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912A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7912A
CN101197912A CNA2007101402882A CN200710140288A CN101197912A CN 101197912 A CN101197912 A CN 101197912A CN A2007101402882 A CNA2007101402882 A CN A2007101402882A CN 200710140288 A CN200710140288 A CN 200710140288A CN 101197912 A CN101197912 A CN 101197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nge region
half tone
threshold matrix
per inch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02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野和夫
美齐津亨
斋藤武
松尾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7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20Circuitry for controlling amplitude response
    • H04N5/205Circuitry for controlling amplitude response for correcting 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 H04N5/208Circuitry for controlling amplitude response for correcting 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for compensating for attenuation of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e.g. crispening, aperture distortion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62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mage types, e.g. two-tone, continuous t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 H04N1/4058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clustered dots or a size modulated halftone pattern with details for producing a halftone screen at an oblique ang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接收部、边缘检测部和网版处理部。所述接收部接收图像信息。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图像信息的边缘区域。所述网版处理部根据所述边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所述网版处理部对所述边缘检测部所检测的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针对不同于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的线数为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面积色阶(Area Coverage Modulation)方法生成表示灰度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使用电子摄影术、喷墨系统等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对输入图像信息执行网版处理(screen process),并利用输出装置输出处理结果,所述网版处理是用表示绘制点的有无的二值来人工再生中间色(halftone)的处理。
从图像质量的角度看,由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所生成的文档包括各种对象,例如照片等的图像(image),具有灰度、斑纹等的图形(graphics),以及文本、线条等等。
每英寸的线条数(每英寸包含多少相同的图案)是网版处理的代表性参数。一种图像对象的最优线条数与另一种图像对象的不同。
例如,从人类眼睛特性的角度来看,优选地以每英寸200线生成图像。然而,经常使用每英寸170至230线,其原因在于,如果每英寸的线数高,则灰度属性和粒度会由于记录装置(marking engine)的响应性而退化,而如果每英寸的线数低,则会看到网版结构或丢失纹理。
对于图形,重要性更多地在于其灰度属性和粒度。因此,经常使用每英寸150至200线;而对于希望没有锯齿和断裂的文本和线条,则经常使用每英寸300线或更多。
也就是说,为了平滑地表现文本、线条等,每英寸的线数优选地尽可能高,但是如果每英寸的线数过高,则灰度属性和粒度会有所退化。
因此,根据各对象以每英寸不同的线数来执行网版处理。也就是说,存储有在每英寸线数方面不同的多个阈值矩阵,使用所述阈值矩阵来根据对象而以每英寸不同的线数来执行网版处理。
为了针对页面中的图像特性切换最优网版,已知有以下两种方法:
(1)解释发送自应用软件的命令、按对象进行归类、并且切换网版的方法。
(2)根据边缘检测窗口检测栅格化图像数据的边缘,并且仅将存于边缘区域中的网版转换为每英寸更高的线数(见JP Sho.6250979A和JPHei.5167811A)。
从通用性的角度看,检测边缘并切换网版的后一方法(2)是优选的,原因在于其也适用于使用光栅图像(例如,Tiff图像)作为工作流进行输出的用户,并且其对于各种图像均有效。
此外,也能够组合使用(1)和(2)的方法,其根据对象切换网版,检测边缘,并且仅将存于边缘区域中的网版转换为每英寸更高的线数。
例如,一种使用Y(黄)、M(洋红)、C(青)和K(黑)四种颜色来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包括与所述颜色一一对应的阈值矩阵。此时,针对各颜色执行改变网版角度的旋转,以使颜色转换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其能够抑制在执行不同网版处理的边界区域中的图像质量退化。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接收部、边缘检测部和网版处理部。所述接收部接收图像信息。所述边缘检测部根据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图像信息检测边缘区域。所述网版处理部根据所述边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针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所述网版处理部对所述边缘检测部所检测出的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针对不同于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2]此外,所述网版处理部可以包括存储部和矩阵转换部。所述存储部存储在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中使用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所述矩阵转换部基于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在针对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中使用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接收部、边缘检测部和网版处理部。