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068B -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068B
CN101233068B CN2006800274236A CN200680027423A CN101233068B CN 101233068 B CN101233068 B CN 101233068B CN 2006800274236 A CN2006800274236 A CN 2006800274236A CN 200680027423 A CN200680027423 A CN 200680027423A CN 101233068 B CN101233068 B CN 101233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raking
groove
slit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74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068A (zh
Inventor
沃尔夫冈·阿德丁格
马库斯·埃尔恩德勒
于尔根·卡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tur AG
Original Assignee
Wittu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ttur AG filed Critical Wittur AG
Publication of CN101233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3/00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akes combining more than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s F16D49/00 - F16D61/00
    • F16D63/008Brakes acting on a linearly mov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电梯轿厢在井道中沿竖直导轨运行,具有摩擦面的滚子保持在钳体中且滚子轴线垂直于导轨纵向;钳体具有缝隙,该缝隙具有槽。滚子在槽的一端处以其摩擦面贴在导轨上且以其凸肩贴在缝隙上。该滚子与致动器连接,该致动器对滚子施加操作力并将其保持在不工作静止位置。一旦制动或截停装置动作,则致动器迫使滚子从其静止位置移向导轨并接触导轨;槽和缝隙的设计使得滚子在电梯轿厢运动方向掉转后自行返回并且被致动器拉入不工作静止位置。该致动器被设计成,在滚子被拖入反向的槽或缝隙中并由此被反向制动之前,迫使滚子进入不工作静止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该电梯轿厢在井道中沿竖直导轨运行,在这里,制动或截停装置操作一个配备有摩擦面的且作为钳体的滚子,该滚子在一个相对导轨倾斜延伸的刻缝中摩擦导向移动并且被弹性地压到导轨上,用于在那里施加相应的摩擦。本发明还涉及这样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应用。术语“电梯轿厢”在这里和在下文中被用作上位概念,它不仅包括由所有类型的轿厢或平板构成的且由轿厢架承载的常见组件,而且包括没有轿厢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用于,在电梯轿厢的运行速度高于许可范围时制动电梯轿厢,像在控制器或驱动装置或制动部件发生故障以及在绳索断裂时会出现的高速下,截停电梯轿厢。 
例如,欧洲专利申请EP 0 841 280 A1公开了一个相应的截停装置。 
由上述专利申请提出的截停装置具有先进的构造,它以部件数量少著称。与从现有技术中知道的传统截停装置不同,它不需要采用附加的螺旋弹簧或盘簧来限定轿厢截停之前的制动力预定变化过程。取而代之的是,用于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且承载制动滚子的截停装置壳体(以下称钳体)在此如此构成,即它本身施加预定的弹性作用。其做法是,钳体在启动制动的情况下在一侧直接压到导轨上,并在另一侧间接通过制动滚子压到导轨上。制动滚子沿制动方向越深地被拉入其对应的槽中,则钳体越强地弹性扩张。实际制动力相应地明显降低。这种弹性作用与槽或导向缝的相应布置形式一起导致出现了理想的、预定的制动作用,其中制动滚子在该槽或导向缝中以强力摩擦的形式运动。 
该已知截停装置的一个显著优点尤其在于,其特殊结构克服了导轨 和制动面之间的未对准情况。因此,截停装置的投入使用,即截停装置启动,引起的导轨磨损不大。截停装置本身也只遇到小磨损。 
在上述专利申请中,未详细说明如何触发该已知的截停装置。 
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只能看到,截停装置被规定用于常规形式的机械操纵,这是因为其制动滚子配备了朝外突出到壳体和盖片之外的单侧短轴杆。显然,短轴杆应该直接或间接与普通限速系统的、在井道中环绕的绳索相连。为此参见EP 0 841 280 A1的图3。 
为了完整起见,仅在此简短介绍这样的限速系统的本身已知的功能,实际具体情况是: 
