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301A -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301A
CN101233301A CNA2006800274490A CN200680027449A CN101233301A CN 101233301 A CN101233301 A CN 101233301A CN A2006800274490 A CNA2006800274490 A CN A2006800274490A CN 200680027449 A CN200680027449 A CN 200680027449A CN 101233301 A CN101233301 A CN 101233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escribed control
control shaft
combustion engine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74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301B (zh
Inventor
田边干雄
村田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33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63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1/181Centre pivot rocking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0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6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valve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by same transmitting-gear; peculiar to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more than two lift-valves per cylinder
    • F01L1/267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valve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by same transmitting-gear; peculiar to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more than two lift-valves per cylinder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timing or the lift of th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63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 F01L2013/0068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with an oscillating cam acting on the valve of the "BMW-Valvetron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3/00Manufacturing of components used in valve arrangements
    • F01L2303/01Tools for producing, mounting or adjusting, e.g. some part of the distrib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5/00Valve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ro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 Y10T74/2107Foll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使用:凸轮轴(10),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内燃机(100)中;凸轮(15),形成在凸轮轴上;摆动凸轮(45),可自由摆动地设在内燃机中,并由凸轮驱动;进气门(5)或排气门(6),由摆动凸轮驱动;控制轴(11),可自由旋转地与凸轮轴并行设置在内燃机上;控制臂(72),一端保持在控制轴上,另一端从控制轴突出;致动器(43),使控制轴旋转并使控制臂位移;传动臂(35),以与控制轴的轴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为转动轴可自由转动地与控制臂的另一端结合,并将控制臂的位移传递至摆动凸轮;和调整机构(80),对控制轴的轴心和传动臂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改变进气门或者排气门的相位或者升程量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的一例,在搭载于汽车上的往返式发动机上,作为发动机的排出气体对策或者为了降低燃耗,搭载可以改变进气门或排气门的相位、即开关定时和气门升程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在这种可变气门传动装置中,存在如下的构造:将形成于凸轮轴上的凸轮的相位置换为基圆区间和升程区间相连的往返式凸轮,改变进气门或排气门的特性。
改变气门特性的构造大多采用如下的机构,即,通过控制轴的转动位移改变往返移动式凸轮的姿势,通过该变化使置换为往返式凸轮的基圆区间和升程区间的比率改变。由此,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升程量、开关定时可以改变(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239712号公报)。
