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856B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856B
CN102469856B CN200980160318.3A CN200980160318A CN102469856B CN 102469856 B CN102469856 B CN 102469856B CN 200980160318 A CN200980160318 A CN 200980160318A CN 102469856 B CN102469856 B CN 102469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tooth
slide fastener
separation unit
lateral pull
c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03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856A (zh
Inventor
大上户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9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8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8Stringers arranged side-by-side when fastened, e.g. at least partially superposed str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10Slide fasteners with a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 on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12Interlocking member in the shape of a continuous helix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18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having coiled or bent continuous wire interlocking surface
    • Y10T24/252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having coiled or bent continuous wire interlocking surface with stringer tape interwoven or knitted therewi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18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having coiled or bent continuous wire interlocking surface
    • Y10T24/2523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having coiled or bent continuous wire interlocking surface with core encircled by coils or be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39Interlocking surface constructed from plural elements in series
    • Y10T24/2557Interlocking surface constructed from plural elements in series having mounting portion with specific shape 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施加了规定的横向拉力的情况下,更切实地开始开裂的拉链。在拉链中的至少一部分啮合齿(13、112、212、312、412、512、612、712、813、913、1012)中,在从第一腿部(72)上的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腿部(73)上的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形成有将拉伸断裂强度降低到40N以下的减弱了啮合齿的拉伸断裂强度的分离部(80)。据此,在相对于拉链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时,能够降低拉链直至开裂的开裂横向拉力。另外,通过调节啮合齿(13、112、212、312、412、512、612、712、813、913、1012)的拉伸断裂强度,能够将拉链的开裂横向拉力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规定的抗横向拉力,且在被施加了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时,啮合齿的啮合状态开裂的拉链。
背景技术
近年,在汽车的座椅背侧部、门上方的顶板室内部等搭载在汽车碰撞时保护乘员的头部的侧气囊。该侧气囊装置具有在汽车碰撞,受到了大的冲击后,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和从充气机被供给气体,并膨胀展开的气囊。在侧气囊装置工作前的气囊收纳状态下,气囊以规定的顺序被折叠,被收纳在汽车用座椅的座椅背侧部等,侧气囊装置本身被座椅罩等覆盖。
通常,在汽车用座椅的表面,包覆用于覆盖座椅的坐垫材料的织物、皮革等的座椅罩,在装配着侧气囊装置的座椅背侧部的座椅罩上形成用于使气囊膨出的膨出用开口。以往,该膨出用开口由在以规定的力拉拽时切断的脆弱的缝合线缝合。
该侧气囊装置在汽车碰撞,受到了大的冲击时,探测该冲击,从充气机产生高压气体,向气囊内导入,使气囊瞬间膨胀。在气囊膨出时,因为对将膨出用开口缝合的缝合线施加过大的拉伸力,所以,缝合线因该拉伸力而切断,被封闭着的膨出用开口开口,气囊从这里膨出。该气囊向乘员的侧方侧展开,对乘员的头部、胸部、腰部等进行缓冲支撑。据此,能够大幅缓和碰撞时向人体施加的冲击力,确保乘员的安全。
但是,若采用由缝合线将气囊的膨出用开口部封闭的构造,则必须在将气囊装置装配到座椅后,包覆座椅罩,产生制造工序被限定这样的问题。最近的汽车用座椅中有很多装配加热器、座面调整用的执行器等各种辅助设备类的座椅,期望制造工序中的自由度。另外以往,在需要在交车后进行气囊装置的检查的情况下,若不将座椅罩拆下,则不能进行气囊装置的检查等,作业工序烦杂。
再有,产生了缝合线的断裂强度因其缝合状态而变化大,此外,还因汽车室内的温度上升、长年老化而变化大的问题。在缝合线难以切断的情况下,产生紧急时气囊没有膨出的重大的问题。在缝合线的强度低的情况下,若乘员落座在座椅上时,拉伸力强地作用于座椅罩,则产生缝合线断裂,膨出用开口部开裂,座椅垫等露出的事态。
另外,在气囊膨胀展开时,因为使缝合线一根根依次断裂,所以,产生了气囊的展开速度低下的问题。
这样,替代使用有各种问题的缝合线,将膨出用开口部封闭的构造,使用了拉链的膨出用开口部的封闭构造受到瞩目。拉链即使在缝在座椅罩后,通过使拉头滑动,膨出用开口部的开闭自由。因此,组装工序的自由度增加,能够轻易地进行复杂构造的座椅的组装。另外,在进行气囊装置的检查时,也能够通过开闭拉链,来轻易地进行配线、安装部分的检查。
另外,若在啮合齿彼此啮合着的拉链的一部分,将啮合齿彼此的啮合脱开,在该状态下连续施加横向拉力,则不必使拉头运动,即可从啮合脱开的部分,以弱的力依次将啮合齿列的啮合逐渐脱开。因此,因为与使一根根的缝合线依次逐渐断裂的状况不同,开裂速度加快,所以,能够尽快进行气囊的膨胀展开,有效地保护乘员。尤其是因为乘员的头部和汽车的侧玻璃的间隔构成得窄,所以,有必要在碰撞后短时间使侧气囊膨胀展开。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158号公报)公开了为了用于气囊的膨出用开口,而具有容易开裂的构造的带紧急开口构件的拉链。
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紧急开口构件的拉链是使用在成形啮合齿时,同时将啮合齿紧固在拉链布带的啮合齿安装部的镶嵌成形法的拉链。该拉链中的啮合齿的形状具有以横跨的方式紧固了拉锁带侧缘部的啮合齿安装部的两个腿部、使两个腿部相连的胴体部、为使左右一对啮合齿彼此在横拉方向啮合,而形成在外端部的啮合头部、将该啮合头部和上述胴体部连接的勒紧的颈部。另外,在上述啮合头部的顶部,沿啮合轴线形成槽。再有,用于向该槽嵌合的肩部以在啮合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胴体部和颈部伸出的形式形成。
上述啮合头部为防止啮合了的啮合齿列因使啮合齿的啮合状态开裂的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以下的横向拉力而在横拉方向开裂,而使上述啮合头部嵌入在相向配置的另一方的拉链布带上所紧固的两个相邻的啮合齿的颈部之间来使用。因为以从啮合齿的颈部和胴体部伸出的形式形成的肩部做成与设置在相向的啮合头部上的槽部嵌合的结构,所以,防止左右的拉链链带彼此在剪断方向交错,啮合脱开。