这样的限速系统由沿整个井道环行的绳索组成,绳索在上下两头分别绕一个滚轮运动。绳索被固定在制动或截停装置的推进杆上,该推进杆又固定在轿厢架或者电梯轿厢上,因此在井道中上下运动。就是说,绳索由罐笼或电梯轿厢带动。它由此驱动其两个滚轮。上滚轮是取决于环行速度地做出反应的制动器的一部分。一旦绳索以对应于电梯轿厢不许可的过高速度运行时,制动器做出反应并由此制动上滚轮。限速系统的绳索由此相对电梯轿厢的运动而向后退,在为讨论而在此提出的现有技术结构中,绳索将制动滚子相对其壳体朝上拉,进入槽中。通过这种方式,制动滚子接触到导轨。现在,制动滚子将自动继续移入槽中并相应地制动。 
另一点在于,在已知的制动装置中,下述情况看来是不重要的,即,是否需要在紧急状况下做出响应后,人为干预以使制动装置离开其截停位置。 
因为显然它本来仅在超速状态下(故障状态)启动,在正常运行中该制动装置并不起作用。为了在事故后又使电梯轿厢脱离截停状态,本来就需要专业维修人员介入。因此,已知截停装置是否可在最短路程中,也就是说在轿厢仅略微向上重新启动时解除制动或者是否为此必须人为干预,是不重要的。 
对于那些与在超速下截停电梯轿厢不同的目的来说,已知的截停装置实际上用起来没有意义。 
只要在上行或下行中为任何目的在非故障情况下需要制动,例如为了如人所愿地能直接相对导轨且与驱动装置侧制动器无关地截停电梯轿厢,就必须在操纵已知的截停装置的电梯设备中设置附加的运行制动器。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其它制动或截停装置不以制动滚子工作,而是借助制动楔。制动楔以不同方式与螺旋弹簧或盘簧合作并且用于提供所需的制动力,即用于在导轨上产生所需的摩擦。这种已知的截停装置比上述装置复杂,一般来说该截停装置无法保证均匀压到导轨上,并且无法遥控操作,至少就制动楔或制动机构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重新被可靠置于规定为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意义上讲,该截停装置无法遥控重新解除。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制动、截停或者制动或截停装置,其也能在正常运行时发挥作用,即在没有出现不允许的高速时的运行中发挥作用。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来完成该任务,该电梯轿厢在井道中沿竖直导轨运行,一个在外周面上具有摩擦面的滚子作为制动机构可移动地保持在该制动装置的、固定于电梯轿厢上的钳体中,所述滚子的轴线的走向垂直于所述导轨的纵向,所述滚子以其后缩凸肩在一个平行于对应导轨延伸的钳体的缝隙中导向移动,该缝隙具有用于接纳滚子的摩擦面的槽,该槽朝向至少一端具有相对导轨缩小的间距,因而所述滚子在该位置上一方面以其摩擦面贴在导轨上且另一方面位于槽中,所述滚子还在该位置上以其凸肩贴在槽旁的缝隙上,因而防止了滚子继续移动,该缝隙和该槽从一个规定为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凹窝开始朝两侧延伸,所述滚子与一个规定为滚子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由电梯控制器遥控的致动器连接,该致动器如此构成,即它对滚子施加基本垂直于导轨的操作力,并由此将该滚子保持在规定为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凹窝中,只要制动或截停装置应保持不动作,一旦制动或截停装置应动作,则该致动器被电梯控制器相应接通,迫使滚子从其静 止位置移向导轨并且接触导轨,在这里,除了槽和缝隙在制动或截停装置启动状态下对滚子的凸肩或者摩擦面施加夹紧作用或摩擦作用的区域外,槽和缝隙如此设计,即滚子在电梯轿厢运动方向掉转后,自行返回这样一个位置,即在该位置上,滚子可以通过由电梯控制器相应接通的致动器的保持力被回拉入其不工作的静止位置,该致动器如此设计,即,在该滚子被拖入反向的槽或缝隙中并由此被反向制动之前,前述致动器迫使滚子离开该位置进入规定为滚子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凹窝。 
所提出的措施获得了能在正常运行时发挥作用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双向作用的,因而无论是在上行还是下行时都能提供相应的功能性。 
此外,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制动或截停装置可以可靠地由电梯控制器且无需借助其他装置地遥控重新解除,其做法是,电梯轿厢就其在先运行方向而言回撤一小段距离。由于相应的钳体设计保证了摩擦状况,所以滚子由此一来马上变得自由,它往回滚动,随后可以被致动器重新主动带入到静止位置并保持在那里。 
此外,根据所述的特定方案保证了,制动机构的摩擦面均匀一致(滚子无翘曲)地且以可精确预定的即不会过大的压力抵靠在导轨上。由此一来,避免了不均匀压紧导轨的危险,也减小了在滚子侧和导轨侧的磨损。为了在正常运行时也能使制动或截停装置发挥作用,对此也提出一个前提条件。因为一个主要负责紧急作用的构件当然只在以下情况下也适用于在正常运行中使用,即保证这种在正常运行中的使用不会造成有关构件在最糟糕情况下不能胜任其担负的紧急作用。 
