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122B -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6122B CN101316122B CN200710099935XA CN200710099935A CN101316122B CN 101316122 B CN101316122 B CN 101316122B CN 200710099935X A CN200710099935X A CN 200710099935XA CN 200710099935 A CN200710099935 A CN 200710099935A CN 101316122 B CN101316122 B CN 101316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bit
- saturated
- signal
- gain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A、预设数据最高截位比特位;B、在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如果是,则以系统的极限值输出数据;否则,直接输出数据;C、根据所述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经饱和处理的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再输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装置。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有效的减少了信号数据在数字上变频处理过程中的信号损失,使得信号的有效性保持最好,还可有效的减少了信号的动态范围,大大的提高了增益的调整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载波系统采用了正交频分信道,所以能够在不需要复杂的均衡技术的情况下支持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并具有很强的抗衰落和抗符号间干扰的能力。但OFDM系统最主要的缺点是在某个时刻若多个载波以同一个方向进行累加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峰值。在进入数字上变频(DUC,Digital Up Converter)处理之前,任意一个时刻物理层的数据都是由许多个子载波叠加而成,例如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20MHz带宽的信号就是由1200个子载波叠加而成。如此多的子载波叠加必然产生非常大的峰均比。在进入DUC处理后,大的峰均比仍然存在,峰值点必然会占用高比特位,为了使得峰值不失真,均值占用的比特位就相对比较低,更小的信号就可能被截掉,这是由于信号总的比特位是一定的,对于现有技术信号的位数一般都是16比特。为了能够使得信号的峰值尽可能保留下来,不得不预留比较多的比特位为高峰值的信号预留,但是高峰值信号出现的概率比较低。
在现有技术中,根据理论上理想的最大峰值来确定最高比特位,结果会导致系统在每一次截位时低比特位都被截取掉,虽然高比特位的信息全都保留了,但是低比特位的信息全都被截取,这样信号在通过DUC处理时,信号质量将会有所恶化;而如果过多的保全小信号数据,大峰值的信号会使得系统恶化更严重。现有技术DUC的处理将分为多步处理(例如有内插滤波处理,混频处理,增益控制处理),其中某一段时间连续出现峰值,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自动增益控制,这些连续出现的峰值信号将会被削除,信号质量将会进一步的恶化;或者某一段时间连续出现小信号,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自动增益控制,这些连续出现的小信号将会被丢弃,这段时间内的信号质量也会恶化严重。此外,现有技术中对于信号饱和的判断也比较复杂,对系统资源有一定的耗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使得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比特位受限的情况下,信号的损失最小。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
A、预设数据最高截位比特位;
B、在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如果是,则以系统的极限值输出数据;否则,直接输出数据;
C、根据所述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经饱和处理的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再输出。
优选的,所述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为固定的比特位。
优选的,所述最高截位比特位为统计幅值出现概率为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的数据所对应的最高比特位。
优选的,通过以下步骤来判断数据是否饱和:
当数据为正数时,所述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至少有一个为1时,则数据正饱和;
当数据为负数时,所述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至少有一个为0时,则数据负饱和;
否则,数据不饱和。
优选的,以数据的最高比特位作为符号位,当符号位为0时,表明数据为正数;当符号为1时,表明数据为负数。
优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进入数字上变频处理前,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硬切削除最高点的峰值,并对削峰后的数据进行内插滤波处理。
优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
优选的,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全局增益控制:
利用发送过来的数据已调整的分贝数与增益数值计算增益调整的数值;
将所述增益调整的数值与输入的数据相乘,得到增益调整以后的数据;
优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进行饱和处理之前对数据进行自动增益调整。
优选的,所述自动增益调整包括:在缓存数据的同时,根据所述数据的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较结果对最高截位比特位进行移位。
