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6579A -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 - Google Patents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6579A
CN101176579A CNA2007101700504A CN200710170050A CN101176579A CN 101176579 A CN101176579 A CN 101176579A CN A2007101700504 A CNA2007101700504 A CN A2007101700504A CN 200710170050 A CN200710170050 A CN 200710170050A CN 101176579 A CN101176579 A CN 101176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warp
thread
chain tooth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00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8271C (zh
Inventor
下野武千治
柳生彰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6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6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82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827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18Slide fasteners with a third member or members, other than the slider, connected to the edges of adjacent stringers when closed, e.g. third member moved into position by a slider
    • A44B19/20Slide fasteners with a third member or members, other than the slider, connected to the edges of adjacent stringers when closed, e.g. third member moved into position by a slider the third member being embraced by the str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2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 A44B19/54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while weaving the stringer ta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18Slide fasteners with a third member or members, other than the slider, connected to the edges of adjacent stringers when closed, e.g. third member moved into position by a slider
    • A44B19/22Slide fasteners with a third member or members, other than the slider, connected to the edges of adjacent stringers when closed, e.g. third member moved into position by a slider the third member embracing the stringe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18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having coiled or bent continuous wire interlocking surface
    • Y10T24/2521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having coiled or bent continuous wire interlocking surface with stringer tape having specific weave or knit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包括:拉链带(2),具有带主体部(4)和链牙附连部(5);链牙排(3),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中,带主体部(4)的侧边向回折叠成U形,链牙排(3)的耦合牙包(7)从U形折回部(11)向外伸出,链牙附连部(5)有:多个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上延伸;多个紧经纱(25),延伸以交替地跨过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同时在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总细度。

Description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当拉链带条的链牙排彼此耦合时,从带的表面不能看到耦合状态的链牙排,其中所述链牙排是沿成对的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的链牙附连部织造的连续的形状。
背景技术
隐藏式拉链具有隐藏的性能,其通过耦合沿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织造的链牙排而使链牙排不可见。为此,隐藏式拉链通过利用其优点优选地用于多种衣物、鞋等,即隐藏式拉链由于其隐藏的性能而不会妨碍设计特点。
这种拉链的实例在日本专利No.3414110和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特开公告(JP-U)No.2-132419中进行了公开。日本专利No.3414110描述的隐藏式拉链54中,如图5所示,拉链带42通过地经纱48和地纬纱49织造,并且线圈状链牙排41通过固定经纱51和固定纬纱52在拉链带42的链牙附连部47中织造,从而使耦合牙包44面向拉链带42的内部。
根据日本专利No.3414110,多个芯线50经过链牙排41的连接部45的一侧,从而固定经纱51延伸经过链牙排41的上部牙腿部46并与地纬纱49缠绕在一起,而将芯线50夹在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46之间。进一步讲,固定纬纱52与在芯线50之间延伸的固定经纱51缠绕在一起,并在耦合牙包44的一侧上的芯线50的外表面上延伸,以与地纬纱49缠绕在一起。
