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9145B - 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9145B
CN101189145B CN2006800193934A CN200680019393A CN101189145B CN 101189145 B CN101189145 B CN 101189145B CN 2006800193934 A CN2006800193934 A CN 2006800193934A CN 200680019393 A CN200680019393 A CN 200680019393A CN 101189145 B CN101189145 B CN 101189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apacitor cell
internal resistance
uni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93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9145A (zh
Inventor
大桥敏彦
三谷庸介
竹本顺治
森田一树
小田岛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9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9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38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00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92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use of redundant elements for safety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4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21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having the same nominal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10Driver interactions by al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16Driver interactions by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70/00Further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T2270/40Failsafe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 B60T2270/414Power supply fail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4Testing of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02J7/142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with multiple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车用电源装置具有:由蓄积辅助电力的多个电容组成的电容单元、温度传感器、充电电路、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控制部、存储部和判定部,存储部存储校正计算式和多个恶化判定式,其中,校正计算式用于根据所得温度,通过校正计算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取得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多个恶化判定式用于根据电容校正计算值计算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且被设置成与电容校正计算值的数值范围对应,判定部根据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的至少任一者,判断电容单元的恶化状态。根据该结构,提供一种更加正确地进行恶化判定的车用电源装置,并且实现一种在原有寿命之前都能被使用的车用电源装置。

Description

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池(battery)等的电子设备的应急电源。特别涉及用于电制动车辆的电子制动系统等的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vehicles)和电动车的开发正在快速进行。与此同时,对于车辆的制动,提出了从现有使用的机械液压控制向电动液压控制转变的各种提案。
通常,使用电池作为用于车辆电动液压控制的电源。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电池的电力供给被切断,车辆则不能被液压控制。由此,车辆有可能不能制动。
因此,提出各种车用电源装置,除了电池,其通过搭载作为补助电源的大容量电容等能够应对紧急状况。
但是,车用电源装置涉及紧急情况下的车辆制动,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地进行电力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对作为车用电源装置的关键设备的电容(capacitor)的恶化进行准确的判断。
在该种情况下,现有车用电源装置首先求出由多个电容组成的电容单元(capacitor unit)的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进而车用电源装置通过设置在电容单元附近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电容单元附近的温度。车用电源装置根据检测的温度,校正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被分别校正后的值与对应于该温度的恶化判定标准值数据比较,由此进行电源的恶化判断。
即,在满足向负载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与电容值的倒数有相互关系。但是,电容单元恶化后,该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此处,利用该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的性质,进行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断。即,电容单元恶化后的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的关系按温度事先存储在与控制部(微型计算机)连接的ROM(Read only memory)中。并且,根据某一时刻的温度,与被校正的电容值对应的内部电阻值若达到存储的内 部电阻值的恶化判定标准值,则判断车用电源装置已恶化。
与电容值对应的内部电阻值的恶化的判定标准值数据的一例示于图10中。图10中,横轴表示电容值,纵轴表示内部电阻值。此外,电容值与内部电阻值之间的相互关系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温度从-30℃到30℃的条件的相关关系以15℃为刻度表示。
例如,假设一个温度为0℃,电容值为10F,内部电阻值为130mO的电容单元。0℃时的恶化的判定标准值(界限值)通过图10得到。即,电容值为10F时的圆块(0℃)所示,内部电阻值230mO是恶化的判定标准值101。因此,该电容单元还未达到判定标准值101,则被判断为未恶化。
相同地,假设一个温度为15℃,电容值为11F,内部电阻值为115mO的电容单元。15℃时的恶化的判定标准值同样通过图10得到。即,电容值为11F时的方块(15℃)所示,恶化的判定标准值102是内部电阻值180mO。因此,该电容单元也未达到判定标准值102,则被判断为未恶化。
另一方面,假设一个温度为30℃,电容值为11F,内部电阻值为110mO的电容单元。30℃时的恶化的判定标准值同样通过图10得到。即,电容值为11F时的X形块(30℃)所示,可知恶化的判定标准值103是内部电阻值80mO。因此,该电容单元超过判定标准值103,则判断为恶化。
另外,该种现有车用电源装置已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28908号公报中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尽管车用电源装置所含电容单元未恶化也判断为恶化,并误判定仍可使用的电容单元的寿命已尽而被更换的课题,提供一种通过更加正确地进行电容单元的恶化判断,能够使用至电容单元本来寿命为止的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本发明的车用电源装置具有电容单元、温度传感器、充电电路、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控制部、存储部和判定部,电容单元由蓄积辅助电力的多个电容组成,温度传感器检测电容单元的温度,充电电路对电容单元充电,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检测电容单元的电流值,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检测电容单元的电压值,控制部与温度传感器、充电电路、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和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电连接,根据电压值和 电流值取得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存储部存储校正计算式和多个恶化判定式,其中,校正计算式用于根据温度通过校正计算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取得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多个恶化判定式用于根据电容校正计算值计算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且被设置成与电容校正计算值的数值范围对应,判定部根据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的至少任一者,判断电容单元的恶化状态。根据该结构,提供一种更加正确地进行恶化判定的车用电源装置,并且实现一种在原有寿命之前都能被使用的车用电源装置。