在本发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中,最好使所述钳体卡在所述导轨后面。如果钳体后压在导轨上,则通过简单方式出现了闭合的力线。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制动或截停装置大致按照从目前的车辆制动盘中知道的“浮式制动钳原理”工作。这样一来,对初次致动器响应保证了很均匀的制动作用。但是,即便在紧急情况下非常有伤害地实施制动时,也主要可靠地避免了导轨的任何弯曲负荷。如果制动或截停装置已经担负起正常电梯运行时的工作,则浮式制动钳原理也是很有利的。即 目的是出于减小磨损考虑,而不应从全速行驶状态起制动电梯,而是从预先确定的速度状态起制动电梯。浮式制动钳原理也保证了制动或截停装置快速可靠的反应。这是因为滚子既没有先使导轨弹性变形,也没有先要使整个惯性相当大的电梯轿厢移动使滚子沿导轨横向移动的间隙路程,以便配对闸瓦正确紧贴在导轨上。 
理想的是,浮式制动钳导向件(必须作用在钳体上)尤其从钳体方面来说如此设计,即在没有影响到导向件的功能性的情况下,钳体能顺利变形。为了做到这一点,制动或截停装置最好按照如下所述构成: 
所述钳体在其在装入位置上看的上下边缘具有导向部,用于浮动支撑钳体于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两个导轨之间。所述导向部优选呈槽状。所述两个导轨呈水平平行安装的扁钢形式。 
所述槽如此设计,即该槽在制动或截停装置的任何状态下都保证其足够精确的浮动支撑,但在制动或截停装置启动情况下不妨碍其钳体的弹性变形。 
至少其中一个槽在按规定安装的且不工作的制动或截停装置中相对在其中延伸的导轨部如此倾斜,即,两个相互对置的且用于引导同一导轨的槽的侧壁,只有当制动或截停装置的钳体已到达其在按规定运行时的最大变形时才相互对齐。 
另外,这样的制动装置尤其也适用于这样的电梯,其电梯轿厢只在一个或两个固定在同一井道壁上的导轨运行,或者居中或偏心运行的轿厢具有2、4或6个导轨。这基于以下事实,即每个制动机构的摩擦面是一致的,且按照预定方式、无过高压力地贴靠在所属导轨上。或许恰好在上述应用场合中,浮式制动钳原理的实现对此有帮助。 
优选的是,所述钳体在其朝下延伸的缝隙部中具有垂直于导轨延伸的切口。由此实现钳体一部分(对应于电梯轿厢35行驶方向的向上部分)的刚性减弱,这样,电梯上行制动时的制动机构压力减小。结果,在上行制动时出现了较小的减速。这样,可以简单避免乘客被抛离电梯轿厢地面。 
优选的是,回复保持机构具有可摆动地支撑的螺线管,所述滚子通 过弹簧朝向对应导轨被预紧。通过这样的特征,得到了从结构上讲很简单的且容易遥控的方案。 
通过上述特征,简单实现了制动机构在正常运行时与相应导轨表面保持较近的距离。在制动装置触发时,使滚子可靠接触到导轨并且开始转动,结果,滚子滚到缝隙末端,越来越紧压到导轨上并楔住,从而出现电梯轿厢制动。 
对于也应在正常运行时起作用的制动或截停装置来说非常有意义的是,通过以下措施获得了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即:设置用于能以电的方式来检测滚子是否正确位于其不工作位置的机构。其允许由电梯控制器进行以下控制:制动或截停装置是否应该在其操纵后重新解除制动,即无论滚子事实上是否又重新完全处于其不工作位置,由此可靠地排除了下述状况,即滚子在解除制动或截停装置时或许无法完全脱开,于是随后因电梯轿厢相对导轨横向相对运动而突然不小心接触到导轨而出人意料地被启动的情况。最好采用螺线管来将滚子保持在其不工作位置上。于是,可以通过螺线管阻抗的测量来检查与滚子相连的、通过磁性来回运动的螺线管金属芯的位置。 
优选的是,至少对一个缝隙来说,确定完全拉入缝隙内的滚子的摩擦的缝隙止挡区或端部由轴承材料构成。该措施保证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启动该制动装置后,在钳体和首先在高压和大摩擦下滚动的滚子之间的咬死。取而代之的是,避免了磨损,保证了在停住的滚子和钳体之间存在符合规定的一定摩擦条件,因而制动或截停装置总是可以通过轿厢反向运动被重新解除制动。 
另外,在另一方案中,上述措施对以下情况很重要,即制动或截停装置在不同于纯粹的紧急情况下的启动,必然会伴随有一定磨损。因为由轴承材料构成的附件是廉价可更换零件,根据需要,它能够简单地从制动或截停装置上被更换。 
优选的是,所述嵌件如此可转动地保持在钳体空腔中,即其承受滚子作用力的表面通过滚子作用力可以相对滚子对准。这种优选措施的目的在于相同的方向,还考虑到总是相同的摩擦状况。 
可以将本发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用于产生暂时安全空间防护的用途,其中,使电梯轿厢移入这样一个位置,该位置就在电梯轿厢为了安全空间防护而应被截停的位置之前,在到达该位置时,致动器如此被遥控,即该致动器放开滚子,从而该滚子因电梯轿厢的继续运动而被如此深地拉入缝隙或槽中,从而该滚子迫使电梯轿厢静止并且可靠地停在这样一个相对导轨的位置,在该位置上保证了预定的最小安全空间。这种应用以简单方式,显著提高了维护作业时的安全性,为了实施维护,必须在电梯轿厢和井坑之间建立用于工人的安全空间。为了建立安全空间,电梯轿厢一般移入并保持在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在井坑前方空出了所需的安全空间,因而首先有一个临时安全空间。工人可以先进入临时安全空间,进行最终的安全空间防护,其做法是,工人例如将相应的支柱安置在电梯轿厢下面或对重下面,或者用销栓以机械方式定位电梯轿厢或对重或启动自动安全空间防护机构,该机构窜入电梯轿厢行驶区。如果电梯轿厢因任何理由在工人置入支柱或销栓之前还运动,则存在出现严重事故的巨大危险。在这里,上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应用给出了帮助,因为它排除了在这种关键阶段出现不希望的电梯轿厢运动的可能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动装置及安全钳的结构系列,该结构系列覆盖至少两个不同工作负荷区,即该结构系列具有至少两个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系列的所有构件具有相同的钳体,就此而言,即该结构系列的构件的用于第一工作负荷区的钳体,基本上只通过在其中加工出的缝隙和槽的至少一个区域的几何形状,来与该结构系列的构件的用于另一个工作负荷区的钳体区分开。上述措施实现了制动或截停装置的整个结构系列的合理制造,例如构造系列中的4个构件,它们用于250公斤-500公斤的额定负荷区、500公斤-750公斤的额定负荷区、750公斤-1000公斤的额定负荷区以及1000公斤-1250公斤的额定负荷区。 