拉链带42的带主体部55的一侧向后折回,其中链牙排41被织造在链牙附连部47中,通过链牙排的耦合牙包44从折回部伸出,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41插入拉头构件53的引导路径,以构成隐藏式拉链54。结果,链牙排41通过简单的织造方法就可以牢固地固定至拉链带42,并且进一步讲,链牙排41的链牙之间的牙距可以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在用于JP-U-2-132419中描述的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61中,如图6所示,拉链带62通过地经纱78和地纬纱79织造,并且线圈状链牙排63被织造在形成于拉链带62的侧边上的链牙附连部80中,从而使耦合牙包65面向拉链带62的内部。
在JP-U-2-132419的拉链带条61中,链牙排63通过紧经纱72、73、多个上部固定经纱76和下部固定经纱77、以及地纬纱79而织造在拉链带条61中,其中所述紧经纱72、73延伸同时与各链牙68的上部牙腿部70和下部牙腿部71缠绕在一起,所述上部固定经纱76和下部固定经纱77分别在各链牙的上部牙腿部70的顶面74和下部牙腿部71的底面75上沿经向延伸。而并未设置有如日本专利No.3414110提到的芯线。根据JP-U-2-132419,紧经纱72、73设置在相应的上部固定经纱76之间以及相应的下部固定经纱77之间,并且各上部固定经纱76和下部固定经纱77相对紧经纱72、73设置在耦合牙包65一侧上。
通过使用这种拉链带条61构造隐藏式拉链,链牙排63的相应链牙68之间的间隔可以保持固定,以防止牙链咬合的断开,并且织造有链牙排63的部分可以更薄地形成,由此提供了柔性的隐藏式拉链。
近年来,由于隐藏式拉链的优点而使其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例如,不但用于多种类型的衣物和包,而且用于汽车座椅和火车座椅的座椅罩。由此,隐藏式拉链被要求具有诸如隐藏性能、柔性以及高耦合强度等高性能,即使隐藏式拉链在多样化环境中或在多样化条件下使用时。
例如,如果对隐藏式拉链用于汽车座椅罩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座椅罩大体上覆盖以预定形状形成的坐垫体。此时,座椅罩以小于坐垫体外部尺寸的大小形成,而坐垫体以压缩状态被覆盖以尽可能地防止外部形状的松弛和变形。
由此,如果隐藏式拉链用于座椅罩,当链牙排彼此耦合或在耦合状态时,拉链带条的拉链带受到从右侧和左侧拉动的较强的横向拉力。因此,即使当拉链受到这种横向拉力时,隐藏式拉链被要求不能失去隐藏性能。隐藏式拉链被要求具有柔性或被构造为具有较小的以获得坐垫性能或避免失去坐垫体的触感的拉头构件。
然而,如上所述,日本专利No.3414110描述的隐藏式拉链54缺少柔性,这是因为隐藏式拉链54构造为多个芯线50在链牙排41中经过,而由此增加了链牙排41的厚度。进一步讲,链牙排41穿过拉头构件,而使拉头构件的大小增加,由此对坐垫性能和坐垫的触感产生不协调的感觉。
另一方面,JP-U-2-132419中描述的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61具有出色的柔性,这是因为链牙排的厚度较小。然而,当拉链带62受到从右侧和左侧拉动的较强的横向拉力时,在右侧和左侧的拉链带62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隙。从而在前表面一侧的链牙排63是可见的,由此破坏了隐藏式拉链所固有的隐藏性能,而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常规性问题而实现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其中并没有芯线穿入链牙排,并且即使当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彼此耦合时受到较强的横向拉力时,所述链牙排从前面一侧仍然不能被看到,由此保证了良好的隐藏性能。
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所述拉链带条包括:成对的右侧织造拉链带和左侧织造拉链带,每个所述拉链带具有带主体部和形成在所述带主体部的侧边上的链牙附连部;以及右侧连续链牙排和左侧连续链牙排,其在织造所述拉链带的同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中,每个所述链牙排的每个链牙具有:耦合牙包;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其从所述耦合牙包延伸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中;以及连接部,其用于连接相邻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并且所述带主体部的侧边向后折叠成U形,并且所述链牙排的耦合牙包从所述U形折回部向外伸出,所述拉链带条的特征在于:所述链牙附连部包括:多个上部固定经纱和下部固定经纱,其在所述链牙排的各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的外侧面上沿经向延伸;以及多个紧经纱,其在所述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之间彼此交叉并沿所述经向延伸,以交替地跨过所述上部牙腿部和所述下部牙腿部,并且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中,在相对所述紧经纱的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大于在相对所述紧经纱的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
在这种情况时,优选地,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并且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数量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数量。
优选地,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数量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数量,并且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
在本发明的拉链带条中,优选的是纬纱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上所述链牙排的相应的链牙之间,所述纬纱被插入以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的底面侧延伸并经由设置在所述链牙的连接部一侧的至少一个下部固定经纱而倒转,并随后在所述多个上部固定经纱的顶面侧延伸。
优选地,定位经纱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上,所述定位经纱沿经向延伸,同时与在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底面侧延伸的纬纱和在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顶面侧延伸的纬纱交叉,从而限制所述上部固定经纱和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纬向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由所述定位经纱分开地设置在多个区域中。
在这种情况时,更优选地,两个或多个所述下部固定经纱设置在由所述定位经纱分开的区域中最靠近所述耦合牙包的区域中。并且更优选地,在由所述定位经纱分开的区域中越靠近所述耦合牙包的区域中设置越多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
