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7464B -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7464B
CN101197464B CN2007101933218A CN200710193321A CN101197464B CN 101197464 B CN101197464 B CN 101197464B CN 2007101933218 A CN2007101933218 A CN 2007101933218A CN 200710193321 A CN200710193321 A CN 200710193321A CN 101197464 B CN101197464 B CN 101197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lit
antenna element
supply terminals
antenna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33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7464A (zh
Inventor
岩井浩
山本温
坂田勉
小柳芳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7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7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7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amplitu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3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variabl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天线元件(1),其具有狭缝(S1);供电点(P1),其设置在天线元件(1)上的规定位置;供电点(P2),其设置于狭缝(S1)。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电流天线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狭缝(S1)作为磁流天线激励。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用的天线装置,和具备该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电话机等的便携无线通信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飞速发展。另外,便携无线通信装置不仅作为以往的电话机使用,而且成为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或根据WWW(World Wide Web)进行的网页阅览等的数据终端机。处理的信息也由以往的声音或文字信息向照片或动态图像转变并且实现了大容量化,从而要求通信品质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状况下,提出了可以切换定向性的天线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长方形形状的导电性基板和通过电介质设置在上述基板上的平板状的天线,该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规定方向使天线激励(励振する),使电流在基板上的一个对角线方向流过,而且通过在不同方向使天线激励,使电流在基板上的另一对角线方向流过。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中,通过改变流过基板上的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天线装置的定向性和极化波方向。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便携无线机,是具有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铰链部连接可自如开闭的机构的折叠式便携无线机,其具备:在上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面侧沿着上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配置的第一板状导体;在与上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侧沿着上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配置的第二和第三板状导体;对上述第一板状导体供电,且以与上述第一板状导体供电的相位不同的相位对上述第二或第三板状导体选择性地供电的供电机构。在专利文献2的便携无线机中,通过响应接收电平的降低,切换第二和第三板状导体,可以使通信性能提高。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便携无线机,其具备偶极天线;和各自与构成偶极天线的两个天线元件中的一个连接的两个供电机构。 
专利文献1:国际申请的国际公开WO02/39544号; 
专利文献2:特开2005-130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申请的国际公开WO01/97325号。 
最近,为了增大通信容量实现高速通信,出现了一种采用将多个信道的无线信号通过在空分多路复用同时收发的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技术的天线装置。执行MIMO通信的天线装置,为了实现空分多路复用,需要通过使定向性或极化波特性等互异,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信号的收发。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即使能够切换为互相不同的定向性,也不能同时实现多个不同的定向性的状态。专利文献2的便携无线机,因为需要多个天线元件(板状导体)所以构造复杂,进而,与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同样,即使能够切换为不同定向性,也不能同时实现多个不同定向性的状态。专利文献3的便携无线机,不能切换定向性,另外也不能同时实现多个不同的定向性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构成简单,且可以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的天线装置,具备:天线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狭缝;第一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天线元件上的规定位置;和第二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狭缝, 
通过上述第一供电点使上述天线元件作为电流天线激励的同时,通过上述第二供电点使上述狭缝作为磁流天线激励。 
在上述天线装置中,上述狭缝在上述天线元件的外周上具有开放端。 
另外,在上述天线装置中,在使上述天线元件作为电流天线激励时,通过电容进行供电。 
进而,在上述天线装置中,上述第一和第二供电点,在上述天线元件上设置为在空间上彼此隔离由该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1/4波长的奇 数倍。 
在上述天线装置中,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供电点同时激励上述天线元件,由此收发多个不同的无线信号。 
另外,在上述天线装置中,上述多个不同的无线信号是与MIMO通信方式相关的多个信道信号。 
进而,在上述天线装置中,还包括与上述天线元件连接的接地导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二的无线通信装置,使用天线装置收发多个无线信号, 
上述天线装置具备: 
天线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狭缝; 
第一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天线元件上的规定位置;和 
第二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狭缝, 
上述天线装置,通过上述第一供电点使上述天线元件作为电流天线激励的同时,通过上述第二供电点使上述狭缝作为磁流天线激励。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相关的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提供一种构成简单,且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天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将天线元件的数量削减为一个,但是可以将该天线元件作为多个天线部动作,而且,可以确保多个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isolation)。作为本发明中最大的效果,即使通过多个供电点使一个天线元件同时激励作为多个天线部动作,也可以确保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因为由各个天线部收发的无线信号(电磁波)的极化波不同,所以能够降低由各个天线部收发的无线信号的相关系数,而且因为使用不同的供电方式(电流供电和电压供电),所以即使天线元件的构造对称也不发生退化,由此各个天线部可以良好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通过还具备电磁耦合调整机构,可以提高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 
由此,在具备单一的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中,可以收发MIMO通信方式相关的多个信道的无线信号,同时执行多个应用相关的无线通信,或同 时执行在多个频带下的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4中,(a)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5中,(a)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8中,(a)是表示图6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表示(a)的左侧铰链部103a的立体图,(d)是表示内部导体103ad插入到(c)的左侧铰链部103a中的状态的立体图、(d)是表示在(c)的左侧铰链部103a插入了内部导体103ad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中,(a)是表示图6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12中,(a)是表示图10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13中,(a)是表示图10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 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16中,(a)是表示图14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表示(a)的狭缝S2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图17(a)是表示图14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表示(a)的狭缝S2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9的天线装置中的天线间耦合系数S21相对于频率的曲线。 