优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之后,将前述各步骤内部增益控制的调整回调。
优选的,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所述内部增益控制的调整回调:
放大所述自动增益调整缩小的数据信号或缩小所述自动增益调整放大的数据信号。
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包括:饱和处理单元和截位处理单元;
饱和处理单元用于在对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理论上数据最大数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来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
截位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饱和处理单元输出的数据进行截位。
优选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硬切单元,用于在进入数字上变频处理前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硬切削除最高点峰值,并将硬切后的数据经内插滤波后发送给相关处理单元。
优选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全局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利用截位处理单元发送数据的已调整分贝数与系统要求的增益数值计算增益调整的数值,并将所述增益调整的数值与输入的数据相乘,得到增益调整以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
优选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自动增益调整单元,用于在饱和处理之前缓存数据的同时,根据数据的幅度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较结果对最高截位比特位进行移位,并将改变最高截位比特位的数据发送给饱和处理单元。
优选的,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回调单元,用于放大所述自动增益调整单元缩小的数据信号或缩小所述自动增益调整单元放大的数据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尽可能保证高比特位的有效性的情况下,通过选取一定幅度概率的比特位为最高截位比特位对数据进行截位,同时根据最高比特位对数据进行了饱和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信号数据在数字上变频处理过程中的信号损失,使得信号的有效性保持最好;此外,本发明通过在物理层对数据进行同步硬切削除最高点的峰值,可以预留更多的比特位为均值功率的信号使用,有效的减少了信号的动态范围;并且,本发明根据一段时间内峰值的分布情况,对数据进行上调或下调,并在最后调整的时候将增益调回,不但保证了整个数字上变频的增益不变,还大大的提高了增益的调整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增益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实施例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该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01:预设数据最高截位比特位;
步骤102:在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如果是,则以系统的极限值输出数据;否则,直接输出数据;
步骤103:根据所述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经饱和处理的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再输出。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判断数据是否饱和之前还可包括针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首先硬切,硬切后的数据再进入DUC处理。具体来说是在物理层进行同步硬切削除最高点的峰值,即在数据没有进入DUC处理之前硬切削除最高点的峰值,而后直接进入DUC处理模块,具体的硬切削峰操作如下:
x(n)是在硬切前n时刻输入的数据,预先设置的门限是A,如果输入数据的幅度大于A,则把峰值削除到幅度A。并且峰值削除后相位仍保持exp(j·angle(x(n))),角度仍然是angle(x(n)),x(n)通过削峰器以后的信号为
虽然在DUC处理之前进行硬切容易造成带外干扰,但削峰后的数据在DUC完成滤波处理,这样就间接的滤除了硬切造成的带外干扰;同时使用如上削峰算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信号的动态范围,保持了原始峰值点的相位信息,使得信号的矢量幅度误差(EVM,Error of Vector Magnitude)恶化最小。
由于在物理层信号滤波之前,已经削除了最高信号的峰值,所以可以预留更多的比特位为均值功率的信号使用,这样造成的量化噪声减少。由于OFDM系统需要支持的带宽是20MHZ,并且物理层速率竟高达30.72MHZ,同时受频器件的限制,中频内插倍数有限。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内插4倍滤波,采用两级滤波器可编程的有限脉冲响应(PFIR,Programm Finite ImpulseResponse)和梳状滤波器(CIC,Cascaded integrator-comb)滤波器,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占用16BIT,DUC处理完成的数据仍然使用16BIT来传递。由于PFIR滤波器会对内插的数据产生峰值,所以在每一级滤波之后都有一个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处理,滤波以后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很多个数乘累加以后的结果。
硬切后的数据经过内插滤波以后,进行增益控制和数据截位处理。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滤波器PFIR的系数有正负,信号也有正负之分,如果信号取值都比较大,并且正负号与系数的正负相一致,那么通过PFIR滤波完成之后,信号的有效位就很高,这就需要进行自动增益调整或者截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1中,根据信号的幅度分布,预设出现概率为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的幅值信号的比特位为最高截位比特位N:在设计滤波器系数时,滤波器系数算术累加以后的最高位应该是:
