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6763C - 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6763C
CN100476763C CNB200580021922XA CN200580021922A CN100476763C CN 100476763 C CN100476763 C CN 100476763C CN B200580021922X A CNB200580021922X A CN B200580021922XA CN 200580021922 A CN200580021922 A CN 200580021922A CN 100476763 C CN100476763 C CN 1004767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recording medium
key
information
storage 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19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7251A (zh
Inventor
宗广和
越智诚
前田卓治
须藤正人
藤村一哉
井上信治
井上由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7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7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7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76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5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step of exchanging information with a remote server
    • G11B20/00869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step of exchanging information with a remote server wherein the remote server can deliver the content to a receiv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16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e.g. music or software
    • G11B20/0018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e.g. music or software using a content identifier, e.g.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ISRC] or a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8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9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6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ith more than one format/standard, e.g. conversion from CD-audio format to R-DAT forma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8Physical format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compliance with a specific standard, recording density, number of layers, start of data zone or lead-o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1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A/V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记录介质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内容和该内容的加密所使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存储形式例如包括:面向经由网络获得的传送内容的存储形式(第一形式)、和面向通过传送以外的方法获得的本地内容的存储形式(第二形式)。内容根据其种类而被确定了用于存储到记录介质的本来的存储形式。记录介质除内容和内容密钥以外,还存储表示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入口标记)(851)。再生装置参照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按照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来切换再生方法。

Description

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按照多种规格来存储数字数据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的数字数据进行再生、记录、编辑等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记录音乐内容或动态图像内容、静态图像内容等的各种数字数据(以下称“内容”)的记录介质中,存在半导体记录介质、磁盘、光盘、磁光盘等各种介质。
尤其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具有小型、轻量的特点,近年来,其大容量化、高速化、低价格化迅速发展,可在以数码相机、移动电话、便携音乐播放器、电视机、DVD记录器为首的各种设备中使用。作为代表性的半导体记录介质,可例举SD存储卡(注册商标)、存储条(注册商标)、小型快速存储器(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等。
SD存储卡等半导体存储介质具备著作权保护功能,可防止不正当复制,能够安全记录具有著作权的内容。
在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的半导体存储介质中实现的内容的存储方法的一例如下。
半导体记录介质具备:在半导体记录介质和主机设备(再生装置或记录装置等)之间,对相互的正当性进行认证之后主机设备才可开始访问的保护区域;和主机设备可自由访问的通常区域。并且,通常区域中记录加密后的内容(以下称“加密内容”),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的密钥(以下称“内容密钥”)存储在保护区域。由这种方法记录的内容,可禁止在无法认证相互的正当性的不正当的设备中的再生。这是由于:不正当设备不能读出内容密钥,无法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此外,即使仅将通常区域中存储的加密内容复制到了其他记录介质中,由于不正当设备无法复制内容密钥,因此在复制目标方的记录介质中,为内容密钥不存在的状态。所以,可禁止被不正当复制的加密内容的再生。
历来,对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的半导体存储介质,作为由所述存储方法存储的内容,主要是用户从所购买的音乐CD复制的音乐内容等。
但是,近年,针对利用了半导体记录介质的著作权保护功能的各种内容的应用展开正在增大。
例如,可利用通过网络连接的PC,支付所要求的代价后从内容提供者处下载具有音乐或书籍的著作权的内容,将下载的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用小型半导体播放器欣赏半导体记录介质中存储的音乐内容或阅读书籍内容。
另外,不仅是因特网连接的PC,还可在便利店、规定的店铺、车站等特定的场所设置的电子终端(KIOSK终端)购买内容。这些应用展开对用户而言便利性高,对内容提供者而言也扩展了各种销售网,因此可预想今后各种内容和利用环境会逐渐普及。
如上所述,将具有著作权的各种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时的规格,一般根据半导体记录介质和各种内容的特征来确定。并且,记录装置按照规格对内容进行记录。由此,只要是依照规格的再生装置就能再生内容。
更具体而言,若以音乐应用程序为一例,则对与歌曲相应的内容通过内容密钥来实施加密,并将该内容密钥和加密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中。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半导体存储介质:根据规定顺序的排列,将多个内容密钥存储到保护区域,将加密内容及其管理信息存储到通常区域。在该半导体记录介质中,可防止音乐内容的不正当复制、实现歌曲的再生顺序的调换和一部分歌曲的删除,因此便利性非常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49695号公报
上述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今后,用于利用半导体记录介质的著作权保护功能的内容密钥和加密内容的存储规格,存在根据进行存储的半导体记录介质和内容的种类而被制定多个种类的可能性。另外,即使是相同种类的内容,也存在根据该内容的获得途径而制定多个存储规格的可能性。
例如,即使是将相同音乐内容作为对象的存储规格,也存在面向通过从CD的拷贝(ripping)等而获得的内容的存储规格、和面向经由因特网等的通信线路而获得的内容的存储规格的两种规格混合存在的可能性。这是由于:确定各存储规格的主体未必一致。
因此,即使为相同的音乐内容,也会存在与各种存储规格相对应的再生装置、记录装置。此时,对相同音乐内容按每个存储规格来区分使用再生装置或记录装置,则用户的使用自由度非常差。因此,考虑将同一内容按照多种存储规格存储到所述半导体记录介质中的方法。由此,在依照了各种存储规格的再生装置中,可同样地进行再生。
但是,在以多种存储规格存储了各种内容的情况下,难以获知其内容的属性(例如,是通过从CD的拷贝等而获得的内容、还是通过传送而获得的内容这样的信息)。因此,再生装置和记录装置难以根据内容的属性来切换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提供一种可容易地判断按照多种规格存储的内容的属性的记录介质、以及进行针对该记录介质的再生、记录、编辑等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记录介质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具有用于存储到记录介质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内容、和该内容的加密所使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还预先存储表示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记录装置以多种形式将具有用于存储到记录介质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内容、和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存储到记录介质。该记录装置具备:第一内容写入部,其将内容以第一存储形式写入到记录介质;第一密钥写入部,其将内容密钥以第一存储形式写入到记录介质;第二内容写入部,其将内容以第二存储形式写入到记录介质;第二密钥写入部,其将内容密钥以第二存储形式写入到记录介质;和存储形式信息写入部,其将表示写入的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写入到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记录方法对记录介质执行如下步骤:将内容以第一存储形式写入;将内容密钥以第一存储形式写入;将内容以第二存储形式写入;将内容密钥以第二存储形式写入;和将表示写入的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写入,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存储:具有用于存储到记录介质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内容、和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再生装置是记录介质的再生装置,该记录介质存储有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对内容进行加密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再生装置具备:内容读出部,其读出应该再生的内容;密钥读出部,其从记录介质读出针对内容的内容密钥;存储形式识别部,其从记录介质读出针对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内容再生部,其根据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再生方法,从而再生读出的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再生方法用于对记录介质进行再生,该记录介质存储有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对内容进行加密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在该再生方法中,从记录介质读出应该再生的内容和针对所述内容的内容密钥,从记录介质读出针对应该再生的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根据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通过读出的内容密钥进行解码而得到的内容的再生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具备:读出部,其从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和内容密钥;存储形式识别部,其从记录介质读出针对