图21是图19的天线装置的比较例,表示不具有狭缝S2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天线装置中的天线间耦合系数S21相对于频率的曲线。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图24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 
图26(a)是表示图24的天线装置的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9中,(a)是表示图28的天线装置的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中: 
1天线元件 
2接地导体 
3无线信号处理电路 
11、11a开关电路 
11-1、11-2、11-3开关 
12、12a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 
13-1、13-2、13-3振幅调整器 
14-1、14-2、14-3移相器 
15、15a自适应控制电路 
16、16a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 
17输入输出端子 
101上侧壳体 
101a上侧第一壳体部 
101b上侧第二壳体部 
102下侧壳体 
103铰链部 
103a左侧铰链部 
103aa螺丝孔 
103ab翼根部 
103ac、103ca圆筒部 
103ad、103cb内部导体 
103b右侧铰链部 
103c中央铰链部 
104扬声器 
105麦克风 
106显示器 
107、108螺丝 
107a、108a螺丝孔部 
109印刷电路基板 
110充电电池 
C1、C3电容 
E1、E2、E3电极 
F1、F2、F3、F3a、F3b供电线 
P1、P2、P3供电点 
P1a、P2a、P3a电容供电时间的基准点 
S1、S1a、S2、S2a、S2b、S3、S4、S5狭缝 
ST1、ST2、ST3短截线导体 
T1短路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相关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特征在于,具备长方形形状的天线元件1,该 天线元件1具备不同的两个供电点P1、P2,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将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 
在图1中,天线装置具备:天线元件1,其由横向长度L1×纵向长度L2的长方形形状的导体板构成;和接地导体2,其由横向长度L1×纵向长度L3的长方形形状的导体板构成;天线元件1和接地导体2使其各自的一边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L1的一边),隔离规定距离并排配置。在天线元件1上,接近与接地导体2对置的一边(天线元件1的下边),彼此隔开距离L4设置两个供电点P1、P2。供电点P1,通过供电线F1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供电点P2也同样,通过供电线F2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供电线F1、F2例如可以用具有50Ω阻抗的同轴电缆分别构成,此时,各个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和供电点P1、P2连接,另一方面,各个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分别与接地导体2连接。在图1中,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以与接地导体2一体化的方式表示,但是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和接地导体2也可以分离设置。另外,天线元件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长方形,例如也可以为其他的多边形、圆线、椭圆形等。 
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4,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 
L4=(1/4+n/2)λ(1) 
换而言之,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4为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1/4波长的奇数倍。 
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根据上述的构成,按照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的方式,将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这样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图2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天线元件1的供电点P1、P2,通过供电线F1、F2,分别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中的开关电路11的开关11-1、11-2连接。开关电路11,按照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的控制,切换成将天线元件1直接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 电路16连接的状态、或通过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将天线元件1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连接的状态中的任一个。天线元件1直接地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连接时,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作为MIMO调制解调电路动作,通过天线元件1收发MIMO通信方式相关的多个信道(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信道)的无线信号。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也可以执行独立的两个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来代替执行MIMO调制解调,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同时执行与多个应用相关的无线通信或同时执行多个频带下的无线通信。另一方面,天线元件1通过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连接时,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根据自适应控制电路15的控制,执行对收发的无线信号的自适应控制。这里,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具备振幅调整器13-1、13-2,移相器14-1、14-2。在接收时,接收并通过开关11-1、11-2分别传送的信号,分别输入到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而且分别输入到自适应控制电路15。自适应控制电路15,优选为了执行最大比合成,根据输入的接收信号决定其振幅变化量和移相量,通过振幅调整器13-1和移相器14-1改变通过开关11-1传输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通过振幅调整器13-2和移相器14-2改变通过开关11-2传输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振幅和相位变化后的各个接收信号,互相合成并输入到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发送时,自适应控制电路15,为了将波束朝向期望方向,根据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的控制决定发送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和移相量,根据该决定结果,由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改变发送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通过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入输出端子17,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另一电路(未图示)连接。 
图4(a)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4(b)是其侧视图。在图4(a)和(b)中,本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具备几乎长方体形状的上侧壳体101和下侧壳体102,上侧壳体101和下侧壳体102通过圆筒形状的铰链部103可折叠地连接。上侧壳体101具备在使用便携电话机通话时位于接近使用者一侧(以下的说明中称为便携电话机的“内侧”)的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远离使用者一侧(以下称为便 携电话机的“外侧”)的上侧第二壳体101b而构成。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在上侧壳体101的内侧的左下部,由螺丝107和螺丝孔部(未图示)固定,在上侧壳体101的内侧的右下部,通过螺丝108和螺丝孔部108a固定。在本安装例中,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分别为导体,由此,上侧壳体101作为图1和图2的天线元件1动作。另一方面,下侧壳体102由电介质(例如塑料)构成。另外,铰链部103具备: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机械连接的左侧铰链部103a和右侧铰链部103b;和与下侧壳体102一体地形成的、嵌入在左侧铰链部103a和右侧铰链部103b之间的中央铰链部103c;经过左侧铰链部103a、中央铰链部103c和右侧铰链部103b在内部延伸的旋转轴(未图示),上侧壳体101和下侧壳体102互相在铰链部103可旋转、可折叠。另外,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显示器106,在该显示器106的上部配置扬声器104。进而,在便携电话机的内侧,下侧壳体102的下端部附近配置麦克风105,另外,在与下侧壳体102的麦克风105相反一侧(即便携电话机的外侧)配置充电电池110。在下侧壳体102的内部即下侧壳体102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配置长方形形状的印刷布线基板109(为了图示的简化,省略了印刷布线基板109厚度的描写)。印刷布线基板109外侧的面整体形成导体图案,用作图1的接地导体2,另一方面在印刷布线基板109内侧面,设置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供电线F1由同轴电缆构成,自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通过左侧铰链部103a延伸到上侧壳体101,通过螺丝107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左下部电连接,该连接点作为天线元件1的供电点P1发挥作用。同样,供电线F2也由同轴电缆构成,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通过右侧铰链部103b延伸到上侧壳体101,通过螺丝108与上侧第一壳体101a的右下部电连接,该连接点作为天线元件1的供电点P2发挥作用。下侧壳体102也可以由导体构成,此时,代替印刷布线基板109,下侧壳体102作为接地导体2发挥作用。 
