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2081A - 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2081A
CN101202081A CNA2007101634907A CN200710163490A CN101202081A CN 101202081 A CN101202081 A CN 101202081A CN A2007101634907 A CNA2007101634907 A CN A2007101634907A CN 200710163490 A CN200710163490 A CN 200710163490A CN 101202081 A CN101202081 A CN 101202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package
medium
reproduction
dri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34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2081B (zh
Inventor
荒木贵裕
井上幸治
入山利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2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2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2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initialisation or re-initialis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8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storage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existing storage systems, e.g.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host an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29Authenticate client device independently of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以规定格式对特定介质进行记录的系统,同时对于不与该规定格式对应的通用驱动程序来说可执行介质的数据再现。介质驱动装置与主机设备间进行认证处理。该认证处理是一种与以规定格式对特定介质进行记录的驱动程序(作为信息处理装置侧的文件系统驱动的软件)间的认证处理,即,如果从介质驱动装置侧观察,是确认信息处理装置侧是否可通过规定的格式来进行记录存取的处理。并且,介质驱动装置在不能进行处理认证时作为再现专用模式进行操作,如果认证处理的结果是认证成立,则从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成为受理记录存取的状态。

Description

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程序及程序记录介质、程序、程序记录介质,例如,可适用于使用了对光盘等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的磁盘驱动器等介质驱动器的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美国公开专利文献683227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结构:在个人计算机中连接光盘驱动器,从个人计算机对装填在光盘驱动器中的光盘进行记录再现存取。
一般在连接有所述介质驱动装置的计算机系统中,可以通过在个人计算机侧启动的软件,对装填在介质驱动装置中的光盘等进行记录存取或再现存取。
例如,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或ATA(AT attachment)与个人计算机连接的可写入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驱动器。
在该系统中,首先个人计算机侧(个人计算机侧的软件)通过“GETCONFIGURATION”指令,取得在DVD驱动器侧当前插入的介质以及依赖于该介质和驱动器的写入特性,基于该特性,个人计算机侧的写入软件可以进行记录存取,以自由的格式写入信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想到了另外一种能够与个人计算机相连,受理某种特定种类的可移动介质(移动式记录介质)的介质驱动器。
进而,通过该介质驱动器,假定将可写入该特定种类的可移动介质的文件系统等限定在某个规定格式的情况。例如,该可移动介质以与摄像机类型的系统的相互运用为前提,当以其他格式进行记录时,其相互运用性受损,因此对于该可移动介质要求限定于规定的格式。
但是,在与通用的DVD驱动同样的方法中,无法在介质驱动装置侧对写入格式进行限定,因此难以保证介质与写入该介质的格式相对应。
另一方面,如果使可写入该特定介质的规定格式是诸如通用的UDF(Universal Disc Format,通用光盘格式)文件系统驱动器也能读取的格式,则为了保证个人计算机侧的工作环境很广,即使在没有安装专用的UDF文件系统驱动器的环境下,也希望只要安装了通用的UDF文件系统驱动器即可进行再现。
因此,本发明想要实现一种例如以规定的格式在特定的介质上进行记录的系统,同时实现对于与该规定的格式并不对应的通用驱动器来说可以进行介质的数字再现。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介质驱动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接,并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要求来进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及再现。并且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执行以下处理,即: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的、对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操作的作为再现专用模式的第一操作处理;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以及记录要求来执行对所述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的作为记录再现模式的第二操作处理;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间的认证处理;以及基于所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从所述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的模式转换处理。