再有,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中,在拉链的中央部,配置两个通过将相对于该啮合齿的肩部嵌合的啮合头部的里面侧切除而成为表里非对称的鼻部形状的啮合齿。这部分成为相对于来自拉链的里面侧的上突力容易开裂的部分,成为气囊膨出时的拉链的开裂起点。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15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紧急开口构件的拉链中,由于在因气囊的膨胀等而从里面侧施加了上突力时,容易使啮合着的啮合齿彼此脱开,所以,在拉链的中央部形成开裂起点。在气囊膨胀时,最初在具有表里非对称的啮合头部的开裂起点,啮合脱开,以后伴随着气囊的膨出,朝向拉链的端部啮合依次脱开。
这样,虽然在作为气囊的膨出用开口的封闭用具备各种优点的拉链中存在,但在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那样,在拉链的一部分形成开裂起点的拉链中,也是在啮合在该开裂起点的部分没有脱开时,拉链不能开裂。因此,产生开裂不稳定或开裂花费时间等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啮合齿的形状中,存在在由于某种要因被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时,在啮合齿的颈部或腿部中的薄壁部分产生断裂,啮合齿的啮合头部从拉链布带离开的可能性。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由于被做成从外表能直接看见拉链的啮合齿的结构,所以,在作为汽车的座椅罩中的膨出用开口部的封闭用来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另行安装用于将拉链隐藏的翼片等遮盖物。若在拉链的表面安装遮盖物,则反而会使在该地点存在拉链的情况变得醒目,从外观看产生能够看到布料的接合部的问题。
本发明是借鉴上述以往的课题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施加了规定的横向拉力的情况下,更切实地开始开裂的拉链,不会损害外观的拉链。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拉链是通过使用固定线,在左右一对第一拉链链带以及第二拉链链带的啮合齿安装部,沿布带长度方向缝纫多个形成有分别从啮合头部延伸出的第一以及第二腿部的啮合齿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腿部来形成第一以及第二固定部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啮合齿中的至少一部分啮合齿中,在从上述第一腿部上的第一固定部经上述啮合头部到上述第二腿部上的第二固定部的范围,形成有将拉伸断裂强度降低到40N以下的减弱了啮合齿的拉伸断裂强度的分离部。
另外,优选上述分离部是将截面积降低到0.1mm2以下的部分,进一步,也可以使上述分离部中的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预先分离。
另外,优选上述分离部被形成在从上述第一或第二固定部到上述啮合头部的范围。
另外,优选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的啮合侧,U字型地向内侧折曲,形成屈曲端缘,在上述U字型地折曲的一方的啮合齿安装部以上述啮合齿的啮合头部向外方突出的方式缝纫上述啮合齿。
另外,优选由连结线将上述多个相邻的啮合齿彼此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腿部连结。
另外,优选上述多个啮合齿是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的啮合齿,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腿部的端部的连结部,分别通过连结线连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缝在左右一对第一拉链链带以及第二拉链链带的啮合齿安装部的多个啮合齿中的至少一部分啮合齿的从第一固定部经啮合头部到第二固定部的范围,形成将拉伸断裂强度降低到40N以下的减弱了啮合齿的拉伸断裂强度的分离部,所以,若使针对处于啮合状态的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的横向拉力逐渐增加,则在超过了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时,在形成在啮合齿上的分离部开始离开。而且,啮合齿的腿部挠曲变形,不能维持啮合状态。若由于向左右一对拉链链带施加的横向拉力,使得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力作用于啮合部,则啮合状态依次从变弱了的分离部脱开,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成为脱离状态。
另外,通过将分离部的截面积降低到0.1mm2以下,能够切实地进行用于气囊、救生衣的膨出用开口的情况的开裂。另外,通过使分离部的截面积为0mm2,使分离部中的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能够用缝隙加工机等轻易地进行分离部的加工,且品质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将分离部形成在啮合齿中的从第一或第二固定部到啮合头部的范围,在将啮合齿缝在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后的分离部的形成变得容易。
另外,因为通过将多个相邻的啮合齿彼此在第一以及第二腿部的连结部通过连结线分别连结,各啮合齿彼此稳定,所以,能够轻易地进行在将啮合齿缝在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后的分离部的加工。
另外,通过将啮合齿作为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的啮合齿来形成,能够将各自的啮合齿的第一以及第二腿部连结。据此,能够轻易地进行啮合齿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的缝制和缝纫啮合齿后的分离部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拉链应用于汽车用座椅的座椅背侧部的使用例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隐形拉链的II-II向视剖视图。
图3是仅将图2所示的拉链中的翻折前的第二拉链链带放大来说明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由于在图2所示的状态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二啮合齿的分离部上的间隙增大了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由于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继续持续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的啮合逐渐脱开的过程的图。
图6是表示由于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继续持续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的啮合脱开并完全分离了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在左右第一啮合齿列以及第二啮合齿列这两者的啮合齿上形成有分离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使用固定线缝在拉链布带上的啮合齿上形成有分离部的拉链链带的实施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啮合齿的分离部,为了减弱拉伸断裂强度,形成将截面积降低了的断裂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X-X向视剖视图,是表示啮合齿中的直径D和切槽深度C及断裂部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11是表示使在啮合齿的分离部形成有将截面积降低了的断裂部的啮合齿列成为啮合状态的状态的拉链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由于在图11所示的状态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在第一啮合齿的断裂部产生了断裂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由于在图12所示的状态继续持续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的啮合逐渐脱开的过程的图。