本发明的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方法具有:温度检测步骤、内部电阻值取得步骤、电容值取得步骤、校正计算值取得步骤、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取得步骤和恶化判定步骤,温度检测步骤检测由蓄积辅助电力的多个电容组成的电容单元的温度,内部电阻值取得步骤取得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电容值取得步骤取得电容单元的电容值,校正计算值取得步骤根据温度,通过校正计算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取得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取得步骤使用与电容校正计算值的数值范围对应的多个不同恶化判定式,根据电容校正计算值取得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恶化判定步骤根据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中的至少任一者,判断电容单元的恶化状态。通过该方法,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且车用电源装置能够在原有寿命之前一直被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搭载有车用电源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的工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4A是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充电时电容单元的电压值的经时变化图。
图4B是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放电时电容单元的电压值的经时变化图。
图5A是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的电容单元的电容值的温度变化图。
图5B是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的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的温度变化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的电容单元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经时变化的特性图。
图7A是表示图1所示根据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与内部电阻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典型关联图。
图7B是表示图1所示根据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与内部电阻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每个温度的关联图。
图8是图1所示车用电源装置的电容单元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经时变化图。
图9A是图1所示根据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与内部电阻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典型关联图。
图9B是表示图1所示根据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与内部电阻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每个温度的关联图。
图10是表示根据现有车用电源装置的电容单元的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与内部电阻值的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关联图。
附图标记说明
3    车用电源装置
6    电子控制部
11   电容单元
11a  电容
13   充电电路
14   放电电路
15   控制部
16   开关
17a  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
17b  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
18   温度传感器
20   车辆
21   电池
22  存储部
23  判定部
25  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搭载有车辆电源装置的车辆示意图。此外,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车用电源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1中,电池21是用于向机动车的车辆20内供给电力的12V电池。作为电池21的补助电源,设置有车用电源装置3(以下简称装置3)。设置有输出用于控制车辆20制动的信息的电子控制部6。电子控制部6控制车辆20的制动。从电池21和装置3向电子控制部6供给电力。并且,设置有向电子控制部6发送控制车辆20的制动的信息的制动踏板(brake pedal)24。由制动踏板24发送的信息经由电子控制部6传送至制动器25,并控制制动器25。由此,制动器25制动轮胎26。
图2中,电池21经由点火开关(ignition switch)2(以下简称开关2),与设置在装置3上的IG(点火发生器、ignition generator)端子4(以下简称端子4)连接。设置有用于使车辆20开始或者终止工作的开关2。并且,电池21与+BC端子5(以下简称端子5)和电源供给端子7(以下简称端子7)连接。端子5用于向装置3供给电力。端子7设置在电子控制部6上。
装置3和电子控制部6经由通信输入端子8(以下简称端子8)、通信输出端子9(以下简称端子9)和OUT端子12(以下简称端子12),分别连接。端子8用于从电子控制部6向装置3输入信号。端子9用于从装置3向电子控制部6输出信号。端子12用于在电池21的电压异常时,输出蓄积在电容单元11(以下简称单元11)中的辅助电力。电池电压检测部10(以下简称检测部10)检测电池21的电压异常。设置在装置3内部的多个电容11a构成单元11。
接着对装置3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装置3作为用于在电池21异常时,向电子控制部6供给电力的补助电 源,其具有单元11。构成单元11的电容11a例如使用能够快速充放电的双电层电容器。
并且,装置3具有用于对单元11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13(以下简称电路13)和对单元11进行放电的放电电路14(以下简称电路14)。根据控制部15的指示控制电路13和电路14。控制部15例如使用微型计算机。
另外,在单元11充电时,为了使单元11的电压的上升接近固定,在电路13上设置恒电流控制部13a。
检测部10和电子控制部6之间设置有在检测电池21的电压异常时,从单元11经由端子12向电子控制部6供给辅助电力的开关16。开关16例如使用FET(field-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电晶体)。
此外,装置3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单元11的电压的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17a(以下简称检测部17a)和检测单元11的电流的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17b(以下简称检测部17b)。
并且,单元11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单元11的温度或者单元11的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8。另外,温度传感器18中使用温度灵敏度高且易构成检测电路的热敏电阻。
此外,表示单元11恶化后的内部电阻值R与电容值C的关系的多个不同恶化判定式存储在与控制部15连接的存储部22中。存储部22中一般使用ROM。此外,存储部22中也可以使用非易失性的RAM(random accessmemory)等,而并不限定于ROM。并且,判定单元11是否恶化的判定部23设置在控制部15内。另外,存储部22也可设置在控制部15内。并且,判定部23也可设置在控制部15外。
此外,控制部15中,温度传感器18、电路13、检测部10、电路14、开关16、检测部17a、检测部17b和存储部22电连接。
另外,图2中,开关16具有经由控制部15与检测部10连接的结构。即,从检测部10经由控制部15向开关16发送指令的结构。由此,开关16与控制部15是电连接的结构。
接着,对装置3的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用于使车辆20开始工作的开关2接通后,电压12V的电源电压经由端子4从电池21供给到控制部15。由此,起动车辆20。此外,另一电压12V的电源电压经由端子5从电池21供给到装置3。此外,电压 12V的电源电压经由电源供给端子7从电池21供给到电子控制部6。
