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9341A - 一种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9341A
CN101209341A CNA2006101561545A CN200610156154A CN101209341A CN 101209341 A CN101209341 A CN 101209341A CN A2006101561545 A CNA2006101561545 A CN A2006101561545A CN 200610156154 A CN200610156154 A CN 200610156154A CN 101209341 A CN101209341 A CN 101209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radix
mentholum
ethanol
bulbus fritillari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61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9341B (zh
Inventor
杨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aodu Zhuangsh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杨文龙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文龙 filed Critical 杨文龙
Priority to CN2006101561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9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9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9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活性组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乙醇溶液浸渍,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医学上药用辅料,制备成制剂。本发明制得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显著、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优点,可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等症。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滋阴润肺、降气化痰的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也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传统医学认为: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久病咳喘,不但肺肾俱虚,而且中焦脾气被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为咳嗽多见痰多,胸膈满闷等症。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止咳药物,西医药学认为咳嗽是呼吸道受刺激,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及霉菌等微生物,气候骤变、寒冷、干燥、过热等气象因素,花粉、毛发、异种蛋白等致敏因素的刺激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射。西药治疗该类咳嗽,主要运用抗生素并配合使用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价格昂贵,而且毒副作用也较高。
国内的中药有“百合固金汤”、“薄荷连翘汤”、“润肺止咳合剂”、“蝉蜕散风汤”、“沙麦桔梗汤”等,其中“百合固金汤”以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主要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症,但该方以滋养内伤之肺肾滋阴为主。“薄荷连翘汤”主治肺卫燥热之症,但方中无养肺阴之剂。“润肺止咳合剂”主含制百部、生地、麦冬、桔红、黄芪、杏仁等,以养阴润肺止咳为主,主治肺肾虚咳嗽。“蝉蜕散风汤”主含蝉蜕、荆芥、防风、僵蚕、桑叶、银花、桔梗、麻黄、甘草等,主治咽痒、咳嗽、呛咳、少痰。“沙参桔梗汤”清养肺胃、生津润燥,治燥伤肺胃,津液亏损,但收敛止咳作用欠佳。上述汤剂药物的疗效成分的组成不固定,药物剂量因人而异,且受煎煮时间、煎煮方法等影响,故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及创造性的劳动设计出一种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的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活性组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所述的中药活性组分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川贝母 50-120   琵琶叶 55-145    沙参   10-40  茯苓   10-35
化橘红 10-30    桔梗   35-100    法半夏 10-40  瓜篓子 20-60
苦杏仁 15-70    生姜   5-30      甘草   5-35   薄荷脑 0.5-5
杏仁水 3-20。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活性组分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川贝母 65-100   琵琶叶 80-120    沙参   10-25    茯苓   15-30
化橘红 15-25    桔梗   55-100    法半夏 10-25    瓜篓子 25-50
苦杏仁 30-55    生姜   5-30      甘草   15-30    薄荷脑 1-2.5
杏仁水 3-10。
最优选地,所述的中药活性组分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川贝母 75-85  琵琶叶 90-100   沙参   15-20    茯苓   15-25
化橘红 15-20  桔梗   75-85    法半夏 15-25    瓜篓子 30-45
苦杏仁 35-45  生姜   5-30     甘草   15-20    薄荷脑 1.5-2.5
杏仁水 5-8。
所述的制剂为滴丸制剂或膏剂。
一种制备所述的滴丸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体积百分比为50-9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5-9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50-95%乙醇溶液浸渍10-25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基质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0-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所述的基质水溶性基质或水不溶性基质。
所述的水溶性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硬脂酸钠、甘油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水不溶性的基质有:硬酯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蜂蜡、氢化油以及植物油等。
一种制备所述的膏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体积百分比为50-9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5-9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50-95%乙醇溶液浸渍10-25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蜂蜜及单糖浆,混匀,浓缩,冷却至室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匀,调制成规定规格,即得膏剂。
所述的渗漉的速率为1-3ml/min。
