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8599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放大率决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放大率决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48599B CN101248599B CN200680031195XA CN200680031195A CN101248599B CN 101248599 B CN101248599 B CN 101248599B CN 200680031195X A CN200680031195X A CN 200680031195XA CN 200680031195 A CN200680031195 A CN 200680031195A CN 101248599 B CN101248599 B CN 1012485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ation system
- transmission signal
- signal
- data
- cor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8—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04L27/3809—Amplitude regul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10)包括:放大部(12),其接受通过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被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通过以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在第一发送信号之后被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进行放大;基础值决定部(14a),其根据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放大率修正部(15),取得根据以第一调制方式及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的修正用数据、即针对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放大率决定部(14),其根据基础值和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可适当控制AGC延用区间的补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放大率决定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电波时,一般进行AGC(自动增益控制)。虽然通信装置中包含用于对接收信号的振幅进行放大的放大器,但若接收信号的功率(接收功率)过大,则放大器饱和,波形产生畸变。因此,移动通信系统通过上述AGC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放大率),以使放大后的接收功率不会超过放大器的饱和功率(放大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阈值功率)。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AGC,其中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调制方式来决定2级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与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分配。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04364号公报
然而,在发送信号时,通信装置根据调制后的发送信号向通信对象传递信息。该调制的方式(调制方式)的一种是根据发送信号的振幅的差别来传递信息的振幅变化型调制方式,具体可以列举出振幅调制方式(ASK)或直角相位振幅调制方式(QAM)等。
再有,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时使用被称为复合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复合调制方式是指在1个发送帧内采用多种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其中之一为以下调制方式(以下将该调制方式称为“差动绝对型复合调制方式”),即通过不需要基准信号点的差动代码方式(例如移位π/4的QPSK)对帧的前端的一部分进行调制,通过绝对相位方式(例如16QAM)对剩余部分进行调制。在该差动绝对型复合调制方式中,差动代码方式区间使用预先决定的调制方式,而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调制方式是利用链接适配(link adaptation)并根据接收功率等而适应地决定的。在接收端,在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内,传递表示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调制方式的信息。
一般,在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内不使用振幅变化型调制方式,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内的发送信号的振幅是恒定的。利用该性质,在使用复合调制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以帧为单位进行AGC。也就是说,在各帧的前端的差动代码方式区间(AGC区间)决定放大器的增益,即使在绝对相位方式区间(AGC延用区间)中也维持决定后的增益。
然而,在该AGC中,若单纯地根据AGC区间的接收功率来决定放大器的增益,则在后续的AGC延用区间内放大器可能会达到饱和。这是因为:有时在AGC延用区间内使用振幅变化型调制方式,该情况下,AGC延用区间的接收功率可能变得比AGC区间的接收功率还大。
因此,也考虑了:预先以具有余量的方式决定增益,使得即使接收了按照有使用可能性的调制方式中、调制后发送信号的最大振幅变为最大的调制方式(最大振幅生成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发送信号,放大器也不会饱和。然而这样在AGC延用区间内使用最大振幅生成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的情况下,产生接收功率的最大值与饱和功率之差(补偿,backoff)增大的问题。也就是说,为了提高信号的接收性能,在不饱和的范围内尽量使接收功率高的方法比较好,但在上述的方法中使用最大振幅生成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时的接收功率降低到需要的程度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课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适当控制补偿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放大率决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在AGC区间内进行AGC,并且在AGC延用区间内采用该AGC的结果,且在该AGC延用区间内使用生成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AGC区间的调制方式的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一发送信号生成机构,其生成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第一发送信号;
第二发送信号生成机构,其生成以第二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第二发送信号,其中第二调制方式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
发送机构,其向第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生成的第一发送信号,接着发送所述生成的第二发送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机构,其接收由所述发送机构发送来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及所述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机构包括:
基础值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其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由此,在AGC区间(接收第一发送信号的区间)中进行AGC,并且在AGC延用区间(接收第二发送信号的区间)中适用该AGC的结果,且在该AGC延用区间中使用生成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AGC区间的调制方式(第一调制方式)的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第二调制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因为根据以第一调制方式和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来决定放大率,故可以适当地控制上述补偿。