但是,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在向发动机的气缸盖组装时等,在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各部件发生组装误差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的气缸产生升程量和气门打开期间的差,每个气缸的燃烧状态产生差异。这是导致发动机产生振动和燃耗恶化的原因。
因此,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大多如日本特开2003-239712号公报所示,采用解除控制轴等构成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部件本身的支撑的构造,可以调整组装的误差等。
但是,该构造仅解除部件的支撑,因而不能期望高精度的调整。因此,在该构造中,难以进行消除各气缸的升程量和气门打开期间的差的精细调整。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可以高精度且在宽范围内对气门升程量和开关定时进行调整。
本发明设有:凸轮轴,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内燃机中;凸轮,形成在凸轮轴上;摆动凸轮,可自由摆动地设在内燃机中,并由凸轮驱动;进气门或排气门,由摆动凸轮驱动;控制轴,可自由旋转地与凸轮轴并行设置在内燃机中;控制臂,一端保持在控制轴上,另一端从控制轴突出;致动器,使控制轴旋转并使控制臂位移;传动臂,以与控制轴的轴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为转动轴可自由转动地与控制臂的另一端结合,并将控制臂的位移传递至摆动凸轮;和调整机构,对控制轴的轴心和传动臂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根据该构成,通过采用对控制轴的轴心和传动臂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的构造,可以沿传动臂的提前角方向或延迟角方向进行细微的位置调整,传动臂和进气用凸轮的旋转接触位置、即抵接位置可以进行细微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对控制臂采用如下的构成,即,控制臂以与控制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为轴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控制轴上。
根据该构成,由于传动臂能够以从控制轴突出的控制臂的轴为中心转动,因而即使传动臂、摆动凸轮、凸轮等部件之间因微小的偏差而产生误对准,该误对准也可以被以控制臂的轴为中心的动作吸收,不会给控制轴增加多余的负担。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控制臂的一端插入控制轴中,在调整机构中,采用调整螺纹部件,该调整螺纹部件可进退地螺合插入于控制轴的与控制臂相反的一侧,并与控制臂的一端抵接。
根据该构成,可以以简单的构造调整气缸间的偏差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在调整机构中采用具有螺母部件的构成,该螺母部件可进退地螺合插入在控制轴与控制臂的另一端之间的臂部分上。
根据该构成,可以以简单的构造调整气缸间的偏差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在调整机构中采用使衬垫介于控制臂的一端和控制轴之间的构成。
根据该构成,可以以简单的构造调整气缸间的偏差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采用在控制轴上形成凹部的构成,该凹部收容将传动臂和控制臂结合的结合部分的一部分。
根据该构成,可以使传动臂和控制臂的结合的结合部与控制轴的轴心间的距离变短。由此,调整机构可以变得紧凑,并可以实现轻量化。而且,由于控制轴的单位旋转量内的凸轮相位的变化量变小,因而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控制特性。此外,还可以降低使传动臂移动时的负荷。此外,还具有将来自进气门、排气门的反作用力、即旋转扭矩抑制得较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与搭载该装置的气缸盖一同显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A是将调整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局部剖开显示的主视图。
图4B是将调整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局部剖开显示的侧剖视图。
图5是分解图4A、4B所示的调整部显示各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最大气门升程控制时、摇臂抵接于凸轮面的基圆区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最大气门升程控制时、摇臂抵接于凸轮面的升程区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最小气门升程控制时、摇臂抵接于凸轮面的基圆区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最小气门升程控制时、摇臂抵接于凸轮面的升程区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调整操作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性能的线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要部、且以局部剖表示调整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的主视图。