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显示部,其由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判断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并根据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使内容或/及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变化而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从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和该内容的内容密钥,读出针对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由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判断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并根据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使内容或/及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变化而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具备:第一读写部,其对记录介质读出或写入以第一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内容密钥;第二读写部,其对记录介质读出或写入以第二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内容密钥;存储形式识别部,其从记录介质读出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编辑部,其编辑内容或/及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编辑部根据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针对内容的可编辑的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中,信息处理方法是针对除内容和内容密钥以外还存储有原始存储形式信息的记录介质,遍及内容或与内容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从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和针对内容的内容密钥,访问记录介质中存储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根据访问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针对通过读出的内容密钥进行解码而得到的内容的可编辑的内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按照多种存储规格存储了同一内容的情况下,能容易地确定内容的原本的存储规格,因此可切换与原本的存储规格相对应的再生、显示、编辑等的处理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信息检索存储区域和数据区域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方法的一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本地(local)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方法的一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方法的一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的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内容的记录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300的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本地内容的记录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的构成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的再生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500的构成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的再生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容编辑装置600的构成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容的显示/编辑顺序的一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容的显示/编辑部670的内容一览显示时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容的显示/编辑部670的内容详细信息显示时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容的显示/编辑部670的内容编辑时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图;
图21是表示对内容与入口标记(import flag)的对应进行管理的管理信息的图。
图中:100-半导体记录介质;110-主机接口部;120-控制部;130-记录区域;131-特殊区域;132-保护区域;133-通常区域;200-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10-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接收部;221,321-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2,322-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4,323-入口标记设定部;230-内容密钥形式变换部;241,341-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2,342-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50-内容形式变换部;280,380,480,680-内置记录介质;300-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370-内容记录部;400-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21-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5,526,625,626-入口标记识别部;441-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出部;470,570-内容再生部;500-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522-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42-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出部;600-内容编辑装置;621-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2-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41-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写部;642-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写部;670-内容显示/编辑部;851,853-入口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系统构成
图1是表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以及所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构成例的图。
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由主机接口部110、控制部120、记录存储部130构成。
主机接口部110在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与主机设备(再生装置、记录装置等)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
控制部120进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内部控制。控制部120对从主机设备接收的读出或写入指令进行解释,进行向数据存储部130的访问,并根据需要进行经由主机接口部110向主机设备通知访问结果的处理。
数据存储部130在物理上由快速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具有存储数字数据的记录区域。记录区域包括特殊区域131、保护区域132、和通常区域133。
特殊区域131是存储有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在内部使用的数字数据的区域,是主机设备无法直接访问的区域。在制造半导体记录介质100时,特殊区域131存储对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而言唯一的值即媒体固有密钥。
保护区域132是仅在主机设备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相互认证了正当性之后才可访问的区域。因此,对于保护区域132,只有认证成功的主机设备才可进行任意的数字数据的读写。
通常区域133是可由主机设备进行任意的数字数据读写的区域。通常区域133与保护区域132不同,无需进行相互的正当性的认证。
保护区域132以及通常区域133各自由检索信息存储区域132a和数据区域132b构成。数据区域132b是存储任意的数字数据的区域。检索信息存储区域132a是存储当主机设备取出数据区域132b中存储的各数字数据时所需要的信息(地址或大小等)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数字数据设为由FAT文件系统管理,存储了FAT文件系统所需要的信息(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的区域是检索信息存储区域132a。
图2中表示采用了FAT文件系统的情况下的检索信息存储区域132a和数据区域132b的构成例。在图2中,检索信息存储区域132a构成为包括:存储将数据区域132b分割为多个称作“分区(partition)”的区域而进行管理用的信息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maser boot record partition table);存储一个分区内的管理信息的分区启动扇区(partition boot sector);表示文件所包含的数据的存储位置的FAT表1和FAT表2;和对直接存在于根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信息进行存储的根目录条目(root directory entry)。另外,数据区域132b被分割为称作“簇(cluster)”的单位而进行管理。
2内容数据的存储方法
利用图3~图7,对本发明的内容数据的存储方法进行说明。
2.1传送内容的存储方法
图3是表示在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存储传送内容的方法的一例图。下面,将该方法的存储形式称为“第一形式”。在存储形式中,除“第一形式”以外,还存在如后述的“第二形式”。另外,“传送内容”是指,经由互联网等的通信线路而获得的内容。
在如图3所示的第一形式中,N个传送内容(内容#1、…、内容#N)807分别用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805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1、…、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N)807a,存储到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独立的外部记录介质180中。
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805通过由传送服务任意确定的服务固有密钥803来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密钥(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1、…、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N)805a,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中。
服务固有密钥803由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固有的密钥即媒体固有密钥801加密。作为加密服务固有密钥803a,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固有密钥803的生成由进行传送服务的行业人员进行,行业人员预先将加密服务固有密钥803a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内。服务固有密钥803只能由后述的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和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读出。
在制造半导体记录介质100时,媒体固有密钥801被存储到特殊区域131。并且,主机设备只有在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认证了相互的正当性之后才可读出媒体固有密钥801。