另外,在所述记录介质是移动式介质时,所述控制部由于所述移动式介质的填充而成为所述再现专用模式。
本发明的介质驱动器的操作方法是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接并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要求来进行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及再现的介质驱动装置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的、对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操作的作为再现专用模式的操作的步骤;进行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从所述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并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以及记录要求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再现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是使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该操作方法的程序。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记录介质是记录了执行所述操作的程序的程序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是对连接的介质驱动装置进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信息处理装置,并具有:进行与所述介质驱动装置间的认证处理,以认证成立为条件,对所述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控制部。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再现方法是对连接的介质驱动装置进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再现存取方法,并包含以下步骤:进行与所述介质驱动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以上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为条件,对所述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是使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该操作方法的程序。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记录介质是对记录了执行所述操作的程序的程序记录介质。
即,在本发明中,光盘驱动器等介质驱动装置在与作为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间进行认证处理。
该认证处理是对特定的介质以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的驱动器(作为信息处理装置侧的文件系统驱动器的软件)间的认证处理,即从介质驱动装置侧来看,确认信息处理装置侧是否可通过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存取的处理。
并且,介质驱动装置在不能进行处理认证时作为再现专用模式进行操作,认证处理的结果如果是认证成立则从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成为受理记录存取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形成具有一种以规定的格式对特定的介质进行记录存取的文件系统驱动的信息处理装置,此时,信息处理装置与介质驱动装置间进行认证处理,如果认证成立则对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
根据本发明,介质驱动装置在认证不成立时以再现专用模式进行操作,并将认证成立作为条件以记录再现模式进行操作。由此,对于具有以规定的格式对特定的介质进行记录存取的文件系统驱动的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执行记录操作,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不以所述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存取的通用的文件系统驱动的信息处理装置,仅可进行再现操作。
因此,具有可以特定对介质驱动装置中装入的记录介质进行写入的信息格式的效果。
另外,即使是安装有通用的文件系统驱动的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介质驱动装置对记录介质进行再现存取,可以读取记录介质上的数据。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程序、程序记录介质,可以实现起到所述效果的本发明的介质驱动装置、介质驱动装置的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CPU的程序的说明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的模式转换的说明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的控制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专用UDF驱动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主机侧与设备侧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与光盘驱动的连接对应的功能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CPU
2  主存储器
6  光盘驱动器
7  光盘
11  控制器
12  HDD
21  应用
22  专用UDF驱动程序
23  存储设备驱动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20的构成例如图1所示。该信息处理系统20除作为计算机系统实现以外,还可以广泛应用在AV(Audio/Visual)系统、介质记录再现系统等。
图1的信息处理系统2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I/O(Input/Output)桥2、主存储器3、总线接口4、ATA总线5、光盘驱动6器、硬盘驱动器12。
在该信息处理系统20中,光盘驱动器6为本发明的介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光盘驱动器6以外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
