w3时,数据区域以外的区域420的长度w6如下所示。
w6=w3+w5+2·ε
当总结以上结果时得到下列结论。
(1)在从入射侧看,数据层在前面伺服层在里面的、图6所示的构造中,以将微小区域424离散地配置在数据面上,并且从入射侧看,在伺服面上的伺服区域401重叠在该区域424上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这样的配置中,当适当地选择低的微小区域的反射率rd时,通过该微小区域424的激光在多重反射后光量减少,基本上只有来自伺服区域的反射光入射到光检测器。优选微小区域424和伺服面上伺服区域以外的区域423也是透明的。
(2)在从入射侧看,伺服层在前面数据层在里面的、图7所示的构造中,将伺服区域401作为微小区域沿磁道离散地进行配置,提高伺服层的其它区域422的透射率。在数据层109以从光入射侧看不重叠在伺服区域401上的方式配置的区域421上记录数据。相反地,从光入射侧看没有记录数据的区域420和伺服区域401重叠。
[实施例2]
另一方面,在多层光盘中,当要对里侧的层进行读写时,存在着容易受到入射侧的层的影响这样原理上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对每一层电选择记录层的方法(日本特开2003-346378号专利公报)。
我们用图8说明概要。在基片511上形成叠层了多个光盘的叠层光盘512。从叠层光盘中取出1层记录层,并对它的详细情况进行表示。用于记录的层502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以下称为电致变色层。形成与电致变色层502相接近地叠层绝缘层503和电解质层504,电极层501和505从上下夹入该电解质层、绝缘层和电致变色层的构造。当由电压施加电路519在电极层501和505上施加电压时,在电解质层504中分离出电子和离子,离子穿过绝缘层503移动到电致变色层502进行着色。当使所施加电压反向时移动到电致变色层502的离子回到电解质层504,电致变色层502脱色,成为透明的。
进一步,我们用图13详细说明上述构造的记录再生工作。当记录在第1层的电致变色层502上时,由电压施加电路519在电极层501和505上施加电压,使电致变色层502着色。当将激光520聚光在电致变色层502上,记录信息标志时,对激光强度进行调制提高温度,使电致变色层502的材料发生变化,形成透明的记录标志521。用同样的过程也在第2层的电致变色层522上制作透明的记录标志。当再生第2层的标志时,在第2层的电极层上施加电压使电致变色层着色。因为在记录标志的地方是透明的,所以来自电致变色层的反射光,在从没有标志的地方反射光多,在具有标志的地方反射光少,通过将反射光强度变换成电信号并通过通常的信号处理能够检测标志。此外,通过在没有施加电压的第1层中,使具有标志的部分和没有标志的部分的透明特性相同,即便在多层构造中当读写里面的层时,靠近入射的层不会产生影响,能够高可靠性记录再生数据,并且能够增加多层的层数,能够提高每一张光盘的容量。
当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上述记录再生原理的光盘构造时,图2所示的多层光盘的1组形成图14那样的构造。多层光盘的1个组105由M层的电致变色层和1层伺服层106构成,各电致变色层与绝缘层、电解质层一起,利用电极层505和电极层501被夹层地层叠在一起。
当进行记录再生时用驱动图12的楔形玻璃的信号643,从R1到RM的记录层中选择对夹着所要的记录层的电极层,例如电极层505、501上施加电压进行记录再生的层。
为了制作区域420,通过根据上述原理将与数据记录相同的记录功率只照射在区域420上一定时间(根据与区域420相当的线速度决定的时间),能够形成与记录标志相同的大致透明的区域。作为实际记录的方法,在制造了多层光盘后,在出厂前,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数据记录同样地委托伺服层,与数据同样地预先记录区域420。这时,如果从最下层的组的最下层记录层顺序地开始制作区域420,则其上的层不会对制作区域420带来恶劣的影响,能够稳定地记录区域420。另外,即便在用户的手边随手做,也要花费时间,但是在使用多层光盘前以上述顺序使用用户的记录再生装置就能够制作区域420。另外,如果决定任意组的记录从最下层开始记录,同时记录数据和记录区域420,则能够缩短预先进行记录时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例3]
另外,到此为止我们说明了使2个激光器交互地发光的实施例,现在我们用图15说明用1个激光器105和可变焦点光学元件800的实施例。将图1的虚线部分920置换成图15的结构,在图12中除去虚线部分921的半导体激光器5和驱动电路200。在图15(a)中,由耦合透镜116将从半导体激光器5射出的光变换成平行光,入射到与光轴803垂直地配置的可变焦点光学元件800,可以使通过该光学元件800的光束从平行光801变成会聚或发散光802。
图15(c)表示可变焦点光学元件800的剖面。形成由叠层了M个菲涅耳波带板状的透明电极图案的玻璃基片810和没有图案的玻璃基片807夹着液晶分子806的构造,通过在特定的透明电极图案805上施加电压,液晶分子的定向发生变化,对沿定向方向的直线偏振光产成相位差从而产生衍射透镜作用,改变通过光学元件的光的焦点位置。
图15(b)表示从光入射侧看的电极图案805。在白的部分805中存在着透明电极,在黑的部分804中没有透明电极,即便施加电压,液晶分子的定向也不改变,入射光不受相位变化影响地通过。为了向透明电极供给电压,使共同电极809与各透明电极连接起来。
将从定时发生电路310输出的采样逻辑信号316输入到光点控制电路812。将从产生控制光点的信号的电路629输出的驱动楔形玻璃的信号643输入到在电路812,产生驱动液晶的指令信号811。将指令信号811输入到液晶驱动电路808。在指令信号811中,存在着当根据驱动楔形玻璃的信号643是否驱动M个图案中的某一个的信号以及根据采样逻辑信号316为“1”时在信号643选出的图案上施加电压的信号。当采样逻辑信号316为“0”时在无论哪个图案上都不施加电压。
共同电极809与液晶驱动电路808结合,按照指令信号811,选择M个共同电极中的某一个。M个图案是菲涅耳波带板的图案,是以焦点距离不同的方式来形成图案。当不加上施加电压时通过可变焦点光学元件800的光束成为平行的,在通过物镜8后,聚光在伺服层106上,当选择M个图案中的某一个时,通过可变焦点光学元件800的光束成为发散光或会聚光,在通过物镜后聚光在M层的记录层中的对应的层上。从而,当从伺服层106读出伺服区域的控制信号时,不加上施加电压,并且将半导体激光器115的发光功率设为再生功率Pb1,当将信息记录在M层的特定记录层中时以选择特定记录层的方式加上施加电压,并且对半导体激光器115的功率进行调制,当再生时以选择所希望的记录层的方式加上施加电压,并且将半导体激光器5的发光功率设定在再生功率Pr1上。根据该结构,通过由1个半导体激光器交互地切变光轴上的光点位置,能够进行信息的读写。
[实施例4]