图4是表示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805a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在图4的例子中,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805a中存储有加密内容密钥,还存储有:传送服务的标识符即服务ID;存储了将对应的内容复制到其他记录介质时的控制信息的复制控制标记;存储了使对应的内容移动到其他记录介质时的控制信息的移动控制标记;对应的内容的标识符即内容ID等。
此外,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805a中还存储有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入口标记是表示加密内容密钥所关联的内容的本来的形式(以下,称内容根源)的信息。换而言之,入口标记是表示加密内容密钥所关联的内容本来应该存储的形式(以下,称原始存储形式)的信息。
在图4的例子中,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在与内容密钥对应的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即传送内容)时,变为“OFF”,在应该以后述的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即本地内容)变换为第一形式时变为“ON”。
因此,可读出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的主机设备通过参照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可判断内容的属性是传送内容还是本地内容。
2.2本地内容的存储方法
图5是表示将本地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方法的一例图。将基于该方法的存储形式称为“第二形式”。
在此,“本地内容”是指可通过传送以外的方法获得的内容,例如,CD或MD、DVD等中存储的影像数据或声音数据、作为文件存储于PC的HDD等中的影像数据、声音数据或文字数据、用户进行录像录音而生成的数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本地内容未进行加密和数据压缩,但也可进行加密或基于编码的数据压缩。本地数据例如是音乐CD中存储的PCM的声音数据等。
如图5所示,在第二形式中,N个本地内容(内容#1、…、内容#N)807分别用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805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1、…、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N)807b,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中。
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805通过由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801来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密钥(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1、…、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N)805b,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中。
图6是表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805b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在图6的例子中,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805b中存储有加密内容密钥,还存储有:存储了将对应的内容复制到其他记录介质时的控制信息的复制控制标记;表示内容密钥的有效或无效的内容密钥有效标记;对应的内容的标识符即内容ID等。
此外,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805b中存储有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也与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同样,表示内容根源和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
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在与内容密钥对应的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即本地内容)时变为“OFF”,在应该以上述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即传送内容)被变换为第二形式时变为“ON”。
因此,可读出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的主机设备通过参照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可判断内容的属性是传送内容还是本地内容。
2.3本发明的内容的存储方法
图7是表示将内容(传送内容或本地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本发明的存储方法的一例图。
图7是综合了用图3和图4说明的第一形式的存储方法、以及用图5和图6说明的第二形式的存储方法的存储方法。
因此,N个内容(内容#1、…、内容#N)分别被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1、…、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N)807a,存储到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独立的其他外部记录介质中。此外,作为N个加密内容(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1、…、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N)807b,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中。
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通过由传送服务任意制定的服务固有密钥803来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密钥(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1、…、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N)805a,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中。此外,N个内容密钥(内容密钥#1、…、内容密钥#N)通过由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801来加密,作为N个加密内容密钥(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1、…、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N)805b,也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中。
服务固有密钥803由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固有的密钥即媒体固有密钥801加密,作为加密服务固有密钥803a,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换为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之前的未加密的内容密钥(即,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的格式(大小等)设为相同。此外,变换为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之前的明码文本的内容的格式(编码方式、文件格式等)也设为相同。另外,用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对明码文本的内容进行加密的方式(例如,DES密码、C2密码等)也设为相同。
3记录装置的构成、动作
利用图8~图11,对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构成和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3.1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的构成、动作
图8是表示用图7所示的存储方法将传送内容记录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面向传送内容的记录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图8中,实线表示内容数据的流程,虚线表示内容密钥数据的流程。
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由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接收部210、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1、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2、内容密钥形式变换部230、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1、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2、入口标记设定部224、内容形式变换部250、内置的记录介质280、记录介质访问部290构成。
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接收部210与网络710连接,从连接于相同网络710内的传送服务器700以第一形式接收内容和对内容进行加密的内容密钥。由传送服务器700传送的内容通过内容密钥加密,内容密钥通过在传送服务中任意确定的服务固有密钥803加密。
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1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将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
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将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
入口标记设定部224设定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
内容密钥形式变换部230将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变换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
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1将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写入到内置记录介质280。
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将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
内容形式变换部250将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变换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
内置的记录介质280是内置于记录装置200的记录介质,具备可读写任意数字数据的功能。记录介质280在图3中相当于其他记录介质180。
安装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对安装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进行访问。记录介质访问部290进行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801、或为了进行保护区域132中存储的任意数字数据的读写所需要的认证处理。
图9是表示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将接收的传送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和内置记录介质280时的动作顺序例的流程图。
(步骤S901)
记录装置200的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接收部210经由连接着的网络710而从传送服务器700以第一形式接收内容和内容密钥。由传送服务器700传送的内容通过内容密钥加密,内容密钥通过在传送服务中任意确定的服务固有密钥来加密。
另外,在本例中,接收时图4中的服务ID、复制控制标记、移动控制标记、内容ID等被设定任意值。另外,通过入口标记设定部224而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被设定为“OFF”。“OFF”表示与内容密钥对应的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即传送内容)。
(步骤S902)
然后,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1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将接收的内容密钥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另外,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1将接收的内容存储到内置记录介质280。另外,代替存储到内置记录介质280,而也可存储到记录介质100。