另外,光盘驱动器6根据后述图4的处理所进行的操作是本发明的介质驱动装置的操作方法的实施方式,执行图4的处理的程序(固件程序)是本发明的程序的实施方式。此外,记录着该固件程序的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程序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
另外,CPU 1根据后述的图5的处理所进行的操作是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再现存取方法的实施方式,执行图5的处理的程序(包含后述的专用UDF驱动器22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本发明的程序的实施方式。此外,记录着含有专用UDF驱动器22的OS的程序的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程序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
光盘驱动器6是对光盘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其具有总线接口8、高速缓冲存储器9、介质输入输出控制部10、以及控制器11。
该光盘驱动器6例如是可以在高比特率的AV数据的实时状态下进行记录或再现的驱动器。
并且光盘驱动器6可以内置于形成该信息处理系统20的计算机装置等框体中,也可以作为单独装置而通过规定的接口等进行连接。
介质输入输出控制部10具有光学拾取单元、轴机构、伺服机构、编码器、译码器等,实际地进行对光盘7的数据的记录/再现。
控制器11通过作为驱动用固件的程序进行所需要的控制。例如通过固件程序来实现逻辑/物理地址变换功能以及主机I/O提供功能,对应于来自作为主机的CPU 1的指令,对介质输入输出控制部10中的记录操作、再现操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器11通过固件程序来执行后述的图4的处理。由此具有后述的弹出(ejected)模式、再现专用模式、记录再现模式的各模式下的操作控制功能、模式转移功能、与主机间的认证功能。
高速缓冲存储器9是对从光盘7中读取出的数据进行高速缓冲存储的存储器。
总线接口8通过与作为主机的CPU 1间的ATA总线5来进行数据或指令的发送接收。
此外,虽然这里例举出了光盘驱动器6来作为介质驱动装置的示例,但并不限定光盘7的种类。即光盘驱动6可以作为对应于各种光盘7的记录再现装置而实现。另外,假定是光盘以外的介质,如磁盘、光磁盘、或是内置有闪存器的存储卡、全息(hologram)介质等,介质驱动装置选用对应于所采用的介质的记录再现装置即可。
另外,作为光盘驱动6中的处理器11的操作程序的固件程序例如可以预先记录在控制器11内的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或者,固件程序可以暂时或者永久存储(记录)在软磁盘、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MO(Magneto Optical)盘、DVD(Digital VersatileDisc)、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可移动记录介质中。可以将所述的可移动记录介质作为软件包(package software)来提供。
此外,固件程序除了通过上述的可移动记录介质安装在本例中的光盘驱动器6以外,还可以从下载方通过数字卫星广播用的人造卫星以无线方式传送到本例的信息处理系统,或者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因特网的网络来进行传送。
通过CPU 1启动OS(Operating System)、应用(程序),在OS的控制下CPU 1执行应用,进行各种处理。
CPU 1通过I/O桥2连接主存储器3。主存储器3具有ROM(Read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存储区域,并根据CPU1而使用。
另外,CPU 1通过总线接口4与连接在ATA总线5的光盘驱动6或HDD(Hard Disk Drive)12间的指令或数据的发送接收。
例如,CPU 1对应于通过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来连接的键盘、鼠标、话筒等输入装置的用户输入,执行在主存储器3中的ROM中存储的程序。
或者,CPU 1将如下程序加载到主存储器3中的RAM并进行执行,所述程序包括:执行存储在HDD 12的程序;从卫星或网络传送,并通过未图示的通信部18接收并安装在HDD 12的程序;以及从装在光盘驱动6的光盘7等可移动记录介质读取并安装在HDD 12的程序。
并且CPU 1将基于上述程序的的处理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如下处理:例如从未图示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扬声器等构成的输出部输出、或从通信部进行发送、或记录在HDD 12、或者在光盘驱动6中对光盘7进行记录等处理。
这里,CPU 1执行OS或各种应用的程序,OS或应用的程序可以预先记录在该系统中内置的记录介质的HDD 12或主存储器3中的ROM等。
或者,程序可以暂时或者永久存储(记录)在软磁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MO(Magneto Optical)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可移动介质。可以将所述的可移动记录介质作为软件包来提供。
程序除了通过上述的可移动记录介质安装在本例中的信息处理系统以外,还可以从下载方面通过数字卫星广播用的人造卫星以无线方式传送到本例的信息处理系统,或者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因特网的网络以有线方式来传送。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可以接收以上述方式传送的程序,并安装在内置的HDD 12中。
并且,例如,  若OS以及应用(的程序)至少安装在了HDD 12中,在接通电源而启动该信息处理系统后,CPU 1将OS从HDD 12加载到主存储器3的RAM中并执行。此外,例如,当通过用户的输入操作等而要求启动某个应用时,CPU 1将应用从HDD 12加载到RAM,并在OS的控制下进行执行。
并且,例如,当应用提出对装在光盘驱动器6的光盘7的有关文件操作的要求、即存取要求时,OS对该存取请求进行处理。由此,在光盘驱动器6中,将由于来自某个应用的存取要求而要求记录的数据记录在光盘7中。或者,在光盘驱动器6中,从光盘7中读取由于来自应用的存取要求所要求再现(读取)的数据,通过OS过渡到进行了存取要求的应用。
此外,可以考虑安装在HDD 12并通过CPU 1执行的应用是多种类的,例如作为使用光盘驱动器6的代表性的应用,可以考虑进行AV数据的读取、AV数据的编辑、记录、再现等的AV应用。当然,应用也可以是进行文本数据的编辑等的应用,或者进行文件显示的应用(例如“资源管理器”或“文件管理器”等)。
