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9158B -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9158B
CN101249158B CN2008100889373A CN200810088937A CN101249158B CN 101249158 B CN101249158 B CN 101249158B CN 2008100889373 A CN2008100889373 A CN 2008100889373A CN 200810088937 A CN200810088937 A CN 200810088937A CN 101249158 B CN101249158 B CN 101249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amples
group
preparation
curative effec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89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9158A (zh
Inventor
冯德芹
段广珍
杜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CHI GROUP DOUBLE PHARMACEUTIC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889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9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9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9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9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9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该发明是对心血宁片的组方药物提取进行了工艺改造,将葛根提取所得提取物通过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纯化,再以该物质为活性成分,制成新的药物制剂:滴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微囊剂等各种剂型。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该制剂采用新的提取工艺提取有效成分而制备成各种剂型。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仅在我国每年就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0秒有一人死亡,排在第一位。据最新的医学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逐年上升,并且年龄年轻化,30岁以上的发病几率为17%,40-50岁为37%,50-60岁为54%,70岁以上为67%,可见随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重复用药,持续用药的特点。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适于长期使用的药物。
心血宁片是鞍山制药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并获专利证书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为国家基本用药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医保品种。心血宁片由丹参、葛根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损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和改善心血瘀阻证、冠心病、心绞痛,极其伴随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该产品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深受广大冠心病患者的欢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应用,鞍山制药有限公司在研制心血宁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经验总结慢慢摸索研制出了新的提取工艺,提出的有效物质纯度更纯,疗效更佳,更方便制剂,制备工艺更简单。使所制剂型生物利用度更高、疗效更显著、服用剂量更小、毒副作用更小、储运携带更加方便,药物吸收更快,显效更迅速,十分适合冠心病患者用药,所以新制剂工艺可以更好的满足冠心病患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心血宁片的组方药物提取进行了工艺改造,将葛根提取所得提取物通过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纯化,再以该物质为活性成分,制成新的药物制剂:滴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微囊剂等各种剂型。本发明的滴丸制剂其处方组成如下:
葛根提取物70~190:山楂水提取物50~120.
优选的是:
葛根提取物10~180:山楂水提取物50~180.
本发明包括葛根、山楂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葛根提取物制备:葛根原药材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干浸膏。干浸膏适量加水搅拌使溶解,滤过,作为样品液。样品液加于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上,水冲后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减压干燥,得提取物。
(2)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山楂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即加浓盐酸13~18kg调PH值,边加边搅拌,静置,吸出上清液,抽滤,水洗,取出沉淀物干燥,即得。
本发明按以上制备方法所得提取物可以是液状浸膏或干粉,根据所制剂型而定。其中葛根提取物的制备是还包括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孔吸附树脂为LD605型、d1300型、HP20型或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是D101型或SP825型树脂。
其中优选制备方法如下:
(1)葛根提取物制备:取葛根10~180千克,以30~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得一次加10~15倍量,第二次、第三次各加10~3倍量,,每次0.5~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5~60℃时相对密度为1.0~3.0,干燥得干浸膏,取干浸膏适量,加20~30倍量水搅拌使溶解,滤过作为样品液。按样品液与树脂用量比为0.5~5∶1加于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用水冲至流出液无色,用树脂2~8倍量10%~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其中真空度在0.01~0.2Mpa,减压浓缩至45~75℃时相对密度0.5~4的清膏、减压干燥,压力控制在负0.01~0.5Mpa,温度控制在10~100℃,即得提取物。
(2)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取山楂50~180千克,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3~10倍量水,煎煮0.5~5小时,第二次加3~10倍量水,煎煮0.5~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每1ml约含0.2~2克药材的清膏,加入浓盐酸(按清膏重量的15-25%加入)调PH值为1,边加边搅拌,静置,吸出上清液,沉淀物抽滤至干,用水洗至无明显酸性,取出沉淀物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1)葛根提取物制备:取葛根50kg,以40~6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9~11倍量,第二次、第三次各加7~9倍量,每次1.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60℃),干燥,得干浸膏。取干浸膏适量,加18~22倍量水搅拌使溶解,滤过,作为样品液。按样品液与湿树脂用量比约为2~3∶1加于处理好的D101型或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用水冲至流出液无色,用树脂3~5倍量60~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3(60℃)的清膏,减压干燥,得提取物;
(2)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取山楂(干片)50kg,加水煎煮两次,第1次加6~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4~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每1ml约含1g药材的清膏,加入浓盐酸13~18kg调pH为1,边加边搅拌,静置,用虹吸法吸出上清液,沉淀物抽滤至干,用水洗至无明显酸性,取出沉淀物干燥,即得。