(步骤S903)
接着,内容密钥形式变换部230将内容密钥从第一形式变换到第二形式。在该变换处理中,进行从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加密内容密钥生成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的前一半处理、和从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生成以第二形式存储用的加密内容密钥的后一半处理。
在前一半处理中进行如下处理。即,在第一形式中,如图3所示,内容密钥由服务固有密钥加密,因此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读出服务固有密钥,用该服务固有密钥对内容密钥进行解码,从而生成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但是,由于服务固有密钥在由媒体固有密钥加密后的状态下存储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因此需要事先读出加密服务固有密钥和媒体固有密钥,来算出明码文本的服务固有密钥。
在后一半处理中进行如下处理。即,在第二形式中,如图5所示,内容密钥由媒体固有密钥加密,因此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读出媒体固有密钥,用媒体固有密钥对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进行编码。
通过上述的处理,可生成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
另外,媒体固有密钥的读出和加密服务固有密钥的读出,可通过在半导体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之间认证相互的正当性来实现。
另外,内容形式变换部250将内容从第一形式变换到第二形式。在本例中,在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的两形式中,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的格式(大小等)相同,明码文本的内容的格式(编码方式、文件格式等)也相同,用内容密钥对内容进行加密时的编码方式也相同。因此,不需要对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进行解码编辑、再加密等的处理。在此,只进行加密内容的文件格式等的变换处理即可。
(步骤S904)
然后,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222的入口标记设定部224将由步骤S903生成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设定为“ON”。“ON”表示原本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即传送内容)被变换为第二形式。接着,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将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向保护区域132的写入,可通过在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之间认证相互的正当性来实现。
另外,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242将由步骤S903生成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290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
如上所述,记录装置200可用图7所示的存储方法将传送内容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此时,传送内容,在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为“OFF”的状态下、且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为“ON”的状态下,被存储到记录介质280、100。
3.2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的构成、动作
图10是表示将本地内容记录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面向本地内容的记录装置300的构成例的图。在图10中,实线表示内容数据的流程,虚线表示内容密钥数据的流程。
记录装置300由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321、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322、入口标记设定部323、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341、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342、输入部360、内容记录部370、内置记录介质380、记录介质访问部390构成。
输入部360从存储有作为源信息(source)的本地内容的记录介质等输入本地内容。
内容记录部370生成内容密钥,用该内容密钥进行加密,从本地内容生成加密内容。内容记录部370包括内容密钥生成部371、加密器372、和编码器373。
内容密钥生成部371生成将从输入部360输入的本地内容进行加密时所使用的内容密钥。在本例中,内容密钥生成部371具备随机数生成器,根据随机数来生成内容密钥。
加密器372用由内容密钥生成部371生成的内容密钥对本地内容进行加密,生成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
编码器373通过对由输入部360输入的本地内容进行编码而压缩。编码器373未必是必要的,但在本例中,由编码器373对输入的本地内容进行压缩之后,用加密器372加密。
内置的记录介质380是内置于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300的记录介质,具备可读写任意数字数据的功能。
安装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记录介质访问部390具备对安装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进行访问的功能。记录介质访问部390进行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或为了进行保护区域132中存储的任意数字数据的读写所需要的认证处理。
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321将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变换为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并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
入口标记设定部323将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设定为“ON”。“ON”表示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即本地内容)被变换为第一形式。
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322将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变换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并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
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341以第一形式将加密内容写入到内置记录介质380。另外,加密内容也可以以第一形式写入到记录介质100。
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34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以第二形式将加密内容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
图11是表示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300将经由输入部360而获得的本地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和内置记录介质380时的动作顺序例的流程图。
(步骤S1101)
首先,记录装置300的输入部360通过从存储了源信息的记录介质720的读出、或来自照相机和麦克风等输入设备的输入来获得本地内容。获得的本地内容转移到内容记录部370。
(步骤S1102)
然后,内容记录部370通过编码器373对输入的本地内容进行编码并压缩。此外,通过内容密钥生成部371生成内容密钥,通过加密器372用内容密钥对编码后的本地内容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内容。
(步骤S1103)
接着,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322用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媒体固有密钥对内容密钥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内容密钥,并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以第二形式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媒体固有密钥的读出和向保护区域的写入,可通过在记录介质访问部390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之间认证相互的正当性来实现。
另外,在本例中,图6中的复制控制标记、内容密钥有效标记、内容ID等被设定任意值。在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设定固定值“OFF”。“OFF”表示与内容密钥对应的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本地内容)。
另外,第二形式的内容写入部34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以第二形式将加密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
(步骤S1104)
然后,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写入部321用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存储的服务固有密钥对内容密钥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内容密钥,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以第一形式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保护区域132。但是,由于服务固有密钥在由媒体固有密钥加密后的状态下存储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因此需要读出加密服务固有密钥和媒体固有密钥,来算出明码文本的服务固有密钥。媒体固有密钥的读出和保护区域的读出,可通过在记录介质访问部390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之间认证相互的正当性来实现。
另外,在本例中,图4中的服务ID、复制控制标记、移动控制标记、内容ID等被设定任意值。然后,通过入口标记设定部323,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始终被设定为“ON”。“ON”表示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本地内容)被变换为第一形式。
另外,第一形式的内容写入部341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390将加密内容以第一形式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
如上所述,记录装置300可用图7所示的存储方法将本地内容写入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此时,本地内容,在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为“ON”的状态下、且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为“OFF”的状态下,被存储到记录介质380、100。
4再生装置的构成、动作
下面,利用图12~图15,对本发明的再生装置的构成、和所述再生装置对本发明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进行再生时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4.1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的构成、动作
图12是表示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图12中,实线表示内容数据的流程,虚线表示内容密钥数据的流程。
现有的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能再生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但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的最大特征在于,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425,能够通过参照入口标记(2to1_imp_flg)的值,来切换内容再生部470的动作。以下,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再生装置400由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出部441、输出部460、内容再生部470、内置记录介质480、记录介质访问部490构成。
