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328B - 轴流风扇 - Google Patents

轴流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328B
CN101233328B CN2006800281403A CN200680028140A CN101233328B CN 101233328 B CN101233328 B CN 101233328B CN 2006800281403 A CN2006800281403 A CN 2006800281403A CN 200680028140 A CN200680028140 A CN 200680028140A CN 101233328 B CN101233328 B CN 101233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urved part
trailing edge
suction surfac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81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328A (zh
Inventor
山本治郎
重森正宏
杣原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3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3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6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 F04D29/161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164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of an axial flow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05D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05D2240/307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related to the tip of a rotor bla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能够使向叶片外周的负压面侧弯曲的弯曲部的后缘附近区域中的漏流顺畅地流出,减小漏流自身的涡流规模,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其紊流。该轴流风扇构成为具有喇叭口(5),并且使叶片(13)的外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其中,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的弯曲部(13c)的后缘附近区域中设有第2弯曲部(13f),该第2弯曲部(13f)是将弯曲部(13c)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负压面(13e)侧弯曲而形成的。

Description

轴流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一般用作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的送风机。图11示出将这种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作为送风单元采用的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的结构的一例。
即,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例如如图11所示,利用下述部分来构成送风单元3:作为轴流风扇的一例的螺旋桨风扇4;喇叭口5,其位于螺旋桨风扇4的外周侧并隔开螺旋桨风扇4的后方侧吸入区域X和前方侧吹出区域Y;以及位于螺旋桨风扇4的吹出侧(前方侧)的风扇网罩6(fan guard)。送风单元3在箱型的主体壳体1内,配设在背面空气吸入口10a侧的热交换器2的空气流下游侧。标号12是旋转驱动螺旋桨风扇4的风扇电动机,该风扇电动机支承固定在以位于热交换器2的下游侧的方式设置的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安装托架上。
而且,螺旋桨风扇4连接固定在风扇电动机12的驱动轴12a上,例如如图12和图13放大表示的那样,该螺旋桨风扇4由下列部分构成:成为螺旋桨风扇4的旋转中心的轮毂14;和一体地设置在轮毂14的外周面上的多片叶片13、13、13。
在这种结构的室外机单元的情况下,除了来自螺旋桨风扇4单体的噪音以外,还由于来自螺旋桨风扇4的吹出气流撞到风扇网罩6等下游侧结构物而产生的噪音,从而具有运转时的噪音大的不良情况。
因此,为了降低如上所述那样将螺旋桨风扇4等的轴流风扇用作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的送风机时的总体噪音,至今还在进行例如螺旋桨风扇叶片部的翼面形状的最佳化和空气动力性能优异的翼型叶片化(エアフオイル翼)等的应对和研究。但是,在这些静音化方法中,无法解决以下的问题。
即,在目前例如图13所示那样的螺旋桨风扇4的叶片结构中,当叶片13、13、13旋转时,在叶片13、13、13的外周侧,产生从压力高的压力面13d侧绕向压力低的负压面13e侧的空气流(P),通过该空气流(P)形成图示那样的叶梢涡流(Q)。而且,由在叶片13、13、13的外周部附近从排出侧绕向吸入侧的空气流(P)产生的这种叶梢涡流(Q)所引起的排出气流的紊流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随着向下游侧行进而层叠并逐渐成长增大,并且,马上从叶片13、13、13的负压面13e偏离,与邻接的叶片13、13、13的压力面13d、13d和喇叭口5的内周面或送风机下游侧的结构物即风扇网罩6等发生干扰,进一步增大噪音。
特别是如图15所示,从叶片13、13、13的负压面13e偏离的叶梢涡流(Q)如上所述那样,与邻接的叶片13、13、13发生干扰,从而紊流进一步变大,其结果是,在送风机的下游侧进一步产生更大的噪音。