图5(a)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5(b)是其侧视图。在本安装例中其特征在于,上侧第一壳体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101b,分别由电介质(例如塑料)构成,在上侧壳体101的内部,具备由长方形形状的导体板构成的天线元件1。供电线F1与天线 元件1的左下部的供电点P1电连接,同样,供电线F2也另外与天线元件1的右下部的供电点P2电连接。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设置在如图4(a)和(b)以及图5(a)和(b)所示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中时,可以由铝或锌等导体材料构成其左侧铰链部103a和右侧铰链部103b,左侧铰链部103a作为供电线F1的一部分使用,右侧铰链部103b作为供电线F2的一部分使用。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将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可以同时执行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对供电点P1、P2双方直接进行供电,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特征在于,在图1的供电点P1、P2中的一方供电点P1进行电容供电(通过电容的供电)。 
在图6中,天线装置,在设置了图1的供电点P1的位置,具备由与天线元件1平行设置的导体板构成的电极E1。电极E1,隔着空气或规定的电介质材料与天线元件1相隔规定距离L11。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由电极E1和天线元件1形成电容,供电点P1设置在电极E1上,天线元件1通过该电容供电。在以下的说明中,供电点P1、电极E1、电极E1和天线元件1形成的电容称为第一天线部的“电容供电部”。将天线元件1上距离供电点P1最近的点作为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基准点P1a和供电点P2之间的距离L4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满足式(1)。电极E1的尺寸,按照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频率适当地决定。优选地,将电极E1的至少一个方向(例如,如果是长方形形状的电极E1,为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决定为,针对由天线元件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成为(1/4+n/2)λ。 
本实施方式中的天线装置,通过该构成,进行电容供电的供电点P1作为电压供电点动作,进行直接供电的供电点P2作为电流供电点动作,因此,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 有所提高。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这样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可以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另外,用现有技术的圆极化波天线,在一个天线元件中,由具有互相90度的相位差的两个信号,通过该天线元件上的两个供电点同时激励,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信号的相位差不为恒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因为通过距离L4可以提高隔离度,所以通过多个供电点由不同的信号同时激励,由此可以实现以简单的构成执行MIMO动作。 
图7是表示图6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第一天线部的电容供电部,参照图8(a)、(b)、(c)和(d),如后面详细说明那样,优选在左侧铰链部103a内构成。图7表示存在于构成左侧铰链部103a的多个导体部件103ac、103ad之间的间隙(例如,由电介质隔离的导体部件103ac、103ad间的间隙),作为电容C1发挥作用。天线元件1的电容供给时的基准点P1a与左侧铰链部103a连接,设置在左侧铰链部103a上供电点P1通过供电线F1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 
图8(a)是表示图6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8(b)是其侧视图,图8(c)是表示图8(a)的左侧铰链部103a的立体图,图8(d)是表示内部导体103ad插入到图8(c)的左侧铰链部103a的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中,左侧铰链部103a由铝或锌等导体材料构成,如图8(c)所示,具有翼根部103ab和圆筒部103ac的一体结构。翼根部103ab具有用于旋入螺丝107的螺丝孔103aa,由此,左侧铰链部103a与上侧壳体101的左下部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在左侧螺丝部103a的圆筒部103ac,如图8(d)所示,由导体材料构成的、圆筒形状的内部导体103ad可以旋转自如地被插入。圆筒部103ac的内侧和内部导体103ad的外侧至少一方被涂敷电介质,由此,在圆筒部103ac插入了内部导体103ad时,在圆筒部103ac的内侧面和内部导体103ad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图7的电容C1。内部导体103ad通过由同轴电缆等构成的供电线F1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在本安装例中,与图4的安装例同样,分别由导体形成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由此,上侧壳体101作为图6和图7的天线元件1动作。在本安装例中,将供电线F1与内部导体103ad连接的点视为供电点P1,将左侧铰链部103a通过螺丝107与上侧壳体101连接的点视为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在本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中,右侧的铰链部103b也具有具备了翼根部和圆筒部的一体结构,该翼根部,具有用于旋入螺丝108的螺丝孔(未图示),由此,右侧铰链部103b与上侧壳体101机械连接。供电部F2,通过右侧铰链部103b的嵌通孔(未图示)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延伸到上侧壳体101,通过螺丝108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右下部电连接,该连接点作为天线元件1的供电点P2发挥作用。 
图9(a)是表示图6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9(b)是其侧视图。本安装例其特征在于,与图5的安装例同样,分别由电介质形成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在上侧壳体101内部,具备由长方形形状的导体板形成的天线元件1。在本安装例中,左侧铰链部103a和右侧铰链部103b本体,与图8的安装例同样构成。左侧铰链部103a,在其翼根部的螺丝孔中与上侧壳体101机械连接,而且与天线元件1的左下部电连接。将左侧铰链部103a通过螺丝107与天线元件1连接的点视为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另一方面,右侧铰链部103b在其翼根部的螺丝孔中与上侧壳体101机械连接。供电线F2通过螺丝108与天线元件1的右下部电连接,该连接点作为天线元件1的供电点P2发挥作用。 
在图8和图9的安装例中,对于用同轴电缆等构成供电线F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图3所示,使用右侧铰链部103b作为供电线F2的一部分来代替它。此时,右侧铰链部103b用与左侧铰链部103a同样的导体材料构成,在右侧铰链部103b的圆筒部,以用导体材料构成的圆筒形状的内部导体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在圆筒部的内侧和内部导体的外侧中的任一侧中不设置电介质的涂层,确保圆筒部的内侧的面和内部导体的外侧的面之间电连接,进而,与左侧铰链部103a的内部导体103ad同样,将右侧铰链部103b的内部导体通过同轴电缆等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在这样的构成中,将右侧铰链部103b通过螺丝108与上侧壳体101或天线元件1连接的点用作供电点P2。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天线装置的电路详细构成的方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通过供电点P1进行电容供电时,和通过供电点P2直接供电,天线元件1均作为电流天线(即,天线元件1作为电流源动作的天线)动作,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狭缝S1,在通过供电点P2进行供电时,狭缝S1作为磁流天线(即,狭缝S1作为磁流源动作的天线)或作为狭缝天线动作。 
参照图10,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在天线元件1上,具备:与图6同样构成的电容供电部;和具有规定宽度和长度L21、一端为开放端的狭缝S1。狭缝S1,作为其开放端,在天线元件1上与接地导体2对置的边具有开口部,狭缝S1的开口部,设置成自第一天线部中的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相隔距离L22。另外,在狭缝S1中,自该开口部相隔距离L23的位置设置供电点P2,供电点P2,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由同轴电缆等构成的供电线F2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 
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22+L23,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关系式(2) 
L22+L23=(1/4+n/2)λ(2) 
在图10中,供电点P2的位置,以自狭缝S1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23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与此,如果是满足式(2)的位置,则供电点P2可以沿着狭缝S1设置在期望的位置(即、0≤L23<L2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供电点P1,通过电容对导体板构成的天线元件1进行电压供电,将该天线元件1作为电流天线(第一天线部)动作,另一方面,供电点P2,通过直接地对狭缝S1进行电流供电,使该狭缝S1作为磁流天线(第二天线部)动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除了按照式(2)形成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之外,还根据板状天线和狭缝天线之间不同、电容供电和直接供电之间的不同、电压供电和 电流供电之间的不同、电流天线和磁流天线之间的不同,使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激励时的极化波方向,与通过供电点P2使天线1激励时的极化波方向互相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有所提高,可以达到一10dB或比这更好的隔离度。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狭缝S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可以使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图12(a)是表示图10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12(b)是其侧视图。在本安装例中,与图4和图8的安装例同样,分别由导体构成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在上侧壳体101的右侧面,在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之间设置狭缝S1。为了使狭缝S1的下端构成(即、接近铰链部103的一侧的端部)为开放端,优选将与狭缝S1的下端对置的铰链部103的部分,构成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或由电介质材料构成。自从狭缝S1的下端相隔规定距离在上方设置供电点P2,供电点P2与图8的安装例同样通过供电线F2延伸到下侧壳体102,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由此,上侧壳体101,作为具备图10和图11的狭缝S1的天线元件1动作。狭缝S1的内部空间为了机械加固而优选用电介质材料填充。 