在根据本发明的隐藏式拉链中,在所述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的各外侧面上延伸的多个上部固定经纱和下部固定经纱,以及沿所述经向延伸以交替地跨过所述上部牙腿部和所述下部牙腿部同时在所述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之间彼此交叉的多个紧经纱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其中连续的链牙排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中。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中,相对所述紧经纱在所述链牙的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被设定为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
在将所述链牙排织造在具有上述构造的链牙附连部中的拉链带条中,例如,对所述隐藏式拉链进行构造并且在所述右侧链牙排和所述左侧链牙排彼此耦合的状态时所述隐藏式拉链受到较强的横向拉力。即使在这种情况时,因为相对所述紧经纱在所述链牙的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紧密地设置,因此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位置不会移动。
这样可以防止拉链带的U形折回部向右侧和左侧打开,由此有效地阻止在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之间产生间隙。因此,链牙排从拉链带前面一侧不能被看到,从而即使当所述隐藏式拉链受到较强的横向拉力时,所述隐藏式拉链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隐藏性能。
进一步讲,因为本发明的拉链带条可以构造为不必使芯线穿过所述链牙排,因此可以减小所述链牙排的厚度以确保适当的柔性。在这种情况时,使链牙排穿过的拉头构件构造为具有较小的尺寸。因此,即使当所述隐藏式拉链用于汽车座椅罩时,同样可以降低拉头构件对乘客座椅的坐垫性能和触感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拉链带条中,为了使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小于上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所述链牙附连部可以被构造,使得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并且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数量被设定为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数量。从而,当所述拉链带被织造时,例如,相同的纱线被用作所述上部固定经纱和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由此,可以降低所述拉链带条的制造成本,并进一步,在织机中通过构造具有相同结构的用于上部固定经纱和下部固定经纱的供应单元,可以简化织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为了设定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等于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链牙附连部可被构造为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数量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数量,并且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从而,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数量不必设定为大于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数量,以增大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从而可以减少织机中梳栉的数目。因此,可以减小织机的尺寸,并在织造时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拉链带条中,在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底面一侧延伸、经由设置在所述链牙的连接部一侧的下部固定经纱而倒转、并随后在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顶面一侧延伸的纬纱设置在所述拉链带的链牙附连部上。由于纬纱的设置,链牙排可以和上部与下部固定经纱以及紧经纱一起被稳定地织造在链牙附连部中,从而牢固固定链牙排。
进一步讲,在拉链带的链牙附连部中,延伸同时与在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底面一侧延伸的纬纱和在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顶面一侧延伸的纬纱交叉的定位经纱设置在拉链带的链牙附连部上。从而,可以限制并稳定所述上部固定经纱和所述下部固定经纱以及所述紧经纱的位置,由此防止所述经纱位置的移动以及所述经纱彼此竖直地重叠。进一步讲,通过使所述定位经纱和所述纬纱交叉而阻止所述纬纱松弛。通过这种构造,可以稳定所述链牙附连部的织造结构,从而隐藏式拉链的隐藏性能和耦合强度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
在本发明中,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由所述定位经纱分开地设置在多个区域中。从而,可以防止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的位置的移动,并且可以防止相邻的下部固定经纱彼此竖直地重叠。由此,可以使所述链牙附连部的织造结构稳定,从而更可靠地保持所述隐藏式拉链的隐藏性能。
在这种情况时,两个或多个所述下部固定经纱,优选地,三个或多个所述下部固定经纱设置在由所述定位经纱分开的区域中最靠近所述耦合牙包的区域中。从而,预定长度的链牙附连部可以相对所述定位经纱紧密地形成在耦合牙包一侧。这样可以防止所述右侧拉链带和所述左侧拉链带的U形折回部之间的间隙扩大,由此更可靠地保持所述隐藏式拉链的隐藏性能。
