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4632A - 车辆防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防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4632A
CN101234632A CNA2008100053304A CN200810005330A CN101234632A CN 101234632 A CN101234632 A CN 101234632A CN A2008100053304 A CNA2008100053304 A CN A2008100053304A CN 200810005330 A CN200810005330 A CN 200810005330A CN 101234632 A CN101234632 A CN 101234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vehicle
portable unit
back doo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53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雄三
吉川裕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34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4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4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of conditions of vehicle components, e.g. of windows, door locks or gear selec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507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keyless data carrier having more than one fun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10)的防盗装置包括控制器(91)。所述车辆(10)具有安全机构(30)、警告装置(60)、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第二开/闭目标(12)和便携单元(50)。所述便携单元(50)在所述便携单元(50)被操作时发送信号以执行所述安全机构(30)的安全设定。所述控制器(91)构造成,如果所述便携单元(50)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和所述第二开/闭目标(12)打开的同时被操作,则使得所述警告装置(60)在预定时间警告所述用户所述安全设定不能被执行。

Description

车辆防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盗装置。例如,其涉及车辆防盗装置,其中车辆的开/闭目标关闭并且无法设定安全机构时,将上述情形的信息作为警报发送给用户。
在下文中,第一开/闭目标是指允许车辆用户从车辆外部直接通过该开/闭目标进入车辆客厢的开/闭目标(例如后背门、滑动门、摆动门)。相反,第二开/闭目标是指不允许(即不是有意允许)用户从车辆外部直接通过该开/闭目标进入客厢的开/闭目标(例如引擎罩、行李门)。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车辆的电子化,车辆的钥匙系统逐渐地从使用圆柱形钥匙的机械式钥匙系统变为无线电子钥匙系统(下文中,称为“无线钥匙系统”)。例如,无线钥匙系统可称为灵敏钥匙系统、智能钥匙系统等(例如,参见对应于US2007/0024419的JP-A-2006-16791)。
传统的无线钥匙系统与车辆的安全机构一起工作。例如,在系统中安装用作感测人物的安全机构的人物传感器,从而当可疑人物靠近车辆时给出警告。另外,当可疑人物侵入车厢时,警报立刻响起。例如,还安装用作安全机构的振动传感器。通常,当检测到轻微振动时给出警告,当检测到较大振动时响起警报。并且,还可具有与便携电话或信息中心相连的遥感器,其能够通知车辆用户(大多数情形下为驾驶员)或中心操作员有可疑人物侵入车辆中。还存在采用应急模式的一种安全机构。在应急模式中,首先,按下便携单元(无键远程控制)的无线锁止按钮,以关闭危险报警灯。如果在关闭危险报警灯之后,在预定时间内再次按下无线锁止按钮,那么警报响起。通过使用上面的应急模式,当用户在远离车辆的位置的时候,用户可安全地驱逐他或她车辆周围的可疑人物。
通常,安全机构(下文中,简称为“安全”)的设定和重设与第一开/闭目标的开/闭机构的锁止/解锁相关联。结果,可通过使用便携单元设定或重设(例如,起用或停用)安全机构。但是,安全机构被构造为使得除非车辆停下,否则无法进行设定(即,除非第一开/闭目标和第二开/闭目标全部都关闭)。也就是说,在第一和第二开/闭目标全部都关闭并且发动机停止的状态下,才能通过按下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按钮来设定安全(即,通过无线锁止操作来设定安全)。具体来说,如图13中所示,在点火(IG)为“OFF”、附属设备(ACC)为“OFF”、钥匙(KEY)为“OFF”、并且全部第一开/闭目标都关闭的状态中,当在非警戒状态1下进行通过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时,全部第一开/闭目标都锁止。这样,车辆的非警戒状态1变为警戒状态。在上述操作中,在非警戒状态1中并未设定(起用)安全机构。注意,如果车辆状态变为警戒状态,则例如从状态已变为警戒状态的时间起经过预定时间后设定安全机构。
在另一方面,无线锁止操作不需要关闭第二开/闭目标(例如引擎罩(发动机罩)、行李门),但是安全设定的操作需要关闭第二开/闭目标(例如引擎罩)。结果,如果第二开/闭目标打开,车辆的状态就不能变为警戒状态。也就是说,当打开引擎罩的同时进行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操作时,给出锁止的应答,然后临时取消该锁止(对应于其中临时取消安全特征的非警戒状态2)。当后来关闭引擎罩时,确定满足了安全设定的必备条件,车辆的状态变为警戒状态。
通常,由于当后背门打开时无法进行无线锁止,所以除非关闭后背门,否则用户无法设定安全机构。特别地,当后背门通过后背门打开机构打开和关闭时,用户按下便携单元的动力后背门按钮,并且在动力后背门关闭之后,用户按下无线锁止按钮。
在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变形,以改变用于将车辆状态从非警戒状态1转换到图13所示警戒状态的条件。在该变形中,当后背门打开(或后背门正由后背门打开机构驱动以关闭)的状态下进行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操作时,存储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此后,当后背门关闭时,状态从非警戒状态1转换到警戒状态。也就是说,当在后背门打开的同时设定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操作时,在后背门打开机构已经关闭后背门时安全被设定。还假设即使在无线锁止操作之后后背门被关闭,后背门锁止位置也不会变得在硬件上未锁止。