另外,OS例如可以采用Unix(注册商标)、Linux、以及微软公司的Windows(注册商标),或是其他的任意的OS。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例模型化的图。这里,作为在所述图1所示的CPU 1上工作的软件而安装有专用UDF驱动程序22,该专用UDF驱动程序以规定的文件系统格式对在光盘驱动6中记录再现的光盘7进行写入。该专用UDF驱动程序22即所谓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进而,通过核心模式的处理存取模式来执行专用UDF驱动程序22,并且该专用UDF驱动程序22是安装在OS(Operating System)中的软件组件,向应用提供系统标准的文件输入输出接口。
并且所谓“专用”,这里指的是设计为以规定的文件系统格式对作为特定介质的光盘7执行记录存取。即,该专用UDF驱动程序22可以将来自在相同CPU 1上工作的上位应用21的文件写入命令,在光盘7上转换为基于规定格式的文件系统的写入指令并进行发布。
此外,专用UDF驱动程序22具有在后述的光盘驱动器6之间进行认证处理的功能。该认证处理是用于使光盘驱动器6成为受理伴随记录的存取要求(写入指令等)的状态的处理。
存储设备驱动程序23是设备I/O提供模块,将通过逻辑地址指定而从上级(该情况下是专用UDF驱动程序22)存取的读写命令,转换为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指令、ATAPI指令,发给作为设备的光盘驱动器6。
下面通过图3来说明光盘驱动6的模式转换。
本例的光盘驱动器6(控制器11)的工作模式会在弹出模式(EJECTED Mode)、只读模式(READ ONLY Mode)、读/写模式(READ/Write ENABLE Mode)这三个模式之间转换。
控制器11由于电源接通而成为弹出模式。
另外,由于介质(光盘7)的插入而从弹出模式转移到只读模式。
另外,由于在只读模式时与主机间的认证成立而转移到读/写模式。
在为只读模式或者读/写模式的情况下,由于弹出(eject)介质而转移到弹出模式。
与所述模式转移相伴的控制器11的处理如图4所示。
当光盘驱动6接通电源时,首先步骤F101中控制器11成为弹出模式。
但是,在已经装有光盘7的情况下,即在光盘7的装填完成的状态下,当电源接通时,立即从弹出模式转移到只读模式(F101-F102-F103)。
弹出模式是没有装入光盘7时的模式。当控制器11在步骤F101中成为弹出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来自主机(CPU 1)的以读取指令、写入指令为首的所有针对介质(光盘7)的存取指令,进行向主机通知错误的处理。
在弹出模式时,当控制器11检测出光盘驱动6中装有光盘7时,控制器11使处理从步骤F102进入步骤F103,转移到只读模式。
所谓只读模式,是根据来自主机的读取指令(再现要求)执行对光盘7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针对写入指令(记录要求)的向光盘7的记录操作的模式。
即,当控制器11在步骤F103中成为只读模式期间,在从主机提供了以读取指令为首的、不对光盘7进行写入的指令时,进行依据该指令而执行操作(光盘7的再现等)的控制,作为该结果将再现后的数据或需要的响应返回到主机的处理。例如,从主机侧来看,是可以进行光盘7中的文件系统的读取、数据的读取的状态。
但是,主机即使发出写入指令等对光盘7进行记录等相关指令,控制器11也不执行针对该要求的处理操作,向主机侧返回错误。
主机在如上述图2所示具有专用UDF驱动程序22时,在设备的指令处理时进行与设备间的认证处理。即对作为设备的光盘驱动器6发出认证要求。
另一方面,当该光盘驱动器6连接在不具有执行认证处理的专用UDF驱动程序22的主机装置上时,则不发出认证要求。
因此,在只读模式时,在步骤F104中,控制器11对认证要求的发出进行监视,并在步骤F105中对介质弹出进行监视。
在无认证要求下弹出光盘7的情况下,控制器11返回到步骤F101,返回到弹出模式。
在只读模式中,在具有来自主机的认证要求的情况下,控制器11从步骤F104进入到F106,与主机(专用UDF驱动程序22)间进行认证处理。关于认证处理在图6中进行说明。
然后,如果认证不成立,则从步骤F107返回到F103,继续只读模式,相反如果认证成立,则从步骤F107进入到步骤F108,转移到读/写模式。
所谓读/写模式是一种如下的模式,其当然会执行根据来自主机的读取指令(再现要求)对光盘7的再现操作,也会执行针对来自主机的写入指令(记录要求)的、向光盘7的记录操作。即,不管是否对光盘7写入,基本上都执行与来自主机的指令相应的控制处理的模式。
即,控制器11在步骤F108中成为读/写模式期间,执行与包括写入指令的所有指令相对应的处理。
当然,也会存在处理不能确切执行而向主机返回错误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是由于处理执行结果的错误。在只读模式中,对写入指令的错误是不执行写入处理而返回的错误,因此这点在控制器11内意义是不同的。
在读/写模式中,控制器11在步骤F109中对光盘的弹出进行监视,在光盘7被弹出的情况下,控制器11返回步骤F101,返回到弹出模式。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6在装有光盘7的期间成为只读模式或读/写模式,但读/写模式只形成在与主机间认证成立的情况下。
即,只要认证不成立,光盘驱动6即作为再现专用介质驱动器来执行功能,相反,如果认证成立则作为记录再现介质驱动器来执行功能。
下面,通过图5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主机的处理、即图2中的专用UDF驱动程序22的处理来进行说明。
首先,当在所连接的光盘驱动6中装入光盘7时,向该专用UDF驱动程序22发送安装要求。例如通过OS定期地向识别的所有存储设备驱动器发出“TEST UNIT READY”指令来检测未安装的卷(volume),发出该指令要求的触发。
由此,既会向专用UDF驱动程序22发送指令要求,也会向不是安装对象的卷(其他的光盘、或完全有别的驱动器)发送指令要求。由此,首先在步骤F201中,在该专用UDF驱动程序22发生了指令请求时,验证对象的设备/介质是否与专用UDF驱动程序22的安装对象相吻合。如果不是,则不在该卷安装而停止处理。此外,以后还可对于该存储介质安装其他驱动程序。
在要求安装时,在存储介质是安装对象的情况下,该专用UDF驱动程序22进入步骤F202,尝试进行写入认证。该写入认证是与所述的光盘驱动器6间的认证处理,是用于将光盘驱动器6转移到读/写模式的处理。
如果认证不成立,则从步骤F203停止处理。即当认证失败时放弃安装。此外,如果认证失败,也可以作为读取专用的驱动器来进行安装。
如果认证处理认证成功,则从步骤F203进入F204,作为该卷的文件系统驱动器来进行安装。
然后,在步骤F205中,专用UDF驱动程序22按照规定的文件系统格式对已安装了的卷执行来自包括写入的应用的文件操作处理(实际上是进行并行处理)。
即该步骤F205是CPU 1将光盘驱动6作为记录再现驱动使用的状态。
通过步骤F205中的文件操作处理将打开的所有文件句柄关闭,并且,当检测出光盘从光盘驱动器中弹出时,专用UDF驱动程序22依次进入步骤F206→F207→F208,进行反安装处理并终止对该存储介质的文件输入输出服务。
在进行以上的图5的专用UDF驱动程序22的处理,以及图4的光盘驱动器6的控制器11的处理时,从光盘7被装入光盘驱动器6到从其中弹出,再到将专用UDF驱动程序22安装在该卷的流程如图6所示。这里特别以认证处理为例加以说明。
在光盘驱动器6中,由于介质(光盘7)的装入,从弹出模式转移到只读模式。