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要部、且以局部剖表示调整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的侧剖视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要部、且以局部剖表示调整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的主视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要部、且以局部剖表示调整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的侧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要部、且以局部剖表示调整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的主视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要部、且以局部剖表示调整可变气门传动装置的偏差的调整部的构造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图1表示内燃机的、例如串联排列有多个气缸1a的往复式汽油发动机100的气缸盖1的剖视图。气缸1a在图中图示一个。图2表示气缸盖1的俯视图。图3是分解表示搭载于气缸盖1上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的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说明气缸盖1。在气缸盖1的下面,对应每个气缸1a形成燃烧室2。燃烧室2在图中仅图示一个。在这些燃烧室2中,例如分别组装2个、即组装一对进气口3和排气口4。进气口3和排气口4在图中仅图示一侧。
在气缸盖1的上部,组装开闭进气口3的进气门5和开闭排气管4的排气门6。进气门5和排气门6是被气门弹簧7向关闭方向施力的常闭式的往返气门。在气缸1a内可往返移动地收容活塞1b。
另一方面,在图1中,附图标记8表示搭载在气缸盖1的上部、例如顶置单凸轮轴(single overhead camshaft(SOHC))式的气门传动系统。SOHC式的气门传动系统8,通过一根凸轮轴驱动多个进气门5和多个排气门6。
对气门传动系统8进行说明。附图标记10是沿气缸盖1的长度方向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燃烧室2上方的空心凸轮轴。附图标记11是可转动地配置在隔着凸轮轴10的一侧的进气侧的摇轴。摇轴11兼用作本申请的“控制轴”。
附图标记12是配置固定在摇轴11的相反侧的排气侧摇轴。附图标记13例如表示在摇轴11和摇轴12之间的上侧且靠近摇轴12配置的支撑轴。
摇轴11、12和支撑轴13都由与凸轮轴10平行且并排配置的中空轴部件构成。该轴部件的孔,成为未图示的润滑油流通的通路。附图标记11a表示形成在摇轴11内部的通路。12a表示形成在支撑轴12内部的通路。13a表示形成在支撑轴13内部的通路。
凸轮轴10由从未图示的曲轴传来的发动机输出沿图1中箭头方向被驱动旋转。如图2所示,凸轮轴10对应每个燃烧室2形成有1个进气用凸轮15、2个排气用凸轮16。进气用凸轮15与本申请的“凸轮”相当。
进气用凸轮15配置在燃烧室2的上方中央。排气用凸轮16、16在进气用凸轮15的两侧各配置一个。
如图1所示,在排气侧的摇轴12上,对应每个排气用凸轮16、即对应每个进气门6,分别可自由转动地支撑有进气门6用的摇臂18。但在图中仅图示一侧的摇臂18。而且,在进气侧的摇轴11上,对应每个进气用凸轮15、即对应每个进气门5、5组装入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摇臂18是将排气用凸轮16的位移向排气门6传递的部件。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是将进气用凸轮15的位移向进气门5、5传递的装置。
通过利用各凸轮15、16驱动摇臂18和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在气缸1a内与活塞1b的往返运动连动地形成规定的燃烧循环。规定的循环例如是进气行程、压缩行程、爆炸行程、排气行程的四循环。
对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具有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摇轴11上的摇臂25、与摇臂25组合的摆动凸轮45、将进气用凸轮15的位移传递至摆动凸轮45的中间摇臂35、和使中间摇臂35向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方向移动的气门特性变更机构70。摇臂25用于进气门,与本申请的“摇臂”相当。摆动凸轮45与本申请的“摆动凸轮”相当。中间摇臂35与本申请的“传动臂”相当。
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摇臂25例如采用双股形状的构造。具体而言,摇臂25具有一对的摇臂片29和辊部件30。
摇臂片29在中央形成筒状的摇轴支撑用毂26,在一端侧组装有形成进气门5驱动的驱动部分,例如组装有调整螺旋部27。辊部件30夹在摇臂片29的另一端部间且可以自由旋转。辊部件30形成本发明所述的“抵接部”。附图标记32是将辊部件30可自由旋转地枢轴支撑在摇臂片29上的短轴。
摇轴11可自由摆动地嵌合插入摇轴支撑用毂26、26中。辊部件30配置在支撑轴13侧、即配置在气缸盖1的中央侧。调整螺旋部27分别配置在进气门5、5的上端、即配置在阀杆端。因此,摇臂25以摇轴11为支点摆动时,进气门5、5被驱动。
如图1~3所示,摆动凸轮45具有轮毂部46、臂部47、承受部48。轮毂部46是可自由转动地嵌合插入支撑轴13上的筒状。臂部47从轮毂部46朝向辊部件30、即朝向摇臂25延伸。承受部48形成在臂部47的下部。
在臂部47的前端面,作为向摇臂25传递位移的传递面部例如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轮面49。凸轮面49与摇臂25的辊部件30的外周面旋转接触。对于凸轮面49在后详述。
如图3所示,对于承受部48的构造采用具有如下部分的构造,即具有:凹陷部51,形成在臂部47的下部中作为凸轮轴10正上方的下表面部分上;和短轴52,能够以与凸轮轴10相同的方向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凹陷部51内。附图标记53是具有平坦底面的凹部,形成在短轴52上露出于凹陷部51内的部分的外周部上。
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中间摇臂35采用大致L形的部件,该L形部件具有:与进气用凸轮15的凸轮面旋转接触的旋转接触件例如凸轮随动件36、和支撑凸轮随动件36且使其可自由旋转的框架形的保持部37。
具体而言,中间摇臂35形成为具有中继用臂部38、支点用臂部39的L形。
中继用臂部38是以凸轮随动件36为中心从保持部37朝向上方的摇轴11和支撑轴13之间延伸的柱状。支点用臂部39从保持部37的侧部开始,朝向摇轴11上从一对摇臂片29间露出的轴部分11c的下侧延伸。轴部分11c如图6~9所示。
支点用臂部39例如分成双股状。而且,在中继用臂部38的前端、即上端面上形成作为驱动面的倾斜面40。倾斜面40以其摇轴11一侧低、支撑轴13一侧高的方式倾斜。
