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9700A -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 Google Patents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9700A
CN101249700A CNA2008100351021A CN200810035102A CN101249700A CN 101249700 A CN101249700 A CN 101249700A CN A2008100351021 A CNA2008100351021 A CN A2008100351021A CN 200810035102 A CN200810035102 A CN 200810035102A CN 101249700 A CN101249700 A CN 101249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ntainer
component materials
mixed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351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庆夕
尤飞
姚远
林柳兰
徐高春
陆齐
罗兴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A2008100351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9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9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9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压真空注型工艺。它包括两种组份材料的备料、混合搅拌、浇注和加热固化过程。在两种组份材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循环进气消泡——抽真空过程,排除混合组份材料中的气泡,避免因气泡产生废品;在混合均匀的组份材料进行浇注时,通过搅拌室与浇注室之间的压力差,加速均匀混合组份材料的充型;在所有出气孔均有混合组份材料溢出时,搅拌室与浇注室迅速达到压力平衡,防止混合组份材料过多溢出。本注型工艺适用于制造气孔极少、组织致密的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及复杂形状等塑料零件。

Description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差压注型的工艺方法,适用于制造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及复杂形状等塑料零件,
背景技术:
在快速设计和制造领域中,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对新产品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新产品快速模具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快速模具方法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特别是现有的真空注型工艺,容易造成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及复杂形状等塑料零件的高废品率。为了改善真空环境下此类零件的注型质量,降低因气泡或充型不足而导致的废品率,需要采用差压真空注型工艺方法来提高此类产品的合格率,为国内的汽车、家电、工艺品和儿童玩具等行业创新产品的设计验证提供必要的工艺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比现有工艺先进的、可以获得气孔极少、组织致密、高质量注件的差压真空注型工艺。本差压真空注型工艺结合了真空注型、差压注型、重力注型三种工艺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注型工艺,它可以使注件的组织更加致密,基本上消除注件内的气孔,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可以制造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及复杂形状等塑料零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在真空环境下浇注塑料零件时,由于高分子材料的两组份混合后凝固速度很快,流动性较差;而且,凝固后的部位会堵塞液体的流动,导致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等塑料零件充型不足,从而产生很高的废品率。要使此类注件完全充型,必须利用压差原理使液体的前沿在其凝固之前,在重力和压差的作用下快速流动而迅速充型。所以,压差就是影响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等塑料零件完全充型的最重要因素。