对于这种现象,若例如为了实现送风机的轻量化(廉价化)而缩短叶片13、13、13的翼弦长度,则叶片13、13、13本来的叶栅效果减小,因此,例如如图16所示,叶梢涡流(Q)更容易远离负压面13e,比上述情况更早地与邻接的叶片13、13、13发生干扰,因此,噪音容易进一步增大。
与此相关,例如如图17所示,具有如下结构:叶片13、13、13的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的外周部13c的整体向负压面侧(吸入侧)弯曲(通过设置翘曲部或弯折部),并且,使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从前缘13a侧朝向后缘13b侧逐渐增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如图18和图19所示,叶片13、13、13的压力面13d侧的气流(P)沿着叶片13、13、13的外周端侧凸圆弧面状的压力面13d顺畅地绕到叶片13、13、13的外周端侧凹圆弧面状的负压面13e内,涡流直径小且稳定,负压面13e侧的朝向叶片13、13、13的外周方向的气流(R)的流动不会与叶梢涡流(Q)发生干扰。
而且,对于该作用,若如上所述那样使叶片外周端部13c即弯曲部13c的宽度从叶片13、13、13的前缘13a附近到后缘13b附近逐渐增大,则与从叶片13的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逐渐扩展且涡流直径扩大的叶梢涡流(Q)的涡流直径相对应,从其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顺畅地发挥效果,并且,所产生的叶梢涡流(Q)不易偏离叶片负压面13e。
因此,即使在例如为了实现叶片13、13、13的轻量化而缩短翼弦长度的情况下,叶梢涡流(Q)也不会在邻接的叶片13、13、13之间相互干扰,在送风机下游侧的排出气流的紊流也减少。
其结果是,也能够有效降低组装到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时的噪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629702号公报(说明书1-17页、图1-27)
但是,如上所述,在风扇叶轮的叶片13的后缘13b侧由喇叭口5包围的情况下,独立于叶梢涡流(Q)而存在有通过喇叭口5与叶片外周部之间的间隙并从压力面13d侧向负压面13e侧流出的图20所示那样的漏流(S)。
即,如上所述那样从叶片外周的负压面13e侧向压力面13d侧泄漏而产生的叶梢涡流(Q)沿着叶片13的负压面13e,从叶片外周的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逐渐扩展。但是,在叶片13被喇叭口5包围的区域中,沿着负压面13e的气流在从负压面13e脱离的方向上急剧地改变轨迹(参照图20的点划线)。
作为叶梢涡流(Q)这样急剧地改变轨迹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列举出存在通过叶片13的外周部与喇叭口5之间的间隙并从叶片13的压力面13d侧向负压面13e侧流出的漏流(S)。
漏流(S)在由喇叭口5包围的部分产生。而且,漏流(S)特别是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轴向上,在直线(straight)部分变强,随着向下游行进,其紊流也变强。
对此,仅设置上述现有例那样的叶片外周部的弯曲部13c,无法充分降低由这种漏流(S)产生的气流的紊流。而且,该漏流(S)马上在负压面13e的后缘13b的外周部产生紊流,成为噪音上升的原因。
进而,该漏流(S)从叶片13的外周端向叶梢涡流(Q)的方向漏出,因此也发挥使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的作用。其结果是,也有可能与后续翼发生干扰。
并且,该漏流(S)与叶梢涡流(Q)合流,叶梢涡流(Q)的紊流的规模(scale)扩大,在叶片负压面13e的后缘13b的外周部附近,进一步形成大的紊流区域。
特别是在喇叭口5的轴向长度长的高静压型风扇的情况下,漏流(S)产生的紊流规模容易变大,因此这些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即,仅利用现有的叶片外周部的弯曲部13c,难以充分地控制上述这种漏流(S)产生的紊流和叶梢涡流(Q)的轨迹变化。而且,对于在负压面13e的附近稳定地产生这种叶梢涡流(Q)并不充分,成为送风音上升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通过使向叶片外周的负压面侧弯曲的弯曲部的一部分在其后缘附近区域进一步向负压面侧弯曲,从而使上述漏流顺畅地向下游侧流出,减小上述漏流自身的涡流规模,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其紊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为具有以下有效的解决课题的手段。
(1)第1方面
本发明的轴流风扇构成为具有喇叭口5,并且使叶片13的外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其中,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的弯曲部13c的后缘附近区域中设有第2弯曲部13f,所述第2弯曲部13f是将弯曲部13c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负压面13e侧弯曲而形成的。
根据这种结构,首先,由于叶片13的外周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所以叶片13的压力面13d侧的气流(P)沿着叶片13的外周端侧凸面状的压力面13d顺畅地绕到叶片13的外周端侧凹面状的负压面13e内,涡流直径小且稳定,负压面13e侧的朝向叶片13的外周方向的气流(R)的流动不会与叶梢涡流(Q)发生干扰。
而且,在该情况下,在该结构中,还设置有第2弯曲部13f,由此,能够使通过喇叭口5与叶片外周部之间的间隙并从压力面13d侧向负压面13e侧流出的上述漏流(S)顺畅地向叶片下游侧流出,能够减小其涡流直径,抑制气流的紊流。
进而,通过这样抑制漏流(S),也能够抑制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并且,还能够抑制漏流(S)与叶梢涡流(Q)合流而形成的紊流的强度增大和紊流区域的扩大。
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地实现送风音的降低和高效率化。
(2)第2方面
本发明的轴流风扇形成为,在上述第1方面的结构中,向负压面侧弯曲的弯曲部13c沿着叶片13的从前缘13a到后缘13b的整体进行设置。