中继用臂部38的前端插入摆动凸轮45的凹部53内。由此,中间摇臂35介于进气用凸轮15和摆动凸轮45之间。臂部38的倾斜面40可自由滑动地抵接在形成于凹部53的底面上的承受面53a上。由此,进气用凸轮15的位移伴随着滑动而从中继用臂部38传递至摆动凸轮45。
如图1、3所示,气门特性变更机构70具有臂移动机构77和调整部80。臂移动机构77利用从直径方向、即从与轴心正交的方向插入轴部分11c的控制臂72来使中间摇臂35可以移动。
调整部80用于调整轴部分11c的轴心和控制臂7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即调整控制臂72距离轴部分11c的突出量。调整部80与本申请的“调整机构”相当。
在图3~5中表示臂移动机构77和调整部80的具体构造。参照这些图对臂移动机构77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轴部分11c的下部周壁上,形成与轴部分11c的轴心正交的通孔73。通孔73是与通路11a连通的孔。
控制臂72具有:截面为圆形的轴部74、形成在该轴部74的一端的凸缘状的销结合片75、和图3所示的形成在该销结合片75上的支撑孔75a。
在控制臂72的内部,在其全长上、具体而言是从支撑孔75a到相反侧一端形成润滑油通路78。如图4A、4B所示,在轴部74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形成润滑油通路78的入口的切槽部78a。除了销结合片75以外的轴部74的整体外径以可自由插入通孔73内的方式形成。控制臂72将从销结合片75到相反侧的端部作为调整区域部76。该调整区域部76从轴部分11c的下部插入通孔73内。插入的调整区域部76可以相对轴向和圆周方向自由移动。该调整区域部76由后述的调整部80支撑。
销结合片75插入分成双股的支点用臂部39内,利用贯通该臂部39和支撑孔75a的销42,沿与凸轮轴10、摇轴11的轴心正交的方向可自由转动地结合在支点用臂部39的前端部。
通过该结合,随着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中间摇臂35的中继用臂部38以销42为支点沿上下方向位移、也就是摆动。进而,摆动凸轮45与中间摇臂35的动作连动地,以支撑轴13为支点,将短轴52作为作用点、即作为来自中间摇臂35的载荷所作用的点,并将凸轮面49作为力点、即作为驱动摇臂25的点周期性地摆动。
如图3所示,在摇轴11的端部,作为控制致动器,例如连接有控制用马达43。控制用马达43使摇轴11转动。通过摇轴11的转动,控制臂72例如从图6和图7所示的沿大致垂直方向配置的姿势移动到图8和图9所示的向凸轮轴旋转方向较大倾斜的姿势。
即,中间摇臂35可以随着控制臂72的移动向与轴部分11c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即发生位移。由此,如图6~图9所示,凸轮随动件36与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接触位置即抵接位置朝向提前角方向或延迟角方向移动、即改变。
通过改变旋转接触位置,摆动凸轮45的凸轮面49的姿势变化。通过摆动凸轮45的凸轮面49姿势的变化,进气门5的开闭定时和气门升程量也同时改变。
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凸轮面49例如是距支撑轴13的中心的距离变化的曲面。例如图1所示,凸轮面49的上部侧是基圆区间α、也即是将支撑轴13的轴心作为中心的圆弧面所形成的区间。凸轮面49的下部侧是升程区间β、也即是与上述圆弧连续的多个圆弧面,具体而言例如是与进气用凸轮15的升程区域的凸轮形状相同的圆弧面所形成的区间。
凸轮随动件36借助凸轮面49向进气用凸轮15的提前角方向或者延迟角方向位移时,摆动凸轮45的姿势变化。由于摆动凸轮45的姿势变化,辊部件30在凸轮面49上所接触的区域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进气用凸轮1 5的相位向提前角方向或者延迟角方向偏移,辊部件30所相交(行き交ぅ)的基圆区间α和升程区间β的比率改变。
伴随着提前角方向的相位变化或延迟角方向的相位变化而进行的区间α、β的比率变化,使得进气门5的开闭定时以气门打开时间大于气门关闭时间的方式改变,或者同时使进气门5的气门升程量连续改变。
如图3~图5所示,对于调整部80采用如下的构造,即,该构造使用了在轴部分11c上与通孔73相反一侧位置处、即轴部分11c的上部周壁上形成的螺孔81、和可进退地螺合插入在螺孔81中的轴状的螺纹部件82。螺孔81如图4所示。螺纹部件82与本申请的“调整螺纹部件”相当。
螺孔81延伸至轴部分11c的通路11a。螺孔81隔着通路11a与通孔73串联配置。插入在通孔73内的控制臂72的端部与螺入螺孔81内的螺纹部件82的端部抵接。由此,中间摇臂35的支点用臂部39的端部被定位。
控制臂72的端部与螺纹部件82的抵接,确定为在通路11a内进行。通过该设定,在通路11a内未图示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通路78向需要润滑的销42的滑动部等处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螺孔81和螺纹部件82,采用比通孔73和调整区域部76的外径大的尺寸以确保高的支撑刚性,但是只要能确保刚性就不管尺寸的大小。
通过如上所述地支撑控制臂72,当对螺纹部件82进行旋转操作时,可以调整从轴部分11c突出的调整区域部76、即控制臂72的突出量。
其中,附图标记83是用于对螺纹部件82进行旋转操作的、形成在从螺纹部件82的上端面即从轴部分11c露出的端面上的例如十字形的槽部。附图标记84是用于将螺纹部件82锁定而螺入的锁定螺母。附图标记84a是形成锁定螺母84的支承面的切槽。
由于控制臂72的突出量可变,从而改变进气用凸轮15和中间摇臂35的旋转接触位置,改变中间摇臂35的姿势、摆动凸轮45的姿势,调整进气门5的开闭时间和升程量。
在图1~图3中,附图标记86是朝向使进气用凸轮15、中间摇臂35和摆动凸轮45之间紧密接触的方向施力的推杆。87是用于对燃烧室2内的混合气体点火的火花塞。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的作用。
如图1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利用发动机的运转使凸轮轴10旋转。
此时,中间摇臂35的凸轮随动件36由于与进气用凸轮15旋转接触,因而跟随进气用凸轮15的凸轮轮廓而被驱动。由此,中间摇臂35以销42为支点向上下方向摆动。
另一方面,经由中继用臂部38的倾斜面40将中间摇臂35的摆动位移传递至摆动凸轮45的承受面53a。由于承受面53a与倾斜面40可以滑动,因而摆动凸轮45边在倾斜面40上滑动边被该倾斜面40顶起或者降下,重复进行这样的摆动运动。通过该摆动凸轮45的摆动,凸轮面49被驱动沿上下方向往返运动。