图14是表示由于在图13所示的状态继续持续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一啮合齿和第二啮合齿的啮合脱开并完全分离了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在左右的第一啮合齿列以及第二啮合齿列这两者的啮合齿的分离部形成有断裂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16是表示从啮合齿的表侧(OS方向)向里侧(US方向)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有分离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在啮合齿的啮合头部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有分离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形成有多个分离部的啮合齿的实施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在啮合齿的分离部,为减弱拉伸断裂强度而形成有小径的断裂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XX-XX向视剖视图,是表示啮合齿中的直径D和剩余直径d及断裂部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21是表示在平面状的拉链链带的表侧(OS方向)缝纫形成有分离部的啮合齿列的实施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在锯齿状的单丝上形成有分离部的实施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在通过注塑成形形成的啮合齿的一部分形成有分离部的实施例的啮合齿列单体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使图23所示的第一啮合齿列以及相向的第二啮合齿列啮合了的状态在与啮合轴线成直角的截面切断的第一拉链链带以及第二拉链链带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由于在图24所示的状态下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在第一啮合齿的断裂部产生断裂,第一啮合齿以及第二啮合齿完全分离了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形成在单丝的分离部的切槽深度C和拉链中的开裂横向拉力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具体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啮合齿和使用了该啮合齿的拉链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拉链用于汽车用座椅的座椅背侧部的使用例的图。
例如,有关本发明的拉链可以用于内部安装了侧气囊装置92的汽车用座椅91的座椅罩开口部。图1所示的汽车用座椅91具有形成座部的座椅垫93和形成靠背部的座椅背94。在这些座椅垫93、座椅背94的内部具有形成汽车用座椅91的整体形状的座椅框架、将乘员落座到汽车用座椅91上时的载荷平均,并受压的座椅弹簧、将发泡性合成树脂成形为规定形状的坐垫部件等。该坐垫部件的表面由织物、皮革等的座椅罩93a、94a覆盖。
在座椅背94的侧部内置着在汽车碰撞,受到了大的冲击时,通过在乘员的侧方侧展开,大幅缓和施加给乘员的头部侧方的冲击的侧气囊装置92。该侧气囊装置92的膨出用开口由上述的拉链10封闭。另外,在汽车用座椅91的内部,除侧气囊装置92以外,还有座面调节用的执行器、其工作机构、在座面进行制热的加热器、装配了其它辅助设备的部件。
该座椅罩94a在组装了侧气囊装置92和其它的辅助设备后,包覆在靠背部,通过使拉链10的拉头滑动,将侧气囊装置92的膨出用开口封闭。另外,作为拉链10,通过使用将啮合齿列配置在里面侧的隐形拉链,拉链不会从座椅背94侧部被看到,能够使座椅背94侧部的美观良好。
使用长的拉链10,以便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遍及整个面成为了啮合状态的拉链10的末端(拉头的拉片59看得到的部分)从座椅罩94a的下端部(座椅垫93侧端部)延伸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使拉头滑动,将拉链10关闭后,将拉链10的末端向由座椅罩94a覆盖的内部侧翻折隐藏,以便不会从外部看到拉链10的拉片59。
因为若乘员落座到汽车用座椅91,则座椅背94的靠背中央部因乘员的载荷而凹陷,所以,对覆盖座椅背94侧部的拉链10施加横向拉力。拉链10需要充分承受该通常使用时施加的横向拉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汽车碰撞时,必须使拉链10开裂,使气囊膨出。
因此,拉链10需要充分承受150N/inch(5.9N/mm)左右的通常施加的横向拉力,在因气囊的膨胀而施加了240~500N/inch(9.44~19.7N/mm)的横向拉力的情况下,在20/1000秒以内开裂,使气囊膨出。另外,因为在拉链制品中,一般用每1inch拉链的拉伸强度表示横拉强度的情况很多,所以,在本申请中也主要使用该每1inch的拉伸强度(N/inch)来标记。另外,在向MKS单位系统换算的情况下,可以用1N/inch=1/25.4N/mm来表示。
为了满足该要求,在本发明中,在多个啮合齿中的至少一部分啮合齿中,在从第一腿部中的第一固定部经啮合头部到第二腿部中的第二固定部的范围形成有将拉伸断裂强度降低到40N以下的分离部。
若由于气囊膨胀,相对于处于啮合状态的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施加大的横向拉力,则在形成于啮合齿上的将啮合齿的减弱了拉伸断裂强度的分离部开始离开。而且,由于啮合齿的腿部挠曲变形,不能维持啮合,在施加了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啮合脱开。
若在拉链10的一部分啮合脱开,则此后伴随着气囊的膨出,啮合齿列的啮合朝向拉链的端部逐渐依次脱开,气囊从该拉链10的分离部膨出,能够大幅缓和碰撞时向人体施加的冲击力,确保乘员的安全。使用图2,对缝在该有关本发明的拉链10上的啮合齿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2是图1所示的隐形拉链的II-II向视剖视图。图2的剖视图是在将拉链10封闭了的状态下,针对左右的第一拉链链带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7,在拉链的左右宽度方向(图2所示的L-R方向)切断,观察拉链的啮合轴线的方向的图。如图2所示,拉链10具备第一拉链链带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7、沿该第一拉链链带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7的相向的啮合齿安装部配置的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图3是仅将图2所示的拉链10中的第二拉链链带17放大来说明的图,是表示将第二拉链链带17翻折前的平面状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有关拉链10的坐标系,将在使拉头滑动了时,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彼此成为啮合状态的滑动方向定义为拉链10的前方(图3所示的FS方向),将分离的滑动方向定义为拉链10的后方(图3所示的RS方向。)。
另外,将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的拉链布带面中的一面定义为拉链10的表面(图2以及图3所示的OS方向。),将其它的面定义为里面(图2以及图3所示的US方向。)。另外,将图2所示的右侧定义为R方向,将左侧定义为L方向。
另外,拉头没有必要一定总是与拉链链带连接,例如可以将在使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成为了啮合状态后,将拉头从拉链链带取下的拉链用于汽车用座椅。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是通过将固定线15(一部分纵线)以及纵线依次与地纬线一起织入,构成在线圈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单丝上形成有啮合头部70、第一腿部72、第二腿部73以及连结部76的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的拉链链带。另外,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用固定线15以及纵线固定在第一腿部72以及第二腿部73,将其中固定第一腿部72的部分定义为第一固定部84,将固定第二腿部73的部分定义为第二固定部85。