(3)以上两种提取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比例混匀,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或6000,混匀,保持温度在30~150℃,滴入冷却的甲基硅油中(0~50℃),调节滴管口制成每20~80mg±1-30%滴丸,并随时对滴出的滴丸进行重量检测。滴制成丸,吸出冷却剂,除去不合格丸,即得。
本发明还包括用发明的中药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制备的中药制剂,该制剂包括任何一种可服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滴丸剂、软胶囊等,其中最优选的是滴丸剂。
所述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超微粉碎,用乙醇作粘合剂制成颗粒压制成片,包衣,制成片剂;
(2)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超微粉碎,用乙醇作粘合剂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3)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超微粉碎,用乙醇作粘合剂制成颗粒,制成颗粒剂;
(4)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3-5%的明胶,在50-55℃,加入5-10%醋酸溶液调PH3.5-4.5加30-40℃水1-3倍,搅匀,冷却,在10℃以下加20%NaOH调PH8-9,加入甲醛溶液,水洗至无甲醛,即得微囊剂。
所述滴丸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提取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比例混匀。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中,混匀,滴入冷却的甲基硅油中,制成滴丸剂。
本发明的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5∶0.2~3。
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根据制剂需要加入可接受药物载体运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
以下通过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的药物为实施例中优选方法制备的,命名为心血宁滴丸。
(一)心血宁滴丸治疗高血压病
本组共收集病例120例,均为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和纳入病例标准的住院或门诊患者。试验组(心血宁滴丸)60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20例。(详见表1、2、3、4)。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41
性别:X2=0  P>0.05    年龄:X2=0.0426 t=0.1387 P>0.05
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病程、病情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42
病程:X2=0.3456 t=0.6270 P>0.05  病情:X2=1.5107 P>0.05
表3两组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衡性比较(X±SmmHg)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43
表4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衡性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44
临床试验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疗效比较
表5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45
表5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显效率为45%,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4例,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60%。经Ridit检验,U=2.09,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改善血压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
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疗效比较
表6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51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52
t=0.5919  t=0.7425  均P>0.05
表6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检测值比较。试验组收缩压治疗前为164.5±15.51mmHg,治疗后为142.58±16.09mmHg;舒张压治疗前为101.5±9.22mmHg,治疗后为90.93±8.45mmHg。对照组收缩压治疗前为167.2 5±16.86mmHg,治疗后为146.63±15.22mmHg;舒张压治疗前为103.45±11.23mmHg,治疗后为93.88±10.91mmHg。试验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1.92±12.63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57±6.66mmHg;对照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0.62±11.40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9.57±8.03mmHg。对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t=0.5919,t=0.7425,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且与对照组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的疗效大体相当。
3、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表7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53
U=1.12  P>0.05
表7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的比较。试验组显效2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5%。经Ridit检验,U=1.12,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胶囊对瘀阻脑络证证候疗效与对照组相近。
4、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中医证状疗效比较
表8两组主要中医证状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61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62
t眩晕=1.4859  t头痛=0.8052  t失眠=0.2739  t健忘=0.4880  t精神不振=0.1271  t面唇紫暗=1.8970,均P>0.05
表8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伴有眩晕、头痛、健忘、面唇紫暗等症状,以及大部分伴有失眠和精神不振,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各症状下降的均值比较,经t检验,t眩晕=1.4859、t头痛=0.8052、t失眠=0.2739、t健忘=0.4880、t精神不振=0.1271、t面唇紫暗=1.8970,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有明显的改善瘀阻脑络证高血压病伴随的症状并与对照组疗效大体相当。
5、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象异常情况比较
表9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象异常情况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63
组内比较:**P<0.01
表9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象与脉象异常情况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舌象异常者45例,脉象异常者53例;对照组治疗前舌象异常者45例,脉象异常者54例。试验组治疗后舌象异常者31例,脉象异常者28例;对照组治疗后舌象异常者33例,脉象异常者38例。试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X2 舌象=16.98、X2 脉象=23.74,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 舌象=0.0365、X2 脉象=0.8284,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证明心血宁滴丸对瘀阻脑络证内有血瘀之舌象与脉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与对照组相近。