在该变形中,如果在引擎罩关闭并且后背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操作,那么当后背门变为关闭时车辆状态从非警戒状态1转换到警戒状态。但是,如果在引擎罩打开并且后背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操作,那么即使后背门变为关闭车辆状态也不会从非警戒状态1转换到警戒状态。因此,即使后来关闭引擎罩,也不设定安全机构。换句话说,根据该变形,当引擎罩打开时,并不存储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例如,当在打开引擎罩的同时进行无线锁止操作时,无线锁止操作可触发起用安全机构的指令信号,但是该指令信号并不保持有效。因此,当进行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时,根据引擎罩的打开状态能够设定或不能够设定安全机构。为此,即使用户认为该用户已经进行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安全也可能不利地无法设定,并且即使可疑人物侵入车辆中也可能不利地无法给出警告。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缺点而做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车辆具有安全机构、警告装置、第一开/闭目标、第二开/闭目标和便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闭目标允许所述车辆的用户从所述车辆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开/闭目标进入客厢,其中所述第二开/闭目标被限制允许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开/闭目标进入所述客厢,其中所述便携单元在所述便携单元被操作时发射信号以执行所述安全机构的安全设定,所述防盗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如果所述便携单元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和所述第二开/闭目标被打开的同时被操作,则使得所述警告装置在预定时间警告所述用户所述安全设定不能被执行。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车辆具有安全机构、第一开/闭目标和便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闭目标允许所述车辆的用户从所述车辆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开/闭目标进入客厢,其中所述便携单元在所述便携单元被操作时发射信号以执行所述安全机构的安全设定,所述防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所述存储器被构造成当所述便携单元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被打开的同时被操作时,存储所述安全机构的安全设定操作。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变为关闭时将所述车辆的状态转换到特定状态中,其中所述安全机构的安全设定能够基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安全设定操作在所述特定状态中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带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的车辆结构的框图;
图2为示出后背门打开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便携单元的平面图;
图4为示出第一开/闭目标为后背门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在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的车内单元和便携单元内的ID编码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在根据实施例1的车载防盗装置的车内单元和便携单元内的后背门开/闭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当打开引擎罩的同时按下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按钮时,根据实施例1的车载防盗装置的便携单元和车内单元内的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当打开引擎罩的同时按下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按钮时,根据实施例1的变形1的便携单元和车内单元内的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当打开引擎罩的同时按下便携单元的无线锁止按钮时,根据实施例1的变形2的便携单元和车内单元内的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车辆防盗装置的便携单元和车内单元内的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其中第一开/闭目标为滑动门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其中第一开/闭机构为摆动门的实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13为现有技术中从非警戒状态1转换为警戒状态的状态转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示出带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的车辆10的结构框图。车辆10为如包括车身11的微型货车。车辆10的车身11具有作为第二开/闭目标的引擎罩(发动机罩)12、全部都作为第一开/闭目标的驾驶员座摆动门13、乘客座摆动门14、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
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10的车身11侧上的车内单元20、安全传感器30、打开和关闭车辆10的后背门17的后背门打开机构40、和可自由携带的便携单元50。
车内单元20具有向便携单元50发送和从便携单元50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功能,其中所述无线电信号包括用于验证车辆10的ID编码和/或指令。并且,车内单元20具有锁止和解锁车辆10的驾驶员座摆动门13、乘客座摆动门14、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的功能。上述车内单元20包括控制部分21、发送器22和接收器23。