进一步讲,在本发明中,较多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设置在由所述定位经纱分开的区域中较靠近所述耦合牙包的区域中。从而,当所述右侧链牙排和所述左侧链牙排彼此耦合时,例如在织造所述链牙排同时编织所述拉链带之后,可以防止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位置移动至所述链牙的连接部一侧,而上部固定经纱可以容易地移动至所述链牙的连接部一侧。结果,所述链牙排的耦合强度可被增强,而不会破坏所述隐藏式拉链的隐藏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在耦合状态中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一侧的拉链带条中的纱线在织造之后的设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了拉链带条的织造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在织造之后的纱线的设置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另一拉链带条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在耦合状态中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的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一侧的拉链带条中的纱线在织造之后的设置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了拉链带条的织造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在所述附图中,纬纱和多种类型的经纱以相对细的形式表示并粗略地表示出其织造结构(织物结构),以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特性。然而事实上,需要尺寸的纱线被用作多种类型的纬纱和经纱,并且仔细地考虑到拉链带条的功能而对织造结构进行构造。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1具有成对的右侧织造拉链带和左侧织造拉链带2,以及成对的织造在所述拉链带2中的右侧线圈状链牙排和左侧线圈状链牙排3。各拉链带2具有带主体部4和织造有其中一个链牙排3的链牙附连部5,所述链牙附连部5形成在所述带主体部4的侧边上。
链牙排3具有多个链牙6,所述链牙6由合成树脂单丝连续地形成线圈状构造。各链牙6包括:耦合牙包7;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其形成为从所述耦合牙包7延伸;以及连接部10,其将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的各延伸端连接至沿带纵向的前后方向彼此相邻的任意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
在链牙排3中,如图3所示,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织造在链牙附连部5,而在拉链带2被织造时耦合牙包7面向拉链带2的内部,从而链牙排3安装在拉链带2上。拉链带2被织造而使链牙排3被编入之后,带主体部4的侧边向回折叠为U形,并通过热量进行定型,而链牙排3的耦合牙包7从U形折回部11向外伸出。从而,获得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1。
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中的拉链带2的织造结构通过使导纱器支轴往复运动在经纱的开口中插入地纬纱21而形成,并且带主体部4通过地经纱22和作为合股纱的地纬纱21织造。织针(未示出)插入与形成链牙附连部5的一侧相对侧的带主体部4的端部中。接着,在下一位置的地纬纱接连被钩住以使环状折回端彼此结合,由此形成耳部12。
如图2和图3所示,拉链带2的链牙附连部5包括:十个下部固定经纱24,其在各链牙6的下部牙腿部9的底面一侧上沿经向延伸;四个上部固定经纱23,其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的顶面一侧上沿经向延伸;四个紧经纱25,其沿经向延伸,从而所述张紧纱线25在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定位经纱26,其用于限制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的纬向位置;以及地纬纱21,其从带主体部4横向地插入。
在织造时,下部固定经纱24设置于带主体部4的织造结构的基本同一平面上。六个下部固定经纱24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耦合牙包7一侧。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连接部10一侧,而用于使地纬纱21倒转的倒转部13由所述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形成。进一步讲,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设置在两组紧经纱25之间。所述十个下部固定经纱24设置在链牙6的下部牙腿部9的底面一侧,由此可以稳定地形成能够安装及支撑链牙排3的安装面。
两个上部固定经纱23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耦合牙包7一侧和连接部10一侧。成对的上部固定经纱23形成弯曲部14,所述弯曲部14将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一侧延伸的地纬纱21向下部牙腿部9一侧弯曲。在拉链带被织造之后,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两个上部固定经纱23由地纬纱21压向上部牙腿部8一侧,如图2所示。为此,例如,拉链带2被织造之后,在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沿纵向延伸的各地纬纱21的纵向延伸部15向连接部10一侧压入,从而上部固定经纱23在上部牙腿部8上向着连接部10一侧顺利地移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或上部固定经纱23设置在使各地纬纱21倒转的倒转部13上和使各地纬纱21弯曲的弯曲部21上。因此,可以加强链牙附连部5端部的强度,从而即使较大的负载由地纬纱21作用于倒转部12或弯曲部14,仍然可以阻止倒转部13或弯曲部14起毛或者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断裂。
紧经纱25延伸,从而所述紧经纱25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并交替地跨过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以沿竖直方向张紧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进一步讲,紧经纱25设置为使其相邻的两个成对并且两对紧经纱25设置具有预定的间隔,其中相邻的两个紧经纱的延伸方向关于上下的方向对称。因为设置有紧经纱25,因此链牙排3可以牢固地织造在链牙附连部5中,并且链牙排3的相应链牙6之间的牙距可以保持稳定。
当在下部固定经纱24的底面一侧上延伸的地纬纱21与在上部固定经纱23的顶面一侧上延伸的地纬纱21交叉时,定位经纱26沿经向延伸。定位经纱26中的四个设置在链牙附连部5上。由于定位经纱26的这种设置,链牙排3可以牢固地固定至链牙附连部5,从而防止地纬纱21松弛。
所述四个定位经纱26中的一个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连接部10一侧,以限制设置在链牙6的连接部10一侧的两个上部固定经纱23的位置。定位经纱26中的一个设置在两对紧经纱25之间,而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的位置由一个定位经纱26和两个紧经纱25限制。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连接部10一侧上的定位经纱26防止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沿左右的宽度方向移动,以稳定对链牙排3的固定。