再有,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基于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的多路复用通信,还包括取得由所述发送机构发送来的信号的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取得机构,所述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取得进一步根据所述取得的空间多路复用度而决定的所述修正用数据。
在使用空间多路复用方式的情况下,因为向被空间多路复用的其他接收者发送的电波成为噪声并被重叠,故空间多路复用度越大,接收端无线通信装置中的接收功率越容易变大。在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的振幅存在差的情况下,与不使用空间多路复用方式的情况相比,该差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上述修正用数据也根据空间多路复用度来决定,故即使在使用空间多路复用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控制上述补偿。
进而,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修正用数据存储机构,其将所述修正用数据与表示以各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和以该无线通信系统确定的基准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的相异量信息、以及表示所述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进行存储,所述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取得所述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与表示以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和以作为所述基准调制方式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的相异量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取得的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被存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机构,其接收通过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被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通过以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之后被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机构包括:
基础值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其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再有,本发明涉及的放大率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通过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被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通过以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之后被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步骤还包括:
基础值决定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步骤,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步骤,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存储介质,其存储了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接收机构起作用,其中该接收机构接收通过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被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通过以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之后被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机构包括:
基础值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其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放大器的动作的说明图。(a)表示不进行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不进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的情况;(b)表示不进行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进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的情况。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放大器的动作的说明图。(a)表示进行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不进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的情况;(b)表示进行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进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的情况。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块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系统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构成为包括基站装置10和多个移动台装置20。基站装置10及移动台装置20均为具备CPU与存储器的通信装置。基站装置10与各移动台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
基站装置10与移动台装置20以上述的差动绝对型复合调制方式进行通信。即,移动台装置20通过差动绝对型复合调制方式对信息代码进行调制,取得发送信号并进行发送。基站装置10接收这样发送来的发送信号,由放大器进行放大后进行解调。该发送信号如上所述由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和后续的绝对相位方式区间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10根据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接收功率、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调制方式(以下单称为差动代码方式)和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调制方式(以下单称为绝对相位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差异量,来决定绝对相位方式区间中的上述放大器的放大率。
具体说明该放大率决定处理。图2是表示基站装置10接收的信号的例子的图。图2所示的接收信号在差动代码方式中采用π/4QPSK,在绝对相位方式中采用16QAM。在差动代码方式区间中,为了决定绝对相位方式区间中的放大器的放大率,而测量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
在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内,根据上述测量的接收功率,决定绝对相位方式区间中的放大器的放大率的基础值。更具体的是,基站装置10以使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振幅的最大值成为可以适当接收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接收信号的最小限度的最大值的方式,一边渐渐改变放大率,一边收敛为1个放大率,作为基础值。用于决定该基础值的处理被称为AGC。
但是,通过差动代码方式与绝对相位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有时互不相同。例如,若将π/4QPSK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设为a,则16QAM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约为1.34a。因此, 若将基础值直接作为绝对相位方式区间中的放大器的放大率,则根据基础值,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振幅的最大值有可能会超过饱和功率。图2(a)示出了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振幅的最大值正好变为饱和功率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根据差动代码方式与绝对相位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最大值的相异量对上述基础值进行修正后的值设为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的放大器的放大率,从而即使基准值变动,也可以具有余量。该相异量在π/4QPSK与16QAM的例子中,为0.34a。