图13(a)是表示图10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13(b)是其侧视图。本安装例其特征在于,与图5和图9的安装例同样,分别由电介质构成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在上侧壳体101的内部,具备由长方形形状的导体板构成的天线元件1,而且,在天线元件1上具备狭缝S1。狭缝S1的下端作为开放端构成,自下端相隔规定距离在上方设置供电点P2。供电点P2与图8的安装例同样通过供电线F2延伸到下侧壳体102,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使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四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构成之外,在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为了确保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规定的隔离度,还具备用于电磁耦合调整的狭缝S2。 
参照图14,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在天线元件1上,除了图10的天线装置的构成,构成为还具有规定宽度和长度L31的、一端为开放端的狭缝S2。狭缝S2,作为其开放端,在与天线元件1上的接地导体2对置的一边,在第一天线部的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和第二天线部中的狭缝S1的开口部之间具有开口部,狭缝S2的开口部设置为:在与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之间具有距离L32,在与狭缝S1的开口部之间具有距离L33。 
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32+2×L31+L33+L23,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的关系式(3)。 
L32+2×L31+L33+L23=(1/4+n/2)λ(3) 
在图14中,供电点P2的位置,自狭缝S1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23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满足式(3)的位置,供电点P2可以设置在沿着狭缝S1的期望的位置(即、0≤L23<L2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具备用于调整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电磁耦合的狭缝S2,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比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狭缝S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可以使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实现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图16(a)是表示图14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16(b)是其侧视图,图16(c)是表示图16(a)的狭缝S2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本安装例,除了图12的安装例的构成之外,构成为在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中,在显示器106的下方还具备狭缝S2。在本安装例中,为了确保狭缝S2的长度L31,狭缝S2,如图16(c)所示构成为具备水平部分的狭缝S2a和垂直部分的狭缝S2b,狭缝S2a的长度和狭缝 S2b的长度之和为长度L31的T字型的狭缝。为了使狭缝S2的下端构成为开放端,与垂直部分的狭缝S2b的下端对置的中央铰链部103c优选由电介质材料构成。由此,上侧壳体101作为具备图14和图15的狭缝S2的天线元件1动作。狭缝S2的内部空间优选为了机械加固而用电介质材料填充。另外,狭缝S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T字型,也可以采用具有长度L31的任意形状。 
图17(a)是表示图14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17(b)是其侧视图,图17(c)是表示图17(a)的狭缝S2的详细构成的俯视图。本安装例,除了图13的安装例的构成之外,还在天线元件1上具备狭缝S2。在本安装例中,与图16(a)、(b)和(c)的安装例相同,狭缝S2具备如图17(c)所示的水平部分的狭缝S2a和垂直部分的狭缝S2b,狭缝S2a的长度和狭缝S2b的长度之和构成为长度L31的T字型狭缝。狭缝S2的下端(即,垂直部分的狭缝S2b的下端)构成为开放端。狭缝S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T字型,也可以采用具有长度L31的任意形状。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图14的天线装置中,将第一天线部作为作为电流天线动作,将第二天线部作为磁流天线动作,在本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代替图14的电极E1具有狭缝S3,第一天线部也作为磁流天线(或狭缝天线)动作。 
参照图18,本变形例的天线装置构成为,在天线元件1上,代替包括图14的第一天线部的电极E1的电容供电部,具有规定宽度和长度L41的、其一端为开放端的狭缝S3。狭缝S3,作为其开放端,在天线元件1上与接地导体2对置的边具有开口部,狭缝S3的开口部在与狭缝S2的开口部之间具有距离L43,狭缝S2的开口部设置为与狭缝S1之间具有距离L44。另外,在狭缝S3中,在自该开口部相隔距离L42的位置设置供电点P1,供电点P1与狭缝S1的供电点P2同样,通过由同轴电缆等构成的供电线F1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连接。 
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42+L43+2×L31+L44+L23,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的关系式(4)。 
L42+L43+2×L31+L44+L23=(1/4+n/2)λ(4) 
在图18中,供电点P1的位置,图示为自狭缝S3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42,供电点P2的位置,图示为自狭缝S1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23,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是满足式(4)的位置,可以将供电点P1设置在沿着狭缝S3的期望的位置(即,0≤L42<L41),同样,也可以将供电点P2设置在沿着狭缝S1的期望的位置(即,0≤L23<L21)。 
根据本变形例的天线装置,除了按照式(4)构成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之外,还具备用于调整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电磁耦合的狭缝S2,由此,即使在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分别作为磁流天线激励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足够的隔离度(例如,-10dB或比这更良好的隔离度)。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狭缝S3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狭缝S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图14的天线装置中,将第一天线部作为电流天线动作,将第二天线部作为磁流天线动作,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代替图14的狭缝S1具备电极E2,将第二天线部作为电流天线动作。 
参照图19,本变形例的天线装置构成为,在天线元件1上,代替图14的狭缝S1,具备由与天线元件1平行设置的导体板构成的电极E2。电极E2,通过空气或规定的电介质材料与天线元件1相隔规定距离(在图19的天线装置中,与电极E1同样相隔距离L11)。由此,在本变形例的天线装置中,由电极E2和天线元件1构成电容,供电点P2设置在电极E2上,天线元件1通过该电容被供电。由此,供电点P2、电极E2、电极E2和天线元件1形成的电容,构成第二天线部的电容供电部。将天线元件1上最接近供电点P2的点作为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2a。电极E2的尺寸,与电极E1同样,按照由天线装置收发无线信号的频率适当决定,优选地,将电极E2的至少一个方向(例如,如果是长方形形状的电极E2,则是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决定为,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成为(1/4+n/2)λ。在以下的说明中,电极E1和电极E2 分别由横向长度L52×纵向长度L51的长方形的导体板构成,电极E1,按照其左边和下边接近长方形形状的天线元件1的左边和下边的方式设置。电极E2,其右边和下边接近天线元件1的右边和下边的方式设置。供电点P1设置在电极E1的左下端部,供电点P2设置在电极E2的右下端部。因此,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位于天线元件1的左下的端部,基准点P2a位于天线元件1的右下端部。狭缝S2具有长度L31和宽度L53,与天线元件1的左右边平行地设置,另外,狭缝S2的下端的开口部设置为其右侧自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相隔距离L54,其左侧自基准点P2a相隔距离L55,另外,天线元件1和接地导体2为同一平面,彼此隔开距离L56。 
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54+2×L31+L55,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的关系式(5)。 
L54+2×L31+L55=(1/4+n/2)λ(5) 