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耦合牙包7一侧上的定位经纱26中的两个限制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耦合牙包7一侧上的下部固定经纱24中的六个的位置。具体地,相对紧经纱25的链牙6在耦合牙包7一侧由两个定位经纱26分为三个区域。三个下部固定经纱24、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和一个下部固定经纱24分开设置在各区域中以限制下部固定经纱24的位置。
这样,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六个下部固定经纱24由定位经纱26限制以防止下部固定经纱24的位置移动,或防止多个下部固定经纱24彼此竖直地重叠,由此使链牙附连部5稳定。
具体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更多个下部固定经纱24设置在更靠近耦合牙包7的区域中。因此,例如在拉链带2被织造之后,当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彼此耦合时(参见图1),阻止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六个下部固定经纱24向链牙6的连接部10一侧移动,同时允许上部固定经纱23容易地向连接部10一侧移动。
这样可以防止上部固定经纱23和地纬纱21在耦合牙包7上延伸,由此稳定链牙排3的耦合状态以加强耦合强度。进一步讲,六个固定经纱24并不被移动至连接部10一侧,以防止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2的U形折回部11之间的距离扩大。
地纬纱21在下部固定经纱24中的八个的底面一侧从链牙排3的相应的链牙6之间的带主体部4延伸。地纬纱21经由设置在链牙的连接部10一侧的两个下部固定经纱24(倒转部13)倒转,并向上部牙腿部8一侧延伸。地纬纱21在四个上部固定经纱的顶面一侧延伸之后,地纬纱21沿纵向在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延伸,并随后横向地插入以返回至带主体部4或沿相反方向延伸。因为地纬纱21通过这种方式横向地插入,因此通过经由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在链牙附连部5中织造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以便夹住,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可被牢固地固定至链牙附连部5。
在第一实施例中,尺寸为330分特的聚酯处理纱线用作设置在拉链带2的带主体部4和链牙附连部5中的地纬纱21和多种经纱22、23、24、25、26的各单纱。同时,地纬纱和多种经纱的尺寸和材料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尺寸和材料,而是可以根据链牙排3的尺寸和隐藏式拉链的用途等而适当地改变。
图3示出的具有织造结构的拉链带条1被织造之后,所获得的拉链带条1的带主体部4的侧边折回,并保持在链牙排3的耦合牙包7从U形折回部11伸出的状态。进一步讲,对拉链带条1执行低温的热定型处理,以为了初步目的而稳定拉链带条1的形状。
随后,使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进入拉头构件(未示出)中,并且拉头构件沿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滑动,从而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彼此耦合。当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彼此耦合时,如图1所示,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竖直延伸的各地纬纱21的纵向延伸部15被相对链牙的耦合牙包7压入链牙的连接部10一侧。
当地纬纱21的纵向延伸部15被压入时,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两个上部固定经纱23以及设置成最靠近耦合牙包7的定位经纱26中的一个移动至链牙的连接部10的一侧。从而,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可以稳定地彼此耦合。
另一方面,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六个下部固定经纱24的数量大于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同时下部固定经纱24紧密地排列。从而,即使地纬纱21的纵向延伸部15压入连接部10一侧,地纬纱21的位置也不会移动。因此,拉链带2的U形折回部11的位置决不会相对于链牙排3向链牙的连接部10一侧相对地移动,由此防止在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2之间产生间隙。
通过对如图1所示的耦合状态的拉链带条1执行热定型处理,拉链带条1的形状被固定,并且地纬纱21和多种经纱22、23、24、25、26进行热收缩,以使拉链带2的织造结构紧密,由此牢固地固定链牙排3。从而,可以对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的隐藏式拉链进行构造。在图1示出的拉链带条1中,当构造隐藏式拉链带条时,图的底侧是前面侧。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中,相对紧经纱25在链牙6的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24比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以更大量并更紧密地设置。相对紧经纱25在链牙的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总细度。
当拉链带2在如图1所示的链牙排3的耦合状态的条件下受到从右侧和左侧拉动的较强的横向拉力时,下部固定经纱24的位置不会移动。由此,可以防止在拉链带条1的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2之间产生间隙,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隐藏性能,以阻止链牙排3从带前面一侧被看到。
在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中,因为并没有芯线穿过链牙排3,因此通过减小链牙排3的厚度可以确保适当的柔性。进一步讲,因为并没有芯线穿过链牙排3,使链牙排3穿过的拉头构件构造为具有更小的尺寸。由此,即使当隐藏式拉链用于汽车座椅罩时,同样可以减少拉头构件对乘客座椅的坐垫性能和触感的影响。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带条织造之后的纱线的设置的剖视图。此时,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具有相同构造的部件,并且将省略这些部件的说明。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中,拉链带2的链牙附连部5包括:八个下部固定经纱24’、24”,其在各链牙6的下部牙腿部9的底面一侧沿经向延伸;六个上部固定经纱23’,其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的顶面一侧沿经向延伸;四个紧经纱25,其沿经向延伸,从而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定位经纱26,其用于限制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的纬向位置;以及地纬纱21,其从带主体部4插入。