混合组份材料快速充型过程中,由于压差的作用会使浇注材料从模具的出气孔溢出过多,造成充型不足而出现废品。因此,混合组份材料浇注即将完成时,必须迅速使两工作室(搅拌室和浇注室)达到压力平衡,防止混合组份材料溢出过多。
根据上述的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差压真空注型工艺,包括两种组份材料的备料、混合搅拌、浇注和加热固化过程。其特征为:在两组份材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循环进气消泡——抽真空过程,排除混合组份材料中的气泡,避免因气泡产生废品;在混合均匀的组份材料进行浇注时,通过搅拌室和浇注室之间的压力差,加速均匀混合组份材料的充型;在所有出气孔均有混合组份材料溢出时,搅拌室和浇注室迅速达到压力平衡,防止混合组份材料过多溢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两种组份材料的备料——将两种组份材料按设定比例称量好分别倒入A、B容器;
2)放置容器——将分别盛有一种组份材料的A、B容器分别放到容器架上固定,将搅拌棒放到B容器,并把搅拌棒连接到搅拌轮上;
3)抽取真空——抽取搅拌室和浇注室的空气至真空状态;
4)混合搅拌——搅拌B容器中的组份材料,倒入A容器中的组份材料继续搅拌,同时循环进气消泡——抽真空过程,以排除混合组份材料中的气泡;
5)差压浇注——在倾倒B容器中的均匀混合组份材料到搅拌室与浇注室之间的漏斗的同时,搅拌室进气形成与浇注室相对压差,进行差压浇注;
6)压力平衡——目测模具出气孔有混合组份材料溢出时,迅速连通搅拌室和浇注室达到压力平衡,结束浇注,进气泄压至常压状态;
7)加热固化——从浇注室取出模具放入烘箱恒温加热固化,打开模具取出零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中,在浇注前排除混合组份材料中的气体,避免因气泡而产生的废品;而且,差压浇注可以保证混合组份材料充满模具型腔,压力平衡可以保证混合组份材料不至于从模具出气孔过多地溢出,避免了因充型不足而产生的废品。因此,本差压真空注型工艺适用于制造气孔极少、组织致密的薄壁类、透明类、网格类及复杂形状等塑料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差压真空注型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本差压真空注型工艺的主要特征是浇注时的差压浇注工序,以及浇注后的压力平衡工序。为了实施上述工序,将真空工作室分割成搅拌室与浇注室两个部分,并相互密封隔离。浇注前,对两工作室同时抽真空;浇注时对搅拌室进气,在搅拌室和浇注室之间形成一定压差,完成差压浇注工序。浇注结束时,打开相应的阀门使两个工作室相通达到气压平衡,完成压力平衡工序。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工艺过程:
真空注型所用的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树脂分为硬质、半硬质和特殊应用类,都是由两种组份材料混合后固化成型,其凝固时间一般很短。几种常见材料及其属性如下表所示:
名称 类型 颜色 混合比A/B   凝固时间(min)
  PX100   硬质   白色   100/100   15
  PX223HT   硬质   黑色   100/80   7
  PX521HT   硬质   (透明)   100/55   20
  UP5673   半硬质   乳白色   100/115   7
  PX245L   特殊应用   乳白色   100/40   8
本实施例以一典型的薄壁透明塑料件——手机盖板为例,详细地介绍其工艺操作过程。该零件壁厚1.2mm,模具上存在多处狭窄的型腔,充型相当困难。零件由PX521HT材料A、B两种组份混合后,注入模具型腔固化成型。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1)安装模具——将手机盖板模具放置在浇注室的模具架上,用导管将浇注口和漏斗连接起来。
(2)配比材料——将A、B两种组份材料按比例称量好,分别倒入A、B容器。
(3)放置容器——将有组份材料的A、B容器分别放到容器架上固定,将搅拌棒放到B容器,并把搅拌棒连接到搅拌轮上。
(4)抽取真空——启动真空泵抽取搅拌室和浇注室的空气,直至-1.0~-0.95bar停止真空泵。
(5)搅拌材料——启动B容器搅拌系统,搅拌B容器中的B组份材料20s左右后,启动A容器倾倒系统将A组份材料倒入B容器,继续搅拌。
(6)进气消泡——在搅拌过程中,目测B容器中双组份混合材料的气泡到B容器口时,打开搅拌室进气阀进气,使气泡消失;再启动真空泵抽取搅拌室和浇注室的空气至-1.0~-0.95bar停止抽真空,当气泡又到B容器口时,循环上述工艺过程;直至双组份混合材料搅拌过程中不再产生气泡。
(7)差压浇注——启动B容器倾倒系统将混合均匀无气泡的组份材料倒入漏斗,同时打开搅拌室进气阀进气,使得搅拌室和浇注室之间形成0.01~0.08bar的相对压差,关闭进气阀。
(8)压力平衡——混合均匀无气泡的组份材料迅速充满模具时,打开搅拌室和浇注室连通阀门,使两个工作室迅速达到气压平衡;再打开搅拌室进气阀进气,泄压直至标准大气压。
(9)加热固化——剪断导管取出模具,放入烘箱内恒温70℃烘烤60min,使模具内双组份材料加速固化。
(10)开模取件——从烘箱内取出模具,从分模面打开模具取出零件,并进行后置处理,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零件。

Claims (1)