在固定在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上的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上,形成用于使相向的啮合齿列彼此啮合的啮合头部70,第一腿部72以及第二腿部73分别从该啮合头部70向拉链10的表里方向(图2以及图3所示的OS-US方向。)延伸出。第一腿部72以及第二腿部73在与啮合头部70相反一侧的端部分别通过连结部76连结。
接着,使用图4~图6,说明在对图2以及图3所示的啮合状态的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时,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逐渐在左右方向(L-R方向)开裂的状态。
图4是表示由于在图2所示的状态,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二啮合齿13的分离部80中的间隙增大了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由于在图4所示的状态,继续持续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二啮合齿13的分离部80中的间隙进一步增大,且第一啮合齿12和第二啮合齿13的啮合头部70彼此交错,啮合逐渐脱开的过程的图。
图6是表示由于从图5所示的状态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进一步在左右方向(L-R方向)被拉拽,第一啮合齿12的啮合头部70在第二啮合齿13的分离部80通过,啮合状态脱开,第一啮合齿12和第二啮合齿13完全分离了的状态的图。
例如,针对作为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使用直径D=0.64mm的由聚酯形成的单丝,像图2所示那样,在啮合头部70和第二固定部85之间形成有预先将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了的分离部80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若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在左右方向(L-R方向)施加240N/inch(9.44N/mm)以上的横向拉力,则成为如图4所示那样。即,由于该被施加的横向拉力,主要是第二啮合齿13的从第一固定部84到啮合头部70的部分挠曲,分离部80的间隙打开,单丝的端部彼此逐渐离开。
在图2所示的啮合状态下,虽然第一啮合齿12和第二啮合齿13的啮合头部70彼此在与拉链10的布带面平行(与L-R方向平行)的状态下分别存在,但是,若第二啮合齿13的从第一固定部84到啮合头部70的部分挠曲,则第二啮合齿13的啮合头部70如图4所示,向拉链10的表面侧(OS方向)位移,成为第一啮合齿12和第二啮合齿13的啮合容易脱开的状态。
若进一步持续施加横向拉力,则如图5所示,第二啮合齿13的分离部80中的间隙进一步增大,第二啮合齿13的从第一固定部84到分离部80的部分挠曲,第二啮合齿13的啮合头部70从第一啮合齿12脱开。若在处于啮合状态的拉链10的至少一个部位,第二啮合齿13的啮合头部70从第一啮合齿12列脱开,则在与该脱开了的啮合头部70啮合着的前后方向(FS-RS方向)的两个第一啮合齿12的啮合头部70彼此之间产生间隙。
在拉链10中,若像这样在一个部位啮合头部70脱开,则相邻的啮合齿列彼此的啮合依次因弱的横向拉力而逐渐脱开,能够像图6所示那样,使第一啮合齿12列和第二啮合齿13列完全分离。因此,能够使拉链10中的开裂横向拉力稳定。
另外,因为在第二啮合齿13列从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固定部85范围的一个部位形成分离部80,所以,能够降低在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成为分离状态时,第一啮合齿12列或第二啮合齿13列中产生断裂片的问题。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7,对在第一拉链链带1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7这两者的第一啮合齿1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形成有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在右侧的第二啮合齿13列的从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固定部85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使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了的分离部80的实施例。
与此相对,图7是在左右的第一啮合齿1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这两者的啮合齿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固定部85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分离部80的实施例。
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2说明的部位和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如图7所示,通过在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这两者的啮合齿形成分离部80,也能够得到约240N/inch(9.44N/mm)的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3
接着,使用图8,对将由线圈状的单丝成形的第一啮合齿2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213列缝在拉链布带11,形成有第一拉链链带2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217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2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6、17表示了通过将固定线15(一部分纵线)以及纵线依次与地纬线一起织入,构成了由线圈状的单丝形成的第一啮合齿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3列的实施例。与此相对,使用图8所示那样,通过在左侧的第一啮合齿212列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固定部85之间的部分形成分离部80,将芯部14穿过该第一啮合齿212列,使用固定线215缝在拉链布带11上而构成的第一拉链链带216,也能够得到约240N/inch(9.44N/mm)的开裂横向拉力。
另外,在图8所示的拉链210的实施例中,仅在左侧(L方向)的第一啮合齿212上形成分离部80,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第一啮合齿2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213列这两者上形成分离部80。
实施例4
接着,使用图9以及图10,说明在第一拉链链带316的第一啮合齿312列形成有在施加了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断裂的分离部80的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在右侧的第二啮合齿13的从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固定部85之间的部分形成有预先使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了的分离部80的实施例。与此相对,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一啮合齿312列的分离部80是为了减弱拉伸断裂强度而形成有将截面积降低了的断裂部81的实施例。
图9是将在与啮合轴线呈直角的截面将第一拉链链带316切断了的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X-X向视剖视图。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2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在将分离部80形成在第一啮合齿312的情况下,首先,在拉链布带11上,使芯部14穿过由线圈状的单丝形成的第一啮合齿312列,使用固定线215缝合。此后,例如,使用具有V形状的截面的切削工具,在第一啮合齿312列上,从第一拉链链带316的里侧(US方向)向表侧(OS方向),沿啮合轴线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分离部80。
这里,如图10所示,将单丝的直径定义为D,将构成分离部80的切槽深度定义为C。在这样形成的单丝中,将剩余的截面积定义为断裂部81的截面积。