下部固定经纱包括:四个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其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以及四个第二下部固定经纱24”,其设置在两对紧经纱25之间或相对紧经纱25的连接部10一侧。根据第二实施例,尺寸为450分特的聚酯处理纱线用作第一下部固定纱线24’的各单纱,而尺寸为150分特的聚酯处理纱线用作第二下部固定纱线24”的各单纱。通过将第一下部经纱24’和第二下部经纱24”设置在下部牙腿部9的底面一侧,可以稳定地形成链牙排3的附连表面。
在上述的上部固定经纱23’中,上部固定经纱23’中的四个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链牙6的耦合牙包7一侧,而所述四个上部固定经纱23’靠近耦合牙包7的两个形成弯曲部14,所述弯曲部14使在上部牙腿部8一侧延伸的地纬纱21向下部牙腿部9一侧弯曲。进一步讲,上部固定经纱23’中的两个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连接部10一侧,从而同样也形成弯曲部14。尺寸为150分特的聚酯处理纱线用作上部固定经纱23的各单纱。
在第二实施例中,尽管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和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相等,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的单纱的尺寸设定为450分特,而上部固定经纱23’的单纱的尺寸设定为150分特。
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的单纱形成为比上部固定经纱23’的单纱粗,即使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和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相等,通过增加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总细度,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可以设置为比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更紧密。
从而,当第二实施例的右侧拉链带条和左侧拉链带条1’的链牙排3彼此耦合时,并且当各地纬纱21的纵向延伸部15被压向连接部10一侧时,尽管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上部固定经纱23’很大程度地移动至连接部10一侧,四个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仍然很难移动至连接部10一侧。
进一步讲,在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中,即使在彼此相对的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3彼此耦合的状态时拉链带2受到从右侧和左侧拉动的较强的横向拉力,因为下部固定经纱24紧密地设置,所以拉链带的位置不会移动。因此,可以阻止拉链带条1的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2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保持良好的隐藏性能。
进一步讲,在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带条1’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并没有芯线穿过链牙排3。由此,可以减小链牙排3的厚度以确保适当的柔性。因为并没有芯线穿过链牙排3,使链牙排3穿过的拉头构件可以构造为具有更小的尺寸。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但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基本相同的构造并实现相同的操作效果。例如,尽管以上实施例通过示例构成链牙附连部5的多种经纱的数量示例而进行描述,然而多种经纱中每种的数量可以根据链牙排3的尺寸或隐藏式拉链的用途而随意改变。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下部固定经纱24和上部固定经纱23的单纱的细度相等,然而本发明同样能够使下部固定经纱24的单纱的相等大于上部固定经纱23的细度。从而,当形成隐藏式拉链时,可以可靠地保持隐藏式拉链的隐藏性能。同时,根据本发明,如果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24的总细度大于上部固定经纱23的总细度,则可以使下部固定经纱24的单纱的细度小于上部固定经纱23的单纱的细度。
在第二实施例中,尽管相对紧经纱25设置在耦合牙包7一侧的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和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相等,然而本发明允许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的数量大于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而且,只要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总细度,第一下部固定经纱24’的数量可以小于在相对紧经纱25的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当形成隐藏式拉链时,如果相对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大于相对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则隐藏式拉链可以可靠地保持良好的隐藏性能。

Claims (8)

1.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1、1’),所述拉链带条(1、1’)包括:成对的右侧织造拉链带和左侧织造拉链带(2),每个所述拉链带(2)具有带主体部(4)和形成在所述带主体部(4)的侧边上的链牙附连部(5);以及右侧连续链牙排和左侧连续链牙排(3),其在织造所述拉链带(2)的同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中,
每个所述链牙排(3)的每个链牙(6)具有:耦合牙包(7);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其从所述耦合牙包(7)延伸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中;以及连接部(10),其用于连接相邻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
所述链牙附连部(5)包括:多个上部固定经纱(23、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24’、24”),其在所述链牙排(3)的各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的外侧面上沿经向延伸;以及多个紧经纱(25),其在所述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并沿所述经向延伸,以交替地跨过所述上部牙腿部(8)和所述下部牙腿部(9),以及