通过在主机(CPU 1)中产生安装要求,专用UDF驱动程序22开始写入认证处理。
这里,前提是设备侧的光盘驱动器6与主机侧的专用UDF驱动程序22具有共同的认证识别码生成函数f(x)。该认证识别码生成函数f(x)是只有该光盘驱动器6和专用UDF驱动程序22才能识别的函数。
首先,专用UDF驱动程序22向处于只读模式的光盘驱动器6询问作为该认证识别码生成函数f(x)的生成密钥(参数)的“x”的值。光盘驱动器6通过内部随机数等方式来决定该“x”值(这里是“a”),并将该值通知给主机。并且,等候通过使用了该生成密钥的认证识别码f(a)来进行认证。
专用UDF驱动程序22通过光盘驱动6通知的生成密钥“a”来生成认证识别码f(a),并使用该认证识别码尝试在光盘驱动器6侧进行认证。
光盘驱动器6通过识别码f(a)对来自主机的认证要求进行确认,并将确认成功通知到主机侧。另外,光盘驱动器6自身转移到读/写模式。
如果专用UDF驱动程序22被通知认证成功,则如通过上述图5所述地进行卷安装处理。
在进行上述认证处理后,光盘驱动器6作为可写入设备来进行动作。即,如图6所示,然后可执行向光盘7写入根据来自主机的写入指令的文件数据或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等操作。
此外,如图所示,在光盘驱动器6中,由于介质弹出而返回弹出模式,然后由于介质装入而转移到只读模式。此时,通过进行再次认证处理,转移到读/写模式。
通过以上的说明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6连接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20的图7的(a)的状态下,由于进行认证处理并且认证成功,因此光盘驱动6作为可同时进行记录再现的设备来执行功能,可通过专用UDF驱动程序22来进行来自应用21的记录存取、再现存取。
另一方面,在不进行认证处理时,光盘驱动器6在只读模式下执行功能。即,即使不进行认证处理,光盘驱动器6也会作为接受读取类指令的再现专用模式来执行功能。
例如,图7的(b)的信息处理装置40的CPU 41具有通用UDF驱动程序42、存储设备驱动程序43。所谓通用UDF驱动程序42是指本实施方式的专用UDF驱动程序22执行的图5的处理,即,不具有对光盘驱动器6的认证处理功能。因此,此时光盘驱动器6在装有光盘7期间总是只读模式,不转移到读/写模式。
但是,在该光盘7上写入的规定格式假如是通用UDF驱动程序42也可读取的格式,则即使是该图7的(b)的系统,通用UDF驱动程序42也可毫无问题地安装在该卷中。
此时,通用UDF驱动程序42可以在应用21中提供文件读取服务,但涉及到写入则会在光盘驱动器6侧被拒绝,例如,即使从应用21发出要求也会形成错误。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光盘驱动器6在认证不成立时以只读模式进行操作,将认证成立作为条件以读/写模式进行操作,因此通过具有以规定格式对特定的介质(特定种类的光盘7)进行记录存取的专用UDF驱动程序22的信息处理装置22,可进行记录以及再现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具有不进行以规定的格式记录存取的通用UDF驱动程序42的信息处理装置,可只进行再现操作。
因此,具有可以特定向装在光盘驱动器6中的光盘7写入的信息的格式的效果。
另外,即使是安装通用UDF驱动程序42的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使用光盘驱动器6对光盘7进行再现存取,读取光盘7中的数据。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还可以广泛应用在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装置、AV装置、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ant,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导航装置等多种电子设备,以及对光盘7等各种记录介质进行存取的设备中。
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程序、程序记录介质,有利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的开发、实现、以及普及。
另外,本发明的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可以使用在对于各种光盘驱动、光磁盘驱动、磁盘驱动、磁带介质驱动、存储卡驱动等移动式记录介质的介质驱动装置中,此外还可使用在对于HDD、固体存储器等内置型介质的介质驱动装置中。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程序、程序记录介质,有利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的开发、实现、以及普及。

Claims (10)

1.一种介质驱动装置,所述介质驱动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并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要求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对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的输入输出部和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执行以下的处理来控制所述输入输出部的记录操作以及再现操作,所述处理包括:
作为再现专用模式的第一操作处理,即: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的、对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操作;
作为记录再现模式的第二操作处理,即: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以及记录要求来执行对所述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的;
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间的认证处理;以及
基于所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从所述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的模式转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是移动式记录介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移动式记录介质的装入,执行所述第一操作处理。