接着,控制部15控制电路13,从而从电池21向单元11供给电源电压,单元11被充电。换言之,单元11上蓄积有电荷。此时,检测部10检测电池21的电压。若电池21的电压在额定电压V0(以下简称V0)以上,则判断电池21工作正常。例如,V0设定为9.5V。另外,V0为能够驱动电池21应驱动的制动器25等负载的电压即可,并不限定于9.5V。电池21工作正常的情况下,从电池21向端子7供给电力,因此车辆20的制动正常。由此,不需要从单元11供给辅助电力。
之后,为了终止车辆20工作将开关2断开,端子4呈断开状态,装置3的工作状态设定为关闭模式。此时,控制部15控制电路14,由此蓄积在单元11中的辅助电力被放电。换言之,蓄积在单元11上的电荷被释放。由此,延长了电容11a的寿命。
以上动作是电池21正常工作时装置3的动作。接着,对在电池21的电压下降时或者电池21异常时装置3的工作进行说明。
使用车辆20时,检测部10检测的检测电压不足额定电压V0时,控制部15判断电池21的电压异常。并且,控制部15将开关16控制在接通状态。由此,经由端子12,从单元11向电子控制部6供给辅助电力。另外,判定部23也可进行电池21的异常判定。此外,通常在电池21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开关16被控制在断开状态。
并且,控制部15将电池21的异常信号发送至端子9。并且,电子控制部6将电池21的异常显示在设置在车辆20内部的显示部(未图示),并将电池21的异常通知给车辆20的驾驶员(未图示)。并且,警告驾驶员立即停止车辆20。此时,蓄积在单元11中的辅助电力被供给到电子控制部6。因此,驾驶员能够使制动器25工作,并安全地停止车辆20。
此外,使用车辆20时,通过检测部17a或者检测部17b检测到单元11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15经由端子9向电子控制部6发送单元11的异常信号。并且,电子控制部6将单元11的异常通知驾驶员。由此,驾驶员能够委托维修公司等对单元11进行检查、更换等。
例如,对于由电容11a短路或者断接等引起的突发单元11故障,若检测部17a监视单元11的电压,则能够检测单元11的异常。但是,单元11的异常变化缓慢,例如,通过上述方法,不易检测到由电容11a恶化引起 的单元11的异常。
下面,利用图3对检测由电容11a恶化引起的单元11的异常的异常检测方法和车用电源装置3的恶化判定方法的基本操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车用电源装置的工作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首先,开始使用车辆20时,将开关2接通,向单元11充电作为辅助电力的电荷。即,充电步骤开始。此时,实行第1温度检测步骤,通过温度传感器18检测单元11的温度或者单元11的环境温度(步骤S1)。
接着,充电开始后,检测部17a经时检测对单元11充电的充电电压。同时,检测部17b检测对单元11充电的充电电流。即,实行电压值检测步骤和电流值检测步骤。
根据通过检测部17a和检测部17b检测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测定结果,计算单元11的电容值C和内部电阻值R(步骤S2)。即,实行内部电阻值取得步骤和电容值取得步骤。另外,如下所述,计算电容值C和内部电阻值R。
图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对车用电源装置充电时的电容单元的充电电压的经时变化的特性图。图4A中,以恒电流开始向单元11充电,单元11的充电电压的经时变化以实线31表示。图4A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单元11的充电电压。
向单元11开始充电后,随时间推移电荷蓄积在单元11上,向单元11充电的充电电压上升。因此,向单元11充电中,时间T1时,中途中断充电。由此,单元11的充电电压变化。即,充电电压下降程度为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的量。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在时间T2时,恢复充电。另外,图4A中,充电中断到充电恢复的时间是80mS。这样,在充电操作中断和恢复前后,充电电压变化。利用在充电操作中断和恢复前后时充电电压变化的性质,检测部17a检测电压下降值V1。通过将电压下降值V1和检测部17b在充电时检测的电流值i代入电阻值计算式(R=V1/i),得到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另外,也可根据充电恢复前后的电压上升值V1得到内部电阻值R。这样,通过中途中断充电,得到正确的内部电阻值R。
充电恢复后,在单元11充电完成前的充电期间中,检测部17a检测充电电压的电压变化率。此处,电压变化率以实线31的倾斜表示。测定电压 变化率时,通过检测单元11的充电电压得到规定的电压差所需时间Δt,确定电压变化率。图4A中,规定的电压差使用2V。但是,规定的电压差并不一定限于2V。若能正确且在短时间内得到充电电压的电压变化率,可以是0.2V也可以是5V。
此外,图4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对车用电源装置进行放电时的电容单元的放电电压的经时变化的特性图。图4B中,以恒电流从单元11开始放电,单元11的放电电压的经时变化以实线32表示。图4B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单元11的放电电压。
对单元11的放电开始后,随时间推移从单元11释放电荷,从单元11放电的放电电压下降。因此,单元11的放电中,在时间T1时,中途中断放电。由此,单元11的放电电压变化。即,放电电压上升程度为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的量。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在时间T2时,恢复放电。另外,图4B中,放电中断到放电恢复的时间为80mS。这样,在放电操作中断和恢复前后,放电电压变化。利用在放电操作中断和恢复前后的放电电压变化的性质,检测部17a检测电压上升值V1。通过将电压上升值V1和检测部17b在放电时检测的电流值i代入电阻值计算式(R=V1/i),得到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另外,也可根据在放电恢复前后的电压下降值V1得到内部电阻值R。这样,通过中途中断放电,得到正确的内部电阻值R。
恢复放电后,在单元11放电完成前的放电期间中,检测部17a检测放电电压的电压变化率。此处,电压变化率以实线32的倾斜表示。测定电压变化率时,通过检测单元11的放电电压得到规定的电压差所需的时间Δt,确定电压变化率。图4B中,规定的电压差使用2V。但是,规定的电压差并不一定限于2V。若能正确且在短时间内得到充电电压的电压变化率,可以是0.2V也可以是5V。
另外,如图4A和图4B所示,时间Δt乘以由检测部17b的输出得到的充电电流或者放电电流,再除以规定的电压差(V=2V),由此得到电容值C。即,电荷Q由电荷Q=电压V×电容值C的计算式表示。另一方面,电荷Q也可由电荷Q=电流i×时间Δt的计算式表示。由此,电容计算式C=(i×Δt)/V成立。根据该电容计算式,得到单元11的电容值C。
如上所述,对单元11实行以恒电流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的充放电步骤。 实行充放电步骤的同时实行电流值检测步骤和电压值检测步骤。并且,根据得到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实行内部电阻值取得步骤,得到内部电阻值R。此外,根据得到的电压变化率和电流值,实行电容值取得步骤,得到电容值C。
此外,图4A中,检测部17a的输出达到12V,即达到充电完成电压后,对单元11的充电完成。此外,图4B中,检测部17a的输出达到放电完成电压,即0V后,从单元11的放电完成。
充电完成后或者放电完成后,由于充放电步骤结束,使用上述方法的测定不能得到内部电阻值R和电容值C。因此,充电完成后或者放电完成后,利用充放电步骤中得到的内部电阻值R和电容值C的值,结合单元11的温度的变化或者单元11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推断单元11的恶化。
下面,对推断单元11的恶化的恶化判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5A和图5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车用电源装置使用的电容单元的标准特性的温度变化图。图5A表示电容值的温度变化,图5B表示内部电阻值的温度变化。
图5A表示作为单元11的电容值C的标准值的电容标准值Cnor(以下简称标准值Cnor)的温度特性。单元11的标准值Cnor是分别测定新品的多个单元11的电容值C,并平均化后的值。因此,新品的单元11的电容值C具有接近图5A的温度特性线33a所示的标准值Cnor的值。
但是,由于持续使用单元11,单元11不断恶化,单元11的电容值C慢慢降低。由此,例如图5A所示,单元11的环境温度为0℃时,假设单元11的电容值C为10F,与标准值Cnor=14F相比低4F。因此,电容值C下降了的单元11与新品的状态相比,恶化了4F的程度。此外,这种不断恶化的单元11在其他温度条件下测定电容值C时,如图5A所示,标准值Cnor和测定的电容值C的差不管在何种温度条件下都为4F。例如,单元11的环境温度为15℃时或30℃时,标准值Cnor和测定的电容值C的差都为4F。
由此,通过在步骤S2中取得的电容值C和温度特性线33a所示标准值Cnor,得到的测定的单元11和新品的单元11的电容值C的差为固定值,而不受单元11的温度影响。由此,易推断在单元11的温度时的电容值C。
例如,温度为15℃时,在图5A得到15℃的标准值Cnor。即,标准值 Cnor为15F。减去与新品单元11的差4F,由此推断出15℃时单元11的电容值C为11F。
这样,在任意温度条件下,通过测定单元11的电容值C,仅从测定的温度条件即可推断出当时的单元11的恶化程度。另外,定义测定时的单元11的电容值C和新品单元11的标准值Cnor的差为电容恶化校正值Ccor(以下简称校正值Ccor)。即,校正值Ccor由Ccor=Cnor-C计算式得出。例如,在图5A的情况下,校正值Ccor为4F。此外,在图3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3中得到校正值Ccor。
同样地,仅根据测定的温度条件也可推断出内部电阻值R。