其中,h(i),0≤i≤M-1是滤波器的系数,sum_h是滤波器所有系数的算术和,算术和取值接近2N1。如果数据占用最高比特位是N2,那么滤波后得到的数据的比特位应该是N1+N2;又由于滤波器系数有正负,数据信号也有正负,所以理论上数据信号经滤波器系数绝对值累加如下述公式所示:
其中h(i),0≤i≤M-1是滤波器的系数,abs_sum_h是滤波器所有系数的绝对值和,绝对值的和取值接近2N11。其中,一定有N11>N1。当滤波器系数与输入数据在相同的位置有相同的正负号时,并且这些输入数据都取得最大数值,此时滤波器输出的就是数据理论上的最大数值。滤波处理实际上是一种对数据进行卷机处理,每一次输出的都是一种乘累加的结果,当滤波器系数都是与最大的输入数据相乘,则输入信号通过滤波器以后,就得到了理论上数据的最大数值。在现有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可知滤波器系数与数据同向时的概率很小,在此基础上所有数据都取最大值的概率就更小,理论上数据的最大值出现的概率一般都小于百万分之一。本实施例1N11+N2就是理论上信号的最高比特位的位置;设置滤波器出来后数据的截位位置是N,这是由于理论上信号的最高比特位N11+N2及在N11+N2与N之间的比特位的幅值超过N的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或者更小,其对系统信号质量的影响很小,可以不予考虑。
在对数据进行AGC处理前首先判断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是否饱和。预设最高截位比特位为N,需要截取的长度是w,同时以乘累加之后的数据的最高比特位作为符号位:当符号位为0时,乘累加后的结果是正数,最高截位的比特位是N,理论最大数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是N+L,则判断N+1,N+2,...N+L是否有一个数值为1,如果是,则表明正数有溢出,即正数饱和;否则表明正数不饱和。当符号位为1时,乘累加后的结果是负数,最高截位的比特位是N,理论最大数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是N+L,则判断N+1,N+2,...N+L是否有一个数值为0,如果是,则表明负数有溢出,即负数饱和;否则,表明负数不饱和。当正数溢出时按照最大值发送,负数溢出时按照最小值发送。完成饱和处理以后再进行舍入处理,完成饱和舍入处理以后再对数据进行截位。
物理信号完成滤波混频截位处理以后,进行最后一步增益控制,DUC的增益控制同时还要结合前面动态调整的情况一起进行调整,完成最后的增益调整以后,DUC的分布式自动增益控制完成。
DUC最后一步的全局增益控制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系统对增益调整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把前面的内部调整的增益调回。系统对增益调整的取值范围是[-1~0]dB。初始的默认配置是adjust_dB=0dB,表示没有增益调整。系统正常运行后,只要根据发送过来的数据增益调整的adjust_dB数值即可完成系统的增益控制,处理如下:
X=10^(adjust_dB/20) adjust_dB∈[-1,0]dB (1-4)
根据给出的分贝数adjust_dB按照公式上述公式就可以得到信号每一次需要调整的幅度。
得到X的调整幅度比例后,这个数值大于0小于等于1,其中
adjust_dB=20*log10X (1-5)
根据公式(1-4)计算出来的数值X,使用(N+1)BIT来表示增益数值,所以得到下面的公式,增益的数值只是正数,所以没有符号位。如果adjust_dB不等于0dB,即此时X不等于1,则
mult_int=round(X*2^N) (1-6)
其中,mult_int是调整的幅值,则X乘以2^N就是调整的幅值,round()表示取最接近的正数,例如round(1.9)=2,round(1.2)=1。
如果adjust_dB等于0dB,表示增益没有变换,即此时X等于1,但是mult_int=2^15-1=’011111..1’,此时的mult_int不能等于2^15,这是因为最高比特位表示符号位,mult_int占用N+1个比特。最高位是符号位,所以最高位都要空出来,始终等于零值。增益调整的真正数值用后面的N个比特来表示。
此增益调整的数值与输入的数据相乘,最后得到增益调整以后的数据
adjust_data_i=input_data_i·mult_int
(1-7)
adjust_data_q=input_data_q·mult_int
公式(1-7)表示不同路径处理后的输入数据(input_data_i或input_data_q)分别与需要调整的幅值mult_int相乘,则得到调整以后的数据adjust_data_i或adjust_data_q。
如果输入到增益调整之前的数据input_data_i和input_data_q占用M+1比特,最高位是符号位,则占用的有效位是M比特:
output_data_i=adjust_data_i[N+1:M+N]
(1-8)
output_data_q=adjust_data_q[N+1:M+N]
公式(1-8)表示对不同路径处理后幅值调整完成的数据adjust_data_i和adjust_data_q进行截位处理,从第M+N开始往下截取M比特到N+1比特,得到增益最后调整的数据output_data_i和output_data_q。其中,output_data_i的最高位与输入数据input_data_i最高位的取值一致,符号位保持一致,output_data_q的最高位与输入数据input_data_q最高位的取值一致,符号位保持一致。具体来说,增益控制是通过调用下面的函数完成的。
output_data_i=Truncation_handle(adjust_data_i,M+N,M+1)
(1-9)
output_data_q=Truncation_handle(adjust_data_q,M+N,M+1)
公式(1-9)表示调用函数Truncation_handle完成截位处理。
由此完成了整个DUC的增益调整,增益调整的精度可以优于一般系统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对数据进行饱和处理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预设的处理路径,选择直接进行饱和和截位处理或是先进行自动增益调整再进行饱和和截位处理。如果需要进行自动增益调整,则缓存一定长度的数据,同时根据这段数据的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较结果,决定定标的最高比特位上移或下移,然后按照修订的定标进行截位。
具体的说,将输入的数据缓存一段时间,同时将输入数据的幅度值Smeas_peak与预设的平均值Pagc_avg比较得到:
Pagc_mea=Smeas_peak/Pagc_avg (1-10)
