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239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2391B CN101202391B CN2007101927823A CN200710192782A CN101202391B CN 101202391 B CN101202391 B CN 101202391B CN 2007101927823 A CN2007101927823 A CN 2007101927823A CN 200710192782 A CN200710192782 A CN 200710192782A CN 101202391 B CN101202391 B CN 1012023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asing
- shell
- terminal
- locking
- pro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保护桥在一对侧盖之间沿端子的插入方向设置在外壳的后侧上,以使得在内壳位于与外壳临时锁定的位置上时,保护桥在安装方向上比端子接受室更接近于内壳。在内壳后部上形成的梁沿安装方向向下突出,以使得当内壳与外壳锁定时,保护桥与梁重叠。保护桥和梁分别具有第一保持突起和第二保持突起,通过该第一保持突起和第二保持突起,可以使得内壳和外壳之间的完全锁定更加可靠。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该专利申请所基于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13091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具有端子锁定导片(lance)的连接器壳体,该端子锁定导片用于首先保持端子;以及然后用于保持端子的隔离件,其中,隔离件从与端子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交叉成直角的方向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中。
背景技术
迄今,如同所述的连接器,已经公知一种如图15A、15B、16A和16B所示的连接器(由本发明的发明人所发明的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05-336897)。该传统的连接器包括两个主要部件,即内壳10和外壳20。
内壳10具有端子接受室11和端子锁定导片12。端子锁定导片12将接受在端子接受室11中的端子锁定。
外壳20具有隔离件,前部22,以及一对侧盖23,每个侧盖与外壳20整体形成。外壳的隔离件21沿与端子30插入内壳的插入方向Y1成直角的安装方向Y2安装到内壳10中。内壳10与隔离件21锁定在临时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
前部22覆盖内壳10的前部,并且具有配合-端子-插入孔24,该孔与相应的端子接受室11连通。该对侧盖23为外壳20的两侧,并且与外壳20的底部垂直地设置。
该对侧盖23具有临时锁定凹槽25和完全锁定凹槽26。锁定突起13设置在内壳10的侧表面上。在隔离件21位于临时锁定位置的同时,临时锁定凹槽25暂时地保持锁定突起13。在隔离件21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的同时,完全锁定凹槽26保持锁定突起13。
不幸地,由于在传统连接器(见图15B)的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存在较小间隙(在图15B中由S标识),所以电线可能会由侧盖23的后侧的拐角卡住,造成外壳20卷起,这可能造成无意地解除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的锁定状态,并且使侧盖23损坏或破裂。
另外,由于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的完全锁定仅通过内壳10的锁定突起13和外壳20的完全锁定凹槽26来实现,所以完全锁定不是足够可靠的。因此,当作用力F沿安装方向Y2向下施加在电线40上时,在完全锁定凹槽26和锁定突起13之间将会存在松散(在图16B中由L标识),或者内壳10和外壳20可无意地从相互锁定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保护壳体盖不会卷起或发生其他的损害或者破裂,并且确保连接器壳体与壳体盖之间的牢固锁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A)内壳,该内壳具有端子接受室,以及端子锁定导片,用于保持在所述端子接受室中接受的端子;以及(B)外壳,该外壳沿安装方向(与端子插入内壳的插入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与内壳锁定,并且该外壳包括(a)一对侧盖,该对侧盖覆盖所述内壳的侧部;(b)隔离件,该隔离件用于在临时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与所述内壳锁定,其中,在临时锁定位置,所述端子被容许接受到所述端子接受室中,在完全锁定位置,所述端子完全和牢固地被保持,并且被防止从端子接受室中不期望或无意地脱落;以及(c)连接部,该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部,并连接在该对侧盖之间。
通过上述构造,由于连接部设置在外壳后部的下部区域周围,以便于连接在外壳的该对侧盖之间,所以可以保护电线不会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间隙中无意地卡在侧盖的拐角附近。另外,可以保护经由连接部彼此连接的侧盖不会从接合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卷起或受到其他的损坏或破裂。此外,即使作用力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锁定状态被无意地解除的情况下沿安装方向向下施加在电线上,由于电线被卡在连接部,应力也不会沿安装方向向下作用在内壳上。
优选地,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后部,用于将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
通过上述构造,由于内壳的锁定机构将外壳的连接部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所以在内壳与外壳之间可以实现更加牢固和可靠的锁定,从而防止内壳与外壳之间发生无意的脱落。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从所述内壳的后部突出的锁定突起,在所述内壳的后部上突出地设置突出部,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内壳的所述突出部接合的凹槽部,所述突出部靠近所述内壳的所述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突出部靠近所述内壳前部的宽度,而所述凹槽部靠近所述外壳的所述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外壳前部的宽度。