图5B表示作为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的标准值的内部电阻标准值Rnor(以下简称标准值Rnor)的温度特性。单元11的标准值Rnor是分别测定新品的多个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并平均化后的值。因此,新品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具有与图5B的温度特性线33b所示标准值Rnor接近的值。
例如,假设在0℃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单元11的情况时的内部电阻值R为130mO。0℃时的新品单元11的标准值Rnor如图5B所示,为60mO。由此,内部电阻值R增加程度为测定的单元11和新品单元11的差(R-Rnor=70mO)。即,测定的单元11的恶化程度为内部电阻值R上升的量。此处,该内部电阻值R上升的量被定义为相对于内部电阻值R的内部电阻恶化校正值Rcor(以下简称校正值Rcor)。即,校正值Rcor由Rcor=Rnor-R计算式得出。另外,校正值Rcor根据在图3的流程图的步骤S2中得到的内部电阻值R和图5B得出。并且,与校正值Ccor相同,校正值Rcor在步骤S3中得出。
如上所述,取得校正值Rcor、Ccor后,在步骤S4中,根据电容值C和内部电阻值R中的至少任一者,进行恶化判定。
即,步骤S2中得到的电容值C不满足相对于单元11的电容值C的电容恶化判定值Clim(以下简称判定值Clim)的情况下,判断单元11恶化。即,电容值C在判定值Clim以下时(步骤S4的Yes),判断单元11恶化。此外,在步骤S2得到的内部电阻值R不满足相对于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的内部电阻恶化判定值Rlim(以下简称判定值Rlim)的情况下,判断单元11恶化。即,内部电阻值R在判定值Rlim以上时(步骤S4的 Yes),判断单元11恶化。此处,判断单元11恶化后,控制部15经由通信输出端子9向电子控制部6发送通知单元11恶化的恶化异常信号(步骤S5)。另外,步骤S4是第1恶化判定步骤。此外,判定值Clim和判定值Rlim的各自的恶化判定值的值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2。此外,第1恶化判定步骤中的恶化判定通过判定部23进行。
另外,当内部电阻值R超过判定值Rlim时,判定值Rlim为表示单元11不耐用的界限值,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约为新品单元11的标准值Rnor的5倍。此外,当电容值C低于判定值Clim时,判定值Clim为表示单元11不耐用的界限值,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新品单元11的标准值Cnor的约四分之一。即,Rlim=5×Rnor与Clim=Cnor/4的关系成立。
此外,在步骤S4中判定为No时,由于对单元11的充电已经结束,因此按如下所述推断内部电阻值R和电容值C。
首先,在第2温度检测步骤中,推断单元11的温度或者单元11的环境温度(步骤S6)。
接着,在温度传感器故障诊断步骤中,进行温度传感器18的故障判断(步骤S7)。当温度传感器18断接或者短路等故障发生时(步骤S7中的Yes),检测的温度不正确。因此,温度传感器18发生故障时,温度条件设定为单元11的最高使用温度(步骤S8)。并且,此后根据最高使用温度,取得后述内部电阻值R的校正计算值Rcal等,并进行单元11的恶化判断。
另外,温度传感器18发生故障时,将温度设定为单元11的最高使用温度的理由是单元11的使用温度越高恶化的判定标准越严格。本实施方式中,将单元11的最高使用温度设定为30℃。
这样,当温度检测出现故障,不能得到正确温度时,应用作为负载条件最严格的温度的最高使用温度,并进行恶化判定。由此,能够安全地进行恶化判断而不会损害单元11的恶化判断的正确度,恶化判断也不会产生错误。
此外,当温度传感器18正常时(步骤S7中的No)和检测的温度在单元11的使用温度范围外时(步骤S9中的Yes),不实行单元11的恶化判断。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单元11的使用温度范围被设定在-30℃~30℃。
本实施方式中,热敏电阻用作温度传感器18。因此,当超出单元11的 使用温度范围时,温度传感器18的灵敏度会产生异常。例如,温度传感器18的灵敏度会变得极大或极小。由此,温度传感器18检测的温度的正确度降低。并且,考虑到构成单元11的材料或者结构等,不能完全保证作为辅助电源的单元11的功效。
因此,在温度传感器18检测的温度进入使用温度范围内前,不进行单元11的恶化判定。由控制部15控制不进行该恶化判定。
接着,在步骤S8和步骤S9中的No之后,在步骤S10进行校正计算值取得步骤。校正计算值取得步骤中,得到单元11的电容值C的电容校正计算值Ccal(以下简称计算值Ccal)和内部电阻值R的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Rcal(以下简称计算值Rcal)。使用根据在步骤S3中得到的校正值Ccor、Rcor和在步骤S6中得到的温度的图5A和图5B各自的特性图,分别取得计算值Ccal和计算值Rcal(步骤S10)。另外,本实施方式中,Ccor=4F,Rcor=70mO。
具体而言,首先,根据图5A和图5B各自的特性图取得与温度传感器18检测的温度对应的标准值Cnor、Rnor。
接着,通过从标准值Cnor中减去相对于标准值Cnor的校正值Ccor得到计算值Ccal。此外,通过将相对于标准值Rnor的校正值Rcor与标准值Rnor相加,得到计算值Rcal。即,通过Ccal=Cnor-Ccor和Rcal=Rnor+Rcor两个计算式,分别得到计算值Ccal、Rcal。
接着,与步骤S4相同,根据在步骤S10中得到的计算值Rcal和计算值Ccal中的任一者,判断单元11的恶化。即,计算值Rcal在判定值Rlim以上时(步骤S11中的Yes),单元11超过恶化界限,因此判断单元11恶化。此外,计算值Ccal在判定值Clim以下时(步骤S11中的Yes),单元11同样超过恶化界限,因此判断单元11恶化。换言之,在Rcal≥Rlim或者Ccal≤Clim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单元11超过恶化界限,因此判断单元11恶化。并且,控制部15通过通信输出端子9向电子控制部6发送通知单元11恶化的恶化异常信号(步骤S5)。另外,步骤S11是第2恶化判定步骤。此外,第2恶化判定步骤中的恶化判定由判定部23进行。
在步骤S11中的No时,判定部23从存储部22取得对应于计算值Ccal的值的恶化判定式的系数(步骤S12~步骤S15)。
此处,对恶化判定式的系数的取得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后文将对恶 化判定式和系数进行详细说明。
从单元11向制动器25等负载间断供给电力,备有与电力供给次数对应的分别不同的多个恶化判定式。多个不同的恶化判定式与计算值Ccal的数值范围对应。因此,分别存在与计算值Ccal的值对应的恶化判定式的系数。因此,首先在步骤S12中,判定计算值Ccal的值进入哪个数值范围。并且,通过判定计算值Ccal的值,判定取得的恶化判定式的系数,如步骤S13~步骤S15所示,分别取得恶化判定式的系数。
首先,当计算值Ccal的值进入第一次电力供给时的恶化判定式的数值范围时,取得第一次恶化判定式的系数(步骤S13)。
同样地,当计算值Ccal的值进入第二次电力供给时的恶化判定式的数值范围时,取得第二次的系数(步骤S14)。并且,同样地,当计算值Ccal的值进入第三次电力供给时的恶化判定式的数值范围时,取得第三次的系数(步骤S15)。
如步骤S13~步骤S15所示,将取得的系数和计算值Ccal代入恶化判定式。由此,得到内部电阻值R的作为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Rstd(以下简称标准值Rstd)(步骤S16)。
标准值Rstd相当于单元11的恶化的界限值。因此,将标准值Rstd与先前得到的计算值Rcal进行比较。并且,若标准值Rstd在计算值Rcal以下(步骤S17中的Yes),则超过恶化界限,因此判断单元11恶化。换言之,Rstd≤Rcal时,单元11超过恶化界限,因此判断单元11恶化。判断单元11恶化后,控制部15经由通信输出端子9向电子控制部6发送通知单元11恶化的恶化异常信号(步骤S5)。另外,步骤S17是第3恶化判定步骤。此外,第3恶化判定步骤中的恶化判定由判定部23进行。
在步骤S17中判断为No时,单元11的计算值Rcal还未达到恶化界限,因此判断单元11为正常,返回步骤S6,再继续重复进行恶化判定。
以上对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方法进行了说明。接着,对在第2恶化判定步骤和第3恶化判定步骤中实行的恶化判定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从单元11向负载连续供给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车用电源装置向负载连续供给电力时的、电容单元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经时变化的特性图。向负载连续供给电力时,从单元11流过的负载电流34和作为单元11的电压的电容单元电压 35(以下简称电压35)的经时变化分别表示于图6。
如图6所示,在时间T3时,单元11接通负载(负载接通)。同时,在时间T3时,电压35从接通负载前的起始电压Vstr(以下简称Vstr)开始下降少许。随后,负载电流34以固定负载电流Icnt(以下简称Icnt)连续通过,电压35相应地继续下降。并且,在经过时间t后的时间T4时断开负载。由此,电压35上升少许,成为作为某个规定电压值的终止电压Vend(以下简称Vend)。
如上所述使用单元11时,相对于电容值C的标准值Rstd以图7A中的曲线36表示。因此,若将单元11的计算值Ccal代入以曲线36表示的恶化判定式,则容易得到标准值Rstd。
此处,若标准值Rstd在计算值Rcal以下,则判断单元11恶化。由此,若计算值Rcal在曲线36的线上或者在箭形符号36n所示的曲线36上方的部分,则判断单元11恶化。反之,若计算值Rcal在箭形符号36m所示的曲线36下方的部分,则判断单元11正常。
通常,电容11a恶化后,电容值C呈下降趋势,内部电阻值R呈上升趋势。因此,如图7A所示,箭形符号36m所示值越接近右下,表示单元11接近新品状态,箭形符号36n所示值越接近左上,表示单元11恶化。并且,单元11状态正常或者恶化的判断标准由曲线36表示。