6、试验组病情与疗效(高血压疗效,下同)的关系
表10试验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71
U轻、中=0.50  U轻、重=1.66  U中、重=1.25  P>0.05
表10为试验组不同高血压病情与疗效的关系比较。病情轻度者14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5.71%;中度者2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51.85%,总有效率为74.07%;重度者19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26.32%,总有效率为68.42%。经Ridit检验,U轻、中=0.50、U轻、重=1.66、U中、重=1.25,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对不同病情的高血压疗效相近。
7、试验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表11试验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72
U≤2、>2-<5=0.95  U≤2、≥5=1.73  U>2-<5、≥5=0.87  均P>0.05
表11为试验组不同高血压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比较。病程≤2年者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0%;>2-<5年者1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46.15%,总有效率为84.62%;≥5年者37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显效率为37.84%,总有效率为67.56%。经Ridit检验,U≤2、>2-<5=0.95、U≤2、≥5=1.73、U>2->5、≥5=0.87,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对不同病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相近。
8、试验组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表12试验组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73
U=0.78 P>0.05
表12为试验组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比较。本组病例男性32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78.13%;女性2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8例,显效率为39.29%,总有效率为71.43%。经Ridit检验,U=0.78,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对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相近。
(九)试验组不同年龄段与疗效的关系
表13试验组不同年龄段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81
U≤50、51-60=0.53  U≤50、≥61=1.21  U51-60、≥61=1.25  均P>0.05
表13为试验组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关系比较。年龄≤50岁者1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53.85%,总有效率为76.29%;50-60岁者25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96%;≥61岁者22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为68.18%。经Ridit检验,U≤50、51-60=0.53、U≤50、≥61=1.21、U51-60、≥61=1.25,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对不同病程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相近。
10、试验组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表14试验组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U1周、2周=2.76  U1周、3周=5.25  U1周、4周=6.77  U2周、3周=2.70  U2周、4周=4.46均P<0.01  U3周、4周=1.85  P>0.05
表14为试验组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治疗后1周有效者仅为4例,总有效率为6.7%。用药2周后,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39例,显效率为11.67%,总有效率为35%;用药3周后,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24例,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60%;用药4周后,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显效率为45%,总有效率为75%。经Ridit检验,U1周、2周=2.76、U1周、3周=5.25、U1周、4周=6.77、U2周、3周=2.70、U2周、4周=4.46,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U3周、4周=1.85,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血宁滴丸在疗程期内基本上是随着用药机的延长疗效明显增强,但在用药第3周与第4周的疗效比较,虽然第4周的疗效似乎优于第3周,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
心血宁滴丸治疗瘀阻脑络证、II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性。该制剂不仅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及其伴随的眩晕、头痛、失眠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平稳降压,不伴随服用某些化学药物因血压下降过快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期间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对安全性检测指标无任何影响。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该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和使用安全性是可靠的。该制剂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纯中药降压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使用心血宁滴丸治疗高血脂病
本组共收集病例121例,试验组(心血宁滴丸)61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60例。(详见表15、16、17、18、19)。
表15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91
性别:X2=0.0150  P>0.05  年龄:X2=3.9103  t=2.3363  P<0.05
表16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病程、病情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92
病程:X2=0.4351  t=0.3540  P>0.05  病情:X2=0.3622  P>0.05
表17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体重、家族史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093
表18两组治疗前血脂情况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01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02
表19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衡性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03
临床试验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血脂疗效情况比较
表20试验组与对照组血脂疗效情况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04
U=0.10    P>0.05