控制部分21由已知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构成,CPU(中央处理单元)91、ROM(只读存储器)9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93、非易失性存储器94和I/O(输入/输出)95通过总线96连接到所述ECU上。控制程序存储在ROM 92中,工作存储器形成在RAM 93中。车辆10的ID(验证)编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CPU 91读取ROM 92中的控制程序,并使用RAM 93中的工作存储器作为工作区域执行该程序。
控制部分21连接到引擎罩门控开关12a、包括驾驶员座摆动门门控开关13a的关闭机构130、包括乘客座摆动门门控开关14a的关闭机构140、包括右滑动门门控开关15a的滑动门打开机构150、包括左滑动门门控开关16a的滑动门打开机构160、和包括后背门门控开关17a和后背门完全打开开关17b的后背门打开机构40。并且,控制部分21连接到车辆警告装置60(警告装置),例如可给出声、光等警告的仪表系统和导航系统。
控制部分21具有基于包含在无线电信号内的ID编码来验证车辆10的功能,其中所述无线电信号在控制部分21与便携单元50之间通过发送器22和接收器23收发。控制部分21确定车辆10的驾驶员座摆动门13、乘客座摆动门14、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的锁止或解锁状态。此外,根据实施例1,携带便携单元50的用户操作便携单元50,以驱动后背门打开机构40进行自动地打开和关闭后背门17。
发送器22安装在车身11的预定位置上,并将包括从控制部分21输入的ID编码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外面。发送器22将ID编码调制为预定频率(例如,140kHz),并以预定时间间隔t1(例如,300ms)将包括ID编码的无线电信号(呼叫信号)发送到外面。
接收器23安装在车身11的预定位置上。另外,接收器23接收包括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ID编码和/或指令的无线电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再将解调的ID编码和/或指令发送到控制部分21。接收器可在便携单元50的通信距离内接收信号。
安全传感器30检测车辆10的车厢附近或内部的振动或人物、将其检测转换为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输出到控制部分21。在实施例1中,安全传感器30包括振动传感器31a和人物传感器31b。当可疑人物侵入车辆时,上述传感器检测到振动和人物,并将所述检测转换为脉冲信号。当安全被设定时,安全传感器30开始操作或者被起用。
后背门打开机构40为自动打开和关闭后背门17的自动开/闭机构。也就是说,后背门打开机构40从控制部分21接收用于打开或关闭后背门17的后背门打开信号或后背门关闭信号,并基于该信号自动地打开或关闭后背门17。也就是说,后背门17为动力后背门型的后背门。
图2中示出了后背门打开机构40的具体结构。图2为后背门打开机构40的示意图。后背门打开机构包括开/闭机构44和驱动机构45。开/闭机构44包括液压缸41、活塞杆42和V形连杆元件43,其中所述活塞杆42沿着液压缸41的纵向方向伸缩。驱动机构45驱动开/闭机构44。
开/闭机构44安装在车身11与后背门17之间,并且液压缸41的一端连接到车身11上。同样,V形连杆元件43的一端也连接到后背门17上,其另一端固定到液压缸41的另一端上。另外,活塞杆42从液压缸41突起的顶部固定在连杆元件43的弯曲点与一端之间。
尽管未详细示出,但是驱动机构45包括用于向开/闭机构44的液压缸41供给油的缸和活塞,并且包括用于驱动缸内活塞的驱动电机。驱动机构45的缸和开/闭机构44的液压缸41通过充满油的供油管46彼此连接。
根据上述后背门打开机构40,当打开后背门17时,转动驱动机构45的驱动电机以滑动所述缸。这样,将活塞朝着供给管46推动,以将油供给到所述缸内,通过供给油46到开/闭机构44的液压缸41。在开/闭机构44的液压缸41中,通过从供油管46供给的油的油压来延伸活塞杆42。当连杆元件43的弯曲点处的弯曲角度增大时,后背门17打开。
当关闭后背门17时,沿相反方向转动驱动机构45的驱动电机,使得通过与打开后背门17相比相反的动作关闭后背门17。
基于从控制部分21输入到后背门打开机构40的驱动机构45的后背门打开信号或后背门关闭信号自动打开和关闭后背门17。
另外,通过从安装在车辆10上的电池等供应的电能,可使车内单元20、安全传感器30和后背门打开机构40总是保持有效。
图3为便携单元50的平面图。便携单元50包括门锁止按钮54、门解锁按钮55、右动力滑动门按钮56、左动力滑动门按钮57和动力后背门按钮58。
便携单元50与车内单元20一起作为无线钥匙系统控制车辆10的门的锁止或解锁。另外,基于该操作,便携单元50还用于自动地打开和关闭第一开/闭目标,例如车辆10的后背门17。具体来说,即使便携单元50恰由用户携带,便携单元50也通过便携单元50与安装在车身11上的车内单元20之间的处理验证车辆10。另外,便携单元50可锁止或解锁车辆10的驾驶员座摆动门13、乘客座摆动门14、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便携单元50还可进行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的自动开/闭操作等。例如,通过操作便携单元50的后背门按钮58,可自动地打开或关闭后背门17。
如图1中所示,便携单元50包括接收部分51、控制部分52和发送部分53。
接收部分51接收从车内单元20的发送器22发送的包括ID编码的无线电信号(呼叫信号),并对ID编码进行解调。接收部分51输出解调的ID编码到控制部分52。
控制部分52包括已知的微处理器。控制部分52从接收部分51接收ID编码,并确定上述ID编码是否符合控制部分52中预先设定的便携单元50的ID编码。如果控制部分52确定上述ID编码与预先设定的ID编码相同,那么控制部分52输出控制部分52中设定的ID编码到发送部分53。当控制部分52确定通过接收部分51接收的ID编码不同于控制部分52中设定的ID编码时,其不输出ID编码。
当操作门锁止按钮54、门解锁按钮55、右动力滑门按钮56、左动力滑动门按钮57和动力后背门按钮58之一时,控制部分52输出对应的门锁止指令、门解锁指令、右动力滑动门开/闭指令、左动力滑动门开/闭指令和动力后背门开/闭指令中的一个到发送部分53。
发送部分53调制从控制部分52接收的ID编码和/或指令,并将其转换为具有预定频率(例如,340MHz)的无线电信号。发送部分53还将包括ID编码和/或指令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外面。从发送部分53发送的包括ID编码和/或指令的无线电信号由车内单元20的接收器23接收。
另外,便携单元50设有电源(未示出),其可总是可用。
图4示出了当作为第二开/闭目标的引擎罩12被打开并且作为第一开/闭目标的后背门17被打开时,用户操作便携单元50的动力后背门按钮58的状态。
现在,参考图5至7,描述如上构造的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的工作。