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在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490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存储的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之后,进行解码,将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送到内容再生部470。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425。
入口标记识别部425参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的值,将该值通知到内容再生部470。
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出部441读出内置记录介质480中存储的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将加密内容送到内容再生部470。
输出部460输出由内容再生部470再生的内容数据。内容数据若为影像数据则输出部460相当于显示器等,若为声音数据则相当于扬声器等。另外,在使用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的外部的显示器或扬声器时,其相当于AV-OUT等的输出端子。
内容再生部470将从第一形式内容读出部441接受的加密内容,用从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接受的内容密钥解码,进行解压缩处理,来对内容进行再生。内容再生部470由解密器474和解码器475构成。
解密器474进行用内容密钥解码加密内容的处理。解码器475,在用解密器474解码的内容被压缩的情况下,进行解压缩使其恢复到压缩前的状态的处理。另外,在内容未被压缩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解码器475。
内置的记录介质480是内置于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的记录介质,具备可读写任意数字数据的功能。设记录介质480以第一形式存储有加密内容。
安装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记录介质访问部490对安装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进行访问。记录介质访问部490进行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或为了进行保护区域132中存储的任意数字数据的读写所需要的认证处理。
图13是表示再生装置400再生以第一形式存储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和内置记录介质480的内容时的动作顺序例的流程图。
(步骤S1301)
首先,再生装置400的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490读出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在第一形式中,如图3所示,为了由服务固有密钥加密内容密钥,而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490读出服务固有密钥,并用服务固有密钥进行解码,从而生成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但是,由于服务固有密钥在由媒体固有密钥加密后的状态下存储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因此需要读出加密服务固有密钥和媒体固有密钥,来算出明码文本的服务固有密钥。
这样获得的内容密钥被送到内容再生部470。
另外,所述媒体固有密钥的读出和所述加密服务固有密钥的读出,可通过在记录介质访问部490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之间认证相互的正当性来实现。
另外,入口标记识别部425参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将该值通知到内容再生部470。
另外,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出部441从内置记录介质480读出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将该加密内容送到内容再生部470。
(步骤S1302)
内容再生部470在从入口标记识别部425通知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的值为“OFF”时执行步骤S1303的处理,在为“ON”时执行步骤S1304的处理。即,若内容原本为传送内容,则执行传送内容特有的处理(S1303),否则进行通常的再生(S1304)。
(步骤S1303)
在内容再生部470中,解密器474利用从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获得的内容密钥,解码从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出部441获得的加密内容。而且,进行由解码器475解码的内容的解压缩处理,送到输出部460。由此进行内容的再生。
此时,内容再生部470进行传送内容特有的再生处理。传送内容特有的再生处理例如包括再生中禁止快进和速退、或再生前必须对传送内容行业人员的广告进行再生等处理。由于传送内容具有商业价值,因此存在受到这种再生时的制约的情况。
(步骤S1304)
在内容再生部470中,解密器474利用从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421获得的内容密钥,解码从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出部441获得的加密内容。而且,进行由解码器475解码的内容的解压缩处理,送到输出部460,由此进行再生。
此时,内容再生部470不进行传送内容特有的再生处理,而进行通常的再生。
如上所述,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可再生利用了图3和4、或图7所示的存储规格的第一形式的内容。
此外,再生装置400判断再生对象内容的内容根源、即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传送内容)、还是将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本地内容)变换成为第一形式的内容,并可根据判断结果来切换再生方法。
4.2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的构成、动作
图14是表示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在图14中,实线表示内容数据的流程,虚线表示内容密钥数据的流程。
现有的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能再生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但本发明的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500的最大特征在于,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526,能够通过参照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2的值,来切换内容再生部570的动作。以下,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再生装置500由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出部542、输出部560、内容再生部570、记录介质访问部590构成。
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在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590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存储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之后,进行解码,将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送到内容再生部570。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526。
入口标记识别部526参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的值,将该值通知到内容再生部570。
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出部542在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590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中存储的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之后,将加密内容送到内容再生部570。
输出部560输出由内容再生部570再生的内容数据。内容数据若为影像数据则输出部560相当于显示器等,若为声音数据则相当于扬声器等。另外,在使用再生装置500的外部的显示器或扬声器时,其相当于AV-OUT等的输出端子。
内容再生部570将从第二形式内容读出部542接受的加密内容,用从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接受的内容密钥解码,进行解压缩处理,来对内容进行再生。内容再生部570由解密器574和解码器575构成。
解密器574用内容密钥解码加密内容。解码器575,在用解密器574解码的内容被压缩的情况下,进行解压缩使其恢复到压缩前的状态。另外,在内容未被压缩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解码器575。
安装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记录介质访问部590对安装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进行访问。记录介质访问部590进行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或为了进行保护区域132中存储的任意数字数据的读写所需要的认证处理。
图15是表示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500再生以第二形式存储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内容时的动作顺序例的流程图。
(步骤S1501)
首先,再生装置500的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590读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在第二形式中,如图5所示,内容密钥由媒体固有密钥加密,因此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590读出媒体固有密钥,并用媒体固有密钥对解码内容密钥进行解码。
这样获得的内容密钥被送到内容再生部570。
另外,媒体固有密钥的读出,可通过在记录介质访问部590和半导体记录介质100之间认证相互的正当性来实现。
另外,入口标记识别部526参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将该值通知到内容再生部570。
另外,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出部54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590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读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将加密内容送到内容再生部570。
(步骤S1502)
内容再生部570,在从入口标记识别部526通知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的值为“OFF”时执行步骤S1503的处理,在为“ON”时执行步骤S1504的处理。即,若原本的内容为本地内容,则执行本地内容特有的处理(S1503),若原本的内容为传送内容,则执行传送内容特有的处理再生(S1504)。
(步骤S1503)
在内容再生部570中,解密器574利用从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获得的内容密钥,解码从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出部542获得的加密内容。而且,进行由解码器575解码的内容的解压缩处理,送到输出部560。由此进行再生。
此时,内容再生部570进行本地内容特有的再生。本地内容特有的再生是指,例如允许再生中的快速进给和反绕、或允许加速或者减速再生等。
(步骤S1504)
在内容再生部570中,解密器574利用从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出部522获得的内容密钥,解码从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出部542获得的加密内容。而且,进行由解码器575解码的内容的解压缩处理,送到输出部560。由此进行再生。
此时,内容570不进行本地内容特有的再生,而进行传送内容特有的再生。
如上所述,面向本地内容再生装置500可再生利用了图5和6、或图7所示的存储规格的第二形式的内容。
此外,再生装置500判断再生对象的内容的内容根源、即判断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本地内容)、还是将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传送内容)变换成了第二形式的内容,并可根据判断结果来切换再生方法。
5内容编辑装置的构成、动作