表20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显控率为59.02%,总有效率为78.69%;对照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显控率为61.67%,总有效率为81.67%。经Ridit检验,U=0.10,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在改善血脂总疗效方面大体相近。
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测值的变化
表2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测值比较(X±Smmol/L)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05
tTG=0.6591  tTC=1.8505  tHDL=1.9730  tAOP-A=1.01  tAOP-B=0.35  均P>0.05
表21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检测指标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总胆固醇升高者50例,其平均值为6.17±0.93mmol/L、甘油三酯升高者48例,检测值为3.38±1.38mmol/L、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者29例,检测值为1.07±0.07mmol/L;对照组治疗前总胆固醇升高者49例,其平均值为6.62±1.12mmol/L、甘油三酯升高者51例,检测值为2.97±1.07mmol/L、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者25例,检测值为1.05±0.05mmol/L。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平均改善程度分别为:1.13±0.95mmol/L,1.26±1.10mmol/L,0.11±0.13mmol/L;1.01±0.86mmol/L;0.88±0.93mmol/L、0.18±0.13mmol/L。另外考察了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载脂蛋白AOP-A、AOP-B,其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OP-A均有所升高,分别提高0.07±0.11mmol/L、0.03±0.14mmol/L,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OP-B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1.17±0.19mmol/L、0.19±0.17mmol/L。经t检验,组间t值分别为:tTG=0.6591、tTC=1.8505、tHDL=1.9730、tAOP-A=1.01、tAOP-B=0.35,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心血宁滴丸有明显的调整脂类代谢功能,能明显改善血脂的检测指标,其作用与对照组大体相近。
3、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表22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11
U=1.91  P>0.05
表22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3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显控率为57.38%,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11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显控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81.67%。经Ridit检验U=1.91,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在改善中医气滞血瘀证的证候疗效基本接近。
4、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表23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13
t胸闷=1.7830  t窜痛=0.9230  t心痛=1.7682  t心烦=0.5519  均P>0.05
表23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的积分情况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对胸闷胁胀、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心烦不安的改善作用,试验组分别为1.31±0.77、1.20±0.82、1.21±0.67、1.30±0.71分;对照组分别为1.07±0.69、1.05±0.73、1.00±0.58、1.22±0.84分。经t检验,t值分别为1.7830、0.9230、1.7682、0.5519,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气滞血瘀证主要中医症状的疗效方面大体相近。
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象异常情况比较
表24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象异常情况比较
试验组内:X2 =10.8922  X2 =17.7778  均P<0.01
组间:X2 =0.0790 X2 =0.4954  均P>0.05
表24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异常情况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舌象异常者50例、脉象异常者55例;对照组治疗前舌象异常者53例、脉象异常者55例。经治疗后试验组舌象仍异常者33例、脉象仍异常者35例;对照组舌象仍异常者32例、脉象异常者28例。表明两组药物对舌象和脉象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经X2分析,两组药物对舌、脉的改善程度相近。
6、试验组高脂血症临床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表25试验组高脂血症临床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UTC、TG=0.34  UTC、HDL-C=0.23  UTC、混合=0.17  UTG、HDL-C=0.48  UTG、混合=0.79  UHDL-C、混合=0.24均P>0.05
表25为试验组高脂血症不同临床分型的疗效比较:其中高胆固醇血症50例,临床控制20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显控率为54%,总有效率为70%;高甘油三酯血症48例,临床控制13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显控率为50%,总有效率为79.17%;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29例,临床控制15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1例,显控率为55.17%,总有效率为62.07%;混合型高脂血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升高)37例,临床控制8例,显效1 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显控率为64.86%,总有效率为89.19%。经Ridit检验,UTC、TG=0.34、UTC、HDL-C=0.23、UTC、混合=0.17、UTG、HDL-C=0.48、UTG、混合=0.79、UHDL-C、混合=0.24,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应用心血宁滴丸治疗高脂血症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高脂血症疗效相近。
7、试验组与对照组体重下降情况比较
表26试验组与对照组体重下降情况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31
U=1.14    P>0.05
表26可见: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进行Ridit检验分析,U=0.51,P>0.05,提示两组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别。(该项考察仅为一家单位情况,其余2家因体重指数仅有3-5例超标,故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8、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值的变化
表27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值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32
t高切=0.91791  t低切=1.7610  t电泳=0.7117  tK值=1.3899  均P>0.05t血浆=2.8609  t蛋白=2.8834  均P<0.01