一种制备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的中药膏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称取原料药:川贝母80g、琵琶叶100g、沙参20g、茯苓20g、化橘红20g、桔梗80g、法半夏20g、瓜篓子40g、苦杏仁40g、生姜20g、甘草20g、薄荷脑2g、杏仁水7ml;
②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8小时后渗漉,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③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90%乙醇溶液浸渍14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④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⑤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蜂蜜200g及单糖浆适量,混匀,浓缩,冷却至室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匀,调制成1000ml,即得膏剂。
本发明制备的滴丸制剂是将中药的提取物加入特定的基质、通过溶融法制成的一种使药物呈高度分散状态的固体分散物。由于基质对药物具有湿润作用、阻碍聚集、增溶和抑晶作用,药物在基质中主要以分子、微晶或胶体状态存在,药物总表面积增大。不仅能增加一些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和吸收速率,而且也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制备的滴丸具有如下优点:
速效作用:以水溶性基质制备的滴丸,溶散时限为5-15分钟。
高效作用:口服固体制剂进入体内后,均需经过溶出过程,才能透过生物膜被机体吸收。难溶性药物由于其溶出速度受溶解度的限制,影响了药物吸收,因此作用缓慢,生物利用度较低。本发明的滴丸是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符合Noyes-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dc/dt=K·S·C,溶出速度随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提高药物的分散度,减少药物粒度,使比表面积增加,则可以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能使中药有效成分与黏膜表面充分接触,提高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正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药物形成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的高分散体,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从而,提高了机体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发挥高效。
降低毒副作用:传统中药,体积较大、服用量多、口味不佳,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以固体分散技术制成滴丸后,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吸收率,减少了剂量,从而达到减少对胃肠道刺激性的目的。另外,滴丸个体较小,接触口腔唾液后,很快溶化,因此可舌下含服。舌下含服通过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循环系统,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降低毒副作用。与注射液比较,滴丸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起效较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又可避免中药注射液直接入血可能引起的急性毒性和过敏反应。
服用剂量小、贮存、运输、携带、使用方便中药滴丸剂与其他口服剂型比较,体积小,重量轻,适宜随身携带。使用更加方便。不仅可口服,而且还可舌下含服。服用不受饭前或饭后影响。分量使用更为方便,克服了有些药物一次口服半片或1/4片的弊端。
生产方便:制备滴丸设备主要由保温罐、滴头、制冷循环装置组成。制备过程是将药物和基质融化,通过保温罐滴入冷凝液中,取出干燥即可。与其他制剂比较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序少,生活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于同品种片剂的50%以下。
经过大量的试验及创造性的劳动,发明人发现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作为基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作用,不破坏主药的疗效;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熔点较低或加一定量热水(60℃~100℃)能溶化成液体,而遇骤冷后又能凝成固体(在室温下仍保持固体状态),并在加进一定量的药物后仍能保持上述性质;聚乙二醇4000、6000对人体无害。
药效学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的滴丸制剂和膏剂能非常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非常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及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非常显著增加小鼠气管粘膜酚红的分泌量,即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能非常显著增加小鼠的免疫作用,对免疫早期的脾脏抗原结合细胞有促进增生作用,效果优于养阴清肺膏。从而为治疗阴虚咳嗽,咽干咽痛,痰少而粘,舌红少苔等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滴丸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阴润肺,降气化痰的功能,适用于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等症。
本研究采用小白鼠进行抗炎、镇咳、祛痰三个方面的药效学实验,以验证本发明药物的药效作用。
1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昆明种,一级合格,雌雄各半,体重18-21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品与试剂:试验组所用制剂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滴丸(川贝母60g、琵琶叶130g、沙参26g、茯苓24g、化橘红17g、桔梗85g、法半夏36g、瓜篓子38g、苦杏仁30g、生姜12g、甘草25g、薄荷脑1g、杏仁水14ml),即小试药物,由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60513。对照药物:养阴清肺膏,国药准字Z11020376,批号20060217,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酚红,批号20060129,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
仪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抗炎试验
选取昆明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养阴清肺膏所配制溶液0.4mL/20g,即1g/kg,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不同浓度的小试药物所配溶液0.4mL/20g,即0.8g/kg、0.4g/kg、0.2g/kg;空白对照组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4mL/20g。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静脉注射0.5%的伊文思兰0.2ml/20g小鼠,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20分钟后处死,腹腔注射6ml生理盐水/只,洗涤腹腔,搜集洗涤液,静置后取上清液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90nm处测吸收度值。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对小鼠的抗炎作用(x±SD)