此时,凸轮面49与摇臂25的辊部件30旋转接触,由此,辊部件30被凸轮面49周期性地推压。接受该推压,摇臂25以摇轴11为支点被驱动,即进行摆动,开闭多个即一对的进气门5。
此时,控制用马达43的动作使摇轴11转动,使控制臂72转动至例如确保最大气门升程量的位置、例如图6和图7所示的成垂直姿势的位置。
这样,接受该控制臂72的转动位移,中间摇臂35在进气用凸轮15上沿旋转方向移动。由此,如图6、7所示,中间摇臂35和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接触位置在进气用凸轮15上沿延迟角方向偏移。其结果,摆动凸轮45的凸轮面49定位为构成接近垂直的角度的姿势。
由于该凸轮面49的姿势,如图6和图7所示,辊部件30在凸轮面49上相交的区域、即基圆区间α和升程区间β的比率,设定为带来最大气门升程量的区域,即设定为最短的基圆区间α和最长的升程区间β。
由此,摇臂25被狭窄的基圆区间α和最长的升程区间β所形成的凸轮面部分驱动。其结果,进气门5例如在图11中的A1的线图所示的处于最大气门升程量的位置、进而在处于进气门升程曲线的TOP位置的开闭定时下进行开闭。
而且,从该状态开始,在进气门5的升程量和进气用凸轮15中,将实际打开进气门5的范围改变得较小时,通过控制用马达43的动作使摇轴11转动,如图8和图9所示,使控制臂72向使销42接近进气用凸轮15的方向倾斜。
这样一来,借助控制臂72的转动位移,中间摇臂35在进气用凸轮15上向形状方向前侧移动。由此,中间摇臂35和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接触位置即抵接位置如图8和图9所示,在进气用凸轮15上向提前角方向偏移。由于该旋转接触位置的改变,凸轮相位的气门打开时间提前。而且,倾斜面40也接受中间摇臂35移动的影响,从初始的位置在承受面53a上向凸轮提前角方向滑动。
由于此时的中间摇臂35的移动,摆动凸轮45的姿势如图8和图9所示,变成使凸轮面49向下侧倾斜的姿势。
在此,辊部件30所相交的凸轮面49的区域,随着该倾斜的变大,变成基圆区间α逐渐变长、升程区间β逐渐变短的比率。即凸轮面49的凸轮轮廓改变。
因此,改变后的凸轮面49的凸轮轮廓传递至辊部件30时,摇臂25一边使进气门升程曲线的TOP位置向凸轮提前角方向前进,一边被驱动摆动。
由此,进气门5以从图11所示的最大气门升程量A1变成通过使销部件41倾斜至最大程度而得到的最小气门升程量A7的方式,在并不大幅地改变气门打开时间而保持气门打开定时的同时大幅改变气门关闭时间,以这样的开闭定时和气门升程量的连续同时改变来进行控制。
在将这种可变气门传动装置20组装入气缸盖1中的状态下,对被称为组装偏差、气缸间偏差等的进气门5的气门打开期间的偏差进行调整。
此时,首先,在发动机不动作时,对摇轴11进行转动操作,如图10所示,使摇轴11倾斜成使螺纹部件82的头部、即具有槽部83的端部面对摇臂片29、29之间的姿势,具体而言是倾斜成容易操作的姿势。
接着,使改锥夹具64的前端部从摇臂片29、29间的间隙嵌入锁定螺母84中,如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从改锥夹具64的后端到螺纹部件82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改锥65的引导路66。
接着,将改锥65的前端侧插入引导路66内,通过引导路66使位于改锥65前端的十字形插入部插入处于螺纹部件82端部的十字形槽部83中。
接着,在固定改锥65的状态下,转动改锥夹具64以使锁定螺母84b松弛。接着,对改锥65进行转动操作,增加或者减小控制臂72的突出量时,中间摇臂35的姿势改变。由此,调整该中间摇臂35与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接触位置即抵接位置。通过该调整改变摆动凸轮45的姿势。通过改变摆动凸轮45驱动摇臂25的驱动位置,调整进气门5的开闭相位和升程量。
这样,通过组装入摇轴11中的控制臂72的移动,改变中间摇臂35与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接触位置。并且,通过形成使摇臂25的驱动范围改变的可变气门传动构造,采用调整控制臂72的突出量的构造,能够沿着中间摇臂35的提前角方向或者延迟角方向进行微小的位移调整,可以微细地调整中间摇臂35与进气用凸轮15的旋转接触位置、即抵接位置。
因此,可以高精度地调整气缸间的偏差,可以防止内燃机产生发生振动和燃耗的恶化。并且,中间摇臂35和控制臂72通过销42结合。因此,控制臂72的可变范围直接传递到中间摇臂35,因此可以在宽范围的区域上进行调整。
此外,旋转接触位置的调整构造,为如下所述的构造即可,即,将螺纹部件82螺合插入控制臂72的相反侧的轴部分11c中,使控制臂72的端部与螺纹部件82抵接的构造,因此非常简单。此外,由于中间摇臂35能够以插入轴部分11c中并沿与摇轴11的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控制臂72的轴为中心自由转动,因此即使产生中间摇臂35和进气用凸轮15的接触面不平行的误对准,该误对准也可以由控制臂72的动作吸收。因此,局部的负荷偏重等的负担难以增加在凸轮面、中间摇臂35的凸轮随动件36上。
而且,控制臂72的调整方向、即调整机构调整下的控制臂72的移动方向与气门特性改变引起的中间摇臂35的移动的方向不一致。因此,调整机构调整下的控制臂72的调整量不直接反映在气门特性改变引起的中间摇臂35的移动的方向上,因而能够以较大的调整量进行,提高调整精度。
接着,使用图12A、图12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图12A、12B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要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摇轴11上,即本发明所述的“控制轴”上形成凹部90,在该凹部90内,容纳有由销42结合的中间摇臂35和控制臂72的结合部分79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如图12A、12B所示,在摇轴11的下部、即摇轴11上配置有销42的一侧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切槽部90a,该切槽部90a构成凹部90。在切槽部90a内收容结合部分79的一部分,例如销42的一部分也被收容。
如果采用这种收容构造,则如图12A所示,可以使从结合中间摇臂35和控制臂72的销42的轴心至摇轴11、即至控制轴轴心的轴心间距L的距离较短。由此,可以实现调整部80的紧凑化。