例如,如图2所示,具有形成有预先使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了的分离部80的第二啮合齿13的拉链10的开裂横向拉力为约240N/inch(9.44N/mm)。在将拉链用于需要比该图2所示的拉链10的开裂横向拉力更强的开裂横向拉力的用途时,可以替代预先使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了的分离部80,使用形成有具有规定的截面积的断裂部81的啮合齿。
例如,如后面使用图26所说明的那样,在使以拉伸强度为400N/mm2的聚酯为原料的单丝的直径为D=0.64mm,将构成分离部80的切槽深度设定为C=0.4mm的情况下,断裂部81的截面积为约0.1mm2。通过像这样恰当地设定分离部80的截面积,能够在大约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
另外,在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通过在构成第一啮合齿312的单丝的一部分形成V形状的切槽而形成将单丝的截面积降低了的断裂部81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V形状的切槽。另外,也可以替代切槽,开设在单丝的直径方向贯通的开口部来形成将截面积降低了的断裂部。
接着,使用图11~图14,对由于对使用了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第一啮合齿312列的拉链310施加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第一啮合齿3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213列从啮合状态向分离状态过渡的状态进行说明。图11是第一啮合齿3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213列处于啮合状态的情况的拉链310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通过从图11所示的状态向左右的第一拉链链带3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217施加了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在第一啮合齿312的断裂部81产生断裂,第一啮合齿312的分离部80中的间隙增大了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由于从图12所示的状态继续持续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第一啮合齿312的分离部80中的间隙进一步增大,且第一啮合齿312和第二啮合齿213的啮合头部70彼此交错,啮合逐渐脱开的过程的图。
图14是表示由于从图13所示的状态,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316、217进一步在左右方向(L-R方向)被拉拽,第二啮合齿213的啮合头部70在第一啮合齿312的分离部80通过,啮合脱开,第一啮合齿312和第二啮合齿213完全分离了的状态的图。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2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例如,在作为第一啮合齿3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213列,使用由直径D=0.64mm的聚酯形成的单丝,像图10所示那样形成有切槽深度C=0.4mm的分离部80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以及第二拉链链带316、217在左右方向(L-R方向)施加500N/inch(19.7N/mm)以上的横向拉力。这样一来,如图12所示,通过该被施加的横向拉力,向形成在第一啮合齿312的分离部80上的断裂部81施加超过拉伸断裂强度40N的拉伸力。这样一来,在断裂部81,第一啮合齿312断裂,分离部80中的间隙增大。
若分离部80中的间隙增大,则断裂了的第一啮合齿312挠曲,分离部80的间隙进一步打开,第一啮合齿312的啮合头部70如图13所示,向拉链310的表面侧(OS方向)位移,成为第一啮合齿312和第二啮合齿213的啮合容易脱开的状态。
若进一步持续施加横向拉力,则第一啮合齿312的啮合头部70从第二啮合齿213脱开。若在处于啮合状态的拉链310的至少一个部位,第一啮合齿312的啮合头部70从第二啮合齿213列脱开,则相邻的啮合齿列彼此的啮合因比较弱的横向拉力依次逐渐脱开,如图14所示,能够使第一啮合齿312列和第二啮合齿213列完全分离。这样,通过恰当地设定断裂部81的截面积,能够调节断裂部81的拉伸断裂强度。而且,能够将拉链310的开裂横向拉力设定得高。
实施例5
接着,使用图15,对在第一拉链链带3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317这两者的第一啮合齿3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313列的分离部80形成有断裂部81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9以及图11等所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对于左侧的第一啮合齿312列,在分离部80形成有施加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断裂的断裂部81的实施例。与此相对,图15是在左右的第一啮合齿3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313列这两者的啮合齿的分离部80形成有断裂部81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通过在第一啮合齿312以及第二啮合齿313这两者的啮合齿的分离部80形成断裂部81,也能够在约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6
接着,使用图16,对在第一拉链链带416的第一啮合齿412列上,从表侧(OS方向)向里侧(US方向)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9等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与图16相反,在第一啮合齿312列上,从第一拉链链带316的里侧(US方向)向表侧(OS方向)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分离部80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通过在第一啮合齿412列上,从第一拉链链带416的表侧(OS方向)向里侧(US方向)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分离部80,能够得到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
另外,在图16所示的情况下,也与图10所示的情况同样,通过作为第一啮合齿412列的原料使用由直径D=0.64mm的聚酯形成的单丝,形成切槽深度C=0.4mm的分离部80,能够得到大约500N/inch(19.7N/mm)的开裂横向拉力。这样,通过恰当地设定分离部80的截面积,能够在大约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7
接着,使用图17,对在第一拉链链带516的第一啮合齿512列的啮合头部70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9等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在图9以及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对于第一啮合齿列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或第二固定部85到啮合头部70之间的部分,在分离部80形成有施加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断裂的断裂部81的实施例。与此相对,如图17所示,通过在第一啮合齿512列的啮合头部70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分离部80,也能够得到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8
接着,使用图18,对在第一拉链链带616的第一啮合齿612列上形成有多个分离部80a、80b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对具有通过图9以及图16等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在图9以及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在第一啮合齿列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或第二固定部85到啮合头部70之间,在一个部位形成有分离部80的实施例。与此相对,如图18所示,通过在第一啮合齿612列的从第一固定部84到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开设多个V形状的切槽,形成多个分离部80a、80b,也能够得到规定的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9