Figure A2006101561540013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1结果表明,滴丸的中、高剂量组均能非常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效果与养阴清肺膏相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镇咳试验
选取昆明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养阴清肺膏所配制溶液0.4mL/20g,即1g/kg,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不同浓度的小试药物所配溶液0.4mL/20g,即0.8g/kg、0.4g/kg、0.2g/kg;空白对照组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4mL/20g。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定量喷雾浓氨水,观察小鼠的咳嗽反应,记录咳嗽潜伏期及1分钟内的咳嗽次数。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对小鼠的止咳作用(x±SD)
Figure A2006101561540014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3结果表明,滴丸的低、中及高剂量组均能非常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及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效果与养阴清肺膏相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祛痰试验
选取昆明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养阴清肺膏所配制溶液0.4mL/20g,即1g/kg,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不同浓度的小试药物所配溶液0.4mL/20g,即0.8g/kg、0.4g/kg、0.2g/kg;空白对照组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4mL/20g。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腹腔注射0.2ml/20g酚红溶液,30分钟后处死动物,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枝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2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入0.2ml的1mol/L氢氧化钠,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6nm处测吸收度值。实验结果见表3。
表3对小鼠的祛痰作用(x±SD)
Figure A2006101561540014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3结果可见,滴丸的低、中和高剂量组均能非常显著增加小鼠气管粘膜酚红的分泌量,即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效果与养阴清肺膏相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药效学的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的药物能非常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非常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及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得镇咳作用;非常显著增加小鼠气管粘膜酚红的分泌量,即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从而为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等症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膏剂的药效学研究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滋阴润肺,降气化痰的功能,适用于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等症。
本研究采用小白鼠进行抗炎、镇咳、祛痰三个方面的药效学实验,以验证本发明药物的药效作用。
1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昆明种,一级合格,雌雄各半,体重18-21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品与试剂:试验组所用制剂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十二制备的膏剂(川贝母80g、琵琶叶100g、沙参20g、茯苓20g、化橘红80g、桔梗20g、法半夏40g、瓜篓子40g、苦杏仁40g、生姜20g、甘草20g、薄荷脑2g、杏仁水7ml),即小试药物,由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60513。对照药物:养阴清肺膏,国药准字Z11020376,批号20060217,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酚红,批号20060129,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
仪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4抗炎试验
选取昆明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养阴清肺膏所配制溶液0.4mL/20g,即1g/kg,膏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不同浓度的小试药物所配溶液0.4mL/20g,即0.8g/kg、0.4g/kg、0.2g/kg;空白对照组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4mL/20g。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静脉注射0.5%的伊文思兰0.2ml/20g小鼠,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20分钟后处死,腹腔注射6ml生理盐水/只,洗涤腹腔,搜集洗涤液,静置后取上清液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90nm处测吸收度值。实验结果见表4。
表4对小鼠的抗炎作用(x±SD)
Figure A2006101561540016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4结果表明,膏剂的中、高剂量组均能非常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效果与养阴清肺膏相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5镇咳试验
选取昆明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养阴清肺膏所配制溶液0.4mL/20g,即1g/kg,膏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不同浓度的小试药物所配溶液0.4mL/20g,即0.8g/kg、0.4g/kg、0.2g/kg;空白对照组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4mL/20g。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定量喷雾浓氨水,观察小鼠的咳嗽反应,记录咳嗽潜伏期及1分钟内的咳嗽次数。实验结果见表5。
表5对小鼠的止咳作用(x±SD)
Figure A2006101561540016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5结果表明,膏剂的低、中及高剂量组均能非常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及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效果与养阴清肺膏相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6祛痰试验