所述接收部接收图像信息。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图像信息的边缘区域。所述网版处理部根据所述边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所述网版处理部包括存储部和矩阵转换部。所述存储部存储在针对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出的边缘区域之外的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中使用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所述矩阵转换部基于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在针对边缘区域执行的网版处理中使用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4]此外,所述网版处理部可以使用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对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使用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5]此外,所述矩阵转换部可以以预定间隔疏化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中的阈值,以生成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6]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接收图像信息;检测步骤,根据所接收的图像信息检测边缘区域;以及执行步骤,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所述执行步骤包括对所检测出的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针对不同于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7]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接收图像信息;检测所接收到的图像信息的边缘区域;以及使用预定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针对不同于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基于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并且使用所生成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对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
[8]此外,在使用边缘区域阈值矩阵针对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使用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的线数为针对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根据图像处理设备[1],如果在执行不同网版处理的边界区域出现周期性的光和阴影,则该周期不会变得比非边缘区域的每英寸线数更大。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
根据图像处理设备[2],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并且还能够抑制用于存储网版处理用阈值矩阵的存储器容量的增加。
根据图像处理设备[3],能够抑制用于存储网版处理用阈值矩阵的存储器容量的增加。
根据图像处理设备[4],能够抑制用于存储网版处理用阈值矩阵的存储器容量的增加。如果在执行不同网版处理的边界区域出现周期性的光和阴影,该周期不会变得比非边缘区域的每英寸线数更大。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
根据图像处理设备[5],能够根据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能够抑制图像质量退化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根据图像处理方法[6],如果在执行不同网版处理的边界区域出现周期性的光和阴影,该周期不会变得比非边缘区域的每英寸线数更大。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
根据图像处理方法[7],能够抑制用于存储网版处理用阈值矩阵的存储器容量的增加。
根据图像处理方法[8],能够抑制用于存储网版处理用阈值矩阵的存储器容量的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退化。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系统的一般配置的示图;
图2为示出了图像处理部的配置的框图;
图3为由边缘检测部所进行的边缘检测的示例的示意性表示;
图4为示出了网版处理部中所使用的阈值矩阵的示例的示图;
图5为说明网版处理中的网版角度作用的示图;
图6为说明网版边界部分的周期的示图;
图7为示出了图像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8为网版处理部的操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系统的总体构成的示图。这里,所提供的为:图像形成设备1,其用于将输入的电子文档信息扩展为图像并在纸张上打印所述图像;和作为主机计算机的客户PC(个人计算机)2,其用于为图像形成设备1提供所述电子文档。可以从客户PC 2之外的图像读取器(未示出)向图像形成设备1输入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处理部10和作为图像形成部的记录装置30,图像处理部10用于对例如从客户PC 2所输出的电子文档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例如,所述图像形成部可以是使用电子摄影术的串联型数字彩色打印机。
记录装置30包括:并列放置的、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给定间隙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31Y、31M、31C和31K(此后称为图像形成单元31,除非针对各颜色进行不同说明);以及曝光单元34,其用于将各图像形成单元31的光电导体鼓32暴露于光线中。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设备1形成彩色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31Y、31M、31C和31K形成Y(黄)、M(洋红)、C(青)和K(黑)的调色剂(toner)图像并且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至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上。
虽然没有详细描述,但是曝光单元34为多光束曝光扫描单元,其用于将从具有发光点群的垂直空腔表面激光发射阵列芯片所发射的多条激光束集总地扫描,并且将所述激光束引入图像形成单元31的光电导体鼓32,其中所述发光点群由多个发光点构成。因此,例如其可以被用来形成具有2,400dpi的分辨率的图像。