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将内壳安装到外壳上时应力施加在内壳后端上,由于突出部与凹槽部接合,所以也可以防止连接部的变形,这有助于保持锁定突起与连接部的接合余量,并且加强内壳与外壳之间的锁定,从而可有效地防止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锁定状态不期望或无意地脱落。
附图说明
接合附图,通过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示出了内壳体和外壳体。
图2是图1中的连接器处于临时锁定位置处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连接器处于完全锁定位置处的后视图。
图4是图2中的连接器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连接器沿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圆形IV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的圆形V的放大图。
图8是连接器的第一保持突起和第二保持突起从彼此锁定的状态中脱落出来后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0A是图9的连接器的外壳的顶部透视图。
图10B是图9的连接器的外壳的底部透视图。
图11A是图9的连接器的内壳的顶部透视图。
图11B是图9的连接器的内壳的底部透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圆形IV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圆形V的放大图。
图14A是根据另一可能实施例的楔形凹槽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4B是根据图14A的实施例的楔形突出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5A是传统连接器的前透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传统连接器的后透视图。
图16A是图15A和15B的传统连接器在正常状态下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16B是图15A和15B的传统连接器在非正常状态下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7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连接器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内壳10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20。首先来讨论内壳10。应当注意,图1示出了从后侧观察到的内壳和外壳。因此,外壳或内壳的近侧和远侧分别对应于外壳或内壳的后部和前部。
内壳10为近似盒形。内壳10具有两排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端子接受室11。每排包括8个端子接收室11。外壳20沿与插入方向Y1垂直的安装方向Y2被移动到与内壳10锁定,其中,端子30沿插入方向Y1被插入到内壳10中(见图4和5)。如在此所使用的,安装方向是外壳20与内壳10锁定的方向。端子30为阴类型的并且沿插入方向Y1(见图4和5)从内壳10的后端部(图1中的近端)插入端子接受室11中。
另外,内壳10还具有接合凹槽14。该接合凹槽14设置在沿插入方向Y1的内壳10中间区域,该接合凹槽在内壳10的表面上沿宽度方向Y3延伸。外壳20的隔离件21(在后面讨论)被致使与接合凹槽14接合。应当注意,所述宽度方向与插入方向Y1和安装方向Y2成直角。
参照图4和5,内壳10还具有底壁W1和弹性端子锁定导片12。该端子锁定导片12设置成比接合凹槽14更接近于端子30的前侧。端子锁定导片12随着向内壳10的前部移动而接近底壁W1。
除了底壁W1之外,内壳10还具有水平隔离壁W2和顶壁W3。水平隔离壁W2和顶壁W3比接合凹槽14更接近于端子30的后侧。正是由于底壁W1、水平隔离壁W2以及顶壁W3使得端子接受室11沿安装方向Y2以上排和下排设置。
再参照图1,内壳10还具有一对侧部15和多个竖直隔离壁W4。该对侧部15彼此平行,并且与和插入方向Y1和安装方向Y2均成直角的宽度方向Y3成直角。多个竖直隔离壁W4与侧部15平行。
端子接受室11设置在该对侧部15之间。通过侧壁15和竖直隔离壁W4将端子接受室11设置在宽度方向Y3上。锁定突出部13形成在内壳10的侧部15的每个外表面上。锁定突出部13被致使与外壳20的临时锁定凹槽25和完全锁定凹槽26接合。
现在参照图4和5再回到外壳的部件,前部22、侧盖23、锁定臂27以及隔离件21设置在外壳20上并且与外壳整体形成。前部22(对应于图1中外壳20的远侧)覆盖内壳10的前侧。用于配合的阳端子插入的配合-端子-插入孔24形成在前部22上。配合-端子-插入孔24与相应的端子接受室11连通。
侧盖23覆盖内壳10的侧部15。临时锁定凹槽25和完全锁定凹槽26形成在侧盖23的内表面上(见图1)。如图4和5所示,锁定臂27具有锁定配合的连接器壳体(未示出)的锁定突起27A。
还参照图1,临时锁定凹槽25和完全锁定凹槽26从外壳的侧盖23的内表面后端沿插入方向Y1延伸。隔离件21具有竖直隔离壁W5和顶部壁W6。竖直隔离壁W5和顶部壁W6沿安装方向Y2分隔端子接受室11的中间区域。间隔件21具有多个竖直隔离壁W7,该多个竖直隔离壁相对于侧盖23是水平的。竖直隔离壁W7沿宽度方向Y3分隔端子接受室11的中间区域。
参照图4和5,稍晚地回到端子30,端子30具有柱形部31、第一锁定台阶32、第二锁定台阶33以及卷边件34。例如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该柱形部31接受配合的阳端子。第一锁定台阶32与内壳10的端子锁定导片12锁定。第二锁定台阶33设置成比第一锁定台阶32更接近于端子30的后侧。第二锁定台阶33与隔离件21锁定。卷边件34设置在从第二锁定台阶33所观察到的后侧。电线40防漏地固定在卷边件34上。
将在以后描述的是,端子30沿插入方向Y1插入到端子接受室中。插入方向Y1与外壳20和内壳10锁定的安装方向成直角。
再参照图1,外壳20具有板形保护桥28。该保护桥28在该对侧盖23之间设置在外壳的后侧上。如图4所示,该保护桥28在沿安装方向观察时,比位于临时锁定位置的端子接受室11更近于内壳10。保护桥28具有沿宽度方向Y3设置的第一保持突起28A(对应于本发明中的锁定机构)。