并且,可以缩短控制臂72的整体长度,还可以实现调整部80的轻量化。此外,通过缩短轴心间距L的距离,摇轴11即控制轴的单位旋转量内的凸轮相位的变化量变小。因此,可以相应地高精度控制开闭定时和升程量。而且,使中间摇臂35移动的负荷、即摇轴11的旋转扭矩也是较小即可。此外,具有来自进气门5的反作用力即旋转扭矩也变小的优点。
接着,利用图13A、13B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图13A、13B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要部。
本实施方式不是第一、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使用螺纹部件82的构造,而是如图13A、13B所示采用如下的构造作为调整部80,即,在控制臂72中处于由销42结合的结合部分79和摇轴11即控制轴之间的臂部分72a上,可进退移动地螺合插入螺母部件94,以可以调整从摇轴11突出的控制臂72的突出量。
具体而言,调整部80的构造是组合了如下两个构造而成的,即形成在摇轴11的直径方向上贯通的通孔73,并从通孔73的下侧将控制臂72的调整区域部76插入的构造、和使螺母部件94可进退移动地螺合插入在从摇轴11突出的销结合片75的根部、即臂部分72a上,使控制臂72抵接并支撑在摇轴11上的构造。
该构造的调整部80,在对螺母部件94进行旋转操作时,控制臂72的整体沿轴向位移,从轴部分11c突出的调整区域部76即控制臂72的突出量被改变、即被调整。
因此,这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当然,调整部80除了构造简单以外,由于只要将带有螺母部件94的控制臂72插入摇轴11,就可组装到摇轴11上,因而组装也简单。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A、13B所示,采用如下的构造,即,像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在摇轴11的下部、即摇轴11上配置有销42的一侧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90,并在该凹部90内收容结合部分79的一部分。由此,可以使从结合中间摇臂35和控制臂72的销42至摇轴11、即至控制轴的轴心间距L的距离缩短,还可以同时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臂72的润滑油通路78的入口,采用从控制臂72的中途在摇轴11的通路11a上开口的T形端部。图13B中的附图标记78b表示该T形部分。
接着,使用图14A、图14B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图14A、14B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要部。
本实施方式,不是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的使用螺纹部件或螺母部件的构造,而是作为调整部80,使作为衬垫(spacer)的垫片96夹设在作为控制臂72另一端的调整区域部76的前端和摇轴11之间。通过垫片96可以调整从摇轴11突出的控制臂72的突出量。
具体而言,调整部80的构造是组合如下的构造而成的,即在摇轴11上形成沿直径方向延伸的盲孔98,从该孔98的下侧将控制臂72的调整区域部76插入的构造、和使垫片96夹设在该调整区域部76的插入端和孔98的底面之间的构造。
该构造的调整部80,例如通过在调整区域部76的插入端和孔98的底面之间,夹设厚度不同的垫片96、或者夹设多张垫片96等,使从轴部分11c突出的调整区域部76即控制臂72的突出量可变。
因此,这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当然调整部80的构造简单。
而且,本实施方式也采用如下的构造,即,像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那样,在摇轴11的下部即摇轴11上配置有销42的一侧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90,并在该凹部90内收容结合部分79的一部分。由此,可以使从销42至摇轴11、即至控制轴的轴心间距L的距离缩短。
在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进气侧的摇轴兼用作控制轴的构造,但是也可以采用另行使用控制轴的构造。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在进气门一侧,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适用于排气门一侧。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构造为利用一根凸轮轴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SOHC气门传动系统的发动机,但是不限于此,在具有构造为在进气侧和排气侧具有专用凸轮轴的双顶置凸轮轴(Double Overhead Camshaft(DOHC))式气门传动系统的发动机中也适用本发明。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利用调整控制轴的轴与传动臂的转动轴之间距离的构造,可以高精度地调整气缸间的偏差等。其结果,可以防止偏差所导致的内燃机的振动发生和燃耗的恶化。
而且,控制臂和传动臂的结合,以与控制轴的轴向大致相同方向为轴自由转动地结合,因而控制臂的可变范围可以直接传递到传动臂。因此,可以在宽范围的区域上进行调整。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凸轮轴,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内燃机中;
凸轮,形成在所述凸轮轴上;
摆动凸轮,可自由摆动地设在所述内燃机中,并由所述凸轮驱动;
进气门或排气门,由所述摆动凸轮驱动;
控制轴,可自由旋转地与所述凸轮轴并行设置在所述内燃机中;
控制臂,一端保持在所述控制轴上,另一端从所述控制轴突出;
致动器,使所述控制轴旋转并使控制臂位移;
传动臂,以与所述控制轴的轴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为转动轴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控制臂的另一端结合,并将所述控制臂的位移传递至所述摆动凸轮;和