选取昆明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养阴清肺膏所配制溶液0.4mL/20g,即1g/kg,膏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不同浓度的小试药物所配溶液0.4mL/20g,即0.8g/kg、0.4g/kg、0.2g/kg;空白对照组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0.4mL/20g。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腹腔注射0.2ml/20g酚红溶液,30分钟后处死动物,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枝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2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入0.2ml的1mol/L氢氧化钠,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6nm处测吸收度值。实验结果见表6。
表6对小鼠的祛痰作用(x±SD)
Figure A2006101561540017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表6结果可见,膏剂的低、中和高剂量组均能非常显著增加小鼠气管粘膜酚红的分泌量,即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效果与养阴清肺膏相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药效学的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的药物能非常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非常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时间及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得镇咳作用;非常显著增加小鼠气管粘膜酚红的分泌量,即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从而为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等症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50g、琵琶叶140g、沙参12g、茯苓35g、化橘红18g、桔梗70g、法半夏34g、瓜篓子30g、苦杏仁60g、生姜5g、甘草28g、薄荷脑5g、杏仁水18ml;
制备方法: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IO),用体积百分比为9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5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渗漉的速率为3ml/min;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溶液浸渍20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聚乙二醇4000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0℃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二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65g、琵琶叶55g、沙参40g、茯苓26g、化橘红12g、桔梗95g、法半夏15g、瓜篓子60g、苦杏仁20g、生姜28g、甘草15g、薄荷脑1.2g、杏仁水12ml;
制备方法: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IO),用体积百分比为5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9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渗漉的速率为1ml/min;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95%乙醇溶液浸渍10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聚乙二醇6000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三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120g、琵琶叶80g、沙参34g、茯苓12g、化橘红10g、桔梗55g、法半夏25g、瓜篓子36g、苦杏仁70g、生姜15g、甘草5g、薄荷脑2.5g、杏仁水4ml;
制备方法: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IO),用体积百分比为6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2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渗漉的速率为2ml/min;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50%乙醇溶液浸渍25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聚硬脂酸钠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四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105g、琵琶叶115g、沙参24g、茯苓30g、化橘红30g、桔梗40g、法半夏10g、瓜篓子25g、苦杏仁50g、生姜10g、甘草22g、薄荷脑0.5g、杏仁水20ml;
制备方法: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IO),用体积百分比为8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45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渗漉的速率为1.5ml/min;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60%乙醇溶液浸渍15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甘油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五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90g、琵琶叶145g、沙参10g、茯苓15g、化橘红26g、桔梗100g、法半夏30g、瓜篓子20g、苦杏仁35g、生姜22g、甘草10g、薄荷脑4g、杏仁水16ml;
制备方法: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IO),用体积百分比为85%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7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渗漉的速率为2.5ml/min;
步骤②、③同实施例四;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单硬脂酸甘油酯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六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115g、琵琶叶110g、沙参38g、茯苓10g、化橘红15g、桔梗35g、法半夏40g、瓜篓子48g、苦杏仁55g、生姜8g、甘草18g、薄荷脑1.8g、杏仁水6ml;
制备方法:
其中步骤①同实施例四;
步骤②、③同实施例三;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硬酯酸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七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100g、琵琶叶120g、沙参16g、茯苓34g、化橘红24g、桔梗50g、法半夏22g、瓜篓子42g、苦杏仁15g、生姜30g、甘草12g、薄荷脑0.8g、杏仁水3ml;
制备方法:
其中步骤①同实施例二;
步骤②、③同实施例三;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植物油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所述的基质还可以为虫蜡、氢化油。