接着对恶化判定式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电池21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V0,控制部15接通开关16。即,装置3工作,从单元11向电子控制部6供给辅助电力。并且,假设在从单元11向电子控制部6供给辅助电力的状态下,驾驶员进行车辆20的制动操作。即,制动器25等伴随制动操作而工作的部件作为单元11的负载。
单元11的电压在装置3工作前为Vstr。但是,假设装置3工作后,在时间t期间,从单元11流出固定的负载电流Icnt,装置3工作后的电压成为Vend。即,如图6所示,假设单元11产生负载电流34和电容单元电压35的状态。
作为单元11的负载的制动器25等部件要求被安全驱动,因此要求Vend在最低电压Vmin(以下简称Vmin)以上。另外,Vmin是电子控制部6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电源电压。因此,要求满足式(1)。
Vend≥Vmin  ...式(1)
另一方面,单元11的电压下降值ΔV如下:
ΔV=Vstr-Vend ...式(2)
将式(2)代入式(1),得到
Vstr-ΔV≥Vmin
将公式进一步变形,得到
ΔV≤Vstr-Vmin...式(3)。
电压下降值ΔV包括由车辆20的制动所消耗的电力引起的电压的下降。并且,表示为布线系统或者电容11a内部电阻的电力消耗所引起的电压的下降之和。
由车辆20的制动引起的电压下降值Vload通过单元11的电荷量Q和电容值C表示为下述式。
将公式Q=C×Vload变形,
得到Vload=Q/C  ...式(4)。
在式(4)中,电荷量Q是车辆20的制动所消耗的电荷,因此表示为
Q=Icnt×t  ...式(5)。
并且,将式(5)代入式(4)中,
得到Vload=(Icnt×t)/C  ...式(6)。
接着,使用二极管等受电流影响小的固定的电压下降值Vf、布线系统的电阻值和开关元件等的电阻值的总电阻值Rloss,将由布线系统引起的电压下降值Vdr表示于下述式中。
Vdr=Vf+(Rloss×Icnt)  ...式(7)
接着,使用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将电容11a的内部电阻所引起的电压低下值Vc表示于下述式中,
Vc=R×Icnt...式(8)。
以上,通过式(6)至式(7),单元11整体的电压下降值ΔV表示于下式中,
ΔV=Vc+Vload+Vdr=R×Icnt+(Icnt×t)/C+Vdr  ...式(9)。
并且,将式(9)代入式(3),表示为
(Vstr-Vmin)≥R·Icnt+(Icnt×t)/C+Vdr ...式(10)。
将式(10)变形,表示为
R≤((Vstr-Vmin)-Vdr-(Icnt×t)/C)/Icnt  ...式(11)。
在式(11)中,若温度固定,则Vstr、Vmin、Vdr、Icnt、t分别固定。由此,整理式(11),表示为式(12)。
R≤A-B/C...式(12)
另外,式(12)中的系数A、B例如分别表示为如下常数
A=(Vstr-Vmin-Vdr)/Icnt
B=(Icnt×t)/Icnt=t。
这样,作为满足驱动负载的条件的单元11的条件,根据式(12)得到电容值C和内部电阻值R的关系式。即,理论上电容值C和内部电阻值R必须满足式(12)。
另外,考虑到单元11的内部电阻值R和电容值C的测定误差等界限(margin),将系数A和系数B设定成易判断单元11恶化。具体的是,分别向内部电阻值R加入20%的界限,电容值C加入15%的界限,式(12)被置换成下述式,
R≤0.8×(A-(B/C)×1.15)≤A’-B’/C  ...式(13)。
式(13)是恶化判定式(13)。
另外,系数A’、B’分别是加入测定误差等范围后的常数。此外,计算恶化判定式(13)所得结果为标准值Rstd。
如上所述得到的恶化判定式(13)例如以图7A所示曲线36表示。
另外,图7A和图7B是表示在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用电源装置对负载连续供给电力时,通过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和内部电阻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关联图。图7A表示典型关联图,图7B表示每个温度的关联图。
系数A’、B’随温度变动。即,系数A’、B’由于包含温度系数,因此使用随温度而分别不同的恶化判定式(13)。随温度而分别不同的恶化判定式(13)如图7B所示被图表化为曲线36a、36b、36c、36d、36e。另外,曲线36a表示-30℃时的恶化判定式(13)。此外,曲线36b表示-15℃时的恶化判定式(13)。同样的,曲线36c表示0℃时的恶化判定式(13)。曲线36d表示15℃时的恶化判定式(13)。曲线36e表示30℃时的恶化判定式(13)。
因此,将与温度对应的系数A’、B’代入恶化判定式(13)。由此,得到与温度传感器18检测的温度相对的恶化判定式。
如上所述,对应于温度传感器18检测的温度,能够进一步进行正确的 恶化判定。
以上对从单元11向负载连续供给电力时的恶化判定方法进行了说明。
对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的恶化判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用电源装置中从电容单元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的电容单元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经时变化图。上侧的图表示负载电流的经时变化,下侧的图表示电容单元电压的经时变化。此外,图9A和图9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用电源装置中从电容单元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的恶化判定式所得电容值与内部电阻恶化判定标准值的关系的关联图。图9A表示典型关联图,图9B表示每个温度的关联图。
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从单元11流出的负载电流38和电容单元电压39(以下简称电压39)的经时变化分别表示于图8。另外,图8表示间断供给电力的次数为三次时的情况。
如图8所示,作为对负载的第一次电力供给,在时间T11时,单元11接通负载(负载接通)。同时,在时间T11,电压39从接通负载前的起始电压Vstr开始下降些许。之后,负载电流38作为固定的负载电流Icnt连续流动,电压39相应地持续下降。并且,在经过时间t1后的时间T12,断开负载。由此,电压39上升些许,成为固定的电压值。
并且,作为对负载的第二次电力供给,在时间T21时,单元11接通负载(负载接通)。同时,在时间T21,电压39从接通负载前的电压开始下降些许。此后,负载电流38再一次作为固定的负载电流Icnt连续流动,电压39相应地持续下降。并且,在经过时间t2后的时间T22,断开负载。由此,电压39上升些许,成为固定的电压值。
同样地,作为对负载的第三次电力供给,在时间T31时,单元11接通负载(负载接通)。同时,在时间T31,电压39从接通负载前的电压开始下降些许。此后,负载电流38再一次作为固定的负载电流Icnt连续流动,在经过时间t3后的时间T32,断开负载。由此,电压39上升些许,成为固定的电压值的终止电压Vend。
这样,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的相对于单元11的电容值C的标准值Rstd示于图9A。对应于从单元11向负载供给的电力供给次数,如图9A所示,标准值Rstd由三条曲线40a、40b、40c表示。该三条曲线40a、40b、40c分别表示恶化判定式。
即,第一次电力供给时,恶化判定式以曲线40a表示,第二次电力供给时,恶化判定式以曲线40b表示,第三次电力供给时,恶化判定式以曲线40c表示。
由此,如图9A所示,根据代入恶化判定式中的计算值Ccal的数值范围,恶化判定式中使用的系数A’、B’使用不同的常数。即,使用与曲线40a、40b、40c中任一种曲线对应的系数A’、B’。
具体的是,例如,计算值Ccal在图9A横轴所示C12的数值范围内时,使用曲线40a的恶化判定式,判断单元11的恶化。
此外,同样地,若计算值Ccal在图9A的横轴所示的C13的数值范围内,使用曲线40b的恶化判定式。并且,若计算值Ccal在图9A的横轴所示的C14的数值范围内,使用曲线40c的恶化判定式,分别判断单元11的恶化。
另外,在图9A中,弯曲线40是由曲线40a、40b、40c合成的弯曲线,其使电容值C变大,使内部电阻值R变小。因此,图9A所示的弯曲线40作为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的恶化判定线。由此,若计算值Rcal在箭形符号40m所示的、弯曲线40的下侧,则判定单元11正常。反之,若计算值Rcal在箭形符号40n所示的、弯曲线40上侧,则判断单元11恶化。
另外,步骤S11的第2恶化判定步骤中的判定也同样地示于图9A中。步骤S17中的判定之前,在步骤Sll中,作为单元11的恶化限界特性的判定值Rlim或者判定值Clim分别与计算值Rcal或者计算值Ccal比较。图9A中,判定值Rlim以直线41表示,判定值Clim以直线42表示。另外,弯曲线40如上所述由曲线40a、40b、40c合成。但是,同时,在考虑判定值Rlim和判定值Clim的基础上合成。即,弯曲线40所示内部电阻值R的最大值以判定值Rlim表示,弯曲线40所示电容值C的最小值以判定值Clim表示。
如上所述,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所使用的恶化判定式使用分别以曲线40a、40b、40c表示的三个式。即,单元11的恶化判定所使用的恶化判定式的数量与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的电力供给次数相对应。例如,若供给次数为四次,所使用的恶化判定式的数量为四个,若供给次数为六次,所使用的恶化判定式的数量为六个。由此,假设从单元 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的次数,在间断供给次数以上的假设个数的恶化判定式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2。
如上所述,弯曲线40仅由一个表示很难。因此,首先计算值Ccal在图9A的横轴的区域C11或者C15时,恶化判定式使用步骤S11所示二式(Rcal≥Rlim或者Ccal≤Clim),判断单元11的恶化。并且,计算值Ccal在图9A的横轴的区域C12、C13、C14中的任一种时,根据计算值Ccal的数值范围,选择适当的系数A’、B’,并从存储部22取得。将取得的系数A’、B’代入对应于各自范围的恶化判定式(曲线40a或者40b、40c),通过计算进行恶化判断。