根据这种结构,首先,由于叶片13的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的外周部的整体向负压面13e侧弯曲,所以叶片13的压力面13d侧的气流(P)沿着叶片13的外周端侧凸面状的压力面13d顺畅地绕到叶片13的外周端侧凹面状的负压面13e内,涡流直径小且稳定,负压面13e侧的朝向叶片13的外周方向的气流(R)的流动不会与叶梢涡流(Q)发生干扰。
而且,在该情况下,在该结构中,还设置有第2弯曲部13f,由此,能够使通过喇叭口5与叶片外周部之间的间隙并从压力面13d侧向负压面13e侧流出的上述漏流(S)顺畅地向叶片下游侧流出,能够减小其涡流直径,抑制气流的紊流。
进而,通过这样抑制漏流(S),也能够抑制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并且,还能够抑制漏流(S)与叶梢涡流(Q)合流而形成的紊流的强度增大和紊流区域的扩大。
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地实现送风音的降低和高效率化。
(3)第3方面
本发明的轴流风扇形成为,在上述第1方面的结构中,向负压面侧弯曲的弯曲部13c自叶片13的从前缘13a到后缘13b的中途的预定位置起,设置到后缘13b。
根据这种结构,首先,由于自叶片13的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的中途的预定位置起到后缘13b的外周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所以与上述第2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同,叶片13的压力面13d侧的气流(P)沿着叶片13的外周端侧凸面状的压力面13d顺畅地绕到叶片13的外周端侧凹面状的负压面13e内,涡流直径小且稳定,负压面13e侧的朝向叶片13的外周方向的气流(R)的流动不会与叶梢涡流(Q)发生干扰。
而且,在该情况下,在该结构中,还设置第2弯曲部13f,由此,能够使通过喇叭口5与叶片外周部之间的间隙并从压力面13d侧向负压面13e侧流出的上述漏流(S)顺畅地向叶片下游侧流出,能够减小其涡流直径,抑制气流的紊流。
进而,通过这样抑制漏流(S),也能够抑制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并且,还能够抑制漏流(S)与叶梢涡流(Q)合流而形成的紊流的强度增大和紊流区域的扩大。
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地实现送风音的降低和高效率化。
(4)第4方面
在本发明的轴流风扇中,在上述第1、2或3方面的结构中,负压面侧的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越靠近后缘13b侧越大。
这样,当弯曲部13c部的半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朝向后缘13b侧变大时,与从叶片13的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逐渐增大且涡流直径扩大的叶梢涡流(Q)的涡流直径相对应,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顺畅地发挥效果,并且,所产生的叶梢涡流(Q)不易偏离叶片负压面13e。
因此,即使在例如为了使叶片13轻量化而缩短翼弦长度的情况下,叶梢涡流(Q)也不会在邻接的叶片13、13、13之间相互干扰,从而在送风机下游侧的排出气流的紊流也变少。
其结果是,在该结构中,可有效组合上述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组装到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中时的噪音。
(5)第5方面
在本发明的轴流风扇中,在上述第1、2、3或4方面的结构中,第2弯曲部13f形成在下述范围内,即,形成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除去入口侧引导面部5b以外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
从叶片13的前缘13a侧扩展来的叶梢涡流(Q)和通过喇叭口5与叶片13之间的间隙的漏流(S)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直线部5a部分合流,叶梢涡流(Q)的轨迹在直线部5a的入口部分,在偏离负压面13e的方向上急剧变化,然后,涡流规模扩大。
进而,由于漏流(S)从叶片13的外周端向叶梢涡流(Q)的方向漏出,所以发挥使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的作用。其结果是,也可能与后续翼发生干扰。
因此,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入口侧引导面部5b下游的漏流(S)与叶梢涡流(Q)进行合流的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设置第2弯曲部13f,由此,使漏流(S)尽可能顺畅地流出,尽可能地减小上述漏流自身的涡流规模。而且,由此,能够有效抑制叶梢涡流(Q)从翼负压面13e脱离,也有效抑制气流在叶片后缘13b的负压面13e的剥离。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送风音的降低和高效率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轴流风扇,借助于通过叶片的外周部与喇叭口之间的间隙并从叶片的压力面侧向负压面侧流出的漏流,能够有效抑制叶梢涡流从翼负压面脱离。
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叶轮最末端的叶梢涡流的规模,也能够有效抑制气流在叶片后缘的负压面的剥离。
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实现有效的送风音的降低和送风性能的高效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螺旋桨风扇的后视图。
图2是螺旋桨风扇的侧视图。