接着,使用图19以及图20,对在第一拉链链带716的第一啮合齿712列上形成有在施加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断裂的小径的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减弱第一啮合齿312的拉伸断裂强度,而开设V形状的切槽,形成将截面积降低了的断裂部81。与此相对,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为了减弱第一啮合齿712的拉伸断裂强度,通过形成与构成第一啮合齿712的单丝的直径相比为小径的断裂部81,来形成将截面积降低了的分离部80。
图19是将第一拉链链带716在与啮合轴线呈直角的截面切断的剖视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XX-XX向视剖视图。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9以及图10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例如,在像后面使用图26所说明的那样,是以拉伸强度为400N/mm2的聚酯为原料的单丝的直径为D=0.64mm,将构成分离部80的部分的直径设定为d=0.36mm的情况下,断裂部81的截面积为约0.1mm2。于是,能够将该条件下的开裂横向拉力提高到大约500N/inch(19.7N/mm)。这样,通过在0~0.1mm2的范围恰当地设定分离部80的截面积,能够在大约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10
接着,使用图21,对在平面状的第二拉链链带817的表侧(OS方向)缝纫第二啮合齿813列,在该第二啮合齿813列上形成有施加了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断裂的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将第一拉链链带316的啮合侧向内侧U字型地折曲,形成屈曲端缘,在该折曲成U字型的端部侧的啮合齿安装部,使用固定线215,以第一啮合齿312列的啮合头部70向外方突出的方式缝纫第一啮合齿312列的例子。
与此相对,即使使用如图21所示那样在不折曲成U字形,而是平面状的拉链布带11的表侧(OS方向)缝纫第二啮合齿813列的第二拉链链带817,通过恰当地设定分离部80的截面积,也能够在大约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11
接着,使用图22,对在锯齿状的连续的合成树脂制的单丝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到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形成有在施加了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时断裂的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2是在锯齿状的第二啮合齿913列的一部分形成有分离部80的第二啮合齿913列单体的立体图。另外,对具有与图21所示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在图21等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在线圈状的单丝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到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形成有分离部80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在图22所示那样的锯齿状的单丝上形成分离部80,通过恰当地设定分离部80的截面积,也能够在大约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
实施例12
接着,使用图23~图25,对在由注塑成形成形的啮合齿的一部分形成有分离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3是在由注塑成形形成的第一啮合齿1012列的一部分形成有将拉伸断裂强度降低到40N以下的分离部80的第一啮合齿1012列单体的立体图。图24是将使图23所示的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相向的第二啮合齿1013列啮合了的状态在与啮合轴线呈直角的截面切断了的第一拉链链带10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017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从由于从图24所示的状态对左右的第一拉链链带10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017施加了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在第一啮合齿1012的断裂部81产生断裂,第二啮合齿1013的啮合头部70在第一啮合齿1012的分离部80通过,啮合脱开,第一啮合齿1012和第二啮合齿1013完全分离了的状态的图。另外,对具有与通过图23说明的部位相同的功能的部位,省略其说明。
图23所示的第一啮合齿1012列具有用于使左右一对啮合齿彼此啮合的啮合头部70、分别从该啮合头部70向左侧(L方向)延伸出的第一腿部72以及第二腿部73。在第一啮合齿12列中的啮合头部70的中央,形成使啮合头部70的截面积减少了的缺口形状的分离部80。该分离部80可以仅形成在第一啮合齿1012列,也可以形成在左右两者的啮合齿列。
在第一啮合齿1012列的从啮合头部70延伸出的第一腿部72的端部和啮合头部70之间的部分中的第二腿部73侧的部分,预先形成用于相对于拉链布带11(参照后面说明的图24以及图25。)缝合的固定线215所跨的第一固定部84(凹条槽)。再有,在第二腿部73的端部和上述啮合头部70之间的部分中的外周侧的部分,也预先形成固定线215所跨的第二固定部85(凹条槽)。
另外,在第一腿部72以及第二腿部73的左侧(L方向)的端部(基部),穿过有在形成第一啮合齿1012列时,将相邻的第一啮合齿1012彼此的间隔均匀地设定并进行连结的由连结线构成的连结部76。图23所示的连结部76是在成形第一啮合齿1012列时,通过镶嵌成形法一体成形的部分。
另外,虽然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形成从啮合头部70的右侧(R方向)向左侧(L方向)切成V字型的分离部80,但也可以从啮合头部70的左侧(L方向)向右侧(R方向)形成缺口。另外,也可以在啮合头部70形成开口部,通过使啮合头部70的截面积减少,来形成分离部80。另外,也可以除在啮合头部70形成分离部80以外,还在第一固定部84到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形成一个至多个分离部80。
图24所示的第一拉链链带10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017的啮合齿安装部呈向里面侧(US方向)反转成U字型的形状,在反转成U字型的左右的拉链布带11的啮合齿安装部,通过固定线215缝纫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013列。
另外,虽然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拉链是具备隐藏性的隐形拉链,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隐形拉链。
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013列在形成于第一腿部72上的第一固定部84(参照图23)以及形成在第二腿部73上的第二固定部85(参照图23)捆扎固定线215,缝在拉链布带11。
若在图24所示的状态下,向左右的第一拉链链带1016以及第二拉链链带1017施加开裂横向拉力以上的横向拉力,则在断裂部81产生拉伸力,并断裂。这样一来,第二啮合齿1013的啮合头部70在第一啮合齿1012的分离部80通过,啮合脱开。
若在处于啮合状态的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013列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第二啮合齿1013的啮合头部70从第一啮合齿1012列脱开,则相邻的啮合齿列彼此的啮合因比较弱的横向拉力依次逐渐脱开,能够使第一啮合齿1012列和第二啮合齿1013列完全分离。这样,通过恰当地调节断裂部81的截面积,能够设定拉链中的开裂横向拉力的范围。