在图6、图7记载的伺服面中,优选伺服区域401以外的区域反射率低(透过率高)。因此,我们说明只留下伺服区域401的表现信息的凹坑的实施例。
首先,我们述说图16的光盘制作方法。用通常的记录装置制作基片或薄片906的记录凹坑。通过在玻璃基盘上涂敷抗蚀剂,以一面旋转该样品一面在圆周方向离散地形成伺服区域的方式,通过照射聚光后的激光脉冲,对抗蚀剂进行曝光。通过显影使经过曝光的区域形成坑的形状。从该原盘通过电镀Ni制作了压模器。通过在用聚碳酸脂制作的、厚度约0.1mm,直径120mm的圆形基片或薄片上,压下高温状态的压模器,转印压模器的坑形状,来制作基片906。
在基片906上溅射了Al膜900、ZnS-SiO2膜901。通过用化学机械抛光来抛光该样品的膜,坑内的膜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但是除去了间隔部分的Al。通过这样做,能够只在坑内余留作为反射材料的Al。在化学机械抛光中,使样品在平面内旋转,一面供给抛光液一面将抛光垫压在样品表面上,通过使该抛光垫从光盘内周移动到外周,抛光光盘的整个面。这样一来,能够只在伺服区域中形成反射率高的表示信息的凹坑(反射坑),而使其它部分透明。
另外,在图6、图7记载的数据层中,优选使数据区域以外的区域420或区域424是透明的。现在我们说明实现它的实施例。当制作区域420、424时,通过淀积、溅射制作记录膜。这时,可以在光盘上沿光盘半径方向放置覆盖伺服区域的掩模,以使在与伺服区域重叠的区域424、420中不形成记录膜。另外,在实施例2中说明了的记录膜中,可以只在区域420、424的部分削除电极层。作为其它的制作方法,在光盘出厂前用波长不同的2个激光器,当一面用1个激光器从伺服区域取得信号,一面用另1个激光器连续地记录区域424、420时,使区域424、420中失去电致变色特性,成为透明的。2个激光器在区域424、420中重叠,但是通过使波长分离滤波器放入传感器的前面,并设置2个检测系统,能够分别检测控制信号,能够使区域420、424透明。

Claims (20)

1.一种多层光盘,其特征在于:
使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地进行设置,在上述伺服层
中,沿磁道离散地设置用于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的伺服区域;
在上述记录层中离散地设置不记录数据的区域;
从光入射侧看,上述记录层的不记录数据的区域和上述伺服层的伺服区域相重叠地被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盘,其特征在于:从光入射侧看,上述伺服层位于上述多个记录层的里侧,上述记录层的不记录数据的区域是透明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盘,其特征在于:从光入射侧看上述伺服层位于上述多个记录层的前面侧,上述伺服层除去上述伺服区域外都是透明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盘,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层在除去上述不记录数据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形成有记录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盘,其特征在于:上述伺服层由透明的层构成,上述伺服区域具有在凹部埋入了反射膜的反射凹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光盘,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电压选择型的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的多个组。
7.一种使用多层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该多层光盘使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地进行设置,在上述伺服层中,沿磁道离散地设置用于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的伺服区域,在上述记录层中离散地设置不记录数据的区域,从光入射侧看,上述记录层的不记录数据的区域和上述伺服层的伺服区域相重叠地被配置,该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沿1个物镜的光轴将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入射到上述多层光盘,分别会聚在上述光轴上的不同位置上的步骤;
检测与上述伺服层相互作用后的上述第1激光束的步骤;
从在检测与上述伺服层相互作用后的上述第1激光束的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第1激光束的检测信号产生取样逻辑信号的步骤;
按照上述取样逻辑信号交替地点亮上述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的步骤;
在点亮上述第1激光束的期间,导出对上述伺服层的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的步骤;
用上述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控制上述物镜相对于上述多层光盘的位置,使上述第1激光束的光点追随上述伺服层的所期望的磁道的步骤;
在点亮上述第2激光束的期间,检测与上述多个记录层中的1个相互作用后的上述第2激光束,导出上述第2激光束相对于上述记录层的散焦信号的步骤;和
用上述第2激光束的散焦信号使上述第2激光束的光点与上述记录层对焦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个激光器生成上述第1激光束和上述第2激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1个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变换成发散光束、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生成上述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将上述光束变换成发散光束、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的定时,改变上述激光器的发光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点亮上述第2激光束的期间,检测与上述记录层相互作用后的上述第2激光束的强度对应的信号,对该信号进行解调以生成再生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点亮上述第2激光束的期间,根据记录信息对上述第2激光束进行调制并将信息写入到上述记录层。