利用图16~图20,对本发明的编辑装置的构成和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内容编辑装置600的构成例的图。在图16中,实线表示内容数据的流程,虚线表示内容密钥数据的流程,双线表示其他数据的流程。
本发明的内容编辑装置600的最大特征在于,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625、626,能够通过参照所述入口标记(2to1_imp_flg和1to2_imp_flg)的值,来切换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的动作。以下,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内容编辑装置600由通信部610、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1、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2、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写部641、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写部642、用户操作部650、内容显示/编辑部670、内置记录介质680、记录介质访问部690构成。
通信部610与网络710连接,从连接于相同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730获得关于内容的信息(内容的价格、内容的人气等级、同一艺术家的内容信息等)。在本例中,关于内容的信息包括实时更新的信息。
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1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690访问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读写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1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625。
入口标记识别部625参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的值,将该值通知到内容显示/编辑部670。
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690访问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读写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2具备入口标记识别部626。
入口标记识别部626参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的值,将该值通知到内容显示/编辑部670。
第一形式的内容读写部641具备访问内置记录介质680来读写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的功能。
第二形式的内容读写部64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690访问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读写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
用户操作部650获得用户进行的操作信息。
内容显示/编辑部670进行内容的显示和编辑。在本例中,至少具备进行内容显示用的画面。也可具备进行编辑用的所述的编码器、解码器、加密器、解密器、内容密钥生成部等。
内置记录介质680是内置于面向内容编辑装置600的记录介质,具备可读写任意数字数据的功能。内置记录介质680以第一形式存储有加密内容。
记录介质访问部690安装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对安装的半导体记录介质100进行访问。记录介质访问部690进行读出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特殊区域131中存储的媒体固有密钥、或为了进行保护区域132中存储的任意数字数据的读写所需要的认证处理。
图17是表示内容编辑装置600对以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存储于半导体记录介质100和内置记录介质680的内容进行显示/编辑时的动作顺序例的流程图。
(步骤S1701)
首先,内容编辑装置600的第一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1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690读出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将读出的内容通知到内容显示/编辑部670。
此时,入口标记识别部625参照第一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2to1_imp_flg)851,将该值通知到内容显示/编辑部670。
另外,第二形式的内容密钥读写部622经由记录介质访问部690读出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将读出的内容通知到内容显示/编辑部670。此时,入口标记识别部626参照第二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中的入口标记(1to2_imp_flg)853,将该值通知到内容显示/编辑部670。
(步骤S1702)
内容显示/编辑部670对在步骤S1701中接收的(2to1_imp_flg、1to2_imp_flg)851、853的信息进行判断,判断该信息的各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传送内容)、还是原本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本地内容)。是前者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04的处理,是后者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03的处理。
另外,该处理还可仅参照两个入口标记(2to1_imp_flg、1to2_imp_flg)中的任一方来确定。
另外,虽未图示,但当两个入口标记矛盾时进行错误处理。
(步骤S1703)
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用面向本地内容的显示方法来显示该内容的信息。作为面向本地内容的显示方法,例如除内容的概略信息之外,进行添加了开始编辑用的按钮(以下称编辑按钮)的显示。
(步骤S1704)
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用面向传送内容的显示方法来显示该内容的信息。作为面向传送内容的显示方法,例如除内容的概略信息之外,进行添加了显示详细信息用的按钮(以下称详细信息显示按钮)的显示。
(步骤S1705)
在各内容的一个画面的显示结束之后,内容显示/编辑部670变为等待来自用户输入部650的用户输入等待状态,转移到步骤S1706。在尚未结束时,返回到步骤S1702的处理。
图18是表示在一个画面的显示结束时刻的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的显示内容的一例图。在图18中,“Song_AAA”根据面向本地内容的显示方法来显示,还显示了编辑按钮831。“Song_BBB”根据面向传送内容的显示方法来显示,还显示了详细信息显示按钮833。
(步骤S1706)
在用户通过用户操作部650选择了详细信息显示按钮833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07的处理。否则转移到步骤S1708。
(步骤S1707)
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经由通信部610从数据库服务器730取得所选择的内容的详细信息,并对该详细信息进行一定时间的显示。图19表示此时的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的显示例。然后,结束该处理。
(步骤S1708)
在用户通过用户操作部650选择了编辑按钮83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09的处理。否则转移到步骤S1710。
(步骤S1709)
内容显示/编辑部670显示进行所选择的内容的编辑用的画面。图20表示此时的内容显示/编辑部670的显示例。在图20的例子中显示了:对内容的删除进行指定的删除按钮835a;对关于内容的曲名、艺术家名、体裁、评价等信息的编辑进行指定的信息编辑按钮835b;关于信息的编辑,选择编辑项目(items)的选择列表835;用于输入编辑项目的输入框837;对编辑处理的取消进行指定的取消按钮835c。
然后,用户经由用户输入部650来指定处理内容,内容显示/编辑部670进行编辑处理,结束该处理。
(步骤S1710)
从在步骤S1705中一个画面的显示结束的时刻开始,若经过一定时间则结束处理。若未经过一定时间则返回到步骤S1706的处理。
如上所述,内容编辑装置600可进行利用了图7所示的存储规格的内容的显示和编辑。
此外,内容编辑装置600判断显示对象内容的内容根源、即内容是原本应该以第一形式存储的内容(传送内容)、还是应该以第二形式存储的内容(本地内容),并可根据判断结果来切换显示方法。
此外,可根据该判断结果来切换进行编辑、或进行详细信息显示。
本发明在传送内容和本地内容双方的存储中使用的带著作权保护功能的半导体记录介质、以及所述半导体记录介质的主机设备中尤其有效。
6变形例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考虑各种变形例。例如,可考虑如下变形例。
(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半导体存储介质进行了描述,但只要是以多种形式来存储相同内容的记录介质,则即使为其他种类的记录介质,本发明的思想也同样适用。
(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检索信息存储区域使用了FAT文件系统,但也可利用FAT32或UDF等其他文件系统。或者还可不使用文件系统而对大小或记录地址等进行管理。
(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容密钥的存储位置在第一形式中设为通常区域133,在第二形式中设为保护区域132,但并不限定于此。内容密钥的存储位置不取决于形式,是自由的。同样,加密内容的存储位置也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一形式中,也可将加密内容存储到半导体记录介质100的通常区域133。
(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内容密钥进行加密的密钥,在第一形式中采用了服务固有密钥,在第二形式中采用了媒体固有密钥,但对内容密钥进行加密的密钥并不限定于此。另外,若能够用加密以外的方法确保安全,则也可不进行加密而直接存储明码文本的内容密钥。
(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主要将传送内容作为对象的第一形式、和主要将本地内容作为对象的第二形式进行了说明,但形式并不限定于这两个。本发明的思想在以多种不同形式存储内容时是有效的。
另外,入口标记也可以在内容以原本的形式存储时设定为“OFF”,在内容从原本形式进行变换而存储时设定为“ON”。或者,还可根据输入源的形式的数量而具备多个入口标记。
(6)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对在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300、面向传送内容再生装置400、内容编辑装置600中,具有内置记录介质280、380、480、68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各自的内置记录介质也可为可拆卸。例如可以是DVD-RAM等的光盘。
(7)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经由网络从传送服务器取得第一形式的传送内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还可考虑第一形式的传送内容存储于CD-ROM或DVD-ROM等记录介质而被发布的情况。
此时,图8中的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的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接收部210若不是经由网络,而设为经由存储有第一形式的传送内容的所述记录介质来接收内容和内容密钥,则可同样地进行处理。
(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面向传送内容记录装置200的内容和密钥的写入处理顺序例,进行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的写入,然后实施第二形式的内容和密钥的写入,但其处理顺序并不限定于此。同样,作为面向本地内容记录装置300的内容和密钥的写入处理顺序例,进行第二形式的内容和密钥的写入,然后实施第一形式的内容和密钥的写入,但其处理顺序并不限定于此。
(9)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入口标记与各形式的加密内容密钥成组进行了存储,但也可不必存储在与加密内容密钥相同的位置。只要主机设备可判断出内容与入口标记的对应,则入口标记可存储在任何位置。例如,也可对内容数据本身或内容数据的元数据追加入口标记来存储。
另外,还可将内容ID中的规定的一位(例如最高位)作为入口标记来使用。在该情况下,可设定为若该位的值为“0”则内容根源为“第一形式”,若为“1”则内容根源为“第二形式”。
此外,也可另外准备如对内容与入口标记的对应进行管理的管理信息,存储到记录介质中。(参照图21)。此时,入口标记可存储于与内容独立的位置。因此,无需对各种形式个别地追加入口标记。对于以多种形式存储的内容,表示内容的内容根源的入口标记至少存在一个即可。
(10)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入口标记取“ON”、“OFF”这两个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由于只要可存储内容根源和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即可,因此也可不是标记而是数值或字符串。