其中,Pagc_avg为这一段时间内统计的信号平均幅度值,Smeas_peak是一段时间内统计到的峰值幅度点,由用户根据需要设定统计时间的长短;如果Pagc_mea大于预设的门限值Pagc_u,则GRS加1;如果Pagc_mea小于预设的门限值Pagc_l,则GRS减1;如果Pagc_mea处于Pagc_u和Pagc_l之间,则GRS等于零。其中,Pagc_u为预设的AGC统计信号的上限幅度;Pagc_l为预设的AGC统计信号的下限幅度;GRS(gain range step增益调整步长)是通过峰值与上限和下限的比较后,生成的增益调整步长,此数值为整数,当其为正数时信号峰值很大,表示需要从更高的比特位截取数据,当其为负数时信号峰值很小,表示需要从更低的比特位截取数据,通过GRS对截位比特位的调整使得信号的有效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留。根据得到的GRS来调整最高截取位的取值点,从而N重新被赋予新值。并根据新的截位比特位N对数据进行饱和截位处理。
在本实施例1中,如果需要自动增益控制的调整,则全局增益控制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各个处理阶段PFIR,CIC和混频之后都有内部自动增益控制,例如有GRSpfir,GRScic,GRSmix,这些数值如果是负数,表示数据进行了右移,小信号的数据得到放大;如果是正数表示左移位,大信号的数据进行了缩小。前述步骤内部总的增益控制应该是:
GRS=GRSpfir+GRScic+GRSmix (1-11)
公式(1-11)表示增益回调时要考虑各个阶段的增益调整,对这些增益调整需要统一回调。
所以在最后截位的时候需要把前述内部增益控制的调整回调,如果前面缩小了信号此时就需要放大,如果前面放大了信号此时就需要缩小,最后截位处理如下:
output_data_i=adjust_data_i[N+1-GRS:M+N-GRS]
(1-12)
output_data_q=adjust_data_q[N+1-GRS:M+N-GR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两级内插滤波,但对于滤波后的数据采用同样的增益截位处理方式;同时,对于数字上变频处理也可采用单级内插滤波。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图2是该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饱和处理单元201和截位处理单元202。
饱和处理单元201用于在对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接收数据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具体的,饱和处理单元201根据滤波器乘累加之后的数据的最高比特位为0或1,获知乘累加后的结果是正数或负数;当结果为正数时,最高截位的比特位是N,理论最大数值是N+L,则判断N+1,N+2,...N+L是否有一个数值为1,如果是,则表明正数饱和;否则表明正数不饱和;当结果是负数时,最高截位的比特位是N,理论最大数值是N+L,则判断N+1,N+2,...N+L是否有一个数值为0,如果是,则表明负数饱和;否则,表明负数不饱和。当正数饱和时按照最大值发送,负数饱和时按照最小值发送。将饱和处理后不饱和的数据发送给截位处理单元,对于饱和的数据不需要截位直接输出。截位单元202用于根据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饱和处理单元201发送过来的不饱和数据进行截位。
在本实施例2中,该装置还可包括硬切单元200、全局增益控制单元203、自动增益调整单元2031和回调单元2032,如图3所示。
在数据进入数字上变频处理前,硬切单元200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硬切削除最高点峰值,并将硬切后的数据经内插滤波后发送给饱和处理单元201或优选的发送给自动增益调整单元2031。自动增益调整单元2031利用先入先出缓存器将接收的数据缓存一段时间,同时将接收的数据的峰值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最高比特位进行移位,及调整增益调整步长,从而改变最高截位比特位,最后将改变最高截位比特位的数据发送给饱和处理单元201进行后续处理。在数据经饱和和截位处理后,截位处理单元202将截位后的数据发送给全局增益控制单元203,全局增益控制单元203利用截位处理单元发送数据的已调整分贝数与系统要求的增益数值计算增益调整的数值,并将所述增益调整的数值与输入的数据相乘,得到增益调整以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回调单元2032。回调单元2032,将自动增益调整单元2031缩小的数据信号放大或将自动增益调整单元2031放大的数据信号缩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预设数据最高截位比特位;
B、在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当数据为正数时,所述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至少有一个为1时,则数据正饱和;当数据为负数时,所述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至少有一个为0时,则数据负饱和;否则,数据不饱和;
如果所述数据是饱和,则以系统的极限值输出数据;否则,直接输出数据;
C、根据所述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经饱和处理后不饱和的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再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为固定的比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高截位比特位为统计幅值出现概率为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的数据所对应的最高比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乘法器输出数据的最高比特位作为符号位,当符号位为0时,表明数据为正数;当符号为1时,表明数据为负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进入数字上变频处理前,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硬切削除最高点的峰值,并对削峰后的数据进行内插滤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全局增益控制:
利用发送过来的数据已调整的分贝数与增益数值计算增益调整的数值;