表27为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K值大部分偏高,红细胞电泳和纤维蛋白原有少部分偏高,只有红细胞压积均在正常范围(有的单位某些检测项目没有列出,是由于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该组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异常。治疗后两组检测指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t血浆=2.8609、t蛋白=2.8834,均P<0.01,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项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药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凝、抗纤溶作用,特别在降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9、试验组性别与疗效(血脂综合疗效,下同)的关系
表28试验组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41
U=0.17    P>0.05
表28为试验组内性别与疗效关系的比较。男性患者39例,总有效率为79.49%,女性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77.27%,进行Ridit检验结果:U=0.17,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不同性别患者的疗效相似。
10、试验组不同年龄段与疗效的关系
表29试验组不同年龄段与疗效的关系
U<55,55-60=0.86  U<55、≥61=0.31  U55-60、≥61=1.09  均P>0.05
表29为试验组内不同年龄与疗效关系的比较:≤54岁25例,总有效率为80%,55-60岁13例,总有效率为92.31%;;≥61岁23例,总有效率为69.57%。进行Ridit检验:U≤54、55-60=0.86,U≤54、≥61=0.31,U54-60、≥61=1.09,均P>0.05,无显著差异,提示疗效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疗效区别不大。但显示出60岁以上患者疗效较差的倾向。
11、试验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
表30试验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51
U轻、中=2.00 P<0.05  U轻、重=1.79  U中、重=0.53  均P>0.05
表30为试验组内不同病情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轻度患者7例,总有效率为100%;中度患者47例,总有效率为78.72%;较重病情患者7例,总有效率为57.14%。经Ridit检验:U轻、中=2.0,P<0.05,有显著性差异;U轻、重=1.79,U中、重=0.53,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提示疗效与病情有较密切的关系,病情越轻疗效越好,轻症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中度病情患者的疗效。较重度患者有效率明显低于中、轻度患者,未达到有明显差别的程度,是与重症患者病例较少有关。
12、试验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表31试验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52
U1-2、>2-<5=1.23  U1-2、≥5=0.48  U>2-<5、≥5=1.47  均P P>0.05
表31为试验组内不同病程与疗效关系的比较结果。病程在2年以内者16例,有效率为87.5%;病程2-5年者22例,有效率为81.82%;病程5年以上者23例,有效率为69.57%。进行Ridit检验结果:U≤2与>2-≤5=1.23,U≤2与>5=0.48,U>2-≤5与>5=1.47,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不同病程患者疗效接近。
13、试验组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表32试验组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53
U1周、2周=3.15 P<0.01  U1周、3周=5.85 P<0.01  U1周、4周=8.05 P<0.01
U2周、3周=2.94 P<0.01  U2周、4周=6.01 P<0.01  U3周、4周=3.20 P<0.01
对试验组内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关系进行比较,表32可见,总有效率:用药7天为18.03%;用药14天为49.18%,用药21天为70.49%,用药28天为91.80%;经Ridit检验,U1周与2周=3.15,U1周与3周=5.85,U1周与4周=8.05,U2周与3周=2.94,U2周与4周=6.01,U3周与4周=3.20,均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疗程间均显示了逐渐增强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疗效与用药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疗程内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疗效逐渐提高,疗程结束时,疗效最为满意。临床证候疗效达到91.80%,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
心血宁滴丸有明显的调整脂肪代谢,抗凝、降纤、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减轻体重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并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对气滞血瘀引起的胸闷胁胀、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心烦不安、脉沉涩等中医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是理想的中药调脂制剂。
(三)、使用心血宁滴丸治疗心绞痛
本组共收集的20例实验病例,均为符合诊断和纳入病例标准的住院或门诊患者。试验组(心血宁滴丸)20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20例,提示两组病例基本上是均衡的具有可比性(详见表33、34、35、36、37)
表33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61
性别:X2=0.4  P>0.05  年龄:X2=0.16  t=0.06  P>0.05
表34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病程、病情均衡性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62
病程:X2=0.6 t=0.05  P>0.05  病情:X2=0.39 P>0.05
表3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衡性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63
表36两组治疗前服硝酸类药物(片/周)均衡性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71
表37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衡性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72
临床试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表38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73
U=0.41  P>0.05
表38为两组心绞痛的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均取得较好疗效。进行Ridit检验分析,U=0.41,P>0.05,无显著性差别,提示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作用,可有效缓解和控制心绞痛的发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大体相同。
2、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表39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74
U=0.10  P>0.05
表39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疗效均略逊于心绞痛疗效。进行Ridit检验分析,U=0.10,P>0.05,无显著性差别,提示两种药物心电图疗效相近。
4、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表40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中医症状疗效比较(X±S)
实验组内比较:T胸痛固定不移=5.49 P<0.01;两组比较:T胸痛固定不移=0.32 P>0.05;
T入夜更甚=12.8   P<0.01; T入夜更甚=0.88  P>0.05;
T心悸不宁=8.13   P<0.01; T心悸不宁=1.05  P>0.05;
表40为实验组内和两组间主要中医症状治疗前后积分情况的比较。T检验结果,实验组内:T胸痛固定不移=5.49  P<0.01,T入夜更甚=12.8  P<0.01,T心悸不宁=8.13  P<0.01均P<0.01,由非常显著性差别。提示心血宁滴丸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显著改善心血於阻引起的胸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等主要中医症状。个症状两组间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种药物中医症状疗效相仿。