13.一种使用多层光盘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该多层光盘使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1组地进行设置,上述伺服层中,沿磁道离散地设置用于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和散焦信号的伺服区域,在上述记录层中离散地设置不记录数据的区域,从光入射侧看,上述记录层的不记录数据的区域和上述伺服层的伺服区域相重叠地被配置,该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有:
第1激光束的发生单元;
第2激光束的发生单元;
使上述第1激光束和上述第2激光束在1个轴上耦合起来的光学系统;
将上述耦合后的第1激光束会聚在上述伺服层上,将上述第2激光束会聚在上述多个记录层中的1个上的物镜;
驱动上述物镜的作动器;
具有散焦检测器和跟踪误差检测器的光检测器;
根据上述跟踪误差检测器的输出产生交替地照射上述第1激光束和上述第2激光束的定时信号的定时发生电路;
根据在点亮上述第1激光束的期间上述散焦检测器的输出,沿光轴方向驱动上述作动器的第1对焦单元;
根据在点亮上述第1激光束的期间上述跟踪误差检测器的输出,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驱动上述作动器的跟踪控制单元;和
根据在点亮上述第2激光束的期间上述散焦检测器的输出,沿光轴方向驱动上述第2激光束的光点的第2对焦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点亮上述第2激光束的期间,检测与上述多个记录层中的1个相互作用后的上述第2激光束的反射光强度相对应的信号的电路、和对上述检测出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记录时钟对记录信息进行调制的调制电路,当将信息写入到记录层时,在点亮上述第2激光束的期间,根据上述调制电路的输出对上述第2激光束进行调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检测器经过上述物镜检测从上述多层光盘反射出的光束。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从上述多个记录层选择所期望的记录层作为会聚上述第2激光束的记录层的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层光盘具有由多个记录层和1个伺服层构成的多个组,还具有从上述多个伺服层选择所期望的伺服层作为会聚上述第1激光束的伺服层的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2个激光光源产生上述第1激光束和第2激光束。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1个激光光源和将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光束变换成发散光束、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的变换单元,其中通过使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光束通过上述变换单元,生成上述第1激光束和上述第2激光束。
CN2007101366655A 2007-03-08 2007-07-18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1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8024A JP4714704B2 (ja) 2007-03-08 2007-03-08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058024 2007-03-08
JP2007-058024 2007-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852A CN101261852A (zh) 2008-09-10
CN101261852B true CN101261852B (zh) 2010-07-14

Family

ID=3974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66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1852B (zh) 2007-03-08 2007-07-18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21884B2 (zh)
JP (1) JP4714704B2 (zh)
CN (1) CN101261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5030B2 (ja) * 2007-06-12 2009-10-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JP201209839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ony Corp 液晶レンズアレイ素子、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5331841B2 (ja) * 2011-03-04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情報記録装置、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303398B (zh) * 2011-09-01 2018-01-02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设备
US9269394B2 (en) * 2012-07-19 2016-02-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storage medium using a reader and storag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0397B2 (en) * 2000-04-07 2003-04-01 Siro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2002329331A (ja) * 2001-04-27 2002-11-15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