另外,作为图23~图25所示的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013列的原料,例如可以使用聚甲醛(POM)。在作为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013列的原料,使用了拉伸强度为70N/mm2的聚甲醛的情况下,通过将断裂部81的截面积设定在0.57mm2以下,能够将第一啮合齿1012的分离部80中的拉伸断裂强度设定在70N/mm2×0.57mm2=大约40N以下。其结果为,能够在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拉链的开裂横向拉力。
另外,在图23~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减弱了断裂强度的分离部80形成在第一腿部72中的从第一固定部84经啮合头部70到第二腿部73中的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的一个部位。据此,能够在第一啮合齿1012列以及第二啮合齿1013列成为分离状态时,降低在第一啮合齿1012列或第二啮合齿1013列产生断裂片的问题。另外,替代形成使啮合头部70的截面积减少了的缺口形状的分离部80,预先形成使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分离了的离开部,也能够降低开裂横向拉力。
接着,使用图26,将形成在单丝的分离部上的切槽深度C和使用了该单丝的拉链中的开裂横向拉力的关系表示在图26。图26是表示例如使图9所示的线圈状的单丝的直径为D=0.64mm,以间距为1.62mm的间隔配置,作为原料使用拉伸强度为400N/mm2的聚酯的情况下的切槽深度C和开裂横向拉力的关系的图。
如图26所示,若相对于直径D=0.64mm的单丝,将切槽深度C深地设定在0.4mm以上,则与其切槽深度C相应地开裂横向拉力减少。因此,通过恰当地设定切槽深度C,能够在240~500N/inch(9.44~19.7N/mm)的范围设定开裂横向拉力。另外,在单丝的直径为D=0.64mm,切槽深度C=0.4mm的情况下,断裂部的截面积为约0.1mm2,啮合齿(单丝)单体的拉伸断裂强度为400N/mm2×0.1mm2=约40N。另外,在切槽深度C=0.5mm的情况下,断裂部的截面积为约0.05mm2,啮合齿(单丝)单体的拉伸断裂强度为400N/mm2×0.05mm2=约20N。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有关本发明的拉链除可以用于气囊的膨出用开口部外,还能够应用于因膨胀用气体而鼓起的救生衣的膨出用开口部。
符号说明
10、110、210、310:拉链;11:拉链布带;12、112、212、312、412、512、612、712、1012:第一啮合齿;13、213、313、813、913、1013:第二啮合齿;14:芯部;15、215:固定线;16、116、216、316、416、516、616、716、1016:第一拉链链带;17、217、317、817、1017:第二拉链链带;59:拉片;70:啮合头部;72:第一腿部;73:第二腿部;76:连结部;80:分离部;81:断裂部;84:第一固定部;85:第二固定部;91:汽车用座椅;92:侧气囊装置;93:座椅垫;93a:座椅罩;94:座椅背;94a:座椅罩;C:切槽深度;D:直径;d:剩余直径。

Claims (3)

1.一种拉链,所述拉链是通过使用固定线(15、215),在左右一对第一拉链链带(16、116、216)的啮合齿安装部,沿布带长度方向缝纫多个形成有分别从啮合头部(70)延伸出的第一以及第二腿部(72;73)的啮合齿(12、112、212)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腿部(72;73)来形成第一以及第二固定部(84、85)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啮合齿(12、112、212)中的至少一部分啮合齿(13、112、212)中,在从上述第一腿部(72)上的第一固定部(84)经上述啮合头部(70)到上述第二腿部(73)上的第二固定部(85)的范围,具有啮合齿的一部分结构被预先分离的分离部(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离部(80)被形成在从上述第一或第二固定部(84、85)到上述啮合头部(70)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啮合齿(12、13、112、212)是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的啮合齿(12、13、112、212),分别通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腿部(72;73)的端部上的连结部(76)连结。
CN200980160318.3A 2009-07-07 2009-07-07 拉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2387 WO2011004462A1 (ja) 2009-07-07 2009-07-0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856A CN102469856A (zh) 2012-05-23
CN102469856B true CN102469856B (zh) 2016-03-30

Family

ID=4342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3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856B (zh) 2009-07-07 2009-07-07 拉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15909B2 (zh)
JP (1) JP5234685B2 (zh)
CN (1) CN102469856B (zh)
TW (1) TW201102015A (zh)
WO (1) WO20110044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4799B1 (en) * 2015-12-02 2023-08-02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tape member and tape member production method
EP3578075B1 (en) 2017-02-02 2021-12-08 YKK Corporation Article with slide fastener
JP6980557B2 (ja) * 2018-02-19 2021-12-15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およ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取付構造
CN110539673B (zh) * 2018-05-28 2021-09-28 李尔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以及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结构的装饰组件
WO2020194537A1 (ja) * 2019-03-26 2020-10-0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並びに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300A (en) * 1988-12-28 1991-02-05 Yoshida Kogyo, K.K. Coupling element for slide fastener
CN1190562A (zh) * 1996-11-29 1998-08-19 Ykk株式会社 可分开的拉链
CN1714696A (zh) * 2004-07-02 2006-01-04 Ykk株式会社 具有应急开口机构的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3728A (en) * 1957-11-25 1963-09-17 Wahl Brothers Technique for assembling slide fasteners
US3057031A (en) * 1960-01-14 1962-10-09 Nicholas A Wahl Separable fastener assembly
NL135619C (zh) * 1966-01-31
NO119295B (zh) * 1966-10-15 1970-04-27 Opti Holding Ag
US3524479A (en) * 1968-07-19 1970-08-18 Scovill Manufacturing Co Woven zipper stri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1908068C2 (de) * 1969-02-18 1983-12-29 Hans-Ulrich 5408 Nassau Sohr Reißverschluß
US3789465A (en) * 1969-07-17 1974-02-05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 device