根据变形例的天线装置,除了按照式5构成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之外,还具备用于调整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电磁耦合的狭缝S2,由此即使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分别作为电流天线激励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第一天线部与第二天线部之间的足够的隔离度(例如,-10dB或比这更良好的隔离度)。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可以将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以下,参照图20至图22,对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由于具备狭缝S2而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发明者进行的仿真中,研究了在图19的天线装置中改变狭缝S2的长度L31时,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如何变化。这里,为了表示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使用自通过50Ω供电线F1与供电点P1连接的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上的第一端口,到通过50Ω供电线F2与供电点P2连接的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上的第二端口的传递系数的参数S21(以下,称为天线间耦合系数S21)。 
图20是表示图19的天线装置中天线间耦合系数S21相对于频率的曲线。在图20的仿真中,天线元件1以如下的尺寸构成(单位:毫米) 
表1 
--------------------------------------------- 
L1=45 
L2=L3=90 
L11=1 
L31=30、35、40 
L51=43 
L52=10 
L53=1 
L54=L55=22.5 
L56=5 
--------------------------------------------- 
参照图20,可知隔离度特性随着狭缝S2的长度L31而改善。比较狭缝S2的长度L31=30mm情况下和40mm情况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狭缝S2的长度L31=35mm时隔离度特性达到最佳值。 
另一方面,为了比较,表示了不存在狭缝S2时的仿真结果。图21是图19的天线装置的比较例,表示不具有狭缝S2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图21的天线装置中天线间耦合系数S21相对于频率的曲线。图21的天线装置的构造,除了不存在狭缝S2之外,与图20的仿真中的天线装置的构造相同。根据图22,在不存在狭缝S22的情况下,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不充分。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将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进行动作,因而,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五实施方式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为了提高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并不局限于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设置狭缝S2,也可以具备图23的短截线导体ST1、ST2、ST3。 
参照图23,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构成以外,还具备接近第一天线部的短截线导体ST1、接近第二天线部的短截线导体ST2和/或设置在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短截线导体ST3。在本实施方式中,短截线导体ST1、ST2、ST3分别作为带状导体构成。短截线导体ST1具有规定的长度L61,在长方形形状的天线元件1的左边,按照位于自天线元件1的左下的顶点相隔规定距离L62的方式进行设置。短截线导体ST2,具有规定的长度L63,在长方形形状的天线元件1的右边,按照位于自天线元件1的右下顶点相隔规定距离L64的方式进行设置。为了防止短截线导体ST1、ST2突出而成为障碍,如图23所示,使短截线导体ST1的长度方向接近天线元件1的左边,按照短截线导体ST1的长度方向和天线元件1的左边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设置,另外,也可以使短截线导体ST2的长度方向接近天线元件1的右边,按照短截线导体ST2的长度方向和与天线元件1的右边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进而,短截线导体ST3具有规定的长度L65,设置在在天线元件1中与接地导体2对置的边(天线元件1的下边),与第一天线部中的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1a之间具有距离L66,与第二天线部的中的狭缝S1的开口部之间具有距离L67的位置。为了防止短截线导体ST3突出而成为障碍,与短截线导体ST1、ST2同样,使短截线导体ST3的长度方向接近天线元件1的下边,也可以使短截线导体ST3的长度方向和天线元件1的下边实质上平行的方式设置。优选地,将各个短截线导体ST1、ST2、ST3的长度L61、L63、L65决定为,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成为(1/4+n/2)λ。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了具备短截线导体ST1、ST2、ST3而产生影响时的供电点P1、P2之间的电气距离,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成为(1/4+n/2)λ的长度。 
在图23中,供电点P2的位置,按照自狭缝S1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23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供电点P1、P2之间的电气距离如果为(1/4+n/2)λ长度的位置,可以将供电点P2设置在沿着狭缝S1的期望位置。 
代替狭缝S2具有短截线导体ST1、ST2、ST3的构成,也可以适用于如图18的天线装置那样具备两个狭缝S1、S2的天线装置,也可以代替其,适用于图19的天线装置那样具备两个电容供电部的天线装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为了调整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电磁耦合,通过具备短截线导体ST1、ST2、ST3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比第三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使狭缝S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六实施方式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根据本发明,不但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而且还可以作为三个以上的天线部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天线元件1上具备三个供电点P1、P2、P3,通过供电点P1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而且通过供电点P2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并且与此同时通过供电点P3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三天线部激励,由此将单个的天线元件1作为三个天线部动作。 
参照图24,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构成为,在天线装置1上,代替图18的狭缝S2,具有由与天线元件1平行设置的导体板构成的电极E3。电极E3隔着空气或规定的电介质材料,自天线元件1相隔规定距离L71。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由电极E3和天线元件1形成电容,在电极E3上设置第三供给电P3,供电点P3通过供电线F3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连接。供电线F3与供电线F1、F2同样,可以由具有50Ω阻抗的同轴电缆构成,此时,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将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和供电点P3连接,另一方面,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与接地导体2连接。供电点P3、电极E3、由电极E3和天线元件1形成的电容,构成第三天线部的电容供电部。天线元件1通过该电容供电,作为第三天线部动作。电极E3的尺寸,按照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频率适当地决定。优选地,将电极E3的至少一个方向(例如、如果为长方形形状的电极E3,则是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决定为,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成为(1/4+n/2)λ。另外,在天线元件1中将与供电点P3最接近的点作为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 
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还构成为,在天线元件1上,第二天线部与第三天线部之间,具有用于调整电磁耦合的狭缝S4。狭缝S4,具有规定的宽度和长度L72,其一端为开放端,在与天线元件1上的接地导体2对置的边具有开口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构成为,还在天线元件1中第一天线部与第三天线部之间具有用于调整电磁耦合的狭缝S5。狭缝S5,具有规定的宽度和长度L73,其一端为开放端,在与天线元件1的接地导体2对置的边具有开口部。狭缝S4的开口部在与第三天线部中的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之间具有距离L76,在与第二天线部中的狭缝S1的开口部之间具有距离L77的方式设置。狭缝S5的开口部,在与第一天线部中的狭缝S3的开口部之间具有距离L74,在与第三天线部中的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之间具有距离L75的方式设置。 
供电点P1、P3之间的距离L42+L74+2×L73+L75,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1,满足以下的关系式(6)。 
L42+L74+2×L73+L75=(1/4+n1/2)λ(6) 
在图24中,供电点P1的位置以自狭缝S3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42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是满足式(6)的位置则供电点P1可以设置在沿着狭缝S3的期望位置(即、0≤L42<L41))。 
供电点P2、P3之间的距离L23+L77+2×L72+L76,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2,满足以下关系式(7)。 
L23+L77+2×L72+L76=(1/4+n2/2)λ(7) 