1.一种差压真空注型工艺,包括两种组份材料的备料、混合搅拌、浇注和加热固化过程。其特征为:在两组份材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循环进气消泡——抽真空过程,排除混合组份材料中的气泡,避免因气泡产生废品;在混合均匀的组份材料进行浇注时,通过搅拌室和浇注室之间的压力差,加速均匀混合组份材料的充型;在所有出气孔均有混合组份材料溢出时,搅拌室和浇注室迅速达到压力平衡,防止混合组份材料过多溢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a.两种组份材料的备料—将两种组份材料按设定比例称量好分别倒入A、B容器;
b.放置容器—将分别盛有一种组份材料的A、B容器分别放到容器架上固定,将搅拌棒放到B容器,并把搅拌棒连接到搅拌轮上;
c.抽取真空——抽取搅拌室和浇注室的空气至真空状态;
d.混合搅拌——搅拌B容器中的组份材料,倒入A容器中的组份材料继续搅拌,同时循环进气消泡——抽真空过程,以排除混合组份材料中的气泡;
e.差压浇注——在倾倒B容器中的均匀混合组份材料到搅拌室与浇注室之间的漏斗的同时,搅拌室进气形成与浇注室相对压差,进行差压浇注;
f.压力平衡——目测模具出气孔有混合组份材料溢出时,迅速连通搅拌室和浇注室达到压力平衡,结束浇注,进气泄压至常压状态;
g.加热固化——从浇注室取出模具放入烘箱恒温加热固化,打开模具取出零件。
CNA2008100351021A 2008-03-26 2008-03-26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Pending CN101249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351021A CN101249700A (zh) 2008-03-26 2008-03-26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351021A CN101249700A (zh) 2008-03-26 2008-03-26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9700A true CN101249700A (zh) 2008-08-27

Family

ID=3995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351021A Pending CN101249700A (zh) 2008-03-26 2008-03-26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970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9445A (zh) * 2010-09-21 2011-04-13 上海大学 全自动真空注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950135A (zh) * 2014-04-14 2014-07-30 上海大学 充模速度可控的挤压式真空注型的成形方法、成形系统及应用
CN106378895A (zh) * 2016-11-24 2017-02-08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的填充方法
CN106409695A (zh) * 2016-09-30 2017-02-15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杂三维结构组件的非气密包封方法
CN106493890A (zh) * 2016-12-13 2017-03-15 厦门明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浇筑眼镜框板材或者球拍的浇筑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9445A (zh) * 2010-09-21 2011-04-13 上海大学 全自动真空注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950135A (zh) * 2014-04-14 2014-07-30 上海大学 充模速度可控的挤压式真空注型的成形方法、成形系统及应用
CN106409695A (zh) * 2016-09-30 2017-02-15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杂三维结构组件的非气密包封方法
CN106409695B (zh) * 2016-09-30 2018-12-11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杂三维结构组件的非气密包封方法
CN106378895A (zh) * 2016-11-24 2017-02-08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腔体的填充方法
CN106493890A (zh) * 2016-12-13 2017-03-15 厦门明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浇筑眼镜框板材或者球拍的浇筑装置
CN106493890B (zh) * 2016-12-13 2019-01-15 厦门明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浇筑眼镜框板材或者球拍的浇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9700A (zh) 差压真空注型工艺
CN206748981U (zh) 一种快速注塑成型模具
CN111014617B (zh) 基于反重力铸造的带有螺旋形结构薄壁蜗壳壳体成形方法
CN103963200A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的浇注方法
CN105690635A (zh) 搪胶工艺制作仿真木柴的方法
JPS61121903A (ja) 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CN106182509A (zh) 使用硅胶模具二次成型的操作方法
CN107312482A (zh) 珠宝首饰制作中环氧树脂ab胶的浇注方法
CN102303413B (zh) 一种风力发电叶片灌注胶液的造泡脱泡方法
CN109382970A (zh) 一种快速气辅成型精密注塑工艺及方法
CN103990803B (zh) 钨钼合金粉末注射模具及其工艺
CN206551430U (zh) 一种注塑用混合注射器
CN105538481B (zh) 一种热压铸成型工艺一体化设备
CN205497744U (zh) 一种一体式热压铸成型设备
CN205467011U (zh) 一种汽车注塑件的注塑装置
CN107901311A (zh) 一种使用塑模船托架装置进行建模的方法及塑模船托架装置
CN108453866B (zh) 一种半封闭结构陶瓷素坯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04308164U (zh) 顶盖用压铸模具
CN209969507U (zh) 一种射砂式造型装置
CN104001870B (zh) 铝镍钴磁钢射砂造型方法
CN103950135A (zh) 充模速度可控的挤压式真空注型的成形方法、成形系统及应用
CN208745203U (zh) 一种热过载继电器底座注塑模具
CN201913745U (zh) 一种模具的混合浇注台
CN202498704U (zh) 压滤机隔膜滤板真空搅拌注塑系统
CN206047029U (zh) 一种孔类部件铸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