接着,使用多个不同恶化判定式进行恶化判定。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恶化判定方法与仅使用一式的恶化判定式进行恶化判定的现有恶化判定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各自的特点。另外,现有的仅一个的恶化判定式以图9A的虚线43表示。
图9A中,单元11为新品时的计算值Ccal与计算值Rcal显示在坐标PI(C1、R1)时的状态。
现有恶化判定使用虚线43所示仅一式的恶化判定式进行单元11的恶化判定。如图9A的箭形符号40m所示,很明显坐标P1(C1、R1)在虚线43所示恶化判定式的下侧,因此判断单元11正常。当然,将电容校正计算值C1(以下简称计算值C1)代入式(13)中,取得判定值Rstd,与内部电阻值校正计算值R1比较也可得到相同结果。
与之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所示使用由三式组成的恶化判定式的恶化判定方法,进行单元11的恶化判定时,计算值C1的数值范围在C14的范围内,因此使用曲线40c所示恶化判定式。
因此,将曲线40c所示系数A’、B’和计算值C1代入恶化判定式(13)并计算。由此可知Rstd>R1。其结果可知在图9A的图中,坐标P1(C1、R1)在箭形符号40m所示的弯曲线40的下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恶化判定方法中,也与现有恶化判定方法相同,判断单元11还未恶化。
接着,假设随着单元11的使用,单元11不断恶化。例如,计算值Ccal和计算值Rcal向图9A的点线箭形符号44的方向变化,成为坐标P2(C2、R2)所示状态。另外,如上述所述,通常有电容11a恶化则电容值C减少,内部电阻值R上升的倾向。
坐标P2(C2、R2)中,根据现有恶化判定方法进行恶化判定后,将电容校正计算值C2(以下简称计算值C2)代入恶化判定式(13),计算标准值Rstd。其结果为Rstd=R2,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R2恰好在表示恶化判定式的虚线43上。即,使用现有恶化判定方法时,在坐标P2(C2、R2)的条件下,判断单元11恶化。
另一方面,使用本实施方式所示恶化判定方法,进行单元11的恶化判定时,计算值C2的数值范围在C13的范围内。由此,使用曲线40b所示恶化判定式。
因此,将曲线40b所示系数A’、B’和计算值C2代入恶化判定式(13)并计算。由此可知Rstd>R2。其结果为在图9A的图中,坐标P2(C2、R2)在箭形符号40m所示弯曲线40的下侧。由此,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恶化判定方法时,判断坐标P2(C2、R2)所示状态的单元11未恶化。
如上所述,现有的恶化判定方法在从单元11向负载间断供给电力时,恶化判定不正确。即,原本未恶化的也会被现有恶化判定方法判断为恶化。但是,若同一状态的单元11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恶化判定方法进行恶化判定,则可得到正确的恶化判定。
并且,如图9A的实线箭形符号45所示,假设单元11进一步恶化至坐标P3(C3、R3)。
现有恶化判定方法中,如图9A的图所示,坐标P3(C3、R3)在箭形符号40n所示的虚线43所表示的恶化判定式的上侧。由此,判断在达到坐标P3(C3、R3)之前恶化。
另一方面,使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由三式组成的恶化判定方法,并进行恶化判定,电容校正计算值C3(以下简称计算值C3)的数值范围在C12的范围内。由此,使用曲线40a所示恶化判定式。
因此,将曲线40a所示系数A’、B’和计算值C3代入恶化判定式(13)并计算。由此可知Rstd=R3。其结果为达到坐标P3(C3、R3)的条件时,初次判断单元11恶化。
总结上述情况,现有的恶化判定方法即使在未恶化的坐标P2(C2、R2)的条件下,也判断单元11恶化。因此,在从坐标P2(C2、R2)的条件到作为原有恶化条件的坐标P3(C3、R3)的条件为止的期间内,所估计的单元11的寿命变短。因此,仍可使用的单元11在没有终止寿命之前就 被判断成恶化。
与之相对,使用本实施方式所示恶化判定方法进行恶化判定时,在接近原有寿命的条件前,能够进一步正确地进行恶化判定。
因此,如图9A所示,与弯曲线40和虚线43所包围的区域内相应,单元11的寿命被正确地延长判定。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使用多个不同恶化判定式的恶化判定随温度改变各自的系数A’、B’。随温度改变系数的状态如图9B所示。与图7B相同,可知恶化判定条件分别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另外,随各自温度而不同的恶化判定条件如图9B所示被图表化成弯曲线50a、50b、50c、50d、50e。另外,弯曲线50a表示-30℃时的恶化判定条件。此外,弯曲线50b表示-15℃时的恶化判定条件。同样地,弯曲线50c表示0℃时的恶化判定条件。弯曲线50d表示15℃时的恶化判定条件。弯曲线50e表示30℃时的恶化判定条件。
与控制部15连接的存储部22具有与温度对应的多个恶化判定式。并且,存储与多个恶化判定式对应的每个温度系数。而且,根据进行单元11的恶化判定的温度使用适当的系数。
通过上述说明的车用电源装置3的结构和工作,与现有车用电源装置相比,能够实现更加正确的恶化判定。由此,提供一种单元11使用至原有寿命为止的车用电源装置3和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方法。
工业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电容单元能够使用至原有寿命为止,特别能够作为电制动车辆的电子制动系统的应急电源等。

Claims (11)

1.一种车用电源装置,其具备:
由蓄积辅助电力的多个电容组成的电容单元;
检测所述电容单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对所述电容单元充电的充电电路;
检测所述电容单元电流值的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
检测所述电容单元电压值的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
控制部,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和所述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电连接,并根据所述电压值和所述电流值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和电容值;
存储部,其存储校正计算式和多个恶化判定式,其中,所述校正计算式用于根据所述温度,通过校正计算所述内部电阻值和所述电容值取得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所述多个恶化判定式用于根据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计算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且被设置成与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的数值范围对应,
判定部,根据所述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和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的至少任一者,判断所述电容单元的恶化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以恒电流对所述电容单元充电,在中途中断所述充电后再恢复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检测所述中断前后或者所述恢复前后的所述电容单元的充电电压值的变化,并且,
根据所述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电压值和所述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电流值,所述控制部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
根据所述充电区间中的所述电容单元的充电电压变化率和所述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电流值,所述控制部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电容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还具备对已经充电的所述电容单元进行放电的放电电路;
以恒电流对所述电容单元放电,在中途中断所述放电后再恢复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检测所述中断前后或者所述恢复前 后的所述电容单元的放电电压值的变化,并且,
根据所述电容单元电压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电压值和所述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电流值,所述控制部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
根据所述放电区间中的所述电容单元的放电电压变化率和所述电容单元电流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电流值,所述控制部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电容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还具备开关,其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当需要输出所述辅助电力时,切换至从所述电容单元输出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还具备与所述电容单元连接的负载;