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象情况比较
表41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脉象情况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82
试验组内舌象治疗前后比较:X2=0.45 P>0.05试验组内脉象治疗前后比较:X2=0.85 P<0.01
两组间舌象治疗前比较:X2=0   P>0.05 两组间舌象治疗后比较:X2=0.11 P>0.05
两组间脉象治疗前比较:X20.18  P>0.05 两组间脉象治疗后比较:X2=0.29 P<0.01
X治疗前 2=0 P>0.05
实验组内和两组治疗前后舌、脉象情况进行比较。从表41可见,治疗前两组间舌象脉象检验结果:X2 =0,X2 =0.18,均P>0.05,无显著型差别;提示治疗前两组舌脉情况是均衡的,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试验组内舌象检验结果:X2=0.85,P<0.05,有非常显著行差别,提示随着心血宁滴丸理气活血药效的发挥,脉象会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舌象检验结果:X2 =0.11,X2 =0.29,均P>0.05,无显著性差别;提示两组药物对舌、脉象的治疗是一致的。
6、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
表42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X±S)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91
实验组内比较:T心绞痛发作次数=9.06  P<0.01;T心绞痛持续时间=8.94  P<0.01;
两组间比较:T心绞痛发作次数=0.44  P<0.01;T心绞痛持续时间=0.83  P<0.01;
表42为实验组内和两组间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的比较。T检验结果:试验组内T心绞痛发作次数=9.06,T心绞痛持续时间=8.94,均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别提示心血宁滴丸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两组间比较:T心绞痛发作次数=0.44 P<0.01,T心绞痛持续时间=0.83 P>0.05,无显著性差别,提示两种药物缓解疗效相近。
7、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硝酸酯类药物减量比较
表43两组硝酸酯类药物减量比较(片/周)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92
试验组内比较:T=5.77  P<0.01  组间比较:T=1.56  P>0.05,
对试验组内和两组间硝酸酯类药物减量情况比较。T检验结果:试验组内T=5.77 P<0.0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随着心血宁滴丸扩冠作用滴发挥,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的缩短及伴随症状的改善,多数患者可停止使用或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两组间比较:T=1.56 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由于两组疗效接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相仿。
8、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表44试验组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193
U=0.47  P>0.05
表44为试验组内性别与疗效关系的比较结果。男女患者的中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8.89%。进行Ridit检验结果:U=0.47  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不同性别患者的疗效基本一致。
9、病情与疗效(心绞痛疗效,下同)的关系
表45试验组内不同病情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201
U轻、中=0.31 P>0.05  U轻、重=0.51 P<0.01  U中、重=0.37 P>0.05
表45为试验组内不同病情疗效的比较结果。轻、中、重病情的中有效率分别为100%、88.9%和50%。进行Ridi检验:U轻、中=0.31  U轻、重=0.51 U中、重=0.37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病程长短与疗效无显著关系,但数据显示出病程5年以上者疗效相对较差。
10、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表46不同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202
U1周、2周=1.68  U1周、3周=3.32 P<0.01  U1周、4周=4.29 P<0.01
U2周、3周=1.64  P>0.05  U2周、4周=2.60 P<0.05  U3周、4周=0.97 P<0.01
表46为试验组内不同治疗阶段与疗效关系比较。其中有效率:用药7天为25%;用药10天为55%,用药21天为80%,用药28天为90%;有效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Ridit检验,U1周与3周=3.32,U2周与3周=1.64,U3周与4周=0.97,P>0.05,无显著性差异,U2周与3周=2.94,U1周与4周=4.29,U2周与4周=2.60,均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每隔一周以上疗效就有非常明显的变化,用药后7天与用药28天比较差异最为显著。提示疗效与用药时间成正比,疗程内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疗效逐渐提高,疗程结束时,疗效最好。
11、不同年龄段与疗效的关系
表47不同年龄段与疗效的关系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203
U≤54、55-60=0.26  U≤54、≥61=1.26  U56-60、≥61=1.47  均P>0.05
表47为试验组内不同年龄与疗效关系的比较结果。54岁以下年龄段总有效率为100%;55-60岁总的有效率为100%;61岁以上患者的中有效率为77.78%。进行Ridit检验:U≤54与55-60=0.26,U≤54与≥61=1.26,U54-60与≥61=1.47,均P>0.05,无显著差异,提示疗效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疗效接近。但显示出高年龄患者疗效较差的倾向。
结论:心血宁滴丸有明显的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明显改善心肌供血,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血瘀阻引起的胸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脉涩等主要中医症状均有显著疗效。观察结果证实:该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确切,使用安全,在临床用药期间为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理想的中药制剂。
(四)、采用新工艺制备的心血宁滴丸(实验组)与采用旧工艺制备的心血宁片(对照组)疗效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治疗胸痹的临床指导原则》并依据高血压、高血脂症全国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病人治疗后心绞痛症状、血压、心电图、全血脂以及主症分别作出显效、有效、无效的评定。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善。
1、总疗效:
表48两组总疗效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总显效率46.77%,对照组总疗效70.28%,总线效率35.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10.9771 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心血宁滴丸的疗效优于心血宁片的疗效
2、各病种疗效:
表49两组各病种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三病种两组进行比较。
冠心病:治疗组总有效率91.21%,总显效率48.35%。
对照组总有效率64.86%,总显效率32.43%。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19.2162 P<0.01有显著性差异。
高血压: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总显效率28.09%。
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总显效率20%.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8.2165  P<0.01有显著性差异。