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光电导体鼓32,其为图像载体(光电导体),用来形成静电潜像并保持调色剂图像;充电器33,用于为光电导体鼓32的表面均匀充电;以及显影装置35用于将由曝光单元34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中的每一个还包括转印辊36,其用于将光电导体鼓32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用纸上。
记录装置30还包括纸张传送带37,其用于将记录用纸传送至各图像形成单元31的由光电导体鼓32和转印辊36所形成的转印位置处。记录装置30还包括定影装置38,其用于定影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
可以仅仅将图像处理部10而不是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看作是图像处理装置。
除了存储在显影装置35内的调色剂的颜色外,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中的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几乎相同的组件。从客户PC 2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经图像处理部10进行图像处理,并且通过预定接口被提供至记录装置30。记录装置30基于图像输出控制部(未示出)所提供的同步信号等的控制信号而操作。首先,黄色(Y)图像形成单元31Y基于从图像处理部10获得的图像信号,由曝光单元34在由充电器33进行充电的光电导体鼓3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黄色(Y)图像形成单元31Y由显影装置35针对所述静电潜像形成黄色(Y)调色剂图像,并且使用转印辊36将所形成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传送带37上的记录用纸上,所述传送带37以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同样,M(洋红)、C(青)和K(黑)的调色剂图像也形成在光电导体鼓32上,并且被重合地转印至使用转印辊36的纸张传送带37上的记录用纸上。记录用纸上的重合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定影装置38,并且利用加热和压力将其定影在纸张上。
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记录装置30采用了这样的配置,其中调色剂图像被顺序转印至所传送的记录用纸上。然而,也可以采用具有二次转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该二次转印系统采用中间转印带而不是纸张传送带37,将调色剂图像重合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并随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批量地二次转印至记录用纸上。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10。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10的构成的框图。
图像处理部10包括:可以作为接收部的控制器11;以及打印机引擎控制部20。
该构成示例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从外部个人计算机等(客户PC 2)接收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格式的图像数据,并且在记录装置30中形成图像。
将参照图2说明各个功能处理部件。
控制器11包括PDL解释部11A、绘制部11B和翻译部(renderingsection)11C。
PDL解释部11A解释由客户PC 2所发送的PDL(页面描述语言)命令。
绘制部11B将由经解释的PDL所指定的颜色信号(RGB)转换为记录装置30的颜色信号(YMCK)。绘制部11B将图像等的栅格数据的分辨率转换为引擎分辨率,并且将文本/图形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引擎分辨率的栅格数据。为了绘图,为各像素添加栅格、文本或图形的对象标记。
翻译部11C将该图像数据翻译为适合打印机引擎的图像数据。
打印机引擎控制部20包括边缘检测部21、网版处理部22和脉冲宽度调制部23。具有相同配置的功能部件被一一对应地提供给各个颜色信号(Y、M、C和K)。
边缘检测部21使用边缘检测窗口通过确定浓度差异为各像素执行边缘检测。边缘检测部21区分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并添加边缘确定标记,即为边缘区域添加边缘部分标记,为非边缘区域添加非边缘部分标记。
图3为由边缘检测部21所进行的边缘检测的示例的示意性表示。
即,图3A示出了3×3的像素边缘检测窗口。位于图3A中心的被考虑像素(pixel in question)周围的由三个像素组成的对的浓度被相互比较(在纵向、横向、倾斜方向),如图3B所示地找出差异SH、SV、SR和SL(确定浓度差异)。接着,这些差异与预定的边缘阈值相比较。如果这些差异中的任意一个等于或大于所述边缘阈值,则所述被考虑像素被确定为边缘区域;否则,所述被考虑像素被确定为非边缘区域。
网版处理部22根据面积色阶方法执行网版处理(二值化处理)。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中间色点方法表示灰度。
图4为示出了网版处理部22中所使用的阈值矩阵(单位阈值矩阵)的单元格示例的示图。
网版处理部22包括:常规处理部22A,用于以低的每英寸线数执行网版处理;和边缘处理部22B,用于以高的每英寸线数执行网版处理。网版处理部22还包括:存储器22M,其作为存储网版处理用阈值矩阵的存储部;以及阈值转换部22C,用于转换所存储的阈值矩阵。
存储器22M存储多个阈值矩阵(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以根据对象而执行(i)不同的每英寸线数和(ii)不同的网版角度的网版处理。设置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从而例如对文本或线条以每英寸300线、对图像以每英寸200线以及对图形每英寸150线执行网版处理。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以网版矩阵状态存储于存储器22M中,其中所述网版矩阵是根据循环矩阵方法(cyclic matrix method)等将图4A所示的阈值矩阵的单元格进行扩展而获得的。图4A所示的示例为16×16点的单元格。一个单元格形成一个中间色点,其响应于浓度而成长。如果经受了使用通过扩展这样的单元格而获得的网版矩阵的网版处理的图像信息以2400dpi绘制,则每英寸线数为150。
阈值转换部22C基于对应于各对象并存储于存储器22M中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而生成每英寸线数较大的阈值矩阵(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基于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边缘区域阈值矩阵,设置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从而其具有的每英寸线数是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这样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能够通过以预定间隔疏化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中的阈值而创建。例如,如果图4A所示的16×16点的单元格的阈值被每隔一个阈值地疏化,而形成图4B所示的8×8点的单元格,则每英寸线数变为300,是2400dpi的两倍。