在图24中,供电点P2的位置以自狭缝S1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23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是满足式(7)的位置则供电点P2可以设置在沿着狭缝S1的期望位置(即、0≤L23<L2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具备以上的构成,由狭缝S4、S5确保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同时通过供电点P1使狭缝S3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而且通过供电点P2使狭缝S1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与此同时,通过供电点P3使天线元件1作为第三天线元件激励,由此可以将单个天线1作为三个天线部动作,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图25是表示图24的天线装置的电路的详细构成的方框图。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的构成,除了对由三个天线部分别收发的信号进行处理这一点以外,实质上与图2等的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的构成相同。在图25中,天线元件1的供电点P1、P2通过供电线F1、F2,分别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中的开关电路11a的开关11-1、11-2连接。第三天线部的电容供电部,参照图26(a)和(b),如后面详细说明那样,优选在中央铰链部103c内构成。图25是表示存在于构成中央铰链部103c的多个导体部件103ca、103cd之间的间隙(例如由电介质隔离的导体部件103ca、103cb之间的间隙)用作电容C3的图。供电线F3构成为,具备第一供电线F3a、中央铰链部103c、第二供电线F3b,天线元件1的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通过第二供电线F3b与中央铰链部103c连接,在中央铰链部103c上设置的供电点P3,通过第一供电线F3a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中的开关电路11a的开关11-3连接。开关电路11a,根据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的控制,切换成天线元件1直接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连接的状态、或通过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a将天线元件1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连接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天线元件1直接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连接时,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作为MIMO调制解调电路动作,由天线元件1收发与MIMO通信方式相关的多个信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信道)的无线信号。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也可以代替执行MIMO调制解调而执行独立的三个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应用相关的无线通信,或同时执行在多个频带下的无线通信。另一方面,天线元件1通过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a与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连接时,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a,根据自适应控制电路15a的控制,执行对于收发的无线信号的自适应控制。这里,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a,具备振幅调整器13-1、13-2、13-3、移相器14-1、14-2、14-3而构成。在接收信号时,被接收而通过开关11-1、11-2、11-3分别传送的信号,分别输入到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a,而且分别输入到自适应控制电路15a。自适应控制电路15a,优选为了执行最大比合成,根据被输入的接收信号决定其振幅变化量和移相量,由振幅调整器13-1和移相器14-1改变通过开关11-1传送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通过振幅调整器13-2和移相器14-2改变通过开关11 -2传输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通过振幅调整器13-3和移相器14-3改变通过开关11-3传输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振幅和相位变化后的各个接收信号,彼此合成并输入到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发送时,自适应控制电路15a,为了使波束朝向期望方向,根据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的控制决定发送信号的振幅变化量和移相量,根据该决定结果,由振幅和相位控制电路12a改变发送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天线控制和调制解调电路16a,通过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的输入输出端子17,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其他电路(未图示)连接。 
图26(a)是表示图24的天线装置的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26(b)是其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4、图8、图12和图16的安装例同样,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分别由导体制成,第二天线部的狭缝S1、供电点P2和供电线F2与图12和图16的安装例情况同样构成。第一天线部的狭缝S3,与狭缝S1同样构成,设置在上侧壳体101的左侧面,在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之间。为了使狭缝S3的下端(即,接近铰链部103的一侧的端部)构成为开放端,与狭缝S3的下端对置的铰链部103的部分,优选构成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或由电介质材料构成。自狭缝S3的下端相隔规定距离的上方设置供电点P1,供电点P1通过供电线F1延伸到下侧壳体102,与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连接。中央铰链部103c,具备与下侧壳体102机械连接的圆筒部103ca和以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到圆筒部103ca内的的圆筒形状的内部导体103cb而构成,圆筒部103ca和内部导体103cb分别由铝或锌等导体材料构成。圆筒部103ca的内侧和内部导体103cb的外侧至少一方由电介质进行涂敷,由此,在内部导体103cb插入到圆筒部103ca时,圆筒部103ca的内侧面和内部导体103cb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图25的电容C3。无线信号处理电路3a,通过由同轴电缆等构成的第一供电线F3a与圆筒部103ca连接,另外,内部导体103cb通过由同轴电缆等构成的第二供电线F3b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连接。在本安装例中,将第一供电线F3a与圆筒部103ca连接的点视为供电点P3,将第二供电部F3b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连接的点视为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进而,在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与铰链部103对置的部分中,位于在第一天线部(即狭缝S3和供电点P1)与第二供电线F3b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连接点(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之间的方式设置狭缝S5。同样,在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与铰链部103对置的部分中,按照位于第二天线部(即狭缝S1和供电点P2)和第二供电线F3b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连接点(电容供电时的基准点P3a)之间的方式设置狭缝S4。在本安装例中,为了确保狭缝S4的长度L72和狭缝S5的长度L73,狭缝S4、S5分别构成为L字形的狭缝,但是并不局限于这个形状。另外,为了使狭缝S4、S5的下端构成为开放端,与狭缝S4、S5的下端对置的铰链部103的部分,优选构成为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或由电介质材料构成。狭缝S1、S3、S4和S5的内部空间为了机械加固,用电介质材料填充。由此,上侧壳体101作为图24和图25的天线元件1动作。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例也可以构成为,与图5、图9、图13和图17的安装例同样,分别由电介质构成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和上侧第二壳体部101b,上侧壳体101的内部中,具备由长方形形状的导体板构成的天线元件1,进一步在天线元件1上具备狭缝S1、S3、S4、S5,通过供电线F3a将内部导体103cb与天线元件1连接。 
另外,如图24至图26所示,不是具备一个电容供电部(电流天线)和两个磁流天线的构成,而是具备两个电容供电部和一个磁流天线的构成,或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的电流天线和磁流天线的组合的构成。进一步,为了调整电磁耦合,也可以具备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短截线导体来代替狭缝S4、S5。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三个天线部动作,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七实施方式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第二天线部的狭缝S1,如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在与接地导体2对置的边具有开口部的构成,也可以在天线元件1上的不同之处具有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作为第二天线部,具备具有L字形形状的狭缝S1a来代替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直线状的狭缝S1,在天线元件1的右边具有狭缝S1a的开口部。
在图27中,狭缝S1a构成L字形形状的狭缝,该L字形形状的狭缝具有:第一部分,其具有长度L81,在画面内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部分,其具有长度L82,在画面内的左右方向延伸。狭缝S1a的开口部设置在自天线元件1的右下的端部向上移动了距离L84后的位置。狭缝S1a的供电点P2,从狭缝S1a的第二部分(左右方向部分)向第一部分(上下部分)弯曲,设置在移动了距离L85后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S2的开口部,位于自天线元件1的右下的端部开始向左移动了距离L83后的位置。 
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32+2×L31+L83+L84+L82+L85,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的关系式(8)。 
L32+2×L31+L83+L84+L82+L85=(1/4+n/2)λ           (8) 
[0202] 另外,也可以是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不具有狭缝S2的构成,此时,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L32+L83+L84+L82+L85,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满足以下的关系式(9) 