图3是螺旋桨风扇的叶轮部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叶轮部的叶片外周与喇叭口的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叶轮部的叶片的主要部分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叶轮部的叶片的主要部分的形状的剖面图(沿图5的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叶轮部的叶片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叶片的主要部分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叶片的主要部分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叶片的主要部分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采用了现有一般的螺旋桨风扇的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在现有一般的室外机单元中所采用的螺旋桨风扇的后视图。
图13是示出现有一般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部的剖面结构及其主要部分的作用(问题点)的剖面图。
图14是示出现有一般的螺旋桨风扇与室外机单元的结构之间的关系中的问题点(叶梢涡流产生机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现有一般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的邻接翼之间的叶梢涡流干扰现象的概略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在缩短现有一般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的翼弦长度的情况下的邻接翼之间的叶梢涡流干扰状态的概略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应对图12~图16的问题点的现有例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的基本形状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现有例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的叶梢涡流抑制作用的剖面图。
图19是示出现有例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的邻接翼之间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现有例的螺旋桨风扇的叶片的新问题点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是主体壳体,2是热交换器,3是送风单元,4是螺旋桨风扇,5是喇叭口,5a是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直线部,5b是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入口侧引导面部,5c是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出口侧引导面部,6是风扇网罩,8是热交换器,13是叶片,13a是前缘,13b是后缘,13c是弯曲部,13d是压力面,13e是负压面,13f是第2弯曲部,14是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0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的结构和作用。
首先,图1~图7示出采用螺旋桨风扇4作为该轴流风扇时的叶轮的叶片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并且,图8、图9、图10示出该叶片部的第1、第2、第3变形例的结构。
(风扇叶轮部的基本结构)
首先,在图1~图6中,标号14是成为螺旋桨风扇4的旋转中心的合成树脂制的轮毂,在轮毂14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片(3片)叶片13、13、13。
如图1、图3所示,叶片13、13、13的前缘13a的外周端和后缘13b的外周端分别位于比轮毂14侧的内周端更靠叶片13的旋转方向前方的位置。并且,叶片13、13、13的外周端部分如图所示,从前缘13a附近到后缘13b附近,例如通过使其弯折或翘曲,以预定的宽度向负压面侧(吸入侧)弯曲。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W如图4、图5所示,以预定的比率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逐渐扩大。
关于该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W,为了不降低叶片13的送风性能并有效抑制所述叶梢涡流(Q),优选例如后缘13b部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尺寸为,从叶片13的旋转中心(即轮毂14的中心)到叶片13的外周端的半径方向的长度的15%以下。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的弯曲部13c的后缘附近区域设置有第2弯曲部13f,该第2弯曲部13f是进一步利用弯折等方法,将弯曲部13c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负压面13e侧弯曲而形成的。第2弯曲部13f形成在下述范围内,即,形成在包围叶轮的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入口侧引导面部5b~直线部5a~出口侧引导面部5c中的、除去入口侧引导面部5b以外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参照图2、图4)。
(叶片部的作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螺旋桨风扇4具有喇叭口5,并且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轮毂14以及设置在轮毂14的外周面上的多片叶片13、13、13。多片叶片13、13、13的前缘13a和后缘13b的外周端位于比它们的内周端更靠旋转方向前方的位置。螺旋桨风扇4是将叶片13、13、13的外周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向负压面侧弯曲而形成的轴流风扇,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的弯曲部13c的后缘附近区域设有第2弯曲部13f,所述第2弯曲部13f是将弯曲部13c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负压面13e侧弯曲而形成的。