为了实现所希望的作用,用于250-500公斤额定负荷的每个构造系列构件的滚子必须只以正常力紧压在导轨和钳体上,该正常力比用于750-1000公斤额定负荷的构造系列构件的滚子小得多。这种紧压取决于钳 体弹力。实心钳体是制造成本比较高的构件,因此采用由不同钳体构成的壳体带来显著缺点,因为挤压不同钳体需要不同工具,对于唯一的单独钳体要分别制造一个小系列产品。 
在这里,提出了一种制造如上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结构系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制动或截停装置的钳体分别由基本相同的坯料制成,其做法是,对于每个工作负荷区,确定缝隙和槽如何在其它方面相同的坯料中延伸,以使随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能产生具体工作负荷区所需的制动力或钳制力,并保证滚子在电梯轿厢运动方向掉转后自行返回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可以通过由电梯控制器相应接通的致动器的保持力将滚子回拉到其不工作的静止位置,随后,在坯料中从成组的缝隙延伸走向和槽延伸走向中加工出对应于工作负荷区的缝隙延伸走向和槽延伸走向,该缝隙延伸走向和槽延伸走向是为实际处于加工中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确定的。据此,对于制动或截停装置的整个结构系列,总是采用同样的钳体坯料,根据要制造钳体结构系列中的哪个构件,随后在坯料中铣削出不同的缝隙走向或槽走向。由此一来确定了,当滚子要被拉入各缝隙直到停住时,制成的具体钳体以多大力度紧压滚子。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其它优点。 
图1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制动机构。 
图2以水平截面图示意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图3表示沿图2的箭头III方向看去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图3b表示基本上对应于图3的替换实施例。 
图4表示制动装置的浮动支撑。 
图5表示在缝端部具有黄铜衬件L的图3所示制动或截停装置的变型方案。 
图6粗略表示拆卸状态下的、图5所示组装好的衬件L。 
图7表示用于四个不同工作负荷区的缝隙的不同走向和深度,即一个结构系列的四个不同的构件,但钳体在其它方面是相同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导轨2具有通过腹板6与轨足连接的轨头8。 
在根据本发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中,设有呈滚子9形式的制动机构,它在其两端面10上(参见图1)配备有凸肩11。滚子9的外周面起到摩擦面12作用。为此,滚子具有滚花或者摩擦片层,其用于与导轨接触(参见图2)。 
图2以水平截面图表示本发明的制动装置14。该制动装置14具有钳体19,其基本上为U形型材,两个腿16、16’在其自由端区域内具有导轨2。在钳体19的腿16上有缝20,滚子9运行于缝中。此外,缝20具有槽21,该槽21能容纳滚子9的摩擦面12(参见图1)。钳体由适当的调质钢构成,如用于制造螺旋弹簧或盘簧的调质钢。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目前有哪些调质钢被用于螺旋弹簧或盘簧。与弹簧钢不同,这样的调质钢易于切削加工,又不需要随后热处理,而热处理使铣削的缝隙和槽的尺寸稳定性成问题。 
滚子9可转动地保持在轴22上(图2未示出,见图3),该轴22穿透腿16的缺口23并保持在支座25中。 
滚子以其凸肩11在缝隙中运动,凸肩11的轮廓对应于图7所示的缝隙之一的形状,在这里,在上行时的有效缝隙区和下行时的有效缝隙区之间设有突出的、最好呈V形轮廓的制动面,该制动面如此构成,即滚子(尽管有不可避免的摩擦影响)在重新解除时总是返回并保持在同一位置上。 
弹簧28围绕所述支座25,该弹簧呈压簧形式,它将滚子9预压向导轨2。弹簧28反作用于螺线管(未示出),该螺线管由安置于电梯井道中的未示出的电子装置控制,其一部分或许也可以安装在轿厢上。 
因为应当在紧急情况(即超速)或是在正常运行时停住电梯轿厢,所以当制动或截停装置应该作出反应时,螺线管被去励磁,以保护例如安全空间或者为了防止电梯轿厢从停梯位置溜走。由此一来,弹簧28使支座25进而以及滚子9移向导轨2,从而滚子9的摩擦面12(见图1) 贴在导轨2(见图3)上。由此迫使滚子转动。 