L32+L83+L84+L82+L85=(1/4+n/2)λ                  (9) 
在图27中,供电点P2的位置,以自狭缝S1a的开口部相隔距离L85+L82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是满足式(8)或式(9)的位置,则供电点P2可以设置在沿着狭缝S1a的期望的位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按照式8或式9构成供电点P1、P2之间的距离,由此,通过供电点P1将天线元件1作为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供电点P2将狭缝S1a作为第二天线部激励,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第八实施方式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以上说明过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中,可以采用将天线元件1与接地导体2电连接的构成。图28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由短路导体T1连接互相对置的天线 元件1的右下端部和接地导体2的右上端部。 
图29(a)是表示图28的天线装置的安装例的便携电话机的主视图,图29(b)是其侧视图。短路导体T1,例如由同轴电缆或导线构成,从形成在下侧壳体102内的印刷布线基板109的单面的接地导体2,通过右侧铰链部103b延伸到上侧壳体101,通过螺丝108与上侧第一壳体部101a的右下部电连接。下侧壳体102由导体构成的情况下,短路导体T1,与下侧壳体102连接,来取代印刷布线基板109。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接地导体2与天线元件1连接,可以得到相当于进行了Γ匹配的效果,因此,可以改善天线装置的发射特性。进而通过短路导体T1连接天线元件1和接地导体2,可以强化对于配置在上侧壳体101的显示器106和/或照相机(未图示)等的接地,因此可以期待防止例如静电引起的便携电话机的误动作。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可以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变形例 
作为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安装例,并不局限于便携电话机,可以构成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其他任意装置。例如,可以构成具备各个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掌上个人计算机、非折叠型便携电话机、或其他的便携电话机终端装置等。将与各个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设置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时,在具备由铰链部连接的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的该个人计算机中,由导体板构成上侧壳体可以作为天线元件1动作。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设置电容供电部时,并不局限于在该铰链部内电容的设置,也可以设置距上侧壳体规定距离的电极(参照图10等)。就电极的尺寸而言,优选地,将电极至少一个方向(例如,如果是长方形形状的电极,为其长度的方向)的长度决定为,针对由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波长λ和0以上的整数n,成为(1/4+n/2)λ。 
另外,也可以实施将说明过的各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进一步组合后的构成。例如,将第一天线部作为电流天线动作,将第二天线部作为磁流天线 动作时,对于第一天线部不是电容供电,而是如图30、图31、图33和图35所示那样可以不通过电容直接供电。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35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第一天线部和第二天线部之间还具备用于调整电磁耦合的狭缝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不同天线辐射方法(电流天线和磁流天线),如图18所示任一个天线部均可以作为磁流天线动作,如图19所示,任一个天线部均可以作为电流天线(电容供电)动作,取而代之,如图32、图34和图36所示,任一个天线部均可以作为直接供电的电流天线动作。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相关的天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即使根据图30到图36的变形例,也可以与前面说明过的构成同样地将单个天线元件1作为两个天线部动作,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将第八实施方式的短路导体T1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等的天线装置中。 
如以上的说明,本发明相关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以简单的构成同时执行互相关性低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因此,可以进行MIMO通信方式相关的多个信道的无线信号的收发,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应用相关的无线通信,或同时执行多个频带下的无线通信等。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削减天线元件数量,实现小型且薄型的天线装置,而且在多个天线部之间确保隔离度,在由多个天线部收发的无线信号中实现极化波分集,由此可以改善空间相关。另外,根据该天线装置,即使是单个天线元件,不需要时分处理等,可以同时执行多个无线信号的收发。 
如以上说明,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相关的天线装置中,将一个天线元件1通过多个供电点同时激励,同时确保天线部之间的隔离度(或供 电点间的隔离度),由此,可以进行MIMO动作。作为确保隔离度的具体手段,采取了调整电气长度以使供电点间在空间相位差为1/4波长的奇数倍,使用电压供电和电流供电以及使用电流天线系统和磁流天线系统。进而,通过在供电点间所具备的用于调整电磁耦合的狭缝确保供电点间的隔离度,可以进一步进行高性能的MIMO动作。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作为便携电话机可以安装,或作为无线LAN用的装置也可以安装。该天线装置,例如可以搭载在用于进行MIMO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但是并不局限于MIMO,也可以搭载在同时可执行用于多个应用的通信(多应用)的无线通信装置中。 

Claims (8)

1.一种天线装置,具备:天线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狭缝,并且由单一的导体板构成;第一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天线元件上的规定位置;和第二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狭缝,
通过上述第一供电点使上述天线元件作为电流天线的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上述第二供电点使上述天线元件的狭缝作为磁流天线的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使上述天线元件同时作为两个天线部进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狭缝在上述天线元件的外周上具有开放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天线元件作为电流天线激励时,通过电容进行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供电点,在上述天线元件上设置为在空间上彼此隔离由该天线装置收发的无线信号的1/4波长的奇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供电点同时激励上述天线元件,由此收发多个不同的无线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不同的无线信号是与MIMO通信方式相关的多个信道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上述天线元件连接的接地导体。
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使用天线装置收发多个无线信号,
上述天线装置具备:
天线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狭缝,并且由单一的导体板构成;
第一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天线元件上的规定位置;和
第二供电点,其设置在上述狭缝,
上述天线装置,通过上述第一供电点使上述天线元件作为电流天线的第一天线部激励的同时,通过上述第二供电点使上述天线元件的狭缝作为磁流天线的第二天线部激励,由此使上述天线元件同时作为两个天线部进行动作。
CN2007101933218A 2006-12-05 2007-12-03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Active CN101197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8194 2006-12-05
JP2006328194 2006-12-05
JP2006328194 2006-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7464A CN101197464A (zh) 2008-06-11
CN101197464B true CN101197464B (zh) 2012-11-21

Family

ID=3952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33218A Active CN101197464B (zh) 2006-12-05 2007-12-03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89687B2 (zh)
JP (1) JP4970226B2 (zh)
CN (1) CN1011974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5318A (ja) * 2007-09-05 2009-03-26 Brother Ind Ltd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及び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
JP2010062976A (ja) * 2008-09-05 2010-03-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ノッチ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装置
TWI411163B (zh) * 2009-06-06 2013-10-01 Acer Inc 一種行動通訊裝置
US8773317B2 (en) 2009-07-10 2014-07-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Antenna apparatus including multiple antenna portions on one antenna element operable at multiple frequencies