将所述增益调整的数值与输入的数据相乘,得到增益调整以后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进行饱和处理之前对数据进行自动增益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增益调整包括:
在缓存数据的同时,根据所述数据的幅度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较结果对最高截位比特位进行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之后,将前述各步骤内部增益控制的调整回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所述内部增益控制的调整回调:
放大所述自动增益调整缩小的数据信号或缩小所述自动增益调整放大的数据信号。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自动增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饱和处理单元和截位处理单元;
饱和处理单元用于在对数据进行数字上变频处理时,根据理论上数据最大数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来判断所述数据是否饱和;当数据为正数时,所述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至少有一个为1时,则数据正饱和;当数据为负数时,所述理论上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最高比特位和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之间的比特数据至少有一个为0时,则数据负饱和;否则,数据不饱和;数据正饱和时按照最大值输出,负饱和时按照最小值输出,不饱和时直接输出;
截位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最高截位比特位对饱和处理单元输出的不饱和的数据进行截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硬切单元,用于在进入数字上变频处理前对物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硬切削除最高点峰值,并将硬切后的数据经内插滤波后发送给相关处理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全局增益控制单元,用于利用截位处理单元发送的数据的已调整分贝数与系统要求的增益数值计算增益调整的数值,并将所述增益调整的数值与输入的数据相乘,得到增益调整以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全局增益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自动增益调整单元,用于在饱和处理之前缓存数据的同时,根据数据的幅度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较结果对最高截位比特位进行移位,并将改变最高截位比特位的数据发送给饱和处理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回调单元,用于放大所述自动增益调整单元缩小的数据信号或缩小所述自动增益调整单元放大的数据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99935XA CN101316122B (zh) | 2007-05-31 | 2007-05-31 |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99935XA CN101316122B (zh) | 2007-05-31 | 2007-05-31 |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6122A CN101316122A (zh) | 2008-12-03 |
CN101316122B true CN101316122B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010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99935XA Active CN101316122B (zh) | 2007-05-31 | 2007-05-31 |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161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4634A (zh) * | 2010-10-11 | 2011-02-02 | 复旦大学 | 用于wcdma和gsm多模发送机的增益可变滤波器电路 |
CN103248428B (zh) * | 2012-02-09 | 2015-08-05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峰值控制的方法、装置及数字光纤直放站 |
CN104821861B (zh) * | 2015-03-09 | 2018-05-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10475292B (zh) | 2018-05-11 | 202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1147418A (zh) * | 2019-12-27 | 2020-05-1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信号峰均比降低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6312601B (zh) * | 2023-05-22 | 2023-08-29 | 北京探境科技有限公司 |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4597A (zh) * | 2003-06-20 | 2005-02-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幅值调整电路和方法、及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777291A (zh) * | 2005-12-08 | 2006-05-24 | 合肥邦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无线数字多路视频、语音、数据移动传输装置 |
WO2007026699A1 (ja) * | 2005-08-29 | 2007-03-08 | Kyocera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増幅率決定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