(11)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用内容编辑装置600判断内容根源来切换是否可编辑的例子,但也可切换编辑的内容。例如可考虑如下切换:传送内容允许内容的名称等信息的编辑,本地内容除此之外还允许内容的删除、分割、结合等处理。
(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以音乐内容为例进行了记载,但内容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内容还可以是动态图像、静态图像、文本、程序等中的任一个或将这些内容进行合成后的内容。
本发明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他更多的变形例、修正、其他利用是明确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里的特定的公开,而可仅由技术方案来限定。另外,本申请与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4-199174号(2004年7月6日提出)相关联,其内容通过参照而被组合到本文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按照多种形式存储同一内容的记录介质或针对这样的记录介质的内容的记录装置、编辑装置等中。

Claims (13)

1.一种再生装置,其为记录介质的再生装置,该记录介质存储有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对内容进行加密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该再生装置具备:
内容读出部,其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应该再生的内容;
密钥读出部,其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针对所述内容的内容密钥;
存储形式识别部,其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针对所述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
内容再生部,其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再生方法,从而再生所述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再生部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判断在内容再生时,是否禁止特殊再生的一部分或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再生部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判断在内容再生时,是否也再生广告信息。
4.一种再生方法,用于对记录介质进行再生,该记录介质存储有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对内容进行加密用的密钥即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该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应该再生的内容和针对所述内容的内容密钥;
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针对应该再生的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
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通过所述读出的所述内容密钥进行解码而得到的内容的再生方法。
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是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该记录介质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有内容和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的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
该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读出部,其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和内容密钥;
存储形式识别部,其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针对所述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
显示部,其由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判断所述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并根据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使所述内容或/及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变化而进行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收部,其经由网络从数据库服务器接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
所述显示部根据由所述存储形式识别部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的内容,判断是否显示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取得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取得的信息被实时更新。
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是关于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方法,该记录介质以多种存储形式存储有内容和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的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
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和该内容的内容密钥;
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针对所述内容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
由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判断所述内容本来的存储形式,并根据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使所述内容或/及与该内容相关的信息变化而进行显示。
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是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该记录介质以第一和第二存储形式存储有内容和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的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
该信息处理装置具备:
第一读写部,其对所述记录介质读出或写入以第一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内容密钥;
第二读写部,其对所述记录介质读出或写入以第二存储形式存储的内容和内容密钥;
存储形式识别部,其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所述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
编辑部,其编辑内容及/或与内容相关的信息,
所述编辑部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针对内容的可编辑的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辑部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判断是否可进行针对内容的编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表示经由网络传送的内容的情况下,所述编辑部禁止内容的编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辑部根据所述读出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的内容,来确定可对内容实施的编辑项目。
1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对记录介质编辑内容或与内容相关的信息,该记录介质以第一和第二存储形式存储有内容和对该内容进行加密的密钥即内容密钥,且预先存储有表示所述内容的本来的存储形式的信息即原始存储形式信息,
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出内容和针对所述内容的内容密钥;
访问所述记录介质中存储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和
根据所述访问的原始存储形式信息,来切换针对通过所述读出的所述内容密钥进行解码而得到的内容的可编辑的内容。
CNB200580021922XA 2004-07-06 2005-07-05 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7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9174 2004-07-06
JP199174/2004 2004-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7251A CN1977251A (zh) 2007-06-06
CN100476763C true CN100476763C (zh) 2009-04-08

Family

ID=35782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192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763C (zh) 2004-07-06 2005-07-05 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90920B2 (zh)
EP (1) EP1770535A4 (zh)
JP (1) JP4705916B2 (zh)
CN (1) CN100476763C (zh)
WO (1) WO20060041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4523A1 (en) * 2005-08-26 2008-05-28 STMicroelectronics (Crolles 2) SA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packaging with an anchored cap and its manufacture
JP2008097572A (ja) * 2006-09-11 2008-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演算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機器
JP5026049B2 (ja) * 2006-10-25 2012-09-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ドライブ装置、メディアドライブ装置の動作方法、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703591B2 (ja) * 2007-03-20 2011-06-15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と配信センター装置、ユーザ端末装置及び情報配信方法
WO2008132772A1 (ja) * 2007-04-19 2008-1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データ管理装置、保存データの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156363B2 (en) * 2007-07-02 2012-04-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including comparison of power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and remaining power
US9838365B2 (en) 2007-07-10 2017-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 to peer identifiers
EP2293583A1 (en) * 2008-06-24 2011-03-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ing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reproduc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0044752A (ja) * 2008-07-14 2010-02-25 Panasoni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環境設定方法
JP4620158B2 (ja) * 2009-03-31 2011-01-26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ンテンツ保護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保護方法
JP2010267240A (ja) * 2009-04-16 2010-11-25 Toshiba Corp 記録装置