图2(b)示出了在具有与图2(a)相同的波形的接收信号中,将修正后的基础值设为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的放大器的放大率后的结果的例子。如图2(b)所示,与图2(a)相比,无论接收信号相同与否,在饱和功率与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振幅的最大值之间都可以确保补偿(back off)。基站装置10通过这样确保补偿,从而接收功率不会因为少量的变动而超过饱和功率。
再有,基站装置10具备自适应阵列天线,基站装置10与各移动台装置20进行基于频分多路复用及时分多路复用的通信,并且进行基于空间多路复用的通信。即,以同一频率同一时隙,进行1个基站装置10与多个移动台装置20的通信。
例如,在移动台装置20-1与移动台装置20-2被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0控制构成自适应阵列天线的各天线,以使与移动台装置20-1(移动台装置20-2)对应的定向性的零点(null point)朝向移动台装置20-2(移动台装置20-1)所处的方向。由此,同一频率同一时隙下的1个基站装置10与多个移动台装置20的通信成为可能。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某个移动台装置20进行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的移动台装置20的个数(包含该移动台装置20)称为该移动台装置20的空间多路复用度。
基站装置10从一个移动台装置20接收的电波由于朝向零点而可以说是很少的,成为针对从另一移动台装置20接收的电波的噪声(干涉波)。再有,从被空间多路复用的各移动台装置20接收的电波,由于衰减等影响而导致互相的相位偏离,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接收功率变为不稳定(有时与噪声抵消,有时增强噪声),存在无法确定峰值功率的情况。AGC由 于根据确定后的峰值功率来决定放大率,故若无法确定峰值功率,有时通过AGC决定的基础值会增大到必要程度以上。因为空间多路复用度越大,噪声引起的基础值的变动也越大,故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发送了接收信号的移动台装置20的空间多路复用度可以进一步修正上述基础值。
图3是表示在进行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0接收的信号的例子。图3(a)表示与图2(a)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的有无的接收信号,但与图2(a)相比,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振幅增大。这表示基础值增大。因此,在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产生了超过饱和功率的部分。
图3(b)表示在具有与图3(a)相同的波形的接收信号中,将根据发送了接收信号的移动台装置20的空间多路复用度进一步修正后的基础值作为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的放大器的放大率的结果的例子。如图3(b)所示,与图3(a)相比,无论空间多路复用度及接收信号是否相同,都可以在饱和功率与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振幅的最大值之间确保补偿。
以下,对实现以上所说明的功能用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1的功能块的图。如图4所示,基站装置10构成为包括:接收RF处理部11、放大部12、接收BB处理部13、放大率决定部14、放大率修正部15和修正用数据存储部16,移动台装置20构成为包括:发送信息取得部21、调制方式决定部22、载波生成部23、发送信号生成部24、发送部25。其中,放大率决定部14还包括基础值决定部14a,放大率修正部15还包括调制方式控制部15a、空间分割多路复用控制部15b。
发送信息取得部21自未图示的通信处理部取得应发送的信息代码,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部24。该信息代码按照每个时隙由控制用位列和通信用位列构成。其中,控制用位的一部分构成差动代码方式区间,控制用位列的剩余部分与通信用位列构成绝对相位方式区间。
调制方式决定部22分别决定差动代码方式与绝对相位方式,并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部24。其中,在此差动代码方式是移动通信系统1确定的规定的基准调制方式(即设差动代码方式不变化),绝对相位方式通过自 适应调制(link adaptation)而变化。
载波生成部23生成载波,并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部24。
发送信号生成部24生成通过从调制方式决定部22输入的差动代码方式而被调制的信号(与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和通过从调制方式决定部22输入的绝对相位方式而被调制的信号(与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并输出到发送部25。更具体的是,发送信号生成部24通过根据从发送信息取得部21输入的信息代码对从载波生成部23输入的载波进行调制,从而生成上述各信号。在调制时,发送信号生成部24针对与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使用从调制方式决定部22输入的差动代码方式进行调制,针对与绝对相位方式对应的信号,使用从调制方式决定部22输入的绝对相位方式进行调制。
发送部25具备天线,将发送信号生成部24生成的与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向基站装置10发送,接着将与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向基站装置10发送。更具体的是,发送部25生成包含上述各信号的时隙,将所生成的时隙作为无线信号发送。该时隙的前端包含有与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该信号的后端部分包含有与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对应的信号。
接收RF处理部11也具备天线,接收从移动台装置20发送来的无线信号,并输出到放大部12。
放大部12具备晶体管或FET等放大器,以如后所述那样由放大率决定部14决定的放大率,对从接收RF处理部11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然后输出到接收BB处理部13。
接收BB处理部13将从放大部12输入的信号的频率从无线频率变换为基带频率,输入到未图示的通信处理部。该通信处理部将所输入的信号变换为信息代码,进行与该信息代码对应的通信处理。
基础值决定部14a根据由接收RF处理部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的差动代码方式区间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放大部12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调制方式控制部15a从所接收到的差动代码方式区间取得其调制方式,并且取得表示差动代码方式区间所包含的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取得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调制方式。即,调制方式控制部15a 取得差动代码方式与绝对相位方式。
再有,空间分割多路复用控制部15b取得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空间多路复用度。具体是,未图示的通信管理部管理与各移动台装置20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频率及时隙,空间分割多路复用控制部15b根据这样被进行管理的信息取得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空间多路复用度。
放大率修正部15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取得的差动代码方式与所取得的绝对相位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进而根据所取得的空间多路复用度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上述决定后的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