这样,在具有外周端位于比内周端更靠旋转方向前方的位置的翼(所谓前进翼)的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中,在叶片13、13、13的前缘13a和后缘13b中,其外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于是,例如与图18的情况相同,叶片13的压力面13d侧的气流(P)沿着外周端侧凸面状的压力面13d顺畅地绕到叶梢侧凹面状的负压面13e内(参照图18),所产生的叶梢涡流(Q)的涡流直径小且稳定,负压面13e侧的向叶片外周方向的气流的流动(S)不会与叶梢涡流(Q)发生干扰。
而且,由于在朝向负压面13e侧弯曲的弯曲部13c的后缘附近区域,存在将弯曲部13c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负压面13e侧弯曲而形成的第2弯曲部13f,从而例如如图7所示,能够使在由喇叭口5包围的部分产生的上述漏流(S)沿着第2弯曲部13f顺畅地向下游侧流出,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其涡流直径,有效地抑制气流的紊流。
进而,通过这样抑制漏流(S),也能够抑制上述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并且,还能够抑制漏流(S)与叶梢涡流(Q)合流而形成的紊流的强度增大和紊流区域的扩大。
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有效的送风音的降低和高效率化。
并且,在螺旋桨风扇4中,叶片13外周的从前缘13a侧朝向后缘13b侧的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越靠近后缘13b侧越大。
这样,当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从前缘13a附近到后缘13b侧变大时,与从叶片13的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逐渐层叠增大且涡流直径扩大的叶梢涡流(Q)的涡流直径相对应,从前缘13a侧到后缘13b侧遍及大致整个区域顺畅地发挥效果,并且,所产生的叶梢涡流(Q)不易离开叶片负压面13e。
因此,在例如为了使叶片13、13、13轻量化而缩短翼弦长度的情况下,叶梢涡流(Q)也不会在邻接的叶片13、13、13之间相互干扰,在送风机下游侧的排出气流的紊流也少。
其结果是,在该结构中,可有效组合上述各作用,能够特别有效地降低组装到空调机用的室外机单元时的噪音。
进而,在螺旋桨风扇4中,第2弯曲部13f形成在下述范围内,即,形成在包围风扇叶轮的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入口侧引导面部5b~直线部5a~出口侧引导面部5c中的、除去入口侧引导面部5b以外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漏流(S)在由喇叭口5包围的部分产生,特别是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直线部5a变强,随着向下游行进,其紊流也变强。
而且,从叶片13的前缘13a侧扩展来的叶梢涡流(Q)和通过喇叭口5与叶片13之间的间隙的漏流(S)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直线部5a部分合流,由此,叶梢涡流(Q)的轨迹在直线部5a的入口部分向离开负压面13e的方向急剧变化,然后,涡流规模扩大(参照图20)。
进而,如上所述,漏流(S)从叶片13的外周端向叶梢涡流(Q)的方向漏出,因此,发挥使叶梢涡流(Q)接近后续翼的作用。其结果是,有可能与后续翼发生干扰。
因此,通过在从漏流(S)与叶梢涡流(Q)进行合流的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入口侧引导面部5b下游的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设置第2弯曲部13f,从而使漏流(S)以最有效的形式顺畅地流出,尽可能地减小上述漏流自身的涡流规模。而且,由此能够有效抑制叶梢涡流(Q)从翼负压面13e脱离,也可有效地抑制气流在叶片后缘13b的负压面13e的剥离(参照图2~图7)。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送风音的降低和高效率化。
因此,例如在喇叭口5的轴向长度长且漏流(S)产生的紊流的规模容易变大的高静压型风扇/喇叭口的情况下,也十分有效。
但是,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在由喇叭口5包围的部分产生的漏流(S)特别是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直线部5a部分变强,随着向下游行进,其紊流也变强。
因此,如上所述,在过了入口侧引导面部5b后的直线部5a的下游(吹出侧)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设置第2弯曲部13f是有效的。
而且,当这样在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形成第2弯曲部13f时,还有如下的优点。
即,根据实例(case),考虑如下情况:第2弯曲部13f形成在图2的直线部5a的轴向长度L1和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2这两者的范围(L1+L2)内。
例如,图2示出风扇叶轮向吹出侧移动距离L2、叶片13的后缘13b和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吹出侧的面一致的情况。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如上所述那样,第2弯曲部13f存在于喇叭口的空气吸入口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则与上述情况完全相同,能够获得使漏流(S)顺畅地流出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风扇4,利用通过叶片13的外周部与喇叭口5之间的间隙并从叶片13的压力面13d侧向负压面13e侧流出的漏流(S),能够有效抑制叶梢涡流从翼负压面脱离。