US8754814B2 (en) * 2009-11-13 2014-06-17 Blackberry Limited Antenna for multi mode MIMO communication in handheld devices
WO2011089676A1 (ja) * 2010-01-19 2011-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202217782U (zh) * 2010-05-24 2012-05-09 Tdk株式会社 接近型天线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2484313B (zh) 2010-07-05 2015-07-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EP2592692A4 (en) * 2010-07-05 2014-04-23 Panasonic Corp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409392B (zh) * 2010-07-23 2013-09-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Wireless transmission pivot device
JP2012049873A (ja) 2010-08-27 2012-03-08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2401002B (zh) * 2010-09-10 2016-06-01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枢轴装置
TW201214863A (en) * 2010-09-17 2012-04-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ivot antenna tuning circuit
JP4850975B1 (ja) 2011-02-15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
EP2503637B1 (en) * 2011-03-23 2017-01-18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lotted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US8698678B2 (en) 2011-03-23 2014-04-15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lotted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s
TW201322550A (zh) * 2011-11-17 2013-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具有多天線的電子裝置
CN102509881A (zh) * 2011-11-18 2012-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多天线的电子装置
TWI532247B (zh) * 2013-07-24 2016-05-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
CN106025562B (zh) * 2016-06-27 2018-06-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耦合抑制窄带的缝隙天线
WO2018119929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3644412B (zh) * 2020-05-11 2023-01-20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
CN114447593B (zh) * 2021-12-29 2022-09-30 北京邮电大学 磁流可控的天线阵列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7037A (zh) * 2002-07-19 2004-12-22 ���ᰮ�����ƶ�ͨ���ձ���ʽ���� 天线器件和移动射频通信终端
TWI255588B (en) * 2005-04-22 2006-05-21 Yageo Corp A dual-feed dual-band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1500A (en) * 1969-03-18 1971-12-28 Univ Hokkaido Energy density antenna apparatus for mobile radio receiver
JPH02218203A (ja) * 1989-02-20 1990-08-30 Rajiaru Antenna Kenkyusho:Kk 移動体通信用平面型アンテナ
DE69331989T2 (de) * 1992-12-07 2003-01-16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Tokio/Tokyo Antennenvorrichtung
JPH11214915A (ja) * 1998-01-26 1999-08-06 Yokowo Co Ltd Tv用アンテナ素子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EP1296407A4 (en) 2000-06-12 2005-03-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ORTABLE RADIO UNIT
WO2002039544A1 (fr) 2000-10-31 2002-05-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ntenne et machine portable
GB0105440D0 (en) * 2001-03-06 2001-04-2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 arrangement
JP2003338709A (ja) * 2002-03-11 2003-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3613527B2 (ja) * 2003-06-12 2005-0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2004096168A (ja) * 2002-08-29 200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3927918B2 (ja) * 2003-04-03 2007-06-1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機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091897B2 (ja) 2003-10-23 2008-05-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GB0501938D0 (en) * 2005-02-01 2005-03-09 Antenova Ltd Balanced-unbalanced antennas for cellular radio handsets, PDAs etc
JP2006319477A (ja) * 2005-05-10 2006-11-24 Yokowo Co Ltd 複合アンテナ
US7233296B2 (en) * 2005-08-19 2007-06-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Transparent thin film antenna
US7183979B1 (en) * 2005-08-24 2007-02-27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ual-band patch antenna with slot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7037A (zh) * 2002-07-19 2004-12-22 ���ᰮ�����ƶ�ͨ���ձ���ʽ���� 天线器件和移动射频通信终端
TWI255588B (en) * 2005-04-22 2006-05-21 Yageo Corp A dual-feed dual-band antenna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319477A 2006.11.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7420A (ja) 2008-07-17
US7589687B2 (en) 2009-09-15
CN101197464A (zh) 2008-06-11
US20080143612A1 (en) 2008-06-19
JP4970226B2 (ja)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7465B (zh)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1197464B (zh)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01232127B (zh) 阵列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JP4636456B2 (ja) 無線装置
CN101689703B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111972B (zh) 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EP1422787B1 (en)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6165195B (zh) 用于包括天线的电子装置的辅助设备
CN102150327B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电通信装置
EP1753082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wireless unit employing it
US2010001372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housing changing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states
US20040058721A1 (en) Folding type portable radio machine and chassis of the radio machine
CN103229356A (zh) 天线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2138252A (zh) 天线装置、无线通信终端
CN101291012B (zh) 具有改良内部天线的移动终端
US7466997B2 (en)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CN1947306B (zh) 折叠型便携式无线装置
US20220021117A1 (en) Signal feeding assembly,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3675588B (zh) 电子设备
CN106848578A (zh) 无断点金属边框天线
CN1965445A (zh) 天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无线单元
JP3552693B2 (ja) 平板多重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15458905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221489A1 (zh) 电子设备
JP4923129B2 (ja) 無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