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网版角度被设置为与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网版角度相等。假设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存储于存储器22M中,如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那样,作为通过扩展阈值矩阵的单元格而获得的网版矩阵。如果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阈值被疏化以生成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则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和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网版角度相等。如果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以单元格的状态存储于存储器22M中,并且所述单元格随后被扩展以执行网版处理,则该扩展被执行为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和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网版角度变得相等。
基于由边缘检测部21所添加的边缘确定标记,网版处理部22在常规处理部21A中对非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并且在边缘处理部22B中对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
常规处理部22A对各对象以不同的每英寸线数(和/或在不同的角度)执行网版处理。也就是说,常规处理部22A基于控制器11的绘制部11B所添加的对象标记,使用存储于存储器22M中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中的对应于所述对象的非边缘阈值矩阵执行网版处理。
边缘处理部22B使用边缘区域阈值矩阵执行网版处理,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是由阈值转换部22C基于对应于所述对象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而生成的。因此,对于边缘区域,网版处理是以较非边缘区域更高的每英寸线数来执行的,并且使得边缘区域的锯齿不明显。
如上所述,使用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网版的每英寸线数被设置为使用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的网版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和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被设置为具有彼此相等的网版角度。因此,由其间的网版边界部分的网版干扰所导致的周期性浓度变化能够得以抑制。如果出现浓度变化,也可使其不明显。其原因将在接下来说明。
图5为说明对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中的网版角度作用的示图。图6为说明网版边界部分的周期性的示图。
也就是说,图5A概念性地示出了图像信息的边缘部分。在图5A左边由中间色所指示的区域是31%浓度的绘制区域,而图5A右边的空白(没有点)边界部分区域是边缘。形成边缘的密度31%的正方形是边缘区域。图5A中的一个格是600dpi的一个点。图5B和5C示出了对非边缘区域使用具有每英寸300线(一个单元格=8×8点)的网版,以及对边缘区域使用具有每英寸600线(一个单元格=4×4点)的网版以2400dpi绘制该图像信息的示例。图5B示出了其中非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被设置为具有相同网版角度(90度)的示例。图5C示出了其中非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被设置为具有不同网版角度的示例,即非边缘区域被设置为67度,而边缘区域被设置为90度。从图5B和5C可以看到,如果如图5C所示网版角度不同,则会周期性地出现非边缘区域的中间色点和边缘区域的中间色点相连续(彼此相连)的部分,如图5C中的X所示,并且在视觉上被认为是粗糙的并变得难看。相反,如果如图5B所示的示例那样网版角度被设置为彼此相等,则绘制非边缘区域的中间色点和绘制边缘部分的中间色点在位置关系上完全(统一)对准。因此,在网版边界部分不会出现周期性浓度变化,并且能够防止图像缺陷。
图6示出了其中对非边缘区域以每英寸212线以及对边缘区域以每英寸424线(每英寸212线的两倍)执行网版处理的示例。在该示例中,边缘区域的中间色点每隔一线地与非边缘区域的中间色点相连,如图6中的Y所示。也就是说,在网版边界部分出现浓度周期性。然而,由于边缘区域的每英寸线数是非边缘区域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两倍),所述浓度周期性不会比非边缘区域的网版周期更长。因此,缺陷在视觉识别中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图像缺陷能够得以抑制。
脉冲宽度调制部23对经网版处理部22执行了网版处理的图像数据执行脉冲宽度调制并且将图像信号提供至记录装置30。
接下来,将说明图像处理部10的整体操作。
图7为示出了客户PC 2、图像处理部10和记录装置30所执行的图像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步骤102至109是由图像处理部10所执行的过程。功能性处理部件的附图标记示于图2。
首先,客户PC 2的打印机驱动器将来自应用软件的命令转换为PDL(printer description language,打印机描述语言)的打印机绘图命令(步骤101)。
从客户PC 2将PDL绘图命令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1。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处理部10中,PDL解释部11A解释所获得的PDL命令(步骤102)。
接着,绘制部11B将经解释的PDL所指定的颜色信号(RGB)转换为记录装置30的颜色信号(YMCK)(步骤103)。在颜色转换之后,绘制部11B和翻译部11C形成引擎分辨率的栅格图像(步骤104)。在绘制部11B所执行的绘图中,相应对象标记被添加至图像、文本和图形(步骤105)。例如,通过8位多级接口(I/F)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打印机引擎控制部20。
在打印机引擎控制部20中,边缘检测部21检测各像素的边缘并且添加边缘确定标记,也就是说,对边缘区域添加边缘部分标记,而对非边缘区域添加非边缘部分标记(步骤106)。
接着,网版处理部22使用阈值矩阵以不同的每英寸线数对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步骤107)。
也就是说,根据边缘检测部21所添加的边缘确定标记,常规处理部22A对非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而边缘处理部22B对边缘区域以较高的每英寸线数执行网版处理。该问题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着,分别经过了网版处理的非边缘区域的各对象的图像数据和边缘区域的图像数据被合并,并且所得图像数据被输入到脉冲宽度调制部23,其接着将经过网版处理部22的网版处理的图像数据调制为脉冲信号(步骤108)。
通过执行脉冲调制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被输出至记录装置30(步骤109)。