图5为示出车内单元20与便携单元50之间ID编码验证处理的流程图。
车内单元20以预定时间间隔t1(例如,300ms)发送呼叫信号(图5的S101)。具体来说,车内单元20的控制部分21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94内预先设定的车辆10的ID编码,对其进行调制,并将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从发送器22发送到外部。
当便携单元50进入到该便携单元50可与车内单元20通信的区域时,便携单元50接收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图5的S201)。具体来说,便携单元50的接收部分51接收从车内单元20发送的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并对该呼叫信号进行解调,然后接收部分51将ID编码输出到控制部分52。
便携单元50比较ID编码(图5中S202)。具体来说,控制部分52从接收部分51接收ID编码,并将该ID编码与控制部分52中预先设定的便携单元50的ID编码相比较。
如果确定接收的ID编码与控制部分52中预先设定的便携单元50的ID编码相符(图5中S202:是),那么控制部分52输出便携单元50的ID编码到发送部分53。
当从控制部分52接收到便携单元50的ID编码时,发送部分53对该ID编码进行调制,发送包括该ID编码的无线电信号(响应信号)到外面(图5的步骤S203),并且结束ID编码的比较。
当确定接收的ID编码与控制部分52中预先设定的便携单元50的ID编码彼此不符时(图5中步骤S202:否),控制部分52结束ID编码的比较,而不会对车内单元20发送的相应呼叫信号从便携单元50发送响应信号。
当从便携单元50发送包括ID编码的响应信号时,车内单元20的接收器23接收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包括ID编码的响应信号,对其进行解调、并将解调的ID编码输出到控制部分21(图5的步骤S102)。
控制部分21接收解调的ID编码,并将该编码与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预先设定的车辆10的ID编码作比较(图5的S103)。
不管是否已将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从车内单元20发送,当不从便携单元50发送响应信号时,或者当解调的ID编码与车辆10的ID编码彼此不符时,控制部分21都确定ID编码彼此不符(图5中S103:否),并确定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t1(图5中S104)。如果预定时间t1未过去(图5中S104:否),那么控制部分21在步骤S104重复确定。在步骤S104中,其如上所述确定预定时间t1是否过去。通常,即使不从便携单元50发送响应信号,也每预定时间间隔t1从车内单元20间歇地发送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
并且当经过了预定时间t1时(图5中S104:是),控制部分21重设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的ID验证标志(图5中S105),再将控制操作返回到步骤S101。因此,当在步骤S103中ID编码彼此不相符时,将再次从车内单元20发送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到外面。当不响应于车内单元20的呼叫信号从便携单元50发送响应信号时,重复步骤S101至S105。结果,以预定时间间隔t1从车内单元20发送包括ID编码的呼叫信号。
当确定ID编码彼此相符时(图5中S103:是),控制部分21设定RAM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的ID验证标志(图5的S106),并结束ID编码验证。
图6为示出车内单元20和便携单元50中后背门开/闭处理的流程图。
当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动力后背门按钮58时,便携单元50的发送部分53发送包括后背门开/闭指令的无线电信号(后背门开/闭指令信号)(图6的S211)。具体来说,当检测到动力后背门按钮58的操作时,控制部分52输出后背门开/闭指令到发送部分53。发送部分53接收后背门开/闭指令、对该后背门开/闭指令进行调制、并发送调制的后背门开/闭指令信号。
在车内单元20中,接收器23接收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调制后背门开/闭指令信号,对该指令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解调的后背门开/闭指令至控制部分21(图6中S111)。
当从接收器23接收到后背门开/闭指令时,控制部分21确定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是否设定ID验证标志(图6中S112)。如果RAM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未设定ID验证标志(图6中S112:否),那么控制部分21返回控制操作至步骤S111。
如果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设定ID验证标志(图6中S112:是),那么控制部分21确定后背门门控开关17a是否为“ON”,换句话说,后背门17是否关闭(图6中S113)。
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关闭时(图6中S113:是),那么控制部分21向后背门打开机构40发送后背门打开信号(图6中S114)。然后,基于动力后背门打开开关17b是否为“ON”,控制部分21确定后背门17是否完全打开(图6中S115)。
当动力后背门完全打开开关17b不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未完全打开时(图6中S115:否),控制部分21返回控制操作至步骤S114,并重复发送后背门打开信号。结果,后背门17逐渐打开。
当动力后背门完全打开开关17b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完全打开时(图6中S115:是),控制部分21停止发送后背门打开信号(图6中S116)。结果,后背门17停止在完全打开位置。
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为“OFF”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打开时(图6中S113:否),控制部分21发送后背门关闭信号到后背门打开机构40(图6中S117)。然后,基于后背门门控开关17a是否为“ON”,控制部分21确定后背门17是否关闭(图6中S118)。
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不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打开时(图6中S118:否),那么控制部分21返回控制操作到步骤S117,并且重复发送后背门关闭信号。结果,后背门17逐渐关闭。