实施例八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60g、琵琶叶130g、沙参26g、茯苓24g、化橘红17g、桔梗85g、法半夏36g、瓜篓子38g、苦杏仁30g、生姜12g、甘草25g、薄荷脑1g、杏仁水14ml;
制备方法:
其中步骤①同实施例二;
步骤②、③同实施例三;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熔化的基质蜂蜡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实施例九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75g、琵琶叶70g、沙参30g、茯苓22g、化橘红28g、桔梗45g、法半夏12g、瓜篓子34g、苦杏仁25g、生姜18g、甘草30g、薄荷脑1.5g、杏仁水10ml;
制备方法: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体积百分比为75%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8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80%乙醇溶液浸渍18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蜂蜜200g和单糖浆适量,混合均匀,冷却至常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再加单糖浆调制成1000ml,即得膏剂。
实施例十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110g、琵琶叶60g、沙参14g、茯苓28g、化橘红22g、桔梗90g、法半夏32g、瓜篓子55g、苦杏仁45g、生姜25g、甘草8g、薄荷脑2.2g、杏仁水5ml;
制备方法:
其中步骤①、②、③同实施例二;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蜂蜜250g和单糖浆适量,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再加单糖浆调制成1000ml,即得膏剂。
实施例十一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70g、琵琶叶105g、沙参36g、茯苓32g、化橘红25g、桔梗65g、法半夏18g、瓜篓子28g、苦杏仁65g、生姜14g、甘草24g、薄荷脑3g、杏仁水8ml;
制备方法:
其中步骤①、②、③同实施例三;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蜂蜜180g和单糖浆适量,混合均匀,冷却至常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再加单糖浆调制成1000ml,即得膏剂。
实施例十二
中药活性组分:川贝母80g、琵琶叶100g、沙参20g、茯苓20g、化橘红80g、桔梗20g、法半夏40g、瓜篓子40g、苦杏仁40g、生姜20g、甘草20g、薄荷脑2g、杏仁水7ml;
制备方法:
②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8小时后渗漉,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③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90%乙醇溶液浸渍14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④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⑤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蜂蜜200g及单糖浆适量,混匀,浓缩,冷却至室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匀,调制成1000ml,即得膏剂。
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定性鉴别方法包括:
(1)取所得制剂20ml,加水10ml,搅匀,置三角烧瓶中,瓶中悬挂一条三硝基苯酚试纸(临用前将三硝基苯酚试纸浸于10%碳酸钠溶液),用软木塞塞紧,置60-70℃水浴中,10分钟后,试纸即显砖红色;
(2)取所得制剂100ml,加水100ml,摇均,用氨试液调PH值至碱性,加氯仿100ml,振摇,分取氯仿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贝母对照药材2g,加氨试液5滴湿润,放置半小时后,加氯仿30ml,加热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12∶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所得制剂5ml,加水10ml,混匀,加石油醚(60-90℃)15ml,振摇,静置,分取石油醚液层,挥干,残渣加石油醚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2∶8),在105℃烘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所得制剂50ml,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滤过,滤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硫酸试液,在105℃烘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相对密度应为1.35-1.41(5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IA);
PH值应为4.5-5.5(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F);
其他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F);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以Chromosorb W(AW-DMCS)为担体,柱长2m,涂布浓度10%;氮气为载体,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20℃,柱温120℃,理论塔板数按薄荷脑计算,应不得低于6000,其他化合物的分离高度应符合要求;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苯甲醛及薄荷脑对照品适量,加正己烷溶解各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所得制剂50g,精密称定,置园底烧瓶中,加蒸馏水300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照挥发油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操作,自测定器上端加蒸馏水适量,用吸管加正己烷2-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烧瓶内溶液微沸,并保持微沸3小时,冷却后弃去水溶液,将正己烷液通过一个铺有约1g无水硫酸钠的漏斗,移入5ml量瓶中,挥发油测定器内壁用少量正己烷洗涤,洗液合并,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混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
所得制剂每100g含苦杏仁苷以苯甲醛(C7H6O)计,应不得低于23.4mg,含薄荷脑(C10H20O)应不得低于22.7mg。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的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活性组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所述的中药活性组分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川贝母 50-120    琵琶叶 55-145     沙参   10-40    茯苓   10-35
化橘红 10-30     桔梗   35-100     法半夏 10-40    瓜篓子 20-60
苦杏仁 15-70     生姜   5-30       甘草   5-35     薄荷脑 0.5-5
杏仁水 3-2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活性组分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川贝母 65-100   琵琶叶 80-120    沙参   10-25    茯苓   15-30
化橘红 15-25    桔梗   55-100    法半夏 10-25    瓜篓子 25-50