DE1959887A1 (de) * 1969-11-28 1971-06-16 Opti Holding Ag Reissverschluss
US3613180A (en) * 1970-08-21 1971-10-19 Scovill Manufacturing Co Coil for a slide fastener
AT326067B (de) * 1971-06-17 1975-11-25 Yoshida Kogyo Kk Reissverschluss
FI57530C (fi) * 1971-08-18 1980-09-10 Yoshida Kogyo Kk Baerarband foer blixtlaos
DE2151001C3 (de) * 1971-10-13 1975-08-28 Opti-Holding Ag, Glarus (Schweiz) Reißverschluß
JPS5147843A (en) * 1974-10-22 1976-04-23 Yoshida Kogyo Kk Suraidofuasunaano kinkyukaihobu
US4034444A (en) * 1975-01-09 1977-07-12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DE2519829C3 (de) * 1975-05-03 1979-05-31 Opti-Patent-, Forschungs- Und Fabrikations-Ag, Glarus (Schweiz) Reißverschluß aus Tragbändern und aufgewebten Verschlußgliederreihen
JPS5620974Y2 (zh) * 1976-10-12 1981-05-18
US4126158A (en) * 1976-11-05 1978-11-21 Textron Inc.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JPS58134915U (ja) * 1982-03-08 1983-09-1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連続フアスナ−エレメント列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H0137441Y2 (zh) * 1984-12-06 1989-11-13
JP2593098B2 (ja) * 1989-12-29 1997-03-1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のコイル状エレメン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763408B2 (ja) * 1990-07-03 1995-07-12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続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
JPH0763409B2 (ja) * 1990-10-23 1995-07-12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続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
JPH0779815A (ja) * 1993-09-10 1995-03-28 Ykk 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およ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5511292A (en) * 1995-06-28 1996-04-30 D. Swarovski & Co. Zipper closure
JP3618243B2 (ja) * 1999-02-26 2005-02-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JP2002360315A (ja) * 2001-06-07 2002-12-17 Ykk Corp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062617B2 (ja) * 2003-10-17 2008-03-19 Ykk株式会社 線条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上止
JP4046701B2 (ja) * 2004-02-25 2008-02-13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装置
JP4762113B2 (ja) * 2006-11-09 2011-08-31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4731509B2 (ja) * 2007-03-02 2011-07-2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務歯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9028131A (ja) * 2007-07-25 2009-02-12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5043688B2 (ja) * 2008-01-08 2012-10-10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268568B2 (ja) * 2008-10-31 2013-08-21 Ykk株式会社 伸縮性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300A (en) * 1988-12-28 1991-02-05 Yoshida Kogyo, K.K. Coupling element for slide fastener
CN1190562A (zh) * 1996-11-29 1998-08-19 Ykk株式会社 可分开的拉链
CN1714696A (zh) * 2004-07-02 2006-01-04 Ykk株式会社 具有应急开口机构的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2015A (en) 2011-01-16
US20120110795A1 (en) 2012-05-10
CN102469856A (zh) 2012-05-23
TWI374715B (zh) 2012-10-21
US9015909B2 (en) 2015-04-28
JP5234685B2 (ja) 2013-07-10
WO2011004462A1 (ja) 2011-01-13
JPWO2011004462A1 (ja)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9856B (zh) 拉链
CN101977529B (zh) 滑动拉锁
KR101579064B1 (ko) 스티칭 대신에 필름 접착제를 사용하는 차량 내장 처리
CN101909474B (zh) 拉链
US7681910B2 (en) Side airbag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927663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GB2410011A (en) An air ba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deployment member
JP6837078B2 (ja) ハーネスシステム用衣類
CN107427136B (zh) 座椅导引结构
CN106998923B (zh) 座椅
CN102355830B (zh) 拉链牙链
CN107985149A (zh) 车辆用座椅
JP2010063743A (ja) シートカバーの締結構造
CN101909473B (zh) 拉链附着制品
JP201312174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ポケット取付け構造
US11072304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removable trim cover and integrated airbag chute
CN101765381B (zh) 滑动拉锁以及车辆用座椅
JP5565622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WO2016098673A1 (ja) シート
RU79841U1 (ru) Чехол для кресла или дива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чехол для подголовника для этого кресла или дивана (варианты)
JP201022852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固定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7