3.一种介质驱动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介质驱动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并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要求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以及再现,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执行作为再现专用模式的操作的步骤,其中所述再现专用模式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操作;
进行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从所述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并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以及记录要求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再现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的步骤。
4.一种程序,其是与连接在信息处理装置相连并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要求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以及再现的介质驱动装置的操作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介质驱动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执行作为再现专用模式的操作的步骤,其中所述再现专用模式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的、对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操作;
进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从所述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并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以及记录要求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再现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的步骤。
5.一种程序记录介质,该程序记录介质记录了与信息处理装置相连并根据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要求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以及再现的介质驱动装置的操作程序,其特征在于,其中记录的程序使介质驱动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执行作为再现专用模式的操作的步骤,其中所述再现专用模式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的、对记录介质的再现操作,但不执行基于来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要求的、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操作;
进行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从所述再现专用模式转到记录再现模式,并根据来自信息处理装置的再现要求以及记录要求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再现操作以及记录操作的步骤。
6.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对连接的介质驱动装置进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其特征在于,具有:
进行与所述介质驱动装置间的认证处理,以认证成立为条件,对所述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控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驱动装置对移动式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移动式记录介质向所述介质驱动装置的安装,仅执行再现存取。
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记录再现存取方法,对连接的介质驱动装置进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进行与所述介质驱动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
以上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为条件,对所述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步骤。
9.一种程序,其是对连接的介质驱动装置进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操作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信息处理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进行与所述介质驱动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
以上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为条件,对所述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步骤。
10.一种程序记录介质,所述程序记录介质记录有对连接的介质驱动装置进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操作程序,其特征在于,其中记录的程序使得信息处理装置执行如下步骤:
进行与所述介质驱动装置间的认证处理的步骤;
以上述认证处理的认证成立为条件,对所述介质驱动装置执行记录存取以及再现存取的步骤。
CN2007101634907A 2006-10-25 2007-10-25 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9910 2006-10-25
JP2006289910 2006-10-25
JP2006289910A JP5026049B2 (ja) 2006-10-25 2006-10-25 メディアドライブ装置、メディアドライブ装置の動作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2081A true CN101202081A (zh) 2008-06-18
CN101202081B CN101202081B (zh) 2010-06-23

Family