用于计算所述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的所述恶化判定式的数量是与从所述电容单元向所述负载间断地供给电力的次数相等的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所述控制部包含所述判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在满足所述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在预先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内部电阻恶化判定值以上的条件以及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在预先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电容恶化判定值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任一条件时,所述判定部判断所述电容单元恶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
所述存储部存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温度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恶化判定式。
9.一种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
检测由蓄积辅助电力的多个电容组成的电容单元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步骤;
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内部电阻值的内部电阻值取得步骤;
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电容值的电容值取得步骤;
根据所述温度,通过校正计算所述内部电阻值和所述电容值,取得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和电容校正计算值的校正计算值取得步骤;
使用与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的数值范围对应的多个不同恶化判定式, 根据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取得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的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取得步骤;
根据所述内部电阻判定标准值和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中的至少任一者,判断所述电容单元的恶化状态的恶化判定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以恒电流对所述电容单元至少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的充放电步骤;
检测所述电容单元的电流值的电流值检测步骤;
所述充放电步骤中,对所述电容单元进行所述充电或者所述放电,在中途中断所述充电或者所述放电后再恢复时,检测所述中断前后或者所述恢复前后的所述电容单元的电压的变化,作为电压值和电压变化率的电压值检测步骤;
所述内部电阻值取得步骤中,根据在所述电压值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所述电压值和在所述电流值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所述电流值,取得所述内部电阻值;
所述电容值取得步骤中,根据在所述电压值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所述电压变化率和在所述电流值检测步骤中检测的所述电流值,取得所述电容单元的电容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电源装置的恶化判定方法,
在满足所述内部电阻校正计算值在预先存储在所述车用电源装置中设置的存储部中的内部电阻恶化判定值以上的条件以及所述电容校正计算值在预先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电容恶化判定值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任一条件时,所述恶化判定步骤判断所述电容单元恶化。 
CN2006800193934A 2005-07-26 2006-07-21 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Active CN101189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5353A JP4797488B2 (ja) 2005-07-26 2005-07-26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15353/2005 2005-07-26
PCT/JP2006/314449 WO2007013362A1 (ja) 2005-07-26 2006-07-21 車両用電源装置とその劣化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9145A CN101189145A (zh) 2008-05-28
CN101189145B true CN101189145B (zh) 2011-08-03

Family

ID=3768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93934A Active CN101189145B (zh) 2005-07-26 2006-07-21 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42885B2 (zh)
EP (1) EP1870289B1 (zh)
JP (1) JP4797488B2 (zh)
CN (1) CN101189145B (zh)
WO (1) WO20070133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8322B2 (ja) * 2006-08-30 2013-07-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の劣化評価システム、車両、蓄電装置の劣化評価方法およびその劣化評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5261951B2 (ja) * 2007-03-23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4305541B2 (ja) * 2007-03-28 2009-07-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US20090167541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Dooley Kevin A Monitoring of Capacitor
JP2010116044A (ja) * 2008-11-13 2010-05-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載用バッテリの劣化判定装置
CN102395893B (zh) * 2009-06-30 2014-08-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DE102010015312A1 (de) * 2010-04-17 2011-10-20 Audi Ag Hochvolt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r Diagnose eines Hochvoltsystem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2620965A1 (en) * 2012-01-25 2013-07-31 Volvo Car Corporation Supercapacitors assembly with extended lifetime by heat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 said supercapacitors
JP5677362B2 (ja) 2012-04-27 2015-0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劣化判定装置
JP6075029B2 (ja) * 2012-11-26 2017-02-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インバータの暖機制御装置
DE112013006192T5 (de) 2012-12-24 2015-09-17 Magna Closures Inc. Hilfsenergiequelle für Fahrzeugsysteme und zugehöriges Steuerungsverfahren
WO2014196242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DE102013211567A1 (de) * 2013-06-19 2014-12-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Überprüfen der Funktionsfähigkeit eines Zwischenkreises
US10012703B2 (en) * 2013-10-30 2018-07-03 Lear Corporation Battery charger module for charging a vehicl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tate of an AC power supply at a battery charger module