然后,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变为“ON”,并且后背门17完全关闭时(图6中S118:是),控制部分21停止发送后背门关闭信号(图6中S119)。结果,后背门17停止在关闭状态。
图7为示出当在作为第二开/闭目标的引擎罩12打开的状态下,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和车内单元20中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当用户操作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的发送部分53发送包括无线锁止指令的无线电信号(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图7中S221)。具体来说,当检测到无线锁止按钮54的操作时,控制部分52输出无线锁止指令到发送部分53。发送部分53接收无线锁止指令,对该指令进行调制,并发送无线锁止指令信号。
在车内单元20中,接收器23接收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对该指令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解调的无线锁止指令至控制部分21(图7中S121)。
当从接收器23接收无线锁止指令时,控制部分21确定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是否设定ID验证标志(图7中S122)。如果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未设定ID验证标志(图7中S122:否),那么控制部分21返回其操作至步骤S121。
当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设定了ID验证标志时(图7中S122:是),那么控制部分21激活所有门(驾驶员座摆动门13、乘客座摆动门14、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的锁止机构,或者控制部分21锁止所有的门(图7中S123),并将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存储在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图7中S124)。
然后,基于是否所有门控开关都为“ON”,控制部分21确定是否所有门(驾驶员座摆动门13、乘客座摆动门14、右滑动门15、左滑动门16和后背门17)都关闭(图7中S125)。
当并非所有门控开关都为“ON”时,换言之当并非所有门都关闭时(图7中S125:否),控制部分21等待,直到所有门控开关都变为“ON”,换句话说,直到所有的门都关闭。
当所有门的门控开关为“ON”时,换句话说,当所有的门关闭时(图7中S125:是),基于存储的安全设定操作,控制部分21通过车辆警告装置60的声和光来警告用户尚未将车辆状态转换为警戒状态(安全不能被设定)(图7中S126),并结束无线锁止处理。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车辆状态转换到警戒状态,则在该状态已转换到警戒状态后的预定时间将设定安全。
在实施例1中,根据车辆防盗装置,在后背门17关闭之前存储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当后背门17已关闭时,进行安全设定操作的处理。当所有的门都关闭时,车辆警告装置60通过声和光来警告是否存储安全设定操作。如果当所有的门都已经关闭时引擎罩12仍打开的话,存储该安全设定操作(即用于安全设定操作的指令)。基于存储的安全设定操作,可警告不能起用安全设定。如果无线门锁止按钮54在便携单元50的动力后背门按钮58已经被操作后而被操作,则在关闭所有门时给出基于所存储安全设定操作的警告。结果,用户将不会将该警告与后背门17的操作应答相混淆。
在实施例1中,当所有的门都已经关闭时,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操作。但是,可在操作无线门锁止按钮54时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操作(变形1),或者在引擎罩12关闭时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操作(变形2)。
<变形1>
图8为示出当在用作第二开/闭目标的引擎罩12打开的情况下,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和车内单元20中无线锁止处理的变形1的流程图。
当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的发送部分53发送包括无线锁止指令的无线电信号(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图8中S221)。
在车内单元20中,接收器23接收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对其进行解调,并输出解调的无线锁止指令至控制部分21(图8中S121)。
当从接收器23接收到无线锁止指令时,控制部分21确定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是否设定了ID验证标志(图8中S122)。如果RAM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未设定ID验证标志(图8中S122:否),那么控制部分21返回控制操作至步骤S121。
如果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设定了ID验证标志(图8中S122:是),那么控制部分21激活所有的门锁止机构(图8中S123),并将安全设定操作存储在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图8中S124)。通过使用车辆警告装置60的声和光,控制部分21还警告(通知)用户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但是车辆状态未转换到警戒状态(不能设定安全机构)(图8中S126),并结束无线锁止过程。例如,当存储安全设定操作时,激活安全机构的指令信号保持有效。
根据变形1,在无线锁止按钮54被操作时,报告(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结果,当无线门锁止按钮54在便携单元50的动力后背门按钮58已经被操作后而被操作时,在后背门17正被关闭的同时警告不能设定安全。
<变形2>
图9为示出变形2中当作为第二开/闭目标的引擎罩12打开的情况下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和车内单元20中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当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的发送部分53发送包括无线锁止指令的无线电信号(即,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图9中S221)。