US20120185759A1 (en) * 2011-01-13 2012-07-19 Helen Balinsk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aboratively editing a composite doc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7690B2 (ja) * 1998-01-21 2004-12-08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US7809138B2 (en) * 1999-03-16 2010-10-05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sistent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content
JP3327894B2 (ja) 1999-04-14 2002-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管理装置、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データ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ている記録媒体
CN1192381C (zh) 1999-04-14 2005-03-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管理装置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JP2000358003A (ja) * 1999-04-16 2000-1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音楽配信システム
CA2338634C (en) 1999-05-28 2007-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 semiconductor memory card, playback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playback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277389C (zh) * 1999-07-05 2006-09-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传送系统、传送服务器、便携式通信终端及其传送方法
KR100751199B1 (ko) * 1999-07-06 2007-08-22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관리 장치 및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US7203312B1 (en) 1999-08-30 2007-04-10 Fujitsu Limited Data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data reproduction module
JP2001209583A (ja) * 2000-01-26 2001-08-03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器およびセーブデータ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提供媒体
KR100587763B1 (ko) * 2000-02-01 2006-06-09 주식회사 위즈맥스 광고가 결합된 멀티미디어 파일을 인터넷에서 제공하는 방법
KR100479173B1 (ko) * 2000-02-08 2005-03-25 최추환 인터넷과 각종 컴퓨터 및 컴퓨터 응용매체에서의 편집 및삭제방지를 위한 파일구조 및 이 파일을 이용한광고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WO2001061600A1 (en) * 2000-02-17 2001-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card that records contents for trial and purchase,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sales method
EP1172741A3 (en) * 2000-07-13 2004-09-01 Sony Corporation On-demand image delivery server, image resource database, client terminal,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retrieval result
JP4300705B2 (ja) * 2000-12-05 2009-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記録媒体
JP2002358732A (ja) 2001-03-27 2002-12-1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オーディオ用ディスク、その記録装置、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246235B2 (en) * 2001-06-28 2007-07-17 Intel Corporation Time varying presentation of items based on a key hash
US20030009681A1 (en) * 2001-07-09 2003-01-09 Shunji Harada Digital work protection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playback apparatus
EP1507261B1 (en) * 2001-08-08 2016-07-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pyright protection system, recording device, decryp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3823929B2 (ja) * 2002-05-17 2006-09-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565399B1 (en) * 2002-08-26 2009-07-21 Netapp, Inc. Caching web objects transformed by a pipeline of adaptation services
JP2004127159A (ja) 2002-10-07 2004-04-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コンテンツ管理装置
JP2006511159A (ja) * 2002-12-20 2006-03-3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マルチメディアを安全に頒布するための階層スキーム
WO2004086370A2 (en) * 2003-03-24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ent protection system
US7412459B1 (en) * 2003-03-25 2008-08-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mobile CD music attributes database
JP4247044B2 (ja) * 2003-05-23 2009-04-02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ンテンツ配信サービス提供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サービス端末装置
CN100498948C (zh) * 2003-06-18 2009-06-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重放装置、重放方法
GB2404486A (en) * 2003-07-31 2005-02-02 Sony Uk Ltd Access control for digital storage medium content
JP4722704B2 (ja) 2003-10-31 2011-07-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アクセス装置及びアクセス方法
WO2005045680A1 (ja) 2003-11-07 200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50216684A1 (en) 2003-11-21 2005-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region sett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7401174B2 (en) 2003-12-16 2008-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 system defragment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KR100994772B1 (ko) * 2004-01-10 2010-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장 매체의 데이터 복사 및 재생 방법
US7801930B2 (en) 2004-05-10 2010-09-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host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70535A1 (en) 2007-04-04
US8090920B2 (en) 2012-01-03
US20070226399A1 (en) 2007-09-27
JP4705916B2 (ja) 2011-06-22
WO2006004113A1 (ja) 2006-01-12
CN1977251A (zh) 2007-06-06
EP1770535A4 (en) 2009-07-15
JPWO2006004113A1 (ja) 200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6763C (zh) 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JP4850075B2 (ja) データ格納方法、データ再生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022976B2 (ja) 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JP4701175B2 (ja) 記録媒体並びに記録媒体に情報を記録する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TW423261B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783298B (zh) 数字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以及数字信息记录方法
CN101030427B (zh) 用于记录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JP2000357213A (ja) 相互認証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07026666A1 (ja) コンテンツの属性に対する管理情報を格納する記録媒体、そのような記録媒体に対する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2002358241A (ja) コンテンツのコピー管理方法、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CN101140782A (zh) 信息处理器件、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8930718B2 (en)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providing content data
CN101300585A (zh) 内容数据结构及存储卡
CN1992036B (zh)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传送源装置以及数据传送目标装置
CN101656088A (zh) 信息处理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US7050368B2 (en) Data copying manag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py managing system
JP2004005816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2007094992A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4469587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デジタル放送受信器
JP2005129110A (ja) 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出力方法
JP2004094778A (ja) 記憶装置と複製装置
CN101222602B (zh)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及程序
JP4259675B2 (ja) 音楽配信システム用の携帯電話
CN100440179C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US20080181313A1 (en) Ubiquitous audio reproducing and servi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