在电梯轿厢下行时,滚子9顺时针转动(参见图3)。这样,滚子9沿导轨2滚动并上移。由于槽21和导轨2之间距离朝上缩小,所以滚子9被夹在槽21和导轨2之间,由此一来,滚子在槽21中摩擦并制动,结果,未示出的电梯轿厢停住。在最终位置上,摩擦面12(见图1)在位置41(见图3)接触槽21,在位置42,滚子9的凸肩11(见图1)接触槽21旁边的缝隙20(见图3)。在位置42,槽21相当深,因而摩擦面12(见图1)在那里接触不到槽21(见图3)。通过这种方式,滚子9的运动路程5受到限制,但这对制动力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在凸肩11区域内的摩擦(参见图1)相当小(凸肩是光滑的)。通过相应设定槽21(见图3)距导轨2的距离,可以相应地预定此时出现的减速。由于有可摆动的支座25和缺口23,因此滚子9能不受阻碍地沿缝隙20移动。 
在只需要较小制动力的上行制动中,滚子9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向下滚动。 
缝隙20(或者槽21)大致居中具有凹窝或者制动面31,用于确定该制动装置未启动的静止位置。在该位置,滚子9受到励磁螺线管的拉动。此时,导轨2和滚子9之间距离保持不变。 
为了在电梯轿厢下行制动后重新解除制动或截停装置,电梯轿厢将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缝隙和槽的斜度如此选择和相互协调,即滚子在电梯轿厢上行运动时没有沿导轨滑动,而是倒过来被导轨驱动,并且在朝上的缝隙部和朝下的缝隙部之间的区域内回滚向其不工作位置。一旦滚子到达其不工作位置附近,滚子被相应接通的为产生相应拉力而设置的螺线管吸住,并且被可靠拉回到其不工作位置中,确切说是在滚子(以现在又可看到的载人电梯轿厢相对导轨的速度)被拖入从滚子不工作位置起升高的缝隙20部中并且在那里被意外制动之前被及时地拉回。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在电梯轿厢上行制动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制动解除。 
无法对于所有可行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来总计确定 如何精确选择缝隙20和槽21的斜度。不过,具体情况下的精确设计可以由技术人员结合自身知识和常规计算或少量试验来求出,这对于这种制动或截停装置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制动或截停装置必须基于电梯结构的技术规范来设计,以使得电梯在紧急制动时不会以让乘客跌倒的剧烈程度减速。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减小钳体19的刚性,在下部区域设置切口32。由此在对应于上行的钳体19部分中造成刚性相应降低,进而滚子9的压紧力降低,由此一来,在制动中的减速减小。作为替换方式(在此未示出),斜面不是镜像对称的,而是以不同的斜度或长度延伸,结果也产生理想的效果。 
与汽车制动盘的钳座相似,钳体19浮动支撑在电梯轿厢上,如图4所示。作为浮动支撑的导向机构,为每个制动或截停装置配备两个彼此间隔地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扁钢F,它们可以说形成基本对准水平方向的导轨对。在钳体19的上下边缘上分别设有槽N1或N2用于插入所述扁钢,因而钳体可以进入两个扁钢之间。 
与扁钢宽度相比,两个槽具有一定侧缝隙。此外,至少其中一个槽N1、N2具有特殊设计,即它倾斜延伸足够远。考虑到钳体在滚子在制动或截停中被拉入缝隙的力的影响下弹性弯曲,如果对此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这两个分别安置在上下侧上的槽不会再相互对齐。至少其中一个槽的倾斜延伸布置如此选择,即槽在制动或截停装置不工作时仍像以前那样保证精确确定的、留下可靠缝隙的导向,这是因为左侧槽壁的上边沿和右侧槽壁的下边沿产生一定导向作用。由于槽壁倾斜延伸,所以保证了钳体可以顺利变形,而没有影响到导向。 
图3所示的一个替换实施例没有采用切口32,而是取而代之地在其负责上行制动的区域内具有缝隙20和槽21,其楔角或在其端部共同产生的楔紧作用小于设置在负责下行的区域内的缝隙20和槽21的楔角或楔紧作用。这在图3b中用虚线和点划线32a示出了。虚线表示缝隙20和槽21,其楔角或最终楔紧作用按照下行时所需要的那样来确定。取而代之,点划线表示缝隙和槽21的较小楔角或者在端部侵入总之较小的楔紧 作用,该缝和槽负责上行方向的制动。有利的是,缝隙20和槽21的坡度在其接近滚子静止位置的区域内是相同的,即如此优化,滚子已经在其初次接触导轨时被最有效地拉入相关的缝隙20和相关的槽21。这样,获得了在两个运行方向上都一样好的反应性能。 