在车内单元20中,接收器23接收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对其进行解调,并输出解调的无线锁止指令至控制部分21(图9中S121)。
当从接收器23接收到无线锁止指令时,控制部分21确定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是否设定了ID验证标志(图9中S122)。如果RAM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未设定ID验证标志(图9中S122:否),那么控制部分21返回控制操作至步骤S121。
如果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设定了ID验证标志(图9中S122:是),那么控制部分21激活所有的门锁止机构或锁止这些机构(图9中S123),并将安全设定操作存储在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以保持用于设定安全的指令有效(图9中S124)。
然后,控制部分21基于引擎罩门控开关12a是否为“ON”确定引擎罩12是否打开(图9中S127)。
当引擎罩门控开关12a不为“ON”时,换句话说,当引擎罩12打开时(图9中S127:否),控制部分21等待,直到引擎罩门控开关12a变为“ON”,换句话说,直到引擎罩12关闭。
当引擎罩门控开关12a为“ON”时,换句话说,当引擎罩12关闭时(图9中S127:是),尽管已经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但是控制部分21通过使用带有声和光的车辆警告装置60,警告用户车辆状态未转换到警戒状态(或者该安全设定不能被执行)(图9中S126),并结束无线锁止过程。
根据变形2,在引擎罩12关闭时,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结果,可用容易地再次设定安全。这是因为就在用户在车辆10停止的状态中离开车辆10之前,用户可用被警告。
(实施例2)
在包括变形1和变形2的实施例1中,如果无线门锁止按钮54在引擎罩12被打开的同时被操作,不管关闭引擎罩12和关闭后背门17的操作顺序如何,用户都可用被警告该安全不能被设定。但是,无论引擎罩12的开/闭状态如何当后背门17打开时可用存储由无线门锁止按钮54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并且当后背门17关闭时,则可执行锁止应答和安全设定。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辆防盗装置内便携单元50和车内单元210中无线锁止处理的流程图。
另外,在根据实施例2的车辆防盗装置中,对于未明确指出的部分,它们与根据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的构造相类似。因此,省略其图示和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2的车辆防盗装置的操作的描述中,主要描述上述车辆防盗装置与实施例1的车辆防盗装置之间的区别。
当用户按下便携单元50的无线锁止按钮54时,便携单元50的发送部分53发送包括无线锁止指令的无线电信号(即,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图10中S231)。
在车内单元20中,接收器23接收从便携单元50发送的无线锁止指令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另外,接收器23输出解调的无线锁止指令至控制部分21(图10中S131)。
当从接收器23接收到无线锁止指令时,控制部分21确定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是否设定了ID验证标志(图10中S132)。如果RAM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未设定ID验证标志(图10中S132:否),那么控制部分21返回控制操作至步骤S131。
如果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设定了ID验证标志时(图10中S132:是),那么控制部分21激活所有的门锁止机构(图10中S133)。
然后,控制部分21基于后背门门控开关17a是否为“ON”确定后背门17是否打开(图10中S134)。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不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打开时(图10中S134:否),控制部分21将安全设定操作存储在RAM 9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94中(图10中S135)。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关闭时(图10中S134:是),控制部分21绕过步骤S135。
然后,控制部分21基于后背门门控开关17a是否为“ON”,确定后背门17是否关闭(图10中S136)。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不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打开时(图10中S136:否),控制部分21等等,直到通过重复步骤S136中的操作将后背门17关闭为止。
当后背门门控开关17a为“ON”时,换句话说,当后背门17关闭时(图10中S136:是),控制部分21执行锁止应答(图10中S137),并确定是否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图10中S138)。
如果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图10中S138:是),那么控制部分21将车辆状态转换至其中可用设定安全的警戒状态(图10中S139),并结束无线锁止处理。
如果没有存储安全设定操作(图10中S138:否),那么控制部分21绕过步骤S139,并结束无线锁止操作。
根据实施例2,仅当后背门17打开时存储安全设定操作。当后背门17关闭时,执行锁止应答和安全的设定。因此,能够可靠地设定安全机构,并且防止了用户在未设定完全的情况下离开他或她的车辆。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例如,后背门17描述为第一开/闭目标。但是,本发明的第一开/闭目标还可应用到滑动门15、16或者普通摆动门13、14。
例如,图11示出了假定第一开/闭目标为滑动门15和16的实例。动力滑动门按钮56、57被操作,并且此外在滑动门15、16被关闭之前存储由用户的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当滑动门15、16关闭时,执行由安全设定操作进行的处理。于是,在关闭所有的门时,使用利用声和光的车辆警告装置60来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结果,在所有门都关闭时,如果引擎罩12仍然打开,则可发出安全不能被设定的警告。
此外,如果无线门锁止按钮在便携单元50的动力滑动门按钮56、57已经被操作之后而被操作,则在所有的门都关闭时给出存储安全设定操作的警告。结果,用户将不会将该警告与滑动门15、16的操作应答相混淆。