JP6183242B2 (ja) * 2014-02-18 2017-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6090259B2 (ja) * 2014-08-18 2017-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の劣化判定装置
US10033213B2 (en) 2014-09-30 2018-07-2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hort circuit wake-u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otive battery while in key-off position
CN105467324B (zh) * 2014-09-30 2020-03-03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池劣化判定装置、电池劣化判定方法以及电池组
JP6406083B2 (ja) * 2015-03-19 2018-10-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水検知センサの断線診断装置
CN106611986A (zh) * 2015-10-26 2017-05-03 通用电气公司 对电容器组预充电
DE112017007371T5 (de) * 2017-03-30 2019-12-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ahrzeugelektrizitäts-speichervorrichtung
JP2019004595A (ja) * 2017-06-14 2019-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源装置
US11139717B2 (en) * 2017-07-13 2021-10-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and capacitor, and capable of storing energy of generated electric power with reducing waste energy
EP3503341B1 (en) * 2017-08-25 2021-08-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equipment, battery system and battery abnormality detecting device
DE102017221096A1 (de) 2017-11-24 2019-05-29 Ziehl-Abegg Se Verfahren und Bewertungseinheit zum Ermitteln der Restlebensdauer eines Kondensators sowie System
KR102565348B1 (ko) * 2017-12-18 2023-08-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센서 진단이 가능한 충전 시스템 및 이 충전 시스템에 적용된 센서의 진단 방법
KR102467843B1 (ko) * 2018-08-23 2022-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조 전원 장치의 모니터링 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포함한 전자 시스템
JP7172974B2 (ja) * 2019-12-10 2022-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装置
DE102019220536A1 (de) * 2019-12-23 2021-06-24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Computerprogramm, elektronisches Speichermedium und Vorrichtung zur Erkennung des Abrisses einer Energiereserveeinrichtung
US11661212B2 (en) 2020-04-11 2023-05-30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Prognostic and health monitoring by energy metering at power supply interface
CN112557862A (zh) * 2020-11-26 2021-03-26 徐州天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检测电源电容装置的控制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9017A (en) * 1991-07-03 1994-08-16 Yang Tai Her Battery charge monitor
US6356086B1 (en) * 1999-04-12 2002-03-12 Senco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circuit testing of a capaci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5357A (ja) * 2000-11-27 2002-06-07 Canon Inc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
JP4006948B2 (ja) * 2001-02-14 2007-11-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発電制御装置
JP3685105B2 (ja) * 2001-08-08 2005-08-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出力劣化演算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771526B2 (ja) * 2002-10-21 2006-04-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二次電池評価方法および蓄電装置
JP4385664B2 (ja) * 2003-07-08 2009-1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9017A (en) * 1991-07-03 1994-08-16 Yang Tai Her Battery charge monitor
US6356086B1 (en) * 1999-04-12 2002-03-12 Senco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circuit testing of a capacito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8908A 2005.02.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88993A1 (en) 2009-04-02
EP1870289B1 (en) 2018-09-05
JP2007030650A (ja) 2007-02-08
EP1870289A4 (en) 2014-03-05
WO2007013362A1 (ja) 2007-02-01
CN101189145A (zh) 2008-05-28
JP4797488B2 (ja) 2011-10-19
EP1870289A1 (en) 2007-12-26
US7742885B2 (en) 2010-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9145B (zh) 车用电源装置及其恶化判定方法
CN101228048B (zh) 车用电源装置
EP2530776B1 (en) Voltage monitoring system and voltage monitoring module
CN102064597B (zh) 蓄电装置
JP5737232B2 (ja) 定置用蓄電池の余寿命判定装置
CN105539169A (zh) 用于监控电池的荷电状态的方法
US8566049B2 (en) Battery system
CN103154759A (zh) 蓄电装置的诊断装置、诊断方法以及蓄电装置
EP1518774A1 (en) Vehicle power source device
CN103543408A (zh) 用于电池组的控制系统以及判定电池组的再利用的方法
CN104104128A (zh) 电动设备系统及电池组
CN106461726A (zh) 蓄电系统
CN103107374A (zh) 电池组
CN101316739A (zh) 车辆用辅助电源装置及使用其的车辆用电源装置、汽车
KR20130056597A (ko) 전기자동차 전원시스템 및 배터리 운용 방법
CN102947136B (zh) 老化程度判定装置
US20150175018A1 (en) Power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of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1918493B1 (ko) 친환경 자동차용 전기적 안전성 종합 검사장비
CN110462964A (zh) 车辆用蓄电装置
JP2007131133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KR102314351B1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의 수명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SE0950610A1 (sv) Fastställande av batterikondition
JPH11317243A (ja) 自動車用電池交換時の容量演算方法
JP5003229B2 (ja) 蓄電装置
JP6928830B2 (ja) 電源管理装置および電源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