关于该放大率修正部15中的修正用数据的取得,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修正用数据存储部16存储图5所示的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该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是与表示以绝对相位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和以上述基准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的相异量信息、以及表示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上述修正用数据的表格。更具体的是,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存储有表示绝对相位方式本身的信息作为相异量信息。在图5中,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纵轴示出的调制方式是绝对相位方式。这样,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是与绝对相位方式和空间多路复用度建立对应关系后存储修正用数据的。例如,在绝对相位方式为16QAM、空间多路复用度为2(SDMA2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修正用数据为γ+α。再有,在绝对相位方式为64QAM、空间多路复用度为3(SDMA3多路复用)的情况下,修正用数据为η+β。在此,γ、η、α、β为正值。还满足η>γ、β>α的关系。即,绝对相位方式的通信速率越高,修正用数据越大。再有,空间多路复用度越大,修正用数据越大。另外,在差动代码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按照每个差动代码方式被存储。
放大率修正部15首先取得针对所取得的差动代码方式而被存储的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接着,读出与所取得的绝对相位方式和所取得的空间多路复用度建立对应关系后被存储于该修正用数据存储表格的修正用数据。这样,放大率修正部15取得修正用数据。
放大率决定部14根据放大率修正部15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对基础值 决定部14a决定后的基础值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基础值决定为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的放大部12的放大率。放大部12以该决定后的放大率进行绝对相位方式区间的放大。
关于该决定,具体举例说明。例如,在绝对相位方式为16QAM、空间多路复用度为2的情况下,若将基础值设为B,则修正后的基础值为B-(γ+α),所决定的放大率比基础值还小。因此,基站装置10可以适当地确保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的补偿。
参照处理流程图,再次详细说明以上说明过的基站装置10的处理。
图6是表示基站装置10的处理流程的图。如图6所示,首先基站装置10接收第一发送信号(差动代码方式区间)(S1)。基站装置10根据该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实施AGC,决定放大率的基础值(S2)。另外,与S2的处理并行,基站装置10取得在第一发送信号之后接收的第二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绝对相位方式)和空间多路复用度(S3)。
接着,基站装置10根据第一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第二发送信号的调制方式以及空间多路复用度,取得修正用数据(S4)。而且,基站装置根据S4中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对S2中决定的基础值进行修正(S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制代码方式区间中进行AGC,并且在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采用该AGC的结果,且在该绝对相位方式区间中,使用生成振幅的最大值与调制代码方式不同的发送信号的绝对相位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因为根据以调制代码方式与绝对相位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来决定放大率,故可以适当地控制绝对相位方式区间内的补偿。
再有,因为上述修正用数据也是根据空间多路复用度来决定的,故即使在采用空间多路复用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控制上述补偿。
另外,本发明并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基站装置10中的放大率决定处理进行了说明,但移动台装置20中的放大率决定处理也是同样的。其中,在该情况下希望移动台装置20从基站装置10接收空间多路复用度。
还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修正用数据是对基础值进行了加减的数据,但也可以是对基础值进行乘除的数据。
进而,本发明并未限于移动通信系统和差动绝对型复合调制方式,只要是连续收发以第一调制方式与第二调制方式分别进行调制的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就都可以适用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装置,
第一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信号生成机构,其生成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第一发送信号;
第二发送信号生成机构,其生成以第二调制方式进行了调制的第二发送信号,其中第二调制方式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和
发送机构,其向第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生成的第一发送信号,接着发送所述生成的第二发送信号,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机构,其接收由所述发送机构发送来的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及所述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对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及所述第二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机构包括:
基础值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其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基于空间分割多路复用的多路复用通信,
还包括取得由所述发送机构发送来的信号的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取得机构,
所述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取得进一步根据所述取得的空间多路复用度而决定的所述修正用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修正用数据存储机构,其将所述修正用数据与表示以各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和以该无线通信系统确定的基准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之间的相异量的相异量信息、以及表示所述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进行存储,
所述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取得与表示以所述第二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和以作为所述基准调制方式的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之间的相异量的相异量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取得的空间多路复用度的空间多路复用度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被存储的所述修正用数据。
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机构,其接收通过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被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通过以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之后被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对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及所述第二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机构包括:
基础值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机构,其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机构,其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5.一种放大率决定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接收通过以第一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被发送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通过以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不同于所述第一调制方式的第二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而生成并在所述第一发送信号之后被发送的第二发送信号,以所给予的放大率对所述第一发送信号及所述第二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接收步骤还包括:
基础值决定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决定用于决定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的基础值;
修正用数据取得步骤,取得修正用数据,该修正用数据根据以所述第一调制方式及所述第二调制方式分别生成的发送信号的振幅的最大值的相异量而决定,并且该修正用数据是针对所述基础值的修正用数据;和
放大率决定步骤,根据所述决定的基础值和所述取得的修正用数据,决定针对所述第二发送信号的所述所给予的放大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48471A JP4777020B2 (ja) | 2005-08-29 | 2005-08-29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増幅率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48471/2005 | 2005-08-29 | ||
PCT/JP2006/316987 WO2007026699A1 (ja) | 2005-08-29 | 2006-08-29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増幅率決定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8599A CN101248599A (zh) | 2008-08-20 |
CN101248599B true CN101248599B (zh) | 2011-11-30 |
Family
ID=3780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311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8599B (zh) | 2005-08-29 | 2006-08-29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放大率决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9321B2 (zh) |
JP (1) | JP4777020B2 (zh) |
CN (1) | CN101248599B (zh) |
WO (1) | WO20070266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54451B2 (ja) * | 2005-06-29 | 2010-09-2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変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835505B2 (ja) * | 2007-05-08 | 2011-12-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受信回路 |
JP2008288939A (ja) * | 2007-05-18 | 2008-11-27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通信システム、路側インフラ設備、センター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N101316122B (zh) * | 2007-05-31 | 2012-01-1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WO2009081541A1 (ja) * | 2007-12-26 | 2009-07-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受信機及び利得制御方法 |
US9166471B1 (en) | 2009-03-13 | 2015-10-20 | Rf Micro Devices, Inc. | 3D frequency dithering for DC-to-DC converters used in multi-mode cellular transmitters |
JP5446671B2 (ja) * | 2009-09-29 | 2014-03-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553801B2 (en) * | 2009-09-30 | 2013-10-08 |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output back-off |
US8548398B2 (en) * | 2010-02-01 | 2013-10-01 | Rf Micro Devices, Inc. | Envelope power supply calibration of a 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
US8538355B2 (en) | 2010-04-19 | 2013-09-17 | Rf Micro Devices, Inc. | Quadrature power amplifier architecture |
US9008597B2 (en) | 2010-04-20 | 2015-04-14 | Rf Micro Devices, Inc. | Direct current (DC)-DC converter having a multi-stage output filter |
US9362825B2 (en) | 2010-04-20 | 2016-06-07 | Rf Micro Devices, Inc. | Look-up table based configuration of a DC-DC converter |
US9214900B2 (en) | 2010-04-20 | 2015-12-15 | Rf Micro Devices, Inc. | Interference reduction between RF communications bands |
US8947157B2 (en) | 2010-04-20 | 2015-02-03 | Rf Micro Devices, Inc. | Voltage multiplier charge pump buck |
US9577590B2 (en) | 2010-04-20 | 2017-02-21 | Qorvo Us, Inc. | Dual inductive element charge pump buck and buck power supplies |
US9214865B2 (en) | 2010-04-20 | 2015-12-15 | Rf Micro Devices, Inc. | Voltage compatible charge pump buck and buck power supplies |
US9900204B2 (en) | 2010-04-20 | 2018-02-20 | Qorvo Us, Inc. | Multipl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
US9048787B2 (en) | 2010-04-20 | 2015-06-02 | Rf Micro Devices, Inc. | Combined RF detector and RF attenuator with concurrent outputs |
US8983410B2 (en) | 2010-04-20 | 2015-03-17 | Rf Micro Devices, Inc. | Configurable 2-wire/3-wire serial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
US9553550B2 (en) | 2010-04-20 | 2017-01-24 | Qorvo Us, Inc. | Multiband RF switch ground isolation |
US9030256B2 (en) | 2010-04-20 | 2015-05-12 | Rf Micro Devices, Inc. | Overlay class F choke |
US9077405B2 (en) | 2010-04-20 | 2015-07-07 | Rf Micro Devices, Inc. | High efficiency path based power amplifier circuitry |
US9184701B2 (en) | 2010-04-20 | 2015-11-10 | Rf Micro Devices, Inc. | Snubber for a direct current (DC)-DC converter |
US8989685B2 (en) | 2010-04-20 | 2015-03-24 | Rf Micro Devices, Inc. | Look-up table based configuration of multi-mode multi-band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circuitry |