ID=3944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34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081B (zh) 2006-10-25 2007-10-25 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66108B2 (zh)
JP (1) JP5026049B2 (zh)
KR (1) KR101410094B1 (zh)
CN (1) CN1012020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3691A (zh) * 2011-03-10 2013-11-20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处理装置、外部储存装置、主机装置、中继装置、控制程序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984655A (zh) * 2014-04-29 2014-08-13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8600B2 (ja) 2011-08-01 2015-07-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湿式摩擦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5768B1 (en) * 1997-02-27 2004-08-10 Gateway, Inc. Universal boot disk
JPH11203049A (ja) * 1998-01-14 1999-07-30 Hitachi Ltd ドライブ接続システム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ドライブ接続システム
ATE387775T1 (de) * 2000-01-21 2008-03-15 Sony Corp Daten-identifizierungs-system
JP2002314929A (ja) * 2001-04-10 2002-10-2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映像信号の記録方法、映像信号の再生方法、映像信号記録装置、映像信号再生装置、及び映像信号の記録媒体
JP2002318646A (ja) * 2001-04-24 2002-10-3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308306B (en) * 2001-07-09 2009-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gital work protection system, record/playback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device, and model change device
US20030009676A1 (en) * 2001-07-09 2003-01-09 Cole Terry L. Peripheral device with secure driver
SG122759A1 (en) * 2001-10-29 2006-06-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peripheral device against hot plug attacks
JP2003233538A (ja) * 2002-02-13 2003-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セキュリティ管理方法
JP2004048660A (ja) * 2002-05-24 2004-02-12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022045A (ja) * 2002-06-14 2004-01-22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と情報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070875A (ja) 2002-08-09 2004-03-04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セキュアシステム
JP2004086337A (ja) * 2002-08-23 2004-03-18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04220317A (ja) * 2003-01-15 2004-08-05 Sony Corp 相互認証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信号処理システム、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7783039B2 (en) * 2003-08-04 2010-08-2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gital recording device, digital reproduction device, digital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encryption device, decryption device, encryption method, and decryption method
JP4059185B2 (ja) * 2003-10-15 2008-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GB2411261B (en) * 2004-02-20 2007-07-1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Standalone memory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uch device
EP1770535A4 (en) * 2004-07-06 2009-07-15 Panasonic Corp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THE RECORDING MEDIUM
US20060294262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Airus Technology Co., Ltd. Portable VOIP wireless connector