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叶轮的最末端的叶梢涡流的规模,也能够有效抑制气流在叶片后缘的负压面13e的剥离。
其结果是,能够尽可能实现有效的送风音的降低和送风性能的提高。
(第1变形例)
接着,图8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螺旋桨风扇4的叶轮的叶片部的结构。
在该例中,将第2弯曲部13f的长度L形成为比上述最佳实施方式的长。由此,使第2弯曲部13f的长度L与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除去入口侧引导面部5b以外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大致全长对应。
叶片13的后缘13b的宽度W0与最佳实施方式的相同。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的结构大致相同的上述作用效果。
(第2变形例)
接着,图9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螺旋桨风扇4的叶轮的叶片部的结构。
在该例中,在将叶片13外周的弯曲部13c的宽度W扩大为比最佳实施方式宽的情况下,设置叶片13的后缘13b的宽度W0和长度L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相同的第2弯曲部13f。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的结构大致相同的上述作用效果。
(第3变形例)
接着,图10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螺旋桨风扇4的叶轮的叶片部的结构。
在该例中,对于在最佳实施方式中沿着叶片13的外周的从前缘13a到后缘13b的整体设置的弯曲部13c,不是设置在整体上,而是自叶片外周的从前缘13a到后缘13b的中途的预定位置起(例如从前缘13a侧偏向后缘13b侧25%~30%左右的位置)设置到后缘13b。
在这种结构中,在设置发挥上述作用的第2弯曲部13f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各例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关于叶片的种类)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都说明了薄翼结构的叶片的情况。
但是,本发明的适用对象不限于这种薄翼结构的叶片的情况,例如,在厚壁翼的一般情况下,以及在厚壁翼且使其空气动力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各种翼型叶片等的情况下,能够完全同样地采用。

Claims (5)

1.一种轴流风扇,该轴流风扇构成为具有喇叭口(5),并且使叶片(13)的外周向负压面(13e)侧弯曲,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负压面(13e)侧弯曲的弯曲部(13c)的后缘附近区域中设有第2弯曲部(13f),所述第2弯曲部(13f)是将所述弯曲部(13c)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负压面(13e)侧弯曲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13c)沿着所述叶片(13)的从前缘(13a)到后缘(13b)的整体进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13c)自所述叶片(13)的从前缘(13a)到后缘(13b)的中途的预定位置起,设置到所述后缘(13b)。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13c)的半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越靠近所述叶片(13)的后缘(13b)侧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轴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弯曲部(13f)形成在下述范围内,即,形成在所述喇叭口(5)的空气吸入口的、除去入口侧引导面部(5b)以外的从直线部(5a)到出口侧引导面部(5c)的轴向长度(L0)的范围内。
CN2006800281403A 2005-08-01 2006-07-31 轴流风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2574A JP3912418B2 (ja) 2005-08-01 2005-08-01 軸流ファン
JP222574/2005 2005-08-01
PCT/JP2006/315108 WO2007015444A1 (ja) 2005-08-01 2006-07-31 軸流ファ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328A CN101233328A (zh) 2008-07-30
CN101233328B true CN101233328B (zh) 2010-06-30

Family

ID=3770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81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328B (zh) 2005-08-01 2006-07-31 轴流风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97217B2 (zh)
EP (1) EP1916423A4 (zh)
JP (1) JP3912418B2 (zh)
KR (1) KR100921661B1 (zh)
CN (1) CN101233328B (zh)
AU (1) AU2006276567B2 (zh)
WO (1) WO2007015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BO20070577A1 (it) * 2007-08-07 2009-02-08 Spal Automotive Srl Ventola a flusso assiale.