所述带主体部(4)的侧边向回折叠成U形,并且所述链牙排(3)的耦合牙包(7)从所述U形折回部(11)向外伸出,
所述拉链带条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24、24’、24”)中,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23’)的总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的单纱的细度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的单纱的细度,并且
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的数量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的数量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的数量,并且
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的单纱的细度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的单纱的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纬纱(21)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上所述链牙排(3)的相应的链牙(6)之间,所述纬纱(21)被插入以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24、24’、24”)的底面侧延伸并经由设置在所述链牙(6)的连接部(10)一侧的至少一个下部固定经纱(24、24’)而倒转,并随后在所述多个上部固定经纱(23、23’)的顶面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定位经纱(26)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上,所述定位经纱(26)沿经向延伸,同时与在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24’、24”)的底面侧延伸的纬纱(21)和在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23’)的顶面侧延伸的纬纱(21)交叉,从而限制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和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纬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24、24’)通过所述定位经纱(26)分开地设置在多个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两个或多个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24’)设置在由所述定位经纱(26)分开的区域中最靠近所述耦合牙包(7)的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中任一所述的拉链带条,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定位经纱(26)分开的区域中越靠近所述耦合牙包(7)的区域中设置越多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24’)。
CNB2007101700504A 2006-11-09 2007-11-09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 Active CN1005582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3696A JP4762113B2 (ja) 2006-11-09 2006-11-09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2006303696 2006-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6579A true CN101176579A (zh) 2008-05-14
CN100558271C CN100558271C (zh) 2009-11-11

Family

ID=3898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700504A Active CN100558271C (zh) 2006-11-09 2007-11-09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520304B2 (zh)
EP (1) EP1920672B1 (zh)
JP (1) JP4762113B2 (zh)
KR (1) KR100909566B1 (zh)
CN (1) CN100558271C (zh)
ES (1) ES2374361T3 (zh)
HK (1) HK1118175A1 (zh)
TW (1) TWI3310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4505A (zh) * 2010-09-28 2013-05-2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织带
CN104023585A (zh) * 2011-10-06 2014-09-03 Ykk株式会社 织入拉链牙链及拉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856B (zh) * 2009-07-07 2016-03-30 Ykk株式会社 拉链
EP2476333B1 (en) * 2009-09-11 2015-07-01 YKK Corporation Fastener string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JP5615929B2 (ja) * 2010-09-29 2014-10-29 Ykk株式会社 編物製テープを備えた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WO2012070116A1 (ja) * 2010-11-24 2014-05-1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8468853B2 (en) * 2011-02-07 2013-06-25 Southern Weaving Company Knitted velcro sleeve
KR102032667B1 (ko) * 2016-01-07 2019-10-15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파스너 스트링거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201815310A (zh) * 2016-10-24 2018-05-01 周朝木 具連續式扣合元件之拉鏈
MX2019013694A (es) * 2017-05-26 2020-02-07 Ykk Corp Banda de cierre.