再参照图1,内壳10具有板形梁19,该梁在插入方向Y1上是弹性的,并且沿安装方向Y2向下突出,以使得在将外壳20安装到内壳10上时,板形保护桥28与内壳20重叠。梁19具有沿宽度方向Y3的第二保持突起19A(对应于锁定机构)。第二保持突起19A将第一保持突起28A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
如在此使用的,临时锁定位置是内壳10与外壳20临时锁定的状态。还有,在临时锁定位置,端子30被容许插入到端子接受室11中。同时,完全锁定位置是这样的状态,即,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的临时锁定被完全地和牢固地保持,并且端子30也完全和牢固地保持在端子接受室中并且被防止与端子接受室11意外地脱开。
要注意的是,我们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连接器的基本构造和部件,以下将要专门说明怎样装配上述连接器。
可以粗略地将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实现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的临时锁定。第二步骤是将阴类型的端子30首先插入到下排的端子接受室11中,并且随后插入到上排的端子接受室11中。第三、最终步骤是实现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的完全锁定。
开始是将外壳20沿安装方向Y2移向内壳10,并且与内壳10锁定。此时,外壳20的隔离件21插入到内壳10的接合凹槽14中。这时,外壳20一直移动,直到内壳10的锁定突出部13已经与外壳20的临时锁定凹槽25临时锁定为止。由此进入临时锁定位置。
参照图4,在该临时锁定位置,水平隔离壁W2、水平隔离壁W3以及端子锁定导片12的各上表面相对于彼此没有等级的差别。在临时锁定位置,隔离件21处于其使得端子30能够插入到端子接受室11内的位置。
接下来,端子30插入到下排的端子接受室11中。端子30从内壳10的后端插入到端子接受室11中。每个端子30适于沿底壁W1朝向端子容纳室11的前端移动。当端子30的顶端已经到达端子锁定导片12时,端子锁定导片12沿安装方向Y2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当端子30的顶端已经进一步朝向内壳10的前部插入经过端子锁定导片12时,端子锁定导片12将沿安装方向Y2向下恢复。因此,端子锁定导片12锁定端子30的第一锁定台阶32。端子30还进入临时锁定位置,在该位置,端子30被保持容纳在端子接受室11中。
同样地,端子30插入到上部端子接受室11中。端子30从内壳10的后端插入到端子接受室11中。端子30插向前端,经过内壳10的水平隔离壁W2上表面的上方,并随后经过隔离件21的水平隔离壁W5的上表面的上方。当端子30的顶部已经达到端子锁定导片12时,端子锁定导片12沿安装方向Y2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当端子30的顶端经过端子锁定导片12已经到达前侧时,端子锁定导片12沿安装方向Y2向下恢复。因此,端子锁定导片12锁定端子30的第一锁定台阶32,由此临时地锁定端子30,并且端子30被保持容纳在端子接受室11中。
最后,进一步沿安装方向Y2挤压和移动外壳20。随后,外壳20的临时锁定凹槽25与内壳10的锁定突起13之间的临时锁定将解除,并且内壳10的锁定突起13将与外壳20的完全锁定凹槽26锁定。
此外,当通过对外壳20的上述操作使内壳10的第二保持突起19A到达外壳20的第一保持突起28A时,内壳10的梁19沿插入方向Y1发生弹性变形。当进一步向下挤压外壳20以使其滑动,并且将第二保持突起19A定位在从第一保持突起28A所观察到的沿安装方向Y2的上侧时,梁19沿插入方向Y1恢复,并且第一保持突起28A与第二保持突起19A锁定,因此实现进入完全的锁定位置。
如图5所示,当端子30的第二锁定台阶33锁定隔离件21的水平隔离壁W5和顶壁W6时,插入到上部端子接受室11中的端子30被完全锁定。因此,在完全锁定位置,隔离件21牢固地保持端子30。由于隔离件21,即使端子锁定导片12对端子30的锁定状态被无意地解除,端子30也能够被保持在与端子接受室11锁定的状态。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得到本发明的连接器实现的两种锁定状态的示意性表示。内壳和外壳之间的完全锁定位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内壳10的锁定突起13与外壳20的完全锁定凹槽26锁定,以及外壳20的第一保持突起28A与内壳10的第二保持突起19A锁定。另外,端子30的完全锁定位置通过保持端子30的外壳的间隔件21来实现。相反,临时锁定位置通过将内壳10的锁定突起13与外壳20的临时锁定凹槽25锁定来保持。
在上述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保护桥28在所述对的侧盖23之间沿插入方向Y1设置在外壳后端上,以使得在完全锁定位置,保护桥28定位成在安装方向Y2上比端子接受室11更接近于底侧。因此,即使第一保持突起28A与第二保持突起19A之间的锁定状态无意地脱开,电线40也不会被保护桥28卡住,可以避免外壳20与内壳10之间锁定状态的无意脱开(见图8),并且可以实现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的牢固完全锁定。由于可以将间隙S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内,所以可以保护侧盖23不会卷起或损坏。
另外,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梁19沿高度方向突出,以使得在将外壳20安装在内壳10上时,保护桥28与梁19重叠。第一保持突起28A和第二保持突起19A设置成,保护桥28和梁19分别将内壳10和外壳20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
由于第一保持突起28A和第二保持突起19A分别设置在保护桥28和梁19上,所以,相对于在插入方向Y1的后端侧上的电线40,内壳10和外壳20可以相互锁定在沿安装方向Y2的更近侧(见图5)。因此,即使沿安装方向Y2上的作用力施加在电线40上,第一保持突起28A和第二保持突起19A之间的锁定状态也不会无意地解除。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9-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虽然这些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讨论过的部件也采用了与图1至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出现在图9至13中,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在图9至13中省略了对其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具有楔形凹槽部28B和楔形突出部19B。