JP5287329B2 (ja) * 2009-02-17 2013-09-11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ポンプインペラ
KR101708501B1 (ko) * 2010-07-15 2017-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 어셈블리
KR20120076039A (ko) * 2010-12-29 2012-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축류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5883278B2 (ja) * 2011-11-29 2016-03-0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03185037B (zh) * 2011-12-28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轴流风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145118B (zh) * 2012-04-10 2016-08-24 夏普株式会社 螺旋浆式风扇、流体输送装置以及成形用模具
WO2014128908A1 (ja) * 2013-02-22 2014-08-2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9404511B2 (en) 2013-03-13 2016-08-02 Robert Bosch Gmbh Free-tipped axial fan assembly with a thicker blade tip
CN106329826A (zh) * 2015-06-29 2017-01-11 苏州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内外冷却型发电机
US20180258947A1 (en) * 2017-03-10 2018-09-13 Nidec Corporation Axial fa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343A (zh) * 2002-02-28 2004-08-18 ͬ�Ϳ�ҵ��ʽ���� 送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913A (en) * 1909-12-06 1912-10-22 James R Tyson Aerial propeller.
JPS59185898A (ja) * 1983-04-08 1984-10-22 Aisin Seiki Co Ltd フアンブレ−ド
JPH0285898A (ja) * 1988-09-22 1990-03-27 Sekisui Chem Co Ltd 音声検出方式
JPH0285898U (zh) * 1988-12-21 1990-07-06
JP3028422B2 (ja) 1990-07-30 2000-04-04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遠心成分要素を有する軸流フアン
US5215441A (en) * 1991-11-07 1993-06-01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with condensate slinging fan
JP3039521B2 (ja) * 1998-07-02 2000-05-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用羽根車
JP2003013892A (ja) 2001-04-26 2003-01-15 Daikin Ind Ltd 送風機及び該送風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TW524928B (en) 2001-04-26 2003-03-21 Daikin Ind Ltd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JP3629702B2 (ja) 2001-12-21 2005-03-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4161015B2 (ja) * 2002-02-15 2008-10-08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
JP3744489B2 (ja) * 2002-12-20 2006-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3801162B2 (ja) 2003-09-29 2006-07-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343A (zh) * 2002-02-28 2004-08-18 ͬ�Ϳ�ҵ��ʽ���� 送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97217B2 (en) 2012-06-12
KR100921661B1 (ko) 2009-10-15
EP1916423A4 (en) 2011-06-15
US20100092286A1 (en) 2010-04-15
JP2007040116A (ja) 2007-02-15
AU2006276567B2 (en) 2009-12-17
WO2007015444A1 (ja) 2007-02-08
EP1916423A1 (en) 2008-04-30
JP3912418B2 (ja) 2007-05-09
KR20080021829A (ko) 2008-03-07
CN101233328A (zh) 2008-07-30
AU2006276567A1 (en)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328B (zh) 轴流风扇
AU2006270875B2 (en) Axial flow fan
JP5263198B2 (ja) 羽根車と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1910645A (zh) 螺旋桨式风扇
US8011891B2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fan
CN103140684B (zh) 轴流风机
US7476081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ing apparatus
WO2011062062A1 (ja) 遠心式送風機の多翼ファン
CN104641121A (zh) 螺旋桨式风扇以及具备该螺旋桨式风扇的空调机
JP2003254297A (ja) ファン及びシュラウド組立体
WO2015092924A1 (ja) 軸流送風機
JP2006291735A (ja) 送風機羽根車
CN104903590B (zh) 离心风扇
CN201851371U (zh) 鼓风扇和使用该鼓风扇的鼓风机
JP5145188B2 (ja) 多翼遠心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6078945B2 (ja) 遠心送風機
JP2005105865A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2009275524A (ja) 軸流送風機
CN101198794B (zh) 送风装置和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空调机用室外单元
CN110657127B (zh) 用于离心风机叶轮的叶片、离心风机叶轮及吸油烟机
JP4606054B2 (ja) 軸流ファン
CN100560984C (zh) 离心式多叶风扇
JP2007092671A (ja) 送風機
CN207393563U (zh) 一种风机叶轮的叶片
CN111075757B (zh) 叶轮及具有该叶轮的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