当记录装置30获得图像数据后,其在记录用纸上形成彩色图像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组件将所述图像打印出来(步骤110)。
图8为网版处理部22的操作流程。
接收图像数据之后(步骤201),网版处理部22基于各个像素的边缘确定标记将图像数据(像素)分类到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中(步骤202)。
对于非边缘区域,常规处理部22A基于对象标记从存储器22M读取相应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步骤203),并且以不同的每英寸线数(和/或不同的角度)对各对象执行网版处理(步骤204)。
另一方面,对于边缘区域,基于对象标记从存储器22M读取相应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并且由阈值转换部22C将该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转换为边缘区域阈值矩阵(步骤205)。使用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以不同的较高每英寸线数(和/或不同的角度)对各对象执行网版处理(步骤206)。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其特定实施方式,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例如,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应用到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到单色图像形成设备。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接收部,其接收图像信息;
边缘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图像信息检测边缘区域;和
网版处理部,其根据所述边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其中:
所述网版处理部对所述边缘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针对不同于所述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网版处理部包括:
存储部,其存储在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执行的所述网版处理中使用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和
矩阵转换部,其基于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在针对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网版处理中使用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3.一种图像处理设备,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接收部,其接收图像信息;
边缘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图像信息的边缘区域;和
网版处理部,其根据所述边缘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其中:
所述网版处理部包括:
存储部,其存储在针对所述边缘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边缘区域以外的非边缘区域的网版处理中使用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和
矩阵转换部,其基于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在针对所述边缘区域的网版处理中使用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网版处理部使用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对所述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使用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矩阵转换部以预定间隔疏化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中的阈值,以生成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接收图像信息;
检测步骤,根据所接收的图像信息检测边缘区域;以及
执行步骤,根据检测结果,对所述图像信息执行基于面积色阶的网版处理;其中:
所述执行步骤包括对所检测出的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针对不同于所述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图像信息;
检测所接收的图像信息的边缘区域;以及
使用预定的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对不同于所述边缘区域的非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
基于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生成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并且
使用所生成的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对所述边缘区域执行网版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边缘区域阈值矩阵对所述边缘区域执行这样的网版处理,在该网版处理中,(i)网版角度与使用所述非边缘区域阈值矩阵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网版角度相等;并且(ii)每英寸线数为针对所述非边缘区域所执行的网版处理的每英寸线数的整数倍。
CNA2007101402882A 2006-12-06 2007-08-08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11979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9284A JP4894488B2 (ja) 2006-12-06 2006-12-06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329284 2006-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7912A true CN101197912A (zh) 2008-06-11

Family

ID=3949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02882A Pending CN101197912A (zh) 2006-12-06 2007-08-08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96302B2 (zh)
JP (1) JP4894488B2 (zh)
KR (1) KR100869284B1 (zh)