如图12所示,如果第一开/闭目标是摆动门13、14,关闭机构130、140被操作,并且在摆动门13、14被关闭之前,存储由无线锁止操作触发的安全设定操作。当摆动门13、14关闭时,执行该安全设定操作的处理。于是,在所有的门关闭时,通过利用声和光的车辆警告装置60来警告是否存储了安全设定操作。结果,在所有门都关闭时,如果引擎罩12仍然打开,则可发出安全不能被设定的警告。
相反,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引擎罩12用作第二开/闭目标。但是,在具有用于车辆存储室的行李门的情况下,该行李门可以替代地用作第二开/闭目标。
尽管以几种形式表述了本发明,但是当前实施例都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在以下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其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10)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车辆(10)具有安全机构(30)、警告装置(60)、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第二开/闭目标(12)和便携单元(50),其中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允许所述车辆(10)的用户从所述车辆(10)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进入客厢,其中所述第二开/闭目标(12)被限制允许用户通过所述第二开/闭目标(12)进入所述客厢,其中所述便携单元(50)在所述便携单元(50)被操作时发送信号以执行所述安全机构(30)的安全设定,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控制器(91),所述控制器(91)构造成,如果所述便携单元(50)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和所述第二开/闭目标(12)打开的同时被操作,则使得所述警告装置(60)在预定时间警告所述用户所述安全设定不能被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时间为当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关闭的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时间为当操作所述便携单元(50)的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时间为所述第二开/闭目标(12)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关闭的状态下变为关闭时的时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为后背门(17)。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为为滑动门(15,16)。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为摆动门(13,14)。
8.一种用于车辆(10)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车辆(10)具有安全机构(30)、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和便携单元(50),其中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允许所述车辆(10)的用户从所述车辆(10)外部通过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进入客厢,其中所述便携单元(50)在所述便携单元(50)被操作时发送信号以执行所述安全机构(30)的安全设定,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存储器(93、94),所述存储器(93、94)被构造成当所述便携单元(50)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打开的同时被操作时,存储所述安全机构(30)的安全设定操作;和
控制器(91),所述控制器(91)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开/闭目标(13至17)变为关闭时将所述车辆(10)的状态转换到特定状态中,其中所述安全机构(30)的安全设定能够基于所述存储器(93、94)中存储的安全设定操作在所述特定状态中执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为后背门(17)。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为滑动门(15,16)。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为摆动门(13,14)。
CNA2008100053304A 2007-02-01 2008-02-01 车辆防盗装置 Pending CN1012346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3034 2007-02-01
JP2007023034 2007-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4632A true CN101234632A (zh) 2008-08-06

Family

ID=3943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53304A Pending CN101234632A (zh) 2007-02-01 2008-02-01 车辆防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11642A1 (zh)
EP (1) EP1953051A3 (zh)
JP (1) JP2008207795A (zh)
KR (1) KR20080072551A (zh)
CN (1) CN10123463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031A (zh) * 2011-11-18 2012-04-25 施舸 适用于装有rfid防盗系统的汽车远程遥控启动装置
CN113272187A (zh) * 2018-10-12 2021-08-17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具有音调交换嗅探的被动进入/被动启动访问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7556B2 (en) * 2007-01-29 2009-12-29 Babaco Alarm Systems, Inc. Truck security system