调整机构,对所述控制轴的轴心和所述传动臂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以与控制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为轴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所述控制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的一端插入所述控制轴中,
所述调整机构具有调整螺纹部件,该调整螺纹部件可进退地螺合插入于所述控制轴的与所述控制臂相反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臂的一端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具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可进退地螺合插入在所述控制轴与所述控制臂的另一端之间的臂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具有介于所述控制臂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轴之间的衬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轴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收容将所述传动臂和所述控制臂结合的结合部分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轴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收容将所述传动臂和所述控制臂结合的结合部分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轴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收容将所述传动臂和所述控制臂结合的结合部分的一部分。
CN2006800274490A 2005-07-25 2006-07-25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Active CN1012333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4324/2005 2005-07-25
JP2005214324A JP4293167B2 (ja) 2005-07-25 2005-07-25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PCT/JP2006/314679 WO2007013458A1 (ja) 2005-07-25 2006-07-25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301A true CN101233301A (zh) 2008-07-30
CN101233301B CN101233301B (zh) 2010-05-19

Family

ID=37683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74490A Active CN101233301B (zh) 2005-07-25 2006-07-25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48358B2 (zh)
EP (1) EP1918534B1 (zh)
JP (1) JP4293167B2 (zh)
KR (1) KR100928137B1 (zh)
CN (1) CN101233301B (zh)
WO (1) WO200701345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374A (zh) * 2010-11-08 2012-07-04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可变配气装置
WO2014101853A1 (zh) * 2012-12-31 2014-07-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及具有该摆臂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28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及具有该摆臂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33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34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8155B2 (ja) * 2007-11-16 2013-04-24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9133735B2 (en) 2013-03-15 2015-09-15 Kohler Co. Variable valve timing apparatu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T521311B1 (de) * 2018-05-22 2020-07-15 Avl List Gmbh Ventil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6914A (en) * 1979-10-15 1981-05-19 Mazda Motor Corp Arrangement for intake valve of engine
SE464099B (sv) * 1985-01-29 1991-03-04 Honda Motor Co Ltd Foerbraenningsmotor innefattande cylinder med ovalt tvaersnitt
JP2003239712A (ja) 2002-02-18 2003-08-27 Nippon Soken Inc 弁制御装置
JP4024121B2 (ja) * 2002-09-30 2007-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3896942B2 (ja) * 2002-10-10 2007-03-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連続可変動弁装置