苦杏仁 30-55    生姜   10-25     甘草   15-30    薄荷脑 1-2.5
杏仁水 3-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活性组分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川贝母 75-85    琵琶叶 90-100   沙参   15-20   茯苓   15-25
化橘红 15-20    桔梗   75-85    法半夏 15-25   瓜篓子 30-45
苦杏仁 35-45    生姜   15-20    甘草   15-20   薄荷脑 1.5-2.5
杏仁水 5-8。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滴丸制剂或膏剂。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滴丸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体积百分比为50-9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5-9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50-95%乙醇溶液浸渍10-25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合均匀,加入到基质中搅拌均匀,在温度80-85℃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包衣得滴丸制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水溶性基质或水不溶性基质。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硬脂酸钠、甘油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水不溶性的基质有:硬酯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蜂蜡、氢化油以及植物油等。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膏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用体积百分比为50-9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5-90小时后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②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50-95%乙醇溶液浸渍10-25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③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④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蜂蜜及单糖浆,混匀,浓缩,冷却至室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匀,调制成规定规格,即得膏剂。
9.按照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漉的速率为1-3ml/min。
10.一种制备用于治疗咳嗽、咳痰或咳痰不爽、咽干口燥的中药膏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称取原料药:川贝母80g、琵琶叶100g、沙参20g、茯苓20g、化橘红20g、桔梗80g、法半夏20g、瓜篓子40g、苦杏仁40g、生姜20g、甘草20g、薄荷脑2g、杏仁水7ml;
②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溶液做溶剂,浸渍18小时后渗漉,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至可溶性成份完全漉出,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川贝母提取液;
③化橘红、生姜、甘草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90%乙醇溶液浸渍14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A;
④将薄荷脑溶解于乙醇,得薄荷脑乙醇溶液;
⑤将琵琶叶、沙参、茯苓、桔梗、法半夏、瓜篓子、苦杏仁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稠膏A混合均匀,加入蜂蜜200g及单糖浆适量,混匀,浓缩,冷却至室温,加入薄荷脑乙醇溶液和杏仁水,混匀,调制成1000ml,即得膏剂。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药丸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其定性鉴别方法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几种:
(1)取所得制剂20ml,加水10ml,搅匀,置三角烧瓶中,瓶中悬挂一条三硝基苯酚试纸(临用前将三硝基苯酚试纸浸于10%碳酸钠溶液),用软木塞塞紧,置60-70℃水浴中,10分钟后,试纸即显砖红色;
(2)取所得制剂100ml,加水100ml,摇均,用氨试液调PH值至碱性,加氯仿100ml,振摇,分取氯仿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贝母对照药材2g,加氨试液5滴湿润,放置半小时后,加氯仿30ml,加热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12∶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所得制剂5ml,加水10ml,混匀,加石油醚(60-90℃)15ml,振摇,静置,分取石油醚液层,挥干,残渣加石油醚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2∶8),在105℃烘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所得制剂50ml,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滤过,滤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硫酸试液,在105℃烘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相对密度应为1.35-1.41(5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IA);
PH值应为4.5-5.5(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F);
其他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F);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以Chromosorb W(AW-DMCS)为担体,柱长2m,涂布浓度10%;氮气为载体,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20℃,柱温120℃,理论塔板数按薄荷脑计算,应不得低于6000,其他化合物的分离高度应符合要求;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苯甲醛及薄荷脑对照品适量,加正己烷溶解各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所得制剂50g,精密称定,置园底烧瓶中,加蒸馏水300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照挥发油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操作,自测定器上端加蒸馏水适量,用吸管加正己烷2-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烧瓶内溶液微沸,并保持微沸3小时,冷却后弃去水溶液,将正己烷液通过一个铺有约1g无水硫酸钠的漏斗,移入5ml量瓶中,挥发油测定器内壁用少量正己烷洗涤,洗液合并,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混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
所得制剂每100g含苦杏仁苷以苯甲醛(C7H6O)计,应不得低于23.4mg,含薄荷脑(C10H20O)应不得低于22.7mg。