楔形凹槽部28B沿高度方向设置在保护桥28的内表面上。楔形突出部19B沿高度方向设置梁19的外表面上,以使得楔形突出部19B沿安装方向Y2可滑动地锁定楔形凹槽部28B。
如图9和10所示,楔形凹槽部28B沿宽度方向Y3的宽度随着离开保护桥28并且沿插入方向Y1向外壳20的前部行进而变得更大。同样地,楔形突出部19B沿宽度方向Y3的宽度随着沿插入方向Y1向内壳10的前部行进而变得更大。
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楔形突出部19B和楔形凹槽部28B之间的锁定机构如下。外壳20沿安装方向Y2移动并且与内壳10锁定,以使得外壳20的隔离件21插入到内壳10的接合凹槽14中。上述操作的结果是,楔形突出部19B会沿安装方向Y2可滑动地与楔形凹槽部28B锁定。
与第二实施例相比较,第一实施例的缺点是,梁19在进入到第一保持突起28A和第二保持突起19A之间的完全锁定位置之前发生弹性变形。在第一实施例中,变形的梁19产生一个沿插入方向Y1向外施加在保护桥28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使保护桥28沿插入方向Y1向外变形。当保护桥28向外变形时,在第一保持突起28A和第二保持突起19A之间不留有接合余量(在图13中用M标识)。
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楔形凹槽部28B和楔形突出部19B设置成,其在宽度方向Y3上的宽度沿插入方向Y1朝向后侧逐渐增加。换句话讲,楔形凹槽部28B和楔形突出部19B在插入方向的后侧上的宽度大于楔形凹槽部28B和楔形突出部19B在插入方向Y1的前侧上的宽度。上述构造使得保护桥28和梁19能够相对于插入方向Y1被保持相互锁定,并且使保护桥28被保护而不受变形,确保了给定数量的接合余量。因此,可以将内壳10和外壳20更加牢固和可靠地保持为完全锁定。
在第二实施例中,楔形凹槽部28B和楔形突出部19B在宽度方向Y3上的宽度在插入方向Y1上从远侧到近侧逐渐增加。其他的实现方式也是可能的,只要楔形凹槽部28B和楔形突出部19B在靠近插入方向Y1后侧上的宽度大于其靠近插入方向Y1前侧上的宽度。图14A和14B分别示出了另一个可能实施例中的凹槽部和突出部。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包括了与外壳20整体形成的前部22。其他可能实施例包括与外壳20分开设置的前部22。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还包括保护桥28和梁19,该保护桥和梁分别具有用于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的第一保持突起28A和第二保持突起19A。其他可能实施例例如可包括保护桥28和梁19中的任何一个上的一个保持突起与保护桥28和梁19中的另一个上的一个完全锁定凹槽的组合,其中,该一个完全锁定凹槽与该保持突起接合在完全锁定的位置。
还有,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包括在插入方向Y1上弹性的梁19。其他可能实施例可包括在插入方向Y1上弹性的保护桥28,而不是弹性梁19。当然,保护桥28和梁19均可以是弹性的。
第二实施例包括具有楔形凹槽部28B的保护桥28和具有楔形突出部19B的梁19。这当然并不排出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具有楔形突出部19B的保护桥28和具有楔形凹槽部28B的梁19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在该实施例中,楔形突出部19B和楔形凹槽部28B在宽度方向Y3上的宽度从近侧开始且沿插入方向Y1朝向远侧行进的过程中逐渐增加。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被示出为本发明可能实施例的例子,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许多的改变和变化。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A)内壳,该内壳具有
端子接受室,以及
端子锁定导片,用于锁定在所述端子接受室中接受的端子,以及沿着安装方向向下突出的梁;以及
(B)外壳,该外壳具有
一对侧盖,该对侧盖覆盖所述内壳的侧部,
隔离件,该隔离件用于在临时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这两个位置与所述内壳锁定,其中,在临时锁定位置,所述端子被容许插入到所述端子接受室中,在完全锁定位置,所述端子被锁定,以便于被防止从所述端子接受室中脱落,以及
保护桥,该保护桥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部,以便于将该对所述侧盖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沿与所述端子插入所述内壳的插入方向交叉成直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内壳锁定;所述保护桥具有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保持突起;所述梁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第二保持突起,所述第二保持突起将所述第一保持突起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后部,以便于将所述外壳的所述保护桥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沿插入方向从所述内壳的后部突出地设置突出部,并且所述外壳的所述保护桥包括与所述内壳的所述突出部接合的凹槽部,其中,所述突出部靠近所述内壳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突出部靠近所述内壳前部的宽度,而所述凹槽部靠近所述外壳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外壳前部的宽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13091 | 2006-11-20 | ||
JP2006313091A JP4904131B2 (ja) | 2006-11-20 | 2006-11-20 | コネクタ |
JP2006-313091 | 2006-11-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2391A CN101202391A (zh) | 2008-06-18 |
CN101202391B true CN101202391B (zh) | 2012-05-09 |
Family