2007
- 2007-05-31 CN CN200710099935XA patent/CN1013161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4597A (zh) * | 2003-06-20 | 2005-02-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幅值调整电路和方法、及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
WO2007026699A1 (ja) * | 2005-08-29 | 2007-03-08 | Kyocera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増幅率決定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CN1777291A (zh) * | 2005-12-08 | 2006-05-24 | 合肥邦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无线数字多路视频、语音、数据移动传输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6122A (zh) | 2008-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6122B (zh) |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US8204150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944991B2 (en) | Constrained clipping fo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crest factor) reduction in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s | |
JP6259918B2 (ja) | マルチキャリアのピーク抑圧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080247487A1 (en) | Dynamic crest factor reduction system | |
EP1786128A1 (en) | Peak power suppressing apparatus and peak power suppressing method | |
KR101022753B1 (ko) | Ofdm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
US2008028567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based on tile structure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809044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抑制峰平比的电路和方法 | |
EP2036286A1 (en) | Apparatuses and a method for reducing peak power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00589466C (zh) | 应用于4倍带宽范围内多载波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方法 | |
EP3360260A1 (en) | Crest factor reduction in a radio transmitter | |
CN103001913B (zh) | 一种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的压扩方法 | |
KR20090063167A (ko) | Ofdm 시스템들에서 adc 교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US846746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ignal to reduce the PAR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 |
CN104954033A (zh) | 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方法 | |
Peng et al. | A novel criterion for designing of nonlinear companding functions fo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in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s | |
KR20070081381A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동 이득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JP5736999B2 (ja) | ピーク抑圧装置、ピーク抑圧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
US20080240287A1 (en) | Transmitter | |
CN1972267A (zh) | 一种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方法和设备 | |
CN107592149B (zh) | 一种全双工滤波转发中继结构及其离散频域响应设计方法 | |
US8130866B2 (en) | Peak suppressing apparatus, peak suppress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Xiong et al. | An efficient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algorithm for wimax system | |
CN144959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1 Address after: 200233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Jiang Road, No. 41, building 333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