两个缝隙20的端部配备有由预防咬死材料构成的嵌件L,在这里是呈适当有色金属形式的金属轴承材料,即理想的是黄铜。图5表示上缝隙区和上槽区的例子,其中图6表示拆卸状态下的其中一个嵌件L。嵌件L可以简单安装,其做法是,尚未加工好的钳体19在其随后的缝隙20和槽21的端部区域内各有一个横孔,随后相应对准的由轴承材料构成的销被插入或压入。接着,铣削出缝隙20和槽21。轴承销此时被切割,由此自动获得正确的形状。该嵌件有助于提供一种制动或截停装置,其在启动后总是能顺利地被解除,因为它用于即便在经常重复启动制动或截停装置时也总是近似保证一致的摩擦状况,不会出现卡死。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该电梯轿厢在井道中沿竖直导轨(2)运行,一个在外周面上具有摩擦面(12)的滚子(9)作为制动机构可移动地保持在该制动装置的、固定于电梯轿厢上的钳体(19)中,所述滚子(9)的轴线的走向垂直于所述导轨(2)的纵向,所述滚子(9)以其后缩凸肩(11)在一个平行于对应导轨(2)延伸的钳体(19)的缝隙(20)中导向移动,该缝隙(20)具有用于接纳滚子(9)的摩擦面(12)的槽(21),该槽(21)朝向至少一端具有相距导轨(2)缩小的间距,因而所述滚子(9)在所述槽(21)具有距导轨(2)缩小的间距的一端上,一方面以该滚子(9)的摩擦面(12)贴在导轨(2)上且另一方面该摩擦面位于槽(21)中的一个位置(41)上,所述滚子(9)还在所述槽(21)具有距导轨(2)缩小的间距的一端上以该滚子(9)的凸肩(11)在一个位置(42)上贴在槽(21)旁的缝隙(20)上,因而防止了滚子(9)继续移动,该缝隙(20)和该槽(21)从一个规定为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凹窝(31)开始朝两侧延伸,所述滚子(9)与一个规定为所述滚子(9)的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由电梯控制器遥控的致动器连接,该致动器如此构成,即它对滚子施加基本垂直于导轨的操作力,并且,只要制动或截停装置应保持不动作,由此将该滚子(9)保持在规定为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凹窝中,一旦制动或截停装置应动作,则该致动器被电梯控制器相应接通,迫使滚子从滚子(9)的静止位置移向导轨并且接触导轨,在这里,除了槽(21)和缝隙(20)在制动或截停装置启动状态下对滚子(9)的凸肩(11)或者摩擦面(12)施加夹紧作用或摩擦作用的区域外,槽(21)和缝隙(20)如此设计,即滚子(9)在电梯轿厢运动方向掉转后,自行返回这样一个位置,即在该位置上,滚子可以通过由电梯控制器相应接通的致动器的回复力被回拉入到滚子(9)的不工作的静止位置,该致动器如此设计,即,在该滚子被拖入反向的槽或缝隙中并由此被反向制动之前,前述致动器迫使滚子离开该位置进入规定为滚子(9)的不工作的静止位置的凹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19)卡在所述导轨(2)后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19)能浮动支撑在电梯轿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在钳体的在装入位置上看的上下边缘具有导向部,用于浮动支撑钳体于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两个导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呈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轨呈水平平行安装的扁钢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如此设计,即该槽在制动或截停装置的任何状态下都保证该槽的足够精确的浮动支撑,但在制动或截停装置启动情况下不妨碍制动或截停装置的钳体的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槽(N1、N2),在按规定安装的且不工作的制动或截停装置中,相对在其中延伸的导轨部如此倾斜,即,两个相互对置的且用于引导同一导轨的槽(N1、N2)的侧壁,只有当制动或截停装置的钳体已到达该钳体在按规定运行时的最大变形时才相互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19)在其朝下延伸的缝隙(20)部中具有垂直于导轨(2)延伸的切口(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回复保持机构具有可摆动地支撑的螺线管,所述滚子(9)通过弹簧(28)朝向对应导轨(2)被预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能以电的方式来检测滚子(9)是否正确位于其不工作位置的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对一个缝隙(20)来说,缝隙止挡区或端部由轴承材料构成,该缝隙止挡区或端部规定了被完全拉入缝隙内的滚子的摩擦的状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材料呈至少局部为圆柱形嵌件(L)的形式,该嵌件保持在钳体(19)的至少局部呈圆柱形的空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L)如此可转动地保持在钳体(19)空腔中,即嵌件(L)承受滚子(9)作用力的表面通过滚子作用力可以相对滚子对准。
15.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项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用于产生暂时安全空间防护的用途,其中,使电梯轿厢移入这样一个位置,该位置就在电梯轿厢为了安全空间防护而应被截停的位置之前,在到达该位置时,致动器如此被遥控,即该致动器放开滚子(9),从而该滚子因电梯轿厢的继续运动而被如此深地拉入缝隙(20)或槽(21)中,从而该滚子迫使电梯轿厢静止并且可靠地停在这样一个相对导轨的位置,在该位置上保证了预定的最小安全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致动器被遥控以放开滚子(9)之前,电梯轿厢的速度将一直被降低,直到滚子正好还来得及将电梯轿厢可靠截停在导轨上。