CN (1) CN1011979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024A (zh) * 2011-01-25 2012-08-0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984430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9454A (ja) * 2008-10-10 2010-04-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47570B2 (ja) * 2011-03-07 2015-07-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018398B2 (ja) * 2011-05-13 2016-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JP5609903B2 (ja) * 2012-02-21 2014-10-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9173A (en) * 1981-03-26 1982-10-01 Canon Inc Image processor
JPH07104928B2 (ja) 1985-08-30 1995-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5029227A (en) * 1985-08-30 1991-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866091B2 (ja) * 1988-08-09 1999-03-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839097B2 (ja) * 1988-09-01 1998-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050880B2 (ja) * 1989-04-28 2000-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67811A (ja) 1991-12-13 1993-07-0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EP0528618B1 (en) * 1991-08-21 1996-11-06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540221B1 (en) * 1991-11-01 1998-12-16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196271A (ja) * 1997-10-30 1999-07-21 Minolta Co Ltd 画像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並びに画像データ変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0255120A (ja) * 1999-03-05 2000-09-19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JP2006261764A (ja) * 2005-03-15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024A (zh) * 2011-01-25 2012-08-0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625024B (zh) * 2011-01-25 2016-08-17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US9584699B2 (en) 2011-01-25 2017-02-28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ith improved character display
CN102984430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984430B (zh) * 2011-09-05 2015-08-1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69284B1 (ko) 2008-11-18
JP2008147748A (ja) 2008-06-26
KR20080052265A (ko) 2008-06-11
JP4894488B2 (ja) 2012-03-14
US7796302B2 (en) 2010-09-14
US20080137962A1 (en)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035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49574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EP2544443B1 (en) Threshold matrix gene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threshold matrix for generating threshold matrix of predetermined size used for halftone processing of multitone image data using dithering method
CN101197912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844664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P1341369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5072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35979B (zh) 用于多光束打印机的在位行分割处理和方法
JP526441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9299016B2 (en)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54428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7498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259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US738573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multi-colour image
US717063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69615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52299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129421B2 (ja) 画像の階調記録装置
JP2001309169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3189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37006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multi-colour image
JPH112753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628728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1352444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