高脂血症: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总显效率40.91%。
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总显效率26.67%。
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0.2202 P>0.05无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已看出,心血宁滴丸在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三种病的治疗上都明显优于心血宁片。
3、症状疗效:
表50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Figure S2008100889373D00221
从两组疗后组要症状看,心血宁滴丸对改善头痛、头晕、气短、胸痛、胸弊、背痛、疲乏无力等主要症方面均优于心血宁片,尤其是在缓解胸痛、胸弊、背痛的疼痛症状方面,总有效率已达90%以上,有一定优势。
4、心绞痛症状疗效:
表51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分组、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58  80(50.56) 62(39.24) 16(10.13) 89.87
对照组 36  14(38.88) 11(30.56) 11(30.56) 69.44
治疗组总疗效率89.8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经统计学处理X2=18.4261  P<0.01两组差别有高度的显著性,说明心血宁滴丸缓解心绞痛的疗效是肯定的。
5、血压疗效:
表5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分组、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88  25(28.40%) 47(53.41) 16(18.19) 81.81
对照组 15  3(20.00) 4(26.67) 8(53.33) 46.67
对降压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81%,对照组46.67%,经统计学处理X2=8.8344  P<0.01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结论:
1、心血宁滴丸总有效率为90.32%对减低血压中有效率为81.81%,降血脂总有效率为71.21%,对心电图的改善有效率为49.18%,故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疗效均优于心血宁片。
2、心血宁滴丸对症状的改善明显,特别是对头晕、胸痛、胸弊、背痛的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对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缩短优于心血宁片,长期服用效果更好。
3、使用新工艺制备的心血宁滴丸黄酮类成分较原工艺制备的心血宁片有显著提高。因此,使用心血宁滴丸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疗效更确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均选用最优选条件。
本发明的(1)葛根提取物制备:取葛根50kg,以40~6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9~11倍量,第二次、第三次各加7~9倍量,每次1.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60℃),干燥,得干浸膏。取干浸膏适量,加18~22倍量水搅拌使溶解,滤过,作为样品液。按样品液与湿树脂用量比约为2~3∶1加于处理好的D101型或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用水冲至流出液无色,用树脂3~5倍量60~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3(60℃)的清膏,减压干燥,得提取物;
(2)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取山楂(干片)50kg,加水煎煮两次,第1次加6~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4~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每1ml约含1g药材的清膏,加入浓盐酸13~18kg调pH为1,边加边搅拌,静置,用虹吸法吸出上清液,沉淀物抽滤至干,用水洗至无明显酸性,取出沉淀物干燥,即得。
(3)以上两种提取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比例混匀,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或6000,混匀,保持温度在30~150℃,滴入冷却的甲基硅油中(0~50℃),调节滴管口制成每20~80mg±1-30%滴丸,并随时对滴出的滴丸进行重量检测。滴制成丸,吸出冷却剂,除去不合格丸,即得。
实施例1:
(1)葛根提取物制备:取葛根50kg,以5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  第二次、第三次各加8倍量,每次1.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60℃),干燥,得干浸膏。取干浸膏适量,加20倍量水搅拌使溶解,滤过,作为样品液。按样品液与湿树脂用量比约为2.5∶1加于处理好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用水冲至流出液无色,用树脂4.8倍量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3(60℃)的清膏,减压干燥,得提取物。
(2)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取山楂(干片)50kg,加水煎煮两次,第1次加7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每1ml约含1g药材的清膏,加入浓盐酸13~18kg调pH为1,边加边搅拌,静置,用虹吸法吸出上清液,沉淀物抽滤至干,用水洗至无明显酸性,取出沉淀物干燥,即得。
(3)以上两种提取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比例混匀,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或6000,混匀,保持温度在30~150℃,滴入冷却的甲基硅油中(0~50℃),调节滴管口制成每20~80mg±1-30%滴丸,并随时对滴出的滴丸进行重量检测。滴制成丸,吸出冷却剂,除去不合格丸,即得。
以上制备方法制备的滴丸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提取、纯化、精制等工艺可使有效成分最大限度被保留、服药量降低、生物利用度升高、吸收更快、起效更快、便于急救等优点。通过对使用本工艺制成的滴丸制剂与原心血宁片剂的药效学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滴丸制剂的药效更加优良。
实施例2、
(1)、葛根山楂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
(2)、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超微粉碎,用乙醇作粘合剂制成颗粒压制成片,包衣,制成心血宁片剂。
实施例3:
(1)、葛根山楂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
(2)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超微粉碎,用乙醇作粘合剂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心血宁胶囊剂。
实施例4:
(1)、葛根山楂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
(2)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超微粉碎,用乙醇作粘合剂制成颗粒,为心血宁颗粒剂。
实施例5:
(1)、葛根山楂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
(2)、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3-5%的明胶,在50-55℃,加入5-10%醋酸溶液调PH3.5-4.5加30-40℃水1-3倍,搅匀,冷却,在10℃以下加20%NaOH调PH8-9,加入甲醛溶液,水洗至无甲醛,即得心血宁微囊剂。
实施例6:
(1)、葛根山楂的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
(2)、取葛根提取物50~190份,山楂水或醇提取物30~120份,加入辅料淀粉等,超微粉碎,用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制成心血宁软胶囊。
实施例7:
将提取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比例混匀。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中,混匀,滴入冷却的甲基硅油中,制成滴丸剂。
本发明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5∶0.2~3。
本发明所述的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步骤完成的:
(1)葛根提取物制备:取葛根50kg,以40~6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9~11倍量,第二次、第三次各加7~9倍量,每次1.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60℃,干燥,得干浸膏,取干浸膏适量,加18~22倍量水搅拌使溶解,滤过,作为样品液,按样品液与湿树脂用量比约为2~3∶1加于处理好的D101型或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用水冲至流出液无色,用树脂3~5倍量60~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360℃的清膏,减压干燥,压力控制在负0.01~0.5Mpa,温度控制在60~100℃,即得提取物;
(2)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取山楂干片50kg,加水煎煮两次,第1次加6~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4~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每1ml约含1g药材的清膏,加入浓盐酸13~18kg调pH为1,边加边搅拌,静置,用虹吸法吸出上清液,沉淀物抽滤至干,用水洗至无明显酸性,取出沉淀物干燥,即得。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组合物制成滴丸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将提取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比例混匀,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中,混匀,滴入冷却的甲基硅油中,制成滴丸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5∶0.2~3。
5.根据权利要求3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 
CN2008100889373A 2008-04-08 2008-04-08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249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89373A CN101249158B (zh) 2008-04-08 2008-04-08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889373A CN101249158B (zh) 2008-04-08 2008-04-08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9158A CN101249158A (zh) 2008-08-27
CN101249158B true CN101249158B (zh) 2011-02-16

Family

ID=39952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9373A Active CN101249158B (zh) 2008-04-08 2008-04-08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91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6150B (zh) * 2013-10-10 2016-01-06 北京昊源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药食同源食品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20317B (zh) * 2013-10-21 2015-05-20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心血宁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107A (zh) * 2017-01-04 2017-05-31 许勇男 一种改善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939A (zh) * 2004-07-28 2005-03-23 鞍山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857466A (zh) * 2006-03-16 2006-11-08 王衡新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939A (zh) * 2004-07-28 2005-03-23 鞍山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857466A (zh) * 2006-03-16 2006-11-08 王衡新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竹芬等.心血宁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中药材.2005,28(12),第1113-1115页. *
张静.心血宁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2005,(1),第5-3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9158A (zh) 2008-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1671C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1607006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
CN101249158B (zh)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258742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10737B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4796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0251591A (zh) 一种辅助降血压降血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25425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74013A (zh) 一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组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264547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2545A (zh) 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傣药提取物、制法、组合物与用途
CN102204956B (zh) 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0905B (zh) 用夏枯草制备的降血糖药物
CN104258034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
CN1240424C (zh)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753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01979084B (zh) 一种温肾补阳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3676B (zh) 白芍在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方法
CN102743456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83458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眩晕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32729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028311A (zh) 中药卷柏的新用途
CN105497127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神经保护用途
CN1131043C (zh)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360A (zh) 一种滋阴活血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8

Address after: No.70, chengchaodian Road, Xinjiang county, Yunch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043100

Patentee after: LONCHI GROUP DOUBLE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114044 Liaoning city of Anshan province (East) Anqian Road No. 307

Patentee before: ANSHAN PHARMACEUT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