17.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用于防止电梯轿厢从停梯位置溜走的用途,其中,一旦电梯轿厢已经从其停梯位置离开,该制动或截停装置就被启动。
18.一种电梯,它具有电梯控制器、井道拷贝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器具有用于产生临时安全空间防护的程序,其具有以下步骤:
-使电梯轿厢移近到待形成的安全空间;
-在到达电梯轿厢的第一预定位置时,将电梯轿厢制动到一个比迄今速度低的速度;
-在达到第二预定位置时,关闭驱动机构;
-在达到第二预定位置时,如此控制致动器,即致动器使滚子(9)贴在导轨上,电梯轿厢因而被制动并且停留在导轨上;
-等候要取消安全空间的外部指令;
-在获得外部指令后,以减小的功率,使电梯反向移动;
-如此控制致动器,即致动器把滚子(9)回拉入滚子(9)的不工作的静止位置。
19.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结构系列,该结构系列覆盖至少两个不同工作负荷区,即该结构系列具有至少两个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系列的所有构件具有相同的钳体,就此而言,即该结构系列的构件的用于第一工作负荷区的钳体,基本上只通过在其中加工出的缝隙(20)和槽(21)的至少一个区域的几何形状,来与该结构系列的构件的用于另一个工作负荷区的钳体区分开。
20.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的结构系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制动或截停装置的钳体(19)分别由基本相同的坯料制成,其做法是,对于每个工作负荷区,确定缝隙(20)和槽(21)如何在其它方面相同的坯料中延伸,以使随后的制动或截停装置能产生具体工作负荷区所需的制动力或钳制力,并保证滚子在电梯轿厢运动方向掉转后自行返回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可以通过由电梯控制器相应接通的致动器的保持力将滚子回拉到滚子的不工作的静止位置,随后,在坯料中从成组的缝隙延伸走向和槽延伸走向中加工出对应于工作负荷区的缝隙延伸走向和槽延伸走向,该缝隙延伸走向和槽延伸走向是为实际处于加工中的制动或截停装置确定的。
CN2006800274236A 2006-07-26 2006-07-26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Active CN101233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6/007403 WO2008011896A1 (de) 2006-07-26 2006-07-26 Brems- bzw. fangeinrichtung zur temporären schutzraumabsicherung und derg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068A CN101233068A (zh) 2008-07-30
CN101233068B true CN101233068B (zh) 2012-09-05

Family

ID=3784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74236A Active CN101233068B (zh) 2006-07-26 2006-07-26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043937B1 (zh)
CN (1) CN101233068B (zh)
ES (1) ES2655864T3 (zh)
WO (1) WO2008011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2760A (ko) 2011-03-22 2014-01-08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제동 시스템
JP5761742B2 (ja) 2011-03-31 2015-08-12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395922B2 (ja) * 2015-03-18 2018-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DE202015106237U1 (de) 2015-11-17 2017-02-20 Wittur Holding Gmbh Aufzugssicherheitseinrichtung mit energiesparendem Auslöser
CN108821064B (zh) * 2018-08-10 2024-04-19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24892B (zh) * 2019-04-15 2024-05-24 杭州沪宁电梯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提拉力的提拉装置