CN2006101561545A 2006-12-30 2006-12-30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Active CN101209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561545A CN101209341B (zh) 2006-12-30 2006-12-30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561545A CN101209341B (zh) 2006-12-30 2006-12-30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341A true CN101209341A (zh) 2008-07-02
CN101209341B CN101209341B (zh) 2011-05-18

Family

ID=3960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61545A Active CN101209341B (zh) 2006-12-30 2006-12-30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934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9455A (zh) * 2011-09-29 2012-06-20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卷烟对喉部舒适性影响的复方中药提取物
CN102692466A (zh) * 2012-03-29 2012-09-26 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济众酊的检测方法
WO2018082647A1 (zh) * 2016-11-03 2018-05-1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中薄荷脑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9580953A (zh) * 2018-11-16 2019-04-05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省药品包装材料监测中心) 一种薄荷及其饮片中掺有留兰香胶体金检测装置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3204A (zh) * 2005-07-29 2006-02-15 王衡新 化痰止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9455A (zh) * 2011-09-29 2012-06-20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卷烟对喉部舒适性影响的复方中药提取物
CN102692466A (zh) * 2012-03-29 2012-09-26 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济众酊的检测方法
WO2018082647A1 (zh) * 2016-11-03 2018-05-11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中薄荷脑的含量测定方法
US11333637B2 (en) 2016-11-03 2022-05-17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tent of menthol in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CN109580953A (zh) * 2018-11-16 2019-04-05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省药品包装材料监测中心) 一种薄荷及其饮片中掺有留兰香胶体金检测装置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9580953B (zh) * 2018-11-16 2021-11-05 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省药品包装材料监测中心) 一种薄荷及其饮片中掺有留兰香胶体金检测装置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9341B (zh)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7749B (zh) 一种改善蟾酥口味的炮制方法
CN1899361A (zh) 贞芪药物组合及其制备
CN101209341B (zh) 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204510B (zh) 一种中药制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CN1301103C (zh) 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咳露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6452A (zh)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342847C (zh) 香砂养胃分散片
CN101703588A (zh) 双黄连原位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78958A (zh) 肺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0964B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CN103623102A (zh) 一种可供饮水使用的治疗流感的中兽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200B (zh) 一种中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7361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CN104524273A (zh) 一种银翘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5998697A (zh) 一种治疗食道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0358562C (zh) 川贝枇杷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7937C (zh) 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喉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201B (zh) 一种中药液体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7359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CN101204509A (zh) 一种中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931200A (zh) 石凉茶提取物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990019A (zh) 肠康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2846A (zh) 喉舒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939445B (zh) 一种枇杷叶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899381A (zh) 双黄连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XI YAODU ZHANGSH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 WENLONG

Effective date: 201202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1

Address after: 331200 Fucheng Industrial Zone, Zhangsh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Yaodu Zhuangshu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1200 Jiangxi Province, camphor city, South Road, medicine, No. 158

Patentee before: Yang Wen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