EP1605142B1 (en) * 2003-03-11 2014-01-0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valve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TE384857T1 (de) * 2003-07-23 2008-02-15 Eaton Srl Blechklammer für kipphebel
GB2410061B (en) * 2004-01-13 2006-03-08 Jean-Pierre Pirault Improvements to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s
JP4221327B2 (ja) 2004-04-13 2009-02-12 三菱ふそうトラック・バス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05325786A (ja) * 2004-05-14 2005-11-24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開閉特性制御装置
JP2006152926A (ja) * 2004-11-30 2006-06-15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374A (zh) * 2010-11-08 2012-07-04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可变配气装置
CN102536374B (zh) * 2010-11-08 2014-04-23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可变配气装置
WO2014101853A1 (zh) * 2012-12-31 2014-07-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及具有该摆臂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28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及具有该摆臂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33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34A (zh) * 2012-12-31 2014-07-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33B (zh) * 2012-12-31 2018-02-1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34B (zh) * 2012-12-31 2018-02-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CN103912328B (zh) * 2012-12-31 2018-02-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及具有该摆臂的可变气门升程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28137B1 (ko) 2009-11-25
EP1918534A1 (en) 2008-05-07
EP1918534A4 (en) 2010-09-01
CN101233301B (zh) 2010-05-19
WO2007013458A1 (ja) 2007-02-01
US20090031972A1 (en) 2009-02-05
EP1918534B1 (en) 2011-12-28
US7748358B2 (en) 2010-07-06
JP4293167B2 (ja) 2009-07-08
KR20080020682A (ko) 2008-03-05
JP2007032346A (ja)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301B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JP4221327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7299775B2 (en) Variable valve operating device
CN100580229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传动装置
CN100427728C (zh) 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JP4469341B2 (ja) 可変動弁機構
JP4289193B2 (ja) 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装置
US7234426B2 (en) Variable valve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11264307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WO2005064124A1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4118248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238173B2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504296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18001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148449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148451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148450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180011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02235515A (ja) エンジンの無段階可変バルブ装置
JP4180012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H1162535A (ja) 内燃機関の吸排気弁駆動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