JP2019088745A (ja) * 2017-11-14 2019-06-13 丈秀 井上 靴紐及び靴
KR102102435B1 (ko) * 2019-09-04 2020-04-20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부착력을 향상시킨 텍스타일 그리드 제조장치 및 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9996A (en) * 1963-09-03 1965-04-27 Ries G M B H Bekleidungsversch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JPS467018B1 (zh) * 1967-09-28 1971-02-22
KR800001539Y1 (ko) * 1975-02-27 1980-09-20 요시다 다다오 은폐 슬라이드 파스너
DE2540201C2 (de) * 1975-09-10 1979-05-31 Opti Patent-, Forschungs- Und Fabrikations-Ag, Glarus (Schweiz) Reißverschluß
JPS5740804Y2 (zh) * 1977-05-18 1982-09-08
JPS59203502A (ja) * 1983-05-02 1984-11-17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織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装置
CA1241253A (en) * 1983-10-12 1988-08-30 Masaatsu Ofusa Woven slide fastener
JPH02132419A (ja) * 1988-11-14 1990-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フルライン液晶表示装置
PH26885A (en) * 1989-04-11 1992-11-16 Yoshida Kogyo Kk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woven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JPH0767402B2 (ja) * 1989-04-25 1995-07-2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隠し織り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2132419U (zh) 1989-04-11 1990-11-02
DE4120030A1 (de) * 1991-06-18 1992-12-24 Opti Patent Forschung Fab Reissverschluss mit gewebten tragbaendern und darin eingewebten verschlussgliederreihen
DE4400147C1 (de) * 1994-01-05 1995-08-10 Opti Patent Forschung Fab Integriert gewebter Reißverschluß mit zur Sichtseite hin durch Tragbandfäden verdeckten kontinuierlichen Verschlußgliederreih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Reißverschlusses
JP3414110B2 (ja) * 1996-02-29 2003-06-0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隠し織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414111B2 (ja) * 1996-02-29 2003-06-0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隠し織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313429Y (zh) * 1998-01-05 1999-04-14 长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形拉链用的经编带
JP4312200B2 (ja) * 2003-06-02 2009-08-12 Ykk株式会社 編織込み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4505A (zh) * 2010-09-28 2013-05-29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织带
CN103124505B (zh) * 2010-09-28 2015-05-20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织带
CN104023585A (zh) * 2011-10-06 2014-09-03 Ykk株式会社 织入拉链牙链及拉链
CN104023585B (zh) * 2011-10-06 2016-11-23 Ykk株式会社 织入拉链牙链及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20304B2 (en) 2009-04-21
KR20080042716A (ko) 2008-05-15
JP2008119076A (ja) 2008-05-29
TW200847959A (en) 2008-12-16
EP1920672A3 (en) 2010-11-03
JP4762113B2 (ja) 2011-08-31
CN100558271C (zh) 2009-11-11
US20080110211A1 (en) 2008-05-15
KR100909566B1 (ko) 2009-07-27
ES2374361T3 (es) 2012-02-16
HK1118175A1 (en) 2009-02-06
EP1920672B1 (en) 2011-10-26
TWI331023B (en) 2010-10-01
EP1920672A2 (en) 2008-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8271C (zh)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
JP438712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CN100551291C (zh) 针织、机织的隐形拉链
TWI389652B (zh) Invisible zipper with the chain
KR20120034230A (ko) 은폐형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파스너 스트링거
EP0925736A2 (en) Knitted slide fastener
JP2000303298A (ja) 帯 体
ES2315619T3 (es) Cinta de genero de punto por urdimbre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TWI403284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KR900004875B1 (ko) 연신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9339087B2 (en) Incorporated slide fastener
EP2735243B1 (en) Warp knitted fastener stringer
CN114554902B (zh) 编织拉链牙链带、拉链链条及编织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JP2008154615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JP2002085113A (ja) 織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KR200457868Y1 (ko) 고장력 슬라이드 파스너
KR100761572B1 (ko) 편직입 숨김 슬라이드 고정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1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1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