CN114787065A (zh) * 2019-12-12 2022-07-2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制动能够沿导轨在移位方向上被引导地移位的行驶体的、例如具有楔形制动元件的制动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280A1 (en) * 1996-11-07 1998-05-13 Kone Oy Safety gear
EP1209117A1 (en) * 1999-05-28 2002-05-29 Selcom Aragon, S.A. Elevator car parachute system with up and down actu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2518B2 (ja) * 2003-02-20 2009-09-0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AT501415B1 (de) * 2005-01-21 2009-01-15 Wittur Gmbh Brems- bzw. fangein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kabi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1280A1 (en) * 1996-11-07 1998-05-13 Kone Oy Safety gear
EP1209117A1 (en) * 1999-05-28 2002-05-29 Selcom Aragon, S.A. Elevator car parachute system with up and down act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55864T3 (es) 2018-02-22
EP2043937B1 (de) 2017-09-06
CN101233068A (zh) 2008-07-30
EP2043937A1 (de) 2009-04-08
WO2008011896A1 (de) 2008-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068B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或截停装置
KR102359145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안전 브레이크
CN101148233B (zh) 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及电梯
EP2687474B1 (en)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overspeed in lifting apparatuses, overspeed prevention safety actuation device and lifting apparatus
CN101372302B (zh) 电梯设备
CN111712455B (zh) 紧急停止装置及电梯
JP489362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EP2516308B1 (en) Elevator braking device
JP534518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CN105480812B (zh) 失电触发式钢丝绳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
EP1813566B1 (en) Safety device for elevator
CN102791603A (zh) 具有制动器设备的升降机系统
JP53616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CN114787062A (zh) 用于作动电梯制动装置的触发单元
CN101107190A (zh) 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装置或安全钳
EP3674248B1 (en) An elevator car parking brake
CN102421693A (zh) 电梯的直接动作型轮制动装置
CN105480811B (zh) 夹绳器
WO2014102933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459273A (zh) 用于轨道导引式车辆的通道紧急制动器
CN101663221B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制动器
EP3736238B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afety brake
JP417655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止め装置
KR960008456Y1 (ko) 엘리베이터 카용 마그네틱 브레이크장치
CN205367565U (zh) 锁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