ID=39339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9278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391B (zh) | 2006-11-20 | 2007-11-20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88220B2 (zh) |
JP (1) | JP4904131B2 (zh) |
CN (1) | CN101202391B (zh) |
DE (1) | DE102007055300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85341B1 (en) | 2009-09-29 | 2017-01-25 | Yazaki Corporation | Locking mechanism for molded resin component |
JP5635338B2 (ja) * | 2010-08-31 | 2014-12-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2209298B4 (de) * | 2012-06-01 | 2017-10-05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des Steckverbinders |
JP5934595B2 (ja) * | 2012-07-25 | 2016-06-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保護部材 |
CN107240800B (zh) * | 2016-03-29 | 2024-03-19 | 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 连接件、连接器、对配连接件、对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
JP6794403B2 (ja) * | 2018-06-07 | 2020-12-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67711A (en) * | 1988-01-31 | 1989-09-19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with double lock |
US5437565A (en) * | 1993-01-14 | 1995-08-0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 Connector |
CN2383228Y (zh) * | 1999-07-30 | 2000-06-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US6193550B1 (en) * | 1998-04-27 | 2001-02-27 | Yazaki Corporation | Coupling connector |
US6332813B1 (en) * | 1999-08-02 | 2001-12-25 | Yazaki Corporation | Join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
US6592411B2 (en) * | 2001-06-22 | 2003-07-1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EP1333533A1 (en) * | 2002-02-01 | 2003-08-06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A connector |
US6851987B2 (en) * | 2002-11-27 | 2005-02-08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014755A1 (de) * | 1980-04-17 | 1981-10-22 | C.A. Weidmüller KG, 4930 Detmold | Aus einzelelementen zusammensteckbarer block fuer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en |
US4580861A (en) * | 1984-03-30 | 1986-04-08 | Amp Incorporated | Modular connector housing strip |
JPH1012311A (ja) * | 1996-06-18 | 1998-01-1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
JP3317390B2 (ja) * | 1997-01-10 | 2002-08-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GB2326288B (en) * | 1997-06-13 | 2001-07-25 |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
JP2000058184A (ja) * | 1998-08-07 | 2000-02-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源プラグ |
US6247966B1 (en) * | 1999-10-04 | 2001-06-19 | Tyco Electronics Corp.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xposed molded latches |
WO2001042937A1 (en) * | 1999-12-06 | 2001-06-14 | Henry Milan | Modular stackable component system including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
JP3647711B2 (ja) * | 2000-03-06 | 2005-05-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02343483A (ja) * | 2001-05-11 | 2002-11-29 | Yazaki Corp | 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
DE10227347B4 (de) * | 2001-06-22 | 2009-03-0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 Verbinder |
US6881100B2 (en) * | 2002-10-15 | 2005-04-1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ion | Modular socket |