GB2458188A (en) * 2008-03-13 2009-09-16 Babaco Alarm Systems Inc Vehicle cargo door alarm using driver proximity sensing
CN101519928B (zh) * 2009-04-07 2011-06-22 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电控安防锁
US9644403B2 (en) 2012-10-18 2017-05-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ocking module for vehicle door
JP2015168325A (ja) * 2014-03-06 2015-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警報システム
JP5981971B2 (ja) * 2014-09-12 2016-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3856A (en) * 1987-04-03 1990-10-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Theft deterrent system
US5543776A (en) * 1993-10-19 1996-08-06 Whistler Corporatio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US5677664A (en) * 1995-10-10 1997-10-14 Jon Snyder, Inc. Controlling automobile alarm systems
JP4603640B2 (ja) * 1999-04-14 2010-12-22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遠隔制御装置および遠隔制御用受信装置
JP4385871B2 (ja) 2004-06-30 2009-1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盗難防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031A (zh) * 2011-11-18 2012-04-25 施舸 适用于装有rfid防盗系统的汽车远程遥控启动装置
CN113272187A (zh) * 2018-10-12 2021-08-17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具有音调交换嗅探的被动进入/被动启动访问系统
CN113272187B (zh) * 2018-10-12 2024-06-04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具有音调交换嗅探的被动进入/被动启动访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53051A2 (en) 2008-08-06
JP2008207795A (ja) 2008-09-11
EP1953051A3 (en) 2009-07-29
KR20080072551A (ko) 2008-08-06
US20080211642A1 (en) 200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6401B (zh) 车辆控制系统和车辆控制装置
CN101234632A (zh) 车辆防盗装置
US8237544B2 (en) Automatic doo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8054158B2 (en) On-vehicle equipment control system
US7388466B2 (en) Integrated passive entry and remote keyless entry system
US84334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windows of a vehicle
US10449931B2 (en) Lock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secondary energy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for emergency operation
US9886031B2 (en) Controlling of the automatic driving process of a vehicle
US7477138B2 (en) Function operation warning device
US8089343B2 (en) Smart entry system
US20150015396A1 (en) Mobile-radio-based additional electronic immobilizer having a door opener having a theft alarm
KR100622231B1 (ko) 타이어 공기압 경고 시스템
JP2010216234A5 (zh)
US8620490B2 (en) Method to disable trunk lockout protection for smart entry
US10607430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tart and entry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and start and entry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9862353B2 (en)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keyless authentication and control of an ignition system
US20160189460A1 (en) Smart entry system
KR100817659B1 (ko) 차량 엔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69685B2 (ja)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CN109562739B (zh) 用于运行防盗设备的方法,用于机动车的防盗设备和机动车
JP5168052B2 (ja)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EP347027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209578A (ja)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WO2004058547A1 (j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2011027002A (ja) 車両用遠隔式始動装置及び遠隔式始動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