JP4696763B2 (ja) * 2005-08-02 2011-06-0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ダ内蔵パネル型テレビ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3691A (zh) * 2011-03-10 2013-11-20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处理装置、外部储存装置、主机装置、中继装置、控制程序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201602B2 (en) 2011-03-10 2015-12-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ost device,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3403691B (zh) * 2011-03-10 2016-04-06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处理装置、外部储存装置、主机装置、中继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785494B2 (en) 2011-03-10 2017-10-1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ost device,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10338985B2 (en) 2011-03-10 2019-07-02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ost device,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10936394B2 (en) 2011-03-10 2021-03-02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ost device,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11544131B2 (en) 2011-03-10 2023-01-03 Kioxi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ost device,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11880267B2 (en) 2011-03-10 2024-01-23 Kioxi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xternal storage device, host device,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103984655A (zh) * 2014-04-29 2014-08-13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37529A (ko) 2008-04-30
US20080154839A1 (en) 2008-06-26
JP2008108354A (ja) 2008-05-08
CN101202081B (zh) 2010-06-23
KR101410094B1 (ko) 2014-06-25
US8266108B2 (en) 2012-09-11
JP5026049B2 (ja)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1493B (zh) 电子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方法
JP3178809B2 (ja) 可搬形記録媒体のアクセス方法
CN101202081B (zh) 介质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其记录再现存取方法
KR20100064169A (ko) 복합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그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전자 시스템
CN101154423B (zh) 数据记录装置
KR100850714B1 (ko) Usb 연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6693417B2 (ja) リーダライタ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5539306A (ja) データ記憶装置と民生用電子装置との直接接続
JP3604984B2 (ja) 記録機器の記録制御方法
US6574696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bi-directional control between data storage drives and automation controllers
JP4613487B2 (ja)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KR100524968B1 (ko) 디스크 기록시의 디스크 정보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JP3931114B2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読み出し方法
CN110738299A (zh) Wifi闪存盘及应用于wifi闪存盘的数据处理方法
JP3931109B2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制御方法
JP4457440B2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CN1993752B (zh) 盘/盘驱动器管理系统
JP348234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を有するデータの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システム
JP2000156035A (ja)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システム、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14385085A (zh) 基于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电子光盘和电子光驱
JPH11143612A (ja) 記憶装置内蔵型周辺機器および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と記憶装置内蔵型周辺機器との間のデータ授受方法
US2004012829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H11232770A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KR20070111371A (ko) 유비쿼터스 환경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유비쿼터스 디스크 및유비쿼터스 디스크의 재생 시스템
JP2004192301A (ja) マルチ入出力インタフェース付きストレージ装置、デバイス認識方法及びリードライト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