US8767894B2 (en) | 2011-03-07 | 2014-07-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
US9065505B2 (en) | 2012-01-31 | 2015-06-23 | Rf Micro Devices, Inc. | Optimal switching frequency for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supply |
JP6025524B2 (ja) * | 2012-11-28 | 2016-11-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US10285174B2 (en) * | 2016-01-11 | 2019-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data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band devices |
CN110392421B (zh) * | 2018-04-18 | 2022-06-2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agc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9887522B (zh) * | 2019-01-24 | 2021-05-04 | 深圳市微纳感知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麦克风阵列增益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79660A (ja) * | 2001-12-10 | 2003-06-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変調器入力レベル調整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3204364A (ja) * | 2001-12-28 | 2003-07-18 | Toshiba Corp | 複数の変調方式に対応可能な受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17536A (en) * | 1982-11-24 | 1986-10-14 | Baptist Medical Center Of Oklahoma, Inc. | Amplitude mod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3298771B2 (ja) | 1995-10-17 | 2002-07-0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多値数可変変復調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JP2001177426A (ja) * | 1999-12-21 | 2001-06-29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通信装置 |
JP2003078504A (ja) * | 2001-09-05 | 2003-03-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及び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
JP2003218727A (ja) | 2002-01-18 | 2003-07-31 | Hitachi Ltd | ダイレクトコンバージョン受信装置 |
JP3971206B2 (ja) * | 2002-02-27 | 2007-09-05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屋外装置および屋内装置 |
JP2003347967A (ja) * | 2002-05-24 | 2003-12-05 | Hitachi Ltd | Agc制御を有する無線端末装置 |
JP2004363945A (ja) * | 2003-06-04 | 2004-12-24 | Fujitsu Ten Ltd | 受信装置 |
JP2005210357A (ja) * | 2004-01-22 | 2005-08-0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ソフトウェア無線機 |
DE602006005076D1 (de) * | 2005-04-27 | 2009-03-19 | Panasonic Corp | Polarmodulations-Übertragungsschaltung und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
JP4613685B2 (ja) * | 2005-05-12 | 2011-01-19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受信装置 |
-
2005
- 2005-08-29 JP JP2005248471A patent/JP477702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8-29 US US12/065,082 patent/US794932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29 CN CN200680031195XA patent/CN1012485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29 WO PCT/JP2006/316987 patent/WO200702669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79660A (ja) * | 2001-12-10 | 2003-06-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変調器入力レベル調整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3204364A (ja) * | 2001-12-28 | 2003-07-18 | Toshiba Corp | 複数の変調方式に対応可能な受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067583A (ja) | 2007-03-15 |
US7949321B2 (en) | 2011-05-24 |
CN101248599A (zh) | 2008-08-20 |
JP4777020B2 (ja) | 2011-09-21 |
US20090163153A1 (en) | 2009-06-25 |
WO2007026699A1 (ja) | 2007-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4859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放大率决定方法 | |
US7502600B2 (en) | Dynamic bias for RF power amplifiers | |
CN100463361C (zh) | 放大装置 | |
US6466628B1 (en) | Technique for effectively rendering power amplification and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5613226A (en) | Linear transmitter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01080936B (zh) |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接入系统中的移动站及其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 |
US6148216A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03068022A (zh) | 通信装置、发送功率确定方法及发送功率确定程序 | |
EP2020760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lar modulation with discontinuous phase for RF transmitters with power control | |
CN101385252B (zh) | 频带限制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
JPH10150393A (ja) | 送信装置 | |
EP2224609B1 (en) |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amplifiers in devices using transmit beamforming | |
US20040174938A1 (en) | Data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system | |
JP4639989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周波数変換器 | |
KR20090007844A (ko) | Rfid 태그 | |
CN101473552A (zh) | Ofdm系统中具有小动态功率范围的多天线传输 | |
JPH07212418A (ja) | 線形送信機 | |
WO2007067004A2 (en) |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JP2005244295A (ja) | 信号レベル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