JP2004152621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820270B2 (ja) * | 2005-11-22 | 2011-11-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7305454A (ja) * | 2006-05-12 | 2007-11-22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 |
-
2006
- 2006-11-20 JP JP2006313091A patent/JP49041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1-19 US US11/984,493 patent/US74882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0 CN CN2007101927823A patent/CN1012023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0 DE DE102007055300A patent/DE102007055300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67711A (en) * | 1988-01-31 | 1989-09-19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with double lock |
US5437565A (en) * | 1993-01-14 | 1995-08-0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 Connector |
US6193550B1 (en) * | 1998-04-27 | 2001-02-27 | Yazaki Corporation | Coupling connector |
CN2383228Y (zh) * | 1999-07-30 | 2000-06-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US6332813B1 (en) * | 1999-08-02 | 2001-12-25 | Yazaki Corporation | Join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
US6592411B2 (en) * | 2001-06-22 | 2003-07-1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EP1333533A1 (en) * | 2002-02-01 | 2003-08-06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A connector |
US6851987B2 (en) * | 2002-11-27 | 2005-02-08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7-173216A 2007.07.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04131B2 (ja) | 2012-03-28 |
CN101202391A (zh) | 2008-06-18 |
US20080119075A1 (en) | 2008-05-22 |
DE102007055300B4 (de) | 2011-07-07 |
JP2008130323A (ja) | 2008-06-05 |
US7488220B2 (en) | 2009-02-10 |
DE102007055300A1 (de) | 2008-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2391B (zh) | 连接器 | |
EP3361578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
CN101752738B (zh) | 连接器 | |
CN101345385B (zh)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EP3220490B1 (en)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connector housin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
EP1158621B1 (en) | A connector housing | |
EP1587174B1 (en) |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327574C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 |
CN102047503B (zh) | 电连接器 | |
KR101233498B1 (ko) | 연결 시스템과 이에 따르는 스퀴브 커넥터 | |
US7581969B2 (en) | Connector with auxiliary housing having inverted insertion preventing portion | |
CN101188338A (zh) | 电连接器 | |
KR20080010316A (ko) | 2차 잠금부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 |
CN113950780B (zh) | 用于连接器的公端子位置确保(tpa)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JP2008543026A (ja) |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100435426C (zh) | 具有连接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 | |
EP0978905B1 (en) | Connector | |
CN103703629B (zh) | 连接器 | |
CN109661755B (zh) | 双绞线用接头连接器 | |
CN104241920A (zh) | 连接器 | |
CN103262352B (zh) | 具有增强结构的连接器 | |
CN102265464A (zh) | 电连接器 | |
EP0963008A2 (en) | A connector and a cap therefor | |
US624796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xposed molded latches | |
EP3136517B1 (en) | Connector for mot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uch a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