JP4120268B2 (ja) * 2002-05-27 2008-07-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4158113A (ja) * 2002-11-06 2004-06-03 Memory Tec Kk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273055A (ja) 2003-03-11 2004-09-30 Hitachi Ltd 情報保持媒体、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267407B2 (ja) * 2003-08-28 2009-05-27 Tdk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ホログラフィック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JP2005078722A (ja) * 2003-09-01 2005-03-24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5203046A (ja) 2004-01-16 2005-07-28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4339747B2 (ja) * 2004-05-24 2009-10-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031894A (ja) 2004-07-21 2006-02-02 Hitachi Ltd 3次元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3次元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030820A (ja) * 2004-07-21 2006-02-02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2007004897A (ja) * 2005-06-23 2007-01-1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7894319B2 (en) * 2005-09-06 2011-02-22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producing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33715A 2002.05.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852A (zh) 2008-09-10
JP2008217952A (ja) 2008-09-18
US7821884B2 (en) 2010-10-26
JP4714704B2 (ja) 2011-06-29
US20080219109A1 (en) 200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14380B1 (en)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adaptor for use with said apparatus
CN100409329C (zh) 光信息记录装置
CN100440336C (zh) 全息图记录载体、全息图装置及记录方法
EP1734515A1 (en) Hologram recording carrier and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1261852B (zh)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H10134408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からの読み出し又は該媒体への書き込み用の装置
CN101017677A (zh) 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光学拾波器和跟踪误差检测方法
CN101604539B (zh) 光拾取装置
US5930220A (en) Track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ing diffraction light
CN101086872B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JPS5982646A (ja) 光磁気記憶装置
CN101320571B (zh) 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再现方法和记录介质
US6229783B1 (en)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medium with two superimposed levels and method for reading
CN101673562A (zh) 光盘和用于光盘的记录/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02024474B (zh) 光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JP3952056B2 (ja) 情報再生方法
CN100419874C (zh) 斜入射多层光盘的调焦方法
US20020122374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CN101315785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装置
CN101308673A (zh) 聚焦误差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全息数据记录/再生设备
JPH10293520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光情報再生装置
KR960007901B1 (ko) 광자기디스크재생시스템의 광픽업장치
JPH09223328A (ja) 光学へッド
CN1187004A (zh) 双焦光学头装置
JPH09102150A (ja) 光記録媒体と光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